遵纪守法:勿以恶小而为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0 23:42:15

点击下载

作者:郎盈

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遵纪守法:勿以恶小而为之

遵纪守法:勿以恶小而为之试读:

序言健康成长不烦恼

成长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是一个人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过程。然而,成长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它是一个“破茧而出”的过程,就像是蚕蛹化蝴蝶,就必须经历漫长黑暗的岁月时光。人也一样,想要成长,就必须接受种种的人生考验。有时候人们在完全看清事物的本质后,可能会感到非常痛苦,这并不是因为自己必须独立面对各种困境,而是因为在你还处于懵懂状态的时候,更多的问题接踵而来,摆在你面前的路会变成很多条,但是这样的迷宫却没有人能教你到底该走哪条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轨迹不尽相同。究竟该如何去走,主要是靠自己去解决。

人生的岁月是有尽头的,但是生活中的苦难和烦恼却无穷无尽,问题总是一个接着一个,总会在第一时间给你的世界增添忧愁。在人生旅途中,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心灵的天空时常会飘来朵朵阴云。中小学时代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是快乐的时代,是绚丽多姿的时代,也是困惑和矛盾冲突的时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逐渐成熟,但心理成长还远远跟不上。

在这个时期,一些心理问题就会在某些青少年的身上显露出来。其中大部分仅仅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迷茫、一种困惑,但由于心理问题是动态的,具有累积效应,一旦遇到某些特殊情况和诱因便会突然爆发。

好像突然之间,你不知道怎样和老师相处,不知道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为什么这么迷惘,为什么这么冲动,为什么自己有时自傲,有时却自卑……

人生是一条曲线,有高峰也有低谷,有阳光灿烂,也有忧虑和沮丧。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没有人会永远一帆风顺,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坎坷,有些人在困境面前选择了妥协,有些人则选择了勇敢地面对,这就是快乐的成功者与苦闷的失败者的区别所在。

失去是另一种获得,困境是另一种赐予,缺憾是另一种圆满。

成长,促使我们的心中放飞出无数的梦想,我们渴望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优异,盼望自己生活得更时尚、更美好,向往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攀上人生成功的巅峰。小小的改变,往往能让命运转变,通向幸福人生的坦途。我们要学会在变化中成长,在困境中变得强大。学会用多种方法去解决所面临的难题,试着改变一下想法去考虑生活中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生活,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细腻地去感受人生,把自己身上的真实力量充分地展示出来。改变,只有通过不断地改变,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让人生拥有更多的可能。

一粒沙中看世界,一朵花里有天堂。我们微小的瞳孔映照着广阔的世界,我们有限的人生蕴含着无限的哲理。用心去发现,将浓缩的真知化为鲜活的智慧,我们就能在学习和生活中驾轻就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学习、生活,以微笑面对人生世事,以勇气和毅力克服困难和挫折,以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烦恼,使困境变成顺境,收获意外的喜悦。

这套“青少年健康成长自助宝典”丛书,正是针对青少年成长路上遇到的各种烦恼和问题而编撰,是一套从积极的、正面的角度解答和帮助的心理自助类图书。本丛书提倡青少年珍惜青春,自尊自勉,自强自信,团结互助,尊敬师长,挑战自我,用青春的正能量来战胜烦恼,完善自己,成就自我。衷心希望青少年朋友们通过阅读这套丛书,获得更多的青春元气,展开理想的翅膀,排解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为自己打造一个智慧的人生。第一章暴力青春,我们坚决说“不”

当今社会,青少年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其手段之残忍、方式之奇特、危害之严重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青少年暴力事件,一般都是因极不起眼的小事引起的,人们扪心自问: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必须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归于暴力?为什么不能和平解决呢?是为了耍一耍自己的威风还是仇恨真的积蓄已久?青春不应该与暴力相伴,我们的青春,我们自己掌控。为什么带有攻击性

当青少年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也就是所谓的攻击性行为。如:打架、骂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

一般来说,男孩的攻击性主要以暴力居多,女孩的攻击性行为是以语言居多。据心理学家描述,青少年对他人带有攻击性是性格畸形的特征之一。青少年为何带有攻击性

青少年的性格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其性格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如果一个孩子的性格异常,就会影响他的成长,对于青少年而言,若没有正常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正常地学习和工作,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

小虎在出生不久后,父母就失业了。从他记事的时候,就发现父母不和,经常吵架、打架,有时,只要小虎有一丁点儿的错误,父母就会对其打骂或恶语攻击。由于小虎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长大,于是就铸造了其逆反心理和粗暴等许多不良的性格。如:父母在家里打他骂他的时候,他就去外面找人打架出气,甚至有时候打他的时候,还会与父母保持长时间的僵持状态。

小虎好不容易才升到了高中,但是由于脾气暴躁,与同学相处不好,只要有一点儿的不顺心,他就和同学打架斗殴。因为以前学过武术,经常在校园内“摆摊卖艺”,向老师和同学炫耀自己的“武艺”。有一次打架,小虎吃亏了,他觉得自己咽不下这口气,越想越觉得自己窝囊,于是就用自己的双手敲打教室的玻璃和门窗,最后,他的双手被砸得血淋淋的……

其实,小虎的情况是青少年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由于性格粗暴而造成不良的后果,青少年带有攻击性的性格对其生活和学习均有一定的影响。每个人的性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随着年龄、地位、职业和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因素,青少年的性格才可以矫正并带有很强的可塑性。

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会对其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通过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的暴力犯罪中,70%都是由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如果有攻击性的孩子不注意克制,以后将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当孩子有攻击性较强的行为时,父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父母在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教育前,应找出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加以教育。孩子对他人带有攻击性的重要原因:遗传因素

遗传对人的性格可起到一定的影响,遗传对人的性格的形成也要因人而异。遗传因素对人的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有关的特征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价值观、性格、信念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是与后天环境因素有关的。人格的发展方向及形成的难易程度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有些攻击性强的孩子有可能是由于缺少某些微小的基因,这是无法控制的,但是性格的好坏主要是靠后天教育和培养的。家庭因素

在有些家庭中,父母习惯用暴力、体罚来教育孩子,结果孩子就会模仿并以变本加厉的方式对待其他的孩子,与此同时,就会产生攻击性的行为。譬如:父母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其进行毒打,孩子便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逐渐把这种情绪转移到别的孩子的身上,在无所事事的时候便找别的孩子出气,慢慢地形成其攻击性行为;在平时,父母经常对孩子说:“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要狠狠地揍他。”在父母的纵容下,孩子就更容易发生攻击行为。环境因素

美国的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表明,攻击是观察学习的结果。因为孩子的模仿性很强,辨别事物的能力差,所以,孩子很容易学习周围的人、网络游戏或是影视镜头人物的暴力行为。有关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或武打片、玩暴力的电子游戏或网络游戏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更容易带有攻击性心理。社会有些人会对一些有攻击行为的孩子给予赞许,这样,加剧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频频出现。如何教育带有攻击性的青少年

在生活中,孩子爱打架有很多原因,有些孩子不会控制自己,有些孩子缺乏社交技巧,有些孩子想用自己的拳头在孩子们中做“老大”,还有些孩子仅仅只是为了模仿别人。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应该怎么办呢?

1.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不利于孩子攻击行为的环境。

通常情况下,一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充裕玩耍时间以及有各种各样玩具的孩子,攻击行为会明显很少。父母不仅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玩耍的玩具和时间,还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看一些有暴力情节的影视节目,不让孩子玩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

2.父母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个人修养,不要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讲一些带有攻击色彩的语言或做出攻击性的行为,在夫妻之间有不顺心的时候或夫妻之间有误会时,应尽量避免争吵打架,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3.父母要正确地引导和处理孩子的攻击行为。

父母告诉孩子,发生争执时,先做一个深呼吸,心平气和地与同伴说出争吵的理由,不能骂人打架,如果再不行就走开或做出让步。如果有些孩子已经和同伴打架,父母应公平地对待,克己互让,彼此协调,成为孩子的榜样,使孩子认识到攻击是一种错误。父母的态度对孩子性格形成和以后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正确地处理和正确的态度是会影响其终生的。

4.父母要培养孩子养成自信、积极乐观的心态。

研究表明,对于一个性格内向、怕遭受困难的孩子而言,如果相信自己有能力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他就有可能战胜困难,父母要在生活中慢慢培养孩子的自信,自信心是要靠平时生活的点滴积累的。父母使孩子从小事做起,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力,鼓励孩子做一些小事情,这样孩子的自信就会与日俱增,他们就会体味生活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对生活就更乐观,就会养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沉思与感悟☆☆☆☆除此之外,父母对孩子攻击行为的教育方法还有很多,要靠父母慢慢地在生活中体会和运用,譬如:父母可以让孩子饲养一些小动物,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和爱怜之心,这种鼓励亲善的行为方法,是一条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有效途径。校园犯罪谁之过

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呈现一个较高的增长态势,并且成为目前社会最关注的热点。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最近的11年中,我国公安机关共查获的各类刑事案件中,青少年占全部刑事作案成员的18.62%。一些游离于学校和工作单位之外,家庭管不了、学校管不到、社会管不好的青少年是违法犯罪的高危群体。青少年犯罪类型较为多样化,但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伤害三种犯罪类型上,比例分别为69.8%、17.2%、3.2%,增势最为明显的是抢劫作案。其中男性占96%,女性占4%。青少年本是一个天真无邪的时期,但是,这些曾经天真无邪的青少年却将自己的人生涂抹得如此歪曲和黯淡,这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敲响了警钟,青少年更应该引以为戒,远离犯罪。校园犯罪已经成为“校园危机”的一种

是什么原因致使他们犯罪?

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法律的认识比较淡薄。青少年的自我约束能力往往比较差,想法也非常简单,遇事从不考虑后果,很少考虑到其行为的法律后果。据调查发现,有些青少年因为迷恋上网吧而荒废学业,又因害怕父母和老师的管教而弃学出走。还有的青少年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暴力现象,最终,把自己推向犯罪的道路。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的青少年因为家庭不和、父母离异,使他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因此,他们那幼小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于是心生报复心理,进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父母的过分溺爱,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求必应,使他们形成任性、霸道的性格,一旦遭受挫折和批评时就难以接受;有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因此,父母怀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采用“棍棒式教育”,这种现象也容易把青少年推入歧途。

受社会的影响。不良的社会因素是青少年走上犯罪的催化剂。那些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危害。因特网的普及、网吧的普遍以及一些色情暴力的书刊及盗版光盘的泛滥,使青少年的纯洁心灵受到了污染,低俗的文化开始侵蚀着孩子们的心灵。一些低级的文化也乘虚而入,文化市场受到严重的污染,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庭和学校的正面教育受到严重的冲击,家长也怨声载道。一些电子游戏室、歌舞厅、网吧的经营者,视法律而不顾,采取种种手段引诱青少年。在这种不良环境浸染下,抵抗力弱的青少年就会经不住社会的诱惑,就有可能由内向外,从小偷小摸到公开的敲诈抢劫,甚至杀人谋财,走上犯罪的道路。

由于学校的某些因素。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是否走向犯罪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使青少年抵消了对学校正面教育的效果。还有的是一些民办学校对学生并不负责任,他们以挣钱为目的,学校的管理制度非常松弛,因此,他们忽视对学生加强理想、道德及法制的教育。少数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缺乏爱心和关怀,教育方法也非常简单,在教学期间鼓励和表扬较少,批评和指责较多。在不良教育方式影响下,一些学生不仅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反而逆反心理滋长,悲观失望、玩世不恭、破罐子破摔,造成流失生、辍学生不断增加,从而使他们游荡社会,沾染恶习。因此,使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校外寻找同病相怜的“知己”,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远离犯罪,做新世纪的接班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犯罪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这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防止和减少青少年走向犯罪的歧途,青少年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要自觉地遵纪守法。为此要树立自尊、自强、自律的坚强意识,通过一些实践来增强自己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外来的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的引诱和侵害。

其次,还要提高自身素质。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本身的素质。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正是由于大多数青少年文化素质不高和其脆弱的心理素质,使得他们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意气用事,不计后果,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青少年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从多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社会要严格管理好各种娱乐场所;学校要多开展健康、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以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的行为习惯;父母在家里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为祖国的明天,给青少年一个晴朗、健康的成长空间。沉思与感悟☆☆☆☆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未来的栋梁。虽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只要青少年在平时严于律己,就一定能够远离犯罪。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努力使自己做到: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立足今天、展望明天、勤奋学习,相信你们一定会拥有灿烂美好的明天。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面对由小偷小摸发展到恶性抢劫、杀人的案件在青少年犯罪中日益增多的情况,一位法院工作者痛心地说道:“青少年的犯罪往往是一个逐渐蜕变的过程,从一些简单的劣迹逐渐发展到犯罪。”

对于青少年杀人犯罪,若在他们刚开始出现苗头的时候,便及时对其加强管理、挽救,完全可以把他们从犯罪的边缘拉回来,避免其危害社会。尤其注意在升学、转学等环境发生改变时,学校、家长应做好必要的衔接工作,对以往有劣迹的青少年加强教育,避免产生管理的“真空”状况,从而避免悲剧的发生。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因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很多,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总而言之,它是社会诸多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是社会的“综合病症”。

案例一:

2004年9月3日18时许,在小学同班同学、现又在一个班且同宿舍的孙红云邀请下,罗平县某初级中学进校园仅3天的赵树红,在校园外闲逛。而当晚自习下课时,学校发现赵树红不见了,于是便开始组织师生寻找。9月5日,学校在附近的玉米地里找到了赵树红的尸体。

刚开学就发生命案,警方紧急出动。勘查发现,赵树红的尸体仰卧在距离学校南面仅250米左右的玉米地中,他已经僵硬的右手紧紧握着一只断链的手表、身旁发现粘有毛发的不规则石块两块和刀刃弯曲的黑色塑料柄单刃刀一把、呈卷曲状的“吉庆”烟壳一个。经法医尸检,赵树红因不规则的质地硬、有一定重量的钝器打击头部致颅脑严重损伤而死亡。

同年9月21日,孙红云被公安机关传讯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抢劫犯罪行为,9月30日被执行逮捕。

据了解,为几十元钱而杀害同窗的孙红云作案后,自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继续回学校上课,甚至还与老师同学四处寻找。与此同时,办案法官还了解到,孙红云在读小学时就多次盗窃同村人家数百元财物,因为当时年龄小而没有被司法机关处罚,而其就读的中学却不了解这一情况。

案例二:

小鹏是某大学的一名学生,在常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标准听话的老实孩子,但由于一次出轨事件使其感染上了严重的艾滋病病毒,在异常孤独与绝望之中,他选择了“毒杀”自己的亲生父母后再自杀……

他灰心丧气地说道:“因为我已经感染上了艾滋病,我在自己死亡之前,先把我的父母毒死,以减轻他们失去儿子的痛苦。”

一个成绩优秀的大学生,一个众人眼里的标准老实的孩子,却由于一次出轨事件而使其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在绝望中,他却选择先毒害自己的父母后自己再奔向所谓的“天堂”。

结合以上两个案例,专家分析认为:在现实的生活中,青少年之所以会犯下这样的罪行,其社会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文化市场监督不力,不良文化现象泛滥。

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工作,在现代城市社会中,文化传播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在某种程度上,电视、光盘、舞厅、电子游戏厅、迪厅、网吧等,若疏于管理,一些不良因素极易吸引腐蚀青少年的思想,因此,政府部门应严厉打击并杜绝一切违禁的消费现象,要采取严厉措施打击淫秽物品的制造和传播,加大处罚力度,净化娱乐场所,尽可能不让青少年接触或参加一些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加大建立一些以科技和健身为主要内容的娱乐场所的力度,譬如:儿童游乐场、青少年俱乐部、体育场馆等,引导青少年把注意力投放在有丰富科技知识或健身内容的娱乐活动上。

2.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一些青少年价值观取向发生倾斜。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青少年所受到的教育和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成长及其以后的影响比较大,社会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通过电影、电视一步步地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落叶扎根,往往使一些青少年无法控制自己的内心,而使其价值观取向发生倾斜。诸如:就业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而使一部分青少年产生厌世情绪;行为逐步失去控制,逐步误入歧途等均能引发未成年犯罪的发生。

3.忽视青少年的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

在立法方面,虽然《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已获通过并在实施中,但大量青少年犯罪事实表明:其贯彻落实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具体的执行机构执法不力的情况下,各种各样侵犯青少年合法利益的行为依然屡屡发生。

4.司法纵容论。

几十年来,在欧美形成了一种青少年司法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不存在天生的坏孩子,也不存在不可救药的儿童。在这种“理论”的庇护下,不论青少年犯多么大的罪行,总是过分地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而较少考虑到社会的安全。因此,青少年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一犯再犯,最终成为社会上一些享有犯罪特权的人。美国曾有一个青少年在回忆12岁的时候开始杀害一个老人时这样说道:“由于我还比较年轻,而且我知道自己即使犯下再大的错误也不会受到任何严重的惩罚,因此,你说我还能有什么顾虑呢?”“如果我想干什么坏事就干什么坏事”这一话语准确地道出了司法纵容的危害。青少年犯罪的个性心理矛盾

1.孤独感和强烈的交往需要的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年龄普遍提前,生理上的突飞猛进,尤其是性器官的发育成熟,使他们的性意识、性冲动、性体验等接踵而至,这为他们带来了种种困惑或疑虑,产生各种神秘不安的复杂心理。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成熟却明显滞后。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来为其生理成熟产生的种种困惑来解难释疑,无法合理地为自己减轻心理重负。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增长,其成人感逐渐增强,对内心的困惑和疑虑不愿轻易向家人、老师吐露,于是,便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闭锁。青少年处于这种自我封闭之中,在心理上与成年人产生一定的隔阂,不愿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因而产生孤独感。但是这种孤独感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希望与人交往,希望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定的地位,能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以维护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因而,其人际交往的需要较为强烈,这种在心理上既感到孤独,又渴望交往的矛盾,可能使青少年陷于苦恼的境地。他们不愿与父母或老师进行沟通,却希望与同龄人结为伙伴,有些青少年甚至离家出走,出外寻找“友谊”。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少,认知狭窄、片面,分不清是非美丑,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容易被人引诱,上当受骗,稀里糊涂地便加入了犯罪的团伙,不知不觉地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好奇心强和辨别是非能力低的矛盾。

青少年对一切人或事物感到新奇,对自己不了解的现象、不理解的问题都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不足,认识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对许多社会现象和科学的准则还没有形成自己定型的见解和观点,容易受暗示而模仿,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看问题时以偏概全,固执己见,他们对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知识就不加考虑地进行片面接受,以致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的不良文化的影响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随着成人感的不断产生与增强,青少年对自己估计过高,强烈要求独立自主,想从心理方面改变过去依赖成年人或受人监护的状态,即渴望取得与成年人相同的地位,试图离开父母的管束,从而能够完全独立。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经济来源,且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经验,并不能适应错综复杂的社会,因此,青少年在生活上还需依赖父母,在社会上还需依赖成年人,这种心理上想独立、而实际生活中又不得不依赖父母的矛盾可能激发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加大代沟的裂痕。现实社会中,有的因对父母的严格管束十分不满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进而实施家庭暴力,以致出现了犯罪现象。

4.强烈的情绪冲动和理智控制较弱的矛盾。

青少年时期,情绪的兴奋性高,情绪波动性大,具有极大的冲动性,既表现为热情活泼,又易急躁、激动,喜欢感情用事。在某些时候,当个人需要受到限制而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定的挫折感,进而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这时理智的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无能为力,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计后果采取简单的粗暴方法向有关当事人或无辜群众实施攻击行为。

5.自我意识的矛盾。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和正在发生进行的全部心理活动的认识,以及自己与外界事物相互联系的认识。

一方面是过低的自我评价。处于这种意识状态的青少年,在对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时,由于其对理想的自我期望较高,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又往往无法达到,对现实的自我感到十分不满意,但又无法改进,于是,他们便在心理上产生自我排斥的特征。由于在其成长过程中,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之间距离过大而导致一定的自我矛盾冲突,他们往往会产生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我的心理倾向。这类青少年往往降低人的社会需求水平,对自我过分怀疑,压抑自我的积极性,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挫折感和内心冲突。他们的心理体验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感、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一个崭新的环境、挫折或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产生一些过激行为而酿成无可奈何的悲剧。近几年来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犯罪事件中,绝大一部分就是由此类心理问题所导致的。

另一方面是过度的自我评价。这是一种与过低的自我评价相对立的自我意识状态。在这种自我概念的支配下,个体往往扩大现实的自我,形成错误的不切实际的理想的自我,并认为理想的自我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这种类型的青少年往往盲目乐观,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易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与认可,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因此,极易遭受失败和内心冲突,产生严重的挫折感,导致苦闷、自卑、自我放弃,有时甚至会引发过激行为和反社会行为。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反向论。”沉思与感悟☆☆☆☆一些青少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顾一切地做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在为违法犯罪青少年日益增多的现象感到可悲的同时,全社会更应该加以深思。“江湖义气”酿造苦酒

在封建社会中曾被大肆推崇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江湖义气,如今却变成了青少年中奉为信仰的“哥们儿”义气。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呼朋唤友,称兄道弟,趣味相投,抱成一团。为了所谓的义气,他们是非不分、丧失原则,甚至违法乱纪、胡作非为,最终成为义气的牺牲品。在不少人的心目中,“义气”一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畸变,狭义地成为“为朋友两肋插刀”。青少年产生义气的原因

其实义气是讲原则的,如果不辨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种义气就是一种无知和盲从,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容的。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如果与心术不正的所谓“朋友”纠缠不清,自己就可能陷入一个不辨东西的迷魂阵里,从而害人害己。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一个少管所里,青少年罪犯中有78%的人受着“江湖义气”的影响。

案例一:

小磊打伤了小俊的“哥们儿”小阳,为了替自己的好朋友报被打之仇,小俊约了五六名朋友在舞厅门前晃悠,准备报复小磊。为了防止在殴斗中吃亏,小俊事先将带来的菜刀藏在附近的一棵小树下。正当小俊感到烦躁时,忽然有人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一下,小俊回头一看,便认出是以前在一起打过牌的朋友小郭,在小郭身后还有十几个同伴。小郭说自己是受小磊之托前来说和这件事的,小磊打伤小阳是场误会,希望大家看在他的面子上化干戈为玉帛。小俊不愿意,非要小郭把小磊交出来。而小郭坚持不说出小磊的下落来。结果两个人反目,小郭一拳正好打在小俊脸部,愤怒的他立即扑向小郭,与小郭扭斗在一起。小郭的同伴一看他在打斗中处于下风,立即一哄而上将小俊团团围住,小俊的同伙见状也不甘示弱,冲上去与小郭一伙儿混战在一起。小俊一伙儿人少,打不过小郭他们。看到这种情形,小俊立即跑到小树底下操起那把菜刀,向小郭他们一伙儿砍去,迅速反败为胜,将小郭等一伙儿人打得七零八落,四散而逃。小郭见状不妙扭头准备逃离现场,小俊迅速上前将他拦住,小俊在小郭的脖子和右膀子上各砍了一刀。小郭瘫倒在地上,而小俊等一伙儿人见事情闹大了,立即分头逃跑。

由上述例子,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分析出,青少年产生“江湖义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受到不良信息的污染。

许多青少年看了电视中所播放的电视剧之后,被故事情节中的“江湖义气”所感染。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强烈的物质欲望和精神空虚,寻求各种刺激,在情况相同的情况下结成团伙,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走上了犯罪道路。

2.义气与友谊不分。

凡团伙成员都具有浓厚的“江湖义气”思想,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观念上是非颠倒,善恶不分,把“江湖义气”奉若神明,认为它是处事和衡量友谊的一个标志。其实,“江湖义气”与友谊是截然不同的。青少年渴望友谊,但是千万不可误把“江湖义气”当作友谊。诚然,友谊需要互相理解和帮助,需要义气,但这种义气是要讲原则的。如果不辨是非地为朋友两肋插刀,甚至不顾后果、不负责任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既不是真正的友谊,也不是真正的义气。

3.交友不慎。

交友是青少年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伙伴之间常常是互相模仿,互相影响,彼此常常是无所不谈,可以互诉苦恼、互相同情。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常常使他们从伙伴那里得到温暖和力量,有时甚至可以达到言听计从的程度,为“江湖义气”可以“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而对父母和教师的教导和劝告,常持怀疑和忽视的态度。

4.分辨是非能力太弱。

由于绝大多数青少年文化素质较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意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如何使青少年摆脱“江湖义气”

1.自我措施。(1)分清友谊和“江湖义气”。有些青少年分不清友谊和“江湖义气”。友谊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真挚情感,是一种高尚情操,友谊使你赢得朋友。当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朋友会无私帮助,如果有了烦恼和苦闷时,可以向朋友倾诉。而“江湖义气”源于哥们儿义气,会为“哥们儿”私利不分是非,不讲原则,常常干出一些蠢事,甚至不惜坠入犯罪的深渊。(2)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是魔鬼。许多青少年正是由于一时情绪失控,没有考虑清楚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青少年一定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听说朋友被欺负,就愤怒得不得了而找别人报仇。(3)不要盲目地从众。许多犯罪的青少年,都具有这样的心理:就是别人都去帮朋友,我不能不去,根本不考虑事情的严重性,结果朋友没有帮到,反而害了自己。

2.相关人士应采取的措施。(1)提高青少年明辨道德是非的能力。

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青少年非常注重自己在同龄人群中、在朋友中的地位,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接纳。有时碍于朋友的面子,只要是伙伴的提议,他们一般不会判断是与非而全力以赴,这种错误的认识多已成为学生自我权衡的标准。学校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对青少年所犯下的错误予以严厉的批评,循着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青少年改变认知,提高他们明辨道德是非的能力。(2)小故事,大感染。

老师和父母要经常结合情境,给青少年们讲一些具有哲理性的幽默小故事,这不仅可以拉近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使青少年通过故事里的人与事,学得待人、处事的道理,帮助青少年学会处理朋友关系的方法,减少非理性观念的同时也懂得灵活解决关系。让他们明白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不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懂得什么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应的行为等等。(3)利用“中心人物”展开教育。

在一个班集体里,通常有较为勇敢或是较讲义气的学生,这类学生发挥的榜样影响十分强大。班主任可以重点改变、培养某个中心人物建立正确的朋友观,由点及面,在他们常聚的学生间塑造健康的义气文化,让一个人带动更多的人来重建认知。(4)培养青少年自控能力和独立处事的能力。

自控能力和独立处事的能力使青少年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在何时该讲“江湖义气”,何时又该放弃“江湖义气”。因为同伴关系的持久力、内聚力对青少年的成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影响着其接受错误教育后能改正的程度,而自控能力和独立自控的能力在这时却能派上用场。因此,学校在教育时,应该更多地在生活中训练青少年学会忍让、有耐心,培养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和独立处事的能力。沉思与感悟☆☆☆☆对于青少年的“江湖义气”行为,父母要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告诉青少年,朋友是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如果与心术不正的“朋友”纠缠不清,自己就可能陷入一个不辨东西的迷魂阵里,从而害人害己。路见不平无需“拔刀相助”

青少年大多崇尚义气,只要朋友有求,既不问是非曲直,也不管是否有理,立马挺身而出,拔刀相助,结果往往帮了倒忙。令自己和朋友均陷于不义,严重者甚至违反伦理道德,触犯法律,酿成恶果,受到惩治,而留下终身遗憾。

沭阳县有个姓鲁的青年农民,年仅18岁,就与镇上一美容店的女服务员季某相识并相好。有一天,他突然听说季某被本地另一男青年薛某邀出去玩耍,并发生了两性关系,于是怒不可遏,便立即召集兄弟赵某、朱某、李某等人,要去找薛某报仇雪恨。

赵、朱、李三人一听朋友受辱,个个义愤填膺,毫不犹豫地答应大力相帮。当天晚上,他们在一家旅行社找到薛某的朋友张某,也不问张某是否参与了此事,便强行将其带至火车站进行殴打,并逼着张带他们去找薛,声称若是找不到薛某,还要继续对其狠揍,直至把其打死为止。张某只好带着他们四处寻找,终于在次日凌晨找到了薛某和季某。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一伙儿人不由分说,便对薛、季二人一顿暴打。鲁某还提出:薛某让自己戴了“绿帽子”,受了奇耻大辱,光打一顿岂能了事?这样岂不是太便宜他了,还必须赔偿精神损失费16000元。薛某被逼无奈,只好答应下来,第二天下午凑了4500元交给了鲁某,并允诺余款后付。鲁某得钱后高兴异常,约请三位帮忙的兄弟痛痛快快地潇洒了一番,很快将钱花光。

鲁某报了仇,泄了愤,还敲诈了一大笔钱,心里自然感到痛快;帮了忙的赵、朱、李三人,以为帮朋友出了气,解了恨,心里也很痛快。但他们谁也不去想一想:这样做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于道德、于法律说得过去吗?鲁某与美容店的女孩并非夫妻,何来“戴绿帽子”一说?即便是夫妻,也无权自行报复,随便殴打他人,侵犯他人的人身权与健康权,又该负什么责任?更为严重的是,当鲁某等人找到薛、季二人后,除暴打之外,还强行押至美容店非法拘禁;又以赔偿精神损失之名勒索钱财,这已经触犯了刑律,构成了犯罪行为。

鲁某及“帮忙”的三个人均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次年底,沭阳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认定鲁某等人的行为构成了非法拘禁罪、敲诈勒索罪,依法判处鲁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赵某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朱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李某有期徒刑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此类现象并非只是偶然现象。遇事不冷静、不理智,逞一己之强,泄一时之愤,恃强凌弱,为所欲为,头脑中缺乏必要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是产生此类现象的重要原因。

作为青少年,应加强道德法制学习,不仅要学法、懂法,更要守法;与此同时,国家、社会以及有关部门,乃至学校、家长,一定要切实做好青少年道德品格的培养,加强纪律法制教育,以促使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这一事例深深地告诫我们:讲义气,需分清是非;伸援手,应辨明曲直,不能瞎起哄,乱帮忙,涉及悖德违法的忙断不可帮!沉思与感悟☆☆☆☆由于绝大部分的青少年比较纯真、善良,当路见不平时,内心的善良往往促使他们毫不犹豫地伸出支援之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状态下,他们总是乐于帮助他人,但是,若触及违背道德及法律时,青少年就应该谨慎处理,在某些境况下,并不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帮派:校园“不和谐的风景线”

近几年,校园内悄然泛起一股暴行势力,致使一些青少年在路上屡遭劫持、勒索,有些青少年在校园内被打伤、凌受欺辱。施暴者多数是在校生或流失生,他们拉帮结派、恃强凌弱……暴力这一邪恶的阴影笼罩在校园的上空。青少年结帮成派的类型

案例一:

在《东南快报》上有这样一则新闻:10月底的一天,福州永泰某希望中学初中三年级的一名男生小林看不惯初中一年级的男生阿灿染黄发,心里十分恼火,在他的思想中,他认为阿灿这名男同学样子太横了,必须教训他一下,于是在11月4日,他纠集社会青年阿真和另两名青年对阿灿拳打脚踢,致其轻微创伤。3天后,小林与那名社会青年分别被永泰警方处以警告和治安拘留7天的处罚。

案例二:

小山在读初一的时候,班级里的许多个头儿小的男生经常被他人欺负。而欺负他们的却是一些小团伙,他们经常结帮成派,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休息时间,没有任何老师值班的情况下。

刚开始,他们是以作乐为目的的,偶有勒索小钱小财的行为。他们仿佛总是在无形中突然地出现在班级的后门处而引发骚乱。然后挑中班上一些他们看着不爽的男生(一般他们不欺负女生,这似乎是他们的原则),把其叫到班级后面,或叫其面壁,或在其身上用圆珠笔做些可笑的符号,或是将其鞋带交叉绑上,然后叫其在班级后面做蛙跳。这些行为不时地引发出班级其他同学的笑声。而这些人,却觉得非常自豪,并经常性地以此为乐。

除了教室,在放学的路上,这些小团伙小帮派也经常“作恶”。他们推着自行车并排立在主要的路口。对于经过此路口的每一个男生,都要示意使其停车,把身上的钱财、手机或其他较为值钱的物品悉数交出,然后再态度诚恳地叫一声“老大”,只有这样,才为他们放行,如若不然,将是一顿拳打脚踢。

小山当时是一名标准的好学生,对此类事情一向敬而远之。但唯有两件事情却令其感到比较深刻:

第一件事情是由小山小学时候所结交的一位好友所引起的,在不经意的一天,小山竟然意外地发现他却混迹于学校的这个帮派中。当小山关切地问其这样做的理由时,他却伸出了自己的手臂。这时,小山清晰地看到他手臂上所呈现的五六个异常醒目的烟疤,刹那间不禁感到十分愕然,那位朋友对小山说道:“我也是身不由己,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被迫混迹于帮派之中的。为求自己不受欺负,我只好无可奈何地加入帮派,与他们同流合污。”

第二件事情是小山男同桌的眼泪给他留下的震撼。那天他的同桌被叫到后面接受“整顿”,当他回到座位上时,头沉了下去,很低很低,几乎将要与桌面接触。这时,小山推了推他,以示关心。但他的同桌却对小山置之不理。过了一会儿,便传来他压抑的哽咽声。

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黑龙江省绥化市等十几个基层法院共受理校园暴力案件56件,与前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1.2%。调查研究发现,此类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独占鳌头,唯我独尊。

由于受一些不良环境的影响,有些在校生结成“同盟”,形成校园内一股无形的“黑势力”,在同学之间,凡事都要位居上风,唯我独尊。这些同学蛮横无理,无中生有,无事生非,对一些不顺眼或对己有偏见的青少年动辄施暴,轻则拳脚相加,重则持械动武。譬如:某中学有两名“鼎鼎有名”的同学因为某一件小事而发生口角,彼此双方毫不畏惧,由对抗发展到僵持,由僵持甚至发展为敌对态势,各拉一伙儿引起械斗,在厮打中一位同学被另一位同学用尖刀扎死。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同学,依仗家里面有权有势,父母身居官职或自己身体方面的天然优势等,仗势欺人,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干戈,直至把对方制服制软,才甘于罢休。

2.结帮成派,护内排外。

某些同学之间内外有别、帮派严重,对家住外地、身体较弱的学生随心所欲地进行欺辱、行暴。与此同时,受害学生由于受到其威胁、恐吓,不敢对老师或家长言明,因此,家住外地的寄宿生或身体比较单薄的同学时常为此而感到自己没有丝毫的安全感。譬如:家在安徽的学生李某在上海某交通大学的附属中学上学读书,他先后遭受同校五名同学的“严刑毒打”,李某头部的鲜血顺着脸颊直往下流,身体上也是遍体鳞伤,伤痕累累,但他却只能忍气吞声,当班主任王老师问其头部的伤势时,李某支支吾吾地对王老师说道:“老师,没关系,这是我无意中碰到窗户摔倒所致……”

3.趁火打劫,敲诈钱物。

有一部分离校流失生勾结社会犯罪团伙及其一些不法分子,在来回学校的途中,劫持青少年,把他们当做诈取钱财的猎物,为一部分受害青少年的心灵罩上了可怕的阴影。譬如:某阳光小学的一名三年级的学生何某,在一个月内竟然被一个离校流失生劫持7次,共劫取人民币600余元。如何抵制青少年结帮成派

校园是陶冶青少年情操、净化青少年心灵、培养青少年成才的圣地,容不得半点亵渎,然而,屡见不鲜的校园结帮成派现象却严重摧残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使不计其数的青少年为此而失去安全感,甚至因此而患上了“恐惧症”……这一切不得不使老师为之忧虑,家长为之恐慌。为有效遏制校园拉帮结派的现象,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对绑架儿童、敲诈劫持青少年的拉帮结派的不法分子,司法机关要以严厉的刑罚对其进行打击,以昭彰法律、震慑犯罪,并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搞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教育。

2.“打击遏制,防为上策”。学校要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与法制教育,使其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提高其辨别是非的美丑能力,教育青少年从小知法懂法,并能够遵纪守法,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对于有拉帮结派行为的青少年,不要以“有色的眼睛”看待或对待他们,应该把友爱、温情寓于教育之中,使其真诚悔过;对态度反常、思想滑坡的学生要挖掘根源,耐心启发、引导;对到校园寻衅滋事的应及时制止,消除不安定因素。沉思与感悟☆☆☆☆除了青少年自身自觉抵制结帮成派外,家长应该与校方积极配合,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对待青少年要爱子有方、教子有道,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袒护溺爱。彻底摒弃不健康的土壤,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拒绝暴力,创建和谐“暴力”行为在青少年中时有发生。这是因为在他们这一时期,脾气较易冲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他们不会轻易地求助于家长、老师,而采用暴力手段。

他们经常使用的手段是打架斗殴,这种行为在男生中较为普遍,而这些青少年大都性格冷漠、狭隘、偏激、任性、暴躁,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主要与受教育环境、家庭关系、社会经历等因素有关。青少年的暴力现象

在社会、学校、家庭方面,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辅导,赋予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在和平世界里发生暴力事件的几率。

东东,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妈妈离婚之前整天吵架,他渐渐变得孤僻、偏激、冷漠,他从来不和学校的同学玩。一天,他放学回家,一个高年级的同学带着一些人拦着他要钱,他把仅有的一点零花钱塞给他们,但最终,他们还是打了他一顿,还威胁他不准告诉任何老师……东东感到十分气愤,但是他又无力反抗,回家也没有告诉妈妈。后来那些人就不断地拦着东东要钱,终于有一天,东东实在忍受不了了,便趁那个高年级同学抢钱的同时,拿着水果刀捅了他两刀,看着他痛苦地倒下,周围的人惶恐不安,东东漠然地离开了……

在青少年中,打架斗殴的现象时常发生,有些青少年像东东一样,从小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形成不良的性格,便很容易在无形中产生暴躁的对立情绪,加上不合群的性格,极少与别的同学交流,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既没有倾诉的对象,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而他偏激、冷漠的性格正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必然因素。

东东的漠然正是深受父母经常吵架所害,当他受到别人侵犯的时候,却选择最为偏激的方式解决。青少年时期正是性格形成的阶段,不服输,比较冲动,一旦与他人发生口角、矛盾,他们并不会想到用最好的办法解决,避免不必要的矛盾,而是大打出手。与此同时,他们还容易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譬如:家庭、社会群体,所以,家长除了要对孩子加强教育外,还要多关心孩子,使其感受到家的温暖。如何避免青少年的暴力现象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都比较冲动,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打架斗殴,适度的惩戒有时是必要的,但这不是最佳的办法,那么,应该如何采取更好的办法避免青少年暴力事件的发生呢?

首先,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1.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家长应从自身做起,形成知法、守法、护法的法制观念,良好的精神道德风貌,健康的行为习惯以及不断充实更新的家庭教育知识体系,提高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以父母榜样的力量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尤其是行为价值观、金钱价值观及人生价值观。除此之外,也使他们减少行为的野蛮性、暴力性,加强行为的礼貌性、文明性。

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杜绝家庭暴力。青少年子女既属于家庭,更属于社会。家长应从法律和社会责任的角度看待他们的教养问题。不能仅为培养“孝子”而教养孩子,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其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为人父母,不能因溺爱而放纵子女,更不能动辄以暴力解决问题。

3.注意与子女的沟通。父母应积极创建良好的家庭关系,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调节消极情绪。由于青春期的子女逆反心理较强,独立的个体意识逐步确立,他们会在无形中与父母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造成家庭成员间感情冷漠或关系紧张,有些家庭甚至到了父母与子女感情破裂严重对立的程度。因此,父母必须加强与子女的思想和语言沟通,了解、掌握子女成长的思想动态与心理需求,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思想及行为并加以纠正。

其次,学校应加强素质教育,完善教育环境。

1.完善素质教育。作为校方应把法律素质的提高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及有关部门要从科教兴国的基本要求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探索新时期学生法制教育的新思路,采取新措施,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联系学生学习,并在实际生活中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同时更要突出实践性、综合性,学校要开设必要的法制课。

2.学校制定严格的教学规章制度,建设良好的校园文明环境,坚决治理校园暴力行为,控制学生流失。针对校园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恃强凌弱以及校园抢劫等违法违纪暴力行为甚至暴力犯罪,应成立校风校纪督察小组,巡回督导,并负责化解学生纠纷矛盾,将不良行为消灭在初始状态。与此同时,学校应大力开展“远离暴力,崇尚文明”为主题的活动,倡导青少年学生自觉远离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自觉制止不良暴力行为。

最后,青少年要提高自身素质,远离暴力犯罪。

1.青少年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尤其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学会以正确方法发泄自身的消极情绪,调节自我心理,提高心理素质。

2.积极追求健康文明,远离低级的暴力文化,并转变“江湖义气”的哥们儿思想,慎重交友,自觉抵制犯罪思想的侵蚀。沉思与感悟☆☆☆☆青少年就像一张白纸,作为父母,应该在最开始的时候教会他们如何画出最和谐、最美丽的图案,从小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是尤为重要的,对于性格暴躁、爱打架的孩子,应让他学会经常寻找快乐,用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诸如:听音乐、踢球等,均能较好地安抚他急躁的情绪,使青少年在不断成长的道路上远离暴力。第二章沾染毒品,一失足成千古恨

吸毒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在为禁毒而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每年仍有很多人走向这条不归路,尤其以青少年居多。青少年处在一个心理状态较为动荡、脆弱、多变的阶段,而这正是他们容易受到毒品侵蚀的重要原因。一旦染上毒瘾,就会给自身带来极大危害,甚至可能导致道德沦丧、家破人亡、触犯法律等。如何才能远离毒品,是人人都在关注的问题。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吸毒

吸毒行为或药物依赖是指对人能引起身体有害变化的有毒药物的主动寻求和过分服用的倾向,并且形成一种自身无法控制的瘾癖。能使人成瘾的药物有几百种,最常见的有海洛因、可卡因、大麻和巴比妥类等。

青少年吸毒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一个让全社会都触目惊心的问题。据调查,在吸毒者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96%~98%,而吸毒的青少年大都以大城市高、初中文化层次为主。在某市的强制戒毒所接受戒毒的人员中,18~25岁年龄段的就占将近30%。青少年吸毒现象在各国普遍存在

在我国,吸毒行为和药物依赖人数尚少,而在边境某些省市及少数民族地区,还有吸海洛因的现象;个别省市发现有对吗啡、哌替啶等药物依赖的典型案例。由于这种行为偏离已在西方世界盛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国际交流加强,毒品也进入了我国。而青少年吸毒的现象不仅在我国十分触目惊心,在世界其他各国,状况也日趋严重。

美国的一位教育学者发表演讲说,近几年来,美国的青少年使用大麻量增加一倍,44%的高三学生在毕业前避着校方非法吸毒,而且美国80%的成年吸毒者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吸毒的。而在欧洲,青少年吸毒和酗酒的状况也令欧洲社会学者们忧心忡忡,《自由比利时报》更是以“大麻和酒精的一代”为题向世人敲响了警钟。俄罗斯教育部社会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俄罗斯青少年吸毒问题已日趋严重,而且,俄青少年吸毒者的平均年龄为15岁,但11岁的吸毒者已不在少数。由此可见,青少年吸毒现象在整个社会上已经相当严重了,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青少年时期的药物依赖对吸毒的影响不容忽视

毒品依赖和酒精一样,一旦成瘾,就很难戒除。由于在戒除过程中,一般都会出现使成瘾者难以忍受的“戒断反应”,而使任何戒除措施归于失败。因为吸毒成瘾者身心都会遭受严重的损害,不少人会出现精神异常症状,有些人还会产生危害社会的行为,因而他们实际上已成为一类丧失社会功能的后天残疾者。

我国与国外情况有所不同,但在边疆及少数民族的地区,吸毒人数也在增加,应尽快采取防治措施。在我国已报道过药物依赖的典型个案,其表现特点是发生在青年中,利用医院管理中的疏漏环节,不择手段地大量搞到成瘾药物:哌替啶、吗啡及某些麻醉类、止痛类药物,并最后发展到诈骗、贪污等违法犯罪行为。这些现状提醒我们,这些药物依赖者不仅没有治疗的愿望,而且已成为病态人格,最后成为危害社会的罪犯。因而应对这类情况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量相当大的慢性病患者中,不少人也已形成了药物依赖。虽然那些药物并不是毒品,但长期服用,仍旧危害健康,影响寿命;并且,许多患者不遵医嘱,自行用药,使某些药物成为心理上的“安慰剂”,这些药物依赖者大多数是从青年时期开始用药的,尤其是神经衰弱、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其实,这些身心疾病单纯靠药物是很难治愈的,需配合心理的治疗才行。沉思与感悟☆☆☆☆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常会犯一些自认为“无心”的错误,可问题是你要如何解释“无心”。酗酒驾车的人是有心出事的吗?青少年多是在“无心”的状况下开始尝试吸毒的。但这个无心之过却把他们带上了不归路。虽然吸毒的后果有轻有重,但都会在一个人的生命中留下不可洗刷的污点,所以,青少年千万不要因“无心”而去吸毒,耽误自己的一生。吸毒,堕落人生的开始

因受国际毒潮泛滥的影响,国内毒品问题不断发展蔓延,同时随着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的出现,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

毒品问题已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诱因之一。据一项调查发现,某市的强制戒毒所共收进吸毒人员2132人,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就占有12.9%。吸毒,使青少年如花的生命步入堕落。因为吸毒,生命从此褪色

青少年由于意志力薄弱,模仿力强,再加之文化程度低,很容易把不良行为当成时髦追求或认为是“酷”的表现,这也是造成青少年染上毒瘾的最主要原因。

15岁的小罗年幼时其母病亡,其父忙于生计无暇照顾他,自7岁起,小罗便模仿大人们抽烟,并以之为荣。他说,每天放学后燃起一根香烟吞云吐雾,走在同学们中间感觉特有面子。14岁那年,勉强读到初一的小罗辍学了,终日跟在几位“大哥”身前身后当起了小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