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2 01:11:38

点击下载

作者:张志远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张志远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ISBN 978-7-117-24055-0

Ⅰ.①张… Ⅱ.①张… Ⅲ.①中医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Ⅳ.①R249.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012421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下册)著  者:张志远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8年1月版 本 号:V1.0格  式:mobi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4055-0策划编辑:陈东枢责任编辑:骆彩云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张志远简介

蒲甘老人张志远于抱拙山房

张志远,生于1920年,教授、主任医师,山东德州人,幼学先秦诸书,读经、史、子、集,在父亲寒江遗翁、业师耕读山人指导下步入医林。1957年始先后在山东中医进修学校、山东中医学院、山东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讲授《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妇科学》《中草药》《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曾任中医系顾问、教研室主任、国家卫生部中医作家成员、全国中医各家学说研究会顾问,系山东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被国外大学、科研机构聘为顾问、方药总编辑、荣誉博士。业医七十余年,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发表论文400多篇,主编、主审、著述医籍18部,曾获国际医学会议奖。张志远上海讲学时与裘沛然诸先生合影前排:裘沛然(右四),张志远(右三)尘 言

负壶捣药送病友,光阴荏苒七十年。

老朽已染重病,风烛时间有限,将所积临床经验随笔写出,汇集一册,留于人间,供同道、岐黄学术爱好者过目、指正,权作纪念!岁在乙未端午乐天翁张志远合十皆大欢喜祝福大千世界第五编 精华录481~600小节481.龙骨、牡蛎治狂《素问·举痛论》瞩目精神刺激、情志变化,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对人体有重大影响。《伤寒论》调理火疗发生的惊恐证,投镇静药物,采取护阴、潜阳,常开龙骨、牡蛎,为运用介类的嚆矢,龟板、玳瑁、鳖甲、珍珠母、紫贝齿、石决明组方的引导先河。到目前为止,无论经方、时方、杂方派,都继承了这一心法。吾于民国时代曾见过客居山东的老尼,专门妇科,遇焦虑、精神分裂,除起用“哼哈二将”,即授予大量龙骨、牡蛎、珍珠母,可把躁狂的现象纠正过来,开量在60克以上,甚至百克仍不封顶,这位老尼也因此得绰号“龙牡女佛”。

1954年老朽出诊河北景县,遇一中年女子,一月之内父母相继死亡,悲伤、恐惧,逐渐转向发狂,夜间外出不辨南北,有时全身抖动“如祟所凭”。当时与其知医的家属协商,先试服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因肠道通利,没用大黄、元明粉,计桂枝1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大枣15枚(擘开)、生姜10片、龙骨80克、牡蛎80克,水煎,日饮一剂。连吃十天,病况递减,已能熟睡七小时;又继续一周,症状消失,基本治愈。由于白芍量多,润泽濡枯,未受龙、牡收敛而影响大便排出的药弊,疗程比较顺利。482.风火感冒考虑时方

家父曾说:《伤寒论》为圣经而非全书,应学伤寒、用伤寒、不泥于伤寒,要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清贤吴瑭“跳出伤寒圈子”的观点可以参考,并非谬论。张路玉、程郊倩、舒驰远皆酷嗜《伤寒论》,但不固守成见,和胸内只有麻桂、姜附、膏知、硝黄的陆九芝等前辈走的道路不同。把视野放大,也涉猎百家,有益无损。多学科知识,不仅能武装自己,尚是分析研究、辨别真伪优劣、投向临床的工具。读五车书改变愚昧,非美言悦耳。就现实来讲,《伤寒论》所遣药物九十余种,攻补寒热均备,却不能面对内科复杂诸证,如流行性温病的营血阶段,则捉襟见肘、枵腹难应。

以解表而论,1964年老朽诊一夏季风火感冒,发烧、腹泻、无汗。授予苓桂术甘汤加麻黄,汗出泻止,体温不降;考虑细菌、病毒传染,改用金银花15克、贯众15克、黄芩15克、青蒿15克、滑石3克(冲)、板蓝根30克,典型时方,结果两剂便愈。岐黄学术,全方位掌握,极有好处。483.麻黄因祛风湿而止痛

麻黄属经方重点药物,除同桂枝组方,发汗解表,大都用于哮喘,如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金匮要略》中行水利尿的甘草麻黄汤临床较少应用。麻黄虽非止痛品,若调理风、寒、湿痹,配合白术、桂枝、附子、细辛、汉防己,利用其开腠解肌之效,可提高处方的止痛功能。高血压患者不必拒服,有桂枝降压就会控制其不良影响。吾目睹伤寒派前辈何梦白重视此项疗法,将麻黄用到中量10~15克,仍以白术为君,附子第二,很少起用乌头或天雄,形成自己的用药特色。

1956年老朽师意诊一风水,表现感冒症状,舌苔白腻,脉象沉迟,怕冷无汗,体温在正常范围,头面四肢浮肿,肌肉关节剧痛,病史十天,服用成药未见好转,乃来寻治。当时即以本汤予之,计麻黄15克、炮附子15克、白术30克、细辛10克、桂枝10克、汉防己15克,每日一剂,分三次用。连饮一周,剧痛缓解,水肿逐渐消退;把量减半,又服六剂,完全治愈。麻黄的止痛效果,可能和其发汗作用,致使风、寒、湿三邪被驱除有重要关系。484.陈氏乌头救急汤《伤寒论》不仅调理外感疾患、流行性疫病,亦施治内科杂证,和《金匮要略》一起攻读,范围扩大,更有利于临床。明、清两代知识阶层虽不业医,也提倡翻阅二书,增强自我保健;有的弃官下海,从事诊疗,转为儒医,同家传、师授之传统医,手执串铃的走方医,共称“刀圭三医”。民国初期,一乡试落榜的儒医来山东门诊,属经方派,仿照王好古,善治阴寒,喜投附子、乌头、肉桂、干姜、蜀椒、吴茱萸,不开硫黄、荜澄茄之类,用量之大,几无敌手,乃名副其实的火神家。

吾曾收藏老人一首处方,由乌头45克、肉桂15克、干姜15克、甘草15克、细辛15克、蜂蜜45克组成;先煎乌头两小时,再放他药,蜂蜜后入,连煮二遍,合在一起;六小时一次,分四次服。1955年遇一大雪后冒寒远行的患者,全身肌肉剧痛,四肢关节尤甚,老朽即以本汤授之。日饮一剂,三日而愈。效力迅速,令人叹奇,命名“陈氏乌头救急汤”。485.土瓜根散、下瘀血汤合方

妇女月经延期,或量少,一二日便无,若下腹部胀满、隐隐坠痛,与血瘀于内,冲、任二脉运行障碍有关,称周期落后、血下不利。切勿给予《金匮要略》温经汤,宜用土瓜根散配合下瘀血汤,连服莫辍,功力较好。此乃老朽家传验方,对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输卵管阻塞亦起作用,卵巢囊肿、畸胎瘤效果甚微。前贤喜投桃红四物汤、桂枝茯苓丸纠正月经推迟、晚潮、闭而不来,实际成绩不及此方。

1980年老朽诊一少妇,月经周期延至2~3个月,稍见即断,因其怀孕心切,要求快马加鞭。遂以本汤予之,取土瓜根、大黄、虫为主,大黄小量,可起君、臣、佐、使四项功能,嘱其坚持服用。计土瓜根15克、大黄2克、桃仁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虫10克,水煎,分三次饮之,吃三日、停一天。蝉联一个半月,周期恢复,量也增加;1982年春季生下健康男儿。坤门同道往往不太重视土瓜根散、下瘀血汤二方,最好开展实践,深入研究,列为钩沉项目。486.重视大黄《伤寒论》主要处方君药,大都属于重点。主攻方向、疗效良好者,前人比作大雷音寺的佛门列神,共有十八味,称“十八罗汉”:麻黄为发汗定喘罗汉,桂枝为活血通络罗汉,人参为益气止渴罗汉,白术为健脾利水罗汉,茯苓为安神涤饮罗汉,柴胡为往来寒热罗汉,大黄为破积泻火罗汉,瓜蒌为开胸润燥罗汉,黄连为送凉解毒罗汉,附子为温里回阳罗汉,半夏为降气下痰罗汉,白芍为养阴止痛罗汉,茵陈蒿为制黄祛湿罗汉,山栀子为三焦平热罗汉,白头翁为扫去脓血罗汉,甘草为补中矫味罗汉。单投或组用均可,此十八味均能挂帅出征。大黄尚有将军称号,为“四大天王”之一,破癥瘕、积聚、痰窠、胃肠宿邪,疗精神分裂、行为躁狂,乃《伤寒论》攻坚、泻火、排毒第一神品。

老朽临床七十年,深知它的伟力,随着与兄弟药物配伍,可发挥多种作用,且刚中含柔,如调胃承气汤;刚内增刚,如大承气汤。掌握这些方面,就可运用自如、猛虎变羊。487.运用附子经验

家父《旅世杂文》谓《伤寒论》“四大天王”,应推麻黄为开表发汗天王、石膏为清热降温天王、附子为驱寒扶阳天王、大黄为泻火净肠天王,祛病除邪能大显身手、率众攻敌。附子被视为祝融,俗名火神,应用规律:温通表里,投熟者;驱寒,砂子炮制;回阳、补命门火,则开生品,久煎内服。一般组方,10~20克;镇痛、急救阳亡,30~60克,少用不佳。火神医家有的升至百余克,因水中溶解达到饱和度,停止转化,与量小相同,等于浪费药材。

1965年遇一农民,形体虚弱,乏力、怕冷、手足发凉、面色枯白、大便次数较多,感觉十分疲劳。表现内寒严重,乃授予四逆汤,计干姜20克、炮附子70克(先煎二小时)、甘草10克,加了吴茱萸15克,水煎,分五次饮之。三剂未见阴去阳回,试将附子减半,改为三次用,使人惊奇,症状缓解,精神焕发。嘱咐蝉联勿辍,又十剂基本治愈。事实证明,若增加水量,可解决水溶饱和度问题,但患者入腹胀满难忍,会造成吃药添病,得不偿失。488.葛根芩连汤东山再起

岐黄医术,属百工技艺,博文广见,才能提高,学海无涯苦作舟,应自强不息;否则,浮光掠影,了解皮毛,无有成就。这是先师“耕读山人”的教诲。老朽早年学习《伤寒论》,缺乏深入,常冷落葛根,非因其“耗胃汁”,而是由于升发,易使大便干结。实际葛根乃一味良品,能辛平解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在调理项背强直方面,堪称第一。《金匮要略》所开之瓜蒌根(天花粉),功力不佳,屈居末座。邪陷阳明,吾常投白虎加葛根芩连汤,可防止向腑证转变,比专开石膏、知母,收效显著。近年来也配合降血压,改善动脉硬化,避免脑血管梗阻、血栓形成,临床很起作用。

1980年诊一教师,头昏、记忆力大减,有时糊涂,不辨南北,血压、血脂均高,恐患偏瘫,急于求治。当时即给予葛根30克、黄芩20克、黄连10克,加入丹参20克、石菖蒲15克、决明子20克,利用其开窍、活血,降血脂、扩张脑动脉、促进血流量。吃了二十余剂,病情缓解,已登堂讲学。临床有效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葛根一味,值得重视。489.玄府六钥开表《伤寒论》麻黄、桂枝、葛根、柴胡、细辛、升麻,为发汗解肌药,称“玄府六钥”,均有开表作用。细辛配干姜、五味子调理咳嗽,众皆周知;然其外散风寒、宣发肺气、温中化冷,乃治咳嗽的关键,却很少有医家注意。把启鬼门的功能沉入深渊,应当钩沉,表而出之。升麻清热解毒、升阳散火,在麻黄升麻汤、《金匮要略》升麻鳖甲汤内,列为重点,毋庸置疑;但开毛孔透表,则没人问津。只有同麻黄组方,才会被瞩目这个方面;不然,亦会销声匿迹,难见光华。考民国初期稷门一医家,常投以上“六钥”治疗风寒感冒,温化体表,最易得汗,兼解所染毒邪;仅盖被取暖,不吃热粥以助药力,症状亦迅速消失。因有柴胡、升麻,能阻止外邪再传少阳、厥阴,被叹为奇治。

吾临床喜遣麻、桂、柴、葛,细辛、升麻较少,忽略了它俩启玄府的作用,不易总结经验。

1985年遇一大学文友,外感无汗,舌苔淡白,哮喘、痰多,扁桃体红肿、咽痛,即给予此药,计麻黄6克、桂枝6克、葛根10克、柴胡10克、细辛6克,突出升麻30克。连饮两剂,情况转佳;嘱咐继服,共六天,症状全解。由于汗出极少,未影响咽喉。升麻量大,消肿祛毒,也起了灭火效果。490.七通利尿《伤寒论》除峻泻利水之甘遂、大戟、芫花、商陆,一般者则为“七通”,即茯苓、泽泻、白术、猪苓、滑石、赤小豆、葶苈子,功专排尿,凡痰饮、积液、水逆、浮肿皆可应用。滑石难溶于水,要碾粉口服;赤小豆为白眉红色圆粒,非相思子,切勿混淆;瓜蒂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均以之为佐使,宜大量入药,少则其力不显;葶苈子强心平喘,涤饮行水,具双向疗能,在大陷胸丸、牡蛎泽泻散中祛痰、利尿,令水邪下行,苦者力锐,甜者效低。“七通”对肾炎、心力衰竭、营养不良性水肿,都适合选择投予;泌尿系感染,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加入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鸭跖草清热解毒,也会立竿见影。

1965年老朽诊一肝硬化腹水,蛋白倒置,脐眼外翻,脚面凸起如球,小便极少,就开上方授之,委白术为君60克、猪苓20克、茯苓40克、泽泻20克、滑石10克(冲)、葶苈子30克、赤小豆50克兼护胃气,水煎,分四次服,每日一剂。连饮一周,症情递减;凡十五天,水邪全部消去。诸药同组,发挥了理想的功用。491.仲景安神六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百合、龙骨、牡蛎、阿胶、茯苓、酸枣仁,能镇惊、安神、疗狂,常用于癔病、癫痫、小儿抽动、噩梦纷纭、神经衰弱、精神分裂、更年期综合征,重点调理失眠、心悸、怔忡、恐惧,经方家称“睡乡六宝”。这些良品,都是有关处方主药,富有实践价值。龙骨、牡蛎不可火煅;酸枣仁炒香醒脾,比生者为优;阿胶补血,专益阴虚;百合对大脑功能紊乱、神志变异起改善作用;书内无有茯神,茯苓之力临床观察,不乏逊色。

1972年老朽诊一编辑,神经衰弱,久未工作,心慌、烦躁、焦虑,感觉思想不集中,夜卧张目,难以入睡,痛苦不堪。当时即开了“六宝”,计百合20克、茯苓20克、阿胶15克(烊)、龙骨30克、牡蛎30克、大量酸枣仁40克,水煎,下午5点一次、10点一次,分两次饮之,每日一剂。逾十天,已见转机;四周后,症状解除,基本治愈。492.四冬治泻

黄芩、黄连、黄柏、苦参,习称“四冬”,清火、燥湿、解毒,源自《伤寒论》黄芩汤、白头翁汤、栀子柏皮汤;《金匮要略》当归贝母苦参丸。能调治热性病、头面丹毒、口舌生疮、痢疾、肺痈、肠炎、妇女崩漏、二便下血,因守而不走、有厚肠作用,可解除便溏、腹泻,属广谱抗菌、抑制火邪、不通大腑药。苦参尚医心脏期前收缩,脉象间歇,放于炙甘草汤内,收效最佳;配合百部、蛇床子、硼砂、夜交藤煮水坐浴,治滴虫、真菌性外阴瘙痒或阴道炎。

1985年诊一湿热型慢性肠炎,每日滑泻五六次,肛门如灼,里急后重,排出物似米汤,月余不愈。老朽就以四冬汤予之,有黄芩15克、黄连15克、黄柏10克、苦参15克,加入猪苓10克利水,一剂分三次服。吃了十天即止,未再复发,平中寓奇。493.治咳十五芳《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宁咳药,除习投干姜、细辛、五味子,尚有杏仁、白前、桔梗、半夏、紫菀、款冬花、泽漆、贝母、瓜蒌、旋覆花、桑白皮、露蜂房,宣肺、祛痰、涤饮,应用范围广泛,经方家谓之“华盖十五芳”。杏仁取苦,甜者力微;五味子打碎,令仁内辛味溢出;桔梗易致呕恶,不宜多开;紫菀、款冬花为比目鱼药,须同组合用;内伤投松、沪贝母,外感用象贝母;旋覆花蜜炙较好,防止刺激咽喉;细辛不过钱说,可以打破,不超10克,很少不良反应;露蜂房即马蜂窝,医口腔炎、鼻黏膜炎、关节炎、支气管炎,十分驯良;泽漆亦名猫眼草,量小无害,因祛痰、利水,多服使人消瘦,李时珍言功同大戟,指消水肿,并非毒草。

1965年遇一老年慢性支气管扩张症,咳嗽,每日咯吐一大碗痰涎,舌苔白厚,气喘吁吁,冬季不敢外出,遇风寒刺激则症状加重。老朽就授予上述十五芳,计半夏10克、杏仁10克、干姜10克、细辛10克、五味子10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松贝母10克、桔梗10克、白前10克、瓜蒌6克、旋覆花10克、桑白皮15克、露蜂房10克、泽漆15克,水煎,日饮一剂。连吃一周,病情扭转,咳止、痰涎减去三分之二,效果可观。494.壮水生津一条龙《伤寒论》《金匮要略》收入滋水养阴、生津者,有人参、麦冬、玉竹、天冬、阿胶、山茱萸、乌梅、白芍、芦根、生地黄、知母、瓜蒌根(天花粉)、五味子,称“商羊舞”“增液一条龙”。所投人参,恐非东北产,宜改用山西党参;二冬之效相似,天冬偏寒,现今均开麦冬,且有健身作用;玉竹兼能益气,性味平和,久服可见殊功;白芍、阿胶补血;乌梅、山茱萸、五味子善于收敛;芦根清热护阴;瓜蒌根刺激唾液分泌,缓解口干;知母苦寒,常同石膏配伍,尚可治疗咳嗽,和瓜蒌根一样,并非纯正补药。

1958年老朽编写《伤寒论评议》时,适值炎夏三伏,火气如炽,天旱无雨,诊一林场伐木工人,恶心欲吐,口渴,头目昏沉,汗出不止,脉呈细数,有中暑脱水现象,为了急救,即以十三味“一条龙”予之,计天冬10克、党参30克、玉竹15克、麦冬10克、山茱萸30克、五味子15克、瓜蒌根10克、生地黄15克、阿胶15克(烊)、白芍15克、乌梅10克、芦根30克、知母10克,水煎,三小时一次,分四次饮下。连服两剂,恢复正常状态,比较有效。495.经方中人参、黄芪

人参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不占显赫地位,属一般配伍药,未有当过君主之官。由于遗憾,后世质疑,徐松岩、张锡纯前辈指出非东北所生,乃台、党参之类。从医口渴而言,益气生津,水分上腾,唾液分泌增加,和性能温燥的吉林人参大相径庭;因此,二书所开乃“阴柔”的台、党参,只当臣、佐,无戴高帽资格,与四君子汤应用的东北人参,完全不同。故杏林先贤将真正人参(东北人参)、台参、党参分别入药,防止鱼目混珠,很有意义。

黄芪重点坚卫固表,护守鬼门,如桂枝加黄芪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调理“血痹”,取其温运络脉,改善阴阳俱虚,如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林改错》之补阳还五汤师法了其中经验。黄芪建中汤为桂枝汤加黄芪、胶饴,是用其温化,益于中州,亦未提及升阳或补元气,四君子汤不收黄芪,实际已考虑这个问题。有人讲由补阳还五汤大投黄芪追回半身元气,证明属专科补气药,与此非同一概念;该汤虽然黄芪量大领先,而当归、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的活血散瘀,也占重要成分。客观事物宜全方位观察,最怕孤雁出群,缘木求鱼。496.六仙寿桃汤《伤寒论》《金匮要略》所收当归、白芍、生地黄、川芎、阿胶、酸枣仁,水煎饮之,家父命名“六仙寿桃汤”。当归性温养血,川芎活血利气,白芍凉血止痛,生地黄滋阴化血,调心律不齐、肠道燥结,胶艾汤中之四味合用,为四物汤原始来源。传统说法属妇产专利品,实际应用范围广泛,在内科领域同四君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并驾齐驱,称“兄妹方”,乃广谱理血药。阿胶为驴皮熬制,民间号“补血王”。酸枣仁疗心悸、怔忡,催眠、安神,入血补虚是明代缪仲淳与王肯堂二人对话时提出,才得以彰明。六药联合组方,除治月经延后、量少,在其他方面则适于多种阴亏血虚、颜黄肌瘦、视力下降、身体羸弱、浅睡易梦、疲惫不堪。

1971年诊一同道,因“文革”迫害,活动受限,食物缺乏,营养不良,表现形貌苍老、语言无力、两目发直、精神崩溃、已卧床难起。嘱其家属自购六仙寿桃汤服之,计生酸枣仁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烊)、生地黄10克,添入党参10克、白术10克。连吃十九剂,体重上升,神志清醒,见人能打招呼,可参加“思想改造”学习了。497.打开六经藩篱,发扬医圣学说

经方家石凡庸,学识、经验超群,属拔尖人物。以凡、庸自命,低调处世,平易近人。乡试落第,执业岐黄,甚有建树。研究前贤学说,全面考虑,与众不同。认为《伤寒论》乃外感热性病系统专书,处方能普遍运用,“有是证便投此药”,内、妇、外、儿都可信手拈来。六经界限应当打破,阳中寓阴、阴内含阳,多种杂、坏、变证,已超出本经所辖范围,仍局于原在提纲,打不开牢笼圈子,千变万化的病机、证候,则很难对号入座;因而要另辟蹊径,区别施治,才会左右逢源。临床诸科常用的理中汤、猪苓汤、抵当汤、苓桂术甘汤、半夏泻心汤,调理肠炎、尿路感染、闭经、脑震荡、小儿脑积水、跌打损伤、胃神经官能症皆起作用,且效果较好,宜深入探讨。

1965年冬季,老朽于山东省中医院遇一肠道暴泻,频跑厕所又感风寒,大便日下七八次,无汗而喘,卧床委顿不起。即给予家传逆流挽舟、借刀捉贼法,开了麻黄10克、杏仁10克、桂枝10克、甘草6克四味麻黄汤,由于血压偏高,兼利水、分化二阴,加入泽泻15克,水煎,六小时一次,作三次服,温覆、啜热粥以助药力。连饮两剂,则汗出、喘平、泻止。一石三鸟,令经方发挥了疗他病的威力。498.小陷胸汤加味治痰水结胸

老朽继承《伤寒论》学说,对胸闷、气喘、痰多、尿少,舌苔厚腻,感觉膈间堵塞,大便无变化,属痰水结胸,师法《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葶苈大枣泻肺汤,常投小陷胸汤加椒目、葶苈子,获效较佳。椒目乃蜀椒种子、葶苈子为十字花科独行菜,性质平和,与商陆、大戟、甘遂、芫花峻泻有天壤区别,放心用之,很少闪失,称通渠行水、解除泛滥二药。

1977年诊一产业职工,素有支气管炎,表现痰饮过盛,胸闷、呼吸障碍,咳嗽、哮喘并不严重,惟咳吐痰涎极多,脉象滑大,更衣甚爽。即以此方予之,计瓜蒌30克、半夏12克、黄连10克、椒目10克、葶苈子30克,添入枳壳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连饮一周,症状全解,停药恢复工作。被誉为“六味小品”,得天独厚,妙在开结、驱水。499.肺燥传方

经方医家掌握一首验方,专门调理肺燥干咳无痰,久疗不愈,养阴生津配合收敛,投《伤寒论》《金匮要略》药物,有瓜蒌30克、麦冬15克、诃黎勒10克、五味子30克。瓜蒌有两种:一是仁瓜蒌,含种子多,润肠通便;二为糖瓜蒌,种子少,红瓤多。本方用糖瓜蒌。五味子打破,将仁碎出。诃黎勒尚治声音嘶哑,开量不要超过15克,否则大便秘结、外排困难。据云清末淮军首领李鸿章吃过此药,名“滋肺育液汤”。口渴加知母,气喘加杏仁,烦躁加石膏,精神抑郁不畅加百合30克。

1964年老朽在山东省中医院遇一半百男子,咳嗽三个月,口干喜饮,没有痰涎,有肺痿现象;医院诊断间质性肺炎,药后未效,转来改用传统中医疗法。反复考虑,就授予该汤,每日一剂,分三次服。共十五天,症状消失,邪去而安。近年发现,若增入大量芦根,鲜者80~120克,最佳。500.换龄汤治经断前后诸证

妇女四十余进入更年期,到六十岁经断前后,为特殊年龄段,易发生交替式综合征,好怒、烦躁、低热、失眠、月经周期紊乱、阵发性出汗、坐卧不宁、行为异常、甚至精神分裂转成疯狂。在此期间,要解除忧郁、焦虑,多参加娱乐活动,练习书画、弹唱歌舞寄托人生,禁忌闭门、孤独、痴心妄想、思绪万千。“英雄勿提当年勇”,把过去看作黄粱一梦,开辟新的环境,死亡是生物规律,老了就要落叶归根,宜“道法自然”。

老朽按照妇女更年期所发综合征,制定一方,是由《金匮要略》中方化裁而来,名“换龄汤”,即“温经汤”减味,含有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烊)、牡丹皮10克、麦冬10克、百合10克、浮小麦30克、珍珠母10克、甘草6克,水煎,分三次服。1980年诊一干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月经超前,手足心灼热如火,合眼便入梦境分驰,思前想后,心烦多疑,缺安静状态。乃以此方予之,饮了二十剂,病去百分之八十。501.经方选药佛手加一指汤《金匮要略》医风、寒、湿,身体肌肉、关节疼痛,载有五味药物,指麻黄、防风、独活、细辛、乌头,称“佛手汤”。大瓢先生增入露蜂房,更名“佛手加一指汤”,适合于痛风、关节炎,对四肢麻木、知觉迟钝亦起作用。其中以防风、独活、细辛、乌头为主,麻黄、露蜂房不属重点。流传之量使人恐怖,然其分四次口服则学者可焕然冰释。老朽临床减半,反馈平妥,效也客观。

1959年于德州遇一风湿型肌肉痛,投医一年,症状未见明显变化,医院介绍转中医处理。因下肢疾患,添了牛膝,计麻黄10克、防风20克、独活30克、细辛10克、乌头30克(先煎90分钟)、露蜂房10克、川牛膝30克,嘱咐每日一剂。连饮两周,无不良反应,症状日消,基本治愈。事实说明,若不考虑药量,虽然对证,往往无功,反而落败。502.桂附八味丸应用生地黄

桂附八味丸,源自《金匮要略》肾气丸、崔氏八味丸,其中干地黄八两为君,山药、山茱萸皆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用三两,桂枝、附子仅一两,养阴领先,助阳居末。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虚劳腰痛,少腹拘急”,“转胞”、烦热不得卧、尿出不利,消渴、小便反多,地黄均投生者,并未言及炮制;只有防己地黄汤,才提到火蒸变熟的记载。后世把干地黄在桂附八味丸内改成熟地黄,已脱离了取其清热、凉血、保阴的意义。古方寒热、攻补合用,司空见惯,不应因含有桂枝、附子,掩盖八两干地黄所起的主体作用。恢复庐山真面目,仍开生地黄为佳。八味丸疗途不大,钱乙将桂枝、附子减去,另组六味地黄丸,施治范围比较广泛,几乎家喻户晓,成了不倒翁方。

1956年医一市民,属高龄产妇,面红耳鸣、腰痛如折、走路足后跟似针刺,有明显肾阴虚表现。当时老朽曾考虑给予六味地黄丸,由于壮水药物量多,恐阳被阴伤,产生偏害,乃转为桂附八味丸,改成汤剂,计生地黄3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0克、牡丹皮10克、桂枝3克、炮附子3克、茯苓6克、泽泻3克,水煎,分三次服。牡丹皮护阴,10克较宜,少则难以发挥清热之力。连饮两周,病情大减,症状逐渐消退。说明滋润阴柔处方添入阳刚药品,还可防止矫枉过正带来不吉,防止留下遗患。503.《金匮要略》三事

中药水丸、蜜丸,常取朱砂挂衣,“纳真朱为色”,增加红色艳丽,诱人喜服,且吃了镇静安神,易于休息。如《金匮要略》赤丸,现代认为含汞,能发生中毒,已逐渐被淘汰。《金匮要略》鳖甲煎丸所用灰酒,是清酒(朱酒)与灶下灰(百草霜)合在一起煮药,绞出其汁赋形,再同他品打成水丸;配制复杂,功力不大,也停止操作。《金匮要略》妊娠养胎投白术散(白术、川芎、蜀椒、牡蛎),方后附言:“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切勿盲用,否则会导致先兆流产。家父和岐黄前辈诸友剪烛夜谈,曾目睹一中年孕妇,身体虚弱,严重贫血,早期妊娠恶阻不止,误信民间传方,自购细辛、半夏大量服之,阴道流血,令两个月胚胎组织堕下。504.人参止渴析

经方对热性病应用人参,大都以益气生津护阴为主,从白虎汤加人参治口渴,如“大渴”“口燥渴”“身热而渴”“渴欲饮水”“烦渴不解”,就能证实。现在所投均属东北吉林人参,擅长补中益气,因性偏温燥,未见发挥止渴作用;需要滋阴育液时,很少加入该品,并非医家白眼,而是该品缺乏这一功能。开白虎汤壮水灭火,则派遣山西台参、党参,或加石斛、麦冬、生地黄。老朽临床,若患者经济状况允许,就推出西洋参粉墨登场,单任旗手角色。

1980年诊一暍证,习名中暑、日射病,发烧、出汗、烦躁、头目昏沉、脉象洪滑,要求吃冰、冷饮,口干而渴为重点症状。即以白虎汤加西洋参予之,计石膏60克、知母30克、西洋参20克、甘草10克、粳米60克,添入麦冬15克,水煎,六小时一次,分三次服。三剂便热退体凉,口渴遂止。505.党参可以重用《伤寒论》《金匮要略》近四十首处方内应用人参,除白虎汤加人参生津止渴,他方尚取其补中、健脾、养胃、通脉、益血、扶正去邪、推动大气解除心下痞满,属强壮药,和现在所开之台参、党参功用大致相同。因台参、党参性质驯良、平妥,宜投大量,方可建树,少则不易见奇,一般水煎,50克封顶;但振起虚寒,效力低于东北吉林地道人参。

1981年老朽诊一工程师,素患神经衰弱,近来胃呆,稍食即饱,下肢乏力,心慌气短,感觉疲惫似瘫,当时授予理中汤加黄芪,计白术15克、干姜6克、党参20克、黄芪30克、甘草6克。连吃三剂,口渴、烦躁,将干姜减去,依然如故;考虑黄芪升阳利水,又把黄芪删掉,尚无病却迹象。于进退维谷的情况下,增加了党参之量,改为50克,孰知吉人天相,症状转佳。凡十剂,健康开始恢复;休息半个月,即到车间工作。此案,颇有启发性。506.葛根与麻黄

葛根在临床上,能发挥多种作用,如辛凉解表,调理头眩、耳鸣、消渴、腹泻,扩张心脑动脉、降低血压、促进血流量增加,尤以解痉见长,对项背强有特殊效果。开鬼门、启腠理逊于麻黄,故前人透发斑疹,欣赏本品,不投麻黄。《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除取其治外感、肩凝,则和黄芩、黄连配伍,针对肠道“利遂不止”,起升提固下作用。老朽实践,常选含有葛根二方,即葛根汤、葛根芩连汤。奔豚汤中葛根虽开到五两、以之为君,但其效果如何?经验甚少。

1972年于宁阳遇一风寒外感,正在端午节,患者已吃葱豉汤得汗,而项背拘急、仍然强直,且大便滑泄、日行数次,虽里急后重,排出物未见脓血。当时就授予葛根芩连汤,功力颇佳;唯项背强直无明显改变,乃在原方内加入麻黄少许,计葛根30克、麻黄6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日饮一剂。连服三天,症状很快消失。由事实可知,葛根解除肩凝、项强,尽管当仁不让,也有时未能立竿见影;若添入小量麻黄,船借帆行,最有助益。507.白薇的应用

白薇与蒲黄、牡丹皮、白芍、生地黄,称“仲景五大凉血药”。白薇之用见于《金匮要略》竹皮大丸、《小品方》二加龙骨汤,清热、抑制虚火,调理风温发烧、精神烦闷、夜难入睡、惊邪若狂,别号“春草”。温病学派王孟英嗜投本品,医阴虚手足心灼热,功在凉血。由于前贤运用较少,曾被冷落,故商场、药肆乏人青睐。济南同道王异凡为经方继承者,对吾讲,若不钩沉,将会埋没。

1964年老朽遇一高校学生,长期低烧,五心烦热,月经先期、量多,无结核、消耗性疾患,医院排查后仍原因不明。因体弱、纳呆、营养状况欠佳,厌食苦味,遂取白薇当君,配入上述四药予之,计白芍15克、生地黄15克、蒲黄6克、牡丹皮10克、白薇20克,水煎,分三次服。连用十剂,症情即减;时饮时止,约三十剂,终于治愈。白薇占山为王,投量并不过大,虽然有地、芍、蒲、丹相辅,但所起疗效也足可观。508.灶心土止血疗呕

灶心土为民间烧饭灶堂内熏烤火燎的土块,紫红色,又名“伏龙肝”;现在的火砖代之,效果较差。既往取其止血,无论吐、衄、便、尿、崩、漏何处所溢,都可投予,性味辛温,功力平妥。《金匮要略》载有调理肠胃溢血的黄土汤,黄土量大至半斤,宜于消化道炎变、溃疡、肿瘤等多种出血证。尚对逆气上冲、恶心呕吐,特别是妊娠早期发生的恶阻现象,疗绩最佳。比竹茹、苏叶、半夏、黄连、陈皮、代赭石有过之而无不及,被誉“镇呕止吐第一”。

1970年在新泰农村诊一怀孕二个月女子,饮食入口辄吐,妊娠反应十分剧烈。由于缺医少药,乃就地取材,砸开锅下灶堂两侧,挖出七八年之久的伏龙肝,打碎,约一斤左右,急火煮之。患者将伏龙肝水一勺一勺饮入腹中,半小时呕恶停止,当时已能进食。单方胜过药物,于此可见。尔后不断投向临床,几乎每试皆验。509.苦参通脉

苦参清热、燥湿、利水、解毒,内服医火邪弥漫、目赤流泪、手足心发烧;外用消炎,观察较优,适于妇女白黄带下,外阴、阴道刺痒,抑制滴虫真菌,且有杀灭作用,故谓其可治狐惑、阴蚀、疮疡。和茵陈配伍,能疗黄疸;与大黄组方,降火,通利大小二便。虽苦难咽,成绩易见。除此,对心脏期前收缩、脉搏间歇,给予30~60克,单味即会获效,置于炙甘草汤内,更为有益。

1981年老朽遇一中年男子,心律不齐,3~5跳一停,感觉怔忡、动而不安。当时就以苦参40克居君,加入桂枝15克、人参10克、麦冬10克、炙甘草15克、生地黄15克、生姜6片,突出大枣30枚(擘开)补气养血,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连吃两周,怔忡、心悸现象纠正过来,恢复正常。尔后小结经验,对于心律不齐,凡重用本品者,收效比较理想;减去苦参则功力转低,疗程拖长。苦参堪称良药。510.白头翁汤的应用

经方家调理痢疾,往往以白头翁为正宗;但从《伤寒论》白头翁投量看,黄连、黄柏、秦皮均三两,白头翁二两,虽方名冠以白头翁,结合临床实践,白头翁的作用,不占绝对优势,其他三味起了主体作用。秦皮疗痢之力不低于白头翁,单独试验,亦富有疗效。老朽遵照业师遗言,调理痢疾只开黄连、黄柏、秦皮,也能药到病减,和含白头翁四味同用者,无明显差别,说明白头翁没有起决定性作用。

1965年秋末于山东省中医院诊一传染性赤痢,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日下四五次,约有半月史。当时因白头翁空档,新货未到,仅用了黄连15克、黄柏10克、秦皮20克,水煎,分三次饮之。连服六剂,症状解除,彻底治愈。白头翁加入与否,非至关重要。511.学习古籍注意事项

学习、研究、审议、勘误古代医籍,要有“小学”基础,重点掌握断句、音韵、假借、避讳、训诂、旁证、版本、时代背景、政治影响、作者倾向、参考文献,不考虑这些因素,以文论事,就会指鹿为马、秃子是僧。如《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莝”为体内垃圾、代谢产物,即自由基,非衍字,应保留;《伤寒论》真武汤原为玄武汤,因避帝名而改,宜恢复原貌;仲景先师《伤寒论》序,疑点甚多,所言“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缺乏引文,批评切脉“握手不及足”,亦无上中下三部遍诊实例,虽谈及“趺阳”,但少“人迎”,通过考证,杂有伪作成分。

似此情况,不胜枚举,可利用上述手段、方法予以识别。大柴胡汤内柴胡之量与小柴胡汤相等,均开半斤;须参酌《金匮要略》添入大黄,如《伤寒论》方后附言:“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退一步讲,无此旁注,也要再增大黄。512.汗多病变

医家从事岐黄工作,多看书、勤临床,乃奋发有为的战斗精神,精益求精才是目的、胜利之本。前贤所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方有经验可谈”,确属高论名言。良医苦海渡人,大都有三折肱的历史,颠扑不破;疗疾万千,促进了医术成就,为子孙后代留下绝技,但这时他也要结束旅途、风雨归舟了。

吴七先生在离开人世、转入涅槃前,曾告其弟子:风寒外感侵袭体表,得汗便解,不能反复开放鬼门;否则,伤阴损阳,易于造成坏证。《伤寒论》半部内容,皆属火攻、吐、下误治者,发汗约占第一。先辈指点后昆,邪气在表发汗,乃《伤寒论》的处理要诀,应在“汗”字上多加思辨,慎重投药;因汗出不当而导致病变的屡见不鲜,汗既疗疾,也最伤人。宜奉为座右铭。513.处方注意药量《伤寒论》《金匮要略》在编次、翻刻过程中,常发生误书,投量也会错写,切勿按图索骥、依样葫芦,如麻黄汤杏仁70个;桃核承气汤桃仁50个,比破血重剂抵当汤多30个;调胃承气汤芒硝半斤,泻下功力相等于大承气汤,失去“缓”的效果,虽有甘草,不易抵过;麦门冬汤含麦冬七升,超过粳米三合六十余倍,非大锅不能水煎;大黄甘遂汤的甘遂,开到二两,更足骇人。都不可仿照而用。

1952年老朽曾见一中学教师,业余攻读岐黄,因急性肾炎水肿,自取发汗法,抄了麻黄汤原量,杏仁70个。由于量大、炮制不纯,呕吐、呼吸困难、瞳孔散大,发生氰甙中毒,几乎丢了性命。继承古人经验,须依据病情,掌握药理,不应脱离客观实际;否则,导致意外,祸不旋踵。514.附子止痛

附子镇痛,《伤寒论》投炮制且大量,桂枝附子汤用三枚、炮,超过通脉四逆汤之用生者,通脉四逆汤开大附子一个。由此可见,治风湿身痛、不能转侧,非重用不可。不取乌头而给予附子,说明附子疗力不低于乌头,尤其在量上和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配伍,鹤立鸡群。家父有言,经方派崇拜乌头,忽视附子,就连伤寒家也很少起用桂枝附子汤,令人殊感遗憾。

1970年老朽于蓬莱诊一农民,因夜间冒着风雨回家,遭受寒湿,肌肉、关节剧痛,汗流浃背有阳虚现象。当时即处方桂枝附子汤,委附子为君40克、桂枝20克、甘草10克、生姜6片、大枣15枚(擘开)。药后身痛未解,将炮附子增至60克(先煎两小时),水煎分四次服;共五剂,症消而愈。附子的作用应归主流。515.介类潜阳亦应慎用

温病学家叶派继承者,除远避麻黄、桂枝,亦不欣赏升阳宣散,如柴胡、葛根、升麻,重视润、降、凉、开之品,王孟英比较典型,费伯雄尚强调介类封藏,沉潜龙雷腾越熖光。这是二氏临证特色。老朽经验:投予龙骨、牡蛎、珍珠母、石决明、鳖甲、玳瑁、紫贝齿、龟板下降浮阳、重坠逆气、解去上冲火邪,固然有效,也是求本之治,但同时也会因此项疗法令气机郁遏、肠道阻塞引起胸闷、便秘。防止静化,最好添入走而不守“运动药”,予以纠偏,方成正果。

1973年遇一高血压,头痛、眩晕、目糊、耳鸣、烦躁,心情稍有不舒,便怒发冲冠、大闹不已。曾给以镇肝潜阳、抑制亢奋,方中含有龙骨30克、石决明30克、龟板20克、牡蛎30克,连吃五剂,即见功力;却食欲减退,数日不能更衣,感觉腹内胀满,心烦意乱。欲速不达,与药有关,又将量压缩一半,增加少许大黄,才逐步转安。若不了解可产生类似情况,就能影响良效。516.经、时方结合有益

杂方家曾提倡经方与时方合璧,共同组方,古为今用、今续古传,很富意义,能多、快、好、省,提高疗效,既有利扬古,又可厚今,一举双得。老朽酌法此意,调理外感头痛、流涕、恶寒、无汗、发烧,给予麻黄、荆芥、苏叶、白芷、藿香、苍耳子,往往汗出而解。胸闷、憋气、疼痛、胸中如物堵塞,投半夏、瓜蒌、枳壳、薤白、杏仁、黄连、丹参、参三七,一周症状消除;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亦起作用,命名“胸痹汤”。

1975年于山东医学院诊一流行性热证,从开始太阳病到口渴引饮、脉滑、出汗、喜吃冷食、体温上升,持续不降,属伤寒失治,火陷阳明。当时即授以大剂白虎汤,石膏60克、知母30克,未见效验。遂在方中加入青蒿15克、黄芩15克、板蓝根40克,水煎,四小时一次,分四次服;连饮三剂,凡48小时,烧退身凉。由事实可知,经、时方有机结合,对临床甚有裨益。517.巧用四大天王

经方家虽尊麻黄、石膏、附子、大黄为四大天王,应用不当,则戴不上桂冠。麻黄发汗,单投功力不显,和桂枝组方,则开鬼门、启腠理,且不影响利尿;石膏量大、配伍他药,溶解度高,只开一味,几乎不溶于水;附子因炮制太过,其效丧失三分之一,难起回阳作用;大黄入药,用量稍小,仍居霸主,能坐山称王。因此要注意副手、剂量、加工问题。

老朽临床,凡风寒感冒给予麻黄时,均加桂枝,二者同等6~12克;石膏30~60克,添知母、青蒿、大青叶、重楼、竹叶、板蓝根;附子补命门火,生用久煎,温里驱寒师法四逆汤,汇入干姜,再加肉桂、吴茱萸,提高治绩;大黄单用或置于他方,都会立竿见影,若利肠通便,煮沸二三分钟即达到药力标准,超过半小时,泻下就可降低百分之四十。518.小青龙汤主治对象《伤寒论》中小青龙汤,含麻黄、白芍、细辛、桂枝、干姜、甘草各三两,半夏、五味子均半升,从量上看,以疗呕恶、痰喘、咳嗽为主攻方向,发汗解表居次要地位。且麻黄平喘,亦非专为开鬼门、启腠理而起用;因此,无有外邪侵袭,也可给治内服务。业师“耕读山人”常不囿于风寒,凡水饮、痰涎、肺气失于宣泄,皆开本汤。其中五味子打碎入煎,辣味溢出,改变收敛,由于能解除支气管痉挛,大量运用不致发生投鼠忌器,30克划界,很少感到不适或大便秘结。

1975年老朽于山东医学院诊一教授,有支气管炎史,此次哮喘发作,异味刺激、吃了海鲜,喉内痰鸣、张口呼吸、咳嗽较轻,西药未效,乃转中医。即书小青龙汤予之,将五味子增到30克,每日一剂。连饮六天,就病去人安。痰饮存在不可服五味子之说,应当打破,要重新认识它的临床价值。519.准古酌今视为规律

时方为经方的发展,时方派乃经方家的学术转化,一个源流、两个体系,非冰炭、水火互不相容。天士翁所言温证邪在气分,实际就是参考《伤寒论》热入阳明的传变,亦投白虎与承气汤;调理胃病,重视濡润、凉降,开瓜蒌、石斛、沙参、石膏、枇杷叶、半夏、粳米,师法了竹叶石膏汤;疏通络脉用虫类药物,脱胎于抵当汤、鳖甲煎丸、大黄虫丸,应看做经方再现、局部缩影。魏之琇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生地黄、川楝子)施治口干舌红,胸、脘、胁痛,泛酸吐苦,则是仿照麦门冬汤化裁。因而说都不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杏林登高,运用了前人的梯子,数典忘祖的思想,不应存在。

1963年老朽于济南诊一大学女子,因癔病放弃攻读研究生,无故悲伤,夜间易惊,对空说话好似念咒,精神、行为十分异常,人们怀疑鬼怪附身;饮食、二便、月经均无变化,曾吃镇静药,时发时止,乃叩门中医。当时遵照甘麦大枣汤增入后世习用药物予之,计甘草30克、大枣30枚(擘开)、浮小麦100克、龙骨30克、石菖蒲15克、桂枝10克、郁金15克、胆南星10克,祛痰、活血、养正、补血、潜阳、开窍,攻邪扶正兼施,日饮一剂,分三次用。连服十天,没再更方,病情大减,逐渐获愈。若不传承《金匮要略》,准古酌今,恐乏此效。520.调理手足发凉

山东医林先贤黄坤载,精通经典,信奉四圣人,著述等身,有独到见解,是东夷地区一面旗帜。重视人体功能,擅长温补,强化动力,被误为“贵阳贱阴”,划入火神派的帮办,殊欠公平。清末、民初湖南医家将其推出,传播大师学说,一时风起云涌。黄氏名作十一种,遍行三湘。令人感慨的是,桑梓齐鲁,却很少问津,渊沉无闻。

老朽根据他的论点,强调脾主中州,似车轮运转,辐射四肢。诊一内科同道,大病之后身形虚弱,手足发凉,从无热感,表现营养不良。时值1961年春天,介绍试吃《伤寒论》理中汤配合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开了人参10克、白术10克、当归15克、细辛6克、桂枝15克、川芎15克、干姜10克、吴茱萸10克、甘草6克、大枣20枚(擘开),每日一剂,分三次用。突出当归、川芎、桂枝通络活血,干姜、吴茱萸温里驱寒。连服二十剂,病况转佳;将量减半,继续未停,共两个月,手足变暖,基本治愈。521.肺燥咳嗽

老朽师承族伯父,对肺热口干、咳嗽无痰,曾多次应用《伤寒论》麻黄升麻汤加减,取全蝎镇痉,投大量五味子,很起作用。计知母15克、黄芩10克、石膏30克、玉竹10克、白芍15克、全蝎10克、天门冬15克、升麻10克、五味子30克、甘草10克。升麻宣上,清热解毒,无不良反应,驯如羔羊,不会因升发耗阴产生意外。凡肺虚津液亏损的慢性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只要掌握舌红、喜饮、大便不爽、干咳无痰,就可投予。能壮水沃枯、滋润熄焚、抑火保金。

1970年诊一肺结核,低烧、盗汗、口腔干燥、脉象细数、频频咳嗽、时吐鲜血、面赤如化妆,即以此方授之,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连饮两周,症状大减,疗效甚为显著。522.葛根汤的今用《伤寒论》中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为解表三方。麻黄汤有桂枝,桂枝汤无麻黄,葛根汤麻黄、桂枝皆用,调理伤寒、中风。凡肩凝、项背强直,都可投葛根。葛根启腠理,外透皮毛,属发汗药;除升散,尚逆流挽舟,固肠止泻,动摇津液,又添了“耗胃汁”之说。现在邪客人体,无论风寒、风热,喜开葛根宣发者很少,只有解痉治项部拘急时,才考虑派之出征;其他角落,几乎没有战场。

1955年于河北遇一同道,告诉老朽一古刹禅师精通刀圭,每诊风寒感冒,身体骨楚、无汗、疼痛如杖打,均与葛根汤,重用白芍,往往三剂便愈。奥妙处在于白芍为君、葛根量大。经反复询问,确实与众不同,计白芍30克、葛根30克、桂枝20克、麻黄10克、甘草20克、生姜10片、大枣10枚(擘开)。止痛、消除痉挛,白芍配甘草,葛根、桂枝第二。吾曾给予相应病友,颇富疗效。523.水蛭破血消瘤

水蛭又名蚂蟥,为吸血动物,破血驱瘀,攻逐癥瘕积聚,属于猛药。医学前辈张锡纯比较欣赏,主张口服细末。《伤寒论》抵当汤、《金匮要略》大黄虫丸含有本品,能施治慢性炎块、肿瘤、月经闭止、乳腺增生、脑栓塞、中风半身不遂、外科跌打损伤。研末口服,标准2~5克;煎剂量大,抵当汤中水蛭开到三十条。气味咸平,生者恶浊,临床应用,砂炮醋炒较好,且易于粉碎。

1981年老朽在济南遇一中年妇女,腹内不舒,月经来潮久而不停,有轻度贫血貌,医院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呈多发性;曾吃桂枝茯苓丸,采取攻补双向疗法,虽见缩小,辍药仍长。吾亦感觉棘手,当时胸无成竹,即授予抵当丸、大黄虫丸加减,计水蛭(炮制)80克、大黄20克、桃仁50克、生地黄100克、白芍40克、虫80克、虻虫5克(炮制)、三棱60克、莪术60克、蛴螬30克,增入当归100克、川芎100克,水泛为丸,每次8克,日服三次。连用一料,B超检查,瘤体转小二分之一。尔后不断派遣水蛭进入战场,其效可观。524.咳嗽一扫汤《金匮要略》调理痰饮,头眩投苓桂术甘汤,胸满投厚朴大黄汤,呕恶投小半夏汤,脐下悸、吐涎沫投五苓散,肠间有水气投己椒苈黄丸,咳喘不得卧投小青龙汤;严重者,开甘遂半夏汤、十枣汤,都很适用。其中茯苓、白术、泽泻对头晕目眩,桂枝、猪苓、椒目对吐涎沫,麻黄、细辛、五味子、半夏、葶苈子对哮喘、咳嗽,均有良效。老朽根据实践,将上述药物优选、汇合一起,治疗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轻度肺气肿,凡哮喘、咳嗽、痰涎壅盛、呼吸困难,即可应用,计半夏10克、麻黄6克、茯苓30克、桂枝10克、枳壳10克、细辛6克、葶苈子15克、五味子15克,命名“咳喘一扫汤”。

1972年诊一花甲工人,患间质性肺炎,长期咳嗽,白痰似水,半夜出现喘息,发作时间较短,尿液短少,大便正常,脉象弦滑,浅睡多梦。就授予上方,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蝉联未更,吃了七天,病情转减;把量删去三分之一,继饮十天,停药而愈。525.医圣传人水肿肘后方《金匮要略》水气病所列证候,风水面部浮肿,目窠如卧蚕,手足按之呈凹状,水在体表,四肢“聂聂动”。调治以腰分界,上者发汗,下则利小便。汗出、低热、恶风,投越婢汤;开通尿路,从下焦泻水,用防己茯苓汤、五苓散。临床区别,若急性肾炎,常给越婢汤;心力衰竭,则用五苓散,壮阳加炮附子;肝硬化腹水,肚大脐凸,病情较轻开五苓散,严重的投《伤寒论》牡蛎泽泻散,甚者十枣汤。这是医圣传人信手拈来之肘后方,虽然简单,确有效果。

1957年冬季,老朽于山东中医进修学校门诊,遇一青年学生,急性肾炎,发烧、面目悉肿、小便不利,就授予越婢汤:麻黄15克、石膏30克、甘草6克、生姜5片、大枣3枚(擘开),水煎,分三次服,五剂而愈。不久,又一老妇患心力衰竭,双腿肿胀,足肿隆起似瓜,身体状况及虚弱程度,未见危重现象,乃以防己茯苓汤配合五苓散予之,计黄芪30克、桂枝10克、汉防己10克、茯苓30克、白术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加入人参15克、炮附子15克,仍按上述,三次饮下;连用四剂,因感觉胸内灼热,将炮附子去掉,继续七天,共十一剂,症消转安。526.小柴胡汤的四证《伤寒论》少阳病投小柴胡汤,都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依据,或渴、或腹中痛,不在此列。因续文尚有伤寒、中风,出现柴胡汤对象,“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引起无休争鸣,认为从中抽出一个就能应用。此说欠妥,嘿嘿不欲饮食,内、妇、儿科均可发生,非少阳独有,不属小柴胡汤主攻方向,观点很难成立。恽铁樵前辈在上海讲学,力辩要以“往来寒热”为正鹄,比较公允,切合临床实际。家父补充:“心烦喜呕”亦不属于小柴胡汤专利,只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才够得上攻打目标,离开二证,则等于没有抬望眼的出征。

1955年老朽在泊头诊一少妇,从其心烦、呕恶、纳呆、不欲进食、“头痛发热者属少阳”,曾给予小柴胡汤,药后病情不减,反而不舒;乃改用羌活、白芷、半夏、苏叶、山楂、神曲、生姜,三剂而愈。充分说明,小柴胡汤运用不当,经方同样失灵。也不难看出,辨证施治,至关重要。527.附子、干姜影响阳与阴寒

阴极似阳或阴盛格阳,乃物极必反。表露身热、面色发红、欲坐泥水中、却加穿衣服者,比较少见;然腹痛、下利清谷、蜷卧、脉微、手足厥冷,呈现严重阴寒、命门火衰、阳气虚脱,却能发生。常伴有精神萎靡,体温、血压下降,心力衰竭,纳食溃败,生命转为危笃状态。扶困救急,师法《伤寒论》投白通汤、通脉四逆汤,而在用量上各家主张不同。老朽经验:助阳开路应君生附子,侧重温里驱寒须加大干姜用量,要超过白通汤两倍;白通汤葱白四茎,宣通弱阳,因无甘草补中益气,缺乏辅力作用。当此之际,应二方结合,将附子翻番,才可发挥巨任,否则易于功亏一篑。

民国时期大瓢先生诊一患者,面色晦暗,有汗恶寒,双目紧闭,呼吸浅表,大便日行二三次、完谷不化。他开了生附子60克(先煎二小时)、干姜20克、人参30克、桂枝10克、葱白3段、甘草10克,水煎,分四次饮之。由于生附子量多、干姜量小,谓逐寒功效不足,病家拒绝口服。另行自主接治,改用圣愈汤加味;过了五日,马姓商翁撒手人寰,使人感到痛惜。528.癔病与甘麦大枣汤

癔病呈阵发性精神、行为改变,发生异常现象,使人狐疑,困惑难解,归咎于魔鬼作怪,迷信思想升级,跑到佛、道寺观求助,送走妖邪。《金匮要略》调理脏躁的甘麦大枣汤可派上用场。因属食物,平淡无奇,往往被冷落,封诸橱头。经验证明,如大量、多服,能获难以思议之效。除所起安抚、缓和精神紧张作用,还会解脱功能障碍,是双向同疗。

老朽临床伊始,也不相信此方功力,通过施治一名静止型歇斯底里患者,才知晓它的作用。投量应达到生甘草50克、浮小麦100克、大枣40枚(擘开),加百合30克、茯苓3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连饮10~20天,均见好转;把量减半,至症状逐渐消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