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外科健康教育·血管外科分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1 20:59:24

点击下载

作者:褚婕,谢芬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现代外科健康教育·血管外科分册

现代外科健康教育·血管外科分册试读:

前言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加上人们自身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血管外科疾病的发病率和检出率不断攀升。血管外科——一个在过去比较冷门的学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我国的血管外科虽然起步较晚,但近20多年来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外科领域中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许多医院建立了血管外科专业科室,有的还设置了专业的血管外科研究机构,这为我国血管外科的整体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放眼望去,国内血管外科健康教育的图书十分匮乏,加上规范化的护理模式和指导意见尚未完全统一,因此,为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满足广大病友对疾病知识的渴求,我们组织了一批长期奋战在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一线的护理同仁及部分专家,呕心沥血,几易其稿,终于编写完成了本书。

全书约20万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血管外科疾病和护理以及相关人文科学知识,包括血管外科发展简史,血管外科常用检查、常用药物,以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知识。

本书具有以下优点。①从患者出发,实用性强:选取的疾病均为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如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血管瘤等。②从患者出发,目标性强:全书从头至尾都采用提问的形式展开,许多提问来自患者真实的就医困惑,如“什么是老烂腿?”“血管外科患者为什么强调戒烟的重要性?”这类思考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③本书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编者旨在通过本书普及医学知识,做好防病治病,希望为我国护理与保健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者能力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谅解与指正,以便再版时及时更正。编者第一章认识血管外科(一) 血管外科简介

1.什么是血管外科?血管外科收治疾病的范围有哪些?

随着临床外科领域的不断扩大和专业研究的日渐深入,医学逐步按器官系统、疾病种类、患者年龄或专业特征分成不同的专科。血管外科就是顺应外科发展趋势,从普外科独立出来的新新学科。

血管外科收治的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动脉疾病和静脉疾病。动脉疾病可按疾病的性质分为动脉扩张性疾病和动脉阻塞性疾病。动脉扩张性疾病是指血管因为各种病变导致局限性的扩张,其中包括: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内脏动脉瘤(如肝动脉瘤、脾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腹腔干动脉瘤、肾动脉瘤等)和四肢动脉瘤(锁骨下动脉瘤、腋动脉瘤、肱动脉瘤、髂动脉瘤、股动脉瘤、腘动脉瘤等)。动脉阻塞性疾病是指因为各种动脉病变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使动脉供应的部位缺血甚至组织坏死的疾病,包括周围动脉的动脉闭塞硬化症(如颈动脉、椎动脉、内脏动脉、四肢动脉的动脉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部分糖尿病足也可归入此类)、周围各动脉的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动脉自体炎性病变导致的狭窄闭塞(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静脉疾病也可按病变性质分成静脉倒流性疾病和静脉阻塞性疾病。静脉倒流性疾病包括大隐静脉曲张、小隐静脉曲张、下肢交通静脉反流、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阻塞性疾病包括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布加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除此之外还有这两大类无法涵盖的一些疾病(如血管瘤、颈动脉体瘤、各种周围血管损伤等)。(二) 血管外科常用检查及健康指导

2.血管外科专科检查有哪些?

由于血管外科的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系统、静脉系统和动静脉联合疾病。所以血管外科专科检查也因此分为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检查。

1) 动脉系统检查

(1) 周围动脉搏动检查检查足背动脉时应注意正常人约有8%足背动脉先天性缺如,腘动脉的检查比较困难,检查者应使患者膝关节稍屈曲,双手手指置于腘窝中线稍偏外侧,逐渐加压可触到腘动脉的搏动。脉搏的强度可分为增强(+++)、正常(++)、减弱(+)及消失(-)。脉搏减弱提示近侧端的动脉狭窄或伴有侧支循环闭塞的存在。在检查肢体脉搏时,应两侧对比检查。

(2) 血管杂音的检查动脉杂音是由血流紊乱在动脉狭窄部位的远端血管壁产生振动所致,用听诊器可以听到血管杂音。

(3) 指压试验可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情况。用手指压迫皮肤或指甲片刻,压迫时局部苍白、松开后应迅速恢复。动脉供血不全时,恢复时间延长。若指压后颜色不变,提示局部已发生不可逆的病变,可能发生了坏死。

(4) 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试验)观察四肢有无动脉供血不全以及估计动脉供血不全程度的检查方法(图1-1,图1-2)。

检查上肢时,患者取坐位,双手上举过头,1min后观察手掌的颜色,正常情况下,手的皮肤淡红色或稍发白,在上肢动脉供血不全时,手的皮肤苍白。如仍无颜色变化,可让患者反复握拳5~6次,运动后手的皮肤一侧变苍白,提示有动脉供血不全。皮肤苍白程度与缺血程度成正比。然后,让患者将双手下垂,观察双手皮肤颜色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在5s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恢复时间超过5s且呈斑片状改变者,称为Buerger征阳性。

检查下肢时,患者仰卧并抬高双下肢,髋关节屈曲45°~90°,3min 后观察患者足部皮肤颜色。意义与上肢相同。然后让患者坐起,双脚自然下垂,观察双足皮肤颜色。正常情况下,在10s内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超过10s提示有动脉供血不全,超过30s为重度供血不全,严重时患肢在转红后,逐渐转为潮红或斑片状发绀,恢复的时间与缺血程度成反比。有以上变化者即为Buerger征阳性。图1-1Buerger试验(一)图1-2Buerger试验(二)

(5) 跛行时间和距离试验可观察下肢肌肉的动脉血液供应情况。动脉供血愈差,疼痛发生以前的行走时间和距离也愈短。试验时,患者定速(约120步/分,指每脚向前移动一次为一步)行走,用计时表测定,从开始到患者因疼痛的剧烈程度迫使不能继续行走的一段时间,称跛行时间。此间行走的距离称跛行距离。

通过患者的跛行距离可对动脉缺血程度进行初步判断:①轻度阻塞:行走一定时间后,产生疼痛,但在继续行走时疼痛反而消失。可能是由于局部组织产生的代谢物促使血管舒张,循环血量增加使疼痛暂时缓解造成的。②中度阻塞:疼痛一旦出现,便持续存在,直至停止行走,即使有局部血管舒张,仍不能满足运动时肌肉血液供应的需要。③严重阻塞:稍事行走,即产生剧烈疼痛,被迫止步不前。

(6) 尺动脉通畅试验(Allen’s test)因体表位置或解剖变异而不能摸到尺动脉的可做本试验,以观察尺动脉的通畅程度。患者将手举过头,检查者用手压迫阻断桡动脉,再让患者反复握拳,直到手变苍白,然后继续压迫桡动脉,将患者上肢放至心脏水平位,让患者抬手,观察其手掌和手指的皮肤颜色。正常时苍白20~40s内转红,若尺动脉阻塞或掌动脉弓变异,皮肤呈持续苍白直至放松桡动脉压迫后,方可转红。同理,也可测定桡动脉有无阻塞病变存在。

(7) 静脉充盈时间试验通过观察原先瘪陷的静脉,经过动脉供血后静脉充盈的速度,以估计动脉供血情况。患者仰卧,抬高双下肢,髋关节屈曲45°~90°,使下肢静脉排空,然后坐起,双足自然下垂,观察双侧足背静脉充盈时间。正常时5~10s充盈,大于10s,提示动脉供血不全。充盈时间为1~3min,说明严重供血不足,超过3min,提示侧支循环不足,可能出现坏疽。

(8) 踝肱指数测定(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一般是踝部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是一种可重复和最易于进行的客观确定肢体动脉缺血严重程度的检查方法。ABI正常值为0.9~1.3(图1-3)。图1-3踝肱指数测定图1-4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2) 静脉系统检查

(1) 皮下浅静脉检查。

(2) 尼霍夫征。

(3)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4) 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图1-4)。

(5) 深静脉通畅试验。

以上检查方法比较复杂,在此不详细叙述检查的过程。

3.血管外科的专科检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检查设备不断推陈出新;但是专科检查大多具有价格低廉、无创、直观等优势,仍然被医生广泛应用于周围血管疾病的初步诊断。患者了解专科检查的注意事项后能更好地配合检查的顺利进行。

(1) 积极配合检查前护士会详细讲解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患者应消除顾虑,并在检查过程中积极配合。

(2) 检查环境检查尽量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冬季关好门窗,患者注意保暖,尽量减少暴露时间,避免着凉。因为室温低可引起血管痉挛,加重病情。

(3) 检查体位一般采取平卧位,颈部或上肢的检查采取坐位,特殊检查时则根据需要采取适当体位。

4.血管外科影像学检查有哪些?

(1) 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彩超)可用于了解正常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模式中病变的存在及其狭窄程度,也可用于动脉重建或血管腔内治疗后随访,如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重建或腔内隔绝术后疗效、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等的观察。此外,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精确性。

(2)cTA检查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CTA)是在螺旋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损伤性血管造影技术。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的横断面,血管壁、血栓和动脉粥样钙化以及血管腔有无狭窄或瘤样变化,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多发性大动脉炎、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硬化闭塞症等血管疾病的诊断(图1-5)。图1-5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CTA)

(3)mRI和MR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以特殊的扫描技术,建立以血管内血液流动因素为基础的磁共振血管图像,称之为血管成像或血管造影,更确切地应称之为血流成像。MRI(核磁共振成像)和MRA对显示血管的正常解剖和血管疾病的病理解剖有特殊价值。MRI能显示血管瘤病变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A主要用于大动脉及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如主动脉夹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静脉瘘等疾病(图1-6)。图1-6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4) 放射核素造影(ECT)判断血管系统的病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诊断很有价值。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包括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动脉造影检查适用于各种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如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动脉炎、动脉瘤、血管瘤、动脉内血栓形成或栓塞、动静脉畸形以及动脉外伤等;术前了解病变的性质、形态及部位,术后评价治疗效果。静脉造影是检查静脉系统病变最可靠的方法,可用于了解深静脉回流是否通畅以及观察深静脉的瓣膜功能(图1-7)。图1-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5.血管外科的影像学检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血管外科的影像学检查对周围血管疾病的确诊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检查前后,护士都会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提高检查质量。患者也应注意如下事项。

(1) 消除顾虑、积极配合对于有创性检查,护士会详细解释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仔细描述检查的整个过程及术中配合来消除患者的顾虑。患者应做到积极配合检查,必要时(如烦躁等情况),可使用镇静剂以稳定患者情绪。

(2) 碘过敏史在造影检查前,患者应告知医护人员有无碘过敏史。无过敏史者可进行碘过敏试验,碘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检查。

(3) 皮肤准备根据检查部位做好相应部位的皮肤准备,如护士会协助患者剃除检查部位的毛发、清洁皮肤等。

(4) 禁食腹部造影检查前患者要禁食4~6h。

(5)cT和CTA检查护理检查前患者最好有家属陪同,危重者需医护人员护送。检查时配合取适当体位,检查过程中不可乱动,以准确定位,不合作者或患儿,医护人员会酌情使用镇静剂。检查后可正常进食。

(6)mRI和MRA检查护理受检者应主动告知有无禁忌证。安装有心脏起搏器者绝对禁做,防止MRI干扰致心脏停搏。体内有金属如假肢、弹片、人工瓣膜、固定用钢板、螺钉、人工股骨头等,也不可进行此项检查,因金属物移动可损害重要脏器和大血管,如位于受检部位时,可产生伪影。摘除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如手表、耳环、戒指、项链、钥匙、金属义齿、眼镜等),以及磁性物体(如磁卡、磁盘、手机等),以防干扰结果和损坏所携带的物品。检查前备齐X线片、CT(计算计断层扫描)或B超结果及相关资料,危重患者需有医护人员陪同。患儿及不合作者需镇静后方可检查。行盆腔检查的患者需保留尿液,充盈膀胱。因检查时间长(一般需30min),检查舱内有噪声,需患者密切合作,指导其勿紧张,受检过程中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不移动身体,以免影响诊断结果。

(7) DSA检查护理受检者应主动告知有无禁忌证。有造影剂过敏史者,严重的心、肝、肾功能衰竭者,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抗凝治疗中,妊娠3个月以内者禁做此检查。检查前备齐相关物品。检查完毕回病房后,患者腹股沟穿刺点以沙袋压迫6~8h,压力以不影响远端血运为宜。穿刺侧肢体制动12h,平卧24h。护士会观察穿刺部位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以及穿刺肢体远端的皮肤色泽、皮温、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医护人员会及时处理。如患者发现以上情况,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6.血管外科抽血检查包括哪些检查项目?

抽血检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术前血液功能状态、各种药物治疗的监控和疗效评价及各种血管手术后机体血液功能状态的监测等。主要的常规抽血检查项目为出血时间(BT)测定、血小板计数(BPC)、凝血时间测定(CT)、活化凝血时间(ACT)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凝血酶时间测定(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D二聚体检查、全血黏度、血沉、血细胞比容(HCT)、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

7.血管外科的抽血检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人体血液的止血和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标本采集到实验室检验过程中,患者应接受护士必要的护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图1-8)。图1-8抽血检查

(1) 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检查前护士会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患者需消除不必要的顾虑,积极配合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2) 病史护士会仔细评估患者的健康史和相关因素,如是否有妊娠或口服阿司匹林、华法林及避孕药物等,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的凝血因子缺乏症。尤其是关于肝脏疾病,无论有无都应主动告诉护士;护士获得更多的疾病信息,有助于正确、灵活地执行医嘱以及解释检查结果。

(3) 采血时间患者最好在安静状态下、空腹时采血。

(4) 采血环境避免着凉加重病情。(三) 血管外科常用药物

血管外科常用药物包括几个大的类别:抗凝类、溶栓类、抗血小板类、扩血管类。

8.血管外科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哪些?

抗凝疗法是外周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应用最多的方法。抗凝疗法的目的是降低机体的凝血过程使高凝状态得到控制,预防血栓发生,使已形成的血栓不继续发展。根据药理作用及作用环节,血管外科最常见的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克赛)、阿加曲班(达贝)(图1-9)、香豆素(华法林)和其他抗凝剂。其中患者口服华法林治疗血栓时,一般每周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保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图1-9抗凝药物达贝

9.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有哪些?

1) 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

(1) 出血抗凝剂的主要并发症,特别是大、中剂量肝素治疗时发生率比较高,肝素多数发生在开始治疗的前5天。轻者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伤口渗血或血肿,泌尿道或消化道出血,也可发生在腹膜后或重要脏器(如脑或肾上腺)。切口是常见的出血部位,腹膜后出血常被疏忽,严重者可发生大出血。对轻度出血者停药即可,严重者可静脉缓慢注射硫酸鱼精蛋白,每毫克可中和肝素100U。低分子肝素出血副作用很少,而且比较轻。如果出现出血,也可以采用鱼精蛋白对抗,用量与普通肝素相同。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出血副作用也比较少,一般是镜下血尿、皮下出血(图1-10至图1-12)、黏膜和结膜下出血,但也有因颅内、脊髓腔内和消化道出血而致死者,因而不容忽视。一旦出血严重,应立即停药,给予维生素K110mg静注,一般在24h后恢复正常。图1-10华法林过量导致的上肢皮下出血图1-11华法林过量导致的下肢皮下出血图1-12华法林过量导致的背部皮下出血

(2) 肝素的过敏反应近来认为肝素有一定的抗原性,或者由于制剂纯度不够,也可引起超敏反应,占1%~5%。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阵咳、哮喘、鼻涕和荨麻疹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但罕见。

(3) 华法林诱导的皮肤出血性坏死一种特殊的并发症,虽不多见,但应引起注意。女性较为多见,通常发生在用药期间的2~7天内,表现为臀部、乳腺、足趾和大腿皮肤的紫绿色损害,受损区和周围组织存在着清楚的界限,几天后损伤部位组织坏死,周围组织呈现红斑和肿胀。这是由于口服抗凝剂早期,蛋白C减少,易在微循环中形成微血栓,导致组织坏死而出血的缘故,故开始时应先用肝素抗凝剂。

2) 抗凝药物的禁忌证

(1) 出血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常见于颅内出血、出血性脑梗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及其他凝血障碍、月经期间、手术期间、消化道出血、尿路出血、咯血及流产分娩后等伴生殖器官出血的孕产妇等。

(2) 脑栓塞或有可能患脑栓塞症的患者。

(3) 伴有严重意识障碍的严重梗死患者。

(4) 对本品过敏的患者。

10.血管外科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哪些?

溶栓药物是一组通过对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激活纤溶,将已形成的血栓溶解的药物。它主要包括纤维蛋白溶解剂,常用药物包括纤溶酶、巴曲酶、尿激酶(UK)、链激酶(SK)等。

11.溶栓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有哪些?

1) 溶栓药物的不良反应

(1) 出血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这是溶栓药物在血浆中纤溶过强,引起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降低所致的主要不良反应。据报告链激酶的出血率最高。临床上表现为单纯局部渗血、皮下片状出血,甚至颅内出血。

(2) 药物反应主要发生在链激酶及其制剂的溶栓治疗中。表现为发热和过敏反应。通常在首次应用链激酶后9~12个月内避免重复使用。

2) 溶栓药物的禁忌证

(1) 有凝血功能障碍及出血倾向的患者,如血液系统疾病、出血性眼疾、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和肺结核咯血等。

(2) 近期内有手术或外伤者。

(3) 严重高血压(200/120mmHg以上)。

(4) 近期内有链球菌感染者及9个月至1年以内曾应用过SK者,不能再用SK和SK同类制剂。

(5) 妊娠晚期孕妇慎用,因有使胎盘早剥可能。产后5天以内的产妇,严重肝、肾疾病和体质不佳的70岁以上患者也要慎用。

12.血管外科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有哪些?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是抑制血小板在凝血反应和血栓形成途径中某一作用点,从而防止血栓形成。血管外科常用抗血小板类药物有阿司匹林(aspirin)、波立维(clopidogrelsulfate tablets)、安步乐克(sarpogrelatehydrochloride)、培达(cilostazol tablets)。以上是患动脉系统疾病的患者出院后最常用的口服药物。

13.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 与止痛药、抗炎药、抗风湿药合用可能引起过敏,或存在其他过敏反应。

(2) 导致出血,特别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史,包括慢性溃疡、复发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史。

(3) 可能进一步增加肾脏受损和急性肾衰竭的风险。

14.血管外科常用的扩血管药物有哪些?

常见药物分为西药类和中药类。西药类包括罂粟碱、前列地尔注射液、前列地尔干乳剂等;中药类包括血栓通、恤彤、灯盏花素等。其中前列地尔注射液(注射后)有特殊的颜色(牛奶色),部分患者注射部位的静脉血管会暂时发红并呈条索状走行,为正常现象,患者不必惊慌。

15.扩血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有哪些?

1) 血管扩张药物的不良反应

(1) 休克偶见休克。

(2) 注射部位有时出现血管疼痛、血管炎、发红,偶见发硬,瘙痒等。

(3) 循环系统有时出现胸部发紧感、血压下降等症状,偶见脸面潮红、心悸。

(4) 消化系统有时出现腹泻、腹胀、不愉快感,偶见腹痛、食欲不振、呕吐、便秘、转氨酶升高等。

(5) 精神和神经系统有时头晕、头痛、发热、感觉疲劳,偶见发麻。

(6) 血液系统偶见白细胞减少。

(7) 其他偶见视力下降、口腔肿胀感、脱发、四肢疼痛、水肿。

2) 血管扩张药物的禁忌证

(1) 严重心衰(心功能不全)患者。

(2) 妊娠或可能妊娠的妇女。

(3) 既往对本制剂有过敏史的患者。(褚婕 刘婷婷 陈敏)第二章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健康指导(一) 围手术期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围手术期?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三个阶段,即手术前期、手术期、手术后期。手术前期患者决定接受手术至进入手术室;手术期患者从进入手术室至手术后进入恢复室(观察室)或外科病房;手术后期从患者进入恢复室或外科病房至患者出院或继续追踪。

2.血管外科手术分为哪几类?

血管外科手术根据急缓程度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择期手术、限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择期手术,如一般的动静脉瘘、血管瘤、下肢静脉曲张等,施行手术的迟早,不影响治疗效果,可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限期手术,如各种恶性肿瘤根除术,手术时间的选择有一定限度,不宜延迟过久,可以在这一段时间内尽可能做到充分准备;而急诊手术如腹主动脉瘤破裂、血管损伤、急性动脉栓塞等则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准备,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手术,以抢救生命。

3.围手术期护理有哪些内容?

血管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术前主要做好各项评估和心理护理,术中重视患者的安全护理,术后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包括生命体征观察、体位与活动、疼痛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以及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健康教育等,以实现患者早日全面康复的目标。(二) 术前健康教育知识

4.手术前的健康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手术前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手术适应能力,使其在身心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前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心理护理、行为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手术日晨指导等。

5.手术前一般要做哪些辅助检查?

血管外科手术前的辅助检查主要包括各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以助判断病情、预后及完善术前检查。

(1)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粪三大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糖及尿糖测定,肝、肾功能,血型、血交叉试验等。特别是凝血功能检测,主要包括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浆部分凝血酶原测定和国际标准化比值等,这些都与血管外科手术的预后关系密切(图2-1)。图2-1实验室检查

(2) 影像学检查包括彩超、CTA、MRI和MRA、放射核素造影和X线血管造影等方法。其中X线血管造影为有创性检查,其余为无创性检查。

6.对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要采取的术前紧急措施有哪些?

由于患者病变程度、主要脏器功能状态及全身健康情况不同,所以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也不同。对耐受性差的患者,如有必要,可分期手术,先采取简单的紧急措施(如抗感染等),等到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进行彻底的手术。术前要做到如下几点。

(1) 控制感染术前必须严格控制局部和全身感染,以防术后发生手术区感染、败血症、吻合口破裂大出血、人工血管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

(2) 控制血管病变活动期某些血管病如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在进行动脉重建术前,应酌情采取药物治疗,使血管病趋于稳定后,医生再考虑给患者行血管重建术。

7.手术前护士要为患者进行哪些评估?

1) 健康史

(1) 疾病史详细了解患者疾病的发病时间、伴随症状等情况。了解患者有无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家族史,了解患者有无轻度外伤时的异常出血、拔牙时出血不止、月经过多及分娩时大出血,有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史,有无感染、外伤史,病史的估计对于制定护理计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手术史了解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以及手术名称、时间、部位、术后恢复情况。

(3) 用药史及过敏史是否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药物,以及使用药物的剂量、时间。患者有无药物、食物、气体、花粉等过敏史。

(4) 个人史询问患者有无吸烟史及饮酒史。

2) 身体状况

(1) 局部了解有无皮肤和黏膜出血点、淤斑、紫癜等情况;了解患肢有无疼痛及其程度、性质、持续时间;了解患肢有无肿胀;了解患肢有无皮肤感觉异常、皮肤温度改变、色泽改变及远端动脉搏动情况;了解患肢(趾、指)有无坏疽、溃疡与感染;了解患肢有无形态改变、色素沉着及溃疡。

(2) 全身

①年龄血管外科老年患者较多,而老年患者慢性疾病多,除手术疾病外,常伴有多种疾病。组织修复、愈合能力低下,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和死亡率都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因此,年龄是判断病情的一个较重要的方面。

②重要脏器功能有些血管疾病,仅是全身性血管疾病的局部表现。采用手术治疗有时可对重要脏器产生严重影响,手术前应评估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状况,有助于护士观察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

③心血管功能患血管疾病的患者,往往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严重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手术耐受力差,手术危险性大、死亡率高。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心功能状态和心脏病的类型,对其手术耐受力做出正确的估价。

④肺功能凡有呼吸功能不全,特别是在施行颈动脉、胸腹主动脉瘤等手术前应做肺功能检查。肺功能不全或伴有呼吸系统疾病感染者,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应及时准确评价患者的呼吸功能及其代偿情况,特别是需要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完成手术者,更是如此。

⑤脑供血情况颈动脉疾病的患者如动脉瘤、颈动脉体瘤、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等,进行颈动脉手术时,阻断颈总动脉特别是颈内动脉血流时间过长,可引起脑缺血性损害,从而可导致失语、偏瘫、昏迷甚至死亡。患有颈总或颈内动脉疾病的患者,手术前应了解基底动脉环(Willis环)是否完全和通畅。如伴有基底动脉环供血不足或伴有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阻塞,则脑组织耐受缺血的能力较差,术后更易发生昏迷、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术前需了解颅脑血液供应和侧支循环情况,询问有无脑血管硬化病史或表现;检查两侧颈动脉搏动,有无震颤和杂音,可做颈总动脉压迫试验,以监测颅脑侧支循环。

⑥肝、肾功能术前测定肝肾功能,以判断对手术的耐受力,并作为术后应用肝素或香豆素类衍化物全身抗凝或溶栓治疗的参考。大多数血管手术后,都需应用抗凝治疗,若患者伴有肝、肾功能异常,则易出现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和(或)肾功能衰竭。特别是腹主动脉瘤患者,有时需在肾动脉以上阻断腹主动脉,术前应了解和改善肝、肾功能,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

⑦营养状态了解患者是否营养不良或肥胖。贫血或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将影响术后切口愈合且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肥胖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及延迟愈合。

⑧体液、电解质平衡状态血管外科对伴有糖代谢异常和长期使用利尿剂、低盐饮食的患者,应评估有无脱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⑨辅助检查了解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心电图检查报告和其他特殊检查的结果,以助判断病情、预后及完善术前检查。

8.手术前患者怎样克服焦虑心理?

术前焦虑是手术患者共同面对的心理问题,护士应以镇静和关切的态度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介绍疾病治疗、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手术目的。情绪紧张的患者,可听音乐、与手术成功者交谈、学习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树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9.手术前患者应该怎样进食?

营养不良患者常伴有的低蛋白血症,可引起组织水肿,影响伤口愈合。而且患者抵抗力低下,容易并发感染,所以保证营养到位非常重要。对于择期或限期手术的患者,都应有一段时间的静脉途径给予充分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护士应根据手术部位及麻醉方式的不同,给予不同的禁食指导。具体禁食的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需在腰麻、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进行手术的患者,一般术前禁食12h、禁饮8h。非肠道手术患者饮食的选择可不受限制,但忌吃煎炸、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例如面窝、油条、酸辣粉。术前晚餐应清淡、易消化,且不宜过饱,可吃面条、稀饭等。

10.手术前患者如何缓解疼痛?

组织灌注不足可导致相应器官缺血、缺氧而引起疼痛;静脉回流障碍则导致局部的回流不畅使患者产生疼痛不适的感觉。前者引起的疼痛,患者可将患肢下垂增加血供而得到缓解;后者引起的疼痛,则可以通过抬高患肢增加静脉回流得到减轻。同时避免冷、热刺激,遵医嘱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利尿消肿药物,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1.手术前患者的行为指导有哪些?

术前晚患者要保证充足睡眠,若入睡困难,可遵医嘱适当应用地西泮等镇静药物。此外,患者还要做好术前戒烟、呼吸功能锻炼。对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要遵医嘱继续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或其他药物,保证药物的连续性。

12.什么是手术前的皮肤准备?

除特殊情况外,血管外科的手术切口多属于Ⅰ类切口,即清洁或无菌切口。为保证术后切口的顺利愈合,预防切口感染,术前护士应帮助患者做好皮肤的准备工作,临床上称之为“备皮”。

(1) 操作步骤患者首先要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洁手术区的皮肤,然后护士应使用备皮刀去除手术部位的毛发(图2-2)。图2-2术前备皮

(2) 范围血管外科手术不像已规范化的外科手术那样,不同部位的血管手术有不同的备皮范围。即使同一血管的手术,其备皮范围也有区别。

(3) 肢端慢性溃疡和坏疽的准备对于慢性溃疡的患者需长期外科换药,待创面感染控制、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方能手术。干性坏疽部位应保持干燥,每日用0.5%活力碘消毒3~4次,以免继发感染。

13.什么是特殊患者?特殊患者术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特殊患者是相对于普通患者而言的,这类患者大多有其他基础疾病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心脏病、肾病等。在行血管外科手术前,医生会事前评估患者病情,预防或控制基础疾病的发生或发展,待条件成熟时,再行本科手术。

(1) 监测血压、血糖血管外科很多疾病都伴有高血压,如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及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如血压过高可引起夹层、腹主动脉瘤破裂,可导致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发生死亡的危险。因此,监测血压变化、遵医嘱及时准确执行降血压药物治疗极为重要,一般稳定在基础血压的±15%水平。血管外科患者20%以上伴有糖尿病,血糖的监测也极为重要。在实施大手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若患者长期应用长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术前应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护士及时观察有无低血糖的发生。

(2) 监测出凝血时间患者如果确定有凝血障碍,择期手术前应做相应的治疗处理。急症手术时,由于术前没有足够的时间纠正凝血障碍,必须输血浆制品。护士应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患者出凝血时间的检查工作,积极纠正、处理异常的出血和凝血。

(3) 改善心、肝、肾功能有些血管疾病的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这些患者都应经内科治疗,尽可能使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6个月内不宜施行择期手术,6个月以上且无心绞痛发作者,方考虑在良好的监护条件下施行手术。若肾已有病变,在施行腹主动脉瘤切除手术前,为防止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护士应在术前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评价。

14.血管外科手术前患者为什么要戒烟?

在血管外科,戒烟有如下双重效果。

(1) 戒烟可以缓解病情。烟中含有尼古丁及一氧化碳,尼古丁不仅会引起血管收缩及动脉痉挛,而且会增加心率,对血管系统造成较大的损伤。吸入一氧化碳后,一方面使组织缺氧;一方面使血小板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吸烟还可使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2) 戒烟可以避免术后排痰困难、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的危险。吸烟可以刺激呼吸道引起分泌物增加,特别是对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术后有发生肺炎、肺不张的可能。因此患者绝对戒烟有利于疾病康复。

15.血管外科患者手术前应学会的功能锻炼有哪些?

(1) Buerger运动利用改变姿势,被动地增加末梢血液循环,以促进侧支循环的运动,但该运动只适用于间歇性跛行期以及之前的分期。具体锻炼方法见第一章。

(2)matas 训练具体方法是,先用一手食指和中指扪到病变同侧的颞浅动脉搏动,再用另一手在瘤体下方将颈总动脉向第6颈椎横突方向压迫,以扪不到颞浅动脉搏动为度,并开始计时,观察询问患者有无头晕、恶心、呕吐、心悸、视物模糊、肢体肌力减退等脑缺血表现,如有上述表现,立即停止压迫,记录压迫持续时间,并在床边守护,直至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压迫训练可2~3次/天,每次压迫时间因人而异,从3~5min开始,逐渐延长至30min,一般需15天左右。如果患者能耐受30min而不出现脑缺血的症状,则认为颅底动脉环通畅或侧支循环已建立,可以耐受手术(图2-3)。图2-3Matas训练

(3) 训练踝关节屈伸运动具体方法是,四肢静脉疾病患者,需指导患者掌握慢节律、用力屈伸踝关节运动,其实质为小腿肌肉的舒缩运动,以充分调动小腿肌肉泵的作用,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每屈伸一次,可以泵血60~70mL,促进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图2-4)。图2-4训练踝关节屈伸运动

16.术前访视包括哪些内容?

手术室护士按照围手术期的护理要求进行访视,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如麻醉方法、手术体位、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麻醉清醒后的感觉等,让患者对准备实施的麻醉方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消除患者对麻醉的恐惧与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同时告诫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的原因,去除义齿,不要带贵重物品(如钥匙、钱包、手机等)进入手术室(图2-5)。图2-5不要带入手术室的物件

17.手术前患者要签署哪些医疗文件?

在手术前,医务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健康史、身体状况、各种检查化验结果,如肝、肾、肺功能,心电图等,了解疾病诊断、麻醉和手术方式,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了解患者的情绪反应,患者需签署各类文书文件,如手术同意书(图2-6)、麻醉风险同意书、输血同意书,高风险手术还需签署重大致残致畸同意书等。此外,医护人员还会严格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诊断等手腕带内容,核对病历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检查患者术前准备完成情况,如配血、药物过敏试验结果、手术标记(图2-7)、皮肤准备、肠道准备等,根据手术体位,评估患者身体受压部位,评估患者血管状况,以备术中输液或抢救,评估手术麻醉后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图2-6手术同意书图2-7手术标记(三) 手术中健康指导

18.血管外科手术中常见体位有哪些?

根据手术及麻醉要求摆放体位,患者意识清醒时应积极配合医生。全麻或者神志不清的患者或儿童,应适当约束或专人看护,防止坠床。

血管外科患者常用的手术体位:除腘动脉显露可用俯卧位外,以仰卧位为主,根据手术切口选择的不同,适当调整姿势,以利于血管解剖部位的暴露。最常用的手术体位为仰卧位、俯卧位及侧卧位。(四) 术后健康教育知识

19.患者术后应该采取哪种体位?

根据患者的手术及麻醉方式,护士应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患者尚未清醒时,应平卧,头偏向一侧。颈部血管重建术者,头部置于正中位。四肢动脉重建术后,应取平卧位或低平卧位,患侧肢体安置在水平位置,避免关节过屈挤压、扭曲血管。所有肢体静脉手术、静脉动脉化手术及截肢(指或趾)术后均需抬高患肢,使肢端高于心脏20~30cm,便于静脉回流。

20.患者术后应该如何活动?

手术后若无禁忌,患者均应早期活动。早期活动可分为早期卧床活动和早期离床活动,卧床活动包括深呼吸、咳痰、翻身、拍背和活动非手术部位的肢体。对于休克、极度衰弱或手术本身需要限制活动者(如植皮、血管吻合),则不宜早期活动。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一般鼓励患者术后12~24h下床活动。动脉取栓术后一般卧床3天,以防动脉吻合口出血。动脉重建术和主动脉手术后应卧床1~2周。移植人工血管跨过肢体的关节时,术后关节需制动2周左右。无论动脉手术,还是静脉手术后,患者均应做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运动,以借助肌肉的收缩挤压,促进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坚持漱口或配合口腔护理、预防压疮、正确进行有效咳痰、行足背屈伸运动,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心电监护可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便于护士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监测时患者平卧,全身放松,不能随意乱动及用力呼吸,以免产生干扰。不能随意牵拉导线和按压监护仪上的键钮,避免损坏仪器及影响监测效果。注意保证电极片粘紧皮肤,发现松脱,及时更换。监测血氧饱和度的指套每2h更换手指1次,以免影响局部血运。

21.术后护理的要点有哪些?

(1) 生命体征观察手术后护士会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对颈部大血管手术的患者,护士应重点观察意识变化。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重建术等,出现意识改变时,护士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术后体温可能出现变化,特别是对于支架植入后综合征的发热,患者不必担忧。此外,术后患者还要保持血压稳定。

(2) 血管通畅度观察动脉或静脉重建术后,护士应仔细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状况,了解血管的通畅度。术后如患者感到肢端麻木、疼痛、皮色苍白、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相应处理。

(3) 手术伤口的观察手术后护士应观察患者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感染等征象。若伤口有渗血、渗液,护士会通知医生及时更换敷料,加压包扎。若伤口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对于正在使用抗凝治疗的患者,及时调整肝素的剂量,排除因抗凝剂过量导致的出血。对烦躁、昏迷患者和患儿,须使用约束带固定,防止自行抓脱敷料。大、小便污染敷料时应立即更换,防止引起伤口感染(图2-8)。图2-8手术伤口的观察

22.术后患者出现疼痛应该怎样缓解?

疼痛一般24~72h后逐渐减轻。如果患者疼痛,要告知医护人员疼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利于医护人员对症处理。如弹力绷带包扎过紧时,可适当调整,解除其对患部的压迫。患者的负性心理如紧张、焦虑等可加重术后疼痛。患者应学会使用非药物方法减轻疼痛,如按摩、放松或听音乐等,以分散注意力。遵医嘱给予口服镇静、止痛类药物,必要时肌内注射哌替啶等,控制伤口疼痛。如患者使用镇痛泵,应给予妥善固定,防止镇痛泵脱落。

23.术后患者应该怎么进食?

视手术种类、麻醉方式及肠功能恢复情况而定。全麻的四肢血管手术后患者,若意识清醒、一般情况好,术后6h可少量饮水,次晨开始进半流食,例如米汤、稀饭、面条。如经腹手术者应禁食、胃肠减压,待肛门排气、肠功能恢复正常后,可逐渐过渡至普食。

24.血管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防范?

血管外科术后并发症包括传统手术并发症和现代腔内血管介入治疗并发症,这里只介绍与传统手术有关的常见并发症。

1) 血栓形成和栓塞血栓形成是血管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在血管重建的吻合口或人工血管内、动脉内膜切除术或动静脉血栓取栓术后的动静脉腔内等均易继发血栓形成,有时可酿成严重后果,如:颈动脉术后血栓形成脱落,可引起脑栓塞;动脉血栓形成(栓塞)可造成远端的血供障碍;静脉血栓形成可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及肢体肿胀,血栓脱落可造成肺动脉栓塞。术后护理应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注意给予正确体位,及时应用抗凝药物,鼓励患者进行床上肌肉伸缩活动及早期离床锻炼等。

2) 出血出血也是血管外科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护士应了解患者病史,询问有无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四肢或颈部血管术后出血较易观察,但对胸腔或腹膜后血管术后出血者,其原因和部位就较难确定了。手术后患者若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心率增快、尿量减少、血细胞比容下降、中心静脉压降低等情况,在补充血容量后,病情不稳定或继续恶化时,应立即再次手术探查,探明出血原因并止血。

出血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 与术中止血不完善、结扎线松脱、血管缝合不良引起的吻合口漏血以及人工血管网孔渗血等有关。预防措施首先是手术操作必须仔细,止血彻底,结扎止血牢靠,如用尼龙线或涤纶线缝合血管,应打5~6个结,以免结扎线松脱。血管缝合间距要适当、均匀,以免漏血。吻合口针眼漏血,可用干纱布压迫止血,可用纺绸片包绕止血。若经相关处理后,出血量仍多,则需考虑手术探查。

(2) 与术后使用抗凝药物应用有关。抗凝剂的用量和效果有个体差异,并受到肝肾功能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因而很难制定出适合所有患者的剂量方案。术前应仔细检查凝血机制,术后应用抗凝药物时,应严格监测凝血指标。少量出血时,减少或停止抗凝药物,进行伤口局部压迫止血;当出血量较多时,停止抗凝药物,使用相应的拮抗剂,并输新鲜血浆。

(3) 感染①血管手术后常见的感染包括移植血管周围脓肿、移植血管血栓形成继发脓栓及腹部血管术后的腹腔感染。感染可引起血管移植失败、吻合口闭塞或破裂出血、切口不愈合、局部脓肿形成甚至败血症。严重的腹部感染还可导致动脉破裂,引起大出血。其中人工血管移植后并发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移植血管感染可在术后几天到几星期发生,但也可延迟到术后5~7年,这与人工血管移植后其管壁形成假内膜是否完整有关。如生长完整就可防止感染发生。假内膜不完整患者,可在拔牙等小手术涉及黏液时,使细菌在血液中播散,导致移植血管后期感染。血管移植后发生感染最常见原因是手术污染。主要感染来自皮肤,其次为已感染的淋巴结或淋巴管,如腹股沟区极易发生感染。此外,腹腔暴露时间过长,肠壁水肿通透性增加,肠腔内细菌渗入腹腔也可发生感染。如同时进行胃肠或胆囊切除术,移植的人工血管更易发生感染。感染也可来自血源,手术后患者如并发泌尿系统或肺部感染,均可导致移植人工血管感染。

②感染的临床表现感染多发生在四肢或颈部,尤其是腹股沟区,局部红肿、压痛、体温升高,并可形成感染性血栓,阻塞管腔或脱落向肢体远侧栓塞,引起肢体坏疽,并发败血症。感染灶如位于血管缝合处,则吻合口破裂出血或形成感染性吻合口假性动脉瘤。感染发生在腹部移植人工血管时,常出现发热、腹胀、腹痛等症状,移植人工血管远侧搏动减弱或消失,严重的可并发腹主动脉小肠瘘,引起消化道出血及败血症。

③感染的治疗感染尚未累及移植人工血管时,继续应用抗生素,局部充分引流以控制感染。如感染已累及人工血管,并发裂漏、出血,应急诊手术。移植人工血管一旦发生感染,处理非常棘手,甚至需取出移植人工血管;感染人工血管取出后,如远端肢体侧支循环较好,肢体可存活。待感染控制、伤口愈合后,再考虑动脉重建术;如侧支循环不良,则需做非解剖部位旁路手术。

④感染的护理遵医嘱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做好皮肤准备,术后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做好各种插管及引流管的护理及防止交叉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配合医生做血、尿、痰及各种引流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性地应用敏感的抗生素。

(4) 吻合口假性动脉瘤血管移植术后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人工血管移植广泛应用,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吻合口全部或部分裂开后,血液外渗,逐渐被周围纤维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动脉瘤。

①临床表现吻合口假性动脉瘤临床表现随动脉瘤部位而不同。四肢或颈部的吻合口动脉瘤,有局部疼痛且可扪及搏动性包块,有无缺血表现则取决于动脉瘤远侧动脉管腔是否狭窄或阻塞。位于胸、腹腔内的吻合口动脉瘤可无任何症状,破裂后方发生大量内出血和休克。腹内的吻合口假性动脉瘤一般可扪及搏动性肿块,有时伴收缩期杂音,若破入小肠或十二指肠,则可引起消化道出血。B超、CT、MRA或动脉造影不仅可明确诊断,并可了解动脉远侧输出道通畅情况,有助于手术方案的拟定。吻合口假性动脉瘤随时可发生破裂引起致命性出血,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

②护理吻合口假性动脉瘤一般发生在患者出院之后,因此应告知患者有关吻合口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如观察伤口周围有无搏动性肿块、内出血表现等,以及采取预防措施如控制高血压,积极治疗原发动脉疾病等,定期复查。

25.术后的专科指导有哪些?

(1) 引流管的护理护士自患者出手术室回病房后都应指导患者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勿受压、扭曲;妥善固定,翻身时预留足够的长度,以防脱出;离床活动时可将引流袋扣在衣裤上,但要注意勿高于引流口位置,以防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引流管不能随意拔除,若不慎脱出,需马上通知护士;注意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和量,若引流液突然增多或减少,或引流出血性液、脓性液、混有固体物质(如絮状物),或颜色突然改变,需及时通知护士(图2-9)。图2-9引流管的护理

(2) 伤口换药指导伤口换药的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非感染伤口如无渗液,一般2~3天换药1次,如有渗液则随时更换。感染伤口则需每天换药1~2次。注意保持伤口干燥,勿弄湿伤口。

(3) 伤口拆线指导需根据切口的部位、切口愈合情况、患者年龄及营养状况而定。一般头、面、颈部切口手术后5天左右拆线,腹部、会阴部需6~7天,胸部、背部、臀部需7~9天,四肢需10~12天,年老、营养不良者则需推迟拆线时间。拆线后1~2天即可洗澡,但要注意切口处暂勿用碱性肥皂、浴液等刺激性较强的清洁剂涂擦。

26.应该怎样对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患者一旦从麻醉中醒来,迫切需要知道手术效果,护士应用愉快的表情、亲切的语言告知手术顺利,来减轻患者的疑虑,使其在治疗过程中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同时护士也应根据患者术中、术后的具体情况,以及术后不适的原因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给予相应处理,并创造一个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其充分休息,恢复体力。相信:医务人员亲切的语言会使患者术后不适的感觉逐渐减退,形体上的缺陷以后可适当弥补,术后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褚婕 杨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