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写作——培养终身受用的写作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2 04:46:34

点击下载

作者:刘主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效写作——培养终身受用的写作力

高效写作——培养终身受用的写作力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高效写作——培养终身受用的写作力作者:刘主编排版:小暑暑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5-01ISBN:9787115506962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从零开始,培养你的超级写作力

当你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猜你要么是对写作有兴趣,要么是已经被写作折磨了一段时间。

提到“写作”二字,你会想到什么?

小学作文课中用的方格稿纸?作家在昏黄的台灯下奋笔疾书?文艺青年酸倒牙的文章?纠结了半年的毕业论文?还是刚工作时老板安排你写的讲话稿?“写作”这个简单的词语,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景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很早以前,写作与作家联系在一起,写作是一种职业,似乎只有作家才会写作。后来有一段时间,会写作的人很容易被冠上“文艺青年”的名号,它多半带有讽刺的意味。现在,会写作成为一种让人羡慕的本事,因为这意味着更强的说服能力、更好的表达能力和更厉害的沟通技巧。

写作也被认为是“未来最不容易被机器取代的工作”。因为它完全没有套路可循,只能借助想象力和创造力。几万个汉字可以随意组合,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甚至同一个题目,不同人以不同的角度切入,写出的文章也完全不同。

正因为它的多变和不可捉摸,读者对写作这件事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人认为写作特别简单,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信手拈来,一气呵成,随随便便就能写出一篇好文章。而有的人认为写作特别麻烦,没有思路,找不到合适的词,前言不搭后语,最后写出来的文章一塌糊涂,惨不忍睹。

会写作的人好像天生就能写,根本不用学,而不会写作的人总是找不到入门的办法,只能怪爹妈没给自己好基因。那么写作究竟能不能学会?学写作到底难在哪里呢?

一般来说,不会写作的人有三大困扰。

第一是“没词”。一个想法,明明想得很清楚,下笔的时候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或者明明写出了一句话,却总觉得不是心里想表达的意思。

第二是“手生”。很多人从学校毕业后就没再动过笔,一个技能长期不用肯定就荒废了。很久不写东西的人,往往连个句子都说不全,更别说写作了。

第三是“幼稚”。按说写作水平应该跟年龄相匹配,而很多成年人只会写简单的句子,写出的文章就像小学生的作文,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

学习写作其实就是解决上述三个问题。试想一下,一个人可以自由地记录自己的想法,可以流畅地书写,可以有层次地表达,这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下笔如有神”吗?所以,写作能力完全是可以靠后天学习和培养的,只是我们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何谓正确的方法?其实就是应对上述三个问题的三维学习法。

没词怎么办?——通过学习,梳理思路,学会用文字系统记录突如其来的想法。

手生怎么办?——进行大量刻意的练习,每次练习都扫除写作技能的一个盲点。

幼稚怎么办?——写完文章之后,寻找老师批改,也要多去看别人的作品,以人为镜。

以上就是写作的三维学习法:学习+练习+互动。

关于学习,美国作家科伊尔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哪怕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如果你可以把它分解成若干个小模块,并在每个模块中高频次地练习。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获得巨大的提升。”

同样,写作也是如此。写作技能其实是由很多小模块构成的,比如搜集素材的方法、文章构思、叙事手法、内容的节奏感、细节描写、修辞、词语搭配、内在逻辑等。如果你了解每个模块的内容并勤加练习,你就有可能一步步攻下写作这座堡垒,成功晋级。

不过,在开始这段旅程之前,你还需要做一些准备。

首先,你需要空杯心态。也许之前你的写作理念和方法都是有问题的,什么打卡写作、三段式写作、爆款写作,这些“偏方”都不能解决你的写作问题。从今天起,你需要从头开始,从最基本的文字表达开始练习,不要带着过去的思维模式。

其次,你需要高强度地输入。写作是输出,是往外倒,但谁都明白,肚里没东西的话,怎么倒都倒不出来。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你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你需要多看书,如果你之前不喜欢读书,那么可以先从培养阅读习惯开始;第二,你需要从现在开始训练自己的觉知力,觉知力包括对当下的觉知(注意身边的人和事,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文字世界的觉知(注意借鉴别人文章里的长处,并发现自己文章中的问题)。

再次,你需要有开始学习的仪式感。学写作跟学游泳一样,不是你在岸上就能看会的,所以从现在起,你需要准备一个写作便笺本或者一台可以用于写作的电脑。如果可以,也建议你加入某个学习写作的社群,与更多爱好写作的朋友一起交流。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学写作“不怕慢,就怕站”,一旦有了这种仪式感,你就能克服很多学习上的阻力。

最后,你需要一颗柔软且敏感的心。有一句话叫作“我手写我心”,写作说到底就是一种不吐不快的表达。熟练掌握写作方法的人不会觉得写作是任务,相反,每次写作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释放和疗愈。以敏感之心、真诚之心、勇敢之心、细腻之心面对写作,那么写作一定会回馈给你成就感、满足感、安全感和愉悦感。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当你开始认真对待写作这件事,你就找到了得其门而入的钥匙。从提笔就怕到流畅书写,如果你找到了打开这本书的正确方式,也就找到了快速提升写作能力的捷径。刘主编于北京中关村 2019年3月第1周抓住写作原力会说话就会写作第1天 我们每天都在写作——沟通式写作

沟通式写作的三个要点:避免歧义、避免误伤、别犯忌讳。

说到写作,很多人觉得这是专业人士才会做的事情,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写作,只是没有意识到罢了。

比如下面这几个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场景中都有写作。

1.(微信消息)我今天单位团建,就不回家吃饭了,不用等我了。

2.(春节祝福)尊敬的领导,感谢您在过去的一年对我的照顾,愿新的一年,继续在您的手下工作,帮您分忧解难,共创更大的事业。

3.(邮件沟通)小王,活动的海报你要跟进一下,现在设计还有一些问题,你注意把这些错误改正过来。

这是写作吗?

相信很多人可能会不屑一顾,这哪里是写作,这不就是日常沟通吗?

是的,写作最开始就是日常沟通。文字沟通弥补了语言沟通的不足,比如你发给家人的微信消息,你给领导发的拜年短信,你跟同事沟通的邮件……你会发现这些内容变成文字之后可能更便于准确传播了。

手机、电脑和网络让即时沟通成为可能,这也促使人们要掌握文字沟通的方法。相比于过去,现代人使用文字沟通的情况大大增加了。过去我们需要面对面交谈的事情,需要打个电话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大部分都可以用文字搞定,这样的文字沟通非常便捷。比如,过去打电话说不回家吃饭,整个过程需要一两分钟,现在发个微信消息,几秒就解决了。

但问题是,这种沟通好像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啊?

是的,大部分文字沟通都是很简单的,一般就是想到哪说到哪,只要你识字就可以完成。即使有一点语病和错字也没关系,别人也能看懂。而且日常生活中的文字沟通也不需要中心思想,有时候,为了让别人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意思,讲完一段话,我们还会补充说明,或者额外解释。这样的文字表达看似很啰唆,也没有文采,但是不要紧,文字沟通的目的是让别人接收到你的意思表示,只要对方最后懂了,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比如,你安排一个部门员工去预订举办会议的酒店,你发给他的第一条微信是这样的:“这个会议是高标准的,所以酒店必须选最好的,要安静、宽敞、气派,最好配套设施齐全。价格可以先不考虑,这次会议要不计成本,开出效果,开得让大家满意。”

突然,你想到与会者的一些情况,又补发了一条微信:“对了,这次的来宾中有些抽烟,有些不抽烟,安排的时候注意安排好楼层。”

之后,你还是不放心,又补了一条微信:“尽量从咱们之前合作过的供应商中选,我还是比较担心酒店的服务质量。最好是对咱们公司有点了解的,这样他们会知道每个环节要怎么安排。你要不先问问五洲酒店,他们跟我们的合作超过5年了,对他们比较放心,熟人也方便处理一些突发状况。”

以上就是典型的文字沟通的全过程,三段文字没有什么中心,甚至在后面还推翻了前面的设定。看得出来,会议的安排者在发送这些文字的时候,一刻不停地在思考,考虑各个方面的问题,不断调整内容,但这并不影响理解,相信具体操办的人在这三个来回中已经明白了领导的要求。

文字沟通看起来很简单,只要你会说话,会写字,你就能写下来,但在实际应用中,你需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的细节。

第一方面,尽量不要有歧义。“歧义”就是一个句子可以有多种理解。比如“你不知道,他刚走了一个多小时。”看起来这句话很简单,但它可能有三种理解:①“刚走了一个多小时”,可理解为离开了一个多小时;②“走了多一个小时”,可理解为走路走了一个小时;③“刚走”是去世的意思,可理解为刚去世一个多小时。所以,如果你的前言后语讲得不清楚,这句话就很容易让别人误解。

第二方面,不要用双关语误伤别人。“双关语”就是在明显的所指之外,还有隐含的意思。比如给领导的微信中说:“听闻您刚调到新的岗位,也祝福您平安,多加小心。”本来平安和多加小心都是客套话,但是领导可能会多心,觉得你意有所指。

第三方面,尽量别犯忌讳。有时候,特定的字词可能让人感觉不舒服。比如,你跟手中股票正在亏损的人说:“你最近做事真是一路绿灯啊!”(炒股的人最忌讳别人说“绿”),这可能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以上是沟通式写作的三个注意事项。其实,用文字沟通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因为不是面对面说话,文字沟通很容易引发误解,所以,字斟句酌就显得格外重要。真正的写作高手,都会把沟通式写作作为一个日常练习的好机会,保证每一次沟通都写到位、写出水平。随堂作业 1:写告别短信你是一个公司的中层,直属领导待你不错,你要辞职了,需要给公司CEO发个短信。(注意:你心里的想法是,外面混不好还回来,所以要在这里做个铺垫……)作业提示你可以分别用下面的几句话作为开头来写你的辞职短信,注意体会每一种写法背后细微的差别。1.因为事业发展的原因辞去现有的工作,几多不舍……2.在这里的1239天,承蒙您的关怀照顾……3.公司虽好,却容不下我的梦想,一马平川,却不是我想要的草原……4.趁年轻,想去闯闯,青山不改,江湖再会……写作宝典 1:沟通写作

沟通写作是面对特定对象的写作,你需要在写作前搞清楚三个问题:

1.我是谁?“我是谁”帮助你设置好自己的身份定位。如果你是领导,你的语气应该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是孩子的家长,你说话的语气应该是什么样的?

2.他(她)是谁?“他(她)是谁”是找准沟通对象的特点。他(她)的喜好是什么?怎样能影响到他(她)?他(她)跟你的关系如何?哪些可能会引起他(她)的反感?

3.你希望把气氛调节成什么样?“希望的气氛”帮你设置好说话的调性。到底是活泼的、热情的、诗意的,还是有哲理的?这取决于你希望这些文字所传达的意义。课后作业 1:用五种方法写一封辞职短信

根据上文的提示,用五种不同的方法编写辞职短信,注意每种表达风格的差异,理解为什么不同的文字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短信没有字数限制。第2天 用口语还是书面语,你说了算

从念头到思维,从大脑知觉到书面表达,这就是写作的全过程。

写作可以用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一种是口语写作,另一种是书面语写作。口语写作就像我们平常跟人说话一样,比较生活化。这样的语言能拉近与读者的关系,显得平易自然,轻松随意。书面语写作一般指在正式场合,以相对严谨的方式去表述一件事情。用这种语言写出的文章较正式、严谨,但也会给人一定的距离感。

同样一个意思,用口语写出来和用书面语写出来给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看下下面的几个例子,体会不同的感觉。

例1

口语:这件事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书面语:对于这件事,你到底是什么看法?

例2

口语:我们还没想清楚,需要再商量商量。

书面语言:我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还需要再行商议。

例3

口语:公司也没有钱,不可能搞这么大的工程。

书面语:公司预算吃紧,暂时没有推进大型工程建设的预算。

很明显,口语就像有个人站在你对面跟你说话,给人的感觉更亲切、更随意;而书面语就像是老师在讲课,或者工作人员在宣讲一个政策、法规,给人的感觉更正式、更严谨。

写作的时候,有些场合适合用口语,比如叙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个人的感受、对普通人生活状态的描写、即兴发言等,都适合用口语。

举个例子,老舍先生在小说《骆驼祥子》的开篇中这样写道: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这段话用口语写,就好像有个人跟你讲一个故事,很随意地介绍,让你觉得轻松自然。如果换成书面语,可能就没了这种感觉,而且还会让人感觉很生硬。

改写

他叫骆驼祥子,祥子是他的真名,骆驼是外号。我们来介绍一下祥子,也解释一下为什么他的名字能跟骆驼联系起来。

有些场合,比如正式的文件、需要论证的逻辑、严密的推理、激情澎湃的抒情等,适合用书面语。

举个例子,某领导在工作会议上说了如下一番话:

发展特色产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速度、增强发展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科技化改革,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提升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这段文字逻辑清晰、内容丰富、富有韵律,如果换成口语,不但不准确,效果可能也会大打折扣。

改写

搞特色产业好啊,对经济发展很有好处,不过呢,除此之外,也要搞改革,改革了,企业才更有活力。

显然,改写完之后,文字所传达信息的效果就全变了。

在实际写作中,口语和书面语各有所长,是很难截然分开的。但在写作练习中,普遍的情况是,大家更容易掌握口语的写法。写正式的文章,或者希望文章有“书面语感觉”的时候,写作就会卡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口语和书面语并不是毫无关联的两套系统,我们在写作中的思维过程,其实就是从口语到书面语转化的过程,只是有的时候仅仅用口语就够了,有的时候你还需要多走一步,为口语化的表述找到对应的书面语言。

任何一次写作,如果用流程图表示的话,其实都要经历以下五个环节。

1. 念头

人们首先要有念头,即想法,或者灵感,就是我们想到一个话题时脑海里突然冒出来的画面、情绪、回忆、思考等,比如想到家乡就想到妈妈做的饭,这就是忽然而至的念头。

2. 思维意识

有了念头之后,人们会浮想联翩,就好像一个小火星儿,可能会引燃一堆柴变成一团火。一般一个零星的念头之后,人们会想到很多,比如一想到妈妈做的饭,就想到了妈妈日夜操劳,就想到家里的小院子、儿时的故事、自己这些年的奔波……这些就是念头点燃的联想,也叫思维意识。

3. 大脑语言

大脑语言就好像内心的自我对话。写作之前,很多话我们会在脑子里过一下,虽然没有说出声。比如,由家乡想到母亲,可能脑子里会突然冒出一句话:“真的好想回家,回家吃妈妈做的菜。”你可能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脑子里就会出现这句话。这就是大脑语言——在某个时刻,突然把一种想法变成了非常具体的一句话。如果你将这句话记录成文字,就是口语表达,也叫口语化写作。

4. 书面语言

有了大脑语言,离书面语言就不远了。你可能会稍微琢磨一下,把口语化的表达转化成书面语。比如,有了一系列关于家乡的联想之后,你可能就有了表达的感觉,于是写下一段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眨眼,离开家乡已经20多年了,这些年,最想念的就是母亲做的家常菜……

5. 文字

经过这样层层递进的环节,你会发现,一个思想的火花经过不断蔓延,最后形成了一段饱含感情的书面文字。这中间经历了口语化的阶段,但你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了语言的最终形态——书面语,并形成了文字。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写作,其实就是把零碎的念头系统化,把停留在嘴边的“大白话”变成书面语的过程。也就是说,只要你把上述五个环节都弄清楚了,你就能使用文字记录你的想法,就初步学会了写作。

不信的话,我们来看下面的几个例子。例1

假设你刚刚从国外旅行归来,旅途中的见闻太有意思了,你想把这些美好的回忆用文字记录下来。

首先,你会有很多的念头:

回忆刚刚过去的一周,你想到准备出发时的兴奋,想到同行的团友,想到买东西时砍价的情景,想到拍照的时候手机差点掉到海里……

深入考虑之后,你发现印象最深的是在集市购物的经历:

一大早被导游带到当地的二手货市场,密密麻麻到处都是小商贩,卖的是过去老百姓的日用品,还有一些所谓的古董;用半吊子英文去还价,最后老板还额外送了一条项链,老板是个大胡子的帅哥。

你试着组织语言,在脑海里把整个过程叙述出来:

旅行中最开心的就是购物,尤其是去一个地方淘宝。这次旅行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去当地的二手市集购物,这个市集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几百个摊位,每个摊位面前都有一块毯子,上面放着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东西……

看起来,口头语言也能把这件事讲清楚,但你希望写出来的文字带着某种韵味,于是你做了一些书面语言的加工:

旅行的意义就是总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种惊喜或者源于陌生环境带来的新鲜感,或者源于突发情况带来的不确定性,或者源于转换心境后的兴奋感。总之,当改变了自己原有生活的步调,转换了看世界的眼光,你会发现一切都不同了。比如国外的小集市,就带给我这样的感动……分析 从回忆到沉淀想法,再到品味思考,从一个小小念头出发,最终写出这样一篇别有韵味的游记。

例2

假设你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每天你跟孩子都在经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你想把它记录下来,写成文章,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

首先,想到孩子,立刻就有很多念头出现在你的脑海里:“妈妈,虫子会把老虎吃掉”;孩子居然要救动画片里的小兔子;玩耍时,孩子无意识地触碰了饮水机,差点烫到手……

这么多杂乱的想法里,你最愿意记录的是孩子的童言无忌:

妈妈,为什么太阳不会掉下来?

为什么小鸟会飞,我却飞不起来?

妈妈,长大了我也要当宇航员,带你去太空玩。

你发现孩子的这些话并不是胡言乱语,它有两个特点:第一,孩子的想法天马行空,没有像大人一样的固有认知;第二,孩子的心地很善良,总想把最好的给别人。于是,你试着把这些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孩子的心地真是纯洁,他觉得什么都是有原因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是啊,为什么不去问问呢?为什么不去试试呢?孩子的这些问题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顽固脑袋。是不是也因为顽固,我们变得沉重,连对别人的关爱都不像孩子这样直白呢?……

这种对话式的语言已经可以构成一篇文章了,但如果你希望更近一步,可以再把这种零散的内容系统化,变成更深刻的思考,形成书面语言:

正是孩子的天真无邪,才映衬出我们的复杂和沉重。为什么鸟儿会飞?为什么太阳不会掉下来?这些我们看起来简直蠢到家的问题,但其实我们可能并不真正知道答案。我们的好奇心去哪儿了?我们探究的热情去哪儿了?我们真的关心过周围的人吗?真的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吗?……分析 从对孩子的疼爱和欣赏,沉淀出行为背后的深意,最终把这种情感升华到反思自己的高度,以小见大,最终写出了引人思考的文章。

例3

假设下周一你要出席一个重要会议,并做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题发言。现在,你正坐在桌边构思演讲稿……

首先,可能会有一些念头出现在你的脑海里,它们可能非常零散,也可能完全没有意义 :

发明创造;创业致富;老百姓参与;开店赚钱;抛弃铁饭碗 ……

顺着创业致富这个角度,你有了一些延伸思考,产生一些片段式的想法:

这个时代让普通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创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清醒的头脑加上勤劳的双手。

接着,你思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主题的意思,开始组织口头语言:

创业不就是自己想点子自己干吗?创业说到底,就是找到一个赚钱的门路。赚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人们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这不就带来了创新吗?

但你觉得这种大白话不足以影响别人,你想把话说得更有力量,更有感染力,于是你对语言做了一些提炼和加工:

是什么驱动了创业?不是政府指令,不是新闻宣传,而是每个人渴望打破平庸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从哪里来?从改变现实的愿望中来,从创造财富的热情中来,从追求美好的渴望中来。创业不是摆摊做小生意,而是要用创新的模式革现实的命,这就是创新带动的创业,也是每个老百姓都可以参与的创新创业……分析 从对创新创业零散的理解,到抓住一个重点——创业致富;从简单的口语大白话,到有气势的排比句;从聊天式的说明,到层层递进的严密推理,最后形成书面语的文字,非常明确地表达了演讲者的观点和态度。

最后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表达才算口语,什么样的表达才算书面语呢?

其实,没有一本词典可以界定哪些是口语,哪些是书面语。一般来说,人们日常的对话、对事物简单的叙述、个人的感受、随意的评论等都是口语;而严谨的描述、抽象的思考、铺陈式的排比句、对概念的界定、逻辑推理等都是书面语。

在写作中,你有一定的自由度来决定是使用口语还是书面语。比如上面几个例子——旅行游记、育儿日记、演讲稿,你可以使用口语表达,也可以使用更加严谨、更有深度的书面语表达。这取决于你个人的行文风格、文章(或表达)的受众、当时的语言环境,以及你希望达成的效果。

但即便如此,书面语还是需要勤加练习的。熟练掌握了书面语的用法,你就了解了表达的全流程。从书面语变成口语是简单的,而从口语上升到书面语,就需要综合使用你的词汇运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构思框架能力、推理能力等多项写作必备能力。随堂作业 2:发表评论你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说公交车上,一位老人让年轻人给自己让座,年轻人拒绝后,老人大打出手,还说现在世风日下。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看法,能否分别用口语和书面语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作业提示1.如果是口语写作,你可以在每一句话之前加上“我觉得……”。2.如果是书面语写作,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媒体记者或者新闻主播,要做出公道的评论,可以使用“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样的句式。写作宝典 2:写作中的语言

到底是用口语还是书面语,你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这种环境下用什么语言形式合适?

2.如果是口语,如何讲得更生动?

3.如果是书面语,如何讲得更深刻?

口语是一种“对话式语言”,想象你对面站着一个人,你在跟他说话。而书面语是一种“隔空式语言”,想象你对面站着一万个人,你在跟他们说话。课后作业 2:命题作文“我的母亲”

母亲,是每个人最熟悉的人,用口语和书面语各写一篇命题作文“我的母亲”,体会不同语言风格下文章表达效果的差异。字数不少于800字。第3天 不吐不快的时候,就是最适合写作的时候

写作的四种场景:传递信息、表明立场、陈述观点、抒发情感。

很多人把写作等同于创作,以为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要写出惊世骇俗的作品。这其实是对写作的误解,而且这样的想法并不利于写出好作品,反而会让人对写作产生恐惧感——轻易不敢下笔,也找不到流畅书写的感觉。

其实,写作回归到本源,是特别简单的一件事,就是写下你在某一时刻最想说的话。比如下面几个场景,也许你会有不吐不快的感觉。

场景1:你刚刚看完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从电影院走出来,你还沉浸在剧情里,关于这部电影,你有一些话想说。

场景2:坐在从云南返程的飞机上,你的脑海里还满是过去五天热闹的情景。这趟旅游实在太开心了,有热心的团友,有精彩的行程,还有难忘的民俗表演,你生怕时间久就忘了,于是想写点什么。

场景3:在网上看到一个文章,大意是“穷人的孩子必定会继续穷下去”。你越看越生气,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你觉得这个文章完全是胡说八道,里面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你在想,如果有人能写篇文章批判一下这个观点就好了。

场景4:午休时间,你跟同事聊天,说到昨晚看的电视剧,你打开了话匣子:“那个男一号怎么可能突然放弃?他那么爱那个女主角,要是我来写,我肯定要安排一场苦情戏……”

以上这几个场景,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就在当时那个时刻,你很想写几句,但你并没有付诸实践,后来这种热情慢慢冷却,这种表达的欲望也就没有了,之后即使给你摆好纸笔或电脑,你也不一定能写出什么。

所以,写作是一件需要准备但更需要时机的事情。有的时候,你会刻意准备,像写高考作文那种,你会审题、构思、写提纲、打草稿;而有的时候,只要抓住时机就好,当你开始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时,立即拿起笔或敲起键盘,把想法记录下来,可能就能写出一篇充满激情的文章。

那么究竟遇见什么情况才会不吐不快呢?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情况。

1. 对于重要的信息不吐不快

比如,你刚从学校教务处得到消息,今年会提前一周放假。你很兴奋,快速编辑了一条消息发给大家。这就是一种不吐不快——迫不及待地想分享这个消息。

传递信息是最简单的表达,具体的写作方法就是5W1H法,这也是新闻记者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只要讲清楚一件事的5W1H就可以了。

5 W 1 H代表六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六个英文单词分别是Who(谁)、When(在什么时间)、Where(在哪里)、What(发生了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样)。如果你能把这六个方面讲出来,那这个事件就描述得很清楚了。

比如提前放假的那个例子,你可以这样说:(在哪里)刚刚从学校教务处获得消息,(为什么)因为学校操场施工, (谁)咱们学校(在什么时间)这学期(发生了什么)提前一周放假,(怎么样)马上就会发布正式的放假通知。

再比如,你想跟别人说说你昨天看的电影《摔跤吧!爸爸》,你可以这样说:(在什么时间)昨天,(谁)我(发生了什么)看了一部特别感人的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摔跤吧!爸爸》。(怎么样)太好看了,(为什么)整部电影,我从头哭到尾。

一般来说,除非是专业的新闻记者,我们普通人在写作中是很难完全包含5W1H中的六个元素的。但这并不要紧,有的时候,不用特别详细地交代每一个要素,别人也能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

2. 对某个观点不吐不快

有一句话,叫作“100个人眼中有100个哈姆雷特”,意思是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态度和评价。这是社会多元化的标志,也是每个人彰显个性的表现。

现在新媒体很发达,很多媒体平台都专门给用户提供了评论、探讨的空间。用户可以通过留言、回复留言、参与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进一步的,如果你对一件事有不吐不快的感觉,你也可以在你的自媒体上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

比如上面提到的例子,你对“寒门难出贵子”这个说法感到很愤怒,于是你不但立即在那篇文章底下的评论区留了言,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去批判这个观点。

寒门难出贵子?请问这是谁的逻辑?是法律规定的吗?还是有什么潜规则?一个社会之所以有活力,正是因为阶层的流动。如果穷人的孩子难成“贵子”,富人的孩子必定会成为“贵子”,那么穷人只会越来越失望,富人只会越来越懒惰,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社会根本就没有人愿意努力。这样的社会怎么可能会有发展?

再比如,关于理性表达情绪,你不同意现在网络上的一些观点,你有自己的见解: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爱”是理性的。无论你的孩子好或者坏,你都会爱他(她),这理性吗?无论贫穷和富有,你都会爱你的妻子,这理性吗?无论别人怎么评价,你都会爱你的国家,这理性吗?爱,本身就是一种基于感受的冲动,一种不算计、不计较的非理性感情。

在阐述观点的时候,人很容易进入某种“战斗状态”,好像对手就站在你的面前,你真的要跟他争个高下。这种“代入感”并不是坏事,它会让你的文章更直接、更生动。

3. 对某件事不吐不快

不管是尘封的往事、偶然的回忆,还是压在心底的秘密、左右为难的纠结,当你对某件事有特别强烈的不吐不快的感觉时,就说明你已经做好了直面这件事的准备。

比如,有一个母亲,她发现孩子偷自己的钱,她又气又恼,把孩子狠狠地打了一顿。打完之后,她反而更加难过,她想起自己小时候也经历过这样的事,当时自己的母亲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她打了。于是,她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当时母亲扬起手就打了我的脸,一巴掌下去,我的脸火辣辣地疼,关键是在那个场合下,所有人都看到我“因为偷钱”挨了打。我从此再也没有偷过钱,但再也没有好好地跟母亲说过一句话。她不会了解我为什么要偷这个钱,也不会明白对于当时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自由和被尊重是多么重要的事。

写作的时候,我们会叙述一件事情,但任何的叙述都不是平白无故的,每一个倾诉的背后,都有着这件事对写作者的特殊意义。比如写自己在外地旅游的故事,最根本的目的是希望借记录这件事,留住美好的回忆。

最开心的就是每天傍晚,一大堆团友,男女老少,大家围坐成一圈,聊天喝啤酒。夜空是那么干净,星星是那么亮,关键还有一帮卸下防备、全身心投入的小伙伴。老三的《鸿雁》,张哥的老年迪斯科,还有李大姐的《最炫民族风》,真是让人百看不厌、百笑不厌。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叙述者,当我们觉得有件事在心里不吐不快的时候,你一定能把它讲好,因为迫切想把它说出来的愿望会帮助你,即便语言上还需要打磨,但是你的脑海里会有清晰的画面,你的大脑会快速地组织最恰当的语言。这就是写作最好的状态。

4. 对某种感觉不吐不快

大部分时候,令我们不吐不快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具体,而是有些抽象的。比如你的感悟,你的奇思妙想,你想要传达的某个情绪,等等。而且对于写作者来说,把某种写作需求植入到这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中,会写出特别精彩的文章。

比如,你最近悟出一个道理:认真是好事,只有认真才可能获得一些机会。你越想越觉得这句话有道理,于是就想把这种新的体会写下来。

虽然所有人都不看好这个课程,但我还是认真准备,不敷衍、不偷懒。本来要求每节课讲20分钟就行,但我每节课都讲满一个小时。没承想,就是因为这种认真的态度,这个课程竟然出人意料的火爆,学员好评如潮。而且因为这个课程形成的口碑,出版社直接找到我,希望进行深度合作,这是我在当初想都不敢想的。

一件事,你可以敷衍,也可以耍滑头,但是你的“小聪明”骗的不是别人,骗的是自己。因为你一旦不认真,那些机会就会从你的身边溜走。

以上这两段文字,完全是有感而发,通过一件事情引发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因为是亲身经历,所以最后推导出来的结论也显得真实可信。

有的时候,文字也是你进行自我对话的一个手段。当你感到迷惑、压抑、惶恐、难过的时候,你想把这种感觉记录下来,希望通过文字排解情绪。这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很容易变成文字。

比如,你正在面临某个人生选择,你现在感觉脑子里一团乱麻,你很想通过文字梳理一下,好好地把这个问题想清楚。

现在的这个工作是可以一眼看到尽头的,撑不死也饿不坏,但绝对不会有什么发展。要不要放弃工作去读MBA?这是一个冒险,但可能也是个机会,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旱涝保收的工作没了,一切归零,以我现在的年纪和能力,真的可以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吗?

所谓不吐不快的感觉,其实就是写作的原动力,它让你有表达的欲望,有话想说,有想法跟别人分享。成熟的写作者,不但会抓住这种感觉,还会创造这种感觉,让自己的文章有的放矢,富有感染力。

比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写自己多年之后又回到故乡的感受,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这种感觉,就真的像有个人在跟你对话,把他心里的所思所想全部讲给你听。这样的文字绝不会是空泛的、浮于表面的,都是有感而发的,所以很容易引起你的共鸣。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思是说,好的文章并不是刻意加工出来的,而是出于灵感,偶然间得到的。

其实,每个人都潜藏着写出好文章的能力。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体会过那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只不过,有的人能抓住这种感觉,有的人抓不住,或者根本不愿意去抓,这就造成了写作能力的差异。如果该写的时候你不去写,到写不出来的时候你绞尽脑汁也是没有成果的。

这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就是“灵感”,灵感来得快走得也快。在前期写作练习阶段,要抓住这种灵感,立即落笔。随着不断地学习,你逐渐掌握写作的方法,到那时候,你就可以调动灵感,让它随时能来,随时能辅助你写出好文章。随堂作业 3:随便写点想到的东西看完这一节的内容,你有没有产生不吐不快的感觉?比如关于写作方法的,关于自己过往经历的,关于灵感的……请你抓住这种感觉,写一篇200字的随笔(所谓随笔,就是想到什么就写下来,不用担心用词、文法等错误,也不用担心写得不好)。作业提示1.不要担心自己的想法太幼稚,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文字有辅助思考的作用,你写得可能比你想得更好。2.如果你实在写不出来,可在每个句子的开头,使用“我”“今天”这两个词。比如,“我是这么想的……”“今天有了不少收获……”。这种当时当地当事人的感觉,会让你更容易和灵感对话。写作宝典 3:写作的灵感

三步,学会用“灵感”来写作。

第一步:产生灵感。遇事多动脑,多想一想,久而久之,灵感就容易光顾。

第二步:抓住灵感。当脑海里有一个想法时,不管它是否成熟,都迅速地把它记录下来,记在手机中、笔记本上、电脑里都可以。一定要当时就记,不然很快就会忘记。

第三步:沉淀灵感。把灵感从单个的词扩充成100~1000字的文章。如果条件允许,每次都要把一闪而过的灵感想清楚、写清楚。这样,你对灵感的感受会更清楚、更强烈。课后作业 3:话题作文“关于养孩子,我有话说”

我们都是父母养育的孩子,之后也可能自己养育孩子。关于养孩子,你有什么观点?请以“关于养孩子,我有话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有感而发,字数不少于1000字。第4天 请开始你的文字表演

定思路,找话头,巧引入,才能最终实现写作目标。

写出来的文字是要给人看的。比如,写的报告要给领导看,写的广告文案要给消费者看,写的招标书要给投标人看……这就像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给观众看一样,写作同样也是一种表演——是用你的文字,表演给你的读者看。

既然是表演,你就需要确认表演的内容和形式。任何一次写作,其实都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你想通过写作讲什么;第二,你要用什么形式来讲。

讲什么就是写作的内容。你要想清楚你的这篇文章到底讲什么,是讲一个故事、一个道理、一种情绪,还是宣传一个产品,介绍一种理念,抑或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展望。

用什么形式讲就是写作的形式。写作看起来都是把文字堆积在一块,但是这种堆积却不是随意的,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文体来划分,可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散文、诗歌、小说等类型。按人称来划分,又可分为第一人称写作、第二人称写作、第三人称写作。而就具体写作的过程来说,写作又有多种行文、叙述的套路,比如各种修辞的运用、总分总的结构、金字塔原理写作等。

所以,当我们心中有一个想法要写出来,我们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考虑——讲什么,怎么讲。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而同一种表达形式也可以传递完全不同意义的内容。

举例来说,现在我们要起草一个演讲稿,主题是“如何在不确定的时代突破自我”。

首先,你需要确定演讲内容。关于这个问题,你的答案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强化安全感。对抗不确定性最好的办法是提升自己,让自己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选择。

内容确定后,落实到写作上,你可以选择多种表达形式中的一种,比如下面这几种。

1. 说理型

想必大家也都发现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时代,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科技在跳跃式进步,社会在白热化竞争,旧的行业衰退,新的行业兴起,我们不知道今天的自己能否跟上明天的节奏。但只忧虑是没有用的,人之为人就是因为我们有着超强的适应能力……

2. 故事型

10年前,我在电视台工作,当时电视台是“铁饭碗”,工作稳定,工资又高,社会地位也高。很多人认为进了这个单位就能工作一辈子,直到退休。但谁都没想到,因为新媒体的兴起,电视台的效益急转直下,很多人失业了,而且更可怕的是,当这些35岁、40岁的人重新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

3. 启发型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的工作会被机器取代?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被信息化、电子化、机器化所颠覆。如果你是收银员,现在用手机支付,根本不需要人来收钱,全部由电脑完成;如果你是高速公路收费员,现在有ETC速通卡,车还没到,钱就收完了;如果你是普通工人,现在是人工智能时代,一台机器可以替代100个人……你想过没有,你离失业还有多远?

以上这三种表达形式,说的是同一件事,但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一样。这就像是唱歌,同一首《茉莉花》,你是用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还是通俗唱法来演唱,这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

那么,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如何开始自己的文字表演呢?

第一,先要在大脑里理顺思路,会说话就会写作。

想清楚你要说的是什么,是一件事、一种情绪、一种呼吁,还是一种观念、一款产品、一种模式?弄清楚自己想说的是什么,这样写作就不会跑题。

比如上面演讲稿的例子,写作思路很明确,就是要讲“通过学习对抗不确定”。确定了这个中心思想,你才好延伸,包括设计表达方式、斟酌语言、调整结构等。

第二,找到最舒服的切入点,开启“话头”。

写作的形式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是否顺手的差别。所以在写作中,你不必刻意套用什么格式,就顺着你第一句想到的“话头”往下写。

什么叫“话头”?就是一篇文章的第一句,这句话决定了你这篇文章的调性,也决定了你接下来会按照什么样的风格来完成这篇文章。

比如下面这几个“话头”,你可以试着接一下,你会发现,顺着不同的“话头”,你会写出完全不同风格的文字。(总结型)回顾今年的工作,我有三点成绩和一点不足。成绩是_________(故事式)我给你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话说有这么一对兄妹,哥哥是大舌头,口齿不清,妹妹总是嫌弃哥哥,觉得给自己丢脸,有一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艺式)这个世界上有三件事是掩饰不了的,分别是咳嗽、贫穷和爱。当你爱上一个人,即便你再擅长伪装,也只能骗得了自己。每个人的第一段爱情都开始于无法设计的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动式)读书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读书很慢;读了后面忘了前面;读完书完全没有印象;读书很难坚持……如果你中了这几条中的任何一条,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成功患上了“阅读障碍症”。阅读障碍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带领读者进入你所设置的“表演场景”。

大部分的写作不只是告诉读者“是什么”,还需要让读者参与进来,自己动脑去体会“为什么”。写作高手一般都懂得如何运用描述性的文字而不是界定性的文字带领读者进入一种奇妙的状态。

比如你可以用界定性的文字介绍一个人:“老张,35岁,离异带娃,性格孤僻。”同时,你也可以用描述性的文字带领读者进入某种情境:

他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提着外卖,跟在别人后面闪身进了小区大门。他叫老张,是个头发浓密、留着胡须、有点不修边幅的中年人。他怀里抱着的是自己的孩子,孩子身上的衣服感觉好久没洗过了,有着斑斑点点的污渍,孩子的脸上也有些皲裂。这一切都让人疑惑,孩子的母亲去哪了。

之前一句话就可以把老张讲完,但是通过这样细致的描述,读者会对老张有更直观、更真实的印象,会跟着你进入你设置好的情境。

第四,实现你的写作目标。

不管是梳理思路、开启“话头”,还是设置场景,都是为了通过写作达到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并不是陈列在文章的开头强硬地让读者接受,而是通过层层推进的安排实现的。

任何类型的写作,都要有目标意识,这就如同走路,你一定要知道去哪,这样你设置的路径才是合理的。比如下面的几个例子:

例1 沟通需求的目标

感谢你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上个月我们完成了120%的任务指标,有两位同事还被评上月度先进个人,对此我们深表谢意。最近我们打算专程去拜访你,洽谈一下接下来的合作,你看你什么时间方便?

例2 讲解说服目标

怎么可能只有努力就够了呢?如果你方向不对,越努力会差得越远;如果你没有团队协助,努力只是孤军奋战;如果你缺乏方法,努力只能是徒劳无功。所以,除了努力之外,你还需要目标、团队和正确的方法。

例3 解答疑惑目标

犯罪嫌疑人所做的这些只是为了混淆视听。他安排了假的犯罪现场,让警方把注意力都集中到桥下乞丐的身上。他事先帮母女俩制造好了不在场的证明,是为了替她们洗刷嫌疑。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犯罪嫌疑人是有预谋的,而且对母女俩有所图。

以上四个环节——整理思绪、开启“话头”、营造情境、达成目的,其实就是写作的全过程。

写作就像一场表演。演员站在台上酝酿感情对应着写作中的构思,把思路理清楚;表演起始时,演员会确定一个状态,比如说话时的音高,表演时情绪的拿捏等,这对应着写作中的“话头”,设置好以什么调性来写这篇文章;表演过程中,演员带着观众进入某种状态,让观众融入表演,产生共鸣,这对应着写作中的描述,用文字构建画面,用文章结构搭建有深度的内容体系;最后,表演或让观众笑,或让观众哭,或让观众思考,或让观众受触动,或让观众有美的享受……这都是表演的目的。对应在写作里,这篇文章有何结论,传递什么价值观等,这都是行文的目的。

写作不难,会说话就会写作,只是你需要了解这四个环节,知道在每个环节需要做的事。准备好之后,你就可以站上“舞台”,开始自己的“文字表演”了。随堂作业 4:故事接龙写作要有引子,请顺着这个“话头”开始你的文字表演:

“话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家家户户都早早地关了院门熄灯睡觉。这时候,从街角闪出一个黑影,冲到一户房门前,急促地拍门,‘是老张家吗?'……”作业提示1.谁说半夜拍门一定是大事?也许他只是送外卖。2.你的目的决定了你的续写方式,是紧张、是悬疑,还是搞笑和无厘头?写作宝典 4:用文字“表演”

顺着思路开始写作,通常有如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弄清楚自己的想法,文章中要讲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

第二步:写好第一句话。写作中最难的是起头,头起好了,后面就简单了。

第三步:试着去描述,不要总结。

第四步:心里要一直想着行文的目标。课后作业 4:话题作文“我的小时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请以“我的小时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记住,这是你的一次“文字表演”,请不要絮絮叨叨自说自话,而要想着如何让读者跟着你的回忆走入你设置的情境,让读者对你的小时候产生兴趣。第5天 想写成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

形成写作风格有三个步骤:学词语、学逻辑、学价值观。

掌握了写作的方法,你想怎么写都可以,比如可以写得缠绵,也可以写得深刻,还可以写得干脆利落,你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写作时的“语气”,就可以做到千变万化。

比如某人回忆跟一个朋友认识的经过,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开学第一天,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学校,报到的队伍在操场上横平竖直。夏天的暑气还没有退,操场上闷得像个蒸笼。突然一个女孩转过身来跟我说,‘走,请你喝汽水’,她的眼睛很大,直盯盯地看着我,让我没法拒绝。”

同样是这段话的意思,你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写出不同味道的文章。

1.(回忆风格)记得那一年的新生报到会上,大家都在操场上排队,突然有个大眼睛的女孩转过头跟我说,“我请你喝汽水”。

2.(明快风格)开学第一天,正赶上夏天的末尾,酷热无聊。一个大眼睛的女孩主动跟我搭话,她说要请我喝汽水。

3.(悬疑风格)那是开学第一天,大家刚来互相还不认识,只因为一个回头,这个大眼睛女孩的命运就紧紧地跟我联系在一起了,产生了奇妙的反应。

以上这三段话,描述的是同一件事,但是看得出来,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了不同的意境。这些表达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每个人有不同的行文习惯,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另外,具体采用哪种表达方式,也取决于作者要写的这篇文章到底是什么风格的。

再举几个例子,看一看不同风格的表述带来的不同“气场”。

例1 民国文艺风

谢先生和张小姐的新闻进展得很慢,比最慢的美剧还慢。等不及[1]的人其实不妨翻翻故纸堆,这样的故事其实每个年代都在上演。老百姓经常用简单的推论来欺骗自己————比起过去的皇帝,我们现在能有空调和电话,不知道生活比皇帝好多少倍。对于民国的故事,可能我们也带着这种轻视和惋惜。可看看那时主人公们的言谈举止,反躬自省,却常常让我们觉得自己的粗俗和浅薄。

例2 小说故事体

但凡好的餐馆,都需要秀外慧中,随便找个十七八岁的艳俗女郎充当门面会毁了精彩的后厨。这个馆子并不着急大富大贵,我不会拒绝盲目的食客,但也一定不媚俗世故,所以三教九流倒也各取所需。

例3 复杂论述体

人类都有孤独的问题,或早或晚概莫能外。比起孤独,一时的得失显得太微不足道,只有美和喜悦是永恒的。守着空房子孤独终老的人很多,一生苦难却在闭眼前可以平静的人却很少。曼德拉在自己的传记中记录这种劫后余生的平静。伊斯特伍德在《成事在人》中,通过摩根弗里曼和一支南非的球队向曼德拉致敬。有时候我们会认为曼德拉的平静是因为他最后大翻盘似的成功,但可能这对于他来说只是个副产品而已,因为在他的心里,之前的牢房已经关不住他了,心是自由的,哪里都可以是家。而心若不自由,再大的房子也不是家。

以上风格迥异的三段文字都出自一人之手,对于灵活掌握语言表达的人来说,换种风格就像收音机换个频道一样简单,只要把自己固定在某个“波段”,自然就能写出符合那个“波段”的文字。

那么,这种神奇的“想写成什么样就能写成什么样”的武功是怎么练成的呢?

其实这并不难,要练成这个本事,只需经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皮毛阶段——以特定词语做引导。

其实,每一种写作风格都对应着一些特定的词语。这就好像我们穿衣打扮一样,你穿着长袍马褂,自然就有旧式的感觉;你穿着西装皮鞋,立即就会显得很新派。写作也是如此,你用的名词、连接词、句式等会决定你文章的风格。“假使”“譬如”“原以为”“不曾想”“不过是因为”……如果你能用好这些词汇,文章瞬间就有了复古感。这些词汇是民国时期文人常用的,所以也被称为“民国体”。

1.假使这件事你没有按老法子去做,多半要冒一些风险。

2.譬如学生和职员都有要紧事忙,怎么可能有时间去抗议?

3.他贸然闯进了校长室,还轮不上大闹一番就被警卫捉住了。

再如,“考虑到”“在这种情况下”“不考虑这些因素”“理所当然地”……如果你能用好这些词汇,文章瞬间就会显得更加严谨。这些词汇经常出现在正式的文书、研究报告里。

1.考虑到经济增长中的不确定因素,公司要有足够的办法保障业绩增长的同时,实现平稳过渡。

2.在这种情况下,官员更有可能滋生贪腐,很多问题就不会暴露出来。

3.即便不考虑这些因素,只从教育公平性角度来看,你这样说话也完全站不住脚。

如果你要写的是散文和随笔,你可以用一些口语化的词汇和更多的连接词。

1.没有哪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有什么理由不在乎?

2.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孩子的性格从小就形成了。

3.你还真别说,很多的父母就接受这种盲目的观点,什么学区房、优质校、海外游学,只要有,就照单全收。

写作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表现在写作上就是具体的词汇。这些词汇就像盖房子用的砖,到底是用秦砖汉瓦,还是红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你完全可以自己做主。不同的砖砌出的房子也不同。同样的道理,不同的词汇会形成完全不一样的文章。

第二阶段:筋肉阶段——了解思考逻辑。

表达方式的差别,并不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这只是表层的相似。要做到神似,就要了解每种表达背后的思考逻辑。思考逻辑就像一栋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只有搭建好了框架,这栋建筑物才能稳固。

举例来说,反思历史的文章,一般都带有某种“上帝视角”,因为很多事我们都已经知道了结果,就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也是这一年,和张朝阳同岁的马云在创办阿里巴巴之后创办了淘宝网,全面进军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就像你没法把林志颖和郭德纲想象成同龄人一样,如果你相信尼葛洛庞帝的预测,就会觉得比起张朝阳,马云并无一点点硅谷风格和互联网气质。不过这种落差和反衬注定会成为后人书写互联网历史时最精彩的开场铺垫——那个身材矮小,只是地方师范学校毕业的英语系学生怀揣着梦想,就要与MIT高才生赛跑了。

这种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呢?这其中有一个思考逻辑,那就是以时间为轴线,把当时完全不相关的几个人联系在一起并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一定是残酷的,因为可能同时起步的人,最后的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看历史的好处,它让人有一种更宏观的视野。

思考的逻辑有很多种,反思是一种,发散也是一种,比如下面这篇文章,看似是写娱乐八卦,其实其中有着强烈的逻辑推理,通过深入剖析“老”“穷”“曲折”的真正含义,最终得出结论:这些都值得经历。

看过了世态炎凉,经历了人生的不容易,了解了人性的黑暗面,46岁的他正是这一辈子中最好的年纪。他老吗?比起年轻时的青涩,前几年的无奈,现在的他“萌萌哒”。他富吗?可能10.8亿元的确是一大笔钱,可是对于这样一个把挣钱、还债当数字的人来说,钱,得知我幸,失之我命。他曲折吗?当然,欠债、离婚、情路坎坷,每一项拿出来说都能被口水淹死,可是如果没有这些,他怎么会有现在这样的魅力呢?

有思考逻辑的文章更能体现写作者的风格。如果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就需要深入了解文章背后的逻辑,是推理、发散、总结、演绎还是归纳,找准逻辑主线,层层推进就可以写出来,而且想写成什么样就能写成什么样。

第三阶段:骨架阶段——参透价值观。

文章最高级的层次是能够传递某种价值观。古人说“文以载道”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文章在立意层面有价值观的指引,也就是说,当文章带有某种思想性或者倾向性时,就更容易独树一帜,向着特定的方向发展。

举例来说,有一则新闻,说一对谈了八年恋爱、准备结婚的小情侣,女方因为男方穷提出分手。这件事引来各方评论。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看到这则新闻,如果你要对此写点什么,你会从哪个方面来写呢?你又会站在哪一边呢?

既然是评论,你完全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前提是,你必须要有个明确的态度,而且这个态度应该是你价值观最直观的反映。

态度1(女孩的不对):现在很多年轻女孩,年纪轻轻就嫌贫爱富。穷怎么了?穷是不可改变的吗?而且谈了八年的恋爱,因为穷就能分手,这也表明这段感情有多脆弱。人一生中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如果因为穷就能分手,那即使结了婚也不稳当。再说了,现在讲究男女平等,嫌男方穷女方可以挣钱啊,为什么一方面觉得人家穷,另一方面又想不劳而获等现成的呢?

态度2(男孩的不对):人不怕穷,就怕没有上进心,八年了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