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的产儿:汤川秀树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2 07:13:55

点击下载

作者:管成学,赵骥民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东西方文化的产儿:汤川秀树的故事

东西方文化的产儿:汤川秀树的故事试读:

序言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书香世家

汤川秀树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先让我们看看他的家世吧。

1907年(明治四十年)1月23日,正值梅花傲岸霜雪、争芳斗艳的时节。小川琢治和小川小雪的第三个儿子在东京都麻布市兵卫町呱呱坠地。他就是汤川秀树。

秀树一岁零两个月的时候,父亲因赴京都帝国大学(现京都大学)任教授,遂举家迁往京都。秀树的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是在京都念的,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京都度过的,还操一口地道的京都方言。所以秀树本人是地道的京都人。

那时的京都大约有30万人口。作为平安时代的首都,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还有一所全国数一数二的京都帝国大学。这是一座清静美丽、洋溢着古老和崭新的文化气息的城市。京都人一谈到京都,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小川琢治夫妻共生养了7个子女,大哥芳树、二哥茂树、老三秀树、四弟环树、五弟滋树、大姐香代和二姐妙子,加上小雪的父母,共11口人。这五个男孩子,要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的话,那就是头长得似乎比别人家的孩子大一点儿。还有一点,就是入睡困难。好不容易睡着了,一有点儿动静就醒来。秀树比起另外的4个兄弟还多一个特点,那就是早上起床也困难。这使得母亲小川小雪多付出了许多心血。兄弟5人的性格,据说都近于黏液质,至少没有一个被说成胆汁质的。

秀树的父亲琢治1870年(明治三年)出生于南纪,是仁厚家学者浅井南溟的二男。生父南溟早年在潘学(指日本江户时代诸侯领地的学校)修道馆教汉学。诸侯领地制被废除后,自己开设私塾。琢治自幼在家接受生父口授《四书》、《五经》。后来,《南监本二十一史》、《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都成了他喜欢看的书。他没有上过小学,后来直接入和歌山中学学习。1886年(明治十九年)进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学习。第二年成为中川驹橘的养子。1891年(明治二十四年)入大学。因为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他便选学了地质地理专业。毕业后,进农商务省的地质调查所工作。他边工作边学习,取得了博士学位。1896年(明治二十七年)与小川小雪结婚。热心工作的琢治结婚前一天晚上才赶回东京的家里。30岁那年,代表日本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地质学会。这时他已经成为一位优秀的学者了。为了搞地质和地理调查,他几乎跑遍了日本本土。野外工作,在生活方面有许多不便,像吃饭、住宿这样的事,常常需要跟当地的居民打交道。他却从不叫苦。说到研究方面,虽然也搞地质和自然地理,但他的研究重点和兴趣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社会及人类生活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很有代表性的交叉学科。因此小川琢治在人文科学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又因自幼受中国文化熏陶,有关中国古代史、考古、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也颇为丰富。

他喜欢围棋、旅行和书法,还喜欢读书、买书。家里到处都是书,连仓库里也堆满了书,但还是接连不断地买回来。实在放不下了,就找一处大些的房子搬家,他搬过好几次家。这些书籍不仅支持着他的研究和爱好,也是很早就完成了识字教育的孩子们经常光顾的园地。书太多了,有时候,他找不着要看的书。这时候,只要说出书名,那个刚上小学的四儿子环树,很快就会把书送到他手上来。他的书法在亲戚和朋友之中很受推崇,经常有人请他题字。

小川琢治对子女的教育是很严格的。他的子女从5岁到上中学这段时间,都受到严格的家教。这项工作由他养父兼岳父小种橘承担。他认为小孩子只看儿童读物,就会变成一个傻瓜。年纪虽小,但在知识方面却应当尽早地开窍,尽早地丰满起来。在行为方面,他要求孩子们要像大人,懂规矩,有责任感,绝不允许孩子们任性。他不允许他的孩子为了考试开夜车。他把那称作“粪学习”。他对孩子们的关心主要是学业方面。在学业以外的方面,他做得似乎很不够。当他把精力倾注到研究或工作上的时候,他就会把孩子忘到一边去。当他留心到孩子们的时候,又往往变得很挑剔。汤川秀树在《父亲》的文章里说,他不记得有过骑在父亲的肩头上或坐在父亲膝上玩耍的事情,也不记得父亲曾抱过他。在孩子们的眼里,他是一位严厉而缺少父爱的爸爸。孩子们淘气惹得他不高兴的时候,他就去告诫妻子不可溺爱孩子。“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溺爱是愚蠢和懦弱的行为。”每当这时候,妻子小雪总是回答说:“话是这么说,可是毕竟孩子们还小啊。”

多亏母亲的庇护,家中并没有森严的气氛。在对待子女前途的问题上,琢治尊重孩子们自己的选择。他本来有心让秀树继承他的专业,因为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可是,秀树却无意秉承遵旨而选择了物理学。对此小川琢治没有流露出一点儿不快。这可能与他本人幼年和少年时代受的家教以及后来的学者生涯有关吧。他的几个孩子都非常出色。都成了名牌大学的教授。

有严父又有慈母,这个家庭是很幸运的。秀树的母亲小雪也出身于一个世袭的书香门第。她父亲叫小川驹橘,幼年时就开始接受汉学教育。早年是和歌山县的藩士(诸候领地的武士)。幕府时代(1603-1868)末期因作战立功曾被派往江户学习,投师福泽谕吉,在庆应义塾学过西学。是一位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进西方文化的维新派人物。1867年(明治初年),长崎开设师范学校,驹橘任第一任校长。后来还曾担任一段时间的庆应义塾的教师。教孙子们学习《论语》的时候,对子曰的念法并没有使用敬语,而当时学校的汉文课上都是使用敬语的。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是没有把孔子当做圣人的。他的房间里除了中国的古书之外,还有许多西方的哲学名著。直到80岁去世时一直坚持看每周一次从伦敦寄来的《泰晤士报》。

小雪自幼就是按照贤妻良母型塑造出来的女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铁路、电话使日本人惊讶得目瞪口呆,对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已经没有人再抱怀疑态度。但是,说到文化方面,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例如妇女解放问题,在日本就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小雪的父亲是维新派,所以小雪念中学的时候常穿西装,走在街上难免引人侧目。中学毕业以后,父亲把她送进东洋英和女子学校学习英语。那时候女孩子进英语学校是很少有的事。小雪在那时可算得上一位摆脱了旧习俗、旧思想的新一代女性。当浅井琢治作为小川驹橘的养子来到小川家的时候,小雪便从女子学校退学了。开始学习作为一个上层社会的家庭主妇不可缺少的一些教养课程,像插花啦、茶道啦、古筝等,同时还跟一位国文先生学习日本的古典文学。结婚后,小雪愉快地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她每个月外出一次,把这个月要用的生活用品买齐,平日几乎足不出户。稍有闲暇,则用于阅读,多是与教育子女有关的书。虽说小川琢治的工资算得上丰厚,但是,他上下班每天要坐人力车,见了好书就得买,还要养活7个孩子,再加上老人,经济就不宽裕了。可是,小雪还是坚持要把7个孩子都送上大学。她决不在孩子们的营养、衣着、书籍和学习用品方面省下钱来用于积攒财物。让她的子女在身心两方面都尽可能好地成长起来,是她的人生目标,是她的幸福所在。据说,直到80岁去世,她不曾看过一部电影。如果不是小雪这样一位贤妻良母,这个家庭也许是另一个样子了。人们在赞叹一位天才的时候,如果忘了他的母亲,那是很不公平的。还得补充一句,小雪是个漂亮的女人。

童年生活

小时候的秀树,是个文静的孩子,喜欢独处,喜欢思考。他不爱说话。说话的声音也很小。比起较为喜欢户外活动的两个哥哥来,他更喜欢室内活动。像正月里玩的纸牌呀、扑克啦,都是他爱玩的。有些拼图游戏他比两个哥哥玩得还熟巧呢。外祖母对母亲夸奖说,秀树是兄弟里边脑袋最灵的。

他很喜欢摆积木。有一天,外祖母早上出门的时候,见秀树正在摆积木,下午回家一进屋,看见秀树依然在聚精会神地摆着。“哎呀!你怎么还在摆呀?不累吗?”“不累。姥姥,你看,我给你摆个庙。”

很快地秀树就摆起了一座庙。外祖母一边称赞着,一边合起双手拜起佛来。

他也喜欢摆盆景。他在一个沙盘里摆上房子、亭子、树等,他玩多长时间也不觉得累。他会设计出各式各样的格局来,然后就长时间地打量着,任凭他的想象在那小小的沙盘里驰骋。这一爱好一直保持终生。成年以后,每到一个有庭园的处所,他都要好好地看上两眼。

说到秀树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有两件事是不可不表的。一是汉学,一是书法。投胎到这个家庭的孩子,就命中注定要学好这两项本领。就像他们的身体里带着小川琢治的遗传基因一样。

秀树还不到5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日文假名,接着就开始识字和写字训练了。刚过5岁的时候,他就不得不坐在捋着白胡子的外祖父面前大声地朗诵汉文了。有一天,秀树正在摆积木儿,就听见父亲对外祖父说:“秀树也到了学汉书的年纪了吧。”“不早一点儿吗?秋天再说吧。”外祖父说。“不早了。我小时候就是5岁开始念汉书的。”

第二天傍晚,刚吃过晚钣,外祖父把秀树叫过来说:“从今天开始,你要每天跟我念汉书了。”

5岁的孩子要适应这种训练,不用说,吃了不少的苦头儿。只要看看书面上哥哥们留下的斑斑泪痕,就会明白的。外祖父打开一本线装书,上面印满了一厘米见方大的字,手里拿着一根教鞭指着一个个的汉字,大声地念起来:“子曰……”“子曰……”秀树看着教鞭指的汉字,也跟着念起来。可是,无论是汉字,还是外祖父的声音,他一点儿都不懂得什么意思,还没念上两行就腻了。这时候外祖父的教鞭就会把书拍得啪啪响。于是秀树又跟着外祖父念起来。

那一个一个的汉字,排成一行一行的,密密麻麻地排满了一整页。一页一页地又摞成厚厚的一大本,就像用一块一块的砖头砌成的一面高大而又望不到尽头的墙,挡住了他的去路。他想逃了,他想去摆积木,刚站起身来,就听见:“坐下!”

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时候站在他的背后。

他怕父亲,平时总是躲着父亲。父亲不曾像外祖父那样,牵着他的手去逛过公园。父亲也不曾像外祖母那样,跟他一起玩积木,摆盆景。父亲也从没有像妈妈那样爱抚过他。父亲总是对他说,不许哭,你是个男孩子。不可以任性,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

他真想冲上去把这个令人讨厌的父亲推出去。他不敢正视着父亲。父亲那威严的目光和硕大的身躯,使他感到恐怖,他不得不又坐下了,头垂得低低的。

外祖父使了个眼色,父亲就回到自己的书房去了。“子曰……”外祖父又大声地念起来。“子曰……”秀树的声音小得只有他自己能听得见。

外祖父拿着教鞭引导着要他翻过这堵墙。可是这堵墙太高了,太长了,望不到尽头。他感到紧张,这紧张变成恐怖,继而恐怖又变成极度的疲劳。睡魔袭来了。恍恍惚惚中,极度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他感到通体舒坦,就像睡在母亲的怀里。“啪!啪!啪!”

秀树被惊醒了。睁开眼睛,只见一大绺长长的胡子,快要拖到桌面。一只满是皱纹的手,捏着教鞭敲打着书本。抬头看看外祖父的脸,外祖父毫无表情地微微睁着眼睛,斜睨着教鞭指的地方。这哪里是那个慈祥的总是笑眯眯的外祖父啊!秀树大声地哭起来,哭得好伤心。

时间一天一天地熬过去。秀树已经不像开始那么紧张了。他发现,只要他眼睛不往别处看,声音跟得上,那教鞭也就不响了。他的心却有如笼中的小鸟。春风让他想到房檐下的燕子就要回来了。七月流火,汗水顺着脊背流下来。秋虫叽叽,他想到窗下草丛里的那两只蟋蟀。冬寒入骨,他那两只小手冻得红彤彤的。一年下来,不知不觉间他记住了许多汉字。外祖父只要他朗读和背诵,并不给他讲解意思。那么小的孩子,就是讲了也听不懂。这也许就是中国语文传统教育的“反刍法吧”。认识的字渐渐地多起来,学习兴趣也浓厚起来。开始的时候,就像一个人在黑夜里走路。走了两年,东方已经发白,他已经模模糊糊地辨出路来了。又走了两年,路两旁的房子也现出轮廓来了。他觉得汉字比他的积木复杂多了,挺有意思的。

家里书架上那么多的书,只要是书脊上写着字的,他就要试试自己会不会念。有一天他站在椅子上翻爸爸书架上的书,发现一套10册的线装连环画书《太阁记》,写的是战国时代统一了全国的英雄丰臣秀吉的故事。秀树高兴得不得了。真没想到爸爸的书房里还有这么有意思的好书。那个令他讨厌的爸爸好像也变得不那么讨厌了。他一本接一本地、一页不落地看完了这套书。整个少年时代,丰臣秀吉都是他心中的英雄。之后,他又读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很多欧美童话故事的日译本。《少年世界》和《日本少年》也是他喜爱的儿童刊物。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去问妈妈。这时候,母亲无论多忙,总是立刻放下手里的活儿,亲切认真地解答他的问题。那时小学三年级的很多学生都在为繁难的汉字头疼,而秀树早已经开始看小说了。

汉文朗读训练一直持续到初中一年级。他学了《大学》、《论语》和《孟子》。没有学《中庸》,由《孝经》取而代之。还学了《史记列传》和《左氏春秋传》等。

走进了书的世界,幼小的秀树如痴如醉。他借助汉字旁边用小字写的注释,贪婪地读了《水浒传》、《三国志》和《西游记》。后来又看了一些别的翻译成日文的中国小说。

扎实的汉文基础对他以后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记忆力最好的年华里学到的这些东西,有些是终生不忘的。中年之后的汤川秀树仍能流利地背诵出成段的汉文来。一次跟朋友们喝酒的时候,谈到中国古典小说,他背出了《水浒传》一百零八将的名字,一个不少,一个不错,而且还讲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细节。令在座的人惊叹不已。

只要养父建在,孩子们的汉学教育是有着落的。可是,书法呢,琢治自己的书法不错,可没有时间。他老是惦记着这事儿。作为物理学家而闻名世界的汤川秀树,还是一位书法家,这里也有做父亲的一番苦心呢。小川琢治在地质调查所工作的那段时间,常有机会去中国大陆搞地质和地理调查。每次去中国总要抽空儿逛逛书画店,遇到喜欢的书画、古董,宁可节衣缩食也要买回来。时间长了,手里的书画也就多起来。他本人又是书法高手,在熟人之间很受推崇。他把中国的书法与日本的作过详细比较,发现日本的书法还略逊一筹。于是便产生了让子女学习中国书法的念头。他本人的经历告诉他,小时候所受到的家教,他的子女应该一点儿不少地承袭下来。西方的科学技术一定要好好学,但是汉学也是不可不学的。更何况那是世世代代的传统,绝不可以在他这一代葬送。

说来也巧,正值此时京都来了一位颇有来历的书法家。他就是山本竟山。山本出身于岐阜市的一位纸商家庭,是家中长子,本名卯兵卫。曾拜明治时代书法界巨匠、东京的日下部鸣鹤为师,学习书法。因不满日本书法界的平庸风气,遂立志去中国寻根探源。1903年来到中国湖北武昌,拜当时书法界泰斗杨守敬,杨氏曾在中国驻东京公使馆任职,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历代中国历史地图》一书的作者)为师,潜心磨砺,直至功底深厚。归国后于1913年在东京都设塾。

小川得知此事,就让小学二年级的秀树和京都第一女子学校的二姐妙子一起进了竟山塾,每个星期学习一次。果真是名不虚传。不到半年,姐弟俩人均大有长进。这证实了竟山翁教授书法效果非同一般。在教育子女方面不惜心血也不吝金钱的小川,从1916年起就把山本请到家里,命所有的孩子一律学习书法。

7个孩子一起学习书法,这可忙坏了母亲小雪。每到上书法课的时候,家里一片忙乱,有如战场。

孩子们的练习,由山本竟山批阅后再发还给每个人。写得好的字,就用红笔画上一个、两个或三个圈。成绩优秀的孩子有时会获得老师的口头表扬,秀树是获得这项恩典最多的孩子。

兄弟中也有不喜欢书法的,因为贪玩,就经常托辞学校有事,尽量躲过书法课。秀树则不然,就是没有书法课的时候,他也常常自己练习。他已经爱上书法了。秀树念中学的时候,一家杂志社的人请小川琢治题写刊头。父亲命秀树代笔,杂志社的人看了秀树题的刊头,大加赞赏。

秀树于1913年(大正二年)4月入京极寻常小学校(即旧制普通小学)。学校旁边就是御所(指天皇、皇族的住所),环境优美。学生大多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大学教授的孩子也很多。因为周围有许多大学教授的住宅。

那时候,大学教授的薪水很不错,没几年就能攒够盖房子的钱。京极小学以教学质量高而出名。学生进了京极小学就比较容易进一流的中学了,因而京极小学被称作“升学的学校”。

小学时的秀树,聪明、努力。考第一名的时候虽然很少,但成绩总是班里的前几名,常为老师称道。他经常担任班长。那时候学校有个规定,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班长只能任半年。

外表文静的秀树,做起事来却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有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练习相扑,对手是个身强力壮的学生,不费劲儿就把秀树掀倒在地。秀树爬起来,脸憋得通红,快要哭出来的样子,向对方猛扑过去。

一位小学的老师在回忆秀树往事的时候说:“汤川秀树有股不服输的劲儿。遇到数学难题,一时解不开,他就是哭着也要把题解出来才肯罢休。”

一位小学时住在秀树家附近的同班同学回忆道:“我们许多同学放学后回到家里扔下书包就跑出去玩。可是汤川秀树回到家里就很少再出来了。就是出来,也很少一个人。逛庙会的时候总是跟哥哥一起去,有时候跟爸爸一起出来。汤川秀树的爸爸秃顶,肚子圆圆的。汤川秀树跟在后面,就像大老板后面跟着一个小徒弟似的,那样子看上去真有点滑稽。”

秀树最初显露出数学天分,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念中学的哥哥在代数课上学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回到家里想教给弟弟。于是就问秀树:“我考考你,从1到5加起来的和是多少?”“15。”秀树立即回答道。

哥哥非常吃惊,眼睛瞪得大大的。心里想:也许是这个数太小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