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圣:岳飞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2 20:53:57

点击下载

作者:唐莉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宋武圣:岳飞传

大宋武圣:岳飞传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大宋武圣:岳飞传作者:唐莉排版:skip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03-01ISBN:9787568039178本书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这是南宋文学家刘过悼念岳飞的词——《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的上阙,寥寥数语总括岳飞一生,写尽他的冤屈与哀荣,却写不尽南宋民众对他的深深怀念。

中华千年,将星闪耀,有开疆拓土彪炳史册者,有智勇双全天下无敌者,有激流勇进力挽狂澜者……但被尊为一代“武圣”的却只有关羽和岳飞。武者,武艺高强,能征善战也;圣者,忠义两全,品性高洁也。

然而,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网络中国却升腾起重重迷雾,所谓“岳飞秉性暴虐”“岳飞北伐实为贪功冒进”“秦桧才是忠臣”等言论大行其道,真?伪?乱花渐欲迷人眼,英雄转身变恶魔,这样的“乱弹”历史让人愤怒,令人窒息。

为了再次还原一个真实的岳飞,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我们凭着一腔热情开始了这项工作。众所周知,由于南宋特殊的时代背景,尤其是秦桧父子把持朝政时对岳飞资料的刻意篡改和破坏,使岳飞史料留存极少,而且精芜并存。所幸我们如赶海的孩童,沿着邓广铭、王曾瑜、龚延明等岳飞研究方家们的足迹,细细捡拾,慢慢研磨,终于写就此书。

翻开本书,你会发现一个生动清晰的岳飞迎面走来。

他出身寻常农家,却从小爱习武,好读书,难得的文武兼修。身处乱世,常人唯求一生安稳,他却胸怀凌云之志,不随波逐流,不苟延残喘,尽最大努力为国家、为民族、为自己拼取尊严。

他爱读书却不“死”读书。与大将宗泽论兵法,他讲:“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他视死如归却不逞匹夫之勇,他认为:“勇冠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

他爱兵如子却又治军严厉无情,“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循”,自此锻造出一支令敌人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威武之师!

他耿直不阿却非迂腐冷血,对恩师,他典衣祭奠,视同父母;对同僚,他谦和有礼,所获楼船先赠韩世忠与张俊;对故交,他在老上级张所落难之后,亲自教养其子,并把朝廷赐予自己儿子的“官”职让给张所之子。

他以武功扬名却诗词自成一家,一首《满江红》令无数词人赞叹,让有志儿郎热血。

他身居高位却廉洁自律,一句“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让天下人为之敬仰。

他事亲至孝却因将身许国难以时时承欢膝下。

他一生事朝廷至忠却非“愚忠”,不肯唯皇帝命是从,终落得“全忠全义不全尸”……

有学者云: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人物中,道德完整的圣哲、文章盖世的文豪、勇冠三军的武将、神机妙算的谋士,代不乏人。然求其文武全器、品节无亏如岳王者,殊不多见。亦因此,纵然千年易逝,红颜易老,弹指一挥间,多少往事飘散如烟,多少名人湮没如尘,却依然有如岳飞一般的英雄屹立不老。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唐莉、孙大乐、唐淙、王敏、高文文、师丽娜、杜旭静、张哲、曹雪立、寇冠宇,唐莉负责统稿,在此一并感谢!

本书的撰写得到国防大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冯国权大校的精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是为序。 第一章出身寒门勤学爱武

崇宁二年,中原大地春风料峭,乍暖还寒。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的一家农户,男主人岳和之妻姚氏即将临盆。在寂寥无声的春夜里,忽有一只大鸟飞来,盘旋于岳和家的屋顶上方不停地鸣叫,其声似悲似喜。恰在此时,屋内洪亮的婴儿啼哭声冲天而出、响彻夜空,姚氏顺利产下了一个男婴。岳和夫妻中年得子,欣喜异常。想到刚才突然而至的大鸟,岳和欣然给婴儿取名岳飞,寓意将来鹏程万里。事实上,这个单名“飞”字,后又取表字“鹏举”的农家子弟未负他们所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华丽转身为文武全器的一代名将,在中华大地上书写了一段彪炳史册的英雄传奇。第一节生逢乱世日愈艰“乱世出英雄”是一句很难驳斥的至理名言。一方面,在命若蝼蚁的乱世里,生存的目标总能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另一方面,失去了既有秩序的社会犹如一潭被迅速搅动的湖水,原本固化的阶级(阶层)在日益扩大的裂隙中加速流动,于是一些英雄或英才应运而生。岳飞诞生、成长的北宋末年,就是一个政治腐朽、灾祸连绵的时代。虽然结束了前朝的分裂局面,但终其一朝,北宋始终面临强敌环伺、战乱频仍、内外交困的威胁。岳飞不幸,身处这样一个乱世;乱世有幸,造就一个以保国护民为己任的军中战神。

北宋的衰亡要从徽宗说起。元符三年正月,宋哲宗赵煦病故,无子。向太后推举神宗赵顼第十一子、哲宗之弟端王赵佶为帝,虽有宰相章惇反对,认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但终究势单力孤,向太后得逞。赵佶入宫,即位于哲宗灵前,是为宋徽宗。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书画皇帝,宋徽宗擅长书画艺术,留下诸多传世珍品,其独创瘦金体书法,字体秀丽飘逸,无人能及。可惜,这一专长却不适于治理国家,更重要的是,正如章惇所言,宋徽宗德行“轻佻”,性喜奢靡,不思朝政,却偏好书、画、走兽飞禽、奇花异石等。他当政25年,不仅骄奢淫逸、声色犬马,而且宠信奸佞、祸国殃民,最终将北宋王朝推上覆亡之路。

宋徽宗宠信、重用的弄臣主要有蔡京、童贯、朱勔、梁师成、王黼、李彦六人,当时人称“六贼”。他们以蔡京、童贯为首,长期把持宋徽宗时期朝廷军政最高权力。蔡京与宋徽宗旨趣相同,也擅长书法、绘画,是北宋末年有名的书画家,通过不断进奉自己的作品,逐渐赢得宋徽宗的认可,爬上宰相之位,把持行政大权长达17年。宦官童贯与蔡京相互勾结、扶持,又重用苏州商人朱勔。朱勔为宋徽宗搜刮奇花异石,竟被任命为枢密使,把持兵权长达20年。宦官梁师成聪明机敏,深得宋徽宗宠信,主要负责传宣宋徽宗诏旨,曾找人模仿宋徽宗笔迹假传圣旨,外廷难辨真假,一时权倾朝野。进士出身的王黼吹捧蔡京,投靠梁师成,因长相俊美,时常在宋徽宗面前卖弄风情,说一些市井中的淫词浪语博得宋徽宗欢笑,很快也当上了宰相。宦官李彦在汝州任职,为皇室搜刮百姓田产,与朱勔不分高下。此“六贼”都是善于逢迎拍马、媚上欺下之辈,他们相互勾结,广树党羽,为讨得宋徽宗的欢心与赏识,不遗余力投其所好,助纣为虐。

以惹得天怒人怨的花石纲为例。崇宁四年年始,朱勔在蔡京的指使下,利用苏州应奉局的招牌,在今浙江省和大茅山以东的苏南地区大肆搜寻珍异花木和奇峰怪石。这些花石都被作为贡品装上船,经水道运往东京,每十船为一“纲”,称为“花石纲”。精心搜集的花石让宋徽宗龙心大悦,负责进贡花石的官员因此加官晋爵,于是越来越多的官员加入了“搜集”花石的行列。为了攫取花石,官府以皇命为借口,巧取豪夺;为了防止花石被破坏,不惜拆墙破屋,毁坏民宅;为了便于运输巨型山石,还要专门建造大船,徒增徭役。如此一来,中央既有蔡京、童贯、朱勔、李彦之流假借朝廷之名巧立名目、中饱私囊,地方又有大小官员压榨百姓、贪赃枉法,凡被指定供应花石纲的人即使是中产之家也必破产,许多民户甚至卖儿卖女来应对应奉局的勒索。

除了花石纲,宋徽宗还痴迷道教。他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在全国大修道教宫观,赐予田产,给道士授官、授禄,此等费用构成了朝廷财政一笔巨大开支。在宋徽宗属意下,奸党将神宗朝积蓄的大批粮食、布匹和金银和准备征服辽国和西夏的战备物资,用于大兴土木、扩建宫殿、建造园苑。祭祀用的明堂、奢华富丽的延福宫、平地而起高九十步周十余里的万岁山等,都是按照“空前绝后”富丽堂皇的标准来修建的。营造这些建筑物,不知耗费劳动人民多少血汗与资财,建成后却仅供宋徽宗与极少数人享用。

由于宋徽宗统治集团的挥霍无度,仅三四年的光景就使朝廷的财政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朝廷只好用滥发货币、加重赋税的办法来增加收入,民众的生活日益艰难。身处残酷压榨下的北宋人民,对为虎作伥的“六贼”恨之入骨,一首民谣在当时广为流传:“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汹汹民怨如野火燎原,终于酿成宣和二年的一场“大祸”。

宣和二年十月,歙州人方腊,(一说睦州青溪人),率众在两浙路睦州青溪县起义。方腊起义前曾动员说,“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扰,尤所弗堪”,“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义旗一举,应者云集,义军次月攻占青溪县城时,参加者已过万人。3个月内,方腊起义军就攻占了6州52县,多次击败前来镇压的官军,震动了北宋东南半壁江山。

宣和三年正月,宋徽宗派遣童贯率领精锐禁军前往清剿。农民起义军浴血奋战数月,方腊不幸被俘,起义最终被血腥镇压。原本富庶的两浙地区也因此土地抛荒,村落萧索,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有人云,花石纲为亡宋之始,此言不虚。

尽管北宋朝廷镇压了席卷东南的方腊起义,并招抚了同一时期的宋江起义军,但此时的大宋已如一艘千疮百孔的破船,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更为严重的是,一个新兴的少数民族政权正在北方崛起,遥望中原,虎视眈眈。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是少有的在地理版图上与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势均力敌的一个。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前,中原尚处五代之末,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废除部落联盟制,正式称帝,国号契丹,定都临潢府。自从937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将幽蓟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契丹骑兵就对中原王朝构成了挥之不去的军事威胁。947年,辽太宗攻占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登基称帝,改国号为辽。辽朝的疆域东西自日本海至额尔齐斯河上游,南北从今天津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至今色楞格河和石勒喀河一线,领土面积比它南边的北宋王朝还大。

与宋、辽政权并立的还有西夏。宝元元年,党项族领袖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西夏的疆域最盛时东西自黄河至玉门关,南北从萧关到大漠,形成了与宋、辽三足鼎立的格局。

到了宋徽宗时期,辽朝在经历了滦河之乱后,辽道宗昏聩,政治腐败,国势日益倾颓,境内长期受其压迫的金人逐渐崛起。政和四年,金人完颜部首领阿骨打誓师出兵,公开反对辽国的统治。第二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政和六年,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陷辽的东京辽阳府。与此同时,辽朝境内爆发了多起农民起义,辽政权已经气息奄奄,朝不保夕。

岳飞正是诞生于这样纷乱动荡的历史环境中。岳家祖先从山东聊城移居到汤阴县后,数代务农。岳飞的曾祖父岳成、祖父岳立、父亲岳和,都以种田为生,属于平民阶层。岳飞出生时,岳和夫妻已近不惑之年,之前有过四个男孩,不幸都夭亡了,膝下只有一个五六岁大的女儿。在岳飞之后,姚氏还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岳翻。一家数口仅靠岳和一人耕田过活。那个年月,官府赋税沉重,豪强任意侵占土地,再加上水灾、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不断,在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下,农民的生活日益困苦,岳和一家的生活也只能勉强维持。

岳飞的家乡相州隶属河北西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宋代采用路—州—县三级地方行政区划体制。崇宁二年时全国共设23路,其中河北西路的辖区包括今河北省拒马河以南,高阳、饶阳、滏阳河以西及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地区,北邻辽界,南接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显而易见,相州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核心之地,又是北方劲敌屡次南侵的战略要道,浓厚的忠义文化与强烈的忧患意识给岳飞烙下了铭刻一生的印记。第二节文武全器出少年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成年后的品格、风貌、表现,在他幼年时候便有迹可寻。岳飞出身于农民家庭,为人“单纯、质直、坚定、强项”,“一念所至,勇往直前”。投身行伍后,他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号令万众的统帅,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是一个迅速成长的军事家;他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正己治军,律己待人,仁心爱物,是一个宽严得道的大丈夫;他为抗金事业奉献一生,尽忠报国,可歌可泣,是一个忠贞不渝的爱国者。后人对岳飞的评价一言以蔽之:“文武全器,仁智并施”。专家评论,岳飞的才能、品格和风骨堪称“古代武将的典范”,怎奈不容于世,成为“专制腐败政治的典型牺牲品”。岳飞的功名、岳飞的悲剧都可以从他少年时期开始寻觅踪迹,从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中找寻线索。史载,岳飞的先祖中既有读书人,也有习武之人,由此可以推断,岳家有习文尚武之风。虽然尚无史料证明岳飞的父母文化程度如何,但是有许多史料可以说明,岳和与姚氏浸淫民间忠义文化,都是淳朴善良、深明大义之人。

据岳飞之孙岳珂所编《鄂国金伦粹编》记载,河北西路一带屡遭荒年,许多饥民流离失所,沿路乞讨,倒毙路旁者甚众,一片凄惨景象。岳和见此情景,心中十分不忍,于是狠下心来“克扣”自家人的饭食来接济灾民。岳和吩咐妻子将几升米同一些蔬菜一道放在大锅里,熬成稀粥,分给家人早晚食用,且每餐只准吃到半饱。余下的稀粥,就被岳和招呼路上的饥民分食了。

一天晚上,岳飞大口吃完母亲端来的半碗稀粥,又可怜兮兮地央告她说,“娘,我还想吃,我饿!再给我盛一碗吧!”母亲叹了口气,爱怜地摸了摸岳飞的脑袋,没说话。岳飞见母亲不言语,转头问父亲,“爹,为什么要把咱家的粥分给别人吃,我还没吃饱!”父亲岳和笑答道“好孩子!忍着点,明早再吃。一天两顿粥,苦是苦了点,可是比起那些灾民,我们已经很幸福啦!人要懂得知足,还要晓得助人。你看那些灾民,他们也是人啊,不知已经饿了多少天了。尽可能帮帮他们,这是积德行善呐!”岳飞闻听,一时间仿佛明白了许多,眨动着眼睛,朝父亲重重地点了点头。

岳和乐善好施,从不计较私利。“人有侵其地以耕者,割而予之,无争意。有贷其财而弗偿者,折券弃之,无愠色。”虽然如此一来,岳和自家的日子过得并不那么宽裕,但是,开阔的胸襟与非凡的气度使他赢得了乡民的敬重,也得到了长子岳飞的崇拜。岳飞曾暗下决心,等自己长大了,也要做父亲那样豪爽无私的人。

在宋代的家族教育中,母教现象尤为突出。在母亲的训教下,子孙后代成才立世的事例颇多,比如“四岁而孤”、母教成才的文坛泰斗欧阳修,与岳飞同时代的宰相张浚,写就《家训笔录》的赵鼎等人。岳母姚氏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谆谆教诲,对岳飞超凡个性、脱俗品格与思想观念的形成影响至深。

姚氏温和娴静,家教良好。她希望长子岳飞将来能像丈夫那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做一个“君子”,讲仁义、守信用、懂礼节、有智慧。为此,她时常将自己自小听闻的相关故事讲给岳飞听,比如,桃园三结义、白帝城托孤、曾子杀猪、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缇萦救父、弦高犒军……汤阴县地处燕赵之地,自古英雄豪杰辈出。岳母也常给岳飞讲那些民间广为流传的英雄故事,讲荆轲刺秦,讲武松打虎,讲张飞长坂坡退曹军……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岳母的这些教诲都如雨露般浸润了岳飞幼小的心田。岳母教子图 周里程摄

河北西路北邻辽地,是契丹人南犯的通道,百姓深受辽兵焚杀掠夺之痛,保家卫国的热情极高。姚氏虽是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但也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她期盼儿子能够立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将来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她给岳飞讲杨家将的故事,讲杨家几代人前仆后继镇守边疆、忠勇卫国。岳飞对这个故事尤为喜爱,常常听得心潮起伏,也开始憧憬自己横刀立马战场杀敌的那一天。

岳母对岳飞的教育可谓煞费苦心,“鞠育训导”、宽严相济。岳飞自小就对母亲敬爱非常。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少年岳飞的个性逐渐形成,他性情沉静、寡言少语,耿直倔强、宁折不弯。

岳飞出身农家,除了父母最初的家教,他在少年时期有没有受过系统、良好的文化教育?目前没有权威史籍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岳飞出身贫苦,少年时代缺乏入学读书的条件,一切全凭自学,他的文化程度是在进入社会以后逐步提高的。也可以认为,虽然岳飞出身农家,但父亲岳和经常周济别人,家庭经济条件还不至于让孩子读不起书;宋代以文治国,教育发达,为平民子弟设有大量私塾、村塾、冬学等私学,岳飞少时可能接受过某种私学教育。不论事实究竟如何,无异议的是,岳飞少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

岳珂记载,祖父岳飞“天资敏悟强记,书传无所不读”。《岳忠武王文集》载,“岳飞天资敏悟,幼读书强记。家贫,拾薪为烛,达旦不眠。”可知,岳飞少时就爱读书,对所读所学,不但能铭记不忘,而且能从中领悟出一些道理来。作为农家子弟,岳飞白天要跟随父亲下地干活。在劳动间歇,他或是捧书阅读,或是在泥地、沙地上练字。到了晚上,岳飞专心读书。遇到特别爱读的书,他甚至通宵不睡。为了节省灯油,岳飞从野外拾来干柴,点燃用以照明。这种勤勉苦读的精神,堪比囊萤的车胤、映雪的孙康。

几年下来,岳飞读了一些书,其中不乏史书和兵书。《宋史·岳飞传》载,岳飞“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左氏春秋》即《左传》,是先秦学者解释儒家经典《春秋》的三传之一,重点记述历史。它倡导德义,推崇从成败中总结教训;赞扬霸业,尊崇中央王朝。岳飞从书中了解到等级秩序、宗法伦理及长幼尊卑之别等。《孙吴兵法》即《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岳飞不仅从书中学习了古代军事战略战术思想,还学习了“智、信、仁、勇、严”的为将之道。

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岳飞不仅奠定了未来治军打仗初步的理论基础,而且有了儒家思想的底蕴,重义轻利的素质、忠君爱国的品格开始形成。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他景仰崇拜的人很多,其中以关羽、张飞、诸葛亮和司马光等人为最爱。关羽、张飞勇武忠义;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淡泊宁静;司马光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尽忠以事君”“德胜才谓之君子”……这些品质在成年后的岳飞言行中都有鲜明的体现。

年少的岳飞勤学文化,更爱练武。河北西路因地处宋辽边境,民间忧患意识强烈,民风尚武。岳飞是个练武的好苗子,从八九岁起就参加田间劳动,体质优良。尤为可叹的是,他天生神力。史载,岳飞“未冠,能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宋朝的1斤约等于现在的1.19市斤,300宋斤相当于现在的357市斤。宋朝的1石约等于现在的110斤,8石相当于现在的880斤。也就是说,岳飞未满二十岁时,双臂挽弓已有357斤的力量,腰部开弩已有880斤的力量。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认为,“按照宋朝军制,‘弓射一石五斗’,已算武艺超群,可当皇帝的近卫。北宋武士挽弓的最高纪录也只有三石,可知岳飞的挽弓能力已至登峰造极的境地”。

岳飞的外祖父姚大翁十分欣赏这个外孙,认为他天赋异禀,将来必成大器。岳飞11岁时,姚老先生出面请来本县知名枪手陈广,教授岳飞武艺。岳飞虚心求教,刻苦用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岳飞枪法出师了,而且比师傅陈广更胜一筹,一时打遍全县无敌手。

岳飞十几岁时,曾向同乡周侗老先生学习射箭。据说,周侗是宋代著名武师,精通拳法和射箭技艺,玉麒麟卢俊义和豹子头林冲都曾拜他为师,武松和鲁智深也曾得到过他的指点。一日,周侗表演射箭,一连三箭,统统正中靶心。他让弟子岳飞也来试试,岳飞说了声“是”,上前引弓放箭。岳飞连放两箭,接连命中师傅的箭筈。周侗非常高兴,没想到岳飞的进步如此之快。随后,他将两张自己珍藏多年的良弓赠予岳飞,还一点一滴地对他倾囊相授自己的射箭技法。岳飞不分寒暑,刻苦训练,终于学有所成,能够左右开弓,百步穿杨。

不久,周侗去世,岳飞伤心至极,每月必往师傅坟上祭奠两回。为了置办祭奠所需的酒肉,岳飞瞒着父母典当了自己的衣服。时日一长,岳和发现儿子的衣服一件件不知去向,追问无果,便悄悄留意,尾随岳飞上坟终于知晓了秘密。岳和百感交集,同儿子恳谈了一番。岳飞向父亲吐露心迹,他说,“师傅不仅传授射箭技法给我,还教我做人的道理。他常说好男儿志在四方,鼓励我将来为国效力,出人头地。”岳和听了点了点头,试探岳飞说:“你能有如此志向,为父深感欣慰!只是凡事说来容易做来难,何况我们一介平民,想要以身报国恐怕更要难上加难啊!”岳飞正色回答:“虽九死而不悔!”岳和抚须微笑,他知道自己对这个长子可以放心了。

重合元年,岳飞到了成家的年纪。岳和夫妻做主,让他娶了一位刘姓女子。一年后,岳飞的长子岳云出生。一家人高兴之余又充满愁绪,由于天灾人祸,自家的土地已经很难供养一大家人的吃穿用度。对于岳飞来说,家已成,业却未立,与他的大丈夫志向相去甚远。为了养家糊口,也为了内心的报国理想,岳飞决定背井离乡去见识一下外面的广阔天地。第三节初入行伍谋生计

在传统社会正常秩序下,一个农家子弟,若非通过科举入仕,基本只能在社会底层打拼。岳飞自幼跟随父亲在田间劳作,也能扶犁握锄。不过,他有文化,会武艺,不是一般的农夫。那么十七八岁的岳飞离家后能从事什么营生呢?是务农,还是从军,抑或其他职业?据史料记载,岳飞初次离家不是去从军,而是做佃客。

宋代实行募兵制,招募职业军人,军士们由朝廷供给钱粮衣物,可以携妻带子在军营居住。显然,从军是谋生的一条出路。既然岳飞年少好武,拜师学艺,小有所成,也曾立下报国之志,为何他的第一选择不是投身行伍?其实,这是社会大环境使然。

唐代人有投笔从戎的壮志雄心,“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做人莫做军”,当兵被视为卑贱职业,不到走投无路,没有人愿意从军。社会风气是朝廷政治生态的一面镜子。宋初最高统治者猜忌武将、防范武将,定下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的“祖宗之法”,因此催生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在官场上,科举出身者比非科举出身者地位更高,文臣比武将地位更高。武将就是降等也愿改为文官,将军们功勋再高也难与文臣比肩。时人议论,一个状元及第比武将收复了幽蓟十六州还要荣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疆场立功为荣。初离家园外出谋生的岳飞或许正是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没有选择当兵这个“卑贱”的职业,而是做了务农的本行——往邻县安阳给韩魏公家做佃户。

韩魏公何许人也?他是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韩琦,其长子韩忠彦在宋徽宗初年也做过宰相,韩琦及其长孙、长曾孙曾先后出任相州知州。韩家是相州的名门望族,富贵之家。古谚云,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为炫耀自己荣归故里,韩琦在安阳县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厅堂,取名昼锦堂。后来,长孙韩治仿效,建荣归堂,长曾孙韩肖胄又建荣事堂,韩府由此形成规模宏伟的深宅大院。韩肖胄任相州知州,大约在宣和二年到宣和四年,恰在此间,岳飞自汤阴县来到韩府做佃客。

同其他佃客一样,岳飞租种韩家的土地,不论寒暑,披星戴月,耕作不息,收获后向韩家缴纳谷物等实物地租。虽是勤劳若此,但是岳飞的生活依然拮据。同时,作为佃客,社会地位十分低微,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他的生活与那些拥有“五花马,千金裘”的韩氏子弟几乎不会发生任何交集。

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一阵喧腾的马嘶夹杂着啸叫的人声响起,打破了乡村的宁静,数百名强盗包围了韩府宅院,为首的正是恶名远播的匪首张超。张超坐在马上,对着紧闭的院门大声叫嚷,威胁着要冲进来抢掠财物。韩府的人丁遭遇这么多悍匪的围困,一个个惊恐万状、不知所措。兼职看管宅院的岳飞稳了稳心神,携带弓箭,跳上院墙,趁匪徒们不留意,拉弓放箭。这一箭说时迟那时快,“噗”的一声正中张超的咽喉,张超立时栽下马来,一命呜呼。张超一死,群盗哗然,匪徒们被岳飞的气势震慑,不敢上前,仓皇间携了张超的尸体奔逃而去。韩府安全了。

一个名叫岳飞的佃客一箭射死匪首、斥退数百强盗的消息迅速传遍了韩府上下。韩肖胄听了下人的禀报后,点了点头,只道了句:“很好。”韩家子弟闻听,却对岳飞产生了好奇心。他们去找岳飞,发现这个十八九岁的青年,虽然出身农家,却读过书,练过武,进退有度,举止有礼,不禁对他多了几分好感和交往的兴趣,岳飞也便多了些在韩府内走动、与韩氏子弟接触的机会。

韩府毕竟是世家府邸,规矩严格,秩序井井有条;家学渊源,文化厚重,一景一物皆见品位。岳飞身在其中,深受影响,不仅耳濡目染了许多传统道德观念、伦理规范,而且道听途说了不少时事要闻、朝野轶事。潜移默化之下,岳飞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思想观念更是发生了重大变化,他思考问题的立场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农民,而是开始向士人靠拢了。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岳飞虽然帮助主人家渡过了危机,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困窘的处境。他时常想起自己曾经夜夜燃薪苦读、日日挽弓勤练,想起自己景仰的那些豪杰人物,想起自己少年立下的报国之志,难道人生就要像现在这样碌碌无为地度过吗?与其在此地消磨光阴,不如回乡另觅出路。思前想后,岳飞决定离开韩府,返回汤阴。

岳飞在韩府做佃客时,正值宋朝境内外风起云涌之时,一面是各地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一面是辽金之间的相互厮杀。眼看着金兵以摧枯拉朽之势进攻辽朝,辽政权日薄西山,北宋朝廷开始做起了美梦,期待联金灭辽,借机收复幽蓟十六州。

宣和二年三月,北宋派遣使者赵良嗣等人从登州渡海至辽东,晋见正率军攻占辽上京临潢府的金太祖。宋金双方约定:宋金联合攻辽,金军攻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军攻取辽南京析津府。之后,幽蓟归宋。宋朝将此前每年进贡给辽的岁币,如数改向金进贡。宋金的约定,史称“海上盟约”。

盟约订立后,宋廷却忙于镇压方腊起义,无暇出兵攻打析津府。金军却在战场上势如破竹,于宣和三年冬及次年三月先后攻占辽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如此一来,辽的五个都城中唯独析津府未被攻陷。

在金的再三催促下,宋廷于宣和四年五月出兵征辽。宋徽宗任命领枢密院事童贯为河北、河东宣抚使,领兵10万北上。不料,宋军在宋辽界河(拒马河)南岸遭到辽守军耶律大石部众的突袭,宋军大败。

同年九月,宋金互派使节约期攻辽。十月,在童贯的统率下,宋军再次攻打析津府。这一次,宋军顺利渡过界河及卢沟河,攻入了析津府内。令人扼腕的是,原定增援的宋将临阵怯敌,导致攻入城中的宋军未能取胜,领军将官有的战死,有的弃城逃出。驻扎卢沟河南岸大本营的将领刘延庆担心辽兵乘胜追击,匆忙之中烧营夜遁。宋军第二次进攻就这样败北。这两次失利后,童贯邀请金军攻打析津府。金军占领析津府,辽的五京全部易主,辽政权气数已尽。次年,宋廷沽名钓誉,高价买回析津府等几座空城。

就在宋军二次进攻前后,也就是宣和三年,河北西路首府真定府新上任一位进士出身的知府,名叫刘韐。在得知宋军再次失利的消息后,考虑到真定府临近析津府,为防辽军借机南侵,刘韐当机立断,下令临时招募一批军士,充当“敢战士”,以备抵御辽军。

官府招募“敢战士”的文告贴到了相州汤阴县城。岳飞此时正在家中为前途忧心,看到榜文后,心有所动,回家与父母家人商量。在家人面前,岳飞先表明了态度,既然务农的路走不通,从军是眼下一种不错的选择,既可谋生计,又可报国家。更何况自己习武多年,正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战场杀敌、保家卫国。岳和听后,沉默良久,他说:“从军固然是一条谋生之路,但是,我朝历来有‘做人莫做军’之说,从军后的前途能比佃客好到哪儿去?你从军前可一定要想清楚!”岳飞看着父亲,意志坚定地说:“我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我愿意一试。”母亲见岳飞心意已决,没有多加劝阻,只是鼓励他安心投军,为国尽忠,无须记挂家中琐事。于是,岳飞辞别家人,北上真定府投军,迈出了军旅生涯的第一步。

这一天,岳飞同其他“敢战士”应募者一起接受知府检阅。一想到穿上军衣、吃上军粮后很快可以痛击辽军、立功沙场,他就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当岳飞满怀期待地畅想未来时,知府刘韐已经注意到他。青年岳飞目若朗星,身材魁伟,生就武人气概,站在一班应募者中鹤立鸡群。刘韐召岳飞到近前问话,问他哪里人氏,家中何业,年纪几何,是否练过武,读过什么书。岳飞一一作答,最后还引用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一句话向知府表了决心——愿为保家卫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韐听后捻须微笑表示赞许,心中却是万分称奇,感喟岳飞年纪轻轻谈吐不俗、抱负不浅,不但读过兵书,而且有许国之志。刘韐毫不犹豫地给岳飞安排了一个小队长的差事。

后来,虽然辽军没有侵宋,但是这支“敢战士”武装仍被刘韐派上了用场。《鄂王行实编年》记载,当时相州有一伙匪徒,匪首陶俊、贾进。这伙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官兵也奈何不了他们。岳飞自告奋勇,请命剿匪,为家乡百姓造福。于是,刘韐派遣岳飞率领步兵和骑兵共200人,返回相州。

行军途中,岳飞派下属先行前往相州搜集情报,综合各种信息后制订作战计划。岳飞先安排30名兵士乔装改扮成商人的模样,推车拉货,进入匪徒的地盘。意料之中,陶俊、贾进将这30个“商人”掳走,编入了匪军。到了夜晚,岳飞又命令100兵士在山下埋伏。天明之后,岳飞亲率数十名骑兵到匪巢前叫阵。陶俊和贾进见官兵不过数十人,立马率众出战。陶俊高坐在马上,轻蔑地看着横枪立马的岳飞,想到以往数百官兵都在自己面前不堪一击,何况眼前这区区数十人,于是谩骂着下令进攻。岳飞佯装不敌,向山下败逃,陶俊率众匪徒乘势追击。当匪徒步入岳飞的伏击圈后,埋伏的100兵士突然冲杀了出来,混入匪军的30名兵士也乘机里应外合,活捉了匪首陶俊、贾进。匪徒们阵脚大乱,大部分束手就擒,余党溃散。为害相州多时的陶俊、贾进一伙匪寇就这样被岳飞一战而灭,岳飞的军事才能初露锋芒。

时任相州知州王靖上奏岳飞剿匪功绩,力荐岳飞为承信郎(从九品)。没想到,朝廷的任命书还没颁下,岳飞就得到父亲去世的噩耗。他哀痛至极,匆忙奔回汤阴,执孝子礼为父亲送终。后来,朝廷因故下令裁撤临时征召的非正规军,“敢战士”被解散,岳飞的第一次从军经历就此结束。第四节二次应募战河东

自宣和四年冬开始,岳飞遵照礼法为父守丧。父亲去世后,生活更加艰难。守丧结束,岳飞就去附近一个集市当了一名“游徼”。宋朝的集市是仅次于镇的小工商业点,游徼类似于今天的巡警,负责巡察缉捕,维护治安。岳飞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常常借酒消愁,一日酗酒滋事,丢了这份差事。

父亲已逝,自己的工作又没着落,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岳飞静下心来检视自己四五年来的谋生经历,务过农,参过军,当过“巡警”。在这三种职业中,务农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游徼终日管理鸡鸣狗盗之事,也难以施展抱负,唯有当兵,虽然地位暂时低了些,但为朝廷做事,总会有出头之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是那个时代有志青年的不二选择,岳飞也不例外。而且,在充任“敢战士”的短短时间里,岳飞已经感到,国家四边不宁,唯有戎装在身,奋勇杀敌,才能保家卫国。恰在这时,机会来了。

宣和六年夏秋之际,河北、京东、两浙等路发生水灾,百姓外出逃难,流离失所。史载,赵匡胤曾言:“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因此,宋廷一直有灾年招兵的惯例。凡遇有水旱之灾的年份和地区,政府就在当地大量招募灾民入伍当兵,供其衣食,以免他们集聚于山林川泽之中,成为反抗政府的力量。这年冬天,岳飞再次入伍。

与上次应募“敢战士”不同,这次是朝廷正式招募,又叫“招刺”。应募者得先量身高,而后跑跳,还要骑马,最后查验视力。通过以上一系列检查后,应募者就被刺字面部标记身份,配发衣服、鞋子和钱币等。岳飞不甘心面部被刺受人歧视,于是在应募时施展出超群的武艺,得以录用为禁军(正规军)的高级军士——“效用士”,仅在手背处刺字。

二次投军后,岳飞成了一名骑兵,在河东路平定军驻扎。河东路首府是太原府,统辖恒山以南、除涑水河流域以外的今山西全省和陕西府谷、神木、佳县。根据宋制,军士家属可以居住军营,岳飞便将妻子刘氏和儿子岳云也接到了军营。由于表现突出,岳飞很快被提拔为“偏校”,由一名高级军士迅速升职为一名低级武官。

从宣和六年冬天到宣和七年,岳飞在平定军军营度过了近一年相对安稳的时光。这段时间,岳飞将主要精力用于操练军士、习练武艺,此外还坚持学习文化、研究兵法。读书越多,岳飞的志向更明确,他曾对人说:“使飞得与诸将齿,不在偏校之列,而进退禀命于朝,何功名不立,一死焉足靳哉!要使后世书策中知有岳飞之名,与关、张辈功烈相仿佛耳!”这种入世的理想决定了岳飞不甘久居人下,他渴望成长为统率雄狮劲旅的将军,直接受任于朝廷,挥师征战,成为像关羽、张飞那样的英雄人物。虽然这种理想仍然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但与同时代的绝大多数军人相比也是值得称道的。北宋末年,腐败的风气也传染到军营,堂堂正规军军纪废弛,军事训练形同虚设,兵士们的军事素质极差,才会出现连辽军的残兵败将也打不过的现象。就文化水平而言,绝大多数兵士都是大老粗,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即使是将官,“不通文墨”也很寻常。岳飞身处军营,将所有的污浊与败坏看在眼里,忧在心中。在个性与理想的驱使下,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持自我,逆流而上。因此,他在军营中的表现可谓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平静的生活没有维系多久,金人在完成了攻辽目标之后,终于撕去伪善的面具,向宋朝露出了尖嘴獠牙。金人南犯其实早已不可避免。一方面,中原繁华富丽的城市与丰盛富饶的物产早就令塞外以游牧渔猎为生的金人垂涎三尺;另一方面,宋军敌不过辽军的残兵剩勇,两次攻燕失利,过后又花费高昂的价格买回几座被金人席卷一空的城市,这些行为早已暴露北宋政权的昏庸无能。在金朝统治者看来,宋朝江山恰似一只待宰的肥羊,而他们自己则是手握利刃的屠夫。

宣和七年,金朝抓获辽朝的末代皇帝后,很快掉转矛头,挥师南下。11月,金军右副元帅完颜宗望率领东路军,自平州进逼开封,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率领西路军,自云中府进犯太原。

金人磨刀霍霍之时,宋朝君臣还昏昏然沉浸在“收复”幽蓟的虚荣之中。对于金人的野心,徽宗、童贯、蔡京之流未有丝毫觉察,因此也没有提前做任何应战准备。

东路金兵很快包围了开封。宋徽宗闻讯,深感大难临头,绝望之际,他想弃城逃跑,却遭到给事中吴敏的坚决反对,他向宋徽宗推荐了太常少卿李纲。在李纲等人的坚持下,为了笼络民心、激励士气,徽宗被迫传位给长子赵桓。赵桓即位,他就是北宋末代皇帝宋钦宗,尊宋徽宗为“太上皇”。第二年改元靖康。

建康元年正月初三,宋徽宗听说金兵已经渡过黄河,不顾劝阻,以“烧香”为名一路向南逃命。先后追随他一起逃跑的还有蔡攸(蔡京之子)、蔡京、童贯和殿前都指挥使高俅等宠臣。这些人平时一个个身居高位,颐指气使,而今外敌打过来,竟然连打都不打就率军队出逃。消息传出,朝野震动,愤怒的人们纷纷上书揭露他们的罪行,太学生陈东等人更是直接奏请斩首“六贼”,并“传首四方,以谢天下”。重重压力之下,宋钦宗只好先后罢免“六贼”,或赐死或流放,长期弥漫投降、绝望气息的朝政因此焕发出一丝新的生机。

然而,宋钦宗骨子里同样是懦弱无能的。虽然他在李纲等主战派的劝告下勉强没有逃离京城,却着急与金人议和,同意割让太原府、中山府、河间府三镇以北的土地,并进献大量金银。东路金兵统帅完颜宗望看到在李纲的主持下,宋朝军民保卫京都斗志昂扬,勤王军队也日益增多,担心自己孤军深入,被切断退路,遂借此机会同意了钦宗的求和,于2月北撤。

西路金兵在太原城下,遭到河东军民英勇抵抗,久攻不下。3月到8月,宋廷先后两次共组织五路兵马前往太原救援,可惜都被完颜宗翰各个击破。岳飞的驻地地处河东抗金前沿,岳飞也曾参与太原守卫战的外围作战。6月,为了给第二次救援太原做准备,一个姓季的团练使、路分都监听说岳飞智勇双全,就分派给他一个极为危险的任务,命令他率100多名骑兵,前往寿阳、榆次两县刺探敌情。

在行军途中,岳飞所部突然遭遇一支金军,敌众我寡,实力悬殊,宋兵都有些惊慌失措。岳飞却毫无惧色,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四入四出,所向披靡,杀死金兵数人。乘金军乱了阵脚之际,岳飞带领手下奋力厮杀,突围而去。金军摄于岳飞神勇,不敢追击。当晚,岳飞乔装改扮成金兵的模样,深入敌营侦察军情。遇到巡逻的金兵喝问,岳飞就学说些金兵的话来应付,竟然没被识破。赶在天明之前,岳飞走遍了营寨,摸清了所驻敌军的实力、部署,这才返回复命。“硬探”任务出色完成后,岳飞得到嘉奖,被擢升为一个未入品的小武官。

太原军民虽然拼死坚守了250多天,怎奈敌人过于强大,最后将士们弹尽粮绝,居民们饿死城内。9月,太原城陷落。西路金军随即出兵平定军。令完颜宗望始料不及的是,一座小小的平定军城,竟然令金军伤亡惨重。直到东路金军前往支援,这才攻陷平定军城。

岳飞当仁不让参加了平定军守卫战,虽经拼死战斗,却改变不了战败的结局。宋军溃散时,岳飞不小心丢失了身份证明,他找不到部队又担心被当作流民,只好带着妻子刘氏、长子岳云和出生仅数月的次子岳雷,再次返回故乡汤阴。

太原保卫战失败基本决定了北宋王朝倾覆的命运。太原失守后,西路金军得以南下与东路金军会师,围攻宋都开封。由于北宋所谓精锐陕西主力军在太原守卫战中消耗过大,因此开封陷落几无悬念。北宋王朝斜阳夕照,气数将尽。 第二章投军抗金初露峥嵘

建康元年,北宋已经走到了灭亡的前夜。金军为了麻痹宋朝的君臣,一面佯装议和退兵,一面继续攻城夺地,迫使宋朝步步屈服。徽、钦二帝对金人一味卑躬屈膝,只知跪求和议,却不料妥协投降最终换来的竟是生不如死的“阶下囚”命运。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大批忠君爱国之士在国难之时挺身而出,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抗金洪流。岳飞也在此时第三次投军从戎,奋勇杀敌,犹如一把利刃在抗金战场上开始闪烁耀眼的光芒。第一节铁蹄惊破山河梦

建康元年闰十一月初二,完颜宗翰于东路、完颜宗望于西路两军再度集结于开封城下,开封又一次被围,作战形势比第一次更为凶险。开封城内的守卫军队已经不满7万人,各部队由于接到主和派将领耿南仲、唐恪不能擅自行动的命令,都留在原地裹足不前。郭京向钦宗保证自己手下有六甲神兵,足以战胜金军,生擒金军统帅,于是钦宗命郭京速率军队出征。没想到这时的郭京却匆忙弃城而逃,金军就此占领了开封外城。

开封外城被攻下后,金军的统帅并没有立刻攻破城池,仅仅假装要退军并要求谈判议和,并布兵占据了外城。宋钦宗在这一刻天真地相信了金军的议和,命何栗和齐王赵栩到金营乞和。同时,宗翰“邀请”宋徽宗来金军大营。宋徽宗懦弱不愿前去,宋钦宗不得已,只得找到些许借口,自己代替其前去。金军屡次南侵暴行 周里程摄

闰十一月三十日凌晨,宋钦宗率众人赶往金营,没想到这正落入金人的陷阱。到了金军大营,金军并不安排与他见面谈判,只是到宋钦宗的住所索要投降书,宋钦宗出于懦弱,忙令手下写好降表呈上。投降书大意是愿意与金议和,并称臣,同时卑躬屈膝地乞求金的宽恕。最后的结果是,宋钦宗在无奈之下被逼降招做了金朝的臣子,割让河北河东地区,在金营受尽凌辱,悲痛万分,整日以泪洗面。

就在大宋举国哀痛之时,金人又向宋钦宗索要大量金银绢帛和民女,索要1000万锭金,2000万锭银,1000万匹帛,企图以此让北宋屈服,宋钦宗也很犹豫。一方面他知道自己无法满足金人如此大数额的金银,另一方面,他也唯恐自己被朝内外以及百姓指责为历史罪人。可是,宋钦宗只能一再忍辱屈从,搜刮百姓,抢夺商贾权贵的财物以满足金人的种种要求。

宋钦宗深感国库不敷,遂令富商和权贵出资充军。所谓出资,其实就是抢夺,任何人不得反抗,就连郑皇后娘家人也未能幸免。尽管这样,索要金银数额仍不足,人民被逼自杀者甚众,当时城内十分萧条。同时下令上交马匹、布帛等,开封府实施嘉奖检举,凡是举报家内私藏马匹者奖励银两,这才得以搜出7000多匹,马匹在京城顿时为之一空,上朝时官僚竟有徒步者。

金人又与宋索要1500名少女,宋钦宗丝毫不敢怠慢,实在凑不齐数目,他便把自己的妃嫔送去抵数,当时很多女子不甘忍受这样的屈辱,纷纷自尽。

然而,这些妥协还无法让金人满足,金扬言再次攻宋,并要求钦宗再次到金营去商谈。已经吓破胆的钦宗还未完全从上次的屈辱中恢复过来,新的恐惧又袭上心头。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宋钦宗仍然不敢贸然违反金人的旨意,于是再次赴金营。

宋钦宗再一次到金营后,蒙受前所未有的冷落,金军两统帅把他安排到兵营的小屋里。小屋内部陈设极其简陋,条件极其恶劣,宋钦宗在金营中受尽了折磨。

这时,宋廷闻讯,假如谈和所需的银两和布帛等没有如数上交,那么宋钦宗便会被长期囚禁,于是再次加大搜刮力度。开封府派官兵直接私闯民宅,强行搜刮百姓的银两,横行霸道,肆无忌惮。又因为有检举机制,要求百姓各家互相监督,有隐瞒资产者,告发有奖。当时就连佛僧、娼妓等人,也在搜刮范围之内。到正月下旬,开封府最终收集到的银两和珍宝距离金人索要的数量差距还是很大。自打宋钦宗前往金营后,开封民不聊生,百姓已经无以果腹,将树叶野草、猫犬吃尽后,就割死亡的尸体为食,再加上当时瘟疫不断蔓延,饿死、病死者不可计数。

建康二年,金国皇帝下诏,令赵佶、赵桓脱去龙袍,贬为臣民。随后,宋徽宗等人被迫前往金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

建康二年,“自青城国相寨起程,四月二十七日抵燕山”。金军所到之处鸡犬不留,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摧毁人民房屋,烧掉农民耕种的作物,田野荒芜,破瓦残垣,当时北宋都城开封,城镇村庄都被摧毁。在都城的其他一些地方,几百里不见人烟,只能闻到烟火和尸臭味,在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和救护条件下,尸体腐烂后得不到及时处理,细菌滋生,瘟疫蔓延,导致大量人口死于瘟疫。

最不堪忍受的还是金人强迫汉人男子剪发。古训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父母所赠予的,剃发对于古代男子来说,是一种身体和精神信仰的双重惩罚,不仅是对父母意愿的违背,还是改祖易宗,对民族传统的抛弃。这一切都极大地激发了民族矛盾,引发中原人民的极端愤慨。奴隶制对于中原文明,是历史上的倒行逆施,打破了中原人民原本安定的生活,在求生无路的情况之下,他们纷纷武装起来,反抗金人的侵略,保卫祖国和家园。第二节尽忠报国三从戎

岳飞回乡途中目睹了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景象,金人的铁蹄所践踏过的每一寸土地都在他的心中留下深深烙印,他暗自立誓要用自己的身躯为国效力,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但他回到家乡看到自己多年牵挂的老母亲,内心还是矛盾的,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家中老母妻儿尚无人照应,徒有一腔救国赤诚之心也无路可循。就在这时,岳母似乎看出了岳飞的心事,便深明大义劝说岳飞尽管去报国从戎,并请人在他的身后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后因康王赵构授予“精忠岳飞”四字,后人在传说中偷换了字眼,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版本都是“精忠报国”,这属于误传。但岳母对于岳飞投身报国的期待和器重是丝毫没有误差的。于是,岳飞决定留下妻子去照顾年过六十的老母,义勇报国,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母亲的嘱托。“尽忠报国”也成为后人口口相传的民族誓言,时刻都激励着历代中国人。岳母刺字像 周里程摄

深重的民族压迫,引起汉人的激烈抵抗。这时,一些著名的农民武装力量,如五马山赛、红巾军、梁山泊水军等,由反抗赵宋王朝封建统治的,转为主动袭击、拦阻金军。在抗金将领率领下,他们改用了宋的年号,或者打起宋的大旗,更有爱国忠义将士,直接参与到宋军的队伍中。

在围城里的宋钦宗听到这些义士准备反击的消息之后,并没有被他们的爱国之情感动,相反,首先想到的是这些忠胆豪杰如此英勇团结,如果真的击退了金人的浩浩大军,那么接下来会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所以,抵抗金军的主力绝对不能是他们,必须要靠自己人。于是,他想到了赵构。

赵构是宋钦宗的九弟,他的母亲是宋徽宗的韦贤妃。韦贤妃原来只是一名宫女,既没有倾城的美貌,也没有过人的天资,只是机缘巧合生下了赵构,所以并不受宋徽宗的恩宠。由于韦贤妃身份低微,宫里的嫔妃并不愿意与她多来往,这些嫔妃的孩子自然也就不愿意多接触赵构。然而,赵构自幼有个特长,就是他的力气非常大,能拉开一石五斗的强弓,两只胳膊各能举起110斤的东西。但对于痴迷书画艺术的宋徽宗来说,赵构的这项特长实在是入不了他的法眼。一个出身卑微的母亲,一个视他可有可无的父亲,一群歧视他的兄弟姐妹,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赵构形成了自私懦弱的性格。

但大敌当前,身在外地的赵构反而成了京城里赵氏皇族的救命稻草。宋钦宗赵桓派人从被围的开封秘密越城而出,给赵构送去一封蜡书密信,任命他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要他把河北、河东等地的政府军队以及忠义之士,都聚集在他的统领下,然后前往开封实施救援。信中还指定宗泽和汪伯彦二人充副元帅,当时的宗泽为原磁州知州,汪伯彦为原相州知州。

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赵构在相州开设了兵马大元帅府,就任大元帅。大元帅府很快就聚集了上万军兵,由枢密院官刘浩在相州所招募的义士、大名府救河东之兵、信德府勤王之兵以及从真定、辽州等溃败于各处的散兵凑成。岳飞投奔了刘浩在相州招募的勤王之师,这一次投军再从戎,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义举。

刘浩命岳飞率1000名骑兵前去招安附近的一股强盗,强盗的首领名叫吉倩。岳飞在充分分析敌军的作战形势下。安顿好自己的部队后,岳飞亲自率4名骑兵,他们贴紧马背,冲进了吉倩的大营。吉倩部队未曾想到腹背受敌,惊魂未定的情况下,岳飞和吉倩厮杀起来,岳飞使用长枪,吉倩手持铜锤,两人气势都不同凡响,几个回合之后,岳飞摸清楚吉倩的锤法路数,岳飞几次都可以轻取吉倩的性命,但没有下手,吉倩也数度感受到岳飞的手下留情。这时岳飞大声喊话:“金人攻我大宋,你们不爱国举义以立功名,反以抢劫苟活,不成道理,今我以大元帅之命,招纳你们,快跟我们一道前去打金人,一可解国家之难,救百姓于水火,二可转祸为福,这才是正道!”钦佩加上感激,吉倩终于弃锤认输,并且带领了380个兄弟归顺岳飞,这380名壮士后来成为岳家军的基本人马。岳飞升为从九品承信郎。

然而,此时的北宋已是危难当头,宋钦宗再一次向赵构紧急求援。赵构胆小懦弱,怎敢星夜去救援开封?为确定下一步计划,他派兵四处侦察敌情。

刘浩命身在前军中的岳飞率300余铁骑前往李固渡(治元城、大名)魏县试探敌兵实力。岳飞于半路在侍御林遭遇金兵突袭,岳飞杀死敌将,击败金军。岳飞由此升寄理保义郎。

随后,岳飞又跟随刘浩解除了东京之围,跟敌兵在滑州相抗衡,岳飞亲率100名士兵在黄河边操练,未想却遇到了突然袭击的敌军,岳飞镇定自若,指挥手下说:“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于是,自己先驰马迎战敌人。敌军有位勇猛之将舞着大刀迎上前来,岳飞勇猛挥舞刀枪,杀掉了他。军中将士给了岳飞“敢死”之名,这极大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他们鼓勇冲锋,敌兵大败。因此,岳飞升迁为秉义郎。

刘浩率军到达濬州的时候,深感形势严峻,自己兵力单薄,又没有后方支援,根本无法向南继续作战,只好带领人马追赶退遁的大元帅。眼见救援东京已成泡影,岳飞不得不追随刘浩前去大名府,心中却怀念着故乡与亲人。

随后,赵构又命令附近地区的官员,只告诉他们在这年之后,第二年正月之前,到大名府与他会师。寒风凛冽,岳飞便跟随赵构、刘浩等人和新组成的部队从相州出发,抵达了大名府。赵构率近万部队踏河横渡黄河,一路北上,抵达大名。宗泽从磁州率军来会,信德知府梁扬祖从信德府率张俊、杨沂中等部将来会,这是所有部队中的劲旅。

康王赵构接到了宋钦宗的密信,大意是:金人愿意与宋商量议和,康王带领的大部兵马,毋得轻举妄动。于是,军中的两位副元帅对于接下来如何行军产生分歧,汪伯彦一伙以为议和可信,认为大元帅府如果去解救开封,无疑是以卵击石,我军几支杂凑兵力如何抵挡金兵10万包围?宗泽则主张应迅速南下援救开封,这是非去不可的。并指出:议和是敌人设下的圈套,借此以阻挡各路勤王军马的到来,若是上当受骗,追悔莫及!赵构却不敢出兵,不久开封失陷。宗泽一再要求出师救援,赵构仅给1万将士,命宗泽率大元帅府新编五军:前军、后军、中军、左军、右军打着大元帅赵构的旗号,南下开德府,向开封进发以诱引金军,事实上是借此将宗泽排除出了大元帅府。第三节追随宗泽救京师

刘浩和宗泽所率部队经南华一路向南逼近,岳飞跟随这支英勇之师,在敌人部署最为严密的一条道路上,奋勇杀敌,接连立功。这是岳飞第一次成为宗泽的部将。

然而,这时的赵构畏敌如虎,竟率以梁扬祖为首的那支劲旅于建康二年正月初逃到东南方的东平府。退到济州就驻扎下来不再前进,直到最后开封陷落,赵构也仅仅只会躲在屏风后面哭泣,眼看王朝的覆灭。宗泽像 周里程摄

宗泽在去开德的路上遇到金兵的拦截,与金军强锐连打13仗,连战连捷,最终抵达开德。岳飞在军中奋勇杀敌,果敢勇猛,接连立功,在一次战斗中,连发两箭,射中两个金军执旗手,又率领骑兵进击,缴获了敌人一批兵器。岳飞因此升正八品修武郎。

建康二年正月,宗泽部队转战至开德府,金人正在追击赵构,这时的宗泽用自己的部队吸引金军的注意,向敌军喊话:赵构就在军中。敌军信以为真,两军在开德府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此役大捷。此次开德大捷极大地鼓舞了河北抗金军民的士气,宗泽给康王去信,劝他将各路兵马会集到宋都东京。但此时的赵构已经有了称帝的打算,而且他所亲信的汪伯彦和耿南仲等人更想拥戴赵构称帝,以求获得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这些人现在就想隔岸观火,希望战事越急越好,于是赵构对宗泽的上书视而不见。

宗泽率部下与金军浴血奋战,频频击溃金军精锐,连续攻克南华、卫南、韦城等地,距离开封越来越近。岳飞挥舞战枪锐不可当。因杀敌有功,战后岳飞官位升七品武翼郎。

二月二十日,宗泽全军驻屯南华,准备沿黄河南岸,从东京的方向,向金军进逼。金军与宗泽不断周旋,企图前后夹击宗泽部队,一路部队进攻开德、濮州。宗泽立即调兵北上还击,岳飞就在此北上行列当中。在曹州他们遭遇来势凶猛的金军,岳飞决一死战,这样英勇善战的将领极大地鼓舞了手下的战士,他们不顾生死,冒着密集的飞矢,奋勇杀敌,金兵大败。这时的赵构听说赵桓已向金人递了投降书,并且自己的父亲赵佶也一同被关押在金军大营,他不断命令宗泽不宜妄动、不得先以兵马挑衅。赵构听说刘浩率领的前军杀敌数万所向披靡,担心这支队伍会日益壮大,命令这支部队改隶主和派黄潜善。这极大地削弱了宗泽的指挥权,他手下的兵力不足元帅府的三分之一。

建康二年三月,金人册立原宋朝太宰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史称“伪楚”政权。金人企图通过它控制、奴化北宋统治区。张邦昌从来没有得到北宋大部分臣民的拥戴和支持,等到金军北撤,在四月下旬便自请退位,将早年被废、居于民间的宋哲宗赵煦皇后孟氏迎进宫中。孟皇后得知皇室宗亲只剩下康王赵构这根独苗,便下手书让赵构继承大业。本来在济州的大臣就想推举赵构在济州登基,赵构最终采纳了宗泽的提议,前往南京应天府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后建都临安,史称南宋。

宗泽十分了解赵构的心理,他知道赵构早就想坐上皇帝的宝座,然而他的性格却胆小懦弱,畏敌如虎,根本无法担当起抗金复仇的重任。然而,国内万不可一日无君,当时只有赵构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为了顺应民意,宗泽递上了劝进书,同时又特别提醒赵构要注意做到五条:

一曰近刚正而远柔邪;二曰纳谏静而拒谀佞;三曰尚恭俭而抑骄侈;四曰体忧勤而忘逸乐;五曰进公实而退私伪……

高宗即位后,臣民感觉到又有了靠山,恢复旧日大好河山指日可待。然而,他们高兴过早。作为一个普通人,自私懦弱可以看作个人品质问题,可作为一国之君,赵构的这种性格就是国家的灾难了。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