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18:54:24

点击下载

作者:黄映玲徐苑主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试读:

前言

进入21世纪,信息科学与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为教育改革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环境,促进教育的目的、内容、方式、主体、对象、价值、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学术成果和先进的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对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掌握和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信息化社会,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也是每一个师范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改革的要求,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本书编写结合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构建‘三位一体’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编号DMA110314)和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院校协作共同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编号 116220106)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是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多年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的结果。

本书遵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调查为依据,以教师教育专业化和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满足职前和职后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教育技术能力的需求为目标组织编写。

全书内容分为四篇:第一篇为基础理论篇,内容涉及教育技术的定义、应用范围、对教学带来的影响、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第二篇为方法技术篇,对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素材采集、多媒体课件和各种媒体技术对教学的支持;第三篇为综合创新篇,介绍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第四篇为技能训练篇,包括各种单项的媒体训练和多个综合设计项目训练。

本书力图做到在体系、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充分反映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具体说,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注重编写形式的创新。

积极吸收《中小学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要求和Intel未来教育培训思路,采取“模块+活动”的方式编排学习内容,注重在教学时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其二,知识内容丰富,具有实践应用价值。

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乃至整个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今天,本书尽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地整合,将教学情景和案例呈现给读者,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实践活动的设置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教育技术的相关理念,并能有效地将其应用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使学习者能迅速发展自己的教师专业技能。

其三,内容体系完整,理论与技术并重。

本书内容体系完整,理论和技术并重。理论教学时,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或小组的学习成果或作品;实践教学时,加强各种媒体和资源的实践训练,要求学生将技术能力充分应用于自己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之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书中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且详细列出了操作过程,为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通过介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为师范生提供了模仿、创新的原型。

本书的编者都是长期从事教育技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全书有机融合了作者们多年来在现代教育技术学科领域的教学及研究的经验和成果,能将学科理论紧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集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教学设计于一体。具体分工情况:模块1、模块3、模块7由黄映玲、童玲撰写,模块2由黄丹和黄映玲共同撰写,模块4由陈丽霞撰写,模块5、模块6由徐苑撰写,模块8由徐苑和黄映玲共同撰写。由黄映玲负责整个编写工作的策划和组织,以及最后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大量专家、学者的著作、论文和网上资源,对于书中引用的资料,我们尽量注明出处,如有遗漏,恳请原谅,并对这些书刊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鉴于编者经验和学识所限,加上时间仓促,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在使用本书的过程中,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编者2013年6月第一篇 基础理论篇

 模块1 认识教育技术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教育技术。

2.能够说出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一些应用。

3.描述教育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影响。

4.分析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知识导图

学习任务

1.创建本课程的个人学习文件夹。

2.思考教育技术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3.阅读书后两个附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纲要,完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各维度要求的记录表。

学习导入

人类社会经历漫长的文化积累和几次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之后,进入信息剧增、节奏变快的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这种要求与传统的教育培养的知识应用型人才不同,这就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文件《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就指出:新一代的人才要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协作、学会生存”四大基本能力。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技术能力等诸多方面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一方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为了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成为我国建国之后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2005年教育部决定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制定了《中小学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200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考试大纲》。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出台和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制定以及考试认证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计划已经开始实施。

 

项目1 感受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它是理念、是方法,是改变教与学方式的利器。如何有效应用技术来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是现代教育技术探讨和解决的核心问题。观摩研讨教学案例,让我们与教育技术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信息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信息的处理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的流通离不开通信,计算机网络正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无不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网络使人类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教学案例《清澈的湖水》

马老师是西部一座小城中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今天,马老师要给她任教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讲《清澈的湖水》这一课。拿起课本,马老师不禁回想起以前讲这节课的情景:从没有见过湖水的学生们,很难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湖光山色,对课文中要掌握的十几个生字,只能机械记忆,课堂显得十分冗长、沉闷,对课文中“……像……”的句法难点很难掌握……

可是今天不同了,马老师在上课前,认真观看了 DVD 教学光盘中远在千里之外的东部某名牌小学的一名特级教师所讲授的《清澈的湖水》一课,马老师感觉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天这节课学生们一定喜欢!”马老师胸有成竹地想。上课时间到了,马老师自信地站在讲台前,声音洪亮地说:“春天到了,我们大家都很想出去春游吧!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风光片吧!”说着,马老师按下了DVD机遥控器上的“播放”按钮。

一段风景秀丽、湖光山色的美丽画面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蓝天、白云、清澈的湖水、倒映的青山和在湖水中游来游去的小鱼。这时画面中出现了一家三口人,乘着一条小船在湖水中荡漾,全家人都陶醉在这美丽景色中。不远处,一位也坐在小船上的小朋友刚想把面包纸扔到湖里去,但她看到了清澈的湖水,不忍心打破美丽的湖面,就一直把面包纸带回了岸上,放到了该放的地方。

马老师按下了“暂停”按钮,问道:“同学们,大家刚才都看到了什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美丽的湖水”、“漂亮的大山”……大家纷纷道出自己所观看到的景色。马老师问到:“大家想不想听听电视机里的小朋友们是怎么说的?”随着同学们急切的回答,马老师又按下了“播放”按钮。电视机里的小朋友们也是争先恐后地说:“我看到了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宁静的湖水”、“我看到了两岸的青山和它们在湖水中迷人的倒影。”……“大家想不想再说说,刚才看到了什么?”马老师启发道。

于是受到启发的孩子们给出了很多美妙的描述:“碧绿的湖水中一条银色的小鱼游来游去,像是在给大家表演。”“两岸的山峰有的像展翅的雄鹰,有的像可爱的小兔”……“大家想不想听听电视机里的老师怎么评价那里的小朋友的发言的?”马老师再次开始了放映……DVD光盘中的特级教师简单点评之后,就开始朗读课文。这可是以前马老师最头疼的环节。说惯了地方方言的她,有些字发音始终有困难,因此一提到朗读课文就发憷。现在,听着电视机里老师标准而优美的发音,马老师让学生们一起跟读。读完课文,马老师把画面停到生词上,向同学们说道,“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字。其中有些大家可能认识,能不能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家想不想知道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马老师又开始了播放……

仿佛一扇窗户隔开的两个班级,电视机里和电视机外远隔千山万水的两地小朋友们在一起学习和一起操练,仿佛他们真的在一起上课了。电视机里的老师读得标准,写得规范,教得高明;电视机外的老师,播得恰当,停得巧妙,教得实在。马老师不但用了 DVD 光盘中的美丽风光片做资源,用DVD光盘中规范的教学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且还特意让学生注意学习DVD光盘中的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中,马老师还让 DVD 光盘中的小朋友们和自己班上的小朋友们开展竞争学习,他们比发音、比认字、比造句,好像一个班里的两个大组一样。

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到了,马老师看到了学生们眼中那清澈、幸福的光芒。马老师开心地笑了。

——案例来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

案例分析

根据案例,请结合表1-1中所列的相关分析项目,进行自由讨论,并将结论填入表1-1中。表1-1 案例分析登记表

上面我们体会了一个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用媒体辅助教学的案例,下面我们再看看新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的变化。

教学案例《身边的行程问题》【情境】

节日即将来临,同学们可以结伴出游去南京、杭州或北京。你必须为你的假日旅行制订出一个计划。【任务】

学习者通过单元活动,制订出自己的假日旅行路线和旅行计划,并说出理由。

通过本活动使得学习者:(1)能利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活动中能用适当的方式提出数学问题,并掌握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多种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能把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充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品质。【过程】(1)展示地图及3个城市的图片资料,也可以通过网站对这三个城市景点的介绍,让学生对所到之地的方位及特点有一个感性了解。(2)组织讨论出行前要明确的问题。如去杭州、北京、南京各有多远?坐火车去还是坐飞机去?车票是多少?路上要花多少时间……(3)明确本活动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A.你打算去什么地方?

B.你打算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目的地?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C.请你用合适的方式对整个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简要的整理。(4)学生分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学习中学生自行分工,有人查询路程,有人查询时刻表及票价,有人记录数据,有人进行数据整理、比较,并计算结果。(5)选择经济、舒适,又适合自己的出行方式。(6)同组整理数据,交流意见。了解本组同学查询到的各种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计算出什么,运用哪个数量关系?然后同组学生讨论解决本活动提出的3个问题。(7)小组汇总对活动的发现及其他问题(可以在提供的软件中完成)。

A.一份对本活动提出的三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B.一份对此次出游的目的及过程的简单描述;

C.一份填满各种发现及问题的文件。(8)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汇总。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思考后,提出了很多方案及想法,他们开始尝试,去南京的学生说为了节省时间可以走高速公路;去北京的学生说为了省钱可以乘火车;去杭州的学生则说可以乘轮船,一路上还可以领略京杭大运河的美景。学生分析得颇有见地,也较为合理。(9)延伸: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你还存在什么问题,或有什么发现想进一步进行探索研究的,请你(或和你的学习伙伴一起)继续完成。【资源】(1)软件:电子表格、绘图软件、文字处理软件、PowerPoint等。(2)网站:

A.火车时刻、票价查询:

○ http://train.chinamor.cn.net/

○ http://www.china-holiday.com/asp/search/train.htm

○ hhttp://www.shtlfj.com/time.html

B.飞机时刻、票价查询:

○ http://www.kuaidian.com.cn/kuaidianchufa.htm

○ http://www.citypackclub.com/Service/flight.htm

C.各城市交通图:

○ http://202.119.36.47/~lg/njmap/njmap.htm

○ http://hangzhou.chinese.com/

○ http://d-ok.com/gb/city/dq-beijing.htm(3)搜索引擎:

谷歌 www.google.com

搜狐 dir.sohu.com

新浪搜索 search.sina.com.cn

中文雅虎 cn.yahoo.com(4)到旅行社进行咨询,以获得更加具体的信息。【评价】

对这个实践活动的评价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形成解决方案的能力;(2)运用各种途径(特别是多媒体网络)获得所必需的信息的能力;(3)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能力(包括数学计算的能力);(4)随时发现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5)综合汇总、比较、评估的能力。

案例来源:惟存教育网 www.being.org.cn/webquest/jourey/journey.htm 小学数学四年级以上年级适用(有修改)设计人:蒯红良

案例分析

根据案例,结合表1-2中所列的相关项目进行讨论,将讨论结果填入表中。表1-2 案例《身边的行程问题》分析记录表

 

项目2 理解教育技术

从以上案例研习和教育技术概念剖析中,我们已经对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教育技术无论在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是:是不是在教学中应用技术就意味着教师掌握了教育技术?正如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所言“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以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为核心的教育技术,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以及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和对师生的挑战。

一、教育技术的概念

纵观历史和现实,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进行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使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达到预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也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技术与方法的总称。

教育技术作为专业名词,起源于美国。英文名称为“Educational Technology”。从字面上看,可以简单理解为“教育中的技术”。

教育技术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不同阶段的教育技术中强调的技术着重点不同,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不断充实教育技术概念的内涵,因此,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述。

实际上,教育技术这一概念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更新而逐渐形成的。

20世纪初以来,视听教育、视听传播等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美国教育界,此后又相继出现了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学习技术(Learning Technology)等不同的名称。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发表了西尔斯(Seels)与里奇(Richey)合写的专著《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书中给出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该定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国际教育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基本看法,因此,被广泛接受,影响深远。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国内教肓界已经开始使用电影、幻灯等来支持教学,并在30年代确立了“电化教育”这一名称。电化教育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家在政策和经费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各级各类学校配置了大量视听教学设备,一批高等院校开设了电化教育专业,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学科的发展与国际沟通的需要,“教育技术”的概念开始取代“电化教育”而在我国普遍使用,其概念的界定大多吸纳了 AECT94定义的内涵。

2004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根据我国对于教育技术研究的方向和实践情况,以及教育观念、文化底蕴、历史背景等原因,对我国的教育技术做了界定。

从本质来说,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技术与方法的总称。

从实践应用来说,教育技术是在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标准对教育技术作了以下定义:

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该定义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在教育中广泛应用,我国政府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并实施了一系列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重大项目,如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技术的变化必然引起概念的变化,如文献中频繁出现并逐渐为人们所认同的“信息化教育”这一概念,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方式或形态。还有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名词“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结果将促成一种全新的教肓形态——信息化教育,也就是说,可以把教育信息化看做是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

2004年6月,南国农先生在他主编的《信息化教育概论》中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三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相同,它们名称虽然不同,但基本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而可以互相换用。

知识卡片

AECT05教育技术定义

近10年来,教育技术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AECT于2005年公布教育技术的新的定义,AECT05定义认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根据AECT05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与技术相关的过程和资源,其中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内容,即有形的物化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和技能。过程指的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和活动,与技术相关的活动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资源指的是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与技术相关的要素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教育技术总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也就不同,从而形成了4个主要的、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

1.课堂教学领域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随着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应用于传统的学校教育,逐渐形成课堂教育技术系统。

在课堂教育技术系统中,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都已经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确定好了。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特征,确定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手段和教学策略,把教学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技术在这里是辅助教师教的一种手段。教育技术的应用没有改变教学过程的实质,但各种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方式,改变了教学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及评价方式。

2.远程教学领域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要求的日益高涨,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这种需要。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作为教育技术重要手段的广播电视和网络技术被迅速运用于教育领域。远距离教学在扩大教育规模、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形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远程教学系统作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远程教育的决定性特征是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在时空上分离。因此,远程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增加学习机会的同时,保证学习质量。在远程教学中,尽管教与学在时间、空间上发生了分离,但保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宽带高速网络的发展和各种移动学习工具的出现使这个联系成为可能。

3.自主学习领域

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是最有成效的学习方式。

教育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有利和有效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条件。多媒体学习环境,天网(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卫星数字通信系统、移动数字通信系统)、地网(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有线通信系统)合一的网络环境,可以把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联结在一起,实现资源全球化。而且在网上可以建立虚拟教学环境: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学校等,使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的限制。虚拟教学环境和真实教学环境相结合,可以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学习者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探讨问题、继续深造无需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极大地满足了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把握学习进度,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益。

4.在职人员培训领域

在美国,企业培训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按照企业的需求来运作和控制,目的是提升员工的工作业绩。

企业培训的对象是企业的职工,它让受培训的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大量运用了教育技术手段,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去掌握有用的、可用于完成实际任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三、教育技术的作用及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教育、教学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从新的和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技术’是对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构思、实施和评估的系统方式,既包括技术的资源,又包括人的资源以及人机之间的交互关系,并以此来实现更有效的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优化了教学过程,教育技术已经成为除教师、学生、教材等传统教学过程基本要素之外的第四要素。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可见,技术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1.教育技术的作用(1)促进实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

信息化社会是一个多变的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传统行业逐渐萎缩,人们不可能在最初的工作岗位上从一而终。其次,知识的增长和更新,使学校教育无法为学生提供满足终身需求的知识,初始教育只是就业之前的必要准备,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功能为学习的终身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有效实施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以学习者个性化为基础的网络化课程为每个愿意学习的个体提供了“量体裁衣、按需所求”式的“自助精神餐厅”;不断持续发展的各种技术正在打造一个融“生活、学习、工作”为一体化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崭新格局。(2)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教育的终身化要求社会成员要不断接受教育,不断从事学习活动,学习变成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在信息化社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的学习型家庭、学习化社区、学习化城市、学习型组织,正在逐渐营造一个社会处处有教育,学习随时随地可进行的学习化社会;广阔的学习课件和极为便利的学习条件,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使社会化的学习不仅成为一种需要,而且成为一种可能。(3)引发教育三大基石的嬗变。

在印刷时代,阅读、写作和计算被视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基石,世界各国都把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列为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然而,技术给教育带来无限的机遇,也在这三大基石中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

①阅读方式的变革。

• 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自从印刷技术产生以来,人类已习惯于阅读文本和从各种图书资料中查找所需信息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文本中知识与信息只能按线性结构来排列,因此阅读与检索的速度和效率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在电子书刊中,知识间的联结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可以有多种联结组合方式与检索方式,从而打破了传统文本单一的线性结构,向人们展示出全新、高效的超文本阅读与检索方式。

• 从单纯文字阅读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传统阅读的材料是文字媒体,在电子读物中阅读的对象则从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象、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这就是信息时代的“超媒体”阅读。这种近乎“全息”的跨时空阅读方式,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和效率。

• 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②写作方式的变革。

• 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

• 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 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 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在远程交流中协作的协同化、群体化。

③计算方式的变革。

• 从数字计算走向用基于代码和二进制的数字化模拟及高速运算。

• 文字的数字化使计算机从语言上升为文化,并使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支柱(读、写、算)融为一体。

• 图像、声音、影视的数字化使人类进入了虚拟现实的计算机仿真世界,使数字化成为人类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一种重要文化方式、生存方式、教育模式。

• 多媒体数据库的设计与制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将创造出数字化生存环境中的各种新技能。

2.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影响

我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在教学中大力推广技术的普遍应用,要利用教育技术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教育技术的运用导致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生的角色定位等各个方面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1)教育技术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育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内容的变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①知识来源的多渠道化。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形成一个全球化的课堂。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信息来源,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更容易获得信息和知识,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来源。

②教材的多媒体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构成的动态教材,多感官的参与活动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③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以及一些事物的运动规律都能展现在学生眼前,丰富学生的想象;可以把远方的东西,或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呈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或是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教育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日趋多元化。基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资源型自主学习模式、教育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基于仿真技术的人机教学模式等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重视和应用。

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教学资源和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或者创新和探索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3)教育技术对教师的影响。

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教师角色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和认识教育技术对教师角色所产生的这种影响,及时调整师生角色地位,将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深化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

①教育技术的应用扩展了教师的概念。教育技术的应用,基于现代技术的各类电子教师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与普通教师共同担负着传播知识和思想观念的社会职能,电子教师延伸了教师的概念,使教师与学生的实体分离成为可能,使学生具有前所未有的自主选择教师和教学内容的权力。

②教育技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主要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随着各种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自己想要的知识,教师在课堂内的权威地位因而受到直接的威胁。面对这种挑战,教师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角色定位,树立新的角色形象,实现角色的多元化。首先,从教育的本质看,教师的基本角色特征并没有改变,他仍是知识的传授者、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的榜样。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的这种角色扮演得更好,角色职能发挥得更充分。其次,从教育技术作为手段和工具的使用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来看,教师还要扮演好其他的角色,如学生导航者、资源设计者、终身学习者、问题研究者等。

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师角色的影响,并不是使教师失去“主人”的地位而使其角色退化,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担负的角色职责更重。(4)教育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可能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地位完全是被动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都由教师来安排。教育技术的发展则改变了学生对教师的这种依附状态,学生由于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获得了从多渠道学习知识的机会,获得了学习的自由。这样,学生角色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学习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学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积极参与,充分的感知信息,激活思维、想象,促使理解、内化、转化,产生意义建构,从而促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但是,学生角色在教育技术发展下的这种转变,不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有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和手段,学生就自然地表现出主动学习者的角色特征。学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要求学生必须有独立自主学习的精神,有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并能够掌握适合自己特点和学习要求的一系列方法。(5)教育技术对评价体系的影响。

教学评价是获得反馈信息,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或修正教学策略,对学生有导向和激励作用的重要教学环节。传统的教育评价重视教学的最终结果,采用一次性评价体系。教育技术的应用在重视最终结果评价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和学生能非常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整。

随着教育技术研究的深入,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知识卡片

美国教育技术十佳应用典范

2011年,T&L杂志回顾了近几年的教育技术应用,评出了美国中、小学推动技术应用的十佳典范。

1.建立自己的视频服务

地点:南卡罗来纳州,默特尔比奇市,霍里县

特色:霍利县学区依靠本地资源自己开发制作教育视频节目,并把这些视频材料上传到他们自己的服务器,提供给教师们使用。比如最新的视频节目是一个科学类系列,叫做“永恒的荒野”。学区媒体服务协调专员戴维·贝尔说:“这有助于简化教学资料繁琐的分发过程,确保DVD和录影带已送达区内的50所学校”。流媒体可以为学区内需要进修的教师、回家学习的学生、家长,以及电话会议等提供服务。为此,他们支付一次费用5000美元购买了这套视频编码器。到目前为止,他们的网络视频项目运行良好,并一直在为教学服务。

2.创建游戏设计课程

地点:弗吉尼亚州,汉普顿城市学校,菲伯斯高中

特色:当商业课程教师黛比·马丁看到社区学院提供的游戏设计课程时,她意识到如果她的学生学习到这种技能,这也许会帮助他们应对全球化的工作。于是,她引进视频游戏教学,并开设了这些课程,包括:了解计算机编程史,介绍 java 程序语言,培训游戏制作软件,讲授 Alice(一种 3D 程序开发环境,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人员提供)。在最新的暑期培训后,黛比谈到,教学中,学生们反响积极且预计会有不错的效果;并感谢国家科学基金的赞助,以及两位计算机科学教授提供的教育用的Alice软件。

3.坚持向1∶1计算发展

地点:南卡罗来纳州,克肖县学区

特色:当学区要升级过时的计算机硬件时,负责人哈尔波特·贝格提出 1∶1 计算作为新的解决方案。学区副主任艾格莉斯·莎拉曼说,为了在区内三所高中实施这一计划,他们必须跳过多重障碍,才能确保筹集到800万美元的资金。为此他们规范自己的资源,以节省大量已拨出资金;然后转向他们的社区以寻求额外的财政支持。当有了本地的资金保证后,克肖县学区与惠普公司签署四个电脑租用合同,每次约为200万美元。2005年1月,800多名九年级学生收到学区发放的笔记本电脑。虽然这个计划面临了不小的挑战,但克肖学区也看到了好的结果。从每个教师建立了一个eChalk网页张贴功课内容起,家长们更积极地参与孩子的学习。事实上,学区在线教育网站 eChalk的单击量已由第一年的 30787增加到了去年 118715。

4.培训教师

地点: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县学区

特色:约翰·隆为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县学区的104所小学提供技术培训和支持。在他的所有专业成就中,可能最知名的是他的“数字化讲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学院。在2002年,他组建了多媒体点播(Multimedia on Demand-MOD)小组,一个热心向教育工作者传播技术的团队。MOD小组的工作开始于培训50名教师制作多媒体故事,并要求教师们教会自己的学生也会制作。在2004年秋,约翰和他的同伴创建了“技术大使”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来自学区每所小学的两名教师将被训练成本校的技术指导。第一年的培训目标是基本的技术整合。在第2~3年则介绍更多高级项目,包括数字内容和数字课程的创建。在第四年,这 200名技术大使转向Web2.0领域,学习如何创建和分发播客。

5.走向开源

地点:加利福尼亚州,索格斯学区

特色:在2004年,索格斯镇联合学区开始了他们最知名的项目:转向开源软件。虽然你可能认为节约经费是他们的主要动机,实际上渴望一套灵活的系统把全区 52套系统从 Novell NetWare转换到开源平台才是学区信息服务和技术主管吉姆·克莱因的真实想法。在4周的时间中,吉姆和他的团队采用了一套含有虚拟网络计算的系统。现在,吉姆自豪地说,索格斯学区拥有了一套由快速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网络,甚至最旧的电脑也能使用。并且IT技术职员也能更好地为教师、员工以及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在实施后的第一年,索格斯学区官方估计整个学区节约了 65000美元的软件授权费用,就因为使用了开源的桌面软件。学区下一个目标是提供开源的Web应用。

6.使用软件进行创新教学

地点:内布拉斯加州,奥哈马公立学校

特色:莎拉有一个独特的想法,能给她的学生们带去阅读的兴奋——制作 flipbook(有翻页效果的电子书)。每位六年级的学生把一本普通的图画书转变成有声数码图画书,用到的工具和软件包括 GarageBand、iTunes、扫描仪以及 iMove。首先孩子们把自己最喜爱的童年图画书带到学校;然后莎拉上了一节关于表现形式的课,体现出阅读者的语气、音量和音调的变化是如何让一个故事变得更生动。当学生们能熟练的运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完成阅读后,莎拉向他们展示如何使用GarageBand录下自己的声音,然后听录音编辑错误,添加过门音乐和翻页效果。最后他们把这些个人的播客作品上传到学校的一个 iTune频道,那里是二年级学生的收听中心。因此这个实践既能帮助年幼的学生训练流畅的听力,也能让年长的学生练习阅读的表现形式和学习如何使用软件创作。

7.技术的回归

地点:密歇根州,海兰德尔路中学

特色:作为一名工艺技能课教师,卡洛尔·科尔伯恩希望她的学生们融入到社区,参加各种项目工作,从中体验学习和学会帮助别人。为此,卡洛尔和同伴克丽丝开发了一个学习项目,汇集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旨在增加他们对 Habitat for Humanity公益组织(人类家园国际组织,为世界各地穷人免费建筑房屋的世界最大的非营利性志愿团体)的认识。卡洛尔的学生们分析了利文斯顿的人类家园组织的网站,并设计创建了PPT演示,以促使观众加入志愿者行列或捐助经费。其中“通信艺术组”学生编写和导演了关于怎样的情形才需要公益组织提供房屋的情景短剧。而来自附近3所学校的“技术和艺术应用组”学生设计了模型屋和迷你家具反映出一所典型的公益房屋的外观和感觉。项目的最后,学生们用“对奖销售”的方法卖出房屋模型,且一共为利文斯顿人类家园组织募捐到800美元的经费。

8.把iTunes作为评价工具

地点:加利福尼亚州,埃斯孔迪多学区

特色:以前在埃斯孔迪多联合学区,学生们总是在每节课前边嘟嚷边把iPod收起来,而现在该区的8年级以下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使用iPod等便携式媒体播放器了。这是学区技术媒体主管凯西·雪莉创建的一个独特的项目——IRead。该项目让学生使用 iPod 和第三方录音配件,录制自己流利的阅读和理解练习。学生仅需对着录音设备朗读短文,捕获的声音记录文件被传输到iTune 创建一个数码记录,或者转换为电子档案袋中成为学生的成长记录。埃斯孔迪多学区的研究数据显示,IRead项目是成功的;与原来相比,有2~4倍的学生在阅读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方面大为提高,这归功于在教学中使用iPod。第二语言学习者也受益于这个项目,学生能更轻松地练习复杂单词的正确发音。

9.寻找技术经费

地点:犹他州,Tintic学区

特色:五年前,当托马斯任学区技术主管时,犹他州改变了年度拨款中教育技术经费的比重,削减了 60%。Tintic 学区的信息技术预算被迫取消,使得这个乡村学区陷入困境。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难倒了不少人,但不包括托马斯。他立即开始寻找替代资金。托马斯第一笔成功筹资是来自向州府专项教育基金申请的50000美元建筑物改造款。这些钱被用于改造四所学校的老旧布线系统以升级其网络和电话通信。他还获得E-rate网际连接基金25000美元的资助,用来建立无线网络和升级学区的网站服务器。接着,托马斯注册到了eMints项目,这是联邦政府拨款“利用技术提升教育”(Enhancing Education Through Technology)项目下的一个专业发展资助计划。利用这笔拨款,学区内的四间教室获得了按生机比 2∶1 的电脑配置,另外,还有投影、数码相机以及教师笔记本电脑。他还找到附加经费——在线考试州专用基金,使学区能继续eMints项目,并新增加了5间教室加入这个项目。值得惊喜的是,去年犹他州恢复了学区教育技术拨款。Tintic学区主管罗恩·巴罗指出,正因为托马斯的创新融资,使学区在没有拨款的年份中科技计划从没落下半拍。

10.采用视频系统进行科学教育

地点:俄亥俄州,河滨高中

特色:卡罗尔·弗莱克不只是教授基本的科学课程。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她能教更多复杂的内容,如新型疾病、生物恐怖主义和法医学。她的当代生物科学和遗传学是一门开创性的课程,且是俄亥俄州同类学校中的唯一。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卡罗尔还使河滨高中与科特兰高中的教学同步进行。自2001年开始,已经实施了1400次视频同步教学,近200名学生参与其中。另外,卡罗尔意识到校际之间的协作是课程体验的重要组成。于是,让河滨高中学生和科特兰高中学生结对,使用视频会议、电话、传真、在线聊天和电子邮件交流创建作品——比如生物学 ppt 演示文档,这样使学生能在更广泛的社区分享学习成果。如此丰富的高科技体验自然把学生“钩”进科学和技术课程中。为此,2004年,卡罗尔被评为俄亥俄州年度最佳技术教师。自然而然,她的许多学生也进入大学主修科学课程,其中包括一位因创建一种特色科学通信而出名的学生。

来源http://www.etsupport.net/?p=3677

实践环节

本环节,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讨论技术给你学习带来哪些影响?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技术促进自己的学习?将讨论结果填入表1-3中。表1-3 技术给自己学习带来的影响

 

项目3 了解技术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本活动学习,理解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并理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使学习者对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有一个总体的认知。

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有多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它们像是紧紧缠绕在一起的,彼此发生作用,并且对教育信息化产生着共同的影响,其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关键要素。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专业性的教师?目前的研究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二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三是教师的能力条件,四是教师的身心素质。20世纪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速度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空前提高。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迫切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基于理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充分利用技术为基于和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增加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些都对教师职业提出特别的要求。

一、整合技术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随着大量新技术引入教育领域,教师对技术的应用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要充分发挥技术对教育的作用,教师必须首先掌握技术,因此,技术成为当前教师专业知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技术标准,如美国的教育技术国际委员会(ISTE)早在1993年制定的《国家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8年又对标准进行更新,明确规定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必须达到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见附录 1)。美国的教师资格教育国家理事会(NCATE)也将技术纳入了对教师资格的认证标准之中。2002 年澳大利亚颁布了教育专业标准(Pilot 2002,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这个专业标准共有12项,描述了教师为了个别学生和全体学生提供相关学习经历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见附录 2)。英国颁布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Subject Teaching)是教师培训时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见附录 3)。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也都通过全国教育技术标准对教师学习技术提出明确的要求。2004年我国教育部也制定了面向全国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试行)》。这些举措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技术进入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也就是说,随着现代教育环境技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师也必须将新技术纳入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之中,才能胜任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工作。对此,国外有研究者提出一种将技术整合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的新框架,即 TP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国内学者称之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如图 1-1所示。

在TPCK的知识构成中,各成分既具有各自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又彼此之间密切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知识框架。

1.教师的基本知识结构CK(Content Knowledge):即学科教师所教授的学科知识,主要包括该学科有关的概念、理论、观念、组织框架、证据和证明,以及获得学科发展的实践和途径等。它是教师从事特定学科教学的重要前提。PK(Pedagogical Knowledge):即教学法知识,通常是为所有学科所共享的一般教学法,是教师对教学实践、过程、程序、策略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的认识,也包括关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以及对学习过程的知识。TK(Technological Knowledge):即关于技术的知识,包括传统技术(如黑板、粉笔、教科书、投影器等低水平技术)和现代技术(如电视、广播以及计算机、网络等)。

以上是构成TPCK知识的3种基本要素,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对学科教师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超越对三者孤立的掌握,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几种综合性知识。图1-1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示意图

2.教师的综合性知识结构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学科教学法知识,由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综合而成。PCK涉及学科知识的重新组织与加工,并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进行传输与呈现,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或错误的诊断、分析与纠正,以及对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等。TCK(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是由技术与特定的学科知识(或教学内容)相互作用产生的。技术与内容的相互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内容选择、设计恰当的技术,如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和化学教学的几何画板软件;二是利用技术所提供的更多的可能性拓展学习内容的来源与类型,如利用网络获取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动画模拟难得一见的物理现象或过程。TP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是由技术和一般教学法相互作用产生的。新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强化原有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产生新的教学方法,反之亦然,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会影响技术的选择与设计。例如,近几年来广为流行的Webquest(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就是充分利用了网络在获取、交流、发布及共享信息方面的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又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