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最好的自己:全球职业规划咨询师教你成为职场最受欢迎的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3 19:25:22

点击下载

作者:周丹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规划最好的自己:全球职业规划咨询师教你成为职场最受欢迎的人

规划最好的自己:全球职业规划咨询师教你成为职场最受欢迎的人试读:

序言

职业与事业

周丹的书终于要出版了,请我作序,我欣然应允。

5年前,周丹跟我透露过写书的打算,我非常赞成。书是不容易写的,尤其是写一本好书。周丹的书“五年磨一剑”,结合工作不停地修改,多年的沉淀,已经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而是周丹多年心血的结晶。我了解周丹这个人,她作为隆平高科副总裁兼隆平高科国际培训学院院长,经常会有关于人事工作及国际培训方面的工作向我汇报。她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想她之所以能成为上市公司的高管,应该与她自身的职业规划以及职场中始终如一地坚持职业化修炼分不开的。现在,她把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总结出来,分享给读者,也是对自己成功的职业生涯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周丹的工作经历我知道一些。书稿我也看过。这本书里面对于职业规划与职业化修炼的内容,都是她工作经验的总结与提炼。从找工作到初入职场的困惑以及在职场工作多年后遇到发展瓶颈该怎么办,周丹都一一阐述并给出了建议。我相信对于把职业当成事业,对追求事业最好发展的人来说,阅读本书会大受裨益。特别是年轻读者,如果早点看到这本书,就能早点了解如何做好职业规划、如何成功演绎自己的职业之旅,从而在职业生涯中少走弯路。

人如果经历了职场磨砺与洗礼后,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悟总结分享,让他人受益,影响一批又一批甚至一代又一代人,我认为这才是将个人价值真正发挥到了极致。我们都应追寻这样一种价值。就像一粒种子,只有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或者长成参天大树播撒绿荫,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如果不突破自我就永远只是一粒种子。

现在,我将这本书推荐给即将或者已经走入职场的广大读者,希望读者在职场中认真领会、自我修炼、成功发展。2014年11月4日

自序

在职业规划中起步,遇见最好的自己

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湖南农学院畜牧专业,并被学院推荐到省内本专业毕业生最向往的某单位,但对方以不要女生为由拒绝了。也许是我没有找关系,也许是工作单位不希望招太多女生。在愤懑和困惑之中,经人介绍到一家中央驻湘设计院应聘院长办公室文员。

当时的人事处长是位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领导,他仔细看了我的应聘材料并详细询问了我在大学时担任校学生会干部的情况后说:“其实,我们人事处就缺像你这样的党员大学生干部,你愿意在人事处工作还是在院长办公室工作?”我不清楚人事处具体做什么工作,但我知道院长办公室的文员在当时是没有职称系列可以评聘的。我便问了一句在人事处工作是否可以评职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中国还没有评聘人力资源管理师的概念。老处长回答说,可以评劳动经济师职称。因为从小受父母知识分子评职称的影响,认为能评上职称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愿意在人事处工作。”

畜牧专业毕业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专业不对口是不能参加职称评审的,按国家文件规定,要在毕业5年后评上劳动经济师,必须有管理相关专业文凭。鉴于此,毕业后的第二年春天我就参加了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函授教育,并在达到中级职称评审年限前取得了应具备的文凭。在评上中级职称后,要评上高级职称,如果有研究生的文凭,通过评审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于是,我在取得了中级职称后马上开始了研究生资格考试复习,并幸运地通过了MBA入学考试和资格审查。我通过两年半的努力,完成了学业,是同年级中最先获得MBA文凭的学员之一。另一个5年后,在全省高级职称评审中,在通过率只有30%的比例中获得了高级经济师资格。

事实上进入工作单位时,我在行业内还不具备和同届大学毕业生进入同一起跑线的资格,然而我通过提前准备,在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加班加点自学工作所需的相关管理知识,不仅将所学管理类知识用到了工作中,提升了工作业绩,还取得了5年后与同龄人站在另一起跑线上的资格。同样,由于提前取得MBA文凭,奠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向更高级发展的基础。

在20世纪90年代初,职业规划以及相关的方法论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求职者或者在职者的普遍意识,更没有像现在这样琳琅满目的书籍。但是在那个时代的我,却希望朝着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努力储备相关知识,培养多种能力素质,一步步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做准备,从而一路走到现在。现在以一个人力资源专家的眼光来看,在当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指导的情况下,这其实就是一种职业规划潜意识在指引。

而今,21世纪已经过去10年有余了,我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达到20余年之久。由于自身职业的原因,我在职场中接触了从事各种工作、在各类岗位的人员。他们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有刚进职场的,也有工龄比我还长的;有喜欢和我讲述职业困惑、探讨职业规划的,也有迷茫而且沉默的。在这里有一点比较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迷茫者不仅在沉默着自己的人生,也在无声地抵抗着人力资源工作者(就是现在的HR),认为HR所提出的理论与制度就是造成他们痛苦的根源。

如果有这种想法是很可怕的。HR固然是站在公司的立场上,但是你成为了公司的一份子,HR就已经把你作为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制度与培训也是为到达共同的终点保驾护航。如果你真的把公司这段征程纳入了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者把这份工作看成了一种职业甚至是一项事业,你就会开心地享受这份工作。在公司的进步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在公司的目标达成中提升自己的价值。这里,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是在盲目地工作着还是在有规划有目标地前行着。

那么职业规划到底有多重要呢?

还是回到我自身的职业生涯来说,如果10年或20年前我也有过科学的职业规划,也许我今天的成就早在10年之前或者更早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虽然说我具备一个成功人士的基本素质,比如我在正文内容中提到的:有严格的自我要求能力,并且有树立自我品牌的意识,把优秀当成习惯等,但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目的不那么明确,在探索中前进,走了不少弯路。所以我认为我走到今天所花费的时间依然是漫长的。如果当初有人给我指点,也许走到今天我只要10年,而现在我自己探索着走了20年,这就是规划与不规划、有结果导向与无结果导向的差别。有规划或许也会失败,因为存在错误的规划或者规划后尚未执行。但是不规划一定会让你多走很多弯路,错过很多机会。

我想说,在这个竞争激烈、人人拼命向前奔跑的社会里,你的时间并不多。你在纠结选择哪条跑道时,在重新选择跑道时,在跑道摔倒时,别人已经远远地超在了你前面。所以,这也正是我写作本书的目的,我希望你在跑步前就已经知道了自己所要进入的跑道,进入跑道则掌握了飞速前进的方法,在奔跑疲惫的时候知道怎样调整自己。而当你拥有这种积极的状态时也能够刮起正能量的旋风,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与你一起奔跑,而奔跑中的你、你们都会看到梦想的雏形。

那么,这本书有什么特点呢?在本书中,我将职业规划作为一个科学的完整体系,区别于一些书籍零零散散的说教。从踏入职场前的准备工作,到职场中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到职场蓝图的设计、职业规划书的撰写,甚至到职业困惑诊断等,都有方法可学。通过一些固化和量化的测试和训练,我希望你认识到系统的职业规划是可以通过科学训练完成的。

而为了不让书中的理论性成分太大,在每一章中都有真实的案例以及一些比较有趣的测量小方法,这些也是我二十多年的所见所闻以及研究所得。当然,对书中的一些主人公的职场路径,我仍然在密切关注,一些方法我也仍然在继续钻研。这里我不妨先提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平衡单分析法。平衡单分析法主要是当出现几种职业与自己的职业核心功能相同时,如何进一步决策。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困惑,不妨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认认真真地做一下里面的测试题,只要你对自己足够诚实,对作答多点耐心,相信曾有的困惑都会随着测试的结果而烟消云散。

所以,如果你是刚进职场尚被称为“小菜鸟”的,不妨多看看书中主人公所走的道路,相信有些成功可以复制,有些弯路可以避免;如果你也是HR,不妨连着理论知识和科学的评估方法一起看,因为你必须更加专业。

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你对职业规划的重视。你一旦脚踩路线,胸怀蓝图,你就会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正能量,闪耀未曾有的光芒,走向一条不可预料的成功之路。而你也终将不再是迷茫沉默的大多数,因为你已经开启崭新的征程,驾驭你独一无二的人生。2014年11月

写在前面的话:这本书该怎么看

你现在翻开的是一本职业规划书籍,为了使你的后期阅读进展顺利,也为了在前期就有所准备,我们不妨先试着回答几个问题:

你理想的职业是什么?

你是否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你所在的企业是否为你提供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你是否了解相关的职业规划理论?

了解这些对你职业生涯有何帮助?

你是否出现过职业困惑?

出现困惑时,你是否知道解决的途径?

如果回答不出这些问题或者还有很多疑惑,那么翻看这本书就对了。

而这本小书到底该怎么看呢?

首先是在态度上足够重视。

事实上如果你一开始就抱着“把找工作当成一项工作”的态度,我相信这本书不讲你也知道怎么看。

但是往往问题就在这里,对于找工作我们往往过于随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买一件衣服往往可以不停地比价格比款式,不断地征求朋友的意见,然后还是要思考老半天,更严重的是在好久之前就盯紧它直到价格合适才出手。但是对于一份工作却往往鼠标一点简历投了,电话一接工作签了,理由就是先做着看,不合适就换呗。

我想说亲爱的朋友们,其实是衣服我们可以随便换,因为特别是女士的衣服,其边际成本会越来越低,即便扔了换了对我们的损害也不大。但是工作就不一样了。工作换起来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一般而言我们进入职场就会有2个月甚至1年的试用期,这期间的工资是非常低的,如果在这期间又换到另外一个地方开始试用期,一年换两次工作,时间也就这样耗费掉了,损失的不仅是金钱,还有累积的工作经历。同样的3年,一个换了4次工作的人和一个一直在岗位上的人再次跳槽的待遇几乎是天壤之别。换了4次工作的人可能在新工作到来之时还是要重新适应并且只是从基层员工做起,而那个累积了3年工作经验的人很有可能一进一家公司就是主管或者经理起步。

还有与挑选衣服不同的是,你挑选的一件衣服可能决定的是你外在的风格,但是你选择的一个工作可能完全开启你另外一个人生。

所以我想说的是,工作完全是一辈子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也只是希望你能重视起一份工作,重视起职业规划来。

当然我也希望你能重视起这本我用时近五年酝酿的书来。事实上,如果不当成一本书来看的话,书中的内容早已有,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全国一些高校任职业规划客座教授,在一些企业做职场培训讲师,我的讲义与PPT就是提炼自书中的内容。但是随着我在外讲课与培训的次数增多,每节课的时间相对又短,我觉得有必要把以前、现在乃至将来讲课的内容形成一本书,使所有的内容在一个完整的体系里,也能使我所有已知或者未知的学生、同事、朋友能够早一点从中受益,这也是我最大的目的所在。

其次是在时间上,请给自己三天时间。

对于这本书的阅读,从时间上来说,我要强调的是完全没必要正襟危坐地给自己安排一个很长的阅读时间,只要在态度上足够重视,花三天时间认认真真看完即可。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不必深究,但是要多留一点时间给测试题,一些题目可能数量比较多、看起来复杂,但是花点时间做完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些题目并不是这里找来那里凑来的一些普通题目,它们是这些年来我对于职业规划的工作经验与理论研究的总结以及美国原版职业规划书籍的翻译所得。

再次是在操作上,钻研加做测试题。

如果你的工作不是HR,阅读重点在于书中的案例分享和各种职业能力测试;如果你从事的是HR工作,恭喜你是我的同行,这些测试方法不仅你自己可以做,同时也可以组织同事一起做,当然你还多了一项工作:书中涉及的比如“职业化”“内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等观点都应该吃透并且深究,因为这也就是你的工作。我也希望我们能够一起不断丰富该书的理论研究与案例陈述以及科学测量方法。而对于我来说,这本书如果能够引起你对于职业规划的重视,能够传授你一点职业规划的方法,能够解答你一些职场上的疑惑,我就是很有成就感的了。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个职业规划师,我可以对书中的内容完全负责,而对于关乎一辈子幸福的职业,你要负多少责任呢?第一章你准备好正视职场了吗?

在抱怨找不到好工作之前,想想自己有没有去好好找工作。

你会把工作当成一项谋生的手段还是一份长期职业,抑或是奋斗一生的事业?

如何把工作当职业,把职业当事业?

如果把职场当作一场旅行,它会不会唤起你发现风景的眼睛?

假如给你三天时间规划,你会怎么规划呢?

面对即将踏入的职场或者即将到来的职场机会,你准备到什么程度了?本章论道——职场准备第一节 一切从找工作开始

好,从现在开始踏上我们人生中最有价值的职场规划之旅。

开头,我们不妨先来看一部经典的电影,如果你看过,温习一遍也无妨。

影片的名字是《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已近而立之年的黑人——克里斯•加德纳还是事业不顺,生活潦倒,只能每天奔波于各大医院,靠卖骨密度扫描仪为生。因为克里斯•加德纳28岁的时候才初见自己的父亲,所以当时他下定决心在有了孩子之后,做一个好爸爸。当然一份好的工作就是必须的了。

在一次日常工作中,克里斯•加德纳了解到做证券经纪人并不一定需要大学文凭,只要懂数字和人际关系就可以,便主动去找维特证券的经理Jay Twistle。凭借自己的执着努力和天生的幽默乐观,以及一个小小魔方的帮助,克里斯•加德纳得到了一个实习的机会。但是实习生有20人,他们必须无薪工作6个月,最后只有一个人被录用,这对克里斯•加德纳来说实在是难上加难。这时,妻子因为不能忍受穷苦的生活,独自去了纽约,克里斯•加德纳和儿子也因为极度的贫穷而失去了自己的住所,过着东奔西跑的生活。他一边卖骨密度扫描仪,一边做实习生,后来还必须去教堂排队,争取得到教堂救济的住房。

因为极度的贫穷,克里斯•加德纳甚至去卖血。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克里斯•加德纳最终脱颖而出,获得了股票经纪的工作,后来还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事业一帆风顺,成为百万富翁。

用今天的流行话语来说,这就是一个屌丝男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逆袭成为高富帅的励志传奇,但这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正是当今美国黑人投资专家Chris Gardner。我们看到的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地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票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这正是Chris Gardner的真实诠释。

观看这部影片,你会发现除了克里斯•加德纳在艰难困境中求职的精彩表现在吸引着我们看下去之外,“克里斯•加德纳一定会成功,一定会幸福的”这个信念也早已经灌入我们的脑海。因为从影片开头到结尾的一大堆细节中早已窥见了结果。

比如为了争取到股票经纪人的实习机会,他做的一系列工作:

1.物色关键人(面试官之一)并建立联系;

2.在公司门口蹲守、堵他,找到交谈机会;

3.找借口与关键人独处,并留下好印象。

比如当争取到了实习机会时,为了使得低薪却仍然能够带着孩子留下来,他做的一系列工作:

1.一边卖骨密度扫描仪,一边做实习生,以便获得生活来源。

2.将自己实习9小时的工作缩短为6小时,好在5点钟的时候能够按时到教堂排队,获得救济。他也做到了,方法很简单:上班不喝水,电话接起就不放下。

3.为了获得工作所需知识,他更是见缝插针地学习。

看了这个故事后,可能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工作不好找。但是到底是工作不好找,还是没有好好找工作呢?

事实上把找工作当成一项工作,投入足够多的精力与智慧,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份工作一定会在最美的灯火阑珊处。

这就是克里斯•加德纳的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这是一部很励志的电影,我们从主人公身上看到了一种对待贫穷生活乐观不妥协的精神,亦看到了其对得到一份工作的认真与执着。正是这种在工作到来之前,就已经把找到一份好工作当成一项工作,在细节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就拼命争取的精神使得我们相信幸福一定会来敲他的门,敲门时他也一定在家。

好了,回归到我们自身吧。

我们是否曾问过自己,现在的这份工作是我们认真寻找得来的,还是匆匆上阵?

当工作到了一定的时间后,我喜欢用因果倒推的方法,也就是从一件事情的结果找原因或者透过一些现象去推测结果。当然这与我的职业也有很大的关系。我必须回答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一些关于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我必须用比他们更长远的眼光去设想他们的发展和未来。

找工作之前的用心是成功的源泉

通过多年的招聘工作,我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比别人更加用心地去找工作的人,也能更容易得到工作,并且能够更好地做好这份工作。

还是先听我讲故事吧。

时间倒推10年,那时候我在一家企业担任HR工作,有一个姓胡的年轻人来到我们公司,我暂且叫他小胡。那时候小胡来面试公司的企业主管,我注意到他的学历是中专,一起来面试的还有另外两人,学历分别是大专和本科。面试的题目有两道,一是画一张组织架构图,一是画一张作业流程图。三个中,只有小胡既说到了重点又把握到了细节,论述得非常到位。

那次面试由于我有点事情走得比较晚,在下去的电梯里面竟然又遇见了小胡。

他跟我说是有点事情才走得迟的,并且给面试得口干舌燥的我递了一瓶水。我们才短短地聊了几句,我竟然惊讶地发现他不仅熟悉这个主管岗位,对我们公司的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等也非常了解。

但是我们没有给小胡回复。说实话,尽管小胡表现得最优秀,但是公司对学历还是有要求的,当然是在同等条件下学历为大专或者本科以上更好,所以我们还在发布着招聘信息。

就这样半个月过去了,后来在人才网上我又发现了另外一个账号发过来的简历,我一看那不是小胡吗。我把他的资料打印出来交给领导,“他不是已经面试过了吗,就用他吧”。由于这个岗位具有急切需求,领导也当即决定录用了。

进公司了有时候在电梯里遇到,多次闲聊的时候,我才知道小胡是用了心的:这表现在他对简历的发送上。

在网上投递简历找工作的人应该知道,系统设置是相同的信息同一个账号的应聘者不能重复、多次发送。而且一般的企业也不会从过去淘汰了的简历中找人。苦苦等待没有结果的小胡看到我们公司的招聘信息又出来了,就采用了外发邮件的形式发送了自己的简历,因为信息上会有邮箱地址。

这也表现在他在电梯里面与我的“偶遇”上。

小胡那天是第一个面试完却最后一个走,是因为他在后面两人面试时就已经把公司的基本情况和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做了一次核对,并且就公司的招聘情况询问了其他的工作人员。他在电梯里面对我那几句简单却又有分量的询问也是早就已经准备好的,而他这样的问候也多少加深了我对他的印象。

当然,我们最终录用了小胡,并且开出的薪资是他以往在一家小私企担任主管工作的近两倍。

所以大家都知道了,如果不是小胡在工作之前一步一步那么用心的话,他完全不可能进入我们公司。事实上,在他踏进这个工作门槛之前,我们完全有可能招到学历比他高、工作能力比他强的人,但是偏偏小胡的努力让我们觉得招他就可以了。

时刻准备着,为了更好的工作

小胡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在工作3个月之后,他便提出了换岗申请:令人惊讶地放弃了主管的位置,表示愿意从基层做起。理由是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需要多学一学,亲身体验一下不熟悉的工作流程。

半年后,小胡由于在基层表现出色,又被提拔到了主管的位置。

现在,小胡已经是一名外企的高管,工资也从第一份工作最开始的2500元每月到了25000元每月。

事实上,小胡在基层岗位工作时我丝毫不担心他的前程,他在看似是在退却、放弃,其实都是为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在用心准备。以退为进更需要智慧和勇气,而在看中的职位到来前的付出,不也是找工作的过程吗?

所以,当我们观看一部影片的时候,往往能猜出结局。当我们观察身边的同学、朋友时,我们往往也能猜出他在职场中是否会成功。但是当我们类推到自己的工作时却倍感迷茫。其实,迷茫的关键点在于没有在一项事情上倾注足够的用心与细心,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足够的前期付出,也就没有后期的开花结果了。周丹寄语:

1.职业生涯应该从找工作算起,在找工作时的用心准备已经是一种职场智慧。

2.认准了一项工作,就要有坚持不懈、穷追不舍的精神。

3.找到工作只是职场成功的一小步,要向着更好岗位时刻努力着、准备着。

4.要学会分析和总结,找工作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成功与喜悦都是一把开启下扇大门的钥匙。第二节 内外兼修 成就事业

在阅读本节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职业吗?如果你回答不出或者还在思考,不妨一起来看几个回答。

从事职业生涯指导的程社明老师曾经在坐出租车的时候,就这个问题问过一位出租车司机。“师傅,你认为什么叫职业?”“职业就是工作呗。”“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上班呗。”“什么叫上班?”“上班就是干活呗。”“什么叫干活呢?”“干活就是受累呗。”“什么叫受累呢?”“受累就是遭罪呗。”

简单地说,这位出租车司机认为职业就是遭罪。如果说出租车司机的境界还不高的话,我也就这个问题咨询了我身边一个工作了20多年的老同事。“廖主管,你认为什么叫职业?”“职业就是干活挣钱。”“什么叫干活?”“干活就是做事。”“什么叫做事?”“做事就是做老板吩咐你做的事情啊。”

好了,我已经不敢再问下去了,因为廖主管绝对会嫌我烦,而且他也要去做事了。

显然,廖主管也并没有弄懂职业的真正意义,或者说他只是简单地把职业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这在职场中很难获得幸福,成功的几率也不会大。据我所知,廖主管在15年前就已经是这个职位上的主管了,工作了20多年还在重复以前的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对职业的认知结果。

实际上我们不但要想清楚自己的职业,还要清楚就业、职业和事业的区别,这样才能进一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一个小镇上,路人问三个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石匠说:我每天都枯燥无味地搬石头砌墙。第二个石匠说:我的工作很重要,我要把墙垒好,这样房子才结实。第三个石匠则目光炯炯地说:我的责任十分重大,这是镇上的第一所教堂,我要将它建成百年的标志。

这三个石匠就是就业、职业和事业的区别,显然成就也会大有不同。《庄子•养生主》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职业也是有期限的,这就是职业生涯。

而这个期限可能短也可能长,甚至是我们愿意付出一生的。这就要我们回答是把就业当成一种职业,还是当成我们愿意奋斗一生的事业。

就业、职业和事业的区别

每个人最初涉足社会都是从就业开始的,就业能解决生存问题、安全问题等,这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就业包括就业条件、收入条件和时间条件三个方面。所以在这过程中,上班族比较关心的是上班的路离家近一点,上班时所做的事情少一点,上班后所拿的工资多一点(即“三点期望”)。

职业这个阶段解决的是人自身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别人的尊重、一定程度上的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人需要考虑的是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意识、价值观、爱好和专业等个人需求。工作一段时间后,职业人一般都很专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安全感,同时希望把这份工作做得更加完美,更具成就感和认同感。

而事业则是职业人的最高境界,事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乐意去努力或者所有的人都能实现的。事业是围绕着社会贡献和人生价值而言的,目的是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把工作当成事业,就不会在乎钱有多少,也不会在乎工作的地点是农村的农田实验还是实验室的实验,因为你是为了一份事业而工作。

我们中学时学过一篇课文《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战,路途远吗?很远,不远万里;事情多吗?很多,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收入高吗?很低,几乎没有,而且在给聂荣臻将军的遗书中他请求将军转一点钱给他的妻子。显然他干的是事业,不是职业,更不是工作,是去完成他的反法西斯战争的理想。

把工作转化为职业,把职业转化为事业

关于工作、职业和事业的差别,还是在于我们怎样对待自己的工作。正确的看法应该是把自己的工作看成一份职业,并且做好职业规划,在这过程中培养你对职业的爱好以及自己的综合能力,最终将其转化为你的一项事业。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按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

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所具备的心理素质、观念、知识、能力、经验、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是个人工作心得、经验、综合能力、社会地位、荣誉的总和。

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种职业时的工作时间、地点、内容、职务、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它是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及获取的物质财富总和(可以由名片、工资单等表现出来),其依赖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发展。

来看一个例子:

一天,报社的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

年轻人很珍惜这次采访机会,做了认真的准备。因此,他与松下幸之助先生谈得很愉快。采访结束后,松下先生亲切地问年轻人:“小伙子,你一个月的薪水是多少?”“薪水很少,一个月才一万日元。”年轻人不好意思地回答。“很好!虽然你现在薪水只有一万日元,其实,你知道吗,你的薪水远远不止一万日元。”松下先生微笑着对年轻人说。

年轻人听后,感到有些奇怪:不对呀,明明我每个月的薪水只有一万日元,可松下先生为什么会说不止一万日元呢?

看到年轻人一脸的疑惑,松下先生接着说道:“小伙子,你要知道,你今天能争取到采访我的机会,明天也就同样能争取到采访其他名人的机会,这就证明你在采访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你能多多积累这方面的才能与经验,这就像你在银行存钱一样,钱存进了银行是会生利息的,而你的才能也会在社会的银行里生利息,将来能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松下先生的一番话使年轻人茅塞顿开。

许多年后,已经做了报社社长的年轻人回忆起与松下先生的谈话时,深有感慨:对于年轻人来说,注重才能的积累远比注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因为它是每个人最厚重的生存资本。

在这个真实的案例里面:

人物:年轻记者

外职业生涯:单位:报社;职务:记者;工资:每月1万多日元。

内职业生涯:能力:有争取到采访名人的能力;观念:对于年轻人来说,注重才能的积累远比注重薪水的多少更重要,因为它是每个人最厚重的生存资本。

结果:内职业生涯发展(积累才能与经验)——带动外职业生涯发展(成为报社社长)。

因此,内、外职业生涯是紧密相连的,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外职业生涯的发展或成果来展示,内职业生涯的匮乏以外职业生涯的停滞或失败而呈现。

培养自己的内职业生涯能力

如果用一棵树来比喻内、外职业生涯,树干、树冠、树叶、果实等就像外职业生涯,它一般显而易见,谁都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之树茁壮挺拔,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硕果累累,但这样一棵参天大树不是凭空长成的,地下的庞大根系给了它强有力的支撑,汲取并输送着大树所需的营养。对自然界中植物的研究发现,环境越是恶劣,土壤越是贫瘠,越是需要更庞大的根系。在肥沃的土壤中,树根与树冠的比例约为1∶1;在贫瘠的环境中,树根与树冠的比例可达到3∶1;在沙漠地带,树根与树冠的比例会达到5∶1。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大自然的智慧,但给我们的启示是足够我们深思的了。

植物需要先有支持和营养系统——树根,才能形成树干、树冠;而树干、树冠的成长又促使树根向更广泛和纵深处发展,以汲取更多的水份和营养。这样树冠、树根交替发展,相互成全。

因此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外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内职业生涯发展会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内职业生涯在人的职业生涯成功乃至人生成功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因而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我们都应重视内职业生涯的发展。尤其是在职业生涯早期和中前期,对于尚未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我们一定要把对内职业生涯各因素的追求看得比外职业生涯更重要。

而现在很多大学生去找工作的时候,一开口就问:工资多少,效益怎样,包吃包住吗,能上网吗。这些问题,关心的是什么——外职业生涯的问题,如果你问这些问题:你们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这个岗位能够锻炼什么能力,我能争取到什么样的锻炼机会,我用多长时间可以达到公司的用人要求等这种关于内职业生涯的问题,我相信你下一步的发展也不会困难。

苹果公司的老板说:“苹果公司不能承诺给任何人提供一份终身工作,甚至连5年也不能。但是我们能承诺,你在苹果公司工作期间,你将受到不断挑战,你能不断学习和进步,这段职业生涯,使你在当地,甚至在全世界的人才市场上有竞争力,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一流的企业培养一流的人才。

世界一流的苹果公司培养的正是具有内职业生涯竞争力的人才。

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在苹果公司,但是我们也应该像在苹果公司一样发展自己。因为内职业生涯各因素是真正的人力资本所在,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原动力。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周丹寄语:

1.认定一份工作后,要有把工作当成你的职业,把职业当成你的事业的决心和勇气。

2.在职场中,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学习力比学历更重要,创造力比财富重要,方向比努力重要。

4.在拥有了薪酬、头衔等外职业生涯成果后,请关注自己的创造力、思维力、学习能力是否还在,时刻警醒并且培养它。第三节 用三天,规划一场职场旅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哈佛女孩的成长与成功轨迹。

高倩,女,哈佛大学毕业,25岁就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她——

✧5岁做规划——长大要上哈佛学法律,当律师。

✧树立目标后,调整学习方向,培养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基本职业素质——初中培养语言能力,能够说英、法、西、汉四种语言。

✧高中加入了商业与法律交叉的专业设计,学习和了解经济和商业,暑假还到大学修经济。

✧在兼职和社会活动方面,力求与职业相吻合(卖过珠宝;应聘成为市少年法庭的律师,参与审判少年罪犯;在高中,参加模拟法庭审判比赛)。

✧哈佛大学学习期间任《哈佛深红色》报社的商务主管。

✧哈佛大学毕业的同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

✧法学院第一年的暑假,在美国顶尖律师事务所兼职;先后担任两个法学期刊的编辑,包括全美最高法学专业期刊哥伦比亚《法学评论》的编辑、编委,拥有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法学教授、专家投寄来的论文是否采用及编审的大权。

✧23岁法学院二年级时,独立撰写的论文被哥伦比亚《法学评论》接受发表;不到25岁就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这是法学院博士生入学的平均年龄。

高倩的成功在于自己的执着努力,更在于其父亲高燕定对其精心的职业规划。作为美国著名的教育与职业规划专家,高燕定老师首倡从童年就开始进行科学、理性的人生设计、职业规划的理念,其女儿高倩就是他在她童年就开始的规划指导下,成功考取哈佛大学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在前言中也讲过,虽然我凭借自己内职业生涯的一些因素,比如勤奋、认真等获得了一些职业上的成功,但是如果有人指导使我及早地做出职业规划,我起码能够少走10年的弯路。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都知道10年意味着什么。虽然我们不可能回到高燕定老师提倡的童年就开始职业规划,也不可能都遇到像高燕定这样一位父亲,但是尽早地进行职业规划并且寻找一些专业指导是十分有必要的。

同等教育水平的人最后差别在哪里,就是差在平台的选择上,而这个选择就需要前期的规划。如今我作为一名职业规划的讲师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台下一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和已经在职场中奋战但内心迷茫的职业人士,我还是倾其所有地答疑解惑,并且不厌其烦地强调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职场会伴随一生,我希望你们少些困惑和恐惧,学会用发现美景的心情去看待它。

其实,职业生涯是一场不售返程票的旅行,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那么就让我们花三天时间去规划一场自己的职业之旅吧。

职场就是一场旅行

在旅游之前我们通常会作如下思考:我要到哪里去?是跟旅行团去还是自由行?是和家人一起去还是与同事结伴?是准备乘飞机还是坐火车?准备花多少钱?想旅游观光看风景还是文化名胜体验风情?这次旅行中希望有什么收获……为一次旅行做计划的时候,我们都会认真策划一番才出发,好满心期待地收获沿途的欢喜。面对这场长达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之旅,你可曾想过如何度过,如何完成规划吗?

大多数人还没有开始想就迷迷糊糊地出发了,过几年突然回过味来:“我怎么到这里了?我怎么现在做这个工作?这是我想做的吗?我现在怎么是这个样子?5年以后的我、10年以后的我要做什么?”

这些事情,这些问题,可能有的人在20多岁时想,有的人在30多岁时想,有的人在40多岁时才突然想到,但如果50多岁才开始想,太多时光已经流逝了!而每当回首一生,很有可能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会因虚度年华而羞耻了。

三天规划 受用一生

面对长达几十年的职业之旅,我们需要同生活旅游一样做好充分的准备。用三天时间认真规划自己明亮的一生。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职业生涯分为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所以我们也需要从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两个方面进行准备。在内职业生涯方面,让自己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经验等,好具有足够的耐力走完这段旅程。在外职业生涯方面,要提着篮子想好沿途采摘的果子、看到的风景、到达的地方等。

当然在这场职业之旅中我们会经历兴奋期、疲劳期、寂寞期、收获期四个阶段。在兴奋期工作热情高,盲目性大,目标设定任意性较大,态度积极,方法随意。在疲劳期工作激情降低,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惰性,易转换目标或降低目标标准,急需时间管理与能量管理。进入寂寞期大多数人已思想动摇,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或是怀疑自己目标的可行性。很多人会在这期间放弃原来的行动。只有少数持之以恒的人可以达到收获期的境界,获得阶段性成功。

所以在旅行中坚持行走的方法也很重要。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职场中也一样,我们做事情很容易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因为倦怠、寂寞而放弃,从而导致失败。这个时候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并且调整目标,朝着一个个目的地不断前进。

所以这三天我希望你能认真地思考一下个人目标,确定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根据此目标考虑社会环境、职业环境、个人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分析完后设计一个可行的行动方案并制定行动步骤,最终成功远航抵达目的地。至于如何在每一步进行具体操作,我在后面的章节都有详细的阐述。当然阅读完这本书,你也只需要三天。

我个人非常喜欢一句英文谚语:A ship in port is safe,but that's not what ships are built for。意思就是:船只停泊在港湾是安全的,但它不是造船的目的。在我们的人生之旅即将启航时,我们的父母、老师已经帮助我们打造了一艘可以远航的舰艇,如果我们永远停泊在港湾里,那无疑是非常安全的,我们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不需要冒险和防范风险。但这不是造船的目的,造船的目的就是为了远航,去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出发远航,是为了见证一个又一个风和日丽,是为了征服一个又一个惊涛骇浪,是为了收获一个又一个春华秋实。周丹寄语:

1.失败与成功的区别在于谁能坚持到最后,当你感到坚持不住的时候,告诉自己“选择放弃就等于选择失败”。

2.在职场之旅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软实力,包括身体素质以及坚持不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等心理素质。

3.旅行的意义在于经历风雨后见到彩虹,在狂风骤雨后迎来鸟语花香。第四节 请将掌声送给有准备的人

这是我从在美的集团(以下简称美的)工作的朋友那听到的故事。

在美的工作的朋友把故事的主人公戏称为“卧虎藏龙兄”(简称卧兄),卧兄是一位在美的工作了7年的普通主管,当然现在已经是GE亚太区的技术总监。大家也许不知道GE亚太地区的技术总监意味着什么,我暂且这样告诉大家:他现在在上海浦东GE分部的第40层有了自己独立的办公室,管辖18个部门经理,至于年薪,已经无法用一个确切的数字来衡量了。

据说卧兄很喜欢笑,在工作中总是面带微笑地对待每一个人。但是大家也知道他也不是没有烦恼,毕竟在美的工作7年都没有任何提升机会。然而当同事问他为什么不去做海外营销或者另找出路的时候,他回答说哥哥我正在等待一个机会。不久,机会果然来了,这个机会就是GE。

面试是全英文的,事实上卧兄过去的工作岗位并不需要英语。但是他基于自己的喜好,从1993年大学毕业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学英语,此外,其他语种(日语、德语,还有韩语)也略通一二。给他面试的是技术部的某部门经理,随意聊天中,问起六西格玛(是一种能够严格、集中和高效地改善企业流程管理质量的实施原则和技术)的学习情况,卧兄说自己已经完成了黑带(为企业中全面推行六西格玛的中坚力量,负责具体执行和推广六西格玛)的学习,部门经理开始佩服起来,尤其看完卧兄关于六西格玛的板书后,向人力资源部门申请把他提升为高级工程师。人力资源经理携技术总监前来面试,一番交流后,技术总监告诉卧兄,你在我的职权范围内,可以提升你为部门经理,但我觉得你的价值还远不止如此,于是,他立即向美国总部发出邀请,要求美国总部的人前来给他定价,GE对人才的重视是不遗余力地挽留,美国总部立即派人飞来上海继续面试我们这位卧兄,又是一番沟通后,告诉技术总监:他和你是一样的,让他做大中华区的技术总监吧。技术总监继续推荐:他不但会英语,还能用日语交流,听得懂德语,会用韩语查字典,看得懂韩文。美国总部负责人得知这一信息后,很爽快地答:那么把亚太区交给他吧。

实现了从一个世界跳到另一个世界的过渡后,大家问卧兄有什么感想。卧兄说他终于相信,上天是公平的,付出了多少,就会回报多少。这个荣耀的背后也是他不断学习的结果。大家知道他一直在自学英语和其他语种,学习专业知识等各种知识。当他亮出大学的高等数学笔记时,众人才更加明白什么叫“温故而知新”,除了高数的笔记,他把专业笔记也一一归整好,而且常翻常看,常看常新。

而当他说起他大学时候就树立的要去美国生活、开餐馆的理想时,大家已经知道这个理想近在咫尺。命运怎么会拒绝一个不断准备、不断冲刺的人呢?“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出自《周易》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的君子,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如吕尚遇周文王,就是如此。

这话也提醒我们,在默默无闻的时候,要加强自己的实力,等到机会来时,就要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职场之旅中我们要做好规划,确定好目标,接下来就要开始准备工作了。对于踏入或者已经踏入职场的我们该如何做准备?

相信很多人还是会犹豫的,“我还没准备好”可能成为遗憾的回答。但是公司是不会给你多少时间准备的,即使有实习期其实也已经是在工作。况且现在公司更加喜欢拿来就用的人才,特别是对于一些级别较高的岗位。

准备,给成功一点时间

准备工作其实拼的就是时间的积累。这也像武林学派所言:大凡高人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我们都羡慕奥运冠军的奖牌,羡慕他们收获的鲜花与掌声,但我们却难以想象在鲜花与掌声背后,他们是如何为抓住成功机会做准备的。

2008年8月17日,北京射击馆步枪三姿决赛场,上演了与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如出一辙的一幕。当时的人们也开始像四年前称呼贾占波那样,把“捡漏”的邱健唤作“幸运儿”。“今天这块金牌,幸运占了大部分,但我的努力也能占一小部分吧!”邱健如是说。被邱健轻描淡写的那“一小部分”努力,是他在射击场上18年不懈的坚守,是在国家队8年默默无闻的苦涩,是改练三姿3年无人能知的艰辛。邱健说,比赛时他不管别人,只想打好自己的,让每一枪都不留遗憾。当教练示意,他获得了冠军,这位33岁的老将先是惊愕,随即喜极而泣。也正如王义夫所言,在射击这个项目上一切皆有可能,而“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邱健终于在家门口等到了这个机会。为了这块颇具神奇色彩的金牌,他付出了最美好的青春。

这样的奥运冠军可能会离我们比较遥远。当你想到你身边很多人都在为着同一个职位做着看不见的努力时,这种紧迫感就会产生了。

准备工作同样需要规划

所有的准备都必须围绕着自己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学会规划。每个人对自己的成功都有不同的界定,归根结底,就是自己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美的集团的卧兄,他的理想是做专业人士,向往的是国外的生活方式,他在过程中不断细化了这些目标,做足准备,从而成就了自己。

这个目标亦需进一步细分为小目标,了解每一个小目标所需要的能力与素养。因此在准备的过程中同样要有规划意识。

记得在2009年4月,我接到通知参加6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利马格兰全球经理人大会。我是提前两个月接到大会通知的,接到这个通知后,应如何做准备?首先应该是交通安排,如选择时间段、航空公司;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是会议内容的准备。会议中有一个讨论议题是谈“中国人力资源发展趋势”,为此,我请了几个大学教授、企业管理者一起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便我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到会议现场分享;另外一个小准备,是语言上的。我的英语能进行日常交流,但我不会讲法语,而部分法国人不愿意用英文交流,考虑到我一人旅行,遇到紧急情况时需要些法语进行交流,于是,我就得准备一些常用的法语小纸条,以便咨询和寻求帮助时使用……在类似细节的充分准备后,我才会有一个顺利愉快的旅行和参加效果满意的会议。

熟悉我的朋友都说我的规划意识特别强,我这个规划意识当然和自身的工作性质有关,但是纵观他人的成功,在准备工作中注重谋略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何做好规划也将是本书讲述的重点,这在接下来的章节都有涉及。

可以说我们在职场的一天,就是等待机会的一天。机会就像梯子,有了它,你可以更上一层楼;没有它,你只能平淡前行。但是当机会来到你身边时,如果没有准备,你就极有可能失去它,而眼睁睁地看着他人爬了上去,当然上面也很快就会人潮拥挤。

总而言之,对于准备工作,必须在意识上加以重视:机会属于那些愿意付出时间、付出金钱、付出努力的人;必须在谋略上加以重视:机会属于那些善于运用时间、追求目标、踏实工作的人;必须在行动上加以重视:机会属于那些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人;必须对机会加以重视:机会属于那些随时为迎接机会而做好充分准备的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指的是我们应该多次检查自己。对于你想要的工作,不妨也自问一下:我今天准备到哪一步了呢?周丹寄语:

1.从一开始就做对,这是职场成功的保证,而这个保证来自准备。

2.准备不能停止,这个目标的成功就必须为下一个目标做准备。

3.准备是属于行动派的,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而不是说我下一刻开始准备。

你是千里马,还是一头驴?

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白龙马想念家乡,找驴、羊、牛等儿时伙伴玩。驴迫不及待地询问成功秘诀,白龙马说:“努力工作!”这时,驴委屈地嚎啕大哭: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工作却一无所获?

白龙马说:“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在磨房自己的小圈圈中原地踏步。”驴愕然:“什么是目标?”

感悟:像驴一样勤奋,工作却原地踏步;像驴一样劳累,得到的却是皮鞭,这是很多职场人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其实,摆脱驴的命运,变身职场千里马得到赏识并重用,并不是没可能。读读后面的文字,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突破口。第二章职场中,其实你并不懂自己

在工作中你是否更加在意别人的言行而忽视了自己?

你是否知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信息时代,你有定期跟别人交流分享信息与资源的习惯吗?

你的三个好朋友的收入分别是多少,平均收入是否就是你的工资水平?

在生命中有贵人相助吗?你认为是什么因素将贵人吸引来的?

在人脉圈的建立上,你是否用过心?本章论道——自我认知第一节 常照镜子

在高校进行职业规划讲课时,我经常会碰到一些同学向我讲述他们的困惑。

李云,某大学经济管理系一年级的学生,会计管理是他高考时按照父母意见填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发现自己对专业不感兴趣。个性活泼的他,先后报了4个社团活动,半个学期下来,虽然个人能力提升了许多,专业学习却没有什么进展。会计行业要求人更多的是稳重,他现在很困惑:自己的个性是否适合会计行业,今后是否要在会计行业发展?

王宇,某大学机电系汽车维修专业大二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之余,他做了许多销售方面的兼职工作,如在移动公司做销售小组负责人。当他身边的同学都在专心钻研技术的时候,他却在做其他工作,他觉得自己更加喜欢与人沟通方面的工作。眼看明年就要毕业了,他在思考:是毕业后做技术还是做销售呢?做技术工作自己不喜欢,做销售工作专业又不对口,怎么办才好呢?

李云和王宇这类的困惑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这类困惑表现为:一是对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能力等方面的了解比较少,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偏好;二是对所学专业未来进入的岗位群的了解相对较少;三是不明白职业选择的决策方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自我认识开始,寻找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方向和目标。

因为这一切的困惑归根于自我认知的困惑。而人类对自我认知的困惑可以说从人类诞生起就已经存在。

古希腊有一个著名的神话:一个名叫斯芬克斯的狮身人面女妖坐在忒拜城堡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的人出了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过路者如果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无数人为此而丧生。最后是一个流浪者猜中了。这个答案就是人!

这个谜语在三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被当作神谕受到顶礼膜拜。人们把它镌刻在都城德尔阿波罗神庙的入口处,好让城市的每一位居民和每一位访客都能第一眼看到它,都能经常看到它。它受人膜拜之处正在于它的答案。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最喜欢引用这句话,以此曰:人啊,认识你自己!

所以,我想首先强调的就是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最陌生的也莫过于自己;最亲近的是自己,最疏远的也是自己。

古人如此,今人亦莫不如是。在资讯泛滥、社会关系复杂的今天,我们更容易当局者迷。所以在职场中,与其时刻警惕老板,紧张同事,还不如多花点时间与方法去认清自己。因为你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

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的前提

这是一个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纵观时势的时代,由于互联网的存在,我们徜徉于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带来的信息传播与即效分享里。当然我们也可以获知更多的职场信息。但是有没有发现,对于未来与专业选择感到盲目,频繁更换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怀疑与否定自己等现象在我们身上也更加明显?事实上,关注与被关注的信息洪流已经使得全民参与了一场表演秀,我们分享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却从未真正与自我进行交流,我们在关注他人工作动态,却在羡慕中怀疑与否定自己……

职场更需照镜子。当你已经陷入了上面这些症状,就应该停下微博、微信等来好好看清自己了。端起这面自我认知的镜子,你要看到自己与生俱来的一些性格等因素,同时也要看到自己后天的人生经历、知识结构、行为习惯等。要发现并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缺点,调整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个性和欲望,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等。

认识自己其实也没那么复杂,简单而言,我们只需要明白三件事情。

明白三件事情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或许不需要每天问自己三次,但必须明白三件事: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必须干什么?

我想干什么是指个人的理想,我能干什么是个人的能耐和能力,我必须干什么意味着为了生存必须优先选择的。可以说初入职场者和职场老将都存在着纠结,即想干的事太多,能干的事太少,必须干的事又太苦太难。如果想要避免或摆脱必须干的太苦太难的工作,除了努力把它干得更好外,就是要充分认识到这三件事情。

我想要干什么?就是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在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框架内制订职业生涯目标,并将它分解成阶段目标。“力学之父”牛顿,很小的时候就小有成就,有人赞誉他为“力学泰斗”。

牛顿却说:“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常常为发现一块美丽的贝壳沾沾自喜,对面前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无知。”

牛顿正是意识到还有浩瀚如海洋的真理尚未了解,才使他在确立了三大定律后,又发现了万有引力,甚至还在光学及其他研究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牛顿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他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去追求真理海洋。职业最初都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最终的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幸福。在择业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预期收益——个人幸福最大化,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可知,只有个人的生理、安全需求得到满足,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取舍,选择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职业,在由收入、社会地位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

我能干什么?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能力条件,而一个人一生中不能将所有技能全部掌握。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于其最终的优势领域。你可以把自己已经证明的能力和自认为还可以开发出来的潜能一一列出来,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择己所长。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20世纪30年代曾收到以色列政府机构的一封信,信中诚邀他去当以色列总统。在一般人来看,能当上总统,自是荣幸之至了。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爱因斯坦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担当高官。”

我们也知道爱因斯坦如果当上总统那一定是全人类的损失,因为他完全不能发挥自己的所长。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博士在1999年3~4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一篇名为《管理自己》的论文,强调充分发挥自己长处的重要性,指出这是成为杰出人士的必由之路。对于一个集体,需要克服的是“短板定理”,而对于个人,不要想着努力去补齐短板,而是应该去发挥自己的长处。

我必须干什么就是我们必须考虑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分析周边的环境,包括本单位、本市、本省、本国,甚至国际上的环境;分析内外环境给自己职业生涯会带来的机遇和阻碍。只要认为自己有可能借助的环境,都应在考虑范畴之内;分析在这些环境中,自己可能获得什么支持和允许。

同时,我们亦要分析目前自己所处的行业、企业和职位有哪些威胁,又有哪些机会。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机会和威胁都是相互依存,并可互相转化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