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整脊医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13:08:08

点击下载

作者:杨大力,杨大冬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实用整脊医术

实用整脊医术试读:

内容简介

《实用整脊医术》2004年出版,数次印刷,深受读者欢迎。此次修订再版,在保持原书整体框架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增加了脊椎侧弯、反张、滑脱的分析;拓展了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等整脊治疗病种;补充了整脊治疗后的功能锻炼、再次损伤及预防;论述了脊椎伤病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关系;增加了案例影像照片;总结了整脊医术的四大特色。修订后全书共五章,约30万字,主要供广大的基层骨伤科、整脊科医生参考,也可供临床其他科医生学习。

作者简介

杨大力,1971年出生。5岁开始随父亲学医,独立行医25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特别是独创整脊治疗小儿多动症、抽动症的方法,不仅疗程短、痛苦少,而且效果好。

1989年前往河南济源开展整脊工作,在当地钢厂医院受到患者一致好评。1990年应邀参加“亚运会专家义诊团”,任亚运会第三分团团长助理,是亚运会最年轻的颈椎病专家。1991年到俄罗斯开展整脊工作。1992年在北京整脊总部工作,进行整脊的临床和研究工作。1995年在山东威海人民医院开展整脊工作,总结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004编写出版了《实用整脊医术》一书,同年应邀前往香港开展整脊工作,建立了香港“实用整脊中心”及“杨氏整脊研究院”。2010在河北唐山开展整脊工作,建立了“实用整脊中心唐山分部”及“杨氏整脊研究院唐山分院”,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赞誉。杨福申(左) 杨大力(中) 杨大冬(右)

施序

整脊学是一门古老而又颇具创新特色的学科,源于中医骨伤科学体系,但又涉及多种学科的临床疾病。手法治疗是中医骨伤科的专长和优势,清代《医宗金鉴》曰:“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该书指出手法“能达病者之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可见手法的治疗作用十分广泛,无论外伤内损,大凡气血失调、情志失畅,用之得当往往效果显著。中医骨伤科用手法治病历史悠久,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基础。运用手法诊治脊柱疾病,便是根据骨与关节及韧带的解剖学变异,结合经络、气血、脏腑学说进行辨证施治,不仅可以调整脊柱的结构异常,而且可以治愈众多的顽固性颈、肩、腰、腿痛疾患。由于分布全身四肢及内脏、头颅的血管、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等与脊柱相联系,因而通过整脊手法还能治愈或改善许多相关疾病。整脊学的学术内涵及其临床应用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海内外相关研究正成为交流的热点,然而尚缺少长期观察和系统的探索。

今年初夏,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副司长、我国著名医学家王镭教授来沪,我们在讨论关于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时,他告诉我北京有位整脊名医杨福申原是一位物理教师,1973年因车祸不幸致残瘫痪,尔后他以坚强的毅力走上一条艰难的求医、学医、自医、行医的曲折道路,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不仅自己站起来了,而且通过自学和自医的实践,对脊柱损伤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演变规律有了切身的体验,积累了一定的治疗经验,在积极进行自我康复的同时也为众多病友服务,20余年居然有14万名患者接受了他的治疗,大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最近他还将这些珍贵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认真整理,写成《实用整脊医术》一书。这一信息令我兴奋,这位执着追求的久病成良医的医家更令我敬仰。近日杨福申先生将《实用整脊医术》书稿示我,拜读后颇感全书内容丰富,疗效确实,研究深邃。该书体现了作者自学之艰苦,治学之严谨,医学知识之渊博,医疗技术之高超。诚如《医宗金鉴》所言,做到了“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境地,可以以“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 (《战国策》),通过脊柱关节错位的整复而调节全身功能的紊乱或障碍。

杨福申先生坚持发扬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终于取得可贵的成就,说明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只要认真继承,弘扬广大,一定能在克病制胜的临床探索中显示出特色和优势。杨福申先生从一个伤残患者修炼成京城名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奋斗过程,生动地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爱因斯坦说过:“有许多人之所以爱科学,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学是他们的特殊娱乐,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和雄心壮志的满足。”杨福申先生正是这样在追求科学真谛中,不断获取精神上和事业上的满足。孟子曰:“山径之蹊简,介然用之而成路。”即是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杨福申先生对祖国医学的热爱和信心,刻苦继承与创新,堪当我辈效学之师也。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骨伤科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前校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施杞2001年初秋

自序

我1971年出生,我的父亲杨福申1973年乘校车车祸受伤,全身瘫痪在床。所以,我的童年是伴随着父亲从瘫痪到站起来工作的过程。父亲从开始无法翻身,到慢慢开始练习坐、站、走,直到后来开始工作,甚至给别人解除病痛。换句话说,我的童年是一个见证奇迹的过程。

这个过程,除了父亲坚强的毅力,就是神奇的整脊所创造的奇迹。因此,我从小就立志要走上这条整脊的道路,为更多的人解除痛苦,也因此从中领悟到生活的充实和生命的价值。

1975年,快5岁的时候,父亲第一次带我回到了山东老家,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治疗颈椎病。那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都有很多人围着我的父亲,而且每个人都客客气气地来,高高兴兴地走,有时候还给我好多好吃的东西。长大了我才知道,那些人都是来找父亲治病的,他们的病好了,所以非常开心,非常感谢父亲。那时我幼小的心灵就觉得父亲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爸爸,将来也要像他那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从此,我就抽时间在父亲的诊室里帮忙。开始帮父亲收拾房间、打扫卫生、折叠床单,到后来给患者敷药、做按摩,努力学习父亲传授的整脊技能,直到最后为患者治疗,一步步走上了医学的整脊之路。

1989年,对于我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开始了我独立的行医之路。1988年,我治疗了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她来的时候是老公背着进屋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可以慢慢扶墙自己走了,后来就能自己独立行走了,十分高兴,对我千恩万谢。这对于我来说虽是个普通的患者,但她告诉我,在她的家乡,有许多像她这样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不是痛不欲生,就是瘫痪在床。她迫切希望我有机会能到她的家乡出诊,为他们解除痛苦。经过进一步了解,我于第二年,即1989年接受了“河南济源钢厂医院”的邀请,前往开展整脊工作,治愈千余人,受到当地的一致好评。

1990年,经过一年的独立行医,我的整脊技术更加完善,这时正好迎来了亚运会,父亲带着我和大哥应邀参加了“亚运会专家义诊团”,我担任亚运会第三分团团长助理,是亚运会最年轻的颈椎病专家。会后,经上级安排,我们又踏上了回乡之旅,来到山东淄博开展整脊工作。与15年前不同的是,上一次我年龄小,只能看着父亲为乡亲们治疗,这一次我可以亲自帮着乡亲们解除病痛,看着病人开心的笑脸,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1991年,一位领导问我们:“你们在国内治疗这么多病人,有没有为外国人治疗过?效果如何?”当时我们确实很少有机会为外国人治疗,现在有机会了,就毅然踏上了前往俄罗斯的旅程,在当地开展整脊治疗。不仅治愈了很多患者,更充实锻炼了自己,也提升了自己的整脊技能。

1992~1994年,通过几年的独立开诊,我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于是我回到北京整脊总部工作,再次向父亲学习,进一步研究整脊疗法,总结经验。经过3年的充实提高,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决定重新独立开诊。

1995年,在众多邀请之中,我再次选择了家乡——山东,去威海人民医院开展整脊工作,积累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整脊资料。

我们开诊这么多年,经常有人问我们为什么不出书,把技术保留下来,发扬光大。于是,后来父亲执笔,我和哥哥共同参与编著出版了《实用整脊医术》一书。

2004年,我们应邀并移居香港开展整脊工作,建立了香港“实用整脊中心”及“杨氏整脊研究院”。2010~2014年,在河北唐山开展整脊工作,建立了“实用整脊中心唐山分部”及“杨氏整脊研究院唐山分院”,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赞誉。

唐山是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城市,1976年的地震,造成了大量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这对于开展整脊工作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考验。因为距地震已经二十多年,如果能把这些患者治好,说明整脊医术是非常好的疗法,也是对我的一种肯定。经过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有些患者症状减轻,部分已经痊愈。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杨氏整脊医术”的赞扬,送来了牌匾和鲜花。

父亲经常对我说, 《实用整脊医术》和我一样,也是在跌跌撞撞中渐渐完善起来的。回想《实用整脊医术》的编写过程,我们十分怀念和感谢成千上万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患者和朋友们。很多内容都是通过这些人的反馈才使我们发现并完善了整脊的方法和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患者才是《实用整脊医术》的真正创作者,我们只不过是执笔人。

父亲的话我常记心间,所以对于病人的反馈,我十分重视。2007年,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接诊了一位小儿抽动症患者,来自成都的12岁女孩,经过45天的治疗,痊愈了!当时孩子妈妈给我电话咨询小儿抽动症的时候,我十分坦诚地告诉她,我没有治疗过这种病,没把握。她听后十分失望,我进一步询问她,孩子有没有头晕、头痛、胸闷、肠胃不好等症状,她十分奇怪地说,孩子确实有这些症状,但是由于抽动症过于严重,所以其他症状被忽略了。我就安慰她,你可以带孩子来看看,即使无法治疗抽动症,其他的症状(头晕、头痛、胸闷)至少可以治疗、缓解,甚至痊愈,她十分高兴。为了稳妥起见,我建议她先给孩子拍全脊椎的X线片,邮寄过来看看,如果是脊椎的问题再带孩子来治疗。我看完孩子的片子,确定了病情,决定让孩子暑假来唐山治疗。到了暑假,他们一家三口都来了,我给他们分析病情,制订治疗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效果显著,孩子不仅抽动症症状基本消失,脊椎侧弯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注重搜集小儿抽动症的病例,至今已治愈了上百例小儿抽动症。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父亲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鞭策鼓舞着我,我一定要更加努力,不断完善治疗手法,用自己的双手为更多的脊柱疾病患者解除痛苦,为整脊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杨大力2015年1月9日于唐山第一章绪论整脊学是一门崭新的医学学科,它产生于广大医师的临床实践中,并且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虽然目前还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甚至认识不到的地方,但是随着整脊的开展和普及,相信一门完整而又成熟的整脊学学科也随之建立。本书用《实用整脊医术》这一名称,是说明它的内容可用来教学及普及用,列举出病例的治疗方法可参照实施。实际上每到一处,都会有人跟着学。人们把整脊方法叫做“绝招”,这大概是来源于1989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报道。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只是把临床中患者的反馈意见,收集起来,积累起来,进行了总结,从而获得了疗效,于是就显得效果很“神奇”。随着整脊的普及,这些理论和方法也就成了一般的常识,就像张仲景治感冒、伤风一样,“热者汗之”。在中国就连农村识字少的人都知道,感冒发热,发发汗就可以减轻。说这话的人,有几个认为这是绝招,又有多少人知道张仲景呢?对于整脊,将按以下的思路叙述其理论部分:首先介绍脊柱椎体错位的原因,脊柱椎体错位引起脊柱相关疾病的病种;然后,从临床的病理改变描述脊柱错位后生病的过程和特点。从前述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脊柱椎体错位是由许多原因引起和导致的。从这一观点出发,首先分析一下慢性病的成因和用整脊治疗慢性病的机制;然后进一步分析常见病为什么常见,以及常见病发病与脊柱椎体错位的关系;最后谈谈当今治疗疑难病的话题和思路(附图21脊椎杨研究整脊)。第一节 整脊学的起源和发展

一、整脊学的起源

整脊是正骨的一个分支,正骨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已经有关于痹证的记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素问·痹论》又按症状、部位,将痹证分为筋痹、骨痹、脉痹、肌痹和皮痹。像漏肩风、风湿痛、老寒腿等病名,大多来自这种提法。人们经常把骨折、脱位的治疗称为大骨科,而把整脊从中分离出来,有人把它合并在软组织损伤里,其实整脊所治疗的疾病范围和特点,不仅仅是软组织损伤,它已经超出了骨伤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内分泌、神经等各科内容。

整脊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是因于冯天有医师所写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和他后来出版的《新医正骨讲义》及举办的学习班。这些工作不仅使得整复脊柱椎体错位的手法走向全国,而且走出国门,推向世界。但是,如果追根求源的话,冯天有是学习、总结了罗有名医师的手法,才完成了他的工作。而罗有名是向谁学的,他的老师又是谁,不得而知。但是据罗有名说,她治疗颈椎、腰椎等疾病的手法是“祖传的”。“祖传”这个在中国既普通又神圣的字眼,包含了许多人的心血,经过积累、修改、总结、传授,一代代传下来,又经过不断的实践、改进、探索,发展到今天。所以我们说, “祖传”包含了众多人的辛勤劳动,同时“祖传”又包含了人民大众对它的信任、尊敬和依靠。唯一遗憾的是“祖传”都是口传心授,师父带徒弟,很少留下文字的记载。直到冯天有医师才把“祖传”的历史结束,将整脊手法清清楚楚地记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中。冯天有医师的书用了“编著”这个词,我们认为是因为有“祖传”这个因素在里面。整脊手法一旦普及开,它就再也不是仅仅治疗软组织损伤了,而是远远超出了骨伤科范围。1991年第一届国际脊柱相关疾病学术讨论会上,专家们把用整脊治疗的疾病定名为“脊柱相关疾病”。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们摸索、研究、总结了几十种可用整脊手法治疗的疾病,所以认为应该叫整脊学。在我们的整脊学中,全面吸取了冯天有医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中所总结的罗有明医师的“祖传”手法。我们认为:手法已经十分成熟。其一,从第1颈椎(寰椎)开始,颈椎、胸椎、腰椎等已经成为一个系统。其二,这套手法科学、轻巧、准确、合理,我们只是在整复颈4到胸1段的错位时,才稍加改动。由于这段脊柱椎管内对应的是脊髓的“颈膨大部”,整复错位时会有一定危险,故采用了转动中复位,而没有采用冯天有医师的“极限复位法”。其三,这套手法简单、直观、好懂、易学,方便推广和普及工作。

在冯天有所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中,已经提到很多整脊学的内容,这些内容涉及耳、鼻、喉、内科等范围,但是他在临床是以软组织损伤为主进行治疗。不管什么原因,即使书中只讨论了软组织损伤,他的工作对未来整脊学的发展,甚至对未来“健康医学”的发展都是有贡献的。他是在手法治疗这个领域用文字结束“祖传”的第一人。如果我们给整脊学写历史的话,其实很简单,可以是:祖传手法——罗有明——冯天有的《中西医治疗软组织损伤》——整脊学。

二、整脊学的发展

整脊学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路程,大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20世纪70年代是整脊学发展的初期,在大约10年的时间内,临床陆续发现了偏头痛、晕车、心动过缓等十几种病症与脊柱错位有关,并找到了治疗的方法——整脊方法。这个时期的发展完全是不自觉的、偶然的、被动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群众创造的。此为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为了进一步扩展整脊学的治疗范围,开始自觉地寻找某些病症的整脊治疗方法,而且从颈椎扩展到了整个脊柱,直到1990年掌握了近百种病症的整脊治疗,很多人已经认识到整脊治疗有很多突出的优点。正如有位患者所赠的十六个字:“诊断准确,治疗简捷,疗效显著,没有痛苦。”此为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陆续有整脊的论文在学术会议上发表,又有《人民日报》 《健与美杂志》的报道,可以说整脊疗法初步被人们认可和接受。此为总结整理阶段,即第三阶段。

总之,整脊学是一门古老而创新的学科,它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为脊柱疾病患者和临床各科疾病患者带来福音,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第二节 整脊学的病因论

一、疾病发生的内因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有“治病必求于本”的论述。这里所说的“本”是什么?本就是疾病的病因。治病必求于本,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治疗疾病必须找到病因。

到目前为止,在人们认为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简单说来,西方医学的病因论,基本上是建立在“细菌病理学”基础上的。医院为了分析病因,设置了放射科、化验室、B超、CT、磁共振……但是找到真正的病因了吗?为什么有些病反复发作,一拖再拖,有的拖几年甚至几十年,这不证明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吗?

中医把病因归为两类:一类是风、寒、暑、湿、燥、火;另一类是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有外因有内因,所以中医在很多方面比西医更整体更全面一些。但是历史上直到目前为止,中西两大医学对某些疾病发生的真正的内因机制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从临床发展起来的整脊学提醒我们:许多疾病的发生是因为脊柱椎体外伤或扭伤,导致了脊柱椎体的错位,因此与椎体相关的器官就会因功能紊乱而出现症状。这就是一些疾病发生的内因和机制。脊柱椎体错位就是某些疾病发病的内因,而细菌感染、受风、受寒只是疾病发病的外在条件。

对于人体的“虚”,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脊柱椎体发生了错位,相关的部分或脏器就“虚”了,就有可能生病。但发生了脊柱椎体错位,也不一定马上生病,还要有一定条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急性损伤期慢慢发展到病变期的过程。如果脊柱椎体错位,并没有到发病时期的患者,可以称为“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能维护多久要看条件,一旦有发病条件,患者可能就生病了;如果没有这种条件,也许能维持很长时间不发病。当然也要看疾病的情况、种类、性质。一般而言,如果患者的第3、4、5颈椎椎体错位,他的上呼吸道就可能出现功能紊乱,抵抗力就下降,或者说就“虚”了,如果正赶上流感流行,他就会患流感,如果他的颈椎很正常,就可能不患流感。

疾病并非都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有很多功能性疾病,只要脊柱椎体发生了错位,人体就会生病。如胃溃疡、肩周炎、妇女月经不调、斜视等。此类疾病只要诊断清楚,及时治疗,整复好相应的错位椎体,病人就可以不用吃药打针而痊愈。

根据临床实践,经过多年的积累,编制出“脊柱相关疾病图”(图1-1),以在临床指导诊断和治疗疾病。脊柱相关疾病如下:

1.颈椎(C)相关疾病

C1——落枕、颈强直、复发性口腔炎、斜视、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咽喉炎、扁桃体炎;

C2——落枕、颈强直、眼震、复发性口腔炎、斜视、鼻炎、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咽喉炎、扁桃体炎、偏头痛、慢性中耳炎;

C3——落枕、颈强直、偏头痛、复发性口腔炎、斜视、鼻炎、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咽喉炎、面神经麻痹、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眼皮跳、小儿流涎;

C4——落枕、颈强直、偏头痛、耳聋、耳鸣、复发性口腔炎、网球肘、高血压、鼻炎、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律不齐、发汗障碍、咽喉炎;

C5——落枕、颈强直、偏头痛、耳聋、耳鸣、晕车、网球肘、手肿、高血压、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律不齐、发汗障碍、肩周炎、心绞痛;

C6——落枕、颈强直、偏头痛、耳聋、耳鸣、网球肘、手肿、高血压、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律不齐、发汗障碍、肩周炎;图1-1 脊柱相关疾病示意图

C7——落枕、网球肘、手肿、高血压、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律不齐、发汗障碍、肩周炎。

2.胸椎(T)相关疾病

T1——期前收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

T2——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

T3——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

T4——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

T5——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

T6——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

T7——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胃消化不良、胃溃疡、慢性胃炎;

T8——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胃消化不良、胃溃疡、慢性胃炎;

T9——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胃消化不良、胃溃疡、慢性胃炎、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胰腺炎、糖尿病;

T10——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胰腺炎、肾盂肾炎、糖尿病;

T11——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胰腺炎、肾盂肾炎、糖尿病;

T12——胸椎小关节紊乱、胸痛、慢性胰腺炎、肾盂肾炎、糖尿病。

3.腰椎(L)相关疾病

L1——慢性阑尾炎、坐骨神经痛;

L2——慢性阑尾炎、坐骨神经痛;

L3——急性腰扭伤、宫颈炎、盆腔炎、髌骨软化症、痛经、慢性阑尾炎、坐骨神经痛、痔疮;

L4——急性腰扭伤、宫颈炎、盆腔炎、不孕症、便秘、髌骨软化症、坐骨神经痛、慢性腹泻、月经不调、痛经、痔疮;

L5——急性腰扭伤、髌骨软化症、坐骨神经痛、痔疮、遗尿。

图1-1可反映出几个新问题:①脊柱相关疾病与内脏神经有密切关系。这就是说脊柱椎体错位,挤压内脏神经,导致相关疾病。如肩周炎与颈椎下段椎体错位相关;胃炎、胃溃疡与胸椎中段错位有关;妇女月经不调与第3、4腰椎有关。②面对这张脊柱相关疾病图,对常见病、慢性病、疑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可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着手。具体问题将在下面专题讨论。

二、脊柱椎体错位致病的机制

脊柱椎体错位引起的疾病,是在长期的反复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以晕车为例,一个以颈椎病患者来就医,治疗一次后,他即刻告诉说:“杨大夫,我颈椎虽然没治好,可我回来的时候,坐车不晕了。”于是我们注意观察这个情况,发现颈椎的错位会引起晕车,而且一旦整复好这种错位,晕车也就随之好转。晕车在《内科学》里被列为“晕动症”类疾病,而且按照晕动症的分析,晕车只能缓解,而不可能治愈。

为此,我们对晕车病人进行了临床调查和研究。经过对近1000例晕车患者的治疗和观察,坚定了信心,得出结论:颈性晕车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都可能通过几次治疗痊愈。我们还观察和随访过一些治愈的患者,据他们反映,坐车的感觉确实和以前不一样,即使乘车时间再长,也没有头晕、恶心的感觉。

除颈椎椎体错位会导致发病外,我们还发现几乎所有的椎体如果错位都会引起发病,只是不同椎体错位所引发的疾病不同。

1990年,我们绘制出了脊柱与相关疾病的图,图中列入了99种常见疾病所对应的错位椎体。此时才发现,实际上发病的部位与内脏神经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于是我们认为,脊柱椎体因扭伤、落枕或外伤发生错位;错位后脊柱为了维持平衡,产生骨赘增生;错位的椎体和增生的骨赘如果挤压了周围的神经、血管、脊髓等组织,就会造成相关部位和器官的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

三、脊柱相关疾病病理分期

根据前面的分析,落枕、扭伤、外伤使脊柱的椎体发生了错位,造成了脊柱力学失衡而致病。为了维持错位情况下的平衡,椎体产生骨赘、增生,达到一定程度,即可以代偿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骨赘和错位挤压周围的组织、器官,产生脊柱相关疾病。以下是脊柱相关疾病病理变化的分期。(一)急性损伤期

无论是落枕、扭伤还是创伤、摔伤,刚受伤的时候,都属于急性损伤。不管有没有流血、骨折,脊柱椎体的错位均有可能同时发生。有些错位严重的,症状明显,临床可以被关注到。但是一般骨科,多数情况下,容易被患者和大夫忽略。

这种忽略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一件十分令人痛心、十分不应该的事。因为在急性损伤期整复脊柱椎体的错位是十分简单的事,如果错过最佳整复期则给治疗带来困难。临床上把这个时期称为治疗的黄金时期,其原因一是整复比较容易,几乎都是一次成功;二是病人少受痛苦;三是不会产生相关组织和器官的疾病。

遗憾的是很多患者都错过了这个可贵又短暂的时期。有的人受伤后,还想恢复下,养一养再说,实在不行的话,再去找医生。但这个急性损伤期大约只有1~3周,一去则不复返。根据临床观察,每个人的急性损伤期是不同的。体弱、年老的人急性损伤期长一些;体强、年轻的人则短一些;儿童的急性损伤期最短,所以一旦受伤,必须抓紧治疗。

民间传说中的“神医”治病, “病人抬进去,自己走出来”,就是“黄金时期”的治疗效果。落枕、急性腰扭伤是典型的急性损伤期的疾病,但这只是骨伤科范围的疾病。其他疾病,如急性咽喉炎、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肾炎等一些疾病,有的也与脊柱椎体错位有关。整复相关的错位椎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临床效果。(二)脊柱失衡期

在临床中,如果脊柱椎体的错位在急性损伤期没有得到恰当的整复,或者根本没有整复,拖延两三周,就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期,成了陈旧性脊柱椎体错位。此时,错位的椎体破坏了脊柱的力学平衡,进入了“脊柱失衡期”。在脊柱失衡期会产生以下两种情况:

1.如果椎体错位不大,椎体产生一点骨赘,就可以协助完成脊柱的平衡。增生的骨赘,逐渐维持错位椎体的平衡,直到脊柱达到稳定平衡,增生则停止。

2.错位如果不是一个椎体,而是几个椎体,这样就在这段错位的脊柱形成一个侧弯,即使产生骨赘增生也不足以维持侧弯情况下的平衡,于是脊柱在未侧弯的一段又产生一个反向侧弯,只有这样整个脊柱才能维持平衡。一般在临床见到的脊柱侧弯的患者,不是S型,就是反S型。通常把产生错位的那段脊柱弯曲称为主弯曲,而把另一段为了维持脊柱平衡而发生的脊柱弯曲称为补偿弯曲。主弯曲与补偿弯曲的作用使人体达到了脊柱新的力学平衡。

在临床治疗的患者中,脊柱侧弯的人占了3%左右,这是个不小的比例。但在正常人群中,比例要小得多。从这个比例来看,外伤造成的个别椎体错位占绝大多数。但是多个椎体错位,形成侧弯的情况还是极少数。

多数脊柱椎体错位的患者都可以形成骨赘增生,增生的骨赘维持了脊柱的平衡,一旦压迫周围的器官和组织就可引起相关疾病的症状。在脊柱失衡期,临床症状可时有时无,时轻时重。随着增生的稳定,相关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稳定下来,这意味着进入了脊柱相关疾病的第三期,即骨赘增生期。

晕车、听力下降、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都是脊柱失衡期的疾病和临床表现。虽然这些表现和疾病不是第二期的所有表现和疾病,但却清楚地反映出(在这一期由于骨赘增生逐渐加重,症状可表现出时有时无)其总的趋势是临床表现逐渐加重。

治疗脊柱失衡期的疾病,相对于急性损伤期就比较麻烦。但疗程相对于后面的骨赘增生期还是比较短的。这一期可以称为治疗的有效期。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症状不够稳定,时有时无,患者总觉得还没病,有一点等等看的想法,而不去积极就医。这一等,就错过了治疗的有效时机,使病情进一步发展。(三)骨赘增生期

骨赘增生的作用就是维持脊柱的平衡。所以增生的骨赘一旦能维持脊柱平衡,增生也就停止,因此增生的骨赘并非不停地增长。增生的多少也与错位的多少有关,损伤期错位越严重,增生期骨赘生长越多;临床错位越大,维持脊柱平衡需要的增生就越多。增生越多,治疗的疗程就越长。

上述已经介绍,脊柱侧弯也是维持脊柱平衡的方式。在急性损伤期,如果发生多个椎体错位,可形成一个主弯曲;而在失衡期则会出现一个反向的补偿弯曲。补偿弯曲的大小取决于主弯曲的大小,以能补偿失衡为限,同增生一样,不会无限地弯曲下去。所以临床见到的侧弯患者,S形的两个弯曲,弯的程度是相似的。临床中有些外伤引起的弯曲并不一定是侧弯,也可能表现为脊柱的前突和后突。前突的变形一般称为滑脱,后突的时间久了就形成老年性驼背。但是根据临床观察,前后突的患者,多数也伴有侧弯或错位。使用苦参洗剂整复这种畸形并不十分困难。

骨赘增生形成后,它在脊柱的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强行把它去掉,就会破坏脊柱的平衡,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医学上认为人是有生命的,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新陈代谢。

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体,总是在不断地建造自身的新的特殊结构,同时又在不断地破坏自身已衰老的结构。虽然从生物体的外表可能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变化,但实际上,它的各个部分都在不断地以新合成的生物分子代替旧的物质,这个过程就称为新陈代谢。生物体一方面从环境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经过改造或转化,以提供建造自身结构所需的原料和能量;另一方面,生物体内的分解产物,均需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显然,在失衡期骨赘增生的出现是新陈代谢的产物,而把错位的椎体整复好,脊柱恢复了平衡,已经失去作用的增生就成了真正的累赘,成了废物,自然会被分解、吸收并排出体外。从这个意义上讲,增生虽然不是病,但增生的多少却表现了损伤期椎体错位的情况。增生越多,说明急性损伤期椎体错位越严重,整复这种错位也就更困难一些。

根据骨科的分类,错位在1mm以内的,称为错缝;错位在1~3mm之间的,称为半脱位;错位超过了3mm的称为脱位。整脊所处理的绝大多数是错缝,也就是说,关节处增生并不严重。在增生期进行治疗比前两期困难,所以临床把这个时期称为最后有效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很多疾病就只能缓解,而很难痊愈。

根据以上对治疗黄金时期、治疗有效期和最后有效期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有病早投医。为什么要早投医,道理很简单,如果能在黄金时期尽早把病治好,病人不仅少受痛苦,少花钱,大夫治疗也比较简单,而且见效快,是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为什么多数患者会错过这极为宝贵的黄金时期,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这不能完全责怪患者,很多医生对此也不甚了解。

慢性咽炎、慢性鼻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妇女月经不调等疾病都是骨赘增生期的疾病。病情虽不重但稳定,往往能拖上数月,甚至数年。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找到相应的错位椎体,所以治好又复发,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四)器质病变期

临床上,如果错过了骨赘增生期,就错过了最后治疗期,可使器官和组织出现器质性改变。

有些疾病本来只是一种症状,但由于长期没有认识到它的病因和病机,久之也被人们认定是一种疾病,这种例子很多。如偏头痛本来就是一种症状,而并非独立的疾病。偏头痛的叫法本来就不确切,称它“慢性复发性头痛”可能更贴切一些。由于上千年来没有找到确切的病因,因而也没有恰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只能用止痛片“过日子”,于是就被认定是一种疾病了。1976年我们认识到,颈椎椎体错位可能是引起偏头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成功治愈了5000多例偏头痛患者,从而发现偏头痛只不过是颈椎病的一种症状,虽然有个别病人头痛长达几十年,但经现代先进科学手段检查却没有发现器质性改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很难治愈。

四、对慢性病的认识

提起慢性病,自然会想到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一系列的名字。其实很多病,虽然没有戴上“慢性”的帽子,但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是慢性病。例如偏头痛、晕车、眩晕、胃溃疡、高血压、月经不调等等。

究竟是谁给这些疾病戴上的“慢性”的帽子,无从考查。它不像某某药是谁首先研究的,某某疗法是什么人创造的,名正言顺,是一种发明者的荣誉,有据可查。在普通百姓的心目中,能快速治好病的大夫,是名医、神医;而拖拖拉拉,把病拖成慢性的大夫,不算高明的医生。所以作为一个医生,也希望尽快地把患者的病治好。但为什么有些病总是治不好,有的治好了又犯,而且反复发作呢?于是,人们找到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答案:不是医生医术不高,也不是患者不配合,只是因为这病是“慢性”病!所以“慢性”病就成为许多疾病的惯用称谓。

我们开始对“慢性”提出疑义是在1974年,那时发现治疗慢性肠炎,实际上整脊只用了几次。如1975年我们对一位慢性腹泻17年的妇女,只用一次整脊手法即治愈。后来1984年又为谢某某治愈了42年的慢性腹泻。当时《人民日报》在“半路出家有绝招”的报道中,提到了这件事。后来我们渐渐地认识到,并非病是慢性的,而是人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所以我们把乱治不愈,理解为久治不愈。这个“乱”字则是从民间的一种说法“有病乱投医”中借来的。把它们连起来,则是有病乱投医,乱治而不愈。

整脊学为一大批慢性病,摘掉了慢性的帽子,像慢性鼻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咽炎等。整脊学从脊柱扭伤或外伤等原因导致脊柱错位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如淦某某老人,1912年辛亥革命初期即开始头痛,到1984年治好,她头痛了72年,但从脊柱相关疾病的角度出发,治疗只有短短的4天。又如宋某某患鼻炎30年,闻不出香臭,夜里常常因呼吸不畅被憋醒,为他治疗1周后,鼻子就通气了,又治1周则能嗅出香臭味。再如,晕车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但临床发现晕车只不过是由1~2个颈椎椎体的错位引起。实践证明,晕车是整脊手法非常适用的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都能一次治愈,终生不再晕车。

很明显,整脊使一些慢性病摘掉了慢性的帽子,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不但改变了慢性病的含义,而且也改变着人们对慢性病的看法。这里仅仅讨论慢性病的内容,已经可以看出整脊绝不是一种疗法,它将动摇千百年来人们对看病吃药的这种观念和思维方法。但是对慢性病,整脊也并不是最完美的治疗,应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在数十年的临床工作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围绕着我们,那就是用手法治疗肠炎,为什么那么有效,仅用4次就治愈了42年的慢性肠炎。我们还用同样手法“扑灭”过一场流行性痢疾。为什么用“扑灭”这个词,是因为当时防洪前线指挥部在给我们的锦旗上写着:“你们扑灭了一场流行性菌痢”。之所以说扑灭,是因当时出现很多痢疾患者,当地医院告急,防洪指挥部发现黄河大堤上也出现了痢疾患者,有发展趋势,只有我们“青城医院”没有痢疾患者住院。经过了解,得知我们能一次性治愈此病,于是才决定由我们派人支援。结果,仅用了1周时间就完成了任务,治愈了患者。经统计,很短时间内治愈了上万例菌痢患者。

在慢性病这一节中,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提醒临床医生思考一个问题,即在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有很多宝贵的东西,这些比金子还要贵重,比钻石还能闪光的遗产,值得研究,值得继承,值得发扬。

1975年在青城医院,一位已经腹泻17年的患者就诊,医院诊断是慢性肠炎。用整脊手法为她治疗后,嘱咐她丈夫:“如果还泻,你明天陪她再来一趟。如果不泻了,过两天你有空,给我来封信。”第二天,天下雨了,他们没来。是真的好了没来,还是因为下雨没来,不得而知。过了三天,时逢农村的大集,雨停了。那个患者的丈夫赶着马车来了。车上坐着许多人,一问才知道都是来看病的患者。她丈夫一下车,就风风火火地找到我们,双腿跪在泥水里对我们说:“我妻子病了17年了,家里该卖的都卖了,能借的也都借了,现在我除了一身债,什么都没有了。我怎么谢你呢?我只能给你跪下了。”我忙把他拉起来,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用谢!”

这些治疗手法伴随我们数十年,但是它为什么这么有效,细菌到哪里去了,我也解释不清楚。虽曾做过一些研究工作,但也没有结果。而我确信,只要是金子,它终究会闪光的。

五、对常见病的认识

常见病为什么常见,很少见有专门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有些书上虽提过几句,但也没有把问题讲清楚。比如说,颈椎病是常见病,因为颈椎活动度大,活动比较频繁,因此受伤的机会多。这当然是个理由,是不是活动多,受伤机会也一定多呢,显然这个理由是不充分的。重视锻炼身体的人,活动虽然也多,非但病不多,反而不生病,处于健康状态,就否定了前述理由。如此说来,常见病应当有它真正的原因,既然常见,就必须搞清楚,它为什么容易发病,能不能预防,下面就这个问题专门讨论。

做个试验,如果用钳子夹住一根铁丝,使其一端左右活动,时间久了,铁丝即折断。铁丝在什么地方折断,铁丝不是在固定的地方断开,而是在离固定点一小段距离的地方。这就是说,在离开固定点一段距离的地方,最容易损伤。这是力学原理。用到人体上,脊柱什么地方是活动端,什么地方是固定点,从解剖学讲,骶髂关节对脊柱应当是一个相对固定点,离开一段距离的地方即第3、4腰椎是活动点。但是,在我们国家,人们习惯把腰带系在第3腰椎上,等于加了一个护腰,所以第4腰椎受伤的机会最多。妇女月经不调、腹泻、便秘等都是第4腰椎的相关疾病。自然,这些病也就成了常见病,多发病。

这种观点,在1993年波兰搜集的1000多例患者病例中,再一次得到了证实。波兰人习惯把腰带系在第5腰椎下面的骶椎上,也就是说他们腰带系的比较靠下,所以波兰患者腰椎错位的,多数是腰椎第5节,第4节错位的反而比较少。这一发现不但对于治疗有一定意义,特别是对于预防腰椎疾病,有很大意义。

如果肋骨对胸椎有一定的加固作用,那么胸椎段的相关疾病,相对于颈、腰段来说,就算不上常见病,发病率会明显少于颈、腰段。

颈椎部分活动度大,活动频率又高,但对颈椎来说,第7颈椎却相当于一个固定点,而最容易受伤的就是第5、6颈椎。因此,与第5、6颈椎相关的肩周炎、晕车、眩晕、偏头痛等疾病就成了常见病。而第1颈椎即寰椎活动是最多的,活动度大,活动频繁,又要负重,实际上受伤的机会也不少。因此第1颈椎对应的相关疾病如咽喉炎、鼻炎、口腔溃疡、高血压、失眠、偏头痛等就是常见病。

这种观点,很好地解释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理论,还有一些所谓的职业病,等等,也比较好理解了。如教师、会计等经常需要低头工作的人群,本来颈椎就是人体的薄弱环节,他们长时间低头、伏案,造成颈部肌肉疲劳,很容易使颈椎错位,引发疾病。

胸椎、腰椎的错位也是这种情况,本身胸椎、腰椎的薄弱环节就容易错位,再加上长期的不正确的姿势,局部肌肉劳损,导致椎体错位,引发相关疾病,如疼痛、麻木,还有就是引起内脏问题,如妇女月经不调,便秘等,将在后面章节逐一论述。

胸段的一些相关疾病,如肝病、胆结石、糖尿病等相对发病率较低,其原因是胸椎有肋骨支撑,错位并不容易。但是一旦生病,也较难治愈。理由也很简单,由于有肋骨支撑,胸椎错位的整复也比较困难。

总之,整个脊柱在人们生活和各种活动中,有些部位的椎体较易受伤,这些椎体错位所诱发的相关疾病就是常见病、多发病。第三节 整脊学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的询问

病史的询问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全面性 要注意询问患者的各种不适,包括偶然或曾经出现过的症状。

2.突出重点 应掌握当前患者最主要的痛苦。

3.发病规律 应认真询问是否有外伤、落枕、扭伤史,是否有发病诱因。

4.病情的变化规律 如何时开始出现,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是否进行性加重,是否在某特定情况下减轻、加重,以及具体表现如何。

5.治疗情况 用过哪些方法治疗,如手术、药物、理疗、手法等,效果如何。

6.注意询问 注意询问同类脊柱相关疾病的症状和相关椎体的相关疾病症状。

二、触诊检查

1.确定错位椎体的偏歪方向和程度。

2.确定错位椎体的部位和节数。

3.确定脊椎是否侧弯、反张、向前滑脱等。

4.根据错位椎体椎间隙的情况估计增生的情况和病程的长短。

三、辅助检查

不同的疾病可能需要不同的辅助检查帮助诊断,椎体的情况主要依靠X线片来协助诊断。如半椎体、楔形椎体、先天性畸形、椎体发育异常(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骨质破坏(骨质疏松、骨结核、骨肿瘤等)要靠X线片来协助确诊。有些病变可能还要需要CT、磁共振检查以帮助确诊。 (辅助检查资料可见附图21,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各个章节具体分析。)第四节 整脊学的治疗方法

一、整脊的安全保障

1976年前后,在相继认识到整复颈椎椎体错位可治疗偏头痛、晕车、眩晕等,且效果十分满意时,有专家曾提醒说:“手法整复颈椎错位,有一定的危险性,轻则致瘫,重则死亡,特别要注意脊髓的颈膨大部”。

从解剖学上看,颈膨大位置对应的椎体是第4颈椎至第1胸椎。涉及第4、5、6、7颈椎和第1胸椎共5个椎体。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一段颈椎是活动最频繁、受伤最多、危险性最大的一段,这显然不是小心谨慎能解决的。我们把这段颈椎称为手法整复危险区,如图1-1所示。

这个区域包括C4、C5、C6、C7、T1。在这个区域里,由于颈椎椎体小,椎间孔也小,但脊髓却较粗,这样脊髓与椎体间留下的空隙就比较小,如果椎体发生错位,很容易碰到脊髓,形成脊髓型颈椎病。即使没有碰到脊髓,留下的空隙也不多,手法进行整复时,如果椎体碰到脊髓,那也是很危险的。在间隙很小,甚至已经挤压到脊髓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定的安全措施,强行进行手法整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但用一些药物辅助治疗,则可提高其安全性。

1976年收到了一位朋友送来的一个洗药方,经赵锡伍老中医分析,认为可能是当年明朝妇女缠足用的洗药方。但是此方已经残缺不全,而且没有药物剂量配比。针对整脊的临床情况,赵锡伍先生当即加了几味中药。以后在山东青城医院李维怀司药的协助下,我们又找到了最佳配比,开始了试验研究。我们先是用动物做实验,后又用动物的骨做实验,终于获得成功。但是现在是要反过来用,把畸形整复成正常体型,还是有区别的。事也凑巧,有一位患先天性足内翻、内旋的小姑娘来就诊。她的脚心向上,脚背着地,两脚尖向内相对。针对患者情况,我们用这种洗药,给她泡一遍,整复一遍,再泡一遍,再整复一遍。每泡1次要50分钟,整复以不感疼痛为度。经过了70次的浸泡和整复,她终于和正常人一样站了起来。1年以后,已经完全正常。整形成功了。

整脊疗法是一种传统而现代的疗法,用这种方法可再建立一个“非手术整形科”,甚至可以建立一个“非手术整形医院”。对我们来说这不过是前进路上的又一个收获。后来,我们把这种洗药定名为“苦参洗剂”,曾用它整复过200多例畸形足患儿。他们当中有的是足内翻,有的是足外翻,还有的是马蹄足,有的是足内旋,有的是足外旋。曾经获世界乒乓球比赛第三名的刘某某,就是我们的小患者。

整形就是整复多个关节的陈旧性错位,我们收治了陈旧性肩关节脱位、陈旧性肘关节脱位、陈旧性髋关节脱位和陈旧性踝关节脱位的患者,经过治疗果然达到了预想的结果。1998年曾为一位瘸了40年的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进行了整复,他1958年扭伤,到1998年遇到我们,治疗后终于能正常地走路了。

安全问题是脊髓型颈椎病整复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因为确有人在这个问题上出现过医疗事故,也确有人因此而不敢对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手法整复。所谓脊髓型颈椎病是因为颈椎椎体错位压迫脊髓,或椎体后缘、小关节骨赘增生,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甚至椎板增厚,椎管狭窄压迫脊髓或影响脊髓血液循环,颈椎活动时,脊髓在凸起部来回摩擦而受到了挤压所致。因此,应尽早整复好椎体位置,使颈椎恢复平衡,治好颈椎病或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在进行脊髓型颈椎病的椎体整复时,首先要明确脊髓在什么地方、什么方向受压,然后再用手法整复。整复的用力方向应当是挤压脊髓的反方向,也就是说整复是为了解除这种挤压。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万万不可草率行事。

另外,前面也提出,外敷苦参洗剂一般要50分钟左右。根据动物实验,苦参洗剂外敷后,骨表面就会有一层软化层,这样在椎体整复中,即使与脊髓发生一点接触,也不会有危险,患者仅有触电样感觉。一旦错位的椎体离开了脊髓,脊髓型颈椎病所引起的瘫痪就会改善,甚至解除。

经过3年的探索,我们认为整复颈椎的安全问题可以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把前面的经验有效地移植到颈椎复位上来。随之又用了近半年时间,找到了现在的一套治疗颈椎病的常规手法。这套常规手法从1984年成立“北京东城区地东联合诊所”开始,共治疗5000多例颈椎病患者,其中脊髓型100多人,治疗近10万次,没有发生任何事故。真正做到了无痛、舒服、安全、有效。

二、整脊的基本手法

整脊使用的这套手法,基本上是从罗有名的手法演变而来。由于使用了“苦参洗剂”,使得手法的力度大大减小,所以看起来十分轻巧,动作的幅度也减小许多,似乎已经不像骨科手法。就是因为力度和幅度都小了,所以安全有了保障。治疗十几万人,上百万人次,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学习过罗有名手法的人,只要在原有基础上稍加改进,就可以掌握这套手法。参加过冯天有“新医正骨疗法”学习班的同行,或者在他那里参加过培训的医生,同样也容易掌握。(一)寰椎错位整复手法

寰椎(第1颈椎)错位一般是落枕造成的。以棘突右偏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医生站于患者身后,左手扶持患者下颌部,前胸贴在患者的后头部,右手拇指触及偏歪的棘突;(2)复位时,医生前胸和左手轻轻用力稍向上提,并使患者头部缓缓向左转动,转到某一恰当位置,约10°~15°时,右手拇指会感棘突稍有活动,此时右手拇指轻轻向左推动,有时即能听到复位声,医生指下也可察觉到有椎体移动,表示复位成功,手法结束;(3)复位后患者恢复端坐,全身放松15分钟,在这15分钟内,保持端坐位,不要转动头部。(二)第2~7颈椎错位整复手法

均以棘突左偏为例(附图21“颈椎旋转复位法”)。(1)患者取端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身后,医生右手扶持患者下颌部,左手拇指触及偏左的棘突,患者后枕部紧靠医生前胸。(2)复位时,医生右手引导患者头部缓缓向右转动,当转到某一恰当位置,约35°时,医生指下棘突可有松弛感,再稍用力向右推动,此时,多可听到一声清脆的复位声,提示复位。(3)用右手拇指沿棘突,自上而下,分左右两侧轻轻按揉(附图21“颈椎局部肌肉松解法”),以把项韧带贴附在棘突上,手法结束。(4)复位后让患者静坐15分钟,嘱咐患者尽量不要转动头部。(三)胸椎椎体错位整复手法

胸椎整复可以采取坐位整复(附图21“胸椎双人复位法”)和卧位整复(附图21“胸椎双人牵引法”)。

1.坐位整复(双人整复法) 以第7胸椎棘突偏右,即胸椎椎体向右错位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双腿自然分开,膝关节保持90°;助手立于患者左前方,用双腿夹住患者左膝和小腿,双手压住患者左大腿根部。这是整复工作中的一个杠杆的支点,所以,一定不要活动,如果这个地方移动,整复肯定失败。助手只是保持患者左腿不动,不必用很大力气。(2)医生左手拇指触及第7胸椎偏右的棘突,右臂从患者右腋下伸向左肩,此时用右手引导患者向右转身,在左手拇指下有活动感时,左手拇指将棘突向左轻推。此时可听到一清脆的复位声。但是胸椎椎体复位后,小关节还有微小错动,特别注意在胸7棘突周围是否有隆起,如是则椎体有后凸,再借转身之力将其平复。如果还有隆起,则可采用卧位胸椎复位法。(3)复位后同样要求患者卧床15分钟,整个整复手法结束。

此手法适用于胸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但治疗前应延长苦参洗剂的外敷时间,操作时手法力度也应相应减小。

2.卧位整复手法(双人整复法)(1)患者俯卧手术床上,全身放松;助手面对患者立于床尾,两手握患者两脚踝部,准备牵拉;医生用拇指或掌根按压错位的棘突。(2)准备好后,医生发令,助手向后牵拉,医生同时按压。注意如果用掌根按压,切忌用大力。一般也可听到清脆的复位声。

胸椎小关节紊乱、胸椎急性扭伤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疗程短,见效快,但必须双人操作,助手和医生要默契配合才能完成。(四)腰椎椎体错位整复方法

以第4腰椎向右错位为例(附图21“腰椎双人复位法”)。

1.双人复位法(1)患者取端坐位,两腿自然分开,屈膝成90°,助手站在患者左前方,两腿夹住患者的左膝,双手按住患者左大腿根部,用力不可过大。(2)医生坐在患者身后偏右侧,左手拇指触及偏右的腰4棘突,右臂从患者腋下伸向患者颈部,扶持患者颈后部。(3)整复时,嘱患者弯腰,向右慢慢转身,在转动中医生左手拇指下可有活动感,顺势轻轻一推,一般也可听到一清脆的复位声。手法结束。(4)整复后,让患者趴在床上休息15分钟。腰椎刚刚整复后很容易再次扭伤,因此最好能住院治疗,而且最好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内都佩带护腰,以防止再次扭伤。

此手法痛苦小,适用于年老体弱者,特别是腰椎压缩性骨折侧复位应采取此种手法,但治疗效果不如单人复位法。压缩性骨折治疗前应延长苦参洗剂的外敷时间,操作时手法力度也应相应减小。

2.腰椎双人牵引法(附图21“腰椎双人牵引法”)(1)患者俯卧手术床上,全身放松;助手面对患者立于床尾,两手握患者两脚踝部,准备牵拉;医生用拇指或掌根按压错位的棘突。(2)准备好后,医生发令,助手向后牵拉,医生同时按压。注意如果用掌根按压,切忌用大力。一般也可听到清脆的复位声。

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急性扭伤,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特别是腰椎滑脱用这种方法比较好。这种方法疗程短,见效快,但必须双人操作,助手和医生要默契配合才能完成。

3.单人复位法(1)患者俯卧手术床上,全身放松;医生立于患者左侧,左手用掌根按压错位的棘突,右手与左手呈反方向用力,向斜后方搬动患者右侧大腿约15°~25°,此时可听到清脆的复位声,表示已复位。(2)复位时注意用掌根按压,切忌用大力。复位后患者不可活动,在原位休息15分钟。

腰椎后关节紊乱、急性腰扭伤等均可采用这种方法。(五)骶髂关节半脱位整复手法

骶髂关节半脱位,多数是一侧,用“4”字法检查,可以确定是哪一侧发生了半脱位。以右侧骶髂关节半脱位为例。(1)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助手面对患者立于床头,双手置于患者双腋下,向头部方向牵拉。(2)医生站在患者右侧,左手抬起患者的右腿,右手从患者右膝窝下绕过,搭在自己左臂肘关节上,左手扶持患者的右膝,把患者踝关节夹在腋下。医生向后侧身,用重力的分力向下牵拉患者骶髂关节,以使骶髂关节复位。在牵拉中有时可听到复位声。(3)医生放下患者右腿,使其双腿并拢,屈膝、屈髋,使大腿贴于胸前并左右摇摆,并用“4”字法检查是否复位成功。但有时一次复位不完全,需再次复位。(六)其他辅助手法

1.踝关节扭伤整复手法(附图21“踝关节扭伤复位法”“踝关节扭伤双人复位法”)

踝关节扭伤主要是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错位。这两个关节在功能上是联合关节,可作内翻和外翻的运动。所谓踝关节扭伤,不是内翻过大受伤,就是外翻过大受伤。扭伤可致踝关节微小的错位、半脱位或者脱位。

整复踝关节扭伤,患者取仰卧位、坐位均可,医生站在对面,右手持患者患足,紧握患者足跟骨部,左手扶持患足四趾。如果取坐位,助手要扶持患者腰部,避免患者向前滑落,卧位则不需要。嘱患者放松,右手握紧跟骨,用力向足底方向猛拉。此时多可听到复位声。然后医生左手拉住患者拇趾,如果是内翻扭伤,要把距胫韧带、跟腓韧带按揉平复。实际上内翻扭伤比外翻扭伤更容易整复。扭伤时在外踝局部可出现明显青紫、红肿。

校正平足症畸形的手法与踝关节扭伤相似。

2.治疗网球肘操作手法

网球肘的治疗以解脱滑囊嵌顿为目的。具体操作以右肘为例: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对面,左手握住患者右腕部,使患者掌心向上,同时右手握住患者肘部,拇指按在肘内侧,轻轻向上推按,其目的是把肘后部皮肤拉紧,同时使患者肘屈伸,把滑囊拉出。操作几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