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怎样找机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10:19:55

点击下载

作者:蔡富强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二十几岁,怎样找机会

二十几岁,怎样找机会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二十几岁,怎样找机会作者:蔡富强排版:暮蝉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3-01ISBN:9787551137386本书由北京紫云文心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二十几岁,怎样寻找与把握机会

懂得把握机会的人,可以成事。

懂得创造机会的人,可以成大事。

机会一如风筝,此一时似乎离我们很远,彼一时又似乎离我们很近,但那根线始终在我们手中,除非你马虎大意,让它断了线,扬长而去。

有时一阵风来了,你正巴望它不停地吹,可它就停了。风筝少了风,飞不起来。这个时候,消极的人会坐在地上等风,积极的人则会托着风筝,等清风袭来的刹那,快步奔跑,风筝一瞬间就“活”了。

当风筝遇到风,俨如人碰上机遇;风,有时很小,但却管用,能不能抓住,全在你的态度。积极者因时刻“托着风筝,等清风袭来”,总是最先赢得机遇。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活了一辈子也没有遇到过什么机会,倒不是因为机会太少,而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机会是这样的,它和人的天资禀赋一样,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缘,一个条件,一种可能。如果机会来了,你毫无准备,即便你拥有再高的智力,也不见得抓得住。最有希望成功的,未必就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善于利用每一次机会,并会为此全力以赴的人。把握机会是见微知著的前瞻,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段,是快人一步的行动。你可以羡慕被机会垂青的幸运儿,但你不能不探究幸运的背后别人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如果你一再错过机会,那你一定是在某些方面需要改变。

机会,有时就像一件古董,不是赝品,可在潘家园的地摊上摆久了,很多人就把它当成了赝品。等到有一个慧眼识珠的玩家买走了,他们才惊呼:我把玩过很多次了,咋就失之交臂了呢?

相信自己眼睛的人,才是智者。有太多的人在奔忙中变得麻木,不敢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即使这个机会轻而易举,也会害怕有风险。被害怕、迟疑占据的内心,挑不起人生的重担;被犹豫、懒散左右的行动,跟不上机遇的脚步。

这些人,表面失掉的是机会,丢失的是财富,本质上缺的其实是观念,骨子里少的是了那么一点点勇气,肚子里还没装够见识,行动上需要太多的改变。

对于真正睿智的人来说,机会绝不是可遇而不可求,很多人出身卑微,年少困顿,却因为理念先进,思维活络,目光敏锐,行动迅速,结果最先飞扬了起来。

二十几岁,想在未来的日子里拥有璀璨的人生,从现在开始就学习如何寻找机会,学会在机会来临时,牢牢地抓住机会。

抓住机会,困在井底的青蛙也能重见天日;

抓住机会,陷在低谷的失败也能逆袭人生!

二十几岁的这段人生时期里,总会碰到几个让人刻骨铭心的机遇。抓住了机遇,甚至懂得去创造机遇,你就能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略有小成,相信在三十多岁时你会有更大的成就。

二十几岁,怎样寻找机会?二十几岁,怎样抓住机会?二十几岁,怎样通过机会让你心想事成,梦想成真?愿您在本书里能找寻到你最想要的答案。Chapter 1二十几岁,有些道理你必须懂,才会有机会

人生有伟大就有琐碎。如果我们拥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拥有一颗向上的心,就一定能够把很多琐碎堆砌起来,筑成一个伟大。但如果我们每天只知道贪图逸乐,好吃懒做,碌碌无为,那么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也不过是一堆琐碎。二十几岁的我们,只有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时,生命才有了意义。二十几岁,只有懂得了一些必须懂得的道理,并实践之,我们以后才会有很多的机会。活着,基于温饱,但又高于温饱

人,是高于温饱的。人活着,应该有所期望,应该心存念想;穿衣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穿衣吃饭。

人,吃饭穿衣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穿衣吃饭。这是每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都需要明白的道理。

有人问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亚里士多德回答:“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庸俗浅薄之人满足于口腹之欲,而哲人更享受智慧之乐;庸俗浅薄之人钟情于物质之欲,而哲人更注重精神之乐。

每一个人,其实都在为性命活着。人首先要活着。上大学、找工作、挣工资,都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一点。但光是为性命活着,这个活法无法丰富人生的意义。人活着,不仅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更应该体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有一位记者到山区采访,因为一时找不到好题材,就在山里转悠,一面找题材,一面赏山景。他经过一片草坪,看到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在放羊,记者走上前去,和小孩打趣:“小朋友,你在做什么?”“你没看到?我在放羊。”“放羊干什么?”“赚钱!”“赚钱干什么?”“娶婆姨!”“娶婆姨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

一个人甘于平庸,这虽然不是失败,但却不及失败。失败可以引起反思,去努力改进,重新追求成功,而一旦选择平庸,人生的层次就再也无法提高。

或许,二十几岁的你,大学毕业不久,生活过得马马虎虎,拿着3千~4千的工资,空调、Wi-Fi、西瓜,葛优同款沙发,这就够了。但,你的未来在哪里?你的机会在何处?

马云说:“每年,制造业都会吸纳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在这些职场新人庆幸找到工作,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他们的前辈——已在制造业内打拼了几年的师兄师姐们——却怀着深深的忧虑,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他们不知道何时会被抛弃?“当你走出学校进入工厂,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世界是那么狭小,你的活动范围基本是工厂、出租屋、超市。你和生产线上那些天天重复同一个工作的普通工人并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上班和睡觉,你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去超市购买所需的生活用品。其他的社会生活最多也就是与同事打牌、喝酒,你建立不起自己的社会资源,你孤身一人在外地打拼,身边没有父母亲人,只有一帮同病相怜的同事。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需要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身边的人都无能为力。你的生活圈是那么狭窄,人际交往显得那么苍白。有一天,你离开了现在的工厂去到另外一个地方,现有的同事朋友都会失去联系,你需要在新的公司重新来过。那无奈的漂泊注定了总是在重复地画着大小不一但形状相似的圈。“春夏秋冬四季转换,你的工作服也在冬夏间轮转,你和所有的外地人都没有明显区别。在本地人眼中你们都只是打工的而已。如果你很乐观的话,倒是可以把公司的工作服看作是一种福利,冬夏各两套,从周一穿到周五周六,基本上不需要再多买什么衣服。毕竟你可以自由地穿自己衣服的时间一周也只有那么一两天。“此外,工厂食堂每天会给员工提供伙食标准为10元钱左右的工作餐。伙食费有些公司要从员工工资里扣除,有些公司则当作一种福利完全免费。但食堂饭菜的难以下咽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公司提供的宿舍则多为四人间、八人间。当然,条件远比不上大学的集体宿舍。很多人为了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情愿每个月花费三四百元钱租一个10多平方米的房间,这种房间多为厨、卫、阳台一体。蚁居于这样的房子里,关上门则如同囚禁在一个封闭的牢房里,打开门则所有的东西一目了然,没有隐私可言……这里给不了你家的感觉,你只是一个租客,你只是暂住在这里,当你买东西的时候你会时时考虑以后搬家会不会太麻烦,你不知道明天是否还在这里。当房东需要提高租金时,你是没有多少谈判的能力的,要么接受新的租金,要么就搬走。“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婚姻成为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敢面对的问题。你的生活圈决定了你交际的人大多和你一样,大家同病相怜,没有能力去摘取爱情的果实。工厂里三十左右的单身的人比比皆是,不是不想结婚,是找不到结婚的人,是不敢面对没有房子的婚姻,是不敢去想孩子的抚养问题,是不敢承担那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未来!“你每年只能回家一到两次看一下逐渐老去的父母和日渐长大的孩子。因为没有假期,因为没有存款,因为路途太远往返不便,因为所有的因为。为了生存,你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家乡,但在他乡却无力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如同水中浮萍,没有根,心也不能降落。“明天在哪里?“来到城市的学生对未来最大的期望是能走出父辈贫苦生活的轮回,让自己进入更高一个阶层,为下一辈创造一个更好的起点。但当你已年逾不惑,自身可以贩卖的价值已所剩无几,而城市却不再需要你的时候,你难过落魄地回到老家,让你的儿女从你二三十年前的起点重新出发,再画着一个和你一样的圆?你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难道你能保证你的下一代能顺利地考上大学并改变命运……“城市很大,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在这个只许进很难出的围城里,你是否有了足够的储备以避免属于你的精彩落幕呢?”

马云的这段话,对于二十几岁的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希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又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有太多人,耗尽一生,只诠释了碌碌无为的意义。也有人拼尽全力,用自己的奋斗演绎了一个个命运逆袭、闪耀时空的传奇。吃饱喝足的人生,纵然美满幸福,但在生命的尽头,你都不知道此生为何而来,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人,是高于温饱的。人活着,应该有所期望,应该心存念想;穿衣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是为了穿衣吃饭。活着的时候就告诉自己,假如明天还属于我,我一定要让明天更加充实地度过,让生命留下一段无悔的轨迹。混日子,容易混掉青春,荒废人生

混日子的人一辈子只能围着命运的磨盘转,就像被人蒙住了眼睛,一直都在转圈,然而他们付出的却一点也不少。人生的困顿,正来自于内心的无知。年轻人混日子,混掉的是自己的青春,荒废的是自己的人生。

游戏人生,必会被人生游戏;不能主宰自己,必会成为人生的奴隶。

你来到这个世界,若干年后,你也必将离开,不留下什么痕迹,即使你很幸运地变成了一块化石,也不会再有感知。人生的意义仅仅在于你活着的这些年里。在你临死之前若没有遗憾,那自然是最完美的;但事实上,没有遗憾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能在二十几岁甚至十几岁就明白这些道理,你很可能会让自己人生的遗憾更少一些,让内心享受到的安稳与幸福更多一些。

马听说唐僧要去西天取经,立刻追随而去。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后,他们取回了真经。回来后,马的好朋友驴问他:“你走了那么远的路,累不累啊?”马说:“其实,你走的路,并不比我去西天取经走的路少!而且,你被蒙住了眼睛,任人抽打。其实,我是怕混日子更累!”

内心是什么样的想法,人生就是什么样的活法。混日子的人一辈子只能围着命运的磨盘转,就像被人蒙住了眼睛,一直都在转圈,然而他们付出的却一点也不少。人生的困顿,正来自于内心的无知。年轻人混日子,混掉的是自己的青春,荒废的是自己的人生。

23岁那年,陈应龙大学毕业,随后进入一家企业做文案工作。最初的那段时间,他朝气蓬勃,热情饱满,拼劲十足,相信只要努力,就有机会出人头地,所以不论是写软文,写策划案,写发言稿,上报材料,还是跑腿打杂,他都毫无怨言,做得尽心尽力。

连陈应龙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了赶宣传稿还有策划案,同事们都下班约会、喝酒撸串去了,他还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干,困了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打个盹儿。

这样激情澎湃地工作一年以后,陈应龙变了,变得懒散懈怠了,原因是他目前的努力并没有为自己赢得机会,官没升薪水也没加。

从这以后,陈应龙每天机械地上班下班,梦想没了,追求也没了,开始彻头彻尾地混日子。在他看来,反正无论自己多么努力,领导都不会放在眼里,那么,干吗要让自己累死累活的呢?

的确,陈应龙越来越轻松了,也有时间和同事朋友一样约会、喝酒撸串了。然而仅仅又过了一年,公司精简机制,整天混日子的陈应龙第一个就被请走了。

短暂的激情不值钱,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让自己升值。

一个对生活没有热爱的人,很少会去感恩,反而会有很多的抱怨。即使别人能给他些什么,也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因为他的生活里只有空虚、乏味、无聊、自私和狭隘。他因为自己的懒惰和麻木而失去很多,虚度人生,最终会带着不满足离开这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他们的一生中遭受着命运或多或少的压迫和挫折,而他们从未尝试过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挑战那些人云亦云的活法。然而,二十几岁的我们不应该如此去活,而应该趁年轻,寻找各种成长自己的机会,清醒而富含激情地活着,不要白白来这世上走了一遭。

我们的青春就好比一支燃烧的蜡烛,虽然时间短暂,但我们应该把最亮的光和温度去奉献给世界,如此才会收获一场真正无怨无悔的青春!没有目标的灵魂很容易迷失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想去哪里,不知道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知道想做什么样的事,他就不会想去寻找机会,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助力,他自然也就不可能成功。

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就会迷失。

英国伦敦有一位名叫斯尔曼的残疾青年,他有一条腿不幸患上慢性肌肉萎缩症,行动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然而,他却凭借着强大的信念和毅力,一次又一次地缔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岁那年,他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21岁那年,他登上了阿尔卑斯山;22岁那年,他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28岁之前,他已经把世界上著名的高峰都登了个遍……但令世人震惊的是,在28岁这年的秋天,他却毫无征兆地在自己的公寓里自杀了!

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草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后来,有记者做了深入了解才知道,早在他11岁那年,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遭遇雪崩不幸双双遇难。父母临行前,给年幼的斯尔曼留了一份遗嘱,希望他能像他们一样,征服一座又一座的世界名山。

年幼的斯尔曼将父母的遗嘱作为毕生奋斗目标,当这些目标全部实现以后,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空虚和绝望。在他的公寓里,人们找到了他生前留下的一本日记,日记的最后一页好像是遗言,字里行间充满了痛苦:

这些年来,我这样的一个残疾人,之所以能够攀上那么多世界著名高峰,都是因为父母的遗嘱给了我生命一种信念。如今,当我登完这些高峰以后,我感到生命里无事可做了……

斯尔曼觉得失去了人生目标,就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这启示我们,对于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可以没有成功,却不能没有目标。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是汪洋之中一艘没有航向的船,等待它的,只有无边的黑暗、空寂、虚无和折磨。而没有目标的生活,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正如闻一多所言:“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想去哪里,不知道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知道想做什么样的事,他就不会想去寻找机会,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助力,他自然也就不可能成功。

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爱丽丝问猫:“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

猫:“那要看你想去哪里?”

爱丽丝:“去哪儿都无所谓。”

猫:“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

因为不知道去哪里,所以走哪条路都无所谓——这是很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的生活现状。因为人生没有目标,所以索性走一步算一步,自己不知道该怎样做,别人也帮不了他们。而且就算别人说得再好,自己若没有有效的行动力,也会不知道应该往哪里走。

我们看看那些有气魄的人,他们的生命轨迹都是异常跳跃和曲折反复的,这种生命中有苦难,有折磨,有灾祸,也有血泪,但最终都被他们转化成为成就人生的财富,而这一切,都源于对目标锲而不舍的追求。

对于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不想让自己迷失,就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目标不在于大小,在于让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当你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方向,你想要的机会就会出现在你的视野里,你想得到的助力也会被你找到。短视害人,人生可不能走一步看一步

只顾眼前不顾后果,看似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却往往会为日后埋下隐患,要知道,拆了东墙补西墙,那些窟窿其实并没有消失。一个短视的人,很难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很难把握住出现的机会,从而很难有什么成就。

任何事情都需要规划和经营,人生也概莫能外,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才能做出最明智打算。

老话讲“人穷志短”,其实穷人短的并不是“志”,而是目光。有的人走一步看一步,缺乏规划意识,逐渐成了穷人;有的人走一步看十步,善于从长远的角度去规划和经营自己的人生,逐渐就成了富人。

一个英国人,一个法国人,还有一个犹太人,在同一天锒铛入狱,刑期都是五年。监狱长在他们服刑前告诉他们:“现在,你们每个人可以向我提一个要求,只要合法合理合乎道德,我就会满足你们。”

英国人说:“我要足够我五年抽的香烟。”

法国人说:“我希望我美丽的妻子能够时常来陪我过夜。”

犹太人说:“我要一部联网的电脑。”

五年后,当他们获准出狱……

英国人冲了出来,满脸烟末,狂吼着要打火机。

法国人的妻子手中牵着一个孩子,怀里抱着一个孩子,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来接他,两个人一脸愁容——三个孩子,该怎么养活?

犹太人则满面春风,他握着监狱长的手说:“谢谢您,幸亏有这部电脑,五年来我的生意从没中断过,而且还扩张了不少,为了表示谢意,我送您一辆汽车。”

在考虑问题时,要富于预见性。其实,成功不但看得见,还摸得着。而只考虑眼前的快活,不为将来做打算,结果只能是虚度光阴,并且为以后的生活留下负担。

不同的视角决定了不同的结果,谁考虑的不够长远,谁就得不到成功的机会。这是每一位正在寻找机会的年轻人都要切记的。

高中毕业以后待业在家的张翰想开一家饭店。父母建议,先去别人家饭店打工,一边学经验,一边挣些钱,现在家里没钱,总不能全靠借钱做生意呀!张翰不同意,“做生意就要有胆量,左思右想还挣什么钱?!先借钱把店开起来,还钱的事儿以后再说。”就这样,张翰逼着父母从亲朋好友手中借来8万元,饭店开张了。

一段时间以后,一亲戚家出了事儿,找到张翰,讨要当初借给他的3万元钱,张翰这下着了急,向银行贷款甭想了,看来只能向人借“高息贷款”。有朋友劝他再想想,他却说:“拆掉东墙补西墙,先解燃眉之急,还贷款的事以后再说。”

饭店开张三月有余,顾客稀落,门可罗雀,收入支出勉强平衡,这样下去可不行!张翰灵机一动计上心头——允许赊账。父母亲友都不同意,因为赊账就像滚雪球,越滚会越大。张翰不听人劝,赊账经营,吃饭的人果然多了起来,因为街坊邻居都来凑热闹了。

可没过多久,张翰就支撑不住了。只出不进,后来他连采购菜肉等食材都没钱了。无奈的他只好开始收账,结果那些老主顾们却翻了脸,再也不登门,从而搞得邻里关系闹得很不和谐。

就这样,开店仅半年,张翰就把饭店低价转让,没挣到钱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惹了不少麻烦。到现在,张翰还每天骑着电动车到处收账。

只顾眼前不顾后果,看似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却往往会为日后埋下隐患,要知道,拆了东墙补西墙,那些窟窿其实并没有消失。一个短视的人,很难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很难把握住出现的机会,从而很难有什么成就。

二十几岁的你,在不断前进的人生旅途中,如果总是想一步走一步,一定会碰到很多障碍。只有抛弃短视的习惯,多做一些长远打算,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才能找到更多发展自己的机会,让自己拥有一个不可限量的好未来。看得远一点,机会多一点

眼界的深浅,决定境界的高低,也决定了一个人命运的走向。眼界深的人,总能见人所未见,发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机会。眼界浅的人,一叶便可障目,片云即可遮天,终一生,不过庸庸碌碌;这一世,难免一事难成。

眼界的深浅,决定境界的高低,也决定了一个人命运的走向。眼界深的人,总能见人所未见,发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机会。眼界浅的人,一叶便可障目,片云即可遮天,终一生,不过庸庸碌碌;这一世,难免一事难成。

世间之大,远在想象之外;世间之小,也不在意料之中。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想要获得机会的青睐,就一定要好好领悟这一番道理。

有这样一个人,他幼年丧父,母亲怕他受人欺凌,就一直没有改嫁,孤儿寡母度日艰难,他的学费几乎全是母亲从鸡窝里抠出来的。那天上学途中,路过街市的时候,他偶然瞥见肉贩的脚边躺着一张5元纸币,肉贩一直在忙活着切肉过秤,浑然不知有这么一张纸币从兜里溜了出来。在他的眼里,这5元钱等同于母亲卖一斤鸡蛋的钱。

他想得到它,又怕被别人看到,于是便一只脚踩了上去,将那张纸币压得严严实实。肉贩看到一个瘦弱的孩子一直站在身边,感到很好奇,就问:“你是想买肉吗?”他红着脸一言不发,更不肯挪一下身子,只是傻笑作为回应。肉贩觉得这孩子脑子可能有问题,便不再理会他,自顾自忙自己的生意去了。一直到早集散了,肉贩骑着三轮车离开以后,他这才弯下腰从脚底下拽出那5元钱。为了这5元钱,他耽误了一节半的课程。

放学回到家,他把那5元钱交给母亲,并绘声绘色地说了钱的来历。他原以为母亲会夸他几句,谁知道一向“爱钱如命”的母亲一下子变了脸,大声呵斥他:“就为了这5元钱,你就不去上课?你还能有什么出息!你的眼睛不能只盯着脚下,要抬起头看得远一点,看得远了,你才能看到远处的机会!”

23岁,他大学毕业,进入一家企业做销售代表。

有一天,他被指派到一个好久都没能打开销路的市场搞促销。当地的经销商在与他单独吃饭时,劝说他取消促销活动,省下来的费用两人平分,再一起签名呈报公司说促销活动已经做过。这样,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神不知,鬼不觉,利益共享,交情长久,何乐而不为?并向他透露,已经与好几个公司的销售代表这样暗箱操作过,从没出过问题。

他连忙摇头,说:“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促销成功,那我们所得的收益将比你这样分要多得多?”

经销商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这个市场从来没有景气过,你搞促销等同于拿钱打水漂,自己却得不到一点好处,又是何苦呢?”

他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己见。

经销商见状,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老弟,我见过傻的,但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傻的!”

促销活动按原计划进行,他将公司批拨的所有财力、物力以及自己的精力,毫不保留地用到了促销活动上。长期疲软的市场竟然被打开了,仅那一年,他得到的奖励和提成,就是促销费用的十数倍。

这一次,经销商专门宴请他,席间,对方跷着大拇指说道:“老弟,没想到你这么有能耐,怪不得先前那么自信!”

他笑了笑,说:“其实,我当时并没有把握能够将这个市场打开。”

经销商有些惊诧,不解地问:“你既然没有把握,为什么对送上门的好处视而不见呢?”

他又笑了笑,接着便把小时候那5元钱的故事讲给经销商听,最后他说:“从那时起,我再没敢忘记母亲的谆谆教导——眼睛要向远处看,不能只盯着脚下的那一点点。”

一个人眼界的高低,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以世俗眼光约定俗成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眼界高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眼界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会不同。但凡成功之士,皆有一共同特征,即在决策之时,从不只顾眼前利益,杀鸡取卵,而是善于用辩证思维方法和长远的眼光去指导自己的活动。

二十几岁的我们,如果想要获得成就自己的机会,就特别需要学会这一点,特别需要练就这样的眼光。当你拥有了这样的眼光,就能抓住从眼前走过的好机会,就能“看”到最适合自己走的路。今天的定位决定明天的地位

你今天的生活,源于几年前的选择,今天的选择决定了以后几年的生活。以前的定位,决定了现在的席位;今天的定位,决定明天的地位。

如果你自认为是侏儒,只期待渺小的事情,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巨人。人能看多远,就能走多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如果你正处于二十几岁的年龄,就更要懂得这样的道理:你今天的生活,源于几年前的选择,今天的选择决定了以后几年的生活。以前的定位,决定了现在的席位;今天的定位,决定明天的地位。“如果你还年轻,你还想做艺术家,你就要把自己当成一个艺术家。”当年只有11岁的谭盾,被那本名叫《列宁与音乐》的书中的这句话深深吸引了,他第一次萌生了“当一名音乐家”的念头。

第二天,谭盾妈妈就发现了儿子的异常——他的书包上写着四个大字“长沙乐团”。原来,这是谭盾为了激励自己,自己写在书包上的。其实,当时的长沙并没有乐团,那时的谭盾也不知道乐团是个什么样子。

谭盾的第二个异常举动,是在书包的顶部拴了一根筷子,有人好奇发问,他就说:“我背着的是一根指挥棒。”小谭盾用这种方法向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宣告——“我要当一名音乐家”。

谭盾后来做过农民,甚至还当过京剧演员,却自始至终没有忘记自己11岁时的那个梦。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20岁的谭盾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随赵行道、黎英海老师学习作曲,随李华德老师学习指挥。在获得音乐硕士学位后,他又远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进修音乐艺术博士。

谭盾当年远赴哥伦比亚求学,境况非常不好。身在异国他乡穷困潦倒的他,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只能去街头卖艺赚钱。在那个时候,他结识了一位黑人琴师,两个人同心协力占了一块地盘——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

当生命足以为继以后,谭盾决定离开街头,投向自己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哥伦比亚大学。在这里,他师从大卫·多夫斯基以及周文中先生,潜心学习音乐。身在学府之中,自然无法像在街头时那样卖艺赚钱,谭盾的生活又逐渐拮据起来。然而,即使再苦再难,他也没有回到市井之中,因为他的心已经超越了物质,融入了艺术。

几年以后,在师友的帮助下,谭盾在美国成功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成为第一个在美国举办个人音乐会的中国音乐家。谭盾一“挥”成名。格文美尔古典作曲大奖、格莱美大奖、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全球最具影响的各大音乐奖项纷纷被他收入囊中。

成名以后,一次,谭盾偶然路过自己当初卖艺的地方,竟然还能看到那位黑人琴师!十年弹指一挥间,黑人琴师的脸上依旧写着满足。谭盾上前与之交谈,黑人琴师问起谭盾现在工作的地方,他简单回答了一家非常有名的音乐厅,对方说:“不错,那个地方能赚到不少钱!”黑人琴师想必永远不会知道,眼前的这个“合伙人”,如今已是享誉全球的大作曲家了。

内在的动力,决定生命的成色。有些人之所以一直没能改变生活,之所以只能在社会舞台上扮演无足轻重的角色,就因为他和那些懒惰闲散的人、好逸恶劳的人、平庸无奇的人一样,缺乏内在的动力。

人的命,并非天注定;成功的机会,并非无迹可寻,它们都是可以由自身主观努力去把握和调控的,人生的方向是由所定位的目标来决定的,其好坏足以明确我们构筑人生的地位。定位的不同必然导致人格和作为的不同,甚至会有天壤之别。二十几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必须以此作为自己的定位。须知,定位的高低决定了成就的高低。追求成功,不妨从最近的目标开始

目标应该有所区分,诸如小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终极目标,众多目标并非处于同一个位置上,它们的关系就像一座金字塔。如果一步步逐层实现,自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相反,若想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就有点痴心妄想了。

实现目标就像建一座金字塔。在解释为什么之前,先来看一则议题:

如果卢浮宫失火,只能抢救出一幅画,你会选择哪一幅?

这是法国一家知名报纸,面向公众提出的有奖竞答题。人们各抒己见,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抢救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没错,这是整个卢浮宫最名贵的画作。

著名作家贝纳尔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我抢救离门口最近的那幅画。”这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回答。道理简单,于茫茫火海之中,要找到《蒙娜丽莎》谈何容易?也许未见其面,便已人画俱焚。退而言之,纵使可以全身而退,谁又能保证《蒙娜丽莎》没被火焰“毁容”呢?相对而言,离门口最近的那幅画,虽然未必最有价值,但抢救它绝对是最有把握的。

在对目标追求的过程中,很多年轻人常会犯下“大部分人”的错误。他们一心只想着宏伟目标的建造,却忽略了目标现阶段的可行性,最终徒费精力,而事倍功半。

目标应该有所区分,诸如小目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终极目标,众多目标并非处于同一个位置上,它们的关系就像一座金字塔。如果一步步逐层实现,自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相反,若想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就有点痴心妄想了。

一位青年大学毕业以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已近而立之年,依然一事无成。这年十一长假,他心事重重地回到自己出生的小山村,满怀烦恼去找自己当年的老师。

他来到老师家时,老师正在读书,见到他来,放下书本,微笑着听完他的倾诉,然后突然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青年看到厨房里有一把大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厨房里并没有柴火,于是便出去捡柴。他拾了一些枯枝回来,装满一壶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内添把枯枝便烧了起来,可是壶太大,水太多,枯枝烧尽,水亦没开。他只好再出去找柴,回来时水已半凉。这次他学聪明了,并未急于点火,而是捡拾了足够的柴火才开始烧水,这次,水很快就被烧开了。

老师忽然走出来,问他:“如果柴火不够,你怎样把水烧开?”

青年思考片刻,还是摇了摇头。

老师说:“如果柴火不够,就把水倒掉一些!”

青年若有所思,点头称是。

老师接着说:“你昔日踌躇满志,立下目标太多,恰如这个大水壶装了太多水一样,而你本身柴(才)又不够,所以不能把水烧开,若想水沸腾,你要么倒出一些水,要么先去准备柴!”

青年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回去后,他把目标一番甄选,去杂取精,从最近的开始,逐步努力,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不到35岁,他的目标就基本上都实现了。

这启示了二十几岁的我们,想要成功,唯有去繁就简,从最近的目标开始,步步为营,才有成功的可能。万事挂怀,精力太散,难免顾此失彼,半途而废。此外,趁年轻,我们应该不断拾柴,为人生不断加温,最终才能让生命沸腾起来。有时适当降低目标,反而获得更多机会

目标太高,脱离了现阶段的实际,便是高不可攀;期望值太大,遥不可及,便容易令人望而却步。于是不是力不从心,就是半途而废。看得见摸得着,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我们朝前走。“如果你以为仅凭一腔热情就能办到一切,那你还不如趁早放弃这次行动。”

当我们缺乏准确判断而做出某种非理性坚持时,它就会成为自不量力的代名词,成为盲目和狂热的蠢行,倘若依旧一意孤行,就很可能会伤及心灵,甚至是人生。有时适当降低目标,反而会给自己带来许多机会。

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去一家大公司应聘,面试时,人事主管问他:“你是一位领袖型人物吗?”

年轻人扪心自问,觉得自己的个性、能力,都不足以达到领袖的级别,于是很诚实地回答:“我不是。”

和他一同前去的同学都回答“是”,是因为受了拿破仑的影响,认为“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却忘了拿破仑可是从少尉做起的。那个年轻人心想:只有我一个人回答“不是”,看来是不可能被录取了。可结果出乎他的意料——只有他一个人被录取了。

公司给他的复函中写道:我们面试了五十个人,看到了四十九个领袖,我们立刻决定首先录取你,因为我们这四十九个领袖,至少需要一个跟随者!

人,没有期望不行,期望值太高也不行,期望,能给人以勇气,也能令人沮丧,其关键在于,期望的“值”是否合理。

目标太高,脱离了现阶段的实际,便是高不可攀;期望值太大,遥不可及,便容易令人望而却步。于是不是力不从心,就是半途而废。看得见摸得着,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我们朝前走。

很多时候,合理降低目标,反而能让我们跳得更高。

世界著名撑杆跳运动员布勃卡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一厘米王”,原因在于,他在一些重大国际赛事中,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而每一次提高的成绩,不多不少,都是一厘米。当他成功跃过6.15米、第三十五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当初我把目标定在直接跳过6.15米,恐怕我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欲速则不达,目标定得太高,超乎常理,非但不会成为前进动力,反而会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用实现最高目标的一切努力与条件,转而去求相对较低目标的实现,增大成功率,获得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

有一个女孩,小时身体纤弱,每次跑步都落在最后,偏偏女孩自尊心极强,于是抵触上体育课。女孩妈妈鼓励她:“没关系的,你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你只要记得,每次追上前一名就好。”

女孩点了点头,把妈妈的话记在心里。再跑步时,她就只盯着前一名追。逐渐追上一个、两个、三个……到学期行将结束时,她已超过了班上一半的同学,而她也慢慢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又把“每次追上前一名”的理念,延伸到了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如果你每次考试都能超过一个同学,慢慢地你就会很了不起!”女孩照着妈妈的话做,先是考上北京大学,毕业后又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个中国本科应届毕业生。这个女孩就是朱成。2006年4月,24岁的她当选为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鸿鹄之志,若是无法完成,反而让自己更加沮丧。从最容易实现的目标开始,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抱负,完成每一个小成就,就可以让人信心百倍,当人信心足够,自然能向更大的目标迈进。

年轻的我们,如果想把握机会成就自己,就一定要学会把目标降低至“一厘米”“前一名”,轻装上阵,做好当下,从而让自己信心满满地走向未来。梦想唯有接地气,才能照进现实

让梦想接地气,不是脆弱的妥协,也不需要失落,因为这是一种妥善面对生活的态度。多一些接地气的理想,少一些挂在天边的幻想,杜绝妄想,这才是对于梦想的正确理解和做法。

二十几岁的我们,因为年轻的缘故,总是充满了幻想。年轻,允许我们犯错,但年轻容不得我们胡作非为,浪费光阴。须知,时光匆匆,弹指一挥间,耗掉了就没有了。所以,其实无论我们有多么的年轻,也不会总有很多时间让我们来做白日梦。

梦想也是有分类的。能实现的那一种梦想,我们称之为理想。也有一部分老挂在天上飘着的、不接地气的梦想,我们称之为幻想,而幻想终会幻灭。

有个流浪歌手,长相差强人意,水平至多还算可以,就实力而言,并不具备成为明星的潜力。然,二十大几,一直此心坚定地在皇城根下做着北漂,纵有收入,亦入不敷出,生活来源皆出自瘦小女友以及寡居母亲那点微薄的工资。

女友说,年龄不小,该结婚了,我可以不要一分彩礼,只要你有份稳定的工作。

寡母说,我想看儿孙绕膝,哪怕不能沾你的光,只要你从此脚踏实地。

流浪歌手大声怒吼,我离成功咫尺之间,为何你们要亲手将它毁掉?!不多久我出人头地,你们会对自己的话悔之不及!

然后,继续接受着女友和母亲的供养,不知何时才是尽头。

在所有梦想狂人眼里,只要他愿意,梦想便触手可及,可梦想并非慈善家,不会因为谁可悲可怜便主动靠近他。

二十几岁的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黄金时段毕竟有限,能不能少走一些弯路,就看自己心中有没有一个准确衡量,是否对成功概率有一个准确预算——是“八九不离十”,还是“十万八千里”?若是后者,趁早改弦易辙,以免给人留下“白日做梦”的笑柄。

那些把梦想种成“无花果”的人,最后大多怨天怨地怨父母,颓废地沉没于茫茫人海。梦想唯有货真价实,才能照进现实。

有个陕北女人,从小就梦想着能够走出大山,像电视中那些都市女郎一样光鲜亮丽地生活。可就在她中学毕业准备去都市闯荡的时候,她的父母病倒了,她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弟弟需要供养,这个家需要她来支撑。走出大山,融入都市,对于一个文化程度不高,家庭负担沉重的大山女孩来说,越发的遥不可及。

然而十年以后,二十几岁的她春风满面,自信,骄傲,并满足,活脱脱的一个白领丽人。其实,她并没有走进都市,而是在离大山几十里外的县城做了一名销售员。她父母的身体日渐好转,已无须专人照料;她弟弟出类拔萃,考上了大学,留在了都市;她嫁了一个好老公,生了一个乖儿子。这辈子,成为都市白领的梦想可能都无法实现了,但她显然已经找到了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有现实感的圆梦的风景——她终于生活在了山外的世界,也终于有了自强自立的平台。

当生活无法给予我们太多,我们就去追逐自己可以得到的,实现梦想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你必须知道哪一种更适合你。

梦想,是我们放起的风筝。你可以把它放得很高,但不要让它脱离你的掌控,有时还要尽可能地拉回奢望的线,让梦想接点地气,具有踏踏实实的烟火感。这样,人生才更具有生气和活力,这样的梦想才能得到实现的机遇。

让梦想接地气,就是从飘着的状态落到实处。让梦想接地气,不是脆弱的妥协,也不需要失落,因为这是一种妥善面对生活的态度。多一些接地气的理想,少一些挂在天边的幻想,杜绝妄想,这才是对于梦想的正确理解和做法。Chapter 2二十几岁,要明白成功的外因是机会,内因是积累

每天跑100米的人和每天跑10000米的人,他们的体力一定是不一样的。每个月读一本书的人和每周读一本书的人,他们的收获也不可能是相同的。一个年收入只有3万元的人,很难理解月收入到1000万元的人是如何思考这个世界的,因为这两种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中。一个人能获得什么样的机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首先靠的是与众不同的努力与积累。现在的点滴积累,都在堆积着你的未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微小的量变,只要能坚持不懈,最终必将带来质的飞跃。

岁月的积累不仅是令花成果的因素,更是一个人步向成功,有所成就的关键。伟大的成绩与日常的积累密不可分。有一分积累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量变而质变,奇迹便会被创造出来。

古代蒙古族人会让他们的小孩从小就抱着初生牛犊上山吃草。小牛犊刚开始时不过十几斤重,孩子们抱起来并不费力。牛犊一天天长大,孩子们的力气也越来越大,最后,当牛犊长成数百斤的大牛时,孩子们也练出了能举千斤之力。“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微小的量变,只要能坚持不懈,最终必将带来质的飞跃。过去的一点一滴,都是在堆积着未来。过去的一切累积,都会让未来的你更加丰富。

20世纪初叶,在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日本,两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努力着。美国小伙每天躲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将美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的记录搜集到一起,在那些杂乱无章的数据中寻找着规律性的东西。日本小伙则每月雷打不动地将1/3的收入存入银行。

这样的行为,两个年轻人在各自的世界里都坚持了六年。在这六年时间里,美国小伙集中研究了美国证券市场的走势与古老数学、几何学和星象学的关系,并发现了有关证券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方法,他把这一方法命名为“控制时间因素”;同样的六年时间里,日本小伙节衣缩食为自己存下了5万美元。

六年后,美国小伙成立了自己的经纪公司,在接下来的金融投资中,他斩获了5亿美元,成了华尔街凭借研究理论白手起家的神话人物,他叫威廉·江恩。如今,他的理论已被翻译成了十几种语言,成了世界各地金融领域从业人员的必备知识。

同样是六年后,日本小伙凭借自己节衣缩食积累财富的经历打动了住友银行总裁,获得了100万美元的贷款,创立了日本第一家麦当劳社。他叫藤田田,一个靠从牙缝中挤钱,从普通电器公司员工跻身到亿万富豪行列的传奇人物。

一切成功均源于积累,这是一条最原始也最简单的真理。所谓成就,就是在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没有积累就什么也谈不上,注重积累,不断积累,才能为你日后的成功扎下深厚的根。

二十几岁,是一个爱做各种梦的年纪,每个人都期盼受到机会的青睐,都渴望赢得巨大的成功。然而,心比天高、才疏学浅却往往容易成为自己成功的最大障碍。世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现实世界里的任何人都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才能凝聚起改变自身命运的爆发力,才能最终赢得出人头地的机会。机会对认真的人格外青睐

人生就怕“认真”二字,一个凡事认真的人,即使还没成功,也离成功不会太远。一个好高骛远的人,既想得到很多却又总是得过且过,终究会活得一无是处。成功,只眷顾那些愿意努力的人;机会,永远对认真的人格外青睐。

论命,只是失败者在找借口;言运,乃是成功者在讲谦辞。命运从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抱怨,俨然是懦弱的表现;认真,才是人生的态度;努力,意味着尊严。

不要因为怀才不遇而抱怨别人有眼无珠,真正有才华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就算暂时光芒黯淡,骨子里依然能散发出令人欣赏的气质。所以无论现在处境是好是坏,将来何去何从,都请先努力做好当下,认真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人生就怕“认真”二字,一个凡事认真的人,即使还没成功,离成功也不会太远了。一个好高骛远的人,既想得到很多却又总是得过且过,终究会活得一无是处。成功,只眷顾那些愿意努力的人;机会,永远对认真的人格外青睐。

有小A、小B二人,他们是邻居,发小,兄弟,七年前高中毕业,结伴到上海闯荡,在一家饭店做服务生。领班是个严厉得近乎苛刻的人,他们初来乍到,什么也不懂,常要麻烦领班督促指导,领班因此非常生气,教的时候,态度恶劣,经常大声训斥:餐具摆放得不整齐;上菜的速度太慢;普通话说的像鸟语,等等。小A受不了领班的气,一怒之下辞了职,还怂恿小B和他一起走。小B家里条件不好,失业容易挨饿没饭吃,便苦着脸说:“在这里干不好,到别的地儿也未必能立住脚,我看还是在这儿待着吧,好歹有个工作,有地儿住,有饭吃。”小A听小B这样说,感到非常失望,认为小B这辈子都不会有多大的出息。

小B继续留在饭店挨训。但没过多久,领班就不骂他了,因为他进步极快,领班指出的每一处错误,他都能及时改正,工作中的微小细节,他也比别人处理得更加周到。饭店每天11点营业,小B每天9点上班,但他每天五点半之前就洗漱完毕,带着从地摊上淘来的MP3躲在公园的僻静处练习普通话。几个月后,小B的普通话已相当标准,丝毫不见乡土气息。

小B干服务生、当迎宾员、做收银员,每项工作都表现得十分出色,领班对这个力求上进的小伙子也越发欣赏。饭店的生意非常火爆,三年后,老板又选址开了家新店,领班被任命为店长。店长于是向老板推荐,提拔小B做了新店的店长。

小B做了店长以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把这个喜讯告诉小A。小A自打离开这里,先后找了七八份工作,现在在一家物业公司做保安。小B打他的手机,居然无法接通。小B心里一沉,不知又发生了什么事。饭店打烊以后,他匆忙赶到小A住处,这才知道,小A又失业了,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上班了。因为没钱付房租,小A就把手机卖了,大三伏天,没钱买夏装,就把原来的一套休闲服剪去裤腿袖管,然后用针缝上毛边,当短袖七分裤来穿。

小A一见小B,就开始抱怨那些曾经工作过的单位,说那些公司领导的不是,都对他百般刁难。小B默默听着,随后递上了1000元钱,劝道:“咱是出来打工的,不是来当大爷的,给人干活挨骂是常事,少发牢骚多做事,别人自然说得就少了。”

言毕,起身告辞离开,前脚刚刚迈过门槛,就听小A在屋里怒吼:“现在当上店长了,就来我这里摆谱?!告诉你,我不吃你这一套!”小B怔了怔,摇头一声叹息,然后离开了。

小B所在的那家饭店,老板经营有方,员工齐心协力,生意越做越大,七年后的今天,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下辖10家连锁店的餐饮公司,而小B也从店长一路被提拔为了公司的副总,公司还有一位副总,就是当初异常严厉的那位领班。小B对这个凶神恶煞般教训过自己的人,打心眼里是非常感激的,因为正是领班不留情面的批评,助他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这几年,因为工作繁忙,也因为观念分歧严重,小B与小A的联系越来越少,倒是小A来找过小B几次,每次不是喝酒抱怨,就是借钱维生,小B总是大方地把钱借给他,然后推托工作太忙,请小A先回。

前不久,小A自觉混不下去,灰头土脸地回了老家,快三十岁的他出外闯荡这么多年,别说没往家里寄过一分钱,连女朋友都没有正式谈过一个。

对任何一位二十几岁的人来说,如果不能把握当下,总以为自己前途无量,总是眼高手低,早晚会把自己的前途堵死。那些对生活不认真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此处不留人,你觉得还有哪里可以留你呢?

二十几岁,毕竟年轻,难免心高气傲,难免好高骛远,但若能及时警醒,也算为时不晚。二十几岁,一定要尽早摆脱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心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脚踏实地地努力做事,只有这样长时间的积累,尽可能多地付出,未来才有可能获得巨大的回报。欲速则不达:大火求沸不如小火慢炖

志存高远,当然值得肯定,但若急于求成,结果必定不好。欲速则不达,要想实现目标,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沉心静气,一步一步地努力。

所有向上的台阶,都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眼前的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只想将来,不从近处现实着手,就会没有根基,就会流于幻想。

她刚走上教研岗位时,因为想着出名要趁早,于是壮志满满地为自己定下许多高大上的目标:一个月要看多少本书,一个学期要发表多少篇论文……但到最后,往往是计划很多,完成的却很少,反因急于求成而心浮气躁,耐不下性子潜心钻研。结果学不得法,事倍功半;灰心丧气,日渐消沉。

那天,她在卧室里唉声叹气,惊动了母亲,于是问她为何如此焦躁,她如实相告,目不识丁的母亲笑而不语,只把她拉进厨房。那当口,母亲正炖着肉汤,一大锅肉汤用文火慢熬着,香气渐渐冒出。母亲又将她拉至锅旁,叫她将火力调至最大。汤很快沸腾起来,直至溢出锅外。“汤滚了,你看看肉熟了没,汤的味道如何?”母亲吩咐道。她拿起筷子扎了扎,肉还是硬邦邦的,并未熟透;又用勺子尝了尝,清汤寡水,尚没入味。“炖汤要靠小火熬。”母亲娓娓道来,“你看这汤,用了大火沸腾就快,但火候没到,味道就不好。小火慢炖,才能炖出好汤。你那么心急,怎么能喝上好汤呢?”

母亲的话醍醐灌顶,让她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大火炖汤,看似快捷,但汤不入味;小火慢熬,虽然费事,但火候到了汤味醇厚。志存高远,当然值得肯定,但若急于求成,结果必定不好。欲速则不达,要想实现目标,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沉心静气,一步一步地努力。

二十几岁,若是不考虑自身能力和环境,不重视点滴积累,片面追求大踏步跨跃式发展,最终不仅没有机会成功,还会跌得很惨。

在捷克,有一个名叫齐克的年轻人,他18岁时就和小伙伴们一起登上了有“欧洲第一高峰”之称的勃朗峰。此后,他们再接再厉,先后登上欧洲九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峰。此时,欧洲已经无法再满足他们的攀登欲望,这群小伙子将目标锁定在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上。

攀登珠峰程序烦琐,首先要有签证,其次还要到相关部门申请批文,而且审核人员对登山运动员的各方面条件要求也相当严格。于是,齐克向自己的父亲——一位国际登山者协会的常务理事求助。他在信中对父亲说:作为一名登山运动员,如果没有征服珠穆朗玛峰,就算不上成功。

不久,父亲给他回了信,并在信中讲述了“贝纳尔巧答卢浮宫失火竞猜题”一事。揣摩着父亲的良苦用心,齐克沉思良久,经过理智客观的分析以后,齐克不得不承认,以他们现在的装备和素质,想要征服珠峰,确实是激情大于实力。于是,齐克对他的小伙伴们说:“我觉得我们还是先尝试征服乞力马扎罗山吧,不一定非要一步到位。”

他的三个小伙伴对此嗤之以鼻,他们鄙视齐克,嘲笑他是胆小鬼。结果,大家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最终不欢而散。

此后的几年,齐克一直谨遵父亲教导,以自身实力为参考,先后登上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和海拔6893米的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凭借不俗的成绩,齐克被国际登山者协会吸纳为理事会员,并受到捷克国家登山队邀请,担任副教练一职。

2008年初,齐克再一次超越自己,他在不配备后援人员的情况下,成功登上世界第七高峰——海拔8167米的道拉吉里峰。

回到家中以后,齐克随手拿起放在桌上的《捷克探险报》,报纸大幅刊载了他此次登山的相关报道。齐克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但上面的另一则消息则令他顿时呆住了,“在齐克征服道拉吉里峰的同时,另三名登山队员,在珠穆朗玛峰海拔8300处失足坠崖,不幸全部罹难,他们的名字是……”他们,正是齐克的那三个小伙伴……

当年6月,28岁的齐克实现了自己的终极梦想,他来到珠峰脚下,凭借多年积累的娴熟技巧以及丰富经验,一步步攀到了海拔8844.43米处。站在珠峰之巅,齐克感慨万千,此时,他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三位葬身峰底的小伙伴——他曾经是他们眼中的胆小鬼,但现在,却站在了他们所未能达到的高度上。

人生好比登山,只盯着山顶,不注意脚下,一不小心就会跌入万丈深渊。从最可能实现的目标开始,一点一点积累,一步一步攀登,当你站到人生最高处时,回头再看,你会发现,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二十几岁,人生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总是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这也不想干、那也不愿干,结果,这也做不成、那也做不成。

卖菜成功的姚启中,大蒜头是他菜摊中最常见的货品。有人拿剥蒜头来比喻姚启中这么多年逢凶化吉、百转千回的奋斗历程,说他的成功与剥除蒜皮何其相似:一层接一层,耐心剥下去,最终获得的就是光亮莹润的蒜瓣儿。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常会相互询问:什么是成功?其实,成功就是裹在一层又一层蒜皮里的瓣儿。懒散会让人失去原有的机会

消极、懈怠,只会使人失去本该属于自己的机会。时间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时,一天时间给积极者带来的是智慧和收益,给懒散者留下的只是一片悔恨。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懒散是一个母亲,她有一个儿子:抢劫,还有一个女儿:饥饿。

懒散者或许在思想上很高大,在行动上却很矮小。懒散必然造成荒废,荒废的是比金子还宝贵的机会。

休斯·查姆斯是一个睿智而又富有激情的人,他在担任“美国国家收银机公司”销售经理期间,曾发生一次尴尬事件。当时,该公司遭遇财政危机,极可能导致他手下上千名员工集体失业。

此事不知怎的被销售员们知道了,他们因此失去了工作热情,开始敷衍了事。销售额迅速下滑,到后来,情况愈演愈烈,销售部门不得不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在美国各地的销售员都要参加。查姆斯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

他首先请几位曾经的销售尖兵站起来,要求他们说明销售业绩下跌的原因。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理所当然的悲惨遭遇:市场大环境疲软、没有足够资金进行促销、人们希望大选结果揭晓后再买东西,等等。当第五位销售员开始讲述自己遇到的种种困难时,查姆斯突然登上了会议桌,高举双臂,示意大家安静,接着他说:“诸位,我宣布大会暂停10分钟,请允许我把皮鞋擦亮。”

然后,他召唤坐在附近的一位黑人擦鞋匠,请这名工友替他把鞋子擦亮,而他就站在会议桌上一动不动。在场的销售员们都惊呆了,有些人以为查姆斯气急攻心,发了神经。与此同时,那位黑人工友丝毫不受影响地工作着,整个过程都表现出一流的技巧。

皮鞋擦完之后,查姆斯给了那位工友10美分,然后继续他的会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