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14:54:02

点击下载

作者:宛华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试读:

前言

从古老文明的第一声号子,到武昌起义的第一声炮火,中国历史经历了五千年漫长而耐人寻味的过程,其间既有繁荣辉煌,也有曲折艰难,过去的历史的积累,铸成了今天灿烂的现代文明。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人们可以从王朝的兴衰演变中体会生存的智慧,从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经历中感悟人生真谛。

博古通今一直是中国人的追求,因为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无论是王朝帝国的兴衰成败、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还是重大事件的曲折内幕、伟大创新背后的艰辛……这些过往的历史无不折射出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小到个人,是修身齐家,充实自己头脑、得到人生启迪的需要;大到国家,是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

但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发生的事件、出现的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普通读者很难找到入门捷径。历史知识的普及对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从目前有关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出版状况来看,却并不乐观,过于深奥、抽象的专业史学论著常使普通读者读起来味同嚼蜡,而打着戏说、歪说旗号的文字又经常失之轻浮。如何使历史从神圣的殿堂走入民间?如何能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欣赏历史、了解历史?本书在这方面做了努力。

为了帮助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中国历史的进程,丰富知识储备,我们精心编撰了这部《中华上下五千年》。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五千年间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版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中国历史。全书分为

华夏源头

、中原争霸、九州一统、离析与交融、乾坤变幻、王朝更迭等六大篇章,精彩扼要地讲述了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文明的发展历程,为读者讲述最想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进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同时,书中还设置了“中国大事记”、“世界大事记”、“相关链接”等多个知识板块。其中,“中国大事记”以编年形式介绍中国历史大事,便于读者系统掌握分散的历史信息;“世界大事记”与“中国大事记”相呼应,系统介绍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应时间的世界大事;“相关链接”简要介绍与文字内容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反映社会发展历程。所有这些内容,或纵向深入,或横向延展,都以方便读者了解中国历史为出发点。

本书还精心选配了数百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战争示意图、名人画像等,与文字内容互为补充与诠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简洁精要的文字,配以多元化的图像,打造出一个立体直观的阅读空间,使读者获得图与文赋予的双重享受。

在这里,我们用通俗流畅的语言来解读重大的历史事件、鲜活的历史人物、丰富的多元文化,把厚重的五千年历史通过简洁明了的形式表达出来。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在轻松愉悦中了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增长知识和胆略,提高历史修养,进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华夏源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早在百万年前,就有早期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中国是人类起源的中心之一。在经历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后,中华大地上产生了国家,进入了新的社会阶段。夏、商、周三代交替,逐步完善了官制,农业、手工业有所发展,其中,青铜器的铸造更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中国大事记: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公元前4300~前2500年

盘古开天地

按照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直至今天,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大致近于五千年,一般称为“上下五千年”。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里,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据说,远古的天地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在这团气中,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后,盘古氏每天长高一丈,天和地之间的距离每天也增长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升得很高,地也变得极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盘古氏死后,他身体的各个部分化解成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这便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神话毕竟是神话。那么,人类历史究竟应该从哪儿说起呢?在科学比较发达的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猿人,这种认识可以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得到证明。

从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祖国各地先后发掘出的猿人遗骨和遗物的化石中可以看出:我国境内早期的原始人,有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另外,还有8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

古时候,猿人的力气比不上凶猛的野兽,但是他们和其他动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这种工具十分简单,一件是木棒,一件是石头。中国猿人就是用这种最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作艰苦的斗争的。他们用它来采集果子,挖植物的根茎吃。他们还用木棒、石器同野兽作斗争,猎取食物,谋取生存。

几十万年过去了,猿人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进化了。我们从遗迹中发现,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活动的原始人,已经和现代人没有区别。我们把他们称为“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劳动工具同以前使用的工具相比,在质量上有很大提高。他们不但能够把石头打制成石斧、石锤,而且还把野兽的骨头磨制成骨针。人们用那一枚枚小小的骨针,把兽皮缝成衣服,用它们来保暖御寒。

盘古开天辟地画像砖

图左为伏羲,右为女娲。他们以人首蛇身的形式出现。伏羲被称作阳帝,女娲被称为阴帝。这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中国始祖神话图。

世界大事记:

古埃及进入奴隶社会,州(诺姆)出现。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

山顶洞人过着群居生活,但他们的群居生活已经按照血统关系固定下来,彼此之间都有血缘关系。每个成员都是共同祖先生下来的,于是产生了原始人群。后来,又逐渐演变为氏族公社。

钻木取火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进化的传说。这种传说大多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情景进行的一种想象。

原始人的工具很粗糙,所以就难以抵御周围猛兽随时可能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后来,他们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可以防止野兽爬上去。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子,在树上造起小屋,这样就安全得多了。后人把这称为“构木为巢”(巢,就是鸟窝)。传说这种做法是一个名叫“有巢氏”的人传授给人们的。

最早的原始人,不知道怎样利用火,不仅生吃植物果实,就是捕到的野兽,也连毛带血地吃了。后来,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发明了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中,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其实自然界中,火的现象早就有了。火山爆发,会喷出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起初,原始人看到火时,不会利用,反而非常害怕。后来偶尔拾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渐渐地人们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保存火种,使它常年不灭。

很久以后,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至此,人们学会了人工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传说这种做法是一个名叫“燧人氏”的人发明的。

又过了很长时间,人们又用绳子结成网,用网去捕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比用木棒、石器打猎又有了很大进步。使用弓箭,不仅可以射杀平地上的走兽,就连天空中的飞鸟,水里的游鱼,也可以捕捉到。捕捉到的动物,如果吃不完,人们并不急于将它们杀死,而是将其养起来。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技能,都是人们在劳动中日积月累起来的。传说中,这些事的发明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是厨房,牺是祭祀用毛色纯一的畜生的意思)。

经过了漫长的渔猎时期,人类的文明又有了新的进步。人们发现撒在地上的野谷子,到了第二年,会生出苗来,一到秋天,又结出了更多的谷子。于是,人们就自觉地栽种起来。后来,人们用木头制造了一种耕地的农具,叫做耒耜(一种带把的木锹)。他们用耒耜耕地,种植五谷,获得了可以吃的粮食。传说中把这些发明种庄稼的人叫“神农氏”。神农采药图

中国大事记: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约4000多年前

从构木为巢,钻木取火,一直到渔猎、畜牧,发展农业,充分反映了原始人生产力发展的进程。

黄帝战蚩尤

大约在4000多年以前,在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生活着许多部落。传说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最早住在今陕西北部的姬水附近,后来沿着洛水南下,东渡黄河,在河北涿鹿附近定居下来,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

与黄帝同期的另一个部落首领叫做炎帝,当他带领部落向东发展的时候,碰到一个极其凶恶的九黎族的首领蚩尤。传说蚩尤有81个兄弟,全是猛兽的身体,铜头铁额,凶猛无比。他会铸刀造戟,还经常带着他的部落,到处侵扰,闹得周围部落不得安宁。炎帝部落定居山东后,经常受到蚩尤的侵扰,炎帝几次起兵抵抗,但不是蚩尤的对手,被打得一败涂地。

炎帝战败后,带领他的部落逃到涿鹿,请求黄帝帮助复仇。黄帝早就想除掉蚩尤这个祸害,就与炎帝联合在一起,并联络其他一些部落,召集人马,在涿鹿郊外与蚩尤展开了一场殊死决战。

关于这场殊死决战有许多神话传说。据说,黄帝平时驯养了熊、罴、貔、貅、虎等野兽,打仗时,就带着这些猛兽冲锋陷阵。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但遇到黄帝率领的联合军队,加上异常凶猛的野兽,也招架不住,丢枪弃盾,纷纷败逃。炎黄联军乘势追杀,忽然狂风骤起,昏天黑地,电闪雷鸣,暴雨滂沱。原来是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前来助战,企图阻止炎黄联军的追击。黄帝也不甘示弱,请来天女,驱散了风雨,天气顿时晴朗,黄帝终于彻底打败了蚩尤。

各个部落看到黄帝打败了蚩尤,为大家除了害,都很高兴。黄帝以自己的智慧和战功受到大伙的尊敬和拥戴,威望越来越高。后来,炎帝族也与黄帝族发生了矛盾,黄帝在阪泉一带打败了炎帝。从此,黄帝成为中原地区部落联盟的首领。

传说中,黄帝还是一个大发明家,他不仅发明了在地面上建房屋,还发明了造车、造船和制作衣裳,等等。这当然不会是他一个人发明的,黄帝只不过是个带头人罢了。传说他的妻子嫘祖亲自参加劳动,也有一些发明,养蚕缫丝就是她的功劳。最初人们不知道蚕的作用,那时候只有野生的蚕,嫘祖就教妇女养蚕、缫丝、织帛。打那以后就有了丝和帛。黄帝战蚩尤图

世界大事记:

古埃及第 4 王朝时期,开始兴建金字塔。约公元前2613~前2498年

黄帝为创造远古时代的文明,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后代人的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都尊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后来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

尧舜禅让

传说在黄帝之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舜和禹。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先后被推选为该部落联盟的首领。

起初,尧领导部落生产生活,后来,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到会的人一致推荐舜。

尧听说舜这个人挺好,便让大家详细说说舜的事迹。

大家便把了解到的情况说给尧听:舜有个糊涂透顶的父亲,人们叫他瞽叟(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死的早,后母心肠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极其傲慢,而瞽叟却很宠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的舜,待他的父母、弟弟都很好。因此,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便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为了考察舜,又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舜的后母和弟弟见了,非常妒忌,便和瞽叟一起用计想暗害舜。

有一次,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仓顶。当舜沿梯子爬上仓顶时,瞽叟就在下面放了一把火,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下来,却发现梯子已经被人拿走了。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一样张开翅膀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安然无恙地落在地上。

瞽叟和象不甘心失败,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上面向井里扔石头,想把舜埋在井里面。但是舜下井后,在井边挖出一个通道,从通道中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从此以后,瞽叟和象不敢再暗害舜了。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

尧听了大家的介绍后,又对舜进行了一番考察,认为舜确是个众望所归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方式,历史上称为“禅让”。壁画艺术中宁静的尧舜时代

中国大事记:

尧命羲和观测天象,制定历法,以366日为一年。帝尧时期

舜担任首领后,又俭朴,又勤劳,跟老百姓一起参加劳动,大家都信任他。过了几年,尧死了,舜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来担任,但是遭到众人的一致反对。舜才正式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大禹治水

在尧担任首领期间,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良田沃土,房屋牲畜,都被淹没。这时居住在崇地的一个名叫鲧的部落首领,奉了尧的命令去治理洪水。鲧用了将近九年的时间治理洪水,不仅没有制服洪水,反而使洪水闹得更大、更凶了。鲧只知道筑造堤坝挡住洪水,却不知道疏通河道,后来,堤坝被洪水冲垮了,灾情便越来越严重。

舜接替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后,发现鲧的工作失职,便杀了鲧,并让鲧的儿子大禹去治理洪水。

大禹吸取了他父亲的经验教训,采取了疏导的办法,带领百姓开渠排水,疏通江河,兴修水利,灌溉农田。

传说在大禹治水的十三年当中,他曾经有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而不入。他一直想着老百姓仍在遭受洪水的祸害,庄稼被淹,房子被毁,于是,三次经过家门都顾不上进去探望家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禹终于治理好了水患,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为社会的安定、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开始物色部落联盟首领。大禹因为治水有功,就被舜选定为自己的继承人。因此,在舜死后,大禹便继任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在他的治理下,部落和平,九州安定。后来,大禹命人铸造了象征九州和平的九鼎。这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出现了剩余,那些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权力,将剩余产品据为己有,以公有制形式存在的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大禹死后,被大禹选定的继承人东夷首领伯益拒不接受。后来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族便拥戴禹的儿子启为部落联盟首领。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从此开创了子继父位的世袭制度。夏禹王像

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个王,鲧之子。因禹治水有功,舜让位于他。在他死后,子启即位,从此开始了王位的世袭制度。

世界大事记:

古代西亚两河流域阿卡德王国时期。公元前2371~前2230年

涂山之会

因为大禹治水有功,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受封于夏地,所以他的部落称为夏。舜晚年的时候,召集各部落的首领,让他们推荐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禹,所以舜就告祭于天,立禹为自己的继承人。后来舜去南方巡游,到苍梧山下(今湖南宁远南部)时不幸病死,葬于附近的九嶷山。

大禹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即位,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定都阳城,后又迁到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当时南方有三苗部落,他们不断向北发展,成为华夏族的严重威胁。尧和舜都曾经率领军队与三苗作战。尧在丹水(今陕西、河南、湖北境内的丹江)打败三苗,迫使三苗求和。舜为伐三苗,一面积极发展生产,一面巩固部落联盟内部团结,训练士卒。经过三年准备,舜亲征三苗,一直打到今洞庭湖一带,大败三苗。但三苗的实力还很强大,时时想复仇。

到了禹时,三苗地区发生大地震,禹决定乘机进攻三苗。出征前,禹隆重地祭祀了上天和祖先,祈求保佑。他在誓师动员时说:“三苗不敬鬼神,滥用刑罚,违背天意作乱,上天现在号令我们要对它进行讨伐。”战斗十分激烈,不分胜负。突然,战场上雷电交加,三苗领袖被乱箭射死,三苗军大乱,溃不成军,禹趁机率军反攻,三苗军大败。从此,三苗部落衰落下去,开始向禹进贡,表示臣服。禹按照舜的政策,改变三苗部落的风俗习惯,三苗逐渐与华夏族融为一体。

征服三苗之后,禹又率兵征伐曹、魏、屈、骜、有扈等不服从号令的部落,也取得了胜利,并使他们与华夏族融合。

当时西北有个以共工为首的部落,共工人面蛇身,吞食五谷禽兽,为害一方。共工死后,他的大臣相繇继续作恶。相繇是九首蛇身怪物,他呕吐的秽物会变成臭气熏天的沼泽地,人民、野兽都不敢在附近居住。大禹率军征讨相繇,为民除害。相繇被杀后,他的血流成了湖泊,腥臭无比。他的污血流经过的地方,寸草不生。禹多次挖土填埋,但湖泊犹如无底深潭,始终无法填平。天神见到这种情况,施法力镇住邪气,使湖泊变得清澈,不毛之地变得草木茂盛。从此,天下平定。

禹非常关心人民的疾苦。每当看到穷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被迫卖儿卖女时,禹总是拿出衣服粮食救济他们;见罪人在野外服刑,禹总是哭着问他们犯罪的原因。禹常常反省自己行政的得失,并以尧、舜为楷模。大禹陵

中国大事记:

二里头文化繁荣时期,二里头文化与我国历史记载中的夏朝时间基本相吻合。约公元前21~前17世纪

■《夏小正》《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历书。《夏小正》中所用的月份是“夏历”的月份,把一年分为12个月,对每个月的物候、气象、天文、农事、田猎以及相关的农事活动都有比较具体的记载。

因为《夏小正》中所记载的历法是与农业生产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为农民安排各个季节的农事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人们就把夏历也叫做“农历”(俗称阴历),现在我们每年过的春节,就是夏历年的第一天。

为了请贤能的人来帮助自己治理天下,禹四处寻找寻访,先后到过东边鸟谷青丘之乡的黑齿国,南边交趾,九阳山的羽人裸民之国,西边到过三危国和一臂国,北边到过人正国、犬戎国、夸父国、禺强国。

后来禹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威,经常巡游天下,大会诸侯。涂山大会就是禹以天子身份号令四方的一次重要会议。禹到达涂山(又名当涂山,今安徽蚌埠附近)后,命令华夏、四夷各部落的首领在指定时间内到涂山集会。部落首领们纷纷赶来,络绎不绝,他们都手执玉帛前去朝见禹。

为了表示自己受命于天,禹举行了隆重的祭天祀土仪式,让乐队演奏夏族的音乐,命士兵手持兵器表演舞蹈,颂扬自己的功德,向诸侯显示军威,到会的各部落首领无不表示臣服。禹将那些没有封号的部落首领封为诸侯方伯,命令他们每年必须进贡物品。为了纪念这次盛会,禹把各部落首领进贡的铜铸成九个大鼎,鼎上铸有各地的山川、道路、鸟兽、草木的图案,象征他统治下的九州,作为镇国之宝。涂山大会是禹力图统一天下的一次尝试。东夷部落首领防风氏由于迟到,被禹杀死(一说是在会稽大会上所杀)。在涂山之会上,禹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才能,使各个诸侯心悦诚服,增强了他们对夏的向心力。涂山之会为夏废除禅让制,走向世袭制铺平了道路。

禹在位45年,死后葬于会稽山。他的儿子启杀死各部落首领推荐的部落联盟首领继承人伯益,打破禅让制,开创世袭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后羿夺权

夏启成为国王以后,有一个叫有扈氏的部落不服他的管制,起兵反抗。于是,启和有扈氏的部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最后,启把有扈氏打败了,把抓来的俘虏罚做奴隶。其他部落看到这种情形,就再也没有人反抗了。

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做了君主。太康是个不管政事,昏庸无能的人。他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打猎。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他越打越起劲,一去竟然一百天没回家。

这时,在黄河下游有个夷族,部落首领名叫后羿,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猎,觉得这是个夺取夏王权力的机会,就亲自带兵把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带着一大批猎得的野兽兴高采烈地归来时,发现洛水北岸排满后羿的军队,拦住他的归路。无奈之下,太康只好流亡在洛水南面。当时后羿还不敢自立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而他自己却操纵了国家的权力。

世界大事记:

古印度哈拉巴文化时期。约公元前2500~前1500年

后羿的射箭技能非常出众,他射出的箭百发百中。有一个关于后羿的神话,说古时候天空中原有十个太阳,把地面烤得像焦炭似的,致使庄稼颗粒无收。大家请后羿想法子,后羿搭弓射箭,“嗖嗖”地几下,将天空中的九个太阳射了下来,只留下一个太阳。从此,地面上气候适宜,不再闹干旱了。

后羿原本是仲康的助手。仲康死后,他赶走了仲康的儿子相,夺了夏朝的王位。他仗着射箭的本领高超,也作威作福起来。后羿和太康一样,整天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处理。寒浞瞒着后羿,笼络人心。有一天,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暗地里派人把他杀死。

后羿一死,寒浞便夺了王位,他担心夏族再跟他争夺王位,便杀死了被后羿赶走的相。那时候,相的妻子已经怀了孕,为了保住自己和胎儿的命,相的妻子迫不得已,从墙洞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后来生下了儿子少康。

少康长大以后,给外祖家饲养牲口。寒浞又派人抓他,他就逃到舜的后代有虞氏部落里。

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锻炼成长,学会了许多本领。他从有虞氏部落中招收人马,逐渐有了自己的队伍;后来,又依靠一批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的支持,少康终于打败了寒浞,把王位夺了回来。

夏朝从太康到少康,中间大约有一百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国家一直处于混战状态。少康执政后,国力才逐渐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

少康虽然消灭了寒浞,可是夷族和夏朝之间的斗争仍在继续。夷族人中出了很多好射手,他们的弓箭技艺十分精湛。后来少康的儿子帝杼即位,发明了一种可以避箭的护身衣,叫做“甲”,靠这种护身衣,夏终于战胜了夷族,夏的势力范围又扩大了。

贤臣伊尹

伊尹,出生于伊水流域(今河南洛阳附近),在他年龄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到了有莘国(今开封陈留一带)做奴隶。

有一回,商汤的左相仲虺去给夏桀送贡品,途中在有莘国停留了几天。无意中,他发现送饭菜的奴隶伊尹才智出众,交谈之下,发现伊尹果然是个贤人。

回国后,仲虺就向商汤举荐了伊尹。求贤若渴的商汤,立即派了一名使臣带着聘礼,到有莘国去请伊尹。使臣到了有莘国后,明察暗访,费了很大劲儿,才在野外的一间小茅草屋里找到了伊尹。使臣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又黑又矮、蓬头垢面的伊尹,实在看不出这个人有什么出众之处,不由得显出一副傲慢无礼的神情来,他对伊尹说道:“你就是伊尹吧,你的运气来了,我们商王想见你,赶快收拾东西跟我走吧!”伊尹被使臣傲慢无礼的言行激怒了,立即以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态度,从容地回答说:“我伊尹虽然贫寒,但我有田种,有饭吃,过得像尧舜一样痛快,为什么要去见你们商王呢?”商国的使臣讨了个没趣儿,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商国了。后羿射日图

中国大事记:

汤伐夏桀,战于鸣条,夏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伊尹像

有莘国的国君听说商汤派使臣来请伊尹,他怕伊尹被商国请回去对自己不利,就找了个借口把伊尹抓了起来。后来仲虺亲自来请时,伊尹已失去了人身自由。

仲虺回商国后,把伊尹面临的处境向商汤汇报了一遍,商汤十分失望。后来,仲虺想出了一个主意,便对商汤建议向有莘国求婚,让伊尹作为陪嫁奴隶,和有莘国的女儿一起到商国来。这样,不仅可以请来伊尹,而且可以使有莘国免除疑虑。商汤表示赞同,马上派人到有莘国去求婚。使臣到了有莘国,向有莘国求婚,有莘国的国君答应了商汤的要求,于是伊尹作为陪嫁奴隶来到了商国。

伊尹来到了商国后,经过交谈,商汤感到伊尹果然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于是就任命伊尹为商国右相,和仲虺共同策划处理各种国事。就这样,伊尹由一个奴隶一跃成为了商国的宰相。

在伊尹的辅助下,商国的势力更加强大,最后终于灭掉了摇摇欲坠的夏王朝,建立了商朝。

商汤死后,伊尹成为商国的重要辅臣。商汤原来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太丁死的早,于是汤死后,伊尹扶持商汤二儿子外丙继位作了商王,但是外丙不久也死了,于是伊尹又立他的弟弟中壬为王。过了不久,中壬又死了,伊尹只好立商汤的长孙太甲为王。

太甲从小生长在帝王之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此他即位后,政务民事从不过问,整天只知寻欢作乐。

伊尹一再教导太甲要勤政爱民,不能耽于游乐,但太甲根本听不进去。伊尹看到太甲执迷不悟,心想:太甲这样放纵下去说不定将来会成为夏桀一样的人。由于劝诫毫无结果,伊尹就和其他大臣商议后,把太甲软禁在汤墓附近的相宫(今河南偃师县西南),让他静心思过。

三年的时间过去了,看到太甲稚气脱尽,行为简朴,与三年前相比判若两人,伊尹非常高兴,便亲自携带商王的冠冕衣服到相宫,迎接太甲返回亳都再登王位,把国政交还太甲。

世界大事记:

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第11、12王朝)。约公元前2040~前1786年

鸣条之战

约在公元前18世纪,商汤正式兴师伐夏。战前商汤誓师,列举了夏桀荒废朝政、破坏生产、不体恤人民、滥施淫威的一系列罪行,表明自己欲救民于水火,替天行道。

商汤精选良车70乘、“敢死”队6000名整装待发,并召集不堪忍受夏桀奴役的诸侯会盟于有仍,讨论并部署灭夏战略。

夏桀急调九夷部落军队汇编入夏朝军队以迎战商汤。汤见夏桀仍有一定号召力,威势尚存,便采纳伊尹谋略,修书假意臣服,以为缓兵之计。后来汤再次宣讨暴桀,而此时,原本听命于桀的九夷军哗变,有缗氏阵前倒戈,桀只得纠集起王室直属军队抵御商军。

当时,夏桀夜梦“两日相斗,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这被居夏从事间谍活动的伊尹得悉并反馈给汤。汤命令大军进行战略转移,从“东方”行军,迂回到夏都以西,由西向东攻击。这一战术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另一方面则是利用了夏桀对“西方日胜”的心理恐惧,弱化夏军心理防线。

商汤命军队由西向夏都突袭夏军,夏桀仓皇应战,出城拒汤。商王和夏主就在鸣条展开了一场势均力敌的厮杀。夏桀指责商汤目无君王,罪不可赦;而商汤反责夏桀荼毒生灵,已没有权威再号令四方。深受夏桀压榨的夏朝民众也坚定地站在了商汤一边,商军助威声、民众斥责声令曾“唯我独尊,无视天下”的桀心有余悸,再加上脑海中不断浮现的“西方日胜”,夏桀胆战心惊,拨马败走。但见商王大手一挥,商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夏军,夏王室主力军队一溃千里,向东南方向败退。商相伊尹早已料到有这一着,战前他已安排商军盟友在夏都东南严阵以待,及时伏击败逃的夏军。夏桀再遭重创,逃奔到南巢(今安徽寿县南),不久病死,夏朝灭亡。

鸣条之战以夏桀军队彻底失败、商汤军队大胜而宣告结束。

盘庚迁都

商汤建立商朝时,将国都定在亳(今河南商丘)。后来300年当中,前后5次搬迁都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的缘故;还有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的缘故。有一次洪水泛滥,把都城全淹了,商朝就不得不迁都。

从商汤开始,王位传到盘庚时,已传了20个王。盘庚是个很有才干的君主,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他决心再一次迁都。

可是,迁都的想法遭到大多数贵族的反对,他们贪图安逸,都不愿意搬迁。还有一些有势力的贵族煽动平民起来反对,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征射手甲骨文

商代征战的形式是每乘战车上有一名弓箭手。征集三百名弓箭手出征,说明出征战车已达三百乘。

中国大事记:

盘庚即位,迁都于殷,商朝中兴。约公元前14世纪安阳殷墟遗址分布示意图

通过多年的调查与发掘,殷墟的范围和布局已大体清楚。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东北地为商代宫殿、宗庙区,周围分布有手工业作坊,居民区及平民墓地;北岸分布有大面积的王陵区。殷墟周围可能是贫民居所。

在强大的反对势力面前,盘庚丝毫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迁都是为了我们国家的安定。你们要理解我的苦心,不要产生无谓的惊慌。我的主意已定,不容有所更改。”

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终于挫败了反对势力,他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在那里整顿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重新兴旺起来,以后200多年,一直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

从那以后,又经过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商朝的国都就变为废墟。到了近代,人们在殷地旧址上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因为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就把那里命名为“殷墟”。

从殷墟发掘出来的遗物中,有龟甲(就是龟壳)和兽骨十多万片,上面都刻着很难辨认的文字。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才把这些文字弄明白。当时,商朝的统治阶级很迷信鬼神。他们在祭祀、打猎、出征时,都要用龟甲和兽骨来占卜吉凶。占卜之后,就把当时发生的情况和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现在,我们把这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

在殷墟上发掘出的遗物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皿、兵器,工艺制作都很精巧。有一个叫做“后母戊”的大方鼎,重量为875公斤,高130多厘米,上面还刻着富丽堂皇的花纹。从这件青铜器上可以看出,在殷商时期,冶铜的技术和艺术水平都是很高超的。

■殷墟

殷墟是在河南安阳西北郊小屯村一带发现的商朝后半期的文化遗址。该地在商朝时称为殷,从盘庚迁殷到纣亡国,共经历了8代12王273年的时间。中国历史上又称商朝为“殷代”、“殷商”和“殷朝”。商朝被周武王灭亡之后,殷都被废弃,逐渐荒凉,以至变成废墟,年长日久被埋没在地下,后来人们叫它为“殷墟”。从1928年起,这里先后发掘出大量青铜器、玉器、陶器和甲骨(10万多片),还发掘出许多墓葬和宫室遗址。

世界大事记:

赫梯灭亡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595年

武丁盛世

武丁是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的第23位国王(约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是上古的一位名王,在位达59年之久。他在位时期,任用贤臣良将,在国内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措施,对外讨伐那些不听号令或侵犯商朝利益的部落,把商朝推向鼎盛,史称“武丁中兴”。

相传武丁少年时,父亲不让他留在王宫中,而是让他隐瞒身份去民间游历。武丁来到民间后,与平民一起生活、劳动,了解了人民的疾苦和劳作的艰辛,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生活。他还拜有名的贤人甘盘为师,学习治理国家的本领。一次,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武丁遇见了一个叫傅说的奴隶,他们两个人一边筑墙一边交谈。虽然傅说其貌不扬,但他知识丰富,说话幽默风趣,对国家大事有很精辟的见解,对王室进行直言不讳的抨击,武丁越听越佩服,心想:“我即位后一定任命他为宰相,好好治理国家。”后来,傅说知道了武丁的真实身份,怕别人说他巴结权贵,就躲了起来,不愿再见武丁。武丁四处寻找,但都没有找到。

后来武丁即位,三年内没有说一句话。每天上朝,只听大臣们的议论,从来不发表意见,大臣们一个个既纳闷又害怕。一天上朝时,武丁竟然睡着了,还发出轻微的鼾声。大臣们生怕吵醒了大王的美梦,都不再说话了,大殿上顿时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武丁长长地伸了个懒腰,揉了揉眼睛对大臣们说:“刚才先王汤托梦给我,告诉我天帝派了一个圣人来辅佐本王。这个人有点驼背,身穿粗麻布衣,胳膊上拴着绳索,好像是个囚犯。”随后,武丁让画师按他的描述把圣人的像画了下来,命群臣四处寻访梦中的圣人。结果大臣们在虞、虢交界一个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和画像很像的奴隶,便将他带到朝中。武丁一看之下大喜,这个人果然是傅说。便对众人说:“他就是天帝派来辅佐我的梦中的圣人。”并马上任命傅说为宰相。原来武丁三年不说话,其实是在用心观察,看看哪位大臣是忠臣,哪位大臣是奸臣,以便摆脱奸臣的左右,选拔有用的人才。

傅说当上宰相后,开始整饬朝政。傅说首先劝说武丁节约,祭祀时减少供品,为群臣和百姓做好榜样。后来,武丁又任用贤臣祖己和老师甘盘。在这些贤人的辅佐下,武丁励精图治,商朝逐渐强大起来。

在武丁即位以前,商朝曾经多次发生王位之争,史称“九世之乱”,结果导致国力大衰,原先归附商朝的较大的部落和方国,纷纷摆脱商朝的统治,甚至出兵攻打商朝,掠夺商朝的庄稼、牲畜和人口。尤其是西北地区以羌族为主体的西戎,对商朝的西部边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而那些小的部落和方国时而归顺,时而反叛,经常以种种借口拒绝向商进贡物品,甚至起兵反抗。

■青铜器与后母戊大方鼎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它的冶铸始于夏朝,发展于商代,完善于西周春秋。这种合金颜色发青,故将用它制成的器物叫青铜器。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有两类:一类是兵器和生产工具;另一类是以青铜器制成的各种礼器。

后母戊鼎是迄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该鼎呈长方形,有四足,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量达875公斤。鼎腹内有铭文“后母戊”三字,说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要铸造这样的庞然大物确非易事,它充分反映了商代铸造业的高度发达。

中国大事记:

商朝进入青铜器全盛时代。约公元前12世纪

为了恢复商朝昔日的荣光,武丁开始四处征伐。

武丁首先将矛头对准了商朝周边的小部落和方国。武丁身先士卒,驾驶战车,率领车兵和步兵,一举征服了40多个部落方国,使商朝的统治基础得以稳固。

随后,武丁开始征讨商朝最大的敌人——以羌族为主体的西戎部落。武丁和他的妻子妇好率领全国的精锐军队,在西北征战多年,终于打败了西戎部落。有的部落被消灭,商人在他们的土地上建立城邑;有的部落战败投降,沦为奴隶;有的战败逃往更西更北的偏远地区。

随后,武丁又进攻南方的荆楚。南方江河纵横,湖泊众多,山势险要,道路难行。武丁不畏艰险,率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深入敌境,取得重大胜利,征服了很多部落方国。

据甲骨文记载,在一次战役中,武丁令妇好和另一位大将配合,先在西边埋伏好,武丁从东边进攻敌人,把敌人赶进妇好的包围圈,然后围而歼之。这是我国军事史上最早的关于事先埋伏、围歼敌人的文字记录。

武丁经过多年的征战,大大拓展了商朝的疆域和势力范围,促进了中原地区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交流,使商朝成为北到大漠,南逾江淮,西起甘肃,东至大海,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

姜太公钓鱼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王位传给了纣。

纣和夏桀一样,只知道贪图享乐,根本不管政事民生。他和宠姬妲己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纣王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背叛他的诸侯和反对他的百姓,有一种刑罚是把人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这叫做“炮烙”。

纣的凶残暴虐,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周部落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

周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这个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后来,为了躲避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并在那里定居下来。

周部落首领传至古公父的孙子姬昌(后来称为周文王)的时候,部落已经很强大了。

周部落强大起来,对商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纣王派人把周文王拿住,关在叫里(在今河南汤阴县一带)的地方。周部落的贵族把许多美女、骏马和珍宝,献给纣王,又给纣王的亲信大臣送了许多礼物,才把姬昌赎了回来。周文王访贤版画

世界大事记:

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在位。公元前1504~前1450年

周文王见纣王昏庸残暴,民心失尽,就决定讨伐商朝。但是,他身边缺少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来帮助他带兵打仗。他便开始留心物色这样的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带着他的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一个老头儿在河岸上坐着钓鱼。大队人马过去,那个老头儿丝毫不为所动,还是安安静静钓他的鱼。文王看了很惊奇,就下了车,走到老头身边,跟他交谈起来。

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布阵的高人,于是,周文王恳请姜尚同他一起回宫。

因为文王的祖父曾经盼望得到一位帮助周族兴盛起来的人,而姜尚正是这样的人,所以后来人们叫他太公望;在民间传说中,又称他为姜太公。

太公望做了周文王的助手后,一面发展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没过几年,周族逐渐占领了商朝统治下的大部分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

但是,正当周文王打算征伐纣王的时候,却害了一场病死去了。

牧野之战

周文王死后,他儿子姬发继承了王位,就是周武王。

纣的暴政已经达到了极点。商朝的贵族王子比干和箕子、微子十分担忧,苦苦地劝说他改邪归正。纣不但不听,反而将比干杀了,还残忍地叫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他的心,说要看看比干的心长什么样子。迫于无奈,箕子装疯卖傻总算免了一死,被罚作奴隶,囚禁起来。微子看见商朝已经没有希望,便离开了别都朝歌。

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得知纣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请精通兵法的太公望做元帅,领五万精兵,渡过黄河东进。八百诸侯在盟津会师。周武王在盟津举行誓师大会,历数了纣昏庸无道、残害人民的罪状,鼓励大家同心讨伐纣王。

■周文王

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姬姓,名昌(约公元前1152~前1056年)。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50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周人谥西伯为文王。其次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因不满商纣王暴政,被拘于里(今河南汤阴一带)。归周后,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势力日益扩大,灭掉周围几个小国,三分天下有其二,为周武王灭商奠定了基础。牧野之战示意图

中国大事记:

周武王率军伐商,在牧野之战中大败商军,灭亡商朝。公元前1046年

一天,在周武王进军时,有两个老人挡住了军队的去路,要见武王。原来,这两人是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国王的儿子,哥哥叫伯夷,弟弟叫叔齐。孤竹国王钟爱叔齐,想把王位传给他。伯夷得知父王的心意后,便主动离开了孤竹国,叔齐也不愿接受王位,也躲了起来。他们两人在周文王在世的时候,一起投奔周国,并定居下来。他俩听到武王要去讨伐纣王,就赶来阻止,并说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太公望知道这两人是一对书呆子,吩咐左右将士不要为难他们,把他们拉走就是了。后来这两个人想不开,竟躲到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西南)上绝食自杀了。

周武王的讨纣大军士气旺盛,一路上所向披靡,很快就打到距朝歌仅有7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

纣得知后,慌忙拼凑了70万人马,由他亲自率领,跑到牧野迎战。他以为,凭他70万人马,打败5万人马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可是,那70万商军有一大半是由奴隶和从东夷抓来的俘虏组成的。他们平日受尽纣的压迫和虐待,对纣早就恨之入骨了,谁也不想为纣卖命。在牧野战场上,当周军勇猛地冲进商军队伍的时候,他们就掉转矛头,纷纷倒戈,配合周军一起攻打商军。70万商军,一下子就土崩瓦解了。太公望指挥周军,趁势一直追击到商都朝歌。

逃回朝歌后,商纣王看到大势已去,就于当夜躲进鹿台,烧了一把火,跳到火堆里自焚了。

周武王灭了商朝后,把国都从丰搬到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建立了周王朝。

周公辅政

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后仅仅两年就生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即位,就是周成王。那时,周成王只有13岁,不能处理政务。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行使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直接称呼周公旦的名字,只称周公。

周公尽心尽力辅助成王,管理政事,但还是遭到他的弟弟管叔、蔡叔的猜计,他们在外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篡夺王位。

这时,纣王的儿子武庚不满足于周朝封给他的殷侯地位,想重新恢复殷商的王位。武庚一听说周朝内部动荡不安,就和管叔、蔡叔串通起来,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起兵叛乱。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很快传到镐京,一时谣言四起,连召公听了也怀疑起来。成王年小,更分不清事实真伪,所以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不太信任了。

周公内心很痛苦,他首先向召公推心置腹地表明心意,告诉召公,他决没有野心,让召公顾全大局,不要听信谣言。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了召公,消除了大家对周公的误会。周公在调和了内部的矛盾之后,毅然调动大军,亲自东征武庚。

世界大事记:

古埃及埃赫那吞实行宗教改革。约公元前1379~前1362年周公像

这时候,东方有几个部落都与武庚串通一气,蠢蠢欲动。周公授权给太公望: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讨。这样,由太公望控制东方,周公自己全力讨伐武庚。

周公花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杀了武庚。周公平定了叛乱,把管叔革了职,将蔡叔充军。管叔觉得自己没有脸面去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便上吊自杀了。

周公东征结束时,抓获了一大批商朝的贵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容易滋生事端;同时,又觉得镐京远离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控制起来很不方便,他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

这样一来,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都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

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七年,不仅加强了周王朝的统治地位,而且还为周朝制订了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还给成王。

周成王死后,他的儿子康王即位,这段时间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成康之治”。

周厉王毁国

在成王、康王之后,周朝逐渐加重了对平民和奴隶的统治与剥削,刑罚也变得严酷起来。

周厉王是周王朝第十代国君,是个十分残暴的君主,他即位后,对人民的压迫更加严酷了。

周国形成以后,渐渐破坏了原始部落公有制的土地制度。周朝初年,周天子又分封了70多个诸侯国,把土地山林赏赐给各级贵族,国人可以进山采集果实、砍柴、打猎,在江河湖泊捕鱼。人们利用这些收入来添补生活上的不足。

到了周厉王做国君,他宠信一个名叫荣夷公的大臣,荣夷公唆使他改变了原有制度,把原来公有的山林江河湖泊和贵族占有的山林土地收为国有,不准国人使用。荣夷公派兵在道路上设关立卡,盘查来往行人,不许人们上山打猎、下水捕鱼,把人们采集来的果实、山珍统统没收。他们还勒索财物,虐待人民。这样一来,上至贵族、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毫无例外地蒙受了经济损失。周厉王的暴虐措施,激起国人的强烈不满。

周厉王在政治上独断专行,无论事情大小,都事必躬亲。为了防止人们的反抗,镇压人们的暴乱,周厉王施行残酷的刑法,导致国人怨声载道。

后来,大臣召公虎进宫奏报厉王,外面的百姓对朝政不满,到处都在议论国事,并劝说厉王即早改变做法,免得出乱子。周厉王不仅不听劝说,反而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此后,还杀了一批国人,这样一来,国人都不敢大声说话,就连在街上打招呼也只能用眼光示意。

中国大事记:

周厉王实行“专利”,引起国人不满。公元前9世纪

■周昭王南征

周昭王名瑕,是周康王的儿子。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980年),他亲率大军南征荆楚,取得了胜利。昭王十九年(约公元前977年),昭王再次南征楚国,结果全军覆没,昭王也死于汉水之滨。因南征的失败,周王朝的力量已无力控制南方,到周穆王时只好在南方建立防线,派师戍守。

这样到了第四个年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人们终于忍受不了周厉王的残暴,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史称“国人暴动”。参加暴动的人有平民,也有贵族,开始仅几十人,后来迅速发展到几万人,整个镐京成了沸腾的海洋。国人拿起武器、农具,像洪水一样向王宫冲去。王宫卫士看到愤怒的人群,吓得纷纷躲避起来。周厉王顾不得体面,慌里慌张带了一批人逃命。他一直逃到彘地才停了下来,总算保住了一条命。

国人冲进王宫烧毁了宫殿,搜遍了各个角落也没有找到周厉王,听说他的儿子静躲在召公虎家里,于是又围住召公虎家。召公虎无法控制住人们愤怒的情绪,出于无奈,只好将自己的儿子冒充静交给人们处死,这样才平息了这场规模巨大的暴动。

周厉王被赶下台后,朝廷里没有国王,国内人民拥戴大臣周公和召公主持国政,替天行使职权,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从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周厉王从这一年一直到共和十四年,一直呆在彘地没敢回来,最后死在那里。

这次起义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在起义者的打击下,周室王权大大削弱了,诸侯对王室的离心倾向越来越大。后来周厉王的儿子静即位,就是周宣王。此后,周王室虽然表面上仍维系着从前的制度,实际上已经外强中干,周王朝正走向分崩离析的道路,渐渐衰落。

宣王中兴

周宣王,姓姬,名静(一作靖),周厉王之子,周朝第十一位王,公元前828年至公元前781在位。

周厉王昏庸无道,国人举行暴动,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姬静躲在大臣召公的家里。国人知道后,包围了召公家,要他交出太子。召公极力劝说国人饶恕太子,国人不听,强行闯入召公家里进行搜捕。召公说:“先前我多次劝谏周厉王要施仁政,周厉王不听,以至于造成了今天这样的灾祸。如果现在太子被人杀了,周厉王会认为我记仇,所以要报复他。作为一个忠臣怎么能这样呢?”召公急忙赶到内室,让他自己的儿子与太子对换服装,忍痛将儿子交给了国人。国人都没有见过太子,分不出是真是假,看见召公的儿子的衣服很华丽,以为是真太子,就一哄而上将假太子打死后离去。姬静就冒充召公的儿子隐藏了下来。

周厉王逃跑后,西周朝廷没有人主持国政。大臣和诸侯们经过商议,推举了德高望重的大臣召公和周公共同主持国政,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有了明确而且连续不断的纪年。

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周厉王病死在彘。一直躲藏在召公家的太子姬静已经长大成人,召公、周公利用迷信平息了国人的愤怒,拥立姬静为周王,就是周宣王。

世界大事记:

西亚新亚述帝国时期,铁器出现并广泛应用。公元前10世纪~前612年

周宣王即位后,吸取他父亲周厉王的教训,决心效仿文王、武王、成王、康王,重用召公、周公、尹吉甫等贤臣,整顿朝政,振兴周朝。在他的励精图治和贤臣们的精心辅佐下,国家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繁荣景象,诸侯们又纷纷来朝见周王了。

刚开始的时候,周宣王在召公和周公等大臣的辅佐下,废寝忘食、殚精竭虑地治理国家。可是时间一长,他就有些懈怠了。

周宣王的王后姜后,是一个既聪明又贤惠的女人。她看到周宣王天天早睡晚起,不想去上朝,心急如焚,心想:“要是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话,不仅不能振兴周朝,还可能重蹈周厉王的覆辙,这可怎么办啊?”于是,她决定向周宣王进谏。

姜后脱下王后的衣服,摘下头上身上的金银饰品,然后穿上罪人的衣服,把自己关进监狱,命令宫女去禀告周宣王。宫女来到周宣王的寝室,告诉周宣王姜后的情况。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周宣王一听,立即从床上跳起来,急忙穿上衣服,来到监狱,看到自罚为囚犯的王后关在监狱里,周宣王急忙问怎么回事。

姜后跪下哭着说:“臣妾的品德太差,致使大王迷恋上我,害得大王上朝经常迟到,给大臣、诸侯和百姓们留下了大王好色失德的印象。大王好色,必然会穷奢极欲、酒池肉林,导致社会动荡,国家灭亡。当年夏桀王迷恋妹喜,商纣王迷恋妲己,结果导致百姓怨恨、诸侯离心,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如果说现在我们国家存在潜在的动乱,那么动乱的根源就是我,是我让大王沉迷女色荒废朝政。”周宣王听了,大受感动,非常羞愧,连忙把姜后扶起来,给她穿上王后的衣服,把她接回王宫。

从此以后,周宣王每天早晨准时上朝,勤于政事,不敢有丝毫倦怠。在大臣们的辅佐下,周朝逐渐恢复了过去的强盛。

周宣王非常重视黎民百姓的疾苦。有一年大旱,田里颗粒无收,周宣王亲自登上祭坛,向上天祈祷,希望上天把灾害降临在自己身上作为惩罚来拯救黎民百姓。

周朝四周的少数民族趁着周朝衰落不断侵扰。当周朝复兴后,周宣王命召公及卿士南仲、大师皇父、大司马程伯休父等率军讨伐,沿淮水东进,淮夷纷纷降服,向周朝进贡物品;派秦庄公兄弟五人和尹吉甫征伐猃狁(即西戎),大获全胜,迫使猃狁向西北退走。周宣王还命方叔率军征伐楚国,也获得了胜利。从此周朝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周宣王武功图

周朝建立常备军后,武装力量大增。周宣王期间,北伐狁,南征荆蛮,西伐西戎,东平淮夷,四方归顺,天下太平。

中国大事记:

国人暴动,厉王出奔,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自此,中国历史始有准确年代。公元前841年

在周朝的君王中,周宣王是仅次于周武王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周朝复兴,史称“宣王中兴”。

烽火戏诸侯

周宣王在公元前781年死了,太子宫即位,这就是周幽王。周幽王又是一个昏君,只知吃喝玩乐,不理政事。

有一个叫褒的大臣,劝谏幽王节制享受,幽王不仅不听,反而把褒判了罪。

后来,褒家人将褒姒进献给周幽王。周幽王一见褒姒貌若天仙,马上就把褒释放了。从此,幽王整天与褒姒在后宫饮酒作乐,将朝政抛在脑后。

然而,幽王虽然宠爱褒姒,但褒姒性格内向,不喜笑颜,任凭幽王想尽一切办法来讨她欢心,褒姒都笑不出来。

有一天,幽王忽然心血来潮,让人在宫外贴一个布告:有谁能逗王妃娘娘笑一次,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奸臣虢石父得知后,马上向幽王献计,用“烽火戏诸侯”的玩笑来博取褒姒一笑。烽火是古代军情危急时的报警信号,周王朝在骊山上建有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便有一座,专门用来防备西戎的进攻。一旦西戎来犯,烽火台上的烽火会像接力棒一样点燃,一个地点一个地点传下去,附近的诸侯远远见了就会发兵来救援。

第二天,幽王兴致勃勃携爱妃褒姒上了骊山,他们白天在骊山吃喝玩乐,到了晚上,让士兵把烽火台的烽火点了起来。附近的诸侯一见黑烟滚滚的烽火狼烟,以为西戎兵打来了,立即率兵来援。赶到时,却不见西戎兵的影子,只听见山上丝竹管弦之声。这时虢石父从山上下来说,大家辛苦了,这里没有什么事,大王和王妃放烟火不过想取个乐,你们回去吧!

诸侯们从老远跑来,却被幽王耍乐一番,一个个气得肺都要炸了,掉转马头就走。褒姒在山上,借着火光看到诸侯们气愤、狼狈的样子,真的笑了一下。幽王瞧见了她这一笑,不由得心花怒放,马上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自宠幸褒姒以后,被她迷得颠三倒四。竟然废掉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后来,西戎兵来犯,幽王下令点起烽火求援,结果各路诸侯对上次的羞辱记忆犹新,加上对幽王昏庸乱政的不满,连一个救兵也没有派。

西戎兵很快攻破周都镐京,把逃到骊山脚下的幽王和伯服杀了,又把美貌的褒姒抢走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