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可以不得病——我的康复之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16:59:40

点击下载

作者:潘肖珏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女人可以不得病——我的康复之路

女人可以不得病——我的康复之路试读:

十大专家学者点评推荐

心由境生,境由心造,坦然生死,向死往生。这是何等的胸怀!置己生死而不顾,“为天下女人而写”, 这是何等的情怀!但愿天下男人和女人在面临生老病死时, 潘肖珏教授的《女人可以不得病》能给予生命的启迪。—吴友富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这就是潘肖珏教授人生奋斗的真实写照,是她的至理名言!肖珏老师是良师,是大姐,是益友。她的顽强、她的信念、她的睿智、她的执着、她的成功,是我学习的榜样,颂扬的英雄,美丽的女性,追随的教授!—汪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教授我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我信奉,对逝去的尊重和对生活的追求;我赞叹,女性细腻的博爱和伟岸的柔刚。—这是从肖珏娓娓道来中感悟的。—李进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教授生癌并不可怕,怕的是精神崩溃。癌症不是绝症,用科学方法和自我心身调节,癌是可以治愈的。—陆德铭上海中医药大学前校长、教授潘肖珏教授是一位研究品牌战略和公关战略的名家。她用亲身经历—女性特有的沉重压力为课题,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女人可以不得病》 就是其新战略研究中的攻关成果。它以社会-心理- 生物医学的全新模式阐述了当今女性如何在重压下进行自我减压,乃至冲出困境的方法与途径。见文如见人。成果背后可清晰见到的是一位坚强刚毅、百折不挠、博弈生死、魅力无穷的伟大女性!—王佩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我是潘肖珏的手术医生,她对待疾病和对待感情挫折的心态,正如她书中所叙述的那样:思维积极、乐观豁达、笑傲现实,最终冲出困惑的重围,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魅力人生!—王平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孰医孰患?亦医亦患!患而求医抑或求己?或求医不如求己!智者求医亦求己;慧者救己亦救医!—黄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耳鼻喉科主任医师这是一本真正讲述怎样的女人才是美丽的女人的书;这是一本真正讲述女人如何永葆美丽的书;这是一本引领女人坚强而优雅地走出忧伤和懦弱的书;这是一本引领女人诗意地畅游美丽精神境界的书。—王小鹰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作家佛教有言,烦恼能转即是菩提,大烦恼转大菩提。一场恶疾赢得一本书,对己是最有成就感的收获,对人是最富启迪的经验。精彩美丽的人生,由这样的收获与经验组成,写这样的书与读这样的书都是有福的。—沈善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作家看潘老师文字感受真、善、美;听潘老师演讲胜读十年书。加油,潘肖珏,你是最美丽的女人!—孔明珠《交际与口才》杂志主编、作家

一、癌症临头

——病房里的女人心思生命是一件礼物,她是上苍的恩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无功受禄。此生无论遭遇什么,我都理当充满感恩之情。

当人得知自己患上了某些疾病,比如癌症,那他往往会本能地在瞬间默语:“我的生命倒计时了?是读年?读月?还是读分?读秒?”

医院的外科女病房。

上午,医生刚查完病房。护工小陈从外面奔进来,气喘吁吁地发布一项信息:昨天半夜,18床又跳楼了,未遂。现在护士长在教训她的护工,看紧点!

18床,住在隔开我两个的病房。她40岁左右,患的是宫颈癌晚期。1年前动的手术,现在复发。医生说她已进入生命倒计时的“读日”阶段。一到深夜,她的叫声撕心裂肺。最近几天,这种撕心裂肺的叫声,频率越来越高,可音高却越来越低。“为啥要选择跳楼呢?”11床提着术后的引流管,慢慢地走到我床前低声对我说。

11床,她和我同病:乳腺癌。自从我们相识后,我总是找机会和她聊天,因为她的职业背景是医生。患了病的医生,对疾病的指导可能更接近真理。比如我请教过她,得了乳腺癌,今后生活该注意点什么。她说,从今以后,你对任何事,都要睁一眼闭一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要学会“难得糊涂”,过一天是一天,过一天开心一天。平时多吃点抗癌食品,像胡萝卜、卷心菜、西红柿、西兰花之类的。适当活动活动身体,特别是多散散步。她的病理报告早就出来了,但她坚持不去问结果。我真佩服她的心态。

现在从她对我说话的表情中看出来,她又有“高招”了。“如果我到那一天,我就选择吃安眠药!”她说。“吃安眠药?”我心想,这算什么高招?不过,我得问问所服的剂量。“吃多少?”“吃100片。”她很认真地说。“哎,你平时吃安眠药吗?”她突然发问。“吃。”“那要200片。”她说完,又提着那根引流管,慢慢地回到自己的床上。

我躺在病床上,望着天花板,此时的我,多么希望自己是“荷兰人”,因为这个国家已经通过了《安乐死法案》。

我希望自己的一生善始善终。具体的意思是“活要活得快乐,死要死得美丽”。有位医生告诉过我一个“死得很美丽”的故事。

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女建筑工程师,入院时已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全身转移,放化疗已无力回天。医生能做的只是一些对症处理:止痛。然而,作为一位躯体上日渐衰弱的知识女性,她居然悲欣交集闯黄泉。一开始,她还有阅读,后来只是听人叙述,最后是锁眉的沉思。临死的前一天,月经来了。此时,她已无力再说什么,只是以眉头的舒展来庆幸女性的自得。然后让家人为她系上卫生垫,她要最后一次完成做女人的仪式,不容半点马虎,自始至终地守护着女人的美丽,即使死神马上来临。

我很欣赏这位女工程师,她很美,她向活着的人传递着一份生命的感动!

午休后,护工小陈给我讲了她曾经护理过的两位乳腺癌病人。

一位是70多岁的老太,满头白发,脸上有很多老年斑,双手的皮很皱很皱,整个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她当时的诊断是乳腺癌晚期。这一信息,她老伴恳求所有的人对病人保密。而他告诉妻子,你患的是良性肿块,不要紧的,为了不让它变坏,咱们就同意全部切除吧!老太很听话地点点头。

老太有4个子女,但手术后,她老伴从来不让子女陪夜,硬是自个儿担当着。他说,不在妻子身边,心放不下。妻子刀口拆线要14天,整整两个星期,每晚他都是趴在妻子的病床边睡的。睡的时候,他的右手一直握着老伴开刀的那只手。病房里的人都说他是“模范丈夫”,他只是笑笑,不多说话。那老太术后恢复得很好,小护士戏说,这是爱情的力量!

1年后,老太又住院了——肺部多处转移,胸腔已经积水,情况很不好。她老伴依旧陪夜,直到送她归去。

听完这个凄美的故事,我想,那老太的这一生,值了!

另一位是40岁左右,人长得高高的,身材很有曲线,特别是一对乳房,很丰满,看上去非常性感。她坚持不穿医院的病人服,而穿自己很时髦的衣裳和高跟鞋,走来走去,像少妇一样,引来不少目光。

她对自己的病不很在意,只是一再要求医生,不管她乳房中的肿瘤恶性到什么程度,千万不要全切除!

她丈夫好像是干大事的,特别忙,每次来病房都是来去匆匆。有时刚坐下,手机就响了,然后去走廊接电话,时间都在一刻钟以上。只有在这个时候,才看到那女人焦虑不安的神态,眼睛老盯着门口,企盼她丈夫快点进来。

术后,她的右侧乳房还是被全切除,医生根据病情,不能为她保乳。她知道后,哭了很久,全病房的人都劝她:想开点,保命要紧;去胸罩店定做一个假乳房,同样会很对称的,不会影响你的好身材的;有个台湾女歌星,也生了乳腺癌,现在她照样上台唱歌,台下没有人知道她的一只乳房是假的。

一天,她丈夫来了,手里拿着鲜艳的11朵玫瑰花。那女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因为这11朵玫瑰花意味着丈夫对她的“一心一意”。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再婚的。

以后,她每月都住院一次,接受化疗,但没有人陪她。她化疗反应很厉害,呕吐、头晕,不吃、不喝,很可怜。看她这样子,大家也不忍心再问她什么了。6个疗程结束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她。

不知怎么的,听完这个故事,我的心一抽一抽的,老在对照自己。

记得手术前,医生问我,如果开出来是恶性的,你希望保乳吗?我一个劲地摇头,“不要,不要!没有乳房,照样活,留下隐患,没得活!”

当知道自己是癌症时,我没有哭,因为我脑子里没有“哭”的指令,只有一个个问号,我怎么会?我怎么会呢?

接下来,就是想:我不晓得还能活多久?夜深人静时,想得特别多。我为自己惋惜过。

自认为,我在所研究的专业领域中,不说“炉火纯青”,也可说“信手拈来”。本来还打算再写几本专业新视点的书,再带几批研究生。生了这病,这下完了,没可能了。

我当了一辈子教师,但儿子的教育背景,不尽如我意,这是我的心病。原本想等退休后,正赶上小孙子学龄时,好好再当回“老师”。现在缠上这病,我恐怕连这最起码的愿望都泡汤了。这个病为什么不晚来十年啊?

……

脑子里老想这些,坏了自己治病的心情,这对我的康复很不利。这时最好的“良药”是让自己“阿Q”。于是我想,我如果赶上2003年的那趟“非典”病,像我有那么多基础病的人,在当时是必死无疑的,这不赚了3年嘛;又比如,1996年那次去温州讲课的飞机降落时,如果起落架真的一直放不下来,那也可能机毁人亡的,这样算又赚了9年。

我开始自言自语—你这一辈子够丰富多彩了:鲜花、掌声,还有不少“粉丝”;“百度”、“Google”都有你40页以上的信息;现在,孙子也出生了,你的生命已二度延续;结婚离婚、“城里”“城外”的走进走出,做了两回人了……你知足吧!

当然,我知道自己有理性的一面,比如我会思考“为什么会得这个病?”我原本以为,我这个人可能会得这病那病的,但我不会得癌症。我的心脏不好,血压也高。有一篇文章讲,患心血管病的人不大容易得癌症;再说没有家族史;而且平时也很讲究保健的。怎么我现在竟然成了例外呢?我哪方面出问题了?我要答案!

我的病床上放满了防癌抗癌的书,我的本子里记录着自己各种检查的结果,我努力在打听医治乳腺癌的专家,我用心在收集病友的成功案例……我所有的工作都强烈地显现出一种心理:我不甘心就这么仓促地死!

说真的,这个病,让我与“死亡”的命题“狭路相逢”,根本无法避及。它让我起码提早20多年直面死亡!

德国著名思想家海德格尔说,人的存在是“向死而生”。以前,我读这句话,觉得很远、很哲学。可此时此刻的我,却体会出就在当下,并且是实实在在的。

这天晚上,我开始很认真地想:如果生命进入倒计时……

如果生命倒计时进入“读年”,我扳着手指,按轻重缓急合计着……

第一件要做的事:转换自己学术研究的坐标,“生命至上”,弄明白“乳腺癌”——搞清楚我的HER-2强阳性的乳腺癌——当下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我深知:自己正处在一条长长的深深的隧道里,必须尽可能快地找到隧道口。

第二件要做的事:去红十字会,办理捐献眼角膜的手续。早在10年前,我就对家人说过这个愿望。人死后,如能留两道光明在人间,很有意思。

第三件要做的事:整理我的书房。我的书房除了向南的是窗户外,其他三面墙都不同程度地被书占据着。我要把自己写的书理出来,专门放在第一个书橱那个平视的方位,这就是我的遗产。

第四件要做的事:为18个月的小孙子圆圆制作一本《写真集》,并写下圆圆成长照片的文字,“图文并茂”地留给慢慢长大的圆圆。让他记住,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对他说的话。

第五件要做的事:还是想写书,记下自己一路走来的脚印。我一生读书、写书、教书,“书”是我的灵魂,“书”是我的生命。

如果上苍还让我继续“读年”,那我就想干点有关女性健康方面的事,让天下的女人们少生病,不生病,特别是不生我这种病。

如果生命倒计时进入“读分”、“读秒”,我——

不希望通知任何人,死亡是自然现象,我们都平静地接受这一“现象”的自然吧。

不希望让我的亲人、我的朋友围在我的床前,因为此时的他们很伤心。这种伤心,对他们身心的杀伤力太大,我不忍心!我生前已经够累着他们了,此时的我,唯一能对他们的回馈是:希望他们在屋外、在家里、在工作岗位上。

希望床前有鲜花,耳边有音乐,周围有医生、护士,走得很职业,走得很诗化,就像诗人徐志摩说的“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后生命阶段中所有的仪式、惯例都简约了,直送该送的地方,什么都不保留,任其处置,回归自然。

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她,可能融化在大地的泥土里;可能融入在江海的河床中;可能渗透于高山的峰谷内;可能就是透着油墨香味的铅字。

法国作家蒙田曾经说过,谁教会人死亡,就是教会人生活。“未知死,何知生”,我如果学会了死亡,那我就学会了生活。我想着,想着,感到心非常的平静,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窗外东方发亮,新生活的一天又开始了!

有一篇谈论死亡的文章,其中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共鸣:面对死亡,我们才会自问:生命是什么?在我看来,生命的过程是一道减法。一旦出生,我们就步步逼近死亡。难怪古希腊哲学家会说,最好是不出生。可惜在很多时候,我们尽做加法和乘法,以为在有生之年,只要累积财富就会积攒幸福。殊不知,生命尽头的最后一道算式是除数,为死亡的除法,结局归零。视死如归,我们才能深切体会为何生命是一件礼物,它是上苍的恩惠,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无功受禄,从虚无有幸来到这个世界,因而此生无论有怎样的遭遇,我们都理当充满感恩之情。

是的,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人一生下来就站在通向死亡的传送带上,但通常“人”却很不愿意,也很忌讳讨论这个话题。我们的主流教育对孩子只有“人生观”教育,而没有“人死观”教育。仿佛死亡不是生命的必然归程,而是一种命运的意外事件。当然,我们不能怪罪于因为这种教育的缺失,而当“它”突然来临时,就恐惧,就投降,就任其宰割,哪怕是生命倒计时读分、读秒。

有一首名为《天堂、地狱》的歌,歌中唱到“人人都向往天堂,为什么人们一见就回头;人人都害怕地狱,为什么人们一去永不愿归?”其实,“天堂”和“地狱”是同一个地方,区别在于人们对这“同一个地方”所赋予的感情色彩。人的一生就是天地之间走一回。

我反常规地把刚写好的这篇文章转发给4个人:儿子、儿媳、两个妹妹。因为它包含了传统意义上“遗书”的内容,它交代了对自己后事的处置,希望这4位亲人到时“按图施工”。

我也发给了我很喜欢的两位医生朋友,不知他们是否有可能送我?尽管这种“预约”有点唐突,甚至更有点悲壮。

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典型的A型血性格,什么事都计划得好好的,连“死亡”也不例外。可这“计划”总赶不上“变化”。这不,得癌症了吧,这个“变化”可大得快吓死人了!

我希望自己:有惊无险!

二、伴侣转身

——当『人』字的一撇抽去时“人”字的一撇,不只有爱情,还有更可贵的友情。“人”字的一撇,永远抽不去!

寒风凛冽的1月,是上海最冷的月份。而2006年的1月,却是我一生中最冷,也是最暖的日子,我在体会一个“人”字……

在这之前的半年中,虽然医学之手在我身上划了三大刀,但始终没有降低我机体的御寒水平;然而,当情感之手在我身上划上第四刀时,我却感到阵阵的“透心凉”……

那天晚上的睡前,我们有这样一次对话:“这样下去,我的时间都被你拖掉了。”他嘟囔着。“我?拖了你的时间?”我本能地问到。

他没吱声。“好吧,有话明天说吧。”这几年,我与枕头的缘分下降,睡前不能讨论,不然安眠药都没用。

几分钟后,我耳边响起了鼾声。可我却没了睡意,在这鼾声中品着他刚才那句话,辗转反侧是逃不掉了。

2005年的我是可以领世界“吉尼斯”奖的人,高频率地玩了一把“过一过二不过三”,也深深地体会到:人有时真的会这么倒霉。“过一”是4月份,不慎摔跤,居然摔成“左腿股骨颈骨折”。那可是一种最严重的骨折,必须开刀,打钢钉内固定!必须绝对卧床120天!这种骨折,预后不乐观,不排除“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股骨头坏死”目前被人们称为是一种“不死的癌症”!“过二”是7月份,还没有度过“绝对卧床期”的我,突然发现右侧乳房有一个2厘米左右的肿块。“是什么?癌?!”

我的心猛地一抽!不会吧,我哪会这么幸运。但医生还是建议立即手术。于是,我只得拖着病腿,笔直笔直地被120救护车转入专科医院手术。

术后确诊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又是一种“极品病”!几天后病理报告显示,病情已是中期,腋下淋巴结已有癌细胞转移,而且是属于“HER-2”强阳性乳腺癌!事后才知道,这是一种最严重的乳腺癌!只占乳腺癌的20%,居然让我赶上了“二八定律”!“过三”是9月份,正当我准备出院回家休养的时候,又发现我的左侧乳房情况不好,于是又被推进手术室全切除。我就这样被“三下五除二”了。病床上的我,唯有右腿还可自如动弹。突然间,我具备了说这句话的资格:“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我只能这样苦笑着安慰自己。

术后的第一个逻辑反应是——“两个乳房都没了,他会离开我吗?”而不是——“我得了绝症,完了!”面对“生死牌”,我的反应程序竟然会是这样?“人脑”没有出错,“程序”的解释是:这是我在情感上对他的依赖程度决定的。是的,在情感上,我一直将他视为“人”字的一撇,我是一捺。

我实在睡不着了。我用左手伸进内衣,摸着胸前已夷为“平地”的左右两道足有7寸多长的刀疤,感到阵阵隐痛,心痛?显然有点自怜。我和他虽然不是“原装”的,但毕竟生活了10多年,现在一下子要撕开了,痛啊!特别是在当下,我有点无助的时候。越是睡不着,越是想翻身,难道还要人家陪着你睡不着?我只得起身到书房。

想想,他还是很道德的。他并没有在我手术后的6天提出,而是在我手术后的6个月才提出。仅凭这点,我也应该感恩,毕竟他陪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现在,他想为自己考虑一点,我为什么不能多给一点理解呢?我不能要求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我记得美国有一本畅销书,书名是《生命的重建》。作者谈到:人的有些疾病是不宽容导致的。因此,每当我们生病时,就需要在心里默默地搜寻一下,看看谁需要被宽恕……那个最难让你宽恕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宽恕的人。宽恕意味着放弃、放手,让他离开。宽恕意味着不再去做什么,把整个事情丢弃就是了。

疾病告诉我,应该同意他离开。

没有了他的日子,我该怎么过?想完别人,想自己。规范的语言应该是:当“人”字的一撇要抽去的时候,那一捺就应该坚强地挺住!是啊,我必须尽快扔掉手中的拐棍(骨折的病腿还没痊愈),更要扔掉心里的拐棍。

兵书上有一句话:“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作家沈善增也有一句话:“我心不病,谁能病我。”我的一句话是:“只要心里不生癌,就没有绝症之说!”

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们非常平静地办完了应该办的事。他走的前一天,我特意请他去饭店吃了一顿饭,谢谢他,送送他,并告诉他,我在他的皮大衣口袋里留了一张纸条。那纸条是这样的:你终于走了。我原本一直想象:如果有一天,我是在你的护送下走完人生。这将很美很美!终于超过了10年。咱们一路走得痛痛快快,风风雨雨,断断续续,续续断断。“剪不断”?NO。道一声:祝君生活幸福,情感幸福,身体更幸福!谢谢你为我的付出,弥足珍贵!

过了几天,钟点工小李告诉我,他走的时候对小李说,他要去外地办学,去赚钱给我治病。小李发出了一连串的赞扬声。我无言以对,不知道是想哭,还是想笑……

他走后的几天,我出过一些洋相。吃饭时,我会下意识地拿两双筷子、两只碗;到超市购物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拿一瓶“豆豉辣酱”,回到家里才发现“豆豉辣酱”的喜好者已不在了;睡觉时没了熟悉的鼾声,竟然不习惯;特别是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心里会泛起一点点……

我清醒地意识到,必须迅速开展“治理整顿”,改善环境,内外兼治,很有章法地书写“人”字的那一捺。

于是,我把卧室的床调了方向,把家具重新定位,把收音机请到饭桌上。从此,屋内音乐声不绝于耳,尤其是在吃饭时。有时,我独自在屋内卡拉OK一下,得意地发现自己有关牧村的音色。我编制了一套适合自己的从头到脚的运动操,在《军队进行曲》中活跃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祖国的传统医学,讲究“药食同源”。我一头扎进了有关“文件”的学习,凭着读大学时“形式逻辑”全班考第一的分析头脑,我梳理出了1周7天早中晚的“食疗”方案,准备吃出一个健康来。“病须书卷作良医”,家里几千册的藏书,今天终于可以一一列入了我的读书计划。读书、写书、教书是我一道很亮丽的生命线。

他走以后,我的朋友们、他的朋友们一下子成了我“冬天里的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