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第3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4 22:00:41

点击下载

作者:中公教育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版·2017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第3版)

中公版·2017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第3版)试读:

前言

自2014年7月起,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实行全省范围内统考。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试行办法》(川人发〔2006〕9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和专业对口、岗位对口的原则,统一考试招聘。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统考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举行一次。笔试公共科目为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地区加试学科专业知识或者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参照《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统一命制,内容包括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教师职业道德。面试由各市、区、县统一组织,依据岗位特点,选取说课、试讲和答辩等形式进行。

为帮助更多有崇高理想、励志耕耘三尺讲坛的朋友顺利加入教师队伍,中公教育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组织师资及图书研发人员对历年真题进行解读,在多年教学研发的基础上,推出了本套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系列辅导图书。该系列图书包括教育公共基础笔试教材、历年真题详解、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和面试一本通4本。这本《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有以下显著特色:

中公试卷特色一紧扣真题,洞悉考情

本套试卷包含10套全真模拟预测试卷,每套试卷均严格依真题命题特点编制,避免考生陷入漫无边际而收获甚微的题海苦战。

中公试卷特色二深度解析,细致讲解

本试卷所有答案和题目都是经过中公教师招聘考试图书研发人员及一线教师的数次讨论、精心推敲而成,并辅之以详细的解题思路和作答技巧。通过本试卷的解析,让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各知识点。

中公试卷特色三夯实基础,科学备考

本试卷为考生量身打造,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套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的难度、题型、题量、考点分布均模拟真题,帮助考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把握考试脉搏,掌握解题技巧,夯实基础考点,提高实战应变能力。

试题部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

答案参见此处

一、判断题(共27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

2.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学习的人,他们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 )

3.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求学生在学校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均衡发展,都得到充分发挥。( )

4.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强调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

5.谈话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方法,而讲授法属于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

6.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定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

7.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内部心理矛盾向积极方向转化的过程。( )

8.班主任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是新时代对班主任提出的要求。( )

9.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 )

10.个体所有的心理变化都可以叫作心理发展。( )

11.小学三年级学生还不能够根据行为的原因或从行为的因果关系上做出判断。( )

12.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呈正相关,动机越强,工作效率越高。( )

1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

14.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单独的品德教育。( )

15.疏导为主的德育方法就是对学生只进行表扬,不能批评。( )

16.功能固着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有时候功能固着能够对问题解决起积极作用,有时候起消极作用。( )

17.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

18.将本身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也是有意义学习的一种形式。( )

19.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儿童在第三个阶段的任务就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

20.学校的法人资格使学校享有民事权利,因而学校和企业一样,可以广泛参与各种经济活动。( )

21.在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时,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应当由学校确定。( )

22.学校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对直接负责主管人员或其他负责人依法处分。( )

23.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崇高的道德修养。( )

24.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构成的集合体。( )

25.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道德的社会本质,其在任何社会阶段及历史时期都是一致的。( )

26.“尊师重道”一直以来是我们的教育理念。荀子最早提出“尊师重道”“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礼论》),把教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相提并论。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学生都要服从教师、尊重教师。( )

27.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

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一般来讲,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学B.教育心理学C.教学论D.课程论

2.直接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B.科学水平C.文化传播D.政治经济制度

3.相对于影响人的发展的其他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政治教育D.法制教育

4.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理念B.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C.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D.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5.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句话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A.复杂性B.示范性C.长期性D.创造性

6.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 )对学生的影响。A.期望B.能力C.知识D.人格

7.教师想要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需要通过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过程B.课程评价C.课程标准D.课程实施

8.教学模式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比较清晰地呈现教学程序,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便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章可循。这体现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 )。A.操作性B.指向性C.整体性D.更新性

9.台湾作家三毛小时候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数学老师给了一份很难的考题给她做,结果她交了白卷。后来,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讽刺三毛,说她喜欢吃鸭蛋,并在三毛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示众。从此,三毛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这位数学老师的做法主要违背了(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C.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0.班集体是一个以( )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A.直接交往B.间接交往C.相互沟通D.个人与集体相互作用

11.小娜是他们班的班长,她带领着班委会的成员维护班级的纪律,组织各种团体活动,大家都觉得自己在这个班级里像是在一个大家庭里一样,任课老师都说他们班的班委是整个年级最好的。此时的班级处于( )。A.初建期B.形成期C.成熟期D.完成期

12.学生正在教室内聚精会神地听讲,突然从教室外闯进一个人,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转向他,不由自主地引起了对他的注意。这种注意属于(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后注意

1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感B.自主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1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的结果。A.刺激恐惧B.刺激分化C.刺激评价D.刺激泛化

15.小明看到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的行为是( )。A.掩盖B.避开C.消退D.逃避条件作用

16.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决定着学生们是否去持续掌握他们所学的知识,下面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B.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先于教师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评价C.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往往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D.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

17.小学生对乘法运算规则的掌握会有助于其更加熟练地掌握加减运算,这种学习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

1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B.初生婴儿吸奶C.成人学开车D.木匠教徒弟手艺

19.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寒性水果”的概念,再来学习“梨”这种水果,这种学习类型是( )。A.上位学习B.组合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20.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练习时,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B.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C.尽量增加练习次数和集中练习时间D.练习方式多样化

21.小明通过反复朗诵《静夜思》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采用的是( )记忆策略。A.复述B.积极遗忘C.过度学习D.精细加工

22.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A.推导式B.算法式C.推理式D.启发式

23.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是(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24.一个学生过分害怕兔子,我们可以依次让他看兔子的照片,与他谈论兔子,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子里的兔子,然后靠近笼中的兔子,最后让他摸兔子,抱起兔子,消除对兔子的恐惧反应。这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 )。A.代币奖励法B.行为塑造法C.系统脱敏法D.肯定训练法

2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高水平的智力B.道德修养C.健康体魄D.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6.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和( )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A.智力超常B.有权有势C.智力发育障碍D.学习有困难

27.“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运用了德育方法中的( )。A.陶冶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

28.班主任在领导班级的过程中,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通常间接引导学生,以利于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种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是( )。A.间接型B.民主型C.迁就型D.倾听型

29.一张红纸,一半有阳光照射,一半没有阳光照射,颜色的明度、饱和度大不相同,但我们仍知觉为一张红纸。这体现了知觉的( )。A.恒常性B.整体性C.相对性D.组织性

30.智力可分解成多种因素,( )是智力的核心因素。A.观察力B.想象力C.思维力D.判断力

31.李大力最近发现,正在读初三的儿子李小力难以保持自我一致性,容易丧失目标,失去信心。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李小力个体发展危机没有处理好的阶段是( )。A.主动感—内疚感B.勤奋感—自卑感C.角色同一—角色混乱D.信任—怀疑

32.王老师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授。他所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3.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效能感B.自我归因C.自我预期D.自我期待

34.儿童在知道“橘子”“苹果”“水蜜桃”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归属学习

35.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 )。A.帮助、引导B.尊重、赞赏C.合作、开发D.反思、总结

36.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的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D.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37.教育法律关系是一种( )关系。A.权利义务B.诚信C.合同D.社会契约

38.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对这起事故正确的看法是( )。A.学校负有维护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义务,应该在这次事故中承担一定责任B.陈某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即使有过错,也不需要承担责任C.是武某自己不小心造成了摔伤,不能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D.该事故与学校的管理没有关系,学校不需要负责,更不需要进行相应赔偿

39.( )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或政党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政措施,是人们为了规范教育行为而以国家或政党、政府的名义颁布的教育行为指南。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指南D.教育措施

40.学校教育中经常涉及的学生法律地位,主要是公民、民事权利主体、未成年人和( )。A.独立法人B.法律主体C.儿童D.受教育者

41.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规称为( )。A.教育政策B.教育规章C.教育法则D.教育法律

42.把教育方针规定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43.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高等教育B.基础教育C.职业教育D.专业教育

44.我国教师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 ),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A.纪律意识和业务培训B.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C.纪律意识和社会道德素质D.品德素质和教学技术

45.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A.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三、判断简析题(共4题,每题分两小题,(1)题1分,(2)题2分,共12分。先判断,正确的选“√”,错误的选“×”,然后选择支撑你观点的选项。第(2)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根据下面材料,作答(1)、(2)题。

期末考试要到了,教数学的王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吴老师说:“眼看要期末考试了,但是咱们班有些学生的数学水平还是不高,家长和学生都很着急。你看能不能把最近一段时间的综合实践课让给我?”吴老师欣然同意。(1)王老师和吴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2)为什么?A.体现了教师双方的意愿B.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C.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D.违背了团结协作的要求E.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2.根据下面材料,作答(1)、(2)题。

某初级中学二年级(1)班,有5个“捣蛋鬼”,他们不仅学习成绩落后,上课时还经常破坏纪律,影响他人学习。班主任多次教育,他们仍然不改,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不得不把他们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只要他们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对他们的分心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1)班主任的做法是否正确?(2)为什么?A.这种做法会降低学生的自尊、自信水平和自我效能感B.这种做法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C.这种做法会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他们会更有意识地破坏纪律D.这种做法有失公平E.这种做法有悖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3.根据下面资料,作答(1)、(2)题。

有人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这种说法是否正确?(2)为什么?A.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B.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所以德育过程是个快速的过程C.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其思想品德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D.由于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所以可塑性较强,德育是一个直线发展的过程E.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要使德育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就需要不断调整德育内容、手段、方法,这就决定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根据下面资料,作答(1)、(2)题。

小学生晓峰在操场上上体育课,练习打排球,体育教师给学生讲解垫球技术要点后,特别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因为操场地面凹凸不平,晓峰抢球时不慎摔倒在地,头撞到了地面凸起的地方,造成头部流血和小腿骨折,体育教师马上把他送到医院。晓峰住院治疗共花医疗费、护理费5000元。(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在这个事件中承担责任的主体应该是学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2)为什么?A.承担责任的主体应该是晓峰的监护人,因为事故是由于晓峰自己不慎摔倒造成的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C.保护责任是学校作为承担公共教育职能的社会机构的一种公法范畴的职责与义务D.老师已经强调了安全事项并将其及时送医,故学校不应承担责任E.由于是在上体育课期间,所以应负主要责任的是体育老师

四、案例分析题(共4题,每题分两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根据下面资料,作答(1)、(2)题。

沈老师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有一幅嘲弄他的漫画,同学们嬉笑不已。沈老师看后笑着说:“头像画得很逼真,这位画画的同学很有天赋,我为班上有这样的人才感到高兴,建议他多向美术老师请教,充分发挥特长,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美术家呢。”沈老师停顿一下,接着说,“可是这节课不是美术课,而是作文讲评课,现在我把它擦掉好吗?”沈老师正要去擦,只见一位同学疾步走上讲台,向沈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抢过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

多年以后,一幅赞美老师、反映自己思想转变的美术作品《悔悟》被选为参加全国美术展的参展作品,作者就是当年那位在黑板上画漫画的学生。(1)针对沈老师对“漫画事件”的处理评析,不正确的是( )。A.沈老师对课堂危机的处理幽默而有效,轻松而富有教育机智,值得我们学习B.沈老师对课堂危机的处理幽默但有失威严,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C.沈老师在处理“漫画事件”的过程中遵循了教育性原则D.沈老师的做法遵循了可接受原则E.沈老师的处理方式不符合冷处理原则(2)上述材料启发我们,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需要注意的是( )。A.沉着冷静面对,不要急于下结论、发脾气B.要机智果断应对,充分发挥教育机智,轻松、幽默、有效地解决课堂问题C.要公平民主处理,不因个人情绪迁怒于学生D.善于总结引导,从不良事件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E.处理突发事件是一次教育引导学生的机会,花费大量时间也是必需的

2.根据下面资料,作答(1)、(2)题。

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用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致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致老师都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下得非常棒。(1)针对该学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王峰活泼好动,学习不积极,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B.王峰虽然学习不好,但是擅长体育和画画等,说明还是有很多积极因素的C.只要肯下功夫,王峰的这些坏习惯是一定能转化的D.由于教师已经多次教育,但是还是时常反复,说明王峰的坏习惯已经很难改正E.王峰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成优等生的可能性很小(2)针对类似的学生,下列对待方式正确的是( )。A.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B.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C.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D.时刻关注、安抚,只要不犯错误即可E.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3.根据下面资料,作答(1)、(2)题。

王老师上课时,小李同学指出他对某个问题的讲解有错误,王老师当即恼怒起来:“小李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小李同学。从此以后,小李在课堂上即使发现问题也不主动讲了。(1)根据有关理论,结合案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老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老师没有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C.学生不够尊重老师D.学生可以质疑老师的讲课E.学生损害了老师的权威(2)教师正确的做法是( )。A.把学生震住,以后没人敢乱说话B.从此不理睬这个自以为是的学生C.表扬学生积极思考D.将错就错,想办法自圆其说E.大发雷霆,批评学生影响课堂秩序

4.根据下面材料,作答(1)、(2)题。

赵老师告诉张明、孙哲二位同学,明天上午作文课将点评他们的作文,到时请他们现场朗读他们的作文。张明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之情,而孙哲若有心事,站在赵老师身旁不肯离开,最后请求道:“赵老师,能不能不在班里读我的作文啊?我在作文里写的家事,不想让同学知道。”此刻,赵老师意识到自己仅注意到学生作文的示范作用,忽略了学生背后隐秘的心声!赵老师答应了,孙哲高兴地笑了。(1)针对该案例,对赵老师的行为评价正确的( )。A.赵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B.赵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C.赵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其自我反思的精神D.赵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学思想E.赵老师的行为不利于其树立教师威信(2)从师生关系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恰当的有( )。A.倾听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B.尊重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C.民主平等是师生伦理关系的要求D.满足学生所有意愿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E.关爱学生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

答案参见此处

一、判断题(共27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根据教育的定义,“教育”就是“学习”“灌输”和“德育”。( )

2.孔子的“有教无类”是真正的教育平等思想。( )

3.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不懂不问要变坏,所以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不是相互矛盾的。( )

4.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传授人类文化。( )

6.以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为主编排的课程是学科课程。( )

7.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描述的不应是“教师做了什么”,而应该是“学生能做什么”。( )

8.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主,学科教学可以挤占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 )

9.去过几次小朋友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这是认知发展到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能做到的。( )

10.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

11.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资源管理策略。( )

12.桑代克根据猫开笼取食的实验得出了学习的定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

13.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时,教师必须推迟教学活动。( )

14.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和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所以,教育既受到政治经济等社会现象的影响,又具有自身的独立性。( )

15.根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以把人的性格分成独立型与顺从型。( )

16.意义识记的效果不论在全面性、准确性、巩固性或速度方面都优于机械识记,机械识记没有什么价值。( )

17.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做出反应,是衡量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 )

18.教育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也是教育关系的一种。( )

19.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20.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这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

21.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维护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

22.学校可开除未成年小学生。( )

23.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为主。( )

24.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业务和心理素质。( )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根本大法。( )

26.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 )

27.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低年级应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

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由我国战国时代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 )。A.《中庸》B.《大学》C.《学记》D.《朱子语录》

2.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A.完整发展B.和谐发展C.取长补短D.循序渐进

3.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方针B.教育规律C.教育质量D.教育目的

4.小学课程目标中要求教师理解小学阶段在人生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要具有正确的( )和相应的行为。A.教师观B.学生观C.教育观D.社会观

5.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彻底动摇,教师为了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学生的需要,要扮演好( )的角色。A.反思者B.指导者C.终身学习者D.信息源

6.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称为( )。A.经验课程B.综合课程C.分科课程D.选修课程

7.( )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A.感知B.理解C.巩固D.应用

8.在体育课教学中,黄老师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与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主要体现了( )原则。A.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B.理论联系实际C.因材施教D.直观性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长久动力是教师的( )。A.权威B.师爱C.人格D.能力

11.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不包括( )。A.个体的性格、心理状况B.个体的家庭C.个体的身体状况D.个体的隐私

12.学习者在感觉通道上存在三种典型类型,即( )。A.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B.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C.视觉型、动觉型、触觉型D.听觉型、动觉型、触觉型

13.( )在初中阶段比起小学阶段来显得更为主要和突出,初中生在课余时间的交往选择、遇到烦恼或喜悦向谁倾诉等方面,朋友所起的作用都比小学阶段更大。A.人际关系B.同伴关系C.亲子关系D.师生关系

14.学生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并且自我评价较为客观、公正和全面,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这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现实自我

15.按学习水平分类,根据其进化水平的不同可把学习分为反映性学习、联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 )。A.机械学习B.动物的学习C.意义的学习D.象征性学习

16.一般而言,( )程度的唤醒活动效率最高。A.最高B.中等C.较低D.最低

17.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 )是教育的基本要素。A.教育活动B.教育影响C.教育场地D.教育制度

18.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可用( )来解释。A.强化理论B.归因理论C.动机理论D.迁移理论

19.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

20.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说明(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21.小贝通过设置学习目标、自我控制、复查等方式来促进学习。他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组织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元认知策略D.认知策略

22.纸是学习中的必用品,写字时常常用到纸,于是总觉得纸就是用于写字的,却没想过纸可以用来当扇子。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B.功能固着C.原型启发D.酝酿效应

2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特征时,他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4.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A.走出误区B.矫正行为C.克服障碍D.寻求发展

25.“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未来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马卡连柯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对教育目的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能力本位论D.知识本位论

26.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可以按照有关规定( )。A.将其开除B.将其送往专门的学校继续接受教育C.将其交给家长D.勒令转学

27.“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体现的师生关系是( )。A.网络信息时代:师生平等、互为主体B.工业经济时代:现实功利、反对权威C.知识经济时代:民主互动、共同发展D.农业经济时代:师道尊严、学生附庸

28.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9.各级学校和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相应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有的功能,其中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B.讲授法C.讨论法D.演示法

30.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大基本要素构成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 )。A.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B.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习惯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周全的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31.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的( )。A.自由管理B.民主管理C.常规管理D.平行管理

32.教师授课时,通过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的( )。A.有意后注意B.无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无意注意

3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话为人格的哪种特点做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

34.有些学生习惯用有格作业纸,只有这样他们的作业才能写得比较整齐,这体现出教育心理学中的( )理论。A.场独立B.场依存C.信息的即时加工D.信息的同时加工

35.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教学方法改革B.课程改革C.教育评价制度改革D.教育结构改革

36.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只是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 )的过程。A.单向培养B.关注学科发展C.注重学生学习成绩D.课程创生与开发

37.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只有在( )中才能得到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A.学习B.交往C.思考D.实践

38.( )是教育法律救济的主要方式。A.行政渠道B.司法渠道C.仲裁渠道D.调解渠道

39.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小学教师资格,必须通过( )考试。A.公务员B.国家教师资格C.法律法规D.教师职业道德

40.( )是调整教育关系的行为规则总称。A.宪法B.教师法C.教育政策D.教育法

4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A.假定B.处理C.惩罚D.制裁

42.( )是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中心环节,是达成教育政策目标的根本手段。A.政策执行的总结B.制订执行计划C.教育政策实施D.政策执行的协调

43.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6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44.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为培养(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A.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创新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能力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D.有文化、有道德、有能力、有纪律

4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属于教师基本权利中的( )。A.教育教学权B.学术研究权C.学生管理权D.参与管理权

三、判断简析题(共4题,每题分两小题,(1)题1分,(2)题2分,共12分。先判断,正确的选“√”,错误的选“×”,然后选择支撑你观点的选项。第(2)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根据下面材料,作答(1)、(2)题。

张教师在进行《两条小溪的对话》教学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张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张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1)张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2)为什么?A.此案例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教育民主B.这样不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C.理解与包容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D.教学相长是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实现的E.这样不利于教学秩序的建立

2.根据下面材料,作答(1)、(2)题。

学校派骨干教师王老师外出参加培训。王老师说:“我经常给别人做讲座,哪里还需要去接受培训?还是让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去吧!”(1)王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2)为什么?A.王老师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B.王老师具有专业发展的意识C.王老师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D.王老师缺乏课程建设的意识E.王老师缺乏谦虚好学的意识

3.根据下面资料,作答(1)、(2)题。

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1)这种说法是否正确?(2)为什么?A.激情可以激发内在的心理能量,成为行为的巨大动力,提高工作效率B.激情中的人,做事任性,不计后果,一定会冲动C.激情会使人长期处于亢奋状态中,以至于在工作中粗心大意D.激情能够增强人的创造力E.处于激情状态中,人的情绪容易低落

4.根据下面资料,作答(1)、(2)题。

某校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某某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之后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的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其将高某找回。(1)李老师的做法正确吗?(2)为什么?A.李老师的行为只是行使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所以是正确的B.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C.李老师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所以没有错D.高某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李老师的工作没有关系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共4题,每题分两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根据下面材料,作答(1)、(2)题。

某乡村小学里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班主任顾老师针对班级留守儿童较多的状况,设计了班级“家文化”建设方案,成立互助小组,建立帮扶规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同学的关注,开展了“我能我秀”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自身展现的平台;实行“今日我当家”的班干轮值制,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当班干部的自豪与责任,设立“悄悄话信箱”保持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一系列“家文化”活动的开展,形成了团结、互助、温暖、奋进的班级氛围,让留守儿童在班集体中健康成长。(1)针对该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存在心理问题B.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严加管教C.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D.顾老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E.顾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能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2)从班级管理的角度,上述材料说明( )。A.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建设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B.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于学情C.应建立以教师为本的班级管理制度D.班级“家文化”能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E.“我能我秀”活动能让学生产生自信心

2.根据下面资料,作答(1)、(2)题。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老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1)针对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王老师让学生去找班主任是最及时有效的做法B.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室C.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D.两个学生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所以王老师应该将他们赶出教室E.在师生关系上,王老师违反了民主平等性的原则(2)如果你是班主任,你会采取下列哪种处理方法?( )A.对两名学生进行严厉批评,给予停课处分B.及时调查发生争执的原因C.关心爱护和批评教育等多种方法来共同教育管理学生D.加强与各学科的科任教师沟通与协调E.当科任教师跟学生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切忌在一方面前说另一方的坏话

3.根据下面资料,作答(1)、(2)题。

有人主张,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其效果见诸个体的发展过程。他认为,从观察得到的,互相有联系的许多事实已无可争辩地证实:兽类教育和人类教育在根本上有同样的基础;由人强加的人为的教育,可以动摇甚至改变动物被称为本能的倾向,并反复教其具有一些新的倾向;为取得这一结果,通常只要让年幼动物反复地练习并恰当地利用奖励就够了。按照这一观点,教育就是基于生物生存与繁衍的天性本能而产生的。(1)下列说法中符合材料中的观点的是( )。A.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活动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B.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C.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D.教育起源于有意识的模仿E.教育是由上帝创造的,教育就是要体现上帝和神的旨意,以皈依上帝为目的(2)上述材料观点的局限性在于( )。A.依据人类的无意识模仿心理来判定教育起源于模仿B.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C.过分强调人的生物属性和动物本能,抹杀了人和动物的区别D.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E.劳动脱离了现实生活

4.根据下面资料,作答(1)、(2)题。

张红从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应聘到实验初中任教,刚刚参加工作,张红踌躇满志,决心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她非常认真地准备了上课的资料,上网查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但没有想到第一节课就出现了问题,自己准备的内容只讲了半个小时就讲完了,剩下的时间老师和学生都无所事事。特别是讲课中和学生交流也遇到了障碍,自己的讲课方式学生适应不了,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1)下列对张红没有上好这节课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张红对待上课的态度不够认真B.教学中只注重使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C.忽视了与学生特点相对应的教学方法的使用D.没有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E.没有及时地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教学安排(2)张红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A.完全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B.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教育教学技能训练C.多进行反思性教学D.观摩分析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E.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如理解能力如何,设想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时会有什么样的困难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

答案参见此处

一、判断题(共27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

2.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

3.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是主要方面,教师要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学。( )

4.强调课程应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课程观是结构主义课程观的观点。( )

5.教育的目的具有主观性、理想性,不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约。( )

6.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互不依存,互不渗透。( )

7.中学教育中要坚持“德育为先”的理念,因此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活动比其他教学活动更重要。( )

8.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探索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 )

9.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最基本方法是谈话法。( )

10.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

11.信息加工理论是奥苏贝尔提出来的。( )

12.学习迁移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说。( )

13.生产力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及受教育权。( )

14.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最有效的途径。( )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是自我提高的动机。( )

16.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 )

17.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18.教育法律救济是为弱势群体实施的一种专业性的法律帮助。( )

19.义务教育学校可以不接收具有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

20.凡在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依法取得的相应教师资格,没有的不能聘为教师。( )

21.多次拦截殴打他人不属于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 )

2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教师个人按照教师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过程。( )

23.通过奖励一些行为使之越来越接近期望的目标,这种促使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即行为塑造法。( )

24.教师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 )

25.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 )

26.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这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也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 )

27.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检验,也是对责任感的高度透视。( )

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一部具有独立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其作者是德国教育学家( )。A.康德B.夸美纽斯C.杜威D.赫尔巴特

2.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A.相互衔接B.循序渐进C.长善救失D.教学相长

3.教育目的的本质是( )。A.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B.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C.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改革D.培养外交人才

4.教师必须知道有关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这属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 )。A.学科知识B.相关文化知识C.实践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

5.20世纪60年代末,国外有人把学校课程领域予以扩大,把课程分为( )两大类,杰克逊和瓦兰斯就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A.知识型课程与技能型课程B.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C.基础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D.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

6.“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的( )。A.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B.复杂性原则C.向导性原则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7.( )是班主任工作能力成熟的重要标志。A.较强的自制自治能力B.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C.较好的语言修养能力D.灵活的教育应变能力

8.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 )。A.课余活动B.群众活动C.课外活动D.文体活动

9.小宇同学解题时能够做到“一题多解”,这说明他的( )能力强。A.形象思维B.求同思维C.发散思维D.逻辑思维

10.“理达情不通,通情不达理”,这反映了品德心理结构的( )。A.多样性B.独立性C.矛盾性D.兼容性

11.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是个人意义的群体是( )。A.松散群体B.联合群体C.非正式群体D.集体

1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需要在一定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D.儿童现有水平与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13.王林同学经常粗心大意,故作业出现错误时,老师让他多做两遍,这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我强化

14.下列学习动机中,属于外部动机的是( )。A.学习兴趣B.好奇心C.学习抱负D.奖罚

15.具有最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 )。A.最新内容B.最形象生动的事例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D.学科大纲结构

16.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因为其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刺激

17.( )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的材料的干扰。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

18.学生练习钢琴弹奏到一定阶段后,会感到进步停止了,这种现象属于( )。A.高原现象B.习得性无助现象C.生理极限现象D.及时反馈现象

19.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学生拿到教材后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B.学生在考试中先做简单题目C.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做题速度与时间D.学生测试结束后检查自己的答案

20.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是(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21.根据柯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儿童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打扫教室,该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

22.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