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骗子的面纱300(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5 20:57:13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揭开骗子的面纱300

揭开骗子的面纱300试读:

简介

茫茫人海中三教九流无奇不有,千奇百怪的事经常在你我身边发生,各种江湖骗子行走其中,一不提防就有可能被人骗去钱财,甚至付出生命。

所以,严防江湖骗子,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尤为重要!本书收集了当前社会上一些常见的各种骗术,从分析各种骗术的原理出发,分析骗术的背后真相,另外推出特别针对这些不法分子骗人钱财的防范招数。让我们一起来对江湖骗术进行大揭秘!

第一章 神医诈骗

第一节 神医诈骗

骗局描述:家住宝丰县城的李老太去医院看病,路遇一50多岁的烫发妇女,向其打听从台湾回来的王神医住在哪里,这时又走来一位稍胖的中年妇女,声称自己知道王神医住在哪,并说王神医不图名利,预测吉凶祸福。三人边说边走,说笑间两个妇女已套出李老太的家庭情况。迎面走来一中年男子,称自己想找他的爷爷王神医看病,两妇女一再央求,中年男子才勉强答应回家问问。男子将李老太的家庭情况说的清清楚楚,李老太此时已深信不疑,男子接着说:“俺爷爷算了,老太太的儿子有血光之灾,一星期内要出车祸。”李老太太一听心急如焚,忙问如何破解,男子称只有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拿来,请王神医“开光后才能消灾。李老太太在烫发妇女陪同下回家取了现金1700元,又拿存折到银行取了7500元现金,按照中年男子交代的方法,把钱装在其儿子穿过的一件上衣口袋里,金项链、金耳环和一枚金戒指全部装进胖妇女拿的黑塑料袋里,交给了中年男子。15分钟后男子回来说灾已经破解,让李老太将钱和首饰拿回去,三天后才能打开。李老太忙照该男子要求回家,后感觉有点不对头,打开塑料袋一看,钱和首饰已不见踪影。

骗局分析:此类诈骗受害者大都是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妇女。他们以一颗虔诚的心为家人祈福消灾,却被敬重的“神医”“大师”、“高人”骗得一文不剩。犯罪分子正是抓住事主的迷信心理,无中生有杜撰神医,或者假冒和尚、尼姑、道士或算命先生,胡说事主家人将有疾病或血光之灾,事主必须拿出一定钱财“开光”“作法”,才能消灾免难。事主为花言巧语迷惑,甘心交出财物化解灾难。一旦财物脱离事主控制,犯罪分子即刻攫取,并吩咐事主在数天后才能验看,否则不能免灾。待事主醒悟后取钱,才发现真金实银早被调换。相信迷信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迷信中迷失自己,被所谓的大师诱骗。

防骗高招:公众尤其是中年老人、妇女以及疾病患者等,要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相信科学,有病及时到医院治疗,切勿相信“天降灾祸”等迷信之说。相信迷信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迷信中迷失自己,被所谓的大师诱骗,不要去相信那些大师们所说的命中注定,即便他说的有几分道理的事情也要慎重的考虑是否相信他。

第二节 包治性病的江湖医生

骗局描述:某公司一位朱老板去南方谈生意,一时把持不住,被妓女勾上,做了苟且之事。谁知回来后总觉胯下痛痒难忍,心中不禁害怕起来,又不敢声张,偷偷找了一家挂牌“祖传秘方,专治男女性病”的私人诊所,诊所大夫见老板衣冠楚楚、气度不凡,便打上了主意,经过一番检查,大夫诊断朱老板患的是梅毒,朱老板顿时吓得一身冷汗,脸色煞白。大夫一见更是端了起来,又恐吓说:不抓紧治有生命危险。朱老板急忙求大夫用药,求大夫快给医治。大夫说:“这病我倒是能治,因为我家有祖传秘方,只是这药挺贵,不知你是否吃得起。”朱老板急忙说:“吃得起,吃得起”。结果大夫以每副药二千元的高价给他抓了一副,让他一周后再来看,朱老板连用三副,这病不好也不坏,整日愁眉苦脸,终于被妻子发现了,经过百般追问,朱老板只好道出真情。亏得妻子是个明白人,拉着朱老板到正规医院做检查。经过血、尿化验,根本不是什么梅毒,只是尿道感染,只开了些消炎药,共花了不到百元,症状全消,朱老板这才知道受了这家私人诊所的骗。

骗局分析:“趁火打劫”的骗术设计与实施,都是看准“火源”、利用“火险”、掌握“火候”、“煽风点火”、扩大火势、乱中取利。一般有“火”的人,呈四种状态,一是言谈举止表现出急躁的情绪,心神不安;二是有某种隐私,即有难言之隐,又怕人知晓;三是有着急的事情马上要解决;四是有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需要帮助。对这四种状态的人,骗子手看准了,便急其所急,乘其所危,解其所难,然后施行“打劫”,往往屡屡得手。朱老板所以受骗,主要是私人诊所抓住了一些患性病的患者,怕羞耻,不敢声张,不敢到正规医院就诊,医治心切的心理状态,趁人之危,每每得手。

防骗高招:由于很多患者不愿意到正规医院就诊,不仅导致了性病的蔓延,还导致了性病治疗市场的不规范,同时对监测性病人群及数量造成了障碍。专家指出,那些小性病门诊部欺骗患者的骗术是可以辨别出来的。

当场检验立等可知,一般情况下患者一进门,就被告知要做检验。特别是用所谓的先进的MDI(多功能显微镜),化验结果当场就能出来。专家指出,其实MDI属于高倍显微镜,只能从形态上分辨出部分细菌,而无法鉴别出体积较小的支原体、衣原体和病毒。正规医院一般不会使用MDI来检测,如果需检验支原体、衣原体,只能采取培养或者检测抗原的方法,化验结果普遍需要两天才能出来。相对而言,检验导致淋病的淋球菌时,女性患者化验结果会较快得出,但至少也要等40分钟。

检验单上“+”号多,一般到小门诊部就诊的性病患者一拿到化验单,都能看到一大把的“+”号。那些医生往往会根据这些加号会说患者的并发症很多,情况很严重。专家指出,一般人合并患有多种性病的比例非常低,只有3%左右。如果患者的化验单上各项都呈阳性,最好到大医院再做检查确认。

第二章 广告诈骗

第一节 急着用钱轻信“贷款”野广告

骗局描述:据杜师傅介绍,2010年3月5日,他在南稍门马路站牌底下发现好几个有“高息贷款”字样及电话的野广告,便按号码打了过去,对方是外地用户,一个操南方口音的男子接了电话,“我们人在西安,用外地号码是想转移警方视线。”

杜师傅说想贷3万元,详细询问杜师傅基本情况后,对方称可“借钱”给他,利息是每月1%,对方让杜乘车到西安市一邮局门口。等到了之后杜师傅再打电话,另一男子指引杜师傅在邮局内买一个黄色信封,将身份证、户口本及房产证明装到信封,在信封上写上这个电话号码,然后塞进信筒里就行了。“我们在邮局有专人接头,取出你的材料,要借那么多钱,我们必须核实你的身份。”不久对方打来电话,要求杜师傅往指定的账号上打入5%的“手续费”,3万元的手续费就是1500元。“等将钱打入后打电话给我,我们会通知你在哪里提钱。”“坏了,肯定上当了。”杜师傅这才有所察觉,急跑邮局找工作人员询问,得知信筒每天都有专人在固定时间取出,其他任何人不得取出信件,工作人员的回答印证了杜师傅的猜测,他果然上当了。

骗局分析:根据《邮政法》规定,任何人不得私自拆封他人信件,且信件的每一流程都有工作人员作出记录,任何人是不得私自拆开的。杜师傅的信封上没有写收件人姓名及地址,很有可能会按照“无着信件”(没有着落的信件)被送往“无着处”,但杜师傅仍旧不能从此拿走信件,理由是邮局不能侵犯任何公民的通信自由。

犯罪分子通过媒体广告、手机短信、网络、在报纸和街头粘贴广告、直接打电话等方式,从在报社刊登广告,到与受害人多番联系交涉均采用电话联系方式。以“提供无抵押贷款”为诱饵,骗取受害人交纳的风险保证金或以一定比例的利息存入其提供的银行帐号内的现金。犯罪分子始终未露面,电话联系隐身作案不识庐山面目。市民在遇到无抵押贷款、代购、中奖等信息时,要特别谨慎,注意甄别,以免上当受骗。

防骗高招:千万不要轻信这种利用政府机构形象行骗的行为。中国邮政客户服务部一工作人员介绍,“信件牵涉案例的,均由公安机关出面协商、证明当事人身份。建议当事人持所在地的小区或街道办事处相关证明向警方报案。”

谨防急需资金,无需抵押的心理被人利用,不要相信愿意垫付部分资金等假象信息;要辨识网站的真实可靠性,可利用www.apnic.net、www.ip138.com等查询域名属地网站确认网站所在地,服务器不在我国境内的多为假网站。

第二节 轻而易举被“星探”相中?

骗局描述:2009年8月25日下午,小敏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该男子自称是四川榕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榕星文化”)的“星探”,约她次日前去签约。8月26日上午,小敏空着手到了位于阳光酒店601室的“榕星文化”。公司虽然简陋,但满墙的艺术照和剧照却让她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氛围,她很快就身不由己了。“有一个策划总监艺姐姐,她的口才真是太好了,一会儿就把我说昏了。她说凭我的长相和身材,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让我红,可她说要想签约,必须先缴3万元拍MTV宣传带。”

第二天,小敏兴冲冲地到公司缴了钱,签订了委托合约。小敏满以为她从此就可以步入演艺圈,并迅速蹿红了,不料9月2日,“榕星文化”又要求她再缴一笔服装费,“公司说我的服装不好看,要为我订做一批服装,叫我至少再缴1万元以上。”

小敏去找朋友借钱时,在电梯里,她遇了到另一个也被该公司相中的女孩。短短的交谈中,小敏突然意识到不对:同样是包装费用,为什么公司只要求这个女孩缴498元,而她……她越想越不对劲,终于鼓足勇气报了警。

骗局分析:该合同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小敏只有15岁,签订合同和协议必须有监护人陪同并签字,此合同只有小敏的签字,不具备法律效力;第二,合同约定的主要条款不明确,例如只提到“动感资料制作费3万元”,拍多长时间、在哪里拍、拍成什么效果等内容都没有约定,“如果公司只用家用摄像机给你拍几秒钟MTV怎么办?”第三,“动感资料协议”是一份打印好的格式合同,上面有“霸王条款”,如“一经签订即具法律效用,此协议最终解释权归乙方所有”。故该合同涉嫌欺诈。

防骗高招:家长不能只忙着打工挣钱,对孩子疏于管教,本案例中:“小敏这孩子,还是挺孝顺的,人也聪明,就是爱撒谎,贪慕虚荣,不肯好好学习,总想着走捷径,一举成名。导致会听信那些星探公司,缴那么多钱,签什么协议。”至于小敏的钱从何而来,就要家长好好问清楚了。所以家长要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才不会导致孩子误入歧途。

第三节 高品质“节能器”实为骗局

骗局描述:有一对年龄20多岁的男女,佩戴者“北京市节能办公室”的胸卡,声称要积极响应“两会”号召,家家都要安装节能器。吴大妈信以为真,便让这对男女进了家门。他们进门后,口若悬河的向吴大妈推销起“安全电子节能器”,声称使用该产品综合节电率将达到15%——25%,价格在三、四百元左右。经过他们一番测算,按照每月每家用电200度算,一年下来节约的电就能把这个节能器的成本收回来,而这个节能器却能使用多年。

吴大妈一听,当即掏钱购买了这个标明为“深圳市嘉义来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节能器。这对男女向他提供的收据盖有“北京双龙基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专用章,联系地址为北京市大钟寺四道口国都大厦217房间。可当这对男女走了之后,吴大妈左思又想觉得不对劲,就到工商部门来投诉。而经过工商部门查询,并未查询到该公司的任何注册信息。而所留的联系人和电话经过核实,一个是一位与之毫不知情的送煤工的电话,而另外一部则根本无人接听。

骗局分析:据工作人员介绍,在我国确实有正规厂家出品电子节能器,但是这些电子节能器多数都是专机专用,比如空调节能器或者电脑节能器。而所节约的能源主要是这些电器在待机时所耗的能源,而这些能源只占电器日常使用耗电的5%左右。因此,所谓的能节约15%—25%的能源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经过向12345市政府便民电话查询,也根本没有一个名称为“北京市节能办公室”的机构。

防骗高招:对于吴大妈的这种投诉,由于无法找到明确的被诉方,工商部门无法受理,消费者的损失也无从挽回。在此笔者提醒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朋友,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接受上门服务前可向当地工商部门进行查询,确定上门服务者的资质,避免上当受骗。

第四节 天价教辅虚假培训皆“陷阱”

骗局描述:随着新一轮高招工作启动,各种利用考生及家长求学心切、对招生政策信息不完全了解的情况,挖空心思设置陷阱,骗取考生钱财的事件再度浮出表面。尽管离高考还有3个多月时间,但围绕高考所做的各种虚假陷阱已经出现。目前正在市面上热卖的一套叫做《高考母题》的教辅,售价670元,打着所谓的“高考资深命题专家”名头,引诱求学心切的考生和家长购买。报道登出后,引起社会热烈反响。很多热心读者纷纷反映他们碰到的类似困惑。由于这些信息往往在电视、报纸新闻或以软广告形式在媒体上发布,对考生和家长产生误导,上当者屡见不鲜。

骗局分析:让考生和家长屡屡上当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招生政策信息的“外行”。如现在很多艺术类高考辅导班承诺不将学生送上本科退学费,实际上只是负责将学生艺术考成绩达到可以报考本科院校的资格线上。又如,一些社会办学机构与名牌大学合作办学,但在招生时故意混淆办学主体,直接说成是某某大学招生,并强调落榜生与统招生一样上课、一样毕业、颁发同样的学历文凭等。对政策不熟、对业内情况不甚了解的家长很容易上当。

防骗高招:不要盲目相信各种高考辅导或招生的虚假广告宣传,应端正学习态度,维护自己的利益。对假冒教育部考试中心名义举办此类活动或出版此类辅导材料的任何个人或机构,以及对假冒考试中心工作人员或考试中心特聘专家、顾问、工作人员身份参加此类活动或出版此类辅导材料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对于这些严重干扰了考生学习和中学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希望家长给以抵制,有关部门从严惩处!

第三章 捡钱分钱诈骗

第一节 分钱行骗

骗局描述:宝丰县肖旗乡30岁的妇女王某,骑自行车返家。一骑自行车的中年男子急匆匆赶往肖旗方向,超过王某时,该男子掉下一鼓囊囊的黑色皮革小方包,可他毫无察觉仍继续前行。后边一骑自行车的中年男子迅速上来抓起小方包,里面居然是一沓新版红色百元面值的人民币,旋即拉上。捡包男子对王某说:“这包儿肯定是前头那人的,你别声张,咱俩平分喽。”王某表示同意,两人话刚落点,刚才丢包的男子慌慌张张找了回来,问王某二人是否看见一只小黑方包,二人矢口否认。丢包男子继续顺路寻找,并在不远处同路边一背大包袱的老者说了几句话。王某和捡包男子正欲分钱时,丢包男子又出现在面前,并质问二人:“我问那边坐着的老头了,他说这一会儿只有你俩从这儿经过了,肯定拾了我的包。”两人极力否认,语气肯定,丢包男子无可奈何,只好又去找包。捡包男子对王某说:“那人怀疑咱了,肯定还要来。你身上带了多少钱,连一对耳环给我,包你拿着,我先离开,一会儿咱再分。”王某喜不自胜,遂掏出2000元现金,摘下一对纯金耳环(价值约500元),交给了捡包男子。待捡包男子走远后,王某急切地打开小方包,刚才真真切切看到的一沓百元大钞全变成了一块钱数沓的冥币。

骗局分析:犯罪分子一般三人以上组成诈骗搭档,他们事先经过周密策划,选择在银行、邮局或医院等群众易携带大量现金的场所物色对象。骗子选择的作案对象一般为中老年人为主,并且女性居多,先在银行内窥探单身存、取大量现金的人,然后尾随跟踪到路边或僻静路段,预设圈套。总的说来,整个诈骗过程分为六步:即“一掉二捡三分四缠五调六溜”。大家可用心体会。

此案中的犯罪分子用几张百元真钞夹白纸,捆成一捆,故意摆放在显眼的地方让事主发现,然后以“见者有份”的理由,提出分钱,捡到的“纸钱”归事主,而事主将现金、首饰交给犯罪分子后上当。除了分钱外,有时犯罪分子还会以抵押、中奖、许诺给高额利息回报等手段骗取当事人钱财。

防骗高招:骗子抓住事主欲发横财的心理弱点而得逞,谨记不义之财不可取。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芸芸众生皆为名利奔忙,一块金砖飞来,为什么会砸在你的头上,要知道地球上有60多亿人啊。天上下雨会淋到你,好事会临到你?记住勤劳才能致富,不劳而获是万万不可能的。做人莫贪,贪字当头必吃亏。万骗不离其宗。骗子的得逞往往是利用了人性贪婪的弱点和“想当然”的惯性思维,不管您遇到的是哪类骗子,只要您不贪心、不轻信、不盲从,就不容易被骗子“忽悠”了。警方在此提醒市民:如果收到要求汇款的短信或电话,一定要认真核实身份,如果怀疑被人诈骗,应该第一时间报警。

第二节 采用易拉罐行骗

骗局描述:2011年5月里的一天,在山西运城开往北京的374次旅客列车上,旅客王某向乘警报案:有人在车厢里用易拉罐的“健力宝”饮料拉环诈骗了他1000元。据王某讲,在太谷车站一位50多岁农民打扮的老人上车后坐在他的身边。不久,这人从包里拿出一罐“健力宝”喝了起来,并顺手将易拉罐拉环扔到了地下。对面坐着的一年轻人将拉环捡起后,端详了半天,突然向老人大声叫道:你中了大奖了。接着他把捡起的拉环给老人看,这时旁边的旅客都伸过头去看,只见年轻人手拿的拉环上印着激光打上的中奖标记,农民老汉不相信地摇着头。这时又有一个旅客也搭腔说:你把拉环卖给我吧,我给你500元钱。这时,年轻人悄悄地对王某说:我身上没带那么多钱,要不我就买下了,这个拉环价值8000元呢,我看你要是有钱就先买下,别让那个人占了便宜。年轻人看见王某被说得有些心动了,就将拉环抢到手中,向老人说道:我出1000元买了。然后又将拉环拿到王某眼前让王某验货,王某看着那印着激光标记的中奖拉环,心动了,最终以1000元的价格将拉环买下。自以为占了便宜的王某很快就觉得不妙,当他买下易拉罐拉环后不久,他就发现刚才的年轻人和那个农民老汉已没了踪影,此时觉察到上当的王某才匆匆找到乘警报案。

骗局分析:这伙人的角色分工很细,有人扮民工专喝“健力宝”中奖,有扮演有钱小老板的人吵着购买“中奖牌”,有几个“陌生人”专门起哄,“他们一路演戏并煽动其他乘客,让人们相信低价买‘中奖牌’可以兑现奖金。”骗子行骗基本上都是抓住了人们心理上的某种弱点,或以利相诱,或危言耸听,最终目的就是骗取财物。骗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最主要的是市民千万不要有贪小便宜的念头,尤其是老年人。

防骗高招:此类骗术通常发生在公园、汽车站以及汽车、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骗子多为三人。犯罪分子往往拿一易拉罐作道具,告诉受害人中奖,然后其同伙假意购买,并鼓动受害人听中奖查询电话内容证实确实中奖(此电话实为另一同伙接听),骗受害人购中奖拉环。花招屡屡翻新,但“莫贪小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遇事冷静三思而行”等警语,仍是最有效的防骗“格言”。只要大家增强防骗意识,坚决不贪意外之财,遇事不慌不乱,把握不准的与家人朋友商量后再做决定,或者直接拨打110咨询,那再“精明”的骗子也无法得逞。

第三节 “丢钱捡钱”诈骗

骗局描述:2009年11月一天,被害人彭某在周巷汽车站门口等车,三名案犯上前与受害人搭讪,并以到别处乘车为由,将受害人骗上一辆黑色轿车。在车上其中一名案犯假装掉下一叠类似钱的东西,被另一名案犯捡起,后丢钱案犯自称在车上掉了钱,要对车上人员进行检查,并称受害人可能将捡到的钱存入信用卡,骗受害人交出现金、银行信用卡及密码,并采用调包的手段还给被害人一张作废银行卡,借故让受害人下车,后案犯将卡内的现金3700元取走。

骗局分析:“丢钱捡钱”诈骗,往往把外来务工人员作为主要侵害目标。“丢钱捡钱”诈骗案件侵害重点是银行存取款人员、等车人员,春节前是外来务工人员携巨款返乡高潮,也是此类案件高发期,犯罪分子诈骗不成往往实施暴力抢劫,必须提高自防意识,避免财物损失和人身伤害。本案例中被害人彭某被骗上了轿车,被掉包了银行卡,最终被取走了3700元。彭某不应相信骗子的谎言,应对陌生人提高警惕,不要随便和陌生人搭讪。

防骗高招:不要轻信“天上掉横财”的谎言。不要轻信陌生人打入的电话,因为来电显示的电话号码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更改的。公安、检察、法院、银行、邮电、税务等国家机关办事有严格的法律程序,不可能一个电话就“退税”或“冻结、没收”你的财产。有疑问请直接到公安机关找民警当面咨询,不要拨打骗子提供的所谓“咨询电话”。不要携巨款出行,不要把银行卡和密码交给他人。尽量避免和陌生人一起坐无证出租车即“黑车”。被骗后及时报警,积极协助公安机关破案。如果他们出现,一不要相信;二要稳住对方悄悄报警,帮助警方为民除害。

第四章 传销陷进

第一节 外出实习、求职防传销陷阱

骗局描述:2010年8月份的一天,椒江校区某学院大四的一名的学生被一网友骗至福建龙岩的传销窝点,因为种种原因在里面呆了两个月,要做的事情就是学如何骗人,如何让新来的朋友购买产品,加入公司成为会员,加入之后要教他如何编织谎言才不被识穿,并掌握一定的邀约技巧,去让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前来了解、购买产品,简单说就是发展下线,早上还要上晨会,训练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期间,温某还把要好的一名女同学也骗到了福建龙岩的传销窝点,后来,该女同学利用骗子不注意时用手机给她姐姐打了个电话,简单地告诉了相关的情况,家属来到学校要求帮忙解救;随后,学校的有关领导及时做出相关的紧急预案,组成专门的人员连同学院的老师一起到龙岩去解救该二位同学。最后,解救人员联系到龙岩市公安局将他们解救出来。

事后了解,该传销窝点里的人员,每天吃的都是白菜、萝卜和馒头,听课大部分人刚开始都有很好的克制力,但时间长了就渐渐的相信所讲的内容并开始自愿的的进行传销,最后导致家里父母兄弟都被骗,家里的存款最终被骗光,这个被解救的同学后悔自己轻信网友,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

骗局分析: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上当的同学都是被熟人骗去的,也就我们经常所说的“杀熟”。不法分子在往里拉人之前先要列名单,也就是盘算一下,哪些人是可以骗来的对象。传销人员的笔记中这样写道:“在这里面包括这样几类对象,亲戚类:兄弟姐妹;朋友类:五同——同学、同事、同乡、同宗、同好;邻居类:前后左右邻居;其他认识的人,如师徒、战友等等。”总之,那些急于改变现状的人,是传销组织网罗的主要人选。当然,传销组织对这些人的心理作了充分的分析。

防骗高招:自己一定要有杜绝传销的意识,如果一不小心误入,要冷静面对,积极寻找时间报警。增强防范意识,学会辨别传销,自觉抵制传销,提高防范能力。同时,还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正确的财富获取理念。积极展开自我营救。一旦误入传销陷阱,要利用一切手段与外界取得联系,使外界获取个人信息,以便及时展开营救。外出离校,要向辅导员、班长请假,并说清楚目的地,手机保持开机。

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诸多情况时,一是要冷静,设法及时和反传销专业人员取得联系,向他们请教;二是要想方设法取得更多的帮助,警察、工商、的士司机,甚至路人,这些都是可以给你提供帮助的力量。在危急关头,特别是在遭到传销组织大量人员“围追堵截”,不让你们带走亲人和朋友,或者你的亲朋好友执迷不悟不愿意离开的时候,要把事情闹大,报警、高声向路人求助,主动寻求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如果我们的声音高过他们,他们做的就是一个见不得人的东西,自然就会做贼心虚,悄悄溜走。

第二节 传销陷阱

骗局描述:2008年7月,林某这时候已坐在前往陕西宝鸡的火车上,去见她大一时的学友罗某。林某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老友使用了传销人员惯用的伎俩——“杀熟”。

下了火车,林某又坐上了前往罗某住所的车,开始的几天,罗某带着林某游遍了当地的景点。后来,事情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大家开始聊股票、期货和国家大事……“他们一直说得让你没有思考的余地,直到有一天他们说要开始上课。”这不正和电视中讲的传销有些像?林某想赶快离开,一摸电话不在身上,罗某在一旁微笑,此时,林某哭泣、喊叫、挣扎都没用了……从此过着非人的生活。

9月份开学后,唯独少了林某。班长、导师、辅导员、院系领导等所有人开始与家长联系,争取与林某通电话,了解情况。经过一个月的接触,终于得知其所在的具体位置。为了搭救女儿,林某父亲把一些钱和一支红笔装在贴身的衣兜里去了宝鸡。一进屋,他看见地铺,就知道女儿陷入了圈套,林父在被窝里用红笔在两张10元人民币上写了两行字:我是人民教师,住在××地段,要报警。电工把钱捡了起来。半小时不到,警察捣毁了传销窝,父女被护送上回山东的火车。上车后,林某想起一群人追到火车站的场景,还打着寒战……

骗局分析:传销组织一般都是由同学、同事、老乡、朋友、亲戚所构成的,因为彼此之间都比较了解,对其没有防范心理,因此这一类人最容易成为欺骗的对象。传销主要靠不断的发展“下线”,来保持其正常的运作和养肥“金字塔”上面的“网头”。

在传销组织中,发展“下线”被称作“邀约”。对象一般都是农民、下岗和失业人员、做生意陪钱等急需钱的人,这些人急需挣钱和改变现状,所以会被传销人员虚幻和急具诱惑的语言所吸引,把自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蓄投入进去。在加入后每个人都要学习一整套的骗人“技巧”,在传销组织中称之为“善意的谎言”!在这种情况下,受骗上当的人走投无路,就投入传销再欺骗,这样,下一个恶性循环就又开始了。

防骗高招:一些人之所以受骗,一是相信身边所谓的“亲人”、“好朋友”对其没有警惕心理,传销分子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才得以行骗。二是想尽快地挣大钱。人都有这种心理,都想快点挣钱,都想一夜暴富,这就是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又一心理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诸多情况时,一是要冷静,设法及时和反传销专业人员取得联系,向他们请教;二是要想方设法取得更多的帮助,警察、工商、的士司机,甚至路人,这些都是可以给你提供帮助的力量。在危急关头,特别是在遭到传销组织大量人员“围追堵截”,不让你们带走亲人和朋友,或者你的亲朋好友执迷不悟不愿意离开的时候,要把事情闹大,报警、高声向路人求助,主动寻求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如果我们的声音高过他们,他们做的就是一个见不得人的东西,自然就会做贼心虚,悄悄溜走。

第五章 推销诈骗

第一节 推销特效药

骗局描述:王大娘独自一人生活,老伴儿去世,儿女们工作较忙,不能经常来看她。她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毛病,平时比较注重治疗高血压和养生保健方面的信息。去年,王大娘在社区广场上看到有一队“义诊”的人,免费量血压、测血糖、查血脂等。王大娘也参加了检测,穿白大褂的“医生”说她血压高、血糖高,并且是“隐性血栓状态”。这些人对老年人很是热情,一口一个“阿姨”、“叔叔”,并帮他们填写加入“康泰健康”协会的登记表,免费赠送他们公司高科技技术制作的“特效药”。

此后王大娘经常接到该协会打来的回访电话,嘘寒问暖,让她感到有人关心自己,心中很温暖。基于对协会的信任,她买了几千元的“特效药”,并放弃了一直服用的降压药。直到今年1月她血压升高摔倒在地被邻居送进医院,经检查得了脑血栓。子女拿“特效药”咨询医院大夫,被告知所谓“特效药”只是标有“食健字号”的保健食品,根本不含任何药物成分,对老人的病起不到治疗作用。

骗局分析:此类犯罪作案手法主要有:一是诈骗分子在医院门口或附近,利用群众治病心切的心理,用维生素C等廉价药物,冒充所谓“特效药”,一般以假冒治疗癌症药物居多,以普通药品冒充高价“特效药”、“奇缺药品”推销,二是诈骗分子事先摸清某一个体户具体情况,打“亲情电话”兜售“特效药”。

老年人是保健品消费的主体,销售者无不把目标对准老年人,兜售的保健品和治疗仪可谓花样翻新,被吹得神乎其神,一包药、一种仪器就可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病、胃病、腰腿痛病等,包治百病。基于人们防范“假劣”的意识不断提高,他们变幻出新的花样,打着“亲情”、替子女尽“孝心”的幌子,投老年人所好,进行感情投资,蒙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不少不明真相的老年人因此上当受骗。

防骗高招:一是陌生人热情要求帮忙购买商品的时候,要仔细分辨对方的行为,再决定这个忙应不应该帮,该怎么帮;二是群众购买商品、药品等要到合法经营的商场、药店、医院,不要随便购买“街头货”或从不法游医处购药。从非正式渠道购买的药品服食后如发生意外,事主将得不到任何保障;三是个体经营者要加强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不要轻易听信谣言,随便进货;四是街道两旁常有一些不明底细的人搞推销活动,往往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骗取人们的信任,然后以不等价的交换方式骗取钱财,最好的方法是不信、不买;五是警惕陌生人登门。平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尤其是上门推销产品的。特别是老年人,要提高防范意识,切莫贪小便宜,相信街头行骗者的花言巧语,以免上当受骗。

第二节 推销诈骗陷阱

骗局描述:2009年5月12日中午时分,某高校学生宿舍区的一女生宿舍走进两名背着鼓胀书包的外地女子,她们一进门就问学生有没有兴趣做兼职销售文具,并开导学生说:做推销不仅可以赚点钱,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和能力。然后马上拿出书包里德笔记本、水杯、雨伞、相册、钢笔、笔芯等多种文具递给学生看,还饶有介事地说这些产品是她们给厂家做促销活动时私自扣下来的,所以可以便宜点出售。学生看了文具发现质量还可以,于是询问价格。推销者说:不论是笔还是本子,或者其它文具一律0.6元一件,学生马上被这超低的价格吸引,纷纷表示出兴趣。

推销者走后,学生们并没有立刻发现被骗,知道下午4点多,兴奋劲过了的她们冷静下来,拆开包装清点笔芯,这才发现骗子所说的750支/盒的笔芯,实际只有约200支/盒,一算下来少了2200支,被骗了1100多元,真是不数不要紧,一数吓一跳。同学们又急又气,觉得被骗惨了,于是立刻到学校保卫部门报了案。

骗局分析:首先,推销者成功诈骗的重点是在于洞悉在校生想要兼职的心理,无非就是赚钱和锻炼。这类以次充好、数量短缺的文具推销骗局早已不再新鲜,近两年来,多次在高校出现。一般的高发期是每年的新生开学期间,骗子利用心声初来到学校,经验不足,打着勤工俭学、锻炼能力的旗号蛊惑学生,骗取钱财。有些人利令智昏,很容易在骗子的花言巧语中晕头转向。骗子或空头许诺,或小利勾引,结果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不少。据了解,许多高校均发生过类似案件。

防骗高招:首先,推销者成功诈骗的重点是在于洞悉在校生想要兼职的心理,无非就是赚钱和锻炼。那么针对这点,学校可以多开展正规勤工俭学渠道。

第二,带班班主任或者是辅导员可以给学生分析现实诈骗案例,以助其提高防诈骗意识。

第三,校园宿舍管理工作要到位。一般怀有不良意图的上门推销者基本上不是校内人士,那么,在他们进入宿舍楼栋时,宿舍管理老师就应该留心注意,如若有可疑之处,可让其出示校园卡等相关证明。

除此以外,学生自己也应该提高警惕心,遇到上门推销者,最好让其出示相关证件以证明自己身份。如果真想通过其他渠道校外兼职的话,最好上一些信誉度高的兼职网站看看或者是通过正规的兼职机构试试。

第三节 只因自己太贪小便宜

骗局描述:张先生暂住在义乌中医院附近,晚上9时左右,他外出买东西步行回来,快到家门口时,一个瘦高个子、留着小胡子的中年男子叫住了他。“他的普通话带有浓重的新疆口音,外形也像新疆人,一路缠着我问要不要手机。”张先生说,之前他在报纸上也看到过这种路边卖手机的人多半是骗钱的,所以没怎么理他。可这个新疆人不依不饶,还拿出一只诺基亚N73的手机塞到他手里,让他先看看再说。张先生仔细一看,手机还挺新的,而且也能拨通自己的电话,不过还是有点将信将疑。这个新疆人见张先生有了兴趣,就更加卖力地游说。“他说这只手机是偷来的,急着脱手,开价800元,便宜点卖了。我知道这款手机市场价要两三千元,想想不太可能有这种好事。于是就随口还到300元,没想到他一口同意了。”这个新疆人就以路上人多不方便交易为由,将张先生拉到附近一条昏暗的小巷里。钱一到手,新疆人转身拦了一辆出租车就溜了。这个举动让他起了疑心,赶紧查看手机,方知上当了。

骗局分析:骗子抓住人们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利用模型机外形几可乱真,但分量明显较轻。把市价几千元的手机模型卖成几百元,待“鱼儿上钩”后,骗子就以路上人多不方便交易为由,将事主拉到附近一条昏暗的小巷里。钱一到手,骗子转身拦了一辆出租车就溜了。张先生悔不当初,只怪自己贪心,明知有陷阱,还是禁不住诱惑傻傻地往里跳。张先生说,他朋友被骗的过程跟他如出一辙,连用来迷惑人的手机型号都一样。只不过他朋友买模型机花了400元。其实这种骗术我们都知道,但还是免不了会上当。

防骗高招:尝到甜头后,这个新疆人肯定还会到处作案,所以我想提醒大家要留意,切莫贪小失大。”骗子正是抓住事主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弱点而得逞,谨记不义之财不可取。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芸芸众生皆为名利奔忙,一块金砖飞来,为什么会砸在你的头上,记住勤劳才能致富,不劳而获是万万不可能的。

第四节 推销单位福利品是假 骗钱才是真

骗局描述:马先生在建工路经营一家“陕北羊肉面馆”,一天下午,一位60多岁穿着得体的老人来到面馆,声称要订4桌酒席给母亲过寿。交谈中,老人透露自己是陕北吴堡人,在附近一家医院的后勤部门工作。一听是陕北老乡,马先生立刻有了“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临走时,老人悄悄告诉马先生,最近单位刚刚发放了一批米面油作为福利品,现在还剩下很多,单位委托他卖,价格比较便宜。问了价格后,马先生心动起来,50斤米外面卖80元,他才卖30元;10斤的食用油才卖20元,这些商品比市场价至少便宜一半……马先生让一位亲戚带着现金跟随老人去提货。走到医院门口时,老人提出,医院规定卖福利品必须纳入单位账户上,所以先交钱开发票。于是马先生的亲戚掏出了450元现金交给了他。谁知,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见老人的踪影,询问得知,单位职工中根本没有这样一位老人,也没有卖福利品的事。

骗局分析:打着某医院后勤部门职工的旗号,来到面馆洽谈给母亲订宴席事宜,取得老板的信任后,随后又称,单位发放了一批米面油的福利品,想以半价销售,收取了老板的450元后趁机“开溜”。

防骗高招:除犯了“以貌取人”的毛病外,主要是“贪小便宜”的心理作怪。笔者提醒,当遇到这些不合常理的“好事”,一定要冷静分析,一定要握紧自己的口袋,不要轻易将现金交给别人。记住勤劳才能致富,不劳而获是万万不能的!

第六章 装熟人行骗

第一节 瞒天过海

骗局描述:2009年4月27日,78岁居民黄某外出办事,有一中年男子热情地上前打招呼。正在说话间,过来一个20来岁男孩,手持一张五角钱的纸币,“伟”将五角钱要过看了看,发现上面“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是颠倒的,并指给黄某。男孩走后,“伟”向“银行”查询80年错版五角钱的号码,同时递给黄某一个笔和本,让黄某帮着记号码,黄某共记了三个号码。“伟”告诉黄某,这三个号码的五角钱值十八万哩。说着“伟”拉着黄某去追男孩,将五角钱的号码同黄某记的号码一对比,竟是其中的一个。“伟”想将这五角钱买下,打个电话让同学过来。不久,一个胸前挂着“建设银行”牌子的男子赶到,“伟”当着黄某的面低声说明了情况,建行男子问黄某有钱没有,黄某坦言自己有三万多,男子便要黄某将钱取出,不够的自己凑,并称赚钱后三人平分。黄某欣然同意,取钱后两人找到“伟”和男孩,经建行男子的手,将钱递给男孩,男孩遂将五角钱给了黄某。这时黄某感觉不对劲,说不要五角钱了,非要拿回自己的钱。那个叫“伟”的见此情景,先行溜了。建行男子接过五角钱,一言不发拔腿飞跑。两人一前一后飞奔而去,黄某年迈体衰,只好眼看着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的养老钱没有踪影。

骗局分析:采用瞒天过海骗术骗人的道具多种多样,除了有假错币,假邮票外,还有假药、假首饰、假字画、假古董、假钻石、假宝石等。骗子通常先在火车站、汽车站、农贸市场、街道上与事主搭讪,后有人持“宝物”出现,急需脱手,并远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或作抵押,从而刺激他人购买的欲望。为了让事主信以为真,有的还出示遗书、鉴定书等证明。有时骗子为进一步打消受害人的顾虑,还引领受害人到银行或其他部门找人鉴定。在银行等部门门口,骗子的同伙过来,自称是这方面的“鉴定专家”,对“宝物”进行鉴定并予以肯定。这时受害人还不上钩的话,他们还有一招,又有一人出场,以高于市价收购,购买后一倒手就赢利不菲,这时受害人心动了,掏了钱,骗子的骗术自然也就得逞了。

防骗高招:是骗就必然有漏洞,只要多想想,多打几个电话,就能弄清真伪,就可以避免上当受骗。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要掉的话,只会是陷阱,再强调一遍,是陷阱。防范被骗的最佳办法不是技巧,而是心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与外界接触沟通少、信息闭塞,便前去行骗。希望市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在诱惑面前多一个心眼,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第二节 冒充好友亲人骗钱

骗局描述:2011年3月5日9时10分至9时30分许,浙江永嘉县32岁的谢先生在鄞州古林镇古林村世纪百联超市用手机上QQ时,其好友谢循苗向其发起视频通话,里面出现了谢循苗的画面。聊着聊着,对方称有急事,要向谢某借3000元钱。受害人谢某心想对方是好友,就按照对方提供的账号迅速汇去了3000元钱。最后通过电话了解,才发现谢循苗的QQ被盗了,自己遭到了不法人员的诈骗。

3月10日中午11时35分许,在宁波打工的湖南妹子小郑向宁波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报案,称当天上午在家中上网时,其弟弟郑世龙通过QQ以朋友有急事需要钱为由,向她借钱。当时,小郑还和其弟进行了视频聊天,确定是弟弟本人后,就汇去了3000元钱。谁知事后和弟弟联系,才发现受骗。

据宁波市警方介绍,一些不法人员还冒充人家的父亲、母亲,在QQ上诓称家里遭到变故,急需用钱,以亲情来实施诈骗。

骗局分析:犯罪嫌疑人利用QQ群体中网友或相识朋友之间的相互信任,隐藏在网络背后,使受害人见不到作案人真面目,一时不能辨别真伪,极易受骗上当。在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为增加迷惑力和亲和力,大多冒充年轻女子在案前大量添加好友,并频繁聊天,熟悉后要求与对方视频,但称自己的电脑无此功能,利用屏幕录像软件对视频窗口进行录像并保存,然后以木马程序破解对方密码盗取QQ,冒名顶替向其亲戚好友借钱。这种新型的网络诈骗手段很容易使人上当受骗。一旦诈骗成功后,犯罪嫌疑人就在异地使用虚假信息在银行开户,汇入后立即在当地套现提钱,给公安机关在案件的侦查上造成一定难度。

防骗高招:警方提醒,拒绝网上借钱是防范要领。使用QQ开展业务的网友,应该加强网络上的警惕性,尽量不接受陌生人发来的文件及图片,防止因中了木马病毒导致QQ号码被盗。在与陌生人聊天时,尽量不要泄漏个人的真实信息。要慎重考虑网友提出的涉及经济上的任何要求。当亲朋好友在QQ上提出经济上的要求时,一定要通过打电话等其他渠道进行求证。还有,当QQ用户发现QQ被盗时,要设法尽快取回,无法取回,则要将被盗情况及时告知QQ网友,防止不法之徒假冒其名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第三节 偷听电话行骗

骗局描述:今年6月6日下午,一名姓张的男子出站后,他使用附近的一个公用电话和表哥通完话后,男子挂掉电话准备离开,此时,公用电话再次响起。会不会是表哥遗漏了什么重要事情?男子接起电话,只听对方说道:“你是张某吗?我叫王勇,是你表哥的朋友,他临时有事不能来接你了,我在XX宾馆等你,张某有些怀疑,但想到对方所说也没什么问题,赶到了XX宾馆,几句寒暄后,王勇以要去进货差几千块钱向张某借钱。钱到手后,王勇再次将张某送到宾馆门口并告诉张某,自己先去进货,进完货就来找张某,让他不要离开。可张某没料到,王勇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下午3点,张某预感事情不妙,前往站前分局报案。

骗局分析:当姓张男子打电话时,行骗者在旁边偷听他的谈话信息,等待姓张男子挂了电话后,紧跟着打回,让张某以为是表哥打回的,骗子假装成是表哥的朋友把张某骗到目的地后由“托儿”上前与旅客搭讪,骗取张某信任后将其带走,借取各种理由伺机骗取张某的钱财。

防骗高招:在车厢内打电话时,留心刻意靠近的陌生人。下车后如遇陌生人接站,先与亲戚朋友通过电话核实。凡事多留个心眼,要学会察言观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特别防范故意接近,并与你套近乎的陌生人。莫在骗子的吹捧中忘乎所以,否则清醒之后疼痛的不是屁股而是心。

第四节 冒充老友,专骗“熟人”

骗局描述:曹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带明显潮汕口音的男子一上来就亲热地直呼曹先生的名字,并关切地询问曹先生最近的工作、身体状况。尽管不知道对方是谁,曹先生还是被对方的真诚感动,将自己的近况简单介绍了一番并略带歉意地询问对方的名字。该男子在电话里显得非常委屈:“你手机上居然没存我的新号码啊?才多久不见,怎么连老朋友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当曹先生迟疑地说出一个汕头朋友的名字后,对方立刻接茬:“没错,就是我。”并称自己次日到深圳,找时间聚一下。第二天上午,曹先生再次接到该男子电话,称在来深的路上发生了车祸,现在伤者家属向他索要巨额医药费,请曹先生汇点钱应急。曹先生按照“朋友”提供的账号汇去了2万元。钱出手之后,“老朋友”的电话再也不开机了。曹先生辗转联系上自己汕头的朋友后,才知道上了当。

骗局分析:“猜猜我是谁”,原本是一些老朋友在电话里常用的一句招呼语,近年来却被犯罪分子利用。骗子利用许多人因记不住朋友电话或声音而心生愧疚的心理,“理直气壮”地骗钱。骗子急需钱的理由一般是车祸、被窃、嫖娼被抓,让受骗者不好核实。经调查,此类诈骗的受骗者以碍于面子的生意人居多。这类骗术的主要招数就是:一是在设法获得目标人的电话后,在打电话时直呼其名,可迅速骗得目标对象的信任;二是利用普通人的思维定式,以“猜猜我是谁”让目标对象误认是自己的某位亲友;三是利用目标对象的善心或“义气”达到目的。

防骗高招:接到此类电话,别被对方的“亲热”劲冲昏头脑,委婉地问几个朋友之间才会知道的小问题,核实其身份。骗子的电话号码一看就是外地的,而且基本都是外地口音。如果市民确有外地朋友,不妨反问一句:“您给谁打电话?我姓什么?”如果对方说不出来,必是骗子无疑。

如果接到“猜猜我是谁”的电话时,不要去猜,应直接询问其姓名;在无法确认其身份时,可通过第三方亲朋核实;可提出见面要求,如其百般推托,必有蹊跷;当对方诈称遇到突发事件急需用钱时,要么不予理会,要么认真核实事件的真假,可以向相关办案部门了解,有条件的可以亲自前往或委托亲朋好友前往事发地。总之,最要紧的是遇事要仔细考虑再做决定。

第五节 “后面那个结账”

骗局描述:2010年10月18日晚6时许,一男一女并肩走进三阳路某超市,男子一手拿着一瓶“行吟阁”,女孩也同样拎着一瓶。“把啤酒放下,买些东西再说。”男子冲女孩嚷道。男子一口气要了5条黄鹤楼、14瓶可乐和冰红茶,共计1016元。随后要店主开发票,并朝女孩歪歪嘴,丢下一句“她结账”便提着货物匆匆离去。

该超市店主傅女士转身找身旁的女孩要钱。女孩却称她并不认识刚才的男子。

傅女士报警,到派出所一查,该女孩与陌生男子确实不相识。事发前,该男子要求酒家送餐上门,并拿了3瓶啤酒,酒家便委派女孩同去熟悉路线。

傅女士懊悔地说,两人同时进店,虽然没说话,她心里却以为两人是一对恋人。

骗局分析:骗子进门的言行制造了一种假象,让你以为跟他一起的是熟人,再买一大堆东西充大客户,瓦解你的提防心,再推说由旁边的人结账,提着东西就走,等你搞明白两人并不认识,却也找不到人了。

防骗高招:1.哪个买的东西就归哪个付钱,否则东西别想拿走。2.“笼子”有时也可一人做,凡事不能看表象。

挤公汽时,常听到“后面的投币”,这中间自然有真有假,精明的司机肯定会抓住说这话的人询问,等“后面的”真把钱投进去才放人往里面去。“后面那个结账”也是一个道理,得先确认真假。

第六节 “杀熟刀”咋就那么快呢

骗局描述:某高校学生王某应邀到一公司面试。就在他填写表格的时候,一男子凑过来和他打招呼。聊了几句,该男子称自己和王某是老乡。两人谈起家乡的事情时,每当王某表示该男子说的不对时,该男子就说自己出来时间长了,记不清楚了。聊到最后,该男子称自己也是来面试的,有事给老家的亲人打电话,想借王某的手机用用,可以把自己的身份证先交给王某。由于觉得对方是老乡,王某就将手机借给了他,也没要对方的身份证。没想到,当王某填完表格时,发现该男子不见了。王某这才察觉受了骗,便到当地派出所报了警。

骗局分析:招数一:假套近乎。以招聘会为例,骗子看准了学生涉世未深,热心而且单纯的心理。开始先用老乡、同学等的名义套近乎。这样就先打消了学生的怀疑。

招数二:谎称缺钱。正聊地起劲,骗子忽然说目前手头很紧,能不能借点钱用。学生此时心里不免有些疑惑,但也不好明说。

招数三:玩障眼法。见学生怀疑,骗子拿出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并称可以留下家里电话和家庭住址。见此情形,学生还能不讲点义气?不用问,即使拿到了对方的证件和联系方式也肯定都是伪造的,没有一点用处。

防骗高招:既然是老乡,怎么还会骗人呢。笔者提醒人们,对那些萍水相逢的“熟人”确实要多长个心眼。俗话说“人心隔肚皮”,他一边对你嘘寒问暖,另一边可就盯紧了您的钱包。这种骗子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再加上能说会道,让人一时看不出破绽,屡屡得手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七节 装家教骗手机

骗局描述:2011年3月17日上午11时许,一自称姓陈的男子打电话到家教中心,想给他儿子请家教。介绍自己是白马小区某茶楼老板,并告诉了茶楼的具体位置。最后陈先生留了一手机号码和一个座机号码后,要求给他介绍两个同学,当日下午1时去茶楼试讲。

中午12时许,家教中心介绍了小刘和小王去茶楼面谈。两位应聘同学到茶楼后,陈先生要求他们都试讲一次,最后聘请其中的一个。“我儿子现在在江东花园,现在去那边讲课有点远,我打电话让妻子把他送过来,你们在这里试讲就可以了。”陈先生对两位应聘的同学说。于是,他就向小刘借手机打电话。陈先生和两位应聘同学闲聊了1个多小时,但他的小孩还是没送到茶楼。于是陈先生又向小刘借手机催促妻子尽快赶到。接着,他们3位又闲聊,这其中陈先生几次向小刘借手机给他妻子打电话,但他妻子始终没赶到茶楼。下午5时许,陈先生又一次向小刘借手机打电话。他拿过手机就向茶楼门口走去。过了几分钟,小刘不见陈先生回来,便走到门口去看,但却不见其踪影。家教中心王先生得知此事后,马上拨打了陈先生留下的手机号,是一个外地的空号,而另一个座机号却是茶楼的服务电话号。

骗局分析:事后,茶楼老板说,该男子从早8点多就在这里,他还以为是等客户见面。王先生气愤地说,半个月前,这个自称为陈先生的男子就冒充是某装饰公司老总,打电话到家教中心给他女儿请家教,差不多用相同骗术骗去了一个应聘同学的手机。“没想到这个骗子居然又来行骗。”当笔者问其中一被骗同学,是否想过一个老板怎么会没有手机时。该同学后悔地说:“当时,我太天真了,相信他把手机忘在了家里,于是很信任地借给他用。”

防骗高招:首先,骗子比较了解某些大公司情况,得知其电话号码,并冒充某公司老板;其次,每次都要求两名学生参加应聘,便于周旋;再次,每次都会跟面试同学交谈两三个小时,取得同学的信任,于是就找借口借用手机。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特别防范故意接近,并与你套近乎的陌生人。随时随地提高自己的警惕性,以免让骗子得逞。

第八节 小偷冒充“妻子”索要银行密码

骗局描述:2010年6月11日,他当时正在单位准备下班,突然接到妻子的手机号发来的短信,内容是“老公,我忘了建行银行卡的密码,你还记得吗?记得的话,发给我,急用。”张先生称,他当时并没有多想,因为他和妻子之间经常互发短信,而且妻子也经常丢三落四,忘记密码很正常,所以他便将密码按妻子手机的号码回复过去。“没想到回到家才知道,短信不是妻子发来的。”张先生称,中午下班回家时,他发现妻子等在楼道门前,问其为何不回家,妻子说到菜市场买菜时手提包被偷了,手机、银行卡和钥匙全都丢了。原来,妻子骑车到菜市场买菜,当时因为大意,买菜时将手提包放在了自行车筐里,等再回头拿包时,才发现提包不见了。想到包里除了手机、钥匙和一张银行卡,只有几十块钱现金,所以张先生的妻子也没太在意,便自己骑车回家了。“当我问妻子为何要银行卡密码时,妻子说她知道密码,并没有向我问过,这时我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骗局分析:张先生称,妻子的手机里储存了许多信息,其中把他的电话号码姓名储存为“爱老公”,骗子抓住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这一点,估计是小偷看到后,才借此发了短信。“当天下午我去银行挂失时,才知道卡里的400元钱已经被提空了。”张先生称,幸亏卡里的钱并不多,要不然损失就惨重了。

防骗高招:笔者提醒读者,在储存手机信息时一定要注意,尽量少暴露自己家人的联系方式,少写上一些亲昵的称呼,或者对手机设置密码。同时,一旦丢失了手机、银行卡等物品,要立即跟家人通信,然后立刻报警,千万别让小偷钻了空子。

第九节 “试车”骗子连人带车跑个没影

骗局描述:涂某是个木工,他到市劳动力市场寻找雇主,想承揽室内装修活。一个身高1.60米左右,年纪在四十五六岁、体型稍胖、说普通话的男子找到他,自称家里150多平方米面积的新房需铺设木地板,问涂某想不想干这份活。涂某一听喜出望外,满口应承。来人告诉他,第二天一早8时可到市区江南金华五中门口等他。

涂某就早早等在金华五中门口。8时刚过,那名男子果然应约前来,对涂某说先陪他去买材料。那人看涂某骑着辆电动自行车,对涂某说他也想买一辆,叫涂某陪他一块去看看。两人来到电动自行车专卖店门口,男子在店内挑了辆红色的豪华型电动自行车,跟店老板谈好价格后,提出要试试车。男子叫涂某代他先骑骑看,涂某没说什么,上车骑了一段路就回到店内,把车交给了店老板。男子提出自己也要骑骑看,把车从店老板手中接过,跨上车就骑了出去,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

店老板当涂某是骑走电动自行车男子的同伙,涂某实说自己只是被雇来装修的木工,店老板不信,打电话报了警,后涂某被扭送到派出所。

骗局分析:骗子以“试车”为名,连人带车一去不返,他被当做骗子的同伙扭送到派出所,而他连骗子姓甚名谁都没搞清楚,这个“冤大头”当得确实冤。骗子以“试车”为名骗走电动自行车的案例发生不止一起,骗子玩“障眼法”的手法不一:最初是单枪匹马去专卖店,趁店里人不注意连人带车跑走,后逐渐发展到找“替身”,如找来钟点工、美容小姐冒充妻子、女友,趁试骑之机将车骑走。

防骗高招:警方提醒,骗子以“试车”为名骗走电动自行车的案例市区发生不止一起,骗子玩“障眼法”的手法不一:最初是单枪匹马去专卖店,趁店里人不注意连人带车跑走,后逐渐发展到找“替身”,如找来钟点工、美容小姐冒充妻子、女友,趁试骑之机将车骑走。警方提醒,电动自行车专卖店经营人员要多个心眼,学会察人观色,做好防范工作。不要让骗子的骗术得逞。

第十节 “熟号生人“小心有诈!

骗局描述:“李先生吗?你儿子小军出车祸了,人已昏迷入院,需要1万元的治疗保证金!我们用他的手机拨通了你的电话……”近日,济南市民李先生的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的号码正是自己在武汉上大学的儿子的手机号。

李先生急忙到银行把1万元存到了对方指定的账号上。可事后几个小时,清醒过来的李先生才得知:小军根本没发生车祸,这一来电显示号码原来是假的!笔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期,四川也出现了几起类似案例。

骗局分析:该事件是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借助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平台进行的诈骗活动,并不是因为运营企业网络原因或不保密等因素造成的。某运营商网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信令上看,模拟的主叫号码格式正确,如果运营商在关口局上进行呼叫限制,虽然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但同时也会造成正常使用呼转或使用IP的呼叫无法接续。因此,类似现象只能在出现用户举报后,由运营商针对单个号码进行限制。但麻烦的是:由于模拟号码是可以任意变换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为保证广大通信客户最基础的通信服务,我们现阶段无法做到预防,只能在问题发生后进行技术拦截,同时需要借助其它运营商协助调查并加强管理。”

防骗高招:1.近期社会上少数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技术伪造主叫号码,以实施经济诈骗等犯罪行为,请广大手机用户注意防范。特别涉及对方要求存入钱款、提供现金、提供财物的,务请确认通话人是手机机主,不能简单地以来电号码即判断对方身份。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对接到的可疑号码回拨以确认真伪,防止被骗。

2.手机用户自身隐私号码,比如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不宜轻易向陌生人提供,手机也应妥善保管,不宜轻易交与陌生人使用。

3.在公共场合慎重提供自身的电话号码和其他个人信息,防止自身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4.若不幸遭遇诈骗,请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电信运营商会配合公安机关查处。

第七章 电信诈骗

第一节 “催收学费”典型短信诈骗

骗局描述:退休在家的林女士手机上就收到这样的短信,“请将孩子学费1200元打到以下账号……”。“同样的短信,接连几天,发了好多次。我家孩子都毕业了,没有正在上学的,所以,我觉得这是骗子的短信,就没理会。但是如果赶巧有手机的主人是在校生的父母,那就有可能会上当受骗呀”,采访中,林女士不无担心地和笔者说。

其实,林女士的担心不无道理。笔者获悉,在外地,有孩子的家长就这样上当受骗了。该家长的孩子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突然一天,孩子的父亲收到了类似的一条短信。由于平日学校也会用短信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所以没有任何怀疑的家长,当天下午,就按短信要求把钱打入短信提供的账号里了。没想到的是,当领着孩子去报到的时候,才被学校告知根本没给家长发过这样的短信,家长是受骗上当了。

骗局分析:“骗子有可能会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学生的信息,然后以学校的名义,谎称学校收钱,要求家长将钱款汇到指定银行账户”。由于平时学校也经常以短信方法与家长联系,家长信以为真,没有保持与班主任的电话联系,确认各类交费等相关事宜的真伪。就把钱汇了过去。骗子正是抓住了家长的这种心理,才屡次得手。相关警务人员说,如果您收到类似电话、短信,千万不要轻信,更不要向指定账号打款。请务必与孩子及学校等取得联系,求证到底是真是假。

防骗高招:寒假即将结束,孩子们将陆续重返校园,如果您是孩子家长,来自笔者的一条提醒需要您的关注,那就是——通过短信、电话来“催收学费”的电信诈骗手段。如果您收到类似电话、短信,千万不要轻信,更不要向指定账号打款。请务必与孩子及学校等取得联系,求证到底是真是假。学生,尤其是新生,要有个人资料信息保护意识,不要向陌生人透漏个人身份、手机号码、家庭及家长电话、银行账号等相关信息,更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也要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特别是平时独自在家的中老年、离退休人员等都是易受骗群体。此外,也请学生们与家里保持密切联系,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第二节 “告知孩子受伤”典型电信诈骗

骗局描述:冯先生的儿子在外地上大学。日前,他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听起来很急迫,说他的儿子在校园附近出了车祸,现在已经入院治疗,急需一笔钱来救治。听说孩子受伤了,冯先生慌了神,啥也没想,直接跑银行给对方账户里打钱去了。随后,就开始联系儿子,几小时后,联系上了,孩子说,自己什么事都没有,好着呢。爸爸肯定是被骗了。

骗局分析:骗子非常喜欢以学校老师的名义给学生家长打电话,谎称其孩子在学校生病或遇到车祸急需手术费等,然后向学生家长提供银行账号要求汇款或转账。家长爱子心切,会毫不犹豫地把钱汇过去,骗子是抓住了家长这种爱子心切的心理,才屡次得手,家长应该第一时间联系孩子或学校,把事情弄清楚,别助长了骗子的歪风邪气、让骗子有可乘之机。

防骗高招:如果接到类似的短信或者电话,千万别在慌张之余,情急之下,将钱转入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学生,尤其是新生,要有个人资料信息保护意识,不要向陌生人透漏个人身份、手机号码、家庭及家长电话、银行账号等相关信息,更不可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也要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好宣传,特别是平时独自在家的中老年、离退休人员等都是易受骗群体。此外,也请学生们与家里保持密切联系,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第三节 “包裹短信”真假难辨

骗局描述:随着网购的普及,收包裹成了常事。2012年2月17日,市民刘先生收到一条“长沙市邮政局的通知短信”,短信中称刘先生有一份包裹尚未签收,并留下0731-83998095的联系电话要刘先生与邮局联系。“虽然最近没在网上购物,但我猜想也有可能是其他亲朋好友寄给我的东西。”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刘先生根据短信中提供的号码拨通了电话,“一个自称是邮局工作人员的人在‘核实’了我的个人信息后,说我有一份从云南寄来的包裹中被查出有违禁品,目前已经被公安机关扣留。”

刘先生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觉得很诧异,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刘先生仔细询问了该“工作人员”关于包裹的详细情况,“不知道是不是觉得我问得太细了,她突然挂断了电话,之后就打不通了。”刘先生还告诉笔者,短信中留下的邮局联系电话只能用手机打,座机无法拨通。一系列不寻常状况让刘先生怀疑这是个骗局,“想确定真假。”刘先生说。

笔者尝试拨打刘先生手机短信中提供的“邮局联系电话”0731-83998095,然而多次拨打后,该固定电话号码均提示“已关机”。

骗局分析:邮政部门在包裹投递过程中,根本不会以短信的方式通知收件人,如果真有包裹,也会由邮政局投递。

据了解,邮政部门包裹投递正常途径是邮递员上门投递包裹单,如果第一次投递不成功,邮递员还会再投一次。两次投递都不成功的话,邮递员会将包裹存放在就近的邮政网点,7天内还是无人认领,邮局会以书面形式通知收件人。包裹超过一个月无人认领,邮局会按照规定将包裹退回给寄件人。

此外,邮政工作人员用电话联系顾客时,都是用固定的工作电话发出通知的,并表明身份,根本不可能使用手机发短信。

防骗高招:笔者提醒广大市民,邮局工作人员联系顾客时都是采用电话联系方式,不可能使用手机发送短信。因此市民收到此类短信时务必提高警惕,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甚至支付钱款,以免上当受骗。必要时可报公安部门,依法处理。另外,邮局统一对外服务、投诉电话均为11185,不会是无来由的电话号码。

同时,笔者从公安部门了解到,此类以包裹短信、电话为名实施的电信诈骗形式层出不穷,市民很容易上当受骗。如果市民回拨电话号码,可能掉入话费陷阱,也有可能被套取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及密码,造成财产损失。或者还有一种可能,骗子讲述一些类似包裹藏毒的事,实施进一步的诈骗。

此类诈骗案件已进行多次报道,笔者也再次提醒市民,收到类似短信和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不管什么原因,但凡涉及银行账户、银行卡操作的,都不要轻信。

第四节 电话诈骗“卷土重来”

骗局描述:2010年2月16日,在超市上班的王女士接到一陌生电话,以为是自己以前的朋友。因为是上班时间,不方便接听,王女士在下班后用自己家里的座机给对方打了过去。“尊敬的客户,你好,公证处紧急通知香港横批集团为庆祝公司成立30周年,特在中央电视台举行手机号码抽奖活动,你的手机号码荣获二等奖,奖金为16万现金转账支票,请与兑奖处联系。”王女士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电话。王女士觉得可能是诈骗的,随后便联系了笔者。王女士说:“幸好自己使用座机回复的电话,如果是用手机回复的,那么自己真的会信以为真。”

骗局分析:手机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手机在方便市民日常生活工作的同时,也成为了部分犯罪分子频频作恶的犯罪工具。

就本案例,笔者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在16日的时候接到电话,而活动是从17日才开始?为什么自己用座机也可以得到获得二等奖的通知?

随后,笔者并没有在网上查到任何关于香港横批集团的信息,通过银行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现在根本没有“现金转账支票”一词,只能是现金支票或者转账机票。

笔者随即调查多位市民,发现90%的市民不相信手机短信中奖信息,但是对于手机电话通知的中奖信息约有30%的市民相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