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比能力更重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20:26:08

点击下载

作者:谭飞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付出比能力更重要

付出比能力更重要试读:

前言

如果把成功比作人生追求的结果,那么付出就是我们前期一定要做出的牺牲和代价,有付出才会有成功,付出是成功的前提。付出是一件法宝,它能让心中的宏伟蓝图成为现实,它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成熟,它能弥补我们天生能力上的欠缺,它能化劣势为优势,提升一个人的内在和外在。所以说,付出比能力更重要。

每当看一些成功者的访谈时,我们都会被他们不平凡的成功经历所震撼,羡慕他们有精明的头脑,有超前的预见力,有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似乎一切都是因为幸运,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天资高、能力强。反观自身,我们有时也会产生一些灵感,甚至为之做出一些努力,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失败收场。于是,我们只能自叹天资差、能力低。缺乏能力,成为我们最常听见的借口。没有能力或者能力不高,就不能实践自己的规划,就不能圆满完成工作,就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这些人眼中,能力就是一切,有了能力就能实现所有的目标。

以上就是所谓的“能力决定论”。实际上,这种论调根本站不住脚。古往今来天资甚高、能力卓著者不乏其人,但成功者却是凤毛麟角。秦末汉初的韩信有大将之才,封疆列侯,却逃不过被陷害的下场;西楚霸王项羽才智过人,一人之力胜过千军万马,但最终只能乌江自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这些都证明能力并非成功的决定因素,能力并不能作为一个人的绝对优势,只是相对优势,只有肯付出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成功需要我们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勤奋、行动、进取、认真、坚持,这些缺一不可,我们为成功所付出的也不外乎这几点。能力是我们自身的优势,有高低之分,但却可以通过努力改变;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捷径,想要成功,必须要勤奋;行动则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进取是成功者必备的态度,唯有不断进取,才能保持工作的热情,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人生就怕“认真”二字,认真的人工作起来力求完美,讲究细节,认真的人能够克服别人克服不了的困难,勇往直前;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很多人没有笑着走到最后,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坚持,缺乏毅力。坚持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就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坚持就是屡败屡战,永不言败,只有坚持到底的人才能笑到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书通过大量的事实论据充分地说明了付出比能力更重要的道理,希望通过阅读此书可以给广大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第一章能力不是绝对优势

成功需要一个人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只是其中之一。我们承认,拥有高能力的人更容易达到目标,但是能力并不是一个人的绝对优势。古往今来,智力超常、能力卓著的人多如牛毛,但是真正的成功者却是凤毛麟角。能力代表了个人素质的一方面,一个人想要成功,除了能力还必须有自制力、决断力,还要懂得进退守拙。只有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把能力转化为真正的智慧,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成功者必备的7个要素

人人都想成功,成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每天都上演着这样那样的成功传奇。有的人经过脚踏实地的辛勤努力,取得了成功;有的人抓住了机遇,成为时代的幸运儿;还有的人通过自主创新,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成功者的道路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质,我们可以称为成功的必备要素。一般而言,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7个要素。

1.目标明确

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航行在大海上却找不到方向的帆船,最终只能四处飘荡,被大海的浪涛所打翻。目标是人生的启明星,一个人只有确立了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将要去往何处,才能够对未来作出计划,对前方可能遇到的事情作出判断。

大凡成功者,无不具有明确的目标。伟大领袖周恩来在上中学的时候,就确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正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周恩来才一步步地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开国元勋。确立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如果你想踏上成功的大道,那就从现在开始,问一问自己的内心,你的目标是什么?

2.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美妙的生活态度,更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要素之一,自信能使你创造奇迹。有了顽强的自信我们才有驾驭生活的能力,从而对事业变得充满信心和乐观。如果说自信不一定让你成功,那么丧失自信心却一定会失败。

很多人不成功不是因为自己没有条件,没有能力,而是因为自己没有自信。面对一件事的时候,有些人总是先想这件事会有多么多么难,一旦失败自己要承受什么样的后果。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风险,缺乏自信的人只会看到风险的一面,而看不到自己的优势,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做好事情?

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么别人怎么还会相信你呢?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因为自信是你成功的动力。

3.行动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美好的想法如果不付诸行动,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要知道一次行动胜过百遍心想。有些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看不到更为实际现实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成大事者是每天都靠行动来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的。

行动是一个坚实的过程,揽住了生命的缰绳。我们不能只对自己的未来做打算,不要总以时间还早为理由,而拒绝行动。我们这个世界缺少实干家,而从来不缺少空想家。行动不但可以摧毁眼前的冰山、憧憬中的海市蜃楼,更重要的是去浊扬清,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世界。《士兵突击》中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只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才会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也许行动后,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不行动,就永远不会成功。

4.坚持不懈

我们设定的目标是由很多小的目标组成的,小的目标完成了,才有可能去实现大的目标。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布满了陷阱,也充满了艰辛,只有坚持不懈、中途不放弃的人,才有可能走到成功的彼岸。所以,一个人只有脚踏实地,用你的毅力去战胜困难和阻碍,坚持和突破!慢慢地,你就会具备实现目标的能力了,而这完全归功于你的坚持不懈。

成功贵在坚持。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人感叹成功的遥不可及,但是在那充满消极低沉的日日夜夜,恰恰错失成功的每一次机遇。很多时候,我们就处在那条中心线上,只要再向前跨一步,就能成功。坚持住,就是成功。

5.自制力

自制力,就是要克服欲望,不要因为有点压力就心里浮躁,遇到一点不称心的事就大发脾气。假使你在途中遇上了麻烦或阻碍,你就去面对它、解决它、然后再继续前进,这样问题才不会愈积愈多。你在一步步向上爬时,千万别对自己说“不”,因为“不”也许导致你决心的动摇,放弃你的目标,从而前功尽弃。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这话的含义是说,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自身。只有控制住自己,才能控制住压力,让压力在你面前屈服。

6.不断学习

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稍微一疏忽就有可能被别人超过甚至替代。要想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必须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更新的技能。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活到老,学到老”,放在今天尤为适用。

只有不断学习,把学习当做一项习惯的人,才会时时刻刻检验自己的不足,发现别人的长处,进而通过学习弥补自身弱势,提高自己。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在不断地进步当中,你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7.善于交往

如果说血脉是人的生理生命支持系统的话,那么人脉则是人的社会生命支持系统。成功不是单打独斗,没有一个成功者是靠自己一个人打拼天下的,再好的将军也需要好的军师。

美国钢铁大王及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所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掌握并拥有丰厚的人脉资源,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

在以上成功者必备的7个要素中,行动力、坚持不懈、不断学习,我们可以看做是付出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肯付出,那么他必定有很强的行动力,有百折不饶的毅力,也有不断学习的习惯。而一个有能力的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自信,他们在智力上或者工作能力上高人一筹,所以他们相信自己轻而易举就能够达到目标。那么到底是付出重要,还是能力重要?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会对二者进行分析和比较。能力是把双刃剑

能力是一把利剑,拥有高能力的人,就好像一个拥有绝世宝剑的武林高手。利剑既能取胜,也能招致祸端。由于利剑的锋芒太过于耀眼,真正的高手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意念掌控这把利剑,知道何时该亮剑,何时该隐忍。

利剑就好比人的才干显露在外表。一个人的才智过高,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也会使人产生逼人的感觉,如刀如锋,会使人油然生出一种距离感,或产生回避、逃遁的心理意识,甚至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因为人从根本上讲是趋弱去强的,所以当人处在少壮年轻的时候如锋芒太露,就会丧失掉一些机会和朋友,就会延长成功的距离。

汉代贾谊,名篇《过秦论》的作者。因才华横溢被河南太守吴廷尉召至门下,很是喜欢他。后来孝文帝即位,听说河南太守政绩显赫,而且此人曾经和李斯是同乡,并且师从李斯,于是征召他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之为博士。”

贾谊此时才年及弱冠,雄姿英发。每次朝议大事,其他大臣不能回答的问题,贾谊都应对自如。其他大臣于是认为自己能力不及贾谊,纷纷不敢插话。孝文帝很喜欢贾谊,便越级提拔他,一年之内就官至太中大夫。

贾谊以为此时天下太平,汉朝稳固江山了,因而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他草撰了新的仪规法礼,自以为是地认为汉代的颜色以黄为上,黄即土色,土在五行位第五,故数应用五。还自行设定官名。此举惹得朝廷上下,一片哗然。虽然孝文帝刚即位,不敢一下子都按贾谊的意见去办,但却以为贾谊可以担任公卿。大臣周勃、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时等贵族都因此而嫉恨贾谊,认为贾谊的存在给了他们很大的威胁,于是常常在文帝面前说贾谊的坏话:“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文帝为了平众愤,不再采纳他的建议,便让贾谊当长沙王的陪读太傅。后来,文帝召见贾谊,但是“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不能自陈政见。后又以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文帝又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谊数上疏谏,以为祸患从此起矣。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过了几年,梁怀王学骑,坠马而死。贾谊悔恨自己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哭泣而死,年仅33岁。

贾谊本来才高八斗,锐智英煌,前途无量,得到皇帝的重用也理所当然。但是,贾谊毕竟太年轻,不知道什么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成功之时看不到周身的巨大威胁,也不知道少而举高,已成众矢之的,不仅不预设保护,反更强求,致使自己力尽而寡助,落得少年悲哀。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智力超群者杨修。凡看过《三国志》的,都不会忘记曹操杀杨修这段故事。大致同情杨修得多,认为其才思敏捷,聪颖过人,是位难得的人才;同情曹操得少,认为其嫉才妒能,暴戾凶残,是个白脸奸臣。但细细研究之后,人们发现杨修的下场大部分原因是锋芒太盛,聪明反被聪明误。

杨修聪颖过人不假,说他耍小聪明更合适。杨修在揣摩、分析上级领导的心理活动方面确实很有“本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犹豫心态洞悉见底:作为三军统帅的曹操,正为作战失利而心烦意乱,在是否退兵上正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形同如啃鸡肋,弃之不舍,啃之无肉的两难境地之中。当其下达当夜口令时,遂口说出了“鸡肋”二字。杨修听后,依据曹操以往行事习惯,推断出曹操此番决意要退兵,于是便在军中散布退兵言论,并私自让士兵收拾行囊,做班师回朝的准备。这便成了曹操借以杀杨修的把柄。

杨修固然有才,但他错在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华和预见的准确,居然忘了做幕僚的身份,不顾军中规矩,袒露曹操会退兵的意图,让士兵收拾行李。这并不是大智慧,相反他是把自己的能力用在了耍小聪明上,处处炫耀自己的才华。平常的时候炫耀才华最多惹人反感,而这一次,杨修是拿军纪开玩笑,他用才华这把利剑割伤了自己。

喜欢炫耀、自负、轻狂,是一种肤浅的表现,更是一种历练欠火候的反映。北方有一句俗语,叫“低头麦穗——饱满”,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能力强本来是个优势,善用的话能够比别人更快取得成功;但正因为这类人能力强,他们一旦犯错,比一般人更容易导致失败。要记住,能力是把双刃剑,锋芒太盛只会害了自己。自制力胜于高能力

职场如战场,压力大,节奏快,加上不可避免的办公室政治,人很容易急躁,失去自制力。情绪失控的主要表现是关键时刻沉不住气。如脸红、哭泣、手足失措、坐立不安、咄咄逼人、强词夺理、胡搅蛮缠、大发雷霆、出言不逊、得理不饶人,甚至动手动脚,这些都会让你的形象毁于一旦。

经常拍案跺脚,大发无名之火的人,是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的。同事会对你敬而远之,老板则会认为你缺乏处理工作压力的应变能力,关键时刻会耽误大事,平时也有损公司的形象。所以,自制力弱的员工常常得不到老板的好感,即使你很有能力而使用你,也是个权宜之计,你晋升的空间绝对不会太大。

职场里不乏女强人,甚至女权主义者,她们能力强,性子急,风风火火。张琳是某课程培训公司的培训部主管。客观地说,她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还是不可否认,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但她依然没有摆脱黯然败退职场的命运,严格地说,她的结局是她自己火爆性格的牺牲品。

公司是个新公司,立志在培训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董事会一直想开发一套立足中国本土的,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培训教材,张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盟这家公司并被任命为培训部主管,全力负责新教材的开发、编撰。被委以重任后,张琳立即一头扎进去,带领三四个人全力以赴。张琳是个完美主义者,甚至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比如,需要一个数据,本来打个电话查询就可以了,但她非要派人到实地调查。又比如,需要一个专家的意见,电话采访就可以达到目的,而她却非要坚持面对面采访,等等。客观地说,如果你是编撰国家统计年鉴,这样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但他们这套教材重在传达理念,数据这些东西并没有必要如此精确。这种纠缠于细节的行为不但会增加开发成本,还会延误市场开发进度。公司有几次都在肯定她前期工作的同时委婉地批评了张琳的效率,但她依然我行我素。后来,在她一次没有必要的出差归来后的会议上,公司领导层强调形势逼人,再次敦促她提高效率,态度严肃中留有情面,可是她却认定自己的辛苦没有得到肯定,自尊心受到伤害,再联想到在出差途中险遇意外,长期积累的怨气如同火山爆发,拍桌子,摔茶杯,口吐秽言,无限上纲,把公司形容为一个没有人性的血汗工厂,令全场员工噤若寒蝉,领导威信扫地。

公司领导经过研究后一致认为,尽管张琳劳苦功高,但她的性格不符合企业的风格和理念,严重影响了公司领导层的威信,如果留任则会留下隐患,决定让她停职反省。公司的本意是在教育她的同时,挽回领导的面子,以后还是会给她“平反昭雪”的,公司一个副总还专门和她谈了话,但她哪里受得了如此“欺辱”,没有多久就坚决出走了,拦都拦不住。后来看,张琳实在是太冲动了,因为她走了不久,她主持的教材就热热闹闹地上市了,培训课程也正式招生了,但这一切都似乎与她无关了。

真正优秀的职场人士除了娴熟的工作技能和高超的工作能力之外,还必须有超强的自制力,必须善于克制自己的怒火;给人的印象应该是温和平稳、张弛有度、不亢不卑、能屈能伸,这是应有的修养和表现。这时候,自制力甚至比你的工作能力更能决定你的命运。

记住,职场不是舞台,即使是舞台,你也还要走台步,背台词,不可能完全由着你的性子来。也许你在工作上能力超群,能够独当一面,但是假如你没有良好的自制力,让自己的老板和同事下不来台,那么你的离开是迟早的事情。因为,能力不是你的绝对优势,公司可以找到比你能力还要强的人。有能力还要知进退

有句话叫做:“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要不断进取,超越别人。当我们还在追求成功的路上的时候,我们需要这种进取的精神和态度,但这并不是说人生的任何时候都要只进不退。

人生总归有一个底线,到了这个底线,你就不能再前进,相反要懂得后退,懂得示弱。在历史上,凭借赫赫功绩而不知进退的人招灾惹祸的例子不在少数。如曾帮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官封淮阴侯,不久就落下了杀身之祸,原因就在于这人自恃有才而锋芒毕露,再加上其功高震主,所以一抓住其“谋反”的借口,刘邦就迫不及待地把他给杀了。

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经对他的儿子做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苏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你一无所知。”孔老夫子也说:“人不如,而不恨,不亦君子!”

郭子仪是再造大唐的功勋,而且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达数十年,历史上少有其比,然而郭子仪却也有另外的一面:穷奢极欲。

唐朝官员的俸禄是很高的,郭子仪数十年出将入相,身居高位,俸禄的收入就已相当可观,而家中子弟也都因他之故得做高官,安享富贵,郭子仪门生部将遍及海内,每年收的礼物就难以计数了,所以当时朝廷因连年征战,国库空虚,皇上也常常愁没有钱用,郭子仪家中却是珍宝堆积如山,府中奴仆就有一千多人,个个穿绸着缎,光彩赫赫,私家之富不单比拟王侯,而且超过天子了。

郭子仪的幕僚中有人见此景象,为郭子仪担心,便劝他说:“现在正当艰难之时,国家财用匮乏,军费常常筹措不出,士兵们常常因缺饷而闹哗变,皇上自奉也很俭薄,您却厚自奉养,敛财积货,恐怕有污您的美名,不如把多余的钱财上交国库,或者充作军费,你的功德就更高了。”

郭子仪却笑着摇头说:“这你就不懂了,安禄山、史思明祸乱天下,朝臣中有识之士就归咎于朝廷没有及时给二人封爵,试想假若安禄山有王公爵位,他就会爱惜它,想把这富贵传给子孙,还会轻易铤而走险吗?我以一点微薄的功劳被封王爵,本来是不相当的,我却居之不疑,不是没有自知之明,而是向朝廷表明我是既贪恋富贵而又安于富贵的人。朝廷所担心的不是大将钱多,而是功名太盛,跋扈不服朝命,甚至造反。我现在功名已至极处,无可复加,如果像你所教我的那样做,皇上反而要疑心我有所图谋了。”

幕僚听了郭子仪的解释后,才恍然大悟,惭愧无语。郭子仪功高盖世,历史上或许只有曾国藩再造大清堪与之相比,然而与郭子仪同时有功名的将帅很多,如仆固怀恩、李光弼等,但都因皇上猜疑,宦官嫉贤妒功,功高不仅不赏,反遭杀身之祸,诸将为求自保,或起兵造反如仆固怀恩,或拥兵自重,不听朝廷号令,如李光弼,都不能以功名相始终,唯有郭子仪一人同样屡遭陷害,却从未对皇上有过二心,终于成为唐朝中兴的社稷之臣,仆固怀恩和李光弼与之相比,真当愧死。

郭子仪一生手握重兵,然而一旦朝廷下令解除兵权,闻命即起身还朝,绝不留恋推搪,以此来消除朝廷对自己的猜疑。有一次被将士们强行挽留在营内,不能回京,郭子仪诡称要出外打猎,连行装也不带,从小道逃回京师复命,硬是以这种恭谨从命的精神打消了朝廷的疑忌。

鱼朝恩恃权仗势,嫉妒郭子仪的功名,有一次竟掘了郭子仪的祖坟。事后自己也知道祸闯大了,担心郭子仪会起兵造反,杀回京城找自己报仇,恐惧不已。郭子仪却单身回朝,在皇上面前痛哭流涕,归咎自己在外带兵无方,将士们多掘他人的坟茔,以致遭此报应,根本不提及追查元凶之事,皇上和鱼朝恩始则忧惧,继之羞愧,也都感服于郭子仪的德量。

郭子仪正是以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了自己的威名,朝廷倚之为长城,士兵依之为父母,叛将强臣听说郭子仪之名,也无不肃然起敬,躬身下拜,仆固怀恩勾结回纥内侵,郭子仪手中无兵,竟单身直闯敌营;回纥原是听说郭子仪已死,才敢侵略中原,一见到郭子仪,悚然大惊,和郭子仪签订盟约,撤出中原。一人可挡百万雄师,即便曾国藩也要自叹不如,千古一人而已。

郭子仪之所以能够善始善终,就是因为他懂得进退,懂得隐藏锋芒。对于普通人来讲,不懂进退或许只能招致一般的失败,而越是能力强的人,他们不知进退,所带来的后果要严重得多。如果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善于运用自己能力的同时,一定要明白自己到达了什么地步,自己该在什么地方停止。否则的话,只能是触及底线,导致翻船。能力也会败给决断力

在面临一些重大的抉择时,考量的不仅仅是人自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人的决断力。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才智是有限的,犹豫徘徊,患得患失,或者求全责备,其结果只会浪费生命。很多时候,事情的重点不在于你选择什么,而在于你有没有做出选择。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决断力比能力更为重要。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头驴在两垛青草之间徘徊。欲吃一垛青草时,却发现另一垛青草更嫩更富有营养,于是,驴子来回奔波,想要选择一堆更好的青草,这时从远处来了一群黄羊,它们见到这两垛草就疯了似地一哄而上,吃了个肚圆,驴子却没吃上一根青草。驴子没有吃草,是因为没有草吗?不是,草足够让它吃饱的,可它确确实实挨饿了。这是因为它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考虑该吃哪一垛草上,而在犹豫之间却被一群羊抢占了先机。

也许有人认为,人比驴子聪明多了,不会犯驴子一样的错误。果真如此吗?有一个大学生毕业后,他既想找一份好的工作,早点挣钱;又想考研,继续深造。他在考研和找工作之间徘徊了很久,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结果既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考研也失败了。后来,他一门心思扑在考研上,把找工作的事情抛在一边,终于考上一所著名大学的研究生。

拿破仑说过:战争的艺术就是在某一点上集中最大优势兵力。而生活的艺术就是选择一个进攻的突破口,然后全力以赴去冲击。如果能在纷繁混乱的目标中,当机立断,尽快选择一个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地奋斗,成功就触手可及了,如果犹豫难断,后果就可能糟糕的一塌糊涂,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就是一例。

项羽入关之前屯兵新丰鸿门,刘邦屯兵灞上,双方相距不远,谋士范增劝说项羽速攻刘邦,而项羽却踌躇不决。恰好此时曹无伤向项羽告密:“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闻言大怒,当即发誓次日便要消灭刘邦,然而就在这剑拔弩张的紧急时刻,被刘邦收买过的项伯,仅用三言两语,不但打消了项羽要“击破沛公军”的念头,而且还同意刘邦前来谢罪。

鸿门宴上,范增屡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可是项羽总因下不了决心而“默默不应”,使得刘邦躲过了第一难。待后来范增招来刺客项庄,企图让他趁舞剑之机刺死刘邦时,由于项伯乘机涉足其中,暗中保护刘邦,项庄又每每不能得手;对项伯的非常之举,项羽一味地姑息纵容,范增的计划因此再度落空,刘邦又躲过了第二难。项庄舞剑失败以后,宴会上的气氛依旧十分紧张,就在刘邦欲走不能走、想留不敢留的极其矛盾之时,刘邦的骖乘樊哙闯进来,将项羽大骂一通,不料项羽这次非但没有发怒,反而称樊哙为壮士,对其赐酒赐肉,礼待有加,使得后来刘邦有可能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金蝉脱壳,逃之夭夭。正是项羽的犹豫不决使他失去了除掉心腹大患的绝佳机会。

楚汉双方在广武对峙时,项羽捉住刘邦的父亲拿到阵前当人质,希望借此来威胁刘邦投降。项羽表示如果刘邦不投降的话,就把他父亲放到锅里煮了。谁知刘邦的回答却出奇得爽快:“煮就煮吧,只是到时别忘了给我留一勺汤喝。”刘邦的果断与项羽的犹豫形成了鲜明对比,难怪刘邦能以弱制强建立汉朝。

项羽是一个能力超群者,在军事上他远远胜过刘邦,但是他却缺乏决断力,将自己封在了一个死胡同里,最后兵败如山倒,乌江自刎虽悲壮凄美,却换不回九五至尊的威仪。可见决断力有多么的重要。

当年韩信因不被项羽信任,投奔了刘邦,本以为能得到重用,没想到刘邦也只是让他当了个管粮仓的小官。他很是不满。一天晚上,韩信与伙伴们饮酒,不慎失火。按军令,烧了粮仓,罪当斩首。同案的几个人均已被杀,眼看就要砍韩信的头了,刀斧手已经准备好,只等监斩官夏侯婴下令,令下就是人头落地。韩信跪在地上,抬头看监斩官派头不小,像个大官,他心中一动:我何不以言辞打动他呢?反正要死,打动了他能免死,是幸运,他不理睬,就是我命该如此!就在监斩官下令而未出口之时,韩信大声说:“汉王不是要夺取天下吗?大事未成,为何要斩壮士!”这一声喊,使夏侯婴一惊,心想临刑之人喊出如此气壮之语,决非等闲之辈,因此他命令卫士给韩信松绑,把他叫到跟前,问道:“你为什么要喊叫?”韩信简短而有力地说:“我是壮士,想帮助汉王夺取天下!”夏侯婴为此话所动,让他坐下细讲,韩信不慌不忙地讲了自己夺取天下的看法和主张,夏侯婴听罢,认为此人不简单,立即报告了刘邦,刘邦赦免了韩信。可当人劝其另立天下时,韩信却犹豫不决,结果死在一介妇人吕后手里,一世英名付诸东流。

无论是项羽还是韩信,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能力超群,是名副其实的大英雄。但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他们没有认清形势,迅速作出决定,最终落得失败的下场。记住,能力高低对成功很重要,但成功很多时候更取决于你去不去做,取决于你的决断力。只有能力的人不受欢迎

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一茬接一茬地火,许三多和成才是这部戏里两个最重要的角色。故事以这两个人从普通的士兵成长为特等兵为线索,深刻讲述了人生、目标和理想,向人们讲述究竟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许三多是一个木讷愚笨却执著的人。他什么都不会,处处被人排挤,被人蔑视,人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希望。但是他宽容,忍耐,心地善良,处处为别人着想。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找到目标。他想读书却为了不再被他爸爸打、不再被他爸爸叫龟儿子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目标被迫当兵,他为了让班长留下创造了一个奇迹。他就是这样,执著地为着一个目标不断地努力拼命,从而获得成功。

成才是一个聪明圆滑却自我的人。他很聪明,积极进取,他各项技能指标都达到优秀,他也知道怎么打理好人际关系,知道怎么笼络上下级,可谓EQ和IQ都很高。但是他太自我。他的聪明和圆滑,别人看得一清二楚,甚至有时候成为别人眼中的虚伪。他很努力,却因为他的自我导致成功路上困难重重。

很明显,就天资和能力来讲,成才远远胜过许三多。成才活得很真实,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怎么才能得到它们。于是,他会盯着他心中的目标,忽视与那个目标无关的人,无关的事,他笔直地向前冲,没有流连,没有左顾右盼,甚至不留任何枝枝叶叶。七连,三连,老A特种部队,都只是他生命中的一站,如果有老老A,他一定会抛下老A狂奔过去。他要的,只是结果。

在新兵连,成才异常努力,但不仅仅是在军事上刻苦训练,他认为处人更重要,“万事万物以人为本”。他的战友白铁军说成才兜里永远有三包烟:“10块钱的红塔山是给连长排长的,5块钱的红河是给班长班副的,这一两块钱的春城啊,是给咱战友的。”这是成才在钢七连经常被人诟病的一个生活小节,也是很多“突迷”们印象深刻的一个镜头。

但是我们看到,大家都喜欢木讷努力的许三多,都讨厌聪明努力的成才,都给他鄙夷的眼光。虽然他各项能力都很出色,但是连长不喜欢他,老A队长不喜欢他,他被挡在一道又一道的大门之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直到最后,当他一无所有地到草原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缺少的是什么,他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除了能力什么都没有。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只有能力,也终究不会成功的。

军队里不喜欢成才这种只有能力的人,同样在职场中,除了能力什么都没有的人也是不受欢迎的。在某大型国有企业做人力资源的孙女士在谈到招聘人员工作时这样说道:在面试中,有一些求职者表现特别出色。他们聪明地知道面试官需要他回答什么,知道他们设置每一个题目的目的,也能很好地掩饰自己某一方面的缺陷,甚至能摸清楚面试官对他的满意度有多少,在任何面试中都是游刃有余。但是,进入公司后,正是这些人,和同事相处并不愉快,个人能力虽强,但不会合作,不会顾及他人。这反而会削弱集体战斗力。并且,在激烈复杂的竞争环境和错综复杂的机遇中,“这些人常常稳不住心,守不住魂”。

如果你能力高超,想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职场上的个人英雄,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职场不仅仅是能力的比拼场,更是需要合作和沟通的地方。在长期的工作中,你的冷漠会被领导和同事看得一清二楚。也许你的能力会为公司创造很大的价值,但是在领导心目中,你只是一个工作狂,而不是一个好员工,同样,在同事中,你也是不受欢迎的。

生活中,我们发现,越是能力强的人,越容易犯成才这样的错误。要记住,能力或许能让你创造业绩,但不能保护你顺畅地行走职场。想一想,除了能力,你还有什么?聪明人失败的六大原因

失败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魔鬼,任何人它都不肯放过。作为普通人,我们智力平常,也没有什么过人的能力,所以我们前进的路上总是充满了这样那样的失败。但是很多高智商高能力的聪明人却也会遭遇失败,他们中的不少人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却仍然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那么,聪明人失败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缺乏责任心

一个人如果不想去冒风险,他就会永远这样来安慰自己说:“管他呢,我才不在乎呢!”有个年轻人从一所很有名望的法律学校毕业以后,就去西部一家大公司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公共关系方面的专家。不知为什么却始终未能如愿。于是他说:“我是按照一种稀里糊涂的方式行事的,既不埋怨上司,也不实实在在地做好工作。混嘛!”

后来他又跑到东海之滨,参加了一个合伙的法律事务所。六个月之后,他被劝退,因为他做事总是缺乏积极性,而他却说:“不是我干不了,而是我对这个事务所一点儿也不感兴趣!”现在他正在实习公共关系法,但始终不能令人满意。“我们要藐视它,这是个小单位。”他说。

可以想象,失败所带来的令人恐惧的幽灵是如此赫然凸显,以致一些不负责任者常常企图以巧妙的临阵脱逃来避免失败。实际上这种敷衍塞责的态度反而更增加了彻底失败的可能。

对一件事情认真负责,就增加了顺利完成的筹码,而这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看到很多人能力卓著,但是缺乏责任心,总把工作当成若有若无的事情来对待,没有认真做事的态度和责任心。这种人即使能力再强,但是他不好好去做,同样也不会成功。

2.不知道如何选择

也许根本就不是你的失败,你只是没有选择正确。一个人要想成功,他从事的工作必须与自己的能力、兴趣、性格、风格以及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相适应才好。

戴维德·布朗,美国一位最成功的电影制片人,他在明白自己不适应集体生活以前,曾先后被三个单位开除过。在好莱坞,他曾跃升为《二十世纪的印第安人》的第二把手,只因他后来推荐拍了影片《克鲁巴特拉》《绝代佳人》导致了一场商业危机之后才被解雇了。

在纽约,他曾担任新美国丛书的副主编,但是因他与老板带来的一个外行人不和,终究被开除了。

回到加利福尼亚,他又复职于《二十世纪的印第安人》,曾任首席董事达六年之久。但是董事会决定不采纳他所推荐的一些影片,他又一次被解雇了。同时被解雇的还有董事长理查德.D.赞纽克。

至此,布朗不得不开始反省自己的工作。他说话直率、敢于冒险、极力想按个人的意图行事,这种在群体里的工作作风,使得他不像是个雇员,倒像是个老板的风度。他讨厌执委会的那种办事方式和制约作用。

对失败的分析使布朗和赞纽克决定走自己的路。他们合伙拍摄了《讽刺》《死地》《审判》和《茧》。事实证明布朗的确不是一位失败了的董事,而是一位很有潜力的企业家。

对于某些人来说,关键的问题在于敢于去冒险,虽然他们在一个既定的群体文化中,由于选择失当而经历过失败。而对于另一些人,关键的问题只是做一些值得做的事罢了;如果他们感到工作不适合他们的胃口,就很可能消极怠工。

3.缺乏社交技巧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说自己不习惯“官僚政治”,不善于搞关系,所以有能力也不会受到重用。其实所谓的政治无非是指人们之间正常的相互关系罢了。如果一个人常苦于与“官僚政治”打交道,那他也许就真正难于与他人交往。一个人也许能单枪匹马取得暂时的长足进步,但是世上的大多数事情却都得许多人一块干才行。你可能已经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但还没有真正认识这个社会人与人组成的社会。面对一些突然事件,你可能来不及反应,遇到问题也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有有着良好社交技巧的人才会允许别人犯错误,能采纳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他们懂得如何去争取到一伙支持自己的人。

如果人们不喜欢你,他们就可能会去“帮助”你失败。一天,在一个飞机场,一位旅游者看见一位身着时髦衣服的发型师对着给他搬运行李的工人吼叫。那发型师越是暴跳如雷般地发脾气,那搬运工人似乎越发镇静自若。待那发型师离开以后,旅游者极力称赞那位搬运工人的高度涵养。“噢,那没什么!”工人微笑着说,“你有所不知,那发型师原本要去吉隆坡的,但他的行李却发到新加坡了。”你的同事甚至下属如果受到了不公正的处理,他们就会让你吃苦头甚至垮台的。

另一方面,如果你在社交方面精明,也可能犯了严重错误而能幸运地躲过一劫。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很普通的行政负责人能够迅速平息严重的群体动乱的原因。在与人打交道方面反应灵敏的人就容易受到人们的爱戴,一旦他们犯了错误,其支持者们一般都会帮助他挽回败局。一次偶然的错误有时也可能在实际上帮助某人得到升迁,如果其上司认为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成熟、可靠的话。

缺乏与人交际本领的人一般不喜欢被别人否定。当他们面对一次失败的时候,他们自身及其感情往往会陷入错误的状态,他们可能推卸责任,变得易怒、易激动或生闷气。这种人属于易激动型人。社交能力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本领,就像一种良好的风度可以学到一样。实践越多,交际能力也就会逐渐提高。

4.工作没有重点,精力过于分散

有些人喜欢同时做很多事情,以为这样能够提高效率,但到最后,一件事情也没有做好。有一位企业家的座右铭是:决不纠缠于众多具体事务之中。他原先从一家工厂起步,继而发展到两家工厂,后来其资金积累越来越多,便盲目地将自己的实力扩展到其他领域里去了。“当时的确是很振奋的。”他后来回忆道,“我试验了自己能力的限度。”一天银行终于通知他说他扩展过度,资金被冻结。于是这个聪明的企业家终于以失败而告终了。

经过不断地自我剖析,他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了:“那是我走的太远太快了。”他想干的事情太多,没有找到一个中心,从而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后来他得出一条经验:无论什么问题,人们越是大吵大闹要引起你注意的,你就得格外留意才是。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重心,集中自己的优势力量去做一件事。那位企业家后来虽然又度过了几个歉收之年,但他渐又东山再起,现今又一次成为最有成就的企业家之一——一位清醒地知道自己能力限度的人。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度的,三心二意不会成功,所以我们平时在工作中一定要讲求重点,敢于担风险,这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5.机运不佳

有时你会发现自己确实时运不佳:某一天你会发觉上级部门发生了激变,一位陌生人如今成了你的上司,而这位上司又要安排他自己的人。这种情况虽不是你自己的失败,但你还是得被迫辞职或辞退。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即使发生了这种情况,首先不要责怪自己;其次应当牢记你迟早总会另有机会的,虽然暂时尚看不出端倪来。

机会、意外变故、灵感或声音——谁也说不清这些意念来自何方。当没有别的什么指望的时候,人们常可以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某种意念这时也许正潜伏在什么地方。

机会瞬间即逝,人们原先的安排也可能会一变再变,但只要你能常清醒地想到可能的失败,只要你充分认识到自己总会有选择的余地,那么你就会精通这“一虑千金”的决策本领。

6.无形的障碍

年龄、性别、种族常被认为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导致失败的真正原因却在人们自己本身。

以东京一位自由画家的情况为例吧。多年来这位自由画家的作品一直在一家有名望的画廊展出,画店主人去世后,生意便垮台了。而这位年愈40多岁的女画家惊奇地发觉再没有其他的画店肯要她的作品。后来还是一位商人道出了个中的奥妙:“你的年龄太大了。”

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位商人告诉她,所有画廊要的都是那些被评论家所发现的年轻艺术家,或作品买价最高并为公众所公认的艺术新星的作品,而她仅是一位中年女艺术家,其作品也只卖得个中等价钱。虽然她挺不爱听这种话,但还是相信了。她从此不再徒劳地去同画店打交道,而开始在市场上自销自己的作品,结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实际的情形是许多无形的障碍似乎是很难排除的,但是像这位女画家那样,越来越多的人在面对无形的障碍时,开始考虑继续自己做自己的生意。能紧紧地把握现状,即使失败也在所不惜,反而往往会转危为安。你必须迫使自己去大胆探索,以重新把握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成功需要一个人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只是其中之一。除了能力之外,我们更需要的是付出,只有付出才能提高自己的其他素质,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你缺乏付出,即使再有能力,也不会成功的。把能力转化为智慧

个人素质主要包括形体素质、智商、情商(心理素质)三个部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诸多要素中,居核心与决定地位的是情商,智商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见,学历不高的人总是当上了老板,而高学历的人往往只是打工者。具备高学历并不一定就能成功,他只是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而已。

有一位印度知名的哲学家,聪明、高雅,因此很多女性都暗暗地喜欢他。有一天,一个女子大老远地来找他,见到他后,向他表达了长久以来的爱慕之情:“我一直喜欢着你,也愿意嫁给你!娶我吧!假如不娶我,你会后悔的!你这一生就再也找不到像我一样爱你的女人了!”

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地回答说:“我非常感激你,但是,请答应我再考虑考虑吧!”

事后,哲学家用他一贯研究学问的精神,将结婚和不结婚的好处与坏处,分条罗列下来,结果发现好坏均等,究竟该如何抉择?他因此陷入了长期的苦恼之中。最后,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历过的那一个。不结婚的状况他是清楚的,但结婚后会是怎样的情况,他还不知道。对!应该答应那个女人的请求。

哲学家来到女人的家中,问她的父亲:“你的女儿呢?请你告诉她,我考虑清楚了,我决定娶她为妻!”女人的父亲冷冷地回答:“你来晚了十年,我女儿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了!”

哲学家听了,整个人几乎崩溃,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向来引以为傲的精明头脑,最后换来的竟然是一场悔恨。此后,哲学家抑郁成疾,临死前,他将自己所有的著作丢入火堆,只留下了一段对人生的批注——假如将人生一分为二,前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悔”。哲学家死之前终于明白,聪明的狐狸为什么经常落不到好下场了,因为它们经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人往往忘记了高贵的头颅也是由双脚来带动的,他们太自负太依靠于自己的思想,往往因此忽略了其他的因素,比如行动,比如他人。有首耳熟能详的老歌叫“傻瓜力量大”,适当的“傻”如同恰到好处的“自卑”,那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聪明。

假如漂流到一个荒岛,只能带三样东西,你会带什么?许多人回答:一棵柠檬树,一只鸭子,一个傻瓜。为什么不带聪明人而带傻瓜?因为聪明人会砍掉柠檬树,吃掉鸭子,甚至最后害了主人。只有傻瓜,才能执著地拼命努力,最后能种瓜得瓜。傻瓜是一种天分,有傻瓜的地方才会发生奇迹。

有句老话叫“知易行难”,懂得道理很轻易,付诸行动却很难。聪明人喜欢“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潇洒,但是,他们往往只限于“头脑风暴”,而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刚愎自用,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历史上的周瑜何等聪明,但结局却是悲剧。现代企业治理中,无数次商场上的起起落落,似乎都证实了这个朴素的真理:很多人,他们有着最聪明的头脑,有着最敏锐的商业嗅觉,一拍脑子,点子就来……但是,有了这些素质的人,却往往不是最后的成功者。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但事实却真的如此。

有人这么界定“聪明”的含义——一个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聪明人。顺着这个逻辑,我们会发现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并不绝顶聪明,相反,他们可能还曾是差生。

有个统计数字显示,他们中最多只有不超过10的人智商超群,其余90的智商绝对只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们成功了。我们或许还能够回想起中国企业界一些流星般的人物,他们嗅觉灵敏,脑筋活络,甚至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企业界最聪明的一拨人。

聪明人机会是很多的,可是往往定力不够,最后一个个栽倒在某个漂亮的陷阱里。他们很轻易自负、浮躁、急于求成,在变来变去中,连自己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了。

聪明本不是坏东西,但它可能坏事,它只是初步的,我们必须通过实践去把聪明转变成聪明,因为聪明而促进实践,在聪明的基础上行动,才能够事半功倍。转变的前提是,你必须身体力行才可以。

电影《阿甘正传》讲述了一个名叫阿甘的美国青年的故事,他的智商只有75,进小学都困难,但是,他几乎做什么都成功:长跑、打乒乓球、捕虾,甚至爱情,最后,他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比他聪明的同学、战友却活得并不成功。这是对聪明的一种嘲弄。阿甘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妈妈说,要将上帝给你的恩赐发挥到极限。”这部电影表达了美国人的一种成功理念:成功就是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阿甘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拜赐于他的轻度弱智、不懂得计算输赢得失。他唯一做到的就是简单坚持,认真地做、傻傻地执行。很多时候企业里缺的不是“聪明人”,而是这样的“傻子”。聪明人碰到问题总是怨公司、骂上司,算计着要有一分收获才肯一分耕耘,没多少收获便不肯付出耕耘了。每个决策,每个命令,都要看自己有多少得益,有多少损失,假如不划算,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殊不知,很多事情前期是十分耕耘,三分收获,后期才是三分耕耘,十分收获。阿甘并不是真的愚者,真的愚者是欺负他的人。他成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计成本的努力。他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的“单纯”或者说“执著”。

我们常以智商来决定一个人聪明与否,但再聪明的人也有其一短,再笨的人也有其一长,例如阿甘虽然智商低,可他跑得很快、会吹口琴、会打桌球、会养虾,可见凡事都是学习而来的,只要肯花工夫学,一定能在某一领域有所发挥。人生经常面临许多选择,我们在摸索中学习到许多可贵的经验,并且吸收了别人累积的聪明,聪明才是带领我们走向幸福人生的要害,这与智商无关。我们也许都比阿甘聪明,可是我们都不能够专注于一件事上,虽然做了很多事,却经常失败。阿甘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比别人专心,结果他成功了。

话说回来,聪明不是错,更不是罪,要害是要聪明地利用好自己的聪明,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而不会让它成为漂亮的包袱。第二章付出是成功的前提

自然界中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经过一番转化,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同样在人生中,也同样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就相应的比别人多收获一点。付出决定收获,付出决定命运,唯有付出才能取得成功。付出并不是坐等天上掉馅饼,好运找到自己头上,付出是需要勤奋和拼搏的。如果说成功有捷径可走,那条捷径就是勤奋。克服懒惰的毛病,相信天道酬勤,付出让你有了成功的前提。懒惰是成功的大忌

从前,有一个懒汉,靠祖上留下的财产生活。他除了吃和睡,什么都不想做,身上的衣服已有三年没有洗了,又脏又臭。坐吃山空,祖上的财产花完了,房子也卖了,他吃了上顿没下顿,成了个穷光蛋。

懒汉已有两天没有吃到饭了,饿得发慌,准备找一个工作,也好混口饭吃。懒汉来到铁匠铺,对打铁师傅说:“收下我吧,我可以给你管账。”

打铁师傅停下手中的铁锤,说:“我这小小的铁匠铺,用不着管账的,我这里倒缺一个打铁的伙计,如你愿意,可以试试。”

懒汉看了看大铁锤,摇摇头走了。懒汉来到茶馆,对茶馆主人说:“收下我吧,我可以给你看门。”

茶馆主人一边忙着给老虎灶加水,一边说:“我这个小小茶馆,用不着看什么门,我这里倒是缺一个挑水的伙计,如果你不怕吃苦,可以留在这里。”

懒汉看了看大水桶,摇摇头。他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命真苦,怎么就见不到一个赏识我的人呢?”

他听几个喝茶的老汉在讲,布店老板是个懒老板,他身上的衣服已有三年没有洗了。懒汉一听,十分高兴,心想这下找到知音了,他急忙来到布店。推门进去一看,只见四处是灰尘和蜘蛛网。老板躺在床上,懒洋洋地说:“你来干什么?”

懒汉急忙说:“我和你有许多共同点,我想我们一定合得来,让我在你店中混口饭吃吧。”

老板冷冷地说:“你错了,懒老板哪会喜欢懒伙计,再说,我平时懒得管理布店,如今已经破产,还招什么工?”

懒汉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他埋怨别人、埋怨命运,就是没有埋怨自己。

还有一个故事:有位孤独者倚靠着一棵树晒太阳,他衣衫褴褛,神情委靡,不时有气无力地打着呵欠。一位智者从此经过,好奇地问道:“年轻人,如此好的阳光,如此难得的季节,你不去做你该做的事,懒懒散散地晒太阳,岂不辜负了大好时光?”“唉!”孤独者叹了一口气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躯壳外,我一无所有。我又何必去费心费力地做什么事呢?每天晒晒我的躯壳,就是我做的所有事了。”“你没有家?”“没有。与其承担家庭的负累,不如干脆没有。”孤独者说。“你没有你的所爱?”“没有。与其爱过之后便是恨,不如干脆不去爱。”“你没有朋友?”“没有。与其得到还会失去,不如干脆没有朋友。”“你不想去赚钱?”“不想。千金得来还复去,何必劳心费神动躯体?”“噢。”智者若有所思,“看来我得赶快帮你找根绳子。”“找绳子干吗?”孤独者好奇地问。“帮你自缢!”“自缢?你叫我死?”孤独者惊诧了。“对。人有生就有死,与其生了还会死去,不如干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余的,自缢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逻辑吗?”

孤独者无言以对。“兰生幽谷,不因无人佩戴而不芬芳;月挂中天,不因暂时未满还缺而不自圆;桃李灼灼,不因秋节将至而不开花;江水奔腾,不以一去不返而拒东流。更何况是人呢?”智者说完,拂袖而去。

现实生活中的人,谁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其实捷径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勤于积累,脚踏实地,积极肯干。浑浑噩噩,毫无斗志,坐享其成的人,只能收获失败的苦果。向你的懒惰宣战

我们都知道,懒惰是人的一种本性,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人人都有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还是有勤劳的人呢?因为这些勤劳的人都知道:只有抵挡住懒惰的诱惑,才能用勤奋浇灌出成功的花朵。

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犹豫不决。比如说你不希望和别人交谈;不能从事自己喜爱做的事情;不爱从事体育活动,心情也总是不愉快;整天苦思冥想而对周围漠不关心;日常起居极无规律、无要求,不讲卫生;常常迟到、逃学且不以为然;不能专心听讲、不按要求完成作业,文具常不配齐;不知道学习的目的,不主动地思考问题……都是懒惰的表现。而引起懒惰的因素也很多,比如说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

面对这种懒惰行为,有的人浑浑噩噩,意识不到这是懒惰;有的人寄希望于明日,总是幻想美好的未来;而更多的人虽极想克服这种行为,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而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因为他们知道,唯有克服了懒惰的行为,自己的事业才能成功。

说起懒惰的故事很多,比如说我们经常说的“懒媳妇”就是其中一个:

某人娶了个懒媳妇,一次要外出数日,他就给媳妇准备了大饼若干,怕其懒,故而将饼套在她脖子上,回来以后媳妇还是饿死了。原来她只将前面的饼吃了,而脖子后面的却没动。

而关于勤奋的故事,那就更多了,比如说我们常说的“悬梁刺股”和“凿壁偷光”的故事就是其中两个比较典型的。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是有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便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光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会靠着墙壁,借着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大师。

从上面几个故事中,我们就能看到懒惰的人和勤奋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懒惰的人最后饿死了,还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而勤奋的人有了出息,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并成为了众人学习的对象。

说到懒惰,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谁都想让自己远离这个坏毛病,让自己变得勤奋一点,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一些。那么是不是有更好的、更加有现实意义的方法呢?

首先,做一些难度较小的事或是你最爱干的事,也可以做些你想了很久的事。不要只看结果如何,只要这段时间过得充实就该愉快。事情有难度成为了有些人懒惰的理由,为了克服这种懒惰,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并且是难度相对较小的事情。

其次,要保持乐观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是克服懒惰的一剂良药。遇到挫折时,很多人都选择了郁闷或者逃避,殊不知,这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冷静地查找问题或是自我解脱,或是与别人商量,哪怕争论一番对扫除障碍都是有益处的。这个过程带来的喜悦能使你更加好学。

最后,学会肯定自己,勇敢地把不足变为勤奋的动力。无论自己做得怎么样,即使只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地方也都要记得肯定自己。学习、劳动时都要全身心投入争取最满意的结果。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看到自己努力的一面。如果改变方法也不能很好地完成,说明或是技术不熟,或是还需完成其中某些方面的学习。要知道,扎实的知识功底是让你最终获得成功的基础。

只要你这样坚持努力一段时间,你将发现自己很少会因做了或者不做某件事而感到遗憾。你还会发现,以坚强的毅力、乐观的情绪,脚踏实地地实践着由易到难、不断更换目标的过程,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克服懒惰,正如克服任何一种坏毛病一样,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只要你决心与懒惰分手,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持之以恒,那么,灿烂的未来就是属于你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