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7 04:52:05

点击下载

作者:雷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以色列

以色列试读:

前言

自1840年前后中国被迫开关、步入世界以来,对外国舆地政情的了解即应时而起。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受林则徐之托,1842年魏源编辑刊刻了近代中国首部介绍当时世界主要国家舆地政情的大型志书《海国图志》。林、魏之目的是为长期生活在闭关锁国之中、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的国人“睁眼看世界”,提供一部基本的参考资料,尤其是让当时中国的各级统治者知道“天朝上国”之外的天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部著作,在当时乃至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产生过巨大影响,对国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自那时起中国认识世界、融入世界的步伐就再也没有停止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以主动的自信自强的积极姿态,加速融入世界的步伐。与之相适应,不同时期先后出版过相当数量的不同层次的有关国际问题、列国政情、异域风俗等方面的著作,数量之多,可谓汗牛充栋。它们对时人了解外部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今世界,资本与现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在国际间流动和传播,“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发展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面临不同以往的“大变局”,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快的步伐全面步入世界,迎接时代的挑战。不同的是,我们所面临的已不是林则徐、魏源时代要不要“睁眼看世界”、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世界发展大势下,如何更好地步入世界,如何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更好地维护民族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与人类共同发展做出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对外部世界有比以往更深切、全面的了解,我们只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融入世界,也才能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不迷失方向,保持自我。

与此时代要求相比,已有的种种有关介绍、论述各国史地政情的著述,无论就规模还是内容来看,已远远不能适应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要求。人们期盼有更新、更系统、更权威的著作问世。

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研究机构和国际问题综合研究中心,有11个专门研究国际问题和外国问题的研究所,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力量雄厚,有能力也有责任担当这一重任。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就提出编撰“简明国际百科全书”的设想。1993年3月11日,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先生在科研局的一份报告上批示:“我想,国际片各所可考虑出一套列国志,体例类似几年前出的《简明中国百科全书》,以一国(美、日、英、法等)或几个国家(北欧各国、印支各国)为一册,请考虑可行否。”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根据胡绳院长的批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94年2月28日发出《关于编纂〈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和〈列国志〉立项的通报》。《列国志》和《简明国际百科全书》一起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按照当时的计划,首先编写《简明国际百科全书》,待这一项目完成后,再着手编写《列国志》。

1998年,率先完成《简明国际百科全书》有关卷编写任务的研究所开始了《列国志》的编写工作。随后,其他研究所也陆续启动这一项目。为了保证《列国志》这套大型丛书的高质量,科研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9年1月27日召开国际学科片各研究所及世界历史研究所负责人会议,讨论了这套大型丛书的编写大纲及基本要求。根据会议精神,科研局随后印发了《关于〈列国志〉编写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陆续为启动项目拨付研究经费。

为了加强对《列国志》项目编撰出版工作的组织协调,根据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同志的提议,2002年8月,成立了由分管国际学科片的陈佳贵副院长为主任的《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编委会成员包括国际片各研究所、科研局、研究生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及有关同志。科研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组成《列国志》项目工作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了《列国志》工作室。同年,《列国志》项目被批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新闻出版总署将《列国志》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

在《列国志》编辑委员会的领导下,《列国志》各承担单位尤其是各位学者加快了编撰进度。作为一项大型研究项目和大型丛书,编委会对《列国志》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资料翔实、准确、最新,文笔流畅,学术性和可读性兼备。《列国志》之所以强调学术性,是因为这套丛书不是一般的“手册”“概览”,而是在尽可能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体现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所得和个人见解。正因为如此,《列国志》在强调基本要求的同时,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没有对各卷的具体内容及学术观点强行统一。应当指出,参加这一浩繁工程的,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业科研人员以外,还有院外的一些在该领域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

现在凝聚着数百位专家学者心血,共计141卷,涵盖了当今世界151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数十个主要国际组织的《列国志》丛书,将陆续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我们希望这样一套大型丛书,能为各级干部了解、认识当代世界各国及主要国际组织的情况,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发展脉络,提供有益的帮助;希望它能成为我国外交外事工作者、国际经贸企业及日渐增多的广大出国公民和旅游者走向世界的忠实“向导”,引领其步入更广阔的世界;希望它在帮助中国人民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能够架起世界各国人民认识中国的一座“桥梁”,一座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桥梁”。《列国志》编辑委员会2003年6月序言

以色列是一个独特的国家。它的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然而,它在世界上的影响与其人口远不成比例。翻开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报纸,就会发现有关以色列的报道数量之多令人震惊。打开西方国家有关历史、宗教和文化方面的图书出版目录,里面有关以色列和犹太主题的标题令人目不暇接。这充分说明了这个小国的复杂性。

下面列举这个国家的一些极为独特的地方。

第一,作为一个小国,以色列的犹太人对世界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影响到整个西方世界的文化。众所周知,西方世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主体文化属于基督教文化,而这一文化发源于犹太教,犹太教的《圣经》构成基督教的《旧约》,而耶稣也是犹太人。尽管欧洲基督徒在传统上把耶稣之死归罪于犹太人,并在中世纪多次发起反犹运动,但基督教文化与犹太人文化的联系是割不断的。因此,一些美国犹太人甚至把1948年以色列国的建立视为上帝意志的实现。

第二,以色列国的建立是一种思想的产物,即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或者音译为锡安主义)的产物。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与欧洲历史上的反犹运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欧洲对犹太人的继续歧视以及犹太教中回归圣地的传统等有关。纵览世界各国的历史,以一种政治思想为指导,在异国他乡创建一个国家,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大概只有非洲的利比里亚有些相似,这个小国是依据“回归非洲”的思想由美国黑人创建的)。而且,在以色列重建的过程中,早已成为死语言的希伯来语复活,成为能够反映20世纪科技的活生生的新语言,这同样是一个奇迹。

第三,以色列国也是犹太民族主义与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冲突的产物,它因此与周边的阿拉伯世界处于长期的敌对状态,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军事冲突。当欧洲犹太人在复国主义思想的推动下,一波又一波进入巴勒斯坦地区时,他们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了日益严重的冲突。双方都要在巴勒斯坦建立各自的民族国家,冲突必不可免,其结果是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失败。可以说,以色列是二战后经历地区性战争和军事冲突最多的小国,它经历了四次中东战争(1948年、1956年、1967年和1973年)、黎巴嫩战争(1982年)、巴勒斯坦两次起义(1987~1993年,2000~2003年)以及对黎巴嫩和加沙地带的两次进攻(2006年、2009年)等。中东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热点地区。此外,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进行了长期的经济封锁。尽管身处中东,以色列在本地区的地位相当孤立,只有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和1979年革命前的伊朗与其关系良好。

第四,由于阿以冲突长期未能全面解决,至今以色列国土未定,首都有争议。这在世界上是罕有的。以色列国的建立依据的是1947年联合国分治决议,决议规定耶路撒冷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此后,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多次发生战争,领土不断扩大,1967年战争中夺取了耶路撒冷旧城,并宣布包括旧城和新城在内的耶路撒冷为首都。但是,以色列始终没有对“六五战争”中夺取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宣布吞并,而1993年以后的巴以仍未解决有关边界问题的争端,以色列至今仍不断通过扩建定居点蚕食巴勒斯坦领土。此外,世界各国绝大多数没有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许多国家的驻以使馆仍然设在特拉维夫。

第五,以色列政治体制存在内在的矛盾性。著名的建国三原则有两条规定了以色列国的民主性、犹太性。但是,既然是民主体制,就应当承认少数民族的公民权,以及以色列社会的多元性,但其犹太性的主张恰好削弱了阿拉伯人的公民权,表现出对后者的排斥性。事实上,建国后阿拉伯人曾长期生活在军事管制下,他们的土地被军事当局随意而无偿地征用,他们的出行受到严格限制。在阿拉伯被占领土上,以色列更是实行极为严厉的管理,近年来建立的隔离墙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第六,以色列社会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在民族上,它的主体民族是犹太人,阿拉伯人则是第二大民族,而犹太人又大致划分为西方犹太人和东方犹太人。由于西方犹太人一直居于支配地位,所以欧洲文化对以色列影响很大,如劳工犹太复国主义就属于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流派。在语言上,由于移民来自不同国家,以色列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除希伯来语外,主要语言有阿拉伯语、英语、俄语和波斯语等。在宗教传统上,不同犹太人的宗教仪式存在差别,而受欧洲世俗化思想的影响,西方犹太人中存在着人数众多的世俗犹太人。这就导致了以色列的一个特点,即现代与传统并存。一方面,以色列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另一方面,它的文化在某些方面却呈现出鲜明的传统色彩,如今天犹太人的婚姻仍受制于古老的犹太教法。

第七,以色列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由于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早期主要来自欧洲,文化素质高,加上犹太人重视教育的传统,以色列在科技和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是在农业技术、信息技术和国防工业等领域。以色列经济也因此表现不俗,以色列成为中东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使用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的概念来分析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第一次现代化的特点为工业化、城市化和物质化,第二次现代化的特点为智能化、知识化、分散化、网络化、全球化、个性化、生态化等。根据他们的计算,以色列属于发达国家,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的指数分别为100和80,后一项指数2007年全球排名第21位,超过意大利、爱沙尼亚、葡萄牙、希腊等国。

第八,犹太人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但也历经曲折。早在北宋时期,就有犹太人从中东来到中原,定居在开封等地,犹太教在中国以“挑筋教”(因犹太人吃牛肉不吃筋,故名)或“一赐乐业教”(我国旧时译名)而闻名。犹太人在中国安居乐业,最终融入本地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国曾一度出现建交的可能,但最终因“冷战”的世界格局而错失良机,直到1992年双方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一直保持良好关系。

今天,世界正处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我们衷心希望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早日实现全面和解,巴勒斯坦国早日成立,中东各国人民能够早日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雷钰 黄民兴第一章概览第一节国土与人口一 地理位置

以色列国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北与黎巴嫩接壤、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与埃及毗邻。它位于亚洲西部,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它既是西濒地中海、南临红海并通向印度洋的海上枢纽,又是连接埃及与肥沃新月地带各国的唯一的陆路通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二 地形气候

以色列国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却复杂多变。根据地形,以色列可划分为4个区域。1. 地中海沿岸平原地区

这是一条狭长地带,由北到南从海岸沿线平均伸进内地约40公里。地中海沿岸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土地肥沃,海法、纳塔尼亚、特拉维夫等大城市分布于此,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工业、农业、旅游业以及近一半的人口,是以色列人口最稠密的地区。2. 中部丘陵山区

这一地带从北到南主要有加利利、撒玛利亚和犹地亚三个山区。最北部的赫尔蒙山脉常年积雪。加利利山海拔500~1200米,山间溪流和较充足的雨水使这里终年常青。加利利山和撒玛利亚山之间的杰茨雷埃勒谷地是以色列最富饶的农牧业区,占国土总面积的25%。蜿蜒起伏的撒玛利亚和犹地亚山地,展现出岩石山峦与肥沃河谷交相辉映、城镇与村庄点缀其间的景象。在政治意义上,约旦河西岸包括撒玛利亚和犹地亚山地的大部分地区,巴以间存在争议的圣城耶路撒冷坐落在犹地亚山地。3. 约旦河谷地带

约旦河谷地带是一条纵贯以色列东部的大裂谷,属于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构成了以色列与约旦的边境。自北向南,依次是约旦河、太巴列湖(加利利海)和死海。

约旦河全长约300公里,源自赫尔蒙山,流经胡拉谷地后进入太巴列湖,然后穿越约旦河谷进入死海。约旦河仿佛一条闪闪发光的银链,将太巴列湖和死海这两颗璀璨夺目的宝石串在一起。

太巴列湖位于加利利山和戈兰高地之间,是巴勒斯坦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戈兰高地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20多公里,海拔约为800~1000米,最高点在北部的赫尔蒙山上,海拔约1200米。戈兰高地地理位置特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乃兵家必争之地,目前由以色列控制。戈兰高地高出太巴列湖千余米,居高临下,对于严重缺水的以色列来说,戈兰高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

死海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18公里,面积1020平方公里。死海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平均深度301米,最深处湖床海拔-800米。死海有“世界的肚脐”之称,湖面低于海平面422米,湖岸是地球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无出口,进水量与蒸发量大致相等,是地球上盐度居第二位的天然水体,仅次于吉布提的阿萨勒湖。湖水富含镁、钠、钾、钙盐等矿物,含盐量高达23%~25%,为一般海水的8倍多,鱼类无法生存,只有细菌及浮游生物,因此被称为“死海”。因湖水盐分高,浮力大,人们可以平躺在水面上看书读报。4. 内盖夫沙漠

内盖夫沙漠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约占以色列领土的一半,但居民仅占总人口的8%。内盖夫沙漠在地理上属于西奈半岛的延伸,地质构成主要是石灰岩和白垩岩,地势较平缓,外表呈现为低矮的砂岩山和峡谷以及干涸的河道。以色列建国后,进行北水南调和土壤改良,将内盖夫北部大片沙漠变成绿洲,出产的粮食、棉花、水果、蔬菜和鲜花甚至可供出口。

以色列北部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但在不同的高度气候有相当大的差别。低于海面的河谷地带,尤其是埃梅克谷,以及约旦河上游的邻近地区,酷热潮湿。气温从北向南递增,夏季为24℃~40℃,冬季为10℃~17℃。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湿季,之后是连续7个月的干旱季节。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年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减,北部为700~800mm,中部平原为400~600mm,南部内盖夫沙漠只有20mm,全国一半以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80mm,蒸发量却极大,这也是南部地区地下水多为咸水的原因。三 国土面积

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经过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实际控制的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国土呈南北狭长形,从最北边的迈图拉到最南端的埃拉特,全长约470公里,东西最宽处仅有135公里,海岸线长198公里。四 行政区划

以色列全国划分为6个行政区,自北而南依次为:

北部区 面积4478平方公里,首府拿撒勒,下设阿卡分区、戈兰高地分区、加利利海分区、耶兹列分区和采法特分区。

海法区 面积863平方公里,首府海法,下设海法分区和哈代拉分区。

中央区 面积1276平方公里,首府拉姆拉,下设佩塔提克瓦分区、拉姆拉分区、雷霍沃特分区和沙隆分区。

特拉维夫区 面积171平方公里,首府特拉维夫-雅法,仅设一个分区,即特拉维夫分区。

耶路撒冷区 面积652平方公里,首府耶路撒冷,仅设一个分区,即耶路撒冷分区。

南部区 面积14231平方公里,首府贝尔谢巴,下设阿什凯隆分区和贝尔谢巴分区。五 人口语言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犹太人为主要民族的国家。以色列国的《独立宣言》和《回归法》确认:世界上凡是犹太人均有在以色列国定居的权利。1952年颁布的《国籍法》规定:无论是本地出生者、本地居民,还是归化者,不分种族、性别、宗教或政治信仰,均享有以色列公民权。每个公民可按其愿望持双重国籍。

1948年建国时,以色列有人口80.6万,1949年首次达到100万,1958年人口达到200万。自2003年以来,以色列人口增长率为1.8%,与20世纪80年代人口增长率相似。以色列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年底总人口已达813.45万,其中,犹太人为610.45万,占人口总数的75%;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为168.32万,占人口总数的20.7%;其余4.3%(约34.68万)为没有在内务部登记的犹太人、德鲁兹人和切尔克斯人等。近六成的阿拉伯人居住在北部,北部区有43.1%,海法区占14.5%;约13%的阿拉伯人(多为贝都因人)居住在南部区;18.8%的阿拉伯人定居耶路撒冷区。

2012年以色列独立日至2013年以色列独立日,以色列的净增人口为13.8万,增长率为1.8%,其中有16.3万新生儿,新移民1.95万,死亡4.1万。近年来,犹太人的本土出生率稳步上升。在希伯来语中,将出生于以色列国的犹太人称为“萨卜拉”(Sabras)。建国初期只有35%的犹太人出生在以色列,到2011年年底,这一比例已升至73%。

以色列人口的年轻化程度和人均寿命普遍高于其他西方国家。以色列人口中,0~14岁的儿童占28.2%;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0.3%。但以色列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大,2000年为27.6岁,2011年则为29.5岁。以色列人的平均寿命持续增长,2011年,男性的平均寿命是80岁,女性为83.6岁。犹太男子的平均寿命比阿拉伯裔男子长4.2岁,犹太女子的平均寿命比阿拉伯裔女子长3岁。

以色列人口分布不均衡,中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2011年超过四成的以色列人分布在这一地区,其中24%在中央区,16.5%在特拉维夫区。此外,近17%的以色列人居住在北部,14%定居于南部,耶路撒冷和海法地区均为12%,4%在约旦河西岸。2000年以色列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88人,2011年增至347人(不包括西岸)。特拉维夫区的人口密度最高,每平方公里7522人,耶路撒冷区和中央区的人口密度也很高,分别为每平方公里1484人和1464人。北部区和南部区相对较低,分别为每平方公里292人和79人。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是位于特拉维夫东北的贝内贝拉克,每平方公里22145人,其总人口超过20万。特拉维夫市的人口密度也居高不下,每平方公里7505人,紧随其后的是耶路撒冷市,为6446人。

以色列社会基本上已实现城市化,90%的居民生活在城市。建国时,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只有特拉维夫-雅法市,现已增至14个,其中耶路撒冷、特拉维夫-雅法、海法、里雄莱锡安、阿什杜德和佩塔提克瓦六座城市的人口已超过20万。

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均为以色列的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希伯来语曾是古代犹太人的语言,《旧约》的绝大部分就是用古希伯来语写成的。当犹太民族流散到世界各地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接受了当地的语言,遂使希伯来语同当地语言混合使用,如西亚阿拉伯国家的犹太人基本上都说阿拉伯语;中、东欧的犹太人把希伯来语与德语相混合,形成了意第绪语;西南欧和拉美的犹太人讲古希伯来语与西班牙语混合而成的拉迪诺语。自中世纪以后,希伯来语逐渐成为犹太教拉比们在举行宗教活动和祈祷时使用的书面语言,以及学者们研究古代历史和宗教、进行诗歌创作及篆刻碑铭的文字,作为日常口语的希伯来语已经消亡了。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本·耶胡达通过教育和写作实践,成功地把希伯来语从一种复杂、生硬、费解的老式语言转化成一种简明实用、逻辑性强、容易学习和掌握的现代语言。希伯来语的复兴不仅创造了语言学上的奇迹,还带来了希伯来文化的繁荣,是犹太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在以色列,由于家庭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人们往往在正式的公开场合讲希伯来语,在家里或社团中仍说自己熟悉的语言。这一点在第一代移民中尤为突出。六 国旗国徽国歌1. 国旗

以色列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3∶2。白色旗面,上下各有一条蓝色宽带。蓝白两色取自犹太教徒使用的祈祷巾的颜色。旗面中央是一个蓝色的六角星,这是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王之星,象征国家权力。大卫星(即六芒星,又名大卫之盾、所罗门封印、犹太星),是犹太教和犹太文化的标志。2. 国徽

以色列国徽为长方形盾徽。蓝色盾面上有一个七杈烛台,据记载此烛台为耶路撒冷圣殿中点亮祭坛的物件。烛台两旁饰以橄榄枝,象征犹太人对和平的渴望。烛台下方用希伯来文写着“以色列国”。3. 国歌《希望》

只要心灵深处

尚存犹太人的渴望

眺望东方的眼睛

注视着锡安山冈

我们还没有失去

两千年的希望

做一个自由的民族

屹立在锡安山和耶路撒冷之上

以色列国歌《希望》(Hatikvah)的词作者是诗人纳夫塔里·赫尔茨·伊姆贝尔(1856~1909)。1871年,他创作了《我们的希望》,共9节,国歌仅为原诗的第一节。音乐采用犹太民族传统曲调谱成。这首歌原为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颂歌,在1897年第一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上首次演唱。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将其确定为国歌。

这首《希望》之歌,十分悲凉哀婉,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悲怆的国歌。不过,最后高潮部分的乐曲激扬高亢,充满希望。第二节宗教与民俗一 宗教信仰

以色列的《独立宣言》规定:全体国民宗教信仰自由,每个人都有选择信仰的权利。以色列是亚伯拉罕系宗教的发源地,教派林立,宗教信仰复杂。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体公民的宗教信仰情况大致是:犹太教徒占75.4%,穆斯林占17.3%,基督教徒占2.0%,德鲁兹教派占1.6%,其他宗教信徒占3.7%。在犹太人中,约12%属于哈西德派(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9%“有宗教信仰”,35%自认为是“传统派”,43%自认为是“现世派”(一半的现世派相信上帝)。在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中,有82.6%是穆斯林,8.8%信仰基督教,8.4%属于德鲁兹教派。

各宗教派别、团体均可获得受法律保护的自治地位,并保有各自的宗教、教育和慈善制度。各宗教团体都有自己的宗教理事会和宗教法庭,享有对诸如结婚、离婚、安葬等个人事务的管辖权,并管理自己的宗教建筑和礼拜场所、庆祝各自的宗教节日等。宗教事务部负责满足各宗教团体的礼仪要求,对圣地进行监督和保护。以色列法定每周休息日是星期六,即犹太安息日。穆斯林和基督徒可分别选择星期五和星期日为每周休息日。二 民俗1. 饮食

对于犹太人而言,由宗教决定的犹太教饮食规定,对烹调术和饮食习惯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遵守这些教规的人而言,一般食用的多为牛、羊和禽类的肉,不吃猪肉、贝类、无鳞的鱼和任何种类的食腐动物的肉等。他们遵循《圣经·利未记》规定的禁止事项,不将肉制品和奶制品放在一起食用。

犹太人的主食是饼,用小麦面或大麦面烙成。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犹太人吃流质食物时,把饼掰成小块,然后蘸着吃。犹太人爱吃鹰嘴豆、蚕豆、扁豆、豌豆等豆类食物。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圣经》多次提到迦南是“流奶与蜜之地”,这说明犹太人经常食用奶和蜂蜜。他们常喝牛奶、羊奶、骆驼奶,还吃奶酪。犹太人常吃的蔬菜有番茄、茄子、土豆、葫芦科植物、灯笼椒、辣椒和韭菜等,并喜欢用葱、蒜及豆蔻、桂皮、生姜、芫荽、茴香和薄荷等烹制菜肴。犹太人爱吃的水果种类繁多,葡萄、石榴、无花果和橄榄等出现在《圣经》中的水果,寓意特殊。

由于以色列人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带来了风格迥异的烹调术和饮食习惯。在以色列人的餐桌上,你会看到来自约80个不同国家的许多独特的菜肴。在以色列影响较大的是西亚、北非、地中海盆地、中欧以及东欧的烹调风格。由于中东国家的居民多数是穆斯林,同时他们和犹太人一样禁食猪肉,以色列人很容易把这类风格的菜肴搬到自己的餐桌上。除了以色列阿拉伯人(他们自身受到黎巴嫩的先进烹调方式和巴勒斯坦田园风格烹调方式的影响)原有的烹调方式外,来自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埃及、利比亚和也门的犹太人也各自对以色列人的餐桌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意第绪式烹调,是中欧和东欧最出名的烹调方式,多数美国人和欧洲人认为这些是典型的“犹太式”烹调。常见的菜肴有:“盖菲勒泰”(gefilte)鱼,用剁得很细的鲤鱼肉、梭鱼肉或两者混合做成的鱼饼或鱼丸配上鱼冻再浇上辣根汁;“霍伦特”(cholent),文火炖牛肉,传统上的安息日餐;“基什凯”(kishke),像做香肠一样把面包皮、鸡油和洋葱等用辣椒拌好填在鸡脖皮或牛肠衣里;“克纳伊德拉赫”(knaidlach),主要用鸡蛋和未发酵面包与肉做成的饺子;“克雷普拉赫”(kreplach),用肉末或干酪做馅,用水煮或油煎的饺子;“拉特凯斯”(latkes),油炸土豆片;还有“马特亚斯”(matjas),鲱鱼菜。

自古以来,山羊奶和乳酪一直被视为珍品,深受贝都因人喜爱。近年来,在以色列出现了数家专门制作山羊奶酪和绵羊奶酪的奶酪场,一些产品甚至可与法国、意大利及巴尔干地区的上等奶酪相媲美。2. 服饰

正统的犹太教徒一身黑色,头戴宽边黑礼帽,身着黑装,按《圣经》中关于不可剪去发鬓的戒律,理发时要保留两鬓的头发,以盖住耳朵。而对于多数犹太人而言,男子头戴无边小圆帽是很平常的装束,而其他正式的传统服饰仅限于安息日和其他宗教节日。从本-古里安执政开始,穿着随意、整洁便成为以色列的风尚。

德鲁兹男人蓄着浓密而漂亮的小胡子,女子裹白色头巾。

以色列的贝都因人,男人身穿白色长袍“格拉皮耶斯”,头上围着名为“卡啡耶哈”的格子花头巾;女子身着饰有大量刺绣的黑色长袍,佩戴头巾以及各种风格粗犷的饰品。3. 礼仪(1)出生

在以色列,婴儿呱呱坠地是一件令人兴奋的大事,人们习惯亲自或通过犹太国家基金会栽种一棵树来纪念孩子的出生,希望孩子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无论是男婴女婴,父母都要为其举行隆重而独特的庆生仪式。

通常,在女婴出生后的第一个安息日,父亲要在犹太会堂或家里举行起名仪式。在仪式上,女婴的父亲要在诵经坛上诵读《托拉》,宣布女婴的名字,并讲明取名的原因。随后,众人在祈祷和诵读的赞美诗中反复念她的名字,为她祈福。祈祷仪式结束后,女婴的父母要招待来宾,共同庆祝女婴已成为一名犹太人。(2)割礼

犹太人的男婴在其出生第八天要施行割礼,这是犹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是家中的第一个男孩,在出生后的第31天还有一个赎子仪式。犹太人的割礼具有特殊的神圣含义,是上帝与他及其后代之间契约的一种象征。据《圣经》记载:“上帝对亚伯拉罕说:你和你的后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约。你们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这就是我与你并你的后裔所立的约,是你们所当遵守的。你们都要受割礼,这是我与你们立约的证据。你们世世代代的男子,无论是家里生的,是在你后裔之外用银子从外人那里买来的,生下来第八日都要受割礼。这样我的约就立在你们肉体上,作永远的约。不受割礼的男子,必从族中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约。”据说,亚伯拉罕99岁时在提斯利月的第十天即赎罪日——一年中最神圣的日子里行割礼,由此允许人们行割礼的时间不受安息日或赎罪日的限制。

传统上,犹太家庭男婴的割礼仪式与命名仪式合二为一。割礼一般在家里举行,也可以在医院举行。清早,亲朋好友应邀到场,共同欢庆。母亲先给男婴洗澡,穿戴整齐后把他交给他的教母。教母把男婴交给教父,教父转交给手术师。手术师将男婴放在右边的“以利亚的椅子”,让其得到上帝的庇护。据犹太经典《塔木德》记述,上帝曾经命令先知以利亚,在每一位犹太男人施行割礼之时都应该到场。因此,犹太人在举行割礼仪式时要先准备两把椅子,右边的椅子被称为“以利亚的椅子”,要以豪华的白布幔和丝绸装饰。在行割礼之前,婴儿要先被放在这把椅子上,让他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并得到上帝的庇护。随后,一位坐在左边椅子上的长者把孩子仰放在膝头上,以备施行割礼。割礼手术由专司割礼的“莫海尔”或医生来完成。这时婴儿的父亲吟诵一段特别的祈祷词:“赞美你,我们的上帝,宇宙的主宰。你用圣谕使我们圣洁,你命令我们的孩子入我先人亚伯拉罕的约。”手术后,教父抱着孩子,手术师端起一杯酒,吟诵祈祷词,并当众宣布孩子的名字。在场的亲朋好友齐诵祷词“他立了约,因此进入了《托拉》,进入婚姻许可的范围”,以表示祝贺。婴儿的父母为这个孩子成为犹太人而骄傲。在正统犹太人家里,还要请10个(法定的正式祈祷活动人数)13岁以上的男人来专门负责祈祷和诵读赞美诗,之后是简短的餐饮庆祝活动,象征富裕幸福的鲱鱼和甜食是必不可少的食物。(3)成年礼

犹太人十分重视成年礼仪式,其程度甚至不亚于婚礼。成年礼一般在满13周岁(女孩12周岁)的第一个安息日早晨举行,也允许在周一、周四以及新日节诵读《托拉》时进行。在仪式上,行成年礼的孩子第一次披上祈祷巾,在约柜前用希伯来语做一次正式祈祷,男孩诵读《托拉》,女孩诵读《哈费他拉》(从《圣经》各先知书中摘选的经文)。随后发表成年礼演讲,宣誓自己将终身遵照犹太教教义生活,献身《托拉》,并对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宾客表示感谢。根据传统,除了犹太教书籍和镶着宗教图案的饰物等礼物外,受礼男孩的父亲要赠送儿子一条犹太男子披戴的祈祷巾——“塔利特”,男孩常收到的礼物还有圣日祝祷杯,供安息日和犹太圣日晚祷时盛葡萄酒,祈祷感恩上帝时用;女孩最常得到的礼物是烛台,作为未来的家庭主妇,成家后她将点亮安息日和圣日晚祷前的蜡烛。如果收到的礼物是钱,他(她)就会利用成年礼这个机会,捐一部分给慈善机构。“他(她)已经过成年礼了”意味着,他(她)已经开始有义务诵读《托拉》了,加入到成年教徒行列。依照犹太律法,犹太成年男子必须谨守犹太教的613条诫命,因此成年礼又被称作受诫礼。(4)婚礼

通常,犹太婚礼在新娘家或犹太会堂里举行,新娘身着洁白的长婚纱,新郎身穿西装。婚礼在犹太乐曲中开始,新郎和新娘分别由父母双亲陪同走进用鲜花或祈祷披巾装饰的婚篷。在婚篷下,新郎面向耶路撒冷站立,若在耶路撒冷举行则面向圣殿。在拉比和众人面前,新郎和证人签署用阿拉米语写的婚书。随后,拉比面对一杯酒,诵读祝福词。新郎新娘共饮这杯祝福酒后,新郎用右脚后跟踩碎玻璃杯,意在追忆圣殿被毁和犹太人的大流散。之后,新郎和新娘遵照古老的所谓“同处”习惯,在一间房中待上几分钟。按照犹太传统,婚礼当天,新郎新娘要禁食,同处时才能进食。最后,宾主欢聚一堂,亲朋好友们对新人表示衷心的祝福。(5)葬礼

犹太教义规定,人死后必须要举办葬礼,否则不能进入伊甸园,但犹太人遵从一切从简和迅速下葬的丧葬习俗。犹太人去世后必须尽快掩埋,至多停放24小时。葬礼一般不在安息日、赎罪日和其他犹太节日期间举行。入殓前,须为死者洗净全身、涂抹上香料,然后以本色麻布或棉布缠绕放入棺内,男性可加上他生前所披戴的祈祷巾,但要去掉流苏,因为犹太教经典规定流苏仅用于生者。下葬前,亲人们要在亡者生前常去的犹太会堂中举行葬礼,仪式非常简单但很庄严,无任何献祭、鲜花。人们只是祈祷和诵读《圣经》。下葬时也无须任何陪葬品。

死者亲属从墓地回家后,便开始了为期7天的哀悼期——“息瓦”,要遵循一系列特殊的行为准则。他们要在衣领上挂一黑布条,不准洗澡或涂抹香料,不照镜子,只能坐在小矮凳或地板上,也不得开火做饭,其饮食由亲属朋友负责。每日要在家里举行祈祷仪式,诵读《卡迪什》(赞美上帝的祈祷词,有助于死者的灵魂得到安息)和其他哀悼祈祷词。其间,亲朋好友及有关社团人员不断到家中祭奠死者和慰问哀悼者。根据传统,在“息瓦”期间的安息日不守丧,因为安息日是不允许哀痛的,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要离开家,到一个犹太会堂参加聚礼活动。此外,如逢重大宗教节日,丧期立即终止。

犹太人相信,人死后会得到一种升华,救世主弥赛亚一旦出现,坟墓下的死者就能死而复生。犹太教不主张以具有生命的物品进行祭祀活动,因此,犹太人扫墓祭拜死者时常用小石子等无生命的物品来寄托哀思。三 节日1. 犹太新年(Rosh Hashana)

犹太新年约在公历9月。犹太新年为犹太历(阴阳合历)一年的开始,是犹太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节日期间,全国放假两天。犹太会堂里吹起羊角号,取意与上帝通话,期望得到上帝祝福。朋友见面问新年好(Shana tova)。根据传统,人们在新年期间要吃蘸了蜜的苹果,预示新的一年甜甜美美。2. 赎罪日(Yom Kippur)

赎罪日约在公历9、10月。赎罪日是犹太新年过后的第十天,为重要的宗教节日。犹太人设此节日是为了向上帝忏悔,请求宽恕。犹太教规定,犹太人在赎罪日要禁食,去犹太会堂祷告、思过。人们在犹太会堂相遇时,彼此祝愿得到上帝良好的评价。傍晚时分,赎罪日在悠扬的羊角号声中结束。3. 住棚节(结庐节,Sukkot)

住棚节是犹太教三大朝圣节日之一,约在公历9、10月,开始于赎罪日后第五天,持续8天。此节日是为纪念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后,流落西奈半岛40年的帐篷生涯,以及上帝对以色列人的荫蒙庇护。家家户户搭建棚舍,以色列国防军通常在特拉维夫市市政广场举办坦克展览。4. 诵经节(Simhat Torah)

诵经节约在公历9、10月。通常,犹太教徒诵读犹太经典《托拉》需要一年的时间。诵经节即为庆祝读完《托拉》而设,宗教气氛浓厚。此节是欢乐愉快的节日,因此人们(主要是教徒)要唱歌、跳舞、吃甜食。庆祝仪式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是取下经卷,并拿在手中转七圈。5. 哈努卡节(灯节,Hanukah)

哈努卡节约在公历12月。此节是为了纪念马卡比起义胜利,犹太人收复耶路撒冷,洁净圣殿。该节日持续8天,首尾两天放假。节日开始时,人们要吃一种特制的土豆饼,之后交换礼物。主要庆祝仪式是每天点亮一盏油灯(或是一支蜡烛)。带有9个灯座的灯台是哈努卡节的象征,其中位置较高的一盏灯是火种,用来点亮其他8盏油灯。以色列建国后,政府在节日期间举办火炬长跑等各种体育活动。6. 普尔节(Purim)

普尔节约在公历2、3月。“Purim”意为抽签。据说,一恶官因痛恨曾得罪过他的一个犹太人而以抽签方式决定杀害所有犹太人,一个做了王后的犹太女子通过周旋,处死了恶官,挽救了犹太人。节日期间,剧院通常上演有关这一故事的剧目。人们(主要是儿童)还戴上故事中有关人物的面具参加晚会,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化装节。晚会上,人们通常吃一种特殊的三角甜饼,象征恶官的耳朵或帽子。7. 逾越节(Pessah)

逾越节约在公历3、4月。犹太教三大朝圣节日之一,为了纪念摩西带领犹太人成功逃出埃及。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走至红海时,举起手杖,使红海分开一条路,犹太人顺利走出红海,而追击的埃及军队被淹没在海水中。节日庆祝8天,首尾两天放假。节日前,人们要清除家中所有发酵面食。节日期间,禁止出售和食用发酵食品,只能吃一种被称为马特沙(Matsa)的特制无酵薄饼,以纪念犹太人出埃及时因时间紧迫而吃不上发酵饼的日子。8. 燔祭日(大屠杀纪念日,Holocaust Day)

燔祭日约在公历4月。燔祭日是为了纪念1933~1945年惨遭纳粹杀害的600万犹太人。节日期间,全世界正统犹太教徒要禁食一天,家家户户点燃蜡烛,诵读祈祷文《卡迪什》。以色列国内要举行有总统、总理等重要人物出席的集会或游行,悼念受害者,庆祝犹太民族的生存。当天上午10时,全国鸣笛两分钟,国民停止一切工作,为死难者伫立默哀。9. 阵亡将士纪念日(IDF Memorial Day)

此节日设在独立日前一天,约公历5月。以纪念独立战争以来,为保护国家安全而献身的国防军将士。节日前一天晚8时,全国鸣笛一分钟,国民伫立默哀,国防军举行有总统出席的正式纪念仪式。次日上午11时,再次鸣笛两分钟。10. 独立日(Independent Day)

独立日为犹太历8月5日,约公历5月。为纪念以色列国于1948年独立而设。节日的前一天晚上8时,以色列议会在耶路撒冷城赫茨尔山举行正式庆祝仪式,议员及内阁成员参加。仪式包括点燃12支火把及鸣礼炮等。节日当天的主要活动包括国防军列队游行、飞行表演、总统为外交使团及优秀将士举行招待会、国际圣经比赛及“以色列国家奖”颁奖仪式等。此外,各市政府还举办娱乐晚会、燃放烟火等。11. 篝火节(Lag Ba-Omer)

逾越节首日后的第33天为篝火节。相传犹太拉比阿奇瓦(Akiva)在此日组织犹太人从罗马人手中夺回耶路撒冷城后,点起篝火通知周围村庄。犹太人从此以篝火纪念阿奇瓦拉比和他夺回耶城的功绩。12. 耶路撒冷日(Jerusalem Day)

耶路撒冷日约在公历4、5月,是为纪念1967年以色列统一耶路撒冷而设的节日。节日期间,耶路撒冷城内通常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主要庆祝仪式于前一天日落时在西墙前进行。仪式开始前,首先点起18支火烛,以纪念在夺回耶城的战斗中阵亡的将士,随后是感恩仪式。节日当天,举行群众游行等欢庆活动。13. 七七节(Shavot)

七七节约在公历5、6月。犹太教三大朝圣节日之一,是摩西获得“十诫”的纪念日。因在逾越节首日后第49天(即7周后)举行,故名“七七节”,基督教徒称之为“五旬节”。此节恰逢小麦和水果成熟,因此也叫“收获节”或“新果实节”。节日持续两天,而犹太教改革派只过一天。节日前夜,人们欢聚一堂享用备有牛奶与奶酪的丰盛晚宴;节日期间则要诵读“十诫”。这是一个充满欢乐的节日,甚至成了孩子们的狂欢节。14. 犹太哀悼日(Tesha B'Av)

犹太哀悼日即犹太历阿布月初九,约在公历7、8月。公元前586年和公元70年的这一天,犹太圣殿两度被毁,所以该日为犹太人的哀悼日,也称“纪念耶路撒冷被毁日”。犹太人以禁食来纪念这一悲伤的日子,故亦称“禁食节”。第三节特色资源一 自然资源1. 土地和水资源

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地区时,这里并非《圣经》中所描述的“流奶与蜜之地”,呈现在犹太复国主义者面前更多的是一望无际的荒漠、绵延不绝的荒山秃岭,昔日的一些城镇竟也繁华不再。然而,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犹太人带来了组织方法、科学技能和资金,尤其是全心全意的献身精神,其最大贡献正是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他们开垦农田,改良农作物品种和耕作方法;植树造林,抗沙防沙,发展灌溉农业,让沙漠开出鲜花。

耕地一直是以色列国最重要的资源,占国土面积的1/5以上,其中半数得到灌溉。20世纪60年代,以色列人终于找到了能够大面积开发干旱少雨地区的金钥匙——滴灌技术。该技术在以色列农业生产中的普及率达80%(世界第一),60%以上的农田,几乎所有的果园、绿化区和蔬菜种植均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以色列人铺设管网,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按时按量将水、肥料直接送入作物根部,不会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可节水40%~50%,水资源的利用率更是达到了95%以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量却翻了5番,农业产值不断增高。总之,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在低劳力、高技术、高投入和高产出基础之上的高科技农业已成为以色列的一个金字招牌,为全球沙漠农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对于水资源匮乏的以色列国而言,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其生存发展之关键所在。建国初期,水就被定为国有资源,由政府掌控,并于1959年颁布实施了《水法》。水资源委员会是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政府部门,负责收集信息(包括水文服务机构);制定发展水利经济的长期规划;通过颁发生产许可证来规范和监督供水单位、规定用水价格等。

以色列国的地表淡水资源集中在北部地区,主要是以约旦河和太巴列湖为中心的水系。约旦河年径流5.2亿立方米,上约旦河流入太巴列湖,下约旦河注入死海。太巴列湖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湖面长21公里,最宽处12公里,面积166平方公里,集水面积2730平方公里,蓄水量约40亿立方米,其北部三条支流年补给水量约5亿立方米。太巴列湖是世界上最低的淡水湖,低于海平面210米,相当于是一座大型水库,已完全实现人工调节,每年的抽水量约为4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用水量的30%。

除了地表淡水资源,以色列的中部山区和沿海平原的地下含水层是其重要的淡水资源。中部山区的地下含水层,北起海法所在的卡梅尔地区,南至内盖夫沙漠北端的贝尔谢巴,每年从该含水层大约抽水3.5亿立方米,占全国用水量的26%。西部沿海平原的地下含水层,与中部山区地下含水层平行,大致也是从卡梅尔地区延伸至南部的加沙地带。每年大约从地下抽水2.5亿立方米,占全国用水量的19%。由于地下水超采导致沿海一些地区出现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现在对地下水采集的控制已比较严格,并采用了地下水回灌的补救措施。整个以色列有2800口地下水开采水井,其中1300口属于国家供水公司(Mekorot)。在沿海平原区还有150口专门用于地下水回填的水井。

全国输水系统(National Water Carrier)工程196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它通过水泵把太巴列湖水抽到海拔152米高处,经过消毒处理后通过管道运向沿海地区和内盖夫沙漠。如今,全国的大部分地区水资源都被并入一个由泵站、管道、沟渠组成的供水综合网,并实现由计算机联网控制。既根据需要对各处的需水做统一调度,还收集污水经处理后提供给农业灌溉使用。尽管人口、水质要求和农业生产用水不断增加,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75%的用水来自循环利用,这一利用率为全球第一(第二位是水循环利用率12%的西班牙)。国家输水系统不仅用于供水,而且还能排放过多的雨水,同时补给沿海地区的地下含水土层。大多数地区供水系统同全国输水系统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平衡的供水系统网络,通过这个网络,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需要将水从一个地方运往另一个地方。

此外,沿海城市的海水淡化,南部地区地下咸水净化以及直接灌溉也是以色列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重头戏。以色列水资源委员会认为,解决以色列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只能靠淡化海水,海水淡化是消除未来用水“赤字”的唯一途径。海水淡化是未来以色列新增水资源最大的行业。与一般的海水淡化标准不同,以色列水资源委员会要求淡化所生产的水必须高于饮用水的标准,尤其是氯化物浓度。其原因是以色列天然水资源的氯化物浓度偏高,注入这样的淡化海水可以使整个供水系统的氯化物以及硼离子浓度降低,并且使废水中的盐度降低,有利于农业灌溉。

自20世纪60年代起,以色列的科技人员就一直致力于咸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实际生产量也逐年增加。进入新世纪后,由于技术成熟和成本降低,海水淡化生产量增长得尤为迅猛,以色列政府投资兴建了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厂。以色列共有31座海水淡化厂,规模较大的有阿什凯隆淡化厂、哈德拉淡化厂和帕尔拉其姆淡化厂。这些海水淡化厂从地中海和地下提取咸水,并将其转化成适合饮用与其他用途的淡水,年产量为5.05亿立方米。2. 动植物资源

以色列国非常重视保护动植物资源。1964年,政府专门设立自然保护局,与自然保护协会共同负责环保工作,既要满足发展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还要保护自然环境。政府还制定了保护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法律,例如禁止采摘路边的野花。

以色列地处气候和植被分布的过渡区,动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北部地区是地中海式气候,南部是干旱的荒漠气候,中部是这两种不同生物地理区的过渡带,最适宜于动物的繁衍生息和植物的生长。以色列有25%的国土面积被确定为自然保护区,其中80%位于干旱区。

以色列有数百种动物,其中有300多种鸟。以色列人的动物保护意识很强,不仅保护小瞪羚、大角山羊、豹和秃鹫等珍稀动物,还给狼和狐狸等动物建造饲养站,为鸟类搭建营巢的地方,收集并孵化地中海岸的海龟蛋,将小海龟放归大海,跟踪记录鸟类迁徙的路线,严禁飞机在这些路线上飞行。

对于圣经时代的动植物,以色列人情有独钟,政府则竭尽全力予以保护。以色列中部有一个“奴阿基杜明”风景保护区,专门收集栽培《圣经》中提到的尚未灭绝的植物,以及其他古老物种。以色列人在世界各地寻觅并引进濒临灭绝的动物,待其适应环境后再放归以色列故土上的自然栖息地,已成功迁回的有鸵鸟、波斯黄鹿、羚羊和索马里野驴等。

从北部赫尔蒙山坡的阿尔卑斯山植物,到南部阿拉瓦谷地的撒哈拉植物,以色列已识别的植物有2800多种。以色列很重视花卉的栽培,是世界第二大鲜花种植国,四季鲜花不断,诸如长梗玫瑰、郁金香、风信子、百合花、金盏花、藏红花等,大多销往欧美。以色列是继荷兰和哥伦比亚之后,世界第三大花卉出口国,其玫瑰花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在以色列农业出口中,花卉一直位居榜首,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3. 矿产资源

以色列钾盐丰富,为世界最大生产国,其他矿产资源较为贫乏,仅有磷酸盐、溴化物、镁、食盐、铜、石膏、石灰石、云石、石英砂和少量的石油、天然气等。二 名胜古迹

以色列是个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1. 西墙

西墙位于耶路撒冷的圣殿山上。公元前957年,希伯来王国所罗门王穷7年之工建造了一座规模宏伟的耶和华圣殿,史称“第一圣殿”。但不幸的是,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军队攻占耶路撒冷,“第一圣殿”被毁。后来,犹太人曾两度重修圣殿,然而又在罗马占领时期被损毁殆尽。犹太圣殿的可见遗迹仅剩下了西部的一段基座,即圣殿区西墙的一部分,一堵长52米、高19米的大墙,即“西墙”。犹太人认为这是当年圣殿的唯一遗迹,因而它成了处于流散状态的犹太人千百年来的精神寄托,被视为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和犹太民族往日辉煌的象征。每当犹太教徒在这里面壁祈祷时,不禁潸然泪下,“哭墙”因此而得名。犹太人在西墙前祈祷的特权是16世纪初期征服并重建耶路撒冷的奥斯曼苏丹苏里曼一世给予的。2. 圣墓教堂

圣墓教堂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基督教区,又称“复活大堂”。4世纪初,罗马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圣海伦娜巡游至耶路撒冷,下令在耶稣蒙难、安葬和复活的地方,建造一座教堂,即后来的圣墓大教堂。教堂外观像一个十字架,圆形大厅中央是圣海伦娜发现的安葬耶稣的洞穴遗址。洞穴周围的岩石全被削去,圣墓则被围在一个被称为“Edicule”(意为小房子)的建筑内,即整座建筑的核心,由希腊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