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87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23:45:54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87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87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11年南京理工大学87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87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其中辨别正误3分,说明理由7分。共30分)。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辨别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2.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对于不同事物有不同的检验标准

3.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主要差别是后者包含前者。

二、简答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

1.简述意识的能动性。

2.什么是价值规律?

3.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是什么?

4.简述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作用。

5.唯心史观流行的阶段根源和认识根源是什么?

三、论述题(两题任选一题.本题25分。如果两题都答,以第一题为准,第二题无效。)

1.试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分析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进行中国社会制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辩证否定观?谈谈你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看法。

四、材料分析题(本题25分)。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回答问题。

材料:

1.体育的本质是什么?除了更高更快更强,除了竞技中所体现的拼搏精神,除了成绩,还有参与,弱”来提振精神,但真正的强者不需要用符号来“证明”本届亚运会金牌,日本和韩国获得的金牌不及我们的零头,但不能证明日本和韩国是个贫弱国家,或者是人们的身体素质不如我们。

2.目前,中国有1.6亿人患高血压,1.6亿人患高血脂,有2亿人超重或肥胖;城市里,每5个5孩子就有1个小胖墩儿,高中生里85%以上的学生是小四眼儿,和日本孩子比,我们的中学生在身体素质多项数据上差很多;我们参加运动的体育人口只有28%,人均体育设施在世界上排百名开外......在亚洲,我们的体育设施人均拥有量绝对排不上前10名,就在中国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的这20年中,中国人的体质正在明显滑坡!然而,我们的金牌总数是世界第一,亚洲绝对第一,这难道不是讽刺吗?难道这不令我们汗颜吗?

1.谈谈你对材料1的认识和理解。

2.综合材料1和2,谈谈你对中国体育的金牌战略和大众参与的关系的看法。

2011年南京理工大学87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87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其中辨别正误3分,说明理由7分。共30分)。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辨别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答: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恩格斯明确指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依据对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对于不同事物有不同的检验标准

答: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相对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总是具体地表现为无数个别的、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检验作用,都会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某种相对性、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所以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对于不同事物有不同的检验标准的说法是错误的。

3.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主要差别是后者包含前者。

答: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是辩证统一关系。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是对社会意识的一种划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是辩证统一关系,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首先区别是,社会心理是一种低水平、低层次的社会意识,是人们不定型的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形式是高水平、高层次的社会意识,是人们系统化的、具有确定规范的、自觉的社会意识。它们之间的联系有,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没有一定的社会心理,也就无从概括提炼出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式对社会心理起指导和影响作用。

二、简答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

1.简述意识的能动性。

答: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反映对象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总之,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2.什么是价值规律?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支配着商品经济的全过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2)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可以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3.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是什么?

答: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由于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2)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映的对象在范围上是有限的,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刻程度上、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这是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4.简述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作用。

答: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1)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2)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等状况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人口因素,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5.唯心史观流行的阶级根源和认识根源是什么?

答: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其阶级根源和认识根源分别是:(1)唯心史观的阶级根源是剥削阶级的偏见。自原始公社解体后,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总是把剥削制度说成是永恒的、千古不变的,并且为之制造“君权神授”一类的理论信条,这就必然导致唯心史观。(2)唯心史观还有赖以长期存在的认识根源。在社会历史领域里是有意识的人自觉活动着,特别是一些具有不同性格、才智、意志的英雄人物的活动更对历史发生明显影响,这就形成了认识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特殊困难。当人们尚无力克服这种困难的时候,就很容易片面夸大思想动机、夸大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而陷入唯心史观。

三、论述题(两题任选一题.本题25分。如果两题都答,以第一题为准,第二题无效。)

1.试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分析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进行中国社会制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性。

答:(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③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可以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的社会体制的变革。(2)在一定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当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但又尚未激化到引起社会革命的程度时,需要依靠改革的途径或手段,来改变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社会改革适用于解决旧的社会体制,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3)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进行中国社会制度改革和创新是一场伟大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等。改革就是要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从用新体制代替旧体制并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不断破除了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旧观念和旧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辩证否定观?谈谈你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看法。

答: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2)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3)中国悠久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的改朝换代,不断的推翻否定的过程,也是不断前进发展的过程。在历史发展中,否定就是旧王朝向新王朝转变的环节,新旧王朝就是通过否定联系起来。这一过程是曲折的,有辉煌有衰败,有快速发展有停顿或倒退。正是因为在历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