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之师:海豹突击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7 16:26:11

点击下载

作者:张尚国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利剑之师:海豹突击队

利剑之师:海豹突击队试读:

前言

在2011年5月2日美国总统向全美民众通报“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策划者基地组织头目奥萨马·本·拉登被击毙之后,美国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反对恐怖主义的民众都为之振奋。在美国,许多人前往“9·11”事件遗址纪念馆,去告慰那些相识或不相识的遇难者。人们在略感欣慰之余,不禁好奇:到底是谁结束了这个逃脱十年的恐怖大亨的性命?

由此,人们带着好奇与感恩开始了“拉登猎杀者”的搜寻之旅。很快,一支神秘的、让人不可捉摸的特种作战部队渐渐闯入人们的视野。这支特种作战部队就是海豹突击队。

海豹突击队到底有着怎样的能耐,竟然能够将恐怖大亨本·拉登置于死地?显然,人们并没有就此止步,又开始了对海豹突击队的探索之旅。然而,当人们从书籍、报刊、互联网上搜寻有关海豹突击队的资料时,却发现信息少之又少。知道的越少,就越想知道,然而这种被美国国防部列为机密的信息可不会因为民众的好奇心而被公布出来。

海豹突击队到底是支什么样的特种部队呢?它是不是真像传说中的那样,拥有超人般的作战能力呢?人们不自觉地相信传言,因为被美国其他精锐部队追杀多年的本·拉登最终死在了这支劲旅手里,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他们超人般的作战能力吗?

现在,对海豹突击队有好奇心以及对他们相关事迹有疑问的朋友们可以从本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本书作者参考了大量资料,对海豹突击队这支神秘的特种作战部队作了详解。其中,包括海豹突击队及其前身的发展历史、海豹突击队在冷战时期所参与的军事行动、在越战中的作战情况,以及冷战结束后在美国众多武装干涉行动中所起的作用。本书还详细介绍了海豹突击队队员的选拔与训练情况、“海豹”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以及“海豹”的各种趣事。除此之外,除了被美国国防部列为最高机密的海豹突击队六队的编制以外,海豹突击队其他部队的编制及其前身部队的编制,本书都有详细介绍。

本书力图向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海豹突击队。

本书中关于海豹突击队的发展以及训练的叙述,也许会让读者们不再将兴趣点放在“拉登猎杀者”上,而是从多方面了解这支神秘的特种作战部队。换句话说,看完本书后,你会发现,捕杀本·拉登似乎并不是海豹突击队最大的功绩。第一章溯源利剑之师的诞生“海豹”的前辈们“海豹”鼻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海军的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侦察与袭击小队和海军战斗爆破小队。

后来为什么要叫海豹突击队呢?“海豹”一词实际上是英文“sea”,“air”,“land”三个单词的缩写,也就是“海、空、陆”,海豹突击队是海、陆、空三栖特种作战部队。侦察与袭击小队和海军战斗爆破小队之后发展成了“海豹”运送艇小队、特种作战分队和特种艇中队。与其他特种作战部队一样,这支特种作战部队也有着自己漫长的发展史。海豹突击队标志

在珍珠港遭到突然袭击八个月后,美军正式组建了陆海军海滩联合侦察小队,也就是侦察与袭击小队。这个小队的任务是直接支援两栖登陆作战,引导海军陆战队以及美军陆军部队顺利登陆。

第一支侦察与袭击小队在部署到北非之前,在弗吉尼亚州利特尔克里克两栖作战训练基地进行了强化训练。

1942年11月,侦察与袭击小队在传奇人物菲尔的指挥下参加了著名的“火炬”作战行动。这是侦察与袭击小队第一次参加战斗,也是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一次战斗。“火炬”作战行动的目标是夺取阿尔及尔和法属摩洛哥附近的北非海岸。

当时,侦察与袭击小队从地中海的美军舰艇上换乘一只小木船,悄无声息地进入摩洛哥河,这里有敌军重兵把守。侦察与袭击小队的任务是将河面上用于固定栅栏网的钢缆斩断,以便美军舰艇能够沿河而上,掩护进攻部队。第一次执行任务的侦察与袭击小队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由此充分地体现了侦察与袭击小队的价值与存在的重要性。战斗结束之后,侦察与袭击小队荣获了8枚海军十字勋章。要知道,十字勋章并非是在一般的战斗中完成普通任务就能获得的,而是授给那些在作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军官或士兵的。

在菲尔的率领下,侦察与袭击小队还参加了1942年美军在欧洲的作战行动。在欧洲的作战行动中,侦察与袭击小队与英国作战导航小组混编在一起,他们的作战目标是为盟军对西西里岛实施登陆作准备。侦察与袭击小队和英国作战导航小组一起乘坐英国小潜艇抵达西西里岛附近海域,然后再换乘小木船,悄悄靠近西西里岛实施侦察,搜集海滩的坡度、水下障碍物等情报。之后,他们引导盟军部队顺利登陆,这其中包括乔治·巴顿将军的第7集团军。

1943年1月,训练特种作战人员的侦察与袭击学校迁到了佛罗里达州皮尔斯堡。这一年的12月,侦察与袭击学校彻底成为一所海军学校。这所学校的课程有跑步、游泳、翻越障碍、体能训练、空手格斗、射击,以及通信装备的使用等。

1943年7月,德拉普·考夫曼于皮尔斯堡组建了第一支海军战斗爆破小队。由此,训练加大了强度,侦察与袭击小队的全部课程被压缩在一周之内完成,侦察与袭击小队和海军战斗爆破小队都将这一周称为“地狱周”。事实上,这一周的训练对于这支特种部队的队员来说,只是一个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基础考验,想要成为这个作战小队的队员或是想要成为一名“海豹”,这个“地狱周”是必须要经历的。

侦察与袭击小队的第一批成员一共有10人,个个都是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的优秀的士兵,这些人中的菲尔后来获得了两枚海军十字勋章,并被称为“美国海军特种作战之父”。还有一名也是较为著名的人物,那就是侦察与袭击小队中的老队员理查德·莱昂,此人后来晋升为海军少将,他是美国海军中第一个由特种作战军官晋升到海军将级军衔的军人。再后来,莱昂成为加利福尼亚州欧申赛德市市长。

侦察与袭击小队在北非和西西里岛进行了登陆作战之后,又参与了萨莱诺、安齐奥、诺曼底、法国南部等地区和亚得里亚海的战斗。这个刚刚组建的特种作战部队还在太平洋战区执行各种作战任务,曾帮助中国军队进行特种作战训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由侦察与袭击小队训练并且参加战斗的人达1200人之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屡立战功的侦察与袭击小队解散,他们当中有些人加入了水下爆破小队。

在说水下爆破小队之前要先说说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是1943年1月海军作战部长兼美国舰队总司令欧内斯特·约瑟夫·金上将亲自指示并由德拉普·考夫曼组建的特种作战部队。

第一支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刚开始只有13人,都来自弗吉尼亚佩里兵营的爆破学校,这些队员在切萨皮克湾所罗门斯岛上的海军两栖训练基地与其他爆破人员以及8名军官会合。他们学习用爆破软管在沙洲上开辟通道、乘橡皮舟往水下障碍物上放置炸药等。随后,队员们还到北非准备参加进攻西西里岛的战斗。

1943年7月10日早上,担任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指挥官的怀斯上尉带领21名队员,分乘3艘登陆运输舰,来到西西里岛附近的海域等待行动命令。在这之后的两天中,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执行了多项任务,如抢救搁浅船只,用浮标在沙洲上标示航道,勘定海滩的宽度等。这次战斗结束之后,海军战斗爆破小队顺利返回美国。

这些返回美国的海军战斗爆破小队队员后来大多前往佛罗里达皮尔斯堡的海军两栖训练基地,在那担任海军战斗爆破小队的教官。1943年5月,德拉普·考夫曼遵照上级指示,在皮尔斯堡建立了第一所海军未爆弹处理学校,这个学校旁边就是侦察与袭击学校。

事实上,德拉普·考夫曼之前并没有资格组建海军战斗爆破小队,甚至没有资格服役,因为从海军军官学校毕业的他视力不达标。然而,他坚决要求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于1940年穿上法国军装,成为美国自愿救护车队的一名驾驶员。在1940年到1941年德国对英国实施猛烈轰炸期间,考夫曼自愿在英国皇家海军志愿预备役部队充当未爆弹处理员,最终,德拉普·考夫曼处理未爆弹的技能以及无畏的精神使得美国海军批准他服役。1941年5月,德拉普·考夫曼加入美国海军预备役部队。珍珠港事件后,德拉普·考夫曼负责处理未爆弹,并以出色的表现荣获了海军十字勋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

1943年6月,在上级指示下,德拉普·考夫曼开办了第一个训练班。这个训练班的所有学员都是志愿者,他们大多来自美国海军修建大队、未爆弹处理学校以及水雷处理学校。这些志愿者对炸药都十分熟悉,并且都熟练掌握爆破知识,因而极为适宜参加海军战斗爆破队。训练班的地址之所以要选在皮尔斯堡,是因为那里的水温恒常,全年都适合游泳,便于爆破队的训练。另外,德拉普·考夫曼的训练班所在地已经是一个美国海军训练基地,对学员们的学习与演练有好处。更重要的是,许多爆破问题可以在皮尔斯堡训练基地的两栖作战部队解决。

当然,无论是训练本身还是训练条件都不理想。训练本身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没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因为谁都不知道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或者爆破队员将会遇到怎样的任务,也不知道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障碍,更不知道清除这些障碍的最佳办法。

训练条件,无论是营房、服装、设施,还是训练要用的障碍物、炸药,通通没有。然而,他们依然开始了训练,每天进行8~12个小时的体能与技能训练,其中包括跑步、划橡皮艇、结绳套等。就这样,在潮湿炎热、物资短缺的情况下,训练班完成了全部训练,学员组成了4支海军战斗爆破小队。

这4支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分别由1名军官与5名士兵组成。这样的编制是因为每支小队乘一只橡皮艇行动,当时一只橡皮艇最多装6人,因此便以6人为一组。每一小队都有自己的代号,比如“杀手”、“飓风”、“暴风雨”等,以形成竞争态势。

海军战斗爆破小队为了参加诺曼底登陆作战,进行了船只救援、未爆火箭弹处理、水雷识别、突击爆破等方面的训练。其中,特别重视对障碍物“比利时门”的爆破训练,原因是在法国海岸发现了大量这种钢制楔形障碍物,重量可达3吨。对于这种全新的障碍物,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必须花时间和精力找到对付它的办法。

1944年6月,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向法国进发,参加“奥马哈”与“犹他”滩头的突击作战。他们这次作战的任务是:彻底清除滩头的障碍物,为美军登陆部队开辟道路。

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在“奥马哈”滩头的突击阶段,使用了2磅重的“哈根森”炸药包对障碍物进行清除,每个队员大约携带20个这种炸药包。然后,队员们又用坦克推土机、履带牵引车以及废弃炸药对障碍物实施清除。

在实施“犹他”滩头的清障任务时,海水已经退潮,因而障碍物耸立在海滩上。此处的障碍物不如“奥马哈”的密集,敌人的火力也没有“奥马哈”猛烈,因此,“犹他”海滩的清障工作进行得较为顺利,效果更好。此外,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战斗爆破队员在“犹他”海滩没有使用安全引信,而是使用电起爆装置。这种便于控制的装置使得队员们更为迅速地完成了障碍清除行动。

战斗结束之后,美国总统签发嘉奖令,对在“奥马哈”海滩作战的海军战斗爆破小队通令嘉奖。在“犹他”海滩作战的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受到海军的嘉奖。

当然,海军战斗爆破小队的荣耀也是付出了代价的,在“奥马哈”海滩的作战中,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有1人阵亡,60人受伤,伤亡率达到52%;在“犹他”海滩作战中,有6名队员阵亡,11名队员受伤。

这次战斗过后,海军战斗爆破小队进行了重新组合,曾经参加过“犹他”海滩战斗的10支海军战斗爆破小队组成海军战斗爆破部队,指挥官是海军少校赫伯特·皮特。海军战斗爆破部队成立伊始,就渡过地中海奔向萨莱诺,在那里进行训练,为下一次战斗作准备。

欧洲的战事结束后,海军战斗爆破小队被派往太平洋战区执行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海军战斗爆破小队的队员带着自己的作战经验与技能加入了水下爆破小队,这不仅充实了水下爆破小队的人员,还为水下爆破小队的发展提供了技能支持。

在太平洋战争中,美海军少将凯利指挥的第5两栖部队由于对暗礁情况不明而在塔拉瓦岛登陆作战中遭受重大伤亡。因此,他请求为其增派爆破人员,以便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侦察作战部队。

此次作战失利之后,美国海军高层进行了深入思考,答应了凯利将军的请求。随后,太平洋战区的海军两栖作战司令凯利·特纳将军亲自指示组建水下爆破小队,并在1943年12月将刚刚从皮尔斯堡训练基地的战斗爆破学校毕业的两个小队毕业生派往夏威夷毛伊岛进行训练。这两个小队毕业生根据凯利将军以及参谋人员制定的训练大纲进行训练,除了一般的体能训练之外,他们还要着重训练远距离游泳、水上侦察、水下制图,以及侦察爆破任务所需要的其他技能。经过四个星期的训练之后,这两个小队被命名为第1水下爆破小队与第2水下爆破小队,成为凯利将军远征部队的成员,并参加了对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的作战行动。另外,还建立了水下爆破战术试验站,用以研究水下爆破技术和战术,为水下爆破小队的训练与作战提供技术支持。

很快,美国海军就在夏威夷建立了训练场,供水下爆破小队训练使用。当时一共组建了9支水下爆破小队,队员大多数来自先前的海军战斗爆破小队,这些小队与皮尔斯堡未爆弹处理学校毕业的学员合称第5两栖部队。

在水下爆破小队组建四周之后,便在进攻夸贾林的战斗中受到了考验。在此次作战中,爆破队员使用了遥控漂雷,然而,不幸的是,使用失败,遥控漂雷失控。这个时候,爆破队员才明白,摧毁水下障碍物的最佳方法并非是依靠爆破器具,而是爆破队员直接对其实施爆破。另外,在这次战斗中,爆破队员还发现,接近海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游向海滩,尤其是在白天,这种方法最有效。

这次作战结束之后,美国根据本次作战经验,在夏威夷毛伊岛上有针对性地建起了美国海军战斗爆破训练与实验基地。之所以说是有针对性,是因为这个训练与实验基地在课程的设置上特别强调了一点:远距离游泳。

很明显,这是根据夸贾林战斗经验而设置的。由此,水下爆破队的“战斗蛙人”诞生了。当时的知情报刊将这些“蛙人”称为“裸体勇士”。

这些水下爆破队员头戴面具,穿着棉运动裤,别着猎刀,脚穿帆布面橡胶底轻便运动鞋。在以后的作战中,这些战斗蛙人又增添了橡皮脚蹼。直到今天,海豹突击队队员在作战需要的情况下依然使用这种轻便装束。

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的作战行动中,水下爆破小队不分昼夜地进行侦察,不断摧毁和清除障碍物,引导登陆部队顺利登陆。1944年7月,在美军进攻关岛的作战中,水下爆破小队连续工作三天三夜,摧毁和清除了近两百处障碍物,最终使进攻部队得以顺利登陆。

在多次的作战经验中,水下爆破小队逐渐总结并发展了他们的战术,大力发展和使用新战术与新方法,其中包括在海军舰炮火力的掩护下实施昼间侦察,给蛙人身上涂上条纹以测量水深等。

水下爆破小队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是在保密的情况下实施行动的,因为敌人对蛙人了解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蛙人行动的安全,因而水下爆破小队的行动是绝对保密的。这个特点一直延续到今天。“蛙人”作战是海豹突击队队员必须掌握的作战技能

除了侦察与袭击小队、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水下爆破小队,海豹突击队的形成过程中还有一支特种作战部队,那就是战斗蛙人队。

可以说,海豹突击队的侦察与爆破技术是从侦察与袭击小队和水下爆破小队那里继承来的。然而,他们强大的突击作战能力则是从战斗蛙人队那里继承而来的。

战斗蛙人队是由战略勤务局发明了闭路呼吸系统的兰伯森建立的。他发明的这个呼吸器不会释放气泡,因而极为适合水下秘密作战行动。战斗蛙人队的任务是:用水雷将敌人的船只炸毁、秘密运送物品与人员、秘密支持作战。

当然,战斗蛙人队没有被任何一个美军指挥官使用过,水下爆破小队在作战行动中也只采用了战斗蛙人的橡皮脚蹼。因此,大部分战斗蛙人仅限于训练与研究。然而,正是因为他们仅限于训练与研究,才使得水下游泳方法与技术不断得到发展,被后来的海豹突击队所采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水下爆破小队的大部分人员加入了海军水面部队,还有一些人热爱水下爆破事业,在这样一个几乎没有希望成为指挥官的部队中,依然继续着自己的水下爆破训练与探索。20世纪50年代,水下爆破部队努力增加其在作战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水下爆破队员的作战技能,增强突击能力。另外,水下爆破小队还请来了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人员教他们渗透上路的方法,使用轻型设备营救战友的方法。这是水下爆破小队的重大转折点,他们由此掌握了近水实施袭击作战的方法。

水下爆破小队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再一次受到重视是在肯尼迪总统上台后,肯尼迪以及政府对特种作战的兴趣,使得水下爆破小队得以重新发挥其作用。在海军作战部长的指示下,第21水下爆破小队指挥官汉密尔顿组建了海豹突击队。新组建的海豹突击队除了要承担水下爆破小队的水中侦察任务之外,还要承担内陆作战任务,从而增强了特种作战能力。

刚开始,美国海军并不信任新组建的海豹突击队,还认为这样的特种作战部队将会挤占海军资金以及人员编制,其强调内陆作战的理念也与历史悠久的海军传统相左。在传统海军看来,海军在公海上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没有精力参与陆地游击战或是在内河作战。然而,海豹突击队从成立开始就得到了海军作战部长的支持。由此,海豹突击队不仅在水下爆破队的基础上组建起来,并且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一开始的时候,海豹突击队一共有两支,一支在东海岸,驻扎在弗吉尼亚州的特尔克里克;另一支在西海岸,驻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科罗纳多。当时海豹突击队每支队伍只有50名士兵、10名军官以及1名队长。

1962年1月,海豹突击队正式成立。指挥官对海军的供给系统十分不满意,因而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这样这个新成立的部队很快就有了名气,并且令人向往。这些革新包括高空低开伞、发明了新水下呼吸器以及AR-15自动步枪。直到今天,海豹突击队队员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依然是最先进的。

海豹突击队除了在毛伊岛上进行与之前的水下爆破小队同样的训练之外,还要进行陆军特种作战部队所进行的训练,包括水下作战、空中作战以及地面作战。由此,海豹突击队队员的生理与心理承受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1962年4月到5月,海豹突击队实施了第一次作战行动,一支由6名海豹突击队队员组成的小组被派往古巴执行侦察任务。这支第一次参加作战行动的海豹小组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由此,海豹突击队开始了其特种作战的生涯。这其中既有荣耀,也有羞耻;既有正义行动,也有野蛮侵略。太平洋战争中的水下爆破小队

水下爆破小队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让美军高层重视了爆破部队在作战中的作用,也让多年以后的人们知道了在太平洋战争中还有一支不为人知的水下特种作战部队对整个战争起着如此重大的作用。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水下爆破小队已经逐渐由水下作战向近水海岸攻击与水下作业两栖作战发展,迈出了得以成为后来的海豹突击队的最重要的一步。也就是说,在水下爆破小队在太平洋战场上执行着各种任务的时候,海豹突击队正在形成。事实上,水下爆破小队中有相当一部分队员都在海豹突击队成立的时候成为“海豹”。

水下爆破小队成立后参加的第一次战斗,就是进攻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环礁,此次行动代号为“燧发枪行动”。

水下爆破小队成立之初,被看做是普通的步兵,队员穿普通战斗服,携带救生圈和救生绳,救生绳连接在充气小船或登陆艇上。由于此次他们并非是游向目标,而是在水中走向目标,因而必须要穿战斗服和靴子,以免被珊瑚刺或是别的什么东西划破身体。

每个水下爆破队员都配发了潜水镜,用于勘察水下障碍物。他们只携带一把匕首,不带其他任何武器。对于这些经过爆破专业训练的队员来说,拿着冷兵器与敌人直接交锋所冒的风险很大。

夸贾林环礁是由100多个岛礁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这些岛礁围起一个长100多千米,宽30多千米的环礁湖。夸贾林环礁位于马绍尔群岛最南端,是该群岛中最大的岛礁。日军在夸贾林环礁上修建起简易机场,这个简易机场能够起降战斗机与轰炸机。

在夸贾林环礁的最北端是罗伊和纳姆尔两个小岛。这两个小岛由日军战前修筑的一条公路连接,罗伊岛基本被机场占据。进入环礁湖的6条主要航道被日军控制着,而纳姆尔岛是日军部队的驻地和防御阵地。“燧发枪行动”是由两支特遣部队在夸贾林环礁的30个岛屿上实施登陆行动。在10个岛屿上发生了战斗,日军的抵抗主要集中在其中的3个岛屿上。

海军北方特遣部队在罗伊和纳姆尔岛登陆,凯利将军指挥着南方特遣部队对夸贾林环礁进行直接攻击。当然,这两只特遣队各自都有一支水下爆破小队。

进攻夸贾林、罗伊以及纳姆尔的战斗同时打响。在进攻开始的头一天,美国海军就占领了这里的5个较小的岛屿,这样可以支援即将发起的进攻战斗。

当埃尼莱贝干和吉布等岛被攻占后,美国陆军使用105毫米以及155毫米榴弹炮对夸贾林环礁进行炮击。战斗全面展开之后,一支水下爆破小队乘坐4艘登陆艇前往侦察夸贾林环礁的预定登陆海滩。随着珊瑚礁越来越多,第一艘登陆艇在离海滩500米的地方受阻,即使海军的猛烈炮火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持,登陆艇上的水下爆破队员还是成了敌军火力的攻击目标。除此之外,水下爆破队员还受到美国海军“近程弹”的威胁。这种炮弹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误伤自己人,即使如此,水下爆破小队依然完成了任务。

当登陆艇不能再前进的时候,两名穿着游泳服的爆破队员跃入水中朝海滩游去。他们在塑料板上记下敌人的海滩布防情况以及沿途珊瑚礁的数量与位置,然后成功地回到登陆艇上,整个侦察过程丝毫没有让敌人察觉。

进攻部队根据爆破队员侦察到的情况改变了登陆与进攻方法。刚开始的时候,凯利打算让登陆部队使用登陆艇,因为这种登陆艇能够装载较多的人员和车辆并快速驶向海滩,还可以在地面行驶,但是,这种登陆艇吃水较深。得到爆破队员侦察的情况之后,凯利决定用水陆两用车辆运送第一批登陆部队实施登陆,虽然这种车辆的装载量较小,但是它能够克服珊瑚礁障碍。

登陆部队于2月1日攻占夸贾林环礁,水下爆破小队便回到珊瑚礁中开辟通道,以便将增援部队和补给品顺利运抵海滩,同时将伤亡人员送回后方。在此次攻岛作战中,水下爆破小队还主动与进攻部队一起执行一些临时爆破任务,比如对阻挡部队前进的坚固机枪掩体进行爆破等。当然,这种行动遭到了上级的反对,上级司令部认为让宝贵的技术作战人员去冒这样大的风险十分不值得。“燧发枪行动”在1月31日发起之后,进攻部队很快就攻占了梅鲁、恩努埃滨、恩努梅涅特和恩努布尔4个小岛,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也为海军陆战队炮兵夺占了射击平台。如此一来,炮兵可以炮击罗伊、纳姆尔岛上的主要目标。

登陆部队在塔拉瓦登陆作战中,由于炮火准备不充分而遭受了重大伤亡。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此次行动中,指挥官命令军舰靠近海岸,以全部火力支援登陆部队登陆。

进攻罗伊和纳姆尔岛本岛的战斗于2月1日上午开始。“密西西比”号战列舰驶至离岸近3千米的地方,使用35厘米舰炮对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水下爆破小队在进攻罗伊和纳姆尔岛的前一天晚上,对预定登陆海滩进行了侦察。在海军陆战队侦察分队的支援下,水下爆破小队乘橡皮舟测量了预定登陆地域的海滩以及水位,并将登陆一带的地图绘制出来。这一系列活动都是于暗夜中在舰炮密集射击掩护下完成的。

水下爆破小队收集到的情报使作战计划人员得以将最适合的登陆工具用在最适合的地方。由于罗伊岛周围水较浅,可以使用水陆两用车进行登陆,而纳姆尔岛周围水较深,只能用能够在陆地上行驶的登陆艇实施登陆。水下爆破小队还随登陆部队登陆,对临时出现的目标实施爆破,以帮助登陆部队顺利向内陆推进。也就是说,水下爆破部队在起初的几次战斗行动中就已经在作着两栖作战的尝试。

美军攻占夸贾林环礁以后,决定对马绍尔群岛的埃尼威托克环礁发动进攻,进攻行动代号为“法警行动”。埃尼威托克环礁位于马绍尔群岛最西面,由30多个小岛组成,中间是马绍尔群岛的第二大环礁湖。埃尼威托克环礁为方形,方形的一个角指向北,在它的最南面有一条宽阔的通道进入环礁湖。

美军通过缴获的日军海图知道了埃尼威托克环礁湖的位置与水深,在它的东边有一条称之为“深水道”的航道。埃尼威托克环礁北端的恩格比岛有一个大型简易机场,这个大型简易机场就是“法警行动”的主要目标。

日军吉岛西田少将负责指挥埃尼威托克环礁的防守部队。然而,日军缺少物资与人力,局势对他们极为不利。他们虽然有许多水雷,然而却缺少技术熟练的人员以及充足的布雷时间。

日军司令部命令吉岛西田少将防守埃尼威托克环礁,事实上,日军司令部是想让吉岛西田建立水下防御体系。然而,吉岛西田少将则将所有时间、精力、人力、物力都用于构筑岛内阵地。“法警行动”的实施者是美军两栖攻击部队,此次行动由希尔海军少将指挥,美国陆军第27步兵师第106步兵团、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2团战斗队承担登陆作战任务。在实施“法警行动”前,陆军部队与海军陆战队都没有受过现代登陆作战训练,海军陆战队中的许多士兵甚至都没有见过水陆两用车辆。

在攻击舰队进入埃尼威托克环礁湖的时候,日军士兵遵守保持隐蔽的命令,并没有向美军舰队开火。事实上,美军舰队进入环礁湖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并非日军火力,而是他们布下的水雷。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第一次碰上水雷,将航道中的水雷彻底清除干净使美军花费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

2月17日,美军舰队在环礁湖中占领发射阵地,第一次登陆行动开始了,美军炮兵部队准备登上恩格比岛侧面的埃苏岛和鲁约鲁岛。水下爆破小队乘橡皮舟对这两个小岛进行侦察后发现这里畅通无阻,因而炮兵部队迅速登陆成功。

17日晚上,水下爆破小队在舰炮和陆军炮火的掩护下,再次对恩格比岛周围的水域进行侦察。水下爆破小队报告说,恩格比岛周围水域中没有障碍物,并且水深适度。水下爆破小队所侦察的情报让海军陆战队于2月18日得以轻易登陆,途中只遇到了基本不起作用的抵抗。

从水下爆破小队收集的情报可以看出,最残酷的战斗不是在恩格比岛上,而将在埃尼威托克岛和帕里岛上。指挥官希尔将军不得不改变作战计划,他意识到自己需要一支比原计划中规模大得多的部队来攻打埃尼威托克岛。在对埃尼威托克岛发起进攻的前一天,两辆水陆两用车在预定登陆海域巡航了两个小时,其中一辆车装载着一个班的水下爆破小队成员,他们在舰炮火力的掩护下,行驶到距海岸50米的地方。这个时候,水下爆破队员再次迅速脱掉战斗服潜入水中,他们头戴潜水镜,把警示浮标固定在珊瑚礁上,如此一来,他们不但为第二天的进攻标示出无障碍通道,还记录了美军炮火尚未摧毁的日军防御工事。

第二天早上,在水下爆破小队的引导之下,第一批登陆部队通过爆破队员标示好的通道顺利登上了海滩。

随后,水下爆破小队将通道炸宽,以便使大型保障供给船只靠近海滩。与此同时,水下爆破队员还为那些船只清理出了一片锚地。

在攻打埃尼威托克岛的时候,水下爆破小队第一次出现伤亡,一个队员在登陆作战中受伤。

此次行动最后一个要夺占的岛屿是帕里岛,帕里岛的南端挨着深水道。登陆部队于2月20日跨过通道,于帕里岛北面的贾普坦岛登陆。炮兵迅速在贾普坦岛上占领发射阵地,接着连续三天对帕里岛实施炮击。从埃尼威托克岛上缴获的地图详细地标明了帕里岛上的日军阵地与掩体的位置,因而舰炮与陆军炮兵的射击目标有据可循。

海军陆战队第22团战斗队在2月22日上午9点的时候登上帕里岛,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中午。最终,帕里岛与埃尼威托克岛被美军占领。

事实上,后来被公之于众的情报显示,水下爆破小队对帕里岛以及埃尼威托克的其他岛屿进行的侦察,对“法警行动”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另外,“法警行动”是水下爆破小队作为“行走”部队实施的一次重要作战行动,水下爆破小队之后的行动都是“入水”行动。

1944年3月到6月,水下爆破小队没有参加重大作战行动,而是将时间花在完善新作战方法和新装备上。前几次登陆作战的经验使水下爆破小队的指挥官认识到,乘船直接对目标进行侦察会遭到敌人猛烈的攻击,极易造成伤亡。为了便于游泳,水下爆破小队队员不再穿战斗服,不再带救生绳。爆破队员乘快艇接近海岸然后涉水上岸的方式,变成了在离开快艇之后直接游向目标。

皮尔斯堡水下爆破学校的指挥官德雷伯·考夫曼少校于1944年4月离开毛伊岛,来到太平洋战区出任第5水下爆破小队指挥官,为进攻塞班作准备。进攻塞班的作战行动代号为“骑兵行动”。凯利将军要求水下爆破小队在此次作战行动中完全在白天进行侦察,这样可以将日军沿岸的设防情况侦察得更清楚。

塞班是马里亚纳群岛中的一个岛屿,美军对它垂涎三尺,原因是美军想把它作为新研制的B-29轰炸机基地。如果从塞班起飞,B-29轰炸机可以全负荷携弹飞到日本本土,投完弹再飞回基地。

实际上,早在1920年,塞班就被看做是日本的领土,也就是说,美军进攻塞班是对日本战前领土的第一次攻击行动。

塞班位于关岛西北约160千米处,是一个重要的太平洋岛屿,而不是海军陆战队之前攻占的那种环礁。但是,美军对塞班周围水域的情况不甚了解。

塞班岛是一座水底大山的山尖,面积约160平方千米。岛上怪石林立,东边是悬崖峭壁,海滩狭窄,西边是宽阔的暗礁,南边是一条大约5千米宽的海峡,将其与比它小一点的提尼安岛隔开。为了增强防御,日军在提尼安岛上修建了四个机场。提尼安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了满足特殊的作战要求,水下爆破小队研究出几种新作战方法。既然是在白天进行侦察,那么也就不能乘橡皮艇前往目标水域,水下爆破队员只能直接游向目标,也就是说,水下爆破队从此要变成“蛙人”。先进的装备与过硬的作战技能使得海豹突击队“蛙人”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渗透到任何海域

为了快速向目标区投送与撤出“蛙人”,水下爆破小队研究出了新的投送方法,考夫曼的第5水下爆破小队在实战中首次使用了这种新方法。

这种新方法是在登陆艇朝岸的一边挂有一只橡皮舟,每两个“蛙人”为一组,从登陆艇跳到橡皮舟里。橡皮舟里有一条通向水中的大管子,两名“蛙人”从管子里滑入海中,每隔100米投放一对“蛙人”,每艘登陆艇运载7对“蛙人”以及1名“蛙人”军官。“蛙人”军官配一台防水步话机,用来传回侦察报告或召唤舰炮火力打击特定的目标。在塞班使用的新侦测方法要求每对“蛙人”每隔25米设置一条标示线,在每个间隔点,一名“蛙人”用下沉线测量水深,并用浮标标示出障碍物,另一名“蛙人”则在塑料板上记下水深与障碍物的位置。侦测任务完成之后,每个人都游回预定会合点,等待登陆艇。

6月14日上午9点,水下爆破小队开始对塞班西边的海滩与暗礁实施侦测,那片海滩长约6千米,宽约700米。他们的身体被涂成蓝色,与海水相似,另外,他们身上每隔30厘米画一圈平行的黑线,身体可做测量尺用。水下爆破队员的这种服装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了。

水下爆破小队在水下对塞班岛进行侦测的过程中,海军舰炮以密集的炮火轰击塞班岛,为他们提供掩护。而当他们接近滩头时,舰炮便停止射击,以便让空中近距离支援飞机攻击敌人的阵地。然而,由于空中近距离支援飞机没有准时赶到,“蛙人”与登陆艇都遭到了轻武器的射击。

水下爆破小队此次的侦测结果表明,预定作战区域没有障碍物,无须进行水下爆破。作战计划人员根据水下爆破小队侦察和测量得来的结果,重新确定了所要使用的登陆工具和行动路线。随后,“蛙人”又乘小船回到暗礁海域,为登陆舰船标记航道。

第二天早上,“骑兵行动”的攻击部队运动到进攻发起地域,水下爆破小队引导他们顺利通过暗礁。

进攻作战发起之后,水下爆破小队对那些阻碍航道的破损登陆舰船实施爆破,以保持航道畅通。与此同时,他们还在暗礁中为支援舰船开辟新的航道。与“法警行动”相同的是,在此次行动中,爆破队员依然跟随进攻部队一起登陆,对临时目标实施爆破。这样的做法依然没有受到表扬与鼓励,反而受到了惩罚。这几个没有接到命令私自登陆实施爆破行动的爆破队员在“骑兵行动”结束后被派去处理后勤、丧葬之类的事情,不允许参加重要作战行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投送“蛙人”的方式都很惊险,这样做不是为了寻求刺激,而是为了增强作战效果或保持行动的隐蔽性

进攻部队攻下塞班后,攻占关岛和提尼安岛就被提上了“骑兵行动”的议事日程。在进攻塞班的战斗中,美军获知关岛日军防守严密,于是决定推迟进攻关岛,而把塞班南面的提尼安岛作为下一个攻占目标。

在提尼安岛的4个机场中,有一个机场被认为比塞班岛上的机场更适合于B-29轰炸机起降。盟军高层担心日军利用提尼安岛的机场对塞班实施空中打击,甚至跨过海峡对塞班实施两栖攻击,因而下令对提尼安岛进行炮击,炮击要持续到对其发起进攻为止。

提尼安岛长约20千米,岛上怪石林立,四面全是珊瑚峭壁,对它进行两栖攻击相当困难。岛上仅有3个海滩,进攻部队只有翻过珊瑚峭壁才能登上海滩。

预定的两个登陆海滩位于提尼安岛北端,分别为“一号”海滩与“二号”海滩。“一号”海滩仅为60米宽,而“二号”海滩则仅为65米宽。在提尼安岛的东面,有另一个可能的登陆场,被称为“黄色”海滩。水下爆破小队在提尼安岛的行动是对可能的登陆地附近的水域进行侦察并绘制地形图。

7月10日晚,由水下爆破小队“蛙人”和海军陆战队组成的合成部队分乘两艘橡皮艇向提尼安岛驶去,对那里的海滩进行实地侦察。这一回,水下爆破小队的“蛙人”不但首次装备了防水手电筒,还首次利用舰载雷达指引航向。风浪很大,侦察工作十分困难。“蛙人”在“一号”海滩和“二号”海滩水域没有发现什么障碍物,但对“黄色”海滩进行侦察的“蛙人”却发现了完全不同的情况。

在日军看来,“一号”海滩和“二号”海滩太小,进攻部队不可能选择在那里登陆,因而将防御重点放在“黄色”海滩。这里的防御工事繁多,不仅有铁丝网等障碍物,还有地雷。日军在这里部属了极为密集的火力。

根据水下爆破小队收集到的情报,美军决定于7月24日在“一号”海滩和“二号”海滩实施登陆作战。在进攻发起前,水下爆破小队对“一号”海滩和“二号”海滩实施了进一步的侦察,发现没有必要进行水下爆破。

然而,开始实施登陆作战之后,美军却发现“二号”海滩地雷密布,进攻发起前的炮火只摧毁了三分之一的地雷,其余的地雷必须得人工排除。虽然水下爆破小队中的每个队员都是爆破专家,可是在排除海滩的地雷与饵雷的时候,他们只能为陆军工兵做助手。

登陆部队从“一号”海滩和“二号”海滩顺利登陆后,立即扑向各个作战目标,很快就攻占了提尼安岛。

顺利攻占提尼安岛之后,接下来的行动目标就是关岛了。关岛是马里亚纳群岛中最大的,也是美军最后一个要攻占的岛屿,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占领的第一块美国领土。因而,解放关岛对于美国来说很重要。

关岛的面积是塞班岛的3倍,这个岛上既有高山峭壁又有茂密的热带植被。虽然美军手中有地图,关岛的地形特征能够通过地图得知,然而他们对岛屿周围的珊瑚暗礁情况的了解程度与对塞班等岛屿一样,也是知之甚少。事实上,从“骑兵行动”开始的时候,美军就在不停地轰击关岛,然而这并没有让美军加深对关岛周围水域的了解,哪怕是一点。

作战指挥官想要在登陆的时候,受到的抵抗越少越好,因此,美军对关岛的全面轰炸持续进行,直到发起进攻的时候才停止。

第4水下爆破小队的“蛙人”在夜间对关岛暗礁进行了首次侦察,发现在暗礁与海滩之间,存在着障碍物。

日军将成百上千的可可树的树干在离海滩不远处架起迭木框,在里面装满珊瑚岩石,再用粗电缆把它们连接起来。这些迭木框与其他障碍物阻挡了水陆两用车辆,就算两栖牵引车有履带能够跨越暗礁,但是却没有办法通过迭木框与电缆。为此,水下爆破小队在白天对新障碍物的数量与类别进行了进一步的侦察后,认为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爆破。

在进攻关岛的作战行动中,美军使用了好几支水下爆破小队。7月14日,第4爆破小队开始在关岛采取行动,准备实施当时最大规模的爆破计划。在舰炮与空中火力和烟幕的掩护下,两百余名水下爆破队员昼夜不停地对日军障碍物实施爆破。

水下爆破队员用特屈尔混合炸药对障碍物实施爆破。他们首先将炸药捆成长28厘米、宽10厘米、高20厘米、重10千克的炸药包,然后再把炸药包绑在漂浮气囊上,“蛙人”将绑着炸药包的漂浮气囊拉向目标。每个水下爆破队员每次可拖2到3个炸药包至目标处,把它们固定在障碍物上。由于障碍物太多,爆破队员每天需要三次往返于暗礁与障碍物之间,以确保爆破行动能够成功。“蛙人”们将炸药包与主起爆线连在一起,以便同时起爆。一条延时引信接在主起爆线的末端,当其他“蛙人”全部撤离爆破区后,最后一名“蛙人”点燃引信。

主要的爆破任务完成之后,水下爆破小队的“蛙人”回到暗礁区,爆破珊瑚礁,开辟通往滩头的舰船通道。200名爆破队员在关岛西边的阿森角与阿加特海湾水域,连续爆破了好几天,成功清除了1000多个障碍物。

在对关岛发起登陆作战的前一天夜里,水下爆破小队的几名“蛙人”涂上伪装色,悄悄地来到预定登陆海滩侦察,并没有发现新的情况。

7月21日早上,陆战队在关岛的两个海滩登陆。海军陆战队第1暂编旅总喜欢冲在最前头,然而,当他们冲上去之后发现第一个冲上海滩的并非是自己,他们在滩头看到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欢迎陆战队登上阿加特海滩。第4水下爆破小队敬立。”

很显然,这个牌子是头一天晚上水下爆破小队来侦察情况的时候立下的。

登陆成功之后,第6水下爆破小队进行了大规模爆破,38吨特屈尔混合炸药在短短两天的爆破中被用完,其中,试爆用去了9吨多炸药。

关岛200多米的海滩、珊瑚礁成为了运输重装备的坡道,后续部队顺利登陆,日军阵地很快就被攻破,关岛得到了解放。

解放了关岛,美军下一步的行动目标落在了硫磺岛上。美国总参谋部很早就想将硫磺岛作为空军基地,以便R-29轰炸机对日本实施轰炸。因而,在解放关岛之后,美军将硫磺岛列为行动目标,并定于1945年2月中旬对硫磺岛发起进攻,进攻行动代号为“分遣队行动”。水下爆破小队参与了此次行动。

硫磺岛是一个很小的火山岛,长约7千米,宽约4千米,形状很像鸭梨。硫磺岛南端有一座死火山,名叫苏里巴奇山。

水下爆破队在此次行动中的任务是侦察和清理硫磺岛东南面的一片海滩。这片海滩从苏里巴奇山到东博特盆地,延伸约3千米。它从最靠近苏里巴奇山的“绿色海滩”开始,向北延伸有六个海滩,其名称依次为“红色1号”、“红色2号”、“黄色1号”、“黄色2号”、“蓝色1号”和“蓝色2号”。

2月17日上午,“贝茨”、“巴尔”、“布尔”和“布莱斯曼”四艘驱逐舰,把水下爆破小队投送到预定水域,进行进攻发起前的侦察活动。他们发现人工障碍物不多,只有少量水雷,于是迅速将其排除。第1水下爆破小队在“红色1号”海滩附近的富塔苏石周围,发现一块巨大的水下岩石,便在那标出水中巨石的位置,他们还在富塔苏石上放了一支朝海面闪动的手电筒。另外,水下爆破小队还发现此处有约2米高的拍岸浪,这2米高的拍岸浪将会给登陆部队带来很大的困难。

水下爆破小队在改装成运输舰的驱逐舰、登陆艇、步兵炮船和驱逐舰提供的近距离火力掩护下进行侦察与清障行动。日军误以为运送水下爆破小队“蛙人”的登陆艇是进攻部队,便对其开火。虽然水下爆破小队没有出现什么伤亡,但是为他们提供掩护的登陆艇却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损失惨重。

由于硫磺岛周围的海水寒冷刺骨,许多“蛙人”出现肌肉痉挛,然而他们没有停止侦察。有几名“蛙人”直接潜上海滩,搜集黑色火山沙样品,准备带回舰队进行化验和分析。在他们搜集火山沙样品的时候,另几名水下爆破队员竖起一块标示牌,上面写着:“欢迎登上硫磺岛!”

在日军猛烈的火力打击中,水下爆破小队有一人在富塔苏岩石旁受伤,还有一人失踪,根据迹象判断很可能已经阵亡了。

2月18日晚,“布莱斯曼”驱逐舰上的第15水下爆破小队正在休息的时候,一架“神风”自杀飞机悄悄地接近了美军舰队,并在被击落前投下了两颗200磅重的炸弹,其中一颗击中了“布莱斯曼”驱逐舰。1名水下爆破小队队员被炸死,其他部队人员被炸伤23人,另有11名舰员被炸伤。

袭击事件发生的时候,水下爆破小队指挥官考夫曼少校正在“布莱斯曼”号附近的“吉尔摩”号潜艇供应舰上。“布莱斯曼”号的弹药仓里装着成吨的烈性炸药,不断蔓延的火势很可能会将整个舰艇引爆。考夫曼不顾这些,立即命令“吉尔摩”号前去救援,考夫曼本人亲自带人提着灭火器冲上“布莱斯曼”驱逐舰,一边救护伤员,一边扑灭大火。在两艘舰的舰员与水下爆破小队队员的奋力扑救下,“布莱斯曼”驱逐舰终于没有被引爆。然而,第1水下爆破小队人员伤亡惨重,达到了40%的伤亡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最为惨重的水下爆破小队。

美国太平洋舰队攻克硫磺岛后的下一个目标是攻占冲绳岛。受到袭击的美军更迫切地想给日军还击,于是代号为“冰山行动”的进攻冲绳岛的行动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4月1日,美军5万士兵将登陆冲绳岛,由1000人组成的10支水下爆破小队将为登陆部队开辟通道。进攻冲绳岛是太平洋战区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其规模与作用仅次于欧洲战场的诺曼底登陆作战。

参加“冰山行动”的水下爆破小队被编为两个大队,一个是“埃布尔”大队,另一个是“贝克”大队。“埃布尔”大队被配属给一个独立攻击大队。这个攻击大队的主要任务是在主攻发起以前攻占冲绳西面23千米处的小群岛克拉马雷托。

3月25日,3支水下爆破小队开始在克拉马雷托岛采取行动。“蛙人”在寒冷刺骨的海水中进行侦察,他们在身上涂抹了银色的润滑脂,一来可以降低寒冷对身体的刺激,二来可以更好地伪装自己。

第19水下爆破小队的一个排登上一个小岛之后,认为岛上没有人烟,因而只有一个人带了一支手枪,其余的人都带着匕首。在岛上隐蔽着的日军突然朝他们开火,一个队员被击伤,其他队员在带着手枪的队员的掩护下将受伤人员抬回了橡皮艇上,随后迅速离开了那个小岛。

3月26日,克拉马雷托群岛预定登陆海滩的障碍物全部被清除,美军即刻在其中6个岛屿实施登陆作战。第二天,美军又成功地登上了其他5个小岛,将克拉马雷托群岛完全攻占。美军刚开始并不想攻占克拉马雷托群岛,只是把它作为进攻冲绳岛的补给基地。攻占之后才发现,这个岛上竟然藏有300多艘装满炸药的“神风”自杀快艇,如果这些自杀快艇攻击集结中的美军主力舰队,必然会给美军主力舰队造成巨大损失。

攻占克拉马雷托群岛之后,水下爆破小队开始在冲绳岛的各个海滩展开清除障碍物的行动。由于计划较为周密,再加上有前几次的作战经验作指导,海军在21个预定登陆海滩成功清除了成千上万个障碍物。

在海古希镇北面的“红色1号”、“蓝色1号”、“蓝色2号”海滩,水下爆破小队一共发现了近3000处障碍物。障碍物是立在海底的被带刺铁网连接在一起的大腿般粗的圆木,因而每个障碍物都必须单独实施爆破。

第11水下爆破小队在两天的时间中,在长约1200米的海滩附近清除了近1400个障碍物。为了进行这些爆破,水下爆破队员在行动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了各自的炸药包。每个炸药包装有一块1千克重的特屈尔混合炸药,炸药包外面有大约90厘米长的导爆索(导爆索被装置在特制的起爆节上),使得炸药包能够连接在主导爆索上。除导爆索之外,每块炸药还带一根软线,主要用于将炸药包固定在障碍物上。

先把4个准备好的炸药包放进一个称之为“尚茨包”的编织袋里,再把“尚茨包”绑在漂浮气囊上。每个“蛙人”行动的时候可以携带5个“尚茨包”,一共有20千克的特屈尔混合炸药。

3月29日,水下爆破小队为“冰山行动”进行水下侦察,3月30日到31日,水下爆破小队对障碍物实施水下爆破。1945年4月1日,进攻冲绳岛的“冰山行动”正式拉开序幕,水下爆破小队队员引导第一批登陆部队登上了海滩。回到驱逐舰上以后,这些爆破队员又充当起了机枪射手,将近千架日军“神风”自杀飞机击毁击退,为在不久前发生的“神风”自杀飞机袭击事件中丧生的战友报了仇。

1945年6月到7月,美、英、澳联军与水下爆破小队在加里曼丹实施作战行动,其目的是进一步切断日本的石油和橡胶补给线,削弱其战争能力。在进攻加里曼丹期间,美军认为要想结束战争,对日本本土进行攻击是十分必要的。

当时预计进攻日本本土的作战行动要用一年半的时间来完成,也就是在1946年冬天才能完成。如此一来,美、英、澳联军有足够的时间在印度尼西亚实施进一步的作战行动,肃清日军的孤立抵抗区。为了给英国舰队一个安全的港口,美国必须要夺占加里曼丹北侧的文莱湾。由澳大利亚第9师与美军第7舰队第6特遣部队组成的联军部队于6月10日发起进攻,水下爆破小队参与了此次行动。然而,在此次作战行动中,美军制造了一次较为严重的误伤事件。

文莱湾北侧有一个名叫“拉布安”的小岛。水下爆破小队的“蛙人”在对拉布安岛海滩进行战前侦察的时候,被美国第13航空队的飞机误认成日军部队,遭到轰炸。这起误伤事件使得水下爆破小队1人死亡,6人受伤。

6月下旬,第18水下爆破小队和第21水下爆破小队在加里曼丹岛南侧的海滩进行侦察,并且在进攻发起之前对障碍物实施了爆破。密集的障碍物以及4米多高的拍岸浪,使得水下清除障碍物的工作极为困难。为此,水下爆破小队制成重56千克的炸药包,使其漂浮在水面上,“蛙人”可以推着它前进。在日军密集的火力打击之下,水下爆破小队完成了极为艰难的爆破任务。

7月1日,美、英、澳联军对加里曼丹岛发起了进攻,这个地方的敌军的火力比其他地方要猛烈,然而水下爆破小队依然在这种情况下完成了水下侦察与爆破任务,并且保证了零伤亡。当天,第一批登陆部队在水下爆破小队的引导下顺利地登上了加里曼丹岛。

8月上旬,美军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日本宣布投降。由此,水下爆破小队参加的加里曼丹岛登陆作战行动成为太平洋战场上的最后一场大规模两栖作战。

在日本投降之后,美军登陆之前,水下爆破小队依然在进行海滩侦察,保证登陆部队顺利踏上日本领土。

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水下爆破小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作战行动期间,水下爆破小队不仅有着丰富的水下爆破作战经验,还对陆上作战进行了尝试,为后来发展成两栖以及三栖部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海豹突击队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依据。没有水下爆破小队在作战行动中的出色表现,海豹突击队很可能就不会诞生。肯尼迪总统对特种部队的喜爱并不是凭空的,他因为钦佩水下爆破小队的强大作战能力,才会下达重建特种部队的指示,第21水下爆破小队的指挥官才会被授予组建海豹突击队的权力。

所以说,水下爆破小队在太平洋战场上摸爬滚打的时候,也是海豹突击队正在孕育与即将形成的时候。诺曼底登陆时的海军战斗爆破小队

1944年年初,海军战斗爆破小队被派往英国,为一次大规模作战行动作准备。他们每6人被编为一组,每组有1名军官与5名士兵。

当时,“霸王行动”还处于严格保密状态下,全美军知道这个行动的人也不到10个,更别说参谋人员与下级军官了。

在这种保密的情况下,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担负着特殊使命被分散到各地去看守大门和弹药堆集所。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美军高层才正式下达了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执行任务的命令,被分散的战斗爆破小队迅速在英国法尔茅斯集结,他们在罗伯特·史密斯上尉的带领下进行强化训练,时刻准备实施作战行动。

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在执行任务前不久才知道他们将要清除的障碍物的数量与种类。盟军高层对诺曼底登陆计划严格保密,任何部队都不会在作战开始之前得知,海军战斗爆破小队自然也不例外。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那就是防止德军看出盟军的作战企图。“比利时门”是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在这次行动中需要清除的主要障碍物。这种钢架障碍物,高和宽都是3.48米,用钢梁焊接而成。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大约5米长的钢支架,有了这个钢支架,“比利时门”得以牢固地固定在沙滩上。“比利时门”重大约2.5吨,德军将它们连接起来,在退潮的时候安装在沙滩上,由此形成一个很长的障碍物地段。德军还在这个障碍物上布置了水雷,用以炸沉盟军的登陆舰艇。另外,德军还在此处布置了密集的防御火力,用来对登陆或破坏“比利时门”的盟军部队进行攻击。从任何一个方面看来,海军战斗爆破小队都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当然,组建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就是由于海军方面发现了这种难以对付的障碍物。虽然海军战斗爆破小队的队员们各个信心百倍,但是真正面对自己要清除的障碍物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任务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

战斗爆破小队了解到,“比利时门”有着十分坚固而复杂的结构,当时战斗爆破小队已经掌握的爆破方法都无法将其成功清除。也就是说,想要摧毁“比利时门”以及它旁边的其他障碍物,不得不寻找新方法,并且必须迅速。

随后,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对仿制的“比利时门”进行试爆,虽然仿制的“比利时门”被成功炸毁,然而,并没有被完全清除,而是变成了一堆缠绕在一起的残骸,依然可以阻挡舰艇通行。随后,战斗爆破小队又使用了大量的炸药对残骸进行爆破,结果钢铁碎片满天飞。这样的爆破方式势必会给登陆部队造成威胁,因而不可取。战斗爆破人员意识到,“比利时门”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装药方式,将一定数量的炸药包在最短的时间内放在“比利时门”的各个要害处,然后同时引爆这些炸药,从而炸毁“比利时门”。

海军战斗爆破小队军官哈根森上尉发明了一种新式爆炸装置,他将新研制出的C2型溶注炸药与另一种新炸药混合在一起,通过“引爆线”引爆炸药。他做了一个试验,将一块2磅重的C2型溶注炸药装进一个长方形的帆布盒子中,再把带起爆索的雷管插进炸药中,把剩余的一段起爆索缠在盒子外面,用一根绳将炸药盒捆住,绳子的另一端有一个扁平的金属钩,作用是迅速将炸药盒挂在障碍物上。这就是“哈根森”炸药包,通过试验,海军战斗爆破小队确认这种炸药包能够将“比利时门”炸毁。

海军战斗爆破小队按照计划将16个炸药包分别放置在“比利时门”不同的要害处,然后将各炸药包的起爆索连接到一根主起爆线上,主起爆线点燃后,16个炸药包同时爆炸,刹那间,“比利时门”被炸得粉碎。就这样,一个2.5吨重的让盟军头疼的障碍物变成了一堆废铁。

这种爆破方式非常成功,因而成为海军战斗爆破小队乃至整个海军的标准爆破装药方法。

经过强化训练的10支战斗爆破小队,于1942年2月被编组成3支分遣队派往英国南海岸。2月底,又有8支战斗爆破小队前往英国,然后被分散到3个分遣队中,这3个分遣队在3月下旬集结。这些战斗爆破队员到英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盟军进攻诺曼底作准备。

当时,情报显示德军有较为频繁的活动,他们不断设置新的障碍物,可以断定登陆海滩的障碍物在不断增多。经过情报搜集,美军初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