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产业的创新思考:硬技术+软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7 17:53:38

点击下载

作者:薛奕曦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电动车产业的创新思考:硬技术+软技术

电动车产业的创新思考:硬技术+软技术试读:

前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而导致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严肃现实。根据2007年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在现有条件下,未来100年世界平均温度最高可能增加5.8℃,而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1)1.5℃~2.5℃,约20%~30%的物种有可能会消失。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面对能源短缺与环境制约的问题,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加快部署,将发展电动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具有环保、节能等特点的电动车已成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缓解能源与环境污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能源与环境问题,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能源战略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先后出台各种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和指导,将其作为实施创新驱动,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途径。

然而,汽车产业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发展是一个协同演化的进程,要想从根本上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硬技术”的进步,还需要与政治、文化、技术、市场、政策、基础设施等诸多“软性”社会—技术因素的协同发展。因此,本书旨在研究如何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硬技术”和“软技术”的协同发展。

本书共分为三篇:认识篇、分析篇和决策篇。其中,认识篇重点从认识电动车、全球电动车产业现状和我国电动车产业现状三部分的研究入手,使读者能够对电动车产业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分析篇则基于社会—技术转型理论和商业模式理论,全面分析了在社会—技术转型背景下,电动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多维度特性,强调了在现有技术约束下,商业模式创新对电动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政府在电动车产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使读者能够全方面地理解“硬技术”+“软技术”的深刻内涵。最后,决策篇则是在分析篇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社会—技术转型背景下推动多层次、多要素的协同发展,如何进行电动车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本书由上海汽车工业教育基金会资助出版,同时本书的部分研究成果来自2016年度上海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16692104000)。本书在编纂过程中,得到了同济大学尤建新教授、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毕晓航博士的大力支持,在此对两位表示深深地感谢。同时也希望同行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共同推进对该领域的认知。薛奕曦2017年4月6日

(1) IPCC.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M]. Cambri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第1篇认识篇第1章认识电动车1.1 电动车的概念

目前,世界各国关于电动车的概念并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认知。整体来看,电动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不同于传统的以燃油为动力的汽车,本书将电动汽车称为电动车。

2012年,科技部发布《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电动车是提高汽车产业竞争力、保障能源安全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根据电动车动力系统电气化的水平,可以将电动车分为两类:一类是全部或大部分工况下主要由电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电动车(称为“纯电驱动”电动车,如纯电动车、插电式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及燃料电池电动车);另一类是动力电池容量较小,大部分工况下主要由内燃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电动车(称为常规混合动力电动车)。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角度看,发展电气化程度比较高的“纯电驱动”电动车是我国电动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

与电动车类似的另外一个概念是新能源汽车。2007年11月,国家发改委颁布执行《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界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并定制了各类新能源汽车生产的统一标准。根据规则,新能源汽车系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则进一步提出,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该规划所指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

综合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车的概念可以看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强调电动化概念,而电动车则越来越强调“纯电驱动”的概念。1.2 电动车发展的历史轨迹

电动车作为对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创新,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创新,其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过去100多年,电动车经历了数次上升和下降的波动。第一辆电动车最早出现于1834年,自电动车出现后几十年直至19世纪末,其一直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在1900年美国和欧洲所生产的汽车中,电动车占据了1/3的生产比例。但是在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石油价格下降所带来的传统内燃机汽车使用成本的下降,使内燃机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急剧增加,电动车的生产和销售下降,至1930年之前电动车已经基本上退出汽车市场。20世纪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以及由此导致的石油价格的飞速上涨使西方一些国家又重新开始推动电动车的研发和市场化,但是随着石油危机的解决、石油价格的下降,20世纪70年代末电动车的发展再一次进入低谷。1990—1998年纯电动车又获得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主要是由于通用公司的创新行为和加利福尼亚州的零排放政策。然而这一发展势头却在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削弱,最近一二十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环境污染的加剧及世界石油资源的短缺,电动车作为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替代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末对电动车的宣传和关注有所削弱,但是在随后的十几年中众多行为主体包括各国政府、电力公司和企业等不断致力推动电动车技术的发展及其商业化。特别是近年来,电动车发展迅猛,新一轮的电动车发展高潮重新出现。其中我国在这一轮电动车发展高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电动车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1.3 我国电动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1.3.1 保障能源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长迅猛,2016年年底已达到1.94亿辆。如图1.1所示,近年来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和私人汽车保有量呈现指数式的快速增长趋势,其中2009年和2010年我国私人小汽车增长幅度连续两年全球第(1)一,2010年新增私人小汽车占全球乘用车产量的20%以上。

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石油消耗量的持续增加,车用燃料正成为石油消耗增长最快的领域,汽车的能源消耗问题日趋严峻。目前,我国汽车的年油耗量已经接近全国成品油总量的60%,“十一五”期间新增的1亿吨炼油能力,几乎全部被新增汽车(2)消耗。根据国际能源署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2020年和2030年我国汽车用油将分别达到2.8亿吨和5亿吨。持续增长的汽车油耗与我国石油资源的匮乏形成对比。根据《BP世界能源年鉴2011》,2010年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 888亿吨,其中我国仅占总量的1.1%。从1994年开始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近年来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2015年石油进口量已达到3.28亿吨,对外依存度首度突破60%,达到60.6%。图1.1 2005—2015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和私人汽车保有量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6)》

另外,我国石油进口也越来越呈现集中化的趋势。目前,我国所进口的石油总量中40%左右来自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阿曼等中东国家。传统上中东国家往往由于其政治稳定性问题,容易引发石油危机,而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才刚刚起步,石油储备体制很不完善。虽然国际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难以精确预测,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相(3)对于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石油的供给在未来将面临更多的约束。1.3.2 缓解环境压力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汽车行业一直是内燃机汽车占主导地位。但是随着传统内燃机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当地空气质量的恶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多等。我国城市的特点是面积较小,人口居住密集,即使汽车排放尾气(4)污染很低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大气污染。据国家环保中心数据,2010年度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占空气总污染源的64%。近几年,北京、上海和广州市中心区80%以上的一氧化碳和40%以上的氮氧化物的来源都为机动车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污染的来源。(5)在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1 100个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中国城市的排名全部处于800~1 050名。

随着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概念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传统汽车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一系列替代燃料汽车技术不断地发展,其中电动车是一个较有影响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电动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由于传统燃油汽车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其作为实现可持续个人交通的解决方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电动车采用纯电动驱动,实现了完全零尾气排放,其废气排放和其他污染物排放同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大大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当地空气质量的改善。1.3.3 汽车产业战略发展需要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本身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的部门,汽车产业的发展能带动100多个相关产业,产业链上游涉及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下游涉及保险、金融、销售、维修、加油站、餐饮、旅馆等行业;中游为整车及其零部件,(6)国内与汽车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已占到社会就业总人数的1/6。

汽车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其现在及未来的战略地位。但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其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技术水平的落后。本土汽车厂商在整车模块技术的应用与核心模块的研发上处于弱势地位,先进技术大量依赖国外进口,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这使我国在传统汽车领域赶超国外的机会较小。而我国在电动车领域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相对较小,国内很多汽车企业在电动车模块研发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为电动车的示范推广提供了良好环境。未来10年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已将发展电动车作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培育和发展电动车产业,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电动车是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转型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

(1) 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低碳发展报告(2011—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23-246.

(2) 弋亚群,向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 (S1):60-63.

(3) 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8, http://www.worldenergyo utlook.org/docs/weo2008/WEO2008_es_eng lish.pdf.

(4) 万钢.中国电动汽车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环保产业,2003, (2): 30-33.

(5) 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6) 央视网,http://news.cntv.cn/20110903/106337.shtml, 2012-09-03.第2章全球电动车产业发展现状2.1 整体产业现状

从全球范围看,电动车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如图1.2所示。2016年全球电动车的销量达到773 600辆,比2015年增长(1)42%。截至2016年12月底,全球电动车的保有量超过了200万辆,其中有61%是纯电动车,39%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从国别看,在电动车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整体起步较早,而且各有侧重。美国侧重解决石油依赖,保证石油安全;欧洲是侧重于温室气体的减排;日本是既保证能源安全,又重视提高它们产业的竞争力。在产业和技术选择方面,欧洲、美国、日本等国有着类似的经历,这些国家在早期主要是以替代燃料为主,譬如欧洲发展生物质燃料,美国也曾经大力提倡发展生物质燃料替代燃油。但近期都转向电动车路线,尤其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把发展电动车、短期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全球较早地推行混合动力车,丰田的Prius是较早实现商业化发展的品牌。

近年来,中国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上所占据的比例和影响越来越大,2015年中国占据全球电动车市场销量的35%,2016年迅速增长至45%。美国2016年电动车销量为16万辆,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近36%。欧洲大部分市场的电动车销量较好,2016年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13%。其中,挪威、比利时、奥地利、瑞典等地的电动车销量持续增加。2016年,挪威国内电动车市场份额达到了24%,瑞典达到了3.2%。然而,日本电动车销量已连续两年下降,荷兰和丹麦由于受当地政府财政政策变化的影响,其销量也受一定影(2)响,如图2.1所示。图2.1 全球电动车市场销量

整车方面,以混合动力车为主导,纯电动车进入导入期。目前,全球混合动力车已初步实现产业化,开始进入商业化快速推广阶段,产品开始盈利,并出现大量衍生车型。纯电动车已进入导入期,国际上主要汽车企业都已开始了电动车产品工程化、产能建设、发展规划等。另外,纯电动车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小型化”的趋势,如奔驰的Smart、宝马的MINI、三菱的iMiEV等车型,也是基于当前的动力电池的技术,尚未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城市短距离使用,许多车厂把它作为纯电动车市场的突破口。

在关键零部件方面,电机和电控相对成熟,电池正加快产业化进程。从电控方面看,电控技术及产品已较为成熟,部分企业已形成了电机规模化的自主配套能力,并在各自的整车上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如博世已形成了电驱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其开发的并联混合动力技术已应用在保时捷卡宴S和大众途锐混合动力汽车上。从电池方面看,车用镍氢电池已实现了规模产业化,日本三洋、松下、GS汤浅等公司的技术生产水平较高,丰田化学工程联合住友金属及PEVE开始了镍氢电池中的镍循环再利用业务。锂离子电池产量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从市场份额来看,三星SDI和LG化学公司发展迅速,日系企业如索尼、三洋发展也较为靠前。根据EV-volumes的分析,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主要有四种不同类的锂离子化学电池占据了主要的市场,包括NCA(松下为特斯拉生产的高能量密度电池)、NMC(世界各地的各种品牌)、锂离子(主要是中国插电式电动汽车)和LMO(大部分是日产和三菱汽车)。2016年,全球主要电动车电池制造商市场份额(3)如图2.2所示。图2.2 2016年全球主要电池制造商市场份额

从技术重点看,目前主要国家的技术研究中心均集中在燃料电池发动机、电机及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组及管理模块这三个领域,日本、美国、欧洲和韩国的技术侧重点一致,为燃料电池发动机、电机及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组及管理模块领域。更为突出的是,目前在日本和美国,电动车的重点技术研发方向是燃料电池发动机,日本和美国均在2000年以后出现了该技术发展较快的态势,超越了其他领域的发展速度。而中国的技术侧重点与国外有所区别,专利申请排名第一位的是电机及控制系统领域,而在上述区域中位列第一的燃料电池领域在中国区域位列第三。2.2 主要发达国家产业政策分析

当前,全球电动车领域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为促进本国消费市场,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类政策来推动产业的发展。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集中了世界上主要的汽车整车厂商,这些国家均相继出台了各类促进电动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本部分重点对美国、德国、日本的电动车产业政策进行分析。2.2.1 美国

美国电动车车发展政策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机构制定,并推动汽车产业的变革。美国从克林顿政府开始就积极推动电动车的发展。

1993年,克林顿政府开始实施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PNVG计划),掀起了混合动力车研制热潮。2001年,小布什政府启动自由合作汽车研究计划替代PNGV计划,主攻燃料电池车;2006年进一步提出了先进能源计划,转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2008年,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通过研发、补贴、限排等措施,(4)引导汽车工业将重心转向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2009年6月《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ACESA)计划10年内对电动车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机动车投资200亿美元。2009年8月奥巴马宣布,投入24亿美元支持企业发展下一代电池和电动车计划。根据该计划,美国能源部资助24亿美元,并要求企业按1:1的比例配套24亿美元,发展8类48个科研生产项目。其中,15亿美元资助美国的电池及其配件制造者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容量;5亿美元资助电动力系统的制造者,电动机、电路系统及其他动力系统器件;4亿美元用来购买7 000余辆全电动车和“插电式”(plug-in)电动车,在多个地点做演示验证,研究并评估它们的性能,建立充电系统,并教育、培训出先进电动车领域的专业人才支撑该行业的发展。2013年,美国能源部再次发布电动车普及计划(EV Everywhere Grand Challenge)蓝图,提出到2020年电池成本要从目前的每千瓦时500美元降低到每千瓦时125美元;通过轻量化技术使汽车重量降低30%;电驱系统的成本要从目前的每千瓦30美元降低到每千瓦8美元。此外,该计划提出要发展充电基础设施,未来5年工作场所充电设施的就业人数要增加10倍。该计划还提出要加强消费者宣传教育和激励措施,以利于电动车的广泛普及。2016年7月,美国政府首次以白宫的名义发布了最新的电动车产业发展一揽子计划,核心是要大力支持充电设施,加快市场培育。这表明充电设施成为美国电动车产业培育的核心抓手。

除了上述推动生产、研发的产业政策外,美国政府还制定各类激励性政策推动电动车的消费和购买,包括购置补贴、牌照税费减征、(5)免费充电、免费停车、拼车专道使用权等。2.2.2 德国

德国较早开始重视电动车产业发展,其产业扶持政策表现为创新(6)主导型模式。2009年8月,德国政府通过了《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该计划由联邦经济和能源部、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环境部、教育和科研部共同制订。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德国电动车市场规模达到100万辆并使德国发展成为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引领者;到2030年至少达到500万辆;到2050年,城市交通基本不再出现化石燃料汽车,电动交通网络将覆盖德国所有城市。2010年5月,德国“国家电动汽车平台”(NPE)正式成立,并将德国电动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市场准备阶段(2011—2014年)、市场推广阶段(2015—2017年)、规模化市场形成阶段(2018—2020年)。NPE预计到2020年,政府总共需投入近40亿欧元资助电动汽车研发工作,确立了电池、驱动技术、轻型化、信息通讯和基础设施、循环利用、整车技术六大研发领域,这六大领域在2020年前的资金配比分别为24.9%、(7)24.8%、8.2%、19%、2.2%和20.9%。

在研发支持方面,德国政府发起“视窗”(Schaufenster Projekt)及“灯塔”(Leuchtturm Projekt)两大工程,让更多的企业、组织及民众参与到电动车的发展中来,以期加快电动车的市场普及进程。其中,“视窗”计划从2012年年末到2016年年末共投入资金达1.8亿欧元,支持项目90个,范围涉及家用电动车各领域及商用电动车的充电基础设施。“灯塔”计划则专门为不同领域的创新型技术提供资金,包括驱动技术、电池技术、充电基础设施、城市交通电网、循环(8)与资源效率、信息与通信技术等领域。

除生产研发政策外,德国政府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电动车市场消费。2016年5月,德国联邦内阁正式通过决议,推出电动车补(9)贴、减免税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刺激电动车发展。按照规定,自2016年5月18日起,在德购买纯电动车的消费者将获得4 000欧元补贴,购买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可获3 000欧元补贴。补贴总金额共计12亿欧元,由政府和汽车制造商平摊,采取“先到先得”原则,补贴发完为止。补贴措施最晚持续到2019年6月30日。个人、公司、基金、社团和协会均可申请补贴。净售价超过6万欧元电动车不在此次补贴政策之列。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还将享受免缴10年汽车税的优惠政策,免税政策可追溯至2016年1月1日起的电动车购买者。此外,德国政府将在2017—2020年拨款3亿欧元,在全德范围建造1.5万个充电站。充电设施将覆盖主干道沿线的加油站和停车场,以及购物中心、体育场等地。

除此之外,德国政府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实施《充电基础设施条例》,条例明确规定了充电接口标准以及充电设施安装、运行的最低要求,规定所有新安装的充电桩必须至少满足欧盟充电接口标准。联邦政府承诺将投资3亿欧元用于改善充电基础设施,其中2亿欧元用于快速充电设施,1亿欧元用于普通充电设施;未来联邦政府车辆(公务车)的20%将是电动车,并为此提供了1亿欧元的资金。据2016年5月数据显示,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以20.83%完成了这一目

(10)标。

整体来看,德国将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及增程式电动车作为发展对象,零部件重点放在电池和相关电驱动技术上,并注重基础设施和可持续能源供应体系发展的扶持。2.2.3 日本

日本在传统汽车领域发展较强,在整车集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经验为其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因此,日本政府在推动本国电动车产业发展过程中,也较多地采用了技术扶持性政策。2010年4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新一代汽车战略2010”,提出要积极发展节能、高效的新能源车,继续保持电池技术的领先地位。规定到2020年,在日本销售的新车中,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新一代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50%的目标,到2030年,新车份额要扩大到50%~70%,并在2020年前在全国建成200万个普通充电站、5 000个快速充电站。

在激励政策方面,日本经济产业省等政府部门实施了包括“节能车补贴”“CEV导入补贴”“充电设施补贴”“加氢设备补贴”等补贴(11)政策;并制订了“绿色税制”和“环保车减税”制度等。从整体来看,在技术路线上,日本目前以混合动力车作为主要发展防线,同时也积极推动燃料电池和纯电动车的研发。电池作为电动车的核心零部件,日本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电池性能相对于2006年提高7倍,成本下降1/40。同时通过制定资源战略以确保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稀有金属的供给,并研究如何循环利用和减少稀有金属的使用量,用以摆脱对原材料进口的限制。2.3 主要整车制造商发展动向2.3.1 特斯拉电动车发展介绍

1.发展历程

2003年硅谷工程师、创业家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与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成立了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它是一家生产和销售纯电动车以及零件的公司。与很多新能源汽车厂商不同的是,特斯拉在发展初期重点从事电动跑车等高端电动汽车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特斯拉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硅谷地带,该公司得名于美国物理学家及电力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的塞尔维亚姓,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公司。

特斯拉公司在成立后,主要采用一种类似半导体行业“无工厂模式”的方式来生产和制造电动车。一方面,特斯拉公司从电动车先驱艾尔·科科尼创办的技术型公司AC Propulsion获取电动车的技术方案;另一方面,利用一家现有的汽车制造商(英国莲花Elise)来完成电动车的制造流程,从而实现造车的低成本、短周期、高可靠性。

2008年2月,特斯拉第一辆Roadster车型上市,同年10月,Roadster实现量产。2009年7月,Tesla推出新款Roadster和高性能版Roadster Sport,2010年1月,Tesla推出右舵版Roadster开始拓展海外市场。2012年,特斯拉发布了其第二款汽车产品——Model S,纯电动豪华轿跑车;2015年,特斯拉第三款汽车产品为Model X进入市场;其下一款车型为Model 3,预计将于2017年年末进入市场。2016年11月,特斯拉电动车收购美国太阳能发电系统供应商SolarCity,使特斯拉转型成为全球唯一垂直整合的能源公司,向客户提供包括Powerwall能源墙、太阳能屋顶等端到端的清洁能源产品。2017年2月1日,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 Inc.)正式改名为特斯拉(Tesla Inc.),这意味着汽车不再是特斯拉的唯一业务。

2.发展模式分析

1)坚持“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

特斯拉在发展初期,即确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阶段,开发高端、高性能运动型电动车;第二阶段,完成规模化生产电动车的重任;第三阶段,生产价格能被普通大众接受的低成本经济型电动车。

美国汽车市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较为成熟,许多消费者,特别是高收入人群基于环保意识和体验新技术的需要不再满足于购买传统汽车。在此背景下,特斯拉在创立之初就将市场细分定位于高端市场。为解决生产初期的高研发成本和电动车本身充电障碍的问题,特斯拉最终将第一代产品定位于豪华电动跑车。一方面,豪华跑车价位较高,而目标消费者对于价格并不介意,这一优势可以帮助缓解特斯拉高昂的研发成本方面的负担;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跑车的使用频率低,里程短,这些又可以弥补电动车单次充电里程短的劣势。

2)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实现多元化的价值主张创新

特斯拉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差异化的价值主张,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产品的推广。(1)产品的创新。在确定目标市场和产品系列后,特斯拉最关键的是通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优越的价值主张。特斯拉没有按照传统的底特律定律来设计汽车,而是按照苹果手机的模式来对汽车进行设计,不仅使汽车的性能与传统跑车相差不多,并且充分挖掘电动车的本身特点,进行突破性的整车设计,并将IT与汽车相结合,不断提供优越的电动车性能,最终目的是提高消费者的驾控体验和操控感。最终,技术、酷、时尚、环保成了特斯拉为终端消费者所提供的价值主张,这些价值主张不同于或超越了传统跑车所能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主张。(2)充电服务的创新。充电服务一直是影响电动车在我国扩散的一个重要原因。为降低消费者使用电动车的成本,特斯拉力图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充电服务和多种充换电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充换电服务。在将电动车产品送货上门时,特斯拉会帮助消费者在家庭车库中安装充电桩,从而解决了消费者在家充电的难题,其创造性地为长途出行的消费者修建了能够实现快充的超级充电站。(3)售后服务创新。特斯拉积极进行售后服务创新,通过向消费者提供超售后服务,包括电池保修和汽车回收等,降低了消费者的使用成本。

3)寻找全球合作伙伴,构建网络生态系统

从汽车生产的角度看,特斯拉通过整合世界各国先进的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品和服务,使特斯拉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性能优越的产品和服务。在发展初期借助于AC Propulsion获取电动车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英国莲花的跑车生产制造优势完成电动车的制造流程;通过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锂电池生产商松下获得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电池;通过博格华纳获得变速箱;通过横滨轮胎公司型获得汽车轮胎;通过达索系统公司实现汽车软件系统的开发。目前,特斯拉共有14家的供应商,分别来自日本、美国、法国、瑞士、瑞典、韩国等地,其中包括了横滨轮胎、松下电器、瞻博网络、直觉软件、德纳公司、达索系统、博格华纳、伟世通及TE Connectivity等厂家,这些供应商涵盖了轮胎、锂电池、软件开发和汽车变速器供应等多项领域。

从汽车充电角度看,特斯拉通过与电网、商场、银行等不同主体合作,构建了自身的充电网络生态系统。进入中国后,特斯拉也不断加强在中国充电网络的布局活动,不同主体包括地产商、电信运营商、银行等都参与进来,力图在中国构建一种全新的充电网络生态系统。

4)颠覆传统营销渠道,实施双渠道营销模式

传统的汽车营销渠道是通过4S店,或者是经销商。而特斯拉在选择销售渠道时,完全绕开传统模式,采取了“体验店+网络直销”的营销模式。消费者可以在特斯拉专营的体验店里完成一系列产品体验并交付订金,或者直接通过网络渠道订购特斯拉电动车。2.3.2 通用电动车发展介绍

1.发展历程

1991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共同成立了“先进电池联合体”(USABC),研究开发新一代电动车所需要的高能电池,并且与美国能源部签订协议在1991—1995年投资2.26亿美元来资助电动车用高能电池的研究。

1996年通用汽车首次推出EV1电动车,直至1999年通用共投入10亿美金用于研发和生产电动车,但当时电动车的产量仅为700辆。同时,美国加州经过多年在环保及环保车辆的探索实践,表示不再积极鼓励发展纯电动车,而转向了燃料电池。在此背景下通用EV1项目被叫停。通用汽车等厂家停产了部分纯电动车型,并且不再继续加大对纯电动车研究的投入,只是对已经投入使用的电动车进行维护。一方面,EV1项目的叫停使通用汽车放弃了在电动车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另一方面,领先的EV1项目也使通用在电动车制造方面早早地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制造优势。

随着本轮电动车浪潮的逐步推进,通用再一次进入电动车市场,相继推出雪佛兰SPARK EV、雪佛兰Volt沃蓝达、欧宝Ampera、凯迪拉克ELR等多款电动车型。2016年年初,通用宣布将推出雪佛兰Bolt纯电动车,这款车型定位于低价格、长续航里程的入门级小型电动车。在2020年前后,通用汽车还将推出与本田汽车合作开发的燃料电池汽车。

作为全球第一大市场,通用也早已在中国布局电动车市场。几年前,上海通用汽车发布“绿动未来”战略规划,其中涉及新能源车型,包括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研发上市也都列入了战略规划。2016年3月21日,通用汽车宣布在未来5年,将电动车、自动驾驶、汽车共享、车联网等领域发力,构建基于个人出行的新兴交通服务体系。

2.发展模式分析

1)开发全系列电动车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

在推广电动车过程中,通用向消费者和市场提供了四种方案:轻度混合动力技术、全混合动力技术、增程型电动车及完全依靠电力驱动的纯电动车。通用汽车在旗下车型中搭载不同的电气化动力总成系统,发了全系列电动汽车产品。

2)整合传统汽车的销售渠道和电动车专属渠道,加快市场推广

发展电动车,营销渠道是关键。在推广电动车过程中,一方面,上海通用为电动车建立了专属销售渠道。赛欧SPRINGO是上海通用自主研发的纯电动车产品,赛欧SPRINGO使用上海通用电动车专有品牌标识。上海通用还为包括赛欧电动车在内的新能源产品建设Green Drive专属销售与客户体验展厅网络销售,并将在全国有新能源汽车消费基础的重点城市汽车市场逐步扩展销售和服务网络。另一方面,通用也充分利用传统汽车已有的销售渠道,2011年年底在中国上市的雪佛兰Volt沃蓝达选择了在通用全国8个城市的13家上海通用经销商处进行销售,消费者可在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广州、深圳及佛山等城市购买该车型。

3)加快本地化合作,开展试驾试乘和商业模式探索

2013年3月,上海国际汽车城与上海通用签署了新能源汽车共享示范推广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双方在新能源车示范推广领域的合作框架。汽车城和上海通用汽车就赛欧SPRINGO纯电动车合作意向达成共识,秉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立足实际,实现三个平台、四个中心具有万辆级示范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打造国家级战略新型产业的综合实验区。上海通用汽车将优先提供旗下已有电动车及将来研发的新车型,参与驾乘及展示活动;推广应用电动车,并在租赁、共享等领域探索相关商业模式;提供车队配合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进行指定用户上路示范,并提供车辆维护维修等服务。同时,汽车城将与上海通用汽车合作进行旗下电动车示范运行数据收集与研究,并共享成果,共同推动电动车产业发展。2.3.3 日产电动车发展介绍

1.发展历程

日产汽车很早便致力于电动车的研发,早在1947年日产便发布了其研发的第一款电动车Tama。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公司更加积极地致力于电动车的研发,发布并销售了一系列电动车型。1996年,日产汽车发布了全球首辆装备锂离子电池的Prairie Joy。2003年,日产汽车通过有限租赁系统将燃料电池车引入日本市场。2008年,日产第一款装备层叠式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车亮相。2010年,日产聆风(NISSAN LEAF)正式在日本和美国上市。聆风是日产汽车研发的全球首款量产零排放纯电动汽车,由创新型层叠式锂离子电池驱动,在完全充电的情况下可以实现160千米以上的巡航里程。日产Leaf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中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销量,截至2014年年底(12)Leaf的全球销量达到172 000辆;2015年年底,全球销量累计约为(13)20万台,已成为目前电动车市场中扩散量最大的纯电动汽车。(14)2016年,Leaf全球销量将近50 000辆。

随着日产Leaf在全球市场的推广,日产也加快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2010年年底,日产向武汉市交付首批15辆聆风用于武汉市的电动车示范运营。2011年年底,东风日产正式向广州市花都区政府交付15辆聆风。这些示范运营将为日产电动车在中国的正式投入提供试验数据。在中国市场上日产借助东风日产旗下的启辰品牌来实现其“零排放”计划。2014年,纯电动启辰晨风正式上市销售。

2.发展模式

1)以纯电动为主要方向,加强技术研发

日产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的技术路线选择主要强调纯电动车的研发和生产。从1947年发布的第一款电动车Tama到2010年正式上市,以及目前销售量良好的日产leaf和在中国推出的启辰晨风均为纯电动车。在发展纯电动车过程中,日产非常强调电池的研发,2007年,日产与NEC合资成立了汽车能源供给公司(AESC),目前已经成功制造出叠层电池,聆风LEAF即配备该类型电池。目前,日产正致力于通过添加非晶一氧化碳提高电池续航里程。2014年,AESC在全球动力电池供应商产能排名中,仅次于松下;2015年,该公司在车载锂离子电池市场所占份额也是第二位。另外,随着日产在纯电动车技术路线上的不断发展和布局,其也加快了混合动力车的研发和生产,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15款新混动车型,在这15款混合动力车中,有11款新型油电混合动力车将采用日产最新前驱混合动力系统。

2)充分借助政府力量,布局全球电动车市场

在推广电动车过程中,日产充分利用当地政府的力量,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电动车商用步伐。2008年1—11月,雷诺—日产联盟先后与以色列、丹麦、法国、美国俄勒冈州和索诺玛县等11个国家与地区签订“零排放汽车谅解备忘录”。这些国家将对日产在该国(该地区)的电动车发展提供便利,从而推动了日产在欧洲、北美、中东和亚洲的布局。2009年3月,日产与美国图森地区的当地政府展开电动车合作。作为合作内容之一,日产不仅协助当地政府及执法单位进行电动车投放,并协助制定电动车推广的相关政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丹麦和日本神奈川县也承诺对电动车实施税收优惠。在田纳西州,美国最大的公共电力供应商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将参与支持日产和当地政府建立的电动车合作项目。葡萄牙也与雷诺—日产建立了直接的合作关系,从2011年开始大规模向消费者推广电动汽车。在我国,雷诺—日产集团早在2009年就和我国工信部产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日产将为工信部制定包括充电网络建设和维护,促进电动车大规模使用的综合规划,这是工信部与跨国公司签署的第一份电动车发展协议。

3)示范运营+私人租赁,探索电动车商业模式创新

日产在我国推广电动车过程中,主要采取了示范运营的方式并探索私人租赁商业模式。日产先后与广东省政府、武汉市政府、广州市政府分别签署了共同推进电动车产业发展谅解备忘录,自2011年9月起日产先后在武汉、广州、大连等城市开展纯电动车的示范运营,首批启辰晨风纯电动车也进入广州出租车及汽车租赁市场,这标志着东风日产的纯电动车事业、东风日产启辰品牌发展在中国的正式开启。

从整体上来看,东风日产的纯电动车推广可以分为两大布局,三个阶段。两大布局是“以点带面,纵贯南北”。三个阶段是指:与意向城市建立推广合作关系;联手试点展开运营;批量生产,规模推广。2.3.4 丰田电动车发展介绍

1.发展历程

作为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和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丰田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便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电动车,特别是混合动力车的普及和推广。早在1997年,丰田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车丰田普锐斯,2001年,进入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最大的市场是日本和北美。2005年,作为第一款在日本以外生产的混合动力车型,丰田将普锐斯正式引入中国市场,这是第二代普锐斯。截至2016年4月底,丰田混动销量已突破900万辆,达到901.4万辆。

随着中国电动车市场的逐步启动,丰田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也逐步展开。2013年11月,丰田全球研发体系中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混合动力核心组件的研发基地——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成立,积极推进混合动力技术的本土化研发。技术研发中心在中国的落成是丰田新能源国产化战略的关键,因为该研发中心的重心就是混合动力技术(HEV)及它的应用型技术——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技术(PHEV)核心组件的国产化。此外,生产电池的新中源丰田汽车能源系统有限公司与生产混合动力变速驱动桥的丰田汽车(常熟)零部件有限公司相继成立,标志着混合动力国产化相关工作的推进。2014年,由日本PRIMEARTH EV ENERGY株式会社、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丰田通商株式会社、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常熟新中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科力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与科力远的合作体现了丰田对新能源技术全产业链布局的考虑。

2.发展模式

1)以混合动力为主导,推动电动车的“全方位”发展

在电动车的发展技术上,混合动力技术是目前公认的全球最成熟、最先进的环保技术。针对各种新能源技术各自的特点,丰田采取的是“全方位”的技术路线。丰田认为,不论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还是纯电动车以及燃料电池车,混合动力技术都是上述战略型电动车共通的技术。由于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可以利用蓄电池中的电能驱动电机,实现纯电动模式行驶,而有了这些混合动力核心组件(电池、电机等)的基础,混合动力技术可以相对容易地实现向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的延展。利用混合动力与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车在电机、电池、电控等方面拥有共通的核心基础技术这一特点,再由混合动力嫁接发展成为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

2)自主研发与合作,强化动力电池技术的优势

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是动力电池技术。日本专业分析公司Patent Result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丰田汽车在动力电池专利技术领域排名首位,而且排在第二名的日本电装也是丰田汽车所属零部件企业。此外,为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动力电池技术优势,丰田汽车的综合商社丰田通商也与中国大陆的中信国安、中国台湾的长园科等专业电池材料公司有着汽车电池方面的合作。2012年11月,丰田开发出钠离子电池,室温状态下电压值比锂离子电池高三成左右。同时丰田也开始涉足动力电池上游。2010年1月21日,丰田旗下丰田通商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Orocobre合作,进军锂产业。同时,丰田通商在印度新建稀土提炼工厂,用于制造混合动力车电机。2016年5月4日,据美国媒体Leftlanenews报道,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在北美研究所研发的镁电池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3)结合我国电动车发展特点,推动电动车生产本土化

为推动丰田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丰田在中国不断加大对混合动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目前丰田汽车在华已布局多款电动车型,包括已经正式引进了第三代混合动力技术的普锐斯新车、混合动力版的凯美瑞车型,以及多种类型的雷克萨斯混合动力车型:CT200h、ES混动、GS混动、LS混动、RX混动等系列。2.3.5 大众电动车发展介绍

1.发展历程

与其他大型汽车制造商相比,大众在电动车市场布局方面并不是较早,然而面对即将展开的电动车领域里的激烈竞争,大众的目标就是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在欧洲市场的强势地位成为主流市场的电动车制造商。2016年,大众推出2025发展战略,预期到2025年推出30多款电动车,年销量达到两三百万辆,大力发展电池技术、数字化和自动驾驶技术成为新的集团竞争力。目前,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各品牌总计有9款电动车,含3款纯电动车[大众e-Up!、大众e-高尔夫和奥迪R8(e-tron)],以及6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大众高尔夫GTE、大众帕萨特GTE、奥迪A3掀背版e-tron、奥迪Q7 e-tron quattro、保时捷Panamera S E-Hybrid及卡宴S E-Hybrid)。

中国是大众集团全球战略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2017年年初,大众集团发布了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三个步骤”。①基于MLB和MQB平台打造的插电式混动车,通过本地化生产的方式将一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投入市场,如,一汽-大众奥迪A6L的插电式混动车型、上汽大众的辉昂插电式混动版,途观L等车型。②基于MLB、MQB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进入第二阶段,大众将会为中国市场推出续航里程约300千米的纯电动汽车,如e-Golf。③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纯电动车,第三阶段,大众便会推出续航里程在400~600千米的纯电动车。

2.发展模式

1)初期以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主,推动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扩散

随着中德双边计划建立统一的电动车充电标准及促进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大众集团逐步制订了其开拓中国国内电动车市场的整体规划。基于对未来几年内我国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的预期,大众集团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结合了市内驾驶和远途驾驶出行的优势,因此,将首先以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主推动其在中国的市场扩散,这也是大众未来几年新能源战略的一个基础。

2)全面布局低端、中高端电动车细分市场,推动多款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在推广电动车的过程中,大众集团同时在低、中、高端市场布局,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研发和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例如,针对年轻人细分市场,大众推出e-Golf电动车和up!纯电动汽车;奥迪Q5 hybrid quattro、奥迪A6 hybrid和奥迪A8L hybrid全混合动力车型的推出,将实现日常实用性与动力的结合,从而实现大众在低端和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的全面产品布局。在豪华车市场,保时捷Panamera S E-Hybrid车型也已经继欧、美之后登陆中国市场。

3)基于MQB平台迅速推广集团各品牌、各级别电动车

MQB是大众集团最新的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Modular Querbaukasten),MQB平台的研发借鉴了大众集团多个新平台的研发成果,如奥迪的MLB纵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和保时捷MSB模块化标准平台。MQB将大量的汽车零部件实现标准化,令它们可以在不同品牌和不同级别的车型中实现共享。所以,这一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降低车型的开发费用、周期及生产环节的制造成本。借助该平台,大众和奥迪只需要区分MQB与MLB两个不同产品线即可,这将极大地增强大众在整车生产方面的灵活性和生产线柔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MQB平台不仅能够搭载传统内燃机汽车,而且能够搭载多种新型动力系统,如天然气、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系统。基于此,大众在发展电动车过程中,在运用MQB与电动车生产上,会使新能源汽车战略在集团所有品牌和各级别车型上得以迅速高效推广。

4)借助“大众汽车品牌体验日”宣传电动车产品

从2013年至今,大众集团在上海、北京、成都、厦门等城市陆续推出“大众汽车品牌体验日”。通过体验日的活动,大众集团全方位展示了大众汽车集团现阶段环保交通出行,以及未来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全球范围内可持续交通解决方案,向公众展示了大众汽车“Think Blue.蓝·创未来”的环保理念,未来可持续交通策略与解决方案以及大众汽车品牌创新设计的传承和发展,从高能效的TSI、TDI发动机,创新环保的“蓝驱技术”,低碳排放的混合动力,到彻底实现零排放的电驱动技术。大众集团借助体验日向我国消费者全面展示了大众集团的电动车,并向消费者表明了电动车本土化的目标和未来发展战略。2.3.6 宝马电动车发展介绍

1.发展历程

宝马公司在电动车领域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1969年,期间宝马在各个领域做了众多尝试,相关技术,特别是电池技术积累不断增加,在混合、纯电动等各种类型的原型车和测试车辆中积累了较多经验。图2.3显示了宝马公司从1969—2013年所推出的各种电动车类型。图2.3 1969—2013年所推出的各种电动车类型

1969年,宝马开发了其第一辆电动车BMW1602,该车曾在1972年慕尼黑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亮相。1991年,宝马公司推出测试车辆BMW E1,用于在实践中探索电力驱动的优点和缺点。2004年,锂离子蓄电池技术被开发,电力驱动真正投入应用。宝马集团利用此机遇,启动旨在开发可持续交通解决方案的BMW i项目,其首创成果之一便是MINI E。2009年,宝马在世界范围内征集参与者来测试MINI E。2011年,宝马通过BMW Active E启动第二个规模更大的驾驶活动,这将获得更多的反馈并为客户提供测试BMW i3动力传动系统早期版本的机会。2011年7月,宝马首次在法兰克福发布BMW i3概念车,并且于2013年7月开始向市场推出i3量产版,这是宝马集团首款专为城市打造的纯电动量产车型,标志着宝马电动车开始正式进军消费市场。随后的BMW i8是基于BMW Vision Efficient Dynamics概念车进行研发的,该车的插电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融合了高性能发动机的强劲动力和小型车低油耗、低排放的环保特点。2015年,BMW i3在全球范围的销量增幅为49.9%,共售出24 057辆(2014年为16 052辆),(15)BMW i8销量达到5 456辆(2014年为1 741辆)。

随着大众、丰田、日产、特斯拉纷纷看好在华的电动车发展,并扩大在华的整体销售,宝马公司也开始开拓中国市场。2014年9月宝马开始向中国提供进口电动车,截至2014年10月底,我国共有8名消费者已购买宝马i8电动跑车。根据电动汽车i3的预定订单和宝马公司的预测,预计中国在5年内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动车消费市场。同时,宝马公司积极探索与国家电网的合作,并宣布了在上海合作建设充电站的计划。根据双方协议,宝马将与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动汽车服务分公司以及国有房地产公司上海世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手建造50多个充电站,供电动车消费者补充电能,建立的共用充电站将同时兼容宝马、比亚迪、上汽等公司电动车。2014年8月,一嗨租车依托其在电动车租赁领域的专业实力,成为宝马i系列电动车的合作服务商,为宝马i车主提供远途出行解决方案。一嗨租车将配合宝马i电动汽车的发布,首批在北京、上海、深圳、沈阳、广州、杭州和成都7个城市等为宝马i车主提供一站式尊享服务,包括支持宝马i3和i8的销售,为车主提供车辆使用以及免费送车上门等一系列服务。

2.发展模式

1)更注重私人用户对电动车的接受度与感知度

宝马注重私人用户对电动车的接受度与感知度。成熟的商业化思路下,只有深刻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才能真正推动电动车市场化和商业化。

宝马从开始涉及电动车领域开始,即通过不同类型和系列的宝马电动车系列进行测试与用户体验。以MINI E为例,宝马首先在美国和德国启动MINI E实路测试项目,随后在法国、英国及中国和日本等6个国家的12个城市进行测试,最终有430位私人用户和14家集团用户参与了测试,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汽车厂商在电动车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实路测试。在中国,该项目于2010年4月正式启动,由宝马公司与中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每个参与测试的用户都安装了独立的充电桩。在该测试中,宝马积累了重要的厂商数据,探讨电动车商业化模式的可行性。通过这些数据搜集和分析,宝马将进一步优化未来旗下电动车技术与配套功能,以用于真正承担其电动车战略的“i”品牌车型中。

2)延续传统汽车研发模式,更加关注汽车本身的设计与开发

传统大型汽车集团宝马更集中于电动车本身的设计与开发。MIN IE电动车实路测试项目的研究结果显示:只有完全按照电力驱动特点设计开发全新的电动车,才能真正实现电动出行的初衷。基于此,宝马设计出BMWi新能源汽车专用的Life Drive轻量化车辆架构和以电驱动为核心诉求的eDrive动力系统。Life Drive模块化车身架构由Life——乘员座舱模块及Drive——驱动模块组成。Life模块相当于传统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