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世界近现代史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16:34:49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世界近现代史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世界近现代史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近代初期的欧洲

1.1 考点归纳

一、文艺复兴(一)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与实质

1.文艺复兴的背景(1)城市经济的发展使思想文化出现了世俗化倾向。(2)14、15世纪以来,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开始形成并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需要为其服务的新文化;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需要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服务人才。于是他们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发动了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新文化运动。(3)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成为反封建教会文化和构筑新文化的天然素材。(4)新兴资产阶级暂时还没有新的理论体系,所以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开道锣鼓。

2.文艺复兴实质

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从表面上看,文艺复兴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实际上这场运动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运动中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成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3.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个人主义。(1)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基督教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强调和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高贵、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2)人文主义者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批判禁欲主义的宗教观。他们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现世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幸福。(3)人文主义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批判封建等级特权,提出自由平等的要求。(4)人文主义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主张探索自然,研究科学,追求真理,用知识造福于人类。(5)人文主义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外来干涉,主张民族独立,希望在强大王权的保护下求得自身发展。

4.精神实质

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核心,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天主教会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研究与人有关的世俗学问。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资产阶级“人性论”是理论基础。(二)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意大利的原因(1)意大利虽四分五裂,战争频仍,但是一些城市共和国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经济呈现一种特有的繁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物质环境。(2)大量博学多识的学者定居于意大利的富裕城市中。(3)意大利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拜占庭帝国东学西渐,促进了意大利学者对古典希腊文化的研究与鉴赏。

2.分期

意大利文艺复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4世纪至15世纪中叶为前期,15世纪后半期至16世纪为后期。

3.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1)文学

意大利前期文艺复兴是文学的繁荣时期,出现了文坛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①彼特拉克(1304~1374年)“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有抒情诗集《歌集》。创立了十四行诗,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②薄伽丘(1313~1375年)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③但丁(1265~1321年)

恩格斯称之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著有名作《神曲》。(2)艺术

①乔托(1266~1337年)

近代现实主义绘画的开拓者,“近代美术的奠基人”,成就主要是壁画,以被称为“14世纪意大利艺术的重要纪念碑”的阿累那教堂壁画最为有名。

②马萨乔(1401~1428年)

最先探索人体结构和透视法的画家,代表作有《失乐园》和《纳税钱》。

4.意大利后期文艺复兴(1)艺术

意大利后期文艺复兴是艺术空前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艺术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①达芬奇(1452~1519年)

其绘画把人文主义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绘画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有名的作品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②米开朗琪罗(1475~1564年)

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代表作有雕塑《大卫像》和《摩西像》。绘画杰作有罗马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和墙壁上的祭坛画《末日审判》。

③拉斐尔(1483~1520年)

有“画圣”之称,擅长画圣母像。代表作是《西斯廷圣母像》。

④提香(1477~1576年)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杰出代表,宗教画《圣母升天》最有名。(2)思想

①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

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奠基人,被誉为近代“政治学之父”。《君主论》是他的代表作,完整地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国家学说。

②康帕内拉(1568~1639年)

杰出的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代表作《太阳城》。(三)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

15世纪中叶起,文艺复兴运动传播到德意志、法国、英国、西班牙和尼德兰等地。

1.文学(1)伊拉斯谟(约1466~1536年)

伊拉斯莫把圣经、早期教父的作品以及许多古希腊作家的作品从希腊文译成拉丁文,并对原文作了人文主义解释,极大地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代表作是《基督战士手册》和《愚人颂》。(2)拉伯雷(约1494~1553年)

继薄伽丘之后享誉欧洲的杰出人文主义作家,法国文意复兴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为《巨人传》。该作在一定意义上表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和原则。(3)塞万提斯(1547~1616年)

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为《堂吉诃德》。(4)乔叟(1340~1400年)

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作家,主要作品为《坎特伯雷故事集》。(5)莎士比亚(1564~1616年)

莎士比亚的作品集中地代表欧洲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斯》是他的四大悲剧作品。

2.思想(1)博丹(1530~1596年)

法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著有《国家论》(6卷)。(2)托马斯·莫尔(1478~1535年)

英国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代表作为《乌托邦》(1515年)。(四)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1.文艺复兴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恢复了人的地位和尊严,从而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确立开辟了道路。

2.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来了大量的艺术精品以及文学著作。

3.文艺复兴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近代自然科学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4.文艺复兴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它打破了经院哲学的一统局面,使得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上、价值上和道德上的基础。

二、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一)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1.经济动因(1)对黄金的追求。(2)原有商路不通。

2.精神动因

传播基督教思想。

3.物质条件(1)15世纪时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地理知识的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2)古代希腊的地圆说理论在当时的西欧广泛流行,罗盘针和占星仪则被应用于测定船在海上的方位。(3)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使处于海外扩张时期的西欧在海上占据优势。

4.政府支持

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走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这是因为:(1)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近海。(2)两个国家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亨利王子,他的大力扶持,改进了葡萄牙船舶的航海性能。(3)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在与伊斯兰教的斗争中形成的宗教热情特别强烈。(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1487年,航海家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实际打通了往东方新航路的门户。

2.1497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渡过印度洋,于1498年到达印度。

3.1492年,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古巴和海地。

4.1519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引发“商业革命”

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商业扩大了,并开始与美洲有了商业联系。欧洲的商路和商业中心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城市趋于衰落。

2.促动“价格革命”

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这在历史上称为“价格革命”。货币的贬值和物价上涨加剧了西欧社会各阶层的阶级分化的过程,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

3.掀起殖民浪潮

新航线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序幕,欧洲人纷纷到亚、非、拉美等地展开殖民掠夺,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建立自己的殖民帝国体系。继葡、西而起的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国家。

4.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

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四)教皇子午线的划定

1.《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

葡萄牙和西班牙对亚、非和美洲的殖民掠夺冲突不断,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出来调停,1494年6月,两国签订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确定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约等于3英里)的子午线为分界线,该线以西归西班牙,该线以东归葡萄牙。这条分界线即“教皇子午线”。

2.《萨拉哥撤条约》

1529年两国又签订了《萨拉哥撤条约》,规定以摩鹿加群岛以东的17度线为界,划分两国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根据两个条约,西班牙几乎独占整个美洲,葡萄牙的势力范围在亚洲和非洲广大地区。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瓜分殖民地。(五)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1.西班牙(1)第一个殖民统治中心

西班牙在海外建立的殖民地主要在美洲。1496年,西班牙人在海地岛上建立第一个殖民统治中心——圣多明各城。(2)灭亡阿兹特克文明

1519~1521年,西班牙贵族科泰斯率领殖民者侵入墨西哥内地,先后两次攻陷阿兹特克人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城,彻底征服阿兹特克人国家。(3)灭亡印加文明

1531~1533年,西班牙贵族皮萨罗率远征军从巴拿马侵入秘鲁的印加人国家,并攻陷印加人首都库斯科城。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已侵占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4)对美洲殖民地的管理

16世纪初,西班牙成立直接对国王负责的印度事务委员会,主管美洲殖民地事务,还成立贸易专署,负责西班牙与美洲的贸易。西班牙在美洲推行“监护制”(又称“监护征赋制”“大授地制”),将大量土地和印第安人分给西班牙贵族、宠臣、冒险家和天主教会(称“监护人”)世袭占有,他们有权迫使印第安人劳役和缴纳赋税,有权使印第安人成为基督教徒。

2.葡萄牙(1)最初的据点

葡萄牙人从15世纪起就在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刚果、安哥拉等地设立了许多据点。为了控制绕非洲到印度的航路,葡萄牙夺取了作为红海和波斯湾锁钥的索科特拉岛和霍尔木兹岛。(2)殖民亚非拉

①1509年,葡萄牙人在印度西北的第乌港打败阿拉伯、土耳其和印度的联合舰队,确立了在印度洋上的霸主地位,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

②在远东,葡萄牙殖民者在1543年到达日本,1553年窃据澳门。

③在美洲,葡萄牙人于1500年到达巴西,巴西成为葡萄牙的领地。

3.荷、法、英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1)荷兰的海外殖民

早在17世纪前期,西班牙就失去霸权,代之而兴起的荷兰成为头等贸易及殖民强国。荷兰商人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贸易。(2)法国的殖民活动

17世纪,法国在美洲建立了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两个殖民地,并且开始征服印度,占领一些贸易站和岛屿,在非洲侵略马达加斯加,占领戈雷及塞内加尔河口。(3)英国的殖民活动

①17世纪,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开始建立殖民地,到1733年已经建立了13个殖民地。

②侵入印度,到1688年为止,在印度已经占领了3个重要据点。

③在非洲占有冈比亚及黄金海岸。

三、君主专制时期的英法(一)欧洲君主专制的特征

君主专制制度的特征是国王个人专权,国王依据“君权神授”说,把立法、行政、司法权集于一身,并且依靠官僚制度和常备军,对全国实行集权统治。(二)英国的专制统治

英国封建专制君主制,始于都铎王朝(1485~1603年)的统治。都铎王朝统治时期,大量的新贵族进入国会,大贵族在国会中的势力日益减弱,新贵族控制下的国会对都铎王朝专制统治的逐步强化起了重要作用。

1.亨利七世时期(1)1486年,亨利七世与伊丽莎白结婚,从而解决了兰开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的长期对立和纷争。(2)1487年和1504年,先后颁布法令,解散大贵族的私人武装,销毁贵族堡垒,特设“星室法庭”,可不受一般法律程序的束缚,专门惩治叛乱贵族。(3)国王直接控制政府用人,重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分子,抑制大贵族势力,加强国王内廷权力。(4)在地方各郡任命新贵族担任地方治安法官,掌管地方行政和治安工作。

2.亨利八世时期(1)1534年,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确立国王在英国宗教事务中的“至尊”领袖地位,从此,英国教会成为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2)进行行政改革,将原先的国王秘书提高为首席国务大臣,担任首席国务大臣的人都出身低微,忠于国王,是国王的重要辅佐。(3)设立枢密院,作为政府的行政中枢,成员多为新贵族。(三)法国的专制统治

1.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1)15世纪中叶,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奠定了法国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基础。(2)法王路易十一(1461~1483年)打败了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消灭了勃艮第公国,进一步扫除了中央集权的障碍。(3)到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年)统治时,王权比较强大,三级会议长期停止召开。法兰西斯一世设立的御前会议掌握着行政管理大权,重大问题由他本人和近臣决策。

2.《波伦亚条约》

从15世纪起,法国教会开始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民族化。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又同罗马教皇立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

3.胡格诺战争与《南特赦令》(1)胡格诺战争

①起因

加尔文教在法国称为胡格诺教。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并且与专制君主对抗,北方大封建贵族则仍信天主教,他们与王室关系密切,反对南方的胡格诺教贵族。南北两个封建集团的矛盾由教派冲突酿成争夺王权的战争,史称“胡格诺战争”(1562~1598年)。

②经过

a.在1572年的圣巴托罗缪节(8月23日)晚上,天主教徒在王太后的策划下,在巴黎一地就屠杀了2000多名胡格诺教徒,史称“圣巴托罗缪之夜”。

b.胡格诺派在南方建立了胡格诺联邦,天主教贵族则在北方建立了“天主教神圣同盟”。

c.1589年,胡格诺集团首领波旁·亨利即王位,称亨利四世(1589~1610年),开始了法国波旁王朝的统治。1593年亨利四世改信天主教,次年加冕成为全国公认的国王,战争遂告结束。(2)《南特赦令》

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南特赦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但同时规定胡格诺教徒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并且有权担任国家官职。胡格诺教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4.法国专制统治的确立(1)政策重点

胡格诺问题初步解决以后,亨利四世一方面加强王权;另一方面,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①加强王权

清除决策机构里的大贵族反对派,另选5名亲信组成秘书处,总揽大权。

②恢复生产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减免农民税款,兴修水利、排干沼泽、扩大耕地面积。(2)首相黎塞留

1624年,路易十三任命红衣主教黎塞留(1585~1642年)为首席大臣。黎塞留执行“国家利益至上”的政策,把加强绝对君主专制和把法国建成欧洲最强国视为两项基本国策。(3)《阿莱斯恩典赦令》

1629年6月,路易十三颁布《阿莱斯恩典赦令》,将政治与宗教分开,大大巩固了法国的统一和君主专制制度。

四、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一)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

1.《九十五条纲论》

针对教皇立奥十世的特使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的行为,1517年万圣节前夕(10月31日),马丁·路德将他的反对意见《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登堡的卡斯尔教堂大门上,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反对用金钱赎罪的办法。

2.沃尔姆斯帝国会议

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德意志西部的沃尔姆斯召集首次帝国会议,会上听取了马丁·路德的陈述,此前,教皇立奥十世革除了路德教籍。路德在陈述中坚持自己的立场,声称只承认上帝的话为最高权威。5月25日查理五世签署《沃尔姆斯敕令》,宣布路德不受法律保护,查禁其著作。

3.德国农民战争

1524年德国农民战争爆发,这次起义的领袖是闵采尔,他直接领导了图林根和萨克森地区的起义。另外还有两个地区爆发了起义。三个地区的起义在1525年先后失败,但起义动摇了天主教会在德国的统治,打击了封建制度。

4.路德教派的确立

1546年爆发了路德派诸侯国与以皇帝为首的天主教诸侯国之间的战争。1555年,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和约》,和约规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新教得到了正式承认。(二)加尔文教与瑞士的宗教改革

慈温利和加尔文领导了瑞士的宗教改革运动。

1.慈温利

慈温利(1484~1531年),他比路德更激进,主张组织民主,信徒有权选举牧师,还主张废除圣经没有规定的仪式。他的改革被镇压,许多成员后来加入加尔文教会。

2.加尔文(1)《基督教原理》

在日内瓦,约翰·加尔文(1509~1564年)于1536年他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提出了系统的新教神学理论,影响重大。(2)预定论

预定论是加尔文神学思想的核心。它是以路德的“因信称义”为基础,又吸收了奥古斯丁的预定论的内容而形成的。加尔文认为每个人在世界上所取得的成就,都是上帝事先确定了的。按照上帝的旨意,某些人可以得到永恒的幸福,是为上帝的选民;另一些人则受到永罚,是为上帝的弃民。(3)仪式与组织

加尔文教的圣礼只保留洗礼和圣餐礼两种,教会神职人员只设长老、牧师、教师、执事四职。(三)英国的宗教改革

1.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

为了加强王权,英国的亨利八世对宗教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1)1533年,亨利八世公开和罗马教皇决裂,下令禁止向教廷缴纳岁贡。(2)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唯一的最高首脑,对一切宗教事务具有最高的权力,不承认罗马教廷的最高权力。(3)1536~1539年,又通过了解散修道院并没收其全部财产的法令。

2.《三十九条信纲》

伊丽莎白在位(1558~1603年)期间,通过了《三十九条信纲》,规定英国教会的教义,把《圣经》定为信仰的唯一准则,坚持“信仰耶稣即可免罪”的原则。英国民族教会改革后称英国国教会,又称“安立甘教会”或英国圣公会。国王是教会的最高首脑,教会必须服从国王的意志和国家的法令。

3.宗教改革的影响

随着英国国教(安立甘教会)的建立,世俗的英国国王取代罗马教皇成为本国的最高首脑,英国教会实现了与罗马教廷的完全决裂,这极大地加速了英国民族国家发展的步伐,对16世纪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专制制度的确立起了重要作用。(四)罗马天主教会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的让天主教会如临大敌,罗马教廷成立耶稣会和召开特兰托会议以挽回败局。

1.耶稣会(1)建立

以反对宗教改革、保卫教皇和传播天主教为目的的耶稣会由西班牙贵族军官罗耀拉于1534年创立。他着手编写的《精神训练》(又译《神操》)奠定了耶稣会的思想基础。(2)宗旨和组织方式

耶稣会的宗旨是重振罗马教会,重树教皇的权威,并且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在组织方式上,仿照军队形式组成,强调绝对服从。(3)开展的活动

①修建教堂、创建学校,与俗人交往,深入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上层社会中进行活动,用潜移默化的手段施加思想影响。

②有时甚至采取暗杀手段对付欧洲新教的君主,如1594年在法国阴谋暗杀亨利四世。

③会员到东亚、非洲及美洲传教。其中包括到中国进行传教活动。

2.特兰托会议(1)背景

由于宗教改革运动的形势所迫,在1545年到1565年间,天主教会代表在特兰托召开多次会议,旨在革除天主教内部的弊端,应对宗教改革运动对天主教会的打击。(2)措施

①停止兜售赎罪券,不再增加教会神职薪俸,加强对神职人员的监督。

②宣布所有的新教都是异端,罗马天主教会的教条和仪式全部正确,教皇拥有最高权威,只有教会有权解释《圣经》,教徒只有靠教会神父施行“圣礼”才能得救。利用异端裁判所对异教徒实行恐怖政策,并执行书刊检查的任务。

五、重商主义和商业战争(一)重商主义

1.重商主义的定义

重商主义流行于16~17世纪,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理论考察,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业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国家狂热追求金银货币的要求在理论和政策上的反映。

2.重商主义的主张(1)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真正的财富。(2)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3)利润只是在流通过程中产生。(4)对外贸易的原则应是“少买多卖”。(5)国家还应干预经济生活,发展对外贸易,奖励和监督工业生产。

3.“货币差额论”与“贸易差额论”(1)早期重商主义

着眼于货币,又称“货币差额论”,代表作是《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2)晚期重商主义

着眼于对外贸易,亦称“贸易差额论”,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曼和法国的柯尔培尔。

4.重商主义的意义

重商主义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促进了货币资本的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到17世纪中叶已变成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其体系逐步瓦解。(二)商业战争

15~18世纪,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市场,以取得军事上和商业上的霸权地位,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五个殖民强国,在世界各地进行的一系列战争。

1.《航海条例》与英荷战争

为了削弱荷兰在殖民活动中的垄断地位,1650~1663年间,英国连续颁布了3个《航海条例》,规定任何商品都不得输往和输出英国殖民地,除非由英国船载运。为了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的规定,英国在1652~1674年间发动三次对荷战争,最终迫使其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英国从此掌握了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2.英法争雄(1)英法争霸的过程

英法争霸一共经过四次重要战争:

①圣·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688~1697年)

a.经过

为了阻止法国不断增长的扩张野心,1686年,荷兰联合奥地利组成奥格斯堡联盟,参加者还有西班牙、瑞典等国。英国也站到奥格斯堡联盟一边反对法国。

b.结果

这次大战从陆地到海洋几条战线同时进行,法国在陆战中多次获得胜利,但在海上却受到英国舰队的重创,1697年签订了《里斯维克和约》,英国巩固了在地中海的地位,并同法国签订有利于英国的商约。

②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3年)

a.经过

1700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死后无嗣,根据亲属关系,法国波旁王朝和奥地利哈布堡王朝都有继承权。因此法奥两国展开激烈争夺。法王路易十四宣布立其孙为西班牙国王,称菲利普五世,同时侵犯西班牙领地尼德兰。法奥之间最终爆发战争。英国和荷兰加入奥地利方面对法作战。

b.结果

英国一时难以打败法国军队。于是,英国率先与法国秘密谈判,并于1713年签订《乌特勒支和约》。奥、法也于1714年签订《拉斯塔德和约》。在这次战争中,英国扩大了殖民地、确保了海上优势地位,而法国的势力却大大削弱。

③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

a.经过

1740年,奥地利皇帝查理六世死后没有男嗣,遵照先皇旨意,长女玛丽亚·特蕾西亚继位,普鲁士国王菲特烈二世拒绝承认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王位继承权,并出兵占领了奥地利的西里西亚地区,双方发生战争。法国、西班牙和萨克森等国都站在普鲁士一边。英国为了对抗法国,与俄国、荷兰等国支持奥地利。这场战争从欧洲大陆发展到美洲及南亚次大陆,形成一场欧洲规模的大战。

b.结果

1745年普鲁士击败奥地利,与之签订《德累斯顿和约》,夺得上西里西亚。依据1748年的《亚琛和约》,玛丽亚·特蕾西亚获王位继承权,但奥地利却丧失了大片领土。普鲁士占有西里西亚后,成为欧洲强国。

④七年战争(1756~1763年)

a.经过

七年战争是英法争霸中一次决定性的战争。战争的起因是英、法争夺殖民地和海上贸易霸权以及普、奥争夺西里西亚。法国、俄国、瑞典、萨克森、奥地利等为一方,英国、普鲁士和汉诺威为另一方,双方在大陆、北美洲和印度都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英国利用普鲁士在陆上牵制法军,自己则在海上给法国舰队以毁灭性的打击。

b.结果

战争以法国失败告终。1763年两国签订《巴黎和约》,法国几乎丧失在印度的所有领地,仅保留南印度本地治里等5个沿海的不设防城市。通过七年战争,法国失去欧洲大陆霸主的地位,英国战胜法国,成为“海上霸主”。(2)英国战胜法国的原因

①英国自17世纪以来就把经营海外事业、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地位,而法国却对此重视不够。法国对欧洲霸权的兴趣比对海外殖民扩张的兴趣更大,直到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到了19世纪,法国才把注意力转向海外殖民扩张。

②英国向殖民地移民的人数要比法国多。到1688年,有30万英国移民聚居在北美英属殖民地的沿海地带,而法国只有两万人散居在加拿大及密西西比河流域。英属殖民地上的移民人数众多,在英法战争中大大增强了英方的战斗力,成为英国在北美战场上打败法国的主要原因。

③英国的工业发达且以纺织品及金属制品为主,矿产业也有很大进步,而法国工业倾向于奢侈品的生产。英国工业的发展既有利于建设强大的海军,也成为对法战争的有力的经济基础。

④英国向来重视海军的建设,到18世纪英国海军之强在欧洲首屈一指。英国海军在英法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它切断了法国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联系,使法国的海外殖民地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六、科学革命(一)天文学革命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是从天文学革命开始的。哥白尼的“日心说”,是天文学革命的开始,也是自然科学摆脱神学控制独立发展的标志。

1.哥白尼(1473~1543年)

近代早期波兰天文学家。他在观察天象的过程中形成“日心说”体系,并出版代表作《天体运行论》。这不仅是天文学史上的一场革命,也是自然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

2.布鲁诺(1548~1600年)

近代早期意大利唯物论和无神论者,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的伟大思想家。他阐述和捍卫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提出宇宙无限性和统一性的新理论,强调物质和形式不可分割以及物质的不可创造性。他在瑞士、法国、英国和德国到处宣扬唯物主义世界观。1593年被宗教裁判所逮捕,1600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3.伽利略(1564~1642年)

近代早期意大利科学家。他接受了太阳中心体系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推论,在天文学和动力学方面完成了重要的发现。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把它用于天体测试,从而为天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开创了认识手段上的新纪元。

4.开普勒(1571~1630年)

近代早期德国天文学家。他曾做过天文学家第谷的助手,并运用第谷留下的数据研究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使哥白尼的日心说定量化和精确化,正确描述了太阳系行星运动的过程和规律,为日心说的最后确立和天体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二)生命科学

1.比利时医生维萨里(1514~1564年)是近代解剖学的奠基人,他以观察和实验为依据,于1543年发表了解剖学专著《人体结构论》。书中纠正了古希腊学者盖伦解剖学中的许多错误,对于近代医学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2.英国心理学家哈维(1578~1657年),1628年出版了《心血运动论》一书。他在书中论证了血液的循环运动,这一发现使生理学发展为科学,哈维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

3.雷文·胡克(1632~1723年)发现精细胞,又发现原生动物,即单细胞有机体,甚至发现了细菌。(三)新哲学的兴起

新的唯物主义哲学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诞生的。新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法国的笛卡尔和荷兰的斯宾诺莎。

1.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

培根的重要著作有《崇学论》和《新工具》。他反对唯心主义和经院哲学,重视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是他的名言。又提出“二重真理”论,把真理分成理性真理(科学)和启示真理(宗教),主张两者互不干扰。他还提出了归纳法。

2.笛卡尔(1596~1650年)(1)“二元论”

笛卡尔主张用“怀疑”的方法审查过去的一切。笛卡尔是唯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提出“二元论”哲学观点,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有两个,即物质和心灵。二者互不依赖,独立存在,两者皆受上帝支配。他的哲学体系可划分为“形而上学”和“物理学”两部分。(2)“二元论”思想的影响

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思想,在哲学史上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唯心主义观点被法国神学家发展为僧侣主义,而唯物主义观点则为18世纪百科全书派奠定了基础。

3.斯宾诺莎(1632~1677年)

荷兰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主要著作有《神学政治学论》《伦理学》和《知性改进论》等。斯宾诺莎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的思想,把他的二元论改为一元论。从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出发,他提出整个自然界是一个唯一的、永恒的实体。他从根本上否定了宗教神学宇宙观,对近代唯物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是(  )。[2016年统考真题]

A.乔叟

B.拉伯雷

C.塞万提斯

D.伊拉斯谟【答案】C【解析】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略带嘲讽地以对洛佩·德·韦加的戏剧中经典人物的修改,创造了现实主义的准则,并将其推广到欧洲,其在整个欧洲的追随者比在西班牙本地要多得多。整个十九世纪的现实小说都被他这位“教师”所影响。

2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莱奥纳尔多·布鲁尼的代表作是(  )。[2015年统考真题]

A.《论君士坦丁大帝的馈赠》

B.《佛罗伦萨人民史》

C.《光辉的胜利》

D.《意大利史》【答案】B【解析】奥纳尔多·布鲁尼是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历史学家,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阿雷佐城,他第一个在史学领域中打出人文主义旗帜,认为历史应当记载“人事”和探求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其代表作是《佛罗伦萨人民史》。

3为结束1701~1713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国、荷兰、普鲁士、法国订了(  )。[2013年统考真题]

A.《亚琛和约》

B.《乌特勒支和约》

C.《巴黎和约》

D.《里斯维克和约》【答案】B【解析】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国王卡洛斯二世去世以后,将王位传给了法王路易十四孙子菲利普,1701年即位,称为菲利普五世,路易十四宣布哈布斯堡王朝不复存在,并且菲利普五世有权继承法国的王位,英国首先对法国宣战,荷兰、普鲁士、奥地利等国也对法国宣战,最后,战争双方在1713年签订《乌特勒支和约》。1740年至174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也是一场国际战争,这场战争于1740年在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爆发,后法国、西班牙等国支持普鲁士对奥地利的战争,后来英国便支持奥地利对法作战,1748年双方签订了《亚琛和约》。1756年至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两国最终签订《巴黎和约》。《里斯维克和约》于1697年在荷兰里斯维克签订,是法国同反法大同盟中的英国、荷兰、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缔结的四项和约的总称。

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三杰”创作的是(  )。[2011年统考真题]

A.《蒙娜丽莎》

B.《大卫》

C.《西斯廷圣母》

D.《维纳斯的诞生》【答案】D【解析】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三杰”指的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作品,《大卫》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的作品;《维纳新的诞生》是波提切利的代表作。

5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作于罗马西斯廷教堂墙壁上的祭坛画是(  )。[2009年统考真题]

A.《西斯廷圣母》

B.《末日审判》

C.《最后的晚餐》

D.《圣母与圣子》【答案】B【解析】米开朗基罗生于佛罗伦斯,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他最著名的雕刻作品是《大卫像》和《摩西像》,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和壁画《末日审判》。《西斯廷圣母》和《圣母与圣子》为拉斐尔的表品。《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的作品。

6地理大发现后,影响欧亚大陆居民生活的美洲农产品有(  )。[2008年统考真题]

A.花生、亚麻、玉米等

B.西红柿、玉米、胡椒等

C.花生、马铃薯、胡椒等

D.马铃薯、西红柿、玉米等【答案】D【解析】地理大发现后,世界物种有一个大交流现象,美洲传入欧亚大陆的作物有玉米、番薯、豆薯、马铃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利马豆、西洋苹果、菠萝、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参、番木瓜、陆地棉、烟草等品种。亚麻、胡椒属于欧亚大陆作物。

7下列国家或地区在16世纪都进行了宗教改革。其中仍坚持以天主教为国教的是(  )。

A.德意志

B.英国

C.瑞士

D.法国【答案】D【解析】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史称“胡格诺战争”。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了《南特敕令》,规定天主教仍是法国的国教,30多年的胡格诺战争自此结束。该赦令使法国王权得到加强,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8下列对近代社会思潮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人文主义

②自由主义

③理性主义

④重商主义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①④③②【答案】D【解析】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早在14世纪就产生。重商主义是16世纪欧洲盛行的一种经济学说和经济政策,它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实力。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的主张。自由主义是19世纪欧洲的主要社会思潮,政治上主张天赋人权,反对封建专制,经济上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9下列航海家到达过印度的有(  )。

①哥伦布

②麦哲伦

③达·伽马

④迪亚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麦哲伦环球航行都是向西航行,迪亚士和达·伽马沿着非洲海岸向印度探航,最终到达印度的只有麦哲伦和达·伽马。

10新航路的开辟给下列哪国的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

A.意大利

B.英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使商业中心由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的英国、荷兰。到17世纪,英国的伦敦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意大利至此衰落。

111516年,法国国王同罗马教皇签订了协约,规定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神职,有权向教士征税,该条约是(  )。

A.《波伦亚条约》

B.《奥格斯堡和约》

C.《至尊法案》

D.《教士首年薪俸法》【答案】A【解析】从15世纪起,法国教会开始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民族化。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立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年,法兰西斯下令国家法定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

12英国在共和国时期颁布的《航海条例》主要是针对哪个国家?(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法国【答案】C【解析】1651年10月,英国公布《航海条例》。荷兰的海上航运业受到了很大打击。荷兰要求英国废除它,遭到英国拒绝,由此引起了1652~1654年第一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被迫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

13把变量引进数学,使解析几何成为数学发展史上转折点的科学家是(  )。

A.笛卡尔

B.莱布尼茨

C.牛顿

D.伽利略【答案】A【解析】法国学者笛卡尔成功地将当时完全分开的代数和几何学联系到了一起。在他的著作《几何》中,笛卡尔向世人证明,几何问题可以归结成代数问题,也可以通过代数转换来发现、证明几何性质。笛卡尔引入了坐标系以及线段的运算概念。他创新地将几何图形“转译”为代数方程式,从而将几何问题以代数方法求解,这就是今日的解析几何,或称“座标几何”。笛卡尔在数学上的成就为后人在微积分上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后者又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基石。

14德国最关心宗教改革的阶级是(  )。

A.农民

B.市民

C.骑士

D.封建诸侯【答案】B【解析】市民阶级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渴求建立“廉俭教会”和德意志统一。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因此市民阶级最关心宗教改革。

二、名词解释题

1伊拉斯谟[2014年统考真题]

答:伊拉斯谟是15世纪~16世纪初荷兰思想家、哲学家,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被誉为“16世纪的伏尔泰”。其代表作《愚人颂》是文学史上最为精彩的讽刺体篇章,以人格化的“愚蠢”强有力地揭露了教会的黑暗。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爆发后,伊拉斯谟觉得关于“文学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的美梦破灭了,于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路德通信,批评路德。伊拉斯谟知识渊博,忠于教育事业,一生始终重视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但忽视自然科学,在政治上对反动势力只会讽刺,而没有像路德那样发动人民。

2耶稣会[2010年统考真题]

答:耶稣会是创建于16世纪上半期,旨在反对宗教改革,宣扬天主教会的最高权威的一个组织。该会在欧洲致力于影响世俗权力,并积极在全世界传播基督教。明后期进入中国传教。

3《九十五条论纲》[2007年统考真题]

答:《九十五条论纲》是德国马丁·路德因质疑教皇兜售“赎罪券”而公开张贴的辩论提纲。论纲反对用金钱赎罪的方法,宣扬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信仰耶稣即可得救”,主张不需要通过教会中介,也不需要借助繁杂的宗教仪式,并号召人民起来公开讨伐教会的统治,从而引发了宗教改革。他的论著、教义广泛传播,形成了路德新教派。

4马基雅维利

答: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奠基人”,被誉为近代“政治学之父”。《君主论》是他的代表作,他在书中完整地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国家学说,系统地阐述了君主统治的各种方法和君主夺权治国的策略思想与政治权术。马基雅维利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出发,以人的眼光来观察政治,使政治摆脱宗教和道德的束缚,对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5教皇子午线

答:教皇子午线是近代早期教皇为解决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新发现地区的主权归属问题而提出的分界线。1493年5月4日教皇确定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约等于3英里)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这条分界线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非洲到印度去的航路上的所有据点。

三、史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15年统考真题]

材料一:

耶稣确信他有把人类从罪恶中拯救出来的使命,因此他痛斥贪婪和放荡,规劝人们热爱上帝和邻居,此外,他还清楚地宣告了以下几点:(1)主乃人之父,人人皆兄弟;(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宽恕并且爱你的敌人;(4)以德报怨;(5)力戒虚伪;(6)简化宗教礼仪;(7)靠近主的国;(8)复活与天堂。——罗伯特·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欧洲的扩张在某种程度上可用欧洲基督教的扩张主义来解释。与欧洲其他大宗教完全不同,基督教浸透了普济主义、改变异端信仰的热情和好战精神。从一开始起,基督教就强调四海一家,宣称自己是世界宗教;从使徒时代到现在,积极传教一直是基督教会的主要特点。而且,为了使异端和不信教的人皈依基督教,基督教会总是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基督教的好战性源自犹太游牧民所崇拜的复仇和惩罚之神。基督教作家常用战争作比喻,将人间世界看作上帝与撒旦交战的战场。因之,丝毫不奇怪:基督教首领在执行“到世界各地去,将福音传播给每一个人”的命令时,时常采用种种强有力的方法。——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基督教在当时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答:基督教在当时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①基督教主张人人平等,满足了对现世不满的民众心理需求。主张博爱,不仅爱自己的亲人,还爱自己的敌人。一定程度上麻痹、模糊了民众的反抗情绪,同时也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鼓励。

②基督教脱离了现世的束缚,终于成为一种天国的思想。把人的对苦难的执着与迷惑升华到对天国的无限向往和追求,代价是无条件的接受现世的一切,不反抗。

③基督教的国教化,成为合理的世界性宗教,得到普遍的认可,基督教中上帝高大美好的形象吸引了许多教徒信教。(2)指出近代基督教传播的新区域,并概括其传教特点。

答:近代基督教传播的新区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拉美、印度、中国等。

传教特点:

①基督教浸透了普济主义、改变异端信仰的热情和好战精神。

②基督教的传播,范围十分广,想在全世界普及,都信仰上帝。不一样的信仰,在基督教中得不到容忍,为了使人们皈依,在传播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种强制性的西方文化渗透。

③在实地的传播中,传教士也会根据当地的情况,也会做适当的调整。

2阅读材料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12年统考真题]

材料一:

年青的女士,有些非难我的人,说我不该一味只想讨女人家的欢喜,又那样喜欢女人。我公开承认:你们是我满心欢喜,而我也极力想讨好你们的欢心。我很想问问这班人,难道这也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吗?亲爱的女士,我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同床共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风采、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是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这份快乐不就足够叫人明白我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吗……要说从前我发誓要把自己的力量全部贡献给你们,为你们的欢乐而效劳,那么我现在这份意志就格外坚决了;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全集》(九)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ve aude(勇于思考——引者注)!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问题:(1)材料一表达了欧洲中古后期什么样的生活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答:①欧洲中古后期的生活观:重视现世生活,追求物质幸福及肉欲上的满足,主张表达人的真实感情,发展个性,在道德观念上要求放纵,反对自我克制。

②意义:这是欧洲中古后期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其重大历史意义就在于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在于唤起人的觉醒,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来世转移到现世。唤醒了人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在精神上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新兴的资产阶级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开拓和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2)材料一“人类的天性”与材料二“高贵的理性”分别指什么?

答:①“人类的天性”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高贵的理性”是指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3)概述上述材料关于人的认识在西方的发展。

答:人的认识在西方的发展:

①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指导,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把人们从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桎梏下解放出来,注重人性和现世生活的幸福,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

②启蒙运动是17世纪、18世纪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在思想上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并且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从而在世界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理性主义为指导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追求自由、民主、平等。

③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两大思想运动,都为新兴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如果说文艺复兴所反对的是天主教神学思想,所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的话,那么启蒙运动所反对的是封建专制主义,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

3阅读材料并结合背景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却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二:

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常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纱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

答:①纱幕指天主教会的神学主义。

②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在意大利发生,所以在意大利最先烟消云散。(2)西欧资产阶级初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显著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答:①特点:采取宗教异端形式。

②原因:

a.中世纪欧洲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b.资本主义兴起之初,资产阶级力量弱小。(3)材料二指的是什么运动?分析这一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答:①材料二中的运动是指宗教改革。

②性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③意义:

a.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促进和推动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4)试比较材料一、二反映的运动的异同,并说明其反封建性质。

答: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代背景的异同:

a.相同点:

第一,两者都发生于西欧封建制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

第二,两者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而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b.不同点:

第一,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也使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

第二,德意志是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教会成为德意志各阶层集中反对的目标,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建立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教会,于是出现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

②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最终结果的异同:

a.相同点:都有力打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教会,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b.不同点:

第一,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将人们从封建愚昧中唤醒,推动了人们去探索、创新,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第二,宗教改革引发出了由闵采尔领导的大规模的农民战争,16世纪50年代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新教在德意志广大地区取得了合法地位,并迅速波及西欧各国,宗教自由逐渐盛行。

四、论述题

1论述15世纪以后美洲作物在中国和欧洲的传播及影响。[2013年统考真题]

答:(1)1492年,哥伦布重新发现美洲,引发了欧洲人对这块所谓“新大陆”的注意。在美洲成功殖民后,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进而在南亚的菲律宾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农作物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并进一步传到中国。(2)美洲作物的引种与传播成为明清时期我国农作物引进的一个显著特点。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计有玉米、番薯、豆薯、马铃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利马豆、西洋苹果、菠萝、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参、番木瓜、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3)美洲作物的传播对中国及欧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①美洲作物使得欧洲和中国人民的饮食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玉米、马铃薯等作物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

②由于美洲作物产量高,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低,使得人们在饥荒时也能保证食物供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并且在这些作物的传播下,欧洲、中国的人口也得到了高速的增长。

2论述自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前半期传教士来华的背景、主要活动及其影响。[2012年统考真题]

答:(1)背景:

①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逐渐联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大陆间的交流不断得到加强。

②16世纪初在欧洲爆发了影响深远的宗教改革运动,天主教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