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19:20:35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统考2014年研]

A.认知科学

B.神经心理学

C.认知神经学

D.心理生理学【答案】C【解析】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极大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特别基础心理学方向。

2.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统考2014年研]

A.大脑

B.中脑

C.前脑

D.延脑【答案】D【解析】延脑在脊髓上方,背侧覆盖着小脑。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叫“生命中枢”。

3.下列哪一个实验现象与其它三个关系最小。(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

A.罗森塔尔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霍桑效应

D.麦可勒效应【答案】D

4.“晕车”主要是两个感觉系统提供信息冲突的结果。(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

A.平衡觉(前庭觉)与视觉

B.动觉与平衡觉(前庭觉)

C.视觉与内脏感觉

D.内脏感觉与动觉【答案】A

5.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统考2014年研]

A.意识

B.潜意识

C.意识流

D.行为【答案】A【解析】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即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6.贾维克(Jarvik)和艾斯曼(Essman)的小白鼠跳台实验所支持的记忆学说是(  )。[统考2009年研]

A.脑机能定位说

B.突触生长说

C.反响回路说

D.记忆分子说【答案】C【解析】贾维克和艾斯曼设计的小白鼠跳台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反响回路假设。实验时,他们把小白鼠放在一个窄小的平台上,使它总想往下跳,而一旦跳下来,就会受到栅极地板的电击,因而被迫返回小平台,经过多次训练后,小白鼠在小平台上停留的时间就会明显延长,即形成了回避反应,这说明它对“电击”形成了记忆。然后,将形成了回避反应的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在形成回避反应24小时以后使之电痉挛休克以破坏其记忆;另一组在形成回避反应之后立即使之电痉挛休克。然后,分别把它们放回小平台上。结果发现,前者仍然存在着回避反应,说明它们对电击形成了长时记忆,因此电痉挛休克不能将它破坏。而后者会立即往下跳,回避反应消失,说明电痉挛休克可能已经破坏了小白鼠的短暂记忆中的回避反应回路,从而引起了遗忘。据此推测,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理机制之一。

7.机械复述与精细复述的最主要区别在于(  )。[统考2009年研]

A.知识经验参与的多少

B.是否有意识的参与

C.复述材料的数量不同

D.复述材料的性质不同【答案】A【解析】机械复述或保持性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知识经验参与较少;精细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知识经验参与较多。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知识经验的参与的多少。

8.与知觉过程最不密切的特点是:(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

A.组织性

B.稳定性

C.变异性

D.自动性【答案】C

9.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是(  )。[统考2011年研]

A.音位  

B.语素  

C.词  

D.句子【考点】语言的单位。【答案】D【解析】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句子是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

10.根据米勒(G.Miller)的研究,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统考2010年研]

A.3±2组块

B.5±2组块

C.7±2组块

D.9±2组块【考点】短时记忆的加工容量特点。【答案】C【解析】米勒(G.Miller)发表了《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一文,明确提出了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单位,即组块。

11.下列那一条最不可能成为机能主义心理学家(functionalist)的研究对象?(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心理测验

B.儿童发展

C.感觉与知觉

D.性别差异【答案】A

12.在1950~1960年代,下列哪个流派的思想在心理学界占主导地位?(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格式塔心理学

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答案】D

13.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  )。[统考2009年研]

A.大小恒常性

B.形状恒常性

C.方向恒常性

D.明度恒常性【答案】A【解析】知觉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以内,知觉的映像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性。大小恒常性指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仍将其知觉为实际大小的知觉特性。

14.一般而言,产生立体知觉最重要的线索是(  )。[统考2009年研]

A.运动视差

B.运动透视

C.双眼视差

D.空气透视【答案】C【解析】产生立体知觉的线索包括: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视差(双眼线索),其中双眼视差是产生知觉的最重要线索。

15.下述哪个结论得到研究的支持?(  )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成功学生和不成功学生的课堂出席率是一样的。

B.成功学生比不成功学生的课堂出席率要低一些。

C.成功学生比不成功学生的课堂出席率要高一些。

D.成功学生比不成功学生更倾向于向老师询问各种问题。【答案】C

16.麦克因中风而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他身体的大部分机能均恢复正常,但他对刺激右腿所引起的疼痛不敏感。据此,你推断他的中风部位应该在:(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右侧顶叶

B.左侧额叶

C.右侧额叶

D.左侧顶叶【答案】B

17.小红把室内温度从25度调到22度,但她并不感到怎么凉快而希望把空调机的温度再调低一点。她的室友认为这个温度已经太低了,都冻得受不了,希望把温度调回25度。你认为小红与她的室友相比在冷觉上具有:(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较小的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

B.较小的绝对阈限

C.较小的最小可觉差

D.较大的绝对阈限【答案】D

18.根据关于听觉的位置理论(place theory),检测音高与下列哪一过程相对应:(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特定的毛细胞受到刺激

B.基底膜的特定位置发生振动

C.整个耳蜗以与刺激耳朵的声音一致的频率发生振动

D.听小骨的不同运动模式【答案】B

19.镇静剂和酒精对人体所产生的效应被认为与下列哪种神经递质有关?(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5-羟色氨

B.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GABA【答案】C

20.下述哪个建议对解决晚上的睡眠问题最不有效?(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尽量减少服用咖啡因和尼古丁一类的刺激剂

B.改变上床睡觉的时间

C.白天加强身体锻炼

D.避免白天中睡【答案】B

21.甲组老鼠接受30次声音,电击配对的训练(即给出声音的同时给予电击)。乙组老鼠也接受相同的训练,但是之后增加20次单独的电击训练(无声音),你预测:(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甲乙两组老鼠对声音表现出同样的恐惧

B.乙组老鼠对声音的恐惧更为强烈一些

C.甲组老鼠对声音的恐惧很快就消失了

D.甲组老鼠对声音的恐惧很快就消失了【答案】B

22.假设一群外星人来到了地球。这些外星人很快就学会了我们地球的单词,知道这些单词所表示的意思,但是他们从来都不会创造新的单词组合,也不知道运用有关规则去创造有意义的句子。那么,他们利用人类语言进行的交流将是:(  )[中山大学2005年研]

A.不具备产生性和结构性,但具有符号性和语义特征

B.根本不象人类语言

C.不具备符号性和语义特征,但具有产生性和结构性

D.具备人类语言的全部特征【答案】A

23.按照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在描述唤醒水平与绩效水平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说明(  )。[统考2011年研]

A.任务难度  

B.任务参与

C.被试年龄  

D.被试性别【考点】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的关系。【答案】A【解析】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4.一般而言,对于时间间隔主观估计最准确的间隔时间是(  )。[统考2010年研]

A.1秒

B.3秒

C.5秒

D.7秒【考点】个体对短时间间隔的时间知觉的特点。【答案】A【解析】在时间知觉中,人的个别差异和误差较大。心理学研究表明,用计时器测量出的时间和人对时间的主观估计存在着差异。一般情况是对于1秒钟左右的时间间隔,人的主观估计最准确,短于1秒钟的间隔常被高估,而长于1秒钟的时间常被低估。

注:此题有争议,不同的教材解释不同,比如,有的教材认为本题选B。

25.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和在阳光明媚的户外亮度不同,但是人们仍然将其知觉为白衬衫。这种知觉特性是(  )。[统考2010年研]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考点】知觉的特性。【答案】D【解析】知觉的特性包括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知觉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事物与对象。知觉整体性指人的知觉系统中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知觉理解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人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题目中的知觉特性是知觉恒常性中的明度恒常性。

26.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女性重视其配偶的经济实力这一行为可解释为:[中山大学2006年研]

A.为她们的孩子增加资源

B.可以获得更多的领地

C.可以购买更多日用设备

D.增加女性生育的信心【答案】A

27.在完成多项选择题(多选一)时,下列哪种策略值得推荐:[中山大学2006年研]

A.先做那难度大和耗费时间的题目

B.总是把每一个问题都仔细读一遍

C.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D.当阅读问题时,不要试图去预测答案【答案】D

28.John Watson认为心理学只应该把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与下列哪种关于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最为吻合?[中山大学2006年研]

A.心理学是基于事实的、系统的观察(Psychology is empirical)

B.心理学是与社会历史背景分不开的

C.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行为

D.人类的经验世界是高度主观的【答案】A

29.从高楼顶上看街道上的行人,尽管看上去很小,但人们不会把他们都看作是小孩。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  )。[统考2009年研]

A.大小恒常性

B.形状恒常性

C.方向恒常性

D.明度恒常性【答案】A【解析】知觉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以内,知觉的映像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保持相对不变的知觉特性。大小恒常性指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仍将其知觉为实际大小的知觉特性。

30.一般而言,产生立体知觉最重要的线索是(  )。[统考2009年研]

A.运动视差

B.运动透视

C.双眼视差

D.空气透视【答案】C【解析】产生立体知觉的线索包括:肌肉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视差(双眼线索),其中双眼视差是产生知觉的最重要线索。

31.当我们考虑别人行为的原因时,以下哪一种情况属于基本归因偏差:(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高估情境因素

B.低估情境因素

C.高估个人因素

D.B与C【答案】D

32.在心理学研究中,设置控制组的目的是:(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使实验变得更为复杂

B.把自变量的效应分离出来

C.使统计显著性检验变得更为可能

D.把因变量的效应分离出来【答案】B

33.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研究者更有可能在其研究中遇到社会期望偏差(social desirability bias)的影响?(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自我报告

B.个案研究

C.自然观察

D.实验【答案】A

34.吴老师正在研究学生学习成绩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他要求学生完成与这个研究有关的所有问卷。如果其中一份问卷没有完成,该学生的期末成绩就要减去10分。一些研究者认为,吴老师的这一项研究违背了(  )原则:[中山大学2006年研]

A.隐私权(right to privacy)

B.免受伤害(protection for harm)

C.完全公开(full disclosure)

D.有条件同意参加实验(informed consent)【答案】D

35.下列方法中,通常用来测量持续性注意的是(  )。[统考2013年研]

A.警戒作业

B.双作业操作

C.双耳分听

D.负启动【答案】A【解析】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通常用警戒作业来测量,要求被试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完成某项工作,并用工作绩效的变化做指标。

36.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状态的是(  )。[统考2012年研]

A.感觉 

B.想象 

C.注意 

D.记忆【答案】C【解析】C项,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一种心理状态。

37.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结构是(  )。[统考2012年研]

A.杏仁核 

B.内囊 

C.边缘系统 

D.胼胝体【答案】D【解析】胼胝体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是大脑最大的白质带,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连合纤维,大脑两半球间的通信多数是通过胼胝体进行的。

38.突触小泡(synAptic vesicle)的功能主要是:(  )。

A.控制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

B.修复髓鞘

C.存贮神经递质

D.为神经元活动提供能量【答案】C

39.剑刺穿某人头部并造成立即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剑很有可能刺中了下面哪一个部位:(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小脑(cerebellum)

B.大脑基底部(basAl ganglia)

C.延髓(medulla)

D.脑桥(pons)【答案】C

40.要求幼儿对香蕉、苹果、皮球、口琴等进行分类,幼儿将苹果与皮球归为一类,香蕉与口琴归为一类。由此表明他们所具有的概念种类是(  )。[统考2010年研]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合取概念

D.人工概念【考点】概念的分类。【答案】A【解析】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具体概念;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抽象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可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关系概念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自然概念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幼儿将苹果与球归为一类,香蕉和口琴归为一类,这说明他们是根据事物的形状(圆形和长形),即指认属性分类的,所以他们所具有的概念种类是具体概念。

41.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统考2009年研]

A.16~20000Hz

B.50~5000Hz

C.300~5000Hz

D.1000~4000Hz【答案】D【解析】人耳适宜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6~20000Hz,其中1000~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因为,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就是在这个范围。

42.损伤大脑颞叶(temporal lobe)最有可能是使伤者不能从事如下职业:(  )。[中山大学2006年研]

A.音乐家

B.演员

C.建筑师

D.画家【答案】A

43.人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  )。[统考2014年研]

A.顶叶、颞叶、枕叶

B.顶叶、枕叶、颞叶

C.颞叶、枕叶、顶叶

D.颞叶、顶叶、枕叶【答案】B【解析】躯体感觉在顶叶,视觉在枕叶,听觉在颞叶。因此选B。

44.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的脑电波通常为(  )。[统考2014年研]

A.α

B.β

C.δ

D.θ【答案】A【解析】α波是大脑处于休息和安静状态的脑电波,频率为8~13HZ;β波是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的脑电波,频率为14~30HZ,δ波是在睡眠下的脑电波,频率更低,波幅更高。

45.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统考2013年研]

A.管理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工程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答案】C【解析】工程心理学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也就是人与机器的相互作用,因此答案是C项。

46.心理过程是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包括(  )。[统考2013年研]

A.认知、情感、行为

B.感觉、知觉、行为

C.情感、行为、意志

D.认知、情感、意志【答案】D【解析】人的心理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并没有马上消失,它还保留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行为不属于心理过程,因此答案选D项。

47.当你的手不小心被针扎的时候,手会立刻缩回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统考2013年研]

A.脊髓

B.大脑

C.丘脑

D.小脑【答案】A【解析】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盖反射、缩手反射等。

48.一位中风患者的右侧肢体瘫痪,其大脑皮层左半球的病变区域位于(  )。[统考2013年研]

A.额叶

B.顶叶

C.栵叶

D.枕叶【答案】A【解析】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位置是在额叶,

49.神经系统最小的单位是(  )。[统考2012年研]

A.突触 

B.轴突 

C.神经元 

D.胞体【答案】C【解析】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其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

50.大部分患有色盲的人不能够区分的颜色是(  )。[统考2012年研]

A.红和青 

B.红和黄 

C.红和蓝 

D.红和绿【答案】D【解析】色盲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色的感受性,这种病人很少见,在人口中只占0.001%。而局部色盲中最常见的是红绿色盲。

51.感受性提高的感觉适应现象是(  )。[统考2012年研]

A.触觉适应 

B.嗅觉适应 

C.暗适应 

D.明适应【答案】C【解析】视觉适应主要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52.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了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个体对初次识记的无意义材料进行复习的时间应在识记后(  )。[统考2011年研]

A.1小时内 

B.2~12小时

C.13~24小时  

D.24小时后【考点】遗忘规律的应用。【答案】D【解析】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的节省百分比在初次识记间隔1天后约为50%,这时记忆间隔和效果最好。

53.小明在游戏中把凳子当马骑。这种活动反映的想象功能是(  )。[统考2011年研]

A.再造  

B.补充  

C.替代  

D.预见【考点】想象的功能。【答案】C【解析】想象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想象还有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得到实际的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凳子”就是“马”的替代物。

54.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这主要体现的思维特征是(  )。[统考2011年研]

A.间接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理解性【考点】思维的特征。【答案】C【解析】思维的特征有概括性、间接性和对经验的改组。人们得出以上结论,主要是对天空出现朝霞就下雨,晚霞就放晴中规律的概括。

55.学生在考试时,回答选择题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统考2010年研]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考点】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的分类。【答案】C【解析】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再认和回忆。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学生考试,回答选择题时要求考生能识别出正确选项即可,因此其记忆活动主要是再认,而回答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的记忆活动则主要是回忆。

二、多项选择题

1.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形式有(  )。[统考2014研]

A.黏合

B.内化

C.典型化

D.夸张【答案】ACD【解析】想像是从已有的表象中分析出必要的原素,按照新的构思重新结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其对表象的改造形式有黏合、典型化、夸张和联想。

2.下列选项中属于趋-避动机冲突的有(  )。[统考2013研]

A.进退维谷

B.忠孝两以难全

C.爱吃巧克力却担心发胖

D.想请人帮忙又怕被拒绝【答案】CD【解析】趋避冲突是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

3.表情主要包括(  )。[统考2012研]

A.面部表情 

B.躯体表情 

C.手势表情 

D.言语表情【答案】ABCD【解析】人的表情主要有三种方式: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其中,姿态表情包括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

4.根据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统考2011研]

A.注意资源是有限的

B.注意资源是由唤醒水平决定的

C.输入刺激本身可以自动占用认知资源

D.人可以灵活地支配注意资源的分配【考点】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的内容。【答案】AD【解析】认知资源理论认为,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刺激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而人可以灵活控制分配认知资源。

5.根据记忆的SPl理论,记忆系统的特点有(  )。[统考2010研]

A.串行编码

B.并行存储

C.独立提取

D.渐进遗忘【考点】记忆的SPI理论的内容。【答案】ABC【解析】Tulving提出了记忆的SPI理论,该理论认为存在5种主要的记忆或记忆系统,这些记忆系统的编码是串行的,存取是并行的,提取是独立的。

6.声音的听觉属性有(  )。[统考2009研]

A.音频

B.音调

C.音响

D.音色【答案】BCD【解析】音频是声音的物理属性。

三、名词解释

1.Gestalt psychology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格式塔心理学派是指心理学中的一个流派。以考夫卡、苛勒、魏特曼为代表。格式塔心理学派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一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来说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从这一观点出发,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分析,这对于揭发心理学内的机械主义和元素主义观点的错误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他们在知觉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目前在一般心理学教科书内所讲述的一些有关知觉的规律知识,例如似动现象的发生、知觉过程中图形和背景的关系的意义等,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格式塔学派的研究成果。 格式塔心理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使人们对意识经验发生兴趣,并把意识经验看作心理学的一个合法的研究领域。同时格式塔学派对同时期的学派中肯而坚定的批评,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此学派理论的局限性在于他们把直接经验的世界,看作是唯一确实而又可知的世界。把全部心理学问题,完全简化为数理的问题。这其实已经违背了系统观。

2.韦伯定律[南开大学2006年研]

答:1830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研究差别阈限时发现,差别阈限值与原有刺激量之间的比值在很大范围内是稳定的,即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对两个刺激物之间的差别感觉,不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来决定的,而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比值来决定。这就是韦伯定律。例如,对于50克的重物,如果其差别阈限是l克,那么该重物必须增加到51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对于100克的重物,则必须增加到102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用公式表示为:K=ΔI/I

其中,K为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I为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3.工作记忆[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工作记忆亦称“活动记忆”、“操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英国学者Baddeley和Hitch(1974)提出“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以代替原来“短时记忆”的概念,并认为工作记忆系统包括三个部分:(1)中央执行系统。主管工作记忆信息的流动方式,负责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它们与长时记忆的联系,也负责注意资源的协调和策略的选择与计划。该系统是工作记忆的核心,起着注意系统的作用,但是其认知加工资源有限。(2)语音环。主要采用串行加工的方式,通过语音编码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存储。该子系统由语音储存和发音控制加工两部分组成。(3)视觉空间暂存器。主要采用表象的形式对视觉和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和存储,包含视觉元素和空间元素。后两个部分是从属系统,具有信息特异性。工作记忆这一术语的使用,往往与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内容关系密切,应区别对待。

4.部分报告法[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部分报告法是斯珀灵针对传统的记忆方法的缺陷设计的记忆测验方法。这种方法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控制住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他将全部刺激项目排成3×4的矩阵,刺激以50毫秒的时程出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报告相应的刺激行项目。根据被试者报告的准确率很容易计算出被试者的记忆量。此方法可以弥补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法(或整体报告法)研究短时记忆的缺陷。全部报告法测量被试者依次识记的全部刺激,但实际上,即使被试者能记住了某个量值的刺激,在报告时也总会遗忘一部分,实验者最后检测到的量值总是偏低的。使用部分报告法测验的记忆成绩要好于全部报告法,这反映了感觉记忆的快速遗忘特性。此方法的使用揭示了感觉记忆的存在。此方法不仅适用于视觉材料,也可以适用于听觉材料。

5.元认知知识[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研]

答: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的组成成分,指主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即对影响认知活动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的结果等方面的认识。一般储存在个体的长时记忆中,具有比较稳定的特点,以意识化或非意识化的方式对认知活动施以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即主体关于自己和他人作为认知加工者的所有知识;(2)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即主体关于认知活动的任务要求等方面的知识;(3)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主体对于完成某项认知任务需要的认知方法的各方面的知识。

6.面部动作编码系统[苏州大学2006年研]

答:面部动作编码系统是测量面部各部位的肌肉运动系统。它以面部肌肉运动为单位,是用以测量区域性的面部肌肉运动的精确图式。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将人的面部划分为:额眉-鼻根区、眼-鼻-颊区和口一唇一下巴区三部分。通过对三个部分外貌变化的评分及综合,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可以辨别出多种基本情绪。

伊扎德等人提出了两个互为补充的测量系统,即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和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是为保证客观性和精确性的微观分析系统。具体使用分为两步:第一步,评分者三次观看面部表情的录像,每次辨认面部一个部位的肌肉运动,并记下相应区域的面容变化及出现时间。第二步,将记录下来的面容变化同可观察到的活动单位的组织相对照,辨别出独立的情绪或几种情绪的组合。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的材料包括一本手册和一套录像。

7.气质[武汉大学2004年研]

答: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它是人的先天禀赋,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在新生儿阶段即表现出来。如有的婴儿安静,有的好哭,必然影响其父母或哺育者与婴儿的互动关系,从而影响人格的形成。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上,如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和灵活性等。具体表现为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力的大小、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知觉或思维的快慢等。气质使个体的全部心理活动呈现独特的色彩。它与人格的区别在于,人格的形成除以气质、体质等先天禀赋为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决定作用;而气质是人格中的先天倾向。现代心理学对气质的研究影响较大的有:巴

斯和普洛明提出气质的EAS模型,确定三种气质倾向:情绪性,指个体情绪反应的强度;活动性,指个体能量释放的一般水平;交际性,指个体的人际交往特点。巴甫洛夫用条件反射实验探讨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的三个特性: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认为有四种典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即活泼的、安静的、不可抑制的、弱的。

8.动力定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年研]

答:动力定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依照一定的先后次序和强弱配置而构成的暂时神经联系。这是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就叫做动力定型。如做早操,开始每一个动作都由老师示范引起,后来,由于反馈,前一个动作变成了后一个动作的刺激,这样后面的动作就由前面的动作的反馈引起。等到学会以后,第一个动作也可以由命令作信号而引起。动力定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年龄越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

9.内隐记忆[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研]

答: 内隐记忆也叫自动记忆,是记忆的一种,与外显记忆相对。它是指通过无意识机制运作的记忆。

D.L.沙克特用内隐记忆描述个体并未意识到的、对完成当前任务能自动产生影响的某些经验。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的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最初从遗忘症患者身上发现。他们在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及再认上都表现出明显的缺陷,但对残词补全测验却完成得近于正常人。从重学中可节省时间也可找到内隐记忆的痕迹。正常人从语词认知、技能学习到社会认知诸方面,都存在内隐记忆现象。

10.情商[北京科技大学2004年研]

答: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罗威和新罕不什尔大学的玛伊尔提出的,简称情商,它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感情,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情绪智力也就是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情绪智力是与理解、控制和利用情绪的能力相关的。

情商相对智商而言,是指情绪智力的高低。情绪智力包括一系列相关的心理过程,这些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准确的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的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的利用情绪信息,以便有计划的、创造性的激励行为。

11.构造主义[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研]

答: 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之间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在他们看来,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依靠被试者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基本主张:心理学应以直接经验为研究对象,只研究心理过程或心理内容;以实验内省法为基本方法;以探讨成人心理的一般规律——分析意识的内容、组成元素和构造原理为基本任务;强调心理学的纯科学性质,不关心心理学的应用,以及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和个体差异等领域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进行研究的行为问题。20世纪前30年,成为美国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促进心理学的独立与发展,为新兴的实验心理学提供有益资料,从不同方面启迪西方心理学派。因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与范围过于狭窄,且脱离生活实际而受到批评。1927年铁钦纳去世后消亡。

12.注意[中山大学2005年研]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某—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这就是注意的集中性。如果说,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某个对象,那么,集中性就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心理活动或意识的强度大,紧张度高,注意也就越集中。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缩小。这时候,他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就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密不可分的

13.习得性无助[北京大学2005年研]

答:习得性无助是有机体处于无可逃避或回避的有害或不愉快的情景中所产生的获得性绝望状态。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到自己的社会活动得不到支持,个体经常处于不利或危机状况,且得不到谅解、关怀和帮助。习得性无助的形成与社会风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的个性特征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有关,常伴有失望、苦恼、痛苦等情绪。动物也会形成习得性无助。

1967年,塞利格曼和梅耶在实验中,把一组实验动物狗栓紧,使之不能逃脱,再给予一段时间的强烈电击,随后将这些狗放在另一个笼子中继续电击,但是每次电击前都发出一个信号,狗只要听到信号立即跳过栅栏就可以逃避电击。但这些曾置于不可逃脱情景中的动物无法学会逃避电击,它们不做挣扎,而是站着不动或躺下,无可奈何的发出哀鸣,忍受电击。与之对照的另一组狗,因未曾置于不可逃避的情景,很快学会了在电击信号响起后立即跳出栅栏逃避电击。塞利格曼等人认为,前一组狗在学习到电击无法逃脱之后,尽管换了情景也不设法逃脱的行为,即为习得性无助。随后他们在人类被试上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据此可以解释人类的抑郁症。

14.自我效能感[北京大学2006年研]

答: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胜任该任务的预期。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他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关于某种行为可引起某种具体结果的信念;效能预期是指自己是否具有引发某一结果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本质上就是效能预期,表现为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等。自我效能感具有一些功能;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的情绪。

15.心理[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这是人的意识的第一个特点。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这是人类意识的另一个特征。人的心理除了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这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知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比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就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无意识现象也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四、简答题

1.按照拉文格(Loevinger)的观点,成年期自我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研]

答:按照拉文格的观点,自我发展既不单纯是序列的,也不单纯是类型的,而是二者的综合,即发展类型说:自我的发展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他把成年期自我发展主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1)遵奉者水平

只有少数成年人处于这个水平。遵奉就是按规则行事。在这一水平,个体的行为完全服从于社会规则,如果违反了社会规则,就会产生内疚感。

个体之所以绝对遵奉社会规则,是因为这些规则是群体(团体)采纳的规则。因此处于这一水平的个体还表现出强烈的归属需要。遵奉者的思维方式也是比较简单的,对人、事、物的评价标准是具体可见的,他们常根据是否违反了行为规则而作出“对”或“错”的判断。(2)公正水平

亦称作良心水平,处于这一水平的个体,他们遵守(或服从)规则,并不是为了逃避惩罚,也不是因为群体支持和采纳这些规则,而是真正为了他自己才选择、评价规则的。也就是说,社会的、外在的规则已经内化为个体自己的规则,个体有了自己确立的理想和自己设立的目标,形成了自我评价标准,因此,自我反省思维也发展起来。

尽管这一水平自我变得比较复杂了,开始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性,但他们的思想认识仍具有两极性,倾向于把非常复杂的东西区分为对立的两极,如独立性与依赖性,内心生活与外表等。(3)自主水平

自我评价标准与社会规则,个人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双方并不总是一致的、和谐的,有时也是矛盾的、有冲突的。在上一水平,个体不能容忍这些矛盾与冲突的存在,通过两极化的思想方法来排除矛盾。而这一水平的突出特点就是能承认、接受这些矛盾与冲突,对这些矛盾与冲突表现出高度的容忍性。

在人际关系方面,不但充分尊重个人的独立性,同时也能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因此,对于异己之见不再感到不安,而是能欣然接受,能认识到其他人自我完善的需要。在思想方法方面,不再用两极化或二元论的观点看待世界,而是能把现实视为复杂的、多侧面的,认为可以从多种方式、多种角度看问题。(4)整合水平

这是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这一水平。在这一阶段,个体不仅能正视内部矛盾与冲突,而且还会积极去调和、解决这些冲突,他们还会放弃那些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有人认为,整合概念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概念的内容是一致的。

2.简述智力三元结构理论。[苏州大学2006年研]

答: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试图说明更为广泛的智力行为。斯腾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和智力情境亚理论。(1)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①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调整解题思路,分配心理资源等;

②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是指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

③知识获得成分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收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存储。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2)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

一般来说,个体总是努力适应他所处的环境,力图在个体及其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当和谐的程度低于个体的满意度时,就是不适应。当个体在一种情境中感到不能适应或不愿意适应时,他会选择能够达到的另一种和谐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重新塑造环境以提高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程度,而不只是适应现存的环境。

 (3)智力的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新任务是个体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新情境是一种新异的、富于挑战性的环境。当遇到新问题时,有的人就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它,有的人则束手无策;在面临新的情境时,有的人能很好地应对自如,有的人则不知所措。在任务、情境和个体三者间存在相互作用。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也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人们在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时,需要运用许多操作化的过程。只有许多操作自动化后,复杂任务才容易完成。如果个体不能有效地将一些自动化的操作运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中,就会导致信息加工的中断,甚至使问题解决失败。斯腾伯格认为,应对新异性的能力和自动化的能力是完成复杂任务时两个紧密相连的方面。当个体初次遇到某个任务或某一情境时,应对新异性的能力就开始了,在多次实践后,人们积累了关于任务或情境的经验,自动化的能力才开始起作用。

总之,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是三元智力理论中最早形成和最为完善的部分,它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根据这种理论编制的能力测验,能测量出人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因而对深入了解能力的实质,促进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都有重要意义。

3.简述内部语言。(10分)[武汉大学2006年研]

答: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内部语言是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语言虽不直接用来与别人交际,但它是人们语言交际活动的组成部分。当人们计划自己的外部语言时,内部语言常常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一方面,没有外部语言就不会有内部语言,内部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外部语言的发展;另一方面,若没有内部语言的参与,人们就不能顺利地进行外部语言的活动。内部语言的特点是:

  (1)隐蔽性。内部语言是一种不出声的语言,它以语音的隐蔽性为特点。当我们在头脑中考虑某种行动计划或希望调节自己的行为时,我们就使用这种不出声的内部语言。在进行内部语言时,语言器官发出的动觉信号具有重要的作用。内部语言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活动,它需要语言器官的参与,只是语言活动的外部标志——语音不显著而已。(2)简略性。内部语言比对话语言更简略,这和它执行的功能有关。内部语言不是一种直接用于交际的语言,它不存在别人是否理解的问题,因而常常以十分简略、概括的形式出现。在内部语言中,句子的大量成分常常被省略,如只保留主语和谓语。它可以用一个词或词组来代表一系列完整的陈述。

4.人的情绪状态有哪几种?各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5年研]

答: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都可以引起某种心境。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同时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激情状态下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因此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比如飞机出现故障,飞行员紧急与地面联系等就是应激状态。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使机体受到伤害。

5.简述知觉的特性。[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研]

答:知觉的基本特性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和知觉的适应性。(1)知觉的选择性。所谓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当作知觉对象的事物或现象,常常是在现实生活中所要对待的刺激,并将它们从知觉背景中优先清楚地反映出来。作为知觉背景的各种刺激常常未被知觉或被模糊地知觉。(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人对事物正确、完整、深刻的知觉与人对该事物的理解程度有关。人的知觉的理解性还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程度也不同。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故整体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它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不是只对其中一个属性或某个部分来加以反映,而是把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映象。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个体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在视觉范围内,恒常性的种类有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等。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的作用。所谓视觉线索是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恒常性使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始终保持对事物本来面貌的认识,保证了知觉的精确性。(5)知觉适应。知觉适应是指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个体的视觉系统能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最常见的视觉适应现象有暗适应和明适应。

6.简述关于语义记忆的激活扩散模型。[中山大学2006年研]

答:⑴激活扩散模型的基本观念是各个概念按照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联系在一起,一个概念的激活可以扩散到与之相关的各个概念中,联系越紧密的概念,激活的程度越大。

⑵"激活扩散"(Spread of Activation)的概念首先出现在A.M.克林斯和E.R.罗夫特斯(1975)提出的一个语义记忆模型中。这个模型认为,人的记忆网络是根据概念之间的语义距离建构起来的。每一个包含特定概念的语词都是一个结点,结点之间的语义距离用连线的长度来表示,由此构成激活扩散模型。这个模型是说,当人们回忆某个概念时,激活过程会沿着网络扩散,首先扩散到与概念直接联系的较近的结点上,然后逐步向外延伸,随着扩散的延伸,激活状态趋于衰减。

⑶“激活扩散模型”以概念的语义类似性为基础解释人的记忆结构,用连接概念的链的长度及其传播激活的畅通性来表示概念间语义联系的程度。它摒弃了呆板的层次结构,并且用激活的扩散机制替代了简单的搜索过程。因此,与“层次网络模型”相比,它对心理学的有关经验材料有较好的适应性。

7.什么叫做盲视?心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的?[北京大学2006年研]

答:(1)盲视是Weiskrantz提出的概念,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

力。盲区是用动态视野检查法确定的,患者的头固定,一个光点慢慢从一只眼睛视野边缘开始向中心

移动,患者看到光点后,光点回到边缘从另一角度再开始移动。这样过程重复多次,就能绘出视野中不能够识别的区域,我们称之为盲区。在盲区中呈现客体,患者报告看不到客体,但能准确确定客体的位置、运动方向等刺激属性,即产生了知觉行为和意识的分离,心理学家称之为盲视。(2)对于盲视现象,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的大脑中存在两种视觉系统:焦点系统和周围系统。

焦点系统管系统的识别与再认,即膝状体—纹区视觉系统,它包括视网膜中央凹在内的中心区、外侧膝状体和初级视皮层区。周围系统管客体的定位,即视网膜背盖视觉系统,包括视网膜的中央凹区域及边缘区域,上丘和外纹状体。

盲视病人因初级皮层区受损而全盲,虽然他们能正确辨认诸如运动朝向、不同波长光波、形状等刺激属性,但他们还是看不到任何东西。即病人的周围系统功能还残留,但焦点系统则因受损而不起作用了。

因此,盲视现象出现是由于病人焦点系统受损功能完全丧失而周围系统功能残存。

8.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统考2014年研]

答:(1)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中发觉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提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①言语智力:包括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的利用言语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②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如做数学证明题的能力。

③空间智力:包括认知环境、辨认方向的能力,如查阅地图等。

④运动智力:包括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⑤音乐智力:包括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⑥社交智力: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以及与人交流能力。包括四大要素: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②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③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④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解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⑦自知智力: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