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19:55:16

点击下载

作者:傅治平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

新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试读:

第一讲 树立崇高理想,塑造高尚灵魂

理想就是奋斗目标,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也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更是一个人的思想“总开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这就深刻揭示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动力。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最崇高的理想

十八大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以实现这一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为奋斗的最终目标。因此,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最崇高的理想信念。

1.共产主义的内涵

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共产党人的理想是什么?从长远来说是实现共产主义;从现实来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现阶段的根本任务,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这一阶段的任务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们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大体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指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这个体系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它是我们当前工作不能离开的。第二,指共产主义运动。尽管各国的国情不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各国共产党所面临的斗争任务不同,但是这种斗争本身就是正在进行的共产主义运动,这一点连共产主义的敌人也不会否定。马克思、恩格斯亲自领导过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共产主义运动,后来列宁也领导了第三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第三,指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就是资本主义之后新社会——共产主义。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已经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这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相互联系的整体。共产主义制度是我们的最高理想,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没有目标我们也就没有方向。共产主义运动是实现共产主义制度的途径、手段。我们是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共产主义运动,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我们这里讲入党积极分子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主要是指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我们的理想信念就是为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制度而奋斗。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按其成熟程度,可以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通常分别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关于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根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涌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第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公共所有,劳动者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

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社会成员将尽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工作,社会将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生活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消除了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按劳分配存在着的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

第四,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随着共产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实现和全体社会成员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被消灭。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消除。

第五,人类获得全面发展,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当生产力发展到极高水平时,充分保证社会成员的生活资料成为很容易的事情。劳动成了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自觉要求和健康身体的自然习惯或需要。在共产主义社会,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高度发展,劳动者都具有高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广泛的专业性知识,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社会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并且在体力智力等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第六,政党和国家消亡。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完全消亡。那时,管理公共场所事务的机构虽然存在,但它的社会职能已经失去其阶级性质。

以上这些特征表明: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把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仅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的最高利益,而且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说明共产党人的理想是最崇高的理想,是最值得为之奋斗和自豪的。

3.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人类社会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有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矛盾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例外,也是社会内部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正是在这一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阶级社会,它把封建社会的小生产和自然经济发展为社会化的大生产和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使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共产党员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最终奋斗目标,不仅因为这一社会制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的理想,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这是因为:人们对美好未来和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马克思研究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它必然灭亡,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了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必然进行革命斗争,直至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样就能使社会更好地组织生产,更加有效地发挥计划和市场的作用,以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经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巨大进步,最终必然过渡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仅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也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所证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无到有,发展成为遍及全世界、对人类命运起决定作用而为西方资本主义所最惧怕的力量。当前,虽然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这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胜利。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不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还会遇到什么错综复杂的情况,资本主义制度还会存在多久,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在全世界最终实现的趋势仍是不可阻挡的。

4.共产主义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

共产主义事业是无限美好的事业,同时也是十分艰巨的事业。人类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是漫长的。在奔向共产主义的过程中,要经过许多发展阶段,克服许多艰难险阻。我们已经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进行革命斗争,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取得政权只是序幕,我们还要用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高度发展,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更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完成。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变革,是异常艰巨的事业,道路是漫长的,其间不可避免地会有迂回和曲折。原因是:第一,正如马克思所分析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第二,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主义没有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取得胜利,而是在一些落后国家首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落后国家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要完成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完成的工业化等任务是异常艰巨的。第三,客观规律是不会改变的,但规律的实现要依靠人的自觉活动,这就要求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艰辛开拓。

我们要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来把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而不能仅仅看一个时期、一个阶段,不能被发展的渐进性所迷惑,也不能因为一个新的社会制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被发展的曲折性所困扰。应该看到,一方面,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的过程,它每发展一步,都在为自身的灭亡和取代它的更高社会形态的出现准备条件。另一方面,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根本原因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他们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综上所述,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始终清楚地意识到,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又艰巨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靠我们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指导下,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脚踏实地,顽强奋斗,才能一步步向共产主义迈进。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把共产主义简单化、庸俗化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都会影响党的最终目标的实现。

二、新时期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重大意义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因此,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都要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用火热的青春塑造自己辉煌的政治生命,谱写人生壮丽的诗篇。

1.共产主义是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中得出的科学结论

我们为什么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呢?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信念。我们党之所以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它的崇高理想,是因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科学的结论,而不是宗教的信条。它并不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和美好的幻想,而是建立在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科学认识,是在批判旧世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发现和对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

大家都知道,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灭亡。马克思、恩格斯经过几十年科学的研究,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指出,一方面是生产的社会化,它越来越需要社会生产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另一方面,生产资料被一个个资本家所占有,生产组织领导权分散掌握在各个资本家手中,使生产成为私人的事情。他们为追求高额利润而盲目生产,各自为政,尔虞我诈,相互竞争,使整个社会生产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这恰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这个矛盾表现在个别企业中的生产的有组织性和全社会中的生产的无组织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危机,从而使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进一步加剧了阶级对立。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不下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反抗剥夺者的序幕拉开了,资本主义的丧钟敲响了。其结果如何呢?按照恩格斯的论断,矛盾的解决:无产阶级将取得公共权利。并且利用这项权利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主义资料变为公共财产。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给它们的社会性以实现的充分自由。从此按照一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这样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最美丽的、最进步的社会,是解放全人类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些不是虚无缥缈的空谈,而是科学的论证;不是理论的推导,而是已被它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所证实的事实。

共产主义理想同以往社会理想不同的是:第一,它是建立在完全科学基础上的,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而得出的结论;第二,它是体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共产主义社会将要实现人人过着美好幸福生活,这是非常崇高的理想;第三,它是以动员人民群众进行实践为特点的,理想和实际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入党积极分子不应是理想的空谈论者,而是理想的实践论者。

2.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获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正如邓小平所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灵魂,是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焕发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前进;才能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在任何情况下捍卫自己的信仰和事业,为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坚贞不渝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才能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保持旺盛的斗志和献身精神,坚忍不拔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的利益之上,自觉抵御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才能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动摇不悲观,勇往直前;才能把个人的一生同整个共产主义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树立起崇高的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操,自觉防止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创造性地工作。正因为这样,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特别是要经受住革命征途上的种种考验,在关键时刻,在各种风浪中,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都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站稳党的立场,始终不渝地捍卫党的事业,就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信念。

坚定的崇高理想信念支配着共产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无数革命先烈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广大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并自觉为之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生死考验面前,向整个旧世界宣战:“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生命是最宝贵的,对一个人只有一次,是什么力量让革命志士置自己生命于不顾,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支配着他们。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在危、急、险、重的困难面前,无论是面对滔滔洪水的肆虐,还是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无数共产党员都一次次经受住名与利、钱与权、生与死的考验,涌现出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李向群、任长霞、牛玉儒、方永刚、杨善洲等一批批英雄楷模。相反,一些党员之所以在革命遭受挫折、面对艰难险阻时产生迷茫、彷徨,甚至投敌变节;之所以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甚至违法犯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摇或丧失了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一个党员如果理想动摇了,信念崩溃了,就会目光短浅、意志消沉、浑浑噩噩,甚至滑向违纪犯罪的深渊。

3.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党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我们党的纲领,既包括实现共产主义长远目标的最高纲领,也包括确定每个历史阶段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密切相联。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实施指明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最终实现准备条件。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忘记远大理想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我们既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共产主义“渺茫”;也不能超越现阶段,对共产主义作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必须从革命和建设不同阶段的实际出发,把奋斗目标置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现实基础之上,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始终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始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必须依靠全体人民为之共同奋斗。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总是立足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总是立足于争取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确定自身阶段性的奋斗目标,提出鼓舞人心的口号,使党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和切身利益融为一体、紧密相连,以此动员和激励人民群众与党同心同德、英勇斗争、艰苦创业,形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和建设大军,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打土豪、分田地”,农民运动风起云涌;“誓死不当亡国奴”,抗日军民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闹翻身、求解放”,百万民众踊跃支援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雄儿女御敌于国门之外;“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满腔热情蔚然成风;“脱贫致富奔小康”,亿万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这一切都说明,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教育人民、团结群众、凝聚力量、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4.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凝结着民族的理想信念,是民族理想信念的历史映照和时代强音。近代以来一代代中国人为之前赴后继、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接续奋斗的,就是中国梦这一崇高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中国梦是以国家、民族、人民为主体的共同的梦,是以富强、振兴、幸福为目标的共同的梦,把国家、民族的价值追求与人民的价值追求统一起来,把党的历史使命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统一起来,把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行动纲领统一起来,揭示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空想、幻想,不是梦境、仙境,而是包含目标与道路、理想与筹划、动力与纲领的系统工程,是可望而又可及、可知而又可行的发展战略。

中国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内涵。实现中国梦和每个中国人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人生价值、社会理想、责任所在。理想信念的实践层面是使命、是行动、是转变,坚守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勇于担当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不回避、不退缩、不动摇,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心协力、真抓实干、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让民族腾飞、使梦想成真。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广大青年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共产主义理想是科学而不是幻想,是被已有的实践所证实了的而不是空谈,是一个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不是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因此,共产党人为实现这样美好的社会制度贡献毕生的力量是有意义的,也是值得的。

三、怎样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是树立崇高理想和实现崇高理想的最好时代和社会。生活在我们这样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没有崇高的理想,是可悲的。所以,理想问题,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对社会主义社会里的入党积极分子来说,怎样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呢?

1.要对共产主义充满信心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出现曲折,这是社会发展规律的正常表现。有史以来,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在新旧势力的反复较量中完成的,新势力战胜旧势力总要经过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有时甚至出现暂时的严重挫折。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现象。当前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过时”,是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要看到当前社会主义运动是变不了的,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1/5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并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近些年来,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持续高速增长,社会进一步稳定,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日增,和平崛起日见端倪,城乡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13亿中国人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而且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提出要努力实现这些要求,确保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这将更坚定我们对共产主义理想追求和奋斗的信心。

2.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为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本领。

通过学习,结合思想实际,解决一些理论上模糊不清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因为理论上的模糊不清,必然导致理想信念上的摇摆不定。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生目标、价值、意义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夯实自己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方面的基础,使自己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和牢固,在今后国内外发生任何突发事件时,都不会出现理想信念方面的动摇。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真正认清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之所在。弄明白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在当前就是要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坚信共产主义事业的必然性和正义性,才能自觉地为之奋斗终身。针对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暂时处于低潮的现状,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努力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正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从本质上认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强大生命力;要坚决贯彻现阶段党的路线和政策,做好本职工作,把理想和现实统一起来。总之,通过学习理论,达到既能面对现实,又能放眼未来的目的。这是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认识基础。

3.积极投身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实践

在当前,就是要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不断强化和巩固。我们愈是建设好社会主义,就愈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同时要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共产主义信仰,自觉地经受各种锻炼与考验。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和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是统一的。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必要条件,而改造主观世界又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实现。在实践中体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我们只有在切实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先进性,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为理想信念是抽象的,是人头脑中经常的所思所想,是一种神圣的情结,它看不见摸不着,而是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表现出来,成为实实在在的东西。就是说,入党积极是“干”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更不是仅靠用脑袋去思想就能实现的,必须把理想信念付诸行动,亲自实践。惟有此,理想信念才能逐步实现,才不至于流于空谈。在今天和平建设年代里,一些共产党员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心中的理想信念。宋鱼水、周国知、任长霞、郑培民、牛玉儒、杨善洲等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勤奋学习,在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身先士卒,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如果没有这些具体的先进行为,理想信念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永远实现不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理想信念,从自己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入党积极不仅要通过日常工作体现出来,也要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显现出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坚持不懈地做好身边的小事不仅是关系党的形象、党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大事,也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否持之以恒的大事。

4.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

我们党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党,我们相信大多数人的理想信念是正确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问题。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表现各有不同,但究其根源,都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都可以从理想信念上找到原因。对于一个人来说,理想信念是“总开关”,是决定一切的东西。抓住了理想信念这个根本问题,就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要加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着力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第一,坚决抵御市场经济对理想信念的冲击。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法治经济,在这里,社会主义只规定法的本质属性,而不规定经济的运行机制。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理念、原则,如自由、平等、竞争、等价交换等,会超越其合理性空间,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有些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一部分人甚至背弃自己原有的理想信念,转而寻求一种更为现实的、世俗化的信条并最终导致理想信念的“异化”。如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演变成了“设租”、“寻租”的权钱交易;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原则,演化成了不加遮掩的买官、卖官、跑官、要官;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垄断变成了政治运行中的结党营私、官官相护;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尔虞我诈、欺行霸市等现象,也竟然演变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欺上瞒下、鱼肉百姓的伎俩。

第二,坚决抵御腐败现象的思想侵蚀。一方面,党内腐败现象的存在与滋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落后的、被市场经济扭曲的世俗化的价值观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精神支撑和行为动力,极大地削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正义性和感召力。如果腐败的存在,让群众对党丧失信心,对党的前途产生疑虑,还提什么更为遥远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党内腐败现象的存在也让一部分正直的党员为党的事业和前途担心,随即展开了同腐败行为作斗争。在反腐斗争中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因此,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同腐败现象作斗争,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第三,坚决抵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战略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事实,导致一部分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信心不足。因此,我们要坚决抵御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不良影响,在思想上构筑起坚固的长城。

总之,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充分体现和重要标志,也是我们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的根本要求和必要条件。如果我们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和所有党员都能按照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我们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我们的宏伟蓝图也就一定能够实现!共产主义的旗帜一定会在地球上高高飘扬!

第二讲 认清党的性质,力争成为先锋队员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完全新型的政党。为了更加切合党的历史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的要求,最广泛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六大党章将党的性质进一步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段话,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地位和作用、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党的性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党章沿用了这一表述。

正确认识和坚持党的性质,对于保持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刻地认识和落实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两个先锋队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强调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两个方面对党的性质的确定;中国共产党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对党历史和现实的总结,是对党的性质的一个新概括。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两个方面来阐述党的性质。党的阶级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先进性,是指党是由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1)共产党自觉地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是由工人阶级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工人阶级是与社会大生产密切联系的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现代工人阶级是大工业的产物,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也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起来。其次,工人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从而沦为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受剥削和压迫的阶级,除了坚决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消除阶级差别之外,没有任何别的出路。工人阶级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它的大公无私的彻底的革命精神。最后,工人阶级又是最有组织性、纪律性、富有团结精神的阶级。在现代化大工业生产中,他们养成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以及集体主义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这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加强,使工人阶级成为社会上最有组织和力量的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产生于鸦片战争之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中国工人阶级产生的这种历史条件,使其除了具有世界工人阶级的基本优点外,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殊的优点:一是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其受压迫剥削的严重性、残酷性为各国少见,因此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显示的革命性更加坚决彻底,更具有战斗力。二是中国工人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集中于沿海大城市,集中于一些大型工矿企业,因而易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易于工人阶级联合战斗,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三是中国工人阶级绝大多数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广大农民有一定的天然联系,易于同农民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结成坚强的同盟,使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革命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工人阶级产生的历史环境及其所具备的特殊优点,使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是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自觉建立在中国工人阶级基础上的,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优点,使其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2)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工人阶级的全部,而是工人阶级中最先进的部分,是工人阶级先进觉悟的阶层,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只有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对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表现出无限忠诚的先进分子,并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才能成为党的成员。非工人出身的先进分子,只要经过努力,具备了党员的条件,就能被吸收入党。在新的形势下,把社会各方面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能够不断为党的发展带来活力。

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先进思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只有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认清自身的地位和历史责任,才能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伟大胜利,关键就在于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的指南。正是这样,我们党才不断发展壮大,才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并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在革命和建设中,即使出现失误,由于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的指南,也能够科学地总结经验教训,及时纠正错误,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我们面临大量开创性的、前人没有提出或前人没有涉足的课题,面临大量错综复杂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深入实际进行探索和总结。解决好这个问题,党才能更好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随着社会化程度的加快以及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更加丰富,更有远见。新一代工人大批成长,特别是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的人数显著增加,成为工人阶级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一支重要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方式的改变,使中国工人阶级不仅继续保持传统的先进性,而且还将不断发展它的先进性,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主力军和坚强支柱。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阶级组织,而且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性质作出的更科学、更全面、更准确的概括。是对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深刻总结,深化了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指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觉地从中国的实际和人民的意愿出发,造福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代表着全体人民的利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他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具体表现在: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打天下,服务于人民的解放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尽快地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保持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人民群众经济上得到了实惠,政治上当家作主,文化上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既是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代表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如果离开了人民的利益,党就会失去前进的目标和存在的意义。也只有代表全体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我们党才真正有资格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人民对党寄予的厚望。中国人民把执政权力赋予了中国共产党,是对我们党的信任,党要自觉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按照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执掌政权,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利益。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是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一个政党能否夺取政权,能否巩固执政地位,关键在于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和拥护,是否有稳固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我们党现已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就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只有成为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才能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执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未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解救了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民族。90多年的奋斗历程表明,党为各族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党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是最坚强的民族脊梁,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21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世纪,为了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党还要继续发挥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力量,形成一支庞大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军,实现民族振兴大业。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党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党的历史任务。

1.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许多革命先驱,许多政党和政治派别,都没有找到国家振兴和民族解放的出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为了摆脱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先后进行了种种尝试,包括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戊戌变法以及义和团运动等,但都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原因在于中国农民阶级不是最先进的阶级,不能摆脱旧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所造成的局限性,提不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也看不清革命道路的前途,因而不能担当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中国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软弱性,其革命有不彻底性,不可能将革命进行到底。随着中国工人阶级步入中国社会的政治舞台,领导中国革命的任务,便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广大被压迫阶级的根本利益,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最有战斗力,最富有牺牲精神,最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组织性。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逐步摸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指引中国人民找到国家和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并且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在较短的时间里,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使国家走上了独立、自主和民族振兴的道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几十年来,尽管我们走过弯路,有过失误,但是党和全国人民一道,经受了挫折和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不是偶然的,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的历史的选择。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夺取政权需要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国,要把十几亿多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核心,使全国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以夺取事业的成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地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依靠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去贯彻执行。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解决前进中遇到的一切困难,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党的领导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任何组织和团体都取代不了的。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我国的国情,确立了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一阶段是专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在充分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党领导人民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措施,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党先后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构成文明系统整体,四大文明和谐协调统一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要取得社会的全面进步,必须做到四个文明一起抓。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必备内容和有效载体,是政治文明日益完善的重要体现和艰巨任务。而这一切,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稳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人心涣散,不可能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的危害上升,战争的因素仍然存在,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能否顺利实现提出的奋斗目标,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着我们在21世纪发展格局中能否掌握战略主动权,能否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另外,破坏民族的团结统一、搞分裂主义危害祖国统一的现象时有发生,使我们党时刻面临着考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政治核心,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并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与各民主党派结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我们不允许任何削弱和危害党的领导的倾向出现,任何对党的领导地位的削弱、动摇甚至否定,都将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停滞、民族分裂甚至国家解体的后果。30多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稳定就是大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全民族的坚强统一的领导核心,就不可能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有利于改革和建设的政治局面和环境,现代化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条件和保障。

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世纪,中国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辉煌成就,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而走向没落。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漫长的需要全民族艰苦奋斗的过程。全国人民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努力。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由不发达阶段走向发达阶段,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新世纪,我们党又制定了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党中央集中人民意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各项改革和建设的新举措,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力争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保证我们所进行的这项伟大事业走向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中国梦以党的坚强领导为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力量,中国梦能否实现关键在党,在党能不能肩负起历史重任、经受住时代考验。打铁还需自身硬。党要肩负起这个使命,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力争成为先锋队员

先进性、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纯洁性长效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

1.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按照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纯洁性的理解,我们可以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概括为共产党员必须按照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章的要求,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纯洁性,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其本质特征是共产党员必须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这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所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从总体上讲,是指共产党员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永远保持共产党员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纯洁性,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党面临着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已经在全国执政60多年,作为这样一个执政党,如何适应世界潮流,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认真思考并回答的历史问题。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

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都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3.立足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要求,力争成为先锋队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学技术的最终掌握者是人。入党积极分子要认真学习,掌握知识,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为推动社会发展奉献才智;要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社会方式、社会观念的改变,弘扬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进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刻认识理解党中央关于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实质,在繁荣和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中,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勇挑重担,树立以知识复兴祖国的最终目标,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更好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创人类美好未来,作出自己的贡献。

入党积极分子要时刻把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要求,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提高自己认识形势的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认清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主流和本质,从而坚定信念;提高钻研业务的能力,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素质的较量,没有过硬的知识和本领,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创新是前进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千变万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要使自己的工作体现时代性,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发展的需要;要立足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做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践者。

第三讲 坚持党的基本理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党的全部活动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进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不仅关系到这个政党的性质,也关系到这个政党及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命运与前途。十八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它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明确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广大党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入党积极分子深入了解党,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成长为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

一、党的基本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是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解放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解放的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科学世界观完整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行动指南,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是在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体系,是全世界工人阶级的正确的科学思想的结晶,是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在工人运动中,充分暴露了空想社会主义不仅解决不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而且阻碍工人革命斗争的发展。无产阶级迫切需要代表本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工人运动的实践,加深了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并为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还在于人类历史的发展为其准备了必要的文化思想资料。马克思、恩格斯正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的古典哲学和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成果,才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这个科学理论,研究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学说和成果,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彻底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露了工人阶级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尖锐对立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创立使无产阶级认清了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作用,认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根源,懂得了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使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得到彻底解放。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因而能对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分析。他们在分析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时,批判地吸收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思想精华,使社会主义又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目的、性质和条件的学说,它的基本内容包括阶级斗争问题、无产阶级革命问题、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政党问题和战略问题,等等。

一百多年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战斗旗帜和行动指南,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共产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2.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直接冲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仅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普遍开展起来,而且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帝民族解放运动也日益高涨起来。这一切表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伟大时代已经到来。历史的发展及革命的实践向各国无产阶级提出了一系列急需解决的新问题。列宁主义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与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科学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国家甚至单独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胜利的理论,并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斗争实践中,列宁还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阐明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阐明了建设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最先回答了经济落后国家能不能和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列宁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它排除各种迷信,反对各种非科学的错误倾向,特别是同一切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思潮和派别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列宁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的实践、国际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实践、社会主义的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列宁主义同马克思主义一样,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武器。列宁主义武装了一个时代的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旗帜。在列宁主义指导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先后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毛泽东同志继续把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使它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宝库,它具有多方面内容。这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不仅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而且也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它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它源于马列主义,又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为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完整准确地掌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这个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总体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伟大创造,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把发展生产力和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6.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这些情况表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以党的基本理论为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我们党在十五大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正式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才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胜利,并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为行动指南

任何政党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和支配下进行活动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区别于历史上其他任何革命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它十分重视理论的作用,并自觉地以先进理论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这个特点是由工人阶级的阶级性和它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工人阶级愈是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便愈能有效地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

2.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党的行动指南,是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必要条件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党才能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才能忠实地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的工人阶级性质决定了它的指导思想,必须具有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必须能够反映和表现本阶级的意志,能够按着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来指导党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思想体系,它集中地反映和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愿望和要求。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才能始终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按照工人阶级的利益建设党,保持党的政治本色;党也才能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一切从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正确地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忠实地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3.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党的行动指南,党才能率领群众进行胜利的斗争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都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取得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具体分析了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社会性质和各阶级状况,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领导和动力,以及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地恢复了国民经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而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为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获得了明显的提高,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党的历史证明,只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行动指南,才能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了解周围事物的内在联系,预见事变的进程,制定不同时期的正确纲领和路线,才能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始终站在革命运动的前头,带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朝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

4.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党的行动指南,党才能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只能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指导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基础,不仅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离不开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离不开它的指导。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才能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从而才能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情况,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才能统一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思想,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我们党仍然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不动摇,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自觉认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也是每一位要求入党的同志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呢?简要说来,就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历史和科学的前进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它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列宁也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必须有新的发展,这是当今时代的大趋势,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出的历史性新课题。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怎样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解决的问题。事实表明,只有以新鲜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使它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算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2.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澄清的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看法

一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创立的学说,现在已经“过时”,已经不能再解决当今的社会问题。这种论调是完全错误的。任何真理确实都有其适用的界限。判断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就要看我们今天所处的历史环境是否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界限。这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来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以往的一切社会,而且适用于现在和将来的一切社会;不仅适用于人类社会,而且还适用于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的思维。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不会过时的。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研究经济运动规律,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它所揭示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适用于一切社会发展阶段;阶级斗争的规律,适用于一切阶级社会;剩余价值规律,适用于资本主义阶段;价值规律,既适用于资本主义阶段,也适用于社会主义阶段;等等。所有这些规律,哪一个在现今的世界上不再起作用了呢?一个也没有。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世界历史的进程虽然已经向前推进了,但还处于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并存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并没有过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原理运用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经验,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它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阐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创造者,指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在自己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对于处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阶段的社会来说,它同样没有过时,而且正适用于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研究他们当时所遇到的社会问题而作出的某些具体结论,有些确实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的情况,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而且,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的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扬弃某些不再适用的旧结论,并在坚持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用新的结论来丰富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意,也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态度。所以,决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而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前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不断地丰富它,发展它。

二是认为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个“学派”,否认它对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错误观点的要害,在于贬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指导作用。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作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呢?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必然通过自己的意识形态和统治思想,来保护其经济基础,巩固其统治地位,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使之形成为一种指导思想。我国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地要用工人阶级的思想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它集中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它当然应当占据指导思想的位置。第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取决于它的阶级性,而且取决于它的科学性和普遍适用性。马克思主义所说明的问题,不是某一具体学术领域的问题,而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时代发展的总趋向和总规律,是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方向道路等根本问题。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人类认识的最高科学成果。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特性,决定了它必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基于上述理由,我们一定要自觉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是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有的人对待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拘泥于其个别结论和词句,否定从现实的发展中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新的结论和观点,这也是不对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机械地生搬硬套。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看作是某种一成不变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已经离开我们一百多年,我们不能苛求他们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准备好现成的答案。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是错误的;采取僵化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同样也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分析具体的客观事物,研究分析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作为党制定政策与策略的依据和基础。那种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说过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论断都僵硬固守,特别是对某些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不适合社会发展新形势的个别结论也盲目照办的做法,是不对的,必须加以改正。

总之,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抵制各种否定和怀疑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错误思潮,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逐步使自己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第四讲 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它集中地体现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表明了我们党最鲜明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这个根本宗旨,是每个党员,也是每个入党积极分子的最高行为准则。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

1.共产党是人民的公仆

马克思指出,领导者必须是人民的公仆。早在1871年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就深刻地指出,旧政府权力的纯粹压迫机关应该铲除,而旧政府的合理职能应该从妄图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力那里夺取过来,交给社会的负责的公仆。经过普选的公职人员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几十年来,我们党的领导人也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刻论述。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做人民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都要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把这些重要论述牢记在心,并用于指导自己的言论和行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