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猜谜俱乐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16:50:33

点击下载

作者:冯志远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参加猜谜俱乐部

参加猜谜俱乐部试读:

前言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现代研究表明,人脑由140亿个脑细胞组成,每个脑细胞可生长出2万个树枝状的树突,用来计算信息。也就是说,人脑“计算机”的能量远远超过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人眼通过协调动作,其中的光接收器可以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以超级精度对一幅含有10亿个信息的景物进行解码。要建造一台与人眼相同的“机器人眼”,科学家预计将花费6800万美元,并且这台“机器人眼”的体积有一幢楼房那么大!这一切表明,人体内蕴含着巨大的潜能。然而,这种潜能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利用的,如不进行训练和挖掘,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不可能使用这些超级智慧。

青少年的潜能是可以激发的,关键是要选择正确的途径。

人的大脑如同一部万能的机器,只要有人来驾驭它,它就有创造无限惊喜的可能,而那个人就是我们自己。只要我们有心控制、有意锻炼,就可以开发大脑的潜能,使思维得到提升。

为了帮助青少年挖掘大脑的潜在资源,让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丛书,分别是《轻松玩数独游戏》《玩转魔方步步高》《参加猜谜俱乐部》《小神通抢猜灯谜》《天才脑筋急转弯》《玩游戏测试智力》《心理游戏大测试》《视觉盛宴考智商》《机灵超级班课堂》《智力快车冲冲冲》《游戏高手大比拼》《小神探智破疑案》共12册。这套书抛弃了生硬刻板、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智力训练模式,以轻松的笔调、有趣的智慧游戏、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为青少年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全力激发青少年的大脑潜能。

让生命潜能爆发,让您体内的睡狮醒来,攀越智能高峰,最终达成人生的目的。这就是我们编辑本套丛书的目的。

第一章 谜语基础知识

谜语的起源

古人谈及谜语的起源,没有定论。仅以刘勰为例,《文心雕龙·谐隐》:“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同一篇文章又说:“荀卿《蚕赋》,已兆其体。”今人关于谜语起源有五种说法。

谜语的起源不可考

余真《打灯谜》说:“灯谜始于何时,不可考,也从没有人为它作过考证。”作者在该书中称:“灯谜应包括‘文义谜’、‘字谜’和‘事物谜’这样三大类。”由此可知,作者言及的灯谜,实际上是指谜语。陈雨门《灯谜大观》说:“这样‘文义谜’是谁发明的?是何代开始的?均不可考。”

谜语有近千年的历史

1980年5月2日《北京晚报》称:谜语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1982年2月28日《中国青年报》在谈《怎样猜谜语》中说:“猜谜,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游艺形式,在我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谜语有2000余年的历史

这种说法较多。陈光尧在《谜语研究》中说:“谜语自上古的廋辞一直到现在,总共经过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谜语新编》中说:“谜语,起源于春秋时代。”更生、朱育珉在《灯谜万花筒》中说:“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廋辞和隐语,是灯谜的萌芽。”

谜语有3000余年的历史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段宝林的说法,他在1980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谜语的起源》中说:“我以为商代歌谣《女承筐》才是我国谜语的最古记录。原文见于《周易》的《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稝羊,无血。”女的拿着筐子盛东西,本应有重量,但它却说‘无实’,是虚松的;男的拿着刀割羊,本应流血的,但却‘无血’。这是什么呢?这不是运用传统谜语最常用的‘矛盾法’非常含蓄而巧妙地表现了牧场上一对青年牧羊人夫妇剪羊毛的情景吗?它既生动地描述了剪羊毛的劳动特点,又‘回互其辞’使人不易猜着,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谜面吗?”

谜语有4000余年的历史

持这种说法的代表是钟敬文,他在《民间文学概论》中指出:“谜语大概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产生。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体会,逐步掌握了它们的特点,借助隐喻的方式表现出来,创作了谜语,作为智力测验的工具,这是社会生产和人的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谜语在原始社会后期产生,以时间计算,当在4000年以前。我国有的典籍还记录着原始公社时期口头流传下来的歌谣。如相传黄帝以前或黄帝时代的《弹歌》,就是我国最早的谜语歌谣,其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谜面简扼地记述了砍下竹子、制成弓子、射出弹子、打死禽兽的过程,和现代谜语的描写方法是相似的。

有关字谜的起源,厚启在《谜语古今谈》中认为更早,他说:“远在上古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创造汉字的过程中,由象形而转为会意,实际上就是一次广泛的谜面制作和猜谜活动。大家知道,汉字中的象形字是以形表意的。但是,这些象形文字只能表达有形之物,要表达一种抽象概念或动作,如采果子、放牛,就不容易画出来了。于是聪明的古代人,又创造出一些“比类合谊”(《说文解字》)的会意字来,如采的动作,一手伸向树梢,以示采摘之意;牧的动作,一手执鞭(树杈),守于牛旁,表示放牛,引申为放牧。这些会意文字,造出来之后,在某一具体环境中,一看就懂,让人们“见而可识”,“察而会意”,一个字就是一个谜面,而谜底正是一种动作或一件事情,教的人稍指点,学的人马上领会。因此,也可以说会意文字的出现,乃是开了我国字谜之先河。”

谜语的多种名称及出处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云:“齐威王之时喜隐。”《韩非子》云:“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隐语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云:“臣愿复问朔隐语。”廋辞

出处《国语·晋语》云:“秦客为廋辞于晋之朝,范文子知其三。”廋语

出处《五代史》云:“时天下旱蝗,黄河决溢,而帝方与李业等狎呢,以廋语相诮戏。”谜

出处 宋·苏轼《仇池笔记》云:“鲍明远有字谜三首。”谜字第一次出现。谜语

出处 刘勰《文心雕龙》云:“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代为谜语。”谜语现在是各种谜的总体。商谜

出处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毛详、霍百丑,商谜。”哑谜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云:“哑谜儿怎猜破。”诗谜

出处 陈·徐陵《玉台新咏》里的一句古诗为:“藁砧今何在?”世称之为诗谜。明·杨慎《升庵诗话》云:“杜牧之咏鹭鹭诗:‘霜衣雪发青王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分明鹭鹭谜也。”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云:“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商灯

出处 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云:“每市有以灯影物。幌于寺观之壁,名之曰商灯。”猜灯

出处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五卷·委巷丛谈》云:“至鲍照集则有井字谜,抗人元夕多以此为猜灯,任人商略。”灯谜

出处 明·张岱《陶庵梦忆》云:“或写灯谜,环立而猜射之。”弹壁

出处 明·王鏊《姑苏志》云:“上元灯市,藏谜者曰:‘弹壁灯’。”《江震记》云:“谓之‘灯谜’,亦曰‘弹壁’。”诗禅

出处 明·李开先《诗禅序》云:“有隐语、有廋词,俗谓之谜,而士大夫谓之诗禅。”灯虎

出处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云:“今人以隐语粘于灯上,曰灯谜,又曰灯虎。”春灯

出处 唐薇卿《谜拾》云:“古名商灯,又曰春灯,或呼为灯虎,虎字必有所本。”文虎

出处 东帆《留青别集》云:“谓之虎者,喻其不易中也。”明人贺从善编有《千文虎》一书。诗虎

出处 东帆《留青别集》云:“其以诗文为谜语者,谓之诗虎。”

谜语的类别

从大类和形式上分,谜语可分文义谜(灯谜)与事物谜两类。

从内容上分,谜语可分成许多品种。

字谜是谜语的一个大的类目,由于猜射方法不同,同一个谜底的字,可以分别组成许多谜面,且能不断创新。所以,汉字有限,而字谜是无穷无尽的。

中国语言十分丰富,给制谜创造了良机。语谜和词谜也是最常见的,如成语谜、口语谜、俗语谜、常用词谜等等。随着时代发展,还不断地出现新词语,于是,新词语谜也应运而生,而且常猜常新、永无止境。

名词谜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科技等等各个领域里的名词,都可入谜、数量无限。

人名谜、地名谜也是一个重要类目。各种名人、地名都可制谜供人猜射,饶有趣味。

书报刊、影视剧名,也是谜语的一个大项,内容随着新作品出现而无限延伸,决不会有制完猜完的一天。

事物谜包罗万象。可以说,任何一物和自然现象都可入谜。这类谜语,大人小孩都能猜,可谓老少咸宜、通俗普及。

还有几类特殊谜语,一是带谜格的谜语,需按谜格要求去猜,否则会猜错。这种谜较有难度,需学习谜格知识,再去猜射。二是花色谜,真是五花八门、新奇绝妙,猜起来趣味无穷、开心得很。诸如射覆谜、画谜、印章谜、象棋谜、外文谜、数字谜、故事谜、谜语故事等等,均可列入花色谜内。

灯谜的由来

把谜语写在花灯上叫人去猜,叫灯谜。它的由来,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个财主,家财万贯,他人品不好,见高就拜,见低就踩,穷人对他恨之入骨。但他有钱有势,穷人拿他没办法。

一年的元宵之夜,有一名受尽这个财主剥削的人提着一个花灯来到财主家门前。他的花灯又大又亮,灯上还题了首诗,引来很多人围观。财主好奇,也出来看热闹。他不识字,就叫账房先生念给他听。账房先生遵命,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在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财主听后大怒,说灯的主人有意讽刺他,叫来家丁要打提灯人。提灯人并不害怕,不慌不忙地说:“这首诗怎么会是讽刺你呢?它说的是做衣服的‘针’呀!”顿时,人们哄堂大笑。财主见状,狼狈地溜进了屋。从此,灯谜就出现了,每有彩灯会,必有灯谜。

谜语的三大基本特征

独特的结构

一个谜语由三部分组成,也称谜语三要素,即谜面、谜目和谜底。谜面是给猜者出的内容;谜目是猜的大概范围(即打什么);谜底就是要求猜者猜的结果(答案)。

例:“无烦无恼无忧愁”(打一饮料名),“百事可乐”。“无烦无恼无忧愁”是谜面,“打一饮料名”是谜目,“百事可乐”是谜底。

面与底有别解

有相当一部分谜语,存在着别解的关系,特别是字、词类的谜语较多。面与底有别解就是利用汉语字、词多义的特点,不把谜面作原意解释,能得出几层的意思。如谜面中的“行”字,可以作行动理解,又做“可以”理解,又可理解为行列中的“行”,有时作发行理解。“会”字,可理解为:“可能”、“见面”、“聚会”、“理解”、“擅长”等等。

例如:“明清汉”(打一影片名),谜底:“二代人”。这里的汉字理解为一条汉子,明清当然是两个朝代了。

又如:“救死扶伤”(打一交通名词),谜底:“人行道”。原意是行人道,即实行人道主义,而别解为行人走的道,“人行道”。

面与底字异

在谜语中凡是谜面中有的字,而在谜底中不能再出现(谜目上有时可以出现)。

例如:“大河解冻”(打我国一省名),谜底:“江苏”。其中谜面中大江也可以解冻,但“江”字在谜面中不能出现。

第二章 谜语猜射技巧

猜谜语的八大窍门

对不同种类的谜语,如何马上就找出猜中的方法,以便少走弯路呢?下面介绍几种:

问答法

对用疑问组成的谜面要考虑此法。

例:“是什么组成员”(打两字),谜底:“口贝”。

影射法

对有些用倒影原理组成的谜面要求猜字或物应想到此法,一般是什么字或物在水中、在镜中、在阳光或灯光下等。

例:“山山颠连入镜中”(打一字),谜底:“王”。山山向左向右颠倒,相连后即成“王”字了。

又如:“入映镜中”,谜底为“人”。

又如:“《家》将上映”(打一外国歌剧名),谜底:“卡门”。家是门的意思,上映应理解成卡。

排除法

此法使用时应排除表面现象,作别的谜底猜。一般适用于是否选择的叙述谜面:

例:“一木口中栽,非杏也非呆”(打—字),谜底:“束”。

比拟法

把所猜的事物拟人化,把人事物化,从形象上去猜出谜底来,这一种适于使用比喻的动物谜、植物谜、人体谜及自然谜类。

例:“谁都知他最热心 例:“南阳诸葛亮

不欺老少不嫌贫    稳坐中军帐

不怕风吹和雨打    摆起八卦阵

夜夜辛苦伴行人”但捉飞来将”

“(路灯)”“(蜘蛛)”

物拟人化       人拟物化

假借法

假借法和借代法相似,它主要适用于人名谜、地名谜、天干地支谜、朝代谜、时间谜和物名谜几大类。

例如:“天安门上太阳升”(打—字),谜底:“景”。天安门使人们想起“京”字,太阳即“日”字,从而构成“景”字。

又如:“错把梅花当桃花”(打一成语),谜底:“指鹿为马”。这里的梅花借指为“鹿”,桃花喻成“马”,所以联想起“指鹿为马”。

运算法

运算的方法是使谜面和谜底上的数字通过计算变换、会意得出谜底。此法适用于数量词类的谜语。

例如:“十二元”,猜一种扑克游戏,谜底为“打百分”。以一“打”字扣“十二”,“一百分”为“一元”。

方位法

此方法适用于有上、下、左、右、前、后关系的字、物类谜语。根据谜面所示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将谜面中有关字的偏旁或笔画作相应处置后,巧妙缀合为谜底。

例如:“向前一直去”,猜一字,谜底为“句”。“向”字前边一竖去掉即为谜底。

顿读法

此法将谜面的词句用标点符号断开,分别理解和猜测,适用于含有断章取义语句的谜语,改变原来谜面的音节,使原意与顿读后的语意截然不同,谜面意境也随之产生突变,得出谜底。

例如:“谢绝参观”,猜一句四字常用语,谜底为“不同意见”。将谜面分开顿读后,“‘谢绝’扣不同意见,‘参观’扣见”。

以上讨论了八种对不同类型谜类的猜射法,总之,要首先想到谜类,少走一些弯路,有些谜类出以假象来迷惑人,即谜面埋下很多迷阵,使人一不小心而走向歧途。而如何消除这方面的失误呢?我们将在下面的章节里讨论。

猜射谜语的六大妙法

掌握谜语的三大特征后对猜中谜底有了初步的基础,而如何通过特征中的基本知识来认识谜底看透谜路,来分析好谜面,最后猜中谜底。在这里介绍六种方法:

象声象形法

谜语都有音和形,象声即是根据谜面的读音、谐音来揭示谜底;象形即是根据谜面的形状来揭示谜底。

①象声法:

象声谜语,在于表示声音。象声的词汇在汉字中本来就有不少,而谜语中又借用了许多字作为象声词,这样就为制作象声谜打开了广阔的新途径。

如:“羊叫”(打一词牌名),谜底是“声声慢”。这个“慢”字在此作羊叫的象声词,猜谜者在猜破谜底后,细细一想,令人忍不住发笑。

②象形法:

象形谜大多是用于猜字,但也有用谜面象形来打成语或电影名的。象形谜与我国造字方法中的“象形”有关。汉字本来就具有象形的特征。

例如:“旦”字象征太阳露出了地平线,因而在灯谜中,也采用了此法。

也有人把大雁拟成“巛”,如:“群雁低飞水田上”(打一字),那么谜底就是“淄”。

通常,制谜者爱将“干”比作蜻蜓。如:“蜻蜓三点水”(打一字),谜底为“汗”。

把心的一竖折拟为一钩新月,如“一弯残月带三星”(打一字),谜底就是“心”。

会意法

会意法就是根据谜面的含意、情节,顺情合理的去猜谜底,这其中又有按正面意思、反面意思和一段一段的取意领会等方法,即正、反、分三种会意法。

①正会意法。即根据谜面内容直接联想谜底。

例:“高射炮射蚊子”(打—成语),谜底:“大材小用”。

②反会意法。此法与正会意法相反,从反面或侧面去推理谜底。

例:“闭门不见”(打一常用名词),谜底:“开会”。“闭门”相反意是“开门”,“不见”的反意是“相见”,理解为会面,因而归纳为开会。

③分会意法。整个谜面没有直接联系,而把谜面分成若干段,然后分别相加去理解谜底。

例:“山东快书”(打一著名作家书名),谜底:“《鲁迅全集》”。“山东”在古代称“鲁”,“快”称“迅”,书即集也。

借代法

借代法即谜底里借用较确切的近似词或近义词,通过联想使它替代谜面上的某个字、词或某句意思,达到猜中谜底的目的。这种手法适用于“人名地名谜”、“生肖谜”、“事物谜”、“时间和朝代名词谜”等。

例:①“黛玉大喜”(打一京剧名),谜底:“快活林”(人名借代)。

②“昆明至上海航线”(打一京剧名),谜底:“飞云浦”(地名借代)。昆明为云南的“云”,上海又称“浦”,航线是飞行的线。

③“端午”(打一成语),谜底:“一马当先”(生肖借代)。“端”表示开始或先前,“午”生肖中为马。

增减离合法

此法猜字谜的较多,把字的偏旁、部首、笔划、符号以增加、减少、分离、组合来猜谜底的方法称增减离合法,或称增补法、减换法、分离法和合成法。

①增补法

例:“干多一点”(打一字),谜底:“主”。在此应将“干”理解为多“一”和“一点”,即增加“一和点”。

②减换法

例:“昨日之日不可留”(打一字),谜底:“乍”。“昨”字去掉日字只剩“乍”字了。

③分离法

例:“比二多,各一半”(打一字),谜底:“死”。“比”的一半为“匕”,“二”的一半为“一”,“多”的一半为“夕”。

④合成法

例:“十一点进厂”(打一字),谜底:“压”。十一点放在“厂”字的里边。

综合归纳法

将谜面中的各种条件、因素,所有内容进行综合归纳,而猜出谜底。

例:“牡丹江、桃花江、芙蓉江”(打一位现代画家),谜底:“华三川”。牡丹、桃花、芙蓉,均为花,别解成“哗”,“江”为水与川相扣。

典故法

借用古今的成语典故、寓言、民间传说联系谜面而猜出谜底。

例:“多多益善”(打一兵种),谜底:“通信兵”。这里古代的典故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猜谜名称及出处

出处《荀子·赋篇》云:“请占于五泰”。《说苑·正谏》篇云:“平王问隐官曰,占之,为何隐?”射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云:“臣尝受易,请射之。”虑思

出处 刘向《别录》云:“对者以意虑思之,可以无不喻。”解

出处 刘庆《世说新语》云:“魏武谓修曰:‘解否?’”辩

出处《说郛·二十六》引唐·冯翊《班支使解大明寺语》云:“诸宾至而顾事之,皆莫能辩。”商

出处《东京梦华录》云:“毛详,霍百丑商谜。”宋苏轼《问答录》云:“与佛用商谜。”猜

出处《都城纪胜》云:“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钱世昭《钱氏私志》云:“目字加两点,不得作貝字猜,貝字欠两点,不得作目字猜。”打

出处 明·阮大铖《春灯谜传奇》云:“我这灯谜儿……打古今的人名,打得着的,拿这串钱去作彩头……请打一打。”拆

出处《春灯谜传奇》云:“拆灯谜搅肠。”破

出处 清·张起南《橐园春灯话》云:“此所谓谜语小天下莫能破。”

第三章 谜语八大类别

笑里藏刀类谜语

这类谜语是写谜面的墨色或用纸颜色变化多端。

有时,你见到猜谜会上一些谜条,是用毛笔醮着各种颜色书写的。请勿误认这是为了美化猜谜会和渲染节日气氛才出现的,这是布的一种“谜”阵在迷惑你呢。这里的各种颜色大有用处,作者早已将各色网罗入谜,猜的时候,应在谜底中一一予以认出,才能猜中。

例如:用黄颜色写成拼音字母“M”,打一宋代诗人。我们猜这条谜时,应马上将“黄”字纳入谜底,然后思索“M”,因它像两山之谷,于是谜底就出来了:“黄山谷”。

如:用红笔写“人工合成”,要猜者据此打《水浒传》中一人名。这就不能简单地说“红”什么了,要用与“红”意义相同的字去代替“朱”是红色的意思,而“人工合成”则为一个“仝”字,朱色之仝——“朱仝”就是谜底。

也有别开生面地用两种颜色去写谜面的,如“清洁”两字,一用红色写,一用黑墨写,要求打京剧两术语。“清洁”即“干净”之意,红黑两色再寓于谜底,则谜底就成了“红净、黑净”。

无中生有类谜语

即谜面为一张或数张空白无字的纸,“不着一字”的灯谜。

这类空空如也的谜乍看上去荡然无物,似乎令人很难下手,其实只要我们摸准它的诀窍,从“空”、“白”、“无”等方面上去捉摸,这闷葫芦便不难打破。

例如:“一张空白的纸条,当谜条悬挂着”,打《西游记》中一人名,谜底则为“悟空”;打一食品名,谜底就是“光面”;用“粉颈格”(即谜底第二字为谐声字)打一中药名,谜底当作“白正”(纸)。“悬着两张空白纸条”,打唐诗《长恨歌》中的一句,谜底为“两处茫茫皆不见”。“连贴出七张空白纸条”,打一字,谜底则是“皂”字,而且这则谜的谜底和谜面一黑(皂)七白,相映成趣。

除了白纸的“不着一字”灯谜外,另有使用颜色纸的无文谜。曾有人以一张空白的红纸条,打一中药名,谜底为“一片丹”。

金蝉脱壳类谜语

这类灯谜,运用了谜底中文字互相抵消的办法,使得谜底和谜面丝丝入扣。

如“坍”(打二花卉名),谜底为“牡丹、牵牛”,牡丹去掉牛即成“坍”字了。

这类“金蝉脱壳”的谜语有个特点,那就是其谜底中必定隐藏着“无”、“少”、“去”、“空”、“失”、“没”等表示抵消的字和词,只要我们掌握这个特点,猜起来就容易得多。如:“妇女解放翻了身”(打两中药名),谜底是“山药、没药”。“山药”之中没有“药”字,恰成“山”字,以扣谜面(“妇”里“女”字解放,再翻个身即为“山”)。“金蝉脱壳”的方法当然不只限于在谜底之中使用,谜面上也可使用。如:“大油田出油”(打一字),谜底是“奋”。谜面五个字中“油、出油”互相消除,仅有“大田”来射“奋”字。这种谜颇似“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谜味盎然,煞是有趣。

欲擒故纵类谜语

这类谜,作者在谜面上罗列人们习惯组合在一起的词句,却故意将其中的一个漏写,卖个破绽,看猜者能否觉察。

例如有一旧谜:“金、银、铜、铁”(打我国一地名),谜底为“无锡”。这谜若从字面上寻思,无法破的。反过来从“五金”俗称“金、银、铜、铁、锡”为“五金”上想,就会发现漏了个“锡”,“无锡”就猜出了。这类谜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在一些约定俗成的同类词排比罗列时漏去其中一个,因此,就要当心谜面中有没有“故纵”的字眼,如有的话,紧追漏词不放,细加琢磨,准能射中。

如谜面是“红、橙、绿、蓝、紫”(打一成语),我们就只有从“光谱”中的七种颜色去猜了。列举了五种,尚缺“青黄”二色,从这上面想去,谜底便不难猜出了,是“青黄不接”。

还有在常用的数字中漏去一字的,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打中国一古典小说)。请注意这里都是大写的数目字,中间遗忘了个“拾”,谜底当是“拾遗记”。

有人还将数学符号拉来入谜。如“+-+”(徐妃格)(打一作家名),谜底是“艾芜”,即去掉偏旁部首,以“X元”相加,此谜另辟新径,饶有风味。

当然,有时候作者漏掉几个词,你就要特别留心,从谜面上搜索,勿被瞒过。

猜这类谜还有一个诀窍,就是这些谜的谜底中总离不开表示没有(如无、少、缺、欠、遗、失等)意义的字,将谜面中漏去的词再加上上述的字,就是你猜的谜底了。

抛砖引玉类谜语

这类谜语是面底互应,承上启下,而不是会意体,往往对诗词类较适合,往往是写出一些名句的上句,要猜的人依此推出下句的含义,再思索成谜底。

如用李白《送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打一成语,谜底是“无与伦比”。因该诗下句是“不及汪伦送我情”,以再没有比汪伦对我的情深的意思,烘托出谜底。

除了诗外,用词的也常有之。以李清照的《如梦令》句“试问卷帘人”为谜面,打一纺织品名,谜底是“花呢”。这词从下半阙的词意中,我们获知作者在问卷帘人庭院之花怎样了?所以这里的谜底应理解为疑问口气“花呢?”

猜这类“承上启下”的灯谜,就要求猜者熟读古典诗词,见此及彼,得心应手地解开谜底。

又如:“白日依山尽”为面(打我国一足球名将),下句定为“黄河入海流”,不正是“黄向东”之意么,谜底就水到渠成了。

瞒天过海类谜语

这类谜语是将字、物扭转成不同的角度后而成谜面。

如:把“夫”写颠倒为“¥”(打一曲艺形式),谜底为“二人转”。这个“转”字活画出谜面的神态,有趣极了。

根据“辗转反侧”的程度不同,我们可得出不同谜底来:如“X”(打一京剧名),因为它是个“十”字倾如斜坡,故谜底当是“十字坡”。

由于这种谜是将谜面上的字故意“辗转反侧”,因此谜底总离不开“倒”、“颠”、“反”、“转”、“侧”、“歪”、“斜”等意义,如果我们明了这一点,猜起它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迷魂阵类谜语

此类谜语往往加注有迷人的说明:如在谜面旁加注着一些诸如“此谜出丑”、“此谜见不得人”、“此谜请勿见笑”等等自谦之词,或加注鼓励和自诩的词或话,你可千万别以为这是作者虚怀若谷,须知这正是在故布疑阵,切莫被其瞒过。因此,我们猜谜的时候,尚需将这些自谦鼓励之词也算作谜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去动脑筋,才有可能猜中谜底。

如:“空欢喜”(打一战国人名)注有“此谜见不得人”,谜底为“伯乐”。“见不得人”,即是将谜底中“伯”去掉“人”,剩下“白乐”来扣合谜面。

添有鼓励字眼的。

如:“一伙懒汉”(打一成语)注有“此谜用心便能猜中”,谜底为“各不相干”。“用心便能猜中”意为用上一个心字,此谜便迎刃而解了,使谜底从“各不相干”变成“各不想干”,不正是谜面“一伙懒汉”的写照吗?这种不露痕迹的鼓励话儿,也不能忽视。

加注自诩词话的是乍看之下,好像制谜者在用“激将法”向猜谜者挑战,其实这也是迷魂阵,也该将这些自诩词作为谜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去推敲出谜底来。

如:“陕西姑娘”(打词牌名一),注有“此谜休想猜出”,谜底是《忆秦娥》。“休想猜出”四字是交代不要这“想”(即“忆”字)才能猜出,就留下“秦娥”来紧扣“陕西姑娘”谜面了。

任凭制谜者怎样巧设疑阵,只要我们懂得附加的字句皆为谜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此细加思索,这些迷阵是不难被破掉的。

连环计类谜语

即字词或物重写或重放置。

如:“爸爸”(打一清代著名学者名),谜底是“严复”。爸即为家严,“爸爸”二字为严复。“叠字谜”大多在谜底中隐藏着数字,而这个数字与谜面叠字的多少有关,只要掌握这个关键,破谜也就不难了。

如:“泳泳泳泳泳泳”(打一宋代诗人名),谜底为“陆游”。

但“叠字谜”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如果让谜面来个转折,那么就显得有趣曲折了。

如:“袭袭袭袭袭袭袭袭袭袭袭袭”(打一京剧名)。十二要看作一“打”,袭字即龙衣,故而谜底是“打龙袍”。

第四章 用格谜语介绍

破锦格谜语

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猜时将谜底字分拆作二字或三四字读。

例如:“众口一词”(猜一邮电用语),谜底:“信筒”。将“信筒”二字分拆读作“人言个个同”,与谜面相照应。

蝇头格谜语

此格属“分读类”谜路。谜底规定在两字以上,应将谜底的第一字上下分开作两个字读,连下文读,即能扣合谜面。

例如:“野火烧不尽”(打一《聊斋志异》篇目),谜底:“《董生》”。猜的时候将谜底第一字“董”上下分读为“草(艹)重”,与第二字连成“草重生”,就是草又生出来了,和谜面“野火烧不尽”相扣合。

虾须格谜语

谜底两字以上,首字须左右可以分为两字读。

例如:“前无古人”,(打一礼貌用语),谜底:“借光”,读为“昔人光”。

燕尾格谜语

谜底两字以上,末一字可左右分开读。

例如:“说媒”,(打一应用文体),谜底:“介绍信”,即“介绍人言”。

徐妃格谜语

此格谜底须在两字以上,偏旁、部首相同。去除相同的偏旁、部首,以读每字的半面意扣合谜面。

例如:“小舅子”(猜二化学元素名),谜底:“钠、锑”。根据格法规定把“钠、锑”相同的偏旁“钅”去掉后为“内弟”,照应谜面。

放踵格谜语

谜底每个字弃下半截同旁部首字,叫放踵格,例如:“十厘之积”(打一名词),谜底:“忿懑”。弃下半截“心”字,成为“分满”。

白头格谜语

谜底须二字以上,第一个字读谐声。

例如:“时装销售一空”(打三国时期一人名),谜底是“伏完”。读作“服完”,即服装销售完了。

离合格谜语

汉字中有独体字,也有合体字。不少汉字,合之为合体,拆之为独体。“离合格谜”就是根据汉字的这一特点形成的。

例如:“节约须从分角起”,谜底:“自小省”。

梨花格谜语

又名“谐音”、“玉冰”、“飞白”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均谐读。

例如:“独自售货”(猜一国名),谜底:“丹麦”。以谐音读作“单卖”与谜面相合。“独自”扣“单”,“售货”扣“卖”。

粉底格谜语

谜底须两字以上,最末一字要谐读,与谜面扣合。

例如:“揭竿而起”(打一地名),谜底:“秦皇岛”。“岛”要谐读为“倒”。

素腰格谜语

陶潜《移居诗》中有一句:“闻多素心人。”“素心”是心地洁白之意,所以谜底中间的字是白字叫素心格,也叫玉腰格、素腰格。谜底必须是三个以上的单数词。

例如:“分外眼红”(打一京剧名),谜底:“一箭仇”。中间“箭”字是白字,应是“一见仇”,与“分外眼红”相扣。

脱帽格谜语

谜底删去首字,不入谜意,叫脱帽格,也叫摩顶格、落帽格。

例如:“花木兰从军记”(打一书名),谜底:“《儿女英雄传》”。删去第一个字为“女英雄传”,与谜意相扣。

探骊格谜语

又名“骊珠格”。谜条上只写出谜面和谜格,不标谜目,猜时带出谜目并与谜底融为一体,以扣谜面。

例如:“吾”(猜一成语),谜底:“有言在先”。谜面只有一个“吾”字,根据联想推断,要成为一个语字,必须在“吾”字前加个“讠”字,才能构成“语”字。“成语”即谜目。与“有言在先”融为一体,以扣谜面。

又如:“立字为据”(猜一口语),谜底:“不算数”。“口语”即谜目,与“不算数”贯通扣面。

脱靴格谜语

谜底三字以上,将末一字掩起,也叫脱鞋格。

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打北京一商号),谜底:“普兰德”。掩去“德”字,剩下“普兰(蓝)”。

秋千格谜语

谜底限为二字,猜时应将谜底倒读。

例如:“花开花落”(打一电影演员),谜底为“谢芳”。读作“芳谢”,“芳”即花开,“谢”即花落。

卷帘格谜语

谜底限定在三个字或三个字以上。谜底要从下而上倒过来读,如同帘子卷上又放下一样。

例如:“长颈鹿”(打一外国名著),谜底:《高老头》。按谜面正读猜得的“头老高”,倒过来就变成“高老头”,正扣外国名著。

上楼格谜语

本格属“移位类”谜格。谜底字数规定在三个字以上,须将末一字移到首字之前,连读扣谜面。

例如:“愿为四化献青春”(打一科学家),谜底:“许国志”。按照格法将谜底“志”字移到首字“许”字之前,连读成“志许国”,正好扣合谜面。

下楼格谜语

此格和上楼格正相反,把谜底的首字移到末字之后,才能扣合谜面。谜底字数在三个字以上。

例如:“群芳争艳”(打一曲牌名),谜底:“斗百花”。顺谜面意思理解应为“百花斗”。将谜底首字“斗”移到最后,才符合此意。

遥对格谜语

此格属“对偶类”谜语,命名取锦屏之对称,格法很像对联,谜底与谜面遥遥相对,谜面为上联,逐字对出下联,即是谜底。谜底与谜面对偶的字要平仄协调,对仗工整。谜底字数不限,通常为两个以上。

例如:“唐三彩”(打一科学家),谜底:“李四光”。谜中“唐”对“李”,“三”对“四”,“彩”对“光”。

求凰格谜语

格名取“凤求凰”之意。要求谜底与谜面除成对仗、讲平仄外,还须在谜底附加具有对偶意义的关联词,如“双、偶、合、匹配、同、联”等字。

例如:“鸟唱歌”(猜一成语),谜底:“对牛弹琴”。“鸟唱歌”与“牛弹琴”相对,冠以“对”字即构成谜底。

掉头格谜语

谜底须三字以上。第一、第二两字位置对调后来扣谜面。

例如“一齐观看童话剧”(打一成语),谜底是“视同儿戏”。第一、二字换位后则为“同视儿戏”,扣合了谜面。

掉尾格谜语

谜底三字以上,末尾二字互换位置。

例如:“苏绣”(打一画家名),谜底:“吴作人”,即“吴人作”。

红豆格谜语

“红豆”是逗点的形象描绘,就是在谜底里加逗号,改变原来的读法,谜底要三字以上。

例如:“动魄消魂丝竹声”(打一成语),谜底:“扣人心弦”。谜底加逗号读为“扣人心,弦”。“扣人心’与谜面“动魄消魂”相扣合,“弦”与谜面“丝竹声”也相扣。

玉带格谜语

谜底三字以上,正中一字谐读,与谜面扣合。

例如:“饽饽房”(打一军事名词),谜底:“制高点”。中间“高”谐读为“糕”。

双勾格谜语

谜底四字以上,前两字与后两字互换位置,产生别义,扣合谜面。

例如:“太太住内室”(打一外国科学家名),谜底:“居里夫人”,读为“夫人居里”。

重门格谜语

谜面意思不直接隐含谜底,而要经两步走,先猜出一个意思,再推进一层,从而脱出谜底。

例如:“出言莽撞”(打一相声段子名),谜底:“山东话”。先猜“鲁言”,再推断为“山东话”。

系铃格谜语

谜底两字以上,须将谜底中某个字读作变音后扣合谜面。

例如:“喜马拉雅”(打一成语),谜底:“藏之名山”。“藏”要读为“西藏”的“藏”。

遗珠格谜语

谜底为三字以上单数,当中一字掩起。

例如:“潮涌大江流”(打一成语),谜底:“无风(不)起浪”。

第五章 猜谜会的组织

猜谜活动的意义

普及性的文化娱乐活动

猜谜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普及性文化娱乐活动,可以在各种场合举行,不拘时间地点。一般来说,在晚会上、节日庆祝活动里,乃至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内都可组织猜谜比赛活动。工厂、农村、企业、机关、学校、团体、军营,或商店、供销社也可搞猜谜竞赛。家庭里,有兴趣时可以互出谜语猜射,尤其可以通过猜谜来培养、训练孩子的智力,增长孩子的知识。

商企猜谜促销活动

现在,有些商业单位或企业单位,采用设谜猜谜的方式来做广告宣传或商(产)品促销,使有奖猜谜活动与商业行为结合在一起,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猜谜活动出现的新现象。例如,有的大企业在纪念厂庆时,以谜语比赛的形式推出报纸广告,很有趣味地介绍本企业的系列产品;有些大中型商厦,配合中秋、春节、元宵节、国庆节等喜庆节日,在店堂内张灯结彩,开展有奖猜谜促销活动,不仅吸引了大批顾客,增加了销售额,而且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特色,创造出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绝大多数谜事活动,是以文化娱乐、陶冶性情、广识益智为目的的,还是应该按业余文化娱乐活动的方法来运作。

选择谜语

选择谜语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健康有趣,要增加多种谜类,如:画谜、哑谜等等;二是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如:计划生育、植树造林、文明礼貌、爱我中华等,猜谜会要有一定数量的针对联谊会内容的谜语;三是难易程度要适中,视参加者而定难易程度,如在大学校院,可难的多一点,在工厂对工人师傅要适中点,在小学里举办,可选些童谜;四是要有一定的数量,中小型猜谜会备300~600条即可。

布置谜室

谜室的大小要根据参加猜谜的人数而定,以不拥挤为好。

谜室确定后,即着手拴铁丝,拉好铁丝或线绳,便可挂谜条。谜条挂的高低大体与中等身高人的头部对齐比较合适。谜室的灯光一定要明亮,使各个位置都能看清谜条。在谜室或谜场的入口处应张贴“猜谜规则”和“注意事项”,以及“猜谜常识”等内容。如果是盛大节日或联欢会,室内可张挂彩条、彩灯或宫灯,更能增添欢乐的节日气氛。

书写谜条

书写谜条用30×400×20厘米的纸条,尽量用毛笔、画画儿笔、广告笔。字要写得工整、规范。写完后要校对,以免有错。谜条要编上号,然后与谜底抄在一张纸上,以备猜中时核对。

猜射方式

猜谜的方式有三种,可根据自己单位的情况而定。

第一种是自由猜谜法:猜谜者将自己认为猜中的谜条撕下,在谜条上填好谜底,到“对谜底处”领奖。也有的为保持谜室整洁,不撕谜条,而是抄下谜条的号码,写上谜底,送往“对谜底处”,经核对,确实猜中,便发给领奖券或奖品。组织者便在已猜中的谜条上,贴一小纸条,上面写上谜底。这样就可告知别人此条谜语已被猜中,不必再猜了。

第二种是谜台举手法:利用会议室,布置一个“猜谜台”,台上正中放一块黑板,黑板上张贴少量谜条,谜条大小要使会场参加的人都能看清楚。台下设有座位,猜谜者如猜中,即可举手表示,猜中者,奖品由工作人员送到获奖者手中。

第三种是发放猜谜券:猜谜前要准备一种“猜谜券”,券上印制一些号码,打印几个谜条的编号。猜谜券可根据奖品的多少,按部门或人数统一发放,也可以在谜室、谜场的入口处发放。猜谜者持猜谜券进入谜室、谜场后,应先找到自己要猜的谜条。猜出谜底后,将猜中的谜底,写在猜谜券上,到“对谜底处”兑奖。

谜台的主持者最好是谜条的作者或熟悉谜艺的人员,猜谜者如有疑问,可当场答复。每猜中一谜,就立即换下谜条,并把谜底公布在黑板上。对大家都猜不出来的,要解出谜底,及时更换下一个,千万别出现冷场。以免影响大家的兴趣和会场气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