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致远、桃李芬芳:爱国敬业之科研巨子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20:45:45

点击下载

作者:张安胜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思源致远、桃李芬芳:爱国敬业之科研巨子篇

思源致远、桃李芬芳:爱国敬业之科研巨子篇试读:

内容提要

本纪念册收录了2009年到2018年间,上海交通大学93位“杰出校友奖”获得者的风采事迹,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出杰出贡献,在所属行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长期心系和支持母校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对他们事迹的表彰及梳理,希望树立校友典范,提升海内外校友的凝聚力,激励所有交大人“思源致远”,为人类社会、国家和母校的发展精勤不辍。

序言

世纪跨越,接续奋斗写新篇。上海交通大学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在122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交通大学始终以“储才兴邦”为理想,秉承人才强国理念,遵循“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规范,代序春秋,精英俊杰涌现不穷,在中国政经管理、实业发展、科技尖端、国防工业、医学事业、人文社科等各领域创造了数不胜数的辉煌与荣光。

谁持画笔绘丹青?栋梁渊薮泽九州。为传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精神,倡导“学在交大”之氛围,值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奖设立十周年之际,出版此“思源致远 桃李芬芳——爱国敬业之科研巨子篇”,共汇编了93位“杰出校友奖”获奖校友及他们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他们是上海交通大学众多优秀校友的代表,与广大校友一起传播交大品牌,无形中为提高母校的社会美誉度做出贡献。这本纪念册是对交大人精勤进取、笃行不倦的至高肯定,也是百年来交大治学育人里程碑式的写照,它见证了交大学子“处颠沛而图愤发,寓隅隈而怀天下”的进取之志,更见证了我校跨越三个世纪励志竭精、砥砺不辍的探索史、奋斗史和发展史。

感桃李之怀,励后学新秀。衷心期待不远的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实现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愿天下交大人不负众望、一往无前!愿交大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二〇一八年十月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2009-2018)钱学森

1911年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人民科学家”。他不仅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技术与航天技术、工程控制论等领域做出了开拓性贡献,而且始终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曾获“威拉德W·F·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被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作为交通大学杰出校友,钱学森与母校情思相系、渊源深厚。1984年当选交通大学校友总会暨上海分会名誉会长。钱学森生前一直关心着母校建设。在2001年“庆祝人民科学家钱学森90寿辰座谈会”上,他殷殷寄语:“希望上海交通大学全体师生要继承和发扬母校优良传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报效人民,在21世纪努力把上海交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2011年,钱学森百岁诞辰之际,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正式建成。

2009年,钱学森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1.交通大学1934届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合影(钱学森第一排右二)。2.1955年,钱学森与夫人、儿女回国途中在“克利夫兰号”轮船上。3.钱学森在发射现场指导。4.坐落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张光斗

1912年出生于江苏常熟,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36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37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光斗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水工结构和水电工程学科的创建人之一。从抗日战争时期在四川为军工生产建设一批小型水站,到三峡大坝全线建成,他的身影伴随着当代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历程;曾迎接了清华大学水利系的成立;创建了国内的水工结构和水电工程学科,开设了水工结构专业课,编写了国内第一本《水工结构》中文教材;并建立了国内最早的水工结构实验室,培养了国内首批水工结构专业研究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届中国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81年当选为墨西哥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哈斯国际奖。

张光斗一直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曾多次回忆起自己青年时代在交大求学的经历,以及交大精神对其思想与价值观产生的重要影响。他衷心希冀母校能发挥优良传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

2009年,张光斗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1.张光斗交通大学毕业照。2.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领导邓旭初、翁史烈等会见张光斗。3.1996年,张光斗在上海交通大学百年校庆上讲话。4.2003年,张光斗与上海交通大学采访人员合影。吴文俊

1919年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数学系,1949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文俊是著名的数学家,他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在拓扑学、自动推理、机器证明、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享誉世界。1991年,吴文俊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我的数学底子是在交大打好的”,吴文俊表示在交大的求学经历,对他的人生方向和思想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吴文俊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关注母校发展。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110周年校庆时,吴文俊担任校庆顾问委员会主任并为母校题词“勇攀高峰 再创辉煌”,表达了对母校的深切祝福和美好祝愿。

2009年,吴文俊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1.交通大学求学期间的吴文俊。2.2007年,吴文俊、王希季、徐光宪等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校友会成立大会上座谈交流。3.2008年,吴文俊为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建系80周年题词,寄予希望。4.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看望吴文俊。徐光宪

1920年出生于浙江绍兴,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49年和1951年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光宪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在稀土分离理论及其应用、稀土理论和配位化学、核燃料化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彻底改变了稀土分离工艺从研制到应用的试验放大模式,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应用大国的飞跃。曾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先后四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并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交通大学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教会了我怎样去做研究”,在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新年联谊会上,徐光宪谦虚地表示:“我有今天的成绩应该感谢母校的培养,培养我在求学上严谨的态度和勤奋的作风,这些一直支撑着我在科学生涯中获得今天的成绩。”

2009年,徐光宪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1.上海交通大学求学期间的徐光宪。2.1996年,徐光宪、高小霞夫妇两人为上海交通大学两院院士图片资料展揭幕。3.2009年,徐光宪回母校参加校庆,并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4.徐光宪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同学在实验室。王希季

1921年出生于云南昆明,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9年获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55年至1965年任交通大学副教授、教授、涡轮机教研室主任和工程力学系副主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希季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和组织者之一,他创造性地把我国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出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作为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负责制定出立足国内技术和工业基础而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方案。在他的主持下,大量采用新技术并突破一系列技术关键,使卫星增加了功能,延长了寿命,使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此项高技术的国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并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王希季淡泊名利、潜心科研、开拓创新的很多事迹感染和激励着一代代年轻的交大人勇担重任、奋发图强。他表示希望上海交通大学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术引领等方面再创佳绩,早日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愿,为祖国的教育和科技发展贡献最大力量。

2011年,王希季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1.王希季与其主持研制的火箭合影。2.2007年,王希季出席上海交通大学北京校友会成立大会。3.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王金祥(左二)与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探望我国著名空间技术专家王希季(左三)90岁寿辰。4.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看望王希季。王振义

1924年生,江苏兴化人。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先后担任内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和主治医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振义是我国血液学专家,自1954年起,从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1980年起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王振义教授先后培养博士21人、硕士34人,其中3人成为院士。他曾获得了首届何梁何利科技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国际肿瘤学界的最高奖——凯特林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知名权威奖项。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除医学成就外,王振义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人才培养也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曾说:“看到学生超过自己,是当老师最大的安慰。”他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多次讲座中都勉励交大学子坚持科学钻研精神。教学时也鼓励每一位医学生要立志高远,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学生。

2011年,王振义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1.2012年,陈竺和王振义获“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2.2012年,王振义做客上海交通大学“大师讲坛”。3.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等看望王振义。4.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看望王振义。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2010-2018)张煦

191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1936-194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先后获科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煦是中国通信界的元勋,我国光纤通信的奠基人之一,卓越的通信工程学家、教育家、科学家。从事通信技术教学和研究六十余年,曾参与指导中国第一台三路载波机的研制;多次到电信企业讲授晶体管载波机电路分析原理,推动我国载波机晶体管化;创建上海交通大学光纤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出波分复用器等多种光纤通信元器件。他编著的《长途电话工程》、《无线电工程》、《载波机晶体管电路计算原理》等教材在国内同行中广泛使用。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张煦院士从教60周年”纪念会总结出了“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张煦精神”。2012年,在张煦院士迎来百岁生日之际,上海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设立了“张煦基金”,主要支持资助电类学科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国际合作。

2011年,张煦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1.张煦交通大学毕业照。2.张钟俊和张煦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宿舍前合影。3.张煦在实验室指导工作。4-5.上海交通大学庆祝张煦百岁寿辰。罗沛霖

1913年出生于天津,193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1952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特别荣誉级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罗沛霖是我国著名电子学与信息学家,他对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及工业发展做出奠基性贡献。他在雷达、信息理论、电子电路、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电机、电器、工艺评估方法学、经济财政数理分析及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动向等方面有创造性成果。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与改革开放新时期,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突出的工作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在电子工业科研、生产、教育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被授予中国工程科技奖、IEEE建会百年纪念勋章等荣誉。

罗沛霖每每提及青年时求学交大,后奔赴延安的人生经历时,总是对那个时代一大批交大人在延安技术报国的感人故事有着深刻的体悟,并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希望母校能继承优良传统,培养出更多奉献祖国的优秀人才。

2011年,罗沛霖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1.交通大学求学时期的罗沛霖。2.罗沛霖、杨敏如夫妇合影。3.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地区校友座谈会上,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与罗沛霖亲切交谈。4.2006年,罗沛霖与母校采访人员合影。5.2009年,罗沛霖获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终身成就奖。吴祖垲

1914年出生于浙江嘉兴,1937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46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祖垲是我国著名的真空电子技术专家,日光灯技术研制的先驱者和电子束管产业的奠基人。曾任南京741厂、成都773厂、咸阳4400厂总工程师,主持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只日光灯、黑白显像管、彩色管及电压穿透式多色显示管等重大产品并成功投产,为国防建设和电子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95年,吴祖垲荣获国际信息显示学会授予的“特别国际公认奖”,他早年的专著《日光灯制造基础》被视为中国日光灯工业的奠基之作,为我国微光夜视行业由仿制进入自行设计研制、自主开发层面开辟了道路。曾获美国信息显示学会(SID)授予的国际公认奖及中国工程院授予的首届中国工程科技奖。

1932年,中学毕业的吴祖垲成绩优异被保送浙江大学。然而他久慕交通大学之名,于次年考入交通大学,因优异成绩获得每年享有400块银元的梁士饴奖学金。

2011年,吴祖垲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1.1947年,吴祖垲与同事合影。2.1951年,吴祖垲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发荧光材料。3.吴祖垲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年会上受奖。4.吴祖垲在美国RCA公司。张涤生

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41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1946-1948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进修学院学习整形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一级教授,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涤生是我国著名的医学专家,毕生致力于整复外科事业的开创和发展,是我国整复外科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整复外科医学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曾先后获得国家级、部级及上海市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三十余项,发明奖一项;并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医学荣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工程院光华科技奖。

张涤生毕生致力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力求不断创造新技术,开拓新领域。他在工作中具有严谨的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在他的培养、带动下,一大批学界精英为我国修复外科、显微外科、美容外科和淋巴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11年,张涤生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1.张涤生在查阅资料。2.2006年,张涤生出席上海交通大学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3.2013年,时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等校领导看望张涤生。4.2014年出版的《张涤生传》。杨槱

1917年出生于北京,1940年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一等荣誉学士学位,2002年被授予荣誉工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槱是我国著名的造船专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船舶技术经济论证及船舶运输系统分析等船舶设计新学科的开拓者和中国船史研究学科的奠基者,为中国现代船舶工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并领导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海船稳性规范》,从事水运与海洋工程系统的技术与经济论证方面的研究,对我国造船科学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7年,杨槱在上海交通大学设立“杨槱院士奖学金”。2013年杨槱当选为“上海市教育功臣”并将其获得的奖金全额捐做奖学金,以资助更多的优秀学子。杨槱心系上海交通大学,并对交大学子寄予厚望,希望交大学子常怀感恩之心,树立责任意识,积极投身我国的海洋事业,为国家海洋事业的振兴做出贡献。

2011年与2014年,杨槱分别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与“杰出校友思源贡献奖”。1.2013年,杨槱院士奖学金捐赠仪式上的集体照。2.2014年,杨槱在上海交通大学庆祝建校118周年校庆庆典上。3.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看望杨槱。4.2017年,上海交大召开杨槱院士育人思想及学术成就研讨会。顾夏声

1918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4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系,1948年获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卫生工程科学硕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夏声作为著名环境工程专家,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了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理论,提出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处理啤酒等废水的新工艺。在国内外首次提出UASB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模型和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的“晶核生长”学说。顾夏声曾编写和合编了多部高质量教材,其中三部分别获得国家教委和建设部优秀教材奖。他多年投身于教育事业,桃李满门,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为我国市政工程和环境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和高级专家。

1936年至1941年,顾夏声在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在这段重要时间,他确立了一生的理想和信念,最终选择了市政卫生工程专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他毕生热爱母校,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始终十分关怀。

2011年,顾夏声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1.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代表参加顾夏声九十华诞庆贺会。2.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吴旦为顾夏声颁发“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张晓健教授代表领奖。3.顾夏声部分手稿。4.顾夏声在工作中。徐祖耀

192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42年毕业于国立云南大学矿冶系。1961年起任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祖耀潜心科研逾70载,成果迭出,著作等身。他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相变理论和材料热力学的教学与科研。推动在国内开展相变热力学教学与科研;在马氏体相变及形状记忆材料、贝氏体相变和纳米材料相变等领域颇有建树。他出版的多部著作对我国几代材料科学家的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徐祖耀作为老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培养了我国几代材料科学家;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原材料系系主任,为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科的整体规划和具体管理做出了卓越贡献。2011年“徐祖耀基金”在上海交通大学设立,主要用于材料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楼宇建设、开展教学研究及改革、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资助材料学院经济困难学生等。2015年,他再次捐赠,用于支持上海交通大学相变学科的发展。2017年,为传承先贤之志,砥砺后辈之行,学校决定将材料学院主楼命名为“徐祖耀楼”,永以为念。

2011年与2014年,徐祖耀分别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与“杰出校友思源贡献奖”。1.徐祖耀所获得的捐赠证书及奖杯。2.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隆重庆祝徐祖耀九十华诞暨徐祖耀基金启动典礼。3.2010年,时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领导向徐祖耀赠送礼品,祝福徐祖耀幸福安康。4.2013年,时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看望徐祖耀。周炯槃

1921年出生于浙江上虞,194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194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炯槃是中国信息论研究的奠基人、通信理论的学术泰斗、通信网络理论的开拓者。在1958年创建了中国第一座实验电视台—北邮教学电视台,后又领导研制了飞点扫描彩色电视实验系统,填补了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