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有一天,你会找回不纠结的自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8 22:16:24

点击下载

作者:孙郡锴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终有一天,你会找回不纠结的自己

终有一天,你会找回不纠结的自己试读:

前言

在当下这个思想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社会中,每个人的心理和精神上都承受了很大的负担。特别是在对高质量生活品质的追求中,有很多人因为对心理状态的调节不当,越发地纠结起来。一时间,纠结似乎成了现代人的一种通病,几乎所有人都深受影响:年轻人不能安心做事;中年人内心焦虑;老年人充满忧虑。纠结的情绪在心里挥之不去,痛苦、失望、遗憾、焦虑、内疚……这些负面情绪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生活,让原本精彩的人生黯然失色,让人体会不到宽容、真诚和美好。

其实,纠结都是你给自己找的烦恼。与其说是生活让你痛苦,不如说是你自己深度不够。如果你不自找烦恼,那么没有什么可以让你烦恼。一切源于你的内心,源于你放不下。

如果你能从全新的角度看待人生、看待自己,就会发现截然不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你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把强大的、乐观的、自信的自己挖掘出来。

诚然,社会快节奏的发展虽然推动了经济,但也让我们以往静谧的内心躁动了起来。但如果我们还想在这个世界上快乐地行走,想要幸福、想要快乐,我们就必须避免被瘟疫一样蔓延的纠结情绪所侵袭,然而,有时外界环境我们根本不可能去左右,所以,恢复自己内心的宁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智慧。

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为自己找到一种不纠结的活法,让那些不必要的烦恼自动消减,让那些无意义的纠结自动化解。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难题,只看我们如何去解读生活的意义。

本书是一本全面而细致的、疏通纠结心理的“生活智慧集”,全书以生命体悟式的语言,告诉大家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该如何运用自我愈疗法去化解和战胜大大小小的内心困扰。书中的文字通俗、灵动,事例生动、新颖,道理浅显易懂,是开明人生、幸福生活的最佳导师。第一辑想得开,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

人们常常觉得忧伤大于欢喜,悲哀大于幸福,那是因为我们总是把不属于痛苦的东西当作痛苦。大凡人世间的痛苦,多是因想不开。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同样一件事,思考角度的不同,会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影响。好的想法,会让你自在轻松,坦然以对,坏的想法则令你纠结其中,永远离不开心中的牢笼。

在西方,很久以前的一次战争中,两名士兵不幸被捕入狱,他们被关在同一所牢房中,牢房设有一个小小的铁窗,这里仅有的一点微弱光线,就是由此射入的。

夜晚时分,二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窗外,只是他们一个人看到的是冰冷的窗棂,一人看到的是满天的繁星。

看到窗棂的人忧心忡忡:铁窗如此坚固,我究竟要待到何时何日才能脱离禁锢,与家人团聚呢?

看到繁星的人满心欢喜:真不错,虽然相距遥远,但还能和家人一起看星星!或许,我们正在看着同一颗星呢。

于是,前者无时不在忧伤中度过,形神憔悴,浑浑噩噩;后者总是一脸向往,憧憬着出狱后的美好生活,丝毫不像是在坐牢。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幸存下来的战俘全部被释放。看到满天繁星的士兵迫不及待地朝着家乡奔去,而看见窗棂的士兵却迟迟没有出来——他死了,早在一年前就死了,是自杀……

想得开的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人,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在我们遭遇困境时,怎样去看待,将决定一生的好坏。人生,充满了未知,既有快乐,也会有悲伤,关键看你关注的是什么。当人生中的不幸出现时,沉浸在悲伤中丝毫改变不了现状,所以不妨换个角度去看,你的生命也许就会进入另一番景象。想想发生在那两个士兵身上的事情,不就是这样吗?事实上,这件事还有延续。

很多年以后,一位名叫塞尔玛的美国年轻妇女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处于沙漠中的陆军基地。她的丈夫奉命到沙漠中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中,天气实在太热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0度。她没有人可一起聊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都不会说英语。她感到非常难过,于是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到家中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这两行字却永远留在了她的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

两个人从牢中向外望去……

一个看到铁窗,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反复读着这封信,她感到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感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到几万年前的海螺壳,这片沙漠曾经是海洋……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事实上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只是塞尔玛的心态变了。心态一变,那些她原本认为恶劣的情况便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并以《快乐的城堡》为名出版了。她终于从自己造的牢房中看到了星星。

同处一片天地间,是看到铁窗还是星星,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同样,差不多的生活,让它变成一种悲哀还是希望,也全在你自己。我们有精力去抱怨铁窗,不如欣赏星星的美丽;有闲心去抱怨玫瑰的刺,不如去浇灌花朵的艳丽。纵然躺在阴沟里,我们同样有仰望星空的权利。幸福,就是一种积极的思考

我们对自己已拥有的东西很难得去想它,但对所缺乏的东西却总是念念不忘。

一杯淡水、一壶清茗,其实可以品出幸福滋味;一本好书、一首音乐,足以带来幸福气息;一叠相片、一卷画册,亦可领略幸福风景。幸福与物质没有多少关系,它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追求,追求的是心灵上的充实。

幸福是一种积极的思考,它是对生活的珍惜,对内心的自足。清晨,一缕阳光铺进房间,一睁开眼看到爱人在忙碌,做积极思考的人会在潜意识中感到这是一种幸福;夜晚,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中,看到爱人做好饭菜在等候,做积极思考的人会在潜意识中感到这是一种幸福;就算是在酷热的夏天喝上一杯凉开水,做积极思考的人也会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只要你的心态积极,幸福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其实,生活的现实对于每个人本来都是一样,但一经各人不同“心态”的诠释后,便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事实、环境和世界。心态改变,则事实就会改变;心中是什么,则世界就是什么。也就是说,心情的颜色会影响世界的颜色。如果我们对生活抱有一种达观的态度,就不会稍不如意便自怨自艾,只看到生活中不完美的一面。我们的身边大部分终日苦恼的人,或者说我们本人,实际上并不是遭受了多大的不幸,而是自己的内心素质存在着某种缺陷,对生活的认识存在偏差。

有位朋友,干什么都不顺利,濒临崩溃,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暗无天日,似乎已经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他找到自己的老师,向老师诉说着自己的失意与苦恼。

老师听完他的抱怨,取来一张中间带有黑点的白纸,对他说:“用你的心去看,你看到了什么?”“是一个黑点,老师。”他有气无力地回答。“这么大一张白纸你都没有看到?”老师故作惊讶,“那好吧,既然你眼中只有黑点,就盯着这个黑点看两分钟。记住!不能将眼睛移向别处,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他依言而行。“黑点似乎变大了。”“是的,如果将眼睛集中在黑点上,它就会越来越大,乃至充斥你整个人生,这是非常不幸的。”说着,老师又取来一张黑纸,中间部位画有一个白点,“你再看看这张。”

他似乎有所领悟:“是个白点,如果我一直看下去,它也会越来越大,对吗?”“非常正确!如果你的心能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并将它集中在光明上,你的世界也会越发明亮起来。”

有的人其实一直生活在幸福中,却总是感到备受煎熬,因为他习惯了去看生活中的“黑点”:某一个困难、某一次挫折,甚至可能就是一点点的不如意,就会唤起他们的消极想象,心灵被一种渗透性的负面因素所左右,黑点被越放越大,遮住了生活中原本的美好。其实,这种“糟透了”的感觉并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被严重夸大的、歪曲的消极意识和心理错觉。这种惯性的却又十分荒谬的心理倾向,其实正是使我们心灵备受煎熬的罪魁祸首。

真正快乐的人都善于做积极的思考,他们看到的多是生活中的“白点”:哪怕处在人生的低谷,也在接受生命中的阳光。在他们看来,跌倒了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懂得站起来时手里能够抓到一把沙。跌倒了的确会痛,但快乐的人转念一想,手中抓了一把沙也是一种收获,尽管这把沙子看上去毫不起眼,可是积累多了也能聚沙成塔。

生活永远是这样矛盾辩证统一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同一环境下,不同的思考会得到不同的心境。

那么:

如果有火柴在你的口袋中燃烧起来,可以这样告诉自己:感谢上苍,幸亏我的口袋不是火药库;

如果你的手指被扎了一根刺,可以这样告诉自己:幸亏没有扎在眼睛里;

如果你的一颗牙疼,可以这样告诉自己:幸亏不是满口牙疼;

如果你要去郊游,途中突然下起了雨,让人扫兴极了,可以这样告诉自己:老天真是照顾人,这么热的天怕我中暑,及时来降温;

米煮熟了,却忘了关掉电源,结果饭糊了,锅底结了一层厚厚的锅巴,别懊恼,可以这样告诉自己:真好,可以吃到一顿纯绿色、原汁原味的锅巴了;

就算是事业失败,你也可以把它当成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很多……

生命中的每一时刻,都去做这种积极的思考,会给我们的人生注入强大而神奇的精神力量,当困境来临之际,你就有能力将困境带来的压力升华为一种动力,将能量引向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心理平衡的同时,接近人生的成功。

这种积极的思考,其实就是给我们的生活一个假设,假设“黄连”可当“蜂蜜”尝,假设棚顶滴水亦可做琴声听,假设不幸就是幸运……这样转念一想,你眼前的景象就会大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给我们的心灵一种追求和期待,是一种心境的胜利和收获。换个角度,会有另一番充满希望的景象

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值得痛苦的,你可以让自己的一生在痛苦中度过,然而无论你多么痛苦,甚至痛不欲生,你也无法改变现实。

痛苦是一种过度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所有人都会有痛苦的时刻,但如果是毫无原因的痛苦,或是虽有原因但不能自控、重复出现,就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了。这时如果还不及时调整,一味地痛苦下去,就会出问题——你随时可能崩溃掉。所以,我们需要改变的是对于问题的看法,这会引导我们走向解脱。

有一位朋友,刚刚升职一个多月,办公室的椅子还没坐热,就因为工作失误被裁了下来,雪上加霜的是,与他相恋了五年的女友在这时也背叛了他。事业、爱情的双失意令他痛不欲生,万念俱灰的他爬上了以前和女友经常散步的山。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曾经的山盟海誓依稀还在耳边,只是风景依旧,物是人非。他站在半山腰的一个悬崖边,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他想,“不如就这样跳下去,反倒一了百了。”

他还想看看曾经看过的斜阳和远处即将靠岸的船只,可是抬眼看去,除了冰冷的峭壁,就是阴森的峡谷,往日一切美好的景色全然不见。忽然间又是狂风大作,乌云从远处逐渐蔓延过来,似乎一场大雨即将来临。他给生命留了一个机会,他在心里想:“如果不下雨,就好好活着,如果下雨就了此余生。”

就在他闷闷地抽烟等待时,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了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半山腰有什么好看的?再上一级,说不定就有好景色。”老人的话让他再也抑制不住即将决堤的泪水,他毫无保留地诉说了自己的痛苦遭遇。这时,雨下了起来,他觉得这就是天意,于是不言不语,缓缓向悬崖走去。老人一把拉住了他,“走,我们再上一级,到山顶上你再跳也不迟。”

奇怪的是,在山顶他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色。远方的船夫顶着风雨引吭高歌,扬帆归岸。尽管风浪使小船摇摆不定,行进缓慢,但船夫们却精神抖擞,一声比一声有力。雨停了,风息了,远处的夕阳火一样地燃烧着,晚霞鲜艳得如同一面战旗,一切显得那么生机勃勃。他自己也感到奇怪,仅仅一级之差,一念之别,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他的心情被眼前的图画渲染得明朗起来。老人说:“看见了吗?绝望时,你站在下面,山腰在下雨,能看到的只是头顶沉重的乌云和眼前冰冷的峭壁,而换了个高度和不同的位置后,山顶上却风清日丽,另一番充满希望的景象。一级之差就是两个世界,一念之差也是两个世界。孩子,记住,在人生的苦难面前,你笑世界不一定笑,但你哭脚下肯定是泪水。”

几年以后,他有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他的办公室里一直悬挂着一幅山水画,背景是一老一少坐在山顶手指远方,那里有晚霞夕阳和逆风归航的船只。题款为:“再上一级,高看一眼”。

当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不能实现时,当那些你以为不能忍受的事情出现时,请换一个角度思考人生,换个角度,便会产生另一种哲学,另一种处世观。

一样的人生,异样的心态。换个角度看待人生,就是要大家跳出来看自己,跳出原本的消极思维,以乐观豁达、体谅的心态来观照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你会认识到,生活的苦与乐、累与甜,都取决于人的一种心境,牵涉到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事物的感受。你把自己的高度升级了,跳出来换个角度看自己,就会从容坦然地面对生活,你的灵魂就会在布满荆棘的心灵上做出勇敢的抉择,去寻找人生的成熟。一个只懂抱怨的人,注定活在迷离混沌中

其实,快乐与不快乐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有一则幽默小故事说,同样一个甜甜圈,在有些人眼中,因为它是甜甜圈,所以会觉得可口,所以感觉很开心;而在另外一些人眼中,因为它中间缺了一个洞,就会觉得遗憾而变得不开心。所以,快乐与不快乐完全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而真正的快乐是从心底流出的。

有两个一起长大的孩子因为特殊原因失去了父母,后来都被来自欧洲的外交官家庭所收养。两个人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他们两个人之间却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其中一个三十多岁就成了成功商人;而另一个在国内某所学校任教,待遇不错,但他一直觉得自己很失败。

那一年,在欧洲经商的孩子回国了,邀请亲友邻居一起吃饭,也包括在国内任教的那个孩子。他们一起去吃晚饭,晚餐在寒暄中开场了,大家谈论着这些年各自的发展变化以及所经历的趣闻轶事。随着话题的一步步展开,那位教师开始越来越多地讲述自己的不幸:他是一个如何可怜的孤儿,又如何被欧洲来的父母领养到遥远的地方,他觉得自己是如何的孤独。他怀着一腔报国的热忱回国,又是如何不受重视等。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出了同情。随着他的怨气越来越重,那位经商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耐烦,终于忍不住制止了他的叙述:“够了!你一直在讲自己有多么不幸。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养父母当初在成百上千个孤儿中挑了别人又会怎样?”教师直视着他的发小——那个经商的孩子说:“你不知道,我不开心的根源在于……”然后接着描述他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最终,经商的孩子说:“我不敢相信你还在这么想!我记得自己25岁的时候无法忍受周围的世界,我恨周围的每一件事,我恨周围的每一个人,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对似的。我很伤心无奈,也很沮丧。我那时的想法和你现在的想法一样,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抱怨。”他越说越激动,“我劝你不要再这样对待自己了!想一想你有多幸运,你不必像真正的孤儿那样度过悲惨的一生,实际上你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你负有帮助别人脱离贫困旋涡的责任,而不是找一堆自怨自艾的借口把自己围起来。在我摆脱了顾影自怜,同时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幸运之后,我才获得了现在的成功!”

那位教师深受震动。这是第一次有人否定他的想法,打断了他的凄苦回忆,而这一切回忆曾是多么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

经商的孩子很清楚地说明,他们二人都曾在同样的环境下历经挣扎,而不同的是,他通过清醒的自我选择,让自己看到了有利的方面,而不是不利的阴影。

有句话说得好,“凡墙都是门”,即使你面前的墙将你封堵得密不透风,你也依然可以把它视作你的一种出路。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很多事情发生,如果你一直沉溺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中,不停地抱怨,不断地指责,总觉得别人都比你过得好,总觉得生活错待了自己。这样下去,你的心境就会越来越沮丧。一直只懂得抱怨的人,注定会活在迷离混沌的状态中,看不见前头亮着一片明朗的人生天空。如果你失去一只手,就庆幸自己还有另外一只手

很多时候,命运是爱与人开玩笑的,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倒起霉来,喝口凉水都塞牙”,这一刻霉运找上了我们,确实会让我们很痛苦,但无论如何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多人远比我们还要不幸。在我们遭受苦难、心烦意乱之时,不妨静心想想那些更倒霉的人,你会发现,原来我们根本就没有资格抱怨、没有资格自暴自弃。

有个穷困潦倒的销售员,每天都在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抱怨命运捉弄自己。

圣诞节前夕,家家户户热闹非凡,到处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唯独他冷冷清清,独自一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回顾往事。去年的今天,他也是一个人,是靠酒精度过了圣诞节,没有新衣、没有新鞋,更别提新车、新房子了,他觉得自己就是这世界上最孤独、最倒霉的那一个人,他甚至为此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唉!看来,今年我又要穿着这双旧鞋子过圣诞节了!”说着,他准备脱掉旧鞋子。这时,“倒霉”的销售员突然看到一个年轻人坐着轮椅从自己面前经过。他顿时醒悟:“我有鞋子穿是多么幸福!他连穿鞋子的机会都没有啊!”从此以后,推销员无论做什么都不再抱怨,他珍惜机会,发奋图强,力争上游。数年以后,推销员终于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他成了一名百万富翁。

很多人天生就有残缺,但他们从未对生活丧失信心,从不怨天尤人,也正因如此,他们最终战胜了命运。可是有一些人,生来五官端正,手脚齐全,却仍在抱怨人生,相比之下,难道我们不应该为此感到羞愧吗?事实上,我们总是这样——看别人只看人家的幸运,看自己就总盯着所谓的背运,殊不知世人都有种种烦恼,谁想活得好过一点,谁就得多为自己所拥有的感到庆幸。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你失去一只手,就庆幸自己还有另外一只手,如果失去两只手,就庆幸自己还活着,如果连命都没了,就没有什么可烦恼的了。”人生的道理不就是这样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你才能感受到幸福。所以说,人还是应该多往好的方面看,当苦难来临之际,不要老是盯着阴暗的一面,调转目光,看看那些同样承受苦难的人,再想想自己所拥有的,或许我们就会有所改观,或许就会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了。

事实上,纵然是一双旧鞋子,但穿在脚上仍是温暖、舒适的,因为这世界上还有人连穿鞋的机会都没有!其实,上苍给予每个人的苦与乐都是大致相同的,只是我们对于苦乐的态度不同。有时我所求,却在别人处,有时我所有,正是他所求。所以人皆有苦,亦皆有乐。当我们含笑面对这一切时,便没有解不开的心结。人生路上,天空总是会下雨,当没有阳光时,我们自己就是阳光,没有快乐时,我们自己便是快乐。苦难并不悲惨,无力容忍苦难才是真正悲惨的

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必须拥有三种精神:第一是能够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一切苦难和失败,第二是能够相信奋斗和努力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改变你的人生,第三是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于助人的善精神!

美国小说家塔金顿常说:“我可以忍受一切变故,除了失明,我决不能忍受失明。”可是在他60岁的某一天,当他看着地毯时,却发现地毯的颜色渐渐模糊,他看不出图案。他去看医生,得知了残酷的现实:他即将失明。现在,他有一只眼差不多全瞎了,另一只也接近失明。他最恐惧的事终于发生了。

塔金顿面对着这最大的灾难会做何反应呢?他是否觉得:“完了,我的人生完了!”完全不是,令人惊讶的是,他还蛮愉快的,他甚至发挥了他的幽默感。这些浮游的斑点阻挡他的视力,当大斑点晃过他的视野时,他会说:“嘿!又是这个大家伙,不知道它今早要到哪儿去!”完全失明后,塔金顿说:“我现在已接受了这个事实,也可以面对任何状况。”

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在一年内得接受12次以上的手术,而且只是采取局部麻醉。他了解这是必需的,无可逃避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地接受。他拒绝了住私人病房,而和大家一起住在大众病房,想办法让大家高兴一点。当他必须再次接受手术时,他提醒自己是何等幸运:“多奇妙啊,科学已进步到连人眼如此精细的器官都能动手术了。”

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存在着这样的弱点:不能面对苦难。但是,只要坚强,每个人都可以接受它。像本以为自己决不能忍受失明的塔金顿一样,这个时候他却说:“我不愿用快乐的经验来替换这次的体会。”他因此学会了接受,并相信人生没有任何事会超过他的容忍力。如塔金顿所说的,此次经验教导他“失明并不悲惨,无力容忍失明才是真正悲惨的”。

然而,这“真正悲惨”的人还真不少。有些人拼命想让情况转变过来,不管这是不是有用,为此他们劳心劳力,如果事情没有转机,他们就会把问题归结到自己身上,觉得自己没有尽力,或是没有本事。然而,总有些事情是我们力所不及的。有句很通俗的谚语:“活人哭死人,犹如傻狗撵飞禽。”对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与其苛求自己做无用功,不如坦然接受的好。面对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就应该学着做到如诗人惠特曼所说的那样:“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

已故的爱德华·埃文斯先生,从小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家庭,起初只能靠卖报来维持生计,后来在一家杂货店当营业员,家里好几口人都靠着他的微薄工资来度日。后来他又谋得一个助理图书管理员的职位,依然是很少的薪水,但他必须干下去,毕竟做生意实在是太冒险了。在八年之后,他借了50美元开始了他自己的事业,结果事业的发展一帆风顺,年收入达两万美元以上。

然而,可怕的厄运在突然间降临了。他替朋友担保了一笔数额很大的贷款,而朋友却破产了。祸不单行,那家存着他全部积蓄的大银行也破产了。他不但血本无归,而且还欠了一万多美元的债,在如此沉重的双重打击下,埃文斯终于倒下了。他吃不下东西,睡不好觉,而且生起了莫名其妙的怪病,整天处于一种极度的担忧之中,大脑一片空白。

有一天,埃文斯在走路的时候,突然昏倒在路边,以后就再也不能走路了。家里人让他躺在床上,接着他全身开始腐烂,伤口一直往骨头里面渗了进去。他甚至连躺在床上也觉得难受。医生只是淡淡地告诉他:只有两个星期的生命。埃文斯索性把全部都放弃了,既然恶运已降临到自己头上,只有平静地接受它。他静静地写好遗嘱,躺在床上等死,人也彻底放松下来,闭目休息。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由于心态平静了,他不再为已经降临的灾难而痛苦,他睡得像个小孩子那样踏实,也不再无谓地忧虑了,胃口也开始好了起来。几星期后,埃文斯已能拄着拐杖走路,六个星期后,他又能工作了。只不过是以前他一年赚两万美元,现在是一周赚30美元,但他已经感到万分高兴了。

他的工作是推销用船运送汽车时在轮子后面放的挡板,他早已忘却了忧虑,不再为过去的事而懊恼,也不再害怕将来,他把自己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所有的热忱都用来推销挡板,日子又红火起来了,不过几年而已,他已是埃文斯工业公司的董事长了。

一个内在力量强大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可以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埃文斯先生是个内在力量非常强大的人。他不仅能勇敢坚强地接受现实带来的不幸和困境,并且能平静而理智地对待它、利用它。相反,那些始终试图改变既成事实的人,虽然看起来很辛苦、很努力,其实他们的内心倒可能是软弱的:他们无法说服自己接受不幸和困境,他们选择了欺骗自己。心结是自己结的,也只有自己能解

无论命运多么灰暗,无论人生多少颠簸,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就在我们手中!每一个有灵性的生命都有心结,心结是自己结的,也只有自己能解,而生命,就在一个又一个的心结中成熟,然后再生。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掌握自己快乐的钥匙,不期待别人给予自己快乐,反而将快乐带给别人。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只是大多时候,人们将它交给了别人来掌管。

譬如有些女士说:“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老公经常因为工作忽略我。”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老公手里。

一位母亲说:“儿子没有好工作,老大不小也娶不上个媳妇,我很难过。”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子女手中。

一位婆婆说:“儿子不孝顺,可怜我多年守寡,含辛茹苦将儿子带大,我真命苦。”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儿子的手中。

一位先生说:“老板有眼无珠,埋没了我,真让我失落。”他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老板的手中。

一个年轻人从饭店走出来说:“这家店的服务态度真差,气死我了!”他把快乐的钥匙放在了服务员的手中。

……

这些人都把自己快乐的钥匙交给了别人掌管,他们让别人控制了自己的心情。

当我们容忍别人掌控自己的情绪时,我们在心中便把自己定位成了受害者,这种消极设定会使我们对现状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怨天尤人成了我们最直接的反应。接下来,我们开始怪罪他人,因为消极的想法告诉我们:之所以这样痛苦,都是“他”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别人为我们的痛苦负责,即要求别人使我们快乐。这种人生是受人摆布的,可怜而又可悲。

我们需要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拿回自己快乐的钥匙。“二战”时期,在纳粹集中营里,有一个叫玛莎的小女孩写过一首诗:“这些天我一定要节省,我没有钱可节省,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足够支持我很长时间。我一定要节省我的神经、我的思想、我的心灵、我精神的火。我一定要节省流下的泪水,我需要它们很长时间。我一定要节省忍耐,在这些风雪肆虐的日子,情感的温暖和一颗善良的心,这些东西我都缺少。这些我一定要节省。这一切是上帝的礼物,我希望保存。我将多么悲伤,倘若我很快就失去了它们。”

在生命遭受到威胁的时刻,这个叫玛莎的小女孩仍然通过积极的暗示给灵魂取暖。她不怨天尤人,而是将希望之光一点点聚敛在心里,或许生命中有限的时间少了,但心中的光却多了。那些看似微弱的火光,足以照亮她所处的阴暗角落。

纵然生命都不能掌握,但快乐依然可以由我们自己来主宰。

如果你处在寒冷的冬季,那么就去想象春天的生机,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如果你遭逢风雨,就去想象射穿乌云的太阳,因为它会带来彩虹的绚丽。

就算人生遇到了巨变,只要你愿意去做快乐的思考,你就可以把苦涩的泪水留给昨日,用幸福的微笑迎接未来。

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快乐的源泉是自己,而非他人!你想要快乐,就能制造快乐;你放弃快乐,就只能继续痛苦。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工作,包括你自己,以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这样是不是快乐会多一点,痛苦会少一点呢?

其实,快乐并不在远方,它就在你身旁,你可以自主选择快乐,而快乐也很愿意自动留下来。

认识一位瑜伽老师,他练习瑜伽冥想多年。

那天问他:“你每天笑得跟个天真的孩子似的,你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还是装给那些学生看的?如果是真心的话,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的回答是:“我的快乐绝对是真实的。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该经历的苦与乐都经历得差不多了。我的快乐源于一种感悟,总结起来就三个字‘不干涉’。不让别人干涉你的情绪,你也别干涉自己的情绪。我给你解释一下:我们只要活着就会遇到一些人,有好人也有坏人;就会产生一些情绪,正面的、负面的都有,快乐或者不快乐。我们不要太受影响,不要让这些干涉你,你也不要去干涉这些情绪。人的本性是真善美,当你让那些好的、不好的情绪自己离开时,你就会发现,留下来的都是那些好的感觉,人就会积极,快乐。”

排除别人的干扰,也不去干扰这个世界,让那些正能量、负能量自然而然地离开,我们就会开始接受我们自己,领略内心的满足和快乐。我们也就握住了快乐的钥匙。如果你想活得好一点,就让自己看开些

生活快乐与否,这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遇到开心之事时,我们当然要笑一笑;遇到犯难之事,我们同样要笑一笑。想在这个世界上争取到幸福,说难很难,说容易也很容易,关键就看我们能不能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当我们将乐观规规整整地装在自己的心中时,那么快乐之神就会常伴我们身边,他将为我们打开一个别样的世界,让我们为所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为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而备感幸福。

其实幸福者与不幸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前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有效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后者则刚好相反,因为缺乏积极思维,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失败和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他们徘徊在失败的阴影里,只能眼看着别人幸福地生活。

有一对孪生兄弟,虽然长得极其相像,但性格却迥然不同。哥哥天性乐观,看不出他有什么烦恼;弟弟却整日哭丧着脸,好像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一样。

为使兄弟俩的性格综合一下,父亲给了弟弟一大堆玩具,而后又将哥哥关进马棚。过了一个小时,父亲前去观察这兄弟俩的动静,却发现哥哥正在不亦乐乎地挖着马粪,而弟弟则抱着玩具在哭。“有这么多玩具陪你,你为什么还要哭呢?”父亲问弟弟。“如果我玩这些玩具的话,它们就会变旧,有可能还会坏掉。”弟弟伤心地回答。“为什么把你关进又脏又臭的马棚,你还这样高兴?”父亲转头问哥哥。“我想看看能不能从马粪中挖出一只小马驹啊。”哥哥说完又跑进了马棚。

父亲长叹了一口气,从此放弃了改变二人的念头。

后来,这对兄弟长大成人,弟弟依旧那样悲观,他时常抱着半杯可乐发愁——哎!只剩下半杯了;哥哥还是那个乐天派,他会为发现半杯可乐而欣喜——感谢上帝,还为我留着半杯可乐!

再后来,弟弟一脸忧伤地离开了人世,他一生都没有开心过;哥哥走的时候,脸上则布满了微笑,他一生都没有忧伤过。

开心是一生,不开心也是一生,怎么样是舒坦,我们心知肚明,那为何还要给自己找不自在呢?人活着图的是什么?不就是个快乐吗?其实这快乐并不需要靠外界因素来满足,它就在我们心里,如果我们能看得开,那么做乞丐也有乞丐的乐。

事实上,幸福与快乐离我们根本就不远,我们之所以觉得它遥不可及,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态出了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看向生活中不好的一面,用自找的苦恼来自折磨自己,那么即使幸福就在身边,我们也不会察觉。

有些时候,我们不妨让自己有点阿Q精神。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揭露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许多劣根性,但阿Q的精神胜利法,对于心理状态不佳的人来说,却是大有裨益。换而言之,我们不能改变现在的处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也就是说,我们没有钱去星级酒店消费,喝茅台吃鲍鱼,但一碟小菜、一壶老酒,我们同样可以自得其乐;我们买不起高档时装,穿不上裘皮大衣,但一件普普通通的羽绒服依然可以为我们遮风避寒;我们坐不上奔驰宝马,但我们同样可以在脚踏车上边骑边笑;我们住不上花园别墅,但我们同样可以在鱼塘边,一根竹竿,怡然自得……就看我们懂不懂得安慰自己、开解自己。

阿Q精神胜利法的好处就在于,我们可以在无法完成某些心愿时告诉自己——这是命运;可以在失去爱情以后告诉自己——这是缘分;可以在喝着白粥、嚼着窝头的时候告诉自己——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滋味;可以……总而言之,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安慰自己,解开不快乐的心结。其实,要得到快乐并不难,只要我们在看到阴影的时候,及时将头转向另一边。

如果你想活得好一点,那就让自己看开些,不管月圆还是月弯,都把它当成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去欣赏,用一种自我调整的阿Q精神胜利法,美丽我们的人生,“傻乎乎”奔向生命的最高境界——快乐。 想开了,一切都很简单

一个人若要活得长久些,只能活得简单些;若要活得幸福些,只能活得糊涂些;若要活得轻松些,只能活得随意些。其实生活本没有那么复杂,只是我们把它变得复杂了。生活给予每个人的快乐大致上是没有差别的:人虽然有贫富之分,然而富人的快乐绝不比穷人多;人生有名望高低之分,然而那些名人却并不比一般人快乐到哪儿去。人生各有各的苦恼,各有各的快乐,只是看我们能够发现快乐,还是发现烦恼罢了。

当你静下心来看生活,你会发现简单的东西才最美,而许多美的东西正是那些最简单的事物。只是我们总是让自己背负太多,带着沉重的背包走人生,越累越不肯放,越不肯放,脚步越沉重。其实,生活根本不需要太多纷扰,也不需要太多的欲望和执着,简单而纯粹,这才是生活的本色。

有一位行吟诗人,他一生都住在旅馆里。他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旅行到另一个地方。他的一生都是在路上、在各种交通工具和旅馆中度过的。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为自己买一座房子,这是他选择的生存方式。后来,鉴于他为文化艺术所做的贡献,也鉴于他已年老体衰,政府决定免费为他提供住宅,但他还是拒绝了,理由是他不愿意为房子之类的麻烦事情耗费精力。就是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行吟诗人,在旅馆和路途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他死后,朋友为他整理遗物时发现他一生的物质财富就是一个简单的行囊,行囊里是供写作用的纸笔和简单的衣物;而在精神财富方面,他给世界留下了十卷优美的诗歌和随笔作品。

其实,一个人需要的东西非常有限,许多附加的东西只是徒增无谓的负担而已。简单一点,人生反而更踏实。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我们因为所思、所想、所求太过复杂而丧失了对幸福的体会能力,如果这一切能够变得简单一些,我们也许会更快乐。

简单地做人,简单地生活,想想也没什么不好。金钱、功名、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当然是一种人生。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斤斤计较、欲望和诱惑之外,不依附权势,不贪求金钱,心静如水,无怨无争,拥有一份简单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很惬意的人生吗?

想开了,一切都很简单。

住在田边的蚂蚱对住在路边的蚂蚱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蚂蚱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了。”几天后,田边的蚂蚱去探望路边的蚂蚱,却发现它已被车压死了。

——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一只小鸡破壳而出的时候,刚好有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打算背着蛋壳过一生。它受了很多苦,直到有一天,它遇到了一只大公鸡。

——原来摆脱沉重的负荷很简单,寻求名师指点就可以了。

一个孩子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孩子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其实,生命就如同一次旅行,背负的东西越少,越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你可以列出清单,决定背包里该装些什么才能帮助你到达目的地。但是,记住,在每一次停泊时都要清理自己的口袋,什么该丢,什么该留,把更多的位置空出来,让自己轻松起来。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是的,无论这世间如何变化,只要我们的内心不为外境所动,则一切是非、一切得失、一切荣辱都不能影响我们,而这种状态下,我们的内心世界将是无限宽广的。换而言之,心外世界如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内心开阔,即便我们身居囹圄,亦可转境,将小小囚房视为三千大千世界;内心狭隘,即便我们睡在皇宫,也是会感到焦虑异常的。

一个罪犯的“丑事”大白于天下,定罪以后被关押在某监狱。他的牢房非常狭小、阴暗,住在里面很是受拘束。罪犯内心充满了愤慨与不平,他认为这间小囚牢简直就是人间炼狱。在这种环境中,罪犯所想的并不是如何认真改造,争取早日重新做人,而是每天都要怨天尤人,不停叹息。

一天,牢房中飞进一只苍蝇,它“嗡嗡”叫个不停,到处乱飞乱撞。罪犯原本就很糟糕的心情,被苍蝇搅得更加烦躁,他心想:我已经够烦了,你还来招惹我,是在故意气人吗?我一定要捉到你!他小心翼翼地捕捉,无奈苍蝇比他更机灵,每当快要被捉到时,它就会轻盈地飞走。苍蝇飞到东边,他就向东边一扑;苍蝇飞到西边,他又往西边一扑……捉了很久,依然无法捉到。最后,罪犯叹气道:“原来我的小囚房不小啊,居然连一只苍蝇都捉不到。”

感慨之余,罪犯突然领悟到:人生在世无论称意与否,若能做到心静,则万事皆可释怀,若能做到心静,自己也绝不至于身陷囹圄。其实他早该明白——“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天地宽”。这就是解决人生燥乱的根本之道——如果我们在遭遇问题、困难、挫折时,能够放平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迎接生活中的一切,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无限宽广。

心灵的困窘,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贫穷,同理,心灵的平和,也是人生最大的富足。一个人,倘若在外界的刺激中依然能够活得快乐自得,那么,他就能守住内心的那份清净。然而,我们多是普通人,每日穿梭于嘈杂人流之中、置身于喧嚣的环境之下,又有几人能够做到任心清净呢?于是,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需要寄托于外界刺激来感受自己的存在;于是,很多人开始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久久不能自拔;于是,很多人为求安宁,自诩为“隐者”,远避人群。殊不知,故意离开人群便是执着于自我,刻意去追求宁静实际是骚动的根源,如此又怎能达到将自我与他人一同看待,将宁静与喧嚣一起忘却的境界呢?

也就是说,求得内心的宁静在于心,环境在于其次。否则把自己放进真空罩子里不就真的无菌了吗?其实,这样的环境虽然宁静,假如不能忘却俗世事物,内心仍然会是一团繁杂。何况即使自己和人群隔离,同样表示你内心还存有自己、物我、动静的观念,自然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宁静”和“动静如一”的主观思想,从而也就不能真正达到身心俱宁的境界。

真正的心净之人,对于外界的嘈杂、喧嚣具有极强的免疫功能,他们耳朵根子听东西就像狂风吹过山谷造成巨响,过后却什么也没有留下;他们内心的境界就像月光照映在水中,空空如也不着痕迹。如此一来,世间的一切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便都宣告消失了,这才是真正的物我两相忘。

以现实状况来看,绝对的境界,即人的感官不可能一点不受外物的感染,但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加强意志锻炼,控制住自己的种种欲望,排除私心杂念,建立高尚的情操境界却是完全可能的。第二辑没有命中注定的不幸,只有放不开手的执着

失去只是一种姿势,得到并不等同于幸福。放弃不是没有斗志了,而是人生的另一种选择,为的是不浪费自己的生命,在自己一定会后悔的地方。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有的时候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对生命的过滤,对心灵的洗礼,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在我们的一生当中,需要完成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我们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当面临一些选择的时候,就应该学会放弃。人生不仅要有所为,也应该要有所不为。而只有当我们舍弃了一些东西之后,我们的精力才能够更集中于必要的事情上。

在一家知名鞋业公司内部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2005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报告会上,轮到公司事业部某经理汇报,该经理兴致勃勃地讲道:“一季度原计划开店十家,最终开店110家,超额完成任务。”总裁听着听着皱起了眉头。“这叫严重超标,是很不好的工作习惯。”总裁直言不讳。事业部经理原以为会得到表扬,换来的却是批评,很委屈。他想不通,这么好的成绩却遭到责备。正欲争辩,总裁迅速接上刚才的话茬,语重心长地说:“你想想,你超标那么多,你的管理、物流和人员跟得上吗?如果不能保证质量,不仅不会形成有效的市场规模效益,反而打乱了原有的平衡,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盲目开店的结果只会是开一家,死一家,做了无用功。“这就好比一对夫妇原来只要一个孩子,可却生了三胞胎,对他们来说这绝对是件哭笑不得的事,家里一下子变成了五口人,人多是热闹了,但抚养不起啊。”善于打比方的总裁循循善诱。“记住,合适才是最好的!”总裁最后强调。道理虽然简单,但这个注重合适的平衡之术确实让他的部下好好思量了一番。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做什么事情都一样,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小脚穿大鞋走起路来肯定不方便。什么都不舍得丢掉,结果可能什么都做不好。

人生恰如一杯清茶,舍得才知其清甜,放下才闻其香郁!懂得放下就懂得生活,懂得生活必定能经营好人生。人生就如放飞气球,舍得才知其自由,放下才感其奔放!

有的时候,选择放弃恰恰是为了更好地获得,当我们放弃了手中的玫瑰,我们才能够去摘取娇艳的牡丹;当我们倒掉了杯中剩余的水之后,我们才能够盛入更多的新水;当我们舍弃了心中的烦恼的时候,我们才能为快乐腾出心灵的空间。现代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我们只有舍弃糟粕,才能够获得精华,更好地显示出自己的杰出。那些难以割舍的,时间久了就成了痛苦的执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过分追求感官刺激,则会伤其身、乱其心。

的确,人一旦被欲望缠上了身,就难以得到安宁,时刻仿佛有大患在身,无论得宠还是受辱,在心理上都时时会处于惊恐之中。

利奥·罗斯顿是美国最胖的好莱坞影星,腰围6.2英尺,体重385磅。1936年在英国演出时,因心肌衰竭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抢救人员用了最好的药,动用了最先进的设备,仍没挽回他的生命。

临终前,罗斯顿曾绝望地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罗斯顿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哈登院长,作为胸外科专家,他流下了泪。为了表达对罗斯顿的敬意,同时也为了提醒体重超常的人,他让人把罗斯顿的遗言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

1983年,一位叫默尔的美国人也因心肌衰竭住了进来。他是位石油大亨,两伊战争使他在美洲的十家公司陷入危机。为了摆脱困境,他不停地往来于欧亚美之间,最后旧病复发,不得不住进来。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五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当时的《泰晤士报》是这样渲染的:汤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

默尔的心脏手术很成功,他在这儿住了一个月就出院了。不过他没回美国。苏格兰乡下有一栋别墅,是他十年前买下的,他在那儿住了下来。1998年,汤普森医院百年庆典,邀请他参加。记者问他为什么卖掉自己的公司,他指了指医院大楼上的那一行金字。不知记者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总之,在当时的媒体上没找到与此有关的报道。

后来人们在阅读默尔的传记时发现了这么一句话: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也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人,应该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把其他的一切慢慢放下,这样的人活着才是为了自己。可是,谁都有些东西难以割舍,时间长了就变成痛苦的执着。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地方,能让我们心安,能让我们抛却浮躁,那不正是我们理想的栖息地吗?我们又何必刻意地去寻找呢?一片生机盎然的花圃,一座巍巍葱茏的大山,一场密密匝匝的雪花,一本泛着墨香的书卷,都可以成为我们自由的栖息地,都可以容纳我们放逐的心灵和漂泊的意志。

要想自由地栖居,耐得住寂寞,必须放得下繁华。如果心恋浮华,不舍喧嚣,是不会得到心灵的安顿的。这就好比一个人,终日汲汲于富贵,切切于名禄,桎梏于外物,他又怎么可能出离尘世而追寻幽独?又好比是一匹马,如果被拴上了车套,它只有一味地卖力奔驰,哪还会有机会停下来思索自己的生命呢?

要有自己自由的栖息地,就不要受拘于外物。因为外物总是短暂而容易腐朽的,只有生命的灵魂才是永恒。我们又怎能让短暂的腐朽来妨害对于永恒的生命的思索呢?

有的人对生命有太多的苛求,弄得自己生活在筋疲力尽之中,从没体味过幸福和欣慰的滋味,生命也因此局促匆忙,忧虑和恐惧时常伴随,一辈子实在是糟糕至极。需知月圆月亏皆有定数,岂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不如放下,给生命一份从容,给自己一片坦然。

人生一世,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不拘外物,才会另有收获。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对于外物的追求和执着。超越外物,就是超越自我。无物也就是无我,自己的心境也就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迁移而波动。正所谓“是进亦忧,退亦忧”,不假于物,才能造就真实的自我。

当一个人参悟了得失取舍的奥秘,洞晓了人生的真相,就不会再执着于外物,这便是觉悟者的境界。对每一个人来说,人生都是一种不断修行和参悟的过程,只是说,看你往哪方面修,往哪里行。生活给我们“设置”了重重障碍,一些人被束缚住了,不能悟破,而另一些人突破了重重障碍,顿悟了生活的真谛。拿不起放不下,于人最折磨

生活中要面对的选择很多,拿不起放不下的故事时常上演。比如,处在两个思维世界的男女朋友,感情冷淡、相互排斥、貌合神离的夫妻,为了种种的原因,就这样斩不断理还乱地勉强维持着关系,理由就是“这么多年的感情哪能说断就断”、“怎么说也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结果呢,一直生活在痛苦当中。不知当中的他和她,是否忘了,自己也可以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又何必苦了自己,也苦了别人的一生呢?

说一个身边朋友的故事吧。

她,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老公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当时,她几乎都要崩溃了。令人未曾想到的是,她竟然把这件事强忍了下来,她的理由就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她选择自己欺骗自己,就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或者说就当自己没有发现过,继续维持着家庭的生活。但是,她毕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呀!长期生活在这样不幸的婚姻当中,压力、空虚和心理上的不平衡不断地冲击着她,当心理的承受能力达到极限时,她就会拿无辜的孩子来撒气,再到后来,甚至一想到这些事情,就乱骂、乱打孩子。无辜的孩子,常常就莫名其妙地遭了殃。而且,她还时常当着孩子面,用恶毒的语言讽刺、咒骂、攻击她的丈夫。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最后,孩子的精神世界也跟着崩溃了。现在,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可是性格和行为上都有很大的缺陷。

我们思考一下,在这段婚姻中,真正受到最大伤害的人是谁?其实是孩子!当然,她的遭遇也是不幸的,但她处理问题的方式,使这个不幸所波及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如今,她自己、她的孩子,甚至是她的丈夫和丈夫的情人,都成了这件事情的“受害者”。造成了这个局面,其实她已经输了,就输在了不舍、不甘和自以为是上,不是吗?

现在,她上了年纪,孩子也已经长大了。但是,可怜的孩子也变“坏”了,他感觉不到爱,也学不会宽容和爱,他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都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说话和做事的方式非常极端偏激。家里的亲朋好友也曾尝试和孩子去沟通,可怜的孩子,他给出的答案是:“在这样一个没有温暖的家庭,谁管过我的感受?他们两个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谁真正用心关心过我?甚至还拿我当出气筒!他们之间出了问题,难道我就必须要受罪吗?他们生我出来,难道就是用来撒气的吗?亲生父母都这样,我对这个世界失望了。我只不过是为了自己而活着。”

看到孩子的状况,她终于清醒过来,认识到并能够真正去面对自己的错误了。可是,在她愿意放下自己心里面的固执,愿意去办离婚时,当初那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却无论如何也回不来了,他不肯原谅自己的父母。她很想去补救,可是孩子根本不给他们机会,他对他们已经绝望了。可怜的她,在痛苦中生活了这么多年,已近黄昏,幡然醒悟,可是,又是否能够享受到儿孙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呢?

明知道是痛苦的生活模式,却固执地选择坚持,到最后,非但自己痛苦不堪,也间接连累他痛苦异常,不是吗?这是她犯下的最大错误,毁了自己,也毁了自己爱及不爱的人。

所以,当我们认识到,有些事情已经不能勉强、无法挽回的时候,不如问问自己:我干吗不放手呢?很多时候,感情也好,婚姻也好,其他的事情也好,明明知道接下来的坚持,会对自己或是别人都造成一定的伤害,我们还要不要一门心思犟到底呢?是不是就算伤害人也在所不惜?那么别忘了,你自己也会遍体鳞伤的!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放手的,换个方式处理问题,也许真的就海阔天空了呢。

当然,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有特定的背景,当事人的处境也各有不同,所以处事也因人而异,这都要靠自己的智慧来体会、解决、化解。在这里,把一份祝福送给上面的那位朋友吧!至少她现在懂得了放下,明了了取舍,这不也是一件好事吗?虽然这顿悟来得晚了一点,代价也确实很大,但今后她一定能从“取舍”中找到让自己幸福的方法,因为跌倒过,智慧就长出来了,不是吗?同时,也希望所有人都能懂得“取舍”,该取的取来就是,该放的就不要勉强,那么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走。明知是没有结局的恋情,放不开的手才是最残忍

错了的,永远对不了。不该拥有的,得到了也不会带给你快乐。

错位的感情即使得到了也不会幸福。所以,任何人在选择自己的爱人时都应该仔细想想,不要苛求那份本不该属于你的感情。现实是残酷的,一旦让感情错位,你所得到的结果就只会是苦涩。

王燕大学毕业后不久就与男朋友文华同居了,可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文华竟背着她跟在法国留学的前任女友藕断丝连;后来在前女友的帮助下,文华很快就办好了去法国留学的签证,这时一直蒙在鼓里的王燕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就在她还未来得及悲伤的时候,文华已经坐上飞机远走高飞了。没有了文华,王燕也就没有了终成眷属的期待,她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将业余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准备报考研究生,她想充实自己,也想在美丽的校园里让自己洁净身心。

可是就在这时她发现,她怀上了文华的孩子,唯一的方法是不为人知地去做人工流产,而她的家乡并不在这里,她实在找不到可以托付的医院或朋友。

她的忧郁不安被她的上司肖科长发现了,一天,下班后办公室里只剩下王燕一个人时,肖科长走了进来,他盯着她看了好半天,突然问起了她的个人生活。这一段时日的忧郁不安使王燕经不起一句关切的问候,她不由得含着眼泪将自己的故事和盘托出。第二天肖科长便带她到一家医院,使她顺利做完了手术,又叫了一辆出租车送她回到宿舍,并为她买了许多营养品。

从那以后,她和肖科长之间仿佛有了一种默契,既已让他分担了她生命中最隐秘的故事,她不由自主地将他看作她最亲密的人了。有一天,她在路上偶然遇到肖科长和他爱人,当时正巧碰上他爱人正在大发脾气,肖科长脸色灰白,一声不吭,他见到王燕后,满脸尴尬。

第二天,肖科长与她谈到他的妻子,说她是一家合资企业的技术工人,文化不高收入却不低,在家中总是颐指气使,而且在同事和朋友面前也不给他留面子,他做男人的自尊已丧失殆尽。说着说着,他突然握住她的手,狂热地说:“我真的爱你。”她了解他的无奈和苦恼,也感激他对她的关心和帮助,虽然明知他是有妇之夫,但还是身不由己地陷了进去。

不知是出于爱的心理还是知恩图报,反正她从此成了他的情人,他对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真的喜欢你,你放心,我很快就会办离婚。”可是从来不见他开始行动,她心里明白,他不可能离开老婆孩子,但只要他真心爱她,她可以等待。

他们经常在办公室里幽会,时间一过就是两年,她无怨无悔地等了他两年。一天晚上,当肖科长正狂热地亲吻她时,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撞开了,单位里另一个科的陶科长一声不吭地在门口站了一会儿,一言不发就走开了。肖科长顿时脸色惨白,原来,陶科长正在与他争夺晋升副局长一职,可见他处心积虑地窥探他们已有多时。肖科长惊慌失措,仓皇地离她而去。她预料到会有事情发生,果然,他捷足先登,到上级那里交代,他痛心疾首地说自己一时糊涂,没能抵挡住她投怀送抱的诱惑。

她气愤至极,赶到他家里要讨个说法,她毕竟涉世未深,她还是个女孩子。他爱人不明就里,把她让到书房,不一会儿,她看到肖科长扛着一袋大米回来了,一进门就肉麻地叫着他爱人的小名,分明是一位体贴又忠诚的丈夫。然后他直奔厨房,系起了围裙,等他爱人好不容易有空告诉他有客人来了时,他甩着两只油手,出现在书房门口,一见是她,大张着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刹那间,她的心泪雨滂沱,为自己那份圣洁的感情又遭践踏,也为自己真心错许眼前这个虚伪软弱的男人,所有的话都没有必要再说,她昂首走出了房门。

自尊心很强的她带着一身的创伤,辞职离开了这个给了她太多伤心的城市,从此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从古至今,无数痴情人在等待中度日如年,憔悴年华。他们执着地等待,是以为自己没有错,以为心诚能使铁树开花。然而在男女的特定关系中,最难用是非对错来衡量,更多的却是心智、策略和手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