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07:43:5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

2017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真题及详解

必作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机械设备防护罩应尽量采用封闭结构,当现场需要采用安全防护网时,应满足网眼开口尺寸和安全距离的需要。某车间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网采用椭圆形孔,椭圆孔长轴尺寸为20mm,短轴尺寸为13mm,与机械传动装置的安全距离为30mm。该防护网能有效防护人体的部位是(   )。

A.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手指尖

B.上肢、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

C.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手指

D.手指、手指尖【答案】B【考点】机械伤害类型及预防对策【解析】不同网眼开口尺寸的安全距离见表1。由表1可知,当椭圆形孔短轴尺寸大于12.5mm时,可防护人体的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上肢、足尖。表1  不同网眼开口尺寸的安全距离

2.为了保证厂区内车辆行驶、人员流动、消防灭火和救灾,以及安全运送材料等需要,企业的厂区和车间都必须设置完好的通道,车间内人行通道宽度至少应大于(   )。

A.0.5m

B.0.8m

C.1.0m

D.1.2m【答案】C【考点】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解析】机械制造场所通道包括厂区主干道和车间安全通道。厂区干道的路面要求为:车辆双向行驶的干道宽度不小于5m,有单向行驶标志的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进入厂区门口,危险地段需设置限速限高牌、指示牌和警示牌。车间安全通道要求为:通行汽车的宽度>3m,通行电瓶车的宽度>1.8m,通行手推车、三轮车的宽度>1.5m,一般人行通道的宽度>1m。

3.机床运转过程中,转速、温度、声音等应保持正常。异常声音,特别是撞击声的出现往往表明机床已经处于比较严重的不安全状态。下列情况中,能发出撞击声的是(  )。

A.零部件松动脱落

B.润滑油变质

C.零部件磨损

D.负载太大【答案】A【考点】机床运转异常状态【解析】机床运转时常见的异常现象有温升异常、转速异常、振动和噪声过大、出现撞击声、输入输出参数异常、机床内部缺陷。以上种种现象,都是事故的前兆和隐患。其中,零部件松动脱落、进入异物、转子不平衡均可能产生撞击声。

4.冲压事故可能发生在冲压设备的不同危险部位,且以发生在模具下行过程中伤害操作工人手部的事故最多。下列危险因素中,与冲手事故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应用刚性离合器

B.模具设计不合理

C.机械零件受到强烈振动而损坏

D.电源开关失灵【答案】D【考点】冲压作业的危险因素【解析】冲压事故有可能发生在冲压设备的各个危险部位,但以发生在模具的下行程为绝大多数,且伤害部位主要是作业者的手部。当操作者的手处于模具行程之间时模块下落,就会造成冲手事故。A项,刚性离合器一旦接合运行,就一定要完成一个循环,才会停止。假如在此循环中的下冲程,手不能及时从模具中抽出,就必然会发生伤手事故。BC两项,设计不合理或有缺陷的模具或零件则可能因磨损、变形或损坏等原因,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发生意外而导致事故。D项,设备的开关控制系统由于人为或外界因素引起的误操作,与冲手事故无直接关系。

5.冲压作业有多种安全技术措施。其中,机械防护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存在某些不足,如对作业影响较大,应用有一定局限性等。下列装置中,不属于机械防护类型的是(  )。

A.推手式保护装置

B.摆杆护手装置

C.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

D.拉手安全装置【答案】C【考点】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解析】冲压设备的安全装置形式按结构分为机械式、按钮式、光电式、感应式等。其中,机械式防护装置包括:①推手式保护装置,是一种与滑块联动的,通过挡板的摆动将手推离开模口的机械式保护装置;②摆杆护手装置,是运用杠杆原理将手拨开的装置;③拉手安全装置,是一种用滑轮、杠杆、绳索将操作者的手动与滑块运动联动的装置。双手按钮式保护装置是一种用电气开关控制的保护装置。

6.木工平刨刀具主轴转速高,手工送料、木料质地不均匀等给木工平刨操作带来安全风险,为预防事故应采取全面的安全措施。下列关于木工平刨的安全技术措施中,错误的是(  )。

A.采用安全送料装置替代徒手送料

B.必要位置装设防护套或防护罩、防护挡板

C.刨刀刃口伸出量不超过刀轴外缘3mm

D.刀具主轴为圆截面轴【答案】C【考点】木工机械安全技术措施【解析】手压平刨刀轴的设计与安装须符合下列要求:①必须使用圆柱形刀轴,绝对禁止使用方刀轴;②压力片的外缘应与刀轴外圆相合,当手触及刀轴时,只会碰伤手指皮,不会被切断;③刨刀刃口伸出量不能超过刀轴外径1.1mm;④刨口开口量应符合规定。

7.铸造是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是将熔融的金属注入、压入或吸入铸模的空腔中使之成型的加工方法。铸造作业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下列各组危险有害因素中,全部存在于铸造作业中的是(  )。

A.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

B.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电离辐射

C.火灾爆炸、灼烫、机械伤害、苯中毒、噪声振动、高温和热辐射

D.粉尘爆炸、灼烫、机械伤害、尘毒危害、噪声振动、电离辐射【答案】A【考点】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解析】铸造作业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多种危害,需要从管理和技术方面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减少职业危害。铸造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①火灾及爆炸;②灼烫;③机械伤害;④高处坠落;⑤尘毒危害;⑥噪声振动;⑦高温和热辐射。

8.锻造加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工具或工件的错误选择和使用,人的违章操作等,都可能导致伤害。下列伤害类型中,锻造过程不易发生的是(  )。

A.送料过程中造成的砸伤

B.辅助工具打飞击伤

C.造型机轧伤

D.锤杆断裂击伤【答案】C【考点】锻造的危险有害因素【解析】在锻造生产中易发生的伤害事故,按其原因可分为机械伤害、火灾爆炸、灼烫。其中,机械伤害包括:①锻锤锤头击伤;②打飞锻件伤人;③辅助工具打飞击伤;④模具、冲头打崩、损坏伤人;⑤原料、锻件等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砸伤;⑥操作杆打伤、锤杆断裂击伤等。

9.我国国家标准综合考虑到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应用体力劳动强度指数将体力劳动强度分为Ⅰ、Ⅱ、Ⅲ、Ⅳ四级。重体力劳动的体力劳动强度指数为20~25,级别是(  )级。

A.Ⅰ

B.Ⅱ

C.Ⅲ

D.Ⅳ【答案】C【考点】劳动强度分级【解析】劳动强度指数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体力劳动强度,按大小分为4级,见表2所示。表2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体力劳动强度级体力劳动强度指数别I≤15ⅠI=15~20ⅡI=20~25ⅢI>25Ⅳ

10.疲劳分为肌肉疲劳和精神疲劳。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消除精神疲劳的是(  )。

A.播放音乐克服作业的单调乏味

B.不断提示工作的危险性

C.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

D.科学地安排作业场所布局【答案】B【考点】消除疲劳的途径【解析】消除疲劳的途径归纳有:①在进行显示器和控制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因素;②通过改变操作内容、播放音乐等手段克服单调乏味的作业;③改善工作环境,科学地安排环境色彩、环境装饰及作业场所布局,保证合理的温湿度、充足的光照等;④避免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等。

11.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采用智能设计手段,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功能,保证误操作时机器和人身均安全。上述概念较完整地反应了现代机械安全原理关于机械安全特性中的(  )。

A. 系统性

B. 防护性

C. 友善性

D. 整体性【答案】B【考点】机械安全的定义及特性【解析】现代机械安全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①系统性;②防护性;③友善性;④整体性。其中,防护性是指通过对机械危险的智能化设计,应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功能,包括误操作时机器和人身均安全,使人对劳动环境、劳动内容和主动地位的保障得到不断改善。

12.人机系统是由人和机器构成并依赖于人机之间互相作用而完成一定功能的系统。按照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提高可靠性,宜采用的高可靠度结构组合方式为(  )。

A.信息反馈、技术经济性、自动保险装置

B.冗余设计、整体防护装置、技术经济性

C.信息信号、整体防护装置、故障安全装置

D.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装置、自动保险装置【答案】D【考点】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基本原则【解析】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基本原则有:①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原则;②高可靠性组成单元要素原则;③具有安全系数的设计原则;④高可靠性方式原则。其中,高可靠性方式原则是为提高可靠性,宜采用冗余设计、故障安全装置、自动保险装置等高可靠度结构组合方式。

13.机械本质安全是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的一种实现机械安全的方法。下列关于机械本质安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培训提高人们辨识危险的能力

B.使运动部件处于封闭状态

C.采取必要的行动增强避免伤害的自觉性

D.对机器使用警示标志【答案】B【考点】机械伤害类型及预防对策【解析】实现机械本质安全的方法有:①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②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③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或提供安全装置,使得接近这些部位不会导致伤害);④提供保护装置或者个人防护装备。ACD三项属于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安全的范畴。

14.因视觉环境的特点,使作业人员的瞳孔短时间缩小,从而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导致视觉模糊,视物不清楚。这种现象称为(   )。

A.视错觉

B.眩光效应

C.明适应

D.暗适应【答案】B【考点】常见的视觉现象【解析】A项,视错觉是指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的现象。B项,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或由光滑表面反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眩光。眩光造成的有害影响主要有:①破坏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②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③减弱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④观察物体时产生模糊感觉等。C项,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D项,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时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

15.下图(见图1)表示人的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该图表明,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人的室颤电流约为(  )。图1

A.550mA

B.500mA

C.450mA

D.50mA【答案】D【考点】人的室颤电流【解析】室颤电流是指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mA左右;当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毫安。当电流持续时间小于0.1s时,只有电击发生在心室易损期,500mA以上乃至数安的电流才能够引起心室颤动。

16.雷电放电,特别是积云对地面设施等物件的放电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人身伤亡、设施毁坏、系统停电等严重事故。下列关于雷电危险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雷电电压极高、能量极大,每次放电持续时间也很长

B.闪电感应(雷电感应、感应雷)能引起爆炸

C.球形雷(球雷)能引起火灾

D.在装有电视天线的独立住宅内看电视也存在遭受雷击的危险【答案】A【考点】雷电危害【解析】A项,一次直击雷的全部放电时间一般不超过500ms。BC两项,直击雷放电的高温电弧、二次放电、巨大的雷电流、球雷侵入可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冲击电压击穿电气设备的绝缘等可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雷电具有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等三方面的破坏作用。D项,直击雷和闪电感应都能在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或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闪电电涌(即雷电波)侵入。

17.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和静电场能量引起的。下列关于生产过程所产生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电电压可能高达数千伏以上,能量巨大,破坏力强

B.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

C.静电可直接使人致命

D.静电不会导致电子设备损坏,但会妨碍生产,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答案】B【考点】静电危害【解析】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或静电场能量引起的。由此产生的静电其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是,其电压可能高达数十千伏以上容易发生放电,产生放电火花。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②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此外,对静电电击的恐惧心理还对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③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

18.电气装置故障危害是由于电能或控制信息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失去控制而产生的。当高压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形成触电的危险条件,上述危险状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爆炸

B.异常带电

C.异常停电

D.安全相关系统失效【答案】B【考点】电气装置故障危害【解析】电气装置故障危害包括:①引起火灾和爆炸;②异常带电;③异常停电;④安全相关系统失效。异常带电是指在电气系统中,原本不带电的部分因电路故障而异常带电,可导致触电事故发生。例如电气设备因绝缘不良产生漏电,使其金属外壳带电;高压故障接地时,在接地处附近呈现出较高的跨步电压,形成触电的危险条件。

19.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下列关于保护接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保护接地的安全原理是通过高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B.保护接地的防护措施可以消除电气设备漏电状态

C.保护接地不适用于所有不接地配电网

D.保护接地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技术措施【答案】D【考点】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解析】AB两项,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其安全原理是通过低电阻接地,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但应注意漏电状态并未因保护接地而消失。C项,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D项,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有:①IT系统(保护接地);②TT系统(工作接地);③TN系统(保护接零)。

20.爆炸性粉尘环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根据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厚度进行分类,将爆炸性危险环境分为(  )。

A.00区、01区、02区

B.10区、11区、12区

C.20区、21区、22区

D.30区、31区、32区【答案】C【考点】爆炸性粉尘环境分类【解析】根据粉尘、纤维或飞絮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及粉尘层厚度进行分类,将爆炸性粉尘环境分为:①20区,在正常运行工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②21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区的场所。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层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③22区,在异常情况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为21区。

21.绝缘是预防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措施之一,必须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状态并测量绝缘电阻,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除必须符合专业标准外,还必须保证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低于(  )。

A.每伏工作电压100Ω

B.每伏工作电压1000Ω

C.每伏工作电压10KΩ

D.每伏工作电压1MΩ【答案】B【考点】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解析】绝缘、屏护和间距是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良好的绝缘也是保证电气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绝缘电阻随线路和设备的不同,其指标要求也不一样。就一般而言,高压较低压要求高;新设备较老设备要求高;室外设备较室内设备要求高,移动设备较固定设备要求高等。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

22.锅炉蒸发表面(水面)汽水共同升起,产生大量泡沫并上下波动翻腾的现象叫汽水共腾。汽水共腾会使蒸汽带水,降低蒸汽品质,造成过热器结垢,损坏过热器或影响用汽设备的安全运行。下列处理锅炉汽水共腾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加大燃烧力度

B.开大主汽阀

C.加强蒸汽管道和过热器的疏水

D.全开连续排污阀,关闭定期排污阀【答案】C【考点】汽水共腾的处理【解析】形成汽水共腾的原因包括锅水品质太差、负荷增加和压力降低过快。汽水共腾的处理方法有:①发现汽水共腾时,应减弱燃烧力度,降低负荷,关小主汽阀;②加强蒸汽管道和过热器的疏水;③全开连续排污阀,并打开定期排污阀放水,同时上水,以改善锅水品质;④待水质改善、水位清晰时,可逐渐恢复正常运行。

23.起重机械重物失落事故主要发生在起重卷扬系统中,如脱绳、脱钩、断绳和断钩。下列状况中,可能造成重物失落事故的是(  )。

A.钢丝绳在卷筒上的余绳为1圈

B.有下降限位保护

C.吊装绳夹角小于120°

D.钢丝绳在卷筒上用压板固定【答案】A【考点】起重机械事故【解析】起重机械重物失落事故是指起重作业中,吊载、吊具等重物从空中坠落所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毁坏的事故,简称失落事故。常见的失落事故有以下几种类型:①脱绳事故。脱绳事故是指重物从捆绑的吊装绳索中脱落溃散发生的伤亡毁坏事故。②脱钩事故。脱钩事故是指重物、吊装绳或专用吊具从吊钩口脱出而引起的重物失落事故。③断绳事故。断绳事故是指起升绳和吊装绳因破断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④吊钩断裂事故。吊钩断裂事故是指吊钩断裂造成的重物失落事故。A项,易发生脱绳事故。

24.我国对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有严格的要求,使用单位应按相关规定向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或变更手续。下列关于压力容器使用或变更登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压力容器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当申请办理使用登记

B.压力容器长期停用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C.压力容器移装,变更适用单位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D.压力容器维修后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答案】A【考点】锅炉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解析】锅炉压力容器在正式使用前,必须到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登记,经审查批准登记建档、取得使用证方可使用。使用单位也应建立锅炉压力容器的设备档案,保存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修理、改造和检验等过程的技术资料。

25.在盛装危险介质的压力容器上,经常进行安全阀和爆破片的组合设置。下列关于安全阀和爆破片组合设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并联设置时,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不得小于容器的设计压力

B.并联设置时,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略高于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

C.安全阀出口侧串联安装爆破片时,爆破片的泄放面积不得小于安全阀的进口面积

D.安全阀进口侧串联安装爆破片时,爆破片的泄放面积应不大于安全阀进口面积【答案】C【考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附件【解析】AB两项,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并联组合时,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不得超过容器的设计压力,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略低于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CD两项,当安全阀出口侧串联安装爆破片装置时,爆破片的泄放面积不得小于安全阀的进口面积。当安全阀进口和容器之间串联安装爆破片装置时,爆破片破裂后的泄放面积应不小于安全阀进口面积。

26.为防止发生炉膛爆炸事故,锅炉点火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下列关于锅炉点火操作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燃气锅炉点火前应先自然通风5~10min,送风之后投入点燃火炬,最后送入燃料

B. 煤粉锅炉点火前应先开动引风机5~10min,送入燃料后投入点燃火炬

C. 燃油锅炉点火前应先自然通风5~10min,送入燃料后投入点燃火炬

D. 燃气锅炉点火前应先开动引风机5~10min,送入燃料后迅速投入点燃火炬【答案】A【考点】防止炉膛爆炸的措施【解析】防止炉膛爆炸的措施是:点火前,开动引风机给炉膛通风5~10min,没有风机的可自然通风5~10min,以清除炉膛及烟道中的可燃物质。点燃气、油炉、煤粉炉时,应先送风,之后投入点燃火炬,最后送入燃料。

27.在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内部,常常存在着不易发现的缺陷,需要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进行探查。射线检测和超声波检测是两种常用于检测材料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下列关于这两种无损检测方法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射线检测对面积型缺陷检出率高,对体积型缺陷有时容易漏检

B.超声波检测易受材质、晶粒度影响

C.射线检测适宜检验对接焊缝,不适宜检验角焊缝

D.超声波检测对位于工件厚度方向上的缺陷定位较准确【答案】A【考点】射线检测和超声波检测的特点【解析】射线检测的特点有:①用这种检查方法可以获得缺陷直观图像,定性准确,对长度、宽度尺寸的定量也较准确;②检测结果有直接记录,可以长期保存;③对体积型缺陷(气孔、夹渣类)检出率高,对面积性缺陷(裂纹、未熔合类)如果照相角度不适当,容易漏检;④适宜检验厚度较薄的工件,不适宜较厚的工件;⑤适宜检验对接焊缝,不适宜检验角焊缝以及板材、棒材和锻件等;⑥对缺陷在工件中厚度方向的位置、尺寸(高度)的确定较困难;⑦检测成本高、速度慢;⑧射线对人体有害。超声波检测特点有:①超声波检测对面积性缺陷的检出率较高,而体积性缺陷检出率较低;②适宜检验厚度较大的工件;③适用于各种试件,包括对接焊缝、角焊缝、板材、管材、棒材、锻件以及复合材料等;④检验成本低、速度快,检测仪器体积小、质量轻,现场使用方便;⑤检测结果无直接见证记录;⑥对位于工件厚度方向上的缺陷定位较准确;⑦材质、晶粒度对检测有影响。

28.叉车等车辆的液压系统,一般都使用中高压供油,高压软管的可靠性不仅关系车辆的正常工作,一旦发生破裂还将直接危害人身安全。因此高压软管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通过耐压试验、爆破试验、泄漏试验以及(   )等试验检测。

A.脉冲试验、气密试验

B.长度变化试验、拉断试验

C.长度变化试验、脉冲试验

D.拉断试验、脉冲试验【答案】C【考点】高压胶管的试验检测【解析】叉车等车辆的液压系统,一般都使用中高压供油,高压油管的可靠性不仅关系车辆的正常工作,而且一旦发生破裂将会危害人身安全。因此高压胶管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并通过耐压试验、长度变化试验、爆破试验、脉冲试验、泄漏试验等试验检测。

29.压力容器专职操作人员在容器运行期间应经常检查容器的工作状况,以便及时发现设备上的不正常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消除,保证容器安全运行。压力容器运行中出现下列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行的是(  )。

A.操作压力达到规定的标称值

B.运行温度达到规定的标称值

C.安全阀起跳

D.承压部件鼓包变形【答案】D【考点】锅炉压力容器的紧急停运情况【解析】压力容器在运行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行:①容器的操作压力或壁温超过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极限值,而且采取措施仍无法控制,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②容器的承压部件出现裂纹、鼓包变形、焊缝或可拆连接处泄漏等危及容器安全的迹象;③安全装置全部失效,连接管件断裂,紧固件损坏等,难以保证安全操作;④操作岗位发生火灾,威胁到容器的安全操作;⑤高压容器的信号孔或警报孔泄露。

30.起重作业挂钩操作要坚持“五不挂”原则。下列关于“五不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重心位置不清楚不挂

B.易滑工件无衬垫不挂

C.吊物质量不明不挂

D.吊钩位于被吊物重心正上方不挂【答案】D【考点】起重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解析】起重作业挂钩要坚持 “五不挂”原则是指:①起重或吊物质量不明不挂;②重心位置不清楚不挂;③尖棱利角和易滑工件无衬垫物不挂;④吊具及配套工具不合格或报废不挂;⑤包装松散捆绑不良不挂等。

31.腐蚀是造成压力容器失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有些工作介质来说,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对压力容器的材料产生腐蚀。因此,要尽力消除这种能够引起腐蚀的条件,下列关于压力容器日常保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盛装一氧化碳的压力容器应采取干燥和过滤的方法

B.盛装压缩天然气的钢制容器只需采取过滤的方法

C.盛装氧气的碳钢容器应采取干燥的方法

D.介质含有稀碱液的容器应消除碱液浓缩的条件【答案】B【考点】锅炉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解析】有些工作介质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会对容器的材料产生腐蚀。因此要尽力消除这种能引起腐蚀的、特别是应力腐蚀的条件。例如,一氧化碳气体只有在含有水分的情况下才可能对钢制容器产生应力腐蚀,应尽量采取干燥、过滤等措施;碳钢容器的碱脆需要具备温度、拉伸应力和较高的碱液浓度等条件,介质中含有稀碱液的容器,必须采取措施消除使稀液浓缩的条件,如接缝渗漏,器壁粗糙或存在铁锈等多孔性物质等;盛装氧气的容器,常因底部积水造成水和氧气交界面的严重腐蚀,要防止这种腐蚀,最好使氧气经过干燥,或在使用中经常排放容器中的积水。

32.压力容器一般泛指工业生产中用于盛装反应、传热、分离等生产工艺过程的气体或液体,并能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下列关于压力容器压力设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设计操作压力应高于设计压力

B.设计压力应高于最高工作压力

C.设计操作压力应高于最高工作压力

D.安全阀起跳压力应高于设计压力【答案】B【考点】压力容器压力设计【解析】压力容器的压力可以来自两个方面:①在容器外产生(增大)的;②在容器内产生(增大)的。最高工作压力,多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容器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设计压力,是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容器壳体厚度及其元件尺寸的压力,即标注在容器铭牌上的设计压力。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值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

33.按照物质的燃烧特性可以把火灾分为A~F六个类别。下列关于火灾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家庭炒菜时油锅着火属于F类火灾

B.工厂镁铝合金粉末自燃着火属于E类火灾

C.家庭的家用电器着火属于D类火灾

D.实验室乙醇着火属于C类火灾【答案】A【考点】火灾的分类【解析】《火灾分类》(GB/T 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①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②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③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④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⑤E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⑥F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34.按照爆炸反应相的不同爆炸可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下列爆炸情形中,属于液相爆炸的是(   )。

A.液体被喷成雾状物在剧烈燃烧时引起的爆炸

B.飞扬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引起的爆炸

C.液氧和煤粉混合时引起的爆炸

D.爆炸性混合物及其他爆炸性物质的爆炸【答案】C【考点】液相爆炸【解析】液相爆炸包括聚合爆炸、蒸发爆炸以及由不同液体混合所引起的爆炸。例如硝酸和油脂,液氧和煤粉等混合时引起的爆炸;熔融的矿渣与水接触或钢水包与水接触时,由于过热发生快速蒸发引起的蒸汽爆炸等。

35.图2为氢和氧混合物(2:1)爆炸区间示意图。其中a点和b点的压力分别是混合物在500℃时的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随着温度的增加,爆炸极限的变化趋势是(  )。图2

A.会变宽

B.会变窄

C.先变宽后变窄

D.先变窄后变宽【答案】A【考点】可燃气体爆炸极限【解析】从图2中可以看出,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越往右移,与阴影部分相交的范围越宽,即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增加。

36.粉尘爆炸是一个瞬间的连锁反应,属于不稳定的气固二相流反应,其爆炸过程比较复杂。下列关于粉尘爆炸特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具有发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B.产生的能量大、破坏性作用大

C.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气体爆炸大

D.感应期比气体爆炸长得多【答案】C【考点】粉尘爆炸【解析】从粉尘爆炸过程可以看出,粉尘爆炸有如下特点:①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②爆炸感应期较长;③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37.灭火器由筒体、器头、喷嘴等部件组成,借助驱动压力可将所充装的灭火剂喷出。灭火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轻便灵活,使用面广,是扑救初期火灾的重要消防器材。适用于扑救精密仪器仪表初起火灾的是(   )。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酸碱灭火器

D.干粉灭火器【答案】A【考点】灭火器种类及其使用范围【解析】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的气体,灭火不留痕迹,并有一定的电绝缘性能等特点,因此,更适宜于扑救600V以下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档案、精密仪器仪表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

38.火灾爆炸的预防包括防火和防爆两方面。下列措施中,不符合防爆基本原则的是(  )。

A.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B.负压操作

C.严格控制火源

D.检测报警【答案】B【考点】防爆基本原则【解析】防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第一过程的出现,控制第二过程的发展,削弱第三过程的危害。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①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②严格控制火源;③及时泄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④切断爆炸传播途径;⑤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⑥检测报警。负压操作为防火的基本技术措施。

39.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可以分为阻火防爆装置与防爆泄压装置两大类,下列关于阻火防爆装置的性能及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些具有复合结构的料封阻火器可阻止爆轰火焰的传播

B.工业阻火器常用于阻止爆炸初期火焰的蔓延

C.工业阻火器只有在爆炸发生时才起作用

D.被动式隔爆装置对于纯气体介质才是有效的【答案】B【考点】阻火隔爆装置【解析】机械阻火隔爆装置主要有工业阻火器、主动式隔爆装置和被动式隔爆装置等。其中,工业阻火器装于管道中,形式最多,应用也最为广泛。工业阻火器分为机械阻火器、液封和料封阻火器。工业阻火器常用于阻止爆炸初期火焰的蔓延。一些具有复合结构的机械阻火器也可阻止爆轰火焰的传播。工业阻火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时刻都在起作用,对流体介质的阻力较大。工业阻火器对于纯气体介质才是有效的。

40.烟花爆竹的主要特征有:能量特征、燃烧特征、力学特征、安定性、安全性。其中,燃烧特性标志着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火药的(  )。

A.燃烧速率和燃烧类型

B.燃烧速率和燃烧表面积

C.燃烧类型和燃烧表面积

D.燃烧体积和燃烧类型【答案】B【考点】烟花爆竹的组成及性质【解析】烟花爆竹的组成决定了它具有燃烧和爆炸的特性。其中,燃烧特性标志火药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火药的燃烧速率和燃烧表面积。燃烧速率与火药的组成和物理结构有关,还随初温和工作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加入增速剂、嵌入金属丝或将火药制成多孔状,均可提高燃烧速率。加入降速剂,可降低燃烧速率。燃烧表面积主要取决于火药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对表面积的处理情况。

41.烟火药制作过程中,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在粉碎和筛选原料环节,应坚持做到“三固定”,即:固定工房、固定设备以及(  )。

A.固定安装

B.固定最大粉碎药量

C.固定操作人员

D.固定作业温度【答案】B【考点】烟花爆竹基本安全知识【解析】粉碎和筛选原料时应坚持做到“三固定”“四不准”以及所有粉碎和筛选设备应接地,电气设备必须是防爆型的,要做到远距离操作,进出料时必须停机停电,工房应注意通风。其中,“三固定”是指固定工房、固定设备、固定最大粉碎药量。

42.粉状乳化炸药的生产工艺包括油相制备、水相制备、乳化、喷雾制粉、装药包装等步骤,其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着火灾爆炸的风险。下列关于粉状乳化炸药生产、存储和运输过程危险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粉状乳化炸药具有较高的爆轰特性,制造过程中,不会形成爆炸性粉尘

B.制造粉状乳化炸药用的硝酸铵存储过程不会发生自然分解

C.油相材料储存时,遇到高温、还原剂等,易发生爆炸

D.包装后的乳化炸药仍具有较高的温度,其中的氧化剂和可燃剂会缓慢反应【答案】D【考点】粉状乳化炸药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解析】粉状乳化炸药生产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主要来自物质危险性,如生产过程中的高温、撞击摩擦、电气和静电火花、雷电引起的危险性。粉状乳化炸药生产原料或成品在储存和运输中存在以下危险因素:①硝酸铵储存过程中会发生自然分解,放出热量。当环境具备一定的条件时热量聚集,当温度达到爆发点时引起硝酸铵燃烧或爆炸。②油相材料都是易燃危险品,储存时遇到高温、氧化剂等,易发生燃烧而引起燃烧事故。③包装后的乳化炸药仍具有较高的温度,炸药中的氧化剂和可燃剂会缓慢反应,当热量得不到及时散发时易发生燃烧而引起爆炸。④危险品的运输可能发生的翻车、撞车、坠落、碰撞及摩擦等险情,会引起危险品的燃烧或爆炸。

43.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下列关于可燃物质燃烧类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管道泄漏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火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为扩散燃烧

B.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内扩散混合,混合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火源发生的燃烧为分解燃烧

C.可燃液体在火源和热源的作用下,蒸发出的蒸汽发生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为分解燃烧

D.可燃物质遇热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后与氧进行的燃烧为扩散燃烧【答案】A【考点】燃烧类型【解析】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①扩散燃烧,是指可燃气体(氢、甲烷、乙炔以及苯、酒精、汽油蒸气等)从管道、容器的裂缝流向空气时,可燃气体分子与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的可燃气体遇到火源即着火并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②混合燃烧,是指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容器和空间扩散混合,混合气体的浓度在爆炸范围内,遇到火源即发生燃烧,混合燃烧是在混合气体分布的空间快速进行的燃烧。煤气、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明火发生的燃烧爆炸即是混合燃烧,失去控制的混合燃烧往往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③蒸发燃烧,是指可燃液体在火源和热源的作用下,蒸发出的蒸气发生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④分解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首先遇热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分解出的可燃性气体再与氧进行的燃烧。

44.广义地讲,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能量释放或转化的过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  )。

A.爆炸过程持续进行

B.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

C.周围介质发生震动

D.温度显著升高【答案】B【考点】爆炸的特征【解析】一般说来,爆炸现象的特征包括:①爆炸过程高速进行;②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③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④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45.对存在粉尘和毒物的企业,职业危害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优先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无毒、低毒原材料,对于工艺技术或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当优先采用的措施是(  )。

A.采用先进的个人防护措施

B.采用防尘、防毒排风设备或湿式作业

C.定期轮换接触尘毒危害的员工

D.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泄漏报警装置【答案】B【考点】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解析】对于作业场所存在粉尘、毒物的企业防尘、防毒基本原则是: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46.作业场所存在噪声危害的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噪声。针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噪声,最根本的控制措施是(  )。

A.合理安排劳动作息时间,减少接触噪声时间

B.为接触噪声人员配备护耳器

C.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控制噪声

D.远距离操作产生噪声的设备【答案】C【考点】防噪声与振动基本原则和要求【解析】作业场所存在噪声危害的企业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控制噪声。对于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使噪声作业劳动者接触噪声声级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采用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仍达不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并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

47.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外照射的防护方法有三种,下列防护方法中,不属于外照射防护方法的是(  )。

A.时间防护

B.距离防护

C.屏蔽防护

D.通风防护【答案】D【考点】电离辐射的防护【解析】电离辐射的防护,主要是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通称“外防护三原则”。内照射防护的基本防护方法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护措施。

48.粉尘的理化特性直接影响着粉尘的危害性和控制方法的选择。下列关于粉尘理化特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粉尘分散度越高,被吸入人体的机会越多

B.直径大于10μm的粉尘对人体危害性最大

C.带电的粉尘易进入肺泡

D.有机粉尘一般不具有爆炸性【答案】A【考点】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解析】AB两项,粉尘的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它与粉尘在空气中呈浮游状态存在的持续时间(稳定程度)有密切关系。在生产环境中,通风、热源、机器转动以及人员走动等原因,使空气经常流动,从而使尘粒沉降变慢,延长其在空气中的浮游时间,被人吸入的机会就越多。直径小于5μm的粉尘对机体危害性较大,也易达到呼吸器官的深部。C项,荷电的尘粒在呼吸道可被阻留。D项,高分散度的煤炭、糖、面粉、硫磺、铝、锌等粉尘具有爆炸性。

49.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某石材厂拟采取措施控制粉尘危害,应优先采用的措施顺序是(  )。

A.改革工艺流程→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个体防护

B.改革工艺流程→密闭、抽风、除尘→个体防护→湿式作业

C.改革工艺流程→密闭、抽风、除尘→湿式作业→个体防护

D.改革工艺流程→湿式作业→个体防护→密闭、抽风、除尘【答案】A【考点】生产性粉尘治理的技术措施【解析】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其中包括:①改革工艺过程。通过改革工艺流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从而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②湿式作业。湿式作业防尘的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该方法已为厂矿广泛应用,如石粉厂的水磨石英和陶瓷厂、玻璃厂的原料水碾、湿法拌料、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③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该方法。干法生产(粉碎、拌料等)容易造成粉尘飞扬,可采取密闭、抽风、除尘的办法,但其基础是首先必须对生产过程进行改革,理顺生产流程,实现机械化生产。在手工生产、流程紊乱的情况下,该方法是无法奏效的。密闭、抽风、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④个体防护。当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标准水平以下时,应佩戴防尘护具。另外,应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现场的安全检查以及对防尘的综合管理等。

50.在工业生产中散发的各种粉尘、有害气体和蒸气等有毒有害物,如果不加控制,会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上述有毒有害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

A.血液

B.消化道

C.皮肤

D.呼吸道【答案】D【考点】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解析】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也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

5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作业现场应设置警示标识,评估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并提供合格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及检测报警仪器。此外,还必须提供(  )。

A.风向标

B.作业人员健康证明

C.作业人员备案手续

D.应急救援保障【答案】D【考点】密闭空间作业管理【解析】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准入。用人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减少密闭空间的职业危害以满足安全作业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被批准进入作业的劳动者和外部监护或监督人员及其职责;②在密闭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③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④当实施密闭空间作业前,须评估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准入作业;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容许的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⑥提供密闭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⑦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52.某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为了控制车间内的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设计了一套高效的通风除尘系统,其中装有离心风机。该风机产生的噪声主要是(  )。

A.空气动力性噪声

B.机械性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振动性噪声【答案】A【考点】生产性噪声的分类【解析】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生产性噪声可归纳为以下3类:①空气动力噪声,是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和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②机械性噪声,是由于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和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③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53.在生产中,由于振动对手臂的伤害会导致手臂振动病,减轻或防范对手臂振动伤害的措施较多。下列措施中,预防手臂振动病效果不佳的是(  )。

A.减少作业人员手臂振动暴露时间

B.使用砂轮机人员戴线手套

C.空调安装工打墙孔使用手握部为橡胶材料层的电钻

D.采用焊接工艺替代铆接工艺【答案】B【考点】振动的控制措施【解析】振动的控制措施有:①控制振动源。应在设计、制造生产工具和机械时采用减振措施,使振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水平;②改革工艺。采用减振和隔振等措施,如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采用水力清砂代替风铲清砂、工具的金属部件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减少撞击振动;③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④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

54.电弧焊作业人员的眼睛暴露于弧光照射下,会引起眼角膜炎,甚至电光性眼炎。引起这种伤害的主要原因是电弧焊产生的(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热【答案】B【考点】紫外线辐射【解析】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达1200℃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辐射的紫外线频率增高,波长变短,其强度也增大。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烧灼感。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55.熔炉、炼钢、锻造、玻璃烧制、锅炉、印染等多有高温作业,改善其作业条件最根本的措施是(  )。

A.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

B.强力通风

C.隔热,阻断辐射

D.穿耐热工作服【答案】A【考点】高温作业防护【解析】对于高温作业,首先应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这是改善高温作业条件的根本措施。如钢水连珠、轧钢及铸造等生产自动化可使工人远离热源;采用开放或半开放式作业,利用自然通风,尽量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对热源隔离等。

56.铁路机车冲突事故是铁路行车事故的主要类型之一。下列安全隐患中,能直接导致机车冲突事故的是(   )。

A.机车车辆走行部构件、轮对等限度超标

B.停留车辆未采取防溜措施导致车辆溜逸

C.调车作业人员违章跳车

D.线路及道岔限度超标【答案】B【考点】铁路运输事故主要类型与预防技术【解析】机车车辆冲突事故的隐患主要是车务、机务两方面。车务方面主要是作业人员向占用线接入列车,向占用区间发出列车,停留车辆未采取防溜措施导致车辆溜逸,违章调车作业等;机务方面主要是机车乘务员运行中擅自关闭“三项设备”盲目行车,作业中不认真确认信号盲目行车,区间非正常停车后再开时不按规定行车,停留机车不采取防溜措施。

57.运输车辆安全要求包括主动安全性要求和被动安全性要求,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事故后,车辆本身所具有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货物受损的能力。下列提高车辆安全性的措施中,属于被动安全性措施的是(  )。

A.提高操纵稳定性

B.保证车辆制动性能

C.配置安全带

D.保障车灯性能良好【答案】C【考点】车辆的安全运行要求【解析】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主动安全性是指车辆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它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结构尺寸、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事故后,车辆本身所具有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货物受损的能力。提高机动车被动安全性的措施有:配置安全带、安全气囊,安装安全玻璃,设置安全门、配备灭火器等。

58.列车轴箱发热探测器是一种地面热传感装置,可检测车轴轴承发热情况,当车辆通过时,探测器测量轴承发射的红外线辐射热,并参照温度进行比较,以便及时作出处理。该参照温度是(  )。

A.地面温度

B.轴箱发热探测器记录的标准温度

C.钢轨温度

D.同一列车的相邻轴承温度【答案】D【考点】铁路车辆探测系统【解析】轴箱发热探测器是一种地面热传感装置,可检测车轴轴承发热情况。当车辆通过时,探测器测量轴承发射的红外线辐射热,并与同一列车的相邻轴承进行比较,如果记录到一个读数高,则向列车监控中心发出信号,给出怀疑发热轴箱的位置,以便及时做出处理。

59.为保证船舶航行安全,首先要确定船舶的航向与位置,船舶定位方法按照参照目标可分为(  )。

A.岸基定位与星基定位

B.雷达定位与星基定位

C.全球定位与雷达定位

D.航海图定位与洋流定位【答案】A【考点】船舶定位方法【解析】船舶定位方法按照参照目标可分为岸基定位与星基定位。岸基定位是利用岸上目标定位,如灯标、山头以及导航系统中的信号发射台等都是岸基目标;星基定位是以星体为参照物测定船舶位置的方法。

60.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可分为事故预防的监控与检测技术、维护维修的检修与诊断技术两大类。事故预防的监控与检测技术主要有驾驶警报系统、视觉增强系统、车辆导航系统、汽车行驶记录仪和(  )等。

A.助力驾驶系统

B.轴温报警系统

C.自动停车系统

D.速度控制系统【答案】D【考点】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解析】道路交通安全监控与检测技术分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事故预防的监控与检测技术,一类是基于维护和维修的检修与诊断技术。其中,基于事故预防的监控与检测技术包括:

①驾驶警报系统;②视觉增强系统;③汽车行驶记录仪;④车辆导航系统;⑤速度控制系统。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误选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61.施工升降机是提升建筑材料和升降人员的重要设施,如果安全防护装置缺失或失效,容易导致坠落事故。下列关于施工升降机联锁安全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只有当安全装置关合时,机器才能运转

B.联锁安全装置出现故障时,应保证人员处于安全状态

C.只有当机器的危险部件停止运行时,安全装置才能开启

D.联锁安全装置不能与机器同时开启但能同时闭合

E.联锁安全装置可采用机械、电气、液压、气动或组合的形式【答案】ABCE【考点】联锁安全装置【解析】联锁安全装置的基本原理:只有安全装置关合时,机器才能运转;而只有机器的危险部件停止运动时,安全装置才能开启。联锁安全装置可采取机械、电气、液压、气动或组合的形式。在设计联锁装置时,必须使其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不使人员暴露在危险之中。例如,利用光电作用,人手进入冲压危险区,冲压动作立即停止。

62.砂轮机是机械工厂最常用的机械设备之一,其主要特点是易碎、转速高、使用频繁和易伤人。砂轮在使用时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规定,违反操作规程将给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下列关于砂轮机操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