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巴西下雨,就买星巴克股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12:02:05

点击下载

作者:彼得·纳瓦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如果巴西下雨,就买星巴克股票

如果巴西下雨,就买星巴克股票试读:

编辑手记

为什么巴西下雨要买星巴克股票?因为巴西是咖啡豆的主产国,巴西下雨,咖啡豆就会丰收,星巴克的原料成本就会大幅下降,利润就会增加,股价就会升高。

逻辑很简单,对不对?如果您掌握了这样的逻辑,并且第一时间敏锐地付诸行动,您会赚得盆满钵满。

本书用许多精彩的例子教会您这种股市逻辑,这是作者交给您的第一个制胜利器。

当然,股市投资绝非如此简单。除了偶然事件对个别股票的刺激外,还有许多因素更深刻和长远地影响着股价:

通货膨胀不断加剧,股市会成为防通胀的工具还是会受到通胀的威胁?

央行如果加息,股市是应声而落还是会被看作“利空出尽”而走高?

美国退出QE,中国股市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您也许会说,“我的策略是做短线,没必要懂得这些问题”,可是,如果某天您看好一只股票,兴致勃勃地开盘买入,正好10点钟统计局公布了令人焦虑的CPI数据,您很可能立即被套,面临着短线的亏损,还能说这些问题与短线投资无关吗?

不同情况下,投资界的“聪明钱”都是怎么思考这类问题的?这是作者交给您的第二个制胜利器。

在牛市和熊市的不同阶段,不同的板块、不同的股票表现大相径庭。牛市初期什么板块会引领市场走出困顿?牛市中期什么板块一路领先?牛市末期什么板块上演最后的疯狂?牛市转熊期间,可以到什么板块中避险?在这些不同的板块中,应该挑选怎样的个股?这是作者交给您的第三个制胜利器。

除了这三大制胜利器外,作者还奉送十大保本原则和十大风险管理原则,以及一些极有用的市场指标,希望本书提供的这些装备能帮助您在股市的寻宝游戏中大获全胜!曹沁颖

译者序

《如果巴西下雨,就买星巴克股票》是一本关于证券投资的开创性著作,它首次向大家介绍了在股市中稳操胜券的巨波投资法。作者彼得·纳瓦罗曾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加州大学厄文分校担任商业与经济学教授。在这本著作中,他详细地阐述了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巨波投资逻辑。资本市场变幻无穷,能够抓住影响市场波动的巨波事件,并利用巨波逻辑分析其对市场的影响,是一个成功投资者抓住市场获利机会的先决条件。这本著作在美国一经发行,就获得吉姆·罗杰斯、大卫·纳撒(David S.Nassar)、奥利弗·瓦莱士(Oliver L.Velez)等投资领域著名专家和投资高手的好评。

正是这些世界顶级投资高手对本书的高度评价,加上风趣、幽默、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书名,让我对本书产生了无比的好奇心。当我一口气读完这本英文著作后,书中幽默的语言、风趣的故事、清晰的投资逻辑、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有丰富的投资资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自己的投资选股大有帮助。不论你是否具备专业的经济学知识,也不论你是否曾经有过股票投资的经验,书中缜密的投资思想使你学会规避风险,捕捉投资机会。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利用这种思想去深入研究市场,你将会从探究市场的过程中获得无限的乐趣。

范仲淹曾经说过“君子不独乐”,虽然我不敢以“君子”自居,但我总喜欢把好东西与朋友一起分享,去感受“众乐”的快乐。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曹沁颖女士的帮助下,将这本书翻译出来,介绍给读者,其意也正在于此。

在翻译的过程中,虽然几经修改,字斟句酌,想做到准确无误,并保持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但因能力所限,尚有诸多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是为序。牛红军

货币供应、财政赤字、贸易逆差、通货膨胀、金融市场、宏观政策,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其他国家,这些都是我极为关注的事情。这是一个立体大拼图,尽管它很难拼好,但最后还是能够拼成。不过,你无法将这些拼图散开成零散的图片,放在大桌子上,然后再将其拼凑起来,因为这些图片一直在变化。每一天,都有一些图片被移开,另外一些图片再被拼进来。——吉姆·罗杰斯

致 谢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Rafat Abbasi、Nick Bok、Art Jeppe、Merlin Rothfeld、Pedro Sottile、John Stocco、Ed Urbano等人的大力帮助。

在文章框架构思中,Keith Loh给予了指导和帮助。Gregor Jovanovich几次审稿,不辞辛劳。eGoose 的Pej Hamidi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最后,特别感谢McGraw- Hill的Gary Burke,以及精力充沛的两位编辑Stephen Isaacs和Jeffrey Krames。有Gary、Stephen和Jeffrey的无私协助,本书才得以付梓。错误在所难免,当然文责自负。序

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股指突破5 000点,创下5 132点的历史新高。但是,就在这个高点,强大的宏观经济力量正在将疯狂的牛市勒住。

第一道袭来的巨波(macrowave)来自政府监管部门。4月2日这个周末,微软公司的律师和美国司法部进行了最后一次谈判,试图就政府对软件巨头提出的反托拉斯诉讼达成和解。双方互不相让,谈判最终破裂。周一纳斯达克一开盘,不仅微软股价暴跌,就连纳斯达克股指也大跌349点,创历年来最大跌幅纪录。

紧随比尔·盖茨造成的大祸之后,掀起的第二道巨波是通货膨胀。4月14日,美国劳工部统计数据显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出人意料地飙升。骇人的宏观经济新闻引发股市普遍恐慌,纳斯达克指数暴跌355点。

随着纳斯达克股指的暴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登场,开始挥舞抑制经济过热的大棒。事后看来,这是造成股市暴跌的又一次重击。5月16日,格林斯潘执掌的美联储提高贴现率50个基点。这不仅是11个月来的第六次加息,而且也是上调幅度最大的一次。那些已经发生巨大账面亏损的交易员和投资者仍抱一丝希望,期待纳斯达克能够摆脱恐慌,迅速重回高点。然而美联储的加息,无异于利箭穿心。

短短三个月不到,纳斯达克指数跌掉2 000多点。高达40%的跌幅,不仅抹掉了千百万投资者数十亿美元的账面利润,而且更使成千上万曾经看好纳斯达克而杀进股市,如今被套牢的投资者血本无归。在纳斯达克惨跌的过程中,人们的心碎了,家没了,梦想也破灭了。最冷的股市寒冬笼罩着一代投资者,互联网公司创造的巨大财富与这些投资者无缘。

很不幸,最糟糕的巨波还没结束。何时结束,遥遥无期。随后的六个月,市场不顾一切地屡次企图收复失地——成千上万同样渴望美好生活的交易员和投资者也在尽力而为。然而跌得惨不忍睹的纳斯达克指数每次试图上攻,就会遭遇一道巨波劈头盖脸将其压下。

首先,油价暴涨。这重重地打击了运输和科技类股票。其次,欧元严重贬值和美元的过度走强,不仅重创了美国的出口工业,造成贸易逆差,而且引发了国际货币危机。最后,就在格林斯潘调高利率,严重伤害几乎每一只知名股票的时候,有史以来最丑陋的总统大选争议使美国陷入动荡。谁会成为美国总统?布什还是戈尔?法律和政治的不确定风险,对经济和股市都是利空消息。

最后的结果出乎格林斯潘的意料,经济不是软着陆,而是陷入了深深的衰退。纳斯达克指数被腰斩,信息高速公路上新经济股票尸横遍野,一大群新一代的投资者和交易员痛不欲生。

这次巨变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任何交易员或投资者,如果忽视宏观经济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影响,输掉的金钱一定会比别人多,甚至会赔掉所有的本金。

本书的目的,在于帮助你成为巨波投资者(macrowave investor)。巨波投资者不但能在宏观经济列车呼啸前行时看到它,更会一跃而上,搭乘顺风车,一路获利——不管列车开往哪个方向。

前 言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利率、消费者信心下降、巴尔干半岛爆发战争、巴西遭遇严重干旱使咖啡减产、鹿特丹油价飙升、国会通过医疗法案严格控制处方药品的价格、美国贸易赤字再创新高……这些宏观经济事件,即使其中一些远离美国本土数千公里,也会影响美国股票市场。虽然其影响方式千差万别,但仍然具有系统性和可预测性。无论你的投资风格如何,如果你能了解一些宏观经济事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逻辑,你就会成为一个更好的投资者。这就是根据巨波进行投资(macrowave investing)的魅力,也是本书要详细讨论的内容。为了使你明白我的意思,下面列举几名微观投资者(microinvestor)的真实案例,不过姓名纯属虚构。

●吉姆·弗里特是一个当日交易员(day trader),而且业绩很好。他采取动量交易策略,频繁倒手,获取小额差价利润。也就是说,他基于某股票向上或向下的动量趋势,大量买进或卖空该股票。他持有该股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几分钟,当股价上涨或下跌1/16点或略多时就平仓获利。吉姆投入股市50 000美元,通常每周获利大约2 500美元。但是,昨天他的沃尔玛股票损失20 000美元,是因为电脑出现小故障,与股市的网络中断几分钟。就在那几分钟内,美国经济咨商局(the Conference Board)公布的数据显示,消费者信心出人意料地突然大降。随即CNBC电视台播报了该新闻,之后,整个零售板块的股票纷纷晕厥。就在这时,吉姆重新连通网络,沃尔玛的股价已经下跌,他一个月的利润损失殆尽。

●简·爱丽顿是一位波段交易者(swing trader),通常买进或卖空股票,五日内平仓。她的策略是,利用技术分析手段,寻找成交量较大,价格波动适中的股票做波段,低价时买进,高价时卖出。去年一年,简利用这一策略每周获利500美元。对她来讲,作为销售主管,每月薪酬固定,股票交易收入无疑是很好的收入补贴。然而,就在上周,政府发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后,她的一笔交易损失了8 000美元。CPI是反映通货膨胀的关键指标,它突然上行,整个股票市场立刻下滑,简也被套。

●爱德·博克曾是一名海军士官,后来成为一名石油工程师,现已退休。他是一名相当保守的买入持有型投资者(buy-and-hold investor)。在他的投资组合中,绝大部分是石油行业的蓝筹绩优股,如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去年5月,仅在三周时间内,每桶石油价格从26美元稳步上升至39美元,爱德的石油股也随之大涨,短时间内他就获得账面利润40 000美元。然而,5月,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企业开会并对外发布了生产配额,石油价格回落。到7月,石油价格下跌到每桶20美元,石油股票也受其拖累,爱德40 000美元的账面利润也变成了10 000美元的账面损失——其投资组合的价值上下波动约50 000美元。

显然,这三种类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与投资风格截然不同。然而,他们也存在相同之处,皆因忽视巨波对股票市场的强大影响而蒙受巨额损失。

吉姆的电脑出问题,实属不幸。吉姆和其他优秀的当日交易员一样,当然知道电脑随时都有可能死机。然而,即使事先知道也无济于事。如果他能够像巨波投资者那样行事,公布主要经济数据(如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那天,他就能轻而易举避免买进零售行业的股票。

就简而言,作为技术型交易者,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忽视宏观经济信号,诸如潜在的通货膨胀可能导致高失业率。这样的经济震荡可能突然导致所有股票走势支离破碎。至少在此时,技术分析毫无意义。

当然,爱德先生一直以来为所应为,做得很对——至少对他而言是如此。他是一个长线投资者,喜欢买进并持有基本面好的蓝筹绩优股,不担心股价波动和账面损益变化。但如果一名投资者在其投资组合中重仓持有某一行业的股票,而不分散投资,就像爱德重仓持有石油股,这就离傻子不远了,因为他忽视了宏观波动会显著影响该行业。的确,在这个例子中,只要爱德一直关注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走势,他将获利40 000美元,而不是亏损10 000美元。

这几个例子的重要意义和本书的最终目的在于说明:不管你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学会评价宏观事件对股票市场的系统性影响,有助于做出正确的交易和投资决策。而且,这种分析宏观波动的视角以两种有效且能够盈利的方式帮你决策。

首先,利用宏观波动分析法,让你更好地预测股价趋势,并进行交易。股市今天会上涨还是下跌?下周如何?甚至明年如何?掌握这些重要的信息,你就绝不会逆势进行交易或投资。简就是犯了这种错误,并为之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其次,宏观波动分析法助你成功交易的第二种方式同样值得学习。正如我们所见一样,即使在不断上涨的牛市中,一些行业如计算机和电力行业,可能也比化工或汽车等其他行业涨得更快。而熊市中,一些行业,如房地产业和科技行业,比所谓的防守型行业(如食品和药品行业)跌得更快更多。防守型行业在熊市能给你提供更为安全的投资避风港。

本书的巨波分析法将会教你,在获悉某些特定类型的宏观经济信息时,如何识别哪些行业可以进入、哪些行业必须远离。就此而言,宏观分析视角就是一个有效的交易指南针。前面提到的吉姆·弗里特和爱德·博克原本可以利用这一指南针实现盈利。

本书的章节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篇,包括四章,为进行巨波投资构筑坚实的分析基础。

第1章,我们将系统、认真地分析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各种力量。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各种事件,从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发展减速到地震、战争和国际货币危机,都会导致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跌宕起伏。

第2章,我们将走进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课堂,学习有趣且有用的宏观经济历史,为投资操盘备战。备战课程包括凯恩斯理论、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论以及新兴古典经济学——该流派基于颇富争议的理性预期假设。本章很重要,因为国会、白宫、美联储的宏观经济政策往往与某一特定时期某一流派恰巧流行且为政府重用有关。

然后,在第3和第4章,我们的重要任务是仔细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这两章结束时,我们将完成第一篇的内容,让你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运行机理及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广泛影响。例如,当格林斯潘主席在美联储打声喷嚏,欧洲往往会患上感冒——由主要向欧洲出口的美国公司的股票传染而来。为什么这样?我们将会揭示其中的缘由。同样,当欧佩克石油组织提高油价或日本经济缓慢下降时,美国经济很可能会因此步履蹒跚,进而引发股票市场下跌。为什么?我们也需要知道背后的道理。

第二篇,我们将触及巨波投资的具体细节。本篇从第5章开始,在第5章,我们将讨论巨波投资的主要原理,并说明如何熟练运用这些原理发现获利机会。在第6和第7章,我们从巨波投资者的视角研究市场。在这些重点章节,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巨波投资者在观察市场时,不仅要了解公司,如雪佛龙和沃尔玛,而且更要看公司所在的行业,如能源、计算机和零售行业。这是因为,股票市场的大走势往往由行业决定,而不是由公司决定。毫不夸张地讲,利用各个行业间的系统性差异获利是巨波投资法的核心所在。

在第8和第9章,我们进而关注的重要话题是,如何保护你的投资和如何管理你的投资风险。在第10章,我们重申这本书的重要主题之一,即:任何类型的投资者或交易员都可从巨波投资法中获益。这章将举例说明如何将巨波投资的方法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投资或交易策略。

第11章将给巨波投资者列出一份交易法则清单。就像一个好的飞行员在每次航班起飞前必须有条不紊地检查一份长长的操作规程一样,巨波投资者在每次交易之前,也需要检查我们列出的这份交易法则。至此,第二篇结束。

第三篇是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在这篇中,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巨波投资实战。在第三篇的每一章,我们都集中讨论一种特定的宏观经济力量,如通货膨胀、衰退或生产效率。这些章节在结构安排上都相同。

我们首先了解有哪些重要的经济指标需要跟踪,如消费者物价指数和就业报告,这些重要指标都在何时定期发布。然后我们转而研究每一种宏观经济力量如何影响股市的各个行业。正是从这个分析中,你作为充满智慧的巨波投资者,极有可能从中获利。

例如,在第15章,我们观察通货膨胀。那些对利率敏感的行业,如银行业、经纪业、零售业会对通货膨胀的消息做出强烈的反应,而防守型行业如公共事业、能源业和消费品行业的反应就很弱。利用这种信息,在有通货膨胀利好消息时,购进那些具有强烈反应行业的股票;或者在坏消息时,卖空它们。当然,如果要规避风险,你只需转投防守型行业的股票即可。

记住,第三篇的每一章都是一个模块。也就是说,每一章都可以独立存在,实际上,你可以根据需要按任意顺序阅读。正因为如此,一旦读完本书,你会发现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工具书,可藏于书架,以备查阅。当你不知道最近的宏观经济信息将如何影响金融市场时,你可以取下本书,查阅相关内容。

最后,让我给你一点提醒。由于在第一篇我们阐述的是宏观经济学基础,或许这对你极具挑战性。但是,记住,一旦你读到第二、第三篇,将会如顺水行舟,毫无障碍。你为阅读第一篇的重要概念而付出的所有努力都会让你苦尽甘来,收获颇丰。这是我对你的承诺,一个基于我多年完善本书思想经验的承诺。因此,记住这些,让我们凭借巨波投资的魔力一起开始巨波投资吧!第一篇基础理论第1章涟漪与巨波

虽然星巴克有杰出的管理团队且其前景乐观,但它的股票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内下跌超过8个点。就在此时,敏锐的巨波投资者注意到了《华尔街日报》的最后一页有一篇“豆腐块”文章,报道了久旱之后的甘露终于遏制了巴西(世界上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国)致命的大旱。

根据这一报道,敏锐果敢的巨波投资者购买了几千股星巴克股票。她坚信这场降雨将会使巴西咖啡豆丰收,价格大幅下降,随之,星巴克的利润将增加,股价将上涨。

随后的一周内,星巴克的股价继续下行,再跌2个多点,但该巨波投资者持仓待涨,不惊不慌。最终,该只股票反转,快速上涨,三天之内,上涨了10个百分点。她卖掉了星巴克股票,净赚8 000美元。

每一次,一波新的经济巨波到来之前,其影响都是由影响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微小波动引起,从微小波动到经济大型波动的变化具有系统性和可预见性。而那些突发的宏观经济事件,其影响将从微小波动变成不可预测的经济海啸。

上面提到的星巴克股票就是小波影响的很好例证。巴西降雨会使咖啡豆的批发价格下降,零售商(如星巴克)的毛利就会增加,进而股价就会上涨。而不可预测的金融海啸的例子或许就像20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其引发源自泰铢的崩溃。这场危机不仅使美国的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指数震颤摇摆,而且还波及全球股票市场——从日本日经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到伦敦富时指数、法兰克福DAX指数、孟买SENSEX指数无一幸免。

本章将向你介绍任何经济体都会发生的宏观经济巨波。这些巨波包括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经济过剩以及战争、干旱、政府规制变化等。同时,在本章,我还会教你如何使用一种强大的工具——巨波理论,让你驾驶着你的投资组合之船,畅游于波涛汹涌的宏观经济大海之中。巨波理论的强大功能

巨波理论是关于市场变化规律的理论工具。为了更好地理解市场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请首先考虑以下问题:如果通货膨胀加剧,利率会怎样变化?如果利率提高,美元会升值还是贬值?如果美元升值,进出口量及其贸易赤字又会怎么变化?如果贸易赤字增加,对哪些行业和公司的股票形成利好,可以买入建仓?又对哪些行业和公司的股票形成利空,应该避免购进或卖出平仓?这些问题正是敏锐的巨波投资者在宏观经济事件发生时需要考虑和回答的例行问题。思考这些问题的基本工具就是巨波理论。

比如,巨波投资者知道,如果通货膨胀增加,联邦储备委员会很可能会加息。如果利率上升,高利率将会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者并增加对美元的需求,导致美元升值。巨波理论背后的逻辑链条表明了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外国投资者为了到美国投资,必须首先兑换美元,对美元需求的增加会提高美元报价。

现在考虑,美元升值又会如何影响贸易赤字?巨波投资者知道贸易赤字会增加。原因在于美元升值使得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而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便宜。因此美国公司的出口减少,美国消费者会更多地消费进口商品,贸易赤字迅速增加。

这样的变化,又将如何影响股市?对哪些股票有利?对哪些股票不利?当然,随着出口的下降,像农业、医药、钢铁等高度依赖出口的部门其利润很可能下降,因此,纽柯钢铁、默克制药将受到不利影响,巨波投资者将不会买进或者会选择卖空这些股票。另一方面,那些高度依赖向美国市场出口的公司如巴斯夫、宝马、爱立信的股票将从美元升值中受益,投资者可选择购买这样的股票。

当然,巨波理论工具更广泛的意义在于:它很好地描述了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如通胀率、失业率和利率等因素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巨波理论工具使用这种内在关系分析某一宏观经济事件——如通货膨胀的消息——可能引起的一系列经济后果,直至对某只特定股票价格的影响为止。这种分析起始于某一事件,结束于股票价格,形成一个事件分析链条。利用这种分析,巨波投资者形成对市场趋势的预期、市场板块选择的看法、股票价格本身变动的判断等。这正是巨波投资者交易决策的核心和灵魂。

前面关于星巴克咖啡的巨波投资操作示例,仅仅是巨波理论工具相当简单的一个应用。下面再举几个巨波操作的例子,以飨读者。

●美国司法部发布计划,意欲打破微软公司的垄断。当短线投资者迅速抛售,微软股价急跌之时,巨波投资者立即意识到这一消息对太阳微系统公司和甲骨文公司的股票利好,因为这两家公司是微软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基于这样的判断,巨波投资者悄悄地各买入几千股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几周之后,将其售出,净赚12 000美元。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宣布并购美国大陆航空公司,欲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空运公司。当那些短期股票投机者纷纷抢买大陆航空公司股票的时候,巨波投资者悄然购买西北航空公司的股票。他们知道不久西北航空将成为美联航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利坚航空或达美航空的并购目标。正如所料,合并消息公布13天后,巨波投资者出售了西北航空的股票,获利10%。

●巨波投资者知道政府机构将于明天公布最新的CPI指数。温和的CPI指数对市场的影响甚微。然而,一旦CPI指数表明通货膨胀突现端倪,市场就会因担心美联储调高利率而急速下降。这对巨波投资者而言似乎是一个绝佳的操作机会——下档风险小,上档获利空间却很大的一个机会。因此,就在交易所临近闭市之前,巨波投资者卖空2 000份QQQ股票——跟随纳斯达克股指的一只股票。第二天早晨8点半,CPI数据不出预料,令人恐惧,纳斯达克指数暴跌。至中午时分,巨波投资者在获利10个点时平仓一半。美联储提高利率50个基点三个星期之后,QQQ股票又降15个点,巨波投资者再行平仓另一半QQQ,总共获利35 000美元。之后去毛伊岛度假一周,心中默想:“谢谢您,格林斯潘先生!”

我希望这些巨波投资操作的例子已经点明了宏观经济事件对股市的影响。接下来,我将简要逐一说明影响巨波投资的宏观经济因素,这些因素将无时无刻需要你在交易策略和投资战略决策时予以考虑。表1—1列出了这些宏观波动因素及其相应的主要经济指标或获取这些信息的来源。表1—1主要宏观经济因素及其指标续前表通货膨胀之虎

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创下单日最大跌幅,结束了一周的疯狂……股价狂跌由日前美国劳工部早间的通货膨胀报告引发……通胀报告加剧了人们的恐惧心理,担心美联储在5月即将到来的例会上将大幅提高利率,会远远高于人们预期的25个基点。——《世界新闻摘要》(World News Digest)

通货膨胀是令整个华尔街最为惊恐的一只猛虎。当这只凶暴残忍的老虎出来觅食时,股市之熊也随之出来,而股市之牛将会躲虎遁身。多么可怕的猛虎啊!我们如何知道它在何时会爬进经济山谷寻找猎物?

从理论上讲,通货膨胀是指商品价格一年一年地持续上涨。衡量通货膨胀的典型指标通常有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雇佣成本指数(ECI)等。为了能围捕通货膨胀这只猛虎,你必须首先认识到这种危险的猛兽至少有三种。一种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之虎,通常伴随经济繁荣、货币发行超过所生产物品的需求而出现。尽管在通货膨胀时,一切事情都极为棘手,但这种类型的老虎或许是最易驯服的。第二种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之虎,通常因供给问题引起,比如石油价格飙升或干旱引起的食品价格上涨。这种老虎来势凶猛,影响巨大,经常导致美联储束手无策。第三种是工资性通货膨胀之虎。尽管这只老虎步履蹒跚,行动迟缓,但它可能最为危险。该类型的通货膨胀兼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双重诱因。

如果不能迅速而准确地区分这三种老虎,你极易错误地解释诸如CPI、PPI等经济指标的真正含义。其结果很可能是通货膨胀老虎将吞食你的商业资本,打着很响的饱嗝,连声谢谢也不说逍遥而去。这可能是因为一个很简单原因:在面对令人恐惧的通货膨胀时,美联储和华尔街的行动会因为对通货膨胀类型判断的不同而不同。

比如,如果是需求拉动引起的通货膨胀,美联储很可能迅速提高利率,然而,当能源和食品价格引起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发生时,美联储就会非常谨慎。如果做出错误的判断,你将厄运当头,在劫难逃。经济衰退之熊

在大选之年,最为敏感的经济指标——全美失业率——在6月份急剧上升。在就业报告发布几分钟之后,美联储为了刺激不断衰退的经济,即刻做出反应,采取降低利率的措施……鉴于经济衰退,今天纽约交易所股票价格下跌……——《纽约时报》

作为威胁经济发展趋势的力量,经济衰退之熊仅次于通货膨胀之虎,位居第二。而且,随着经济衰退的加深,那些努力使愤怒的失业选民重新就业的政客心存顾虑,更为关注失业,而不是通货膨胀。

就反映经济衰退的各种信号而言,巨波投资者最好的选择是上文开篇故事中提及的就业报告。该报告由美国劳工部每月发布,不仅反映全美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人口统计组的失业情况,而且公布一切其他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每小时工资等。

除了就业报告,还有一些其他反映经济衰退的指标,比如有关汽车销售量和房屋建造开工量的月度报告。当经济开始衰退时,这些报告跟踪反映以上两个经济指标。当消费者开始担心经济前景时,他们首先要做的是推迟或者取消购买汽车、房子等高价商品,所以,经济衰退首先反映在汽车销售和房产销售这些指标上。

并非所有的行业都受同等的影响。例如,周期性行业(诸如汽车业、房产业、航空业)比起那些非周期性行业或防守型行业(如食品业、制药业、医疗行业)要更容易受经济衰退的周期性影响。其原因很简单,因为即使在经济衰退时,人们也必须吃饭、买药、看病,但是他们却可以推迟买车、买房和度假。经济增长之神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第二季度的GDP仅仅增长了0.5%……大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反映欠佳……——《时代琐事报》(The Time-Picayune)

华尔街非常注重经济增长指标,其原因在于,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率是最为重要的判断经济繁荣程度的指标。经济增长缓慢加上人口快速增长是迅速通向救济院或贫民窟的门票。如果你不信,就去孟加拉国做一次深度旅行——但是,请自带食物、水和药品。

但是,并不是仅仅只有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是重要的。作为巨波投资者,你也许要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尤其是主要贸易伙伴国,如德国、日本和加拿大。其原因仅仅在于巨波投资的内在逻辑:如果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德国快,这种差异很可能导致美国贸易赤字的持续增长并间接引起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进口需求同收入密切相关,当美国民众的收入增加时,从德国的进口需求也相应增加。因此,基于经济增长信息的巨波投资也许会投向欧洲国家的出口行业。经济周期中的股票类型选择

具有明显周期表现的一类股票,是市场上进行周期操作的投资者的最爱。当经济即将走出低谷时购入股票,在经济增长到顶峰时抛售股票……“判断何时购入周期性股票很难,而且现在更为困难,”美国信托的首席投资主管弗莱德·泰勒说,“周期性股票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目前是经济周期的什么位置、股票市场的周期又在何处,令人顾虑重重。”——《休斯敦纪事报》(The Houston Chronicle)

和经济增长问题紧密相关的另外两个问题是经济周期和股市周期。“经济周期”是指,在几年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周期性上升和下降。尽管每个经济周期的时间长短和强度差异很大,但所有的经济周期都呈现阶段性的特征,如图1—1所示。图1—1 如同过山车一般的经济周期

你可以看到,经济周期看起来就像过山车的轨道。经济活动的总产值达到最高点时,会出现一个高峰;总产值最低时,会出现一个低谷;在经济向好并逐渐实现充分就业时,出现复苏。经济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围绕经济增长趋势线震荡。

为什么经济周期如此重要?股票市场也存在与经济周期同步而行的、可以预测的周期,即股市周期。上文对《休斯敦纪事报》的摘引即暗含此意。图1—2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了经济周期和股市周期之间的典型关系。图1—2 经济周期与股市周期

现在,仔细研究该图,至少需要观察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股市周期中存在明显的阶段,这些阶段与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相继发生。例如,在经济周期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经济发展的顶点存在一个高峰,在底部存在一个低谷;在高峰与低谷之间存在一个中度衰退,在低谷与高峰之间存在一个中度繁荣。同样道理,在股市周期中,股市走熊过程中,存在早期熊市和晚期熊市;同样,在股市走牛过程中,有早期牛市、中期牛市和晚期牛市之分。

第二,股票市场周期和经济周期不仅相继发生,更重要的是,股票市场周期事实上是经济周期的“晴雨表”。为了深刻理解这点,你看图中,在晚期熊市阶段之后,存在一个股票市场的底部。这个底部一贯出现在经济周期的底部出现之前。同样,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甚至在经济达到繁荣高峰阶段之前,股票市场已经提前进入早期熊市阶段。现在,需要把握的诀窍是,在经济周期、股市周期的各个不同阶段,哪些行业表现较好,哪些行业表现较差。的确,正确的行业选择和有效的巨波投资的核心问题在于深刻理解市场的力量。这正是我们研究图例需要说明的第三点。

你可以在图中看到,从股市周期的早期牛市阶段开始,到晚期熊市阶段结束时止,依次出现九个不同的行业部门,从交通运输和技术行业,到金融和周期性消费品行业。图中标出了一些点,在这些点上,股票投资者从某些特定的行业(如能源或金融)转向投资另外某些行业(如技术或医疗)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

例如,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股票市场的牛市早期,技术和交通运输行业股票通常比市场整体表现要好;而投资品(capital goods)和基础行业在牛市中期、牛市晚期的表现更好。同样,一旦经济周期达到顶峰,股票市场周期步入熊市早期,通常是股票投资者转向防守型股票的最佳时机。防守型股票包括食品、饮料、药品和医疗行业的股票。

当然,你已经明白,为什么这些信息对巨波投资者进行行业转换是如此重要。股票投资的行业转换和选择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将会在本书的第三篇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生产率之天使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周三的发言中甚至没有提及“股市”一词,但他宣称新技术正使美国经济更富生产效率的事实,促使美国华尔街股市12年来最强劲地连续上涨两周,纳斯达克指数在昨天也创出新高。——《华盛顿邮报》

生产率是用来衡量每个工人产出增加速度的指标,华尔街紧张的灵魂会因听到有关劳动生产率的好消息而得以舒缓,几乎没有什么好消息能比生产率的好消息更让华尔街高兴。的确,生产率也是巨波投资者必须予以关注的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其原因至少有二:

首先,提高生产率是解决工资性通货膨胀的最佳方法。如果生产率以每年3%的速度增加,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工资也可以增长3%。但是,如果生产率的年增长率不足1%,工资却仍然以每年3%的速度增加,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显然会出现工资性通货膨胀,令美联储不安。

现在,我们来看生产率如此重要的第二个原因。从长期来看,除非我们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否则,真实的、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工资水平是不能增长的。这是一个简单的铁律,已被多年的统计数据所证实:在1948到1973年间,劳动生产率每年增长3%,真实的工资水平也几乎以完全相同的速度在增加。对于美国工人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工厂内数以百万的蓝领工人在生产率天使的帮助下,跻身于富裕的中产阶层。

到20世纪70年代,这种经济繁荣的情况因受能源危机、货币贬值、滞胀、频繁发生的旱灾、政治剧变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再现。每年的生产率降到了不足1%,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6年。生产率的确很重要:生产率下降直接导致真实工资水平的同步下降——年工资增长水平也不足1%。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20多年中,美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小,甚至没有提高。更严重的是,美国工人受防守型行业萎缩、就业机会外流、广泛的生产技术革新的多重夹击,其实际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幸运的是,自1997年起,年生产率一跃重新回到2%以上的水平。正如格林斯潘多次所言,这种增长已将通货膨胀这只猛虎关入牢笼,经济将会走向繁荣。为什么美联储在过去的很多年内采取货币发行的限制性政策?为什么我们当中的许多人现在又可以看到工资单上的薪水健康持续地增长?其原因正在于快速的技术革新、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预算赤字之龙

许多预算专家从来没想到还会有这一天。周三午夜结束的本财政年度是自1996年以来首次有预算盈余的年度。1996年是有财政预算盈余的最近的一年,那年,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40万摇滚歌迷在乌德斯克小镇度过了疯狂的周末……——《弗吉尼亚航空报》(The Virginian-Pilot)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财政盈余的年度极其罕见,美国国家债务的规模也因连年的财政赤字膨胀至5万多亿美元。

幸好,现在已是一个令人高兴的变革时代。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财政一直保持着巨额的盈余。让人无奈的是,预算赤字和财政盈余都让华尔街的投资者感到头疼。巨波投资者应当理解其中的缘由。

赤字问题更容易理解。当出现财政赤字时,必须向公众借款支付政府账单。为此,政府在市场上公开发行并销售债券。政府债券的发行与公司债券和其他金融债券进行竞争,正是这种对稀缺资金的竞争导致利率上升。当然,华尔街非常不欢迎利率上升,因为高利率意味着投资减少、增长速度放缓、公司利润变少——随之股票和债券市场也会下跌。

谈到预算盈余时,政府不同部门的竞争目标经常导致金融市场上有趣的意见分歧。在2000年的上半年,正好发生过这样一个令人信服的案例。一方面,为了控制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一直稳步提高利率;另一方面,美国财政部却大举进行债券回购,因为大量的财政盈余可以用来缩减国债规模。但是这种举措会降低利率,似乎与美联储的目标相左。贸易赤字陷阱

推动股票价格继续稳步上涨的一丝信心在昨天突遭毁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急跌101.46点。贸易赤字出人意料地剧增,震惊的股票交易员不经意间已将股票抛售一空……这一不受欢迎的贸易数据也重击了外汇市场上的美元,并促使利率上升,债券价格急跌。——《华盛顿邮报》

当贸易赤字突然出现时,华尔街上几乎每个人都会深受其害——从股票、债券的一般投资人,到外汇投机大鳄。为了探究个中原因,我们设想一下贸易赤字引发的一系列灾难。

贸易赤字的激升,传递给外国投资者的信号是美元将会走弱。这些投资者不想被持有的以美元标价的股票所套牢,他们开始从美国市场抽逃资金。道琼斯和纳斯达克指数下跌的压力,甚至还有美元汇率下跌的压力因此增加。当股价出现急跌后,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外加数量节节攀升的国内投资者纷纷加入恐慌性抛盘的大军。这时,美联储也感到极度恐慌。于是,它就提高利率,恢复美元的人气,并试图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但是,提高利率这把逆火导致经济下滑,股市进一步下跌。

与此同时,随着股市的急速下跌,投资者突然发现财富大量缩水。他们发现自己的股票投资组合其价值瞬间跌掉了30%多。面对巨额损失,投资者削减了购置大额物品,如汽车、住房、计算机的开支,甚至削减了娱乐和旅游等小额开支。消费支出的减少增加了经济衰退的压力,这都是由于美联储提高利率所引起的。接下来的事情,每个人都知道,美国经济将掉进螺旋下跌的通道——全球经济和股票市场也难逃干系,终将下跌。危险与机遇并存

当7.6级的大地震袭击台湾后……分析师警告,将出现全球性芯片短缺……64兆位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的价格从14美元涨至21美元,全球的其他厂家正开足马力日夜赶工,以满足圣诞购物季的预期需求。——辛迪加论坛(The Knight Ridder/Tribune Syndicate)

杰出的金融权威杰里米·西格尔(Jeremy Siegel)曾经说,“在汉语中,‘危机’一词由两个字组成:一个是‘危’,另一个是‘机’”。西格尔教授的理解非常正确。从巨波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每一次自然灾害或战争都是一次巨波操作的机会——尽管听起来似乎有点毛病。然而,这的确可以做到,只要灾难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能被准确地解释和预测。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理解各种重大事件如何对不同的行业和板块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所在。

例如,特大地震袭击台湾,许多个人电脑和半导体元件厂商停产时,将是卖空苹果和戴尔股票的绝佳机会,也是做多韩国三星、现代等芯片厂商股票的良机。为什么?因为苹果和戴尔都严重依赖台湾电脑元器件的生产,台湾厂家生产能力受损必然使它们受到重大伤害;相反,三星和现代的产能没有受到影响,它们会从台湾产能受损导致的芯片价格暴涨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同样,巴尔干战争的爆发和美军干涉带来的恐惧,可能会让整个市场感到沮丧,但战争也许会让国防类股票的价格暴涨。另一方面,墨西哥的债务危机也许不会对整个市场有大的影响,但它可能会让持有很多墨西哥货币的银行付出惨痛的代价,比如大通银行和花旗银行。最后,像本书的标题所说,如果巴西下雨,旱情缓解,那就是买入星巴克股票的最好时机。

除了战争、瘟疫等大灾难外,还有许多其他类似插曲般的、难以预料时间的事件,如飓风、油价震荡、计算机病毒等。这些事件也一样,既是威胁,也包含机遇。理解这种突发事件如何波及金融市场,是巨波投资者箭袋中最重要的一支箭。政府与你的投资组合

克林顿总统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上周戳破了生物科技股的大泡泡,一点也不清楚他们做了什么。在3月14日,他们联合发布,在发现新基因的竞争中,将共享重大发现……华尔街误读了他们的新闻发布,认为对专利保护不利——由于投资者迅速抛售,一天内生物科技股跌了13个点,导致整个纳斯达克指数下跌200个点。——《商业周刊》

的确如此,一点没错。政府官员的举动——就像上面的小故事所讲的那样,有时甚至是几句话——也能灭掉一只股票、一个行业板块甚至整个大盘。作为大范围医疗改革的一部分,如果国会对处方药实行价格控制,你就可以预期礼来、辉瑞和默克等制药公司的股价下跌。如果欧佩克产量削减,汲油设备价格飙涨,并且众议院发言人还说,将对大的石油公司征收暴利税,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公司的股价将跌去两位数。

但是,也并非都是坏消息。政府的举动也往往会对股市产生积极影响。如果美国上诉法庭同意授予礼来公司抗忧郁药物百忧解更广保护的专利使用权,即可静待其股价大涨。如果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FDA)同意联合制药公司进行新的血液替代品的临床研究,猜猜其股票的走势。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你忽略了政府对股市的影响,你就是自讨惩罚。从这个角度来讲,经常阅读《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投资者商业日报》等日报,以及《巴伦周刊》、《商业周刊》、《福布斯》、《财富》、《钱》、《新闻周刊》、《时代》和《价值》等杂志,可以密切掌握政府的管理动向,避免受到政府投出的许多政策炸弹的伤害。科技创新之鞭

像拨号电话和八道磁带一样,打字机已被技术革命所淘汰。Smith Corona公司曾是美国最大的打字机制造厂商,无数考卷、商业计划和信件由它制造的打字机打印。然而今天,它申请了破产保护。——《波士顿环球报》

科技变化是决定股价长期趋势的最重要因素。这种变化可以为新公司的股东带来巨额的财富,比如,将电脑商业化的苹果公司、人类基因图描绘的领先者赛雷拉基因公司、首先建立网络基础设施的思科公司、拥有最先进眼科激光专利的威视公司。

但也须注意,这些科技发展也能重创或毁灭企业,结果导致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变成一堆废纸。不相信?那就问问打字机制造巨头,Smith Corona的股东。

老牌的知名公司AT&T公司又如何呢?这家巨型公司曾经主宰长话市场,却因新兴移动通信和无线科技的发展,市场份额大部分流失。

更重要的是,精明的巨波投资者——尤其是专攻科技股的人——应密切关注科技的突破,以及这些突破是否能够获取专利。谈及这一点,请多留意以下的网站: changewave.com、individualinvestor.com、redherring.com。这些网站以及它们的纸质资料,对于如何从科技创新中获利有十分独到的见解。第2章学院派之间的论战

在91岁高龄时,已经退休的经济学教授赫伯·胡佛仍然喜欢对股票市场大发雷霆。在一辈子的炒股生涯中,他总是在错误的时间选中最糟糕的股票。

一切得从1931年开始说起,那年,和他同名的胡佛总统提高利率,以保护金本位制度。正在读研究生的赫伯心想,这正是非常正确的古典经济学药方。于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购买了100股股票。但是,随着胡佛总统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从衰退的边缘深陷经济大萧条的泥沼,赫伯持有的100股股票也变得一文不值。

赫伯第二次进场,情况也没好多少。那已是几年后的事情。当时,罗斯福击败胡佛,开始听取英国激进派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建议。通过庞大的财政赤字来拯救这个国家毫不奏效——哈佛大学的教授们也是这样给他讲的。也就是这时,赫伯再次孤注一掷。他卖空1 000股通用汽车股票。想不到后来经济复苏,股价竟然牛气冲天,让他大失所望,心力交瘁。

两次进场失败的经历,使赫伯在之后的40年,再不敢冒险染指股票市场。直到1979年,他都一直没敢再进入股市。这一年,美联储开始奉行货币主义学派大师弗里德曼的经济哲学,弗里德曼可是赫伯这辈子最崇拜的偶像人物。赫伯非常肯定,在美联储采取货币学派的思想后,美国经济将欣欣向荣。于是,他将全部退休金从债券市场撤出,购买了高成长的共同基金。三年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国经济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他买的基金跌得很惨。

里根时期开始全面推行“乱七八糟”的供给经济学派的主张,股市反而却牛气冲天,可惜赫伯错过了。减税能够增加预算收入?赫伯认为那就像水中月,镜中花。但是股市偏偏喜欢这一套。

对赫伯来讲,在90年代初出现了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赫伯相信,历年来每逢总统选举,股市一定出现上涨行情。所以,他再试最后一次手气——这一次,他大举融资入市;他准备最后赌一把——最后这把希望梦想成真。哪知有一群自称“新古典”经济学家的新支派,把持了布什的白宫,硬是不肯采取措施刺激经济。紧接而来的经济不景气,不只粉碎了布什连任的美梦,而且赫伯也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泪洒股市,血本无归。

从赫伯的投资经历中看到了血的教训:如果你想在交易和投资中取得成功,了解宏观经济各学派之间的差异和争论是必须的。五种宏观经济学派是: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经济学派、货币主义学派、供给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一定要了解这些经济学派之间的差异,至少存在两点理由。

首先,每一学派都有自己重要的见解,巨波投资人可以用其来锻炼自己对金融市场的判断力。比如,古典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和市场如何进行自我调节,而凯恩斯经济学则解释在什么条件下,这些调节才可能发生。同样,货币主义经济学揭示货币和价格之间所有重要的联系及传导机制,而供给经济学派则说明如何使用减税和自由化的工具促使经济高增长、低通胀。新古典经济学则大谈预期心理在股票市场和整体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对于令人困扰的经济问题,各宏观经济学派都开出了各自不同的政策药方。在实务中非常重要的是,在不同的时候,总统、国会,甚至美联储,采取不同的宏观经济学派的观点。例如,20年代的胡佛和50年代的艾森豪威尔,深受古典经济学派的影响。30年代的罗斯福和60年代的肯尼迪,则主要采信凯恩斯经济学派的观点。

相对地,在70年代末期,由于出现滞涨,货币主义学派思想占据着整个美联储,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不再试图控制利率,而是制定货币增长目标。结果是利率激增,重创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也连累利率敏感类股票大幅下挫。

我们要强调的,不只是第1章所讲的内容,机敏的巨波投资者还必须操心总统关心的经济问题,更应该了解国会、总统和美联储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国会可能减税吗?美联储会提高利率吗?总统会支持增加政府支出吗?精明的巨波投资者应该会知道,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主要取决哪个政党入主白宫和国会,以及该政党目前对这些宏观经济问题采信哪个学派的意见。

谈到这一点,似乎可以这样说,民主党是凯恩斯学派,主张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比较而言,共和党分成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甚至古典阵营——这些学派都在某种程度上,不主张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基于以上这些认识,我们就可以很快地梳理一下各个学派之间在历史上发生的争论。相关的历史必须从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古典经济学运动,以及后来的凯恩斯经济学谈起。接着,到70年代的滞胀时期,货币主义学派取得胜利,但是很快就在80年代被供给学派替代。不过,新古典经济学在90年代短暂占据主流位置之后,21世纪头10年格林斯潘等政府要员,重新采用折中形式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政策,或多或少地综合采用所有学派的思想。古典经济学派的失败

1932年,西班牙诗人加西亚·洛尔卡在马德里的一场演讲中对听众说,“纽约最野蛮、粗暴和狂乱的地方,不在哈林区……哈林区有人间的温暖和孩子的嬉闹,有屋子和草坪,悲伤时有人安慰,受伤时有人帮你裹上绷带。”他接着宣称,“最可怕、最冷酷、最无情的地方是华尔街。”1929年10月,洛尔卡在华尔街亲眼目睹了股市大崩盘,这次崩盘揭开了经济大萧条的序幕。“无数钱财顿时化为乌有。救护车满载手上戴着戒指的自杀者。”——《国家邮报》(The National Post)

经济大萧条的一个讽刺是,赫伯特·胡佛是有史以来入主白宫最聪明的总统之一。然而,他却成了当时主流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教条的可怜俘虏。

古典经济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其思想源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让·巴蒂斯特·萨伊等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主张自由放任的著作。这些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失业是经济周期中自然存在的部分,它会自我矫正,最重要的是,政府不需要为了矫正它而干涉自由市场。

从南北战争到喧闹的20年代,美国经济时而繁荣时而衰退,记录在案的就有不少于五次真正的萧条。然而每一次萧条之后,经济总会反弹回升,一如古典经济学家所预测的那样。每次如此,一直到古典经济学家遇上30年代的“大萧条”。随着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经济先是衰退,最后陷入深深的“大萧条”。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将近1/3,到了1933年,25%的劳动人口失业。同时,企业几乎不再投资,企业投资从1929年的160亿美元左右,减少为1933年的10亿美元。

就在胡佛总统一再保证“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繁荣就在眼前”,以及古典经济学家眼巴巴等待必将来临的复苏之际,两位关键人物登上了宏观经济舞台——经济学家凯恩斯和胡佛总统的继任者罗斯福。凯恩斯伸手施救

我们身陷巨大的混乱之中,在控制宏观经济这部精密机器的时候犯了大错。它到底如何运转,我们根本不懂。——凯恩斯

凯恩斯断言,古典经济学自我矫正的思想是错误的。他警告,经济的复苏如果靠耐心等待,将徒劳无果。因为,就像他的那句名言:“从长远的角度看,我们都死了。”

凯恩斯认为,在某些情况下,经济不会自然复苏,只会停滞,甚至更糟,以至于掉进死亡之谷。凯恩斯认为,经济复苏的唯一出路就是增加政府开支,为经济注入活力。因此,财政政策开始诞生,凯恩斯开出的药方,成了罗斯福“新政”未明说的思想基础。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增加支出或者减少税收的方式,刺激或扩张经济。政府也可以用减少政府支出或加税的财政政策,紧缩经济或平抑通货膨胀。

30年代罗斯福极具挑战性的公共工程计划,加上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繁荣,足以将美国经济和股市带出“大萧条”,并且达到前所未有的盛世。50年代初,凯恩斯学派大规模政府开支的药方再度奏效。这一次,和对韩战争有关的大规模支出,把经济从不景气中拽了出来。10年后,纯凯恩斯学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964年,为了纪念遇刺的肯尼迪总统,国会通过了为人称道的肯尼迪减税计划。

在肯尼迪总统时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沃尔特·海勒(Walter Heller)使得“微调”(fine tuning)一词极为流行。海勒坚信,只要将凯恩斯的原理运用得当,美国的经济就会处于充分就业和低通胀的状态。1962年,海勒建议肯尼迪大幅减税,以刺激低迷的经济。国会最终通过该方案,肯尼迪的减税政策某种程度上使得60年代成为美国最为繁荣的年代之一。然而,财政刺激也为一个新的丑陋的宏观经济现象埋下了隐患。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滞胀——高通胀率和高失业率同时并存。货币学派乘虚而入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如果为了打那场无比糟糕的(越南)战争,而离开我真爱的女人——“大社会”——我就会失去家里的一切,我的希望……(以及)我的梦想。——约翰逊总统

滞胀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约翰逊总统的固执己见。在60年代末,约翰逊总统不顾经济顾问们的强烈反对,在增加越南战争支出的同时,拒绝减少“大社会”(The Great Society)的福利计划开支。由于他的坚持,导致危害极大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本质,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美国试图同时买枪和奶油——打越南战争和实施大社会计划——正好就是这种情况。结果不但经济活跃强劲,失业率低,而且通货膨胀率也快速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非常乐观的一种现象,因为只有当日子过分美好时才会出现。

1972年,尼克松总统管制了物价和工资,才使得美国从约翰逊时代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中稍事喘息。但1973年解除管制后,通货膨胀率又蹿升回两位数——主要是因为当时又出现了前景堪忧的另一种不同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发生在所谓“供给短缺”时代,例如70年代初。那个时期,谷物歉收、全球性旱灾、全球原油价格上涨三倍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