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妈妈的故事教养法:让孩子在故事中认知自己、他人和世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14:00:04

点击下载

作者:燕子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聪明妈妈的故事教养法:让孩子在故事中认知自己、他人和世界

聪明妈妈的故事教养法:让孩子在故事中认知自己、他人和世界试读:

前 言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每一位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人成才。因此,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无不尽心尽力。然而,大多数父母都没有正确的方法,只是一味地说教。然而,这样做并没有获得什么效果。

因此,我们有必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故事教养法就是值得广大父母们学习的一种。著名儿童文学家冰心曾说:“讲故事是孩子最喜闻乐见的,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的确,与听父母的训诫相比,任何一个孩子都更喜欢听故事。

为什么故事对孩子会如此有效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在孩子的眼里,故事中美丽善良的人物都是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真情实感的生灵。好故事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智慧、体验美好。

另一方面,每一个优秀的故事都有一定的内涵和教育意义。孩子在倾听故事时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便是与故事本身的内涵相互沟通、情感交融、产生共鸣的结果。优秀的故事总能让孩子百听不厌,让孩子在倾听中获得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我们本着给父母呈现全新的故事教养法的目的编撰了本书,旨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同时告诉父母如何用故事来启迪孩子的心灵。让父母明白故事不仅可以有效地影响孩子的品格、性格、习惯,还可以引导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变得善于交际,更爱学习。孩子在故事的陪伴下,更能健康快乐地度过美好的童年。

本书经过精心的策划和编排,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如下特点。

◎案例、故事形象生动

本书每一小节先通过生活场景的再现,抛出孩子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然后分析原因,接着告诉父母如何通过故事引导孩子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生活场景的案例和之后的故事部分,都形象生动地给父母展现了孩子存在的问题和引导孩子的具体方法。

◎板块丰富,内容设置新颖

本书不像一般的故事书那样采用“故事+说理”的模式,而是设置了丰富的版块。既有生活场景案例和形象生动的故事,又有具体的引导方法,最后还附上了教养小贴士,告诉父母一些教养的金点子、新观点!

没有故事的童年是暗淡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故事。故事教养法不仅能够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还可以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孩子心智的全面健康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你还在为教育孩子而苦恼,故事教养法或许是你值得一试的方法。赶紧行动起来,用故事来引导孩子吧!第一章    故事是启迪孩子心灵的一剂良方故事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品德和行为,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感知真、善、美,可以说是启迪孩子心灵的一剂良方。父母如果善于应用故事教育孩子,就能够培养和树立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让孩子的内心世界得到美好的熏陶。讲故事,人人都在用的教育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能否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然而,有关调查显示,有2/3的父母没有做好对孩子的教育规划,找不到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比如,很多父母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却忽视了孩子品格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只会用说教来教育孩子,而忽视故事教育的重要性。

小时候,我们都很喜欢听故事,也听过许许多多的故事,而且经常被故事中的内容打动。故事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遐想,启迪我们的智慧,并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可以说,一个好的故事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孩子爱听,也容易产生思想共鸣,故事就是这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的。

然而,当下的教育过于强调灌输和说教,强调用父母的权威去说服孩子,这种方式难以触动孩子的心灵,是应该摒弃的。如果能用故事教育孩子,就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故事是孩子的一种重要的精神食粮,故事对孩子的情感有滋润作用;故事情节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能激起孩子的想象力,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也说:“讲故事是孩子最喜闻乐见,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故事对孩子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故事,或有趣或生动或富有哲理的故事不仅能带给孩子快乐,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给孩子以智慧与启迪,故事可以陪伴孩子快乐地成长。”

其实,不仅国内的很多教育家、名人推荐故事教育,在国外故事教育也很流行:

苏联最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故事教育法作为引导学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一次,苏霍姆林斯基所带的学生准备去野营。一个自傲的小男孩因没有人和他组队而哭泣。苏霍姆林斯基就给男孩讲了一个“菊花和葱头”的故事,从此男孩就不再自傲了,同学也愿意跟他玩了。可见,讲一堆大道理,不如说一个小故事有效。

故事教育法在芬兰这个被公认为教育水平全球第一的国家有着广泛应用。在芬兰,父母每天都会给孩子讲故事;在学校,老师也会每天给孩子讲故事。这种教育方法还被列入《芬兰一百个社会创新》中。

英国则做了一项由政府资助的研究,他们对8000多名5岁儿童在学校学习一年后的认知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经常听故事的孩子比很少听故事的孩子长大后行为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低,尤其是在婴儿时期就开始听故事的孩子,其认知和学习能力都比其他孩子高。

日本最新一项研究显示:经常给孩子讲故事,不仅可以促进亲子交流,还可以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孩子的大脑边缘系统主要掌管人类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而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这个系统就会活跃起来。

可见,故事教育是孩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故事是语言的载体,是思想的载体,是智慧的载体,故事教育法是全球都在用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讲故事的力量就是这么神奇,一个小故事胜过很多大道理。父母学会了讲故事,就意味着成了孩子的“教育家”。

父母给孩子讲故事,还是一种有效的亲子交流方式。讲故事除了教给孩子道理之外,还无形中加深了双方的感情。

请让你们的孩子在故事中自由翱翔吧,这样他们就能够快乐、茁壮地成长。故事带给孩子的神奇力量

哲学家爱尔维修说过:“人刚生下来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有人成为天才,有人则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的确,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而是否能真的成为天才则要取决于父母的教育。

故事教育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故事通常寄托着社会和时代对孩子的美好期待。它与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故事常常影响着孩子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孩子总是能够从故事中汲取能量,这足以说明故事对孩子的重要性。

故事伴随着每个孩子的成长,在故事中孩子能够认识各种各样的人,并由此产生联想,在故事中想象自己的未来,建构自己美好的生活图景,他们还常常把故事移情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他们在不断阅读、倾听、理解、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逐渐地丰富、完善自己的生活。

可见,在孩子的教育中,讲好一则故事比给孩子上一百堂课更重要,或者说一位优秀的故事讲述者,强过一万个空洞的说教者。作为父母,我们就是要成为这样的人。故事既然如此重要,那么究竟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化孩子的记忆

每一个故事都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也就给了孩子一种悬念,让孩子有兴趣去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通过讲故事,能很好地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孩子有了浓厚的兴趣,整个故事也就记得更牢,如果能够将知识点和道理穿插到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孩子不但学习的兴趣会提高,还会把知识记得更加牢固。

2.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也强调:“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好习惯是成就孩子美好未来的捷径,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健康成长;坏习惯则像身上携带的病毒一样,日积月累,总有一天会毁掉整个身躯。故事则能够引导孩子的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前行。

3.培养孩子乐观的生活态度

一些具有幽默感、趣味性的童话故事,不仅能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比如,孩子听了《猪八戒吃西瓜》,会被猪八戒的贪吃、蠢笨、淳朴和天真逗笑,故事中善意的讽刺和诙谐、有趣的语言,对孩子的幽默感和乐观心态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4.培养孩子的好品行

品行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决定孩子的未来。给予孩子良好的品行,精心种下一颗美德的种子,孩子就会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品德故事能给予孩子正能量的教育,有利于孩子塑造良好的品行。

此外,故事还能优化孩子的性格,提高孩子的情商,让孩子好学上进,开拓孩子的创造思维,鼓励孩子不畏艰难和挫折等。作为父母,要深刻地认识到故事带给孩子的力量。

故事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故事蕴含着生活的真谛,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孩子在语言、智力、品德等方面的进步,故事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着重指出的那样:“童话,形象地讲,是能够吹燃孩子思想和言语火花的清新微风。”不妨让故事吹燃更多孩子思想和言语的火花吧!好的故事才能启迪孩子的心灵

有研究发现,3~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喜欢听故事。因此,讲故事应该成为孩子日常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种方式。

故事能将深奥、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孩子阅读能力有限,故事教育需要父母来完成。能不能将故事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做。

一般来说,好的故事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标准来为孩子选择故事。

1.选择孩子喜欢的故事

如果一个故事孩子不喜欢,也就不会认真听,可想而知效果是很小的。选择故事的时候,不妨和孩子一起去童书馆选购。当然,也不能一味地遵循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辨别能力是有限的,对一些教育意义不大的故事,就应该坚决舍弃。

2.选情节有趣、有吸引力的故事

一般来说,完整的故事有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故事线索清晰,情节有趣,细节丰富,更能吸引孩子的兴趣。

不过,故事的情节变化要有一定的规律,这样方便孩子进行角色的扮演和故事的表演。如《六个娃娃七个坑》等故事巧设悬念,就能够吸引孩子了解后面的情节。

3.适当选一些冒险故事

冒险故事也是孩子比较喜欢的,这样的故事有着紧张的情节,而这些紧张的、出乎意料的情节往往是吸引孩子的最好元素,它们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兴趣。

不过,这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做出适当的选择,过于冒险或刺激的故事也是不合适的。

4.选择积极向上、情感丰富的故事

应该选择赞颂正义、善良、纯真等人类美好品质的故事,比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黑猫警长》等。

此外,一定不要选那些教条式的故事,因为教条式的故事很难深入孩子的内心,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给孩子讲那些教条式的故事,等于又回归到了说教教育方式,故事也就没有意义了。

除了选择好的故事,合适的时候讲合适的故事也很重要,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这就要求父母注意分析孩子当时的心理、情绪等,找出问题所在,然后选择当时需要的故事讲给孩子听。

比如,孩子喜欢的玩具被同伴摔坏了,无论对方怎么道歉,孩子都认为对方是故意的,因而一直不肯谅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讲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犹太妈妈带着儿子去拜访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妈妈被一位背着大包的青年撞了一下。

儿子关切地问:“妈妈,您没事吧?”同时,很生气地看了青年一眼,哼了一声。

年轻的妈妈看着儿子,说:“叔叔可能并不是故意的,不能这么没礼貌。”这时,放下包裹的青年转过身来连连向她道歉。

儿子有点不好意思了。

如果我们讲这样一个故事给孩子听,孩子也许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选择原谅对方。如果讲的故事不合适,孩子可能只是笑笑,甚至会跟你争辩。

所以,在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选择,那些最合适、最有效的故事才能起到引导孩子行为的作用。

最后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故事的同时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也不要太高估孩子的能力。孩子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往往超乎父母的想象。这就要求父母在讲故事的同时注意观察孩子,对孩子的能力有清晰的了解,这样在选择故事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棘手了。做会讲故事的父母

故事具有无穷的魅力。当空洞乏味的说教不能激起孩子的兴趣时,机械单调的灌输不能触动孩子的心灵时,不妨讲一个故事。用故事调节与孩子之间紧张的气氛,用故事鼓舞孩子失落的心情,用故事促使孩子进行思考。这样,教育孩子就会变得轻松很多。

给孩子讲故事很重要,如何讲好故事更重要,这就要求父母会讲故事。

然而,我们都不是演讲家,有些父母讲故事时语调生硬、说话不流畅,表情不够丰富,缺乏必要的手势动作,甚至讲到中途就词穷,这一方面是因为讲得少,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讲故事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只要父母愿意,每个父母都能成为讲故事的高手。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讲故事的能力。

1.适当改编,用自己的话描述

很多父母在讲故事的时候,是按照书本念给孩子听,这难以做到生动和有趣。如果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就会生动许多。甚至可以对故事进行改编,比如删减、增加、改变故事主体,设计故事开头和结尾等。或者是调整语言,改换句式,把书面语改为艺术化的口语,让语言变得浅显、活泼,孩子会更喜欢听。

2.故事开头要精彩

一个精彩的开头,能够迅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起孩子倾听的愿望。如果一开头就平淡,孩子就会失去兴趣。那么,如何开好头呢?一般来说,要根据讲故事的内容来进行,可紧扣故事情节内容来设计,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式:(1)介绍式。适合于节选的故事,或是根据某一个故事续编的故事,也就是先介绍故事的起因,然后把前后连贯起来,让孩子对故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比如:冬天到了,动物们开始准备过冬了,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过冬的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青蛙是怎么过冬的吧!(2)提问式。每个故事都会有一个主题,我们可以先提一个与主题有关的问题,引起孩子的兴趣和思考。提问时,语调要上扬,停顿时间稍长一点。比如:下雪了,动物们会在地面上踩出怎样的形状呢?(3)议论式。除了提前对故事情节进行介绍和提问外,议论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让孩子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带着争论听下面的故事,孩子会听得更加认真。比如:乌龟和兔子一起赛跑,你认为谁会赢呢?下面就来听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吧。

3.语言要口语化,语气语调要富于变化(1)语言要口语化。孩子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还较低,因此,讲故事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一切以生活化语言为主。比如,小鸟妈妈为它的孩子们觅食、筑巢,就不如“找食物”“盖房子”等口语化的说法易懂。(2)语气语调要富于变化。为了把故事情节说得生动有趣,我们还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要处理好语气的轻重、快慢、升降。比如,故事的开头一般语速慢,情节紧张时要注意快慢结合、张弛有度,等等,有时甚至需要故意停顿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4.结尾要富含意蕴,起到启蒙作用

每个故事都会有一个结尾,好的结尾富有意蕴,能够让孩子学会思考,起到启发孩子心智的作用。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使用原故事的结尾,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对原来的结尾进行加工处理,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故事结尾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式:(1)提问式结尾。也就是不直接告诉孩子故事的道理,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孩子自己思考故事中的道理。比如,你们知道那只鸟的教训到底是什么吗?(2)总结性结尾。直接告诉孩子故事的道理,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要从中吸取教训。比如,最后小男孩因为撒谎,狼真的来了也没有人来救他了。(3)尾声式结尾。故事讲完后,进行一定的情节和结局的扩展,以激起孩子的好奇心理。比如,乌龟赢得了比赛,从此在动物界名声大噪,后来又有很多动物要找它比赛,结果会怎样呢?

父母是给孩子讲故事最合适的人选,他们讲的故事往往孩子最爱听。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请为孩子多讲故事吧。积极培养孩子对故事的兴趣

大部分孩子对故事都是感兴趣的,但这并不是说孩子对任何故事都感兴趣,甚至有些孩子对故事难以产生兴趣。比如,我们常常会听到有的父母说:我的孩子快3岁了,每当我拿起绘本给他读故事时,他不到半分钟就不耐烦了……

为什么孩子会不喜欢听故事呢?

其实,每个孩子对事物的兴趣点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对读出来的故事感兴趣。他们可能听不懂父母所读的故事,或者觉得父母所讲的故事不是自己喜欢的,自然不会感兴趣了。

另外,每个孩子接受知识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应该多观察一下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方式和内容。比如,把故事编成游戏,放一小段与故事有关的动画片,让孩子看故事中的图片等,都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可见,故事教育法最关键的是要父母讲得好,即掌握激发孩子听故事的兴趣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孩子才能在故事中得到启发。通常来讲,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升孩子听故事的兴趣。

1.给孩子一个小小的任务

在讲故事之前,我们可以针对故事的内容,交给孩子一些小任务。比如,让孩子记住故事里讲了哪些人物,他们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等等。听完故事之后,让孩子说一说。这样孩子有了任务,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

2.多用肢体语言,让故事生动起来

生动的故事孩子更爱听,其实,大多数儿童故事都是可以通过肢体动作、言语、道具等表演出来的。如果孩子对平淡的故事没兴趣,我们不妨运用一些手势或者表情来辅助讲故事,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获得情绪上的愉悦,还可以加深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3.给故事配音

与肢体语言作用类似的就是给故事配上合适的声音。比如,故事里常常会有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感知事物,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我们可以模仿这些声音,甚至可以让孩子模仿这些声音,让他们也参与到故事中来。

4.讲的过程中巧设提问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故事内容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不过,难度要适中,让孩子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能通过思考做出回答。这样的提问方法是调动思维积极性的有效方式,经常利用这种方式,孩子的思维能力会不断增强。

5.鼓励孩子提问

问题是发展孩子思维的起点,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提出问题,父母应对孩子的好问加以鼓励,并引导孩子从故事中找出答案。孩子能够提问说明他在思考,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提问也能让孩子更加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故事中。

6.给故事结尾来点悬念

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悬念的故事,或者在结尾的时候故意设置一些悬念,这样孩子就会追着问“后来怎样了”,然后告诉孩子自己也不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吧!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想象力,还能让孩子对故事更加感兴趣。

兴趣在于培养,无论孩子对故事感不感兴趣,只要父母从小注重引导和培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父母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对孩子的故事教育。对听故事兴趣不大的孩子,不妨借鉴以上几个方法,逐渐让你的孩子爱上听故事吧!第二章    培养好习惯,离不开好故事的影响好习惯使人受益一生,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诸如,饮食上偏食、挑食,卫生上不洗手、乱扔垃圾,作息上晚睡晚起,行为上邋遢、懒惰,等等。为了改变这些行为习惯,父母们往往费尽心思却收效甚微。如果你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不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培养饮食好习惯,杜绝偏食、挑食

生活小场景

厨房里,妈妈丁零咣啷地忙个不停,爸爸和小玲则坐在电视机前看节目。一阵阵的饭菜香飘来,小玲爸爸忍不住诱惑,赶忙跑进了厨房。小玲则若无其事地嚼着手里的饼干,眼睛盯着电视。

不一会儿饭菜就好了,爸爸第一个坐在桌子上吃了起来。妈妈解下围裙,瞥了一眼:“你就知道吃,也不知道喊你那宝贝闺女。”“小玲,关了电视,过来吃饭了。”妈妈喊道。“我还不想吃,等我看完电视再吃吧!我现在还不饿呢。”小玲不慌不忙地说。

妈妈有些生气了:“每次让你吃饭,你都不吃,饿的时候饭菜都凉了,赶紧过来。”

小玲只好无奈地坐到了餐桌前,面对一桌子的饭菜却一点儿食欲都没有,这个不想吃,那个也不想吃,磨磨蹭蹭地吃了老半天。爸爸妈妈见了,只好无奈地摇摇头。

 小故事·说道理

吃饭不规律、挑食、偏食是6岁以下孩子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案例中的小玲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却没有食欲,很可能是因为平时零食吃得太多,或者是没有自己喜欢吃的饭菜。其实,对于孩子吃饭不规律、偏食、挑食这样头疼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来改善。

1.寻找原因

孩子吃饭不规律、偏食、挑食,一方面有孩子自身的因素,另一方面父母也有责任。总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经常零食不离嘴,使得胃长时间处于饱腹的状态,尤其是饮料、雪糕、巧克力等高热量的零食,会使血糖总是处于较高水平而不觉得饥饿。(2)身体不适,或饭菜不可口。当孩子身体不舒服,或者父母做的饭菜不合孩子的口味时,也会影响孩子的食欲。(3)引导方式不当。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进食,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吃饭更加反感。父母应当放宽心,给予孩子轻松的进食环境。

2.好故事的影响力

像小玲这样不爱吃饭的孩子,父母们可以尝试着通过讲故事来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位妈妈是如何用故事引导孩子好好吃饭的。

给女儿讲故事——挑食的小贝妮

我的女儿佳佳,刚满3岁,很惹人喜爱,可是每到吃饭时就不好好吃。为此,我很苦恼,幸好后来,我琢磨出了一个有效的方法—故事引导法。

于是,在饭桌上,我对不好好吃饭的女儿讲起了故事:“有一个小朋友,叫贝妮,她什么都好,就是不好好吃饭……”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女儿佳佳瞪大了眼睛看着我。

我知道女儿来了兴趣,于是接着讲:“有一天晚上,妈妈炒了胡萝卜。

贝妮看见了,嘟着小嘴说:‘胡萝卜不好吃,我不吃!’这时,小白兔看见了,开心地说:‘胡萝卜,营养高,吃了眼睛变得亮晶晶。’”

我一边耐心地劝导佳佳吃饭,一边模仿小白兔可爱的动作,并夹起盘子里的胡萝卜吃起来。

佳佳被我的举动逗乐了,于是也学着夹起胡萝卜吃起来,虽然没吃几口就不吃了。

我微笑着继续讲:“这一天晚上,妈妈还炖了排骨,贝妮看到了,又嘟起了小嘴说:‘骨头咬不动,我不吃!’小狗看到了,开心地说:‘骨头里面钙质多,吃了能长高。’”

佳佳听得很认真。

我接着说:“小白兔、小狗都吃得饱饱的,它们都长得又高又壮!只有不爱吃饭的小贝妮长得又瘦又小。佳佳可不要学小贝妮呀!”

佳佳认真地点了点头。

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佳佳在妈妈不断的引导下,开始尝试吃自己不喜欢的食物。通过长时间的故事熏陶,在吃饭问题上,佳佳逐渐改掉了以前的不良习惯。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正确的故事教育方法。

3.以身作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生活中的各种习惯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如果家里有不好好吃饭的孩子,请父母们不要忽视自己的行为。在讲故事引导孩子的同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餐桌环境。

教养小贴士

为什么很多时候与孩子沟通会无效呢?孩子不吃饭时,父母总是苦口婆心地告诫说,要好好吃饭,才能长身体,才不会生病。其实,孩子听了也不太明白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因此,如果你能编个可爱的小故事,让孩子身临其境,效果一定会比说教好很多。学会整理,别让邋遢毁了孩子

生活小场景

小丫的妈妈一提到女儿就摇头叹息:“每次进小丫的房间,书桌上总是乱七八糟的,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画书、玩具、零食等。”

为此,妈妈说了很多次,可是小丫就是改不了。

有一次,小丫吃过晚饭,就去写作业了。只见小丫把满桌的东西往桌子的两边推了推,整理出一块干净的桌面,趴在桌子上就写了起来。

写着写着,小丫发现自己写错了,于是找起橡皮来。在桌子上翻来翻去,就是没找到橡皮。于是喊:“妈妈,快来帮我找橡皮,橡皮不知道哪儿去了。”

妈妈进来后,一脸不悦地说:“你看你的桌子乱成啥样了,也不知道收拾一下,难怪你会找不着,这么邋遢可不是一个好孩子的样子哦!”“就知道说我,大厅里也很乱啊,妈妈,您怎么不去收拾一下?”小丫反驳道。

妈妈听后,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了。

 小故事·说道理

从外在表现可以看出孩子的内在,更可以看出父母的教养。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深受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日常就很邋遢,那么孩子是无法学会整洁的。案例中的小丫之所以邋遢,与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纠正孩子邋遢行为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

那么,是不是父母不邋遢,孩子就一定爱整洁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孩子邋遢除了受父母的影响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父母忽视了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或是孩子受周围同学、玩伴的影响等。

不管是什么原因,父母都要及时对孩子的邋遢行为进行纠正。如果直接说教难以奏效,我们可以多给孩子讲讲身边的一些良好习惯的故事,熏陶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良习惯,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比如,可以给孩子讲邋遢大王的故事。

邋遢大王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大家都叫他邋遢大王。他很不讲卫生,乱扔垃圾,捡到脏东西也照吃不误。

有一次,他在树林里走着,突然口渴了,这时他正好发现地上有一瓶水。二话不说,拿起来就喝,也不管脏不脏。小男孩喝完之后,立马变得只有老鼠那么大了。

原来,这是老鼠王国为了称霸地球,征服人类,在小男孩喝的水里下了药,目的就是让他变小,然后抓起来研究,以此找到对付人类的方法。

小男孩知道情况后,决心逃出老鼠王国,把这件事情告诉给地面上的人们。于是,他找到善良的小白鼠帮忙,快要成功的时候却被发现了,结果,他没能逃脱,可怜的小白鼠也被推下了深谷。

后来,鼠国公主要出嫁。公主想要把自己的婚礼操办得像人间的一样,于是找来邋遢大王帮忙。邋遢大王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妙招,他巧妙地用爆竹替代礼花,把老鼠王国炸塌了。

就这样,他趁着混乱,拿着解药逃了出去。出来后的邋遢大王尝到了邋遢的苦果,从此再也不邋遢了,他决心要做一个爱干净、爱整洁的好孩子。

当面对孩子邋遢的时候,一味地责备是很难起到作用的。如果能够把责备换成孩子爱听的故事,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在受到故事的影响后,有意识地去改变自己。总之,多给孩子讲讲类似的故事会比训话有效果得多。当然,在讲故事的同时,也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1.教孩子学会收纳

收纳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建立孩子整理物品的意识。当孩子把东西放得乱七八糟的时候,妈妈应该帮助孩子整理,并告诉孩子具体的整理方法,以此影响孩子的行为。不过,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慢慢地熏陶。

2.每周和孩子一起清扫

周末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清扫活动。比如收拾杂物、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篮、整理床铺、用吸尘器清洁房间等。通过实际行动影响孩子,并培养其爱收拾的好习惯。

3.对孩子的邋遢进行惩罚

如果屡次提醒孩子都没有效果,那么,父母应该及时进行适当的惩罚。比如收拾好玩具才能出去玩,整理好桌面才能看电视,等等。这样的措施能促进孩子更有压力或者动力去改变自己的邋遢行为。

教养小贴士

故事有着让孩子无法拒绝的魔力,好的故事能够给孩子好的影响,但故事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父母不能指望讲一个故事,就能轻易地改变孩子的行为。我们还必须配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改变孩子邋遢的行为。告别溺爱,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生活小场景

萱萱是家里的独生女,平时很受爷爷奶奶的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她养成了不爱劳动的习惯。妈妈对此很不满,每次让她干点活,她总是噘着嘴,十分不情愿。

在学校也是如此,一上劳动课,萱萱总是有很多借口,不是装肚子疼就是跑得不见人影。老师也拿她没办法,为此,还向萱萱的父母反映了情况。

为了改变萱萱不爱劳动的习惯,妈妈经常巧借一些真实的故事试图影响她。

有一次,在公园玩的时候,一个小朋友拄着拐杖在给路边的小树浇水。萱萱觉得很奇怪,就问:“妈妈,那个小朋友为什么拄着拐杖干活啊?”妈妈灵机一动,说:“那个小朋友热爱劳动啊,虽然腿受伤了,还是很快乐地在给小树浇水,你是不是要向他学习呢?”

萱萱听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后来,萱萱真的开始帮忙做一些家务了。

 小故事·说道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为了浇花,开始提了一小桶水,接着他又提第二桶、第三桶、第四桶,结果,他累得满头大汗。这时,你不必担心,因为对他来说,这其实是世界上任何一种别的喜悦都不能够比拟的真正喜悦。在这种辛勤的劳动中,孩子不仅可以了解到世界,还可以了解到他自己。”

的确,劳动能够带来很多快乐。劳动是孩子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它能够增强体质、培养意志。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当下很多孩子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其实,这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就是缺乏培养。

生活中,像萱萱这样养尊处优的孩子为数不少,这主要是因为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不爱劳动的习惯,父母也不必担忧。只要抓住机会,给孩子讲一些与劳动有关的故事,给孩子树立榜样,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以下是一则关于劳动的故事,不妨讲给孩子听听吧!

懒惰的小男孩

有一个小男孩,特别懒惰,每次妈妈叫他帮忙做家务,他总是很烦躁。

有一次,他梦见了一位天使,便对天使说:“我多么希望能够去一个不用劳动的地方啊!”

天使听了,就把他带到了一间雪白的房子里。接着,天使说:“你如果能住在这里,就再也不用劳动了。”

男孩听了,很欣喜,于是就住了下来,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渐渐地,男孩感到十分无聊,因为除了吃和睡,他哪里也去不了。

他开始向天使抱怨:“能不能给我一点儿事情做做。”天使的回答是:“这里没有任何事情可做。”男孩开始烦躁起来,哭闹着要回去,可天使却走了。

正当他急得大哭的时候,突然醒来了,一睁眼才知道自己做的是梦。从此以后,男孩再也不讨厌劳动了,而是把能劳动当作是一件幸福的事。

孩子总是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别人怎么做,他可能就会跟着做。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其中人物的行为很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用故事来说服孩子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之一。

与此同时,父母在引导孩子爱劳动时,也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不要给孩子灌输不良的观念

有些父母不经意间对劳动持着鄙视的态度。比如,日常生活中,经常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好好读书,就只能去做苦力”等,这样的观念会让孩子觉得劳动是低下的,十分不妥,父母应该给孩子灌输“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2.多给孩子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

作为父母,不要认为孩子还小,怕他们做不好,就不让他们劳动。其实,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强的,看到父母劳动,他们也会忍不住想尝试。因此,正确引导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日积月累,就能培养孩子劳动的热情,从而让孩子真正爱上劳动。

狄更斯曾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在汗水里煎熬过,没有在劳乏中承受过,他就永远是一个心智苍白的孤魂,他的父母将永不会收获一个筋骨刚健又对家人有庇护、有承担的儿子。”的确,劳动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训练,它让孩子更加珍惜生活,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为了孩子的未来,请努力培养他爱劳动的习惯吧!

教养小贴士

对于不爱劳动的孩子,很多父母的做法是强迫孩子去做。其实,这样的做法只会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主动去做,而不是用权威去“压制”孩子,只有让孩子真正懂得了劳动,他们才会勤劳起来。不做脏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生活小场景

昊昊今年刚好3岁,是一个贪玩的孩子,平时很不注重卫生,为此爸爸妈妈很烦恼。

有一次,昊昊在客厅里玩玩具,一边玩,一边拿起桌上的葡萄就吃。妈妈看见了,呵斥道:“昊昊,没洗手不能吃葡萄,怎么这么不讲卫生呢?”

昊昊就像没听见似的,继续玩玩具。这可把妈妈气坏了。

不仅如此,不管是在外玩耍还是吃饭前,昊昊都不爱洗手。即便在妈妈的强制下也是随便一冲,敷衍了事。

不管是采用哄的办法,还是吼骂的方式,都没能让昊昊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小故事·说道理

孩子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贪玩,喜欢到处摸摸碰碰,但是又经常不洗手,尤其是喜欢用脏手拿东西吃,一叫他们洗手就开跑……这让父母很头疼。

我们都知道病从口入,不爱洗手的孩子很容易生病,对孩子的健康也非常不利。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洗手习惯十分重要。父母们反复跟孩子强调,饭前便后要洗手,户外活动回来后要洗手,画完图画要洗手……

然而,一切的嘱咐,在孩子遇到好吃的、好玩的时就会瞬间忘记,或者撒谎说洗过了,或者随便冲一下。这时父母们总是很烦恼,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听呢?

其实,孩子不爱洗手是正常的,一方面是孩子没有卫生观念,对细菌、病毒之类的没有概念;另一方面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一旦受到其他东西的诱惑,就来不及洗手。

那么,孩子不爱洗手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如果你还在烦恼,不妨和孩子多一些亲子阅读的时间,试试故事的影响力吧!众所周知,孩子都爱听故事,他们会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主人公,或者把书中的主人公当作自己的榜样,向他们学习。

日常一些有关爱卫生的科普读物或绘本就很适合讲给孩子听,比如,全球洗手日5周年特别出版的《小手历险记》,目的就是让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懂得洗手的重要性。书中的故事以小手去找胖香皂为线索,记述了小手一天的旅程。父母可以用轻松的语气向孩子描述小手见到胖香皂洗手后的快乐。

此外,父母们还可以给孩子讲述《不洗手的猴子》的故事。

不洗手的猴子

在动物幼儿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他们开开心心地在一起玩耍。其中小猴子同学不讲卫生,每次吃饭都不洗手,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都很讨厌他。

每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排好队,一个个洗干净小手。只有小猴子不洗手,吃饭的时候,还总是喜欢在其他小朋友的碗里抓来抓去。

小兔子急得哭了起来:呜呜……呜呜……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哭闹起来。

这时候,山羊老师走了过来,说:“小猴子,你天天不洗手,还把小朋友们欺负哭了。你这个不爱干净的捣蛋虫,同学们都不欢迎你,看来应该把你送回家去。”

小猴子说:“老师,我只是觉得这样很好玩,没想欺负小朋友啊!”

山羊老师接着说:“你不爱干净,别人可爱干净哦,你把脏手伸进小朋友的饭碗里,大家都很讨厌你。”

小猴子听了山羊老师的话,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其他小朋友一同把手洗得干干净净,小兔子和其他小朋友也不再讨厌小猴子了。

故事中,小猴子作为幼儿园的一员,由于不爱洗手,不讲卫生,其他小朋友都不喜欢他。通过这样的对比,告诉孩子不要学小猴子,同时也向孩子传达不讲卫生是不受欢迎的信息。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在意识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有改变的可能。

除了讲故事,游戏也能很好地引导孩子爱上洗手。父母可以借助故事,研发出相关的游戏,比如《小手历险记》中,小手和胖香皂是最好的朋友,他们每天相互拥抱,而且小手还要给胖香皂唱两遍《祝你生日快乐》,胖香皂才能安静地睡觉……

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可以利用这些故事情节,和孩子玩类似的游戏,比如一起洗手、一起唱歌,洗完手互相闻一闻,等等。这些游戏都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父母们赶紧试一试吧!

教养小贴士

一般来说,正确的洗手方式为:打开水龙头后,先用流动的水冲洗手部,然后用洗手液或儿童香皂均匀涂抹,使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处都沾满泡沫,接着反复搓揉双手及手腕部,时间不少于30秒,同时要特别注意清洁指甲等部位的污垢。最后冲洗时应双手下垂,指尖向下,以利于手上的泡沫顺着流动的自来水沿手指冲下,直到冲干净为止。不乱扔垃圾,从小养成孩子的环保意识

生活小场景

张伟已经是一个大班的孩子了,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都很听话,但有一个不好的坏习惯——乱扔垃圾。

在幼儿园里,吃饭的时候,张伟不是随地吐菜渣、骨头等,就是将用过的餐巾纸乱扔。每次老师看到了,都提醒他不能乱扔垃圾,可是,下一次张伟又不记得了。为此,老师把情况反馈给了张伟的妈妈。

张伟妈妈对此表示很无奈,因为儿子在家也有同样的表现。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张伟的嘴巴故意不对着饭碗,假装在认真吃饭。其实,这是张伟想把不喜欢吃的菜偷偷弄到桌子底下去。

妈妈知道了儿子的意图,就大肆批评道:“吃个饭,你也能弄得一地都是,不想吃就别吃,这么不讲卫生,连老师都批评你了。”

不仅如此,张伟吃零食的时候,包装袋、果壳等也是随手一扔,常常弄得满地都是,妈妈为此很无奈。

 小故事·说道理

生活中,孩子总免不了有乱扔垃圾的行为,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没有讲卫生的观念,这就需要父母对他们进行教育了。3~6岁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如果父母不严格要求,或是没有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孩子乱扔垃圾的行为就难以得到改正。

案例中的张伟正处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意识到,必须及时改正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让孩子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初步的环保意识,还有助于孩子素质的提升。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不乱扔垃圾呢?这让大多数父母感到十分棘手,苦口婆心地说了又说,可孩子就是不听。其实,孩子不愿听,与父母的说教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一看见孩子乱扔垃圾不是打就是骂,或者强制给孩子灌输不能乱扔垃圾的观念。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自己乱扔垃圾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面对父母的责骂他们感到很无辜,不但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

对此,父母需要放低自己的姿态,用一种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去教导他们。比如,给孩子讲一个有关讲卫生的故事,与孩子在故事中共同成长。让孩子从心底里认识到原来乱扔垃圾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以下森林里发生的故事,或许能吸引孩子的兴趣。

琦琦家的“垃圾站”

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大家都很讲卫生,从来不乱扔垃圾。然而,小猪琦琦是个例外。

小猪琦琦从学校回来,嘴里还啃着一根玉米,走到家门口时,正好把玉米吃完了,于是,小猪琦琦把玉米棒随手扔在了路边。

此时,小猴子正好从路边走过,看见路边有一根玉米棒,于是随手把香蕉皮扔在了玉米棒的旁边。心想:别人可以把垃圾扔在这里,我应该也可以。

天快黑了,小兔子急匆匆地往回赶,路过小猪的家,不料一不小心踩在了玉米棒上,狠狠地摔了一跤。小兔子站起来后,十分生气,心想肯定是小猪琦琦扔的。

于是,小兔子回到家,写了一块牌子—“垃圾站”,然后把它插在了小猪家的旁边—扔玉米棒和香蕉皮的地方。

第二天起来,小猪琦琦看见自己家旁边堆满了垃圾,气得跳了起来,直到她看见“垃圾站”那个牌子的时候,她才知道是自己乱扔垃圾造成的。

从此以后,小猪琦琦就再也不乱扔垃圾了。

可爱的小动物总是招孩子喜欢。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孩子会更乐意接受或学习小动物的做法,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故事带给孩子的影响,如果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父母,那么,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会变得更加轻松。

当然了,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养成乱扔垃圾的恶习,不然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带孩子外出时,如果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我们也可以借此反面教材来教育孩子,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相信,只要父母有心,孩子乱扔垃圾的行为就能得到及时地改正。

教养小贴士

让学龄前的孩子学会讲卫生、不乱扔垃圾需要一个过程,父母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尤其是当孩子主动将垃圾丢进垃圾筒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赞扬。一旦孩子受到激励,他们会从意识中认同不乱扔垃圾,不仅自己不乱扔垃圾,看到别人乱扔垃圾时也会去阻拦。睡前故事,培养孩子规律睡眠的习惯

生活小场景

多多今年4岁了,最令爸爸妈妈头疼的是多多在作息上的不规律,他似乎一直精神十足,不知疲倦。

平时在幼儿园里,每当午睡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乖乖地去睡觉,只有多多在床上动来动去,就是不愿躺下。老师说他,他就说不想睡觉。实在没办法,老师只能让多多自己玩,但是不准他打扰别的小朋友。

晚上回到家里之后,多多依旧是活力十足,爸爸妈妈累了一天,巴不得早点睡。可是多多却很不情愿去睡觉,总是要爸爸妈妈给自己讲故事、陪自己玩,经常闹到11点多还意犹未尽。为此,把爸爸妈妈折腾得够呛。

早上天还未亮,多多就睁开双眼骨碌骨碌爬起来了,爸爸妈妈多么想再睡一会儿,但是只要多多一醒,几乎就不可能了。

对此,爸爸妈妈很困惑:为什么多多的睡眠会这么不规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小故事·说道理

规律的睡眠不仅有利于节省父母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对大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孩子并不能认识到这些,他们贪玩、活泼、好动,几乎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困了就睡,睡醒了就玩,没有特定的规律。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一时间很难改变孩子一些不良的睡眠习惯。

除此之外,孩子睡眠不好与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受父母作息规律的影响很大。如今大多数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少。因此晚上就成了快乐的亲子时光,再加上很多父母有晚睡的习惯,孩子的睡眠自然就变得不规律了。

对于孩子的睡眠问题,父母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做起。与其整天为孩子不睡觉而头疼,不如行动起来。晚上少进行一些过于兴奋的活动,早一些入睡。可以在入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安静下来,在故事中慢慢地进入梦乡。

冬天里的小熊

冬天到了,外面飘起了雪花,小熊一家正躲在洞里冬眠。小熊被洞外的雪景迷住了,说什么也不肯睡觉。对妈妈说:“妈妈,我想看看雪花,我不想睡觉!”

熊妈妈摸摸小熊的头,说:“孩子,外面的雪花虽然很美,但是外面的天气也很寒冷,我们只有在洞里舒舒服服睡觉,才不会受冻。还是不要出去了,不然会生病的!”“不嘛,不嘛,我就想看看美丽的雪花!”小熊哭闹起来。

熊妈妈只好把小熊搂在怀里,告诉他一会睡着了,你就会在梦里看见雪花了。就这样,熊妈妈哼着歌儿,小熊慢慢地就睡着了……

在梦里,小熊真的站在了外面的雪地里。外面到处白茫茫一片,冰柱从屋顶上垂挂下来,大雪压得枝头吱吱作响,很多雪橇车在雪地里滑来滑去,还有一群孩子在堆雪人、打雪仗……“哇,原来冬天这么有趣,并没有妈妈说得那么恶劣啊!”小熊想着,喃喃地说:“妈妈,我喜欢冬天。”

熊妈妈抚摸着小熊的头,看着他睡得很香的样子,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睡前故事是当下很流行的一种亲子教育方式,通过讲故事,不仅可以让孩子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增长知识,而且对形成规律的作息也很有帮助。一旦孩子喜欢上了这种方式,一到睡觉时间就会自觉上床等着爸爸妈妈给自己讲故事。

如果你的孩子晚上总是活蹦乱跳,不愿入睡,不妨尝试着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吧!或许故事的魅力会使孩子所有的活跃细胞都安静下来,不知不觉便会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

教养小贴士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睡眠规律也是有差别的。3岁前的孩子身体处于快速发育的时期,如果睡眠不规律,极易影响身体的发育;而3~6岁的孩子,如果睡眠不规律,每天深度睡眠少于10小时,那么他们在数学、阅读、专注力和空间感知能力上,就会比正常睡眠的孩子低很多。由此可见,给予孩子足够的睡眠是保证其身心健康发育的基础条件。第三章    每天一个故事,培养孩子的好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好性格可以为孩子的成功奠定基础。生活中,有些孩子爱耍脾气,显得蛮横,有些孩子依赖感强,显得懦弱……这些不良的表现势必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因此父母必须从小开始引导。故事就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及时管教耍脾气的孩子

生活小场景

3岁的童童是一个极爱发脾气的女孩,一闹起来,爸爸妈妈都对她束手无策,很多时候既不明白是怎么招惹她了,又不知道该如何让她安静下来。

有一次,妈妈跟她玩牌,童童输了,就耍起赖来。把扑克牌撒了一地,妈妈给她捡起来,她又接着扔。这一下,把妈妈惹毛了,气势汹汹地说:“你再扔,我就把你扔出家去。”

没想到,童童更加生气了,大喊大叫,之后“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妈妈彻底没辙了,只好缓和语气劝说起来。

还有一次,周末妈妈带着童童去逛超市,去的时候说好了不乱买玩具。可是一到超市,童童就被一件玩具吸引了,家里的玩具已经很多了,妈妈坚决不给她买。童童不干了,又拉又扯,还甩胳膊、跺脚,哭个不停,引得一大堆人驻足观看,让妈妈感到很尴尬。

对童童这个爱耍脾气的性格,妈妈真是既无奈又着急,可就是没什么好办法。

 小故事·说道理

孩子耍脾气,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对于孩子来说,由于他们年龄小,一方面不懂得如何控制情绪,另一方面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单一。因此,常常通过乱发脾气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大多数情况下,两三岁的孩子偶尔耍脾气是正常的,如果过于频繁,就要及时进行管教了。

那么,我们该拿乱发脾气的孩子怎么办呢?

首先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式,比如上述案例中的童童妈妈就可以换一种方式,为了不刺激童童而离开她一会儿。这样一来,父母既可以避免动气,又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耍脾气并不能让父母屈服。

待孩子安静下来后,我们再跟他讲道理,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那么,怎样的道理孩子才更乐意听呢?没错,就是故事。在平日里,我们可以让孩子多看书,或者给孩子讲故事—《兔子与生气的小鹿》。

兔子与生气的小鹿

森林里住着许多动物,其中有一只性格温和的兔子和一只爱生气的小鹿。有一天,兔子走在路上,看见小鹿正在使劲地踢树干。“你这是在做什么?”兔子问。“问这么多做什么,跟你没关系,请你走开。”小鹿气呼呼地说。

这只小鹿的脾气也太不好了啊!还这么没礼貌。兔子心想,对了,肯定是小鹿遇到了什么麻烦,自己不妨问问,说不定能够帮上忙。“你好!我是兔子奇奇。”兔子笑眯眯地说。“我一点也不好!我连一个朋友也没有,大家见了我都走开。”小鹿沮丧地说。“哦,原来是因为这个呀!难怪你在这里踢树干呢。”兔子接着说,“为什么大家都不想见你呢?”“这个……这个……”“我想,我知道答案了,你是不是对每个询问你的人都这么凶巴巴的啊?如果是的话,自然是谁也不喜欢跟你玩了。”

小鹿想了想,感觉兔子奇奇说得好像很有道理。于是,不再踢树干了,对兔子说:“谢谢你提醒了我,或许真的是我脾气太不好了,让所有人都不高兴。”

后来,小鹿不再乱发脾气,她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故事中的小鹿经常发脾气,所以动物们都不喜欢她。这不但会让自己失去朋友,而且自己也会很难过。当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后,他就会慢慢改变自己。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乱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如果自己感到很恼火,那么是很难对孩子保持克制的。如果不能避免用过于刺激、夸张的方式批评孩子,那么,情况只会越来越糟。这一点是父母需要谨记的。

教养小贴士

有些时候,孩子会突然发火,这时大人往往不明所以。如果真的找不出原因,可以考虑是不是环境因素造成的。比如搬家了,孩子不习惯;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等等。可以趁着孩子独自玩的时候注意观察,如果他对玩偶学大人吵架时的口气大喊大叫,那么原因很可能就是不和谐的家庭环境造成的。乐观的孩子才能看到生活阳光的一面

生活小场景

周末,乐乐一家准备自驾出去玩,出门的时候,乐乐可高兴了。可是没走多久,车就堵上了,乐乐看着窗外一长串的车阵说:“唉!真没意思,这是出来玩还是出来难受呢?”

一旁的妈妈听到乐乐的抱怨声,耐心地说:“出来玩,就要开开心心的,抱怨可不好哦,我们要乐观一些。”

正在开车的爸爸也说:“是啊,堵车是因为出来玩的人多,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既然有点堵,那我们就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吧!”

听到爸爸这么说,乐乐很无趣地说:“欣赏风景……我都快急死了!你们怎么这么乐观呢?”听到乐乐的话,爸爸妈妈都笑了。

乐乐就是这样一个急性子,平时想做的事总是希望马上实现,遇到一点困难就悲观起来。爸爸妈妈对此有些担忧,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乐乐的这个性格。

 小故事·说道理

生活犹如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哭,你对它笑它就笑。乐观是人所具有的积极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乐观的人往往比悲观的人身体更健康,更容易远离抑郁,学习成绩更好,在人群中更受欢迎,成功率也更高。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永不言弃的乐观性格的养成尤为重要。

然而,有些孩子天生比较乐观,有些孩子则正好相反。比如,案例中的乐乐遭遇一点挫折就容易悲观。不过,心理学家认为,即使有些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培养。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来塑造孩子乐观的性格呢?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悲观。一般来说,孩子的悲观大都受家庭环境影响,他们从大人的批评中学会了悲观。因此,父母不仅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还要不向孩子宣泄自己的“垃圾情绪”,这样能够大大减少孩子的悲观情绪。

当然,我们很难完全杜绝孩子的悲观情绪,成人都很容易有悲观情绪,更何况孩子呢?当孩子悲观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教,但要注意方式。比如,外出游玩的时候,发现只剩下半瓶水了,而此时天气很热,周围又没有卖水的地方。很多孩子甚至父母都很可能悲观起来:“就只剩半瓶水了,这可怎么办呢?”

其实,半瓶水少吗?在乐观的人看来,已经足够多了。他们想的是:“还好,半瓶水完全可以坚持到下一站,那时喝完了,就有卖水的地方了。”

两种不同的观点,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心情。父母应该用后者来影响孩子,在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这样孩子自然会变得乐观起来。此外,也可以给孩子讲一个关于乐观的小故事——《小雨滴下人间》,也能很好地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小雨滴下人间

夏天来了,天空时而白云飘飘、阳光明媚,时而乌云密布,大雨骤下。

一天,天空又飘来了一片乌云,天渐渐暗了下来。

只听见云层中传来一个声音:“伙计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一片响亮的声音响起来。

原来这是乌云和小雨滴的对话,马上就要下雨了,这是最后在发号施令。

其中一滴小雨滴,想到自己要往下跳了,立马对乌云说:“我害怕、我害怕,我这一去,就要到臭水沟里去了,我才不想去那里呢!”

乌云听了,说:“不要把情况想得那么糟糕,大地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比如清澈的湖水、芬芳的花蕊,或许你会落在那里呢。”

小雨滴听了,还是犹豫不决。身边的小雨滴耸耸肩说:“你为什么这么悲观呢?我们一起走吧!不下去,怎么知道会怎样呢?”

说着,就拉着小雨滴一起跳下去了,小雨滴连眼也不敢睁开,对即将到来的命运忐忑不安。

突然,咚的一声,小雨滴掉下来了。立刻被芬芳的香气迷住了,睁开眼一看,小雨滴惊喜万分,它掉进了花蕊中……

孩子就犹如小雨滴一样,充满童真且对很多事情都感到害怕,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这就需要父母给予他们勇气,让他们时刻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要形成乐观的性格,需要父母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尽可能地去赞赏他人和悦纳自己,告诉孩子不要总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更要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对事物的反应以及疏导不良情绪。如此一来,孩子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教养小贴士

我们不可忽视孩子情绪中乐观与悲观的差异,因为这不仅会使孩子在压力情境下产生不同的反应与因应策略,还会左右孩子寻求社会支持的意向,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一般来讲,乐观的孩子会有正向的期望,他们会努力去因应压力与寻求支持,而悲观的孩子则很可能会自暴自弃,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