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安无事:想得开得自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16:11:55

点击下载

作者:党高明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想”安无事:想得开得自在

“想”安无事:想得开得自在试读:

前言

做人想得开,生活才自在。人人都向往天堂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天堂里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人们的想象里,天堂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琼楼玉宇,锦衣玉食,宝马香车,莺歌燕舞……

著名歌手腾格尔有一首名叫《天堂》的歌曲,歌词里这样写道:“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河水,绿绿的草原,奔驰的骏马,还有我的姑娘,这是我的家,我的天堂……”

如果天堂果真是这个样子,那真是令人神往。

然而,我们要问的是,“天堂”里有没有烦恼、痛苦、沮丧、失望……如果有,那么,尽管它华丽锦绣,富丽堂皇,那也不是天堂。

呜呼,人世间哪来的天堂?

要说有,它只能在我们的心里:想得开就是天堂!

人人都可以生活在天堂,但前提条件是:想得开!

和善地对待自己和他人,你就是在建造天堂;

把别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遇事想得开,自己就是天堂!上篇想不开,天大的事

某君半夜开车回家,遇一路人被冻得瑟瑟发抖,他把这人扶上车并拉回家。暖和过来后,他才惊奇地发现,这人竟是菩萨。

菩萨看他人好,就对他说:“我可以在你人生遭难之际救你三次,以报答你今晚的善行。”

他听后十分高兴,觉得有菩萨保佑,一生可以高枕无忧了。

一天晚上,他正在熟睡,屋里忽然起了大火,他被及时唤醒,得以逃出屋外。可这时,他忽然想起昨晚拿回家的两万现金,又不顾人们劝阻冲进了火光里。结果屋顶坍塌,他埋在废墟里被闷死。菩萨履行诺言,让他死而复活。

又有一天,他在河滩里干活,忽然河道涨起大水,他躲避不及,被大水淹没。就在这时,过来一条船,他被及时救起。船上挤了很多人,一个人不小心踩了他的脚,他顿时火冒三丈,与这人大吵起来,最后竟然动了手,结果被人推到河里淹死了。菩萨又一次履行诺言,再一次给了他生命。

一天早上,他匆忙开车出门,半路上发现手机忘在家里,便返回去拿。开门见妻子正与一男人在客厅里聊得欢喜,顿时火冒三丈,不由分说上去对妻子一顿毒打,那男人看不过,上前推他,他一个后倒,脑袋瓜子不偏不正撞在柜子的棱角上,他因失血过多撒手西归……菩萨又一次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三死三生,菩萨的诺言已经兑现,他该好自为之。可是,他却认为自己救过菩萨,相信菩萨不会见死不救,依然我行我素。这天,他百无聊赖去散步,发现一堆人对他指指点点,便不由火从心中起,与众人大吵大闹,结果被冲过来的一辆汽车撞死了……

这一次,菩萨没有救他。

在去黄泉的路上,他遇到了菩萨,埋怨菩萨不够意思。

菩萨无奈地说:“世上的人都可以救,唯独想不开的人救不了。就拿你说吧,第一次你为钱想不开,要钱不要命。第二次你因‘气’想不开,要‘气’不要命。第三次你为情想不开,要情不要命。人人头顶都有一个天,你想不开,天塌了,谁也救不了你。”

说完,飘然而去。

望着菩萨远去的背影,他终于明白:人若想不开,谁也救不了。第一章人想不开有多可怕

据说,上帝在创造了世界之后感到有些孤单,便用泥土照着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亚当,后来又用亚当的一条肋骨创造了夏娃。上帝在东方开辟了一个园子,起名伊甸园,给亚当和夏娃居住,那里简直就是天堂。

在伊甸园里有许多树,其中两棵树最特别,一棵是生命之树,一棵是思想之树。据说,吃了生命之树的果子可以长生不老,吃了思想之树的果子便有了智慧。上帝告诫亚当、夏娃,伊甸园唯有思想之树的果子不能吃,吃了就会死。

但是,亚当和夏娃后来经不住蛇的诱惑,终于偷吃了思想之树上的果子,于是悲剧发生了。他们因此被赶出了伊甸园,而且子孙万代都不得不为这个“原罪”付出代价。

就这样,没有吃到生命之树上的果子,人就不能长生不老;而吃了思想之树上的禁果,则让人意识到了人生将要面临许多痛苦和烦恼。于是,人就开始了痛苦的思考,“想不开”,就这样出现了。

伊甸园的神话,暗示了人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一方面,人偷吃了思想之果,有了和上帝一样的智慧;另一方面,人没有吃到生命之树上的果子,也有一个早晚会死的肉身。人有肉身并不可怕,大不了可以像动物那样无忧无虑地活着。可人又不是动物,人除了有一个沉重的肉身,人还有一个高贵的灵魂。灵魂不甘心成为肉身的奴隶,总想挣脱肉身的束缚,重新回到天堂。所以,人就在思想中苦苦挣扎。

动物之所以不痛苦,并不是因为动物不会死,而是动物意识不到自己会死。而人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人必然要经受痛苦的折磨,且总有一天要死,却还要和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做着悲壮的抗争。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人属于自然,但总想超越自然;人本来有限,却总想得到永恒。因此,思想之果使人享受生命的快乐,同时也使人遭受痛苦的折磨。人本是到这个世界上寻求快乐的,可痛苦却总是不期而至。于是,想不开就成为人生命的常态。

生命是痛苦的,这并不是生命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附着于人的肉体的这个思想,使人产生了无穷无尽的欲望,况且这些欲望还是永无休止的,所以,思想是人痛苦的源泉。

就像象牙对于大象既是荣耀也是灾难一样,思想对于人,既是天堂又是地狱。想不开,置人于地狱,使人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折磨。想不开是人生的“死胡同”

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我们一行在合肥市参加完一个会议之后,便相约到著名的黄山景区一游。那时已是10月,虽然淮河以南仍然温暖如春,但黄山因为海拔高的缘故,却已进入寒冷时节。当我们拾阶而上登爬黄山的时候,越往上走,天气越是寒冷,半山腰甚至已经被冰雪覆盖。游人已经很少,空旷的山间独闻我们一行的欢呼声。就在我们登临半山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至今令人惊悚的景象。

远远望去,只见在一株松树的枝杈上,垂着一个色彩鲜艳的东西,似乎已经被冰雪冻住,像一根木头一样,垂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们走近一看,是一个人,一个看上去年龄并不大的姑娘。我们立即意识到,这位姑娘是上吊自杀了。看来她上吊自杀已有了很长时间,身体已经完全僵硬,从她口鼻里流出的涎水一直从脸上垂到胸前,没有了一点生命的气息。

我们立即报警。过了很长时间,警察才赶到现场,他们在现场拍照、取证之后,把姑娘用塑料布包裹住拉下山去。

因为这一幕对我们震撼太大,下山之后,我们专门到派出所了解情况。警察告诉我们,自杀者的身上有自己的身份证明。身份现已查明,死者是来自外省的一位年轻姑娘。自杀的原因是因为高考失败而想不开,独自一人上山自缢身亡。这让我们为姑娘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而唏嘘不已。

由于这是平生亲历的一幕悲剧,所以至今想起来仍然感到无比揪心。因为高考失利而想不开,毅然决然地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情。

想不开,就是人生的“死胡同”。

据统计数据,全国每年大约有20万人死于自杀。

自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往往并非单一原因引起,是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专家指出,自杀,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一些人遇事想不开,钻牛角尖,从而迈上了人生的不归之路。

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人的本能。可是,让我们震惊的是,有的人却选择自己亲手结束自己的宝贵的生命,这让正常人难以理解。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生命没有了意义,是怎样的心态让他们对生命产生了如此厌恶的情绪,是什么给了他们这么大的勇气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每一个自杀者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无可置疑的是,他们的自杀都是从想不开开始的。

有一个材料,对2014年大学生自杀案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所有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尽管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遇事想不开。或者是因学习上的压力过大,或者是因为感情上的纠葛不能摆脱,使当事者陷入痛苦不能自拔,最后不堪重负,以自杀寻求解脱。

2014年3月7日,厦门南洋学院一名17岁女生从女生宿舍楼7楼坠亡。调查发现,该女生轻生的原因是因为舍友抢了她的男朋友,一时想不开跳楼身亡。

2014年4月2日,厦门南洋学院一名大二男生从学校宿舍7楼坠下身亡。调查发现,该大学生自杀原因是因为愚人节女友提出分手,由于接受不了此刺激而自杀身亡。

当年4月16日,广东中山大学一名风华正茂的硕士研究生在宿舍内自尽,该研究生自杀前留下遗书,说明他选择自杀的原因是,在父母期望、学习和工作上的压力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走上了人生的不归路。

4月21日,山东泰山学院大一新生因感情问题跳楼自杀……

从这些大学生自杀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他们选择自杀并非有什么非死不可的事情发生,而是在自己不愿看到的事情出现后,由于一时想不开,在激烈情绪的刺激下,冲动地选择自杀。

有报道称,据不完全统计,南京长江大桥通车48年里,有2000多人在此跳桥结束生命。在此坚持13年义务劝退自杀者的南京人陈思,在此见证了无数各式各样的自杀者:从15岁少女到古稀老人,有人衣衫褴褛也有亿万富翁,有人身着嫁衣,有人自备断头酒,还有人一腿上绑着18800元现金。赴死理由各式各样,嗜赌、败业、被家暴、失恋、被骗、抑郁……但陈思总结说,这一切都因为三个字:想不开。

如果说这些年轻人是由于涉世未深,一时想不开情绪冲动自杀的话,那么,一些伟大的人物的自杀,就更让人不可思议了。

提起海明威这个名字,大家往往把他与硬汉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他也的确是一个硬汉。他从幼小的童年开始就表现出坚强不屈的性格。对于他的童年,他的母亲曾说:“当有人问他害怕什么的时候,他大声地回答,他什么也不怕。”他儿时的愿望就是要人们把他当大人来看。他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毅给他的父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海明威童年这些印记中,就可以看到,海明威身上有着强烈的英雄情结。

海明威19岁初上战场,他身中240多块弹片,仍然冒着生命危险救护一个受伤的战友到安全地带。海明威受伤后,他的父亲写了一封信,问他准备什么时候回家。他在复信中说,他的军人职责要求他等战争结束了才能回家。谈到战场上的死亡之事,海明威讲述了一个情节:有一天,海明威的战友琴克引用了莎士比亚的话,这句话出自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中的台词:“死对我来说无所谓,反正人一生只死一次,上帝要我怎么死,我就怎么死。今年死了,明年就不会再死。”这句话引起了海明威的强烈共鸣,他让战友把这句话写在纸条上,把它背熟了,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在记者对他的访谈中多次提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海明威是视死如归的。

海明威是个争强好胜的人。后来他从事小说创作,先后写出了描写斗牛士生活的短篇《没有被斗败的人》,刻画迷惘一代的长篇《太阳照常升起》,回忆战争血腥残酷的长篇《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敲响》,以及那篇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的《老人与海》等,取得了小说创作的辉煌成就。

谁能想到,如此顽强、对生命充满希望并且取得如此人生辉煌的人,最后却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团。

其实,海明威也是因为想不开而自杀的。

本来,他以自己优秀的创作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应该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即使从此再不写任何东西,仅此一项就可以使他流芳百世。可是,他却认为,“不能尊严地活着,就不如死去”。他在写作上与同时代的作家们总处于一种“较劲”的状态。他与世界级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的交往是这样,与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的交往也是这样。可这种较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由于他的想不开,使他陷入这种较劲不能自拔,结果,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崩溃了。

1961年7月2日,那是个黑色星期天的清晨:海明威找出自己平生最喜爱的那支镶银双筒猎枪,轻轻地擦拭抚摸了一会儿,准备向心爱的猎枪告别,也向这个世界告别。海明威用手理了理下巴上的大胡子,那带着深深伤痕和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忧郁的微笑。他长长地吐了口气,举起双筒猎枪,有些笨拙地将枪插进嘴里。接着,他从容不迫地举起手臂,同时用手指扣动了两个扳机……

自杀似乎与名人结缘。2017年3月26日下午,美国华尔街投资人查尔斯·墨菲从纽约曼哈顿中城的索菲亚酒店24层“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56岁的生命”。这条聚集了“自杀”“跳楼”“金融高管”等当下诸多敏感词于一身的新闻,一经曝出就引起了外界广泛的关注。人们不明白,身价亿元的明星高管为何要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最后的结论让所有人为之震惊:经济的不景气使他位于曼哈顿的一栋高级住宅连连降价,加上公司被曝亏损,他开始想不开。当天下午,他走进附近的索菲亚酒店,开了一间24层的客房,接着从窗口跳了下去,留给世人一片唏嘘。

一颗华尔街的投资明星就这样如同一片枯叶一样静静地飘落。

可是,自杀,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如枯叶般的静静落下,有的时候,它很可能还会以山崩地裂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2016年8月26日,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景古镇阿姑山村山老爷湾发生一起震惊世人的自杀事件。一位年轻的母亲先后让四个幼小的孩子服毒,然后自己自杀不治身亡。其丈夫随后也服毒自杀。

28岁的母亲杨改兰和入赘的丈夫李克英生育有四个孩子,大女儿8岁,第二胎是一对龙凤胎姐弟,5岁,四女儿仅3岁。8月26日下午,有人发现杨改兰和四个孩子躺在自家房屋西侧的山沟里,四个孩子均有外伤,其中3个当场死亡,杨改兰与其中一个孩子送医院后不治而亡。

杨的丈夫李克英在镇上一家猪场上班,8月27日早上回家后,9月2日离家出走,经过两天多的查找,被发现在离家不远处的树林里服毒自杀死亡。

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发现杨改兰与四个孩子的自杀完全是因为家庭成员矛盾复杂、思想隔阂严重,一时想不开造成的。杨改兰对生活失去希望,于8月26日下午把四个孩子带到老爷湾,先让其服毒,见一时难于见效,又用斧头把四个孩子砍死,然后自己服毒。当人们发现后,杨改兰并未死去,人们问她为什么要对孩子下手,她说:“我不愿让他们在世上受罪,要把他们一起带走。”

丈夫李克英看到这种情况,也因无法接受现实,想不开而自杀身亡。

一时想不开,让一个好端端的家庭瞬间毁灭,6条活生生的生命就此陨落。这起震惊世人的自杀事件,让我们看到,想不开就如同原子裂变一样,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让我们匪夷所思的是,自杀有时并不是有预谋的,有的人竟然会因为一时情绪激动、想不开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2017年1月31日,大年初四。这天下午三点左右,与家人一起游览泰山的一个女孩,竟然因为与家人闹了点矛盾,纵身跳下了身边的悬崖。幸亏大雪刚过,厚厚的积雪保住了她的生命。人们不明白,想不开何以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可以让人做出如此荒诞不经的行为。

其实,自杀者们原本是可以不死的。面对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情发生,只要冷静地思考,捅破了那层“窗户纸”,是完全可以想得开的。在这个世界上,人所处的绝境,都不是生存的绝境,而是一种精神绝境;只要人不在精神上垮下来,外界的一切都不会把人击倒。可惜的是,就是因为遇事一时的想不开,使人走进了人生的“死胡同”。由此可见,遇事想不开,就是一种精神绝境,最后击倒人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人若想不开,魔鬼必然会找到他。想不开是生活的“断头路”

有人说,抑郁症是人精神的“感冒”。可是,这个“感冒”与普通的感冒不同,人一旦染病,便很难治愈。关键是,现在患这种“感冒”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专家指出,抑郁症的后果很严重,是目前15岁至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于欣教授指出,说抑郁症是精神感冒,这其实是有点太简单化了,因为,抑郁症的影响是很大的,不仅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全身健康,还会影响到他的生活和工作,它绝不是一个单纯的精神感冒,不是打两个喷嚏、咳嗽两下就会好的。

我们周围,有多少人因抑郁而闷闷不乐,我们并不能感知。据有关专业人士统计,目前我国抑郁症识别率仅为三分之一,识别出来后,能够就医治疗的也只有三分之一。只有那些名人也说自己患了抑郁症,我们才惊讶地发现,抑郁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央视名嘴崔永元,搜狐少帅张朝阳都在媒体上公开表示,自己患了抑郁症。据有关专家介绍,历史名人牛顿、达尔文、林肯、丘吉尔等,还有很多作家,像三毛、弗吉尼亚、伍尔夫等,都曾被抑郁症所困扰。英国戴安娜王妃、画家梵.高、演员憨豆、歌手张国荣等,也都是抑郁症患者。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受抑郁症折磨的人大约占总人口的7%,保守估计也有9000万人。

南京脑科医院抑郁症专科门诊主任姚志剑介绍,1982年全国调查显示,抑郁症发病率仅为0.83%,2006年时已增加到4%—8%,近30年增加了近100倍。有关南京的情况,姚志剑说,2012年全年抑郁专科门诊量是8902人,2013年1—11月就达到13865人次,一年时间就增长速度了1.56倍,这还不包括此前在其他精神科就诊后,转到这里来的。

抑郁症是一种顽固性的疾病。在抑郁症患者中,75%—80%患者会多次复发。每一次抑郁症的反复,都可能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半数自杀者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是什么?它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他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伴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的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

抑郁症人群的主要症状:一是自我认同降低,时常自责。二是情绪极端,亢奋易怒,反应变慢。三是反复出现自杀念头,并伴有自残行为。四是精力减退,容易疲倦。五是兴趣丧失,没有愉悦感。六是思考能力丧失,无法迅速决策。七是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等。八是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九是性欲减退。以上症状有四条符合,且久病不愈,说明已经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可给人的身心带来巨大伤害。抑郁症患者往往表现为兴趣减退或丧失,对所有事情都表现出厌烦、冷淡、无动于衷。抑郁症患者对前途悲观,似乎生活、工作、学习都前景暗淡,感到绝望。注意力难以集中,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下降,人际关系冷漠,长期失眠,思维力、记忆力、联想力明显下降。重度抑郁病患者,往往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据医学专家介绍,抑郁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是与药物有关。科研人员发现,长时间服用降压药、洋地黄、皮质类固醇药物以及长期服用安定或吩噻嗪类药物等,都容易引发心情抑郁。

二是与环境污染有关。据报道,患有“多种化学物质过敏症”的人,在接触化学合成的香水、肥皂、某些气体、杀虫剂等物质后,会出现头晕、困倦体乏、鼻塞、哮喘等症。有不少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心情抑郁。

三是与季节、病毒有关。每当冬季或阴雨季节来临时,人就会变得抑郁沉闷,浑身乏力,无精打采,注意力难以集中。这就是冬季阴雨天引发的抑郁。一种名叫“无兴趣疱疹毒”所致的疾病的患者,也容易引发心情抑郁。

四是与饮食有关。长期服用碱性食物、久忌荤腥而缺乏蛋白质的人,容易出现忧心忡忡、精神不振的状态。摄入脂肪过量又易使人疲劳、抑郁或烦躁。营养学家认为,氨基酸对振奋人的精神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营养学家还认为,当人们过量食用含铝元素的食品,体内的铝元素积聚一定数量,也容易导致心情寡欢,抑郁难耐。

第五是与疲劳有关。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大脑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而高度密集型的生产容易使人产生慢性疲劳。长期处于身心疲劳的人,办事没信心,对外界没有兴趣,并伴有头昏、失眠等症状。

除此之外,科学研究证明,抑郁还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如果认知出了问题,极有可能患上抑郁症。比如,极端化的思考应对,不论什么事,都认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不是黑就是白,不是错就是对,这样就会使人陷入绝对化的泥潭。还有比如任意推断,没有明确的证据,对事物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机时作出判断,如将自己的失误过分夸大的“扩大解释论”,仓促考虑做出决定的“主观、片面、理想化思维”等,这都会使人得出错误的结论,影响人的情绪,使人陷入抑郁状态。

极端化认知表现在思维方式上就是想不开。

遇事想不开的人,往往就是被不合理的认知所左右,他们对人对事往往采取非此即彼的绝对思维,如果现实情况不能与自己的认知相符合,他们就会情绪低落,心情不佳,陷入抑郁。

半月谈杂志记者在长春市安宁精神康复医院采访时,根本没有看出,年轻的陈爱松就是重度抑郁症患者。

陈爱松是一位25岁的未婚姑娘。她对记者陈述自己的病情时说:“我家在农村,17岁就出来打工。一年后,母亲因脑出血需要大量的钱。我一天打两份工,仍然不够家里用。我当时觉得家里就像一个无底洞,怎么赚也填不满。家里没有人关注我,我常常一个人在房间里哭。每天都不开心,觉得自己太无用了,情绪十分低落。所以就经常想到自杀。”

记者了解到,陈爱松曾因严重抑郁症多次割腕自杀。她说:“我割了多次,也流了很多血,每次割完就用纱布把手腕包起来。一次比一次割得狠,但都没死成。我想割腕死不了,那就自焚吧。我把柴火点着了,结果把自家的房子和别人家的房子都烧了。我爸把我救了出来。”

从陈爱松自杀案例就可以看出,她的严重抑郁就是因为她的认知出现严重偏差。她的认知就是“要么我能行,赚很多的钱给母亲看病。要么我是无用的,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正是这种极端的认知,使她心情严重抑郁,在困境面前想不开,最后导致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其实,这也就是一念之差,如果用合理的认知来认识眼前的困境,她就会想得开。“我不是三头六臂的巨人,我已经做得很好了,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我还会继续努力多赚钱,日子会好起来的,我也会好起来的”。换一种思路这么想,她的心情就不会变坏,反而,困境还会使她焕发出更大的生活热情,她也就不会心情抑郁。事实上,天无绝人之路,只要人努力,日子总是一天会比一天好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抑郁并非是生活本身有多么糟糕,而是人对生活的看法和想法糟糕了。再苦的日子也能过去,过不去的只是人的心理和精神。

从思维方式上分析,抑郁症患者多是喜欢钻牛角尖的人。他们的最大特点是喜欢无穷无尽地思考。他们一遇到事情,就开始思考,思考来思考去,越思考越出不来,越思考越想不开,结果钻进了牛角尖,自己把自己装进到封闭的盒子里去,闷闷不乐,抑郁寡欢。善于思考有时候是好事,因为人在思考中才能越来越有智慧。但是,如果人除了思考而缺乏行动和感受生活的能力,那么思考就极有可能成为埋藏人生命丰富性与真正活力的坟墓。这是因为世界上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挖空心思去寻找解决之道,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并不需要去用思考来解决,有很多问题也并不需要去苦想。苦想有时会带给我们智慧,但很多的时候,苦想会使我们越来越想不通,陷我们于思维死角而不能自拔。

长期抑郁的最终结果无非是两个出路:一是自杀,二是伤人。据专家介绍,抑郁症患者最终会有30%的人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方面的案例已经是屡见不鲜。而有的抑郁症患者,最后则会以伤害别人甚至杀害别人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抑郁。据北京晚报2017年1月21日报道,一女子因抑郁病发而将自己的婆婆杀死,被判刑8年。2016年12月28日,邻居张大妈正在午休,抑郁患者张霖推门进去,质问白天张大妈和自己的婆婆说了什么。没等张大妈反应过来,张霖就操起木棍向张大妈头部打去。张霖的丈夫好说歹说,才把她劝了回去。可回去后,她又把怒气洒在自己的婆婆身上,趁婆婆睡觉的机会,用准备好的绳子勒住婆婆刘某的脖子,直至婆婆不再反抗才住手。结果致使婆婆刘某死亡。法院在审理时认为,张霖已构成故意杀人罪,鉴于其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犯罪时辨认和控制能力受损,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犯罪行事实,予以减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8年。想不开是生命的“鹤顶红”“鹤顶红”,传说中一种毒药,其实就是俗称的砒霜,学名三氧化二砷。砒霜为剧毒,人一旦入口,便会置人于死地,无药可救。

想不开,如同“鹤顶红”一样,是人生命的巨剧毒,一旦陷入想不开的泥潭,人的生命必然会被拖垮。

据权威资料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312万,因癌症死亡超过200万。专家指出,在整体老龄化的形势加速的背景下,我国癌症患者出现“年轻化”与“老龄化”并存的局面。全国肿瘤登记发布中心最新一版《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表明,中国每分钟有6人确诊为癌症。目前全国癌症发病趋势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发现,短短几十年内,我国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完成了从传染病向慢性病的流行病学模式转变,转变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国家。“1964年癌症在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中仅列第四位,但1970年到1989年就上升到第二位,而从2007年到2010年的数据看,癌症在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中居首位。”他说,癌症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在世界上也处于较高水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发布的《1995—2010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报告》显示,自2007年以来,恶性肿瘤已连续4年居北京市居民死因第一。2010年,北京居民平均每4名死亡者中,就有1人死于恶性肿瘤。

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每年的癌症新发病率将达到400万左右,患者总数达到600万。

癌症是什么诱发的?已经患癌症去世的复旦大学博士于娟曾撰文写了《为啥偏偏是我得癌症》一文,讲述了自己暴食暴饮、熬夜、频繁加班等生活习惯,引起了不少人的议论和担忧。专家指出,过去几十年里,大量研究明确了癌症发病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其中,烟草、环境污染、职业安全、食品安全、合理营养等都与生活密切相关。

中医肿瘤专家何裕民教授认为,癌症除了以上因素以外,其发生发展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心理可以致癌。他认为,不良情绪是癌细胞的活化剂,可以说就是生命的“鹤顶红”。在癌症发病因素中,人们不仅发现毒物质、遗传、免疫功能及不良饮食习惯与癌症密切相关,同时观察到个性特征和心理社会因素对癌症的发生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有学者提出癌症患者为C型行为模式的概念,从概念上来说,C型行为是一种容易发生癌症的行为模式。研究认为,C型行为的人肿瘤发病率比一般人高3倍以上,并且促进癌的转移,使癌症病性恶化。C型行为特征的人,在气质表现上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压抑愤怒、怒而不发,也不善于调和矛盾。另外,癌症的精神神经免疫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抵抗癌细胞增殖,精神因素就是通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而使癌症发生、发展或抑制的。研究证实,神经系统可通过甲肾上腺素、5-羟胺等神经递质对免疫器官产生支配作用,积极的心态能使这种支配作用增强,从而使抗体增多。而精神颓废的人,可使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减少,并抑制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目前已知的心理性致癌因素包括:(1)情绪压抑者;(2)不良心理。这种不良心理包括:焦虑心理、抑郁心理、易激动心理,认识技能衰退等。中国健康教育促进学会副会长杨秉贤教授,据此解释说,只要机体长期受到各种负面心理因素的侵袭,体内基因的稳定就会失衡,正常细胞就会发生突变,而细胞的突变就是一个癌前信号。

由此可见,心理因素也是致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人遇事想不开,最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遇事想不开,就会使人焦虑、烦恼、愤怒、抑郁等,这些心理问题,恰恰是导致人身体机能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严重削弱人的免疫力,使人的体内基因稳定失去平衡,诱发癌细胞的产生。

想不开的人忧郁。一个经常处在忧郁情绪中的人,会对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在医院的同一病床里,躺着两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的名字分别是王洋和王阳,他们刚作完胸片检查,王洋看上去精神抖擞,根本不像生病的样子,而王阳则满脸忧愁,十分憔悴。其实,真实的情况是,王洋患了肺结核,而王阳根本没事,他们的胸片被医生搞错了。王洋由于心情开朗,身体竟然一天天好起来。可王阳却因为情绪抑郁,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有病的人没病了,没病的人却得了病,原因就是不同的心理状况引起的。由此可见,想不开对人身体的杀伤力是多么巨大。

想不开的人悲观。悲观的情绪由精神引起,但会影响到组织器官,引起相关的一些心理及生理疾病,如焦虑、神经衰弱、气喘不接等。心理学认为,悲观是人自觉不满而产生的一种不安情绪,它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指责、自我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害怕的几种心理活动的混合物。一般而言,容易悲观的人,都是遇事想不开的人,他们常常用反常的方法来保持自己,说一句话会后悔半天,人家并未在意他却神经过敏。别人一个眼神他也会思忖半天,想来想去,抑郁在心里挥之不去。长期的悲观心理,导致人的精神萎靡,抵抗力下降,极易患病。

想不开的人愤怒。为别人的不公正对待由开始的想不开变为愤怒,怒则伤身。长期的愤怒压在心上,必然会给身体带来伤害。《魏书》里记载,李冲一旦暴恚,肝脏伤裂,旬有余日而卒。人为什么会愤怒?原因很复杂。比如,受到侮辱、被人嫉妒;比如,权利被剥夺,觉得不公平等等。愤怒说到底是因为想不开。许多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糟,但因为他们想不开,所以怒不可遏。愤怒是最强烈的不良情绪,对身体的损害是最剧烈的。

想不开的人焦虑。人越想不开就越焦虑不安,长期焦虑不但引起心理上的变化,而且会引起生理上的变化。焦虑时,心烦意乱,坐立不安,心绪不宁,杂念万千。焦虑会严重影响睡眠,引起失眠、多梦或噩梦,使人白天头昏脑涨,出现唇焦舌燥、多汗、心悸、血压升高及发热等。焦虑最破坏人的免疫力。因为焦虑可以产生三种不良情绪反应。一是濒死感。焦虑让人胸闷气短,濒于窒息,有欲死不能的感觉。二是惊恐。对一切都感到惧怕不安,心里难以保持平静。三是精神崩溃感。心乱如麻,六神无主,担心自己会发疯。试想在这样的状态下,人的身体那里还会有抵抗能力?久而久之,身体机能改变,疾病出现。

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曾在一份报告公布了世界上三个长寿地区,分别是巴基斯坦的劳扎、苏联的高加索和厄瓜多尔的毕路卡邦巴。报告称,生活在这些在区的人平均寿命特别长,尤其百岁老人的比例,甚至高出世界其他地区8—10倍。消息发布后,即被世界各国的媒体迅速转载。当时正在希腊罗得岛度假的美国大出版商——纽约洛兰德出版公司的老板拉·何塞阅读此报告后,他停止休假,立即飞回纽约,并通知手下六名实力记者立刻分赴这三个长寿地区采访,并信誓旦旦地向世人宣布,三周内出书。不出所料,书还未上市,就迎来了600万份订单。但是出乎何塞先生所料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书不能按时出版。为此,他不得不交付巨额的违约金。由此,何塞陷入极度的忧郁之中,彻夜难眠,血压升高。一天早上,人们发现已经死亡的何塞先生。经医生鉴定,他因过度焦虑,身体崩溃,不治身亡,年仅52岁。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六名记者探寻到的长寿奥秘很丰富翔实,其中最重要的是,那里的人们奉行的处世原则是:遇事想得开!苦恼人皆有之。这个故事提醒人们,在欲望的风暴中,如何对其进行理性调节和引导,才是生命长寿的奥秘。

抑郁、悲观、愤怒、焦虑等,都是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强烈刺激。人体对应激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如果应激而失衡的机体内环境长期得不到恢复,或持续遭到应激刺激,则可能转为病理改变,进而导致心身疾病。

很多研究表明,心理社会的因素的刺激,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绪变化而引起或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医学心理学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血压升高,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可通过肝脏转化为甘油三酯,沉淀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血糖升高,会加速动脉硬化和诱发心血管疾病。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还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多种疾患,诸如紧张性头痛、多汗症、脱发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过敏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女性月经失调、男性阳痿早泄等等。同时,对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位消化科医生曾讲了这样一个病例:28岁的小伙子小魏是一名快递员,因为工作关系,忙的时候每天要送上百件快递,吃饭经常不能准时。久而久之,小魏就感到上腹总是隐隐作痛,就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得了浅表性胃炎,关系不大,只要注意饮食就行。可是,这种上腹隐隐作痛的症状总是不能缓解,于是,小魏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这又使胃病进一步加重。结果,半年之后,小魏简直不能工作了,只得住院治疗。医生说,小魏的胃病已经发展成了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疾病,治疗起来难度增大。本来是不大的疾病,为什么最后发展成为难以治愈的顽症?原因就是因为想不开:担忧过了度,胃病成心病。小魏的胃病要治好,首先就要改变对胃病的认知,改变“钻牛角尖”的想法。

中国老百姓讲,百病生于气。不生气就不生病。生气就是想不开,想不开就是百病之源。病由心起,任何情绪都导致细胞、内脏、血管、内分泌、免疫机能等人体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的研究显示,90%的疾病都和精神压力有关。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在其著作《不生气就不生病》中,详细阐述了这一道理。郝教授用鸽子曾做过试验。一天晚上,一只母鸽为保护小鸽子和一只大花猫搏斗,过后虽然没有受到外伤,但摇摇晃晃,站立不稳,原来它的左腿和左侧翅膀瘫痪了。原因是“怒气所致”。动物如此,人更是如此。郝教授在书中写道,40多年前,一个14岁的初中少女,既聪明又勤奋,人极要强。只因为所在年级第一批入团的名单中没有她,她断定是班主任说了她的坏话,导致吃饭咽不下,食物反流,后来发展到胸骨后疼痛难忍。经手术治疗才能正常进食。郝教授经过研究得出结论,生气对人身体伤害巨大,想不开是致病的导火索。人要少生病,就要想得开!想不开是人间的“哈帝斯”“哈帝斯”是希腊神话中统治冥界的冥帝,也称之为“死神”。人遇事想不开,有时就与“死神”无异。

想不开的人猜疑心强。神经过敏,容易将别人中性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中央电视台法治频道曾播出过这样一个案例:在外打工的男子王某,回家后总觉得妻子与邻居家的男人关系不正常。多次殴打妻子,逼迫妻子承认他所认为的猜疑是事实,妻子坚决否认。可他不甘罢休,越看越觉得妻子与邻居家男人有问题。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竟然趁一天天黑邻居家的男人外出晚归时,将其残忍地杀害。最后,经过公安机关调查取证,他的妻子与邻居家的男人纯属正常的男女关系,他的所谓“妻子与邻居家男人关系不正常”纯属猜疑。正是因为他的猜疑导致了这一恶性案件的发生。

猜疑历来就是卑鄙灵魂的伙伴,害人害己。猜疑一般都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出发,经过自己“主题先行”的验证,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他的思维模式是极端主观化,从一开始就认定自己的假想是真的,然后再用这个自己认定的“假想”去验证自己的假想,最后又得出假想是真实的结论。

猜疑心重的人一般遇事容易钻牛角尖,“假想”一旦在他们印象中形成,就很难改变,非一条道走到黑不可。猜疑心重的人表面是对“他信”的缺失,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不信任自己的人,往往对别人极不信任。猜疑是思维的死结,它往往是有能量的。猜疑者对猜疑情绪的积累日益剧增,到了一定程度,这种情绪就会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向被猜疑者发泄出来,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想不开的人之所以猜疑心强,就是因为他们不自信。自信者不疑人。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糖果。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他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生活中很多事情就如同这个故事所讲的一样,虽然深知猜疑这东西最伤感情,可还是会不断地、忍不住地猜。“疑心”是对他人的不信任,对自己的不自信,对彼此的折磨,对感情的亵渎,这是一个“心魔”。世上没有对与错,只有因与果。当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真诚去对待身边的人,不用去考虑他会以何种方式回报,静静地等待,所有的一切就会吸引过来。古人语:“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消除猜疑心,就要想得开,拿出百分之百的诚心去对待别人,我们就会坦坦荡荡地活着。

想不开的人想法偏执。偏执型人格的最大特点是走极端,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摆动于事情的两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固执己见,不知变通。这与他们头脑中的非理性观念有密切联系。表现形式就是把事物极端化,“某某人对我有意见,就是对我人生价值的否定。”“对于别人的进攻,我必须予以强烈的反击。”“某某伤害了我,我一辈子都不能原谅他……”等等。

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他们对于别人的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其实,这就是一种想不开。因为,不原谅别人,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事实上,被他们恨的人并不一定能受到伤害,可他们自己却已遍体鳞伤。

有一位作者,由于他的作品受到某位评论家的挖苦和批评,这使他不能容忍。其实,作品受到评议和批评是很正常的事情,且不一定都是坏事。可他认为,这是故意与自己作对,是一种卑鄙行为,必须予以反击。于是,他开始了对这位评论家的报复行动。从此以后,只要遇到行内的同行,他就要对这位评论家进行一番攻击,甚至不惜用最肮脏的语言,对评论家进行辱骂。开始,有的人还能耐心地听一听,可时间长了,再也没有人愿意听他的议论了,一个个都敬而远之。可越是这样,他越是放不下,把自己整天置于烦恼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由于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痛恨别人身上,所以,创作已是无法再进行了,身心也疲惫不堪……

偏执的人想不开,就是因为他们钻进了思维死角,思维完全情绪化。任何情绪都是有能量的,偏执的情绪更是如此。偏执情绪最后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对别人的极端仇恨和敌视,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想不开的人容易冲动。现实生活中因一时想不开而情绪激动,动手伤人、杀人的事是屡见不鲜的。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忏悔录》栏目,2017年4月2日,曾播发了这样一个案例。现被关押在河南省第三监狱的罪犯丁凤义,就是因冲动而犯罪的。一天晚上,为琐事与妻子发生口角。由于长期以来对妻子有意见,平时积攒的矛盾,经过这次口角的刺激终于爆发,他顿时情绪失控,抱起已经入睡的、只有八个月大的孩子,狠狠地扔在地上。孩子被他扔在地上后,又弹起来撞在大立柜上。孩子的哭声并未使他从冲动中醒悟过来,他又对妻子大打出手。当他的爷爷冲进来抢救孩子时,他拿起菜刀,又将爷爷砍伤。最后,家人把孩子抱往医院进行抢救,可为时已晚,最终孩子不治而亡。丁凤义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妻子在他被判刑后,与他办理了离婚手续,如今已经再婚,并且有了一个孩子。正在监狱服刑的他,提起自己在冲动之下所做的事情,面对镜头,痛哭流涕,悔恨不已。可这一切都为时已晚。丁凤义的行为再一次说明,冲动是魔鬼。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2017年4月22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贵州省铜仁市中院依法对罪犯陈金松执行死刑。2014年1月3日晚,罪犯陈金松步行至石阡县五老山由下至上第三个凉亭时,与下山的17岁王某某、15岁鲜某某因琐事发生纠纷,陈金松遂将鲜某某摔倒在凉亭内侧上山石梯处,致使其头部撞击石梯后死亡。后又将王某某打倒,致王某某头部撞击地面受伤,随即又对王某某掐扼并用皮带勒颈。陈金松发现两人死亡后,将尸体移至附近树林草丛并用树枝掩盖,期间对王某某尸体进行性侵……

2016年7月8日,已86岁高龄的孙某在家中与老伴郭某发生争执。据孙某供述,他当时一直在床上坐着,看郭某要出去吃饭,自己很生气,就跟郭某吵了起来,“你出去吃饭了我还没吃呢!”郭某回答“你吃没吃我不管。”冲突中孙某用拐棍多次击打郭某的头、面部、肩部及四肢。郭某虽有躲避,但不慎摔倒在地,孙某继续击打郭某的头部,致使郭某颅脑损伤合并创伤失血休克死亡。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审判孙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冲动,表面上看是情绪问题,实际上是思维问题,也是一种想不开的表现。首先,面对矛盾和问题,正常的人会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过去也就过去了。而冲动的人则认为“这简直不得了”“气死我了”,于是非做个了断不可。其次,面对不称心的事情,人都可能产生不良情绪。理智的人认为不良情绪要控制。但冲动的人则会认为控制情绪就是“窝囊”,绝对不能容忍。第三,任何矛盾的解决都有一个过程,正常的人相信时间能解决一切问题,而冲动的人则认为“天要塌不来”,必须马上采取行动。

之所以说冲动是魔鬼,就是想不开的人总是用魔鬼的思维思考问题。想不开是和谐的“休止符”

有一篇作文《不和谐音符》:

从前,有一位音乐家,他有着极高的音乐才华。他善于组织好每一个活泼的音符,使它们服帖、和谐地排列在一起。因此,他的音乐总是悠扬婉转,使人听了如沐春风。这位音乐家也因此越来越受欢迎。“一日,音乐家在剧场中完成了他的演出。观众和听众们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太美了,那简直就是天籁!’‘是啊,你听,每一个音符都是那样的完美、悠扬、和谐。’”“这些赞扬无疑是令人愉快的。恰巧,这些赞美之辞被音乐中的音符们听到了。它们兴奋极了。因为它们认为,这也是它们的功劳。它们都在为自己的成功而欢乐的时候,音符‘哆’却不高兴了。它想,我身为七音之首,可是还要听音乐家的派遣。经常把我放在其他音符的后面不说,有时更是一首曲子都用不到我几次。‘哆’越想越生气,便索性对其他音符说:‘我受够了,我这么重要,有这么大的功劳,可音乐却并不特别重视我。我不会听他的派遣了!’其他音符一听,纷纷劝阻,说:‘你别胡闹!听众不是说每一个音符都那么和谐、完美吗?你如果变了,又怎么会和谐呢?’”“可是,‘哆’心意已决,听不进任何人劝告。于是,其他音符没有办法,只得由它去了。”“又一次演出到了。礼堂坐满了人。甚至还有一些音乐界举足轻重的老音乐家。音乐家很重视,也明白这场演出的重要,他全身心投入演出之中。望着台下人们一脸陶醉,‘哆’觉得是自己发挥自身作用的时候了。它认为如果自己能更突出地展现出来,音乐一定会更美!于是,它便那么做了。”“正当人们听得如痴如醉,音乐家也沉浸在其中时,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从音乐中窜出。是那么的生硬,那么的突兀。正当音乐家感到奇怪时,又听见‘哆’的一声从整首和谐的音乐中迸出,然后又接二连三地响了起了这样的、与整首曲子不搭调的杂音……”“毫无疑问,这场很重要的演出失败了。音乐家大发雷霆。这时,‘哆’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惹了大麻烦。它向音乐家认了错,并保证以后再不这样了。可谁知,这个不和谐的音符从那以后竟然一蹶不振,再也无法与其他的音符完美地配合了。无奈之下,音乐家只得舍弃了它。但那曾经完美的音乐因为缺少了一个音符而变得不再那么和谐、悠扬了。”“人们觉察到了变化,再也无人愿意听那不完美不和谐的曲子了。不久,音乐家也从此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大到一个团体、一个组织,小到人与人交往,朋友聚会,最怕的就是遇到这样“不和谐”的人。他们总是让人际关系的美妙乐章在悠扬婉转中画上“休止符”,轻松和谐的氛围也总是因为他们的“生硬”和“突兀”而戛然而止。

是什么让他们总是那样的格格不入,那样的令人生厌?说穿了,就是因为他们想不开。

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谁比谁更重要。看轻自己的人才能“飞”起来。可想不开的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把自己看得很重,把别人看得很轻。总以为自己了不起,别人什么都不行,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所以,人们对他只能是“敬”而远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舍人者人恒舍之。可想不开的人却总是只想得到,不想失去;只想别人为己,不愿自己为人;只想受到尊重,不想尊重别人。极端自私,极端利己,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人际关系紧张。

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奥秘是相互谦让,相互理解。可想不开的人却总是喜欢一争高低,凡事认死理,有理不让人,无理争三分。哪怕是为一件小事也要声音压人,气势屈人,绝不让人,不把别人逼到墙角绝不罢休。往往是让别人下不了台,自己也心里难得安宁。

做人应该大气,不计前嫌,乐见人好,这样才能高朋满座,人见人爱。可想不开的人却总是心胸狭隘,吝啬小气,不能容忍别人的批评,受不得半点委屈和无意伤害,稍有吃亏就耿耿于怀,伺机报复。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对别人的优势心怀不满,嫉妒上火,怨恨恼怒。搞得人见人怕,极力躲避。

谁没有受到过伤害,谁没有遭受过冷遇,可事情过去了也就过去了,遗忘是人最难得的美德。可想不开的人则喜欢耿耿于怀,刻骨铭心,永世不忘。对别人的伤害伺机报复,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对别人的冷遇怀恨在心,不做个了断决不罢休。以伤害别人而伤害自己。

做人要糊涂一点,迟钝一点,不要太精明,太敏感。可想不开的人却总是很“清醒”,很精明,别人无意间说了一句什么话,他记在心里反复琢磨,总觉得这是对着自己来的,气不打一处来;别人无意间做了一件什么事,他躺在床上反复思虑,总认为这与自己有关,气愤烦躁睡不着觉。

……

周汝昌是我国著名的红学专家,有一次在讲课时,有人问他,您最喜欢《红楼梦》里的哪一个人物?他回答说,说实话,林黛玉是曹雪芹下笔最用心、着墨最多的人物,也是在戏里最能博得大家同情、喜爱、痛哭的人物,特别是看到她婚姻不幸,被王熙凤坏主意给害了的时候。但是,要我说心里话,我不是那么喜欢她。简单说,这个人正如大家所说的小性、爱哭、心胸狭窄,与人处理不好关系,那里有她,那里气氛就有可能被破坏。首先,看不出她关怀别人。你什么时候看见林黛玉关怀过书中的哪一个人?如果一个人太自我,就没有什么意思。就拿紫鹃来说,她是林黛玉最忠实、最不可缺少的人,可你看《红楼梦》书中哪一段说紫鹃有了困难、辛酸,黛玉为她做了什么?没有,从来没有。其二,刘姥姥进了荣国府,刘姥姥真了不起,她心里明白,你们是借了我来开心的,不过是取取笑,这没有什么。然而刘姥姥走了,在惜春房里论画大观园,你看林黛玉说的那些话,人家谁都没有挖苦、奚落、侮辱刘姥姥的话。只有林黛玉一个人,那个得意啊,加上薛宝钗捧了她几句,就得意忘形了。你画大观园,还得画草虫。我不会画草虫,还有那个母蝗虫。你说,这叫什么话?刘姥姥这个人,是个农村人,为了冬天过不去,来到这里求财。怎么就成了“母蝗虫”。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个贫苦的老人呢?所以,我不喜欢。周汝昌不喜欢林黛玉这个人物,就是因为林黛玉遇事想不开,爱钻牛角尖,心胸狭窄,喜欢计较这个计较那个,那里有她,那里就少有欢乐。

想不开的人没有朋友,因为他们只相信自己;想不开的人没有真情,因为他们拒绝付出;想不开的人没有快乐,因为他们总是不满。想不开的不是事情,不是性格,而是修养,是思维方式,是对世事缺乏透彻感悟。

快乐的人都是一样的,他们快乐来自他们遇事想得开。而不快乐的人各有各的不快乐,他们的不快乐,不是世界上有许多不快乐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装着许多的不快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