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生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17:21:50

点击下载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理解生命

理解生命试读:

介绍

关于本书

《理解生命》在阿德勒离世前十年,即1927年首次以英文出版,涵盖了个体心理学的主要原理。此书对学习阿德勒心理学方法的学生来说尤其有意义,因为它用了很多例子来解释理论观点。整本书的内容,对指导人们理解社会需求并且愿意尽力为公共福利做出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读者会发现,常识在阿德勒的思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某次在阿德勒举办一场心理学演讲后,有评论说他讲的都是常识,他回答:“常识有什么错呢?”

阿德勒是一个富于启发性的演讲者,不过,他并不是一个系统性的写作者。很多标有他名字的书其实并不是他写的,而是他的演讲集或其他人听过他的演讲之后所做的笔记,本书即是如此。阿德勒早期演讲时那超凡的个人魅力已经无法传达给我们了。而且这类书好像有些重复和肤浅,缺乏精练的短语和清晰的写作结构。但是,书中却有一些观点和看似无用的话语能表明个体心理学是一种微妙且切实可行的方法论。阿德勒有时看起来很严厉、爱批评人。他非常不认同一些没有社交兴趣或社交兴趣很低的团体。在阿德勒看来,个体社交兴趣与发展的缺乏和神经衰弱的程度有直接关系,表现为两点:一个人不是有没有问题,而是有多少问题;随着个体心理学继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被当作一种有效的实用主义心理学,它的一些理论应被看作时代的产物,就像阿德勒需要被放在他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来理解一样。即使阿德勒是个天才,也不一定总是对的。

本书首次在美国出版时名为《生活的科学》(The science of living),旨在对阿德勒的主要概念和理论进行简明概述。此次出版的是经过修订后的版本,旨在提供更易于理解的阿德勒的理论介绍,不仅可以吸引研究阿德勒的专家,也可以吸引学习心理学的学生和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文章经过重新编排,行文更加流畅,并加上了标题来提高内在的逻辑清晰度,一些术语表达已根据当代英语应用原则及现代阿德勒实践研究更新。读者会发现,复数人称代词在所有可以使用的地方都被用到了,而不是用“她”或“他”代替。关键术语总汇、参考书目也被添加进来以便读者使用。

编辑对第一版做出提炼和重组的确切数字已不可知,他或她的名字没有相关记录,阿德勒谈话的原始文字也没有保存下来,但希望这个经过修订的版本,可以让阿德勒对20世纪心理学做出的伟大贡献被更广大的读者熟知。

个体心理学的主要概念

个体心理学是一个可以用来认识人们的体系。它在辅导、精神疗法、教育、组织生活及自助等领域有特殊的价值。它是一种哲学、一种对未来的观点、一种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之所以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方法。

个体心理学是一种社会心理学,它把人们看作一个需要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的完整单元。无可争议,我们需要彼此。因为没有彼此,我们就不能生存。所以个体心理学的准则之一就是社交兴趣。我们的社交兴趣是我们对一个团体的积极归属。我们能察觉到自己的力量、资源和能力,能察觉到社会的需要,能用同情心把自己置于同伴的处境,从而做出贡献以改进每个人的生活。社交兴趣是“我和你”的叠加,而不是“我反对你”(阿德勒对于神经衰弱的定义)。社交兴趣有时听起来像行善者的行为准则,阿德勒也的确把它形容为一种理想、一种人类未来的愿景,而不是一种已经存在的东西。但是行善并不是“正在行善”,社交兴趣是合作,是一种可以学习和发展的与生俱来的能力,即使它是未来的概念,也或多或少是我们可以看待今天生活的东西。

个体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都是目标导向的生命体,有目的地朝着生活中吸引我们的目标行动。这些目标是我们自己设定的,而我们通常没有意识到。目标激励我们,它们被认为是我们最好的生存方式,基本上是我们想要的,或是我们认为的对我们最好的。个体心理学认为人们不是被过去驱动,而是被未来吸引,从而为自己创造未来。

生活中,我们都有一系列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这些目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阿德勒所说的“虚构的最终目标”。很不幸他用了这个术语,因为这个“多个主题的共同主题”并不是一个目标,它就像生活中音乐的循环旋律或重复的修辞手法一样。举个“虚构的最终目标”的例子——“我想当好人”。它是最终的,因为它是我们生活的终极成就;也是虚构的,因为我们永远无法达到。

最后,有目标就会有朝它努力的一系列行动。阿德勒指出,我们如果能清楚地看到这种“方向的路线”,那么就能猜出最终目标是什么。

这是一种研究目的的心理学。所有行为都被看作是目的性的;换句话说,一个阿德勒主义者会寻找我们的行为(思想、感觉和表演都被认为是行为的,因为我们正在做这些事)背后的精神收获。我们理解了行为的原因,就可以改变它们;集中精神于行为本身就像治病,而不是致病。如果致病原因不变,另一种症状会取代第一种。阿德勒把他的方法称为“硬”心理学。“硬”是指需要直面我们行为的未知原因。对于个体来说,这是可被揭示的挑战性经验。

与个人目标和目的联系紧密的是自卑。毋庸置疑,人类对自然有一种生物性的自卑。我们会生病、变老和死去。我们害怕这些元素,要造房子来保护自己。这些事情及无数其他事情都比我们伟大,所以我们自卑——但是以一种积极的方式。也有些自卑是消极的,其中之一就是社会自卑:我们认为一些人比其他人差,比其他人价值小。如果我们都这样相信,即使它并不是事实,也会据此展开行动。

一方面,我们的身体自卑和精神自卑是实际的、自然的。作为孩子,我们都会自卑,事实如此。但是,当我们长大,失去——或应该失去——这种自卑感(并不是常常如此)时,我们当中仍有很多人怀疑人人平等的人类价值,并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感到不如他人。我们是社会存在体,不希望别人看出我们的自卑感,于是试图通过发展或展现某种形式的优越加以掩饰。本书就提到此类掩饰法,一种是过度补偿(比情况所需做出更多),一种是抨击他人,还有一种就是避免曝光一切。换句话说,我们从不利的感觉移动到有利的渴望,从不够好的感觉移动到足够好的信仰——一种自然的发展是可以被鼓励的。这意味着自卑感是有益的,随着我们希望远离它,并这样做了,我们发展了自己和社会;而不利的感觉是——当我们发展的进程受到了阻碍,或当我们试图在生活中(社会“无用”的那一面)寻找“有利的渴望”来克服它时,才存在。

朝着目标移动这一概念,是个体心理学的基础。勇气是我们用来向社会有效目标移动的燃料。勇气也是一种自信,可以用“我行”来描述,而不是“我不行”。勇气暗示着“去试试”的意愿,去做我们能做的,聚焦于做出贡献的意愿与为此付出的努力,而不是聚焦于一个完美、完整的产品或行动。阿德勒的辅导和治疗,可以看成一个人获得勇气的过程,是对自己和自己能力的信仰。辅导过程是从“只有当我确信自己能成功的时候我才会做”移动到“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勇往直前,相信自己,暗示自己在成功和失败中保持独立,也就是我们的自我价值不依赖于做得有多正确,而是在情况所需时——做我们能做的。失败对于阿德勒主义者而言不是“不成功”,而是“不尝试”。

那么鼓励可以看作自负的发展——“我足够好”的信仰的发展。个体心理学认为,我们所相信的,我们有意识的想法、感觉、情绪和行为,都是一个我们没有察觉到的独一无二的信仰体系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信仰体系会与我们周围的人相一致,这是常识。我们的信仰体系若与其他人的不同,便被称为私人逻辑。一方面,正是我的私人逻辑使我成为我,使我独一无二;另一方面,它会成为产生困难的根源之一,阻碍我成为一个完全发挥作用的社会成员。我的信仰也成了我无能的根源。

私人逻辑的一个方面是我持有的“只有当”信仰。如上面提到的例子,只有当我很可能成功时,我才会尝试一个任务。这体现了我如何限制自己,避免风险(风险可以使人成长),减少自负。我的行动、我的私人逻辑好像是正确的。在我们的信仰体系中,这个“好像”的元素帮助我们创造关于我们自己、生活和其他人的虚构元素,并与我们的生活相一致。阿德勒的辅导和治疗的目的,就是向客户揭示他们的私人逻辑,帮助他们理解他们私人持有的信仰,找出哪些是影响他们日常发挥的想法,并且通过仔细计划这一系列行动来减少私人逻辑的排他性,帮助他们过上更充实满意的生活。

这是一种关于如何使用你的能力,而不是你天生拥有哪些能力的心理学。对于阿德勒主义者而言,重要的不是我们与生俱来或发展出的能力,而是我们用所拥有的能力做了些什么。相同的,我们做什么比说什么更重要。阿德勒建议,怀疑时就“捂住你的耳朵来观察”:如果一位女士这也抗议、那也抗议,问问自己她为什么如此。

知觉或者看待自己、世界和人类的方式,是这种心理学的基础。阿德勒主义并没有试图改变生活,而是想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阿德勒疗法的目的,是帮助客户改变他们的感知框架,帮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

和其他心理学一样,个体心理学有时候讲的是一般性。不过,它强调个体的独一无二性及“他”或“她”的创新能力,因此只能给我们的思考提供指导。阿德勒很明确地表示:“事物总是不同的。”这是以防阿德勒主义者把客户做严格的类别区分。

阿德勒的理论

埃伦伯格(Ellenberger)把阿德勒的理论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1.社会药物治疗,1898—1909年

早年当医生时,阿德勒酝酿并发表了他在社会药物治疗领域的想法。在其著作《定制贸易的健康手册》(Health Book for the Tailoring Trade)中,阿德勒解释了他想证明经济发展、特定贸易中的疾病与公共健康产生的偏见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疾病是社会的产物。阿德勒在这一时期的思考主要集中于如何把社会化治疗与药物治疗混合使用。也是在这个阶段,他提出办一个有关教学岗位和社会药物治疗的讲座,以寻找有关社会卫生问题的解决方法。2.器官自卑的理论,1909—1911年

这并不是一种新理论,阿德勒的贡献在于发展了一种系统性的器官自卑理论和相关的补偿过程。3.神经衰弱的理论,1911—1918年

在这个阶段,阿德勒聚焦于童年早期情况的重要性,并且深受费英格(Hans Vaihinger)《仿佛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As If')的影响。阿德勒使用了费英格的“虚构”概念。人类活着“好像”一些价值是事实,“好像”一些信仰是真实的。我们活着“好像”有一个人类活动的理想标准(“社会生活的铁壳逻辑”)。对于阿德勒而言,变态是个体与虚构的理想标准背离的程度。神经机能病是这种背离的变种。提到自卑,阿德勒补充说:纯社会因素可以产生自卑的感觉;即使是器官自卑,心理反应也是主要因素。换句话说,我们对事件的知觉比事件本身更重要。4.个体心理学,1918—1925年

社区感的观点在这个阶段占显著位置。也是在这个阶段,阿德勒比以往更清晰地阐述了个体心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这种人类生活的实用主义方法,没有假装深入事物的内部,而是提供了让我们可以获得自己及他人的实践性知识的原理和方法。个体心理学被刻画成人际关系的实质性研究。人永远不是孤立的。5.心理疗法和教育

在这个阶段,阿德勒发展和提炼了心理疗法的技巧,重点是帮助客户清楚地理解自己,并选择用什么方式对生活做出改变。6.晚期发展,1925—1937年

在阿德勒晚期的作品中,他更加强调个体的创造力,这是建构“生活方式”的核心因素。这种创造力也存在于神经衰弱的形成过程中。为达到优越的目的而付出的努力变得更重要,私人逻辑被定义为社区感的反义词。自卑感不再被看作神经症的症状,而是成为人类最本质的特点。阿德勒还强调了人类从自卑走向优越的倾向。

阿德勒——“一个超前于他的时代的人”

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895年获得维也纳医学院博士学位,1902年遇到弗洛伊德时已经发表过文章了。1902年到1911年,阿德勒是精神分析学会的一员,也是该团体最早的四名成员之一,1910年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1911年对于阿德勒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他成为奥地利公民,从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辞职,成立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后正式更名为个体心理学会。1911年也是他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的一年,在这一年阿德勒读了费英格的《仿佛哲学》,为他自己的理论系统提供了新的概念框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阿德勒的社会主义观点变得日渐清晰,有了自己的观点。

1920年初,他加入了组织疗法教育机构,这种社会药物治疗方法或多功能疗法的早期形式非常有效,到1929年,阿德勒进行演讲的学校超过26所。1934年维也纳取缔了这些教育机构,而阿德勒的观点已经成形。人们对关于阿德勒思考、著作的小组治疗方法和社区精神症疗法的概念已有了清晰的认识。阿德勒的学生之一——约书亚·毕莱尔博士(Dr. Joshua Bierer)在英国建立了第一家日间医院和第一个自我管理社会疗法俱乐部。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20世纪30年代前期,阿德勒想把自己的观点系统化。他强调创造性在发展生活方式中的重要性及努力获得优越感或成长的原则。这是一种先天的活动,也是阿德勒关于权力概念的发展。权力被一些人错误地解读为施加于他人的权力,阿德勒主义者所说的权力,恰好相反,是用来自我克制的,换句话说,是一种朝向自我改进和促进社区繁荣的活动。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阿德勒理论的发展更加超越了个人的范畴。他的早期医学职业生涯使其总结出器官自卑的概念,他把社交自卑理论发展成包含更多人道主义的理论体系,如在他和路德教会牧师恩斯特·雅恩博士(Dr. Ernst Jahn)合著的书中,把灵魂的治愈和个体心理学相提并论。以下是阿德勒生命中的主要事件:

1870 出生于维也纳郊区,是犹太父母的第二个儿子

1898 发表《定制贸易的健康手册》

1902 遇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904 成为新教徒

1910 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1911 成为奥地利公民;同年从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辞职

1923 在牛津国际心理学代表大会上讲话

1924 成为维也纳教育学院讲师;同年在美国游历演讲

1929 成为一家治疗神经机能症诊所的医学专家;同年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

1930 接受“维也纳市民”称号

1932 开始在美国长岛医学院执教

1934 搬到美国

1937 5月28日在赴苏格兰阿伯丁做演讲途中因心脏病突发病逝

阿德勒的性格

我们通过很多渠道获得了有关阿德勒及其生平的信息:马纳斯特(Manaster)和科尔西尼(Corsini)写过一篇自传性的随笔,伯托姆(Bottome)也谈到了自己以及朋友们与阿德勒交往的经历。这部分介绍是把我们已有的信息,与个体心理学理论相融合,对阿德勒的性格做出“有根据的推断”。

阿德勒自己提到过他是父亲最喜爱的孩子,但觉得被母亲排斥;他曾伤害过一个患有佝偻病的男孩;他对弟弟的死印象深刻;他从严重的肺炎中死里逃生。记住这些特殊事件有什么意义呢?这样一个人,很有可能与女性建立类似他与母亲的紧张关系。事实上,阿德勒与一个热情的女权主义者结婚了,听说婚姻不是很幸福(据说他的“男性的抗议”理论便基于此)。我们也看到大量疾病和死亡的影像再现了他的记忆的主题。

的确,阿德勒最初的记忆包含了他的心理学理论的很多元素:“我记得自己坐在板凳上,身上绑着为治疗佝偻病而用的绷带,我的哥哥坐在对面。他很健康,不费力气就可以奔跑、蹦跳,而我做任何动作都要费很大力气。每个帮助我的人都感到难过,我的父母做了他们能做的一切。”我们只能猜测这段记忆意味着什么,当观察者了解身体缺陷、跟他人做对比、帮助他人、性格友善,这些主题对这个人的生活具有重大意义。有趣的还有阿德勒的另一段记忆:“有一个人在医生手上遭了好大的罪,所以我要当一名真正的医生。”这里我们能看到一个结论——一个目标——终其一生吸引着阿德勒的目标。阿德勒还有两段与个体心理学的主要概念类似的记忆:第一段是他听到一首描述人们言行不一的歌,这使他对人们的语言和行为之间的差异产生兴趣;另一段是他通过参观墓地来面对“死亡的恐惧”,这和克服自己弱点的勇气同等重要。

阿德勒的父母一共有7个孩子,他是老二(其中一个在阿德勒4岁时死去)。所以他应该具有“中间”或“三明治”孩子的典型心理特征:总是处于压力之下,努力与聪明的哥哥竞争,更是费尽心力以防被紧随其后的弟弟超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阿德勒在心理治疗职业生涯中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竞争,而他的哥哥就叫西格蒙德。

实践中的个体心理学

像其他所有心理学一样,阿德勒的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方法论,这些方法论能够付诸使用。接下来我们集中讲述个体心理学在精神健康和卫生当中的应用。

德莱克斯(Dreikurs)归纳出使用个体心理学的更结构化的方法。这种“生活方式分析”方法由四个步骤组成。第一个,贯穿辅导过程,叫作关系阶段:这是咨询师和客户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有着清晰的目的和共识。第二个,数据收集:关于问题本身、辅导的目的及客户的生活方式(第一章和第四章)。第三个,揭示私人逻辑:咨询师把问题与客户的信仰体系(第二、七、十、十一章)相联系。第四个,叫作再教育阶段(反映了教育在个体心理学中的重要性):本阶段包括客户自负(鼓励)的增长及对他人兴趣的增加。

另外一种没有这么结构化却被更多用于实践的方法是,当生活方式信息被客户“顺便”提及或被咨询师问及,也就是当出现这些信息时再使用它们,而不是当作一个特定的步骤,因为那可能不适合客户或当前的问题。

个体心理学如何帮助人们变得更好?阿德勒说:“患者的本质变化只能靠他自己。我发现我最好把手放在腿上,乖乖地坐着,因为我确信无论我此时此刻说什么,患者都听不进去。他作为受难者,只有当他认识到自己的生命历程时才会有更好的理解。“从一开始咨询师必须说明治愈患者的责任在于他们自己,正如谚语所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人们不应该把治疗和治愈当作咨询师的责任,那是患者的责任。咨询师只负责指出错误,而患者负责改正。”

个体心理学还在教育领域和组织工作中广泛应用:原理相同,但目的和应用不同。如下所写。

治疗性的教育

与众不同的是,个体心理学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学教育模型,对辅导和心理疗法的应用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本书第八章体现了阿德勒对该主题的兴趣。

早在1904年,阿德勒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其中阐述了关于教育的完整理论。文中认为“医生作为教育者”,涉及四个主要观点:发展孩子的自信,把自然的后果作为惩戒措施,孩子不应该怕老师,孩子应被教会在群体中生活。这些观点已成为个体心理学的精髓。

埃伦伯格告诉我们,1920年阿德勒开始建立和发展一些学院,日益受个体心理学哲学和实践影响。同年,阿德勒感觉治疗性教育的主力应是教师。他组织了我们现在所谓的监督与咨询过程,让父母、孩子和老师都参与进来。随着这种方法论的认识度加深,它变得流行起来,更多家长和教师被邀请来参观访谈,学习如何通过个体心理学原理改善与孩子的关系。这种方法至今仍在阿德勒公开家庭辅导中使用。

治疗性教育在1931年达到新的高峰,当时在维也纳开办了一所实验性学校,这所学校的主要特点包括:社区精神的发展,孩子们的互助,为有需要的小学生提供个人辅导,家长和教师的每月会面。不幸的是,由于政治局势发生变化,这所学校在1934年关闭。尽管如此,阿德勒的观点仍在今天的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美国。柯林·布莱特(Colin Brett)第一章个体心理学——生活的科学

伟大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说:“只有与生活直接相关的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也可以这样说,在真正的科学中,理论与实践不可分割。所谓生活的科学,建模于生活动力学,是研究如何生活的科学。这种说法特别适用于个体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尝试把个体生命看作一个整体,重视个体的每一个反应、每一个举动,它们是个体生活态度的表达。这样一种科学应该是实践性的和实用主义的,因为通过知识的帮助,我们能改变和纠正我们的态度。因此,个体心理学不仅预测将会发生什么,而且能像预言家约拿(Jonah)一样,通过未卜先知来避免某些可能发生的事情。朝着一个目标努力

通过努力理解生命中神秘的创造力——这种力量表达了一种追求、达到、获得另一领域的成功来补偿一个领域的失败的渴求——个体心理学的科学得到了发展。这种力量是一种目的论——它在于努力达成一个目标:在努力中,个体的身体和精神配合得十分默契。所以,不把个体当作整体、单纯研究身体或精神状况是荒谬的。因此,我们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研究。

举个例子,在犯罪心理学中,我们通常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罪行而非罪犯上。但事实上重要的是罪犯,而不是罪行。无论我们怎么分析罪行,也不能理解它的本质,除非我们把它当作某个特殊个体生命中的一个章节。重要的是理解该个体的生活经历——那些引导他产生行动和冲动的生活目标。知道了这些,我们也就能够理解行为举止背后所隐藏的含义,让孤立零散的信息成为有机的整体。当我们研究局部的时候,我们也能把它们当作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整体。

以我个人的经历为例,我对心理学的兴趣始于我的医学实践。医学为目的论提供了论点,这对于理解心理学的表现形式是必要的。在人体中,所有器官都朝着特定的目标发展;个体成熟后,它们都能达到特定的形式。人类自身的天性会为克服身体缺陷做出努力,或发展其他器官的功能来取代有缺陷器官的功能。生命总是努力生存,生命力绝不会放弃挣扎而屈服于外界障碍。

现在,心理的发展与器官的发展类似。每个人都会形成一种有关目标的构思,即通过构建未来的目标来超越现状或克服现存缺陷和困难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个体能够思考并感觉到自己超越了现存的困难,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有未来的成功蓝图。没有了这种目标感,个体的活动将失去意义。

所有证据都指出,这种目标必须在生命的早期形成,即童年的成形阶段。成熟性格的模型就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展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过程如何发生。儿童是那么的弱小,他们会感觉自卑,发现自己生活在不能承受的情境中。因此他们努力发展,确定自己的目标方向。很难说儿童的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但这样的目标明显存在,它支配着儿童的每一次行动。的确,童年早期的冲动、理智、能力或无能很难理解,也没有必要理解,因为只有当儿童确定他们的目标之后,才会确定他们的发展方向。只有当我们看清一个孩子的发展方向之后,才能猜测他在未来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拥有目标可以理解为渴望像上帝一样。但像上帝一样当然是终极目标。教育者在教育儿童时须格外小心,因为儿童会去寻找身边最强的人来当自己目标的模特或化身。也许是父亲,也许是母亲,也许是其他任何人。当孩子怀着这样一个目标时,就会试图像这个强大的目标人物一样行事和穿戴,表现出与目标人物一致的特征。之后,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会把医生或老师当作化身,因为后者能惩罚孩子,孩子容易对老师产生崇敬之情,觉得老师是强大的人;而成为医生的目标,是出于一种像上帝那样掌握生死的渴望。这个目标就这样被建立起来,因为它可以通过社会服务而实现。看世界的方法

当原型——蕴含着个体人生目标的早期个性——形成时,人生的发展方向也就确定了。这使我们能够预测个体在之后会如何发展。[1]从这时起,个体的统觉(Apperceptions)体系就开始服务于他的人生目标了。儿童会根据个体的统觉体系来感知环境,也就是说,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兴趣和偏见来观察世界。

已经发现,有生理缺陷的孩子的发展方向都与有缺陷的器官有直接联系。例如,有胃病的孩子会对吃表现出异常的兴趣,视力不好的孩子会对一切可见的物体更加着迷。这些表现与个体的统觉体系相一致。因此,这意味着若想找出一个孩子的兴趣所在,就要确定他的哪个器官有缺陷。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孩子对于生理缺陷的体验,并不一定按照外界观察者看到的方式,而是根据自己的统觉体系调整他们的体验。所以,虽然器官自卑是儿童统觉体系的一个元素,但我们并不能根据孩子的器官缺陷来推导出他们的统觉体系。

儿童从相关性体系中看待一切,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谁也掌握不了绝对的真理。我们都会犯错,但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改正错误。在我们的个性形成的过程中,这种改正会比较容易;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改正,日后再想改正就必须回想当时的情形了。因此,在治疗一个患者的神经衰弱时,我们的问题不是发现他得病之后犯的常规性错误,而是发现他人生早期形成原型时犯的根本性错误。如果发现了这些错误,我们就可以通过相应的治疗方法来对其进行纠正。

所以个体心理学并不强调基因遗传因素。重要的不是一个人遗传了什么,而是这种遗传让他早年做了什么——也就是童年时期形成的原型。生理缺陷当然有遗传的原因,但我们只是治疗具体问题,尽可能排除孩子自身的不利因素。

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处于困难时会表现出更多的自卑感。原型形成的时候,他们对自己更感兴趣,而不是对他人,今后的生活中也会继续如此。器官自卑远不是原型错误的唯一原因,例如,被宠坏的或不被喜爱的儿童也可能会有原型错误。有生理缺陷、被宠坏以及不被喜爱是对儿童身心发展极为不利的三种情况。这三种类型的儿童害怕被攻击,永远学不会独立。这类情况会在本书后续章节中做进一步的探讨。[1]最初由G.W.莱布尼茨提出,他认为,统觉是一种自发的活动,主要依赖心灵中已有内容的影响。通过统觉,人们理解、记忆和思考相互联合的观念,从而使高级的思维活动得以完成。——译者注父母的影响

我们的下一个任务是找出阻碍个体发展的因素。在被宠坏的孩子的案例中,社会和家庭都不会永远对其纵容,所以被宠坏的孩子很快会面临生活的问题。在学校,他们发现自己处于新的社交环境中,面临新的社交问题:他们不想和其他孩子一起学习、玩耍。因为他们还没准备好迎接学校的社交生活。事实上,他们在原型阶段的经历使他们害怕此类情况,使他们总想寻找更多的纵容。这些个体的特征都不是遗传的,因为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原型和目标的性质来推断。因为他们拥有朝向特定目标的特定性格,所以他们不可能拥有朝向其他方向的特征。

四五岁的时候,原型已经建立,所以为了理解它,我们必须寻找那个时期或者之前儿童所产生的印象。这些印象形态各异,与我们从成人的角度来想象的有很大不同。其中对孩子的头脑最有影响的印象之一就是父母过度惩罚或打骂带来的压力。这使得孩子努力寻找解脱,有时表现为心理上的排斥感。因此我们会发现那些拥有坏脾气的父亲的女孩会避免和所有男性接触,因为她们相信这些男人都是坏脾气。或者那些拥有严厉的母亲的男孩会排斥生活中的女性,这种排斥会有多种表现形式:当有女性陪伴时,孩子会变得羞涩,或者可能变成同性恋。这些过程都不是遗传的,而是由孩子早年的生活环境引起的。

儿童往往要为他们早期犯下的错误付出高昂的代价。尽管如此,他们却得不到指导。父母不知道或不愿向孩子承认他们为人父母的疏忽,所以孩子只能带着这些错误走完漫漫人生路。

不能过分强调惩罚、责备和说教对孩子都没有帮助。只是说,如果孩子和家长不清楚什么是错误的,以及应该做些什么来改正错误,那么什么效果也不会有。孩子不理解为什么会受到惩罚,就会变得顽皮和胆小,而且这些惩罚和说教改变不了他们的原型。生活的经历也改变不了原型,因为生活的经历总是与个人的统觉体系相一致。只有当我们接触到构建性格的根本因素时,我们才能做出改变。出生顺序

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个家庭出生的两个孩子,成长情况也不尽相同。即使出生于同一个家庭,围绕每一个孩子的氛围也是不同的。第一个孩子是唯一的,是注意力的中心。一旦第二个孩子出生,老大会发现自己失去了唯我独尊的地位,会不喜欢这种变化:他们曾有权力,但现在没有了。这种沮丧感会影响他们原型的形成,也会在他们成年后的性格中表现出来。案例显示,这样的孩子常在成年后遭受挫折。

还有一个发现,一个家庭抚养男孩和女孩的方式不同。通常男孩被过分重视,而女孩被认为难以成事。被这样对待的女孩长大后总会变得犹豫不决,自我怀疑。终其一生,她们都保持着一种只有男人才能功成名就的印象。

第二个孩子在家庭中的境遇也有其特殊性。他们与第一个孩子的地位完全不同,因为总是有别人为他们设定节奏。他们通常会赶超节奏设定者,我们发现原因来自老大在竞争中的气馁:年长的孩子害怕竞争,表现不好,在父母的评价中越陷越深,父母开始越来越欣赏第二个孩子。另外,第二个孩子因为有节奏设定者,总在赛跑,他们所有的性格特征都反映了家庭中这种特殊地位的影响——他们有造反倾向,不把权力或权威放在眼里。

历史和传说中有很多非常强势的最小的孩子的故事。《圣经》中约瑟夫(Joseph)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想超越所有人。在他离家几年后,不认识的小弟弟出生了,但这个事实显然没能改变事情的局面,他还是坚称自己是最小的孩子。在童话故事中也有相同的例子:最小的孩子往往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这些特征发源于童年早期,在没有获得更深刻的见解之前无法改变。为了帮助他们,必须让他们理解在他们的童年早期发生了什么,让他们认识到这些原型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什么不利的影响。探索童年记忆

探索童年记忆是理解原型、理解个体本性的有用工具之一。我们的所有知识和观察都指出记忆是原型的因素之一。以有生理问题的孩子为例——比如说胃不好的孩子,他们最早的记忆可能与食物相关;习惯用左手的孩子,他们使用左手的习惯同样会影响他们的观点。一个人告诉你他的母亲纵容他,或者关于弟弟、妹妹出生的事情;如果他有一个坏脾气的父亲,他可能还会告诉你自己如何被打;或者他当年在学校是如何被嘲笑、被欺负的。如果我们懂得这些话语的重要性,那么它们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信息。

理解童年记忆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同理心,即需要有高度的同理心,也就是要有设身处地理解孩子的童年情境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同理心,我们才能理解弟弟、妹妹的出生对一个孩子的独特的重要性,或坏脾气父亲的打骂在孩子心里留下的阴影。私人逻辑

如果观察那些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我们会发现,他们虽然看起来很聪明(如果你问一个问题,他们能给出正确的回答),但会流露出强烈的自卑感。聪明当然不是什么必不可少的特质。这些孩子有完全私人的心理态度,与神经衰弱者类似。例如,在强迫性神经症中,患者意识到强迫性的行为是无用的,却无法停止。私人理解和私人语言也是这种病症的特征,他们从不说代表高度社交兴趣的常识语言。

如果我们把常识的判断与私人逻辑相比较,会发现常识的判断通常更接近事实。我们用常识来区分好与坏,会在复杂的情况中犯错,而这些错误会自我修正。但是那些总是从私人兴趣出发的人,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区分对与错。事实上,他们总是显露这种无能,因为他们所有的行为对观察者而言都是透明的。

想想犯罪是如何发生的。如果我们询问罪犯的智力、理解力和犯罪动机,就会发现,他们通常觉得自己的罪行是聪明的英雄举动。他们相信自己达到了优越的目标——也就是他们比警察更聪明,并能比其他人得到更多。因此他们是自己心中的英雄。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这些行为其实与英雄的所作所为大相径庭。他们缺乏社交兴趣,这使得他们的行为都是有害的,或是对社会无用的。这种社交兴趣的缺乏与缺乏勇气、性格懦弱直接相关,但他们并不知道。那些面向无用人生的人,通常害怕失败、黑暗和孤独;他们希望和其他人一起生活。这是怯懦,应该被贴上怯懦的标签。的确,阻止犯罪最好的办法是说服所有人,犯罪只不过是怯懦的表现。

众所周知,一些罪犯在接近三四十岁的时候,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找工作,结婚,变成好公民。为什么?想想窃贼。40岁的窃贼如何与20岁的后辈竞争?后者更迅速更有力。三四十岁时,罪犯被迫对以前的生活方式做出改变,因为他们并没得到需要的东西,犯罪没有用了,他们发现金盆洗手更容易。

还要注意一个与罪犯相关的事实,那就是如果我们给予更严厉的处罚,不但不能威慑犯罪者,反而会强化他们认为自己是英雄的想法。我们不应忘记,罪犯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这个世界里找不到对真正的勇气、自信、社交感和共同价值的理解。这种情况下,人不能在社会中扮演有用的角色。神经衰弱者很少开俱乐部,这对有广场恐惧症的人和犯罪狂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举动。问题儿童很少交朋友,原因之一是:他们的早年生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的原型发展出错误的目标和私人逻辑系统。所以顺着这个方向他们走到了生活的消极面。社交兴趣的重要性

社交兴趣或社交感受是极其关键的概念,是我们的教育、治疗中最重要的部分。世界上的人只有充满勇气、信心并且无拘无束,才能从生活的问题和优势中同时获益。他们从不害怕。他们知道生活中总会有困难,也知道自己能克服这些困难。他们已经准备好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我们上文提到的三种类型的儿童,发展出的是低层次的社交兴趣。他们没有解决生活难题所必需的心理态度,而是发展出错误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因此他们总感觉受挫。治疗这样的患者时,我们的任务就是鼓励他们做出“有用的”社交行为,积极的、“有用的”面对生活和社会。

社交兴趣的缺乏使人们走向消极、“无用的”生活。严重缺乏社交兴趣的人,可能会变成罪犯、酗酒者、精神病人。我们应该找到好的方法去影响他们,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模式,使他们对他人产生兴趣。因此可以说,我们所谓的个体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社会心理学。感觉和情绪

生活的科学研究的下一个问题是感觉和情绪。个体的目标不仅影响个体的性格特征、生理运动和表达方式,也支配着个体的感觉和情绪。个体总是试图把态度诉诸感觉和情绪。因此,如果个体想做好工作,这个想法会被放大,并在他们的情感生活中有决定性的作用。个体的感觉和情绪通常与他们的观点一致:情感加强了他们的假设。哪怕我们做一些不需要一丝情感的事,也常常会掺杂情感于其中。

上述观点可以在人的梦境中得到清晰的印证,梦的研究可能是个体心理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每个梦都有一个目的,虽然这一点之前从未被清晰理解。一般来讲,梦的目的是创造一种感觉或情绪,这种感觉或情绪反过来促进梦的进行。做梦的方式是我们的行为方式。梦是我们清醒时的计划和态度的情绪化排练,这个排练的实际演出可能永远不会发生。所以梦是靠不住的,然而这种情绪化的想象却能带给我们真实的行动起来的刺激——虽然是在做梦。

这种特征也存在于清醒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从情绪上欺骗自己的倾向,比如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却总是说服自己按照童年时期形成的原型行事。一般的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总结了个体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个体心理学是一门朝着新的方向有着诸多发展的科学。这里融汇了各种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知识。不同的心理学家选择的发展方向不同,没有哪一个心理学家相信别人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读者或许也不应该依赖于信念和信仰,轻信某个学说,而是要进行研究和对比。第二章自卑情结意识和无意识

把“意识”和“无意识”分割开来,在个体心理学中是不正确的。意识和无意识是朝着同一个方向作用的,并不像人们通常所认定的那样互相矛盾或冲突,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如果没有理解整体的联系,我们就会很难判断哪些是意识,哪些是无意识。我们在上一章分析了原型,而整体的联系就体现在个体的原型之中。

有一个案例能够展现意识和无意识在生活中的紧密联系:一个40岁的已婚男子总是有从窗户跳下去的冲动。他一直在努力地与这种冲动做斗争;除此之外,他很健康。他有朋友,有一份好工作,与妻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的案例极其复杂,我们只能用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渗透来解释。

在意识里,他感觉到必须从窗户跳下去。但是他从没实践过。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他的生活有另一面,这一面是无意识的,他与自杀的欲望斗争而做出的努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意识的一面与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他胜利了。事实上,从生活方式的意义上来讲,他是一个征服者,收获了优越感。

读者可能会问:这个人在意识里有自杀的欲望,怎么还能感觉优越呢?答案是他身上的一些东西在与自杀倾向做斗争。这种斗争的胜利使他成为一个征服者,同时也收获了优越感。对一个客观的观察者来说,他获取优越感来克服本来会使他感到自卑的弱点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重要的是在这场私人战斗中,他努力地去获取优越感,努力地去生存、去征服,克服了自卑感和死亡的欲望——尽管后者是意识的,前者是无意识的。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已婚男子的原型的发展是否符合我们的理论;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童年记忆。我们得知他小时候不喜欢上学。他害怕其他男孩,他想逃跑。尽管如此,他还是下定决心留下来面对他们。这里已经能看到他为克服自身的弱点所做的努力:面对自己的问题并且征服它。

如果我们分析患者的性格,会看到他的生活目标之一就是克服恐惧和焦虑。在这个目标中,他的意识和无意识共同形成了一个整体。现在,那些不把人类当作一个统一体来看待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个患者只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想挣扎战斗,到头来却是一个懦夫。这个观点有误,因为它没有考虑这个案例的所有事实,也没有把个体的生命作为一个基本的统一体来解读。如果不把人类当作一个统一体,我们的整个心理学和我们试图理解个体的努力都将是无效和无用的。如果我们预先假设每个人的意识和无意识是分割的,是没有相互联系的,也就不可能把生命当作一个统一体来看待。社会关系

除了把个体的生命当作一个统一体,还必须把它放到社会关系中来考察。刚出生的婴儿很弱小,需要他人照顾,如果不考虑孩子的监护人,就不能理解孩子的生命形式。如果我们只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分析,就不能理解孩子与母亲、与家庭的连锁关系。孩子的个体性不仅是生理的个体性,也涉及整个社会关系。

适用于孩子的,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所有成年人。孩子的弱小性使他们生活在家庭中,人类的弱小性使他们生活在社区中。每个人都会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如此强大,以至于一个人根本难以面对。所以人性中最强大的一个趋势就是聚集起来,作为社区成员生活在一起,而不是作为孤立的个体独自存活。毋庸置疑,这种社会生活方式对于克服个体的不足感和自卑感有巨大作用。

动物也是这样,相对弱小的物种常常群居生活,用联合起来的力量来满足个体的需要。所以一群水牛能抵御狼的袭击,而一头水牛却不能。另外,大猩猩、狮子和老虎能够单独生活,是因为大自然赋予了它们自我保护的技能。人类没有它们那样强大的力量,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所以不能单独生活。因此可以说社会生活始于个体的弱小。

我们不能期待所有人的能力都是相同的。但是一个组织良好的社会,能够支持组成它的不同能力的个体(这点很重要,否则会被误导成要根据遗传的能力来判断个体)。如果单独生活,个体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所不足,但一个组织良好的社会能够补偿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贡献自己特殊的技能。

让我们假设个体的不足是遗传的。如果是这样,心理学的目标就变成帮助人们与他人和睦相处,减少先天的不足对个体造成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们如何合作来克服缺点和问题的历史。语言和交流

每个人都知道语言是社会化的产物,但很少有人知道个体的不足正是这个产物之母。我们可以从儿童早期的行为中看到这一点。当他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通过语言来获取注意。如果儿童不需要获取注意,他们不会尝试说话。在生命的头几个月,语言能力发展之前,孩子的母亲提供孩子所需的一切。有记录表明,一些孩子直到6岁才说话,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说话。

有一个案例也证明了这一事实,这个案例中的孩子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当摔倒受伤的时候,他并没有哭出声来,因为他知道声音是无用的,父母听不到。所以他做出哭的样子来获取父母的注意。

因此,我们必须看到与所研究的事实有关的整体社会环境。我们必须通过审视社会环境来理解个体选择的“优越的目标”和他们特殊的社交问题。因此个体心理学考察所有问题发生的背景。很多人适应社会时有困难,因为他们不能通过语言与他人正常交流。口吃就是如此。如果我们考察有这种问题的人,会看到他们从童年起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交;他们很少自愿参加活动,或交朋友。语言能力的发展需要和他人配合,但因为他们不愿配合,他们的语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有语言问题的人具有两种推动力:一种使他们想和他人配合协作,另一种驱使他们寻找孤立。

很多在生活中不善社交的成年人发觉自己不能在公众场合讲话,害怕上台。这是因为他们把观众当作敌人。当面对看起来不太友好、有支配性的观众时,他们有一种自卑感。只有当人们相信自己和观众时,才能很好地演讲,才能不害怕上台。社交训练

自卑感和社交训练的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卑感由社交失调引起,所以社交训练是我们克服自卑感的基本方法。社交训练与常识之间也有直接联系。说到常识,我们想到的是社会团体的共同智慧。另一方面,如上一章提到的,使用私人语言和私人理解的人对他人、社交机构和社交规范不感兴趣。但是只有通过和这些他们不感兴趣的人、事物交流才能得到拯救。

我们的任务是让这样的人对社区生活感兴趣。只要觉得自己表现出了好意,神经质的人会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好。但是只表现出好意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告诉他们,事情的最后结果和个体的实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自卑感和获取优越感的努力是所有人的共性,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一样。个体的体力、健康状况、所处的外部环境千差万别。所以在相同的条件下,个体犯的错误是不同的。对于儿童,没有绝对固定、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用自己个人的方式来做出反应。他们朝着更好的生活方式努力,但是用自己的方式,犯自己的错误,对成功给出自己的解读。克服局限

我们来分析一下个体能够展示出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以左撇子儿童为例。有一些儿童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是左撇子,因为他们一直被训练使用右手。他们开始使用右手时不甚灵活,因此受到批评。

左撇子儿童刚出生时就能看出来,因为他们的左手比右手活动得更多。之后的生活中,他们可能会为了克服不善使用右手的缺陷而发展出绘画、写作等兴趣。这对发展潜在的艺术天分和能力很有利,这样的孩子为克服自己的局限而战斗。如果这种挣扎是认真的,他们可能会变得嫉妒别人,从而发展出自卑感。通过不断地挣扎,左撇子儿童可能会成长为好战的人,总是想着不能太笨拙,不能被别人认为有不足之处。

儿童按照四五岁时形成的原型发展,他们或努力或犯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目标。有些孩子想成为画家,有些孩子则想逃离让他们感觉不舒服的世界。我们也许知道如何克服自己的弱点,但孩子们不知道,可偏偏我们没有向他们做出正确的解释。

很多孩子的眼睛、耳朵、肺或胃不是很好,这些弱点刺激了他们的兴趣。从一个有趣的例子可以看到这点,一个男人只有当晚上下班回到家时才会发生哮喘。他45岁,已婚,有一份好工作。被问及他的哮喘是如何发生的,他解释道:“你看哦,我的妻子是一个爱慕物质的人,而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所以我们经常意见相左。下班回到家我就想放松放松,想静静地待在家里,但她想出去活动。久而久之,她总是抱怨不能出门玩个尽兴。于是我就会发脾气,开始窒息。”

这个人为什么会窒息?他为什么不呕吐?他只不过是忠于自己的原型。小时候他的一些缺陷影响了他的呼吸,这使他很不舒服。有个护士非常疼爱他,总是坐在他身边安慰他,她让他形成了这样的印象:全世界的人都会逗他玩,安慰他。他四岁时,这个护士因结婚离开了他,他陪她到车站,哭得很伤心。护士走后,他对母亲说:“她走了,以后再也没人对我感兴趣了。”

我们看到他成年以后和早年形成原型时的想法一样:寻找一个理想的人——总是愿意逗他玩,安慰他,只对他一人感兴趣。他的问题不在于缺乏勇气,而是他不能总想着被逗着玩、被安慰。自然,要找一个总逗你开心的人不容易。他总是想控制一切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成功了,当他开始窒息的时候,他妻子不再想出去社交或去剧院,他实现了“优越的目标”。

在意识的层面上,好像他总是对的,但在潜意识中,他被成为征服者的欲望驱动着。他想让妻子变成跟他一样的人。我们应该怀疑有这种行为的人,怀疑他们是否表里如一。

同样,我们经常看到视力不好的孩子,对可见的东西有更大兴趣。诗人和画家常常视力不好。比如视力不好、散光的诗人古斯塔夫·弗莱塔格(Gustav Freitag)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说:“因为我的眼睛和别人的不同,我好像不得不训练和使用我的想象力。我不知道这是否帮我成了一个好作家,但因为我的视力,我确实在想象中看到了比别人在现实中看到的更好的东西。”

很多天才都视力不好或有其他生理缺陷。即使是神,也有诸如一只眼或双眼失明的缺陷。那些天才,就算几乎失明,也能比其他人更好地理解线条、格调和颜色的差异。这说明如果正确理解了生理缺陷,我们就可以为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做些什么。

一些人对食物特别感兴趣,总是讨论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这些人年轻时通常有消化问题,所以比其他人对食物更感兴趣。他们可能有一个爱操心的母亲,总是告诉他们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于是他们努力克服自己的肠胃问题,变得对早餐、午餐和晚餐吃什么特别感兴趣。对食物的执着,有时让他们变成很好的厨师,或餐饮方面的专家。

肠胃不好常使得人们从吃东西以外寻找代替品。有时这个代替品是钱,这样的人可能会变得吝啬,或成为金融家。他们经常为了积累财富而极度努力,夜以继日地训练自己。他们不停地想着自己的生意,使他们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其他人更有优势。所以经常听说有钱人遭受胃病的折磨。

我们要提醒自己重视身体和头脑之间的联系。相同的缺陷在不同的人身上的结果不一定相同;生理缺陷和生活窘迫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生理的缺陷通常可以被有效治疗,至少可以减轻,并不是生理缺陷本身会带来什么坏的结果,而是由患者的态度决定的。这正是为什么,对个体心理学家来说,单纯的生理因果关系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对生理缺陷的错误态度。这也是为什么个体心理学家鼓励通过发展原型来克服自卑感的原因。

有时我们会遇到看起来总是焦躁不安的人,因为他们总是急于克服自己的困难。只要我们看到坐立不安、脾气暴躁的人,一般能推断出他们有强烈的自卑感。那些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的人,是不会那么焦躁不安的。

自大、无礼、争强好胜的孩子也暗示出强烈的自卑感。我们的任务是找出他们自卑的原因,发现他们要克服的困难,对症开方以开展相应的治疗。在此过程中,永远不要对原型的生活方式提出批评或者做出惩罚。

我们可以从孩子身上的原型发现这些特征:有不寻常的爱好,总是企图超过他人,追求优越的目标。有些人在行事和表达时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喜欢排斥别人。他们逃避新的情况,试图待在自己觉得安全的小圈子里。在学校、工作、社会和婚姻中,他们表现相同,总是希望在自己的小范围内实现优越的目标。这样的人不胜枚举。这些人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若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具备应对各种局面的能力,回避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个体把某些情况和某些人定义为不可能仅用私人逻辑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健康的生活,人们需要社交和常识的清新空气。

生活对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如果作家想写出好作品,不能总是出去和别人吃饭,因为他们需要长时间独处来整理自己的想法。但他们也必须通过社交互动成长,这是他们发展的重要部分。我们要记住这些人的两种要求,还有他们既可以对社会有用,也可以没用。所以要仔细考察有用和无用行为之间的差别。自卑感

社交过程的核心,是人们总是努力寻找可以彰显自己的机会。所以有强烈自卑感的儿童会排斥比自己大的孩子,只和比自己弱小、受自己支配的孩子玩耍。这是自卑感的一种反常、病态的表现,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自卑感,而是它的程度和特点。

反常的自卑感称为“自卑情结”。但“情结”这个词不足以形容渗透整个性格的自卑感。它几乎是一种病,在不同情况下严重程度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在工作中注意不到某人的自卑感,因为他们很相信自己的能力,但他们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不相信自己,这样综合来看,我们才能发现他们真正的心理状况。

在紧张或面对困难时,这些人的错误更加明显。当个体处于困境或新的情况时,原型会表现得更加清楚;困难的情况往往不是新的情况。所以,如我们第一章所说,一个人社交兴趣程度的表现,在新的社交环境中会变得明显。

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看他是和同学打成一片还是避开他们,以此来观察他的社交兴趣。如果他有选择地对其他孩子做出回应,或者犹豫,我们就要当心他以后在社会和婚姻中也会表现出相同的特点。

很多人说:“我想接纳那个人,但是……”所有这样的陈述都暗示出强烈的自卑感,如果我们用这种方式去解读,会对诸如怀疑等情绪有新的洞察。爱怀疑的人总是在怀疑,结果一事无成。

心理学家能从人们身上看到犹豫和矛盾,这些可以当作自卑感的信号。我们还要考虑主体的行为举止,观察他们在待人接物时是否犹豫不决,或肢体动作很笨拙。这些人在其他情况下也会表现出这种犹豫不决。很多人习惯性地一会儿决定这样,一会儿决定那样,这正是强烈的自卑感的标志。

我们的任务是训练人们摆脱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鼓励他们,永远不要让他们气馁。我们必须让他们相信,他们能够面对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这是建立自信的唯一方法,也是治疗自卑感的唯一方法。第三章优越情结优越的目标

上一章我们讨论了自卑情结以及它与我们所共有并与之抗争的自卑感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来看看它的补充——优越情结。

我们已经看到了个体生命的每个特征在行动进程中的表现,这些特征可以说是有过去和未来的。它们的未来与我们的努力和目标紧密相连,它们的过去代表着我们试图克服自卑与不足的阶段。这就是为什么在自卑情结的案例中,我们感兴趣的是最初的起源,而在优越情结中,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它们的过程和变化。这两种情结是有关联的,所以如果我们在一个自卑情结的案例中也发现了隐藏的优越情结,不应该感到吃惊;另一方面,如果观察优越情结,研究它的持续性,也常常能或多或少地发现隐藏的自卑情结。如果没有对目前的状况感到一定的不满意,我们就不会努力去追求成功,去成为优越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