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中成药治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0 14:27:04

点击下载

作者:雷正一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常见病的中成药治疗

常见病的中成药治疗试读:

前言

中成药,即是指将药物按照一定的组方原则,经过一定的工艺,制成使用时勿需过多加工、大多可直接应用的中药制剂。中成药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及保存,适于应急,而且疗效好,因此中成药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中成药剂型主要有丸、散、膏、丹、酒等,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制作工艺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中成药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剂型不断出现,如有片剂、针剂、气雾剂、冲剂等,使得中成药更适于临床应用,而且其疗效也大有提高。

现在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有七、八千种,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药物,是临床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首先中成药的方药组成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中成药的使用必须以辨证为基础,据证选药,只有做到药证相符,才能取得应有的疗效。另外还应注意中成药的剂型、剂量、用法等,要做到合理使用。本书在编写体例方面,概述部分简明阐述疾病的概念、病因、病理、中医归属等。【诊断要点】简述疾病的中西医诊断,以使读者对所述疾病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治疗方法】着重论述疾病的中成药治疗,以证统药,尽量多收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难免出现错误和不足,恳请大读者指正。编 者第一篇内科疾、病第一章传染病第一节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冒病人是传染源。流感可散发、暴发或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其流行病学特点是突然发生,发病率高,蔓延迅速,流行过程短并能多次发病。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婴幼儿、老年人和伴有呼吸道或心脏病患者易并发肺炎。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的“感冒”及“时行感冒”。是由风邪,或风邪挟时气,从口、鼻、皮毛侵入人体而发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卫。

中医学的感冒是指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因此,中医学的“感冒”除包括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外,尚应包括其它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病毒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本文一并论述。【诊断要点】一、中医分型诊断

1.风寒型:恶寒,发热,无汗,口不渴,头身疼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喷嚏,咽痒,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型: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口渴,咽喉肿痛,口鼻干燥,鼻塞涕浊,苔薄黄,脉浮数。

3.夹湿型:发热,头痛而重,或头胀如裹,肢体困倦,脘闷恶心,肠鸣腹泻,苔白腻,脉浮或滑。

4.表寒里热型:发热恶寒,无汗,肢节烦痛,鼻塞声重,咳嗽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5.气虚感冒:素体气虚,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浮无力。二、西医诊断

1.病史:突然发病,与流感患者有接触史。

2.症状:畏寒,发热,头痛,鼻塞,喷嚏,流涕,乏力,全身酸痛,咳嗽,咽痒,咽痛等。

3.体征:体温升高,可达39~40℃,咽部充血,扁桃体可有肿大。伴有肺炎时两肺可闻及湿罗音、哮鸣音等。

4.临床分型:(1)单纯型:畏寒发热(可达40℃),全身不适,腰脊酸痛,头痛,鼻塞,咳嗽,少痰,胸痛,颜面潮红,球结膜及咽部充血。(2)肺炎型: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原有心、肺疾病或孕妇,除可见上述单纯型临床表现外,可有高热持继不退,气急,紫绀,阵咳,咯血,两肺可闻及痰鸣音、哮鸣音或湿罗间。(3)合并细菌型肺炎:除可见到单纯型的临床表现外,尚可见咳嗽剧烈,脓涕,咯脓痰,伴有胸痛。查体可见呼吸困难,紫绀,肺部湿罗音。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痰中能找到致病菌。(4)中毒型:除可见到单纯型的临床表现外,有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的损害。临床可见高热不退,神志不清,成人可有谵妄,儿童可有抽搐,并有脑膜刺激征,或见血压下降及休克。(5)其他:感染流感病毒后仅出现轻微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病程1~2日,称为轻型流感。如以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者,称为胃肠型流感。

其它病毒所致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与上述表现相似。

5.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如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总数显著增多。(2)血清学检查: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的抗体效价升高4倍以上为阳性,有助于回顾性诊断。(3)免疫荧光技术找抗原:结果出现快,灵敏度高,有助于早期诊断。(4)病毒分离:将急性期患者含漱液接种鸡胚羊膜腔或尿囊中,可分离出流感病毒,有助于病原学诊断。【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

1.隔离:一旦发现本病患者,应尽快隔离。患者的衣物、用具应煮沸消毒,室内空气用醋酸薰蒸消毒,每平方米空间用2~4毫升,亦可用贯众、蚤休各30克煮沸消毒,每日1次,热退后2~5小时解除隔离。

2.卧床休息至体温完全恢复正常,鼓励患者多饮水,进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二、中成药治疗(一)风寒型

1.桂枝合剂: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功效。用治外感风寒之发热恶寒,汗出恶风,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每次10~20毫升,日3次。

2.感冒清热冲剂:由荆芥穗、紫苏叶、防风、薄荷、柴胡、葛根、白芷、芦根、桔梗、苦杏仁、地丁组成,具有辛温解表,祛风退热功效。每次1~2袋,日3次。

3.冲和丹(又称发汗解热丸):由麻黄、羌活、防风、荆芥穗、薄荷、细辛、川芎、白芷、苍术、当归组成,具有辛温解表,发汗退热功效。用治外感风寒之头身疼痛,恶寒发热,无汗,颈项强直,骨节酸痛,鼻流清涕,鼻塞声重。每次2丸,日2次。

4.感冒水:由麻黄、桂枝、羌活、防风、白芷、荆芥穗、薄荷、葛根、黄芩、桔梗、杏仁、当归、川芎、石菖蒲组成,具有辛温解表,发汗止痛功效。用治风寒型感冒。每次5~10毫升,日3次。

5.感冒软胶囊:由羌活、麻黄、荆芥穗、川芎、薄荷组成,具有散风解热功效。用治风寒型感冒。每次2~4粒,日2次。

6.感冒苏风丸:由麻黄、桂枝、紫叶、苦杏仁、防风、白芍、大枣、干姜、桔梗、独活、谷芽、甘草组成,具有辛温解表,宣肺止咳功效。用治风寒型感冒。每次1丸,日2次。

7.通宣理肺片(丸):由苏叶、麻黄、葛根、前胡、苦杏仁、枳壳、陈皮、法半夏、茯苓、桔梗、黄芩、甘草组成,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功效。用治风寒型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清涕,咳嗽,胸闷,痰稀而多。每次片剂4片,丸剂2丸,日3次。

8.杏苏止咳糖浆:由苦杏仁、紫苏叶、桔梗、前胡、甘草、陈皮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止咳化痰功效。用治风寒型感冒。每次10毫升,日3次。

9.搜风理肺丸:由荆芥穗、紫苏梗、薄荷、前胡、陈皮、杏仁、桔梗、枳壳、旋覆花、竹茹、法半夏、瓜蒌子、黄芩、甘草组成,具有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功效。用治外感风寒症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痰多等。每次1丸,日2次。忌食油腻。

10.九味羌活丸:由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黄芩、甘草、地黄组成,具有辛温解表,发汗祛湿功效。用治外感风寒湿邪之感冒。每次1丸,日2次。

11.川芎茶调散:由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薄荷、荆芥、甘草组成,具有解表散寒,疏风泻热功效。用治外感风寒型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目眩,鼻塞等。每次6~12克,日2次。

13.都梁丸:由白芷、川芎组成,具有散风止痛功效。用治外感风寒之头痛眩晕,鼻塞不通,身热倦怠,苔薄白微黄,脉浮紧。每次1丸,日2次。

14.清眩丸(片):由川芎、白芷、荆芥穗、薄荷、生石膏组成,具有疏散风寒,止痛功效。用治外感风寒型感冒。每次2丸或4片,日3次。

15.抗感气雾剂:由莪术油、羌活油、藿香油、烈性杜鹃油、香薷油等组成,用治风寒型感冒。喷雾吸入,日4~5次。

桂枝合剂、冲和丹、感冒水、感冒苏风丸、感冒清热冲剂及感冒软胶囊用治风寒型感冒。桂枝合剂疏表解肌,调和营卫,用治风寒表虚证之发热,汗出恶风,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冲和丹、感冒水由麻黄、桂枝、羌活、细辛等组成,具有较强的发汗解表功效,用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等。后者尚具有化痰止咳作用,用治兼有咳嗽痰白者。感冒苏风丸之发汗解热、止痛作用较冲和丹及感冒水弱,但其止咳化痰作用较强,用治外感风寒以咳嗽痰多表现为主者。感冒清热冲剂辛温解表,退热,用治外感风寒发热恶寒者。

通宣理肺片、杏苏止咳糖浆、杏苏二陈丸及搜风理肺丸用治外感风寒以咳嗽、咯痰为主者。通宣理肺丸解表散寒及化痰止咳之力均强,用治外感风寒表证较明显而且咳、痰较甚者;杏苏二陈丸解表散寒之功较弱,而化痰止咳之力强,用治外感风寒表证较轻,咳痰较为突出者;杏苏止咳糖浆的组成和功效与杏苏二陈丸相似,服用方便,尤宜于儿童服用。搜风理肺丸宣肺散寒,化痰止咳,用治风寒袭表,内侵于肺,久而化热,症见恶寒发热,痰黄或黄白相间,痰多咳嗽,口干,苔薄黄者。

九味羌活丸用治外感风寒挟湿之肢体酸重,头沉体倦为主要表现者。

川芎茶调散、都梁丸及清眩丸用治因外感风寒以头痛,鼻塞等为主要表现者。川芎茶调散解表散寒作用较强;都梁丸则具有较强的散风止痛作用;清眩丸用治外感风寒化热,或素有内热又外感风寒而见头痛鼻塞,口渴,涕黄,苔薄黄,舌尖红等。

抗感气雾剂使用方便,用于外感风寒之鼻寒流涕,咽痒等。(二)风热型

1.银翘解毒丸(片):由金银花、连翘、桔梗、淡豆豉、薄荷、荆芥、牛蒡子、淡竹叶、芦根、甘草组成,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用治外感风热之发热,微恶风寒,头身疼痛,口干渴,咽喉肿痛等。丸剂每次1~2丸,片剂每次4片,日3次。

2.天津感冒片:由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羚羊角、甘草组成,具有清热散风,解表退烧之功效。用治感冒。每次3片,日3次。

3.羚羊感冒片:由羚羊角、金银花、桔梗、连翅、荆芥、淡竹叶、甘草、牛蒡子、淡豆豉、薄荷组成,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毒之功效。用治风热型感冒。每次4片,日3次。

4.羚翘解毒丸:由羚羊角、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豆豉、桔梗、荆芥、牛蒡子、甘草、薄荷组成,功效主治同羚羊感冒片。每次1丸,日2次。

5.柴黄片:由柴胡、黄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用治感冒引起的周身不适,头痛目眩,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每次4~6片,日3次。

6.银黄片:金银花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之功效。用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每次2~4片,日4次。

7,清解片:由金银花、岗梅、野菊花、薄荷油、桑叶组成,具有疏风清肺,解毒消炎之功效。用治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口渴,咽肿,咳嗽等。每次4~6片,日3次。

8.感冒退热片:由板蓝根、葛根、荆芥、柴胡、草河车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之功效。用治外感风热之发热,鼻塞,口干等。每次6片,日3次。

9.伤风感冒冲剂:由忍冬藤、板蓝根、前胡、葛根、牛蒡子、薄荷脑组成,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用治外感风寒之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每次30克,1日3次。

10.感冒退热冲剂: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拳参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透表之功效。用治外感风热之发热,咽喉肿痛,口干等。每次36克,1日3次。

11.抗感冒冲剂:由金银花、连翘、黄芩、青蒿、荆芥、防风、桔梗、板蓝根等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用治外感风热之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口干咽痛等。每次30克,1日3次。

12.上感冲剂:由金银花、柴胡、淡竹叶、野菊花、黄芩、路边荆、芦根、岗梅、甘草组成,具有解表退热,清热止咳之功效。用治外感风热之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痰黄等。每次20克,1日3次。

13.银花感冒冲剂:由金银花、连翘、防风、桔梗、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治外感风热之发热恶寒、头痛鼻塞等。每次20克,1 日3次。

14感冒宁:由四季青、大青叶、荆芥、防风、紫苏组成,具有退热解表之功效,用治外感风热之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等。每次1包,日3次。

15.银柴冲剂:由柴胡、忍冬藤、芦根、薄荷、枇杷叶、薄荷油组成,具有清热解表,止咳之功效。用治风热感冒,发热畏寒,咽痛口干,咳嗽等。每次1袋,1日3~4次。

16.板蓝根冲剂:由板蓝根制成,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治流感等。每次1袋 ,1日3次。

17.柴胡饮冲剂:由柴胡、赤芍、防风、陈皮组成,具有表散风热,解热止痛之功效。用治外感风热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每次1~2袋,日3次。

18.复方银黄口服液:由金银花、连翘、石膏、玄参、栀子、黄芩、板蓝根组成,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治流感,上感及多种发热疾病。每次1~2支,日3次。

19.抗病毒口服液:由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藿香、连翘等组成,具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之功效。用治外感风热感冒,流感,腮腺炎。每次1支,日3次。

20、犀羚解毒丸:由犀角、羚羊角、冰片、金银花、连翘、薄荷、板蓝根、荆芥穗、桔梗、牛蒡子、淡竹叶、甘草、淡豆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散风祛邪之功效。用治外感风热之发热,咽喉肿痛,头痛,口干渴或痄腮肿痛。每次1丸,1日3次。

21.清瘟解毒丸:由葛根、柴胡、羌活、防风、黄芩、连翘、大青叶、牛蒡子、玄参、天花粉、川芎、白芷、桔梗、赤芍、淡竹叶、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表,解毒祛瘟之功效。用治外感风热之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酸痛,心烦口渴,咽喉肿痛及痄腮肿痛等。每次2丸,1日3次。

22.时疫清瘟丸:由羌活、荆芥穗、川芎、白芷、防风、薄荷、葛根、柴胡、淡豆豉等组成,具有清热透表,散温解毒之功效。用治外感时邪,内有蕴热引起的发热怕冷,周身困倦,四肢酸痛,口燥舌干,咽喉肿痛,痄腮红肿等。每次2丸,日2次。鲜芦根,薄荷煎汤送服或温开水送服。

23.清瘟至宝丹:由大黄、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牛黄、天竺黄、朱砂、雄黄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退热消肿之功效。用治瘟邪内热,体倦身热,头晕目眩,目赤耳鸣,腮肿,口燥舌干,二便不利。禁忌辛辣食物,孕妇忌服。每次2丸,日2次。

24.桑菊感冒片:由桑叶、菊花、连翘、薄荷、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组成,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效。用治外感风热之发热,咳嗽,咽痛,口干渴等。每次6片,1日3次。

25.感冒丸(片):由连翘、金银花、板蓝根、麻黄、苦杏仁、薄荷、紫苏子、淡豆豉、荆芥穗、桑叶、天花粉、桔梗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之功效。用治外感风热之身热头痛,咳嗽气喘,痰多而黄,口干咽痛等。每次1丸,1日2 次。

26.梅菊感冒丸:由岗梅根、路边菊、山芝麻、鸭脚被、薄荷、甘草、东风桔组成,具有清热疏表,止咳祛痰之功效。用治外感风热之发热头痛,口干咽痛,咳嗽等。每次2丸,1日3次。

27.小柴胡片:由柴胡、黄芩、甘草、大枣、姜半夏、生姜、南沙参组成,具有清热解表,疏肝和胃之功效。用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每次4~6片,1日3次。

28.重感灵:由葛根、毛冬青、马鞭草、板蓝根、青蒿、石膏、羌活组成,具有解表清热,消炎止痛之功效。用治恶寒,高热,头痛,四肢酸痛,咽喉痛,咳嗽等。每次6~8片,1日3次。

29.芎菊上清丸:由川芎、菊花、蔓荆子、白芷、黄连组成,具有清热散风,止痛之功效。用治外感风寒之头痛,鼻塞等。每次1~2丸,1日3次。

30.新抗感冒片:由金银花、野菊花、北豆根、乙酰水杨酸、扑尔敏、抗坏血酸组成,具有消炎解毒,镇痛之功效。用治流感,伤风感冒等。每次4~5片,1日3次。

31.太阳膏:由薄荷油、阿拉伯胶、骨胶组成,具有醒脑散热,祛风止痛的作用。用治感冒头痛,头昏目眩。外用,先用水涂湿后,贴于太阳穴。

银翘解毒片(丸)、天津感冒片、羚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抗感冲剂、银花感冒冲剂、感冒退热片、感冒宁、复方银黄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柴黄片、板蓝根冲剂及清解片、伤风感冒冲剂、感冒退热冲剂、上感冲剂、银黄片均以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治法组方,是辛凉解表剂,用治外感风热之发热,微恶风寒,周身不适,汗出,口渴,咽痛,苔薄黄,舌尖红,脉浮数等症。其中银翘解毒丸(片)、天津感冒片、羚羊感冒片、羚羊解毒丸、抗感冲剂、银花感冒冲剂方宗银翘散,用治外感风热以发热,汗出,口渴,咽痛,苔薄黄,脉浮数等表现为主者,数方作用相似,可互换使用,羚羊感冒片、羚羊解毒丸因含羚羊角,其清热退热作用较强。复方银黄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柴黄片、板蓝根冲剂等亦治风热感冒,其中抗病毒口服液具有祛湿作用,尤宜于外感风热挟湿或夏日感冒。清解片、伤风感冒冲剂、感冒退热冲剂、上感冲剂、银黄片偏重于清热解毒,方中选用的清热解毒类药物亦较多,用治外感风热之发热,咽喉肿痛,口渴,舌红等。

犀羚解毒丸、清瘟解毒丸、时疫清瘟丸、清瘟至宝丹等的清热解毒作用尤强,用治外感风热,毒热壅盛之发热,咽喉肿痛,心烦,面红目赤,口干渴等,或用治感受时疫之气所致之痄腮肿痛等。

桑菊感冒片、感冒片、上感冲剂、梅菊感冒丸、银柴冲剂用治外感风热伴有咳嗽者。桑菊感冒片方宗桑菊饮,用治外感风热之发热,微恶风寒,咽痒,微咳等。上感冲剂、梅菊感冒丸、银柴冲剂之清热解毒之力较强,用治外感风热之发热,口干,舌红,溲赤等症较重,咳嗽较轻者。感冒片其清热解毒及化痰止咳之功较强,用治外感风热咳甚痰多者。

重感灵及芎菊上清丸用治外感风热以头身疼痛为主要表现者。但前者偏重于治疗颈项强痛,周身不适等;后者偏重于用治头痛鼻塞等。

新抗感片是中西药合剂,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退热作用。

太阳膏是外用药,直接贴于太阳穴处,有较好的醒脑,止痛作用。可与其它药物同用。(三)气虚感冒

1.参苏感冒片:由党参、苏叶、桔梗、茯苓、姜半夏、陈皮、甘草、枳壳、桑白皮组成,具有益气发汗解表,宣肺化痰止咳功效。用治素体气虚患者感冒风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等。每次6片,日3次。

2,参苏理肺片(丸):由党参、苏叶、陈皮、桔梗、前胡、制半夏、茯苓、葛根、枳壳、木香、甘草组成,功效、主治同参苏感冒片。每次4~6片或1丸,日3次。

3.参苏丸:由党参、紫苏、葛根、前胡、制半夏、陈皮、桔梗、甘草、木香、茯苓组成,功效、主治同参苏感冒片。每次1丸,日2次。(四)表寒里热

防风通圣丸:由防风、荆芥穗、麻黄、薄荷、大黄、芒硝、滑石、生栀子、黄芩、连翘、生石膏、桔梗、川芎、当归、白芍、甘草组成,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功效。用治外感风寒,内有郁热之恶寒发热,头痛目眩,口苦,鼻塞咽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每次6克,日3次。(五)兼证的治疗1.发热(1)清开灵注射液:由牛胆酸、猪胆酸、水牛角、珍珠母粉、黄芩素、金银花提取物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退热之功效。用时将清开灵注射液40毫升加5 %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滴,日1~2次或清开灵注射液10~20毫升口服。(2)羚羊角粉:由羚羊角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息风功效。用治感冒高热,尤以小儿兼见惊厥者。每次0.6克,7岁以下儿童0.3克。温开水冲服。(3)复方柴胡注射液:由柴胡、细辛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退热功效。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日1~2次。或10毫升,口服。(4)新雪片(颗粒):由磁石、石膏、滑石、寒水石、硝石、芒硝、栀子、升麻、竹叶、穿心莲、珍珠层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镇惊功效。每次4片或1瓶。

2.咽痛:如患者咽痛甚者,可参照《急性咽炎》篇。

3.咳嗽:如患者咳嗽甚者,可参照《急性支气管炎》篇。4.伴有腹痛、腹泻(1)姜冲剂:由生姜制成,具有温中祛寒,发汗解表功效。用治外感风寒伴有脘腹冷痛,恶心呕吐者。每次1~2袋,日3次。(2)姜枣冲剂:由生姜、大枣组成,功效与主治与姜冲剂相似。每次1~2袋,日3次。

5.兼夹食、消化不良。(1)五积散丸:由苍术、桔梗、枳壳、法半夏等组成,具有解表寒散,理气化湿,温中消积功效。用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身热无汗,头痛身疼,脘腹胀痛,吐泻腹痛等。每次1丸,日3次。(2)采云散:由柴胡、紫苏叶、白术、六神曲、山楂、麦芽、青皮、桔梗等组成,具有散风寒,消食积功效。每次15~30克,开水泡服或煎服。日2次。

③午时茶:由红茶、厚朴、紫苏、桔梗、陈皮、苍术、六神曲等组成,具有解表和中功效。每次1袋,日1次,煎服。第二节风 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前驱期短暂,轻微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继之全身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伴有耳后、枕部和颈后淋巴结肿大,流行于冬春季节,1~5岁小儿易发,预后较好。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致胎儿多器官先天缺陷。中医称为“风痞”,系因感受风热时邪、外邪郁于肺卫,与气血相搏,发于肌肤所致。【诊断要点】一、中医分型诊断

1.邪郁肺卫:发热不高,咳嗽,流涕,喷嚏。皮疹始见于头面躯干,继则四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颜色浅红,有痒感。舌苔薄白,脉浮数,指纹浮红。

2.邪热炽盛:高热烦躁,便干,溲赤,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痒甚。舌红,苔黄,脉洪数。二、西医诊断

1.本病初起类似感冒,发热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从头面开始,1天后布满全身。出疹1~2天后,发热渐退,疹点逐渐隐退。疹退后脱屑细小或无,无色素沉着。

2.一般全身症状轻,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大。

3.在本病流行期间有接触史。【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

1.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2.节饮食,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

3.应隔离到出疹后五天。二、中成药治疗(一)邪郁肺卫型

1.五粒回春丹:由橘红、胆南星、防风、竹叶、茯苓、僵蚕、甘草、金银花、桑叶等组成,具清热解毒,透表豁痰作用。用于风疹初期皮疹透发不畅,或毒热内蕴而见高热抽风,气粗咳嗽等病症。每服5粒,日服2次,鲜芦根煎汤溶化,或研碎送服。1岁以内小儿酌减。

2.妙灵丹:由天竺黄、胆南星、生石膏、僵蚕、桔梗、连翘、金银花、薄荷、川贝母等组成,具有清热镇惊,祛风化痰功效。用于肝肺热盛引起的小儿发热,痰涎壅盛,咳嗽气促,惊悸不安等证。每次1丸,日2次。3岁以下小儿酌减。

3.小儿紫草丸:由紫草、西河柳、升麻、羌活、菊花、金银花、甘草、地丁、青黛等组成,具有透疹解毒功能。用于风疹初起,疹毒内盛,发热咳嗽,小便黄少等证。每次1丸,日2次,温开水送服。3岁以内小儿酌减。

4.银翘解毒丸(片):由金银花、连翘、甘草、荆芥穗、桔梗、淡豆豉、薄荷、牛蒡子、淡竹叶组成,具有清凉解表功能。用于风疹症见憎寒发热,四肢酸软,头痛咳嗽,咽喉疼痛,疹出不透。蜜丸每次1丸,药汁丸每次6克,日2次;片剂每次4片,日2~3次。温开水送服。

5.羚羊解毒片(丸):由羚羊角、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豆豉、荆芥、牛蒡子、甘草、薄荷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风疹初起兼见风热表证之畏寒发热,头痛鼻塞等证。丸剂每次1~2丸,日2次;片剂每次4片,日3次。3岁以内小儿酌减。

6.桑菊银翘丸(散):由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川贝母、桔梗、薄荷、淡竹叶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散风解表功能。用于风疹症见咽喉肿痛,肺热咳嗽。丸剂每次1丸,散剂每次10克,日2次,温开水送服。

风疹初起以透为先,故此类方药均选用芦根、薄荷、银花、连翘以透疹解表。小儿紫草丸、羚翘解毒丸(片)清热力强,银翘解毒丸(片)、桑菊银翘散(丸)药性平和,祛风解表透疹。五粒回春丹、妙灵丹尚具有熄风镇惊功能,可治疗兼小儿高热惊厥。(二)邪热炽盛

1.五福化毒丸:水牛角浓缩粉,连翘、青黛、黄连、牛蒡子、玄参、地黄、桔梗、芒硝、赤芍、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功效。用于小儿蕴积热毒及风疹余毒未解。水蜜丸1次2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

2.赛金化毒散:由乳香、没药、川贝母、黄连、赤芍、天花粉、大黄、甘草、牛黄、冰片、雄黄、珍珠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疹后余毒未净,烦躁口渴,大便秘结。每次0.6克,日1~2次,温开水送服。3岁以下小儿酌减。

3.犀角化毒丸:由犀角、连翘、桔梗、天花粉、玄参、生地黄、大黄、茯苓、甘草、青黛、川贝母、芒硝、黄芩、牛蒡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能。用于小儿心热烦渴,牙宣口臭,一切疱疖及疹后余毒。每次1丸,日2次,温开水送服。

4.牛黄犀羚丸:由牛黄、犀角、羚羊角、朱砂、雄黄、冰片、麝香、麦门冬、甘草等组成,具有解热祛风,清心降火,宁志安神功能。用于心火上炎,头晕目赤,烦热口渴,牙龈肿痛,痘疹火毒。每次半丸,日2次,温开水送服。

5.清热化毒丸:由桔梗、生地黄、赤芍、玄参、牛蒡子、连翘、天花粉、贝母、朴硝、甘草、荆芥、防风、朱砂、青黛组成,功能为清热凉血解毒。用于小儿热毒蕴结,头面生疮,皮肤溃烂,口舌生疮,心热烦渴,痘疹余毒不清。每次1丸,日2次,温开水送服。3岁以下小儿酌减。

6.小儿清凉散:由蝉蜕、紫草、栀子、丹皮、生地黄、僵蚕、金银花、泽兰、当归、生石膏、黄芩、黄连组成,功能为镇惊退热,解毒透表。用于身热面赤,咽痛或斑疹不透等。每次1.6克,日2次,温开水送服,病重者加倍。

大部分风疹预后良好,病理传变只在卫分。故有“皮肤小疾”之说。少数病例,由于邪毒炽盛,可见疹色鲜红,疹点较密的营分证。此类药以清热凉血解表为法。其中牛黄犀羚丸、犀角化毒丸清热力更强,并有通利小便,清心降火,宁志安神功能。清热化毒丸、小儿清凉散清热力最弱旦兼有宣透杂邪之功。五福化毒丸、赛金化毒散用子疹毒未尽,兼有内热蕴积,具有清热解毒,通便泄火,前者偏于凉血,后者偏于解毒。第三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感染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膜急性化脓性炎症。致病菌由呼吸道进入人体,经鼻咽部侵入血循环,最后局限于脑膜、脊髓膜,形成化脓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皮肤瘀点病斑及脑膜刺激征等征象。该病占化脓性脑膜炎的首位,死亡率约为10%。可发于任何年龄组,但以儿童居多。流行季节多在冬春之交,2~4月份为高峰。本病属中医温热病中的“春温”范畴,病因为正虚疫毒之邪乘机由口鼻内侵,先犯上焦肺卫,继之内传气分,进而深入营血。【诊断要点】一、中医分型诊断

1.邪犯肺卫型: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全身不适。舌苔薄白,脉浮数有力。

2.卫气同病型: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头痛顶强,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

3.气营两燔型:高热不退,头痛如劈,呕吐频繁,烦燥或嗜睡,颈项强直,皮肤瘀斑。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

4.毒闭气脱型:高热突降,汗出淋漓,颈项强直,昏迷或昏愦,呼吸表浅或节律不一,周身瘀斑,四肢厥冷。舌质红绛,脉微细欲绝。二、西医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本病在冬春季流行。患者主要为儿童,但在大流行期间,成人也不少见。

2.临床资料: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神志改变等。

3.实验室资料:血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皮肤瘀点和脑脊液沉淀涂片有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发现。脑脊液和血液细菌培养阳性。阳性培养为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

1.病室安静,空气流通。

2.饮食以流质为宜,必要时鼻饲进食。

3.神志不清者,加强护理;呕吐时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惊厥时防止咬伤头舌。

4.呼吸困难及休克时给予吸氧及其它抢救措施。二、中成药治疗(一)邪犯肺卫型

1.银翘解毒丸:由金银花、牛蒡子、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穗、甘草、淡豆豉组成,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功能。用于流脑初期,邪在肺卫者。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

2.银翘散:由银花、连翘、薄荷、桔梗、淡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芦根,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作用。用于流脑初起,发热无汗,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等症。每次2~4袋,每日3次。(二)卫气同病型

1.双黄连注射液:由双花、黄芩、连翘组成,具有表里双解,气血两清作用。用于多种温热病湿热证。每日1800毫克,每日1次,静脉注射。

2.牛黄清热散:由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寒水石组成,具有清热镇惊功能。用于温邪入里引起的高热惊厥,四肢抽动,烦躁不安,痰浊壅塞。口服每次1.5克,日2次。

3.板蓝根冲剂:由板蓝根组成,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每次1~2袋,每日3次。

4.银黄口服液:由银花、黄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每次1支,每日3次。

5.羚翘解毒丸:由羚羊角、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豆豉、桔梗、荆芥、牛蒡子、甘草、薄荷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作用。用于多种外感热病卫气同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咽痛等症。每次1~2丸,每日2次。

6.清瘟解毒丸:由大青叶、连翘、玄参、天花粉、桔梗、柴胡、白芷、羌活、葛根、淡竹叶、牛蒡子、防风、川芍、黄芩、赤芍、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表,祛瘟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热病卫气同病,恶寒高热,头痛,项强等。每次2丸,每日2次。

7.犀羚解毒丸:由犀角、羚羊角、冰片、金银花、连翘、薄荷、板蓝根、荆芥穗、桔梗、牛蒡子、淡竹叶、甘草、淡豆豉组成,具有热清解毒,散风祛邪作用。用于多种外感热病,发热头痛,咽痛口干等症。每次2丸,每日3次。

8.复方大青叶冲剂:由大青叶、金银花、羌活、拳参、大黄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清热作用。用于治疗多种急性热病卫气同病者。每次1袋,每日3次。或每日注射2次,每次2毫升。

这类药物大都由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黄芩、玄参等清热解毒药物和豆豉、防风等解表药物组成,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卫气同病者。但清瘟败毒丸中尚有葛根、羌活、白芷等解表作用较强的药物,且有止头痛作用,故恶寒及头痛明显者选用为佳。羚翘解毒丸中也含有豆豉、荆芥、薄荷等偏于辛凉解表的药物,故用于治疗恶寒较轻者。犀羚解毒丸中犀角、羚羊角、冰片有清热解毒,熄风作用,故可用于表证不解,又出现项背强直等动风症状者。双黄连注射液为静脉注射剂,抢救病人尤为首选。(三)气营两燔型

1.安宫牛黄丸:主要成份为牛黄、犀角、麝香、珍珠、黄连、郁金,功能清热开窍,镇惊安神。适用于温邪入里,逆传心包引起的高热惊厥,烦躁不安,神昏谵语等。每丸重3克,口服每次1丸。

2.局方至宝丹:主要成份为犀角、牛黄、玳瑁、琥珀,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镇惊作用。用于温邪入里,逆传心包引起的高热惊厥,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口服每次2丸,日2次。

3.清开灵注射液:由牛黄、水牛角、珍珠母粉、黄芩、银花、栀子、板蓝根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醒脑开窍作用。用于治疗高热神昏。每次40~80毫升,每日1~2次。

4.紫雪散:组成为寒水石、生石膏、磁石、滑石、羚羊角、犀角、麝香、青木香、沉香、丁香、玄参、升麻、玄明粉、朴硝、硝石、朱砂、甘草,作用清热开窍,镇痉安神。适用于邪热内陷心包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抽搐惊厥,口渴喜饮,唇焦舌干,尿赤便秘等。每次1~3克,日2次。

5.安脑丸:由人工牛黄、水牛角、珍珠、雄黄、栀子、黄连、黄芩、郁金、冰片、薄荷组成,具有醒脑安神,清热解毒,镇静熄风作用。于用实热所致的高热神昏,头痛眩晕,抽搐痉厥,中风窍闭等。每次1~2丸,每日2~3次。

6.新雪片:由石膏、牛黄、珍珠粉、穿心莲、硝石、沉香、龙脑、磁石、滑石、寒水石、栀子、升麻、竹叶卷心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熄风止痉作用。用于治疗各种急性热病所致高热,心烦及抽搐者。口服一次4片,每日3次。

7.牛黄犀羚丸:由牛黄、犀角、羚羊角、朱砂、雄黄、冰片、麝香、麦冬、甘草、黄芩、白芍、陈皮、枳壳、防风、半夏、桔梗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开窍作用。用于热病高热神昏、惊厥。口服,一次1丸,每日2次。

这类药物为清热解毒,芳香开窍药物组成,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气营(血)两燔者。清开灵注射液、安宫牛黄丸、牛黄清热散、安脑丸清热解毒作用比较明显,用于毒炽而神昏不甚者;紫雪散、新雪片、牛黄犀羚丸且有镇痉作用,适用于邪热内陷伴抽搐惊厥者;局方至室宝丹并具逐秽开窍作用,用于窍闭神昏明显者。(四)毒闭气脱型

1.生脉注射液: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功能。用于治疗热伤气津,津气欲脱,汗多体倦,气短懒言,脉微欲绝,血压下降者。每次40~80毫升,每日1次,稀释后静脉注射。

2.参附注射液:由人参、附子组成,具有回阳固脱作用,用于阳气欲脱,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每次20~40毫升,每日1次,稀释后静脉注射。

其他:

1.白舌紫菀片:有白舌紫菀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清肿止痛的作用。用治流脑初起。每次4片,日3次。

2.复方银黄注射液:由金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生石膏、紫花地丁、龙胆草、黄芩、生地黄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用于治疗流感、流行性脑膜炎及多种炎性发热。每次4毫升,每日2次,肌注。

3.癫痫灵:由牛黄、麝香、珍珠、羚羊角、琥珀、冰片组成,具有清热开窍,安神定痫的作用。原用治癫痫患者。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具有显著的抗惊厥作用,用以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出现惊厥者。口服每次1~2粒。第四节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乏力等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肝脏多肿大压痛,伴肝功能损害。急性肝炎患者大数在半年内恢复,少数可发展为慢性。本病目前分为甲、乙、丙、丁和戊五型,分别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甲型、戊型肝炎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乙型、丙型肝炎主要通过注射和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本病相当于中医学的“黄疸”、“胁痛”、“湿温”等。主要病机为湿热内蕴,病位在肝、牌、胃,后期可累及肾。急性期的病理主要为湿热内蕴,肝脾不和;转为慢性则表现为脾胃虚弱或肝脾阴亏。【诊断要点】一、中医分型诊断

1.肝胆湿热型:面目周身发黄,色泽鲜明,发热,纳呆食少,厌油腻,恶心呕吐,腹胀胁痛,倦怠乏力。舌苔黄腻,脉弦或脉弦数。

2.肝郁气滞型:胸闷腹胀,嗳气恶心,低热口苦,胁肋胀痛,食欲减少。舌苔薄白,脉弦。

3.毒炽急黄型:发病急骤,高热烦渴,呕吐,胸满腹胀,黄疸迅速加深,神昏谵语,衄血、便血或全身紫斑。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剥薄脱,脉象弦滑。

4.脾胃虚弱型: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大便时溏,胁肋隐痛,形体消瘦或有虚浮,舌淡苔白,脉缓弱。

5.气血郁滞型:右肋部刺痛或胀痛,头晕肢麻,倦怠无力,食少腹胀,面色晦暗或黯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二、西医诊断(一)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诊断依据:

1.既往健康,而突然出现明显的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持续性黄疸。

2.黄疸同时伴有肝区压痛。

3.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蛋白正常。

4.肝炎病毒检出阳性。

判断方法:确诊须4加1或2、3。(二)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诊断

凡急性发病,具有不同程度的肝炎症状,体征及化验异常,血清胆红素在1.0mg %以上,尿胆红素阳性,并能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三)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的诊断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密切接触史指与确诊病毒性肝炎病人(特别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经常接触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粪便)而未采取防护措施者。注射史指在半年内曾接受输血,血液制品及消毒不严格的药物注射、免疫接种、针刺治疗等。

2.症状:近期内出现持续几天以上的、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腹胀、溏便、肝区痛等。

3.体征:肝肿大并有压痛。部分病人可有轻度脾肿大。

4.化验:主要指SGPT活力增高。病原学检测肝炎病毒阳性。

判断方法:

凡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化验检查异常者。

确诊:四项中三项明显阳性或2、3、4均明显阳性。

可疑:凡单项SGPT增高,或仅有症状、体征或仅有流行病学史及2、3、4项中之一项,均为可疑者。(四)急性重症肝炎的诊断

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嗜睡、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昏迷等)而又排除其它原因者。患者肝区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迅速加深。肝功能异常,特别是凝血酶元时间延长。应重视昏迷前期症状(行为反常,性格改变,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以便做出早期诊断。因此,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如有高热,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缺乏、频繁呕吐,腹胀或呢逆),极度乏力,同时出现昏迷前驱症状者,即可考虑本病。即或黄疸很轻,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肝功能明显异常,又具有上述症状者,亦可考虑本病。(五)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诊断

诊断依据:

1.症状:既往有肝炎病史,目前有明显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差,腹胀,便溏等。

2.体征:肝肿大,质地中等硬度以上,可伴有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或脾肿大,而排除其它原因者。少数病例可有轻度腹水。

3.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活力持续升高。伴有浊度试验长期明显异常或血清白蛋白降低,或白/球蛋白比例明显异常,或丙种球蛋白异常升高,或血清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增高。有条件时宜作免疫学检测,如lgG、lgM、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细胞膜脂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4.肝外器官表现:如关节炎、肾炎、脉管炎、皮疹或干燥综合征等。

判断方法:

以上四项中有三项阳性或第2、3两项为阳性,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符合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者可确诊。(六)慢性迁延性肝炎的诊断

有确诊或可疑乙型或丙型肝炎病史,病史超过半年尚未痊愈,病情较轻,可有肝区痛或乏力,伴有轻度肝功能损害或转氨酶升高,而不够确诊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符合慢性持续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者,皆可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少数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可有蜘蛛痣及轻度脾肿大。【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

1 .调畅情志。避免精神刺激。

2.注意劳逸结合。

3.饮食以富含蛋白、维生素的饮食为主,忌含酒精的饮料。二、中成药治疗(一)肝胆湿热型

1.龙胆泻肝丸: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甘草组成,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头晕目眩,口苦目赤,黄疸等症。每次6~9克,一日2~3次。

2.甘露消毒丹:由茵陈、黄芩、菖蒲、淡豆豉、木通、川贝母、薄荷、藿香、连翘、滑石、射干组成,具有芳香化浊,清热利湿作用。用于湿热蕴结引起的发热,体倦乏力,胸闷腹胀,口渴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呕吐泄泻,黄疸等。水丸,每次9克,每日2次。

3.茵陈五苓丸:由茵陈、黄芩、甘草、白术、赤茯苓、泽泻、猪苓、苍术、厚朴、山楂、神曲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通利小便的作用。用于湿热黄疸初起,全身尽黄,小便短赤。每次6克,每日2次。

4.复方垂盆草糖浆:由垂盆草、矮地茶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利湿作用。用治急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每次50毫升,每日2次。

5.慢性肝炎丸:由板蓝根、茵陈、甘草等组成,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炎的作用。用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引起的周身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胀痛。每次15~20丸,一日2次。

6.连香冲剂:由马尾连、金锦香组成,具有清热燥湿,解每作用。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每次12克,一日3次。

7.益肝灵片:由水飞蓟组成,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及中毒性肝损伤等。每次2片,一日3次。

8.田鸡黄注射液:由田基黄组成,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消肿作用。用于病毒性肝炎。每次2~4毫升,日1次肌肉注射。

9.黄疸茵陈冲剂:由茵陈蒿、海金沙、黑山栀、甘草组成,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退黄作用。用于湿热熏蒸所致的肌肤黄染,头重身疼,倦怠乏力,脘闷不饥,小便黄赤,舌苔黄腻。每次1袋,每日2次。

10.肝炎冲剂:由柴胡、田基黄、茵陈、蒲公英、金钱草、甘草等组成,具有清肝利湿,解毒消肿作用。用于湿热蕴蒸所致的黄疸或无黄疸,胁下胀痛,肝脏肿大,食欲不振,舌苔黄腻等。每次1袋,每日2次。

11.茵栀黄注射液:由茵陈、山栀、黄芩甙、金银花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作用。用于湿热黄疸,肌肤黄染,胁痛纳减,小便黄赤,舌苔黄腻,以及热毒炽盛之高热,躁动,神晕之急黄证候。每次4毫升,每日2次。

12、肝舒乐冲剂:由夏枯草、茵陈、虎杖、甘草、苍术、马兰、蒲公英、柴胡、白茅根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湿退黄作用。用于肝经湿热所致的黄疸,胁肋胀痛,食欲不振,舌苔黄腻。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

13.复方丹茵膏:由茵陈、丹参、柴胡、白茅根、板蓝根、甘草、大枣组成,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退黄作用。用于肝经湿热所致的胁痛脘胀,纳呆恶心,肌肤黄染。可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口服,每次30克,每日2次。

14.苦胆片:由苦参、大黄、郁金、茵陈、黄柏、胆汁、炒神曲、龙胆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作用。用于肝经湿热所致的胁痛脘痞,纳谷不馨,口苦苔黄。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

这类药物多以龙胆草、黄芩、茵陈、田基黄、山栀、泽泻、猪苓等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作用,用以治疗肝炎表现为肝胆湿热者。具体应用时,龙胆泻肝丸、茵栀黄注射液、苦胆片等用于肝胆湿热证热象明显者,茵陈五苓丸用于湿邪重者,甘露消毒丹用于湿热并重者。

复方垂盆草糖浆、慢性肝炎丸、连香冲剂、益肝灵片、田鸡黄注射液等方多由利湿退黄作用较强的地方中草药组成,效果确实,均可作为肝胆湿热证治疗和辅助治疗的药物。

黄疸茵陈冲剂、肝炎冲剂、茵栀黄注射液、肝舒乐冲剂、复方丹茵膏、苦胆片诸方多由利胆退黄作用明显的茵陈、虎杖、苦参、大黄等组成,故清热解毒,退黄作用明显,用于肝胆湿热证黄疸较明显者。(二)肝郁气滞型

1.逍遥丸: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作用。用于肝郁气滞并血虚引起的胸胁胀痛,午后烦热,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主要用于迁延型肝炎或慢性肝炎等。每日3次,每次6克。

2.加味逍遥丸:上方基础上加丹皮、栀子,用于肝郁气滞,日久化热者,用治迁延型肝炎或慢性肝炎而有热象、转氨酶高的患者。每日3次,每次6克。

3.解郁和肝丸:由香附、柴胡、青皮、积壳、厚朴、木香、砂仁、陈皮、法半夏、川芎、郁金、苍术、茯苓、白芍、山楂、神曲、栀子、黄芩、当归、甘草组成,具有舒肝解郁,理气消胀作用。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胀满,胃脘作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每次6克,每日2次。

4.舒肝丸:由柴胡、香附、木香、厚朴、豆蔻、元胡组成,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作用。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吞酸,饮食乏味等。每丸9克,一次1丸,一日2次。

5.强肝丸:由郁金、当归、党参、黄精、板蓝根、山楂、神曲、黄芪、白芍、茵陈等组成,具有疏肝养血、清热利湿、止痛作用。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引起的胸胁隐痛,口苦咽干,头昏目眩,食欲不振等。每次2丸,每日2次。

6.肝泰冲剂:由当归、香附、五灵脂、陈皮、郁金、桃仁、地黄、柏子仁、竹叶、柴胡等组成,具有疏肝养血,化瘀理气作用。用于急慢性无黄疸型肝炎及肝炎综合征之胁肋胀痛,嗳气纳少等。每日3次,开水冲服。

7.快胃舒肝丸:由白芍、当归、香附、白扁豆、陈皮、丁香等28味药物组成,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止痛作用。用于治疗肝郁脾虚所致的胸胁胀痛,胃脘刺痛,神疲纳少等。每次6克,每日2次。

8.舒肝和胃丸:由白术、陈皮、香附、木香、乌药、柴胡、郁金、藿香、白芍、甘草、槟榔、莱菔子等组成,具有疏肝和胃,行气止痛作用。用于治疗肝炎证属肝胃气滞,症见胁肋胀痛,脘腹胀满等。每次9克,日2次。

以上药物多以柴胡、香附、白芍、郁金等组方,具有疏肝解郁,行气导滞作用,用于肝炎表现为肝郁气滞者。逍遥丸用于肝郁伴有脾虚患者,加味逍遥丸用于肝郁脾虚且有化热现象者;解郁和肝丸及舒肝和胃丸用于肝郁气滞并脾胃气滞者,舒肝丸、快胃舒肝丸及肝泰冲剂用于疼痛较明显者。强肝丸用于肝郁并伴有肝血虚者。(三)毒炽急黄型

1.水牛角片:水牛角浸膏与粉。具有清热凉血,定惊解毒,利胆泻肝作用。用治肝炎等。口服每次5~8片,一日3次。

2.紫雪散:组成为寒水石、生石膏、磁石、滑石、羚羊角、犀角、麝香、青木香、沉香、丁香、玄参、升麻、玄明粉、朴硝、硝石、朱砂、甘草,作用清热开窍,镇痉安神。适用于邪热内陷心包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抽搐惊厥,口渴喜饮,唇焦舌干,尿赤便秘等。每次1~3克,日2次。

3.清开灵注射液:由牛黄、水牛角、珍珠母粉、黄芩、银花、栀子、板蓝根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醒脑开窍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症肝炎,高热神昏,黄疸明显者。每次40~80毫升,每日1~2次。

4.安宫牛黄丸:主要成份为牛黄、犀角、麝香、珍珠、黄连、郁金,功能清热开窍,镇惊安神。适用于温邪入里,逆传心包引起的高热惊厥,烦躁不安,神昏谵语等。口服每次1丸,日2次。

5.局方至宝丹:主要成份为犀角、牛黄、玳增、琥珀,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镇惊作用。用于温邪入里,逆传心包引起的高热惊厥,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口服每次2丸,日2次。

6.牛黄清热散:主要成份为牛黄、黄连、寒水石、玳增、冰片,具有清热镇惊作用。适用于温邪入里引起的高热惊厥,四肢抽搐,烦躁不安,痰浊壅盛。口服每次1.5克,日2次。

7.安脑丸:由人工牛黄、水牛角、珍珠、雄黄、栀子、黄连、黄芩、郁金、冰片、薄荷组成,具有醒脑安神,清热解毒,镇静熄风作用。用于湿热所致的高热神昏,头痛眩晕,抽搐痉厥,中风窍闭等。每次1~2丸,每日2~3次。

这类药物多为清热解毒,芳香开窍药物组成,用于多种热性病出现窍闭神昏者。水牛角片、清开灵注射液、安宫牛黄丸、牛黄清热散、安脑丸清热解毒作用比较明显,用于毒炽而神昏不甚者;紫雪散且有镇痉,适用于邪热内陷伴抽搐惊厥者;局方至宝丹并具逐秽开窍作用,用于窍闭神昏明显者。(四)脾胃虚弱型

1.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苡仁、桔梗组成,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作用。用于慢性肝炎证属脾胃虚弱者,症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形体消瘦,倦怠乏力,大便溏泄等。每次6~9克,每日3次。

2.补中益气丸:由黄芪、党参、甘草、橘皮、升麻、柴胡、白术、当归组成,具有调补脾胃,益气升阳作用。用于慢着肝炎患者,低热,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大便泄泻等症。每次1丸,每日2次。

3.香砂六君子丸:由木香、砂仁、党参、白术、制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大枣、生姜组成,具有健脾和胃,理气助运作用。用于脾胃气虚,食少便溏,恶心呕吐,胸痞脘闷,舌苔薄腻者。每次9克,每日2次。

4.人参健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砂仁、扁豆、山楂、陈皮、木香、当归、山药组成,具有健脾和胃,消食理气作用。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以致胸腹胀满,食少便溏,精神倦怠。一次1丸,每日2次。

5.六君子丸:由党参、白术、法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大枣、生姜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化湿和中作用。用于脾胃虚弱,湿积食滞,胸满腹胀,不思饮食,大便溏泄,舌苔白腻。每次9克,每日2次。

6.四君子丸:由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患者,体弱乏力,纳少便溏,精神不振等。每次1袋,每日3次。

以上药物多有人参、党参、白术、苓茯、炙甘草、山药等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药物组成,用于肝炎日久或多服苦寒伤及脾胃以致脾胃虚弱者。四君子丸用于一般脾胃虚弱者;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且有渗湿止泻作用,用于慢性肝炎证属脾胃虚弱大便溏泄明显者;补中益气丸调补脾胃,且有益气升阳作用,用于气虚下陷者为佳。六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均有健脾和胃之功,用于脾虚并伴有胃气不和者为宜,香砂六君子丸且能理气助运,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气滞者。但因本病的主要病因为湿热内蕴,故在治疗本型患者时,还当根据具体情况合用清热利湿药物。(五)气血郁滞型

1.血府逐瘀丸:由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牛膝、枳壳、赤芍、桔梗、柴胡、生地黄、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作用。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胁肋疼痛,面色晦暗,蜘蛛痣等。每次1丸,每日2次。

2.鳖甲煎丸:由鳖甲胶、土鳖虫、蜣螂、鼠妇、桃仁、牡丹皮、大黄、桂枝、柴胡、黄芩、厚朴、射干、葶苈子、半夏、硝石、蜂房、石苇、瞿麦、干姜、白芍、阿胶、党参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功效。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证属气血瘀滞者,症见胁肋胀满,疼痛,肝脾肿大,肌肤甲错等症。每次9克,每日3次。

3.复方紫参冲剂:石见穿、丹参、鸡血藤、当归、香附、红花、郁金、鳖甲组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散结作用,用于肝气郁滞,胁胀而痛,肝脾肿大等。每次1袋,每日3次。

4.大黄虫丸:由大黄、土鳖虫、水蛭、蛴螬、干漆、桃仁、杏仁、黄芩、生地黄、白芍、甘草组成,具有祛瘀生新,破血通经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该药可改善微循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用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每次9克,每日3次。

5.参三七注射液:由参三七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消肿止痛作用。用治多种出血证及跌打损伤,血瘀肿痛。现代药理研究本品能改善肝微循环,从而阻断肝细胞的进一步恶化,故用于治疗重症肝炎。每次4~10毫升,加至10%葡萄糖溶液内稀释后静滴,日1次。其它

1.片仔癀:由麝香、牛黄、田七、蛇胆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用治急慢性肝炎。每次0.3~0.6克,每日3次。

2.肝舒注射液:由艾叶提取制成,具有保肝利湿作用。用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肌注每次4毫升,一日1次。本品具有保护肝细胞,恢复肝功能、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并能增进食欲,改善自觉症状。

3.护肝片:由胆汁粉、保肝浸膏、五味子浸膏、绿豆粉组成,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助消化,降低转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症。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4.肝炎春冲剂:由郁金、白芍、生麦芽等组成,具有舒肝理气,清热解毒作用。用于甲乙型肝炎及各种慢性肝炎所引起的疲乏无力,厌油腻,纳呆食少,口苦恶心等症。一次15克,一日3次。

5.朝阳丸:由黄芪、鹿茸、硫磺、绿矾、大枣、大黄、青皮、铜绿组成,具有温肾健脾,疏肝解郁,化湿解毒作用。适用于慢性肝炎,症见面色晦暗或黄白,神疲乏力,纳呆腹胀,胁肋隐痛,胁下痞块等。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

6.乌鸡白凤丸:由乌鸡 当归、白芍、鹿角胶、熟地、川芎、丹参、香附、人参、黄芪、山药、甘草、鳖甲、天门冬、银柴胡、牡砺、芡实、鹿角霜、桑螵蛸组成,具有补气生血,调经止带作用。原为治疗妇科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崩漏带下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能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促进肝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从而对肝损伤起保护作用。故引伸用治慢性肝炎低蛋白血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