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是艳阳天:湖南湘西十八洞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0 14:52:04

点击下载

作者:彭学明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间正是艳阳天:湖南湘西十八洞的故事

人间正是艳阳天:湖南湘西十八洞的故事试读:

01

8-11-01ISBN:9787218132181本书由北京南粤九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01

十八洞是湖南湘西的一个苗族村落。因村落里有十八个山洞而得名。十八洞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而声名远播的。

去湘西十八洞采访时,正是四月。十八洞的四月,像一个急急赶路见情郎的苗族姑娘,穿着刺绣的花衣,戴着闪亮的银饰,打着一把花花伞,边走边哼着苗族情歌。

足盏摇过山峦,山峦一片春色。银饰拂过层林,层林一片锦绣。情歌飘过水波,水波一片清明。春天了,十八洞的一切都崭新新的、脱胎换骨。山是崭新新的青,水是崭新新的碧,树是崭新新的绿,花是崭新新的艳,天是崭新新的蓝。就连阳光,都是崭新新的金黄。油菜花一片片地开在田间地头,像金黄的地毯,厚实而软绵。桃花一树一树地开在房前屋后,桃红的花香横斜一溜一溜的瓦脊和炊烟。远山近岭里,那一坡坡火红遍地的映山红、一洼洼白雪皑皑的梨花、一团团红白相间的樱花和一丛丛叫不出名字的野山花,像打翻了各种油彩和图画,明媚斑斓,次第铺展。那满山遍野的绿呀,新鲜清嫩得水灵灵的、油亮亮的,是雨丝刚刚滴翠的绿,是光彩刚刚描摹的绿。生机勃勃的十八洞,打翻了各种油彩和图画,明媚斑斓,次第铺展。 (摄影:石林荣)

去十八洞,完全是追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当我从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3日到十八洞走访视察、访贫问苦时,说不出的惊喜和自豪!呀!习总书记去我们湘西了!习总书记还去花垣了!湘西是我的家乡,花垣县是我母亲的出生地,习总书记到了湘西,就像习总书记到了我家一样,说不出的亲切和自豪!看完新闻,我就迫不及待给当地领导打电话,想听到更多的消息和细节,期待有一天能去十八洞看看,感受感受习总书记对湘西的关怀和深情。

一个寨子的木板房,像一个寨子的老人,都有了年纪和资历,深一脚浅一脚地依山而行,傍地而走,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或蹲或坐或站或卧,朴素而善良地迎接我们。赭红的木板壁,黑色的瓦屋顶,蜿蜒的石板路,成了十八洞寨子的三色堇。

到了十八洞,首先进的是梨子寨。

梨子寨,一个听起来就硕果累累、很甜很暖的名字,因为习总书记的到来而更甜更暖。寨子的档口,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长方形的条石上几个鲜红而醒目的大字:“精准扶贫”。这块湘西山地常见的石头,承载着一个国家温暖的记忆和一个村庄辉煌的荣耀,记录着一个国家应有的责任和一个政党必然的使命。刻在石头上,石头传情;刻在人心里,人心点灯;刻在天地间,天地作证。

厚厚的石头,就是一部厚厚的大书,无论怎样的地老天荒,都是大美无言、大爱无声。那些精准扶贫的点滴故事,都会经此传与世人。

村口第一家就是石拔专大姐家。这个早就喜气洋洋站在大门外迎接我们的人,是习总书记在十八洞走访的第一人。石拔专大姐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她是习总书记走访的第一家第一人,还因为她面对习总书记时的那份自然天成的纯朴。当习总书记亲切地拉着她的手问她认不认得他时,她真诚而热情地说:大哥,你贵姓?你是哪里来的稀客?央视《新闻联播》播出这个镜头时,我乐得啊真叫开心!这个大姐啊,好实在!好可爱!真是我们湘西人!

免不了,石大姐又要给我们复述她见到习总书记的场景,梦一样的场景。她说她太幸福了,讲一万遍一亿遍都讲不厌。

石大姐是用湘西话给我们复述的。

她说:那天来了好多人,我也不晓得来的是哪个,就坐在屋门口看热闹。习总书记问我这是不是你屋?我讲是的。习总书记问可不可以到屋坐下子?我高兴得赶快拖着习总书记的手往屋里走,边走边讲,可以可以,稀客稀客。习总书记问我认不认得到他时,我真的认不到,我屋穷,米得(没有)电视,就老老实实地讲,认不到,问他大哥贵姓,是哪里来的稀客。习总书记讲他是人民的勤务员。

唉,真不好意思。我哪门(怎么)不晓得习总书记呢?当然晓得!全世界都晓得,我当然也晓得,我又不蠢不傻,哪门会不晓得?我们今天的好日子都是习总书记和共产党带来的。只是我屋米得电视,米见过习总书记,想不到习总书记会到我们十八洞这个乡旮旯里来,更想不到习总书记会到我屋来,做梦都米想到。石拔专大姐说:我以前吃米有吃的,穿米有穿的,现在要什么有什么,一年四季餐餐有肉吃,神仙过的也就是这样的日子了。(摄影:李健)

习总书记看了我屋粮仓,问我粮食够不够吃,我讲够吃,还有多的拿出去卖,买油盐。习总书记问我种不种果树,我讲米种,现在米有时间种,在修屋,等屋修好了再种。习总书记又问我养不养猪,养了是杀了吃还是卖,我讲是用钱的多,养了卖。习总书记还走到猪栏边,看我养的猪肥不肥。

我最开心的是习总书记问我有多大,晓得我比他大时,讲你是姐我是弟。你们看,你们米有我幸福吧?你们跩在北京看不到习总书记,我跩到屋里看到习总书记了,习总书记到了我屋里看我,还讲我是他姐他是我弟,你们讲,我好幸福啊!

说这些时,石拔专大姐幸福的笑容一直花一样从心里开到脸上,灿烂而生动。的确,石大姐的幸福是从心底里生的,她对习总书记的感情也是从心底里生的。

自从她知道去看望她一家的是习总书记后,幸福就没有离开过。她说,她们一家天天都在想念习总书记。有时候做梦还梦到习总书记到她家里。习总书记离开十八洞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习总书记坐过的那把椅子系上红绸,当作最珍贵的财富珍藏起来。第二件事,就是每天一到晚上就跑到别人家里去看电视,等着看《新闻联播》,等着看习总书记。现在,她家里生活好了,买了电视,再不用跑到别人家里看习总书记了。

她说:真的要感谢习总书记,感谢党和政府。我以前吃米得吃的,穿米得穿的,要什么米得什么,现在要什么有什么。我这几年都杀了年猪,一年四季餐餐都有肉吃,神仙过的也就是这样的日子了。

石大姐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美女。如今虽然快70岁了,岁月依然没有消融她的美丽,让她美过岁月,出落凡尘。在她脸上,你看不到一丝岁月的皱纹。可是,美丽并没有给出身穷家的石大姐带来一丝一毫的财富,相反是雪上加霜的贫穷。

她没有读过一天书,不认识一个字,大半辈子了,连县城都没去过。她十几岁就嫁给了同样贫穷的施吉文,生了两个女儿。尽管夫妻俩一天到晚勤爬苦做,还是改变不了贫穷的命运。

一代是穷的,二代是穷的,本以为嫁出去的两个女儿可以富起来,没想到,还是穷的。大女儿生了四个女儿,二女儿生了两个儿子,不但都不在身边,还都穷得帮不了石大姐老两口一分钱一两米,只能靠老两口自己养活自己,自己照顾自己。

石大姐的丈夫施吉文70多岁的人了,还自己一个人背起100多斤的石头砌屋门前的台阶,扛起100多斤的打谷机到田里打谷子。上次,我来石大姐家时,还看到了施吉文老人,他趴在窗台上默默目送我们远去的身影,被我拍成了照片,放进了十八洞的相册。不想,他因脑萎缩已驾鹤而逝了,那张照片,就成了他最后的留影。现在就剩石大姐孤零零的一个人。两个本就积贫积弱的人,是两根相依为命的稻草,突然有一根断了、没了,另外一根稻草,该是多么的悲伤、悲痛和无助,那日子该是多么的不幸和煎熬?厚厚的石头,是一部厚厚的书,无论怎样地老天荒,都大美无言、大无声。(摄影:石林荣

幸好,村里早就来了精准扶贫的工作队。石大姐的老伴还在世时,花垣县扶贫工作队就因地制宜,对石大姐一家进行了精准扶贫。花垣县驻十八洞的第一任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和第二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施金通都将石大姐一家作为精准扶贫对象,给她送去了榉木苗、梨树苗,并帮助她各种了三亩。如今三亩榉木已经有一人多高,三亩梨树已经开花挂果,丰收在望。

石大姐的老伴去世后,县委县政府担心石大姐一人孤苦,特地给石大姐的小女儿做工作,请她把一家的户口,从保靖县迁回十八洞,方便照顾石大姐。同时,分头给十八洞村民做工作,请村民接纳石大姐小女儿一家安家落户。

考虑到十八洞游客多,到十八洞的游客又都要到石大姐家看看,县委县政府联合扶贫工作队,帮助石大姐在家开了一个小商店,卖饮料、糖果、方便面等日用品。开业当天,营业额就达上千元。

令我惊奇的是,小店里还有沈从文的《边城》和我的《娘》两部著作,不到三个月,这两部著作就销售了近一万元。我问现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施金通,商店的货架货柜是县里出钱买的还是石大姐自己买的,施金通说,是县里出钱买的,进的第一批货也是县里出钱进的,有了第一批货赚的钱,石大姐就有周转资金了。

我又问施金通:石大姐怎么会卖沈从文的《边城》和我的《娘》两部作品,是你们扶贫工作队让卖的吧?

施金通说:是的,《边城》写的是我们花垣县的茶峒,你写的《娘》是花垣县下寨河的苗族女儿,都是宣传我们花垣和湘西的代表作,我们想借此宣传我们花垣和湘西呢。

事实证明,这两部作品的确很受欢迎,既宣传了我们花垣和湘西,又能帮助石大姐脱贫致富。

说话间,石大姐从房间里拿出了一个红绸包。

我问:这是什么?

施金通抢着说:这是石大姐的传家宝,来了贵客,她才拿出来。

石大姐把红绸一层层解开,露出一本书来,原来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施金通说:石大姐听人说习总书记也写书,就托人要买,我们扶贫工作队就给她送了一本,她激动得捧在怀里不肯松手,连说感谢。后来用红绸子包起来放在床头,天天看。石大姐说,她天天看不是看字,她不识字,她是看人,看到这本书,她就像看到了习总书记,是个念想。

听说是石大姐珍藏的习总书记的书,有个游客要花一万元买这本书,石大姐坚决不卖。石大姐说:我们习总书记写的书,我怎么能卖给你呢?十万块钱也不卖,再多的钱也不卖,这是传家宝!“我们习总书记”,说得多么亲切!“传家宝”,显得多么珍贵,又是多么珍惜!这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是想装也装不出来的。

离开石大姐家时,石大姐从炕上取了两块腊肉交给我。

她说:兄弟,你是我们湘西人,是屋里人,大姐什么也米有带的,你把这两块腊肉带给习总书记,让习总书记试下子好不好吃。

我说:大姐,我见不到习总书记,你的礼物和心意,我带不到。

石大姐不甘心地说:你想办法带啊。

我说:大姐,我真带不到,习总书记忙着呢。

石大姐有些失望地说:你真见不到习总书记?

看着石大姐失望的眼神,我心里居然有了难以言状的愧疚,她的愿望和情感如此真诚,我却无能为力,心里不免难过。

石大姐拉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她说:那你能不能给习总书记带个信,让他莫牵挂我们,安心工作,我们现在什么都好。你跟他讲,我们都好想他,让他今年转屋里来过年。

不知怎么的,石大姐的这几句话,居然把我的眼泪一下子引出来了。这是多么巴心巴骨的话?“转屋里来过年”,这纯粹是对家里人说的话,是对最亲的人说的话,石大姐是从骨子里把习总书记当作自己家里人、当作自己最亲的人了。

02

我们去看的第二家,是施成富家。这也是习总书记到的第二家。习总书记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战略就是在施成富家座谈时首次提出的。

相对石拔专大姐家的木屋透出的古老沉静,施成富家的木屋显得新鲜生动。施成富家是这个寨子最高、最宽的,用湘西话说:敞亮。进门前,有一个小小的朝门,是迎宾的。穿过朝门,有一截几十米的石板路;过了石板路,就是施成富家的小木屋。

小木屋是新翻修的,没有岁月沧桑的陈年旧色,而是一派岁月刚来探访时的新鲜印记。墙壁的木板是新的,玻璃的门窗是新的,厨房和厕所贴的瓷砖是新的。柱子和门框上的对联也是新的。门口贴着一个大大的“福”字。房檐上挂着几个小小的灯笼。整个房屋全用桐油刷了一遍,铮亮铮亮的,好像桐油把阳光全凝固在了木板上一样。轻轻一嗅,桐油的清香,木板的清香,阳光的清香,都从房屋里散发出来。这些变化,都是习总书记来到十八洞后发生的。

家门前,是一个石板铺就的坪院,湘西人叫坪场。最醒目的,是坪场里围成弧形的十来把椅子。其中一把也系上了红绸,十分醒目,那是习总书记在施成富家座谈时坐的。没有客人时,施成富就会这样还原现场。他说,那是他祖祖辈辈都不会忘记的场景,他要祖祖辈辈这样摆放下去。施成富家。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就是在施成富家座谈时首次提出的。(摄影:石林荣)

是的,那是他一家人最幸福的场景。说起习总书记来访,施成富一家的幸福就溢于言表。施成富的爱人龙德成快80岁了,虽然脸上淡淡的皱纹和深深的古铜色也昭示了时光留下的痕迹,但她的笑容却一点也看不见岁月的风霜,行动也看不出身体的沉重。爽朗的性格和敏捷的动作,证实了她的年轻。

见我们到来,龙德成高兴地疾步跑到朝门口迎接我们,拉着我们的手就往家里迎。她说,那年,她们一家人就是站在朝门口迎接习总书记的。她们当时不晓得是哪个要来,只知道有领导要来看望,让她们在家里等。她们一家就站在朝门口等。当看到习总书记在面前出现时,她们一家一眼就认出来了。激动得喊:习总书记!但还是做梦一样不相信这是习总书记。直到县里乡里领导告诉他们习总书记来看他们时,一家人才从梦中醒来。龙德成见这么大的贵客来看她,激动得赶紧伸出手,热情地拉着习总书记的手往家里迎。施成富也赶忙拉住习总书记另外一只手往家里迎。

习总书记问:你认不认得我?

龙德成连连回答:认得认得!我天天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你!

习总书记问:像不像?

龙德成:像!一个样子!

施成富也笑着接口说:本来就是一个人!

龙德成说,她看到习总书记那么高大,就想看看习总书记到底有多高,想跟习总书记比比,看齐习总书记哪里。“习总书记这么高大,我跟你比比,看我齐你哪里?”龙德成落落大方,一点也不怯场。习总书记就停下来,让龙德成比。龙德成先是就那么站着,用手从自己头顶上一直往习总书记方向比画,看齐习总书记哪里,后又踮起脚尖,用手往习总书记比画,看齐习总书记哪里。引得大家一片欢笑。

我问:你敢跟习总书记比高,你不怕啊?

龙德成说:那怕什么啊?他是国家主席,全国人民都是他的亲戚,我看见他就像看见亲戚一样,一点都不怕。

施成富说:我也一点都不怕。习总书记一点架子都米有,好和气,一脸的笑。春天了,十八洞的一切都是崭新新的,脱胎换骨。(摄影:瞿明田)龙德成说:那怕什么啊?习总书记是国家主席,全国人民都是他的亲戚,我看见他就像看见亲戚一样,一点都不怕。(摄影:李健)

到了施成富家,习总书记看得很仔细,粮仓、卧房、厨房、猪圈、卫生间都看了。然后,又在施成富家旁边的田边地头走了走,看田边地头种了些什么。

施成富家前面是一大片莽莽苍苍的青山。站在施成富家门口,就能更真切地看到十八洞的面貌。原来十八洞不仅是坐落在几座大山的台地上的,更是位于附近山峰最高的台地上的。虽然十八洞依然是山的世界,但经过山与山的千回百转,十八洞一下子开阔起来。到了十八洞,这个世界一下子能够望得见远处和远方,看得见天际和未来了。

于是,你就知道你来到了山的最高处,知道十八洞就在山的最高处。近处,远处,再远处,更远处,都是一层层错落铺排的沟与壑、岭与峰,是一幅幅山的墨线勾勒出的丹青和水彩。那沟与壑、岭与峰,都随着极目所至,一层一层的,由山变岭,由岭变峰,由峰变巅,由巅变尖,最后变成点、变成线、变成辽阔的地平线。放眼望去,那一望无际的深远辽阔,就像一望无际的海洋,千万山峦山峰航行,千万山巅山尖扬帆。

就这样面对着眼前一条条刚直而妩媚的风景线,习总书记坐下来,与村民和干部,问寒问暖。

就这样面对着眼前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壮丽画卷,习总书记坐下来,与村民和干部,寒暄座谈。

背后,是一片宁静祥和的村庄、一群灿烂质朴的百姓、一座坚实嵯峨的靠山。

水,电,路,医疗,教育,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习总书记一一进行了询问和了解。村民和干部一一进行了回答。拉家常的贴心话。贴心话的拉家常。十八洞百姓那种天然的质朴真诚,习总书记那种本色的平易亲和,使得整个考察过程都其乐融融,充满了欢笑。就像大地与泥土,天空与星辰,阳光与雨露。就这样面对着眼前一条条刚直而妩媚的风景线,习总书记坐下来,与村民和干部,问寒问暖。(摄影:姚茂祥)

一个国家的主席、一个政党的舵手,一个国家的百姓、一个民族的人民,就这样在这如画的村庄里共同描绘出了一幅国家脱贫攻坚的美景。

习总书记说: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来看看湖南的少数民族,湘西主要就是苗族和土家族占多数。上午看了凤凰山一个土家族村,下午来到十八洞苗族村,我从北京专程飞到这里,等下还要回去,就是来看望大家,看望父老乡亲,想了解一下大家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所以我来,就不要你们跟我临时掺假、先收拾收拾,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你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党中央和国家做的,大家说说,提出来。

在听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介绍村里情况后,习总书记说:刚才,大家谈到了发展、产业、教育、卫生、扶贫、基础设施等问题,这些是你们也是党中央关心的问题。关于你们提出来的怎么改善群众生活,怎么能够创造更美好的十八洞新的明天和幸福的生活,你们讲到了十八洞村的梦,这应该是一个很美好的梦。我感觉就是这里确实比较边远,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生活条件相对差,生产没发展起来,生活肯定好不起来,生产好了就有收入了,生活自然能改善。

这里就是一亩薄田,水田也不多。家里有条件养养猪、养养牛,不像上午看的土家族村子,有果园,水果收入很不错。这里是部分家里有一些,不成规模,其他的好像也没有什么来源,集体收入也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脱贫致富,到底走什么路子?

一是要重视,中央是非常重视的,各级都很重视,还要更加重视。现在抓好脱贫致富这个战略问题,全中国都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要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全面小康就是要使还处于贫困状态的地方也能够好起来,但是也不要说同步,同步你也做不到。好的地方快,差的地方也不可能一下就能好起来,这样有很大的水分。特别是要着重改善那些最贫困的地方,我们全面小康才能够切实地保障他们,这就是扶贫攻坚的任务所在。中央现在已经明确了下一步扶贫攻坚的阶段性任务,按照2300元这个贫困标准,十八洞村只有1400元,就是我们扶贫的对象,对贫困线以下的地区要特别重视。

二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这个地方适合怎么脱贫致富,就做什么样的工作。十八洞村和菖蒲塘村不一样,湘西和怀化也不一样,武陵山区和罗霄山区也不一样,湖南跟湖北也不同,所以还是要分类推进,把工作做细,我们现在叫作“精准”扶贫。

湘西扶贫,我们要花钱,要采取措施,但是有穷的,也有不穷的,不能把不穷的扶了,把穷的撂在一边。要实事求是,对于十八洞村来说,路再修也是边远,现在已经有了水泥路,再扩大一倍,路也就这样,还会破坏生态,不可能把高速公路修到十八洞来。十八洞村地处边远,边远怎么发展经济?

对十八洞村来讲,就是把几亩薄田种好,但是种什么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年纪大的,知识也有限,新技术、新产品不一定会做。再就是养什么?养殖需要本钱,需要技术和市场。还有就是发展旅游业,十八洞村有很好的条件搞旅游,矮寨大桥不错,周围风景像个“小张家界”。还有凤凰古城,凤凰旅游要注意保护古城,不要随意扩容,人为造景,搞成假古董。

所谓的“扩”只能是延伸。凤凰的旅游重点在古城这块,把凤凰古城旅游业往周边延伸。周边延伸也得因地制宜,适合搞就搞,有的地方适合搞乡村旅游,就搞乡村旅游。十八洞村要是搞旅游就是村里这块,原汁原味的房子怎么把它保护好、改造一下。改造得宜居,改造得卫生,改造得设施比较完善,然后有一些导游做一些引导,能讲出些故事,然后再发展。能发展成什么样,我们也料不到,这有一个过程。一个寨子的木板房,像一个寨子的老人,都有了年纪和经历,朴素而善良地迎接我们。按照习总书记指示原汁原味改造和修缮的特色民居,正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与生机,成为十八洞乡村旅游的生动笑颜。( 摄影:石林荣)

这里我们主要讲思路。十八洞村种什么、养什么、能不能搞旅游,要认真研究规划。这里搞工业肯定不行,可以搞些绣花,这是十八洞村的特色,将来发展起来了,让人纳鞋底子,这些手工艺品可以搞,能不能再提升一下。再就是留下来的青壮年不多,有本事的都出去了,出外打工是一条路。下一阶段扶贫,在这些条件比较差的地方怎么解决留下来的“993861”,就是除了老年人、妇女、小孩以外,其他人都出去了,留下来的人怎么让他们过上舒心日子?

政府就要解决一些公共资源配置的问题,比如修路、水、电、电视等,要有基本保障,贫困线以下的要达到什么标准,这个要做好。年轻一代人的事,除了就地创业和回来发展生产外,下一代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将来都能够有受教育的机会,除了义务教育以外,将来有机会要上大学,他们的下一代不至于再继续过贫困日子。对于这些地方教育怎么办要好好研究。十八洞村离乡政府所在地又远,一二年级如果留下来,怎么加强教育,怎么办好在中心小学的寄宿制。

再就是给青壮年找路子搞就业,青壮年搞就业需要培训,怎么把培训做好,培训不是说学会炒回锅肉,然后就开餐馆,餐馆那么好开啊?谁家开都赚钱?竞争那么激烈。我去过一次永顺的猛洞河,那个地方家家都挂刘晓庆米豆腐,光挂这个就赚钱了?开100家,最后只需要50家,还是不赚钱。所以就业门路要多一点,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一下。

一是发展生产,实事求是地讲能抓什么,实实在在地抓什么;二是从公共服务的角度,应该给贫困村什么保障,切切实实的保障;三是要真真切切为了下一代,让他们接受教育。我们要在2020年以前把这些事做实。山区为什么穷?前提就是它处于一个生存条件不利的情况,这个条件你改变不了,愚公移山也改变不了,在承认这样一个现实条件的情况下,怎么脚踏实地,做好能做的工作?所以,在抓扶贫时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实实在在地一件一件事做实做好。

对于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交给省委、省政府,交给州委、州政府,交给县委、县政府。你们来帮助研究这些问题,看看下一步怎么解决,想一些办法,实实在在、实事求是地做。不搞“栽盆景”,认为总书记都去过那儿了,那儿就要搞得跟别人大不一样,不能搞这些。也不能搭风景,不能搞得过好,人家学不了。要解剖麻雀。湘西这个贫困地方怎么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就是要根据群众愿望和当地实际,一条一条地研究解决,形成成功经验可以全面推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宏伟战略,就是这样飞越千山万水,唱响中国,影响世界的。为精准扶贫衷心点赞的施成富、龙德成夫妇。 (摄影:石林荣)

习总书记的到来,让施成富和龙德成的小儿子施全友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施成富和龙德成有三儿一女,十个孙儿孙女,四个重孙,四世同堂。儿孙们都在外打工,只留下老两口和几个重孙相依为命。施全友在浙江打工时,在《新闻联播》上看到习总书记到了自己家里,激动得几天几夜没有睡着。

他跟远在广东打工的未婚妻孔铭英发短信说:习总书记到我家了!正在炒菜的孔铭英根本不信,回信说:你尽讲天话!施全友急了,继续短信:真去我家了,你看新闻!孔铭英还是不信,回信说:你发烧讲胡话吧?你个神经病,懒得理你!施全友更急了,一个电话打过去,给孔铭英绘声绘色地说了老半天。孔铭英这才有点相信,上网搜索,真搜到了习总书记到了十八洞和施全友家的消息。

跟施全友一起打工的工友说,习总书记到了你们村你们家,你们发家致富的机遇来了,赶快回去,还在这里打什么工?施全友觉得工友们说得对,就真买了车票打道回府了。他想,习总书记到了十八洞,提出了精准扶贫,各级政府肯定会下大力气出台各种政策精准扶贫。十八洞肯定不会落后,肯定会精准脱贫。作为十八洞的一分子,特别是接待过习总书记的家庭,更不能落后,更应该想办法脱贫致富。

一回到村里,施全友就感到了不寻常的变化。首先是外界对十八洞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的高。默默无闻的十八洞,因为习总书记的到来,全国闻名,不断有人到十八洞来参观。而到了十八洞的人又都会到他家来看看,都会为十八洞的景色赞叹迷醉。于是,他就想在自己家里开一个农家乐。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给未婚妻孔铭英时,孔铭英照样认为那是天方夜谭,不相信会有那么多人跑那么远的路去十八洞。孔铭英说:穷山恶水的,哪个会跑去吃苦嘛?施全友就信誓旦旦地告诉她是真的,十八洞有人开农家乐已经发大财了。并给她发了很多游客的照片,特别是发了不少同村人开农家乐生意火爆的照片。

孔铭英信以为真,也就辞了工作,跑到十八洞来了。

来了才知道,施全友给她发的那些照片不是十八洞的,而是相邻的吉首市德夯风景区的农家乐。

孔铭英是重庆秀山县人,与花垣县一河之隔。民风相同,习俗相同,饭菜味道也相同。她跟施全友是网上结缘认识的。第一次到施全友家时,家里的破败令她终生难忘。矮小的房子破旧得像几根芭茅秆撑着,歪歪斜斜,摇摇欲坠。门是坏的,窗是坏的,床是坏的。猪就睡在床铺底下。她待上一天就待不下去了,只好打道回府了。

好在扶贫工作队进行民居改造,施全友家的住房条件才得以改善。尽管房子修好了,可十八洞的山高路远,贫穷落后,依然超出她的想象。所以,她曾几次断了将终身托付给施全友的念头,只是作为一个普通朋友交往。可是,她又念着施全友一家对她的好,又舍不得断然拒绝,就这样将信将疑地又来到了施全友家。

没想到,施全友居然是用其他地方的照片把她骗来的,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不过,很快她气就消了,一是施成富夫妇对这个未来的儿媳妇特别疼爱和信任,一来就把家交给她管了。二是她也的确看到有游客到十八洞来,到公婆家来。施全友也没有完全骗她。再说,自己未来的丈夫能够穷则思变,是好事,嫁给这样的丈夫,可靠。于是,她决定跟施全友开个农家乐试试。反正田里地里,什么都是现成的,只是多买些碗筷而已。在自家农家乐忙碌着的孔铭英、施全友夫妇。孔铭英说:我最想的,是盼望习总书记再来十八洞看看,我要亲手炒几个好菜招待习总书记,表达表达我们老百姓的心意。(摄影:龙志银)

接待的第一批客人只有两个,来自长沙。客人要了一个青椒炒肉,一个豆芽,一个汤。是孔铭英炒的。客人边吃边一个劲地叫好!直说乡下的饭菜就是好吃,比城里的山珍海味都好吃!还说,来十八洞看到了好风景,吃到了神仙饭菜,没有白来!吃完,也没问要多少钱,直接给了200元!

孔铭英说,可真把我们一家人都吓坏了,就一个青椒炒肉,一个豆芽,全不值钱,给了200元!好像我们开黑店一样,坚决不能要!就当是客人路过我们这里走累了,到我们屋歇下气,哪能收钱?何况这么多钱?

客人坚决要给,孔铭英和施全友坚决不收。要收也只肯收50元!推来推去,双方各让了一步,收了100元。临走,客人一再嘱咐和鼓励孔铭英和施全友,菜就坚持这样的味道,城里人吃不到的味道,一定会红火!

这第一餐农家乐,就这样以主客双方发自内心的真诚和满意而开始。主客双方就此成了朋友。客人回长沙后,介绍了很多朋友来施全友家。

正如客人所料,施全友和孔铭英两口子开的农家乐以价廉物美和真诚热情闻名遐迩,越来越红火。凡是来这吃饭的都是30元一个人,8个人一桌,一桌10个菜,哪个菜吃完了,就免费添加,不让浪费,却管吃饱吃好。这几年,每天的客流量都有100多人。最忙的时候,一天有300多人。年纯收入10多万元。有一次,孔铭英数钱时,不小心被钱刮破了手指,鲜血直流。客人开玩笑惊呼:哇!老板娘数钱手都数出血了!施全友和孔铭英两口子开的农家乐,以物美价廉和真诚热情闻名遐迩。(摄影:石林荣)

一户带动一村人。仅孔铭英和施全友居住的这个小组就开起了五六家农家乐,家家都是按30元一人、菜不够就加的标准来接待客人,都很红火。

孔铭英和施全友不但热热闹闹地办了婚事,还新盖了房子,买了小轿车,名副其实地脱了贫致了富,过上了美好的幸福生活。孔铭英说,有部电视剧叫《媳妇的美好时代》,我就是那个赶上了美好时代的好媳妇,我公婆就是赶上了美好时代的好公婆。

说到这里,孔铭英突然声音哽咽,流起泪来。原来是她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她说:我家姊妹多,十姊妹,我娘苦了一辈子,即便日子好了,也一辈子节约,这也不准我给她买,那也不准我给她买,死的时候跟我说,想把我的金项链戴一下。我哭着跑到花垣县城给我娘买了一根金项链,我娘戴了三天就死了。我想起来就难过,就要哭!好在我公婆身体很好,也爱生活,我还有孝敬的机会,他们要什么,我就买什么;他们不要的,只要我想到的,我就买给他们。

孔铭英抹泪的时候,施成富和龙德成把话题接过来了。

施成富说:感谢习总书记! 习总书记若不到十八洞来,我们就过不上这样的好日子,我那小儿子就不会引来这样好的儿媳妇。其实,我三个儿子早就结婚了,但家里太穷,三个儿媳妇都吃不了这苦,都离婚跑了。现在,我三个儿子都过上了好日子,又娶了新媳妇,我们两个老的,死了也放心了。

孔铭英说:我们家变化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变化,还有精神上的变化。不讲别的,就讲我婆婆。我婆婆从小命苦,父亲很早就死了,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被土匪抓走,生死不明,婆婆一个人成了孤儿。那时候不晓得是哪门活过来的,不饿死病死就是老天爷可怜了,哪里还读得起书。所以,婆婆认不得一个汉字,讲不得一句汉话,哪里也不敢去,就连乡政府都米去过,去了怕找不到路回来。

唯一出过的一次远门,是七十年代时跟大家一起坐手扶拖拉机帮牛奶场割牛草,割着割着,跟大家走散了,找不到路了,又不会讲汉话,坐到路边哭,是好心人把她送回来的。我们屋里虽然买了电视,我婆婆根本听不懂,她讲听起来都像鸟叫,都要我公公翻译。去年,我讲跟她买部手机。她不要,说,她哪里也不敢去,拿个手机也不晓得按哪里,像拿着一个手电筒。现在不同了,天天嚷着跟我学讲汉话,认汉字,什么“你好”“谢谢”“吃饭”“慢走”“请坐”“麻烦了”等这些最常见最简单的日用汉语,她都会了。

施成富笑着说:你们不晓得,她学讲汉话学出好多笑话。客人跟她讲“感谢”,她本来应该说“不用谢”,不会讲,就讲成了“米有谢谢”。我大儿子就住在我屋下面,也开了家农家乐,她喊客人到大儿子屋里吃饭,本来想喊:快去,到老大屋下面吃饭去。却喊成了:快去,到老大屋下面去!客人们就讲,我们不要面,要饭!

龙德成见老伴笑话自己,笑着把施成富一拍:你还笑我!你看你小时候吃糖吃多了,把牙齿都吃打落完了,笑得难看死了!

然后得意地张开嘴巴,指给施成富:你看我,你看我,满口白牙,一颗都米打落!

沉默寡言的施全友听着也来了神,对我们说:你们不晓得,我娘还要我教她认手表、认时间。还赶时髦,要我们给她买了双高跟鞋。天黑了,米有客人时,她就穿着高跟鞋,扶着墙壁学走路。夕阳红,老来俏!

一家人,都笑成了春天的花朵。

临走时,我们问:你们有什么心愿?

施成富说:我们没什么心愿,就是牵挂习总书记,他一个人操劳这么大一个国家,太不容易了,千万要保重身体。看他无日无夜地操劳,心疼。我们乡里人米有什么好东西,就是些腊肉、香肠、糍粑、小河鱼、土鸡蛋,都是你们城里人讲的米有污染的原生态,一直想给习总书记寄一点,补补身体,不晓得哪门寄,不晓得你们能不能帮我们。日子比猕猴桃还甜的孔铭英、施全友夫妇。孔铭英说:我就是赶上了美好时代的新媳妇,我公婆就是赶上了美好时代的好公婆。(摄影:石林荣)

我说:帮不了。

龙德成急切地用苗语跟施成富和一家人说了一句什么,我们没听懂,问孔铭英:你妈妈说什么?

孔铭英笑着说:我妈让我们求你们想办法把东西带给习总书记。

我听后,想了想说:我把你们的心意写进文章里吧,习总书记如果能看到,就知道你们的心意了。

龙德成又用苗语说了句:文章又不能当饭吃,习总书记还是吃不到我们乡里的东西。

施成富反驳老伴,说:总比不写好。不写,习总书记就不晓得我们好想他!写,一定要写!

孔铭英补充说:我最想的,是盼望习总书记能够再来看看十八洞,再来屋里看看、坐坐,我要亲自炒几个好吃的菜,招待习总书记,表达表达我们老百姓对他的想念和心意,不晓得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

03

在十八洞,我们还特别去见了一个叫龙先兰的小伙子。小伙子是真正的帅哥,大眼睛,柳叶眉,桃红脸,香蕉鼻,又硬朗,又清秀。用湘西话说,是标后生、人尖子。小伙子刚刚结婚,所有门楣和柱子上还贴着喜气洋洋的结婚对联和“喜”字。新婚的喜气和初潮,还生动地在他脸上泛着光晕。龙先兰和妻子吴满金的日子过得像蜂蜜一样甜。“我脱贫了,脱单了。我们很幸福!”(上图摄影:李健 下图摄影:杨建军)

龙先兰1987年生,刚过而立之年。可是因为家庭的变故,用他自己的话说,前些年都白活了。因为父亲去世,母亲改嫁,龙先兰成了孤儿。亲情和管理的缺失,使他伤感、无助,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孤独,暴烈。

酒,成了他排遣一切的良药。酒里逃避,酒里麻醉,酒里欢愉,酒里疗伤。哪里喝,哪里醉;哪里醉,哪里睡。无论在家乡劳动还是在他乡打工,人们经常会看见一个年轻帅气的酒鬼酣睡路旁。父老乡亲和他自己都以为这辈子就这么完了,以为他这一辈子就是一个酒鬼、酒糟和酒渣子了。不想,习总书记对十八洞的造访,让他起死回生,重新活过来了。

习总书记到十八洞时,他正在广东打工。他开过机床,做过零部件加工,还做过玩具。他从来不看新闻,所以根本不知道习总书记去十八洞访贫问苦的事。是家乡的伙伴抑制不住兴奋打电话告诉他的。他又抑制不住兴奋告诉了打工的工友们。工友们得知习总书记所到的地方是他的家乡后,就告诉他,不要再打工了,赶快回去,总书记都给你们送钱去了,你们那儿肯定要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龙先兰就这么回到了十八洞村。

回到十八洞的龙先兰,以为总书记真的给十八洞带了好多好多钱,第一件事就是找当时还是村主任的施金通要钱。施金通说没有,他不信,又找到当时的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要钱。

龙秀林说,先兰,总书记是给我们送钱来了,但不是送的真金白银的票子,而是党的关怀和温暖,是脱贫致富的思想、政策和理念。有了党的关怀和温暖,有了脱贫致富的思想、政策和理念,就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钱。扶贫不仅仅是扶钱,更主要的是扶志,“等、靠、要”是没有志气的表现。你回来了,是好事,说明你有眼光,看到了我们十八洞的未来和希望,我和扶贫工作队的人会全力支持你、帮助你。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这样一匹野马彻底收心,好好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龙秀林在做十八洞第一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之前,是中共花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所以,他决定就从“人”之中做龙先兰“人”的文章。他知道,寨子上很多人瞧不起龙先兰。他很有必要做出个样子给大家看,那就是把龙先兰当人看,让龙先兰重拾做人的尊严。他也知道龙先兰破罐子破摔,是因为亲情缺失,孤独无望,一个冰冷的、缺爱的人需要爱来抚慰、需要爱来温暖,一个在醉酒里走夜路的人需要爱来为他点亮、把他唤醒。

于是,他说,先兰,你爸爸妈妈走了,你哥哥来了,以后,我就是你哥哥,有什么难处,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委屈,都跟哥哥说,哥哥会尽最大能力帮你,哥哥不会丢下你!龙秀林对前来取经的同志们说:习总书记给我们送来的是党的关怀和温暖,是脱贫致富的思想、政策和理念。这是最大的财富。(摄影:石林荣)

龙秀林不是说的乖面话(好听的话),而是真的把龙先兰当作自己的弟弟去关心去关爱。在十八洞的日子,一有空他就会去龙先兰那里,跟龙先兰聊家常、聊世界、聊人生。有时候,买来油盐米菜,就在龙先兰家做饭吃饭,甚至喝上两口。喝两口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龙先兰的酒量、酒欲,不让他喝多、喝烂,能够自己当止就止,甚至自动放弃,见酒不沾。过年时,他还把龙先兰带回家里一起过年。龙秀林的父母和爱人,都把龙先兰当作亲人,给龙先兰买了礼物,封了红包。

给龙先兰温暖,不是把龙先兰养起来,是为了给他力量,让他励精图治、奋发图强。 所以,龙秀林又以扶贫工作队的名义给龙先兰联系了怀化市安江农校,给龙先兰交了学习培训费,让龙先兰去学习培训,见世面,长知识,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两个月的学习,龙先兰极为认真,特别是在学习期间参观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园和农业观光园时,他感触很深。

龙先兰说:我就是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这些农业科技园、产业园和观光园,才深刻体会到习总书记说的因地制宜说得太好了。当时就感觉那些农业产业做得好的都是因地制宜做得好的,我就开始想十八洞是什么条件、有什么优势、我怎么因地制宜在十八洞发家致富。想来想去,我想到了养蜂。十八洞花种多,花期长,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空气清新,全是负氧离子,没有任何污染,所以,十八洞野蜂很多,特别适合蜜蜂生存。于是,我就想养蜂、割蜜,通过养蜂、割蜜发家致富。

当龙先兰把这些想法告诉龙秀林时,龙秀林特别高兴。他知道,这匹野马再也不是一匹醉马,将会是一匹骏马了。这匹野马开始有志、有智、有力了。他立刻帮龙先兰联系了花垣县的养蜂专业户,让龙先兰学习养蜂、割蜜。天生聪明的龙先兰,很快就掌握了养蜂割蜜技术。学成归来的龙先兰试着养了4箱野蜂。当年收入5000多元。今年养了50多箱,可产原生态蜂蜜500斤,一斤200元,可收入10万元。

龙先兰说:我这是在山里捡了10万元啊!山是野的,花是野的,蜂是野的,蜜是野的,我不费吹灰之力,不是捡的是什么?

说是捡的,其实是辛苦得来的。为了掌握蜂群的生活习性,他每天都会蹲在蜂箱前观察,甚至跟着蜜蜂,观察蜜蜂采蜜。久而久之,他能用肉眼看出蜜蜂的喜怒哀乐,分别出哪只蜜蜂是门卫、哪只蜜蜂是清洁工、哪只蜜蜂有心事、哪只蜜蜂有喜事。

对那些蜜蜂,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小宝宝,雨天,他会盖上薄膜,为蜜蜂遮雨;冬天,他会披上棉被,为蜜蜂御寒;有事没事,他都会跑到养蜂场,看看蜜蜂们是否安全,以防有什么动物钻进去搞破坏。生活的甜蜜,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有了钱,就有了找女朋友娶媳妇的底气。一个叫吴满金的姑娘在扶贫工作队为十八洞青年举行的相亲会上认识了龙先兰。电光与火花,一碰就来电。哥爱妹有情,妹爱哥有意。十天半月就糯米粑粑滚白糖,越滚越黏糊,越滚越甜蜜。

本以为白糖融进粑粑里了,没承想吴满金的父母却坚决反对。吴满金的母亲就是从十八洞嫁出去的,娘家的人、事哪能不知?他们不相信龙先兰这么快就成为好人了,坚决不允许吴满金跟着这么一个人。

龙秀林哪能看到一对鸳鸯被棒打,以龙先兰亲哥哥的身份,亲自带着龙先兰上门求亲,之后又带着龙先兰上门认亲。扶贫工作队队长都这么看得起未来的女婿,吴满金父母哪能再固执己见,高高兴兴地把吴满金嫁给了龙先兰。

迎娶吴满金的那天,几十面苗鼓敲了一天一夜,几十个苗歌手唱了一天一夜。整个十八洞的人都去了,整个扶贫工作队的人都去了,在十八洞检查扶贫工作的花垣县委副书记彭学康得知后,也特地赶去给龙先兰和吴满金道喜祝贺!那婚礼真是简朴而风光啊!龙先兰感动得当场落泪!赶喜酒的乡亲们。(摄影:石林荣)

婚礼上,他动情地说:三年前,我什么都不是,就是路边上的一个酒鬼、穷鬼、癫子、醉汉;三年后,我脱贫了致富了、脱单了结婚了,过的日子比蜜甜。我要感谢乡亲们不嫌弃我、米有抛弃我,感谢扶贫工作队亲人一样的关心我、拉扯我,更要感谢习总书记!米有习总书记来十八洞关怀我们鼓励我们,我就不会回到十八洞,就不会展劲(用力、加油)搞,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要请你们和习总书记都放心,我还要展劲搞、加油干,用实际行动感恩你们,回报社会。

龙先兰没有食言。新婚后,他不但与吴满金相亲相爱,勤俭持家。还牵头成立了十八洞苗大姐养蜂合作社。他把十八洞的五户贫困户组织起来,向他们免费传授养蜂技术,一起养蜂,一起割蜜,一起销售,把养蜂做成了十八洞的品牌产业。他们的蜂蜜坚决不掺一滴水,坚决不放一粒糖,卖诚信蜜,卖良心蜜,越卖越红火,越卖越有名。以前,一斤野生蜂蜜只能卖到100元;如今,一斤200元还供不应求,早被人预定完了。龙先兰说,我们这是干的甜蜜的事业,越干越起劲。

龙先兰不但带领同村贫困户共同脱贫,还开始积极带头,参与各种公益事业。民居改造,村路整修,农田水利,他都不用招呼,积极参与。十八洞有很多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但却经常被盗猎、盗伐,龙先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向扶贫工作队请缨,组织了护林队,他当队长。护林队的年轻人,每天都在山林里轮流站岗、放哨、宣传、巡逻,抓盗伐盗猎,促环境保护。

为了宣传环境保护,保护十八洞的美丽家园,龙先兰和护林队的年轻人还别出心裁地赤裸上身,贴满树叶,一人身上写一个字,站成一排,上书“保护森林,爱护家园”“保护家园,造福子孙”。他们还把这些宣传活动拍成图片,放到网上,希望引起更多的人关注环境保护、爱护美丽家园。

一个昔日流浪的醉鬼,成了乡村文明的乡贤。

让我感动的是,这个过上了甜蜜日子的苗家青年,是一样的不忘甜的根源。当我们问他有什么心愿时,他跟石拔专、施成富两家人一样,最盼望的,是给习总书记带两斤野生蜂蜜,让习总书记也分享分享一个十八洞孩子心中的甜。

幸福的脸上,春风洋溢。那陶醉的眼神,好像他已经把蜂蜜送到习总书记手上一样。

是的,走进十八洞,十八洞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幸福的,也是甜蜜的。幸福而甜蜜的春风,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和心里,变成花朵,幸福盛开。幸福而甜蜜的春风,洋溢在十八洞每个人的脸上和心里。(摄影:李健)

十八洞的每一个人之所以一再要我们表达他们对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情厚谊,是因为他们知道,那是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春风吹开的花,是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春风酿制的蜜。

04

再去十八洞时,已是秋天。

秋天的十八洞,依然是满眼的青翠,满眼的山花在一片碧绿和苍翠中摇曳起伏,灿烂绽放。一丘丘稻田,成熟的稻谷铺开一片金黄,一框一框的,一帧一帧的,一幅一幅的,一层一层的,像画家笔下的写意。

山风吹过,稻浪翻滚。桃子、李子、板栗、猕猴桃等果实,也一坡坡、一山山地挂着,像秋天的诗句,一行一行地连着、吊着,肩靠肩,头挨头,脸贴脸,嘴亲嘴,有的是字,有的是词,有的是标点符号,韵脚和旋律,都迤逦柔美,画中有诗。诗画的梦里,是醉人的秋。诗画的梦里,是醉人的秋。(摄影:周建华)

曾几何时,十八洞不是这般模样。

十八洞坐落在湘西深深的大山里。钻进去,你看到的,除了山还是山。一座座大山小山,连绵起伏而又伟岸陡峭地挺立在那里,铜墙铁壁般地组成了一个山的世界和王国。

山是湘西的筋骨,没有山,湘西就没有依托和依靠。山也是湘西的枷锁,有了山,多少人祖祖辈辈没有走出过这些大山。所以,整个湘西都是山做的,山做的湘西,山一样的博大和雄浑,山一样的沉重和艰辛。

十八洞,是山的模样和缩影。贫穷的十八洞村,过去年人均纯收入不到1600元,541人处于贫困线以下,40多个40岁以上的单身汉娶不上老婆。村支委的账面上没一分可供支配的钱。

为了带领全村摆脱贫穷,时任十八洞村主任的施金通,心里永远住着一个让他心酸的十八洞。

那是一个怎样的十八洞啊?穷得没有尊严的十八洞。穷得不讲廉耻的十八洞。穷得靠天也吃不上饭的十八洞,真是要什么没什么。人多地少的十八洞,无论怎样,都养不活十八洞人。常常是一家人几兄弟合穿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那条好一点的裤子。一半多的中老年没有进过县城,不知道街道和大楼是什么样子。出门的年轻人,不是去偷,就是去抢,打架斗殴的事时常发生。隔三岔五,十八洞就有人被公安局带走。有的还是几“进宫”。

施金通说,太穷了啊,要活命啊!没有文化、没有本事的十八洞人问天天无路、问地地无门,只好去偷去抢。一旦被发现,就抱团打架斗殴、寻衅闹事。不说其他部门,就是公安,想到十八洞就头痛。整个十八洞都在浑浑噩噩、打打杀杀中过日子。

清醒的施金通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是这个寨子为数不多的读书人,也是这个寨子为数不多的在外见过世面的人。这个1979年出生的年轻人,祖祖辈辈都是独苗,父母和姐妹都把他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讨米也要供他读书,让他有文化、有知识,成为一个能够走出大山和贫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改变施金通的命运。

但是施金通不愿父母和姐妹为他做出这么大的牺牲。读完初中他就考了一所技校,希望学到一技之长,改变命运之短。可是,每当他寒暑假回到家里,看到父母和姐妹为他节衣缩食还整天为他的学费和生活费发愁时,他的心一天一痛,一日几慌,最后痛得慌得再也无法安宁。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该为父母分忧、给父母减轻负担了,不能再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安理得地读书了。

他不顾父母的坚决反对,选择了辍学,出去打工。他说,社会也是一所大学校,只要理想还在,社会上更能让自己长见识、学知识。他不敢出远门,就选择到离家很近的保靖县野竹坪乡的卡棚煤矿挖煤。说不远,其实也要翻越很多座大山。一座山也要翻越半天的时间。

人家挖煤一天80元。他挖煤一天10元。谁叫他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呢?只是他认为自己长大了而已。人家能够让他挖煤就不错了。矿井黑漆漆的,他的心是亮的。再黑的矿井,都浇不灭他的梦想,都会像黑漆漆的煤块一样,遇火燃烧,发出亮光。矿井也是幽深深的,再深,也深不过他要闪闪发光的梦。一天10元,10天就100元,100天就1000元,1000天就10000元。用不了三年,他就是村里第一个万元户了!再苦再累,他都心甜。

见他年纪轻轻就去井下挖煤,父母既心疼他吃不消,又担心他的安全。井下事故时有发生,这根独苗,无论如何也不能在危险的矿井下生长。不管三七二十一,父母跑到煤矿把他带回了家里。

回到家的施金通,只好安心地跟着父母种田务农。村里看他有文化,就让他做村会计。村里没有任何村办企业和集体经济,他这个会计就是每年给人发上面拨下来的救济粮和救济款。

就是这三年的务农和会计,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十八洞的贫穷是多么的贫、多么的穷,也看到了十八洞的现实是多么的乱、多么的烂。当他看到十八洞的青少年成群结队地去偷去抢时,他心痛;当他看到十八洞的青少年动不动就打架斗殴时,他心痛;当他看到十八洞的青少年一个个被警察带走拘留、坐牢时,他心痛。

他想,如果整个十八洞好不了,他也好不了;他一个人好或一家人好,没有任何用处。想想看,所有人都过不好时,你过得好吗?能独善其身吗?不说人家眼红你,就说人家向你借钱借米,明知借了还不起,你借不借?借了张三李四,你就没几个钱米了,王五赵六来借,你借不借?不借你就是看不起人,你就讨人恨,你就被孤立。

他开始由个人的命运思考整个十八洞的命运。

他辗转反侧了好几个晚上后,终于鼓足勇气找到乡党委、乡政府,毛遂自荐当村主任。

他给乡党委、乡政府立下军令状:一定把村庄治理好。治理不好,三个月免了我。

回到村里,他同样面对村民说:选我当村主任,当不好,我三个月自动辞职。

看儿子要竞选村主任,施金通的父母不干了,坚决不同意。他们生怕儿子当村主任当出祸害来。因为,前几任村主任都被村民打伤打残过。那是引火烧身,是自己挖坑自己埋。

乡党委、乡政府及十八洞村民都给了施金通信任和机会,期望他把这个又乱又穷的村带好。

施金通竞选十八洞村主任时,承诺了三件事:计划生育初见成效、乱砍滥伐得到遏制、社会治安平安和谐。十八洞村委会竞选,每张选票都承载着乡亲们的期望和梦想。(摄影:石林荣)

曾几何时,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城里一个孩子,乡下两个孩子,可是湘西的乡下却是根深蒂固的儿孙满堂观念。村民们想尽办法超生多生,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计划生育,成了天下最难的难题。

计划生育工作队和计划生育对象之间,每天都在上演“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疲我打”的计划生育大戏。十八洞的计划生育大戏也一样精彩好看。

我在湘西工作时,曾经连续好几年下乡去做计划生育工作,亲身经历了机关干部为计划生育日夜上门做工作的艰辛,铁鞋磨破,好话讲尽,口水讲干。也亲身感受了老百姓为养儿防老而被计划生育工作队追得东躲西藏和卖柴卖米交超生罚款的无奈和辛酸。所以,我知道施金通想在计划生育方面打翻身仗的难处。

施金通挨家挨户上门做细致深入的工作,讲计划生育的好处,讲不计划生育的坏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没人愿意去。

见横竖都不去,施金通开门见山地说:你们都不去,到时政府派工作队来要你们到乡计划生育站去计划生育去,你们莫怪我带路了。我明人不做暗事,把丑话讲在前头,肯定要带路的。我不带路,你们也会认为是我带的,是我出卖你们。我是村干部,是政府的人,对政府要忠心。我是十八洞的,是你们的乡里乡亲,对你们要负责。

我不想看到你们跟政府闹得不愉快,不想看到政府派工作队来时,你们鸡飞狗跳到处躲藏的样子,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躲到哪里政府都找得到你,你又躲不到天上去。你们乖乖地去,可以享受政府的照顾和补助,我一分都不少你们的,不扣你们的。年底,我还会找钱慰问你们。你们不去,被政府工作队找到了还得去;即便没找到,偷生下来了,你交不起罚款,以后也得不到政府照顾。

生得起,养不起;生得好,养不好,有什么用?现在都穷成这个样子了,还嫌不够穷?生下的几个儿女跟着我们受穷已经够对不起儿女的,还想没有生下来的儿女一生下来就跟我们受穷?跟你活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让人看不起?还不如不生。有两个就够了,把这两个养大养好,让他们过好日子才是正路。

说着说着,有的人听进去了,主动去上环或结扎了。见有一个去了,并且好好的,没什么事,第二个也就去了,慢慢地,全村都去了。但并不是说去就去的,是施金通说尽好话,做尽工作才去的。

村里有一户人家,两人都是残疾人,跟施金通家是世交,祖祖辈辈关系都好,所以想请施金通网开一面,跟政府说说情。

施金通觉得两人已经有几个孩子了,不能再生了,就跟村支部书记一起去做工作,要女方去上环。女方不去,男方也不准她去。

男方见施金通和村支部书记上门来了,远远地就拉起女方跑,施金通边跑边喊:你们不要跑,跑不赢我。男女两人就停了下来。男方想,施金通不但不念世代感情,还逼着他去,就把施金通的娘和村支部书记的娘一起骂了。施金通说:哥,你骂我们可以,不要骂娘,你晓得我们湘西人是骂不得娘的,骂娘要拼命的。

男方无言以对,只好说:我做不得。

施金通说:你哪门做不得?

男方说:我是残疾人,我有病。

施金通说:你有没有病,先去医院检查再说。

男方说:没有钱检查。

施金通说:我出钱检查。

男方说:怎么好意思用你的钱?

施金通说:只要你去,我愿意出这个钱。

男方说:我不去,我没脸拿你的钱。

施金通说:你得去。

男方说:跟你说了,我残疾人做不得,去了也白去。

施金通说:做得做不得不由你说了算,也不由我说了算,医生说了算。

男方说:反正我不去。

施金通说:你不去也得去,这是态度问题。你去了,做不得,我也给你补助和慰问,因为你态度好。

男方说:我不去,不要你的补助和慰问。你硬要我去,我就跟你拼命。

施金通说:你跟我拼命也得去,我把命送你了。

男方见施金通油盐不进,非跟他过不去,真的愤怒地跑进堂屋拿了一把柴刀,要跟施金通拼命。

男方说:你再要我去,我就把你俩都砍了。

施金通笑着说:你还真行!上个环,结个扎,你就连命都不要了。一个环和一根筋比命还大,比你这几个孩子还大,你行!我服你!你不要命和你这几个小孩了,你就来砍,我躲一下,我就不是施金通!

施金通一句话点到了男方的穴位,那就是他的几个还需要两口子抚养的小孩。男方无可奈何只好放下刀子,乖乖地跟着施金通去了乡计划生育站。

全村人就这样一个个被施金通和村支部书记等村支两委的人做通工作,上环的上环,结扎的结扎,连续三年,十八洞计划生育工作全县第一。

计划生育初见成效的诺言,施金通实现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