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01:36:49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21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

2021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1600题试读: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其创始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充满荆棘坎坷的革命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  )。[2018年真题]

A.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

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

D.他们拥有优良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答案】C【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合力促进的结果,不仅有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的斗争等客观方面的因素,而且还有马克思、恩格斯的超凡智慧和革命实践等主观方面的因素。C项,不仅提及了历史条件的客观因素,并承认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贡献,表述完整且正确。

2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  )。

A.马克思本人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C.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如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都属于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答案】B【解析】B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A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C项,马克思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并不是提供普遍适用的真理。D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完善。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的发现【答案】A【解析】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叫做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5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被列宁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

A.剩余价值学说

B.政治经济学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C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因此列宁将其称作“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6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贡献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劳动价值论

D.历史唯物主义【答案】B【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恩格斯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7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  )。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

D.《神圣家族》【答案】A【解析】A项,《德意志意识形态》由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B项,《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政治文献之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C项,《资本论》是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D项,《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

8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学说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这一实践观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基础和关键。

9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一论断(  )。

A.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B.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对具体实际的指导作用

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答案】C【解析】C项,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10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中,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是(  )。

A.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B.彻底的科学性

C.坚定的革命性

D.自觉的实践性【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11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  )。

A.实践性

B.革命性

C.发展性

D.科学性【答案】A【解析】A项,虽然实践性、革命性、发展性和科学性都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但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因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

1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是(  )。

A.革命性

B.开放性

C.人民性

D.科学性【答案】C【解析】C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无论是勇敢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还是标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  )。

A.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体现

B.一个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全新理论

C.用现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解答中国的现实问题

D.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14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它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B.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具有广博的知识

C.它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D.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AB两项,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和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具有广博的知识,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来源、创立者的主观条件。C项,无产阶级解放的锐利的思想武器,涉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和重要意义。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  )。

A.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C.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答案】ABD【解析】C项是从阶级属性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有丰富的科学内容,但主要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答案】ABC【解析】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其表现有(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活动

D.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答案】ABCD【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具体体现在: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③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4恩格斯说:“如果说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那么梯叶里、米涅、基佐以及1850年以前英国所有的历史学家就证明,已经有人力求做到这一点,而摩尔根对于同一观点的发现表明,做到这一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一观点必将被发现。”这段话说明(  )。

A.唯物史观不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

B.马克思主义和前人的思想文化成果没有任何差别

C.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D.马克思主义和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答案】CD【解析】CD两项,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和西欧三大先进思潮等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来源。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答案】ABC【解析】ABC三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直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一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二是坚持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三是坚持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  )。

A.彻底的科学性

B.坚定的革命性

C.广泛的群众性

D.自觉的实践性【答案】ABD【解析】ABD三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C项,群众性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

7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A.鲜明的阶级性

B.鲜明的实践性

C.鲜明的系统性

D.鲜明的完整性【答案】AB【解析】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产生的、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8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B.列宁主义

C.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D.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答案】ABC【解析】ABC三项,马克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在实践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从广义上讲的,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三、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伯恩斯坦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材料2

这一理论(指马克思主义——引者注)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材料3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材料4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请回答:(1)结合材料2评析材料1的观点。(2)说明材料3所反映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3)结合材料4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说明我们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参考答案】(1)结合材料2评析材料1的观点。

答: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代表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但同时也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践为检验标准。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具体而言: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科学性并不意味着价值中立和没有立场,革命性也并不意味着缺乏客观态度和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所以,材料1关于阶级性与科学性不相容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能够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正因为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2)说明材料3所反映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

答: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3)结合材料4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说明我们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一直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告诉我们,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的教条或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两种错误倾向,具体表现为:

①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④做到自觉地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⑤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为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橘逾淮为枳”说明了(  )。[2019年真题]

A.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B.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C.任何实体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

D.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答案】A【解析】“橘逾淮为枳”说明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2013年真题]

A.运动的衡量尺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答案】A【解析】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①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对静止离不开绝对运动,任何事物相对静止的状况都是它过去的运动所造成的,并且是它将来运动的出发点;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对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②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舟行洲不行”“鸽飞阁不飞”,形象地说明了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3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2017年真题]

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答案】A【解析】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为:①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的实践活动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③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二者统一的基础。B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与前提;C项,实践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D项,规律具有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但是并不能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该说法过分夸大了规律对实践活动的作用。

4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2017年真题]

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答案】C【解析】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因此意识不仅表现为它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真实的反映,而且还可以表现为是对客观对象歪曲或虚幻的反映。鬼神并不是对客观对象真实的反映,而是对客观对象的创造性反映。

5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赶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2013年真题]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答案】C【解析】原因与结果、内容与形式、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与现实、现象和本质是唯物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其中,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羊吃草”说明某种或者某几种草是适合羊吃的,是羊需要的,于是可以把这种或者这几种草割下来,供给羊吃。这里,“羊吃草”是引起“割羊草”的原因,“割羊草”是被“羊吃草”引起的。所以,“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A项,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联系具有客观性。BD两项,联系具有多样性,“羊吃草”与“割羊草”是两种现象之间的联系,不是本质联系、必然联系。

6“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  )。[2018年真题]

A.颠倒了事物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B.割裂了事物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

C.混淆了事物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区别

D.模糊了事物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联系【答案】B【解析】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物质与各种具体的物的形态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在哲学中,白马是矛盾的特殊性、个别性,马则是矛盾的普遍性、一般性。因此,白马与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项,提及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7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2012年真题]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答案】B【解析】质变和量变是事物联系与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两种状态和形式。质量互变的规律为: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包涵;④质变为量变开辟道路,在新的质的基础上重新开始量的积累。题干中数学题每一个乘数都是90分即90%,这是个不错的成绩,但是把它们都乘在一起就等于了59分即59%,成绩最后由90分成了59分,成了不及格。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通过分析题干可以得出其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问题,即量变引起质变。

8《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2016年真题]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进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答案】B【解析】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和量的统一即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在度中,质和量相互规定、相互渗透,密不可分,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适度的原则,使事物的变化保持在适当的量的范围内,既防止“过”,又要防止“不及”,采取正确的方法。题中愚人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是因为没有正确把握盐的限度,说明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9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2011年真题]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答案】C【解析】度是指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范围。事物的度启示我们的方法论是做事要掌握适度原则。题中,华罗庚的优选原则说明要寻找粉笔长度的最适合值,既要防止过犹不及,也要防止未达目标,即适度原则。故优选原则是坚持适度原则的体现。

10“哲学史宛如色彩斑斓的壁毯,其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犹如浓粗的经线贯穿上下,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如同纬纱交织其中。”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哲学发展史上的对立和斗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唯物主义就是辩证法

B.唯心主义就是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答案】D【解析】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与辩证法。两个对子侧重的方面不同,并不冲突。两组对子结合可以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等组合。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世界本源的不同理解,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等。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意识的,意识决定物质。同时唯心主义又可以分为:第一,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内心是世界本源,如“存在即使被感知”。第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的“理”“绝对精神”等是世界本源,如“理生万物”等。

②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是对事物不同的认识方式,是对事物状态的认识。形而上学是用静止的,孤立的,机械的观点看事物,认为世界是不变的,事物都是自在的,不受外界干扰的。如“事物是原子的简单叠加组合”。辩证法强调的是辩证的看待事物,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如“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把握事物的多种联系”。

因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它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D.两个同等程度的范畴【答案】B【解析】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时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这样就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另外,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与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是不同的。

1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答案】A【解析】列宁对物质的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列宁是从“物质”和“感觉”,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给物质下定义的,即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规定物质。

13唯物主义运动观与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答案】D【解析】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认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而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否定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14《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答案】D【解析】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D项,惠能所说“心动”即是指精神的运动,属于唯心主义运动观。ABC三项都是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15“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一定基础和承担者【答案】B【解析】B项,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的状态。相对静止的意义为:①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②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③相对静止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A项,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C项,内因是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项,物质是运动的一定基础和承担者。

1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答案】D【解析】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坐地”是相对的静止,“日行八万里”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绝对的运动。题干内容正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体现。

17毛泽东说:“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这句话说明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

A.规律

B.发展

C.变化

D.运动【答案】D【解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1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答案】C【解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事物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其弟子克拉底鲁提出的,是夸大绝对运动、否定相对静止所导致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19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时,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

A.时间是人在主观上的感觉

B.人们的时间观念具有可变性

C.时间具有不可知性

D.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答案】B【解析】时间、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时空的绝对性是指其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变的、无条件的。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特性的具体性、可变性,以及人们的时空观念的可变性。“光阴似箭”“度日如年”体现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具有可变性。ACD三项,时间和空间具有客观性,是可知的。

20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  )。

A.意识来源于人脑

B.意识是连结主体和客体的中介

C.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答案】D【解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A项,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以客观事物为材料在大脑中反映而形成的,意识归根结底来源于客观世界,而不是人脑。B项,意识是人的头脑中的对象性关系和活动,它以人的外部的物质的对象性关系即实践为其现实基础和中介。C项,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而不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1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的存在并非都是客观的

B.内因与外因相互转化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受

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答案】D【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对感受进行调整”产生“振作起来”的效应正是意识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表现。A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所有“存在”都是客观的。B项,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题干中仅强调了内因的作用,没有提及内因和外因的相互转化。C项,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价值虽然具有主体性,即价值直接同主体相联系,始终以主体为中心,但其同时具有客观性,事物的价值不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答案】D【解析】“革命运动”与“革命理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ABC三项,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派生的。革命运动对革命理论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项,列宁的话是强调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是,革命运动的基础、深刻原因,归根结底,在于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23孟子说:“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知天矣。”这句话(  )。

A.揭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夸大了人本性的作用

D.表明物质决定意识【答案】B【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唯心主义则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绝对化。孟子的这句话认为“尽其心”就能“知其性”,“知其性”就能“知天矣”,就是主张精神决定一切,精神万能,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2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答案】D【解析】D项,“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意思是“心”诚与否决定事情的成败。这里的“心”是指意识,该观点是一种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项,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项,庸俗唯物主义把意识直接归结为物质,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力只不过是脑物质的分泌物,混淆了物质与意识的界限,抹杀了意识与物质的原则性区别。C项,客观唯心主义把精神绝对化为脱离于人的独立存在,把虚构出来的人以外的“客观精神”当做世界的本原。

25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句话说明了(  )。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答案】A【解析】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各种现象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荀子的这句话体现了一种朴素唯物论观点,具有辩证法思想,充分体现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2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D【解析】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是由新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沉舟”和“病树”、“陈叶”和“前波”都是旧事物的代表,而“千帆过”和“万木春”、“催新叶”和“让后波”则代表新事物的发展趋势。

2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哲学上反映的是(  )。

A.可能与现实的关系

B.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必然与偶然的关系【答案】B【解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这反映的正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预则立”和“不预则废”反映了“预”与“立”、“不预”与“废”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而不是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或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相互关系,亦或是事物产生、发展和衰亡过程中的不同趋势。

28“知人善察,难眩以伪。”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是(  )。

A.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B.人们在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C.与本质无关的现象

D.人们主观自生的观念【答案】A【解析】A项,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真相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而假象是从反面对本质的歪曲反映。B项,真相和假象都是对本质的反映,都是客观的,而错觉是主观的。C项,假象也是对本质的反映,只不过是反面的歪曲的反映。D项,真相和假象同属现象,都是客观的,不是主观自生的。

29“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答案】C【解析】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可能与不可能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备事物发展的客观条件。

30可能性有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之分,以下属于抽象可能性的是(  )。

A.大海捞针

B.水中捞月

C.挟泰山以超北海

D.为长者折枝【答案】A【解析】A项,现实的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因而是目前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抽象的可能性也是一种可能,只是在当前条件下还不能实现,在将来当条件具备时,这种抽象的可能性也就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如大海捞针在当前还不能实现,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将来可能实现。BC两项属于不可能事件。D项属于现实可能性。

31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答案】C【解析】注意分清度和关节点(或称临界点)的关系。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度的两端称为关节点,也称临界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AB两项,度是一个范围、限度,要与其两端的关节点或临界点区分开,它不是某个点。D项,度是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32“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底线思维,凡事不能超越底线。如法律底线、政策底线、利益底线、道德底线等,一旦突破这些底线,就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坏结果。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底线是指(  )。

A.联系的条件性

B.度的关节点

C.主要矛盾

D.事物发展的连续性【答案】B【解析】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度的两端称为关节点,也称临界点。所谓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底线和度的关节点(临界点)的共同点在于越过这条线或这个点,事物就会发生质变。

33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答案】B【解析】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称为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说明了原本想表现人物的某一品德(长厚、多智),因为描写超出了一定的“度”,结果适得其反(似伪、近妖)。

34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答案】D【解析】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是质和量的统一。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度这一哲学范畴告诉我们,是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

3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答案】C【解析】C项,题干强调的是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B两项揭示了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D项属于循环论的观点,不符合事物辨证否定运动的表现形式。

36“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从哲学上讲,这说明(  )。

A.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B.辩证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C.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D.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答案】B【解析】“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这句话的上半句强调外在否定,后半句强调内在的自我否定。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体现了这一观点。AD两项,题干未指出内因和外因之间的关联,也未强调必然与偶然。C项,题目考察辩证否定观的内容,与真理无关,且选项说法错误,真理是客观的,具有客观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下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2016年真题]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D.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答案】ABD【解析】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时间一维性是指时间仅具有单一维度,是线性向前而不可逆的,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A项,意思是如果年轻时不知道要好好地勤奋学习和读书,恐怕到年老白头的时候才知道要勤奋读书那就太迟了,后悔也来不及了。B项,意思是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D项,意思是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长远,事物变换星座移动渡过几个春秋。ABD三项都体现了时间的一维性。C项,意思是乌云开始从溪面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此句诗主要强调现象,与时间的一维性无关。

2长江的年龄到底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2014年真题]

A.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B.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答案】AD【解析】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AD两项,时间和空间通过物质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