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案头工作手册丛书——戒烟治疗临床药师指导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01:59:43

点击下载

作者:杜广清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临床药师案头工作手册丛书——戒烟治疗临床药师指导手册

临床药师案头工作手册丛书——戒烟治疗临床药师指导手册试读:

前言

随着临床药师临床工作的开展,临床药师对患者的药学服务进一步深入,对临床工作的干预程度进一步加大;临床药师在干预其他疾病的过程中,尤其对吸烟可能影响的相关疾病进行干预时,对患者的戒烟干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重点包括呼吸、心脑血管、内分泌、中枢神经等多系统的多种疾病以及多种恶性肿瘤。

目前国际卫生组织已将戒烟控烟工作作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方面加以管理,国际上多个国家也已经将其纳入法制规范的层面,而我国也加入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颁布了多个与戒烟控烟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但对于烟瘾患者的戒烟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难度;而作为对戒烟工作具有影响力的医务工作者之一的药师,在帮助患者戒烟以及宣教避免二手烟的伤害时,缺乏相应的指导工具用书。

为了满足一线临床药师参与戒烟工作的需要,组织了国内开展戒烟工作的药学专家团队编写了本书。

本书为《临床药师案头工作手册丛书》的一个分册。在此书中,我们一方面普及了烟草与烟害的基本知识,阐明了吸烟成瘾的机制以及吸烟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常用戒烟药物的使用及帮助患者戒烟控烟并进一步进行宣教以规避二手烟的伤害;另一方面重点针对药师参与戒烟治疗的实践工作进行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总结了药师开展戒烟工作的一些案例,期望针对不同的情况开展工作。

附录部分列举了戒烟干预不同时期的问卷内容,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书集全国若干致力于临床戒烟干预工作的临床药师的智慧,由于时间比较紧张,经验相对不足,在编写的过程中,存在各机构把握角度有些不同的问题,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提出宝贵修改意见,使该书再版时能够更加实用、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编者2014年3月目录

版权页

编委单位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烟草与烟害的相关知识

一、烟草的发展史

二、吸烟的危害

三、吸烟成瘾的机制及临床表现

四、烟害成分的药理

五、吸烟者的国内流行病学

第二节 控烟的法律、法规及执行情况

一、国家对控烟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规范文件

二、地方控烟规定

三、控烟工作的执行情况

四、控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三节 戒烟工作的现状

一、医务工作者的作用与承诺

二、国外药师在戒烟工作中的作用

三、我国药师在戒烟中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戒烟干预治疗的模式与措施

第一节 戒烟干预治疗

一、对吸烟者的戒烟干预

二、戒烟的5A干预模型

三、药物干预

四、传统中医非药物干预

五、心理干预

第二节 干预者身份的特点及效果评价因素

一、医务工作者

二、家人和朋友

三、媒体与戒烟

第三节 国内外戒烟干预门诊的发展

一、国外戒烟门诊分布

二、我国戒烟门诊现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与吸烟相关的疾病的戒烟指导

第一节 与吸烟相关的恶性肿瘤的戒烟指导

一、肺癌

二、吸烟与其他肿瘤的关系

三、戒烟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与吸烟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戒烟指导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二、哮喘

参考文献

第三节 与吸烟相关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戒烟指导

一、血脂异常

二、高血压

三、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四、周围动脉疾病

五、心律失常

六、心脏性猝死

七、对心血管疾病戒烟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第四节 与吸烟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戒烟指导

一、脑卒中

二、多发性硬化症

三、动脉瘤出血

参考文献

第五节 吸烟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关系

一、糖尿病

二、结核病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戒烟药物简介

第一节 戒烟药物品种介绍

一、尼古丁替代疗法

二、盐酸安非他酮

三、伐尼克兰

四、可乐定

五、去甲替林

六、尼古丁疫苗

七、中药

第二节 戒烟药物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一、安全性

二、不良反应

三、药物过量

第三节 戒烟药物与其他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尼古丁替代疗法

二、盐酸安非他酮三、伐尼克兰

第四节 特殊人群戒烟药物的选择

一、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二、青年吸烟者

三、精神疾病患者

四、物质使用障碍吸烟者

五、吸烟相关疾病的患者

第五节 吸烟与药物相互作用

一、吸烟与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

二、药动学上的吸烟与药物相互作用

三、药效学上的吸烟与药物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药师参与戒烟治疗实践

第一节 药师参与戒烟治疗实践的结合点

一、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戒烟药物

二、指导合理使用戒烟药物,防治戒烟药物的不良反应三、如何安抚患者并实现药物的最优化使用四、开展戒烟咨询五、鼓励更多吸烟者戒烟六、参与公益宣传第二节 药师戒烟治疗方案的制定 一、影响制定治疗方案的因素二、特殊人群戒烟治疗方案的调整第三节 药师参与戒烟治疗管理的疗效评价 一、戒烟教育的效果评价二、综合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第四节 戒烟的科普教育 一、对医务人员进行的科普教育二、对公众的教育三、对媒体的教育以及公益宣传参考文献第六章 药师参与戒烟治疗的典型案例介绍与分享 参考文献

附表 戒烟门诊问卷 附表1: 戒烟门诊问卷一(登记表) 第一部分 个人资料第二部分 吸烟有关问题第三部分 既往使用的戒烟产品第四部分 其他资料附表2: 戒烟门诊问卷二(一个月随访) 第一部分 个人资料及吸烟习惯第二部分 戒烟进度附表3: 戒烟门诊问卷三(三个月随访) 第一部分 个人资料及吸烟习惯第二部分 戒烟进度附表4: 戒烟门诊问卷四(六个月随访) 第一部分 个人资料及吸烟习惯第二部分 戒烟进度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烟草与烟害的相关知识一、烟草的发展史(一)烟草的植物属性

烟草属于茄科(Solanaceae)的烟属(Nicotiana),包括三个亚属,即普通烟亚属、黄花烟亚属和碧冬烟亚属,共66个种,烟草原产于美洲和澳大利亚及南太平洋岛屿。烟属大多为草本,少数是灌木或呈乔木状,为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其中被人们广泛栽培的只有两个种,分别是普通(红花)烟草(N.tabacum.L)和黄花烟草(N.rustica L.)。(二)烟草的传播

1300多年前的美洲石雕上就发现有人类吸食烟草的图像,然而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烟草才在世界范围内传播。1492年,哥伦布航海至美洲,发现当地人用干烟叶卷吸,自此将烟草带回西班牙和葡萄牙。1560年,烟草自葡萄牙传入法国,之后风靡欧洲大陆。全世界约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烟草。其中亚洲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主要生产国有中国、印度、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北美洲烟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主要生产国有美国、加拿大、古巴等;欧洲烟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等。

17世纪后期,烟草已遍布世界各地。(三)烟草的加工

随着烟草消耗量迅速增加,烟草生产和加工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逐渐走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如今,卷烟生产国家已超过100个,几乎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有卷烟销售。2002年世界卷烟产量已超过5万亿支。

伴随烟草工业的兴起,烟草科技迅速发展。卷烟生产工艺不断发展。烟草经生产加工后成为烟草制品。依据烟草调制方法,结合颜色、形状、品种等,可将烟草分为烤烟、深色烤烟、晾烟、晒烟、香料烟和黄花烟等。烤烟是在烤房中人工控制温度、湿度调制而成,属浅色烟草,是制造卷烟的主要原料,在世界范围内种植较为广泛;深色烤烟又称明火烤烟,与烤烟不同的是,烟叶直接在烤房内用煤火或柴火熏制,故又称熏烟,主要用于制作雪茄烟和嚼烟,产量少,仅占世界烟草总产量的1%左右;晾烟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晾制干燥而成,主要用于制作混合型卷烟、雪茄烟和斗烟;晒烟是利用阳光调制而成,一般是先晾后晒或先晒后晾交替进行,又称晾晒烟;香料烟是一种特殊品种,叶片很小,含有较高的芳香物质,是生产混合型卷烟的配方烟叶,也可加大用量生产一种香料型卷烟,香料烟叶的产量较低,因而售价较高;黄花烟的植株比红花烟矮小,生长期短,耐寒力强,大多加工制成斗烟和水烟。

依据使用的原料类型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卷烟、雪茄、斗烟、鼻烟、嚼烟和水烟等品种。卷烟是目前烟草制品中最主要的品种,可细分为烤烟型卷烟、混合型卷烟、东方型卷烟、褐烟型卷烟、外香型卷烟和新混合型卷烟等;雪茄烟也是重要的品种,原烟草主要以晾晒烟叶为主;斗烟也称旱烟或板烟,借助烟斗吸烟;鼻烟是古老的烟草制品之一,是最先传入我国的烟草制品,目前已很少或不用此产品;嚼烟是供爱好者直接口中咬嚼的产品,目前已很少生产;水烟是我国烟草制品的传统品种,用特制烟具—水烟筒燃吸,烟气通过筒内清水,经过滤、洗涤作用使得一部分尼古丁和焦油用于水后再进入口腔。

烟草制品的香气和味道主要取决于所用烟叶的种类及质量。为维持不同批次卷烟质量的稳定性,一方面调整烟叶配方,另一方面通过加料和加香,保持卷烟品质。加料是在卷烟生产过程中,在烟叶上喷洒加料香精的工艺过程,从而达到改善卷烟吸味、增加卷烟香气、提高烟丝保润性、调整烟丝燃烧性、防止烟丝霉变和调整烟丝颜色的目的。烟草加香包括烟丝加香、烟草薄片加香与梗丝加香等。通过烟草加香,可增强烟叶原有味道,弥补产品中不足的香气、掩盖杂气,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卷烟品质、赋予卷烟独特的风味,使得烟草制品在烟民中更受欢迎,并为特殊人群所喜好。(四)烟草的使用

烟草传播之初,人们十分重视其药用价值,医书记载烟草有“辟瘴”、“祛寒”,甚至有“疗百疾”之功。但随着烟草迅速普及,已偏离了药用范畴,而成为一种社交时的馈赠待客之物;直至吸烟者吸烟数量频率增加,逐渐产生烟瘾,成为吸烟者生活的必需品,并发展成为一种烟草依赖性疾病。

从哥伦布发现烟草到吸烟的人遍及世界,仅仅百余年,烟草的使用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抽烟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早使用的是烟斗,以后慢慢出现了卷烟及雪茄。卷烟的使用有两种方法:一是将烟草塞进中空的芦苇秆或用竹藤的茎所编制的管子;二是使用破碎的烟叶,切成条状,卷进植物或蔬菜的叶子里吸食。卷烟的雏形是18世纪末的土耳其士兵用废纸卷着烟叶吸食。卷烟的逐渐兴起大约是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大批部队驻扎在北卡罗来纳州,该地有一烟草工厂,这些士兵消耗了厂内全部烟叶,几周后,遍布全美的士兵来信要求购买更多烟叶,从此卷烟吸食日益普遍,开始被大众广泛地使用,并于20世纪初期传入我国。二、吸烟的危害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吸烟与众多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字显示,世界范围内,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高达600万,即每6秒就有1人死于吸烟相关的疾病,吸烟者中将有一半因吸烟提早死亡;因暴露于二手烟中的非吸烟者年死亡人数约60万。在生命晚期,吸烟者戒烟后仍可减少其过早死亡的风险,并提高当前及未来的健康状况,对其身边的非吸烟者的健康也有显著的益处。(一)香烟烟雾中的有害成分

香烟烟雾中已鉴定约含有7000余种化合物,它们是造成吸烟者成瘾和健康损害的罪魁祸首。主要有害成分包括: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胺类、酚类、烷烃、醇类、多环芳烃、氮氧化合物、重金属元素镍和镉、有机农药等。

尼古丁是烟草中与成瘾有关的主要物质,成瘾导致吸烟者持续吸烟,但其不会引起癌症,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焦油是烟草燃烧后产生的黑色物质,它在烟雾中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存在。它与癌症、肺部疾病、心脏疾病及其他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关系,尤其是肺癌和喉癌的重要诱因。

一氧化碳是烟草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每支烟燃烧可产生20~30mg一氧化碳。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260倍,可促进胆固醇贮量增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脏疾病发生相关,且在孕妇怀孕期间具有一定的影响。

吸烟过程中可产生气相自由基,进入体内会消耗人体的抗氧化剂,产生氧化应激,加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和DNA,并使之变性而产生疾病。

烟草中还含有氰化钾、甲醛、丙烯醛、砷、汞、镉、镍、氨、砒霜、杀虫剂等致命成分。(二)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对于长期规律吸烟的烟民来说,吸烟会导致其平均寿命减少10年。约1/2~2/3的长期吸烟者由于吸烟过早死亡,若不吸烟,这部分人的寿命可平均延长20年。其中导致死亡的疾病主要有癌症、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1.癌症

烟草烟雾中含有40余种致癌物质,会引发机体内关键基因突变,正常生长控制机制失调,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和恶性肿瘤发生。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导致多种癌症,戒烟可明显降低相关癌症的发病风险。

与吸烟密切相关的癌症主要是肺癌,20世纪初吸食卷烟尚未流行之前,几乎未听说过肺癌。1948年,两名研究者Doll和Hill在伦敦的医院里观察了649例男性和60例女性肺癌死亡患者和相同数量的非癌症死亡患者的吸烟习惯。结果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肺癌死亡患者中吸烟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肿瘤死亡者中吸烟的比例。2002年,英国约有34 000人死于肺癌,其中约28 000人是由于吸烟导致。吸烟者患肺癌的发生率是非吸烟者的15倍左右。吸烟者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肺癌的发生率累积则越高。值得一提的是,改吸“低焦油卷烟”并不能降低肺癌的风险。戒烟可减低肺癌的发生风险,戒烟时间越长,发生率降低越多。

吸烟还与口腔和鼻咽部恶性肿瘤、喉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等癌症的发生有关。同时,吸烟者的吸烟量、吸烟年限、开始吸烟年龄等,均可影响癌症的发生。戒烟可降低这些肿瘤的发生风险。

2.心血管疾病

吸烟者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比从未吸烟者高两倍。即使只吸食少量的香烟也会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腔变窄、动脉血流受阻,从而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得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的能力,对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戒烟可显著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

3.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中典型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及肺结核等受到烟雾的影响均较大。COPD是与吸烟相关的重要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中央气道、外周气道、肺泡、肺部毛细血管和免疫系统发生变化的结果。2000年英国有243 000名吸烟者因COPD死亡,占吸烟相关死亡的1/5。因COPD死亡的男性患者86%有吸烟行为,女性死亡者中有80%与吸烟有关。吸烟者常常咳嗽,通常是COPD的迹象,应接受肺功能检查,以确定肺部遭受损伤的程度。当吸烟者感到呼吸困难时,肺部很有可能已经受到永久损伤。

4.对妇女、婴儿和胎儿的危害

烟草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可影响人体生殖及发育功能,吸烟会损伤遗传物质,对内分泌、输卵管功能、胎盘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1949年有学者对458名吸烟妇女和5000名不吸烟妇女,观察了20年,吸烟者月经紊乱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约高2倍,过早绝经的发生率高10倍以上。德国烟草工厂的女工,月经初潮延迟、绝经期提前、月经紊乱、痛经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都很高。说明烟草对妇女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吸烟妇女怀孕后,流产、早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比不吸烟的妇女要高。国外一项对112名吸烟孕妇和1381名不吸烟孕妇进行比较的调查发现,吸烟孕妇比不吸烟孕妇的流产、妊娠水肿和先兆子痫的发生率高2~3倍。另外,死产、早产和难产在吸烟孕妇中更常发生,还会降低受孕概率。

孕妇吸烟会致婴儿畸形,如兔唇、腭裂的发生率均较不吸烟者高,还可延迟胎儿的生长,所生婴儿的出生体重比不吸烟者低150~280g,与孕妇吸烟量直接相关。

5.其他疾病的风险

有证据提示,吸烟可诱发2型糖尿病,且可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风险,影响疾病预后。此外,吸烟还可导致髋部骨折、牙周炎、白内障、手术伤口愈合不良及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皮肤老化、消化道溃疡及痴呆等。

6.对精神、情绪的影响

吸烟和精神疾病,尤其是情绪异常、精神分裂和乙醇及药物依赖,具有密切关系,但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尚未阐明。无论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都广泛认为吸烟可以减压和抗焦虑,然而有证据提示吸烟不产生减压作用。实际上,当吸烟者戒烟后,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水平会降低。

吸烟相关性疾病的关联性评价及药师干预,详见本书第三章。(三)被动吸烟的危害

二手烟(SHS)也称为环境烟草烟(ETS),既包括吸烟者吐出来的主流烟雾,也包括从卷烟、雪茄或烟斗中直接冒出来的侧流烟。当空气受到烟草烟雾污染时,特别是处于密闭环境中时,所有身处其中的人都将被动吸入烟雾。据WHO估计,全球约有近一半的儿童生活在吸烟者家庭里。目前我国人群中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高达7.4亿。比较1984年、1996年、2002年全国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虽然人们的吸烟率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但被动吸烟状况没有任何改善。二手烟里同样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其成分与一手烟几乎没有差别。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化合物在侧流烟中的释放率往往高于主流烟,其中一氧化碳、尼古丁、苯丙芘、亚硝胺等物质的含量分别是主流烟的5倍、3倍、4倍和50倍。因此,二手烟对被动吸烟者的危害一点也不比主动吸烟者小。二手烟不存在“安全暴露”水平,不论房间面积多大,吸烟的人数多少,室内的烟草烟雾浓度都会升高,即使有通风设备,也难以清除烟草烟雾中的超微颗粒状致癌物。

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同样会增加多种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二手烟雾可导致健康人上呼吸道损伤,直接危害呼吸系统。一项在英国伦敦赌场中的工作者调查显示,559名工作者中84%的人有呼吸系统激惹症状,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二手烟的暴露水平呈正相关。还有证据显示被动吸二手烟与多种疾病相关。有研究证实,被动吸烟增加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危险。WHO指出,二手烟使肺癌发生危险增加20%~30%。

暴露二手烟雾即使时间很短,也会马上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血液黏稠度,损伤血管内膜,可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在家中或工作场合接触二手烟雾的非吸烟者,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提高了25%~30%。

有研究显示,吸入二手烟还与白血病、肝癌、结肠癌、膀胱癌、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等有相关性。研究显示丈夫吸烟可导致妻子不孕,怀孕妇女可导致死胎、流产和低出生体重儿,胎儿发生兔唇、心脏瓣膜病等先天性缺陷的危险性也增加。

二手烟往往在更年轻的群体中会造成更大的危害。二手烟可以导致儿童发生猝死综合征,发病率增加5~20倍;使婴儿患上呼吸道感染和气管炎的发生率增加37%和45%;使婴幼儿增加患支气管炎、肺炎及中耳炎的风险;使患有哮喘的孩子发病更频繁,病情更严重;降低儿童期肺功能成长速度,导致儿童维生素缺乏、影响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经常处于被动吸烟环境中的儿童的身高、体重等低于非处在被动吸烟环境中的儿童。三、吸烟成瘾的机制及临床表现

吸烟者持续吸烟的动机主要归因于吸烟成瘾。吸烟成瘾者,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吸食,否则就会感到烦躁、不适、恶心、头痛并渴求吸食。约80%的吸烟者在戒烟的第一个月内尝试复吸,只有3%左右坚持成功戒烟6个月。(一)吸烟成瘾的机制

吸烟成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尼古丁,吸烟成瘾也可以说是尼古丁成瘾。尼古丁依赖具有成瘾性疾病的基本特点,即慢性和高复发性。产生烟瘾的人突然停止吸烟会产生一系列依赖症状。这些症状在停止吸烟后2小时出现,24小时达到高峰,此后数日内逐渐减轻,但仍持续数周。即使不是每天吸烟,尼古丁的成瘾却会在吸第一口烟时开始发挥作用,大约在4周就会产生依赖。尼古丁成瘾者具有无法克制的尼古丁觅求冲动,以及强迫性地、连续地使用尼古丁,以体验其带来的欣快感和愉悦感,并避免可能产生的戒断症状。

尼古丁是一种模仿乙酰胆碱(ACh)作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物质。神经细胞间通过ACh传递信号,细胞释放ACh后,ACh与相应受体结合,可产生多种效应。

吸烟者吸烟的同时,尼古丁通过肺部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短短20秒即可运载至大脑。尼古丁进入神经细胞间隙,并与腹侧被盖区(VTA)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使得神经细胞释放另外一种化学信使即多巴胺,作用于伏核(NAcc)形成吸烟奖赏。伏核区内的多巴胺对动物和人类的行为产生重要作用,可引起动物和人类注意,尝试及重复行为。在吸烟行为中,即尝试吸烟并重复它。这些都是在无意识水平发生的。尼古丁奖励吸烟,引起重复吸烟。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吸烟者无需感到快感的产生,才产生重复吸烟行为,这是一个自动过程。(二)吸烟成瘾的临床表现

尼古丁依赖具有药物成瘾的全部特征。包括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驱使人们使用该药物,并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它;有加大剂量的趋势;对该药的效应产生精神依赖并一般都产生躯体依赖;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危害。人类对吸烟的依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心理依赖,主要是对吸烟的渴求,表现为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易怒等,用药后出现欣快感和松弛宁静感,可以满足心理需求;二是躯体依赖,包括心率减慢,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皮肤温度降低等。四、烟害成分的药理

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而其中的尼古丁被认为是导致吸烟成瘾的最主要成分。值得注意的是这7000多种化学物质中有90%为气态物质,其余为颗粒。烟草烟雾中的许多物质为有毒有害物质,40多种物质具有致癌性,包括氨、苯、一氧化碳、氰化物、甲醛、乙醛以及焦油。吸烟对人体的作用是以上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尼古丁

一支香烟中含有13~19mg尼古丁,点燃后可释放1~2mg尼古丁。咀嚼、吸食烟草制品或经皮处理后,尼古丁均可吸收入血。尼古丁进入人体后,很快通过血流分布至全身,且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从而在全身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发挥药理/毒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研究表明尼古丁首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CNS)产生兴奋作用,随后对CNS产生抑制作用。小剂量尼古丁促进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ACh),提高大脑皮质的觉醒程度,加大剂量则抑制ACh释放;尼古丁还增加中枢多巴胺(DA)释放,从而产生快感,但一段时间后产生快感耐受,即需要增加尼古丁的量产生更多DA,再现快感,激活了脑内多巴胺奖赏系统,即形成精神依赖;尼古丁还增加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但长期反而使中枢NE释放量降低;一定剂量的尼古丁可引起震颤,加大剂量可导致惊厥;小剂量的尼古丁可通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产生呼吸兴奋,大剂量直接作用于延髓相应受体引起呼吸兴奋;过量尼古丁可导致呼吸衰竭;尼古丁还可致吐。

在细胞水平,尼古丁通过作用于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n ACh Rs),主要为αβ亚型,从而发挥生理及行为作用。该亚型广泛分布于大脑,42位于突触前和突触后,属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尼古丁作用于n ACh Rs后,使受体活化,导致阳离子内流,促进递质释放和增加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此外,尼古丁还可引起脱敏作用,即持续暴露于尼古丁后,尼古丁占据了受体位置,阻止即将来临的冲动发生作用,减弱了尼古丁作用,造成突触传导阻滞。这样就形成了尼古丁首先兴奋后又阻碍突触信号传导。慢性尼古丁处理还可使n AChRs数量激增。在脊髓水平,尼古丁可能通过兴奋脊髓腹角的抑制性闰绍细胞(Renshaw’s cell),从而抑制脊髓反射,导致骨骼肌松弛。

2.对外周神经系统的作用

尼古丁对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也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的双向作用,其作用部位是存在于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上的n ACh Rs。尼古丁可直接刺激节细胞,加快兴奋传导的速度。但由于尼古丁占据受体位置,影响细胞的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导致最初的兴奋作用很快被传导抑制代替。

尼古丁对肾上腺髓质和神经肌肉接头也呈现双向作用。小剂量尼古丁可兴奋肾上腺髓质,使之释放肾上腺素,导致周围血管收缩,体温下降和血压增高;大剂量则阻止肾上腺素释放。尼古丁使用后期可产生神经肌肉传递阻滞,部分长期吸烟者报告有骨骼肌松弛的体验。

此外,尼古丁可刺激多种感觉神经受体,如:压力感受器、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热感受器及痛感受器等。尼古丁可阻断由饥饿而引起的胃肠平滑肌收缩,因此可引起轻微的厌食,不易感到饥饿。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尼古丁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与交感副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的效应相同。尼古丁可刺激交感神经节、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末梢等,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导致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并通过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反射性地兴奋心血管功能。

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尼古丁对胃肠道的作用主要由于副交感神经节兴奋,其结果是肠管张力、蠕动幅度及频率增加,导致腹泻。当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受到尼古丁作用和局部黏膜受到刺激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

5.对内分泌腺体的作用

尼古丁对于唾液腺和支气管等外分泌腺的作用最初为促分泌作用,继而为抑制作用。吸烟使唾液分泌增加是由于烟雾的直接刺激所致,而并非尼古丁的药理作用。

6.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小剂量尼古丁通过刺激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促进抗利尿激素释放,因此尼古丁具有抗利尿作用。

7.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尼古丁可降低氨茶碱、非那西丁等药物的血药浓度,减轻氯丙嗪引起的嗜睡。(二)一氧化碳

香烟烟雾中含有3%~6%的一氧化碳,它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50倍。(三)一氧化氮

新鲜烟草烟雾中约含有250~1000ppm的一氧化氮(NO),随后NO可自动氧化形成NO,其中一部分可与烟雾中的甲醇形成亚硝酸甲2基,从而使得NO和NO容易在肺部吸收。NO具有抑制呼吸器纤毛22运动的作用,NO的作用较NO弱6倍。有研究者认为烟草烟雾中的气2体成分与NO一样,可以松弛牛冠状动脉和增加组织GMP周期。(四)冠状动脉扩张物质

有研究者在切开麻醉状态狗的胸腔,充入烟草烟雾,观察到血压明显升高,同时大动脉的血流量和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都增加。给予神经节阻断药后,狗血压下降,大动脉血流增加的作用也完全受到抑制,但冠状动脉血流增加的作用则没有全部受到抑制。用去除尼古丁的烟草充入胸腔,则引起血压下降,同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因此,说明烟草烟雾中存在扩张冠状动脉的物质。五、吸烟者的国内流行病学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与受害国,卷烟产销量约占全球的40%,人群吸烟率居高不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姚宏文2014年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全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7.4亿非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危害(按全国人口13亿人计算,超半数国人被动吸烟)。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约10万人死于二手烟暴露导致的相关疾病。

1.发病率和依赖程度差异

在香港的男性和女性中尼古丁依赖的终身发病率分别为27%和1%,在上海分别为39%和2%。有研究从北京、上海、沈阳、长沙、广州、银川六个分布于我国各地区的城市共选择4817名成年吸烟者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显示六个城市所有吸烟者中30.6%的人是高依赖者。

2.性别差异

我国男性吸烟率远高于女性吸烟率。在吸烟者中进行的调查显示,男性吸烟者中高依赖者比例高于女性吸烟者。

3.年龄差异

研究显示烟草依赖在年龄上呈“倒U型”分布,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度依赖者的比例逐渐增高,可能是因为其吸烟量的增大,吸烟年数越来越长。但55岁以上高年龄组的比例低于45~54岁年龄组,可能与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患病增多,对吸烟的渴求降低,或因患某些疾病而减少吸烟量或戒烟有关。

4.文化程度差异

有研究者对天津城区1993名居民的吸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的高低是影响天津市居民吸烟率和尼古丁依赖程度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人群吸烟率和尼古丁依赖逐渐降低。

5.地域差异《六城市成年吸烟者尼古丁依赖状况》研究显示,在北京、上海、沈阳、长沙、广州、银川六个城市中,长沙的烟草高依赖者比例最高,为35.6%,银川最低为27.9%。六个城市高依赖者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婚姻状况差异

离婚或分居的吸烟者中高依赖者比例最高。

7.家庭工作环境差异

吸烟者常交往的5个同事、朋友或熟人中有3~5个人吸烟,他们高度依赖烟草的比例较高。开始吸烟年龄越小、家庭或工作场所对吸烟没有限制、吸烟频率高的吸烟者对烟草的依赖程度较高。研究表明父母吸烟对青少年吸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8.经济收入差异

研究显示家庭月均收入增加,高度依赖者的比例有所下降。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WHO已将其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目前广泛公认采用尼古丁依赖检验量表(FTND)判定吸烟者是否患有烟草依赖,详见第二章。第二节 控烟的法律、法规及执行情况一、国家对控烟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规范文件

2005年2月28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生效,成为全球第一个公共卫生领域的协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烟草控制工作。随着我国加入《公约》的签署,我国政府开始积极推进全国的烟草控制工作,并于2007年批准成立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部际协调领导小组”,以履行《公约》。《公约》主要保护两种权利,即吸烟者了解烟草危害的权利(知情权)与非吸烟人群不受二手烟危害(即避免被动吸烟)的权利。《公约》建议各履约国制定有效的控烟立法措施,防止人们在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接触环境烟雾,成功控烟国家的经验也表明,立法是控制室内烟草烟雾污染的有效措施。对于《公约》,我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秉持维护人类健康的共同愿望,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履约工作,并且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一系列的立法工作。

我国政府虽然自1979年就开始了烟草控制工作,且在控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相继颁布了多份有关烟草控制方面的规范性法律法规,包括2011年卫生部修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国家烟草局、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对烟草危害健康警语的内容、面积、轮换等做出明确规定;国家税务总局与财政部印发《关于调整烟产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和《关于进口环节消费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国产和进口卷烟消费税;国家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以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做出了明确规定,一些部门和地方也制定了相关规章规定和地方性法规,公共场所禁烟工作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也要看到,在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仍较普遍,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危害公共环境和公众健康,而且损害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为进一步做好公共场所禁烟控烟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12月29日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期通过这些行政规章进一步较好地落实控烟工作。二、地方控烟规定

随着国家禁烟的法律、法规出台,北京、银川、上海、杭州等城市近年也相继出台了控烟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其中包括《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银川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哈尔滨市防止二手烟烟雾危害条例》、《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等。这些条例都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我国控烟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执法主体的职权划分,由单一的部门监管转变成多部门管理模式,扩大了禁烟范围,增强了违法行为处罚措施的可操作性。三、控烟工作的执行情况

以上海为例,2009年1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由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并于2010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控烟法规。在控烟条例的指导下,各相关部门监管力度大大加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2011年,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协调12个控烟监管部门共更新公共场所的各类禁烟标识逾35万个,发放控烟宣传资料40多万份,开展控烟展板巡展1000多次,号召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对控烟工作报道60余次,营造了浓厚的控烟宣传氛围;组织实施医疗卫生机构控烟“回头看”和学校、机关、娱乐及餐饮场所的控烟专项推进活动,广泛招募志愿者开展控烟巡查,促使相关行业进一步完善控烟管理机制。根据2011年上海市控烟白皮书的资料,控烟宣传有所成效,法定禁烟场所内人员对控烟条例的知晓比例为86.5%,而表示支持控烟条例的比例为88.6%。最卓有成效的成果是,在控烟条例的实施下,上海成功举办了史上第一届无烟世博会。然而在控烟情况实际调查中发现,控烟条例实施后公众生活及办公环境吸烟状况改善的情况并不容乐观,只有7%的公众认为有明显改善,而网吧、歌舞厅、餐厅等公众场所更是吸烟情况非常严重,大部分公众都遭遇过二手烟的危害。四、控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各地控烟立法的施行效果看,较之国家层面,地方政府采取立法措施对公共场所控制吸烟予以规范的做法显得更务实、更有效。然而也必须承认这些法律法规在颁布实施后却无一例外地遭遇到了执行瓶颈,导致公众生活及办公环境吸烟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各地控烟工作均呈现出以宣传教育为主,缺乏执法力度的状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1.控烟执法取证难

网吧、酒吧、餐厅等娱乐场所是控烟工作最难展开的地区,由于吸烟行为具有瞬时性,违法场所的管理者只能劝阻而不具有相应的执法权,只有等待执法部门到来,而执法部门到达违法现场时违法行为往往早就已经结束甚至违法者也已经离开。在这种情况下违法行为已经发生,而证据却早已消失,难以获取。

2.执法范围过大而执法力量不足

公共场所控烟执法的范围十分广泛,涵盖教育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医疗卫生机构等13类经营场所。而我国的执法队伍又相对薄弱,执法部门难以完成如此艰巨的执法任务。

控烟法律法规本身也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目前的控烟法律法规通常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没有明确的惩处规定,违法之后如何对违法者进行处罚是不可知的,只能依靠场地管理者的劝阻,然而劝阻在现实中也很难得到实施。

3.执法主体不明确,权责不清晰

在公共场所禁烟执法方面,对于烟草控制的执法部门,我国各大城市的规定不尽相同,全国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有规定为卫生行政部门单独负责的,也有规定为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其他单位协同管理的。在多部门负责控烟执法的情况下,各部门的权责有所混淆,许多部门的执法人员自身都不清楚自己的权责范围,既会出现交叉执法的情形,也会留下执法的真空地带。

4.禁烟场所责任主体的控烟意识、责任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控烟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只依靠公权力、依靠政府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如在一些大型商圈、酒店、网吧等公共场所,大部分公众都遭遇过二手烟的危害,一方面违反禁烟规定在禁烟区吸烟的烟民大多数都没有收到过劝阻,另一方面有些顾客烟民烟瘾很大也不听劝阻。可见,即使控烟条例中规定控烟的执法主体是多部门联动共同执法,但是相对于烟民的数量而言,监督主体肯定会显得力不从心。

5.控烟宣传教育工作仍然不到位

在参照、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和资料时不难发现,我国控烟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应当进一步加强。随着当下烟民年龄层的年轻化,相关的教育工作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例如在学校及大型娱乐场所等应当有专业的健康讲座和公益广告。另外,对烟草广告和烟草公司以宣传为目的活动也应当进行控制。

在控烟措施中,最强有力的莫过于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控烟法律。

遗憾的是,目前国家层面的控烟法律至今未面世,国家层面如果不对烟草行业进行控制,地方执法很难有起色。故而加强对健康权益保护意识的宣传在现阶段的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国家应制定全国性的专门的控烟立法、健全控烟体制,强化司法的控烟功能以及认真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大环境上要求控制烟草使用,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第三节 戒烟工作的现状一、医务工作者的作用与承诺

随着全球范围内控烟活动的开展以及对烟草有害性研究的深入,全世界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在控烟工作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烟草危害非常隐蔽,致病于无形,致害于长远。烟草使用和依赖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F17.2)。在防治与研究烟草依赖及烟草相关性疾病过程中,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应进一步承担起其特殊的使命。

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是对医务工作者在戒烟中的作用表示了鲜明的态度:卫生专业人员,包括医师、牙医、药师、护士、助产士和其他人员,是信息和建议的可信来源,并且在与健康有关的事项方面,他们本身就是行为榜样。他们与大部分人接触,并在帮助人们改变行为方面起重要的作用。WHO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Julie L.博士表示,“我们鼓励全世界所有卫生专业人员承担重要作用,将吸烟的健康后果告诉患者并帮助他们戒烟。”2008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控烟形势与医师责任大会,会上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指出:国外的经验表明,医师的劝诫对降低人群吸烟率极为重要。医师不吸烟和医院禁烟可为控烟工作带来正面积极的示范作用。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呼吁:所有医师协会成员不仅要成为戒烟表率,更要成为控烟工作的主力军。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认为:医师应在控烟工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WHO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主任王辰认为:控烟是医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在医师的职业教育中加入吸烟有害健康和如何戒烟的知识,从而使我国医师从根本上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内涵,并能掌握一些提供戒烟服务的准确知识和技巧。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控烟工作的进行,中国医师协会于2008年5月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了中国百万医师控烟宣言活动,倡议全国200万执业医师,积极行动起来参与这一活动,将戒烟控烟活动进行到底,为创建无烟环境做出贡献。该控烟宣言的内容为:

我作为一名医师,深知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我决心从现在开始戒烟,保证以后永远不再吸烟。

我作为一名医师,有责任劝说我的亲人、朋友远离烟草。同时,我也要尽到一名医师对社会的责任,要积极向社会公众宣传吸烟的害处。

我作为一名医师,在日常诊疗工作中,要充分认识“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要把对患者的控烟提升到治疗疾病同样的高度,积极掌握并宣传戒烟方法。

我们承诺:医师队伍首先要做不吸烟的表率,同时要将控烟融入到日常诊疗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推进中国控烟进程,为人类创造一个无烟健康环境努力奋斗!二、国外药师在戒烟工作中的作用

作为医疗团队中的一员,药师在控烟活动中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有着众多需要承担的义务。近年来,国外的一些药师组织逐渐担负起控烟工作的这些责任与义务,通过国际药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Federation,FIP)和其他国际药师组织加入WHO的“无烟草行动”,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指导下制定了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药师控烟宣言。

FIP在2004年9月8日发布的公告中指出:药师在推动无烟未来中的职责和其他所有医疗专业人员一样,药师有义务帮助那些有意愿戒烟的吸烟者戒除烟草依赖。药师完全支持WHO的“无烟草行动”以及其《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建立。FIP主席Kamal Midha教授在声明中表示,药师是治病防病和增进健康的卫生保健服务的提供者,因此也是实现禁烟目标的重要力量。药师有义务鼓励和帮助人们戒烟,并同时保证所有的员工和顾客能够享受到一个无烟的工作环境。

英国皇家药学会表示,药师是所有的医务工作者中最容易为患者所接触到的。同时,在英国每天有180万患者因各种健康问题咨询药师,使得药师为戒烟者提供服务和支持更为有利。

欧洲2001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12个国家的50%的药师认为戒烟服务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其中7个国家更是有超过70%的药师认同这一观点。在比利时、法国和葡萄牙,大约60%的药师经常建议患者戒烟。

美国医疗保健药协会(ASHP)2004年10月在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提出了“全国药师参与戒烟”的计划,旨在为药师提供教育资源去劝导吸烟者戒烟。他们计划的活动包括:在戒烟方面发展专业教育及培训计划;促进戒烟者使用免费的戒烟咨询热线电话;在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机构的药师间形成战略同盟;为药房提供视觉教具,如海报和卡片;鼓励药师停止销售烟草制品等。

日本也是一个吸烟大国,日本药剂师会在戒烟问题上态度十分积极。日本药剂师会对药师提出了以下要求:为了维护国民的健康,药师应为推进戒烟及防止被动吸烟做贡献;积极参与对国民的戒烟支持活动,特别是对妊娠妇女和未成年者的戒烟教育;药师本人不抽烟,药师组织的会议场所不许吸烟,药局和药店也不许售烟。在2007年12月1日,日本医院药剂师学会还专门发表了戒烟推进宣言。该宣言首先指出了吸烟的危害:吸烟与癌症、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牙周炎等许多疾病的发生及恶化有关;也是发生低体重婴儿、流产、早产等妊娠异常的危险因素。吸烟不仅对吸烟者本人,也对被动吸烟者的健康有害。药师要掌握戒烟治疗的药物疗法。强调日本医院药剂师要认识到促进戒烟是作为一个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药师要掌握戒烟治疗的药物疗法、心理疗法、行为疗法。要向国民宣传吸烟的危害,普及正确的戒烟知识,并防止被动吸烟的伤害。要鼓励希望戒烟者,并对他们提供戒烟帮助,主动地进行戒烟活动。要推进医院和诊所的戒烟工作,同时教育学生吸烟与健康的有关知识。三、我国药师在戒烟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外的药师和国内的医师已经走在了国内药师的前面。我国医院和药店的药师队伍有近百万人,如果每位药师一年能够帮助一位患者戒烟,那么一年就有近百万患者戒烟。如果对前来取药的患者多宣传一些戒烟知识,将会使患者戒烟成功的概率明显增加。

国内的药师组织(药师的各个学会、协会等)应当担负起领导责任,通过FIP和其他国际药师组织加入 WHO的“无烟草行动”;加入旨在反烟草的国家学术团体以及加入到制定药师控烟宣言及基于循证实践的烟草依赖治疗指南的行动中。也可以借鉴国外药师组织坚持执行的在药店内禁止吸烟、烟草制品不得在药店销售,否则不予药店颁发执照的政策。此外药师组织要为药师、药学专业学生以及其他药学技术人员提供有关烟草依赖、健康危害和戒烟方法的基础和继续教育。同时建立组织内禁止吸烟的内部规定,并为组织内的员工戒烟提供支持服务。药师组织必要时可以对药师进行戒烟活动和戒烟服务的调查和研究。

药师对戒烟的作用不仅仅限于药师组织内,还要通过积极参加旨在强调烟草的危害以及帮助人们戒烟的媒体活动及基于大众的控烟活动来提高与烟草使用相关的健康问题的公众意识,如世界无烟日(每年的5月31日)活动等。药师个人还应当参加正规的有关烟草依赖、健康危害和戒烟方法的继续教育项目,使自己具备参加并领导由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发起的多学科介入的戒烟治疗项目的能力。对于有意愿戒烟者和已经出现躯体疾病的吸烟者,药师在提供专业服务(包括小组和个人的戒烟治疗项目)方面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在对患者的药学服务中,向患者宣传戒烟。在帮助他人戒烟的同时,药师应率先垂范应做出表率,做无烟个人。药师工作和办公场所不得摆放烟草制品和烟具,不得接受患者的敬烟,不在建筑物内吸烟,努力倡导无烟药剂科。

药师要站起来,从幕后走向台前,充分发挥出药师的专业特长,要很好地应用专业知识,帮助吸烟患者戒烟。药师要掌握烟草危害,要熟知抽烟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要掌握各类戒烟药物的药理作用,全面掌握有关烟草的法律、法规内容,能从专业、生理、心理角度等全方位的帮助抽烟者控烟或戒烟。

由于烟草是一种高成瘾性物质,使得吸烟者当中的大多数虽然有戒烟的愿望,特别是对烟草危害有一定了解的吸烟者中有3/4的人都希望戒烟,但要自己戒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对吸烟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就显得十分必要,药师要自觉行动起来,身体力行,戒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净化自身队伍,做好能说服别人的带头兵,起表率作用。

药师参与戒烟的实践,详见第五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