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新诗代表作.1949—2017(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05:04:08

点击下载

作者:张贤明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百年新诗代表作.1949—2017

百年新诗代表作.1949—2017试读:

新诗百年 星光满天

2017年是新文化运动一百年,也是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年。

一百年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呼唤,中国新诗横空出世,应运而生。百年来,中国新诗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幼稚到趋于成熟、从简单到日渐精彩的过程。这期间,陆续问世的新诗何止成千上万,其中的佳作可谓繁星满天。

20世纪末以来,围绕百年新诗话题编选的新诗选本已有多个品种,有单卷本、几卷本和十几卷本。尽管这些选本各有特色和代表性,但百年间的新诗,单卷本很难反映新诗的全貌,一些优秀的新诗由于篇幅所限,难以进入广大新诗爱好者的视野。多卷本又带有一定的文献性质,新诗研究者当然欢迎,但对于新诗爱好者显然有些超量,难以在短时间内读到最精彩的部分。鉴于此,在新诗诞生百年这个值得隆重纪念的时间节点上,现代出版社推出了既体现普及性又有代表性的《百年新诗代表作》,将近200首优秀新诗代表作集中推送到读者面前,这无论是对于诗歌创作、文学出版,还是对诗歌爱好者以及广大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总览这两卷诗选,有如下特点:

一是所选诗歌紧扣了时代主题,弘扬了时代精神。

三十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学所呈现的“启蒙、救亡和翻身”三大主题,同样也是入选新诗要力求表达的主题。如胡适1917年创作的《鸽子》,把新文化运动的同道比作自由翱翔的鸽子,表达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自豪和得意。沈尹默的《月夜》,显示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与自立。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分明是写新思潮、新思想、新力量对一代新人发出了召唤。在进入抗战和救亡的年代,《义勇军进行曲》以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唤醒国人“万众一心”,共同抗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旋律。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真切表达了所有爱国者的心声。张光年的《五月的鲜花》和《黄河大合唱》、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诗词所唤起的抗日情绪更是在最高点释放。而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则生动描写了一代年轻人对于苦难的不屈抗争和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可以说,选入“1917—

1949

卷”中的诗歌对中国现代文学三大主题的展现是丰富的、多角度的。

同样,中国当代新诗也走过了歌颂、求真与奋进的历程。收入“1949—2017卷”的新诗,有对新时代新生活的倾情歌唱,如胡风的《晨光曲》、公刘的《上海夜歌》、沙白的《水乡行》、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陈晓光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王小妮的《我感到了阳光》、张枚同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胡宏伟的《长江之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黄礼孩的《谁跑得比闪电还快》等。有对崇高爱情的歌咏,如尹宜公的《小河淌水》、闻捷的《苹果树下》、林子的《给他——爱情诗十一首(选一)》、白萩的《昨夜》、舒婷的《致橡树》、沙鸥的《新月》、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夏宇的《甜蜜的复仇》、张枣的《镜中》、苏金伞的《埋葬了的爱情》等。“文革”后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反思与求真成为了新诗的主基调,如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曾卓的《悬崖边的树》、牛汉的《半棵树》和《悼念一棵枫树》、流沙河的《哄小儿》、蔡其矫的《祈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等。

二是所选诗歌汇集了主要诗歌流派,涵盖了多种诗歌风格。

编者的编选工作是一个反复比较的过程。选本“规模适度”,所选诗歌强调普及性与代表性的统一。一般而言,一位诗人尤其是优秀诗人,其代表作品往往都不止一首,但要体现代表性,就要坚持“优中选优”,体现出编选者的眼光和用心。细细品味选本,读者会发现,创造社、湖畔诗社、新月派、象征派、现代派、七月派、九叶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群、台湾现代派诗群、台湾蓝星诗群、台湾创世纪诗群、朦朦诗派、新边塞诗派、莽汉主义诗群、知识分子写作诗群、民间写作诗群等诗歌流派均有代表性诗作入选;诗歌中的革命性鼓动、浪漫性抒情、否定性批判、古典性追求、文化性寻根以及口语化写作,在这两卷书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诗人的兴起和女性诗歌的繁荣也恰到好处地在这两卷书中得到呈现,前者以吉狄马加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诗人,为当代诗坛带来新的诗歌元素。后者以翟永明、伊蕾等为代表的一批女诗人,她们在创作中大胆表现女性生活,关注女性命运,呼唤女性觉醒。世纪之交,女性诗歌呈燎原之势,其繁荣景象,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释放出空前的创造力。细心的读者从女诗人的作品中可以品味其独特魅力。三是选本的体例、开本和赏析文字都体现了“读者至上”。

为选入更多优秀诗人的精品佳作,编选者试图兼顾诗歌的影响力和读者的认知度,入选作品多以短诗为主。诗界的共识是诗歌以短为美,许多好诗往往就是短诗。古往今来人们口耳相传、吟诵得最多的正是那些短小精悍的诗。这样就能记住它们的“亮点”:也许是语言,也许是境界,也许是色彩,也许是节奏,也许是某种生活,也许是某种情绪。入选诗作正体现了这些重要元素。编排上采用编年体的形式,以诗人创作时间的先后排序,使得选本具有了文献价值。全书给每一首诗歌安排了“作者简介”和“作品简析”,并采用对开版式呈现,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作品简析”体现了编选者对每一首诗歌的理解和体悟,其中对一些诗歌的简析不乏诗意地解读。如林子的《给他》(组诗选一),编选者将其理解为“爱在等待”和“爱在寻找”,符合抒情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再如对台湾诗人非马的《看划龙船》的分析既符合诗歌本意,又有诗意的升华。所有“作品简析”都简短好读,点到为止。

记得有一首《游园》诗,其中有这样两句:“一人带走一片风景,风景还在吸引着游人。”这两册薄薄的新诗选本,也构成了一道道诗意风景,读者闲暇翻阅,就会被其中的诗情画意所感染,并让这些诗歌成为心中永恒的风景。

诗歌的魅力常在,诗歌爱好者就会络绎不绝地观赏这一片风景!张贤明 2017年7月于北京1949

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何其芳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幕。毛泽东主席在开幕词中说:“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他讲话以后,一阵短促的暴风雨突然来临,我们坐在会场里也听到了由远而近的雷声。

9月3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出了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胜利闭幕。10月1日,北京人民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新的国旗在广场中徐徐上升。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公告宣读毕,阅兵式开始,最后群众队伍从广场绕到主席台下,热烈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毛泽东主席在广播机前大声地回答:“同志们万岁!”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隆隆的雷声里诞生。

是如此巨大的国家的诞生,

是经过了如此长期的苦痛

而又如此欢乐的诞生,

就不能不像暴风雨一样打击着敌人,

像雷一样发出震动世界的声音……二

多少年代,多少中国人民

在长长的黑暗的夜晚一样的苦难里

梦想着你,

在涂满了血的荆棘的道路上

寻找着你,

在监狱中或者在战场上

为你献出他们的生命的时候

呼喊着你。

多少年代,多少内外的敌人

用最恶毒的女巫的话语

诅咒着你,

用最顽强的岩石一样的力量

压制着你,

在你开始成形的时候

又用各种各样的阴谋诡计

来企图虐杀你。

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

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

生长,壮大,成熟,

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三

终于过去了

中国人民的哭泣的日子,

中国人民的低垂着头的日子;

终于过去了

日本侵略者使我们肥沃的土地上长着荒草,

使我们肚子里塞着树叶的日子;

终于过去了

美国吉普车把我们像狗一样在街上压死,

美国大兵在广场上强奸我们妇女的日子;

终于过去了

中国最后一个黑暗王朝的统治!四

蒋介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杂交而生的蒋介石,

现代中国人民的灾难的代名词,

他用血来吓唬我们,

他把中国人民的血染遍了中国的土地。

但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征服。

前年十月,

毛泽东指挥我们开始大进军,

并颁布了一连十五个“打倒蒋介石”的口号。

那是中国人民在心中郁结了许多年的仇恨。

那是最能鼓舞我们前进的动员令。

我们打过了黄河,打过了长江,

蒋介石匪帮

就像兔子一样逃跑,惊慌。

毛泽东,我们的领导者,我们的先知!

他叫我们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就被我们打倒了!

他叫我们喊出打倒蒋介石,

蒋介石就被我们打倒了!

他叫我们驱逐美帝国主义出中国,

美帝国主义就被我们驱逐出去了!

都打倒了,都滚蛋了,都崩溃了,

所有那些驶行在我们内河里的外国的军舰,

所有那些捆绑着我们的条约,法律,

所有那些臭虫,所有那些鹰犬!

虽说他们现在还窃据着几小块土地

像打破了船以后抓着几片木板。

很快就要被人民战争的波涛所吞没了!

毛泽东呵,

你的名字就是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

你的名字就是中国人民的信心和胜利!

毛泽东向世界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毛泽东向世界宣布:

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我们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欢呼呵!歌唱呵!跳舞呵!

到街上来,

到广场上来,

到新中国的阳光下来,

庆祝我们这个最伟大的节日!

北京和延安一样充满了歌声。

五星红旗在这绿色的城市中上升。

密集的群众的海洋:

无数的旗帜在掌声里飘动

就像在微风里颤动的波浪。

在毛泽东主席的面前

我们的海军走过,

我们的步兵走过,

我们的炮兵走过,

我们的战车走过,

我们的骑兵走过,

我们的空军在天空中飞行,

群众的队伍从广场上绕到

毛泽东主席的面前来喊着:“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主席回答着:“同志们万岁!”

这是何等动人的欢呼!

这是何等动人的领袖与群从的关系!

跳跃着喊!

舞动着两个手臂喊!

站在主席台下望着毛泽东主席不愿离开地喊!

把这个古老的城市喊得变成年轻!

把旧社会留给我们身上的创伤和污秽

喊掉得干干净净!

举着红灯的游行的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天空的月亮失去了光辉,星星也都要躲藏。

呵,我们多么愿意站在这里欢呼一个晚上!

我们多么愿意在毛泽东的照耀下

把我们一生献给我们自己的国家!七

让我们更英勇地开始我们的新的长征!

我们已经走完了如此艰辛的第一步,

还有什么能够拦阻

毛泽东率领的队伍的浩浩荡荡的前进!选自《人民文学》第1卷第1期,1949年10月25日【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重庆市万县人。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20世纪30年代即以诗文闻名。1938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曾任文学系主任。一度随贺龙部队去晋西北和冀中抗日根据地工作。1949年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等。著有诗集《燕泥集》《预言》《夜歌》及诗论《关于写诗与读诗》等。【作品简析】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随后的盛大阅兵式和游行活动直到当晚9时才结束。长达三年没有写诗的何其芳被壮观热烈的喜庆场面所感染,他拿起诗笔创作了这首诗,刊发在1949年10 月的《人民文学》创刊号上。可以说,《我们最伟大的节日》开启了当代抒情诗的颂歌时代。诗人满怀深情地唱出了新中国的第一首颂歌,深刻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于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的节日”的欢欣与自豪,同时也形象地揭示了胜利的来之不易。

诗的第一部分写轰鸣的雷电把一个受苦受难的民族带到了新的起点上,新中国的诞生伴随着“隆隆的雷声”,因而她的诞生是“欢乐的诞生”,但也“经过了如此长期的苦痛”。第二部分写人民的胜利来之不易。无数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多少内外的敌人”又“企图虐杀”新中国的诞生。第三部分以四个排比,抒发中国人民长期忍受苦难的日子“终于过去了”。第四部分写人民领袖的丰功伟绩:“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终于被赶跑,“蒋介石匪帮”终于被打倒。第五、六部分以直观形象的诗句书写开国大典盛况,领袖与人民水乳交融的关系,胜利者终于露出了微笑。第七部分抒发诗人的壮志豪情:满心欢喜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呼唤“开始我们的新的长征”。

这首诗在艺术上突出的特色:一是开启了中国当代抒情诗领域的颂歌门类,使得诗和时代、诗和现实生活、诗和人民的关系联系得更紧密。二是在雷声般雄浑激昂的主基调中仍保持着深沉细腻的抒情特色。三是诗中多处运用排比手法,有利于形成反复回旋、一唱三叹的抒情气氛,增强了诗歌表达的艺术效果。

1950

追 求

覃子豪

大海中的落日

悲壮得像英雄的感叹

一颗星追过去

向遥远的天边

黑夜的海风刮起了黄沙

在苍茫的夜里

一个健伟的灵魂

跨上了时间的快马一九五○年八月花莲港选自《覃子豪诗选》,香港文艺风出版社1987年版【作者简介】

覃子豪(1912—1963),本名覃荃,学名覃基,四川广汉人。现代诗人、现代诗教育家、台湾现代诗坛三元老之一。1932年考入北平中法大学,1935年毕业后赴日本东京中央大学留学,1938年回国参加“抗战”。1947年到台湾,曾主编《自立晚报》的《新诗周刊》。1954年与钟鼎文、余光中等创办蓝星诗社,并任社长,负责编辑《蓝星诗周刊》《蓝星诗季刊》等。曾担任台湾中华文艺函授学校诗歌班班主任,培养大批青年诗人。曾与纪弦就新诗创作问题展开论战,主张中国新诗应坚持民族主义精神。1962年赴菲律宾讲学,客死他乡。著有诗集《自由的旗》《永安劫后》《海洋诗抄》《向日葵》《画廊》等。【作品简析】《追求》描画了一幅关于“英雄”的画像。它通过两个精彩的动感画面展现,诗意地传达出作为“英雄”应该追求的人生境界与人生价值。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激发读者的审美探求。

全诗分为两节。第一节起句的“大海中的落日/悲壮得像英雄的感叹”为实写,其中“感叹”最为传神。因为感叹能表现出整个生命带着声音沉落的景象,诗人不仅看到了大海中悲壮的落日,也仿佛听见了“英雄”的感叹。光照白昼,拥抱世界的太阳,在傍晚已成“落日”,到了它谢幕时分。然而,“德不孤,必有邻”,就在“日落”的这一刻,奇迹出现了,动感画面产生了。日落之后是黄昏,星斗临空,忽见一颗爱慕太阳的星星追过去了。“一颗星追过去/向遥远的天边”这两句虽是虚写,可在诗人的笔下,也是写实。在无尽的海面,出现这样的画面,顿觉时空旷大,意象壮美,超越了现实境界。黄昏之后是黑夜,第二节前两句为实写,“黑夜的海风/刮起了黄沙”,四周墨黑,海风呼啸,黄沙飞扬,这是一幅诉诸直觉的画面,令人如见如闻,留下了供读者畅想的空间。紧接着的后面三句诗是虚写,“在苍茫的夜里/一个健伟的灵魂/跨上了时间的快马”。全诗以虚写结束,快马之暗写“追”与“一颗星追过去”之明写“追”,从隐与显两方面扣紧题旨,构成了朦胧而可供求索的艺术天地。“一个健伟的灵魂”显然是写的诗人自己。“跨上了时间的快马”彰显有价值的人生必须有高远的追求!

全诗为读者创造了身临其境的实境和引人想象飞腾的虚境。诗人在艺术上追求虚实结合,写实又超实,送给读者无尽的回味与激励。

1951

晨光曲

胡 风

我是一个人

我有一颗心

一颗血肉的生命

一团火热的青春

我要走出门去!

黎明微笑的时候

我走出门去

大气生光的时候

我走出门去

小草伸腰的时候

我走出门去

露珠眼的时候

我走出门去

鸟儿歌唱的时候

我走出门去

蚂蚁上工的时候

我走出门去……

土地流泪的时候

我走出门去!

汽笛怒吼的时候

我走出门去!

我的血里

流着痛苦的奶汁

我的脸上

沾着慈爱的泪水

我的胳膊和肩头

涨着劳动的勇气……

生我的母亲呵

为了你

我走出门去!

母亲、母亲呵

你的奶汁哺养了我

你的泪水烧痛了我

你的勇气鼓动了我

我要走出门去

我要走出门去

门外

有火一样闪闪的阳光

门外

有大海一样的远景

门外

劳动者同志在艰辛地劳动

战斗者同志在英勇地战斗

创造发明者同志在发挥着智慧

我要做他们的学生

我要走出门去

向前

我要走进他们里面

我要成为他们的同志

我要走出门去、走出门去1951年未完稿,1980年底改成。选自《北京文学》,1981年第6期【作者简介】

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笔名谷非、谷风、张果、胡丰、顾风等。湖北蕲春人。文学理论家、诗人。1920年就读于武昌和南京的中学,1925年进北京大学预科,后改入清华大学英文系。不久辍学,回乡参加革命活动。20世纪30年代初参加左翼文艺活动,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长、行政书记。1936年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由此引发一场论争。抗战后辗转于汉口、重庆、香港、桂林等地从事抗战文艺活动。主编《七月》杂志,编辑出版《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对七月派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54年7月,胡风就文艺问题陈述自己的意见,1955年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1978年12月恢复名誉。此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顾问等。著有诗集《野花与箭》《为祖国而歌》《时间开始了》等。【作品简析】《晨光曲》是诗人胡风为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创作的一系列颂歌之一的《青春曲》中的选章,又名《前进曲》。1951年,诗人初写此诗时正当中年,而完成这首诗时已经年迈。联系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诗中反复发出“我要走出门去”的呼唤,既包含了诗人的半世辛酸,更表达出了对祖国光明前景的无限向往。

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四行诗句以“我有一颗心/一颗血肉的生命/一团火热的青春”给全诗定下了真诚坦率、坚定自信的基调。第二节只有一句“我要走出门去”,既是指诗人要投入火热的生活,也是暗喻必须走出囚禁诗人的牢狱之门,投入新时代的建设中去。第三节八个排比句真挚又急切地表达了诗人所热爱的自然与人生。第四、五节里,诗人动情地写到了神圣而伟大的母爱,这既是指生身母亲,也是指祖国大地。第六节写诗人立志向一切“劳动者”“战斗者”和“创造发明者”学习。第七节写诗人想成为一切“劳动者”“战斗者”和“创造发明者”的同志,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

这首抒情诗融入了诗人大半辈子的情感积淀,诗文不长,但感情饱满真挚,大量运用排比句,有利于宣泄诗人潜藏心底多年的激情。全国解放之初,胡风有感于新时代的到来,他连续创作了《欢乐颂》《光荣赞》《青春曲》《英雄谱》和《胜利颂》五部长诗,表达了对伟大祖国、人民领袖、民族英雄和劳动人民的由衷歌颂。胡风一生诗人本色,而曲折的命运令人叹惜。

1952

你的名字

纪 弦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

啊啊,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大起来了,你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地唤你的名字。一九五二年作于台北选自《槟榔树甲集》,台湾现代诗社1967年6月版【作者简介】

纪弦(1913—2013),原名路逾,笔名路易士、青空律。原籍陕西周至,生于河北清苑,生长于扬州。台湾现代诗坛三元老之一。1929年以路易士为笔名开始写诗。1933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34年创办《火山》诗刊。1936年4月东渡日本,6月回国与徐迟、戴望舒合作创办《新诗》月刊。抗战胜利后始以纪弦为笔名写稿。1948年冬去台湾。

1953

年2月创办《现代诗》季刊,这是台湾第一个有现代诗追求的诗刊,提倡新现代主义。1956年1月组织现代诗社。1976年赴美定居。著有《摘星的少年》、《易士诗集》、《饮者诗抄》、《槟榔树》(五种)、《半岛之歌》、《晚景》、《第十诗集》等。【作品简析】

这首诗以“你的名字”为诗题,“你的名字”——实则是“我”的恋人的化身。

全诗分为五节。诗的第一节只有两行诗,却写得很深情:“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每夜每夜”都在唤“你的名字”。“呼”“唤”有声,是听觉意象,发自内心,无比深情。“最轻最轻”“轻轻”,叠字的使用,情意绵绵。

诗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极富动感。是说“你的名字”——“亮起来了”:“写你的名字/画你的名字。而梦见的是你发光的名字。”又“写”又“画”,还“梦见”;这些都是视觉意象。名字会“发光”,虽是有点夸张,但梦中倒也合情合理。在诗的第三节里,诗人连用了七个比喻来比拟恋人“发光”的名字:“日”“星”“灯”“钻石”“缤纷的火花”“闪电”以及“原始森林的燃烧”,它们同为发光体,而将这些绚丽多姿的形象组合成一个意象。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

诗的第四节是说“你的名字”“大起来了”:“刻你的名字!/刻你的名字在树上。/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古木时,/呵呵,多好,多好,/你的名字也大起来。”这里,意象转换成“生命树”。待“生命树”“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你的名字”也会长大起来。

在诗的第五节里,诗人把情感顺理成章地推向高潮。“你的名字”在“我”的心目中“大起来了”“亮起来了”。结句回应开篇,结构很完整。

全诗大量运用排比,一唱三叹,一气呵成,有回肠荡气之势。1953

小河淌水(云南民歌)

尹宜公

哎——

月亮出来亮汪汪

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

天上走

哥啊哥啊哥啊

山下小河淌水

清悠悠

哎——

月亮出来照半坡

照半坡

望见月亮想起我阿哥

一阵清风吹上坡

吹上坡

哥啊哥啊哥啊

你可听见阿妹

叫阿哥选自1953年北京全国民族歌舞汇演歌曲曲目【作者简介】

尹宜公﹙1924—2005),曾用名赵华、赵定华,云南弥渡县人,当代词曲作家。1944年参加革命,历任中共云南大学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中共峨山县工委委员、“边纵”八支队特派员、弥渡区区委书记。解放后曾任中共滇西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和楚雄、思茅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后任思茅地委副秘书长、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政策调研室主任、云南《民族工作》杂志主编等。1986年离休后至1988年任云南民族出版社代总编。2005年6月,著有《〈小河淌水〉纪事》。【作品简析】《小河淌水》是一首情歌。表现的是一位妙龄少女对她心爱的“阿哥”的深情思念。这首歌原名《月亮出来亮汪汪》,其词曲皆由尹宜公创作完成。正式发表时,尹宜公采纳云南大学《教学唱》主编江骛建议,用了《小河淌水》作为词曲名称。1953年,这首歌参加了全国民族歌舞汇演,随后又在布达佩斯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小河淌水》就此迅速在海内外流传开来。现今被西方音乐界誉为“东方小夜曲”,成为唯一入选美国音乐教材的中国民歌。《小河淌水》全词分为两段。写得极富浪漫情调与民歌色彩。第一段写妙龄少女“想起我的阿哥”却看不见他,因为“阿哥在深山”。她想念至极出现幻觉:“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这女子突然发现月亮游走在天上,那就是“阿哥”啊,那就是“阿哥”!“清悠悠”写女子透明清澈、纯净如水。第二段写得更奇特、更接地气:“月亮出来照半坡”“望见月亮想起我阿哥”,那妙龄少女不顾一切,她瞬间化成了“清风”,看“一阵清风吹上坡”,风在运动时常常是带着声音的,这声音正是多情的女子在“叫阿哥”。歌词用语中的“亮汪汪”“清悠悠”都是弥渡方言中的形容词。“你可(咯)听见”是弥渡方言语气疑问句,意为“你听没听见”等。《小河淌水》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把“哥”和“妹”分别比作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小河和清风,把妙龄少女的美好愿望都融入生动形象的歌词意境之中。明月当空,四周平和宁静,山下小河发出的潺潺流水声,把人们带入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中。全首歌词深情、含蓄,寄托着真挚、热烈的感情。2008年北京奥运会《今夜月明》,著名歌唱家张也等众明星又一次向世界唱响了这首有着深远影响的中国民歌。

1954

苹果树下

闻 捷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沿着水渠走来了,

年轻的心在胸中跳着。

她的心为什么跳啊?

为什么跳得失去节拍?……

春天,姑娘在果园劳作,

歌声轻轻从她耳边飘过,

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

小伙子就盼望它早结果。

奇怪的念头姑娘不懂得,

她说:别用歌声打扰我。

小伙子夏天在果园度过,

一边劳动一边把姑娘盯着,

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

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

满腔的心思姑娘猜不着。

她说:别像影子一样缠着我。

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

秋天是一个成熟季节,

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是不是挂念那树好苹果?

这些事小伙子应该明白,

她说:有句话你怎么不说?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踏着草坪过来了,

她的笑容里藏着什么?……

说出那句真心的话吧!

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写于1952—1954年 乌鲁木齐—北京选自《人民文学》,1955年第3期【作者简介】

闻捷(1923—1971)又名赵文节,本姓巫,学名之禄,曾用名巫咸。江苏省丹徒县人。现代诗人。少年时代曾在煤厂当学徒。1938年初到武汉参加抗日救亡演剧活动。1940年由重庆赴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1941年在西北文工团工作;1945年到陕甘宁边区的群众日报社任编辑、记者,并写作反映陕甘宁边区军民斗争生活的作品等。解放战争时期,作为记者随军到了新疆,任新华社西北总社采访部主任,1952年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曾任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兰州分会副主席。创作以诗歌为主,1955年发表《吐鲁番情歌》等诗作,结集为《天山牧歌》出版。主要作品有诗集《天山牧歌》《祖国!光辉的十月》《生活的赞歌》《河西走廊行》以及长诗《复仇的火焰》等。【作品简析】《苹果树下》是诗人闻捷献给新时代青年的一首饱含着清丽、热烈和执着的情歌,而并非是咏物写景诗。全诗歌唱的是解放了的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因而又是一首“生活的赞歌”。

这首诗巧妙地将苹果作为一个象征体,使景物与人物的心灵相交融,爱情与劳动相联系,从而细致地刻画了青年男女在热恋中的心理状态,生动地反映了新社会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一个侧面。苹果树下辛勤劳动的小伙子和姑娘唱出的情歌是那样优美动听。从春天的花苞到夏天的青果再到秋天的“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这俨然就是青年男女的爱情从萌芽到成熟的一段美好过程。在收获果实的时候,也同时幸福地采摘到爱情的硕果。将追求美妙的爱情与热爱田园劳动相结合,真切地表达了爱情生活中的新内容,有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时代气息。

全诗构思巧妙,诗人借苹果的逐渐成熟来暗寓爱情的成熟,而且还运用了倒叙的手法,正面写劳动,侧面谈爱情。把追求爱情同创造新生活的劳动相结合,使内容更充实,也使人物更富有情感。诗歌的开头和结尾韵脚相同,句式相近,构成一种首尾回环、复沓的音乐感,也给全诗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欢快喜庆的喜剧氛围。

二十四岁

杨 唤

白色小马般的年龄。

绿色的树般的年龄。

微笑的果实般的年龄。

海燕的翅膀般的年龄。

可是啊,

小马被饲以有毒的荆棘,

树被施以无情的斧斤,

果实被害于昆虫的口器,

海燕被射落在泥沼里。

Y·H!你在哪里?

Y·H!你在哪里?选自《风景》,台湾现代诗社1954年版【作者简介】

杨唤(1930—1954),原名杨森,笔名杨唤、白郁、金马、杨角。辽宁兴城人。台湾现代诗人。十七岁开始,由家乡南下到天津,再由青岛到厦门。1947年曾主编《青岛日报》。1948年在青岛出版个人诗集《乌拉草》。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到台湾。1950年开始写儿童诗,成为台湾写现代儿童诗的先行者。1954年因车祸逝世于台北。出版的诗集有《风景》《杨唤诗集》《水果们的晚会》《夏夜》等。杨唤的儿童诗在台湾深受大人、小孩的喜爱,有六七首被选入台湾中小学语文课本。现已出版《杨唤全集》。【作品简析】《二十四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杨唤纯真的诗情和对社会人生的拷问。

全诗分为三节。诗的第一节连用四个比喻对二十四岁的年华极尽赞美与渲染。“白色小马”表健壮无比,“绿色的树”状生机旺盛,“微笑的果实”比日趋成熟,“海燕的翅膀”况奋飞的雄心。这些比喻都富于创造性而显示了诗人活跃的想象力,表现了杨唤诗作独特的风格与奇美的想象。

如果说诗的第一节如喷薄而出的朝阳,那么,诗的第二节就是炎夏时节突如其来的雷雨了。“可是啊”语意一转,以“小马”“树”“果实”“海燕”领起而分写它们各自的遭遇,承接第一节的内容而构成强烈的对比与反讽,显示了诗人对于己身不幸的预感和他对于现实社会的理性的诗的批判。

全诗的最后一节是两行反复的呼唤,其中的“Y·H”是杨唤姓名的英文缩写。杨唤于1954年3月不幸因车祸去世,年仅二十四岁。这首诗是他的最后诗作,可谓一诗成谶。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作于1954年选自《梦土上》,台湾现代诗社1955年4月版【作者简介】

郑愁予(1933—),原名郑文韬,曾用笔名青芦,生于北京。抗战期间,随母亲辗转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父到台湾。1956年参与创办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多年。1968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获艺术硕士学位。后任爱荷华大学讲师、耶鲁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长歌》等。【作品简析】

这首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通过“浪子”与“深闺”主题的勾勒,写出了一个多义性的爱情故事,触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全诗分为三节。第一节两行诗在全诗中低两格排列,具有“诗序”的作用,在意旨和情调上统领全诗。“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既使诗刚好押韵,有了韵律感,又使诗句的重音落在了“开落”上,使倦守空闺的少妇形象呼之欲出。诗的第二节写爱情的失落,在这一节诗中,有两句比喻刻画了少妇寂寞、闭锁、清幽的心境。这两句本来应该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诗中倒装成“街道向晚”“窗扉紧掩”,把动态的词语倒装在后,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少妇思念“归人”的心理。而诗中写景的句子看似写景,其实是写人,写人似是写少妇“她”,其实又兼有写“我”。诗的末节:“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位“过客”浪子现在要到哪里去?他过去或许暗恋过“她”?或许两人还发生过一段爱恋的故事?但这一切只是美丽的错误,最终都在“达达”的马蹄声中结束了。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一是营造了一个含蓄动人的故事情境。二是体现出一种古典美:“容颜”“莲花”“柳絮”“青石”“跫音”“春帏”,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积淀甚久的意象,它们组合在一起则散发出一种浓厚的江南文化气息。“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与“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这两行诗,采用了传统诗歌中隔句对的句法,而“不来”“不飞”“不响”“不揭”这些否定句式,又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呼应反复,使诗具有鲜明的韵律感。三是倒装句的运用,使诗的语言富于变化。

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艾 青

在那楼梯的边上,

有一个黑人姑娘,

她长得十分美丽,

一边走一边歌唱……

她心里有什么欢乐?

她唱的可是情歌?

她抱着一个婴儿,

唱的是催眠的歌。

这不是她的儿子,

也不是她的弟弟;

这是她的小主人,

她给人看管孩子;

一个是那样黑,

黑得像紫檀木;

一个是那样白,

白得像棉絮;

一个多么舒服,

却在不住地哭;

一个多么可怜,

却要唱欢乐的歌。1954年7月17日 里约热内卢选自《艾青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当代诗人。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学习。1929年赴法国留学,专攻绘画,兼写诗歌。1932年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同年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1935年出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后任《广西日报》编辑、重庆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1941年去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抗战胜利后,历任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黑龙江、新疆农场劳动。1978年重返诗坛。著有《大堰河》《向太阳》《旷野》《北方》《黎明的通知》《宝石的红星》《归来的歌》《彩色的诗》等。【作品简析】

这首诗是《南美洲旅行》组诗之一。1954年,艾青受智利众议院议长和智利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邀请,前往南美智利等国进行访问。历时两个月的旅行,诗人的诗情一次又一次被激发起来,写下了一批动人的诗篇。《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这首诗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矛盾,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这首诗共分五节。前三节,写诗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偶然看到一个美丽的黑人姑娘,尽管她内心很痛苦,但还是要不停地唱着欢乐的歌曲,给她白色的小主人进行催眠。后两节,诗人抓住这一西方常见的生活情景,描绘了这样一个对比鲜明、反差强烈、让人心酸的画面:“一个是那样黑/黑得像紫檀木/一个是那样白/白得像棉絮”“一个多么舒服/却在不住地哭/一个多么可怜/却要唱欢乐的歌”。诗人在此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对黑人姑娘最真切的同情。

这首诗在艺术特色上,诗人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黑人姑娘埋藏在心中的深沉的哀伤。全诗短小精悍,诗句有如白话,却十分精练,情感表达自然又深沉。小诗有极强的感染力,让人过目不忘。

礁 石

艾 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作于1954年7月25日选自《艾青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作者简介】

见《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作品简析】《礁石》是一首咏物诗。写的虽然是礁石,可诗人力图呈现的是奋斗者的坚韧不拔、顽强拼博的精神,以及智者对于生活的坚定信念。联想诗人的坎坷人生,它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同时,也是一幅奋斗者的画像。

全诗共两节。第一节写“海浪”:“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的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这一节描写,突出的是“浪”对“礁石”无休止的打击。不断地扑向礁石的海浪,代表着艰难,也代表着恶势力。而礁石,则是坚强与正义的化身。第二节转而写“礁石”:“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写“礁石”搏击“海浪”难免留下了伤痕,这是“礁石”作为胜利者付出的代价。但诗人在此并未渲染“礁石”的苦难,而是高度赞扬“礁石”作为奋斗者的精神状态。“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站”昭示着“礁石”立场的坚定,“微笑”显示了“礁石”面对苦难时的淡定和从容,“看着海洋”,那也是应战者准备战斗的姿态!

这首短诗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为读者提供了“礁石”这样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全诗语言朴素凝练,描写角度冷静客观,而赋予“礁石”的象征意味,更是把其中的意韵留给读者去体会。该诗自发表以来,一直被中外读者广泛传诵。

1955

让我们荡起双桨

乔 羽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选自1955年新中国第一部儿童影片《祖国的花朵》主题歌【作者简介】

乔羽(1927— ),出生于山东济宁,词作家、剧作家。高中期间当过小学教员,1946年初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和小说,还写过秧歌剧。1948年调入华北大学三部创作室,开始专业创作。此后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名誉会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2010年,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词作有《我的祖国》《牡丹之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思念》《说聊斋》《巫山神女》《夕阳红》《难忘今宵》《祖国颂》《播种希望》《一方沃土》《大风车》等。【作品简析】《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极富诗意的歌词,生动地描写了新中国的少年儿童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唱歌的欢乐景象。歌词赞美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歌唱了新中国少年儿童们的幸福生活。

全词分为三节。第一节描写少年儿童课外活动时在湖上划船及周围的环境,“海面(指北京北海公园的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第二节描写少年儿童课外活动中满带着幸福感,“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划船时愉快的歌唱引得鱼儿羡慕。第三节描写只有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才有这样的幸福生活,“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整首歌词真切地表现了少年儿童们的心情、趣味和欢乐与幸福。《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歌曲。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几十年经久不衰。歌词采用复沓手法,三节歌词均以“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结尾,一唱三叹,基调欢快。歌词以口语入诗,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全词准确地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心声,融入了伟大的时代精神,至今依然焕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1956

上海夜歌

公 刘

上海关。钟楼。时针和分针

像一把巨剪,

一圈,又一圈,

铰碎了白天。

夜色从二十四层高楼上挂下来,

如同一幅垂帘;

上海立刻打开她的百宝箱,

到处珠光闪闪。

灯的峡谷,灯的河流,灯的山,

六百万人民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纵横的街道是诗行,

灯是标点。作于1956. 9. 28 上海选自《在北方》,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作者简介】

公刘(1927—2003),原名刘仁勇,又名刘耿直,江西南昌人。当代诗人。1939年开始写诗,1946年开始使用公刘的笔名创作杂文、诗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解放大西南。历任第二野战军四兵团新华社四分社编辑、云南军区《国防战士报》编辑、昆明军区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助理员、军委总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5年发表组诗《佧佤山组诗》《西双版纳组诗》和《西盟的早晨》,并参与搜集、整理了撒尼民歌《阿诗玛》。1957年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调安徽省文联。曾任第三、第四届中国作协理事,第五、第六届中国作协荣誉委员。著有诗集《边地短歌》《在北方》《白花(红花)》《离离原上草》《仙人掌》《母亲——长江》《骆驼》《相思海》《我想有个家》等。另有诗论集《诗路跋涉》《诗与诚实》。【作品简析】

上海素有不夜城之称,其夜景既壮观又美丽。1956年国庆前夕,诗人公刘来到上海,以诗人独有的敏感,创作了《上海夜歌》,通过对上海夜景的赞美,热情赞颂了上海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精神。《上海夜歌》这首短诗只有三节,第一节简写上海关钟楼上的“时针和分针/像一把巨剪/一圈/又一圈/铰碎了白天”,上海的白天,在诗人奇特的想象中一笔带过,其构思非常精巧。第二节写上海夜幕降临,灯光涌现又别具匠心,诗人捕捉“灯”这个意象充分展开想象,把偌大的上海浓缩为“珠光闪闪”的“百宝箱”,准确地抓住了上海作为“不夜城”的典型特征。第三节连用三个排比诗句,“灯的峡谷/灯的河流/灯的山”,把上海这个“百宝箱”又放大了,立体化了;接着,诗人把六百万上海人民比喻为“诗人”,把上海整个城市比喻为“壮丽的诗篇”;“纵横的街道是诗行/灯是标点”,不仅透过生活中自然的景象挖掘其中的诗意,而且把事物的思想深度展示在读者面前。

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

严 阵

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

凡是能唱的鸟,全在歌唱。1956年9—10月选自《诗刊》,

1957

年7期【作者简介】

严阵(1930— ),原名阎桂清、阎晓光,山东莱阳人。当代诗人1946年参加革命。曾在胶东书店和胶东日报社印刷厂工作。1950年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后在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工作。1953年任《安徽文艺》编辑、省文联文学组副组长。1954年发表长诗《老张的手》,引起注意。1957年起从事专业创作。后任安徽省文艺创作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作协安徽分会副主席、《诗歌报》主编等职。著有诗集《江南曲》《琴泉》《竹茅》等。【作品简析】

这首短诗的诞生有其时代背景。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由此,繁荣我国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的“双百”方针确定。诗人严阵有感于那百花齐放的时代,就用诗笔艺术而又忠实地记录了那个催人奋进的时代。

短诗就两行,“凡是能开的花,全在开放/凡是能唱的鸟,全在歌唱”,花儿盛开,鸟儿欢唱,一个鸟语花香的时代真的到来了!开国之初的全新气象,让诗人心潮荡漾!

短诗中的两个“凡是”和两个“全”在语义上是重复的,但读者并未觉得它重复,反而感到它是一种强调,就是说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没有花儿不开放,没有鸟儿不歌唱。1957

海洋抒情诗(选一)

孙静轩海与城

圆形的、菱形的如宝石雕刻的建筑

像是给这海的城戴上了辉煌的桂冠

而那沿着海岸滚动的雪白的浪花呵

像是在她的胸前挂上了一串一串的银链

哦!青岛,这秀丽无比的海之城呵

宛如一位身着白衣的仙女婷立在海畔

她庄静地凝视着海中的倒影,骄傲地笑了,

内心里充满了不可捉摸的思念

望着这海城迷人的姿色,大海被引得难以自制

它激情地喧嚷着几次想扑上海岸1957年2月·青岛选自《海洋抒情诗》,新文艺出版社

1958

年版【作者简介】

孙静轩(1930—2003),原名孙业河,笔名轩。山东肥城人。当代诗人1943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济南市《青年文化》《济南文化》和《山东青年报》编辑、记者。1953年入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1955年任《西南文艺》诗歌编辑、中国作协重庆分会专业作家、四川省作协专业作家,中国作协四川分会副主席。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到农村劳动。1974年调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所文学室工作,1979年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后任省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我等着你》《唱给浑河》《海洋抒情诗》《黄河的儿子》《七十二天》《母亲的河流》等。【作品简析】《海与城》是诗人孙静轩《海洋抒情诗》组诗中的一首,抒发了诗人对海滨城市青岛的诗意印象。

全诗只有十行。首两句“圆形的、菱形的如宝石雕刻的建筑/像是给这海的城戴上了辉煌的桂冠”,把青岛的各式建筑物喻作这位“仙女”头上的辉煌桂冠。第三、四句“而那沿着海岸滚动的雪白的浪花呵/像是在她的胸前挂上了一串一串的银链”,把滚动的雪白浪花比作“她的胸前”挂上了一串一串的银色项链。第五、六句“哦!青岛,这秀丽无比的海之城呵/宛如一位身着白衣的仙女婷立在海畔”,是诗人直接站出来赞美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第七、八句“她庄静地凝视着海中的倒影,骄傲地笑了/内心里充满了不可捉摸的思念”,写青岛这位“仙女”的仪态和内心不可捉摸的思绪。第九、十句“望着这海城迷人的姿色,大海被引得难以自制/它激情地喧嚷着几次想扑上海岸”,写“大海”这位多情的男子对这位“仙女”难以自制的激情。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诗人赋予大海和城市以灵性,把城市和大海拟人化,在诗人的笔下,美丽的青岛宛如一位“仙女”,而“大海”则是一位多情的男子。在具体落墨上,则以衬托的手法,以大海浪花的“激情”来衬托青岛城市的“宁静”。全诗写得凝练含蓄。1958

给 他(组诗选一)

林 子

只要你要,我爱,我就全给,

给你——我的灵魂、我的身体。

常春藤般柔软的手臂,

百合花般纯洁的嘴唇,

都在等待着你……

爱,膨胀了它的主人的心;

温柔的渴望,像海潮寻找着沙滩,

要把你淹没……

再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用,

如果里面没有映出你的存在;

就像没有星星的晚上,

幽静的池塘也黯然无光。

深夜,我只能派遣有翅膀的使者,

带去珍重的许诺和苦苦的思念,

它忧伤地回来了——你的窗户已经睡熟。作于1958年选自《给他》,香港南华出版社1983年版【作者简介】

林子(1935— ),女,原名赵秉筠,江苏泰兴人。当代诗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5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分配到天津《新港》任诗歌编辑。

1960

年调至哈尔滨市文联,任《哈尔滨文艺》月刊社编辑、诗歌组组长、市文联创作室创作员。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1年起从事专业创作。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给他》《绿色的梦》等。【作品简析】《给他》是诗人林子写的一组爱情诗,这里选析的是其中一首。这首诗借助比喻、象征、拟人等艺术手法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热烈、专一的爱情。

全诗共十五行。开篇即表达了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真爱的渴求,“只要你要,我爱,我就全给/给你——我的灵魂、我的身体”。这是全身心的奉献!接下来三行诗句,“常春藤般柔软的手臂/百合花般纯洁的嘴唇/都在等待着你”。这里,诗人把少女“我”的身体具体化,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张开双臂、翕动嘴唇的天使般少女的美丽形象。接着,诗人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爱,膨胀了它的主人的心/温柔的渴望,像海潮寻找着沙滩,要把你淹没……”在诗人的诗笔下,抽象的概念“爱”早已化成了有生命的实体,有抒情女主人公“我”的情绪,还有“我”的心态。到此,诗人写的是“我”的一种状态:爱在等待。

接下来写抒情主人公“我”的另一种状态:爱在寻找。这里,“我”的理智与情感交织,迷醉和忧伤同时。“我”的理智仍然强烈地主宰着主人的情绪:“再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用/如果里面没有映出你的存在/就像没有星星的晚上/幽静的池塘也黯然无光。”可见,抒情主人公追求的是一种平等的、真诚的“你的眼中有我,我的眼中也有你”的互爱。但真爱又往往不是那么理智的,诗的最后三行就描画了“我”因“爱”迷离恍惚而至迷醉的状态:“深夜,我只能派遣有翅膀的使者/带去珍重的许诺和苦苦的思念/它忧伤地回来了——你的窗户已经睡熟。”这“有翅膀的使者”当然是指“我”的一颗爱心。思念的时刻就派出“使者”飞到那人儿的身边,结果呢?“它忧伤地回来了”,原来,“你的窗户已经睡熟”。语意双关,一睡一醒,清醒的“我”忧伤愁眠。

1959

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

宝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明镜里——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桂林山水入胸襟,

此景此情战士的心——

是诗情呵,是爱情?

都在漓江春水中!

三花酒掺一份漓江水,

祖国呵,对你的爱情百年醉……

江山多娇人多情,

使我白发永不生!

对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七星岩去赴神仙会,

招呼刘三姐呵打从天上回……

人间天上大路开,

要唱新歌随我来!

三姐的山歌十万八千箩,

战士呵,指点江山唱祖国……

红旗万梭织锦绣,

海北天南一望收!

塞外的风沙呵黄河的浪,

春光万里到故乡。

红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

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

——意满怀呵,情满胸,

恰似漓江春水浓!

呵!汗雨挥洒彩笔画——

桂林山水——满天下!……1959年7月初稿1961年8月整理于北戴河选自《人民文学》,1961年第10期【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 )山东峄县人,现代剧作家、当代诗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40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斯大林文学奖。1946年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教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多家宣传文化单位多个要职,包括文化部副部长、代部长、党组书记等职。著有诗集《朝阳花开》《乡村之夜》《并没有冬天》《放歌集》等。【作品简析】《桂林山水歌》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同时又是一篇优美的山水诗,歌咏的是风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诗人创作时采用了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歌体,因而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这首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十节:从开头至“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对桂林的“青山绿水”和“水绕山环”的桂林作了仙境般的赞美。第二部分也有十节:从“招手相问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历数桂林的特有地貌“老人山”“还珠洞”“鸡笼山”“漓江春水”和当地特产“三花酒”,并结合诗人的诗意感受来抒发对“桂林山水”的至爱亲情。第三部分共有八节:从“七星岩去赴神仙会”至全诗结尾,巧妙自然地引入当地传说中的刘三姐,表达了诗人愿做新时代的歌手,抒发了“要唱新歌随我来”和“战士呵,指点江山唱祖国”的豪迈情怀。可贵的是,全诗没有局限于单纯描摹桂林山水,而是借景抒情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进而抒发一名战士对于祖国的挚爱之情,“三花酒掺一份漓江水/祖国呵,对你的爱情百年醉”。诗的结尾更是由“桂林山水”升华到对伟大的祖国和英雄的人民的深情赞美,“意满怀呵,情满胸/恰似漓江春水浓/呵!汗雨挥洒彩笔画/桂林山水——满天下”,让读者仿佛透过眼前的桂林山水看到另一幅更为壮丽的图景:全国人民正在运用彩笔,挥汗如雨,到处创造“满天下”更新更美的“桂林山水”。这是诗人爱国情怀的真诚流露。《桂林山水歌》被誉为“中国当代第一山水诗”。全诗借鉴我国古代山水诗借景抒情、以形传神的手法,并娴熟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如行云流水,音韵节奏和谐,音韵和意境优美,宜于吟咏和歌唱,不愧是贺敬之的短篇抒情诗的代表作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