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杰话说财神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13:06:59

点击下载

作者:翟杰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翟杰话说财神爷

翟杰话说财神爷试读:

序一

李燕杰

翟杰,是我的大弟子。他从小酷爱国学,一直活跃在国学研究与传播的讲台上。特别是这几年,他一边在社会上培训演讲,一边帮助企业管理咨询,还要主持各种大型会议,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一直没有忘记科研和著述,在百忙之中著书近二十种。不久前与郭宝昌、刘树生等剧组同仁共同完成了大型历史谋略情节电视连续剧《谋圣鬼谷子》的拍摄任务,近日又完成了《翟杰话说财神爷》一书;他边研究边讲授,在研究思考中,将自己的感悟传导给学生们,又在研究讲授基础上完成了这本新书,我为之欣慰。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诗中泣鬼神,落笔生雄风。

翟杰大量阅读了关于范蠡(即财神爷)的史书,包括正史、民间传说,在不断思考中,形成他的独特思辨,总结出范蠡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散而复聚,富可敌国的传奇式人生。这一本新作,在写作上有他独特见解,他从范蠡史传中全面研究分析这位商圣的特色,又结合当前企业界的需要,深入研究这位商圣在经商实践中的经验,并上升为对今天企业家的有益理论。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翟杰深深懂得:“子贡经商取利不忘义,范蠡贸易言富必先仁。”他以独特的笔法,写下一部对今天企业经营有用的好书,也许正因为边讲边写,所以在他笔下不仅体现抽象的逻辑思维,更有形象的灵感思维,所以这本书可做到:

文中有戏,戏中有文;识文者看文,不识文者看戏。音里藏调,调里藏音;懂调者听调,不懂调者听音。曲是曲也,曲尽人情,越曲越妙。戏岂戏乎,戏合事理,越戏越真。

总之,翟杰为大家提供了一本可读可讲可看可听的佳作。

为此,我愿为这本书写序,借此机会向读者介绍这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并向大家推介这本可读性很强的好书,是以为序。

2015年4月9日神州智慧传习馆

序二

陶朱公——真正的财神爷

彭清一

欣闻我的爱徒——翟杰,再次出书,我很高兴,也很惊叹!

高兴的是:自我与翟杰相识并结成师徒关系,他每年新书不断,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有近20本了,而且学科跨度很大;我记得有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亲子教育方面的、国学方面的、销售方面的、励志方面的、还有领袖传记方面的,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足见他博古通今,博采众长的功力。今天,他又出版了《翟杰论说鬼谷子》的姐妹篇——《翟杰话说财神爷》国学经典著作,实在让我高兴。

惊叹的是:翟杰每年主持、主讲的各类活动和讲座近百场,还与同仁组织策划了“中国梦·环球行”、“中国梦·神州行”等大型公益演讲活动,足迹遍布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还有马来西亚等国,受众遍布世界20多个国家。他还策划实施了多项影视及旅游文化产业。就在这样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还能静下心来,每年平均写两本书,实在让人惊叹!

上述事实不难证明,没有坚实的文化基础;没有深厚的国学功底;没有积极向上的坚强意志;没有科学的时间管理;是绝对做不到的!

浏览了《翟杰话说财神爷》这本书,我深深地感觉到:此时此刻出版这本书的意义重大。针对当前市场经济、商品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应该用财神爷的经商之道,给人们以正确的引导。人间正道是沧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国人走向生财有道的人间正道。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过去人们拜财神,有的拜“错了”,有的拜“偏了”,有的拜“歪了”,有的成为封建迷信活动。我相信:翟杰的新书《翟杰话说财神爷》,不仅会让你拜对真正的财神爷,更重要的是掌握真财神爷的生财、发财之道,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壮丽人生书写绚烂的篇章。

2015年3月23日北京

自序

千古财神陶朱公

翟杰

祭拜财神,这是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千年风俗。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拜财神之风每况愈上,人们求财、求富、渴望幸福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这是人类生存的本能,顺理成章,无可厚非。

但是,近些年来,为富不仁,见利忘义,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过河拆桥,恶性竞争,甚至坑蒙拐骗偷等社会不良现象比比皆是,无孔不入,搅扰得人们吃不敢吃、喝不敢喝、用不敢用,甚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一发人深省的问题,可以在财神爷陶朱公范蠡身上找到答案。于是,我便花费了三年多的时间,读万卷书——翻阅了大量历史记载及民间资料;行万里路——走遍了当年陶朱公所到过的地方,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整理,写成了这本继《翟杰论说鬼谷子》之后的国学系列丛书第二部——《翟杰话说财神爷》。

写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一、告诉人们陶朱公是怎样发财致富,成为财神爷的。陶朱公范蠡本是一介草民,可谓一贫如洗。但是他依靠勤劳和智慧,在短短的十九年中,三次成为世界首富,富可敌国。这其中经历了经商的四个阶段:

1. 生财——创业

2. 发财——发展

3. 散财——慈善

4. 理财——守业

陶朱公范蠡是如何经历这四个阶段,又如何完成这四个阶段的完美人生呢?书中自有答案。

二、用陶朱公范蠡的生财有道、互惠互利、共同富裕、助人为乐、扶弱济能,坚守诚信等经商理念和智慧,引导人们走道德经商、诚信经商、责任经商等正确的经商之路。

三、澄清一个千年的历史误会——真正的财神爷是谁?千百年来,人们将自己敬仰的英雄人物、历史名人、神话人物,与求财求福的愿望相结合,于是像“抓壮丁”、“拉郎配”一样,命名了很多所谓的财神,这其中有:关公、赵公明、比干、文昌帝君等等。于是不问青红皂白,不问出自何方,倒头便拜,虔诚无比。可是他们忽视了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首先,财神必须有财,没有财怎么能成其为财神呢?岂不是徒有虚名吗?

其次,财神必须散财,他再有财却不肯散财,你求他又有何用呢?岂不是白求吗?

显然,上述的所谓财神,都不具备这两个条件,那么财神这么大的一个帽子,戴在他们的头上,未免有些“张冠李戴”,或者更具体一点叫做“财冠虚戴”了吧。

如果您认真地阅读了《翟杰话说财神爷》这本专著,您就会了解:中国的真财神爷只有一个,他就是无可争议的真实历史人物陶朱公范蠡。因为在漫长的华夏历史中,只有他一人独具财神爷必备的两个条件。

希望《翟杰话说财神爷》这本书能为当今经商者生财、发财、理财,指引一条中华民族生财有道的商德之路。

这正是:

春秋战国一名臣,剑胆琴心藏在身;卧薪尝胆立大志,辅佐勾践天下闻;功成身退巧经商,三聚三散广施恩;富可敌国誉商圣,千古华夏真财神。

2015年3月14日北京

作者简介

教授

翟杰

中国国学院副院长 鬼谷子智慧学院 院长

中华鬼谷子文化发展委员会 主任

鬼谷子文化形象大使 鬼谷子文化传播大使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 副院长

中国国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 副主任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

中国十大品牌训练师 中国行业策划专家

荣获中国梦演讲艺术勋章

荣获全国爱国教育成就勋章

荣获铸魂育才系统工程特殊贡献勋章

荣获亚太经济盛典十大和谐华人慈善人物

荣获中华神州复兴十大慈善公益奖

世界和平慈善基金总会 爱心大使

湖南省人民政府爱心大使

荣获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涓涓真情汇聚大爱”奖

北京市朝阳区红十字会形象大使

北京市总工会首都妇女职业素质大讲堂 特聘专家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 特聘专家教授

电影、电视剧、网络剧《谋圣鬼谷子》《鬼谷班的故事》《财神陶朱公》总策划 总编剧 总出品人 总制片人 总监制人

翟杰国学专著国学智慧三部曲

1、《翟杰论说鬼谷子》

2、《翟杰话说财神爷》

3、《翟杰评说墨翟子》

范蠡陶朱公简介

集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家、外交家、哲学家、商家、慈善家于一身。

中国秤的发明人 主动辞官第一人中国企业家鼻祖 中国慈善家鼻祖世人供为财神爷

范蠡,字少伯,生于秦鲁昭公六年、楚灵王五年(公元前536年,也有说公元前517年,史学界尚无定论)。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

范蠡虽出身贫寒,但聪明智慧,虚怀若谷。在他年轻时就学识渊博,上晓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满腹经纶。

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与越国发生了槜李(今浙江嘉兴)之战,吴王阖闾在战斗中负伤身亡;因此,吴、越两国仇怨更深,战事连年不断。

周景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残兵败将逃入会稽山。面对如此危机,范蠡运用他的老师——计然“以柔克刚、以阴求阳”之策,作为缓兵之计,陪同勾践入吴为奴三年,受尽了非人的折磨。

三年之后,范蠡的缓兵之计果然奏效,夫差恩准勾践俯首称臣,允许勾践、范蠡一行返回越国。

范蠡随越王勾践回国后,与宰相文种依计然之计而行,拟定了兴越灭吴九术,成为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范蠡为了实施兴越灭吴的伟大战略,与文种相互配合,制定了一整套兴越灭吴的方略,其中有:勤力农耕、鼓励生育、秘练精兵、腐蚀重臣、美人之计等。其中被人们传为千年佳话的就是:西施“美人计”的成功运用。为此,范蠡亲自跋山涉水,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兼备、相貌美丽的巾帼奇女——西施,经过一年多的特殊训练,使西施具备了入吴迷惑吴王夫差的能力,于是把她献给了吴王夫差,西施也的确深明大义,为国捐躯。最后,谱写了一曲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千古绝唱。

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忠心耿耿,兢兢业业,终于确立了越王春秋五霸的地位,被越王勾践封为上将军。

正当越王勾践举国欢庆、众臣欢欣鼓舞之时,范蠡预感到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危机,于是急流勇退,泛舟五湖,隐姓埋名,浪迹他乡。范蠡辗转到了齐国(今山东省境内),更名改姓为鸱夷子皮,作为自贬,意为酒囊饭袋的意思,借此提醒自己忘却过去的辉煌,重打鼓,另开张,从零开始,重新创业。

范蠡带领妻子孩子及佣人,在渤海之滨结庐而居,力垦荒耕作,兼营畜牧业、盐业等生意。没过几年,凭借他的勤奋和智慧,就已成为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的富人排行榜之首。

范蠡从政经商的智慧和能力很快被齐国人发现,于是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封他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得到这样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官厚禄,范蠡没有一丝一毫的兴奋,而是忧心忡忡,他喟然感叹:“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范蠡从政刚满三年,又再次选择了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远走他乡。这是范蠡的第三次迁徙。

其实,范蠡并没有离开齐国,他选择了陶山(今山东境内),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这个居“天下之中”的最佳经商之地,运用他的老师——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等经商理念,全力发展生产,多种经营,没过几年,再次成为首富,再次更名为:陶朱公。

从此,陶朱公这三字,便成为中国经商的代名词,范蠡陶朱公本人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敬仰祭拜的财神爷。之所以人们世代祭拜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有钱,更重要的是他肯散钱。凡事与他有过交往合作伙伴、邻里乡亲,哪怕是陌生路人,都得到过他的资助,因此人们尊他为财神爷。

公元前448年,范蠡陶朱公时年88岁,他在无病、无痛、无灾、无难的境界中,身挂一柄利剑,手抚一把古琴,自吟自唱,寿终正寝,为他自己完美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

不!应该说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这正是:

功成身退识大体,一叶扁舟行浪迹;远离尘世获自由,更名改姓做生意。

究其范蠡——鸱夷子皮——陶朱公——财神爷的一生,有五大成功:

一、从政成功

1、出任越国大将军,帮助越王勾践用“卧薪尝胆”之计,打败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2、出任齐国相国,帮助齐王成为唯一敢与秦国抗衡的强国。

二、经商成功

1、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后至巨万,成为世界首富。

2、发明世界第一杆中国秤。

三、做人成功

1、三次成为世界首富,三次将全部资财分发百姓。

2、堪称世界慈善家之鼻祖。

四、持家成功

1、他不仅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妻子善良贤惠,子孙后代世代繁衍。

2、他还有一段与西施的美丽爱情,被世人千年传颂。

五、养生成功

1、享年88岁,寿终正寝。

2、当时平均年龄35岁,按当今平均年龄70岁折算,相当于180多岁。堪称世界寿星。

总结比较范蠡成功的人生有如下值得思索:

兴一国,灭一国。“兵圣”孙武没做到,“智圣”诸葛亮也没做到,范蠡做到了。

官至相国、大将军,爵至上大夫,后毅然辞职。伍子胥没想过,文种没有决心,范蠡做到了。

孙武、诸葛亮、伍子胥、文种上述四人,前两者——孙武和诸葛亮,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后两者——伍子胥和文种,都是“伴君如虎被赐死”。

而范蠡不然。直到古稀之年,悠然自得,寿终正寝。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中国财神爷简介

在中国民间财神信仰中,财神并非只是单一的、个体的,而是一群,也就是说财神是以群体的形象出现于民间的。财神崇拜,起初是商民们的行俗,而后为其他市民和乡人所效仿。财神自南宋兴盛以来,经历代繁衍,逐渐形成一个十分可观的财神团体,种类齐全,各司其职。如:文财神——比干、范蠡(陶朱公)、文昌帝君;武财神——赵公明、关公;各路财神——五路神、五显神;小财神——利市仙官、招财童子、进宝童子、纳珍童子、和合财神等。在这众财神中,有的是民间传说如:各类神仙;有的是教派演绎如:赵公明;有的是忠义良臣如:关公;有的是民族英雄如:金元七总管等等。

然而,最靠近史实、最贴近真实、最有说服力、最有公信力的当属范蠡——陶朱公。原因是:

1. 范蠡不是虚无缥缈的民间传说超人,而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这为“真”。

2. 范蠡的财富在当时达至天下首富,有天下第一财主之美名。这为“财”。

3. 范蠡在十九年间,三次成为首富,又三次散财于平民百姓,这为“神”。

4. 范蠡三次聚财散财,开创了慈善经商,堪称慈善家之鼻祖,这为“爷”。

因此说:范蠡(陶朱公)才应该是历史上的“真”“财”“神”“爷”。

这正是:

各路财神皆名誉,唯有范蠡属真谛;真人真事真财神,有求必应皆如意。

商人商品的来历

商人一词由何而来?还得从范蠡说起。范蠡出生于楚国宛邑(今河南省南阳市浙川附近)。那个年代,青铜铸造的技术已经很发达,采用青铜配料制造的各种器具很受欢迎。据说最早发明青铜器的是商洛。凡是商洛出产的青铜器上都铸着一个“商”字。这说明商洛生产的青铜制品。陕西商洛与河南南阳浙川一衣带水,互相毗邻。

范蠡凭借他独特商业的眼光和市场敏感,看准了青铜器的生意,于是他沿江而行到商洛,收购大批商洛出产的青铜器。然后在装载青铜器货物的牛车上,写着一个个斗大的“商”字,这便是今商业品牌、注册商标及利用汽车等交通工具做商业广告的缘起。因此说:范蠡陶朱公是商业品牌、注册商标及汽车广告的发明人。

秦国人看见牛车上写着一个个的“商”字,青铜器上也铸着“商”字,再看看那一件件做工精美、光鲜耀眼的青铜器非常高兴叫着:“商人来了!商人来了!”其实是在说:贩卖商洛青铜器的买卖人来了,于是,“商人”一词,便慢慢被约定俗成地固定下来。

当那些购买者,来到一件件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制品前,看见上面也铸着“商”字,于是一件一件地精心挑选,一会说我看看这件商品;一会说,把那件商品拿来。这样,商品一词又诞生了。

于是,人们就约定俗成地把买卖人称为“商人”,把他们贩卖的产品叫“商品”。

这正是:

弃官从商成巨贾,一代商圣陶朱公;富甲天下美名扬,千秋万代人称颂。

陶朱公老师计然

陶朱公有一位教他经商做生意的老师——计然。

计然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据说是鬼谷子的弟子。对此史学界有些争议,但是毕竟在历史的记载中有这样的说法,这些疑问且留给史学家们慢慢考证吧。

关于陶朱公与计然的师生情节,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话说这一天,陶朱公从河边放牛回来,看见一个乞丐,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只见那人双腿从膝盖以下,脚踝以上,满是污垢,脓泥欲滴,飞蝇嗡嗡,似乎没有一点好的皮肤。过往行人见了,无不扭头掩面,匆匆躲闪。只有陶朱公看见既不避开,也不厌烦,反而停止脚步,用同情的眼光看着这个乞丐,连连叹息。

乞丐见到陶朱公对他富有同情心,不但不感激他的同情,反而质问陶朱公说:“你是什么人?怎么看着我叹气?是嫌我肮脏卑鄙?还是对我厌恶好奇?”

陶朱公连忙解释道:“不,我是在叹息你的腿病严重,我很想帮你,可是我不懂医术。”

乞丐更加痛苦地说:“我的腿病已有十几年了,找过很多医生治疗,都没有效果。不过有人告诉我,如果能有一位义士,跪下来看看,再亲手摸摸,我这腿病就有治了;如能用鼻子闻闻,我这腿就一定能治好。你如果真的同情我,想为我治好腿病,能不能像医生说的那样试一试呢?”

陶朱公看着乞丐的病腿说:“如果你说的是真话,只要能治好你的病,别说闻闻,就是舔舔,又有何妨?”

乞丐听了陶朱公的这番话,马上伸出两腿,感慨万分地对陶朱公说:“那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谢谢你了!”

陶朱公果然一言九鼎,他当即跪在地上去舔那乞丐流着脓水的伤口。说来奇怪,当陶朱公的嘴靠近乞丐那双病腿时,不但没有丝毫臭味,而且扑鼻而来的是一股奇异的甜香。尤其他伸出舌尖一舔,陶朱公立刻怔了。啊!原来那患处不是脓液泥污,而是涂抹的蜂蜜和香油。

乞丐见陶朱公真的在他腿上舔了一口,顿时感慨万分地说:“我听说你菲薄自我,不同凡俗。今日一见,果然属实。”乞丐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道:“我访遍天下,只有你敢食天下无味,真乃天下义士!实话告诉你,我并无腿病。我早就听说你披发佯狂,装疯卖傻,有情有义,今日一试,果然如此。”乞丐说罢,随手揭去腿上的丝绢,一双白净完好的腿踝,立刻呈现在陶朱公眼前“你、你这是……?”陶朱公愕然。

乞丐将陶朱公的肩头轻轻一拍说:“我是计然,姓辛,名文子,蔡丘濮上人,暂住龙城码头客栈,明天上午客栈见!”

第二天上午,陶朱公按时赴约。通过一番交谈,陶朱公深感计然知识渊博,博学多才,无所不通,更有经商之道,慨叹相见恨晚,当即拜计然为师。计然深情地扶起陶朱公,赠送陶朱公一部经商宝典。

从此,陶朱公跟着计然老师,虚心求学。通过学习,陶朱公自觉心胸宽广明亮,智慧增长迅速。陶朱公勤奋好学,过目不忘,心领神会,悟性不断增强。

一天,陶朱公正在家里读书,忽闻门外有人叫喊,出来一看,才知道是恩师计然的书童。书童说计然突然发病,让陶朱公速去。陶朱公当即拿着家里所有的积蓄,急忙赶到客栈。

计然见了陶朱公,从病榻上挣扎着坐起来,握着陶朱公的手说:“吾已患病,看来无望治愈……我心中并无别的牵挂,只是我家里尚有一位八旬老母,下有一个年仅六岁的儿子,我走后,托你予以照看……”计然说到这儿,让书童将一包东西交与陶朱公,说:“这点积蓄,请你收下,一来日后替我孝敬老人,照顾小孩,二来你速速回去给我定做一口棺材送来……”

陶朱公当下告辞师傅,拎着包裹急急忙忙往家赶。刚出城不远,忽然身后有人喊他的名字。陶朱公回头一看,来人是计然的书童。心想:定是师傅病危,禁不住问道:“师傅他……”书童急忙掏出一方丝绢递给陶朱公说:“这是师傅定做棺材的规格要求。”

书童说罢,转身离去。陶朱公马上打开丝绢一看,原来丝绢上写:“我本无患,亦无老母贵子,囊中更非金银珠宝,乃书简相赠……”

陶朱公看罢书简才知:计然原是晋国公子,此书是计然所著的经商全论。为感谢计然老师的恩典,陶朱公急忙转身赶回客栈,此时已不见了计然和书童。一打听才知道,计然已乘船南下……

陶朱公只能面向南方,深深地向恩师鞠躬致谢!

从此,陶朱公开始试着做生意。起初由于没有经验,生意一直不好,赔了不少钱。他听说秦国香油贵,就沿江而上,往秦国运香油,当他把香油运去之后,由于贩卖香油的人太多,供大于求,导致油价大跌,只能赔本低价卖出,好在没有血本无归。后来听说楚国盐价很高,这对于陶朱公来说可是个好消息,因为制盐技术本身就是陶朱公发明的。于是他准备了一大批盐货,实指望通过盐的生意补回香油的亏本生意。谁知等他把盐运回来,去秦国卖香油的商贩回来都运盐补亏,盐又供大于求,又是一个大跌价。陶朱公气得真想连人带盐都投到河里。

陶朱公正准备往河里投盐时,忽然被一个人拦住了。那人问:“为什么要把这么好的盐投到河里呢?”陶朱公说明了他做生意屡次赔本的经过。那人听罢微微一笑说:“做生意老赔本,那是你还没有学会做生意的道理。为什么不暂时把盐货存起来,去找高人指点一下再去做生意呢?”“莫非你就是那高人?”陶朱公急切地问。

那人谦逊地一笑说:“我不是高人,是高人让我来找你的!”“高人在哪儿?他是谁?能否去见他!?”陶朱公急切地问道。

那人神秘地说:“他约你明天中午二十里外的山上见!”

陶朱公闻听激动万分,一连重复三遍。陶朱公正要向来人道谢时,那人却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陶朱公隐约地望着远处的山峦,看了看头上的天,又看了看脚下的地,再收眼看了看自己,觉得有些奇怪,犹如梦幻一般。心想:不管是真是假,既然已经答应,就要遵守诺言。

第二天一大早,陶朱公就向山间走去。来到山脚下,望着波澜起伏的山峦,空荡如也,不知高人身在何方。正狐疑时,忽见一人出现在眼前:“我知道你就是陶朱公……”

陶朱公有些奇怪,“你怎么知道我是陶朱公?”那人往身后地上一指,“你的像在这儿画着呢!”

陶朱公一看,地上有一块丝绢,丝绢上果然画着他的像。陶朱公大惑不解地望着那人。那人冲他一笑说:“我知道你要上山找高人。但高人说了,要想上山见他,必须先在这儿卖两样东西。”那人说着拿出一斤糖和一方白绢,并说:必须按一两银钱的价格卖出。说完那人疾步如飞地消失在山间小路之中。

陶朱公看着画在绢布上自己的画像,又看看那人让他卖的东西,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办?先卖卖看吧。于是陶朱公一声声、一阵阵地叫卖起来。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一个上午就要过去了,陶朱公叫卖得口干舌燥,来的人不少,看的人不少,可就是没有一个买家。时间已经到中午了,陶朱公有些急了,心里一心想着山上的高人,就用绢布把糖包住准备上山寻找那位高人。正这时,恰好走来一个人。陶朱公走上前,抑制住心中的急躁,对来者微微一笑,心平气和地说:“您给一两银子把这东西买下吧!”出乎陶朱公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那人果然一不讲价,二话没说,丢下一两银子买下了。

货卖完了,可是指路的人也不见了,到哪里去找那个高人呢?正在陶朱公踌躇之时,忽然有人在他的后背拍了一掌,陶朱公回首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老师计然。陶朱公一见老师满脸羞愧地说:“老师,上次相见,您一去便无音讯。我的生意做得不好,辜负了您的期望。此次来到这里是想拜见一位高人。见到您太好了!我要向您请教一二。”

计然神秘地一笑说:“不用找了,你找的那个人就是我!”

陶朱公这时才真相大白:原来老师一直在暗中关注自己的一切,看到我有困难又不得其解,所以才神秘出现,帮我解围,给我教诲。想到这儿,陶朱公说“老师,原来是您找我?您怎么不直接来找学生呢?”

计然哈哈一笑说:“实话告诉你,这些天我托人拿着你的画像,天天在码头找你,昨天听说你运盐回来了,就怕你为盐价大跌而沮丧,做出过激的行为,才约你来见我。其实刚才让你卖东西是假,教你经商是真,那是我布下的考场。”

此时陶朱公心中豁然开朗,向计然深深鞠了一躬:“师傅,弟子愿听您的指教!”

计然诚恳地说:“其实经商并不神秘,第一,是道德经商;第二,是诚信经商;第三,是货真价实;第四,是适度包装;第五,是等待时机。即:低不抛,高不抢。这五点都已传授给你了!”

计然见陶朱公狐疑,便接着说:“其一,你能不嫌脏病救我,这说明你有德;其二,你今天如约而来,说明你讲诚信;其三,经了解你经商从不掺假或缺斤少两,说明你货真价实;其四,今天你能抑制急躁情绪,为我卖东西,说明你等待买客有耐性;其五,你知道用绢布包糖出售,这说明你已学会了商品包装。”

陶朱公闻听老师一番解说,感激万分,双手紧紧地握住老师的手说:“老师,真乃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师傅在上,再受弟子一拜。”

计然上前扶起陶朱公说:“经商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学问,只要戒骄戒躁,刻苦研究,将来必成大器。上次我给你的书,你要好好阅读,仔细琢磨……”话音未落,便带着书童和几个仆人登上牛车匆匆离去……

后来陶朱公总结说:“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范蠡这段话说的是:计然的计策共有七个,越国只用了其中的五个策略,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既然这些计策已经用在了国家上,我要把它用在自家的管理上。范蠡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十九年中三至千金,后至巨万,富可敌国,名列古今中外全球个人财富榜之首。最后做到了既有“黄金屋”,又有“颜如玉”。

陶朱公不仅自己从政经商皆成功,而且还教子有方,他有三个儿子,一有时间,他就采用各种方式教育他的后代。这一天,陶朱公和夫人带着三个孩子在后花园散步。当走到鱼塘边时,见景生情,以此来考考孩子的智力。于是问三个孩子道:“谁能说出这鱼塘里有多少桶水?”一时间,三个儿子面面相觑,谁也没有答上来。陶朱公微微一笑,对三个儿子说:“你们都站这儿想想,我绕着鱼塘转一圈,看谁能答对。”于是陶朱公就绕着鱼塘走了起来,转了一圈之后,陶朱公问大儿子,大儿子红着脸说:“不知道!”陶朱公又问二儿子,二儿子答道:“这么大的鱼塘,又没有桶量,谁知道有多少桶水?”陶朱公正准备问不满三岁的三儿子,还没等陶朱公出口三儿子就抢先答道:“如果桶和鱼塘一样大,那么就有一桶水;如果桶只有鱼塘的一半大,那么就有两桶水……”听到这里,陶朱公高兴得拍手叫好说道:“完全正确!”

陶朱公看老三非常聪明,就有意识地对老三进行品德方面的教导。有一次,他带了一些野山枣、山楂和枳子等土特产回家,特意把小儿子叫到跟前,先拿出一大个的枳子,后拿出一个小个的橘子。问小儿子,说:“你要吃哪一个果子?”“我吃那个大的!”小儿子看着桌上的果子,没加思索地说着,就把那个大果子抢到手里。陶朱公故意说:“父亲是个大人,你是个小孩,大人应该吃大的!”“不,我就要吃大的!”小儿子态度坚决地说着,抱住那个又黄又大的枳子,就动手剥开了枳子皮,张嘴啃了一口。

陶朱公这会儿,已拿起那个小个的橘子,剥了皮便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可就在此刻,小儿子却“哇”一声,把啃在嘴里的果瓤吐在地上,连声叫着说:“苦啊!苦啊!”

这时的陶朱公,冲小儿子一笑,将手里的小个果子递上,说:“记住,往往想占便宜的人,最终尝不到甜,反而得到的是苦。就像这果子,你只看它个儿大,但这个大的是枳子,味苦。别看这个果子个小,而它却是橘子,味道酸甜。”

陶朱公等儿子吃完了手里的橘子,接着又拿出一个大枣和一个山楂,问儿子说:“这回你吃大的还是吃小的?”根据刚才的经验,小儿子眼睛一眨,说:“当然是大人吃大的,小孩吃小的。”小儿子说着,就把那个红红圆圆的山楂果抢到手里,将小山楂填到嘴里。

当陶朱公拿起桌上的枣子刚咬了一口,儿子又突然“啊”一声,将吃在嘴里的山楂“呸呸”吐了出来,连连叫着说:“不好吃!不好吃!”

陶朱公闻听,随手将手里的枣子递到小儿子手里说:“这大个的是枣,你挑那个小的是咱老家的山楂!还是我刚才那句话,想占便宜的人,最终是要吃亏的。”陶朱公说罢,又从兜里掏出一个红红的大枣,和一个比山楂还小的红山枣,放到桌上问小儿子说:“你吃哪个?”

这一次,小儿子不但不抢先挑拣,而且装得十分大方地推让着,说:“你是大人,轮大排小,你先拣!”

陶朱公一想,伸手拿起大个的红枣填到嘴里。小儿子接着便拿起那个小山枣填到嘴里,他立刻笑了,“好吃,真好吃,又酸又甜!”

陶朱公看着儿子喜滋滋的脸,说:“尝出来了吧,不想占便宜的人,反而却尝到鲜物。”

还有一次,陶朱公在集市上买回了一个西瓜,放在铜盘里,把三个孩子叫到面前,指着盘里的瓜对三个孩子说:“现在我们有六个人,我、你们的母亲、你们兄弟三人和一位老家人。请你们把这个西瓜切成六块,分给我们六个人。但有一个要求,铜盘里必须留一块西瓜。”

陶朱公的话音刚落,老大就伸手拿刀,可是被眼疾手快的老二抢先拿到手里。只见老二拿着刀,在西瓜前比画了半天,却无法下刀切分,便红着脸放下了刀。老大虽没抢到刀,却在二弟拿刀比画的同时,瞪大眼睛看,皱着眉头想,也没想出分法,只好在一边摇头,把欲伸出拿刀的手又缩了回来。唯有老三没有一点抢刀的行为,他盯着盘里的西瓜沉思着,直到大哥、二哥都放弃后,才轻松地一笑说:“我来切!”说着,老三手起刀落,在西瓜上纵切一刀,横切两刀,将西瓜切成六块。先拿出五块,分别给父母、两个哥哥和家人,然后把剩在盘子里那块西瓜,连同盘子一起端起来,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陶朱公连连点头说:“遇事不要急于抢着干,更不要刻意争输赢。关键要先动脑子,思考怎么干才能赢。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反之,就会弄简成繁,导致你钻进死胡同里出不来!”

话说陶朱公经过十几年的商海搏击,使他聚集了亿万资产,建起了庞大的家业,可谓生意兴隆,财源滚滚。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他也毫不夸张,他的资财真比一些小诸侯国还要雄厚。

然而,面对偌大的家业和繁杂的生意,陶朱公却经常忙里偷闲躲在书房里,埋头著书。

周围的人很不理解解:已家财亿万,几辈子都花不完,干吗放着清福不享,还要写书呢?

每逢人们提出这样的质疑,陶朱公总是说:成功的人必须要立德、立功、立言。说立德,我自认为做得还可以;说立功,我在政界、军界、商界也还可以;唯有立言,至今无所成就。如今我已到耳顺之年了,还没有什么著作留给后人,那是我的一大遗憾呀!我所说的立言,并不是一定要青史留名,而是将我一生的经历和经验,甚至挫折和教训记录下来,给后人以借鉴、提示,不再走弯路。孔子留下了《尚书》、《诗经》、《礼乐》、《春秋》,老子留下了《道德经》,孙武留下了《兵法》十三篇。我要写一部《致富奇书》,作为我的立言,让这本书帮助更多的人发家致富,富国强兵。

至此,陶朱公根据自己的经商经验,总结了一套完整系统的经商著作及格言。陶朱公的这本《致富奇书》问世后,立即在齐鲁大地引起轰动。尽管范蠡把庄园里会写字的人都集中起来,日夜刻写,仍然供不应求。经过人们的相互借阅,《致富奇书》就像一阵旋风,很快便流传各地。

这些经商原则正是在人们普遍“轻商”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商人的智慧,并将其中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叵集成文,著书立说。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对传统“抑商”思想的大胆突破,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经济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虽然陶朱公的经商著作及思想与我们相隔两千多年,但是今天手捧宝典,细细品味,仍有其伟大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他的很多经商思想和理论,他的很多经商方法和技巧,他的很多伟大发明,至今被中国乃至世界的商界、企业界及政界所推崇、所继承、所应用,千年不衰,一代接一代。

这正是:

千金散尽还复来,致富奇术传万代;三聚三散真财神,千年祭奠万年拜。

财神爷致富术——上篇

卷一 明路——为财之路【陶朱公】

财为养命之源,人岂可无有,而不会营运,则蚕食易尽,必须生放经商,庶可获利,为资身策也。【翟杰按语】

财产是滋养生命的源泉

经营不善容易坐吃山空

获利润是安身立业策略【要点】

1. 财产是滋养生命的源泉。钱财是生存之本,人不能没有财产。

2. 经营不善容易坐吃山空。如果不掌握经营之道,很容易坐吃山空。

3. 获利润是安身立业策略。运用财产从事商业活动,获得利润,这是安身立业的策略。【翟杰话说】

本篇开宗明义地指出:钱财及资财是人们维持生命与生活的源泉,是维持生命乃至家庭的必备之本,不可或缺,这是天经地义的真理。人们求财之心,可行、可解、可立。一句话:人不能没有钱财及财产,否则人类就无法生存繁衍。

那么要想获得生活及生产必需的财产,就要劳动,就要经营。这就提示我们:要获得生活或生产必需的财产或者更多的财产,就要懂得经营,就要懂得经营之道。通过有效的经营,将资财增加乃至扩大,而不能消极懒惰,更不能游手好闲,玩物丧志。这样不仅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需求和日益增长的社会利益,还会坐吃山空,穷困潦倒,身败名裂,甚至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

当然在劳动及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有的人会蒸蒸日上,不断获取利益;有的人会每况愈下,甚至倾家荡产。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经营本领和能力的问题(身体健康原因除外)。而这种能力的获得还是基于学习钻研、总结实践、领悟提升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的高下、优劣直接影响经营的结果和效果。因此,要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要获得更多的财富资源,就要掌握经营的本领和方法。只有这样,才会让您的生活更加富庶、美满、幸福。并将所获得的剩余部分,也就是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家庭美满乃至社会的福利与公益事业之中。

经商是人们或家庭乃至国家增长财富的必经之路,商业更是推动人类进步和国家兴旺的有力武器。然而由于中国受“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自古以来一直把经商视为下等阶层,于是就有了“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为官为上等阶层,务农为二等阶层,工艺为三等阶层,而经商为最下等阶层。并把商人与奸诈相联系,甚至穿鞋都不能按常人之规,必须两只脚穿不同颜色的鞋,以示商人,叫人提防。

而陶朱公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不顾世俗的偏见,毅然弃官从商,并身体力行,创造了全世界至今无人可以超越的伟大商业奇迹。这其中的智慧,确实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

17——18世纪,西方国家迅速崛起,主要依赖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兴起,国家日益繁盛,人民富裕享乐。而我国却因为封建制度的排斥,致使近代工业商业未能在泱泱大国发展壮大,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衰败,甚至始终处于被动、落后、挨打的局面,让华夏民族承受了外敌入侵的百年耻辱。

中国从汉朝一直到明朝中期,都不失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区域,中国并不缺乏资源、金钱和财产,缺乏的是对财产、对资本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缺乏运用资源、运用资本再投入、再发展的经营理念。一旦发财,不是买金存银,就是圈地置业,把本来可以运转流通扩大再生产的财力、物力甚至人力,作为资产储存、储备起来,成为守财奴,不能使其发挥更有效的利润价值,这就形成了中国近现代的经济乃至政治悲剧。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富不过三代”。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营者不懂经营财产,运作资本,再以这样的理念传给后人,导致后人只知存钱,不知用钱,饱食终日,不思进取。最后犹如蚕食桑叶一样,坐吃山空。

陶朱公提出的“生放经商,庶可获利”思想告诫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力所能及地把钱财投放出去,进入商业渠道,引入流通渠道,以各种方法进行运作,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以使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这就是陶朱公阐述的投资理财之道。为什么西方的企业和品牌可以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不衰?而我国的百年企业和品牌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其原因也许就在这里。资本与钱财只有在不断的流动、流通之中才能得到增长,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样才能使企业越做越大,资本越来越多,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来越显著。【经典案例】

范蠡文种各自飞

范蠡和文种二人同朝为官,共同为越国打下了一片江山,但两个人最后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一个成为天下巨富,寿终正寝,吟唱着一曲可歌可泣的人生乐章;而另一个却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被越王勾践以吴王夫差自刎之剑赐死家中。

这其中的奥妙便是:范蠡明白“财以资身”的道理,不贪恋高官厚禄,功成身退;而文种却不屑为商,最后一命呜呼。

范蠡与文种辅佐越王勾践,可谓忠贞不渝,兢兢业业,尽心竭力,奋斗二十多年。但范蠡居安思危,视权势为祸患。于是范蠡装上轻便的珍宝珠玉,和家人并携西施乘船而去,终生未回越国。走前他给大夫文种留下一封书信,劝他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的长相是脖子长,嘴尖得像鸟喙一样,这样的人可以与他共患难,但却不可以和他共欢乐。你应该离他而去!”

文种于是托病不再上朝,但却没有听范蠡的意见,离开越王。最终越王果然赐于文种一把宝剑,并且说:“你教给了我四种讨伐吴国的计谋,我只用了三种,还有第四种请你到先王那里用吧!”文种无奈,只得自刎家中。

而范蠡呢,泛舟过海来到齐国,自称为鸱夷子皮,在海边耕作,从事商贸,没过多久,财产已经无法计数。齐国人都知道他的贤能,便请他做丞相。范蠡却不肯,散发了所有的财产,悄悄离去。他又来到陶地安居。陶地是天下的交通中心、贸易重地,他善于等待时机,贱买贵卖,每次只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润。没过多久,财产累计达到百万,富可敌国。

再后来,范蠡将生意交给儿子,而自己每天与西施泛舟湖上,尽享人间之福。这样的美满收场,不就是因为范蠡有“财以资身”的先见之明吗?

这正是:

人无财产无资身,获取盈余立业本;经营不善坐吃空,为财之路问财神。卷二 擅谋——人性爱财【陶朱公】

财者通行蛮貊,虽婴孩亦所知。爱是以人多竞求强取,致有丧身失德,忘耻受辱,甘当无侮。其知义安分,不事妄贪者,世之罕有。【翟杰按语】

钱财可以使人趋之若鹜 没有贪心杂念世间罕有【要点】

1. 钱财可以使人趋之若鹜。钱财可以通行于任何地方,所以人们竞相追逐钱财、强取豪夺,以致有的人丢弃了自身准则,道德沦丧,忘记羞耻,甚至受到别人的侮辱,还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2. 没有贪心杂念世间罕有。能够深明道义、安分守己、满足现状,并且不作非分之想。没有贪心杂念的人,世上罕有。【翟杰话说】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必备的本领之一,更是安身立业之本。正如司马迁《货殖列传》所言:“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这段话的大意是:人类有两种本能。一种是求利致富之本能,另一种是享乐的欲望。所谓求利致富的本能或自利心,乃是为追求个人财富之积累,或经济情况改善的一种本能。为了此种目的,人们可以劳筋骨、忍嗜欲、冒风险,为求财利而赴汤蹈火。所谓享乐的欲望或称为奢侈的本能,是人类求精神的或肉体的欲望满足,如权势的夸耀,口腹之欲及耳目之欲的满足,以及一切增加个人安逸快乐的需要。为达到此种目的,人们可以不惜个人财富的牺牲,贫者尽其所有,富者挥霍无度。这其中要付出两种本能:第一本能——尽心竭力,获取财富;第二本能——付出财富,换取所求。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自然生态。

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人们都把生存之必需品钱财看得非常重要,这没错,也是必要的。但是如何取财?如何用财?才是我们今天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先说取财。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财没错,如何取财才是做人的准则。取财有道还是无道,这是区分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的标准。

何为取之有道?就是在获取自身利益的同时,要看看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社会的公德及商业的规则,是否对社会或他人造成不利或伤害。如果不是,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还对国家、对社会、对对方百利而无一害,没有贪心杂念,不作非分之想,也就是做了利人利己的好事,这就叫:取之有道。但是,按照陶朱公的解释,能做到这样的人“世间罕有”。也就是提示我们:要想做到这样“世间罕有”的人,必须经过一定的修炼,才能达到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何为取之无道?就是把钱财和利益置于高于一切、胜于一切的地位,一切向钱看,把获取利益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为此而不惜巧取豪夺、不择手段、坑蒙拐骗偷、道德沦丧、不知羞耻,等等。采用上述手段只为获取一方利益或一笔钱财,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凡此种种就是:取之无道。

当然,当今的商场竞争是激烈的、残酷的,处处陷阱,必须要加倍小心。但这不证明我们必须要用非法手段或不正当竞争来获取利益和钱财,而要本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和“不义之财不可取”的原则,梳理我们的经营思想,确定我们的经营方法。

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区,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环境中,商业道德还处于普遍缺失的状态,见利忘义、急功近利、损人利己、违法乱纪等不正确甚至是非法经商行为,比比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是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还是出于污泥而不染,坚持正义,依法依德经商,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企业家、每个人眼前的两条路,选择哪条路?这是个不得不认真对待、认真思考的严肃课题。

选择有道经营,可能我们会受到眼前的、短期的、暂时的损失,但是,未来的前景、未来的发展、未来的前途会更加美好、更加强劲、更加长久。

选择无道经营,尽管会获得些许眼前的利益、短期的效益、暂时的盈利,但是未来的前景、未来的发展、未来的前途,会越来越暗淡、越来越局限、越来越狭窄。更有甚者会倾家荡产、颠沛流离、破产倒闭,直至受到法律的惩治。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这一切都要谋划好,切莫掉以轻心。但是商场毕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生意场,这其中也许会有尔虞我诈、背信弃义、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对此我们应以智慧和谋略与其周旋,正义的我们支持,正确的我们照办,合理的我们执行,虚假的我们明辨,欺骗的我们提防,违规的我们拒绝。这样才能在风云复杂、鱼龙混杂的商场中,既不丧失原则,又立于不败之地,这才是经商之智慧谋略。【经典案例】

无本买卖警世人

俗话说:“人间没有免费的午餐,世上没有无本的买卖。”然而,陶朱公却用自己的超人智慧做过多次“无中生有”的无本买卖。

传说,那一年陶朱公和张三到秦国长安去做香油生意,这也是陶朱公第一次到外地去做生意。他和张三把香油运到长安,一个秦国人问他们是否愿意用香油换盐,用现在的话说叫易货贸易。张三本来就想卖了香油,再买些盐运回去卖,一听说盐换油正合其意,于是就问那个盐客怎么个换法。那盐客把油盐兑换的斤两一说,张三一合计,竟比卖了油再买盐多了百分之五十的利,觉得有大利可图,于是做成了这笔交易。

张三把盐换到手,自觉占了大便宜,喜滋滋地嘱咐陶朱公看着盐,自己去找车往回运。陶朱公目送张三走后,看着换到手的一袋袋盐,一阵高兴,但又突然有些纳闷了:那盐客怎么会轻易让利一半来换香油呢?世上哪有明知亏本还做、不图利的生意人呢?会不会是盐价降了?会不会是盐里有假?他想到这儿,随手打开盐袋一看,袋里的盐非常纯净;再抓一把仔细看看,仍然如此;再用手伸进袋里,抓了一把盐一看,立刻傻眼了。原来那盐袋仅仅是上面盖了一层盐,里面装的全是沙子。他慌忙打开其他盐袋一看,袋袋如此。

陶朱公和张三用上等的香油换来的却是一袋袋分毫不值的沙子,别说赚钱,就连住店吃饭、回家的盘缠钱都没了。张三气得破口大骂,甚至说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好好惩治一下这些见利忘义、爱财无道的骗子。

陶朱公可不这么想,他认为:骗子之所以能够得逞,是因为社会上有很多过度贪财爱财的人,这些人正是骗子存在和得手的市场。我要通过智慧让这些人体会一下血的教训,以此来教育那些贪财爱财的人,告诫他们不要过度贪财爱财,只有提高警惕才能谨防受骗,才能真正戳断那些骗人把戏的市场,这也叫以毒攻毒的谋略。想到这里,陶朱公安慰他说:“先别急,我们冷静一下,天无绝人之路,我们想想办法,一定要通过这件事,既挽回我们的损失,又提醒其他人不要因为贪财求利而上当受骗。”说完这番话,陶朱公嘱咐张三在原地等候,他便转身走开了。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陶朱公喜出望外地跑回来说:“我找到了一个好生意,这笔生意一做,至少能够我们住店吃饭,回家的盘缠钱也不愁了。”张三听罢,用疑惑的眼神看着陶朱公,显然有些不相信。见此情形,陶朱公贴着张三的耳朵把自己的谋略一说,张三连连说:“对!这既是个无本的生意,又是一个教育一下像我这样爱贪便宜的人的妙计。”

于是,张三找了两只木桶,按照陶朱公所说,把东西装在桶里,二人各自抱着一个木桶,上街叫卖起来。

张三在前边叫着:“俩钱的蘸蘸,不蘸不知道!”

陶朱公在后边应:“仨钱的涮涮,一涮真叫妙!”

时值六月,天气炎热。过往的行人听他们这么一叫,又见二人各自神秘地抱着一个盖得严严实实的木桶,都以为桶里装的一定是好东西。于是那些爱占便宜的人,就不假思索地掏出俩钱,贪婪急切地喊道:“让我蘸蘸。”

张三收了钱,随手将盖桶的麻布神秘地稍稍掀开一条小缝,那人赶忙把手伸到桶里,顿觉有些凉意,拔出手一看,立刻傻了眼,原来什么也没抓到,却蘸了一手黑灰。他哪里知道,张三的桶里装的是锅熏烟泡的黑污水。那人被弄得哭笑不得,自知上当受骗,却又有口难言。想要和张三吵吧,人家又没说什么东西,是你自己贪心,愿意交钱买上当的,只好自认倒霉。可是这一手的黑灰多尴尬,怎么办呢?

正这时,跟在张三后面的陶朱公立刻喊道:“仨钱的涮涮,一涮真叫妙!”那人看看自己两只黑黑的手,只好摇着头、叹着气,不得不又掏出仨钱,伸进陶朱公的桶里涮涮。

就这样,陶朱公和张三,在街上这样叫卖了不到两个时辰,挣够了吃饭住店和回家的盘缠钱,同时也告诫那些人:不要贪心太重,贪心太重容易上当受骗,吃尽苦头。

这正是:

人性爱财为本能,争先恐后全力争;道德沦丧忘羞耻,深明道义乃精英。卷三 知人——识人技巧【陶朱公】

人不处财,心不久交,徒以面情相觌,语言相奉,而不识其忠诚奸诈,嗜利苟且,必须试之以财帛,处之于患难,然后其人其心则详知矣。【翟杰按语】

经商交易可以测试人品 忠难可以考验友情亲情【要点】

1. 经商交易可以测试人品。经商与财产交易,是测试人品的重要方面。

2. 患难可以考验友情亲情。患难之时,是考验友情、亲情的最好时机。【翟杰话说】

做事主要取决于人,经商主要是经人,经人就是识人、用人、管理人。识对了人,用之顺意;用对了人,事半功倍;管好了人,万无一失。甚至往往出现事在人为,变不能为可能,变无望为有望,变有望为兴旺。而识错了人,用之背离;用错了人,功亏一篑;管错了人,贻害无穷。甚至往往出现前功尽弃,变可能为不可能,变希望为失望,变兴旺为绝望。

然而,怎么识人、用人、管人呢?人的性格各异,品德千差万别,识人、用人、管人是需要技巧的。而利用金钱、借助利益识人、用人、管人,是经商交易及企业管理中值得重视和运用的重要手段。

人性爱财,这是天经地义,然而是爱之有度还是爱之无度,是爱之有道还是爱之无道,这是我们有效识人、用人、管人的试金石。前者为有德之人,而后者则是无德之人。具体的方法就是:以钱财、利益来试探对方的反应和态度,如果对方体现的是取财有道的态度,此人为有德之人、可用之人、善管之人;如果对方体现的是取财无道的态度,此人就是无德之人、慎用之人、难管之人。前者可大胆使用、任用、重用,后者可慎用、不用甚至远离。

患难之时见真心,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也就是说,平时大家在一起没有什么大是大非、大起大落、大灾大难的时候,对于人性的考察只是平常的、表面的、肤浅的,而当特殊状况或者生死患难时,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正品德修养。当这样的情况出现时,在一般情况下,每个人所做出的不同反应和态度,比较接近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状态。这其中:可能有的会立场坚定、主持公道、见义勇为、拔刀相助,甚至舍己为人。有的则可能表现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退避三舍、幸灾乐祸,甚至趁火打劫。从上述种种不同的态度和表现,就可以对这个人作出判断:是善还是恶,是好还是坏,是优还是劣。而这种情况下所作出的判断是基本接近真实、准确的。正所谓:危难之处见真情。正像有一段顺口溜所说的那样:“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兄弟朋友拉一把,酒换酒来茶换茶。”

陶朱公提示的这两个方面:一个是从对待事物的态度上判断,一个是从对待人的态度上判断。这两种方法古往今来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验证,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广泛运用。【经典案例】

翟公门联辨人心

汉文帝时期,翟公任廷尉。在职时,很多人鉴于他权高位重,纷纷登门拜访拉关系,以求升迁发达。翟公家里经常是门庭若市,宾客盈门。

于是,有一些嫉妒翟公的官场小人,经常到汉文帝那里诽谤污蔑翟公,致使汉文帝对翟公产生偏见。于是,找了一个借口,将翟公停职罢官。

顿时,翟公家门客人稀少,以致门可罗雀(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比喻冷清)。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汉武帝发觉自己错怪了翟公,于是亲自来到翟公家中,赔礼道歉,将翟公官复原职。

第二天,翟公门前就来了许多要求拜访的宾客。翟公见此情景,便在私宅的大门上写道:

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意,通过生死的考验才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态度,通过贫富的差别才能知晓;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真假,通过贵贱的等级才能体现。

君子之交淡若水

唐代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时,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别说是一官半职,就连衣食都无着落。邻居王茂生夫妇虽然日子过得也很艰辛,但是却经常省吃俭用接济薛仁贵,并且从不讲回报。

后来,薛仁贵为了逃避艰难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便背井离乡,从军为伍,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在平定辽国的战役中,他战功卓著,被李世民封为“平辽王”。于是统领千军万马,大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名分,身价百倍。每逢过年过节、生辰吉日,前来府宅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

这一日,正是薛仁贵祝寿的良辰吉日,亲朋好友、达官贵人、豪绅富贾都前来祝寿,好不热闹。如此大喜的日子,薛仁贵没有忘记曾经给自己帮助的患难友邻王茂生,并给他发了请帖,请王茂生光临自己的寿宴。

王茂生接到薛仁贵的请帖犯难了: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不去吧,觉得有些失礼;去吧,当年的穷邻居薛仁贵如今是国家的高官重臣,登门的都是达官贵人,自己却是一介草民,会不会给薛仁贵带来不光彩,再则,根据自己的家境,这份生日厚礼备不起呀!最后还是他的夫人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于是,王茂生就按照夫人的吩咐,准备了两个大大的酒坛子,托人在红纸上写了两个大大的“酒”字,贴在酒坛上,然后将酒坛中满满地灌上了两坛清水。于是,王茂生怀揣请帖,挑上两坛“清水美酒”来到了薛仁贵的府宅门前。

薛府的家人们,看见来了这样一位一身平民打扮的乡下人,不免有些轻视,拦住了王茂生,不让他进府。王茂生掏出了薛仁贵的请帖,家人看过请帖后,还是有些不相信,一再打量和质问请帖的来路。正在王茂生和家人争执之时,薛仁贵听到有争执的声音,走出门来查看。

一看是与自己有患难之交的老邻居王茂生前来贺寿,非常高兴,呵斥了家人的无礼,便拱手躬身把王茂生引荐给在场所有的宾客。王茂生看到薛仁贵如此看重他,想一想自己挑来的两坛假酒,心里不是滋味。本想解释一下,告诉薛仁贵酒坛里装的不是酒而是水,但是当着众多的宾客又不好明说,于是指了指酒坛说:“君子之交淡若……”还没等王茂生的最后一个字“水”说出口,薛仁贵已经明白王茂生的用意。马上用手捂住了王茂生的嘴,没让他把最后那个“水”字说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