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大作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19:37:52

点击下载

作者:周丽霞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胜利大作战

胜利大作战试读:

反夏秋季攻势作战

一、战役部署

毛泽东指示志愿军:如遇敌军大举进攻时,志愿军必须协同朝鲜人民军大举反攻,将其打败。

周恩来说:“公平合理的方案,志愿军们接受;它要来挑衅,志愿军即回击;它耍无赖,志愿军即揭破;它要拖延,志愿军即逼迫它在停战和破裂中选择一条道路。”

就在当天晚上,朝鲜人民军乘着入夜之后的大雨进行反击,迅速夺回了884高地。毛泽东指示准备大举反攻

1951年夏季,经过五次战役的反复较量,美国已经看到,依靠战场上的现有兵力,无论如何也难以再打到鸭绿江边。并且,美军自1951年初退至“三七线”以后,每向北推进一步都会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被迫调整朝鲜战争政策,不得不放弃以军事手段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做出愿沿“三八线”一带谈判停战的表示。这时,“联合国军”的行动方针是:

在谈判期间,不实施大规模的进攻行动,而力求通过强有力的巡逻和局部进攻来保持主动,以消耗中朝军队,破坏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可能的进攻,或借以对志愿军施加压力;同时,视停战谈判的进展情况,如有需要,随时准备恢复全面攻势作战,并预先制定向平壤、元山线推进的“行动计划”。

为此,“联合国军”一面加固阵地,防备志愿军的进攻,一面积极地进行向志愿军发动局部进攻的准备。

8月中旬,“联合国军”先后建成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即与志愿军的接触线,称为“耳明线”;

第二道防线,西起铁原西南的263.4高地,东经读书堂下、地境洞、大成山到北汉江西岸之小高飞云伊,全长60公里,为中间阵地,名为“怀俄明线”;

第三道防线西起临津江口之鳌头山,沿江而上,经积城、道城岘、华川湖南岸、杨日、兜率山、山头谷山至东海岸杆城以北之马达里一线,全长220公里,名为“堪萨斯线”。

各道防线均构筑了坚固工事,并设有大量的地雷和铁丝网。

此外,“联合国军”还积极扩建金浦、水原原有机场,新建瓦草里、东豆川等18处前沿机场,增辟了原州、济州岛等14处海、空军运输补给基地。

在此期间,美军有6个师、南朝鲜军有4个师先后撤至二线,进行了一至两个月的休整。“联合国军”补充、轮换了近19万人。同时,还扩编了3个南朝鲜军师,并将空降第一八八团和两个轰炸机联队由美国调到日本,增强其机动力量。

为了统一指挥,7月28日,英第二十九旅和加拿大第二十五旅等英联邦国家军队合编为英联邦第一师。

8月17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李奇微的要求,决定向朝鲜增派5个高射炮兵营和4个野战炮兵营。

在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方面,对于停战谈判开始后可能出现的形势和对方的行动企图,在同“联合国军”谈判时就作了充分估计。

志愿军深知“联合国军”虽然在战争中遇到了严重困难,被迫求和,但决不会改变其侵略本性。

在谈判期间,“联合国军”玩弄种种阴谋伎俩的可能性很大,很可能出现乘机对志愿军进行突然袭击的情况。

因此,停战谈判将是非常困难和曲折的,唯有经过坚决、激烈地斗争和持久作战准备,才能取得胜利。

鉴于这种情况,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志愿军:

必须极力提高警惕,积极注意作战;必须准备对付在谈判前及谈判期内敌军可能对志愿军来一次大的攻击,在后方则举行大规模的空炸,以期迫志愿军订立城下之盟。如遇敌军大举进攻时,志愿军必须大举反攻,将其打败。彭德怀制定具体战略战术

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发出的“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停战谈判开始以后,志愿军主要在两方面加强了行动。

一方面积极打击“联合国军”的窜扰活动,掩护防御阵地的构筑,准备随时粉碎“联合国军”的任何进攻。

一方面则积极地进行对“联合国军”实施战役反击的各项准备工作,准备待其进攻时举行战役反击,以取得政治上的有利地位。

8月15日,彭德怀对志愿军第三兵团军以上干部发表《关于几个战术问题》的讲话。

在这个讲话中,彭德怀为志愿军的作战制定了具体的战术。具体来讲,讲话共分5个方面:

1、关于炮兵以隐蔽阵地射击为主,还是以暴露阵地射击为主问题,要根据敌情和我军现有条件及部队领受的具体战斗任务来决定。在敌人握有强大空军、炮兵和技术装备优势情况下,一般将自己的炮兵使用于暴露阵地射击是不适当的。但爱护炮兵不是送往后方保存起来,而是为了更有效的射杀敌人。

因此,害怕炮兵损失不敢使用也是不对的。在特殊情况还要敢暴露射击:

遭遇战时,应迅速先敌发扬火力,打乱和杀伤敌人;

突然发现敌军撤退和增援时,立即进行追击射击和挡阻射击;

意外遭敌袭击和袭击敌人时。在这些特殊战斗情况下,一分钟的迟缓都是过失。

2、迂回、割裂、渗透问题。无论反击和进攻,均是以敌人一翼或两翼或中央突破,以相当强大兵力迂回敌远后方,阻击逃敌和战役二梯队的增援,威胁敌战役供应线,使敌阵地发生动摇。正面向敌进攻的部队,应该割裂敌阵地,使之成为无数小块,隔离其联络,并以精干的小部队利用暗夜、地形险要处出敌意外,突然渗透敌第一线纵深,以勇敢的战斗动作,首先袭击敌火力阵地和指挥所。

3、追击战问题。朝鲜战场敌有大量飞机、坦克和美空军装备的机械化部队,而我无飞机和战车配合作战,只靠徒步追击是有困难,追击效果不大,但雾天月夜是可以追击的。追击时要注意及时调整战斗队形,由横变的战斗队形变追击纵队或并列纵队。在追击中不仅要跟踪追击,更应注意平行追击和绕至侧后裁断敌退路。

4、战场观察、射击指挥和通讯联络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战斗胜负。战场上有组织地不断观察,将直接所得敌情加以判断,及时报告上级,通报友邻,如敌情、时间、地点、自己的判断和决心,并且一定注意不要将叫苦和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不加区别混为一谈。射击指挥从组织火力,测量距离,炮火目标观察,严格执行射击纪律,都要执行的尽量具体,才能充分发挥效能,适合战术要求。我军在朝鲜战场与高度技术装备机械化敌军作战,战场情况变化异常迅速。必须以最大努力来改善我军的无线电报、报话和有线电话工作等,并需注意各种简便通讯和讯号的改善,节简译报收发时间。

5、打一仗提高一步的问题。打胜仗时应把检讨的重点放在客观方面,这样才可暴露自己的弱点,加以克服,防止骄傲自满,因为胜利最易掩盖自己的缺点。如不多从客观的态度去分析,片面地夸张自己主观能动性,如何勇敢,如何指挥有方,就可能潜伏滋生着打败仗的因素。在打败仗时应把检讨重点放在主观方面,即多检查自己,自上而下的总结,找出自己的缺点、错误所在,提高战斗力。

在此战略战术的基础上,志愿军建立了自己的防御战线:

1951年8月中旬,第一线阵地西起土城里,经松岳山、五里亭、平康、登大里、艾幕洞、西希里、沙泉里至东海岸之高城,东西绵延250公里之防御工事已经全部完成。

第二线阵地则西起南川店,经市边里、安峡、玉洞里、新城山、云磨山、乍德山、昌道里、龙门山、竹叶山、国士峰至东海岸高城。

至于运输线,从熙川、孟山至阳德之中间运输线,佳丽州至昌道里、法洞里至淮阳两条东西运输线,以及阳德、成川、遂安地区,新溪、伊川地区的仓库设施亦按照计划完成。

在部分步兵师中已先后组建了37毫米口径高炮营。同时,志愿军司令部的部署也进行了调整:

西线以第四十七军、人民军第一军团各一个师进入开城及其以南地区,保卫开城谈判会场区域;中线第二十七军接替了第二十军防务;原在西线的人民军第六军团调至东线化川里地区,以加强东线防御力量。到8月中旬,全军已进行了一至两个月的休整,补充了兵员10余万人,并储备了一个月的粮弹。

1951年秋,根据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毛泽东指示志愿军:

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持久的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坚守现在战线,大量消耗“联合国军”,以争取战争的胜利结束。

根据这一指示,志愿军进行了精简整编,节约了人力和开支。

从1951年底起,志愿军在全线创造性地展开了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活动。志愿军准备反击夏季攻势

1951年8月中旬,朝鲜半岛的雨季已经过去,连绵的阴雨终于停了下来,有利于“联合国军”作战的好天气终于来临了,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迫不及待地向东线的朝鲜人民军发起了一个月的“夏季攻势”。

8月18日拂晓,南朝鲜第一军团首都师的第二十六团,向亥安盆地东北方的924、751高地发起了进攻;以第十一师第九团向884、591高地开始了攻击。

与此同时,隶属美第十军指挥下的南朝鲜八师对连接其左翼的从1031高地至昭阳江东岸的高地群上朝鲜人民军也发起了攻击。

在这些高地中,以1031高地和924高地最为重要,它们分别居高临下,控制着接近昭阳河谷和南江的通路,如眼中钉、肉中刺,让南朝鲜军坐卧不安。

18日16时,南朝鲜军第二十六团第二营从左右夺取了924高地的山顶。

但是,在入夜之后,下起了倾盆大暴雨。朝鲜人民军乘此在雨声的掩护下悄悄接近,把924高地上的南朝鲜军第二营赶了下去。

20日8时,南朝鲜军第一营再次发起对924高地的攻击,并于18时30分再次夺取了该高地。

21日开始,南朝鲜军首都师陷入了苦战,朝鲜人民军第十三师第二十一团死守965高地。

由于南朝鲜军的火力占绝对优势,人民军奉命白天暂时撤出阵地,乘夜晚以奇袭方式将阵地夺回。

到23日早晨,因缺乏弹药,朝鲜人民军开始用石头进行抵抗,直至傍晚,因南朝鲜军骑兵团的增援,这场长达3天的拉锯战才宣告结束。

但是,在其后扩大战果方面,南朝鲜首都师虽然拼命地反复进行攻击,但因弹药不足和朝鲜人民军的顽强抵抗而一直没有进展。在北面的884高地的战斗中,战况也大抵类似。

由于该高地离海岸只有16公里,南朝鲜军十一师第九团在美第七舰队406毫米和203毫米舰炮以及舰载海盗攻击机的支援下,于18日12时就轻松地拿下了目标高地,比南朝鲜军首都师对924高地的占领提前了半天时间。

这让“联合国军”高层兴奋不已,仿佛胜利就在眼前。

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和南朝鲜军参谋总长李钟赞,及正在开城参加停战谈判的南朝鲜白善烨军团长都立即分别发电报祝贺这个“战功”。

谁也想不到他们高兴得太早了,就在当天晚上,朝鲜人民军乘着入夜之后的大雨进行反击,迅速夺回了884高地。

在白天,南朝鲜军在炮击和轰炸之后占领了空无一人的高地;晚上,朝鲜人民军借着暴雨或浓雾的掩护又把南朝鲜军赶下山去。

从8月18日到25日,高地最后仍然掌握在人民军手里。南朝鲜军却付出了上千人的伤亡,却一无所获。

8月25日和26日,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为了打击进攻的南朝鲜军,夺回部分阵地,乘南朝鲜军疲惫之际,先后进行了两次局部反击。

朝鲜人民军第五军团以第六师和第十二师各两个团,反击杜密里以北地区的南朝鲜军,朝鲜人民军第二军团以第二十七师,在第五军团第六师一部配合下,反击大愚山的南朝鲜军。

8月27日夜,第五军团先后收复了983.1高地、773.1高地、752.1高地、三台洞、陈岘、鸠岘等阵地。

朝鲜人民军第二军团对大愚山的反击,因南朝鲜军工事坚固,防守兵力较大,当夜未能解决战斗。“联合国军”发动的夏季攻势,共持续了一个多月,先后动用了美军两个师、南朝鲜军5个师的兵力,主要进攻方向为北汉江以东至东海岸朝鲜人民军防守的阵地。

在进攻中,“联合国军”每天都有大量的航空兵、炮兵支援和坦克的配合,而且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猛攻,战斗异常激烈。

朝鲜人民军在洪水为害、交通困难、粮弹供应不足等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利用野战工事,进行了顽强地阻击和积极地反击。

最终。经过3天激战,“联合国军”仅占部分前沿支撑点,被迫在8月21日转入重点进攻。“联合国军”转入重点进攻后,战斗更加激烈,有的阵地朝鲜人民军与南朝鲜军反复争夺达10余次。

8月24日,朝鲜人民军成功阻止了“联合国军”的进攻,共毙伤俘“联合国军”1.6万余名。“联合国军”发动的夏季攻势揭开了朝鲜战争夏秋反夏秋季攻势作战的序幕。

为了配合朝鲜人民军的作战,志愿军调整了自己的战略,在另一个战场上开始积极反击“联合国军”发动的夏季攻势。邓华提议取消第六次战役

1951年8月初,彭德怀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报告了第六次战役的意图和基本部署。其基本思想是:

这次战役准备出动志愿军第十三兵团,人民军四军团,并有志愿军炮兵、装甲兵支援步兵作战,还计划志愿军空军出动10个航空兵团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要求歼灭敌军两个师左右,将东线之敌打回到“三八线”以南地区。

彭德怀在报告中说:

如无意外变故,拟于9月10日下午发起战役攻击。如敌在8月底或9月初向志愿军进攻,志愿军则在现阵地以逸待劳,适时举行反击为有利。

报告最后提出:

战役连续攻击决定关键在物资供应和兵员的适时补充,不知后者能否满足这一要求。

8月10日,毛泽东指派周恩来和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召集会议,研究彭德怀关于第六次战役的意图和基本部署的报告。

8月l7日,彭德怀签发了发动第六次战役的预备命令。

8月20日,正在开城北面松岳山麓志愿军谈判代表团驻地的邓华,收到彭德怀签发的第六次战役的预备命令之后,他立即认真研究,并联系当时双方战场态势进行了反复思考。

最后,邓华致电彭德怀,认为在“联合国军”阵地已经巩固“深沟高堡,固守以待”的情况下出击,进行阵地攻坚,于志愿军不利。

8月24日,彭德怀复电邓华说:

17日预备命令是要把全军动员起来,积极准备作战,而非具体部署。

几天后,邓华回到志愿军司令部,邓华指着地图,对彭德怀等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就地停战的话,觉得咱们并不吃亏,美军所占东线地区面积稍大却全是山区,人口稀少土地贫瘠。西线中朝方所占面积虽略小却是平原,人口稠密,土地肥沃,离汉城也近,对敌人威胁同样很大。

彭德怀等人专注地听着。邓华又说:

前几天志愿军在前线用望远镜看到,美国鬼子正拼命修筑钢筋水泥工事,听前线的同志汇报,敌人防线设置了一层层铁丝网,阵地前布满了地雷和燃烧桶。掩蔽部都是带顶盖的,异常坚固。另外,还设置了路障,连炮兵集火射击的诸元都是先计算好的。

彭德怀缄默不语,他显然有些被说服了。

邓华停了停,又说:

当前敌人已有强大纵深的坚固设防,而又是现代的立体防御,不可小视啊。

邓华接着说到:

志愿军们如果以现有力量和装备发起攻击,其结果有三:一为攻破了敌阵地,部分歼灭了敌人;二为攻破了敌阵地,赶走了敌人;三为未攻破敌阵地,而被迫撤出了战斗。不管哪一结果,伤亡和消耗都很大,尤其后者对志愿军是很不利的。相反的,如敌离开他的阵地,大举向志愿军进攻,志愿军以现有力量是可以将其打垮而求得部分歼灭的,代价也不会很大。

彭德怀不得不承认,邓华说得有理。他对邓华说:

你的建议有些道理,你写个书面建议给主席,第六次战役不是非马上发动不可,也可以缓一缓嘛。

8月18日.邓华向毛泽东正式提出以现有战线作为停战线的建议。他在电文中说;

现地停战,志愿军方亦不吃亏,因临津江以西“三八线”以南面积虽小.但人口财富较多,战略上,敌阵地离元山近,登陆易;但志愿军阵地离汉城更近,亦易拊敌侧背。

8月21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并告高岗,征询对邓华提出关于停战谈判的建议。邓华当时的建议是:

在军事上我应有所准备,从目前不进行战役反击,也当尽可能作战术的反击,收复些地方,推前接触线,更好地了解敌人阵地及其坚固程度。

毛泽东认为,这一意见值得认真考虑,他在8月21日致彭德怀电中具体说道:

你对邓华同志8月18日电的意见如何?……志愿军认为这个意见值得认真考虑,请具体计划一下,9月份能否进行此种战术反击。

8月26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彭德怀并告高岗:

志愿军已决定9月不作大规模反攻战斗。敌人又有企图在镇南浦登陆的消息。因此,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及四十军均应位于原驻地,加强训练,并准备对付镇南浦方面的可能登陆。

此后,第六次战役事实上被取消,朝鲜战争开始了长时期的阵地战。

从整个战局的反战过程来看,朝鲜战争进入了有史以来最艰难的谈判阶段。进入战史上最艰难的谈判

1951年8月10日下午13时30分,朝鲜停战谈判举行了第二十次会议。会谈开始,“联合国军”代表乔埃提出:“将‘三八线’作为军事分界线的考虑和讨论到此终结。”

中朝方面首席代表南日立即反驳说:“对方没有理由拒绝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建议。”

乔埃说:“本代表只是按照‘联合国军’的决定进行答辩,并没有打算妨碍贵官一个喋喋不休地谈论关于‘三八线’的问题。”

此后,在两小时10分钟的时间内,谈判双方进入了无言的状态。

最后,乔埃提出:“由于第二项军事分界线问题不能取得一致,是否进入第三项关于军事停战条款的讨论?”

这个提议遭到中朝方的拒绝。

8月11日,朝鲜停战谈判“联合国军”代表团首席代表乔埃在停战谈判发言中说:“中朝方如果继续固执‘三八线’,就会关闭谈判的大门。”

毛泽东则致电李克农,并告金日成、彭德怀:

在对方承认了以目前战线划分军事分界线并加以调整的情况下,志愿军可以提出修正案:将“三八线”定为双方军事分界线的基线,依此基线建立非军事地区,双方可不必一律向南北各撤10公里。

可依地形便利,“联合国军”在临津江东“三八线”以南后撤少于10公里,在临津江西“三八线”以南则仍撤10公里;中朝部队在临津江西“三八线”以北后撤亦可少于10公里,而临津江东“三八线”以北则仍后撤10公里。

8月13日,朝鲜停战谈判中朝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通过平壤广播发表声明:

如果“联合国军”在非军事区问题上不改变立场,谈判就不会有任何进展。

关于这场谈判,原朝鲜停战谈判中方联络官柴成文对于那场举世瞩目的停战谈判,仍然记忆犹新,他回忆说:“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而且也在军事外交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柴成文回忆说:

自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中朝两国军队并肩作战,到1951年5月底,经过5次大的战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受到沉重打击,损兵折将23万多人,从鸭绿江边败退到“三八线”。

美国统治集团开始醒悟,朝鲜战争是个无底洞,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此时的美国国内更是异常混乱,国会为此事吵得不可开交,美国公众也对当局不满,它的主要盟国则担心美军深陷朝鲜从而削弱在欧洲的力量。

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美国提出停战谈判的请求。出于和平考虑,中朝双方接受了美国政府的提议。

柴成文回忆说:

第一次谈判是1951年7月10日上午,地点是位于“三八线”上中朝控制区域内的凤庄。一张铺着绿色台呢的长方形条桌东西摆放在谈判大厅里,长条桌南北面坐着对方的5名代表。

南侧中间坐着“联合国军”首席代表乔埃,乔埃的右边坐着白善烨、霍治,左边坐着克雷奇和勃克。

桌子的北面是中朝方代表。中间坐着首席代表南日,南日的右边坐着邓华和解方,左边坐着李相朝和张平山。

双方代表的背后坐着人数大体相当的参谋、翻译和记录人员。

战场上打红了眼,进入谈判会场,双方仍保持着高度警惕。

首次会谈,南朝鲜参谋人员李树荣就位时,竟一屁股坐空,摔倒在地,可想其多么紧张。

8月16日,朝鲜停战谈判双方协议,任何军用飞机不得侵入开城中立区上空。

8月17日,朝鲜停战谈判圆桌会议开始举行。圆桌会议为正式谈判的下属机构,称小组委员会,双方分别由正式代表一人,助手两人组成。专门讨论某一项议程的细节问题。

双方会谈时不是面对面地坐在桌子两边,而是围着桌子进行交谈,试图创造一个比较轻松、自由的气氛。中朝方参加小组会的代表为李湘朝、解方。“联合国军”方为美军陆军少将霍治、海军少将伯克。圆桌会议开始讨论军事分界线划分问题。

与此同时,朝鲜停战谈判志愿军代表团党委召开会议,讨论军事分界线划分的问题。

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同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差别到底有多大?

最后,经过计算对比,一致认为“联合国军”虽在“三八线”以北占的地方比西线中朝军队在“三八线”以南占的地方要多一些,但那里多是山区,交通不便,人口少,耕地不多,而西线中朝军队在“三八线”以南所占地区,从经济上讲那里多是平原,交通方便,人口多,产粮多;从面积上讲,瓮津半岛加上沿海岛屿虽比东线略少一些,但保住了开城这个正在谈判的古都。

从政治上讲,如以“三八线”为停战的军事分界线,停战后中朝军队再退出开城,开城人民难以接受,政治影响也较大。

因此,无论从经济还是从政治上讲,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对中朝方并无不利。

会后,中方谈判负责人李克农又找南日、李相朝商量,他们一致同意这个意见,并向毛泽东提出这个建议,很快就得到了毛泽东的批准。

但是,由于发生了枪杀中朝方军事警察姚庆祥的事件,8月22日美军飞机又轰炸了中朝代表团住所,停战谈判被迫中断,所以这个具有突破性的方案直至10月25日以后才提出来。

8月20日,双方就谁先提出具体方案发生争执。“联合国军”代表霍治出乎意外地提出由抛掷硬币来赌正反面,由输的一方先提提案。

中朝方表示用抛钱来决定这样重要问题太不慎重,并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即军事分界线在东部由“三八线”以北4公里开始,到西部“三八线”以南4公里处。

但是,这个提案遭到霍治的拒绝。谈判因美方的蓄意破坏而中断。

柴成文后来回忆道:“开城谈判尽管没有取得实际性的进展,但停战谈判的消息从这里传向四面八方,小小来凤庄因此名声大震。从此,这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在世界地图上有了它的坐标。”

柴成文继续说到:“对参加谈判的人来说,尽管他们也知道这是一次十分艰难的谈判,但谁也没想到竟会一谈就是747天。”

是什么原因使停战谈判延长这么长的时间呢?

柴成文分析说:

主要是美国没有诚意!朝鲜停战谈判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停战谈判。

它是当时世界上头号强国美国,遭受到志愿军的狠狠打击后,不得不罢手而勉强接受的停战谈判。

很显然,美国对于这样的谈判不是心甘情愿的。所以,他们打败时想谈,谈判得不到便宜时又想打。

二、夏季攻势

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志愿军方代表团驻地应立即移至会场区外之中立区,以防敌特袭扰和意外。”

周恩来说:“只有志愿军们不怕战才能和。我们是愿意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以及远东和世界问题的。”

柴成文深有感触地说:“朝鲜停战谈判的胜利,是新中国外交谈判史上的首次胜利。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正义之战必胜!”毛泽东指示暂停谈判会议

1951年8月19日,中朝军事警察一行9人,在开城中立区执行正常的巡逻任务时,行至板门店西南的松谷里附近时,突然遭到埋伏于此的南朝鲜武装人员30余人的袭击,排长姚庆祥当场牺牲,战士王仁远负重伤。

在同日,朝鲜停战谈判中朝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向“联合国军”首席代表乔埃提出强烈的抗议,要求:“联合国军”改正7月17日以来一再破坏中立区协议的不法行为,严惩枪杀姚庆祥的凶手,彻底保证不再发生违反中立区协议的任何事件。

在战场上遭到惨败的“联合国军”,不得不再次想在谈判桌上找出路。

8月21日,毛泽东致电李克农,并告彭德怀:

志愿军方代表团驻地应立即移至会场区外之中立区,并靠近中立区以外之志愿军方部队,实行根据协议的武装警戒,以防敌特袭扰和意外。

柴成文后来回忆讲述了在谈判中发生的几件事。

一次,双方代表团成员在讨论中提出的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时,美方首席代表乔埃拒不发言,谈判陷入僵局,双方代表静静地坐着。这场“静坐”一直僵持了132分钟。

还有一段时间,美方代表在谈判中采取“到会即提休会”的战术,最短的一次会25秒即宣布结束,这些都创造了谈判史上的记录。

柴成文回忆说:

中朝方代表原以为战俘问题不是争论的焦点,能很快得到解决。可出乎意料,战俘问题最终成了争论最为激烈、拖延时间最长的一个问题,前后达一年半之久。

谈判桌前,唇枪舌战,激烈程度不比战场逊色。

柴成文深有感触地说:

朝鲜停战谈判的胜利,是新中国外交谈判史上的首次胜利。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国政府珍视和平,和平压倒一切,正义之战必胜!

8月22日,志愿军谈判代表团提议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专题向毛泽东请示。

毛泽东很快批准了这一提议,并征得金日成同意,按照志愿军谈判代表团的建议,向对方提出划分军事分界线的方案。

在同日,美军多架飞机,非法侵入开城中立区会址区上空,对中朝方代表团住所施行轰炸与扫射。

中朝方联络官以无线电话通知在汶山美方的联络官,促其速来开城进行现场调查。美方肯尼上校、穆莱上校抵达现场后,在具体的人证、物证面前,仍然千方百计进行抵赖。

8月23日,毛泽东致电李克农,并告金日成、彭德怀:

此次敌机夜袭,其意甚明,志愿军必须不怕破裂,予以坚决回击。志愿军方应于今日提出暂时停开谈判会议,以压“联合国军”气焰。同时,志愿军在军事上应加紧准备迎接“联合国军”可能的进攻。

同日,中朝方谈判代表宣告停开谈判会议。同时,在作战行动方面,也做了相应的部署。

金日成、彭德怀为严正抗议美方轰炸与扫射开城中立区代表团住所,对“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发出通知。

通知指出:

美方之所以敢于这样肆无忌惮地不断进行挑衅,是错误地把中朝方争取和平的耐心当作一种示弱。中朝方虽然为谋取和平进行了极大的忍耐,但忍耐是有限度的。

因为片面追求和平,和平总是不可得的。因此,中朝方代表团从本日起宣告停会,以等待美方对这一严重的挑衅事件做负责的处理。

8月24日,双方联络官在板门店会晤,中朝方联络官提出请对方来开城开会,讨论恢复谈判的日期和时间。“联合国军”方则提出要讨论改变会址。

中朝方联络官认为,只有双方代表举行会议才有权处理改变开城中立区的协议。为此争执不下,后多次会晤均无效果。

8月25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复信金日成、彭德怀,表示:

根据调查报告,没有任何陆军部队曾经进入中立区,没有任何海空军飞机曾进入中立区进行轰炸扫射。

并攻击中朝方提出的抗议,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恶毒谎言,是为了自己阴险的宣传目的而制造的。

8月26日,中朝方首席代表南日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军用飞机轰炸及扫射朝鲜停战谈判中朝方代表团的事件调查结果。

8月27日,李奇微再次致信金日成、彭德怀,要求更换会址,把会址迁到一个不在任何一方单独控制之下的地区,并具体建议设在板门店以东的松贤里。

同日,金日成、彭德怀致信李奇微,严厉驳斥李奇微25日的复信。信中指出:

乔埃说8月19日事件是“大韩民国公民”的“自动”行为,美方不能担负责任的言论是站不住脚的。如果“联合国军”司令部对南朝鲜部队无法控制和不负责任,就无权代表一切“联合国军”所属武装力量来进行谈判。

开城中立区的炸弹片、弹坑,岩石裂痕原状未动的保存着,这是“联合国军”谈判代表与新闻记者再来开城时,无法逃避的事实。

于是不难看出谁是这次挑衅事件的制造者,谁不根据事实而武断地发出荒谬绝伦的谎言。停战谈判还须本着认真负责与平等对待的原则。

严肃处理任何一方违反和破坏开城中立协议的行为,不能采取歪曲事实,抵赖一切、颠倒是非的态度。

8月30日,毛泽东致电李克农,并告金日成、彭德怀:

从李奇微29日复信中可以露出,敌人是需要把谈判继续下去的。

因此,志愿军在复查与发表双方来往文件两个问题上,还可以与敌人进行几个回合,现不宜将复会同时提出,免得敌人以为志愿军亦急于复会而又嚣张起来。

8月31日,南日向乔埃抗议“联合国军”方谋杀中朝方军事警察杨显泽、张仁凤。抗议说:

30日上午6时,中朝方军事警察杨显泽、张仁凤等3人在开城中立区以内炭洞里正常休息时,被身着南朝鲜部队军服的10余人袭击,杨显泽、张仁凤2人被杀害。“联合国军”方一再将身着南朝鲜军装的人员,说成是非正规人员,以推卸自己无可推卸的责任。为此中朝方提出严重抗议,并坚决要求严惩凶手,保证不再发生破坏协议的任何事件。

8月31日,毛泽东致电李克农,并告金日成,彭德怀:“联合国军”仍在空中和地上继续挑衅,其企图显然是示威和试探,志愿军们应随时予以揭露和抗议。

关于谈判细节,柴成文后来回忆说:

谈判中最艰难的地方是军事分界线的划分。关于军事分界线的问题,早在开城会议上,中朝方就提出了一个原则性建议。

即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后退5公里建立非军事区,脱离接触。“三八线”是朝鲜战争爆发前南北两方原有的军事分界线,这已经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公认。停战谈判开始之前,美方竟拒绝中朝方的主张。

他们坚持自己的方案,提出“海空优势论”,即他们在海空中保持的优势,在划定军事分界线时要得到补偿。也就是说,根据这个“方案”,对方不动一枪,不伤亡一人就可以获得中朝方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对这个荒谬无理的要求,自然遭到中朝方的强烈反对。为此,中朝方与美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李克农当时有句“口头禅”,他说:

谈判是“打仗”。是打“文仗”不是打“武仗”。

此时在“武仗”战场上,中朝军队正高奏凯歌。仅当年5月21日的第五次反击战役,中朝军队便将战线向前推进了50至70公里,歼敌4.6万余人,从此彻底粉碎了美军、南朝鲜军一切攻势,把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附近。“武仗”打得被动的美方,主动提出了停战谈判的意向,不得不转向打“文仗”。粉碎美军实施的绞杀战

1951年夏,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节节败退,刚刚走马上任的远东空军司令奥托·威兰施出浑身解数,要一解美军的困境。“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仔细地看了威兰将军送来的报告,并连连点头。“威兰将军,志愿军们很需要您这样的想象力。”“将军,应该打击志愿军的要害,志愿军的要害不是在前边,而是在后边。”

李奇微眯起了眼睛:“说下去,接着说下去。”“志愿军的作战物资都是从中国东北运来的,只要卡住了志愿军他们进入朝鲜的通道,他们就会瘫痪,就会无法再战。”“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联合国军现有1200架飞机,可以全方位、全天候空中封锁,对志愿军进行绞杀。”

李奇微笑了:“我们的这次行动就叫绞杀,像绞死对手一样,就叫空中绞杀战吧。”

于是,“联合国军”的空军改变了作战目标,主要对志愿军的铁路、公路交通干线进行封锁,欲全力切断志愿军的后方运输线,使志愿军前线部队得不到供给而不战而退,这是对志愿军空军和高炮部队的一次新的考验。

为了实施“绞杀战”,“联合国军”动用了80%的兵力,其战斗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几乎全部投入使用,并计划以3个月时间全部摧毁朝鲜北部的铁路系统,使志愿军的“铁路运输陷于完全停顿的地步”。

志愿军后方所有部队,在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以无比顽强的战斗精神进行了反“绞杀战”斗争。

8月18日,联合国军对交通线的轰炸破坏全面展开,即“绞杀战”开始。

其第五航空队的绝大部分兵力主要用于切断朝鲜西北部的铁路线,集中轰炸宜川至肃川、熙川至顺川之间的铁路干线。

轰炸机指挥部的B-29重型轰炸机负责轰炸宜川、新安州、顺川和平壤等地的重要桥梁;舰队航空兵则负责封锁朝鲜东部的铁路线。

战斗轰炸机每天通常出动两次,一般使用32机到64机的大编队进行活动。每个战斗轰炸机联队每天攻击一段长24到48公里的铁路线。

F-86喷气式战斗机则主要以若干小编队组成“阻击屏幕”进行掩护,并在大机群活动的同时,以四至六机小编队进行游猎活动,伺机偷袭志愿军起飞、返航降落成散队的飞机。

为防止志愿军航空兵部队进驻朝鲜境内,对其空军活动和地面部队造成严重威胁,B-29重型轰炸机除轰炸重要桥梁外,还主要负责轰炸破坏朝鲜北部的机场。

8月底,整个铁路交通处于前后不通中间通的状况。“联合国军”在轰炸志愿军铁路线的同时,也加剧了志愿军对公路线及运输车辆的轰炸破坏。“联合国军”白天以战斗轰炸机扫射志愿军的待避车辆和囤积物资,在重要桥梁、路线上投掷定时炸弹和一触即发的蝴蝶弹,以阻止车辆通行。

夜间在公路上空用C-47运输机投下照明弹,用B-26轻型轰炸机分区搜寻目标,进行跟踪追击轰炸,妄图摧毁志愿军“所有的公路交通”和“每条线路上的每辆卡车和每一座桥梁”。

在当时,志愿军一线各军一度存粮不足一周,二线各军存粮也不足半月的情况,问题十分严重。

为了粉碎“联合国军”的“绞杀战”和战胜洪水灾害,志愿军除组织部队翻晒浸湿受潮的粮食、物资,动员二线部队、机关节粮支援一线外,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加强对空斗争。志愿军高射炮兵部队共有4个师另3个团又50个营,分别担任掩护前线与后方任务。其中归志愿军直接指挥、担任掩护后方交通运输的高射炮兵由3个团又10个营增加到4个团又25个营,主要掩护铁路桥梁和仓库区。为保障夜间行车安全,调整和加强了后方运输线上的防空哨。

8月,调第五十军第一四九师配属志愿军担任防空哨任务,连同原有的公安第十八师及有关分部警卫团,担任防空哨任务的兵力共有7个团又两个营,约8200多人,在2100多公里的运输线上昼夜监视“联合国军”的飞机活动。

同时,对各种物资加强疏散、伪装,设立假目标,真真假假,迷惑“联合国军”。

在组织铁道兵集中力量抢修被破坏的桥梁和线路的同时,志愿军还统一组织汽车运输部队、工兵和后勤各种力量,采取了铁路、公路与水上漕渡相结合的接力运输方式。

在洪水泛滥和江桥遭到破坏的地方,组织漕渡,采取分段倒运的办法,使各段线路有机地联系起来。

这种铁路、公路和漕渡相结合的接力运输方式,是在洪水泛滥、“联合国军”飞机轰炸情况下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运输形式,它使志愿军达到了路断、桥断而运输不断的目的。

采取这种形式并结合抢装、抢卸,仅8月份就将1100多车皮,约合3.4万吨的物资抢运到了前线,初步改善了当时缺粮、少弹的供应状况,圆满地完成了运输任务。“联合国军”在“绞杀战”的第一阶段,普遍轰炸交通线和桥梁,收效不大。于9月份开始了“绞杀战”的第二阶段,即集中轰炸清川江以南的新安州、西浦、价川间铁路“三角地区”。

此处是朝鲜北部铁路和公路运输的咽喉,这个地区被破坏,不仅南北、东西的铁路运输将同时中断,而且公路运输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西浦至新安州段两侧多水田,顺川至价川段则道路基较高,被破坏后修复困难。“联合国军”利用这一地势特点,每天平均出动5批103架次飞机集中轰炸这一地区,并逐步压缩轰炸地段。

最初,集中轰炸京义铁路渔波至新义州段和满浦铁路顺川至价川段;随后,“联合国军”又将重点封锁区集中在京义铁路的大桥至肃川的17公里和满浦铁路泉洞至中坪的22公里地段上。

为粉碎“联合国军”对“三角地区”的集中封锁、破坏,在志愿军司令部统一领导下,采取了集中使用兵力,密切防空、抢修、运输的协同,加强分段倒运等办法,并加强了“三角地区”的防空兵力。

9月初,中央军委决定将东北军区防空司令部所属的4个高射炮兵团和6个高射炮兵营拨归志愿军直接领导和指挥。

9月下旬,从掩护机场修建的高射炮兵第六十四师中抽调了11个独立高射炮兵营和6个高射机枪连,加上原有高射炮兵部队,在铁路线上组成了4个防空区,即:平壤、安州、定州、价川、顺川区;殷山、新仓里区;阳德、龙池院里区;平壤、物开里区,进一步加强了铁路线上的防空力量。

10月中旬以后,又陆续将掩护机场修建的大部分高射炮兵调往“三角地区”和其他重要铁路地段。还从国内抽调了一个雷达连、5个探照灯连,配合高射炮兵作战。

至此,“三角地区”及其附近目标的高射炮兵部队增为3个师又23个营和城防高射炮兵4个团及一个高射机枪团和一个探照灯团,仅在“三角地区”的新安州至鱼波段和价川至顺川段,即集中了高射炮兵7个团又8个营对“联合国军”飞机作战。

同时,以高射炮兵第六十四师为基础,在安州成立铁道兵高射炮兵指挥所,实施统一指挥。防空火力增强后,狠狠打击了“联合国军”飞机的疯狂气焰。

9月15日,周恩来在审改批发聂荣臻关于解决运输问题致彭德怀电报中指出:

今年洪水为患,对交通运输影响最大,加之敌机集中轰炸,增加了困难。为此决定:

1、充实铁道兵团,加强抢修力量。

2、保证抢修桥梁材料的供应。

3、加强倒运力量。

4、加强铁路和桥梁的防空力量。现在,所争取者是时间问题。

9月16日,中朝联合司令部发出指示,提出阵地战工事构筑的具体部署要求:

凡重要阵地特别是核心阵地,必须是隧道式的据点,以抗击“联合国军”的猛烈的火力突击,保持防御的稳定,更有力地以进攻手段打击敌人。

此后,志愿军与人民军在防御作战中,即出现了坑道工事的雏型。

9月17日,中央军委发出指示:

为了加强朝鲜东西海岸的防御,防止敌人从侧后登陆,在作战指导上,要根据朝鲜特殊的地形,必须坚决阻击敌人于海上的方针,放弃让敌登陆或诱敌深入后歼灭之的方针。

9月20日,为掩护安东、平壤间主要交通线,加强反“绞杀战”斗争,志愿军空军奉命正式出动作战。

首先出动作战的是航空兵第四师,之后,其他航空兵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也陆续投入作战。

其实,早在8月下旬,志愿军空军即奉命同苏联空军一部担负保护平壤以北主要交通线和掩护机场修建的任务,根据中央军委确定的“逐步前进”、“轮番作战”的方针,从9月下旬,志愿军空军歼击航空兵以师为单位,采取“以少到多、以老带新、先打弱敌、再打强敌”等稳妥办法,陆续投入作战。

9月25日,歼击第四师出动32机,配合苏联空军120机与袭击志愿军顺川、安州、平壤等铁路目标的“联合国军”百余架混合大机群进行了空战。

在这次空战中,飞行员刘涌新单机与6架美军飞机激战,击落F-86飞机一架。他是志愿军空军第一个击落F-86飞机的飞行员。

从9月22日至27日,5天空战中,“联合国军”被志愿军空军击落26架,击伤8架。“联合国军”被迫“决定其战斗轰炸机以后不在米格走廊内进行封锁交通线的活动”。

10月2日,毛泽东指示空军司令员刘亚楼:

要争取时间锻炼部队,应设法使更多的部队参加实战锻炼。

同日,毛泽东在空军关于空四师9月25日空战情况的报告上批示:

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你们予以鼓励是正确的。

在铁路抢修方面,志愿军采取了“以集中对集中,以机动对机动”的方针。

9月8日,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抢修指挥所在安州成立前方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铁道兵各师、工程总队及朝鲜人民军各铁道联队。

随后,中央军委给铁道兵配属了5个新兵独立团、补充新兵9000人,加上铁道兵原有部队和朝鲜铁道工程旅等,志愿军在朝鲜北部铁路线上的抢修力量已达7万多人。

在抢修斗争中,工程部队根据美军飞机轰炸情况的需要,采取重点抢修的方针,将主要兵力集中在“三角地区”及东、西清川江和东大同江3座桥梁上,而暂时放弃平壤至物开里段的抢修工作。

在抢修中,工程部队充分发挥了群众的智慧,创造性地采取了架设活动桥梁,白天移开,晚上移回;以枕木排架代替后方填补大弹坑等方法,节约了抢修时间,又迷惑了“联合国军”飞机,减少了桥梁损失,提高了运输效率。兵力分成昼夜两班,轮流替换,24小时不停地抢修。

为在有限的通车时间内,通过更多的列车,铁路运输上创造了密集的“列车片面续行法”,即在通车的夜晚将列车排列在一个或几个区段上,同一方向行驶,并缩小列车间隔时间和距离。

10月下旬,“联合国军”飞机轰炸封锁更为加剧,志愿军“三角地区”铁路运输再度中断。

由于志愿军防空、抢修、抢运三位一体的联合作战,至10月,志愿军铁路运输情况一度好转,曾争取到半个多月的时间通车。“联合国军”也无可奈何地承认:

凡是炸断了的铁路,很少是在24小时内未能修复的,对铁路实行绞杀作战的效果是令人失望的。

据不完全统计,在此阶段,志愿军铁路运输抢运过封锁区的作战物资共达1.54万多车皮。

在这一阶段,公路运输同样进行了艰苦斗争。

1951年下半年,在志愿军普遍整修公路的基础上,又新修公路700多公里,架设和加固桥梁70余座,修涵洞400多个,使平元铁路南北有了8条公路干线和若干支线,解决了东线供应问题。

在各主要河流渡口架设便桥,公路沿线大量设置车辆待避所和夜间行车设施,使汽车运输能力比1951年下半年提高了70%左右。同时,还调整和完善了防空哨。

在32条共2500多公里的公路上,使用了1.26万人的兵力,设置了1300多组对空监视哨,保证了汽车部队的安全运输。

同时,志愿军公路运输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汽车运输能力较4至8月提高75%以上。从而逐步改善了志愿军供应状况,保证了志愿军军作战的基本需要,并使前线开始有了粮弹储备。

1951年底,“联合国军”实施“绞杀战”已超过了其原计划的时间一个月,并未达到预期目的,但“联合国军”不甘心就此罢手。

李奇微认为:

如果终止空中封锁交通线的活动,或者缩小这种活动的规模,就会使志愿军,在一段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能积聚起足够的补给品,从而有能力发动一次持续的、大规模的攻势。

在反“绞杀战”斗争中,志愿军与朝鲜全体军民群策群力,各军兵种在统一领导下密切协同,积极斗争,将美军空军的活动空域压向清川江以南,并形成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胜利地粉碎了美军切断志愿军交通运输线的企图,打破了“联合国军”“空中优势”的神活,使志愿军后方供应条件获得了进一步改善。毛泽东同意开城复会

1951年9月1日,金日成、彭德怀致信李奇微,抗议美方飞机轰炸开城。

信中指出:

从8月23日至30日的8天时间里,美方飞机侵入开城中立区25架次,杀害中朝方军事警察两人。9月1日24时30分,美方军用飞机一架,又非法侵入开城中立区上空投掷两枚炸弹,并以机枪扫射,这两枚炸弹落在了距中朝方首席代表南日将军住所仅距500米处。“联合国军”对上述事实,一方面不顾事实的加以否认和抵赖,一方面却又明目张胆、毫无忌惮的继续挑衅。其目的除去显然是在蓄意破坏朝鲜停战谈判,使开城会议无法继续进行外,决无其他借口可以解释。

9月3日,周恩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作《关于外交问题的报告》,阐明中国政府对朝鲜停战谈判的基本政策和立场:

公平合理的方案,志愿军们接受;它要来挑衅,志愿军即回击;它耍无赖,志愿军即揭破;它要拖延,志愿军即逼迫它在停战和破裂中选择一条道路。志愿军们不怕破裂,已经为此作了准备。

9月3日,中朝方首席代表南日抗议“联合国军”破坏开城中立区上空中立。

抗议说:

美国军用飞机自7月15日以来,一直未停止侵入开城中立区上空的非法行动,并多次投掷炸弹与照明弹,并谎称双方未就开城中立区上空中立化达成协议。然而,7月13日,李奇微致金日成、彭德怀的信中,曾经提出,停战谈判的整个时期内,双方同意在中立区内不作任何种类的敌对行动。

根据国际惯例,所谓“敌对行动”,包括所有武装力量进行的任何种类的“敌对行动”。

因此,美国空军在开城中立区上空进行的巡逻侦察活动,是一种明显的敌对行动,应该予以停止。开城中立区的协议应得到全部和严格的遵守。

9月3日,周恩来在以《朝鲜停战谈判与对日媾和问题》为题的报告提纲中指出:

志愿军们既不怕和,也不怕战。志愿军们认识到反美斗争是一个长期的斗争。只有志愿军们不怕战才能和。志愿军们是愿意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以及远东和世界问题的。但必须不怕为抵抗侵略而进行正义战争,然后才有争取持久和平可能。

9月6日,李奇微复信金日成、彭德怀指出:“联合国军”从未违反过关于开城中立区的协议,中朝方面纯属蓄意虚构、恶意指责、无端怀疑“联合国军”的信义。“联合国军”不能在朝鲜军队实施管制的区域内,保证对方部队不发生恶意制造出来的事件,只能保证自己部队不发生违反开城中立区协议的条款。信中建议双方联络官立即在板门店会晤,讨论选择一个谈判不受阻挠继续下去的新会址。

9月10日凌晨,美国空军飞机一架侵入开城中立区上空进行扫射,击中满月里地方的民房。“满月里事件”发生的当晚,美军总部电台广播承认,此次事件是“联合国军”飞机所为。

9月11日,乔埃正式致函南日,承认“满月里事件”是美方飞机造成的,并表示遗憾。

朝鲜停战谈判中朝方代表团就“联合国军”方破坏开城中立化协议阻挠谈判问题发表声明指出:

至开城中立区问题发生和达成协议以后,中朝方代表团对于“联合国军”方的有关提议,完全采取了认真负责的态度,凡是可以接受而有利于谈判进行的,都曾经并准备继续加以合理解决,无理的则断然予以拒绝,面对于“联合国军”横蛮无理的挑衅行动则绝对不能容忍。“联合国军”方面则是在一直蓄意地、有计划地制造并还在制造着一连串的挑衅事件,来破坏开城中立化协议,以阻挠停战谈判的进行;并在事件被揭露之后,又采取极其蛮横无理不负责的态度,对于其所制造的挑衅事件一律加以否认和抵赖。

对其制造的一连串事件,一件也不加以解决,因而阻碍了停战谈判的恢复。

声明具体列举了7月1日以来,双方对诸项有关事宜的不同态度。

声明最后指出:“联合国军”必须放弃其横蛮无理的态度,认真负责地处理一连串挑衅事件。朝鲜停战谈判才能够在平等正常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以求得公平合理的停战协议。

9月11日,金日成、彭德怀复信李奇微说:

你方坚持一味抵赖,拒绝处理破坏开城中立化协议的一连串的挑衅事件,并提出更换会议地址的建议,企图以此逃脱,破坏开城中立化和阻挠停战谈判进行的责任。

既然你方认为一切破坏协议的挑衅事件是“虚构”和“伪造”的,为什么不敢要求追究。

如果你方不认真负责地处理这些事件,不事件的真相,不敢提出处理与复查,不管把会议地址更换到什么地方,同样的甚至更严重的挑衅事件仍会发生,你方对于一个中立区的协议都公然不愿遵守,还有什么理由可以期待你方遵守一个停战协议呢?

9月12日,志愿军第六十七军第五九九团在金城西南537.7、432.8两高地阻击美军第二十五师一个营、南朝鲜军4个营共5个营兵力的进攻,给予进攻部队以沉重打击,歼美军、南朝鲜军970余人。

9月13日,毛泽东致电李克农,并告金日成、彭德怀:

乔埃最近的表示,说明“联合国军”已在“转弯”。不管对方今后是否提出更换会址,志愿军方都“应掌握主动,提议或同意在开城复会”。

9月18日,朝鲜人民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大量杀伤了美军和南朝鲜军有生力量,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在此期间,志愿军第一线的第二十七军和第六十四、第四十七、第四十二、第二十六军各一部在西、中线对“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实施战术反击,有力地配合人民军作战。在整个夏季防御作战中,中朝军队共歼灭“联合国军”7.8万余人。志愿军积极进行战术反击

为配合朝鲜人民军粉碎“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志愿军第一线各军积极对“联合国军”进行不断的小规模战术反击。

9月4日,志愿军党委在伊川西北空寺洞召开了军以上干部参加的党委扩大会议,会议要求全军:

要学会阵地攻坚与阵地防御,并且提出:进攻时,必须稳扎稳打;防御时,要积极防御、节节抗击、反复争夺,不得轻易放弃阵地,同时还要积极地进行阵地反击和小型出击。

会议作了如下部署:

第一,第一线部队,时刻准备打击可能进攻之敌和随时准备歼灭小股出扰之敌。同时,还要积极准备打一些以消灭“联合国军”突出部为目的的小型攻坚战,求得每次歼灭美军一个连至一个营,以取得攻坚作战经验。

第二,为随时防范与还击“联合国军”从正面进攻和在东西海岸登陆,要求全军把进一步加强防御阵地作为战略任务,大力加强第一线和第二线阵地的工事,并着手构筑东西海岸纵深工事和第三线西起海州,东经麟蹄里、南川店、市边里、伊川、洗浦里、淮阳至化川里阵地的工事。

第三、为加强中间运输线,保障供应运输顺畅,全军立即着手修建有战略意义的标准公路,阳德、各山、伊川线,由第三兵团负责;阳德、马新里、佳丽川、洗浦里线,由第九兵团负责;市边里至南川店,市边里至遂安,市边里至五里亭、朔宁线,由第十九兵团负责;洗浦里以东之线,由第二十兵团负责;伊川至玉洞里之线,由第四十二军负责。

在东线,朝鲜人民军在粉碎“联合国军”夏季攻势过程中,志愿军第一线各军配合朝鲜人民军作战,积极地进行了战术反击。

9月1日至3日,位于北汉江以西的第二十七军,以3个团的兵力,在5个炮兵营火力支援下,向注坡里东西一线地区“联合国军”7处阵地实施反击,包括打击“联合国军”反扑,共歼灭“联合国军”1900余人。

9月5至9月6日,第四十七、第四十二、第六十四、第二十六军各一部,分别向德寺里、338.1高地、中马山、西方山、斗流峰等“联合国军”阵地实施反击,除第四十二军攻击中马山未能成功外,其余均达到预定歼“联合国军”的目的,共毙伤“联合国军”2000余人,并占领了两方山、斗流峰等要点,改善了平康地区的防御态势。

在这场正义之战中,最著名的战例当属临津江东岸战斗。提到这里,原解放军第一四一师政委梁峻英回忆道:

美骑一师的一个加强连,在铁原到涟川的铁路以西的338.1高地的悬崖峭壁上构筑了工事,妄图依靠天险来抵抗志愿军的打击。

志愿军一三九师四一五团把拿下338.1高地的艰巨任务交给了“战斗模范连”。

1951年9月6日晚,在经过认真勘察后,部队开始出发,并表示:一定消灭敌人,完成任务。

19时30分,志愿军军趁夜色悄悄摸向338.1高地,并与敌人巧妙周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山梁。

攻占山梁后。七班长马忠庆想:“应当首先拿掉山头上那挺机关枪。”

于是,带领两个组继续往上冲。

新战士李盛清被子弹打掉两颗门牙,他一手捂着嘴,一手仍向山上扔手榴弹。

团员姜顺全被一颗子弹打进了胸膛,他咬紧牙关继续往上冲,还喊口号:“同志们!冲上山顶,争取新光荣啊!”

当他冲到山顶后,高兴地喊了一声:“呵!志愿军到山顶了!”便倒下了。

石润兴冲到地堡跟前,连着甩进4枚手榴弹,一挺机关枪和7个鬼子同归于尽。

这时,七班的勇士们如猛虎一般又从山上扑了下来。

经过长达70分钟的激战,志愿军完全、彻底地消灭了敌军。

毙敌连长以下120人,俘敌中士以下12名,缴获各种炮6门,重机枪两挺,轻机枪4挺,长短枪30支,对话机3部,步行机6部,电话单机5部。

在军史上首创了志愿军一连对美军一连的辉煌战例。

战后四一五团记集体一等功一次,并授予“二级英雄连”的光荣称号。“联合国军”发动的夏季攻势,共持续了一个多月,先后动用了美军两个师、南朝鲜军5个师的兵力,主要进攻方向为北汉江以东至东海岸朝鲜人民军防守的阵地。“联合国军”在进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航空兵、炮兵支援和坦克的配合,而且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猛攻,战斗异常激烈。

朝鲜人民军在洪水为害、交通困难、粮弹供应不足等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利用野战工事,进行了顽强地阻击和积极地反击。

激战3天,“联合国军”仅占我部分前沿支撑点,被迫在8月21日转入重点进攻。“联合国军”转入重点进攻后,战斗更加激烈,有的阵地人民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达10余次。

8月24日,人民军阻止了“联合国军”的进攻,共毙伤俘虏“联合国军”1.6万余名。

1951年9月,在天德山战斗中,希腊派遣一个步兵营和9架飞机组成的一个空中运输中队,作为美军“王牌”骑兵第一师的附属出现在战场上。在此次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了著名的“天德英雄连”。

在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的秋季攻势中,该连奉命守卫临津江东岸天德山阵地。

10月1日清晨,美军第三师第十五团和骑兵第一师一部,在10个炮兵群、25辆坦克和12架飞机的配合下,向天德山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第五连官兵英勇抵抗,激战9小时,打退美军11次进攻,毙伤300余人。

10月2日,连队组织小分队主动出击,又毙伤80余人。3日和4日,美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连续实施连、营集团进攻。

志愿军五连发扬不怕流血牺牲和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舍生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