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视频讲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22:10:0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8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视频讲解】

2018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视频讲解】试读: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冯玉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硕士,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阅卷人,高分一次性通过助理社会工作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培训师、心理咨询师、营销师、公关员、会计师等职业资格类考试,被誉为“考证达人”。冯老师通过多年参与阅卷和考试,深知职业资格类考试命题规律、答题方法和判卷规则,能深刻剖析考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

授课特点:讲授风格生动幽默,逻辑清晰,擅于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及应试技巧;善于案例教学,联系实际帮助学员理解,将深奥的理论问题通俗化,让学员在欢声笑语中掌握真知。

刘晓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5年社会工作者考试辅导经验,发表社会工作专业学术文章30余篇。刘老师有多年的公益志愿者服务经历,5年政府工作经验,曾多次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社会工作相关课程讲座,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都非常丰富。

授课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分析现实中的案例,深入浅出,受到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7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某小区门口早晚出入车辆多,常常造成交通拥堵。社区热心人士陈阿姨出面组织几位居民当志愿者进行交通疏导。但让陈阿姨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开会的场面就非常混乱,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认为志愿执勤活动应仔细安排,明确分工;有的认为执勤活动需要占用许多时间,而且还要产生一些额外费用,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提出执勤万一出了事怎么办,应当购买保险……

在随后的交通疏导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甚至还出现志愿者与居民发生冲突的情况,陈阿姨为此头痛不已,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找到了社会工作者。

问题:

1从参与能力的角度,列出本案例中影响居民参与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因素。

2为推动该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哪些工作?【分析】本题第一小题主要考查影响居民参与志愿者服务的因素,难度一般。考生应熟练掌握社会工作中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的因素,并结合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第二小题主要考查城市社区服务中的志愿服务。考生作答时,应结合材料,从多个方面说明社会工作者针对该社区的居民应如何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以材料为根本,多与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

1本案例中,从参与能力的角度,影响居民参与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因素具体如下:(1)时间和金钱因素。该小区中有的居民认为执勤活动需要占用许多时间,而且还要产生一些额外费用,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居民是否有能力付出这些时间和金钱,会影响其参与行为。(2)知识与技巧因素。陈阿姨组织第一次开会的场面非常混乱,在之后的交通疏导过程中甚至还出现了志愿者与居民发生冲突的情况。如果社区居民没有参与会议的经验,又缺乏有关的组织技巧、决策的相关知识等,就会妨碍其参与社区事务。(3)制度因素。志愿执勤活动未明确分工和购买保险,社区居民缺乏原动力,影响社区居民的参与行动。

2为推动该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社会工作者应开展的工作具体如下:(1)策划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

①协助相关组织在社区中开展志愿服务项目,以及协助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开展邻里互助、治安巡逻等群众性自我互助服务活动。

②发掘和策划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拓展志愿服务的项目领域。(2)发掘培养志愿者骨干,培育扶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

①注重发掘培养志愿者骨干,形成社工带动志愿者骨干、志愿者骨干带动普通志愿者的工作模式。

②积极推动志愿者团队结构化、引导志愿者自发成立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并在发展中予以多方位的支持。(3)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①根据志愿服务的需要,应对志愿者开展服务态度、权利义务、服务技能等多方面的培训。

②提高交通疏导的服务质量,促进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4)做好志愿者管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

①设立灵活多样的表彰奖项,对社区志愿者予以激励和表彰。

②积极推广“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互助服务”等有效形式,使志愿者在自身需要帮助时能够得到社会的回报。

③积极创造条件,切实维护社区志愿者的合法权益。【考点解析】(1)社区居民是否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①参与价值;②参与意愿;③参与能力。其中,参与能力可能受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第一个是时间和金钱因素,第二个是知识与技巧因素。除了影响居民参与的个人因素外,制度上的因素也会影响居民的参与。(2)目前社区社会工作者在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点:

①前社区社会工作者在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方;

②发掘培养志愿者骨干,培育扶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

③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④做好志愿者管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20分)

社区戒毒人员张某找到社会工作者,要求得到各类困难补助,但社会工作者认为其部分要求不符合政策规定,无法协助处理,张某声称要投诉社会工作者,并出言不逊,而社会工作者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双方关系陷入僵局,机构主管对社会工作者进行督导后,社会工作者主动约张某进行再次面谈。

社会工作者:“对不起啊,上次我只考虑了政策规定,而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

张某一愣。

社会工作者:“你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我也知道虽然生活很艰苦,但你在努力想办法克服困难……”

张某被触动了,低下了头。

社会工作者:“这次我想进一步了解一下情况,看看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办法一起面对困难,好吗?”

张某:“上次我发火也是因为着急,孩子最近……(张某叙述了孩子的近况)”

社会工作者:“噢!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张某:“情况好些了。”

社会工作者:“你确实挺不容易的,你发火我很理解,但也不要太急,总有办法解决的。把你的困难以及想法再具体讲一下,我会根据我了解及掌握的情况,与你共同商量,一起想办法解决,好吗?”

张某表示同意。

问题:

1逐一列出社会工作者在面谈中运用的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及案例中对应的内容。

2本案例体现了建立专业关系的哪些要素?【分析】本题第一小题主要考查社会工作实务的接案过程中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考生在作答时,应结合案例的具体谈话内容,列出社会工作者运用的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第二小题主要考查建立专业关系的要素,考生应结合案例逐条分析,难度一般,对于拿不准要不要写的地方,全部写上,多写了不扣分,少写了不得分。【参考答案】

1社会工作者在面谈中运用的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具体如下:(1)同感。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多次运用了同感的技巧,如“你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我也知道虽然生活很艰苦,但你在努力想办法克服困难”,“你确实挺不容易的,你发火我很理解……”,表明社工充分感受到服务对象的处境,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并运用这种理解去帮助对方提升能力。(2)诚恳。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首先诚恳道歉,“对不起啊,上次我只考虑了政策规定,而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然后表达了自己想要进一步了解一下情况,帮助服务对象面对困难的想法,“这次我想进一步了解一下情况,看看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办法一起面对困难,好吗?”。社会工作者这样的面谈让服务对象感受到了其诚恳的态度,从而愿意与其进行沟通。(3)温暖与尊重。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关心案主孩子的情况,并安慰案主不要太急,总有办法解决困难。对应的内容为“噢!孩子现在怎么样了?”和“你确实挺不容易的,你发火我很理解,但也不要太急,总有办法解决的。把你的困难以及想法再具体讲一下,我会根据我了解及掌握的情况,与你共同商量,一起想办法解决,好吗?”。(4)积极主动。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表达了对服务对象的关心。对应的内容为“这次我想进一步了解一下情况,看看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办法一起面对困难,好吗?”和“……把你的困难以及想法再具体讲一下,我会根据我了解及掌握的情况,与你共同商量,一起想办法解决,好吗?”。社会工作者通过鼓励案主对自己的积极探索,让其感觉到社工是与他在一起的,并积极寻求资源协助,以回应案主的需要。

2本案例体现了建立专业关系的如下要素:(1)与服务对象准确沟通想法和感受。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主动承认错误,服务对象也表达了自己的焦急感受,进一步说明了自己的情况。(2)与服务对象沟通相互之间的资料。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谈话中提到根据自己了解及掌握的情况,与服务对象共同商量,互相沟通情况。(3)沟通充满亲切感和关怀。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提到服务对象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主动关心服务对象的情况,充满亲切和关怀。(4)与服务对象角色互补。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积极寻找资源,并与案主共同商量解决困难,体现了角色互补。(5)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同感与尊重,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服务对象逐渐敞开心扉表达自身感受,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信任关系。【考点解析】(1)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包括:

①同感。同感是一个人进入另一个(群)人的情感与经历中的能力,即能够感受另一个(群)人的情感与生活,犹如自己身在其中,但在这个过程中又不会失去自己的能力。

②诚恳。社会工作者要在专业关系中始终保持诚恳的、开放的、真实的态度。

③温暖与尊重。社会工作者要关心、关注服务对象的一切,并能够向服务对象传达这种情感,包括:对服务对象的责任感,关心、尊重、了解、希望促进服务对象提升生活的愿望,以及愿意为此提供协助的意愿。

④积极主动。社会工作者积极主动的态度有助于与服务对象成功地建立关系。(2)要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需注意以下五要素:①与服务对象准确沟通想法和感受;②与服务对象准确沟通想法和感受;③与服务对象准确沟通想;④与服务对象角色互补;⑤与服务对象角色互立信任。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范有积极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的意愿,但工作一段时间后,渐渐表现得有些消极,存在着严重的无力感。在接受机构主管督导时,小范表示:最近的个案服务没有显著成效,虽然服务对象表示可以理解,但他还是非常自责,认为主要是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个别服务对象的情况出现了反复,自己也会觉得可能是当时预估不够充分和全面;此外,由于自己是新入职的员工,缺乏经验,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资格,所以只好听从督导者的意见。

问题:

1导致社会工作者小范产生无力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基于增强权能视角,督导者应对社会工作者小范开展哪些方面的督导服务?【分析】本题第一小题主要考查的是增强权能视角下的督导过程要求的辨识受督导者内心感受的无力感状态,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在作答时,需结合增强权能方面的相关知识,具体分析受督导者无力感产生的原因。第二小题主要考查增强权能视角下的督导服务的内容。【参考答案】

1导致社会工作者小范产生无力感的主要原因包括:(1)由于挫折经历导致的无力感。案例中,小范因为最近的个案服务没有显著成效,同时,个别服务对象的情况出现了反复,遭受挫折,从而产生了无力感。(2)由于督导者正式权力导致的无力感。正式权力来自于督导者在督导关系中较高位置所获得的权力。督导关系建立初期,受督导者可能因为在实务领域督导者更具有经验而感受到权力剥夺。案例中,小范因为是新入职的员工,缺乏经验,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资格,只能听从督导者的意见,从而感觉到自己的权力被剥夺,产生了无力感。

2基于增强权能视角,督导者应对社会工作者小范开展的督导服务具体如下:(1)提高小范的权利意识,鼓励其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2)增强小范的能力感。可采取的技巧包括:

①富于同理心的倾听,协助小范宣泄负面情绪;

②肯定小范的能力与付出,协助其发现工作成效,提升价值感;

③将问题归因外在化,减低其失能感。(3)发展小范的能力。即对小范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程序予以指导,协助其实现专业上的发展。具体可以从培养小范以下四方面的态度和能力入手:

①改变和主动参与的态度;

②批判性分析环境系统中权力与压迫的能力;

③分析问题、制定行动策略的能力;

④开展改变行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点解析】(1)增强权能视野下的督导过程包括辨识无力感、增强权能和效果评估三个步骤。其中,辨识无力感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①辨识受督导者内心感受的无力感状态,包括由于个人特质导致的无力感状态,以及由于挫折经历导致的无力感状态;

②辨识督导关系中的无力感状态,包括由于督导者正式权力导致的无力感状态,以及由于督导者非正式权力导致的无力感状态。(2)在增强权能视角下的督导过程中,增强权能阶段主要是通过降低受督导者的无力感、促进其权能,协助其有效应对工作任务。增强权能主要包括:①提高受督导者的权利意识;②增强受督导者的能力感;③发展受督导者的能力。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20分)

社会工作者在某职业学校开展服务时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佳,动辄与任课老师产生冲突,甚至擅自离开课堂;有些学生流连于网吧,经常夜不归宿。社会工作者经过进一步的评估,发现大多数学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觉得读职业学校没有前途,既懊悔过去读书不认真,又不愿面对现实,更没有为改变现实而采取行动。

社会工作者决定依据现实疗法中的“责任”,“现实”和“正确”三个基本要点,开展以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为总目标的小组活动。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破冰游戏等方式来促进组员间的相互交流,建立积极、正向的伙伴关系;与组员共同制定契约,形成小组规范,使组员逐步认识到遵守规范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通过“自画像”、“生命环”等活动,协助每位组员开展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行为并进行合理评估,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社会工作者借助良好的小组互动氛围,通过角色扮演、示范、鼓励等技巧,协助组员学会真实表达,并履行自己的决定和承诺。

问题:

1围绕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总目标,列出本案例中小组工作的具体目标。

2分析小组工作在本案例中发挥的功能。【分析】本题第一小题主要考查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青少年自我管理服务,难度一般。考生在作答时,应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列出具体目标。第二小题考查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的功能。【参考答案】

1本案例中,以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为总目标,小组工作的具体目标如下:(1)提升青少年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协助青少年有效地自我约定并学会履行承诺和决定。(2)培养青少年以勇于负责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使其敢于面对现实,并通过实际行动来改变现状。(3)协助青少年正确地检视、查核自己的行为表现,使其懂得如何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有效的评估。

2本案例中,小组工作发挥了多方面的功能,具体分析如下:(1)小组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增强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同伴给予的经常性的、多样的鼓励和赞许,远比成人给予的更有效。案例中,破冰游戏等方式可以促进组员间的相互交流,建立积极正向的伙伴关系。(2)小组的过程更能刺激出大多数青少年的真实世界。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自画像”、“生命环”等活动,协助每位组员开展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行为并进行合理评估,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可以帮助青少年学习到新的观念、行为,并为过渡到现实生活提供良好的帮助和训练。(3)小组规范会对规范青少年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与组员共同制定契约,形成小组规范,使组员逐步认识到遵守规范的重要性。(4)小组能够提供很多的示范者、行为预演的协助者,提供模拟练习的机会。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借助良好的小组互动氛围,通过角色扮演、示范、鼓励等技巧,协助组员学会真实表达,并履行自己的决定和承诺。组员在小组内获得的经验将有助于其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考点解析】(1)青少年自我管理服务的目标可以包括:提升青少年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协助青少年有效地自我约定且诚信地尽力执行,培养青少年勇于负责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生活,协助青少年正确地检视、查核自己的行为表现,使青少年懂得如何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有效的评估。(2)小组工作对于青少年的改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小组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增强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②小组的过程更能刺激出大多数青少年的真实世界;

③小组规范会对规范青少年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④小组能够提供很多的示范者、行为预演的协助者,提供模拟练习的机会,有助于青少年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

⑤小组工作为青少年建立正面积极的伙伴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并创造了安全开放的交往环境。

第五题(方案设计题,20分)

某贫困村被政府纳入异地搬迁扶贫规划,村民们被安置到县城的A社区。A社区有多家社区社会组织和多支志愿者队伍,社区党员也比较活跃。然而,搬迁一年后,许多村民依然不适应新的社区生活。部分老年村民表示,原来的老邻居都被拆散了,感觉身边没有人可以交流。部分年轻村民去企业上班后,孩子放学回家无人照顾,家长们向社区多次反映,希望解决这一问题。与其他安置社区相比,A社区缺少专门为安置村民组织的社区文化活动。某社区工作服务机构在评估服务需求时,也发现这些村民缺乏城市生活适应能力。

要求:

设计一份社区支持网络建设方案,只需列出搬迁村民的服务需求(感觉性需求、表达性需求、规范性需求和比较性需求)、服务总目标与介入策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区支持网络建设的方案设计,难度较大。考生在作答时,需要熟练掌握社区支持网络建设中的服务需求、服务总目标与介入策略等内容,结合案例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设计。【参考答案】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搬迁之后,A社区村民不适应新的社区生活,居民之间缺乏交流;孩子放学无人看管;缺少专门为安置村民组织的社区文化活动;村民缺乏城市生活适应能力。针对以上情况设计的社区支持网络建设方案如下:(1)服务需求

①感觉性需求:加强邻里之间的交流。

感觉性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感受到或意识到,并用言语表述出来的需要。案例中,部分村民表示原来的老邻居都被拆散了,感觉身边没有人可以交流,体现的是感觉性需求。

②表达性需求:孩子放学后需要被照顾。

表达性需求是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把自身的感觉通过行动表达出来的需要。案例中,部分年轻村民去企业上班后,孩子放学回家无人照顾,家长多次向社区反映这个问题,体现的是表达性需求。

③规范性需求:城市生活适应能力。

规范性需求是指由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政府行政官员评估而决定的需求。案例中,某社区工作服务机构在评估服务需求时,发现村民缺乏城市生活适应能力,体现的是规范性需求。

④比较性需求:专门为安置村民组织的社区文化活动。

比较性需求是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将所得到的服务与其他类似社区进行比较,而认为有所差别的需求。案例中,与其他社区相比较,A社区缺少专门为安置村民组织的社区文化活动,体现的是比较性需求。(2)服务总目标

①协助村民适应新的社区生活;

②改善社区居民的情感诉求、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③丰富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④增强居民城市生活适应能力。(3)介入策略

①发动居民骨干,自下而上召开居民议事厅会议,群策群力;

②组织志愿者“结对子”,加强彼此的情感交流;

③建立“四点半课堂”,解决孩子放学无人看管的问题;

④组织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⑤建立城市社区适应力小组支持网络。【考点解析】

社区需求分析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布雷德绍1972年提出的四种需要类型:(1)感觉性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感受到或意识到,并用言语表述出来的需要。(2)表达性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把自身的感觉通过行动表达出来的需要,如申请服务、排队等候服务等。(3)规范性的需求。指由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政府行政官员评估而决定的需求。(4)比较性需求。指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将所得到的服务与其他类似社区进行比较,而认为有所差别的需求。

2016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调研中发现,一些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存在重重困难,家庭成员不愿意面对现实,长期沉浸在悲伤和自责中,有的夫妻关系变得紧张,导致婚姻破裂的危机;有的老人疾病缠身,无人照顾;有的家庭缺乏稳定的收入,经济困难;有的家庭成员害怕无人养老送终,对未来充满担忧。社区居民虽对失独家庭感到同情,但不知如何与其交往,也很少邀请这些家庭参加社区活动。

问题:

1列出本案例中家庭面临的问题。

2结合案例中的问题,从家庭、社区、社会三个层面,分析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干预措施。【分析】本题第一小题主要考查失独家庭面临的问题,难度一般。考生应熟练掌握失独家庭面临的问题,然后结合案例详细分析案例中家庭面临的问题。第二小题主要考查社会工作者为失独家庭提供服务的措施。考生作答时,应分别从家庭、社区、社会三个层面为案例中的失独家庭提供干预措施,考生可结合知识点灵活作答。【参考答案】

1本案例中的家庭面临的问题包括:(1)失独之痛难以排解。表现为家庭成员不愿意面对现实,长期沉浸在悲伤和自责中。(2)养老出现困境。表现为老人疾病缠身,无人照顾;失去独生子女使得家庭成员感觉无依无靠,家庭成员害怕无人养老送终,对未来充满担忧。(3)婚姻破裂。表现为夫妻关系变得紧张,甚至出现婚姻破裂的危机。(4)经济困难。表现为家庭因缺乏稳定的收入,导致经济困难。(5)社会缺少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社区居民由于不知道如何与他们交往,很少邀请这些家庭参加社区活动,使得这些家庭缺乏社会交际以及与外界的交流沟通的机会。

2针对案例中的问题,从家庭、社区、社会三个层面,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家庭层面

①通过家庭工作,提供心理辅导,鼓励夫妻相互支持和互助,从而避免夫妻关系变得紧张,甚至婚姻破裂等情况的发生。

②给他们提供心理辅导,缓解失独之痛,让其放下悲伤和自责,重新融入生活。(2)社区层面

①通过社区公共教育让社区居民认识到失独家庭的困境,营造对这个群体尊重、关怀和帮助的氛围。使得社区居民除了同情失独家庭,还要更加理解他们的痛苦,与他们多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伤痛。

②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并提供家庭所需的服务。如为失独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照顾其基本生活。

③鼓励和动员这些家庭参与社区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重塑生活意义。如动员社区居民主动接近他们,多邀请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帮助他们找回生活的乐趣。

④组织遭遇同类问题的家庭和人群,形成支持和互助团体。如建立失独家庭支持小组,让他们能够在小组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减轻失独家庭的孤独感。(3)社会层面

①倡导保障失独家庭的社会政策不断加强和完善。如目前的二胎政策是一种预防该类家庭问题的有效措施。

②提供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以及一些救助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制度性保障。如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建立社区日间照料站等,可以让失独家庭的老年人的养老得到保障。【考点解析】(1)失独家庭面临的问题包括:①失独之痛难以排解,进而产生逃避、厌世甚至仇恨等心理;②养老出现困境;③现有的救助政策保障力度不够,无法满足这些家庭的需求;④婚姻破裂;⑤陷入经济困境;⑥社会缺少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2)面对失独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干预措施有几个层面:

①家庭层面:通过家庭工作,提供心理辅导,鼓励夫妻相互支持和互助;给他们提供心理辅导等。

②社区层面:通过社区公共教育让社区居民认识到失独家庭的困境,营造对这个群体尊重、关怀和帮助的氛围;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并提供家庭所需的服务;鼓励和动员这些家庭参与社区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重塑生活意义;组织遭遇同类问题的家庭和人群,形成支持和互助团体。

③社会层面:倡导保障失独家庭的社会政策不断加强和完善;提供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以及一些救助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制度性保障。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20分)

社会工作者在某企业提供服务时发现,员工小张的父亲最近遭遇严重车祸住院治疗,小张的生活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情绪低落,工作多次出错,还出现擅自离岗的情况,企业领导多次批评,并声称要扣发奖金。

社会工作者在预估中,绘制了小张的社会生态系统图:

问题:

1依据上图,分析小张的社会生态系统状况。

2依据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小张提供哪些服务?【分析】本题第一小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图的分析方法。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生态系统图中各种符号代表的含义,如直线和虚线的作用以及各个圆圈之间距离的含义等,然后根据图形的结构来分析服务对象的社会生态系统状况。第二小题主要考查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内容。考生作答时,应结合案例的具体情况,列举出社会工作者应为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难度一般。【参考答案】

1依据题中所示的小张的社会生态系统图,对小张的生态系统状况具体分析如下:(1)微观系统:员工小张与家庭关系紧密,表现在与配偶和父母关系亲近,但配偶与其父母有隔阂,家庭关系不是很和谐。另外,由于父亲最近遭遇严重车祸住院治疗,小张面临经济困难和照顾困窘,家庭和工作兼顾不暇,故而情绪低落,负面情绪大,并且在工作中多次出错还擅离岗位,领导对其工作态度出现了不满。(2)中观系统:小张的社会功能并未丧失,有较好的人际关系,与同事、邻居、老乡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从这些外部力量中获得资源支持。(3)宏观系统:小张与大环境的关系总体较为疏离,只与社会服务机构关系较为紧密,不能妥善处理与企业、医院、政府相关部门和媒体的关系,没能借助这四个渠道得到支持。

2依据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小张提供以下服务:(1)介入职工情绪管理。消极情绪若不适时疏导,轻则导致心情不舒坦,重则使人走向崩溃。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识别小张的不良情绪,对其予以疏导以缓和其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2)介入职工的工作生活平衡。企业社工在促进企业为小张提供有意义工作的同时,也应营造关怀的环境使小张工作与生活更有幸福感,如关注小张的家庭成员和生活困难,协助小张摆脱困境,增强小张对企业的归属感等。(3)介入劳动关系协调。针对员工小张和企业领导之间的冲突,把小张的情况反馈给领导,通过促使双方协调沟通,使员工小张和企业领导的关系得到调解,协调内外关系,增强企业组织的凝聚力。(4)介入困难群体关怀。企业社会工作者应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资源向小张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从而帮助小张改善生活境况,增强发展能力。【考点解析】(1)社会生态系统图的内容如下:

①社会生态系统图方法建立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上,展示了服务对象的社会环境,清晰地呈现出个人、家庭及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效地将服务对象与外在环境系统的关系通过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

②符号说明:大圈表示家庭系统,小圈表示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社会环境系统包含的人和团体、组织、机构等;实线代表关系紧密,虚线表示关系不紧密,曲线表示关系有问题、有张力或关系紧张;系统间关系线条的箭头表示关系的方向性。(2)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内容有:①介入职工职业生涯规划;②介入职工情绪管理;③介入职工素质提升;④介入职业安全与健康;⑤介入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⑥介入职工的工作生活平衡;⑦介入劳动关系协调;⑧介入企业文化建设;⑨介入困难群体关怀;⑩介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某社区有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社区拥有各类活动场所和服务器材,每年有一定的社会服务经费;社区居民骨干、志愿者人数较多;辖区内有多家社会组织和便民服务商。然而,该社区的服务效率低下、质量较差,社区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多元的服务需求。

针对上述状况,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受街道办事处委托,邀请了社区居委会人员、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和志愿者一起分析各自的优势、局限和角色差别,澄清了对社区服务的认识,达成了共同的目标,明确了各自职责,建立了信息收集与共享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和服务联办制度,在该社区逐步形成了社区居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分工合作的联动机制,社区服务效率和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问题:

1列出该社区自身拥有的资源。

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协调该社区各类服务资源,把握了哪些原则?【分析】本题第一小题主要考查社区资源的含义和类型。考生作答时,应结合案例的具体情况,列出该社区拥有的资源,难度一般。第二小题主要考查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考生作答时应将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与实践相结合,提出有价值、具有可行性的措施,难度一般。【参考答案】

1社区资源是指可以被社区运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文化和组织等资源。该社区自身拥有的资源包括:(1)人力资源,是指居民能够提供知识、技能、经验,或奉献自己的时间、体力,为其他社区居民服务,包括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居民骨干、社区志愿者、居住在社区的知名人士等。该社区中有较多的社区居民骨干、志愿者,还有社区居委会人员。(2)物力资源,是指社区内有助于开展社区服务的、能够促进社区发展的物质资源,包括室内外活动场地、活动设备、器材、工具等。该社区拥有各类活动场所和服务器材。(3)财力资源,是指可以用于开展社区服务或活动的经费,包括政府财政拨付经费、辖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赞助经费、各种社会捐赠以及活动收费等。该社区每年有一定的社会服务经费。(4)组织资源,是指可以推动社区服务和促进社区发展的各类组织或机构,包括基层政府、辖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互助性和互益性居民小组等。该社区辖区内有多家社会组织和便民服务商。(5)文化资源,是指社区中既有的典籍、古迹、文物等文化遗产,以及民俗、艺术等其他有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活动。该社区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属于文化资源。

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协调该社区各类资源时把握了以下原则:(1)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社区工作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必须充分考虑社区的利益主体,即社区居民自身的权利和需要,积极促进社区发展,提高社区福利水平。(2)根据实际条件制订工作计划。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该社区服务效率低下、质量较差、社区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多元的服务需求等具体情况来制订工作计划。(3)强调居民参与。社区工作作为一种有计划的集体行动的方法,必须重视居民参与,案例中的社区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除了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还要发挥社区居民的力量。(4)尊重社区自决。开展社区工作服务时,由社区组织和居民自主选择或确定社区发展方式和行动策略,并由社区自主管理属于自治范围内的事务。(5)开展广泛合作。社区发展需要广泛的团结合作,协力解决非少数人所能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做重大决策时,除了发挥社区居民骨干的力量,志愿者、居委会人员、社会组织和便民服务商都是社区工作的动力源泉。【考点解析】(1)社区资源是指可以被社区运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一切资源,其具体类型包括:①人力资源;②物力资源;③财力资源;④组织资源;⑤文化资源。(2)协调社区服务资源的基本原则包括:①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②根据实际条件制订工作计划;③强调居民参与;④尊重社区自决;⑤开展广泛合作。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服刑人员李某假释回到社区后,感到难以适应,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面对家人的不接纳,以及自己无房住、无经济来源、无工作的窘迫,李某十分悲观,觉得这辈子再也没有希望了。一天,李某在办理低保申请时,工作人员要求其补齐材料再来办理。李某为此很生气,与工作人员大吵大闹,并当场撕掉了申请材料。

社会工作者及时介入,为李某开展了个案服务。社会工作者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ABC治疗模式),协助李某调整非理性信念;协调多方资源缓解李某的生计困难;并协调李某与其家人的关系。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李某找到了工作和临时住房,家人重新接纳了李某。李某生活状况有了明显好转。

问题:

1社会工作者为李某提供了哪些促进其社会适应的服务?

2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李某申请低保时的A、B、C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相互关系。【分析】本题第一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促进案主适应社会的服务内容的掌握程度,难度一般。第二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解与运用。考生作答时,应结合案例,找出案主的行为表现与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理论对应的部分,并进一步分析每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参考答案】

1社会工作者为李某提供的促进其社会适应的服务主要包括:(1)情绪管理。社会工作者协助李某调整非理性信念,有助于其控制自己的非理性情绪,使其重新接纳社会,也使社会能够接纳李某。(2)资源整合。社会工作者为李某协调多方资源,缓解李某的生计困难,最后为李某找到了工作和临时住房,促进李某适应社会生活。(3)协调人际关系。社会工作者帮助李某协调他与家人的关系,家人的重新接纳对李某来说有很大的帮助,也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

2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李某申请低保时的A、B、C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如下:(1)李某申请低保时的A、B、C具体指代的事件

①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服务对象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案例中,工作人员要求李某补齐材料再来办理低保申请,这是引发李某产生非理性情绪的事件。

②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案例中,李某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觉得没有人愿意帮助他,这是李某的非理性信念。

③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案例中,李某认为工作人员故意刁难,看不起他,十分生气,与工作人员大吵大闹,并当场撕掉了申请材料,这是由李某的非理性信念引发的情绪和行为。(2)A、B、C之间的相互关系

ABC理论认为,并不是(A)真实发生的事件导致人们的情绪反应,而是(B)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导致了(C)情绪反应。案例中,李某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的非理性信念,导致其对工作人员要求其补交材料这件事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使其产生情绪和行为困扰。【考点解析】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对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比较有影响的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所以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又称ABC治疗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其信念系统的影响。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看待引发事件,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非理性信念是指那些把特定场景中的经验绝对、普遍、抽象化之后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想法和观点。

第五题(方案设计题,20分)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现,社区内一些十六七岁的未成年人,由于家庭贫困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敏感、内向等性格特点,自我认同较低,这些未成年人正处于进一步就学、就业的抉择关口,却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了解社会上有哪些职业适合自己,对未来倍感迷茫。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计划为这些未成年人提供服务,并希望通过申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获得资金支持。

要求:

依据生涯选择配合论,设计一份“未成年人职业规划服务”的项目计划书(只需把需求分析、具体目标、服务活动形式和预计成效四部分答案,依据下列表中所列字母的顺序,在答题卡中填写)。【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涯选择配合论,并依据该知识点设计项目计划书,难度较大。考生需熟练掌握生涯选择配合论的具体内容,了解青少年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职业需求。此题灵活度较大,考生可适度地自由发挥。【参考答案】

依据生涯选择配合论,设计并填写“未成年人职业规划服务”的项目计划书如下:【考点解析】

依据生涯选择配合论做职业规划的步骤包括:①掌控自己的内在世界,进而探索外在的工作世界;②在了解了自己与外面的职业环境之后,作出抉择;③制定未来的发展目标;④开始采取必要的行动。

2015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某村大部分中青年男子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妇女不仅要承担农活,而且要照顾孩子和老人。留守妇女中,有些缺乏科学种植养殖技术,难以增产增收;农忙时,有些能够得到亲朋好友的帮助,而大多数人只能独自承担;有些整日劳作,无暇顾及孩子教育;个别妇女遇到性骚扰时,倍感无助。村里也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繁重的劳作加上情感孤独,严重影响到一些妇女的身心健康。

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计划针对上述情况开展服务。

问题:

1列出本案例中留守妇女的服务需求。

2列出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本案例中的留守妇女提供的具体服务。【分析】本题第一小题考查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和需求,难度一般。考生应熟练掌握留守妇女存在的主要问题,再结合案例分析留守妇女的服务需求。第二小题考查社会工作者为留守妇女提供的服务。考生作答时,应结合留守妇女的实际需求,列举出社会工作者应为案例中留守妇女提供的服务,灵活作答。【参考答案】

1(1)案例中的留守妇女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①生活负担重,承担着照顾老人、教育子女和种地等多方面工作,难以顾全;

②文化水平低,缺乏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难以增产;

③精神压力大,独自承担繁重的生活负担,且面临安全风险;

④心理健康问题,缺乏娱乐活动,缺少爱人陪伴,孤独无助,严重影响到一些妇女的心理健康;

⑤暴力问题,对性骚扰等暴力问题感到无助和缺乏安全感;

⑥子女教育问题,有些妇女整日劳作,无暇顾及孩子教育。(2)针对案例中留守妇女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出其服务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担多方面工作,减少生活压力;

②提高文化水平,掌握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

③改善生活状况,疏解精神压力;

④丰富业余生活,排解情感孤独;

⑤保障女性安全,避免性骚扰等暴力;

⑥改善子女的教育状况。

2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案例中的留守妇女提供以下服务:(1)社会工作者要将问题放到宏观的农村发展视野中,留守妇女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城乡二元结构以及传统性别制度的结果。

①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及大众媒体等方式倡导社会方面关注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及权益,推动相关政策制定与落实;

②社会工作者可以向有关部门建议推动本地区城镇化发展,留住本村青年劳动力。(2)针对目前本村留守妇女的状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方式解决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需要:

①协助开展保健服务。协助妇联组织和卫生医疗部门积极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定期开展义诊、免费健康检查等活动,广泛宣传医疗卫生保健知识,提高留守妇女的健康意识。

②心理健康服务。应对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大、孤独感强烈等问题,开展情绪疏导、心理咨询、成立互助小组等方式,促进留守妇女之间的交流,及时化解她们心中的郁闷,减轻她们的精神压力,维护心理健康。

③技能训练和创业支持服务。联合劳动技能培训部门或相关民间培训组织开办各类培训班、主题讲座活动等,传授实用技术、法律维权、医疗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提升留守妇女的综合素质。另外,也可尝试依托“小额担保贷款”项目,畅通融资渠道,支持妇女创业,培育和扶持妇女互助合作组织,帮助留守妇女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④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并增设相应的文化娱乐场所和设备,促进妇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留守妇女的多种兴趣、爱好。

⑤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向有关部门反映,改善农村治安环境,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保障妇女安全;开展妇女维权小组,学习正确地应对性骚扰的方法和知识,共同抵制性骚扰等对妇女的暴力问题。【考点解析】(1)留守妇女的问题主要包括生活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和针对留守妇女的犯罪率上升等。

妇女的需求主要包括:①生命保障的需要;②妇女生殖健康的需要;③妇女的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④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建立的需要。(2)针对留守妇女的服务主要包括:①将问题放到宏观的农村发展视野中,倡导政策方面关注农业女性化带来的农业问题;②对其提供农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农业技术水平;③用政策和资源改善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并创造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④减轻生活负担,增加资源以减少她们的压力和困难;⑤建立妇女组织,增强她们之间的互助。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某小学的周老师发现,女学生小红最近上学经常迟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快速下降;小红过去衣着整洁,现在变得邋里邋遢;学校召开家长会,小红家里无人参加;学校联系家长,家长的电话也无人接听。周老师家访时了解到,小红家居住在老旧小区,出租房较多,人员复杂;小红父亲酗酒成性,常打骂小红母亲;小红母亲不堪忍受,最近离家出走。

学校社会工作者接到周老师的转介后发现,小红性格内向,很少与班上同学交流;在谈及家庭情况时,小红神情紧张。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小红身上有多处瘀伤,问其原因,她不愿回答。

问题:

1从儿童保护的角度,列出小红所面临的风险。

2社会工作者可采用哪些收集信息的方法,进一步评估小红的服务需求?【分析】本题第一小题考查的是儿童受保护的需要。儿童的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受保护的需要和社会化需要。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重视小红受保护的需要,即在成长过程中免遭人为伤害(包括虐待、忽视、剥削和暴力伤害),考生作答时应结合案例作简要分析。第二小题主要考查服务需求评估的方法,相对较简单。评估的方法主要是指儿童社会工作者收集资料的方法,考生应结合知识点与案例具体作答。【参考答案】

1儿童的生存、发展与保护需要获得不同方面的照顾、引导、支持和保障才能完成。儿童受保护的需要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在身心两方面得到安全保障,不受到任何人为的伤害。在本案例中,小红主要面临的风险有:(1)身体虐待

社会工作者注意到小红身上有多处瘀伤,且案例中说到小红的父亲经常打骂妻子,小红的瘀伤很可能来自父亲的打骂,小红在家庭中存在身体遭到虐待的风险。(2)被忽视

①对儿童身体健康需要的日常生活照料的忽视。小红的父亲酗酒成性,母亲离家出走,缺乏监护人对小红提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照料,导致她衣着邋里邋遢。

②对儿童发展需要和教育需要的忽视。小红监护人不参加家长会,也不关心小红的学习情况,使小红缺乏父母的爱、关注和适当的管教。

③对儿童社会化发展需要的同伴交流和接触社会的机会的忽视。小红性格内向,缺少同伴交流,面临社会化发展被忽视的风险。(3)安全风险

小红家居住在老旧小区,出租房较多,人员复杂,小红的父亲酗酒成性,母亲离家出走,小红作为未成年儿童缺少监护人、学校、社会保护,面临安全上的风险。

2服务需求评估是指收集并分析信息资料,明确儿童成长状况,发现影响儿童成长风险因素或儿童伤害的过程。它是一个持续的、不断进行的工作过程。评估的方法主要是指儿童社会工作者收集资料的方法。只有收集到符合理论的信息,才能对儿童服务需求作出准确的判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进一步评估小红的服务需求:(1)家庭走访

走访的目的是到小红的家庭环境中实地观察和感受小红的生活环境,并在自然的环境中与小红及其家人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最直接、最真实的信息。(2)实地观察

社会工作者在小红的家庭里,按照儿童发展的基础知识理论,直接观察和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小红自身的、家长的和家庭的信息。例如,小红家庭居住的房屋情况,小红在家庭中的学习空间情况,小红与父亲的互动模式及相处情况等。(3)会谈

社会工作者以了解小红服务需求为目的,与小红及其家人、邻里、同伴进行的面对面谈话。(4)查阅文档

社会工作者围绕小红服务需求评估开展的文件和档案查阅工作。在小红服务需求评估过程中,查阅小红的健康记录文档、在校成绩记录文档、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档案等。【考点解析】(1)儿童受保护的需要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在身心两方面得到安全保障,不受到任何人为的伤害。这些人为的伤害主要包括:①对儿童的虐待,包括针对儿童的身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性虐待;②儿童忽视,包括对儿童身体健康需要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照顾的忽视,对儿童发展需要的教育需要的忽视以及对儿童社会化发展需要的同伴交流和接触社会的机会的忽视;③儿童剥削,主要包括童工形式的劳动剥削和让儿童从事商业性活动的性剥削两大类型。(2)在具备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知识以及儿童发展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评估的方法主要是指儿童社会工作者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包括:①家庭走访;②实地观察;③会谈;④查阅文档。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20分)

近年来,某小区养宠物狗的家庭越来越多,宠物狗给主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小区带来了一些问题:狗的粪便随处可见;大型犬有时会惊吓小孩;夜晚狗的叫声经常会吵扰邻居;狗伤人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居民对此非常不满,常与养狗者发生冲突,社区的邻里关系受到了影响,尽管居民委员会通过调解暂时缓解了一些矛盾,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此,社会工作者与居民代表讨论后,提出建立“养狗自律会”的设想。他们在居民区张贴拟成立“养狗自律会”的海报,发放宣传单,征求居民的意见;邀请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参加座谈会,讨论解决办法。两周后,“养狗自律会”正式成立,推举了会长、秘书长,明确了监督员、宣传员等分工。“养狗自律会”通过社区民意调查,形成了“错时遛狗、粪便自清”等自律公约。同时“养狗自律会”配合居委会、物业公司开展社区环境规划,修建狗便处理设施。一段时间后,不仅养狗扰民问题基本得以解决,邻里关系得到改善,而且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提高。

问题:

1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做法实现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哪些目标?

2结合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推动告知、咨询、协商、共同行动和社区自治等不同层次的社区参与中采取的主要做法(将答案对应相应的序号填写在专用答题卡上)。【分析】本题第一小题主要考查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属于知识运用类题型,难度一般。考生需熟练掌握社区社会工作的一般目标,再结合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做法具体分析。第二小题考查社区社会工作中社区参与的层次和形式,难度较大。社区参与的层次包括告知、咨询、协商、共同行动和社区自治。考生需要在理解社区参与的层次和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案例作答。【参考答案】

1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做法实现了以下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

社会工作者认为社区问题的解决主要应依靠社区居民,相信居民有能力处理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①社会工作者与居民代表讨论解决问题的设想,并邀请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参加座谈会,讨论解决办法。这帮助居民建立了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的信念,传授了解决社区问题的知识和技巧。

②会后成立了“养狗自律会”,推举了会长、秘书长,明确了监督员、宣传员等分工。这培育了居民骨干,鼓励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群策群力解决社区问题,促进推动社区自决能力的提升。

③“养狗自律会”通过社区调查,形成了自律公约,开展社区环境规划,修建狗便处理设施。这体现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注重发掘居民潜能,提升居民自我形象,培养了居民独立自主的精神。(2)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

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建立友善的邻里关系,鼓励互相照顾和关怀,满足社区需求,实现社区和谐。

①社区对内关系一方面是指社区内部各组织之间的关系,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推动各个组织建立互信互赖的关系,合力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形成。如社会工作者邀请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参加座谈会,讨论解决办法。之后“养狗自律会”配合居委会、物业公司开展社区环境规划,修建狗便处理设施,最终形成合力解决社区问题的良好局面。

②社区对内关系另一方面是指居民和居民之间各种关系,包括邻里关系、代际关系等,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推动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沟通、协商和合作,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惠、互助,培养相互关怀的社区美德,促进社区归属感的建立。在商量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创造了社区居民相互交流、沟通、协商的环境,明确了社区居民的分工职责,通过共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了邻里关系,培养相互关怀的社区美德,促进社区归属感的建立。(3)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的重要工作是挖掘社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并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在前期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十分重视发现和挖掘“居民代表”作为社区骨干的人力资源,重视与居民代表的讨论商量;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招募和组织“养狗自律会”来挖掘社区居民人力并通过分工来整合人力资源,共同解决养狗问题,满足社区需求。

2社会工作者在推动告知、咨询、协商、共同行动和社区自治等不同层次的社区参与中采取的主要做法如下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