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养鸡技术问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22:45:36

点击下载

作者:王树迎等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效养鸡技术问答

高效养鸡技术问答试读:

一、鸡的营养需要

1.鸡有什么生物学特性?

新的新陈代谢旺盛,活动力强,呼吸、脉搏快(每分钟250~300次),小鸡心跳更快,鸡只紧张时(如抓鸡时)心跳每分钟可达500次。鸡的呼吸频率每分钟23~37次,最高时可达140~150次,因此,维持消耗占的比重大 ;同时,鸡生长快,成熟早,生长强度大,饲料转化率高,单位体重产品率高。因此,鸡在营养需要上按同样体重计,要比家畜需要更多的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能量。

鸡消化道结构与家畜不同,鸡的消化道仅为体长的6倍,与牛(20倍)、羊(27倍)、猪(14倍)相比要短得多。鸡无唇、无齿,有角质的喙、嗉囊和肌胃。鸡用喙啄食饲料进入口腔,再借舌的协助很快咽下进入食道,先在嗉囊内存留,嗉囊分泌液没有消化能力,仅起软化饲料的作用,并且根据胃的需要有节奏地把食物送进胃内。饲料在嗉囊中存留的时间,依饲料种类、数量及鸡的饥饿程度而异,一般为2~12小时,如燕麦、大麦比玉米、小麦停留时间长,整粒比碎粒停留时间长,粉料在嗉囊内停留时间最短。粉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间是:正在生长的雏鸡和产蛋鸡大约为4小时,休产蛋鸡为8小时,就巢鸡约12小时。因此,鸡每天采食次数比家畜多。

鸡有腺胃和肌胃两个胃。腺胃容积小,饲料通过快;腺胃分泌胃液,胃液中的蛋白酶和盐酸可消化蛋白质和矿物质。肌胃能借助于食入的沙石磨碎饲料,以代替牙齿的咀嚼,故鸡必须经常喂沙石。如不食沙石,消化率可降低25%~30%。由于肌胃呈旋转运动,当鸡采食过多过长的纤维性饲料或垫草时,纤维易缠绕在肌胃内堵塞通路,造成死亡。

鸡的消化主要在肠内进行,从胃中出来的酸性食靡在肠中与肠液、胰液、胆汁等混合起来。鸡肠道短,容积小,饲料通过时间短(24小时),这是鸡对某些营养物质消化率低的原因之一。鸡消化道中无分解纤维素的酶,故对粗纤维消化能力差,所以,养鸡必须以精料为主,若日粮中粗饲料搭配过多,就不能满足鸡对养分的需要。

鸡没有汗腺,体温调节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完成的:其一,减慢或加快呼吸甚至用嘴呼吸,以调节热量的散发;其二,缩小或扩大体表散热面积;其三,增减饮水量。因此,在实践中可以看到,夏天鸡饮水量显著增加,比正常多2~3倍,并且翅膀张开、下垂,呼吸加快;冬天则饮水量相对减少,紧缩羽毛,并分泌脂滴到皮肤表面。

2.饲料中营养物质是如何被鸡消化、吸收利用的?

鸡采食饲料的目的是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鸡采食饲料后,能马上吸收的只有饲料中极少数几种水溶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如葡萄糖、氨基酸、乙醇等。这些化合物在普通饲料内的含量是很少的,而饲料中大量存在的作为鸡的主要营养来源的淀粉、蛋白质以及脂肪等,几乎都不能原封不动地被吸收,还需要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的消化过程,变成能吸收的简单化合物才行。经过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可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运输至鸡体内各组织器官,进行代谢。(1)营养物质利用过程: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在鸡体内的利用过程如下所示:(2)营养物质的可消化性: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只有通过消化过程,把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后才能被鸡进一步利用。饲料中养分被鸡消化的程度称为养分的可消化性,通常可用消化养分含量和养分消化率表示。

可消化养分是指饲料中被动物消化吸收进入体内的养分,计算方法为:

可消化养分=食入总养分-粪中总养分

如1只鸡每天食入50克蛋白质,从粪中排出10克蛋白质,则可消化蛋白质含量为50-10=40克。(3)养分消化率:营养物质消化率是指饲料中可被鸡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占鸡食入总营养物质的比率,计算方法为:

3.雏鸡的营养生理特点是什么?

雏鸡的培育是养鸡业中一个较为细致而重要的工作。育雏阶段生长发育程度、营养状况的好坏,不仅影响育雏的成活率,更重要的是要影响到成年鸡的生产力和种用价值,因此,生产中必须根据雏鸡的特点供应合适的营养物质。

雏鸡生长发育较为迅速。蛋用型鸡的体重与初生体重比较,2周龄时可增加2倍,6周龄时可增加6倍,8周龄时可增加15倍。肉仔鸡在2周龄时,体重为初生时的4倍,6周龄时可达32倍,8周龄时可增加至68倍。因此,这种生长强度是其他任何畜禽都无法比较的。

雏鸡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机能弱。在初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量和活力都较弱,因此,消化能力较差。但雏鸡生长快,新陈代谢强,因而单位体重所需的新鲜空气、呼出的二氧化碳、水分蒸发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都很大。在所需的养分中,对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求较高。对一些与能量和物质代谢有密切关系的微量养分的需要量也大。如雏鸡0~4周龄时,饲料中的维生素B2的需要量为每千克饲料5.5毫克,而育成阶段(10~20周龄)仅为每千克饲料1.8毫克。肉仔鸡0~4周龄时,维生素B2需要量为每千克饲料7.2毫克,而5周龄以上时仅为3.6毫克。蛋用鸡育雏阶段(0~6周)维生素B12需要量是育成阶段(7~20周)的3倍,胆碱需要量是育成期的2.6倍。微量元素铜、铁、硒需要量也比育成期高30%~50%。产蛋后备鸡育雏阶段配合饲料中,粗脂肪应不低于2.5%,粗蛋白质不低于18%,代谢能不低于11.72兆焦,磷不低于0.60%,粗纤维不高于5.5%,粗灰分不高于8.0%,钙的需要量为0.7%~1.2%,食盐需要量为0.3%~0.8%。肉用仔鸡前期配合饲料中,粗脂肪应不低于2.5%,粗蛋白质不低于21%,代谢能不低于11.92兆焦/千克,磷不低于0.6%,粗纤维不高于5%,粗灰分不高于7%,钙的需要量为0.8%~1.3%。在生产雏鸡和肉仔鸡前期配合饲料时,饲料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应不大于10%,成品饲料粒度应有99%通过2.8毫米的编织筛,但不能有整粒谷物;1.40毫米编织筛筛上物不得大于15%。

4.育成鸡的营养生理特点是什么?

育成鸡是指育雏结束至开产前,蛋用型鸡为7~20周,肉用种鸡为5~23周。育成鸡的特点是生长仍然比较迅速,又是骨骼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期管理的要点应使鸡体骨骼得到充分发育,育成强健而高产的鸡群,期望初产日龄适宜。初产时,既能产较大的蛋,又能迅速达到产蛋高峰。育成的好坏是决定产蛋期高峰持续时间长短、周龄产蛋率高低的关键。为控制鸡群适时到达性成熟,限制饲养是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一种节省饲料、延缓性成熟、体重均匀、防止种鸡过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养鸡生产中常用的限饲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限质,即降低育成鸡配合饲料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浓度,任鸡自由采食。目前商品蛋鸡和蛋种鸡普遍采用此种方法,各品种鸡和国家标准制订时,大部分已有该方面的考虑,如我国饲养标准中规定,育成后期粗蛋白的水平只有12%,代谢能水平只有10.88兆焦/千克饲料,而在雏鸡阶段则分别为18%和11.72兆焦/千克饲料。另一种限饲方法为限量,即按育成鸡正常的生理需要配制全价日粮。根据育成目的对鸡采用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限量饲喂,不允许鸡只自由采食。目前在国内肉种鸡饲养中多采用限量饲喂方法。肉鸡是很多生长快速基因的集合体,肉种鸡本身就存在很高的生长潜力,一旦限饲不当,就容易使种鸡过肥。因此,肉种鸡的限制程度和限饲的均匀情况是制约种鸡产蛋量的关键。

在生产中应该注意的是,无论蛋鸡的限质还是肉种鸡的限量,育成鸡都处在应激状态。限制饲养,是限制直接影响鸡性成熟和体况的主要营养成分,如能量和蛋白质;而对其他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仍应满足供应,对蛋白质仍要求高质量,尤其是能影响生长鸡发育的各种微量营养物质更应满足供应,如维生素A、D3、B6、亚油酸、锰、碘的需要,一点都不能比育雏时少。在传统养鸡中,那种育成鸡饲养粗放、不注重营养的观点是错误的。

5.产蛋鸡的营养需要特点是什么?

在养殖业中,产蛋鸡的生产水平是相当高的。近些年来培育的蛋鸡新品系,年产蛋量大都在20千克以上,超过其自身体重的10多倍。按干物质计,也相当于鸡自身干物质的4倍以上,由此可见,蛋鸡的代谢是极为旺盛的。一枚鸡蛋一般为50~60克,其中蛋壳约占10.5%,蛋白占58.5%,蛋黄占31.0%。从营养组分上看,含热能330千焦,水分74%,脂肪11.2%,蛋白质11.63%,矿物质1.9%,碳水化合物0.5%,维生素1.1%,蛋壳中含有95%的碳酸钙。一枚鸡蛋可含维生素A 100~200毫克,烟酸600~1 200毫克,并且鸡蛋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比例适合,生物价值极高。因此,鸡蛋中各种营养物质含量高,而产蛋鸡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也大,要求质量高。

蛋鸡开产5%便开始进入产蛋期,然后随着日龄的增加,产蛋率逐渐增加,并逐步进入高峰产蛋期。维持一定时间后,又逐渐下降,直到休产期。因此,鸡整个产蛋期生产水平是不断变化的。从5%开产(18周龄左右)到产蛋高峰后,产蛋鸡对营养物质需求巨增,一方面要满足迅速增加的产蛋量的需要,因鸡未达到性成熟,产蛋量又增多,对能量、蛋白质和钙的需要量都增长很快。另外,除了产蛋需要,鸡的骨骼和体重仍处于增长阶段,一般到36周龄才基本达到体成熟,因此35周龄以前,既要考虑鸡的产蛋需要,又要满足鸡体重增加的需要。一进入开产就应供给高产期料,同时,36周后可主要凭产蛋需要来平衡饲料中养分的供给。一般要适当限制鸡自由采食,在每日每只红鸡进食量不低于100克,白鸡不低于105克基础上,适当降低蛋白水平,补充蛋氨酸和氯化胆碱,增加维生素和钙。

蛋的形成一般需要5天时间,因此要不影响产蛋,提前5天就应补充营养。处于高峰期的蛋鸡,每只日需要代谢能1 340焦耳,粗蛋白质17克,钙3~4克,磷0.6克,食盐0.64克,蛋氨酸0.35克,赖氨酸0.70克。因此在配制鸡日粮时,不仅要考虑饲料营养浓度,还要考虑饲料中养分的可利用性。在养鸡实践中还应注意到,蛋鸡的能量需要会因温度、体重、生长和产蛋率不同而变化。蛋白质、氨基酸和其他基本营养物质需要不受温度影响,是随鸡的年龄和产蛋率、产蛋量而变化。蛋鸡对钙的需要,随着鸡龄的增长而增加,进入产蛋期后,饲料中钙质的1/3~1/2应以大颗粒(3~5毫米)的形式供给。

6.如何根据肉仔鸡的生长规律合理供给营养?

肉鸡和蛋鸡不同,它的产品就是鸡体本身,体组织的增长便是产品的生产,肉鸡生产的营养需要就是体组织增长的营养需要。与其他畜禽肉类相比,鸡肉蛋白质含量较高,能量含量较低,在成年鸡活体成分中,水分占57%,蛋白质占21%,脂肪占19%,灰分占3.2%。在无脂干物质中,蛋白质占86.8%,灰分占13.2%。由此看来,肉鸡的增重实质上可看作是骨骼、肌肉和脂肪组织的沉积,或者称为蛋白质、脂肪和钙、磷的增长。

根据肉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在肉仔鸡的生长过程中各种组织器官发育和营养物质沉积的强度是不一样的。在生长早期,即从0日龄至2周龄,肉鸡的骨骼生长强度最大,沉积钙、磷的潜力很大,因此,此阶段是肉仔鸡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满足正常养分供应的同时,更应促进鸡骨骼的增长。2周龄以后骨生长强度会逐渐减弱。到3~6周龄,由于骨骼生长势已过,肌肉生长强度相对增加,蛋白质沉积速度和效率都提高,因此,此阶段是肉仔鸡增长的关键时期,供应充足蛋白质是保证鸡体肌肉快速生长的限制因素。肉仔鸡进入7周后,鸡体沉积脂肪的潜力增大,到8周达高峰,此时,应抓住机遇,保证日粮中能量的浓度和脂肪的供应,以保障脂肪组织增长所必需。

在所有鸡体成分中,肉仔鸡对饲料中能量转化为产品中能量的利用率一般为12%,而饲料蛋白质转变成产品蛋白质的效率一般为18%~23%,因此,蛋白质转化率高,同时,在鸡产品中,瘦肉含水量在70%左右,而肥肉(脂肪组织)仅有15%左右的水分,因此,变为产品后,生产瘦肉的效率远比生产肥肉高。

根据肉仔鸡的生长发育规律,肉仔鸡饲养分以下两种模式:(1)“架子”育肥法:即在喂小鸡时,对肉仔鸡的能量稍加限制(不加油脂),给以充足的钙、磷和高质量的蛋白质,使鸡骨骼快速发育,架子增大,但沉积脂肪很少;到后期给以更高能量(多加油脂),利用脂肪生长势,使脂肪快速沉积,达到肥育程度。架子育肥法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减少猝死病发生,适合于培育大架子鸡。(2)线性育肥法:即肉仔鸡生长发育全期,骨骼、肌肉、脂肪持续高强度生长,早期即给予高能高蛋白,此法育肥速度快,前期增长迅速,适宜于早期宰杀。但后期死亡率较高,中期猝死病多发。在生长中可据不同生产目的选择使用。

7.鸡的饲料报酬应如何计算?

在生产中饲料报酬可用饲料转化率、饲料增重比等表示。对鸡来讲,肉仔鸡和生长鸡常用饲料增重比表示;对产蛋鸡则用饲料蛋重比表示。

饲料增重比是指鸡体每增重1千克所消耗的饲料量或饲料单位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饲料蛋重比是指鸡每产1千克蛋所消耗的饲料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在生产中,测定饲料增重比(以下简称料重比)和饲料蛋重比(以下简称料蛋比)时,应遵循动物营养学中饲养试验的操作规程进行测定。鸡的选择要求是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良好,营养和消化机能正常,品种、年龄、体重一致。鸡数量最少30只。

饲料报酬是衡量饲料转化效率、养鸡回报率的主要途径,因在养鸡中,饲料成本占70%以上,因此,饲料报酬的增加,就表示经济效益的增加。在生产中,料重比和料蛋比越少,饲料报酬越高。在传统养鸡中,肉鸡料重比在2.0~2.5,料蛋比在2.5~3.0,而随着时间推移,饲料报酬已经大大提高。因此,在养鸡实践中应随时测定养鸡的饲料报酬,以衡量自行养鸡水平和经济效益情况。

8.如何判断营养对孵化率的影响?

现代化的养鸡企业由于管理上科学化程度差,在种鸡饲养中对饲料营养重视不够,致使很多种鸡场种鸡产蛋率、受精率和种蛋孵化率均处在极低水平,特别是在肉种鸡饲养中尤为如此,这就严重制约了这些优良种质生产潜力的发挥,企业经济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实现。(1)非营养因素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鸡胚胎死亡最大百分率是在孵化期的第18~20天,占全部死亡率的50%以上。有时在胚胎发育早期的3~5天亦出现一个较短的死亡高峰,一般占总死亡率的15%左右。18~20天正处在鸡胚从尿囊呼吸过渡到肺呼吸时期,此时生理变化剧烈,需氧量增加,体温猛增,易感染疾病,因此,孵化环境和技术水平是影响此时死亡率的关键;鸡胚在3~5天正处在生产迅速及形态变化显著时期,因此,种蛋的内在品质是导致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通常受种蛋新鲜程度影响较大。(2)如何判断营养对孵化率的影响:在孵化期间,如果出现孵化率的急剧下降,如在1周内或更短的时间内孵化率从90%降低至50%以下,这种征兆一般是非营养性因素造成的,如孵化温度、湿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机械故障或某些其他因素等。如果孵化率的降低是在孵化期的某个时间或某一阶段逐渐表现出来,即死亡率逐渐增加,便可考虑是否为某种或某几种营养物质缺乏造成的。(3)营养缺乏引起孵化率降低的特征:前已述及,在正常孵化率条件下,孵化期的第3~5天和第18~20天是死亡率高峰期,当某种或某几种营养物质缺乏时,孵化期间每个死亡高峰的表现都较平缓,即胚胎死亡是逐渐的越来越严重。如果营养缺乏造成胚胎死亡,通常主要表现在胚胎发育的三个重要时期:孵化期的第2~4天、第9~14天、第18~21天。

9.种鸡营养物质缺乏对种蛋孵化率有何影响?

众所周知,只要营养缺乏,就可导致产蛋率下降,并影响孵化。然而,有些营养物质缺乏可严重影响产蛋率,但对孵化率影响较轻微或无影响;而另一些营养物质缺乏,虽然对产蛋率影响很小,但可严重影响孵化率。(1)维生素对孵化率的影响:维生素B2缺乏是影响孵化率最重要的营养因素之一,表现为脚趾麻痹症,临床症状为脚趾弯曲,身体矮小,在孵化期的第9~14天出现死亡高峰。叶酸和生物素缺乏往往导致长骨短缩,并可出现鹦鹉嘴畸形,叶酸缺乏可在孵化期的第18~21天出现大量死亡。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胚胎头在大腿间的胎位异常,死亡率高峰常发生在孵化时的第16~18天。当种鸡日粮中的维生素A缺乏时,胚胎可在孵化期的第3~4天死亡,死胚表现为循环系统发育不全。此外,维生素K和维生素E缺乏亦可不同程度地出现死胚。(2)微量元素对孵化率的影响:锰是影响种鸡孵化率较严重的微量元素之一。当种鸡日粮中缺锰时,胚胎将出现鹦鹉嘴畸形,病鸡长肢骨短缩,下颌骨短,上颌骨向下弯曲。微量元素硒缺乏时,虽可导致种鸡产蛋率下降,但更严重的是影响到种蛋的孵化率,病症如同肉用仔鸡常见的渗出性素质病,并可出现脑软化、脑积水。除此之外,锌元素缺乏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孵化率。

10.饲料对鸡蛋品质有什么影响?

(1)饲料对蛋成分的影响:鸡蛋主要由蛋白质、脂肪和水分组成,其中蛋白中含蛋白质11.6%,脂肪0.18%,水分86.6%;蛋黄中含蛋白质16.7%,脂肪31.6%,水分49.0%;饲料对鸡蛋在蛋白质、脂肪、水分组成影响不大,但对某些微量成分有较大影响。饲料中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中的核黄素、泛酸、烟酸和维生素B12含量与鸡蛋中其含量相关。饲料中的某些微量元素(如铁、铜、锰、碘等)含量高,鸡蛋中相关成分也高。(2)饲料对蛋壳品质的影响:蛋壳品质直接影响到鸡蛋质量。饲料中钙、磷的含量和比例、维生素D含量与蛋壳品质息息相关。钙是蛋壳的主要成分,饲料缺钙会造成蛋壳变软、强度降低。因此必须补充足量的钙质,而磷与钙的代谢密切相关,磷含量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钙的代谢,进而影响蛋壳质量。所以饲料中钙、磷含量应保持合理比例。维生素D也与钙、磷代谢有关,当维生素D缺乏时会影响蛋壳品质。(3)饲料对蛋黄颜色的影响:正常鸡蛋蛋黄颜色为金黄色或橘黄色。但由于受饲料中色素(主要指叶黄素)、脂类含量的影响,蛋黄颜色也会随之改变。当饲料中缺乏叶黄素时,蛋黄颜色变浅。因叶黄素属脂溶性,其吸收利用率与脂类有关,所以脂类缺乏,也会导致蛋黄颜色变浅。(4)饲料对鸡蛋味道的影响:若鸡饲料中添加过量的鱼粉、菜籽饼、胆碱等,往往使鸡蛋产生腥臭味,降低鸡蛋品质。因为这几种饲料在鸡消化道中被微生物分解成三甲胺,若从消化道中吸收的三甲胺不能全部排泄出来,便有一部分进入蛋黄中,产生异味。

11.鸡需要的营养物质应如何划分?

鸡需要的化学元素有20余种,但这些元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以各种化合物的形式对鸡发挥着营养作用。根据这些营养物质的性质不同,对鸡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作如下划分:

由此可见,鸡需要的营养物质可归结为6种概略养分,即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在生产中粗灰分包含了各种矿物元素,粗蛋白包含了所有含氮化合物,粗脂肪可分为真脂肪和类脂肪。鸡对代谢能的需要主要通过无氮浸出物、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实现,这三者被称为鸡的供能物质。

12.什么叫维持营养需要?鸡维持饲养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养鸡的目的是生产肉和蛋。但在鸡的生产过程中,即使处在不产蛋也不增减体重的休闲状态,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仍然需要不断地从饲料中获得各种营养物质。鸡的这种需要称为维持营养需要。维持饲养是鸡的正常生活的最低营养需要,无论是生长鸡、产蛋鸡,还是处于休产期的母鸡,必须首先满足维持需要。因为要保证鸡的正常生产,首先要维持体温恒定,保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鸡要进行起、卧、走的肌肉活动,这就要消耗相当数量的能量。要维持体内各种正常的消化和生理反应,如渗透压的维持、体液正常酸碱度的调节和骨骼坚实性的保持,都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要保持细胞和体组织的不断更新,维持体态不变,以及羽毛的不断消长等,也需要一定数量的蛋白质来补偿,否则,鸡体就会消瘦,体重减轻,健康恶化。因此,鸡处于维持饲养以下营养水平时,是不可能从事任何生产活动的。

鸡维持饲养所消耗的营养物质,不能直接形成鸡产品,在经济上没有效益,因此,在养鸡中,用于维持消耗的营养物质比例越大,生产的产品就越少,饲料报酬就越低。在生产中如何减少鸡的维持消耗,扩大生产比例,对养鸡效益至关重要。缩短肉仔鸡的生长周期,减少鸡不必要的活动,加强饲养管理,都能降低鸡的维持养分消耗,因而都是提高养鸡生产水平,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3.水在鸡体内的营养作用是什么?

水对鸡的营养作用往往不被人们重视,然而,缺水对各种鸡都会很快产生严重且不可挽回的有害影响。断绝饮水所招致的鸡的死亡比缺少其他任何营养物质所造成的死亡都来得迅速,导致生产水平的降低亦最快。因此,水是鸡最重要的营养物质。(1)水在鸡体内的分布:水存在于鸡体内每个细胞中,鸡蛋含水量在65%左右,刚出壳的雏鸡含水约85%,成年鸡约55%。因此,鸡体内含水量为55%~85%。鸡体内水分以初雏最高,并且体内水分随日龄增长以极快的速度下降,稍后下降速度逐渐减慢,直至成年,体内水分含量相对稳定。

鸡体内的水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及细胞外液中,而细胞外液中的水又分别含存于间质液和血浆中。鸡体内的水分总量中,细胞内液中的水占50%,间质液中的水占15%,血浆中的水仅占5%左右。(2)水的作用:水在鸡机体代谢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机体内的水分大部分是与蛋白质结合成液体,使组织细胞液呈现一定形态。因此,水是保证机体各器官正常形态所必需的。水是营养物质的溶剂,鸡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和废物的排泄,以及营养物质在体内各组织器官间的转运,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来完成。水还参与体内的化学作用,是代谢过程中化学反应的介质。水具有热容量大、蒸发热高的性质,因此,水对调节体液和保持体液平衡有重要意义。此外,水还可作为润滑液,使骨骼的关节面保持润滑和活动自如。(3)水的来源:鸡获得水的途径有三个,即饮用水、代谢水和饲料水。

饮用水:即鸡每天自由饮入体内的水分,约占总摄入量的75%。

代谢水:又称氧化水,它是指营养物质在机体内氧化产生的水。

饲料水:即动物随饲料摄入的水分。饲料水含量随饲料种类的不同而差异很大,正常风干饲料含水量在8%~15%。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鸡饲料摄入的水能满足其水分总需要量的6%左右。

14.鸡的需水量是多少?缺水对鸡的危害是什么?

(1)鸡的需水量:水的自由摄取量随家禽的类型及生理状态、食入饲料的数量与组成、环境温度与水的质量而变化。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测定了水的自由饮水量,但结果差异很大。例如,对来航鸡母鸡测定结果为每天饮水91~325毫升,每克饲料饮水量变动于1.1~3.6毫升之间。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变动的范围可能更宽些。但是所有这些都是鸡自由饮水量,而不是需要量,鸡准确需水量是很难确定的。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鸡饮水量一般超过饲料摄取量的2倍。美国NRC推荐,鸡在21℃室温时的饮水量见表1-1。(2)影响鸡需水量的因素:

①生产性能:生产水平越高,鸡需水量越大。如成年鸡的饮水量比雏鸡多;在体重相同的鸡中,幼鸡出现缺水症要比成年鸡来得快;产蛋鸡饮水量比不产蛋母鸡多。

②饲料结构:有些饲料如黑麦、麸皮和某些矿物质如食盐等,可引起鸡稀便,因此需水量增加。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过高,可增加饮水量,因为鸡体内过多的氮必须从肾脏排泄,而鸡对尿的浓缩能力最差,故需要提高排水量来排泄更多的氮,从而使需水量增加。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提高,鸡的排粪量增加,也导致需水量增加。

③环境温度:在生产条件下,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鸡的饮水量有较大变化。高温(高于30℃)时通常会增加饮水量。环境温度每升高1℃,饮水量可增加7%左右;而低温(低于10℃以下)时,则会使饮水量降低。产蛋母鸡当气温由10℃以下升高到30℃以上时,其饮水量可增加2倍。另外,饮用水的温度更能影响鸡的饮水量。鸡喜欢饮冰凉的水,而不喜欢饮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并拒绝饮高于45℃以上的水。

④水的质量:鸡对水的质量要求较严格。水中杂质要少,pH为6.0~8.5。若水中杂质较多,特别是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矿物质时,会导致鸡对水的适口性降低,从而减少饮水量。另外,水中投入某些药物后,也可降低鸡的饮水量。因此,应给鸡新鲜、凉爽和清洁的饮水。(3)缺水对鸡的危害:缺水对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会造成严重危害。当鸡体水分损失量占体重的1%~2%时,就会明显影响到食欲,尤其不愿进食干饲料。此外,随着缺水程度的加重,鸡体内失水增多,可导致鸡完全废绝进食,消化机能迟缓甚至完全丧失,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减弱。若长期持续缺水,可导致体内水分大幅度下降;若体内水分丧失8%~10%,即可引起代谢紊乱;超过20%可导致死亡。

对产蛋鸡,缺水会使产蛋量下降,并且无壳蛋和软壳蛋的百分比增加。当完全得不到饮水时,也会发生同样症状,并且症状发生得更快、更严重。若严重缺水,可使体温下降,并发生死亡现象。如果产蛋母鸡缺水一段时间后,又能得到正常饮水,产蛋量会得到某种程度的补偿,但恢复的时间要比缺水时间长得多。

15.鸡为什么需要能量?能量缺乏会怎样?

鸡的一切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生产产品都需要能量。比如鸡的行走、维持正常体温、鸡的生长等活动均是在能量参与下完成的。即使鸡完全处于休闲状态,其呼吸、血液循环以及其他生理机能,哪怕是极微弱的也必须随时消耗能量,而且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在鸡体内的代谢,也需要能量的参与。所以,能量是鸡重要的和基本的需要。

饲料中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在鸡体内消化代谢后,都释放出能量,供鸡利用。总能在鸡体的转化过程如下:

饲料中的能量在鸡消化道内被消化,其中一部分未消化的能量排出体外(即粪能),可消化的那部分能量(即消化能)被鸡吸收,吸收后的能量因蛋白质的代谢,产生一部分尿酸及氧化不完全的含氮产物,它们从尿中排出,因而损失一部分能量(即尿能)。除尿能以外的能量称为代谢能。饲料的代谢能反映了饲料可供鸡体利用部分,因此,在鸡的饲养标准中,其能量需要量通常以代谢能来表示。例如,肉仔鸡饲养标准中规定0~4周龄代谢能需要量为12.12兆焦/千克。但并不是所有的代谢能都被利用,有一部分代谢能以“体增热”的形式散发掉。除在寒冷环境中用以维持体温外,体增热完全是一种浪费。代谢能减去体增热后剩余的能量即为净能。净能才是鸡所需要的能量。而净能又分为维持净能和生产净能。维持净能就是维持鸡的体温、基础代谢及自由活动所需的能量,这部分能量也以热的形式出现。生产净能是指用于生长、产蛋等的能量需要量。生产净能才是最有价值的那部分能量。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减少鸡的维持净能,增加生产净能的转化率。

若饲料能量不足,将直接影响到鸡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发挥。轻则导致鸡的生长及生产水平的下降,重则死亡。若能量仅能满足鸡的维持需要,鸡将停止生长和生产。若能量供给还不能满足鸡的维持需要,则要动用体内贮备以满足鸡的维持需要。若长期能量供给不足,体内能量贮备耗尽后,鸡将死亡。因此,在满足鸡的各种营养需要时,首先要满足鸡的能量需要。

16.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是什么?

蛋白质是机体的三大基础营养物质之一,由碳、氢、氧、氮四种基本化学元素组成,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有机化合物,有些蛋白质还含有硫、铁、磷、铜等化学元素。

蛋白质是鸡体内提供氮的惟一来源,一般含氮量平均为16%左右。蛋白质在机体内承担着许多重要功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是构成鸡体组织的基本结构物质之一,鸡体内的各个部分都含有蛋白质,如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皮肤、羽毛、内脏、血液等。在鸡的各器官中,除水以外,蛋白质是含量最高的物质,如鸡毛中蛋白质含量占80%,烘干的鸡骨头中1/3是蛋白质。蛋白质的种类不同,决定了各组织器官的功能特异性,如构成体组织的主要成分是球蛋白,构成骨骼、羽毛的主要成分是硬蛋白。蛋白质还是鸡体内组织更新的基础原料之一。成年鸡体内的蛋白质总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但各个组织随时都在进行着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过程。分解了的蛋白质大部分用于再合成,一部分经代谢排出体外,这部分蛋白质就需要新的蛋白质来补充。据实验测定,鸡体蛋白总量中每天有0.25%~0.30%进行更新,每12~14个月体组织蛋白质即可全部更新一次。蛋白质还是鸡体的重要功能物质,它是多种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

因蛋白质是鸡体内惟一的氮源提供者,不能由其他物质转化和合成,其功能也是其他任何物质都不能替代的。一旦出现蛋白质供给不足,成年鸡就会表现出消化机能减退,体重减轻,繁殖功能紊乱,抗病力减弱,组织器官结构异常,产蛋量减少或停产,生长鸡还会出现生长严重受阻等症状。

17.什么叫必需氨基酸?鸡需要哪些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均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氨基酸。不同的氨基酸对鸡的营养重要性不同,鸡对其需要量也不同,通常划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我们将那些鸡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和数量不够,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并不是鸡不需要,而是鸡体内合成较多或体内需要量较少,不必由饲料供给即能满足需要。因某些必需氨基酸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前体,所以充分提供某些非必需氨基酸可节省相应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例如,胱氨酸可以代替鸡蛋氨酸需要量的40%~50%。酪氨酸可以代替苯丙氨酸需要量的30%~50%。当日粮中非必需氨基酸或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资源充足时,必需氨基酸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当鸡体内必需氨基酸缺乏时,轻则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产,重则造成形态学和生物化学上的损害。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因动物种类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成年动物由于体内合成能力的增强,或体内需要量降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减少。成年鸡的必需氨基酸种类有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10种,雏鸡除上述必需氨基酸外,甘氨酸、胱氨酸和酪氨酸也属于必需氨基酸。

18.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如何确定?

必需氨基酸是鸡正常生长所必需的,饲料种类和鸡的生理状况及生产水平不同,鸡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不同。因此,处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鸡,在不同生产水平下采食不同的饲料,对某种氨基酸的必需程度不同。当一定饲料或日粮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低于鸡的需要量,而且由于它们的不足限制了鸡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我们将这种或这几种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当存在几种限制性氨基酸时,饲料中的含量较鸡的最快生长需要量少的最多的那种限制性氨基酸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次缺少的氨基酸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依次类推可得出第三、第四……限制性氨基酸。在养鸡生产中,以添加剂形式补充的首先应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例如以玉米为主原料喂鸡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因此,首先应补充的氨基酸添加剂是赖氨酸。

因限制性氨基酸是对某一种具体的饲料或日粮而言的,所以,不同的饲料或日粮对鸡的限制性氨基酸的种类和限制性氨基酸的顺序是不同的。限制性氨基酸的种类和顺序可以通过饲养试验精确确定,但由于需添加多种合成氨基酸,要耗费资金,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用,而采用氨基酸化学评分法来推断,即将饲料或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与鸡的营养需要量相比较,算出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百分数,比分少于100均为限制性氨基酸,比分最低的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其余依次为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

19.氨基酸平衡在养鸡生产中有何应用?

在养鸡生产中,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除在数量上必须满足鸡的营养需要外,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所谓氨基酸平衡是指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和相互间的比例与鸡的维持、生长和产蛋的需要量相符合,即供给与需求平衡;当比例不合适时,称之为氨基酸不平衡。各种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

氨基酸平衡在养鸡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氨基酸保持平衡,才能保证各种氨基酸得到充分利用。因为从理论上讲,各种氨基酸都以一定比例参与某一蛋白质合成代谢,在代谢过程中,以含量最低的那种氨基酸为基准,循此比例参与代谢,多余的氨基酸经过其他代谢合成脂肪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结果造成蛋白质浪费。

氨基酸平衡在鸡饲料配合中具有重要作用。配制鸡饲料时,必须以鸡的营养需要量和氨基酸平衡为基础来配制。鸡以植物性饲料为主,而植物性饲料中氨基酸含量较低,且比例极不平衡。在配制饲料时,要根据氨基酸平衡的原则确定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喂量,并以此为标准确定饲料中其他氨基酸的水平。饲粮中缺乏哪种氨基酸就补充哪种氨基酸,缺乏多少,就补充多少,直到各种氨基酸之间比例达到平衡。例如配制“玉米—棉子饼”饲粮,当棉子饼用量为30%时,精氨酸与赖氨酸比为1.60~1.70∶1,失去平衡;添加赖氨酸,使之平衡(赖氨酸与精氨酸比达到1∶1.20),可提高增重7.5%,提高饲料报酬6.0%。

当饲粮中氨基酸失衡时,会严重影响鸡的正常生长、代谢和产蛋,降低饲料的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加饲养成本。氨基酸不平衡时对雏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1-2。

20.粗纤维对鸡有什么作用?能否被鸡利用?

在配制鸡饲料时,往往将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加以限制,使其不得超过一定比例。对于鸡来讲,粗纤维有一定的营养作用,同时也有不利于鸡消化吸收的一面。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合理地加以利用。(1)粗纤维在鸡体内的有利作用:由于粗纤维的吸水量大,进入鸡胃肠道吸水后,其体积膨胀增大,起到填充作用,使鸡不致于感到饥饿。同时,粗纤维比较坚硬,对鸡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可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便于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粗纤维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鸡肠道的后半部分也能被肠道细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分解,但分解后的营养物质很少能被鸡吸收利用,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2)粗纤维对鸡的不利影响:粗纤维中含有木质素、角质等不能消化吸收的物质,且与纤维素、半纤维素一同阻碍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使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降低。若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高,其本身不但不能被鸡吸收利用,还会严重影响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且由于木质素有便结性,容易造成鸡粪干燥,使之便秘。因此,在鸡饲料中纤维素的含量不宜过高。一定含量的粗纤维有助于鸡的生长发育。一般来讲,雏鸡中粗纤维含量为2%~3%,产蛋鸡为4%~6%,后备种母鸡为8%~10%。

21.鸡需要哪些矿物元素?

鸡体中的矿物质元素有4%左右,其中大部分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鸡蛋的矿物质占1.7%,绝大多数集中于蛋壳中。因此,鸡的矿物质需要,特别是产蛋母鸡相当高。矿物质元素的种类很多,但常用于养鸡生产中的主要有14种,其中以钙、磷、硫、镁、氯、钾、钠等7种用量较多的为常量元素,而铁、铜、锰、锌、碘、硒、钴的用量较少,被称为微量元素。

在过去,鸡的养殖多为散养,外界泥土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鸡可以自由采食。目前,养鸡业逐步发展为大规模的集约化饲养,在饲养过程中经常发现,由于缺乏某种物质而发生缺乏症,因此矿物质元素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重视和应用。

在这几种元素中,鸡对钙、磷的需要量最多。钙、磷的主要作用是形成骨骼、牙齿、蛋壳。钙对于凝血以及与钠、钾在一起保持正常的心脏机能都是必需的。雏鸡缺钙时患软骨症;蛋鸡缺钙时蛋壳变薄,产蛋减少,甚至出现无壳蛋。磷参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中以及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缺磷时,鸡食欲减退,生长缓慢,严重时关节硬化,骨骼易碎。钠元素可以保持鸡消化液的碱性,有助于消化酶的活动。氯的作用是保持胃液的酸性,缺乏盐时鸡会出现啄肛、食血等恶癖,蛋鸡体重、蛋重减轻,产蛋率下降。锰元素与骨骼的生长和鸡的繁殖有关,锰不足时,雏鸡骨骼发育不良,易患屈腿病,生长受阻;成鸡缺锰则产蛋和孵化率低,蛋壳变薄。锌元素在鸡体内含量甚微,但分布很广,骨、毛、肝、胰、肾、肌肉和酶类都含锌。鸡缺锌时,生长缓慢,羽毛、皮肤发育不良,严重时脚短,表面呈鳞片样,并有皮炎。铁存在于血红蛋白及组织细胞的某些氧化酶中,铁不足时易发生贫血。铜与铁共同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饲料缺铜时铁的吸收不良,也发生贫血。碘与甲状腺机能活动有关,缺碘时可引起甲状腺肿大。硒元素可以治疗鸡的渗出性素质病、胰变性及火鸡肌胃和心肌营养不良。美国、加拿大普遍建议在雏鸡饲粮中加硒。

除以上几种元素外,其余几种常量、微量元素在鸡的饲粮中均不易缺乏。

22.鸡需要哪些维生素?

维生素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目前大部分维生素都是人工制造的,价格也比较便宜。与养鸡有关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C、B1、B2、B6、B12、生物素、叶酸、泛酸、胆碱、烟酸等14种,其中维生素A、D、E、K为脂溶性的,其他维生素为水溶性的。在生产中,维生素A、D、E以国际单位(IU)表示,而其他维生素通常以毫克(mg)为单位。

维生素既不是能源物质,也不是结构物质,它们主要以辅酶和催化剂的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从而保证鸡体组织器官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正常,维持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活动。缺乏时可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对于鸡体来讲,微量的维生素既可满足生长发育和生产需要,也可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提高鸡的日增重、产蛋量和孵化率,因此,维生素在目前养鸡过程中常用来作为营养性添加剂。(1)维生素A:对鸡生长发育、产蛋、产肉、生殖、保护眼睛视力都有一定作用,此外还可帮助消化和促进内脏中的系膜正常生长。维生素A性能不大稳定,容易氧化,怕高温,目前在生产维生素A添加剂时均采取保护措施,在维生素A外面加1~3层氧化物,其产品称为稳定型维生素A。(2)维生素D:控制钙、磷代谢,特别是增加肠对钙和磷的吸收,同时调节肾脏对钙和磷的排泄,控制骨骼中钙和磷的贮存,改善骨骼中钙、磷的活动状态,从而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3)维生素E:在体内起催化作用和抗氧化作用,与硒协同保护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从而维持细胞膜正常脂质结构。维生素E为维持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及外周血管系统的构造与功能所必需。维生素E还能促进性腺发育,调节性激素代谢等。维生素E与免疫能力有关,不仅能增强体液免疫,而且能提高细胞免疫能力和中性白细胞的功能,此外,维生素E在应激情况下消耗多。(4)维生素K:参与凝血过程,以维持正常的凝血时间。维生素K缺乏时,凝血时间延长,易造成血管破裂,导致流血。(5)维生素C:主要是参与骨胶原的生物合成,此外,还能参与某些氨基酸代谢,促进肠道铁离子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转运,减轻体内转运金属离子的毒性作用,促进抗体的形成,是致癌物质——亚硝基胺的天然抑制剂。(6)维生素B1:在体内是许多细胞酶的辅酶,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维持神经组织和心肌的正常功能,以及肠蠕动和消化道内的脂肪吸收,有开胃和助消化作用。(7)维生素B2: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及能量的代谢,此外,还与色氨酸代谢、维生素C的生物合成、铁代谢、红细胞功能与寿命、解毒等作用有关。(8)维生素B6:参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其功能主要与蛋白质代谢的酶系统相联系。(9)维生素B12:参与体内胆碱和蛋氨酸的合成,促进红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保护神经系统髓磷脂的正常功能。(10)叶酸(维生素B11):叶酸对血细胞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对肌肉和羽毛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作用。(11)泛酸:是鸡体内能量代谢不可缺少的部分,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泛酸与维生素B12相互作用可提高效能。不同日龄的鸡对泛酸的需要量不同。雏鸡对泛酸需要量比中鸡、大鸡高。(12)胆碱(维生素B4):是细胞组成成分,能防止脂肪肝的形成,并具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13)烟酸(维生素B5):参与鸡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对提高孵化率和育成率有一定作用。

23.维生素E和硒有什么关系?在养鸡时应如何应用?

维生素E在饲料中分布很广,青绿饲料含量丰富,幼嫩青牧草比成熟牧草含量多,禾谷类子实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E和硒具有协同作用,共同发挥着抗氧化作用。在鸡体内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常会产生很多过氧化物,这些物质对鸡是很有害的,可损坏细胞膜,使细胞脆弱,毛细血管出血,并易遭受细菌的侵袭而患病。维生素E和硒对鸡体内的过氧化物的危害有预防作用,维生素E可看作是防止过氧化物产生的第一道防线,它通常可结合在细胞膜上,利用自己的抗氧化作用,保护细胞膜,并抑制过氧化物的产生。硒被鸡吸收进入体内后,主要作为一种被称作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需成分而发挥作用,这种酶在鸡体内主要用来清除已经产生的过氧化物,减少它们对细胞的危害。因此,硒又称为阻止过氧化物毒害作用的第二道防线。

维生素E和硒之间不能相互代替,在一定条件下,维生素E可代替部分硒的作用,硒能促进体内维生素E生物功能的发挥,但不能代替维生素E。饲料中维生素E不足时,易出现缺硒症状,只有硒存在时,维生素E才能在体组织内起作用。在硒不足时,尽管维生素E足量,但也会有过量的过氧化物与不饱和脂类起化学反应而损害细胞。在维生素E和硒中任一种处于缺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补充另一种来克服,但如果供给量低于某一临界值,则另一种即使使用过量也不能预防临床症状的发生。因此在生产中,当向饲料中添加硒时,应同时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E和硒的需要量见表1-3。

24.鸡需要的营养物质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鸡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几十种,彼此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在生产中应引起重视的主要有两种关系,一是协同关系,二是拮抗关系。

所谓协同关系,又称为协同作用,是指鸡吸收进入体内的各种物质在发挥营养作用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代替、互相节约、互相依赖。例如,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鸡对钙的吸收和体内的利用。当维生素D缺乏时,钙吸收利用障碍,会出现钙缺乏症,即软骨病等,因此,我们就可以说维生素D与钙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维生素E和硒,有共同保护细胞膜的作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发挥供能作用;甘氨酸和丝氨酸可在鸡体内互相转化;钙和磷在保证骨骼发育正常中发挥同样作用;维生素A、E、C可互相节约。像以上这样的协同关系还有很多,在生产中应适当考虑,以做到营养物质的合理供给。

拮抗作用是指鸡体内的营养物质在发挥作用时互相制约、互相竞争,一种营养物质供给量增加时,另一种营养物质利用受到限制。饲料中的能量是限制其他营养物质进食量的第一因素,鸡具有为能而食的本能,当能量满足需要时,其他营养物质再缺乏,鸡也拒食。因此生产中,配合饲料能量水平应适当,并保证与其他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铜和钼之间可竞争性抑制吸收,钼增加时铜的吸收率降低。我国大部分地区饲料中钼的用量超过鸡的需要量,因此,高钼地区铜的供给量应增加。饲料中的粗纤维不能为鸡所利用,并可降低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应限制喂量。

25.鸡的需要量、供给量和饲养标准是什么?

鸡的需要量是指鸡为了满足正常生长、健康和理想的生产成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数量。鸡的需求量是一个客观数值,主要决定于鸡的生产水平,而与环境、应激等其他因素无关。鸡的供给量是在实际生产条件下为满足鸡的营养需要,供给鸡的饲粮中各种营养物质的量。例如,在天气寒冷时,需适当增加饲粮中能量的浓度;在应激时,需加大饲粮中维生素的供给量。鸡的饲养标准是指通过长期试验研究,给各种不同品种、不同生理状况、不同生产目的和生产水平的鸡,科学地规定每只应当喂给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比例,这种按鸡的不同情况规定的定额指标,就称为饲养标准。也就是说,鸡的饲养标准一般都是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反复的科学试验提出的,是按鸡的不同生理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制定的,因此具有鲜明的生产目的和严格的科学性。当代鸡的饲养标准,其内容一般都规定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指标的需要量,而且通常以每千克日粮的含量或百分数表示。

26.鸡的饲养标准中规定了哪些营养指标?

饲养标准的制定是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如平衡试验、消化代谢试验、饲养试验等,测定出鸡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最后再经过生产实践验证后确定下来。由于饲养标准的广泛应用,使鸡的大规模饲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低成本、高效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养鸡较发达的国家早已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饲养标准,而且每隔几年即重新修订一次。随着我国养殖业及饲料工业的发展,经过广大畜牧工作者的努力,在参照国外饲养标准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于1986年颁布了鸡的饲养标准。其中规定了能量、粗蛋白、钙、磷、食盐、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指标(表1-4~1-9)。

二、鸡饲料及配合技术

27.鸡饲料分为哪几类?

鸡饲料按营养特性分为八类,即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和添加剂。(1)粗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的一类饲料,主要包括干草、秸秆和秕壳类、干树叶类等。这类饲料不适合于喂鸡。(2)青绿饲料:是指自然含水量大于或等于45%的野生或栽培植物,如各种牧草、鲜树叶、水生植物及菜叶类,以及非淀粉和糖类的块根、块茎和瓜果类多汁饲料。(3)青贮饲料:由自然含水的青绿饲料制成的青贮饲料或半干青贮。青绿饲料并补加适量糠麸或根茎瓜类制成的混合青贮饲料也属此类。这类饲料不适合喂鸡。(4)能量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少于18%,粗蛋白少于20%的饲料。主要包括谷实类、糠麸类,以及富含淀粉的根、茎、瓜果类,还有油脂和糖蜜类,及一些外皮较少的草粉籽实类。(5)蛋白质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少于18%,粗蛋白多于20%的一类饲料。主要包括豆类子实、饼粕类、食品及酿造业副产品、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非蛋白氮和人工合成氨基酸。(6)矿物质饲料:包括天然生成的矿物质和工业合成的单一化合物,以及混有载体的多种矿物质和工业合成的单一化合物制成的矿物质添加剂预混料。不论提供常量元素或微量元素者均属于此类。(7)维生素饲料:包括工业合成或由原料提纯精制的各种单一维生素和复合多种维生素。富含维生素的自然饲料则不划归于维生素饲料。(8)添加剂:这一类是指饲料中添加的除矿物质、维生素以及人工合成氨基酸以外的各种添加剂,如各种抗生素、防霉剂、抗氧化剂、粘结剂、疏散剂、着色剂、增味剂以及保鲜剂等非营养性添加剂。

28.如何评定鸡饲料的营养价值?

当评定一种饲料对鸡的营养价值高低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衡量:(1)干物质含量和水分含量:二者总和等于100%。当水分含量高时,干物质含量少,营养价值下降。如能够贮存的玉米籽实,一般含水量在14%以下;刚收获未晒干的籽实则含水量超过20%。(2)代谢能:代谢能是饲料总能减去粪尿能。代谢能高,说明饲料消化率高,营养价值高。一般代谢能值的高低与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有关。粗纤维含量高,则代谢能低。如玉米对鸡的代谢能为13.56兆焦/千克,而麸皮的代谢能为11.30兆焦/千克。(3)粗蛋白质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蛋白质是鸡生长发育、繁殖、产蛋等所需要的一类重要营养物质,价格较高。因此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高,必需氨基酸含量,特别是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含量高,则营养价值高。(4)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高或者可消化蛋白质含量高,则饲料营养价值高。有些饲料蛋白质虽丰富,但可消化率低,则营养价值也低,例如未水解羽毛粉、皮革粉、普通血粉等。(5)粗纤维含量:粗纤维在鸡消化道内不能被消化或消化利用率极低。当饲料或日粮中粗纤维含量高时,会降低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因此,鸡饲料中粗纤维含量高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6)抗营养因子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这类物质在饲料中的存在不但能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而且当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对鸡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一种饲料在鸡日粮中的应用,取决于它的营养价值和价格的高低,如何选择应用,最终要看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在能量饲料中,以玉米为标准,其他谷实类等能量饲料可与之比较,主要比较营养价值和价格;在蛋白质饲料中,以豆粕为标准,其他饼粕类蛋白质饲料可与之比较,价格合理时选用,否则不用。

29.谷实类饲料的营养特点是什么?

谷实类饲料是最重要的能量饲料。一般谷类子实的结构由四部分组成,即种皮、糊粉层、胚乳和胚芽。由于四种组织的功能不同,所含的营养物质也有很大差异。常见的谷实类主要有玉米、小麦、高粱、大麦、燕麦、粟、稻等。谷实类饲料的营养特点如下:(1)无氮浸出物含量高:一般占干物质的70%~80%,主要是淀粉,占无氮浸出物的80%~90%。淀粉是这类饲料中最有饲用价值的部分,对动物消化率高,所以育肥净能高。(2)粗纤维含量低:平均为2%~6%,因而谷实类饲料的消化利用率高。(3)蛋白质含量低,且品质差:蛋白质平均含量在10%左右,难以满足畜禽的蛋白质要求。蛋白质品质差,氨基酸不平衡,缺乏必需氨基酸,特别是缺乏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配制日粮时必须予以补充。(4)矿物质含量不平衡:缺钙,一般钙含量低于0.1%;含磷量高,一般含磷量为0.1%~0.5%,但主要是植酸磷,利用率低,并可干扰其他矿物元素的利用。(5)维生素含量不平衡:一般含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E较丰富,但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2和维生素B12等。

30.玉米的营养价值特点是什么?

玉米是能量饲料之王,在鸡的能量饲料中,玉米占主导地位,这是任何其他能量饲料所不能比拟的。目前世界上玉米的主要用途是作饲料,占70%~75%;有15%~20%作为粮食;10%~15%作为工业原料。玉米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如下:(1)可利用能值高:玉米是谷实类子实中可利用能量最高的,如代谢能(鸡)为13.56焦耳/千克,消化能(猪)为14.27焦耳/千克,这是因为玉米粗纤维含量少,仅2%;无氮浸出物高,为72%,且主要是淀粉,消化率高;脂肪含量高,为4%左右,是小麦等麦类子实的2倍,所以玉米可利用能是谷类子实最高者。(2)玉米蛋白质含量低(7%~9%),品质差,缺乏赖氨酸、色氨酸,例如玉米中赖氨酸含量为0.24%,色氨酸含量为0.07%。原因是玉米蛋白质中多为玉米醇溶蛋白,其品质低于谷物蛋白。(3)玉米含亚油酸较高:亚油酸是必需脂肪酸,它不能在动物体内合成,只能从饲料中提供,是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鸡缺亚油酸时,生长慢,水肿,皮下出血,羽毛生长不齐、蓬乱,无光泽,产蛋率下降。

玉米亚油酸含量达到2%,是所有谷实饲料中含量最高者。在鸡的日粮中,要求亚油酸含量为1%,如玉米在日粮中的配比达到50%以上,则仅玉米即可满足鸡对亚油酸的需要量。(4)维生素: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平均为20毫克/千克,而维生素D、K、B2、B12缺乏,水溶性维生素中B1较多。新鲜玉米含维生素丰富,但贮存时间长了,虫咬、过夏或发霉等均可降低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5)矿物质:玉米含钙极少,仅0.02%左右;含磷约0.25%,其中植酸磷占50%~60%;铁、铜、锰、锌、硒等微量元素也较少。(6)色素:黄玉米含色素较多,主要是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叶黄素含量达20毫克/千克左右,和玉米黄素一起对鸡蛋黄及肉鸡的脚、皮肤和喙的着色发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蛋黄着色有明显的影响,其效果优于苜蓿粉和蚕粪类胡萝卜素。

影响玉米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水分、贮藏时间、破碎粒和霉变情况。水分含量高,不易贮存,易促使黄曲霉生长。霉变的玉米可降低适口性和鸡增重,甚至出现中毒症状。玉米含脂肪高,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玉米粒较易贮存,粉碎后易氧化霉败变质,所以粉碎的玉米面应尽快食用。

31.小麦的营养价值特点是什么?

小麦在我国是人的主食,极少作饲料用。但在某些地区,小麦的价格低于玉米,也用小麦作饲料。欧洲北部国家的能量饲料主要是麦类,其中小麦的用量最大。

小麦子实由种皮、糊粉层、胚乳和胚芽等组成,其中胚乳约占83%,胚芽占2.5%,种皮和糊粉层占14.5%。我国小麦营养成分实测值如下:干物质87%,粗蛋白质13.9%,粗脂肪1.7%,粗纤维1.9%,粗灰分1.9%,钙0.17%,磷0.41%,消化能(猪)14.36兆焦/千克,代谢能(鸡)12.72兆焦/千克,赖氨酸0.30%,蛋氨酸0.25%,色氨酸0.16%,苏氨酸0.33%。

小麦的粗蛋白质较高,为13.9%,比玉米高,是玉米的1.5倍,但品质较差。小麦同玉米一样缺赖氨酸,而色氨酸较丰富,是玉米的2倍。

小麦的粗纤维和玉米相当,粗脂肪低于玉米,是玉米的一半左右。

小麦对鸡的代谢能值低于玉米,相当于玉米的95%。小麦为12.72兆焦/千克,玉米为13.56兆焦/千克。

小麦含钙量为0.17%,比玉米高,但钙、磷不平衡,钙少磷多。微量元素铁、铜、锰、锌、硒的含量较少。小麦含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多,而含维生素A、D、C、B2、B12极少。小麦喂鸡效果不如玉米,仅为玉米90%左右,并容易产生与饲喂大麦相似的问题,如产蛋鸡饲料转化率下降,肉仔鸡常出现垫料过湿、氨气过多、生长受抑制、跗关节损伤和患胸部水泡病,宰后等级下降等现象。

32.小麦麸和次粉的营养价值特点是什么?

小麦麸和次粉均是小麦加工面粉时的副产物。小麦麸主要由小麦种皮、糊粉层、胚芽和少量次粉组成。小麦精制过程中可得到23%~25%的小麦麸、3%~5%的次粉和0.5%~1%的胚芽。

小麦麸和次粉的物理性质有区别,麦麸颜色为淡褐色至红褐色,次粉的颜色从灰白色到淡褐色,主要取决于麸皮所占的比例。颜色深者含麸皮较多。容重也有差别,麦麸容重小,如大麸皮为0.18~0.26千克/升,小细麸为0.32~0.39千克/升,而次粉的容重为0.30~0.54千克/升。颜色愈深的次粉,容重越小。

国产麦麸和次粉的蛋白质含量均较高,一般在14%~15%,二者相差不大,但麦麸和次粉的蛋白含量变异很大。麦麸的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均高于次粉,因此次粉的代谢能值远高于麦麸。如麦麸和次粉粗纤维含量分别是9.5%和3.5%;粗灰分分别是4.9%和2.2%;代谢能分别是6.82兆焦/千克和11.93兆焦/千克,次粉是麦麸的1.75倍。

总而言之,小麦麸具有以下特点:(1)蛋白质含量较高,但品质较差。赖氨酸的含量比麦籽丰富,一般为0.6%左右;蛋氨酸缺乏,为0.10%左右;色氨酸尚丰富。(2)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E丰富,但烟酸利用率仅为35%,缺维生素A、D、B12。(3)矿物质含量丰富,特别是铁、锰、锌较高,分别为168毫克/千克、120毫克/千克和80毫克/千克。缺钙多磷,如钙含量为0.1%左右,磷含量为1.0%左右。(4)小麦麸物理结构疏松,含有适量的粗纤维和硫酸盐类,有轻泻作用,可防便秘。(5)可作为添加剂预混料的载体,以及稀释剂、吸附剂和发酵饲料的载体。(6)小麦麸在养鸡上的应用,主要是在育成鸡饲粮中可调节饲粮能量浓度,起到限饲作用。次粉对于育肥畜禽的效果优于小麦麸,也是很好的颗粒粘结剂,但用在粉状饲料时则太细,造成粘嘴现象,影响适口性。

33.鸡常用的有哪几类蛋白质饲料?

鸡蛋白质饲料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和人工合成氨基酸四类。(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这类饲料来源于植物体,是最广泛的一类蛋白质饲料。主要有大豆等豆科子实类;饼粕类,如豆饼(粕)、花生饼(粕)、棉子饼(粕)、菜子饼(粕)、芝麻饼(粕)、葵花子饼、亚麻子饼等;工业副产物,如淀粉工业副产物(玉米蛋白粉、粉浆蛋白粉)、酿酒副产物(如各种酒糟、啤酒糟)、食品工业副产品(如豆腐渣、酱油渣等),这些副产物是很好的蛋白质饲料。(2)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这类饲料来源于动物身体,主要来自水产品、肉类、乳品和蛋品加工的副产物,屠宰厂和皮革厂的废弃物,以及缫丝厂的蚕蛹。主要有鱼粉、肉骨粉、羽毛粉、血粉、皮革粉、蚕蛹等。此类饲料的突出特点是不含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含量很低,蛋白质含量高。由全动物制得的此类产品粗灰分含量高,钙、磷比例平衡,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很丰富,特别是植物性饲料缺乏的维生素B12和微量元素硒很高。(3)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又称微生物蛋白质饲料。本类饲料是由各种微生物体制成的饲用品,包括酵母、细菌、真菌和一些单细胞藻类。由于这类饲料是由单个细胞组成,故称单细胞蛋白饲料。单细胞蛋白饲料具有一般常规饲料所没有的优越性,它生产周期短,酵母和细菌繁殖增量速度比动物生长要快千倍以上,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不与农业争地,也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原料来源广,可充分利用工农业废物。(4)工业合成氨基酸:主要产品有赖氨酸、蛋氨酸、蛋氨酸羟基类似物。我国市场销售的赖氨酸和DL—蛋氨酸主要从日本、韩国等进口,国内生产的很少。蛋氨酸是鸡的玉米—豆粕型饲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特别是配合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可以降低鱼粉或不用鱼粉,在满足鸡的营养需要和保证良好效益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鸡的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的赖氨酸一般能满足其营养需要,不需添加剂,用其他饼粕代替豆粕则需要添加赖氨酸。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