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进化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1 16:35:16

点击下载

作者:侯虹斌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女性进化论

女性进化论试读:

自序:去,要你想要的自由

最近在媒体上经常会出现一个词:“人生赢家”。有意思的是,不同性别的人生赢家不是一个概念。男性的人生赢家,首先是事业有成,有妻有子。而女性的人生赢家,就轻松多了,似乎年纪轻轻能生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就能自动拥有封号了。

真的吗?输赢就只有这个标准吗?

当然不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世界。一

我们这一代人,城市女性比较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已经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了。但是,老一辈人藏在骨子里的价值观,并没有那么容易改变。

比如,对女孩子,他们最常用的一种说教,就是告诉你:女孩要有女孩的样子。长辈们一直教导我,女孩子要学会做饭做家务,不然没有人要。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吗,反正是要嫁人的/女孩子要好好读书,这样才能嫁得好……

我出身于一个小城市的市民阶层,也就是,物质条件还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用为钱担忧。我爸妈也很爱我。不过,他们确实很喜欢使用这些套路来塑造我。

可惜,我很令他们失望。我并不符合他们期待的“淑女”的要求:安静时喜欢看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玩闹时喜欢爬树、奔跑,小时候还不止一次从树上摔下来,把头摔破了、把脚给崴了。

而且,我也从来不擅长做饭之类;从我读中学开始,我妈妈就开始发愁:你连饭都做不好,将来怎么嫁出去呢?

我在读初中时,父母就想让我报一个中专,那时读中专很好找工作;他们觉得那可以算一个中规中矩的前途。我当然否定了。我去读了高中。

他们又一直认为,女孩子都不擅长理工科,建议我读文科。

我读高中的时候,我母亲的理想是,我能考上我们那座三线城市唯一的一所大学(那时还只是大专),这样,就可以离家很近了,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人结婚。

可以说,我父母确实是站在我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的。这是小城市姑娘最常见的一条道路。虽然不是特别出彩,但也没有任何风险。

但是,我不是这样想的。

一直在父母的影响之下、经常性的耳提面命之下的我,并不开心。我被这种“女孩子就该有女孩子的样”的设定,扭曲了天性。学习成绩也不够稳定。在我十五六岁的时候,我的自我意识比较鲜明了,我想改变。

怎么改变呢?我意识到,我想自由,想按自己的兴趣来生活,我就必须突破,最好的方法就是考到好大学,离开家庭,自立更生。

高考时,我并没有考上父母期待的大专,而是以全市第三名的总分,考进了一所著名的重点大学。这些陈年旧事,本来不值一提。我感慨的是,我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违背父母为我制定的女孩子守则,一步一步地踏上我想要的人生之路的。这个过程,又艰辛,又愉悦。

有意思的是两个细节:一个是,我读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我妈妈都很担忧地对我说:“你读书这么多,我们家和亲戚们,都没有办法给你介绍合适的对象了,你要是嫁不出去了,怎么办?”

另一个是,我在《南方都市报》工作时,那正是媒体发展巅峰期,我在广州也早已买房买车了,我母亲还打电话劝我,辞职回家考公务员吧。她怕我的工作不稳定。

我怎么才能让她明白呢?我最怕的就是工作稳定了。

女性成长中,华服上最常见的虱子是什么?就是限制你的刻板印象,哪怕那是因为爱。二

现在,我已是一位专业作家了,其中一个写作方向,就是研究女性主义。我经常援引一组数据,那就是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从教育成就、健康与生存、经济参与和机会、政治授权四个方面,对144个国家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评估。2017年,中国在这144个国家当中,名列第100名,排名相当靠后。而在2008年,中国的排名是多少?第57位。中国的女性地位实现了九连降。

我们必须正视中国的男女地位不平等这个事实,才有希望加以改变。

但经常与各种女性打交道,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女性对这些问题都非常迟钝,没有痛觉,不太关心。

很多人给我贴的标签是“女权主义者”,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你是不是因为太丑没有人要啊?”“你是不是受了男人什么刺激和伤害,才当上女权主义者啊?”

继而,不是以“嫁不出去”来羞辱,就是以“荡妇”来羞辱。

这几年,我在各种嘲笑当中,风轻云淡,不疾不徐,很坚定地做着我自己的事,不受干扰;我很想拍拍自己的肩膀说:心态真不错。正是因为能把个人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生活安逸,就像豌豆公主一样,才能更敏感于社会的不公正啊。所以,我更希望能让更多的女性,都能在一个公正的环境里生活。

对于女性来说,光是知道“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样的人”、跟各种社会成见作斗争,就已耗尽了力气。三

现在,想好好地找个人一起过日子,似乎变得越来越难。

年轻女孩怕自己变成剩女,更怕找到糟糕的男友;男孩觉得追求女生太麻烦,更怕想结婚又出不起彩礼;已婚女性既想在工作与家庭中取得平衡,又怕自己变成“守寡式育儿”;已婚男人既在纠结要不要生二胎,又对新来的年轻姑娘萌生好感……

讲真,中国传统观念里,婚姻和家庭与爱无关,与自己无关,更像是一种社会关系;父母负责逼婚,但不负责你的生活幸福。你是想活给别人看,还是自己过得爽?

我们知道,现在开个车,学个程序,做点什么,都要好好学习,再考个资格证,才能掌握一种技能;那为什么,像婚姻、家庭、养育孩子,跟另一个人进行复杂的经济与各种事务的协作、亲密地共度一生,却被当作天生的本领,以为每个人都天然掌握?当然不可能。所以,我们才看到那么多不幸的婚姻,不幸的家庭,以及更多的虽然不幸但却小心地藏起痛苦的家庭。

处理复杂的婚恋、情感、家庭关系,是情商的最高体现,是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得到提高的。

长期以来,我是一位女性主义者,关注性别平等,提倡保障女性权益;但同时,我也笃信“平等”是可以实现的,不管女性还是男性,都将在平等的关系中获益良多。

人格平等,就能建立良好的互动,双方均有更多的选择,更大的自由;也更容易建立爱的联系。掌握了这一出发点,不管是夫妻感情、与长辈的矛盾、亲子关系,都将处理得得心应手,并保持心情愉悦。

我曾在腾讯大家、微博、大鱼号和我的公号“侯虹斌客厅”上,写了大量关于女性的文章。经常有人私信我,说:“看了你的文章,我终于想通了应该怎么做”;“我要把你的文章发给我的女儿看;给我的父母看;给我的朋友们看……”

很欣慰,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现代价值观。我希望,认可我的都是聪明人,他们/她们并不是盲目地听我的话,而是停下来,好好思考一番之后,再想想是否接受,如何改变。越是理性地思考,越容易接近幸福。

女性应该怎么做自己呢?答案就是:打破刻板印象,高瞻远瞩,最终,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女性重建新生活的战术指南,它不仅带你思考和打破一些成见,也教给你解决问题的具体技术。它不能保证你成为所有人眼中的“人生赢家”,毕竟我们不是活在直播打赏中;但是,能让你身心愉悦,获得自我的自由。Part1 最值得经营的少女时代

成熟,是不再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别人身上、寄托在找到爱情以及找到完美的爱人身上。“玛丽苏”式的偶像剧教你的恰好与此相反,我们必须“反玛丽苏”,才能成长。首先要把女孩当“人”,而不是“女人”

●男人和女人成了不同的物种

女性,从小开始,就一直听着太多的规训。比如:

女孩子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女孩子要笑不露齿。

女孩子不能像个野孩子一样跑来跑去。

女孩子要斯斯文文、规规矩矩的,这样才讨人喜欢。

……

这还是最简单的。接下来的是:

女孩子要学会做饭、做家务,不然没有人要。

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吗?反正是要嫁人的。/女孩子要好好读书,这样才能嫁得好。

女孩子最好读文科,你们适合死记硬背;理科的逻辑你们不行。

女孩子要找那些轻松、没压力的工作,这样方便你们早点回家做家务、照顾家人。

女人要趁年轻早点结婚,别挑剔了,差不多就嫁了吧。

女人要趁年轻早点生孩子,生二胎;这样,等你有孙子的时候,你还有精力带孙子。

……

对男人的规训,则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男孩子,鼓励他们活泼、顽皮;只要不是上房揭瓦,鼓励他们上蹿下跳、爬树游泳;鼓励他们充满活力,尽情运动。

长大了以后,劝他们少管儿女私情,以学业、事业为重;劝他们,好男儿志在四方,四海为家;劝他们,大丈夫何患无妻,别婆婆妈妈。

……

莫非,男人和女人成了不同的物种了?

我要开宗明义地说:不管男人女人,首先都是人。

人与人之间的区别,这个人与那个人之间个性、品行、思想、阶层之间的差异,远远大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差异。

除非是极少数与身体有关的差异,男与女,本来就不该有云泥之别;适用于男性的优秀品质,也适用于女性。对女性反复强调的品质,如果对男性根本不谈,那你就扔掉。

像聪明、能干、美丽(英俊)、健康、强壮、会赚钱、有责任心、有管理能力、志存高远、豁达大方……都是好品质,值得为它们而努力。

而贤惠、奉献、迁就、宽容、任劳任怨、忍耐力强、有自我牺牲精神……这些从来不对男人做要求的品质,女性应该尽早地弃之如敝屣。

对于家长来说,与其把你的女儿培养成一个“女人”,不如首先把她培养成一个人。

●“女孩该有的样子”?那叫“刻板印象”

女孩要有女孩的样子。这句话背后有什么问题?它是一种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意味着,你的人生选择被大大减少。不仅女性深受“刻板印象”的限制和影响,让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男性也一样。

如果女性喜欢更开放、更活跃、更主动积极的生活方式,她会被担忧,她的行为“像个男孩”“不像个女孩”。

而如果男性喜欢一些纤巧的细节,行为温柔,爱好是制作衣服、插花、烹饪之类的“女性偏好”的兴趣的话,他引起的担心更多,人们担心他“娘娘腔”,不是个正常男孩。

实际上,这些观念都是偏见。

虽然一般大家只会选择很少的几条路来走,但越多的偏见,意味着人的选择越少,对人生的限制越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越不利。

许多研究者在考察了儿童对不同性别的活动和兴趣的刻板印象的发展后发现,几乎所有两三岁的孩子都具有一些与性别刻板印象相关的知识。比如,女生喜欢跳跳皮筋、踢踢毽子,喜欢洋娃娃、过家家游戏,从不喜欢跟人打架,乖巧听话,斯文安静,等等。

男生呢,则喜欢东奔西跑,追逐打闹,爬树翻墙,勇猛好斗;喜欢玩具枪和玩具汽车。

这种刻板印象在3-5岁迅速发展,在学龄前达到顶峰;他们不仅通过这种方式判断别的小朋友,还会要求自己按照这种刻板方式行事。

儿童刻板印象的来源是哪里呢?

通常来说,父母作为儿童社会化的首要途径,其言语(直接地)和行为(间接地)都对儿童有重要影响;又因为大多数父母都具备性别刻板印象,所以父母对儿童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厥功甚伟。

另一方面,如我们所知,中国的媒介:电视、纸媒、网络……都充满了性别偏见,这些刻板印象很容易被传递给孩子。

举个例子:

是不是几乎所有的广告,里面的温馨家庭,都是妈妈在厨房干活,爸爸在看报纸,孩子在旁边跑来跑去?

是不是爸爸送一瓶“不伤手的洗洁精”“治腰痛的筋骨贴”“大功率的抽油烟机”,就表达了他如何支持妈妈干好家务?

是不是职场上雄赳赳、气昂昂的都是男老板,旁边的美女小秘书则给他拎包?

……

千篇一律,很难找到反例。

这些,完美地构筑出孩子的认知世界:

妈妈是干家务的,爸爸是休闲的;男人是上司、老板,女人是下属、小秘书……

●偏见越多,你的人生局限就越多

越是意识到这种“刻板印象”的存在,越可能因为焦虑,滑向刻板印象这一边。

以一段小故事为例:有个小孩路上出了车祸,被紧急送到医院,接诊的护士很着急地说:“这个孩子是我的儿子!”但这个护士并不是小孩的妈妈,你猜他们是什么关系?答案是:护士是孩子的爸爸。

同样一个例子。孩子的医生说:“这是我的儿子。”但这个医生并不是他的爸爸,你猜他们是什么关系?答案是:医生是孩子的妈妈。

这个问题,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是不是还得反复想一想是怎么回事?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护士一定是女性,医生一定是男性,那就是一种刻板印象。

如果你仍然以为这是男孩女孩与生俱来的特性,那我换一种方式,先用“星座刻板印象”来分析吧,可能大家就没那么敏感了。

我是“天秤座”的,“天秤座”一个很有名的特征就是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我非常认可,认为自己正是这样的。很长时间以来,我做大事小事,都在非常鲜明地重复这个问题,总是犹犹豫豫,错过最佳时机,效率低下。我就安慰自己:因为你是天秤座啊,这个星座的人都是这样的。

但这几年我辞职了,进入创业模式;马上,我碰到机会就必须抓住,因为它随时稍纵即逝啊。现在回头一想:咦,项目合作时为什么只谈了十五分钟我就敢确定要做呢?怎么就不“优柔寡断”、不“天秤”了呢?

说到底,是一种心理暗示,强化了我认同的“刻板印象”;同时,为我的缺点寻找自我安慰的借口。

而长期被各种途径强化的性别刻板印象,就更明显了。

简而言之,如果女生持有“女生理科比男生差”的性别刻板印象,很有可能因为这个信念,就放弃了在理科上进一步努力,自暴自弃,并把这个结果不断合理化;时间一长,她的理科真的就比较差了。

长期以来,“女生擅长死记硬背”、“女生理科不行”这些深刻的偏见,足以导致无数女生放弃对数理化等专业的努力。

看看今天的女生。考大学时,虽然出了不少理科女状元,而且理科女状元数量甚至比男状元还多,但我也承认,整体而言,女性的数理化学习成绩仍然略逊于男生。

但这是偏见的“结果”,不是“原因”。如果没有这种偏见,更多的女孩不受心理暗示影响,会有更好的成绩。

应该从“原因”开始改变。

●性别“刻板印象”的反面教材

啥叫性别刻板印象?下面这套教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2016年8月,全国首部专为小学男生编写的教科书《小小男子汉》问世了,供沪上四、五年级学生选用。2017年7月,专为女生编写的《花样女孩》出版。上海领先全国开启了成体系的性别教育。

它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能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性别观。书里也表现了“所谓性别教育不是给男生女生贴上标签,而是讲明什么才是真正的平等和自我”的良好愿望。但实际上,教材最终体现出来的,却是明确的性别偏见:

1.在女生教材《花样女孩》中,“美的追求”是分量很重的一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如何洗脸、如何着装。而“锻炼身体”部分列出的是“跳绳”“踢毽子”“健美操”等被认为“适合女生的运动方式”。

2.在男生教材《小小男子汉》中没有“美的追求”这一章,而相对应的位置是对“张扬个性”的讨论。主旨是不管男生有什么缺点,外貌的或是心理的,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路,成就自己的人生。

3.《花样女孩》中出现了积极做家务的内容,还非常详细地列举了做家务的细节,包括如何设计周末午餐菜单、制作友谊手链、谁的针线包更漂亮、设计一本个性化DIY账本……还有,学习理财从记账开始。

4.《花样女孩》中,要求女生研究男孩喜欢什么样的女孩,然后检查自己达到没有。但《小小男子汉》当中,并没有相应的要求。

5.《花样女孩》中,关于女性的“成功”里面,有“寻找身边好母亲”。但在男性成功一章里,却没有“寻找好父亲”。

6.《小小男子汉》当中,有一整章是“亲近大自然”;但在《花样女孩》当中,只有一页。

7.《小小男子汉》当中,有“优化你的学习方法”“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自然笔记”“野外定向寻宝”“逃生实验”“寻求帮助的渠道”“你关注过父母的工作吗”……这些内容,《花样女孩》里都没有。

8.《花样女孩》中,强调了女生要保护自己,她们可能会“因盲目追星离家出走”“贪图别人的一块糖被诱骗”“在街上随便认识小姐姐被骗吸毒”“参加cosplay集会而遭遇性侵”,这种提醒有必要。但《小小男子汉》中并没有这些内容。仿佛男孩子不会遭遇危险,只有女孩子会招蜂引蝶似的。

9.《花样女孩》当中,有鼓励女孩“积极做公益”的内容。但在《小小男子汉》当中,类似内容的标题变成了“慈善”。“公益”、“志愿者”与“慈善”,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两者都是对社会有益的,但在民间约定俗成的含义当中,“慈善”,更多的是指富人回报社会的行为。一个贫穷大学生可以做公益,但那不会被称为慈善。以前的一个段子,就说有个孩子的愿望就是长大以后当“慈善家”,为什么?因为慈善家都是很有钱的。——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综上所述,《小小男子汉》和《花样女孩》这两部上海的小学生教材,给我们描述出两种性别的区别:

1.女孩是爱美的,应该更注重外貌整洁和仪态。男孩不用。

2.女孩是可能遭遇危险的,要处处小心,不要被坏人欺骗,要减少社会活动。男孩不用。

3.女孩要多读书培养气质,要积极承担家务。男孩不用。

4.当个“好母亲”是女孩的成功内容,而当个“好父亲”不是男孩的成功内容。

5.男孩要勇敢,要勇于探险,亲近大自然。女孩不用。

6.男孩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学会独立。女孩不用。

7.男孩要利用智慧创造财富,未来的财富是掌握在他们手中的。女孩负责理财和记账。

8.男孩要追求梦想,不管有什么缺点都有成功的可能。女孩无须在意这个。

●如何破解

这套性别读本,抛开性别的元素来看,是有可取之处的;女孩子尤其应该看看《小小男子汉》,学习一下男孩子的美好品质。因为,那正是社会公认的优秀品质。看看社会是怎么鼓励男生勇敢、独立、有创造力、敢于冒险、有担当的。

另一方面,男孩也并非只有同一种刻板印象,并非只有“硬汉”一种风格。

一些长期被视为女性“独有气质”的,比如温柔、细心、体贴、善于照顾他人,同样也是美好品质。男孩愿意与女孩子一起玩,并不意味着没有“男子气概”。

简单地说,人应该拥有更多的可塑性,每个人的个性不同,不应该按照性别、用一个模子去套。

我们从这里可以学习到什么呢?

1.女孩可以爱美,但不是必需。男孩也可以爱美。

2.女孩要注意安全、不受坏人欺骗,是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男孩就安全,也不意味着女生行动要比男生受更多限制。

3.承担家务的教育,不是女性的必需。不要被“你不会做饭就嫁不出去”所恫吓,因为说不定有些男生喜欢做饭呢。

4.当“好母亲”或当“好父亲”都是一种个人选择,不是必须做的,更不必将其视为努力的方向。

5.女孩一样要勇敢,要勇于探险、亲近大自然。

6.女孩一样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学会独立。

7.女孩一样要利用智慧创造财富,未来的财富也是掌握在你们手中的。是否喜欢理财和记账,看个人兴趣。

8.女孩一样要追求梦想,不管你有什么缺点,都有成功的可能。我们必须反“玛丽苏”,才能成长

●“玛丽苏”又如何?全靠开外挂“玛丽苏”,本来是文学批评和同人文中的概念,指的是女主角的过度完美、极其自恋。通常,我们把有类似勾搭高富帅这样女性化欲望的主角称为玛丽苏。而有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和个人英雄主义这样男性化欲望的,我们则称为汤姆苏/杰克苏。

近些年来,由于女性观众消费力的日益强大,中国大陆的电视剧中,“大女主”和“玛丽苏”情节占了半壁江山;从古代、民国到现代,都在讲述女主在男主、男二,甚至男三、男四的襄助、痴迷、牺牲当中,走向人生巅峰的剧情。

而剧中的女二、女三,或者是婆婆之类,都是陷害女主的一把好手。“玛丽苏”女主集万千宠爱在一身,人人都爱她。

而“玛丽苏剧”有几个特征:

1.不管女主是不是最漂亮,男人们都只爱她,而不会爱比她更好看的女二号、心机女。

2.不管女主是刁蛮无礼还是粗俗可笑,或者是幼稚无趣,必定是内心很善良的。

3.所有男人都爱她。男主角也许一开始讨厌她,最终却一定会被她迷倒。

4.她是电视剧的绝对主角,男主角也是陪衬。

5.不管曾经多么倒霉、遭到多少人陷害,最终你都会发现:她总能走狗屎运。

6.女主的成功里,有她自己的勇气、坚持、不屈不挠,这些算是优点;但真正的成功,还是因为有男人在背后给她撑腰。

7.连有真实历史原型的武则天,在“玛丽苏”剧里,也变成了为了爱情才努力上进的女性典范。

代表剧有《楚乔传》《孤芳不自赏》《锦绣未央》《微微一笑很倾城》《武媚娘传奇》《倾世皇妃》《步步惊心》《活色生香》等。

玛丽苏和杰克苏的核心,在于抓住了普通人渴望逆袭的潜意识,让他们将普通的自己投射到男女主角身上,享受那种虚拟的快感。

男版“杰克苏”,虽然也是被无数个女人迷恋,但最终的目标是建功立业,顺便有一个爱人。

女版“玛丽苏”,是被无数个男人迷恋,但最后的目标是与她最爱的人在一起,顺便有点权势。

●迪士尼公主越来越强硬了“王子拯救公主”“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大概是这个世界馈赠给女孩子们的梦想了。其中,尤其以迪士尼为首的“公主系列”塑造出来的稳定却不断有改进的“公主梦”为代表。

但是,现实世界真的如童话般美好吗?公主们,真的永远都是那么傻白甜,需要等着王子来拯救吗?

不是的。童话里的公主也要与时俱进。看迪士尼的历任公主们的变迁,就知道了。“迪士尼公主”这个概念,是2000年由时任迪士尼消费品部主席的Andy Mooney正式提出的,他将迪士尼动画电影中最受欢迎的公主们集结在一起,当时有12位迪士尼公主:白雪公主、仙蒂公主、爱洛公主、爱丽儿公主、贝儿公主、茉莉公主、宝嘉康蒂公主、木兰公主、蒂安娜公主、乐佩公主、梅莉达公主和摩阿娜公主。由于太受欢迎,《冰雪奇缘》中的艾莎公主与安娜公主将单列一个项目。

从1937年第一部公主电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问世,到2017年《海洋奇缘》热卖,跨越了八十年的时代变迁。

第一阶段:早期。

迪士尼公主们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温柔、善良、贤惠,憧憬浪漫的爱情。

1.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横空出世,开创了动画长片的先河,迪士尼帝国拔地而起。白雪公主是迪士尼“首席公主”,有纯洁的灵魂和善良的天性,但弱小又无脑。她躺在棺材里等待被王子吻醒,完全被动。

2.1950年,《灰姑娘》辛德瑞拉的故事,再次沿袭好事多磨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治愈系模式。无聊的治愈系公主,对二战中经历过创伤的人们格外有吸引力。

3.1959年,和平年代出场的奥若拉公主(《睡美人》),不幸昏睡不醒,直到被王子解救。但她除了漂亮,没啥可说的,受欢迎程度大减。

这几位公主的特点都是“貌美、人傻、干家务”;但后来,这种女性特点已不再能打动人了。迪士尼此后三十年中都没有再拍公主电影。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迪士尼动画复兴”时代,公主们开始独立、坚强了。

1.1989年,小美人鱼是个处于叛逆期的少女,为了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她私自用美妙歌喉换来两条大长腿,还勇敢、主动地追求自己的男神。

2.1991年的美女贝儿(《美女与野兽》),更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还因为爱读书,爱上了一只怪兽!读书,这可是历来男权社会中男性独享的特权和获得权力的基石呢。

3.1992年《阿拉丁》中的阿拉伯公主茉莉,在拒绝了一个又一个的王子求婚之后,与街头流浪的阿拉丁一起冒险并相爱结婚;1995年《风中奇缘》中的印第安公主宝嘉康蒂,是个野性十足、敢上战场的姑娘,甚至为了自己的民族选择与相爱的男友分手;1998年《花木兰》中的花木兰,以惊人的智慧和勇气成了孤胆英雄,拯救了国家和百姓,成为万民跪拜的对象。

这个阶段的公主们,个性开始多样,有的敢于追求爱情,而有的不再认为爱情重要,拯救家园、拯救国家才是她们的人生目标。

第三阶段:21世纪,社会的价值观更开放多元。

1.2009年,蒂安娜公主(《公主和青蛙》)颠覆了《格林童话》中经典的《青蛙王子》的情节,假公主蒂安娜吻了青蛙之后变成了另一只青蛙;而且,这是位创业的“黑人公主”,她从小的梦想就是开一家自己的餐馆,一开始就是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2.2010年上映的《长发公主》里,乐佩公主的梦想,是找到亲生父母,找回自己的真实身份,遇到的也不是什么王子,只是小飞贼Flynn。找到自我、取悦自己更重要。

3.2012年《勇敢传说》的主题已经变成了:别逼我结婚,你们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公主梅莉达是一位不婚少女。而且,她还救下了几个弟弟(也就是小王子)。

4.2015年大热门电影《冰雪奇缘》里,妹妹安娜公主一开始差点儿和一位王子结婚,结果,那个王子却是个骗子和混蛋。只有真爱才能解除冰封魔咒,她的真爱原来是姐姐艾莎公主,那是亲人与女性之间的亲情之爱、互助之爱。

这时候,每位公主都更有个性、更勇敢了。不随波逐流是她们的共同特征,她们像男人一样去战斗、去拯救亲人、去寻找自我。与此同时,男性(王子)的地位愈发不重要了。

简单地说,公主们再也不是被动地等待着王子来拯救了。她们的人生也要自己去努力掌控。这与社会的女权主义思潮是一致的,也与现实世界里人们的认知越来越相吻合,与时俱进。

●如何破解

1.知道生活不是电影,知道自己不是公主,不要幻想着玛丽苏式的爱情。

2.现实中,没有外挂。没有那么多男人默默地给你当备胎,为一个不爱他的女人做出牺牲。当一个男生知道女生不喜欢他之后,他能马上离开,不纠缠、不伤害,就算厚道了。

3.现实中,没有点铁成金的金手指。你不会在街上碰到一个未来的国王。当皇后(王妃),靠的是男人;当女王,靠的是自己。

4.现实中,王子与公主生活在一起,并不代表全剧终。真公主,靠婚姻,也未必幸福。查尔斯王子跟戴安娜王妃的结局尚且惨淡成那样,日本太子妃嫁入皇宫重度抑郁多年。还有,《还珠格格3》,说的就是真心相爱的王子与公主的婚后故事,都是流产、不孕、小三、婆媳关系——由于太写实了,大家纷纷弃剧。

成熟,是不再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别人身上、寄托在找到爱情以及找到完美的爱人身上。“玛丽苏”式的偶像剧教你的恰好与此相反,我们必须“反玛丽苏”,才能成长。爱女孩,是富养成公主?不,是给她教育和财产

●富养不是娇生惯养,要训练她承担责任

现在常说的“富养女孩穷养儿”,是我很反感的一种观念。

一种解释是,女孩子要富养,是指在物质上能够丰富一些,给她享受好生活,要有品位;这样将来她不会为了一点点东西或者一点点钱就被别人诱骗。而男孩要穷养,是说物质上不要给他太多享受,要培养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才是干大事的料。

——是不是很动听?这种教育“因材施教”,感觉对女孩也很好,对男孩也不错呢。

实际上,除非你的女儿立志把“品位”当作事业来经营,立足时尚圈,否则真正贯彻了这种“富养”理念的女孩,只能是张爱玲笔下的“职业结婚员”——她的好学历、好工作、好品位,目标都指向找一个男人结婚。

你不教给她责任感,不教给她如何充分地社会化,甚至不教她如何当一个有用的人,你是想把她培养成精致的废物吗?

太看不起女孩了。这不能叫富养。

但另一方面,同一阶层里对儿子的“穷”养,也绝不是真正的穷,而是对他寄予更大的希望。女儿考试六七十分就可以了,随便拿个本科学历,反正以后要嫁人的,吃喝玩乐不出岔子就好;儿子不行,儿子要继承家业,要北大清华、哈佛剑桥,你的肩上承载着重任,你有奋斗的艰巨使命。

像这类“富养”和“穷养”的辩证法,是麻痹女孩意志最好的糖衣炮弹。不过就是用一点点吃喝玩乐的舒适,劝诱女儿少跟儿子们争夺资源,心甘情愿地放弃家庭的核心资源。就算独生女儿的家庭,也对女孩放弃得太早了。

其实,现在中国的中产阶层越来越多,经济上早已没有太大压力了,所以,即便是女儿,让她吃穿不愁、对她不打不骂、培养她上大学和读研究生,都是平常事。看起来男女好平等。

但这只是表面,改变不了“富养女儿”是为了培养“职业结婚员”的本质。“富养女性”,给她们读书,但并不给她们承担社会责任的机会,剥夺她们参与竞争激烈的工作的机会,美其名曰“女人不要那么辛苦”;结果就是工作率已是全世界最高的中国女性,回到家里还要干拿不到薪水的家务,比谁都劳累、比谁都辛苦,还让人看不起。

人生前一阶段的“富养”和“舒适”,是为人生后半程的卑下和辛劳做铺垫的。

给你一粒芝麻,换走你怀里的西瓜,然后说怕你累着。快别被这种“富养女儿”的伪鸡汤迷了心窍了。我希望更多的女孩子知道,西瓜再重、你再累,也是值得的,不要被一粒芝麻就骗走了。“富”不“富”,指的本来就不是你给她多少钱的问题,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真正地关心她,与她沟通,在意她的所思所想,为她的前途和未来做打算。

●女儿也是父母的孩子,对子女应该一碗水端平

爱不爱孩子,不在于你是否给她买新衣服、买好吃的,那和养小宠物没有区别;而在于你有没有花符合你经济能力的钱去给她最好的教育、给她留足够的财产,为她准备好以后的生活。

不妨想一下:如果你的父母有一子一女,你觉得,他们的财产怎么分?你觉得你作为一个女孩,能否跟兄弟平分财产?

如果你的父母为儿子买了房,他们也会给女儿买房吗?两个孩子一视同仁吗?

假如你是女儿,你离婚了,你能回到父母家吗?

父母爱女儿,不是给她买衣服买零食的“爱”,而是笃定地为她着想,让她有平等的财产权。也可以把你们的家当作她人生的大后方。

2017年,一条标题为《山东淄博一父亲给闺女分房遭儿子辱骂:女儿就该嫁出去,不该分得该房》的新闻被广泛关注:

徐大爷有一儿一女,名下有两套房。儿子结婚时,他将其中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分给了儿子。因二老现住的一套房子要拆迁,两人把房子过户给了女儿。儿子和儿媳对此十分不满,要求分该套房的四分之一,还谴责姐姐——“已经出嫁的女儿有几个回来‘争’房子的?”

随后,“女儿该不该‘争’房产”的话题引起网友热议。有人就提出:投票选项中缺少了“儿子是对的,女儿不该分房”的选项,有失投票“公平”。

还有人认为,出嫁的女儿不该有继承权,搬出“传统”和习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实际上:

我国《继承法》规定,子女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因此,在法律和倡导两性平等社会背景的共同约束下,女儿有平等的继承权。

男女平等的国策在我国已经实施了超过20年,男女的平等继承权利在法律上也早已实现,但现实的实施当中,子女的继承权并不真正平等。我们常听到的话是什么?“儿子结婚,要准备婚房。女儿不用,让她找个有房子的嫁。”“儿子是建设银行,要给他买房,要给他财产;女儿是招商银行,什么都不用给她,生女儿轻松。”

这是不是很能代表“生女儿好”的心声啊:因为儿子是继承人,要精心培养、给钱给时间;女儿是玩具,逗她长大了,让她一无所有地嫁人,自谋生路,大人好省心啊。有了男性继承人之后,多生一个女儿当玩具、陪大人玩,很划算。

重视谁,轻视谁,一目了然。

这绝对不是富养,而是轻贱自己的女儿。

●没有自己财产的女孩,容易寄人篱下

1.现实中男性和女性在财产继承上是否实现了平等?

让我们来看几组数据。

在2000年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中,支持儿子和女儿平等继承的比例,仅为25.7%。在2010年的调查中,该比例上升为76.3%。

2010年北京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表明,城镇居民支持男女平等继承的比例高出乡村14.3%(城镇为94.8%,乡村为80.5%)。

以台湾省的数据为例。据统计,在2013年审理的近6000个遗产税案件中,遗产继承者七成为男性。而如果以遗产总额分析,男女差距更大,男性继承财产的总数为实际被继承财产总数的76.7%,而女性仅为23.3%。

这组数据间接显示,遗产继承大多数还是“父传子”,财富只在男性之间转移。两性之间的财富差距,更是透过遗产的继承“世袭”到下一代。

而中国大陆更是如此:农村最大的生产资料是耕地,然而耕地资源是有限的。全国妇联委托农业部农研中心所做的抽样调查显示,“有80.2%的女性在宅基地使用权证上没有登记姓名”。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2010年没有土地的农村妇女占21%,比2000年增加了11.8个百分点,其中因婚姻变动而失去土地的占27.7%,而男性仅为3.7%。(数据来自《妇女研究论丛》2017年第3期,王竹青)

这组数据,凸显了女性在财产继承上存在被排除或边缘化的现象。

2.城市里,要不要给女儿买婚房?

同等的“土地”问题,置换到城市,则是是否给女儿买房的问题。除非父母本身确实很贫困,一般来说,当下的城市人,都默认要给儿子买房子,以备其结婚。砸锅卖铁也要买。

但即便是独生女儿,排除一部分家里有多套房子随便送的那一类富人,父母在意识到她要结婚的时候,会尽可能地给她买房子,还是会对女儿说:你要找一个家里有房子的男人?

事实上,男女不平等,在原生家庭当中就能深刻体现了:生为男性,可以从父母那里拿到房子(价值数十万、数百万元);而女性没有。

女性必须靠性价值与生育价值,依附于与其结婚的男性,才能有房子的使用权。

但这样,女性就背上了骂名:拜金。

男性天然就拥有父母会给他准备的房子,而女性得靠自己的奋斗才能有房子。这样,男女就无法平等了。

也因为没有家庭的支持,女性很难与有原生家庭作为后盾的夫权相抗衡,没有离婚的勇气与能力。

●越是不分财产给女儿的父母,就越想要女儿来赡养

大家是不是经常听说:

财产、房子都是儿子的,父母给儿子带亲孙子孙女,等孙子孙女大一点之后,就搬到女儿家里,由女儿赡养?

这是很多父母的心态。这也是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的原因:父母需要给儿子房子和财产,不用给女儿;父母老了以后可以尽情地向女儿索取。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父母还有可能要求把女儿(和女婿)的财产,都尽可能地给儿子。女儿买的房子要写儿子的名字。

这当然是错的。对女儿来说,这是水蛭型父母。《继承法》规定,女儿和儿子有同等继承的权利,不因为出嫁而丧失。新闻和网络讨论中“女儿该不该争遗产”的“争”字已经体现出舆论对于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歧视。

另外,继承权利和赡养义务应是相辅相成的。我国《继承法》规定,有赡养能力和有子孙赡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从女儿的角度来说,你与其他兄弟姐妹有平等分配财产的权利,你争取你应得的权利,不叫自私,而叫正义。而且,这是推动社会的公正和良性发展的。

如果你难以争到本应属于你的财产,依据法律的精神,你的赡养义务也可以减少或免除。

●父母把女儿当“泼出去的水”,女儿很难幸福

因为不重视女儿,不把女儿当作自家人,而当作一定会“泼出去的水”,所以并不真心爱她。

因为不重视女儿,给予女儿的教育也不够用心。女儿的受教育水平和学到的技能比较弱,以后的经济收入会较低,社会竞争能力也欠缺。

而且女儿没有房子,没有财产,只能被迫嫁人,就难以缔结平等的婚姻;在婚姻当中,也没有话事权和自主权。这样的婚姻,幸福的可能性很低。

不掌握财产和主权的女儿,没有能力对抗婚姻中的风险;一旦被出轨、家暴,或者遭遇其他不幸,就没有退路。不爱女儿的父母,只知道让她忍,而不会给她保护。

这时候,如果女儿离婚了,作为没有财产和房子的女性既很难争得抚养权,也有可能被净身出户,无枝可依。

简单地说,很多人明白,不给儿子财产,他娶不到媳妇;但却不在乎,不给女儿财产,让她依靠外人,也是在坑女儿。

●如何破解

父母篇

1.女儿与儿子一样,都是骨肉,都是家庭的平等继承者,不管你是有儿有女,还是只有女儿。

2.给女儿的不应只有宠爱,还要有平等的财产分配方式。

3.不要给女儿树立“傻白甜”的生活方式,不要让女儿把结婚或爱情当作“归宿”,而应该培养她的责任感。

4.无论何时,你都应该是女儿的大后方。不管她是结婚了还是离婚了;也不管家庭是贫是富,让她知道你们可以依靠。

这样做的父母,女儿不会走投无路,也能够应对风雨。

女儿篇

1.如果你有兄弟,你应该意识到你与他们有平等的人权,包括应该享有平等的爱、平等的财产分配。如果他们做不到,是他们的错,你不应自轻自贱。

2.如果父母和兄弟都平等以待,恭喜你。你可以在过好自己的生活的同时,用爱回馈他们。

3.如果父母有能力,却不公平对待,那么,在你有能力的情况下,要据理力争。不必担心你争夺属于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会得罪他们;他们这样做,是得罪你在先。他们可没想着骨肉情深。

4.父母不让你读书、不让你深造、不让你干想干的工作(有能力的情况下),逼你结婚,一概不要理会。你要抓紧学业,抓紧事业,坚持自己的目标,脸皮厚一点儿无妨。

5.如果父母不仅不平等地对待你,还要带着兄弟吸你的血,让你像樊胜美那样,那么断绝来往没商量。

爱你的父母,你也爱他们,敬他们。不爱你的父母,甚至还要吸血的父母,必要时,完成你法律分内的赡养义务即可。——可以任由他们起诉,法律规定的赡养费一般都是每月几百元。没有什么专业,是只适合某种性别的

●高等教育程度女性入学率世界第一,但乐观吗?

受教育权,是非常重要的人身权利。女孩当然也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得益于九年义务制教育,女性受教育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1.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

在教育程度方面,中国的性别平等状况持续稳健发展,高等教育入学率甚至排名全世界第一,这跟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体制改革关系巨大。

但我们仍应看到,入学率和教育程度的提高,无法掩盖升学考试和校园内仍旧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

中国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女学生数据中显示,2016年各级各类学校女学生占比:普通小学46.56%,初中46.39%,高中50.59%,普通专科51.17%,本科53.44%,硕士53.14%,博士38.63%。

2006年的数据是普通小学46.66%,初中47.27%,高中46.83%,普通专科48.83%,本科49.81%,硕士46.36%,博士33.87%。

1997年的数据是普通小学47.63%,普通中学45.46%,普通高等学校37.32%。

20年来,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女性占比全面反超男性。

这说明,中国的女性虽然在小学、中学入学的阶段比男性少得多,甚至20年来还微降了,但却有越来越高的本科生、硕士生的入学率,超过男学生。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整体而言,中国女性的学习成绩要比男性的学习成绩好,而且不只好一点,还进步很快。

2.女性职业与结婚生育的年龄的关系

女性第一次生育的年龄与受教育程度有相关关系。

联合国200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英国,未取得任何资格便离开学校的妇女,在20岁以前生育的可能性,比获得高等证书以上的妇女几乎要大20倍。

在日本,受过两年制学院教育的妇女生头胎比受过高中教育的妇女晚15个月,而有大学学位的妇女生头胎比有两年制学院学位的妇女要再晚两年。

这说明了什么?受教育程度越低,就越不能找到较好的工作,就越早结婚越早生育,就越无法参与工作竞争,收入薪水更低,而且无法改变状况,职业上没有上升空间。

教育,是女性摆脱和减轻家庭和生育束缚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女性赚钱和获得事业的重要筹码。

3.性别与录取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有一些专业,录取的女性远远比男性多。比如护理类、师范类,女性占有压倒性优势。

同时,也有一些专业,男性远远比女性多。比如体育、公安等。

这些专业跟性别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警察、国防等“男性专业”,之所以女性少,是限制女性报考。

按照浙江警察学院招生办公布的政审分数线,杭州地区的考生,男生只要高考成绩达到548.63分就可参加政审,而女生的高考成绩则需要达到609分;宁波地区的考生,男生考580.88分就可以参加政审,而女生则必须考622.5分才行。各地都是“男低女高”,其中杭州差距最大,男生比女生低60.37分。

其次,师范等女性多的专业,是免费招男性,限制女性报考。

2015年秋,福建省开始实施男生免费教育试点政策,掀起舆论轩然大波。但2016年该政策继续实施。全国多数师范大学招收免费师范生。截至2016年,在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已经有至少5个省的师范大学只对男生开放免费师范教育。2015年,闽南师范大学在当年的招生类别中增加了免费师范生男生项目,计划招收小学教育免费师范男生150名,安排在提前批次录取。如果出现无法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形,将适当降分录取。

可以看出来:女生明显少的情况下,限制女生入学。男生明显少的情况下,男生免费入学、降分录取。

有一种说法:“你说我们警校招女生少,性别歧视,我还说你们护士学校、师范院校招男生少,性别歧视呢。”

实则,有些专业女生少,他们对女性进行歧视,女生的录取分数比男生高一大截(高考要高出31-60分。)

有些专业男生少,还是对女性进行歧视,让男生免费、降分录取。——只是还是没有男生考。为什么?因为男生的录取和就业太容易了,他们有无数选择;而这些专业的“前途”不太理想,所以才“留给”了女生。

●选择什么专业更有利于女性?

有没有什么专业是只合适男性,或只合适女性的?

我认为没有。但传统认知/大多数人认知里面,有。

1.女性不适合理工科?没那回事。

在大学文科专业里,女生人数占明显优势,譬如说哲学、历史学、语言类的学科;更明显的,还有师范、幼师、护士、服装等行业。女性几乎形成“性别垄断”。

男生则主要倾向于理工科,如机械、电子、法律、金融管理等。

多年以前,我上一个理工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时候,男女生比例是7:1,似乎证明了这个道理。

但时代早已发生变化,十多年过去了,这所大学的男女生比例变为2:1。

现在,各省的理科状元,越来越多地都是女生了。2017年贵州理科状元为女生,她的数学成绩比第二名男生高出10分。

以江苏为例,2012年,江苏高考四名文理科状元都是女生,13个地市的状元也大都是女生。

与此同时,因为高中理科的学生占多数,大部分女生也仍然选择理科。2012年,记者调查发现江苏理工类院校女生比例在逐年上升,譬如东南大学江苏籍新生中,女生比例首次超过男生,占总数的50.6%,而且据调查,江苏其他的理工科院校,近年来新生中女生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三个原因:一是理科人数比文科人数多,所以读理科的女生总人数并不比文科女生少,甚至可能更多。二是,女生整体学习成绩好,考入理工科院校的女生人数增加;就读后成绩仍然能够领先,从前面列出的研究生的女生入学率比男生高就可以看出来了。三是,女生的专业观、择业观发生了变化。

2.女生逻辑思维差的错觉,是怎么来的?

没有什么专业,是只适合男生或只适合女生的。

虽然会有一些研究提出一些类似的观点:比如,男性的逻辑思维比女性强,女性的感性思维和直觉比男性强;或者说,男性的数学更好,女性的语言能力更好……

在这里,先不去分析这些科学研究的模型和猜想是否合理,假设它们说的是对的,对于我们普通人选择专业的影响在哪呢?(1)这是一种基于抽样实验的分析。就算逻辑思维强的人里面,男性占60%,女性占40%,也不妨碍你刚好就是那40%,本身就是逻辑思维强的那一方。人与人之间的区别,远远大于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区别。(2)这种差异,本身很可能就是对性别的刻板印象规训出来的结果,比如,从小就提醒学生们,别看女生现在成绩好,到了青春期之后就会差了;女生的数理化就是比较差,还是学文科好……在若干时间后,女生就会倾向于认定自己就是不擅长数理化,践行了这种刻板印象。(3)由于男权社会几千年,“女性也是平等的人”的观念兴起也就几十年,而且还未必能彻底落实。现在的很多评判标准都是从男性视角来看。比如,评价一个人的劳动的能力,会从体力劳动来衡量,而不是从“绣花”“做饭”来衡量。这就是评判标准被男性霸占了。(4)即便有些项目上女性还相对较弱,那是之前女性在这个领域被打压的结果。如果现在开始培养女性,那么十年、二十年后,她们也可以做好。

从大学录取率上看,不足一半的女高中生,有超过一半的大学录取率,说明,无论文理科,女生都能适应。

其次,哪怕是男女性别的思维能力略有差异,也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弥补。

你的专业选择、你的学业选择,不应该受到性别的影响。没有什么是适合女性或适合男性的专业。

尤其是女性,如果被刻板印象所影响,相信女性不适合学理科、工科,认为女性这不行、那不行,那就会错过很多创新的、代表先进科技的职业选择。

●如何破解

1.社会现状暂时无法改变。但要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不要被蒙蔽。

2.兴趣要从小培养,价值观要从小塑造。越是传统的观念,越是要去打破。

3.女生更应该多去了解那些有难度的、传统上认为适合男性的专业;你最后不一定选择那个专业,但打破界限去接近更多领域,会对你眼界的开阔和成长大有帮助。

4.我建议从小培养女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甚至是对机械等的兴趣;这些正是传统认为女性不够擅长的。这样,你的选择面会更宽广。

5.仍在就读、将来要参加考试的女生们,仍然要尽可能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方向,哪怕这个专业对女性有歧视。你需要比男性更优秀,而且要优秀很多,才能获得与他们同等的机会。

6.已参与工作的女性们,特别是有了一定社会话语权和社会地位的女性们,应该努力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争取性别平等。

7.在进入男性很集中的行业,而且表现相对出色之后,你会发现,这些高竞争的领域更容易有成就感。你的收入、你的社会地位,都会有明显的提升。Part2 工作vs男友,永远选工作

不要寻找潜力股。你看中的,应该就是他的现在,而不是可能发达的未来。你可以喜欢他的上进心,但别指望着“等他发达了如何如何”。首先,他未必能发达;其次,发达之后跟他享受的人未必是你。有能力,为什么不帮自己,而是去帮别人,乞求别人能干而且良心发现,一辈子对你感恩戴德?事业优先于家庭,女性才能经营好家庭

●女生最合适那些低薪水、低风险、没有技术含量、服务型的工作?

女士们还记得吗,当你们准备找工作的时候,长辈或者朋友们是怎么劝导你们的?

是不是说:女生就要找轻松的、稳定的、没有什么竞争性的、没有技术含量、少动脑子的工作?是不是劝你们说,这样的工作虽然没钱、没机会、没地位、没发展,但是,方便照顾家庭,方便带小孩?(哪怕你那时连男朋友都没有。)

当然,这样的工作,一般来说都属于竞争性弱、可替代性强、没前途、升职困难的。比如,幼师、中小学老师、文员、前台、护士、服务员、家政员工……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

从日常经验来看,很多领域,比如说医疗行业,高层次的主任医师等,以男性为主;而行业下游的服务型、辛苦、体力为主、收入低、工作时间长的护士,则绝大部分以女性为主。

教育行业,高层次的教授或系主任等,以男性为主;普通的讲师中,女性的比例明显较高。而中小学尤其是非主要的、收入较低的辅助课程的老师,以及幼师,又以女性为主。

普通裁缝,以女性为主;但服装设计师,又以男性为主。

日常做饭,以女性为主;但大厨,又以男性为主。

概括一下:各种行业,中高层主要都是男性,但基层的女性比例骤升。做饭或者做衣服,平常都是女性领域,一旦需要付费,马上就由男性占据。

●每一个赚钱的领域,都挤满了男性,女性只是点缀

对于一部分学业较为优秀的女生来说,她们还可以选择考公务员,考博士,当大学老师,都非常体面。

前面说了,2016年,中国的女生入学率,本科53.44%,硕士53.14%,博士38.63%。本科和硕士都远超男性,但到了博士阶段,女生比重则降到不到四成。而且随着教职晋升,女性比例继续下降:讲师和副教授的女性比例接近四成,而到了教授级别时,女性仅占两成。

越高的级别,女性越少。

真的是因为女生成绩一夜之间变差了吗?显然不是。

三个原因:

1.女生为了照顾家庭,让渡了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空间给男性。男性无须照顾家庭。

2.女生从小就被鼓励和要求要为家庭放弃事业。

3.从升学到就业到升迁,女性被男性百般排挤。

4.男性只需60分就可以通过的事,女性往往要做到80分。如果女性只能做到75分,她获得的回报很可能低于只有60分的男性的。

●为什么“高贵”的职业总是不适合女生?

重申一点:尊重所有职业,也尊重个人选择。所有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不管是清洁工还是教授。

不过,不同的工作体现出的回报,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资历更高、学问更好、科研力量更强的当教授,各方面都还不够分量的当副教授或讲师;他们的回报不仅体现在工资、待遇上,所受到的尊敬、能动用的资源,也有本质的不同。“每一个赚钱的领域,都挤满了男性,女性只是点缀。”女人多的岗位都不挣钱——一旦这个行业开始挣钱了,就会开始设置一个说法:“女性不合适。”这也叫职业的性别隔离。

经常做饭的是女人吧?但工资高的厨师基本上是男人;做日料厨师很赚钱,日本餐饮业就说女人的体温不适合做刺身,如果女人的手做寿司和刺身,金贵的鱼肉容易老。

隧道、桥梁通车前,女工程师不能进,否则会塌。国内某个以建筑和土木闻名的大学里,土木系的女生不许学地下工程;地下工程系女生不受欢迎,是因为“红颜祸水”,会引来水。

中国男足坐的大巴女记者不能坐,否则会输。

可是,女记者不再与中国男足坐在一起,为什么中国男足还总是输呢?男足们能给个解释吗?

●职场上到处都是看不见的天花板

1.整体的歧视环境

总说女性地位高,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约为64%,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0.3%)。确实工作量很大。但实际情况如何?(1)总经济参与程度超世界平均水平,同工同酬指数仅为六成。

报告显示,中国在经济方面的总体性别平等程度(0.654)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585),其中“职业技术工人”项指标已基本实现了性别平等(即数值趋近于1)。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高级官员、高层管理人员中的女性比例(0.201)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0.320)。女性晋升公司董事会的机会约为男性的65%,而在上市公司中女性升迁进入董事会的概率仅为男性的十分之一。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女性的工作非常多,但好工作很少。劳动参与多停留在劳动强度大、薪资水平较低、职业发展前途受限制的职业技术领域。(2)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的女性和男性的同工薪资比约为64%,这意味着更多女性需要承担比男性更多的无偿劳动,才能拿到和男性一样的薪资。而报告背景数据呈现,女性的平均日工作时长远超男性的同时,她们包括下班后因家务、照料家人等产生的无偿工作时间约为男性的2.36倍。

女性劳动参与率与工资水平均低于男性,女性在就业和晋升过程中都受到限制。(3)从供给上来看,女大学生数量连年增加,最近3年,女性大学毕业生占比在51%左右徘徊。但是,2014年和2015年,男性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比女性高约10.1%。如果考虑到男大学生数量没有女大学生多,更可以看出来,相对的就业率,女大学生的比例更低了。(4)《报告》指出,1995年我国的性别收入比为85.9%,2002年略有下降,达到84.5%,2007年性别工资差距进一步扩大,性别收入比下降到73.9%,到2013年性别收入比上升到78.2%。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