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商故事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2 21:20:20

点击下载

作者:杭州市工商联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杭商故事Ⅱ

杭商故事Ⅱ试读:

前言

又是一年。春华秋实。

56位杭商代表汇聚在“杭商梦·中国梦”的讲台,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和人生感悟,向我们奉献出新的一辑《杭商故事》。

五年前已经宣布“退休”的汪力成,近期强势回归,从决定做“陪跑教练”,到甘当年轻创业者的“精神教父”,可以相信,他的内心一定汹涌着年轻的力量。

以800元资金和8个工人起步,坚守27年主业的弹簧专家张涌森,把毫不起眼的弹簧做到了极致。他指着室外路上的车流,自豪地告诉我们:“几乎每一辆车上都有我们的钱江弹簧。”那份豪气,瞬间弥漫开来。

创新、转型,这些闪亮的字眼,并不仅仅属于年轻人。年逾花甲的张德生稳稳地驾驭着他的“万马”,以永不止步的劲头,扬鞭奋蹄,企业资产在20年内增值7000多倍,连续多年入选“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从村办小作坊出发一路走来的建华集团董事长许荣根,放眼长远,十年前就在玩O2O了。如今,聚集了数百家电商企业的网商城在大运河畔的老厂房里热热闹闹,构建仓配一体化智能物流中心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始终紧盯市场,引领行业发展,一直是王建沂心中的念想和不懈追求。作为新四军的后代,自砸破了自己的“铁饭碗”那天起,他和他的“富通”就像一粒植入土壤的种子,不断积蓄能量,朝着枝繁叶茂、顶天立地的目标勃发,终成中国光纤预制棒技术标准的制定者。

还有,让“九阳”豆浆机名扬天下的姜广勇,早年在拱宸桥边落脚的浦江小木匠、如今的全国办公家具行业“老大”倪良正,多年致力于智慧消防、期待着为杭州市民筑起一道防火墙的沈国民……他们低调朴素的叙述,无不让人感受到坚忍不拔的力量和诚实守信的高尚。

如果说,第一代企业家的故事有更多的跌宕起伏、迂回曲折,那么,新生代创业者们则以与时代脉搏紧紧相扣的敏锐,开拓着实现人生目标的奋斗疆场,让我们看到在飞扬的青春里,他们正毫不犹豫地接过传承杭商精神、推动杭州发展的接力棒。

创客,你在哪?一起来玩吧!——这是乐创会创始人卢艳峰向年轻创业者们发出的深情呼唤。

我们要做中国最专业的建筑安全保障专家!——这是从出租脚手架起步,成为沪市上市公司总裁的胡丹峰的深情表白。

关注网络安全,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这是学成归国创业的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范渊为国分忧的深情流露。

…………

这些温暖而又充满正能量的故事,无疑会使每一位读者满怀敬意,也使正在杭州市非公经济人士中蓬勃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更加“接地气”。

杭州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广大非公经济人士肩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和推动杭州经济转型发展、实现跨越的历史责任。真诚期待杭商朋友们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自觉适应、主动引领经济新常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讲好杭商故事,奉献聪明才智。编者2015年12月张德生转型创新是企业永恒的时代主题张德生杭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万马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5年上半年,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收到张德生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职务。原因是,他希望未来能够集中精力,致力于万马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资本运营及战略管理,从宏观层面指导万马股份的发展战略及投资方向。“这已是个资本时代,未来公司将更多地采用投资和金融的手段来运作。”虽然,张德生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职务,但他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并继续在股东单位任职。

张德生一天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但就在这间隙的小聊之中,也能感受到他的妙语连珠和风趣幽默。提起万马十年前的“二次创业”转型,他说,创新转型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而不是一次一时。十年磨一剑初尝资本盛宴

说到张德生,不少媒体同行都会想到“低调”二字。他不但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而且网络上关于他的信息也少之又少。

翻开万马丰富的发展史,最早的那些年份,张德生将其定义为产品开发时代,也就是电缆的起家生长。1989年,迈入不惑之年的张德生毅然选择创业,投入30万元办起了福利企业——杭州临安特种电子电缆厂,生产电视电缆等产品。

当时,刚刚发展起来的电缆产业是杭州以及周边地区的支柱和特色产业,依靠着这样的产业集群优势,张德生完成了原始积累。1993年,在临安特种电子电缆厂基础上,张德生组建了杭州万马实业总公司,并于次年成立浙江万马集团。此后,万马集团几乎一年一个台阶,先后进入通信设备、高分子材料等关联产业,1994年进入房地产业,1997年进入医药制造业。

2005年,张德生决定收缩战线,将发展势能集聚于电力电缆。同年4月,万马在已有多家电气电缆子公司基础上成立万马电气电缆集团,并制订全新规划:再次把发展重点放到电缆产业,定下当时“十一五”期末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十三五”期末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的目标。

2007年开年,控股万马电气电缆集团的浙江万马集团电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拉开了万马电缆上市的序幕。

两年后,2009年IPO(首次公开募股)重启,万马电缆成功实现上市。张德生也初次品尝到了资本市场带来的盛宴。要知道,当年张德生以30万元创立这家电缆厂,一上市后市值就为23亿元,在20年内,资产增值达7000多倍。上市公司更名,进军医疗信息化创新转型永不止步

万马集团先后进入过不同产业,张德生自己也经历接触过各行各业,算是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先行者。“万马企业不断转型发展升级,并不仅仅是响应当下国家号召,更多的是将这一点当作永恒的目标和任务。企业要有提前布局的意识,配合人才、市场以及企业文化的变化发展,不断调整应对。”张德生认为,这既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优势,也是弊端,“当下企业更提倡的是相对多元化和关联多元化”。

他提出,中国的民营企业缺少国际经营的思维理念,产品很难做到全球化、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市场饱和,就会进入企业发展的瓶颈期,这时许多企业会尝试拓展其他产业来增利。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国内的民营企业也都在加强科技产品的自主研发和创新,“但国内的创新环境和氛围还是不足,品牌意识还要继续提高。这才有利于企业将自己的产品产业做深、做精、做细”。

虽然,2009年万马电缆成功上市为张德生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条件,但是张德生的创新转型思路从来不曾因此中断。

过去几年,万马加大了在新材料、特种电缆、民用电工、新能源等领域的布局。2014年,为更准确地诠释公司业务范围及未来发展战略,上市公司将名称“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我们之所以要更名,是因为我们的战略发生了调整,我们要让大家知道我们的上市公司不仅仅是一家电缆企业,除了在电缆领域持续创新发展之外,我们还要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业务。我们的新材料和新能源业务现在都已经颇具规模,未来我们还将加大投入。”张德生如是说。

关于具体的内容和数据,因为涉及上市公司信息不能透露,但对于方向目标,张德生显得非常坚定和有信心。

低调如人。其实,万马股份旗下的高分子材料公司早已经是国内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年产值近20亿元。万马新能源也是国内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的领军企业,2014年9月份,万马新能源在北京与全球最大的充电桩企业——法国IES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已经共同成立了新能源合资公司。

与此同时,在经过了数年的市场调研和开发的基础上,2013年,万马正式进军医疗信息化领域,凭借子公司万马电子近20年的通信经验和专业积累做支撑,以医疗信息化和移动医疗作为万马医疗板块的主打方向,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万马医疗业务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业+金融+资本引领时代脚步“产业链是一只翅膀,金融投资是另外一只翅膀,当前已是资本的时代、金融的时代,未来我们会通过‘产业+金融+资本’的方式助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设立了投资总部,我们还在上海成立了金融控股公司。”张德生表示。

很多年前,张德生已经放手公司具体事务,更多地把握正确的战略方向和部署集团战略性决策。“董事长的主要工作是把握正确的战略方向和建立好的人才机制。”如今,张德生领导下的万马集团已形成以集团总部为战略决策与控股中心,以产业子集团为管理服务平台,以子公司为经济利润增长点的现代化母子公司管理体制。“这是一个新世代,需要的是更多的新事物和年轻人。”他希望,借此机会,万马能够打造出一个年轻有活力的团队,富有千军万马之气势。2015年11月22日王建沂紧盯市场 引领行业王建沂杭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富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历经27年创业创新,富通集团已成为一家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创新型企业,光纤、光缆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第一,光缆产品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第二,成为“2013年全球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十强”。“从铁芯电话线,到现在一手巩固光通信主业,另一手实施以高温超导电缆、海洋工程用缆、高压和超高压电缆、精密铜材、产业电线为核心的第二主业,我们始终都在追寻、参与创造行业的前端。”谈起创业史,富通集团董事长王建沂说。“一粒种子被植入土壤后,只有不断积蓄力量,朝着一个目标奋力勃发,才能长得枝繁叶茂、顶天立地。”王建沂说,如今的“富通”,就像一棵大树,郁郁葱葱,以蓬勃的生命力奋力向上,触碰更辽阔的天空。从铁芯电话线到光纤

时光回转。1987年,王建沂主动“砸”了富阳邮电局的铁饭碗,创办富阳通讯材料厂。“当时挺多人为我捏把汗,都说邮电局工作旱涝保收,草率冲动是要付出代价的。”王建沂不无感慨地讲述起27年前刚开始的逐梦之程。“我也不清楚自己能走到哪一步,只有盯着通信材料这个市场如履薄冰。”

1991年,在获知铜包钢电话线的性能优于铁芯电话线后,铁芯电话线业务做得顺风顺水的王建沂果断放弃了这个正在“产金的富矿”,赶赴外地寻找科研单位联合开发铜包钢电话线技术。该项技术当年即通过省级鉴定,并在“富通”投入生产。

次年,国家要求淘汰铁芯电话线。当时众多企业措手不及,而“富通”的产品早已经批量生产,并迅速扩大了市场。“我们意识到信息产业产品更新换代的迅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使我们意识到行业变化的残酷性。”时隔多年,谈起第一次的技术储备和产品调整,王建沂深有感触。

也许正是这次有些侥幸的转变,让王建沂形成了先人一步的敏锐,不断储备行业最前端的技术。一旦发现新的变化,“富通”必定会在第一时间“快速跟进”,储备相关技术,调整产品结构。

1993年6月,王建沂又将视线投向光缆领域。“富通”从国外购买预制棒生产光纤,开始进行产品研制。另一方面,“富通”也开始借智。1995年,经过几轮艰难谈判,富通集团与日本昭和电线电缆株式会社合作建立了合资公司,专注通信电缆、数据电缆以及电子线的制造。

经过三年磨合,1998年,“富通”光纤制造技术终于成功,成为国内最早进入光纤拉丝的民营企业之一。创新溯源产业上游

光纤的上游产品是光纤预制棒,这项技术也是光通信产业最为核心的技术,却只有国外少数几家企业掌握着,国内企业都需要从国外购买光纤预制棒来拉制光纤。“处处受制于人。”王建沂渐渐发现,只有攻克光纤预制棒技术难关,中国光纤产业才能突破发展的“天花板”。2000年,王建沂决定:打破国外企业垄断,突破光纤预制棒的技术壁垒。

但是,光纤预制棒的创新,不是简单的产品创新,而是一个系统集成的创新,涉及材料、设备以及工艺甚至“火候”掌握等各个方面。有件事王建沂回想起来至今还憋了一肚子火:光纤预制棒项目研发阶段,“富通”的技术研发人员诚心地请教国外专家,国外专家却仅抛下了一句话——“做好做坏全由天气决定”。这句话像针一样扎在王建沂的胸口。

现实让王建沂清楚地认识到从别人那里拿不来现成的钥匙,于是王建沂孤注一掷,停下当时所有的重大项目,全力投入光纤预制棒的研发。“这个过程太苦了。”王建沂不无感慨地说,如果回头再走一次,可能就不会选择这条路了。

2001年底,“富通”全合成工艺生产的光纤预制棒研制成功,“富通”也借此确立了在行业内的前沿地位。这一技术不仅突破了世界光通信产业的瓶颈,更带动了整个中国光通信产业的转型升级,陡然拉近了中国光通信产业与世界前沿水平的距离。“真正的高手是规则的制定者。”王建沂说,当“富通”攀上光纤制造之巅,“富通”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逐步确定了在产业链上游的位置。2013年,富通集团主导制定了中国光纤预制棒的技术标准。开辟“第二主业”

攀上光纤产业上游之后,“富通”开始布局全球:在香港建立光纤制造基地,辐射东南亚市场;与全球500强企业住友电工达成紧密的合资合作,引进光通信领域内的国际先进技术;在泰国建成东盟地区最大的光缆制造工厂,辐射整个高速成长的东盟信息化市场。

但是,在通信行业浸渍多年的王建沂知道,任何技术都不可能永远领先,就算现在爬上了光纤产业的顶端,说不定哪一天新技术问世,“富通”积攒下来的地位将前功尽弃,“所以,这些年我们一直都在考虑‘双主业’的发展”,王建沂说。

梦想指引,细密的筹谋与踏实的行动在脚下开始。2010年之后,王建沂带领富通集团在巩固光通信主业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双主业”战略。集团立足于两个不同的产业周期,并潜心致力于高温超导电缆、海洋工程用缆和精密铜材等产业。

在王建沂看来,发展战略性新兴材料产业和技术,增强能源的综合、有效、节约利用,已迫在眉睫。超导材料和技术是未来能源输送的主要技术基础和物质载体,符合打造低碳、节能型社会以及智能电网建设的目标,也将根本性地突破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

2013年,富通集团成立富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瞄准大尺寸光纤预制棒、特种光纤预制棒、高温超导电缆、储能技术、水处理和海洋工程做研发,成为推动“富通”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增强了“富通”在全球的产业、技术竞争力。

战略的选择与机遇让富通集团“第二主业”的活力再次迸发。2013年,富通集团在舟山群岛新区投资建设海洋工程用缆项目。“这不是简单的产能平移,而是继光纤预制棒技术后又一重大战略布局,它带来的‘蝴蝶效应’,同样不容小觑。”王建沂对这个浙商回归项目寄予厚望。

根据规划,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我国深海电缆技术的空白,还将积极服务于浙江乃至全国的海洋经济战略的“长距离、无接续的高压海底电缆技术”项目。几乎同时,“富通”完成参股杭州华新电力线缆有限公司44.89%的股份并主导经营,在杭州打造立足中国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压和超高压电缆产业基地,这为“富通”在舟山实施海洋工程用缆项目储备了更多先进的技术。2014年10月30 日许荣根十年前建华就玩O2O了许荣根杭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浙江建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杭州人肯定都听说过钱江服装小商品市场、建华五金机电市场、建华装饰材料市场,还有开业尚不到一周年的水晶城购物中心,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称后面,要来说说一个人,他就是许荣根。

第一次见到许荣根,给人的印象儒雅亲和,说话声音洪亮,中气足。坐下稍聊会儿天儿就会发现,他虽年过五十,却透着一股年轻人的活力,说到有意思的地方,他自己会先忍不住笑起来,让一旁听他说话的人也跟着乐起来。

这不,刚说到建华早年办的村集体企业,他就自然地笑开了,说是当年还有个很特别的称呼,叫“二国有”,只是如今这些都已随着时代变革,变成了历史的产物。改制后的十几年内企业年收入猛增20多倍

1979年,杭州北郊的沈塘湾村,一家只有7个人,以5000元钱起家的作坊式线手套加工厂诞生了。因为当年村子叫建华大队,于是取名为建华针织厂,这也是后来建华集团的名字来历。

随后几年,随着一大批乡镇企业的诞生,村领导班子通过开拓经营思路,相继办了小五金加工厂、建华建筑机械厂,还有拉丝分厂、叉车分厂等联营企业,“最多的时候,办过30多个厂”。许荣根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还是年轻人敢冒险,“听说一个新的产业好就做,那个时候市场供需不平衡,只要有产品生产出来,没有不赚钱的,只不过有些随着市场竞争,利润变薄,也就自然被淘汰了”。

在一众企业里,杭州建华东旭助剂有限公司的成立在当时是比较有特色的。20世纪90年代初,许荣根就提出要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来组建公司,并允许管理团队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样的利益捆绑,让整个管理队伍更加稳定,积极性也提高不少。“现在集团在制造业上非常重视技改创新,与国外留学归来的研究人员合作,积极引入国家‘千人计划’高端人才,让研发成果转换为生产力。”它不仅有经济价值,也有社会价值,而这是需要有长远眼光来投资的,许荣根一直都明白这个道理。如今集团的工业园区企业中东旭助剂公司正在与“千人计划”人才合作开发石墨烯技术产业化等项目。建华东旭助剂有限公司即将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过滤机公司实行环保科技、生态化的发展,近年来新设了建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衢州南杭化工生产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系列高科技产品,技改创新后已转型成为药业公司。

作为建华集团的董事长,许荣根总是努力追求创新与发展,他的理念一直走在前面,这可以从一件事上得到印证——厂区外迁。最近这几年,杭州市内不断有国有制造型企业搬离主城区。如今购买土地和员工安置等费用都大大增加,晚搬不如早搬。现在看来,集团早期规划的“迁二建三”搬迁行动,无疑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也就在外迁前不久,2000年时,建华集团还作为拱墅区村企合一的深化股份制改革试点单位,完成了股份制改革。“集团前20多年,受到体制机制的局限,发展速度并不快,但在改制后的这十几年内,集团企业的年收入和利税总额以及股民分红分别增长了20多倍。”股份制改革使建华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产权清晰、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制企业,可以说改革是推动集团发展的原动力。把电商聚集起来建设大仓储智能物流

2005年,集团专门成立建华网络科技公司,先从集团内的局域网开始,进一步改做成行业网站,直到后来将网络平台与实体经营相结合,先后建立了“机电在线电子交易市场”、“钱江网上商城”。话说这个灵感还来自马云,“有一次参加论坛,听到马云说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淘宝优质客户也会考虑落地。如果说反向思维,我们已经有四家大型实体市场和5000余家商户,何不搬到线上呢?”许荣根敏锐度很高,他的创新思维在随后几年也得到了印证。在当时还没有“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这么洋气的说法,而是被称为“虚实结合”。

这一触“网”就停不下来了。2012年,集团以建华网络公司为基础,成立建华文化创意产业园,集聚了各类网商企业。有人开玩笑问许荣根,是不是做市场上瘾了,所以办一个“网商市场”。2013年初,园区经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命名为杭州(中国)网商城。

网商城就这么热热闹闹地办了起来。它利用的是电子商务开拓的新型模式的“市场”,目前网商城已经招募了1000多家企业,其中六七成是电商,其他还有一些运营服务商。2015年,网商城获得了杭州市首张商务秘书企业营业执照,使得“不租商业房,也能开公司”的零门槛创业成为现实。

一些园区往往对电商卖家没有多大兴趣,许荣根为何反其道而行之呢?“现在确实对电商有很多意见,物流车频繁进出,大量库存需要管理,等等,一些在家做电商的还和社区出现矛盾。但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要将他们聚集起来,统一规范管理,形成规模效应。”届时,他打算构建仓配一体化的智能物流中心,实现一秒钟发一单货的目标。

这都是新时代下新科技带来的惊喜。水晶城开业近一年成为购物中心的时尚品牌

当然,若论建华集团最年轻时尚的新地标,就非水晶城莫属了。

近年来,杭城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遍地开花,水晶城如何从中突围?在许荣根看来,他们有先天优势。“现在很多综合体建成后,还要慢慢培养周边市场和商业氛围,毕竟这类吃、玩、购物一体的商场还是要依靠就近客群。集团经营了近二十年的钱江服装小商品市场,为水晶城提供了成熟的商业氛围。”

水晶城规模适中,相对运营成本也较低。建华集团对水晶城综合体的组成占比也进行了调整,其中购物占比不到四成,其余都是餐饮、娱乐、休闲为主,符合水晶城年轻人的消费群体定位。目前有万达IMAX影院、H&M、银乐迪、外婆家、花中城等多家主力店入驻。自运营以来,水晶城与众多商家联合成立了“水晶城异业联盟”,并与阿里签署了《JUMP项目合作协议》,引入APP“喵街”,享用室内导航、线上停车缴费、餐饮排队等互联网应用服务。

很快水晶城开业就要一周年了,建华集团年收益增长的数值里,又多了水晶城的一份贡献。

许荣根希望,未来能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连锁经营,通过统一的经营模式和多元化的信息流管理延伸产业链,实现商业经营的规模效应。

在历经36年的发展后,建华集团由一家村办手套厂华丽蜕变为拥有12家全资控股企业和9家参股关联企业的现代企业集团,许荣根说,建华作为传统企业转型发展的实践者,一直走在前面。“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我们将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迎接挑战,一路前行!”2015年11月15日汪力成从“陪跑教练”到“精神教父”汪力成杭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五年前退休的汪力成又强势回归了。近半年来,不论是浙商总会成立,还是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抑或是华立45周年庆,都可见他沉寂多时的身影,套用当下的一个流行词,汪力成最近在商界也算是“横屏”了。

不论是当年的“退隐山林”,还是如今的“重出江湖”,他的每一次选择都自带发人深省的功力。在这次专访前,记者有幸在今年6月份时聆听了他的一次演讲,关于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的生存之道。“部门越多,制度越厚,死得越快,所以我们要打通部门之间的壁垒,进行跨界合作。”那时,汪力成鼓励员工内部创业,已有内部创客项目获社会融资。充满了激情和梦想的汪力成,时有革新的理念和思路,以及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再出发:不换思想就换人,对不起,我们不能等了

2010年前后,杭商圈子里不断传来著名企业家“退二线”的消息,其中就有汪力成。“中国有句古话,叫‘大树底下不长草’。”汪力成的言下之意,就是要给更多的年轻人以锻炼的机会,而自己则变身为一名“教练”,从旁进行扶持和帮衬。当然,一辈子为企业的成长发展忧心忧虑,说实话,他也想好好享受一下精彩生活,每天睡眠充足,闲时可以爬山运动,或者和老友聚聚闲聊。

就这样过着惬意的“退休”生活,却也保持着与时代同步的学习之心,时时关注着整个宏观经济的变化。他感觉到“有东西在发生变化,但是什么东西变了呢?我不知道”。这一本能感知来源于他几十年的商业敏感。

为了弄清楚真相,证实自己的猜测,他竟花费半年时间,看遍了各种与互联网、新经济有关的书。果然,这些东西正在改变着社会,而且他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变化还不是简单周期变化的问题,而是游戏规则变了,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就在此时,华立集团整体发展形势非常好,但这更让汪力成担忧。“在规则改变的情况下,还能持续增量,那意味着错得离谱,正在加速灭亡。”对于未来的趋势,他有自己的判断,若长此以往,华立最多还能活十年。

这不是危言耸听。汪力成努力去适应变化。去年年初,他在浙商春季论坛发表了一篇振聋发聩的演讲《浙商当如何自我革命》。“对于企业来说,当面临巨大危机时,反倒适合改革,众人愿意背水一战;而在企业发展蒸蒸日上,拥抱成功的时候,要想改革,非常难,会遇到很多内部的阻力。”汪力成组织华立体系内的所有高级管理者一起外出游学、培训、思辨,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看到新世界,要让华立转变思路。

经过两年多的引灌、学习、思考、求索,在今年华立45周年庆典上,汪力成下了“最后通牒”——不换思想就换人。“对不起,我们不能再等了。今天我们要告别过去、重新出发,全面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今,他的身份更像“教父”,不掌握具体的实质权力,却在为企业的整体发展思路“问诊搭脉”。再布局:医药产业分享健康生活清洁能源守护绿色家园

20年前,华立想尝试着从电表行业转型,寻找更适合未来长期发展的新产业。选中医药是偶然,但汪力成认为,偶然中有必然。“当时有两个选择,IT产业和医药产业。但我之前从没想过做医药这个完全陌生的产业。”在2000年的重庆华立控股项目研讨会上,有1000多份项目报告,众人极力推荐青蒿素,但每次都被他否决。

最后,在与“523”办公室的老专家们开展的项目论证会上,从老一代兢兢业业的科学家口中得知,“早日实现青蒿素产业化是老一代科学家共同的心愿”,华立毅然决定选择青蒿素这一产业作为华立主业转型的突破口,希望将这凝聚老一辈科学家心血的发明推向世界。这次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一夜成名”,作为全球最大的青蒿素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全球唯一实现青蒿素全产业链的企业,华立集团再次伫立在聚光灯下,成为杭州的骄傲。

据了解,到2005年底盘点时,华立医药产业销售额已经做到38亿元,而IT产业尚不足其十分之一。汪力成决定,以医药作为主业,逐步退出IT行业。隔年年初,就正式对外宣布华立的核心产业为医药。

如今,汪力成把“守护绿色家园,分享健康生活”作为华立的经营理念,“这当中就指我们未来发展的两个重要产业方向,‘健康生活’就是医疗健康产业,至于‘绿色家园’则是节约利用传统能源,积极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虽然现在这块产业占比不高,但未来的发展规模肯定要翻几番”。他预测,电动汽车真正进入井喷的发展期最起码还有五年,这期间电池技术瓶颈的突破是关键。华立很早就研发制造充电桩设备,但一直按而不发,因为汪力成要布一个更大的局。

电网改革对他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真正的电动汽车时代,需要的不仅是几个充电桩,而是住宅区、停车场、路边停泊区等等到处各地的充电装置,这就需要分布式能源”。

他正在为那一刻的到来做准备。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最主要的是判断未来趋势,然后秉承“工匠精神”不断坚持下去。这是汪力成深信不疑的。再创造:要么打造一个生态圈做“盟主”要么投靠一个生态圈找定位

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汪力成也发现,现在一些中小型企业活得很累,甚至包括一些大企业。这真的是互联网的错吗?“其实互联网改变的只是交易模式,而非商业模式。传统企业要发展实业互联网,主动颠覆自己。”说到这里,汪力成给大伙支了一个招:有实力创造的,打造一个自己的产业生态圈;不然,就投靠一个产业生态圈,找准定位成为其中一环。

这话怎么理解?

2015年11月初,汪力成就表示,未来打造“华立大健康产业生态圈”时,旗下昆药集团、健民集团等就是这个生态圈中重要的药品制造商和提供商。“传统商业利用的是信息不对称,而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消除信息不对称,但始终代替不了实业。我们更多要考虑的是,如何在信息对称的时代粘住消费者,继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在这个生态圈里,华立将紧紧围绕“节约利用传统能源,积极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以用户、家庭、社区为中心,以医护健康管理为主线,结合O2O上门服务、跨境采购上门送等新型社区商业业态的培育”,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分享到健康、便利的医疗、医护、健康管理及其他生活服务。

激活内部创业也是构建生态圈的一个好方式。汪力成非常鼓励企业员工“双创”,这样不仅可以吸收优质项目,还能保证原本组织不散架崩溃。“当然要更加呼吁智能硬件的创新,而不仅仅是商业模式”。他希望,在这个“全面浮躁”的年代,创业者们更要沉下心来,以工匠精神,脚踏实地地深挖自己的主业,因为国家经济稳定发展靠的是实业,而非投机。2015年11月29日倪良正成功之后更要回馈社会倪良正杭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圣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冬日里灿烂的午后,总是不由得让人感觉到几分温暖。走进圣奥集团位于钱江新城的总部——37层的圣奥中央商务大厦时,这家被评为“中国办公家具品牌综合实力第一名”的企业,在其一贯低调而朴素的“外衣”下,却无处不彰显着时代感。这家企业的掌舵者——倪良正,这个从浦江山村里走出来的小木匠,如今已将自己的目标定位在世界级的舞台上,这是当年那个为生计而奔波的年轻木匠,想也不曾想到的。浦江小木匠:不知道什么叫偷懒,只想做得更好

当记者提出,希望他能分享一些创业经验时,坐在对面的掌握着几十亿资产的倪良正说,现在年轻人接触到的事物、接受的教育,都要比几十年前的自己强太多,真正能带给年轻人的经验也许并不多。这位生意场上的胜利者,如此谦逊而低调,也出乎记者的意料。“年轻的时候从浦江到上海,在家具厂做木工。之前,在家乡时我们做的家具,与当时上海人用的家具不完全一样,所以,那时候我就用心、刻苦地学习,当时不知道什么叫偷懒,只想怎么样做得更好!”倪良正说,刻苦努力半年后,自己的手艺与厂里的上海师傅差不多了;一年后,比人家还要好一些。但当时上海人比较“排外”,有时还要拖欠工钱,所以在辛辛苦苦积攒了一些本钱后,倪良正决定到杭州自己找活干。给老板打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己凭本事赚钱是最好的,再加上杭州毕竟在省内,离浦江老家近一点,所以他就和几个师兄弟开始在杭州城北的拱宸桥办起了家具加工厂。

20世纪90年代初的拱宸桥,还是农田和老工厂的集中区。“小河路一直往北,当时杭州第一棉纺织厂不到的地方,我们租用了一户人家2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倪良正说。杭州的旧城改造,拱宸桥地区旧貌换新颜,20多年前的老路更是难觅当年的样貌,但倪良正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在杭州的第一个“打家具的地方”。“因为租用的房子就在小河路边上,附近厂里上下班的工人、路过的行人看到我们这里是打家具的,有需要的就会进来看看。”他说。

因为手艺好,再加上踏实肯干,附近的人渐渐对这个来自浦江的小木匠有了好印象,来打家具的人也多了起来。当时家具材料由东家提供,一件家具也就赚几十块的加工费,倪良正将这种最初的创业经历总结为——靠着来料加工,维持了基本的开销,在杭州站稳了脚跟。凭借睿智和眼光每一次转型都很成功

有了好口碑,自然会有生意上门。“有一天,先前的一位客户专门找到我,想让我给他们厂加工一批办公家具。可是对方厂家要开发票,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发票是个什么东西。”倪良正向朋友打听,哪里可以“买”到发票,朋友告诉他:买不来的,即便买来也是假的,必须先去办营业执照,然后才能去开户、开发票!于是倪良正凑了10万元的注册资金,领了人生中的第一张营业执照。1993年,圣奥家具的前身——牡丹家具厂就这样成立了。

时间过得很快,到了1995年,牡丹家具厂开始有了一些资金和技术的积累,此时的倪良正对自己的创业之路有了新的想法。“上世纪90年代,杭州涌现了几家省内知名的家具厂,有时我们也给这些家具厂做代工,由我们代工的家具有的还卖到了杭州的大商场里。那时候我就在想,既然我们有了一些技术,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牌子在商场里卖家具呢?”此时的倪良正,已经不是小木匠的思维了,他想的是如何做自己的家具品牌。不认识商场里的人,他就天天在家具部经理的上下班路上等,在等了几天后,终于等到了那位经理。经理被倪良正的执着打动了,再加上家具质量的确不错,倪良正的“牡丹”家具终于进了商场。“因为我最用心、最努力,最后我们这个家具行业的后来者,成了当时商场里销售最好的品牌之一。”倪良正说,别人不愿意干的小活,他愿意去做;非标准尺寸的家具,他也从不拒绝,就是靠着一股子努力、吃苦的干劲,他在竞争激烈的商场里赢得了自己的位置。

1997年,一次竞标失败,让倪良正又一次做出了一个重大调整。“当时通过朋友介绍,第一次去竞标一家单位的家具工程项目,可是我们当时连标书都没看到过,更别提怎么做了,最后当然是失败了。”他说。有技术、有资金,却不懂标书是怎么回事,此时的倪良正觉得,要让事业走得更远,必须做出改革。于是,倪良正花了80多万元找到专业公司,重新为公司命名、设计商标、形象定位、制作图册……1998年,“圣奥”品牌正式推出。

接下来的圣奥家具,开始了其爆发性的发展:2001年,在萧山建起了4万平方米的家具工厂,成为当时全国最有规模和档次的家具生产基地;2010年,位于钱江新城的中国家具第一楼——圣奥大厦落成;2011年,海宁23万多平方米(首期16万多平方米)的家具生产基地投产,优美的环境、一流的设备、现代化的管理,成为全国最有档次的家具生产“样板厂”。定位国际舞台成功不忘回馈社会

圣奥集团的迅速发展,不仅因为倪良正有着善努力、不怕吃苦的个性,更因为倪良正拥有不断学习进取、善于用人的企业家特质。“业务营销怎么跑?我自己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需要有一个好的团队,当时我的做法就是请有实力的人来帮助公司提升。”倪良正告诉记者,2003年之前是在杭州,之后是在长三角地区跑业务;2003年,他花高薪请了香港知名家具公司的营销专业人员帮助拓展全国业务;2009年又将台湾知名的家具公司的营销总经理请到圣奥,帮助圣奥建立直营体系。“这些家具界的精英,给公司带来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当然我也不是全部的‘拿来主义’,好的自然要学,一些不适合公司发展的就要避免。”倪良正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分析的人,此时的他已然拥有了一位企业家的格局和眼光。

倪良正的目标在一个个实现:1998年前后,圣奥的学习目标是当时全国领先的广东办公家具厂;2005年到2008年,圣奥生产的办公家具已经与广东家具厂不相上下;2008年以后,圣奥办公家具已经成为全国最强的家具厂之一。如今的圣奥家具,每年都要去国外参加展览、学习,与国际优秀的企业洽谈合作。“我现在得到的成功,不仅仅是靠我个人的努力,更有很多人和社会对我的帮助,有能力的时候应该回报社会。”倪良正说。这位企业家,成功之后则是以实际行动来回馈社会。2011年9月,倪良正捐赠2000万元作为原始基金,成立了圣奥慈善基金会,将“慈心为怀,公益为本,扶贫济困,赈灾救灾”作为慈善基金会的宗旨;2011年,倪良正又向省光彩事业基金会捐款1000万元;2013年,倪良正再次向浙江省慈善总会捐赠5000万元留本冠名基金;2014年,倪良正积极响应“五水共治”号召,参加有关的主题活动,并捐赠50万元结对治污。

在记者的采访中,倪良正始终是平和而谦逊的,而在与他的对话中,又能感觉到对面坐的是一位睿智、开明、不断进取的企业家。当年来自浦江的这个年轻小木匠,如今已是知名企业家,经过了风雨,见到了彩虹,尽管不再拥有青春,但他依然在创业路上一路奔驰!2014年12月14日张涌森几乎每辆车上都有“钱江弹簧”张涌森杭州市总商会副会长钱江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自从钱江弹簧投资兴建新的北方生产基地,张涌森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待在了北京。这周他难得回杭,事务繁多,其中一项是要访谈两家杭州的企业,为他的博士论文寻找素材,论文的内容则是关于品牌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这对于年逾知天命的他来说,既充实又有挑战。“品牌”概念是他想认真说一说的,从27年前刚刚成立“钱江弹簧”开始,他就在说“品牌”了。当时最早一批8家试点民营企业,如今只剩钱江弹簧一家了。他说,品牌的主要因素是品质、诚信、创新、管理、资本、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现在都说转型升级,但每个人理解不一样,钱江弹簧一直专注自己的产业,并在自己的产业中寻找转型升级。”

房地产业火热的时候,也有好友劝他投资房地产;LED产业在中国还没起来的时候,就有朋友说服他一起做LED发光体。但他都拒绝了,低头专心做自己的弹簧,这或许就是钱江弹簧不断转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法门。20多年前注册“钱江”牌标志六和塔的塔身是个“弹簧”“你好,这是我的名片。”

接过张涌森递来的名片,记者一下就被左上角红色的标识吸引住了。“这是我自己设计的。”他仔细解读起了当中的巧思:整个标识是由弹簧组成的,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江边有座六和塔,“而这塔身是个弹簧,下面的江水也是弹簧组合的,但平缓些,象征着我们踏实稳健的企业文化。外面还有一个圆,代表着和谐,其实是卡簧,也是公司的一个产品”。

1988年,800元资金、8个工人、200平方米的农舍,张涌森创办了一家民营弹簧厂。那时农舍屋顶是漏的,外面下大雨里头下小雨;地面泥泞,弹簧掉地上一下就找不着了。张涌森亲自上屋顶添瓦修漏,又找来了水泥、沙石浇了薄薄一层水泥地。

弹簧厂刚办起来,他就想着要去工商局注册“钱江”这个牌子,但那时候有许多其他产品已经用了这个名字,就没注册成功。“一直到90年代初,有一天工商局的人打电话来,说品牌商标分类后,可以注册了。”张涌森就兴冲冲地过去,不但把自己的钱江弹簧注册了,还把其他能注册的分类也都注册掉了。

他说,可能是从小受家庭的训导和很早接触西方文化的影响,当时就非常有品牌意识了。“早期民营企业生产的弹簧也都是给民用产品配套,像一些玩具、开关、缝纫机、自行车等都要用到弹簧,但产品相对比较低端。当初都是自己动手,晚上开模具做弹簧,白天骑着三轮车送货接业务。”后来,张涌森试着提升了弹簧品质,像杭州洗衣机厂、开关厂、汽轮机厂、轴承厂、杭钢等大型国有企业都开始用钱江弹簧产品。

然而,当初和钱江弹簧合作的国有企业有的已经倒闭关门了,有的正在经历转型。但张涌森似乎很早就意识到要让品牌转型升级了,这一直在他的脑子里萦绕。三个月攻克难题升级转型每辆车上都有“钱江弹簧”的影子

重庆嘉陵本田摩托曾经风靡一时,20年前年产销量就能达到百万台。“他们的产品要求非常高,弹簧都要拿到日本本田公司去进行产品检验。”最终,检测通过,嘉陵本田选用了钱江弹簧,这是一种认可。

此后,建设雅马哈、五洋本田、济南轻骑、海南新大洲等国内五大摩托车企业都用了钱江弹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1995年后民营摩托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江苏一个镇甚至出现76家不成规模的摩托车厂家,原先的五大品牌垄断市场被打破,摩托车产业的利润一落千丈。”张涌森也萌生了脱离摩托车产业的念头。

很快,他找到了新的蓝图——汽车工业。

那还是个上海大众、天津夏利的汽车时代,但张涌森看准了未来汽车产业会有井喷式的发展。于是,他给自己的弹簧做了一个定位:进军汽车工业,国内领先,赶超世界。“当时汽车还没有进入小车时代,主要是大车市场,而从国外引进大功率发动机的弹簧都依赖进口。我们就想攻克这个难题。”他找到了当时中国重汽,请求让“钱江”来研发这个产品,研发费用钱江弹簧自己承担,即使研发成功后重汽不采用他们的弹簧也可以。

张涌森是下了大决心的。

没想到,只花了三个月,张涌森和他的团队就完成了产品研发,而且所有检测数据都远优于国外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让钱江弹簧进入汽车工业有了坚实的基础。

一台汽车需要用到上千个形式各样的弹簧,底盘系统、动力系统、刹车系统、转向系统、内饰系统、车身系统等等,都要用到弹簧。“而汽车出行关系到生命安全,汽车弹簧是弹簧技术含量的一个代表,它不是一般小加工厂所能生产的。”

目前全球排名前1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中,钱江弹簧的客户就占到1/3,其中包括需要弹簧产品的所有全球最知名品牌。他几乎垄断了国际品牌小轿车油泵部件的弹簧和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弹簧,如法拉利、保时捷、大众等汽车上都会有钱江弹簧的产品,大街小巷可见的国际品牌小轿车上也都能找出钱江弹簧的身影。

这是小弹簧迸发出的大自豪。年逾五十读博士研究品牌文化稳定的品质来源于稳定的团队

2010年,钱江弹簧在北京顺义杨镇工业园筹建新的生产基地,2012年7月正式投产。

张涌森看中了“环渤海经济圈”,宝马、奔驰、通用、大众、现代等都在北京、长春、沈阳等地投资办厂,整车产业非常发达,天津港又具有便捷通向海外的物流优势。企业原先一直受制于地域环境因素,出现瓶颈,此次正好为抢占高端市场提供便利。

随着南北两地生产基地同时运作,张涌森的时间也被分割了,“1/3在北京,1/3在杭州,还有1/3在全世界奔跑”。如此忙碌的行程中,他还选读了博士课程。“说实话,读到一年零八个月的时候,我也犹豫了,不知道自己的研究课题该怎么做。”在听了一堂法国教授讲的课后,他茅塞顿开,将方向改为“品牌”研究。“如今论文已完成12万余字,预答辩时,几位法国教授说,看了我的论文就是一种享受。”张涌森很兴奋,在论文中有许许多多的真实案例就是来源于钱江弹簧。

他有一个理论:品质稳定来源于员工稳定,员工稳定会带来稳定的市场,这样企业发展也就稳定了。“我们企业也有很多90后,但从来没觉得90后难管。”张涌森向来坚持,员工的错不是他本人的错,而是高层管理不到位的错。

许多年前,钱江弹簧调换一批专用以前电脑,有个员工在夜间破窗偷走了公司一台电脑。张涌森说,公司以前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后来报警找到了这个员工。“那批新电脑一台就价值四五万元,所幸他偷走的是台旧电脑,折价不过300元,只做了拘留处理。”当时,张涌森没有把此人推向社会而是把他留在企业继续工作,并对他进行帮助教育。

此后,这个员工非常感恩,工作表现也很好,后来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张涌森有空就到车间里看看他,和他聊聊天。

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讲的就是品牌,品牌靠的是品质、诚信、创新、管理、资本、策划、宣传、企业文化及社会责任。这是张涌森办企业20多年来的自我总结。2015年8月9日姜广勇小家电里藏着大市场姜广勇杭州市总商会副会长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董事长

最近杭城入冬,温度一下降了下来,若有客来访,“主人”大多会递上一杯热茶。不过,记者做客九阳,转头看到几案上放着一只白色马克杯,里面是温热的豆浆,心想:果然是来到了九阳豆浆机的总部。那豆浆上浮着的一层泡沫仿佛在告诉大家它是现磨的。“尝一下我们的最新产品——Onecup胶囊豆浆机的手艺。”说着,姜广勇自己也喝了一口。提到九阳,让人立马想到的就是豆浆机了,市场占有率高达70%。“但我们一直在创新开发其他产品,像榨汁机、面条机、馒头机,以及其他电饭煲、烤箱、吸油烟机、净水器等厨房家电。”

九阳将自己定位为小家电,曾有不少人对这个“小”字不看好,但姜广勇很有底气和信心:“小家电,大市场。”在得知九阳小家电一年能销售2000多万件商品,实现几十亿元的销售额时,记者不得不对这个“小”感到钦佩。

今年“双十一”,九阳实现全网成交额3.16亿元,依旧在小家电领域独占鳌头。一年送一亿杯豆浆20年前九阳就做体验式营销

九阳在山东起家,姜广勇一开口就是标准的北方口音,或许是做过老师的缘故,说起事情来也是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豆浆南北方都爱喝,最多就是个咸甜的口味之争,但做豆浆的工艺不简单,要将大豆用水泡涨,然后磨碎、过滤、煮沸,而且最早人工操作时还容易出现豆浆溢出来的问题。于是九阳就挑准这个市场做研发,用智能化电子产品替代,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虽然是很小的一个产品,但它比咖啡机要复杂得多。”

就在豆浆机刚刚面世时,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具有什么功能,怎么操作,“甚至还有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个开水壶”。姜广勇用了“被逼无奈”四个字,开始做最早的体验式推广。“刚开始只有不停地演示做豆浆。当时我们提出一年送一亿杯豆浆给大家。这是我们九阳推广营销非常传统的一个特色。”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能考虑到用户体验的环节,实在不易,姜广勇强调,关于体验这块,他们还一直在不断强化,例如在吸油烟机的销售现场建造一个烹饪房,现场证明除油烟效果;在下沙的厂区内开辟了体验厨房,提供各种商务或者亲子类活动。“以前九阳推出烤箱,烤箱放在那儿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们在推销的时候,都会在现场做蛋挞,简单方便还香气诱人,基本上客人吃几个蛋挞就能买走一台烤箱。”姜广勇喜欢用数字和实例说话。

2004年时,九阳作为小家电企业,已经实现5亿元的营业额。但小家电产业有些特点,它的五金、塑料、电子等配套产业基本上聚集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人才也会随着产业集聚产生聚集效应,因此在山东配件运输较远,还很难招到优秀的人才。最后还是出于产业布局的综合考虑,九阳选择投资杭州,这里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片沃土。

姜广勇从那时带队来到杭州,一驻扎下来,就是11个年头了。像“苹果”一样削弱生产环节专心做好擅长的创新研发、品牌和营销

当时,下沙开发区招商引进的企业有摩托罗拉、松下等国际企业,资产基本上都是几十亿起,九阳与之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是开发区看中了我们的团队,有激情有凝聚力,再者是看中我们的产品有创新力。毕竟做企业最关键的还是人。”最终,九阳也不负期望,自2004年在下沙开始建厂到2010年,销售额每年都是大幅度增长,增长率远超过50%。2008年上市时,销售额已接近20亿,到去年为止,杭州公司加起来总共约51亿销售额。

可以说,九阳用了10年的时间,增长了十几倍的生意。

姜广勇将功劳归于创新研发。“现在我们所在的是下沙的第四个厂区,是按照创新工业园的方式打造的,而不仅仅是一个豆浆机的制造商,因为品牌建设、创意创新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到九阳的工厂转一圈,找不到一台注塑机、一套冲压设备,也不会有任何与电镀相关的机器。他们弱化了中间的生产环节,不加工任何一个配件,“但是在周边地区,像慈溪、余姚、苏南,甚至是开发区内,共有两三百个工厂在给九阳做电机、五金、塑料等配套。这种类似苹果手机的生产模式,主要做好前端研发创新,以及后续的渠道品牌,其他则由配套工厂来完成相应配件”。姜广勇说,这当中的历史原因可以追溯到建厂初期,当初他们这群“穷学生”,很难花费大量资金来筹建生产设备,然而发展到后期,他更加意识到,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考虑,已没有必要投入本身所不擅长的制造环节。

从九阳的用人占比也不难发现,其研发团队和营销团队都达到五六百人,而一线组装工人只有1000人左右。而且为了更好地开发产品,这些研发人员还有自己专门的粉丝团为他们提供产品创新的理念灵感和建议。之前上市的Onecup豆浆机就是这样诞生的。他们在女性社区美柚中征集试用者,最终,有数千人报名参与了产品的外部测试,一些用户反馈信息也直接反映在配方设计上。还有原先用于灵芝孢子粉的破壁技术,也被用到了今年的豆浆机上,一杯豆浆感觉更加健康营养“高大上”了。运用互联网技术无缝对接上下游发展小家电产业的多元化

当然,在这些新体验新创造中,互联网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占据着重要地位。

姜广勇有一个理念,就是民用产品要进入千家万户,做好渠道自然是重中之重,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就是线上电商的布局。“我们2009年的时候就开始接触,2011年专门设立事业部做电商,去年有近30%的销售额是在线上完成的。”而且现在新产品都是在线上发布,当天就销售好几万台,线下的卖场看到销量这么好,都会主动联系要求产品赶紧进卖场,从而降低了渠道费用。

对于信息化互联网的应用,九阳今年还有了一个被省级研究院作为汇报成果的应用。通过这个应用不仅可以了解上游的生产信息,通过现场摄像头进行质量把控;还能掌握下游销售数据,每个卖场卖了几台,仓库里有哪些型号产品,统统一清二楚;甚至还能与配件生产商进行无缝对接,根据组装配件加工的程度生产配件,然后就近直接配送上线,减少仓储成本。

小家电产业是个竞争非常充分的市场,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化设备需求不断增加,小家电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空气净化器、洗脸器等这些家居类、护理类小家电,在国外的市场需求都非常大。中国在发展中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在小家电领域正在一步步多元化,不论是现在主推的榨汁机,还是正在做准备布局的净水器,都要配合市场情况,因此要先做探索和准备。”姜广勇说,九阳把一个豆浆机产品做了10年,做成了一个小产业,虽然两个注册公司都带有“小家电”的“小”字,但小家电,大市场。2015年11月15日沈国民智慧消防是杭州市民的一道防火墙沈国民杭州市总商会副会长杭州北海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是最近公安部联合其他五部委团体联合印发的相关指导意见。”——沈国民递过一份打印稿,标题是“关于推广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用于火灾防控”。

沈国民是杭州一名老政协委员了,消防安全的提案他关注了好多年。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吴海燕在征求提案线索时采纳了沈国民委员的建议并向大会递交,今年6月18日,在俞正声主持的双周协商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专职副会长王二虎又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智慧消防产业,逐步普及智能消防系统的建议,很快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经过了将近半年的调研,这份关于推广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的指导意见终于出台了。沈国民多年的努力也终于有了反馈。火灾发生20秒内自动完成业主及周边语音报警“滴滴滴”,随着一阵急促的报警声传来,一旁的手机也响了起来。工作人员接起电话,赶到模拟现场查看,确认二楼着火,于是按下“2”号键确认。紧接着一楼和三楼的火警也响了起来,并语音提示是二楼发生火警。投影仪大屏幕上跳出了发生火灾的详细地点、该单位的详细信息(如负责人联系电话、消管员电话等)以及周边城区的地域图。

这是在杭州智警通信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进行的一场小型火灾报警器工作演示。沈国民补充道:“整个过程在20秒内完成,如果管理员没接电话,那系统一分钟后会默认火灾发生,自动报警。”

近两年,全国各地不少地区都出现了重大火灾,像去年的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浙江温岭鞋厂,以及今年昆明、哈尔滨等地的火灾,一桩桩火灾事故都牵动着沈国民的心,每次听到这些噩耗,他总是忍不住感叹一句:或许火灾是可以避免的。

沈国民还提到:去年看过一本叫《美国在燃烧》的书,书中就提到美国的居民住宅以安装早期火灾探测器来预防火灾的发生,中国在火灾预警能力这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在美国,1973年的火灾死亡人数约为6200人、受伤约10万人,2012年则分别下降到2855人和16500人,考虑到这期间美国人口从2.12亿增至3.11亿,40年间,美国的火灾死亡率、受伤率实际分别下降了68.6%和88.7%。在美国国家消防管理局和美国消防协会看来,致使火灾伤亡大幅度降低的最直接、最管用的“硬措施”之一,就是在居民家庭全面普及感烟报警器。美国目前已有约96%的住宅安装了感烟火灾探测器。火灾问题要先立足于“防”,不仅美国,亚洲地区的日本、新加坡也都如此。我国应建立和完善政府、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消防治理模式,补齐社会消防防控短板,提高城市火灾预警能力。

浙江地区民营企业非常多,特别是温州、台州等地区。沈国民收集到的信息是,浙江的民营企业有几十万家,出租房有几百万间。另外像杭州市江干区、西湖区等地也是出租房的重地,往往一个社区就有一万多间出租房,有些商业“三合一”场所,下面是车间、仓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