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声相伴:崔松话养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2 21:37:04

点击下载

作者:崔松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医声相伴:崔松话养生

医声相伴:崔松话养生试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知名医学科普节目主讲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崔松主任医师的节目内容精选。本书选出和老百姓贴合度高、实用性强的文章55篇,其中包括常见病的防治知识、日常保健及中医养生等内容,分为症状篇、问药篇及心脑血管篇三部分,以心血管疾病和心身医学的相关内容为主体。

名家说

崔松医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从医二十多年,临床医术精湛,诊治经验丰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又是我校为数不多的教书育人“金牌教师”,曾获高校教学竞赛一等奖,多次获得全国科普大赛一等奖;崔松主任医师又是上海医学界著名的“科普首席”和医学养生保健媒体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他善于把平时临床诊治中的经验体会及在医学科普宣传中的知识进行概括,以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向社会大众传递,真正起到正确的医学科普知识传播的作用。本书撰写方式独特,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将深奥的医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不失为一本上佳的医学科普专著。听崔松医生“讲”疾病的“防”与“治”,健康的“保”与“养”,让社会百姓学会健康养生,让医学科普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喜闻乐见而为大家乐于接受。这对于提高社会健康水平,实现“健康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正鉴于此而特别推荐此书!

崔松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临床医生,还长期致力于公众的健康教育与普及,系第六届健康中国论坛(人民日报 健康时报主办)十大健康风尚人物,他的《医声相伴》权威、实用、可读,是一本“好看”“好听”“好懂”的3D书!——健康时报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

我与崔松医师结缘于全国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有幸成为他的导师。崔医师为人勤学敏思,善辨笃行。他近期完成《医声相伴》一书,这是一本通而不俗、有丰富专业内涵的科普读物,该书既有传统中医理论,又有现代医学前沿,很值得一读。——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主任委员

作为一个学医出身的主持人,我深知医学知识的艰涩难懂。要想做医学科普,除了要有通透的知识,还要有非凡的表达能力。崔松就是具备这两种能力的、懂得健康传播的好医生。他的书通俗易懂、“接地气”,解答百姓最关心的健康问题,讲解最实用的医学知识,成为大家身边“零距离”的健康顾问!——著名节目主持人、同济大学客座教授序

医学是关于人类健康的一门科学,不仅包括医师对病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这一科学、理性的一面,还包括医学人文、感情的一面。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曾经说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也在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提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我记得刚回国时,我们科室每年做80多例心脏介入手术,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5000多例。技术在不断进步,病床成倍增加,病人越看越多,冠心病死亡率却直线上升。所以我一直在想:要提高公众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增强危险因素的控制意识。所谓“上医治未病”,在我看来,医院治病是在“下游”,而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医学应该走到“上游”。因为面对疾病最好的办法永远是防病而不是治病。因此,我一直都在思考医学的科学精神和传播。

尤其如今社会上存在着大量“伪科普”的现象,曾经有位同行向我诉苦,自己的父亲宁愿相信广告里的保健品、偏方,也不愿听取他这个医生的专业建议。在清晨时分打开电视,往往能看到“专家们”大力鼓吹着“某某神药”能包治百病,更让人觉得医学科普任重而道远。如何通过政府、媒体、社会的力量,让科学健康的防病措施和生活方式普及开来、惠及每一位民众,是当下最值得关注的事情之一。我们虽然目前缺乏科普,但不能让伪科普“补位”,什么时候大家愿意来听专业医生说话,而不是诉诸偏方,这个目标就进了一大步。为此,我作为政协委员也曾多次提交疾病预防相关的提案,并长期呼吁在国家层面更大范围地扩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选与干预的广度、深度。

同给医学生们上课相比,科普的性质完全不一样,医学本身较为难懂,对于没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大众来说,必须要使用通俗的、老百姓自己的语言,以便达到让全部受众都能够听懂的目标。因此,如何挖掘大众对医学知识的兴趣点,并以通俗易懂方式准确地传递医学知识,需要既有专业医学背景又有媒体传播经验的人深入探索,崔松就是同时具备了这两点的一位。

初见崔松是在2000年,当时他来我们导管室进修,话不多,很认真,当时也没注意到他。作为助手,除了上台帮助主刀完成手术,还要拔鞘管、压迫止血。病人手术时间长了,要小便了,也要及时处理。3个月后,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说他是上海教育电视台《健康热线》节目的主持人,想邀请我做节目,我才发现他有些深藏不露。后来医务界的很多庆典、活动,我也会邀请他一起来参加,主持起来很是幽默风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医学科普的宣传,但没有丝毫影响到本职工作,同时专业能力越来越强,也从刚来进修时的小医师成长为现在的主任医师了。后来我们上海的“东方心脏病学会议”,请他做大会开幕式的主持人;去年上海医学会百年纪念,还专门请他作为一个讲述者拍了纪念短片。

崔松做科普已经十几年了,将传播、普及医学知识作为使命,电视媒体、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等均有涉及,其系统、清晰、有条理的专业知识加之独有的语言特色,大大提高了受众对靠谱医学知识的接受度。他所讲授的医学知识包括医学基础、疾病诊治、养生防病等。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所授内容必是有证据、有出处,做到真正的权威性,同时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及趣味性,这些特点使他成为最适合做医学科普的人选之一。此书来自他的科普音频,均为其原创,经过文字整理,深入浅出,纳入了常见病的防治知识、日常保健及中医养生等内容,称得上是一本具备“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功能的好书!

代序——写在前面

· 关于我

我199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在已是“芳华已逝”的“油腻中年”。2000年,赴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导管室进修心脏介入。带教的心内科主任就是现在鼎鼎大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之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的工作。2003年,初为人父的我一时手足无措,发现自己对生命和心灵是那么无知。于是,从2005年到2010年,从心理咨询师培训一直到“中德班”的高级组,在审视自己精神世界中痛苦、煎熬到接纳自己。2008年,已是副主任医师的我重新“回炉”,考入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班,成了名中医的继承人。2013年晋升主任医师。

· 关于科普

本不是有意为之,在我学习和刚工作的20世纪90年代,医学科普还不时髦。但作为大学里的校园主持人、校广播台副台长倒是有一个做电视主持人的梦想(话说当时,还没毕业就主持了医院的艺术节)。1998年,当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大赛的消息一出,我马上就报名了,还一路初赛、复赛,杀进决赛。最后虽未进三甲(第五名),却是第一批接到电视节目offer的主持新人。现在想来,当时真是稚嫩极了。一个除了在大学主持校园活动,没有其他舞台经历的年轻医生,就敢直接接手一个综艺节目,而且当时正值中级职称考试,一边背书、写病史、查房,一边看台词、录像、外拍,真是很撕裂的感觉。我常常问自己:你什么都想要,究竟想干什么?还好,3个月以后,节目因各种原因停播了,我也暗暗舒了一口气,庆幸没放弃医学职称考试,也知道自己内心想当好一个医生。1999年,上海有线体育台开设了一个讲述运动与健康的栏目《走向健康》,找到了具有医学背景的我主持,从此自然而然地走向了医学科普之路。虽然也忙碌,但不再有撕裂的感觉。2000年,上海教育电视台老牌医学科普节目《健康热线》向我伸出橄榄枝,我顺利接棒要出国深造的上海华山医院外科博士余波(现任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的院长),成为这个名牌栏目的特邀主持人。这一干就是7年,从前期的策划、沟通到每期50分钟的直播主持,大大提高了临场应变、时间把控、场面调度的主持能力,同时形成了自己简明扼要、逻辑清晰、形象又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因为所请的嘉宾都是各科的翘楚,在跟他们访谈的过程中,也使自己对各科疾病的认识有了从广度到深度的提升。当时就萌生出一个想法,不想再做主持人,而想做那个被访谈的专家。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家对于健康、对于养生、对于医学知识越来越关注,也使养生谣言泛滥,滋生了一批如张悟本之流的伪养生食疗专家。数据显示,2015年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超过2160万次,健康养生、疾病主题是谣言泛滥的重灾区,并常常会用“致癌”“致命”“致死”等耸动的、极富煽动性的词汇吸引眼球。虽然很多专家都做过相关的讲座、发表过科普文章,但发布谣言的人更多,经常专家和“砖家”的科普文章会出现在同样的纸媒体上,很难辨别。所以,并不缺少医学相关的科普,但靠谱的、正确的、通俗易懂的、多种渠道的医学科普仍是稀缺资源。2007年以后,我不再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业余时间,把重点放在了科普讲座上,先后成为解放日报健康讲坛的顾问及讲演嘉宾,新民晚报健康大讲堂首期嘉宾,文汇报中医药文化讲堂主持人,市委宣传部东方大讲堂专家;SMG(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名医大会诊》《名医话养生》《陈辰全明星》,上海教育台《健康大不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活到100岁》等节目嘉宾,每年参与十余期节目;同时参与上海健康教育所的科普节目的策划制作,现已制作数百集,通过上海卫生计生委的健康宣传网络免费发放;2017年又成为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名医话养生》的特邀主持人,继续科普事业。近年来,为了适应新形势,我开通新媒体的科普渠道,在喜马拉雅电台上开设了一个医学知识科普栏目;也开设了公众号,以有趣、新颖的模式使医学知识的科普惠及更多的人群。曾获健康中国2013健康风尚人物奖,2016年上海科普创新奖个人贡献一等奖,敬佑生命2016荣耀医者科普贡献奖,2018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

· 关于书

本书属于反向出书,是将我已录制完成的视频、音频经过文字整理形成的书籍,在我数百集的节目中,选出和老百姓贴合度高、实用性强的文章55篇,其中包括常见病的防治知识、日常保健及中医养生等内容,有些文章实在难以割舍,无奈篇幅有限,只能留待以后有机会再做整理、出版。书中文字均为自己原创,从自己的视角、以自己的方式向大众科普医学知识。由于各种自媒体的兴起,健康知识的传播也呈爆炸式增长。本书的内容除了科普医学知识之外,还尽量想传递甄别真假讯息的思路与方法,使大家在获得实用保健知识的同时,提高医学科学素养,这也是作为一个健康传播者的更高目标。书名取作《医声相伴》是希望通过我的讲述、我的声音,能让艰涩难懂的医学知识也可以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让准确、实用的养生信息与大家时时相伴。书中每一篇文字都附有音频,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收听,部分篇目还会结合最新的VR技术,让阅读的画面生动活泼起来,并会进行持续更新,让大家更好地享受医学知识的“视听盛宴”。随着医学知识的快速更新,书中部分内容也相应做了补充和修改,与音频、视频偶有出入,还望读者包涵。

最后感谢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为我作序;感谢上海市医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先生,健康时报社总编辑——孟宪励先生,上海市名中医——我的恩师何立人老师,著名节目主持人——曹可凡先生为此书写了推荐词,并感谢我的研究生刘暠月、纪金霞所做的文字整理工作。崔 松2018年5月

症状篇

小症状,大信号!生活中,我们会有一些不适,以为是小症状,往往忽视。可是,多年临床经验的专家告诉你,有些小症状,却是一些要命疾病的大信号,不可忽视!而有些症状,通过正确的调理,可以防止向一些疾病发展。扫码听书001咳嗽背后的五种“信号”

咳嗽是人保护性的反射。

别以为咳嗽是坏事儿。要是没有咳嗽,呛到气管里的东西就没法出来;那些由于感染产生的很多痰液也没办法排出。

咳嗽只是一个现象,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是什么原因引起咳嗽?

当然最多的还是肺部或者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我们感冒或者支气管发炎以后会咳嗽,有可能延续1周到2周。

大家非常苦恼,因为咳嗽往往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

如果咳嗽持续的时间稍长,但没有达到8周,也查不出原因,验血白细胞也是正常的,吃一般的抗生素没效时,要注意可能是支原体感染。这种咳嗽往往是干咳,没有痰,但喉咙很痒。吃什么有效呢?吃大环内酯类的药,就是红霉素类的抗生素有效。

但这还不是慢性咳嗽,慢性咳嗽是8周以上还不好转的咳嗽。因为8周以上,基本不存在感染的问题了,我们需要考虑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

作为医生而言,我们建议先考虑最重的病,然后再考虑轻一点的疾病。什么疾病最重?肺癌!所以先去做个CT查一下,是不是由于肺癌刺激胸膜出现的刺激性咳嗽。如果查出来没有肺癌,那第二步,CT同时可以排查出肺结核。现在肺结核在很多地方都死灰复燃,而且往往比较喜欢“照顾”那些年轻女性,尤其是比较瘦弱的、又喜欢减肥的女性,抵抗力差的时候容易患肺结核。

但如果经过这些排查,咳嗽8周以上,又排除了肺结核和肺癌以后,我们就要考虑以下几种疾病。

第一,要考虑上呼吸道滴漏综合征。

听起来是一个很拗口的名词。有没有看到一些“吃开口饭”的人,比如主持人、演员、相声演员或者是销售员,都是必须不停说话的人。他们会有个习惯就是清嗓子,有时清嗓的同时还会咳嗽。他会告诉你:“我平时经常咳嗽。没办法!慢性咽炎!”慢性咽炎就属于这个范畴,但还不光是慢性咽炎,有比这更厉害的。

上呼吸道滴漏综合征病人的鼻后腔会滴漏他的鼻涕,所以以前又叫鼻后滴漏综合征。这种人往往可能有鼻炎,那么鼻涕从前面流不出来,都往后流,沿着咽后壁流下去,咽就会受到刺激,一刺激我们就要清嗓子,想要把它吐出来。但是咳也咳不出来,就变成了干咳。这种情况还是比较轻的,比较厉害的是哪种呢?就是鼻涕特别多的人,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鼻涕全部留在后面。等他早上起来的时候,喉咙口有很多很多的痰。他会告诉你:“我这个毛病,痰平时是没有的。但早上起来,我要吐很多很多的痰才能吐得干净,白天又要清嗓子。”你如果听到这种症状或者你有这种症状,就要考虑这种慢性咳嗽会不会是上呼吸道滴漏综合征。

第二,要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

这又是个拗口的名词。它的关键词是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本质上就是一种哮喘,只不过这种哮喘不是以喘促为特征的,比如听到喉咙有像小鸡叫的声音,而是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这不是一般的哮喘,而是变异的哮喘。这种病好发于小孩子,往往白天症状还可以,到了晚上,由于人体内环境的改变,气管容易痉挛。所以,哮喘也是晚上发作较多,越是要睡觉的时间越是咳嗽,可以咳一晚上。我自己的孩子小时候就有这个问题,咳了3个月后,到儿科去检查,不是一般的问题,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吃了药就好了。这是需要注意的,特别是孩子。

第三,要考虑嗜酸细胞增多性支气管炎。

首先要搞清楚嗜酸细胞为什么会增多?主要是两种相关的情况:寄生虫、过敏。如果有生寄生虫的人或者是过敏的人嗜酸细胞容易增多。嗜酸细胞增多性的支气管炎所引起的咳嗽跟过敏有关。他们的咳嗽就是干咳,跟其他咳嗽有什么不一样呢?它有一个特点,往往有一些诱发因素,比如说冷空气。本来好好的,空调冷空气吹了一会儿,然后咳嗽不停。或者皮革、动物毛发、灰尘,或者吃了冷饮、奶酪等都有可能是诱发因素。我们在痰液里面可以找到增多的嗜酸细胞,就可以诊断。这种病吃抑制过敏反应的药是有效的,比如激素。

第四,要考虑食管反流。

以上所说的3个可能疾病都是和肺与呼吸有关的。其实咳嗽不一定就是肺的毛病!还有一种疾病,食管反流。

咽喉不单单管呼吸,我们吃的饭也是通过咽喉下去的。只不过我们吸入的空气是进入气管的,而吃的饭、饮用的水是进入食管。而食管、气管共同开口于咽部。当食管里面的东西反流出来,在咽部一刺激到气管以后就要咳嗽。

汶川地震后,我于2009年到四川都江堰去援建,碰到这样一个病人。他告诉我:“我平时不咳嗽,但是晚上如果喝了啤酒以后,睡觉的时候就咳嗽。一喝了啤酒胸口就有点火辣辣地疼。”我就想会不会是食管反流?第一,不喝酒会不会好?第二,如果必须喝酒,可以再吃点药来改善。结果吃了治疗食管反流的药以后,就不咳嗽了。后来做了胃镜,确实是食管反流。这就是通过咳嗽看出了食管和胃的消化系统疾病。所以,我们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肺,也可能是食管的问题。

第五,要考虑心源性咳嗽。

最后,除了食管、肺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脏器会引起咳嗽,那就是心脏。

我是心脏科的大夫,不止一次碰到有些病人看肺、看咳嗽看了半年,最后查出来是心脏病才到我这儿来看病。这时心脏的问题其实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已经稍微有点晚了。心脏的什么病会引起咳嗽呢?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病人心脏的泵出功能受到限制,全身流到心脏的血液不能完全往外泵出,就会引起瘀滞。我们的左心房接受肺里流到心脏的血液,然后通过左心房到左心室再达到全身。如果左心出问题了,那肺里的血液没有办法很顺畅地回到心脏,这些血液就会瘀积在肺里,形成肺瘀血。肺瘀血时间长了也会咳嗽,因为影响了气体交换,而且肺的充血、瘀血状态可以让咳嗽中枢发出咳嗽的反射。

所以,有很多病人说:晚上咳嗽,这个咳嗽是躺下去咳,坐起来会好一点,躺下去又咳,坐起来又好一点。如果你听到病人是这样咳嗽或者你有类似的症状,要当心心脏病!因为我们坐着的时候,就算有肺瘀血,“水往低处流”,血液流到低的地方,这样对器官的刺激小。但是平卧的时候,全身的血液都回到心脏,心脏的负担更重!除了我们正常的血液流回心脏,平卧以后脚上的血液也可能流回心脏。心脏的负担一重,它的搏出量就更低了,肺到心脏的血液流动得更差了,血液就更容易瘀积在肺里,引起咳嗽。

心源性的咳嗽其实是心力衰竭!

总结一下:

如果你咳嗽了8周以上,我们叫做慢性咳嗽。一定要想到肺内、肺外一共5个毛病——上呼吸道滴漏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细胞增多性支气管炎、食管反流和心源性咳嗽。扫码听书002我们为什么会发烧

人是恒温动物,我们跟狗熊、蛇不一样,它们需要冬眠,而我们不需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体温是恒定的。体温的恒定并不是在一个点,很多人说:体温就是37℃,没有36℃的时候。其实不是!

人的体温一般是在36.2~37.2℃的范围,一天当中的上下波动不超过1℃,是有一个调节范围的。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女性排卵期的时候,体温也会有一些波动。但总的来说,体温是恒定在这一区间里的。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温度最适合人体的各项机能。比如肝脏的解毒,还有我们各种生理情况下都需要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体温高了,各项功能会出偏差,体温低了亦然。

那体温是如何恒定在36.2~37.2℃这个范围的呢?

人体有一个“体温计”,还有一套“空调”系统。人体的“体温计”在脑子里,有个叫下丘脑的地方,那是我们的体温中枢。下丘脑设定好温度后,咱们的“空调”系统就得有时候要加热,有时候要散热。“空调”系统就是我们全身的各个脏器,就像一个工厂要运作需要马达,只要马达转起来就会产热。那皮肤就是散热的功能,包括呼吸、出汗都是散热。产热和散热不平衡了,“空调”坏了,也会发热。

所以,发热的原理基本上就是两条:第一条,“体温计”坏了;第二条,“空调”坏了。

先说说第一条,“体温计”坏了。“体温计”坏了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彻底坏了。由于脑出血、脑梗死或者是脑瘤造成的出血、缺血等直接破坏了下丘脑,“体温计”完全失控。体温会直接达到人体的最高温度——42℃,或是维持39℃以上不下来。这样的病人身上一点汗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失去了整个调控系统。这种情况非常凶险,我们叫“中枢性发热”。得了中枢性发热,基本上活下去的希望就比较小了。

第二种,是“体温计”没有彻底被破坏,但是被干扰了,不太准了。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比如,各种细菌、病毒或者其他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后的发烧。感冒会发烧,肺炎也会发烧,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种病原微生物释放的毒素,干扰了“体温计”。以肺炎为例,肺炎的毒素干扰了“体温计”,把“体温计”调到39℃,也就是说平常36.2~37.2℃是正常的,而现在人体会以为39℃才是正常的。

那怎么让体温上去呢?得赶紧产热。我们就会寒战!寒战的时候我们的肌肉不停地收缩、发抖,牙齿在打架。肌肉在不停地收缩过程当中就会产热,等到热量足够达到39℃时,就不用再产热了。这个时候你就发现寒战的情况就消失了,但是你的体温已经到39℃了。那体温还会再上去吗?“体温计”说:“超过39℃我不需要!”人体就出汗了,一出汗体温就能下来,但是“体温计”还受着干扰,下来以后不久又会回到39℃。

再说说第二条,“空调”坏了。“空调”坏了也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产热过多。明明不需要热“空调”,却打开热“空调”。比如说甲状腺的问题,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有类似于人体“空调”系统的作用。激素一多,人就发热;激素一少,人就怕冷。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人体这个工厂加班加点地工作了。比如心肌梗死,或者手术过程当中切除了某一个脏器,损伤了皮肤、血管和内脏,出了血,会有一些多余的物质,人体要吸收这些物质,加班加点工作就出现发烧了。

所以,手术以后,如果体温不超过38℃,那都是正常的。还有白血病发热,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它会产生很多不好的细胞坏死,需要吸收的时候人体又在加班加点工作。还有就是前面提到的“体温计”受损了,白血病会分泌各种各样的毒素,把“体温计”调高。肿瘤也是如此影响“体温计”的。另外,人体处理、吸收肿瘤坏死的部分,也需要加班加点工作,让“空调”产生加热的效果。

第二种,就是散热过少。人体靠皮肤、出汗来散热,那怎么会散热过少呢?听说过鱼鳞病吗?知道烧伤的病人没有汗腺吗?或者皮肤因为受到了疾病的干扰,汗腺减少了或者不发达的时候,这些情况下不会出汗或者出汗减少,就不能调节体温。这样的情况比较麻烦,我们必须把外界的温度调到适合的体温,不然就会一直这么烧下去。

那怎么退烧呢?退烧类似于人工降雨的过程,天太热了,下一场雨会凉爽一点,咱就人工降个雨。使用人工催汗的药物,让他自己出汗,一出汗散掉一些热,体温就能下降到正常。

降到正常后是不是还会再上去呢?就要看有没有把病源、病因去除,如果“体温计”还是有问题的话,退烧以后体温还是会再上去的。扫码听书003头上的“紧箍咒”——头痛“头痛”这个词儿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医学术语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哎!今天碰到这个事儿实在太难办了,真是头痛啊!”

如果翻开教科书,你会发现有几百种头痛的原因。所以,如果你们问我:“我为什么会头痛?”面对这个问题我也头痛!因为头痛的病因太多了。

好在这么多病因中只有几种是致命的,其他都是偏向良性的。致命的头痛中,比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就是脑动脉瘤破裂了,它引起的疼痛尤其剧烈,继而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还有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等,都是致命的病变。

除此以外,有很多的头痛就没有那么严重。

怎么知道头痛是不是严重呢?

教你一个诀窍,就是时间。

往往越是急性起病的头痛就越要引起重视,比如两周之内越来越加重的头痛。如果突发的头痛也要重视,也就是第一次头痛发作,还是需要好好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脑部先天性的血管瘤,或者肿瘤,或者血管的其他病变引起的头痛。

如果都排除了这些疾病,并且在一年中定时、定季节,或者女性受到生理期影响而出现的头痛,往往就是慢性头痛。这种头痛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

有3种最典型也是最常见的慢性头痛。

首先讲讲偏头痛。偏头痛就是偏着一侧的头痛吗?虽然它的发作总是从一侧开始,但是偏头痛还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是有先兆。何为先兆?就是头痛之前,先会觉得看东西视物模糊或者是看一些地方有闪光点,接着开始怕光、怕声,然后就头痛了。

第二个是偏头痛疼痛的性质非常有特点——搏动感,就是感觉到血管“噗通噗通”地跳动,头痛得厉害时还可以有恶心呕吐的症状。

偏头痛好发于女性,特别是生育期的女性,月经前或月经中常常发作。如果一个绝经后更年期的女性说自己是偏头痛,除非是从年轻时就开始发作,不然一般不会在这个阶段新发偏头痛。

说到偏头痛怕光、怕声,有血管搏动的特点,有一个改善症状的小秘方。怕光、怕声就要在小黑屋里,避免光声刺激。而搏动性头痛往往是和血管的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过于强烈有关,咖啡因可以调节血管的收缩与舒张。所以,如果是不太重的偏头痛,可以“在小黑屋里喝咖啡”,就能缓解偏头痛。

第二种头痛叫丛集性头痛。这个名字听起来特别陌生,那如果把“丛集”改成“密集”,是不是能够理解呢?就是头痛发作得特别密集,在集中的一段时间内。

丛集性头痛的发作有个特别明显的特点,就是“定时炸弹”。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下午2点发作,晚上8点发作,那明天一定是2点和8点发作。定时定得特别准!它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眼泪、鼻涕横流。

那它的发作部位在哪儿呢?先从眼眶的部位开始由一侧疼痛,然后再放射到面颊部、枕后部。

丛集性头痛的发生也是跟血管有关,但它是没法用“小黑屋”或者咖啡来缓解的,往往需要医生进行处理,因为丛集性头痛的疼痛是特别剧烈的。

第三种头痛是我们现代人发作最多的头痛,叫紧张性头痛。描述一下它的症状:总觉得头昏昏的;头向下的时候,比如系鞋带时,就觉得头要撞到地上了;觉得头胀,有一种戴帽子的感觉,即头从前到后的一圈都是绷紧的感觉;或者觉得颈项板滞。

紧张性头痛的病因是头部和颈部的肌肉紧张、收缩,产生板紧的感觉。

什么时候发作呢?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或者没睡好,或者碰到一个大事件的时候发作。现在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大,心理上的压力特别大的时候,紧张性头痛发作就比较多。

治疗紧张性头痛,往往除了放松肌肉之外,还要处理心理问题,要不然还会继续发作。

这3种头痛占了所有慢性头痛的绝大部分。虽然这类头痛往往是不致命的,但是对生活的影响特别大。所以,一方面要重视那些急性发作的头痛,可能是脑血管意外、血管瘤、肿瘤引起的头痛。另一方面要对慢性头痛有个了解,到底属于偏头痛,还是丛集性头痛,或是紧张性头痛,这样才能够对症处理,提高生活质量。扫码听书004大汗淋漓中的学问

人为什么会出汗呢?

因为要散热,我们是恒温动物,体温要恒定在一定的范围,体温过高了,就得散热。

散热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皮肤。首先通过皮肤血流的增快来散热,体温再高一点儿,就需要通过出汗,皮肤汗液的蒸发来带走人体的热量。

人体什么地方会出汗呢?

有人说,我胸口汗多;有人说,我就是大腿出汗多;有人说,我腋下出汗。人体的大汗腺分布在全身的各处,所以会出现不同的人出汗的地方不同的情况。

但是不要忘了:出汗,不仅仅是看得出来的那一大滴一大滴的汗,人体为了维持自己的体温,有隐性的出汗,也就是说是我们看不出来的“汗”。每天皮肤要蒸发500mL的汗,所以不能说不会出汗,只是或多或少,明显和不明显而已。

为什么紧张的时候也会出汗呢?

如果人体不是热,并不需要散热的时候为什么也会有出汗呢?大家有没有过这种感觉,要上场演讲、要进考场,然后突然就觉得自己手心开始出汗,或者头上开始冒汗。紧张也会引起出汗!因为出汗其实是受人体神经调节的。出汗本身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产物,这个神经叫交感神经。

人体有两条植物神经,一条是交感神经,一条是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起什么作用呢?我们想象一个场景——清晨跑步的感觉。你会感觉比较有动力,比较兴奋,微微出汗,心跳加快,有欣快的感觉,然后嘴巴开始微微地发干,这叫交感兴奋。记住它其中有要出汗。副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想象另一个场景——中午吃完午饭的感觉,那时唾液分泌增多,肠道蠕动增快,但是出汗减少,心跳变慢,并且有点儿昏昏沉沉想睡觉的感觉。刚好与交感神经相反!这两个神经控制我们的人体就像一正一负、一阴一阳。所以,这两个神经的调节,副交感神经兴奋就是唾液多,交感神经兴奋就是汗液多,而汗液多的时候唾液少;唾液多的时候汗液少。

古人利用人体神经调节功能发明了一个古老的“测谎仪”。在审问时,让嫌疑犯嘴巴里含一口米,两只手再攥着一把米。然后问他问题,用点头、摇头来回答。问题问完了以后,让嫌犯把米吐出来,把手中的米放开,看一看米是干的还是湿的。如果在特别紧张的时候,嘴里的唾液分泌减少,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手心出汗。所以,手里的米是湿的而嘴里的米是干的,就说明说谎了;反之,手里的米是干的而嘴里的米是湿的,就说明可能没有说谎。

其实,现代测谎仪的原理也差不多。现代测谎仪是在身体上贴很多电极片,一旦说谎就会出现心跳增快、皮肤出汗。

有些疾病也容易出汗。

当然我们还是要想一想出汗是不是一种疾病的信号。有一种内分泌疾病,叫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甲亢病人特别容易出汗。还有患心脏病的人也容易出汗。所以,如果有很明显的出汗时可以到医院检查一下,排除类似的疾病。如果没有的话,就要想想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了,或者是不是特别容易紧张造成的。

不出汗是怎么回事呢?

说了那么多出汗的事情,还有人不出汗。究其原因:第一,汗腺少,就不容易出汗。第二,汗腺受到破坏的人也不出汗,最多见的就是烧伤病人。当大面积烧伤时,即使能够存活下来,即使能够植皮成功,但是汗腺的破坏是无法逆转的,所以很有可能就不会出汗了。

夏天对于他们来说特别难熬,没有空调的时候,就必须在房间里放冰块,通过冰块把外界的温度降下来,否则身体的热量散不出去,就会处于一种高热的状态。扫码听书005我们为什么会贫血

经常有女孩子认为自己气色不好就是贫血,但是验血指标又都是正常的。所以,有头晕目眩、脸色苍白症状的不一定是贫血;但如果贫血的话,是一定有上面这些症状的。

那如何判断是不是贫血呢?

可以通过一个客观的标准来判断是否有贫血,那就是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如果男性小于120g/L,女性小于110g/L,就能诊断为贫血了。

那贫血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人体如同一个大的工厂,可以生产各种各样的激素、身体必需的各种元素,当然也包括血液。

工厂造不出血液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是造血原料不足,第二种是工厂里面出了问题,还有就是造出的东西被消耗得太快了。

先来说说造血原料不足。12

造血原料有很多种,最关键的是铁元素、叶酸和维生素B,而12叶酸和维生素B是归于一类的。

缺铁肯定会引起贫血,这就是常说的“缺铁性贫血”。如果验血发现血红蛋白低,男性需要考虑痔疮,女性需要询问月经量大不大,这些都是慢性持续失血的原因。血液中含有铁元素,在失血的同时铁元素也丢失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那化验单上要怎么看是不是缺铁性贫血呢?有一个叫细胞体积的指标,代表了红细胞的大小,如果小于80(单位fl)就表示红细胞特别小,因为缺铁红细胞长不大,这种就是缺铁性贫血,只要补铁就可以改善。

古人认为吃啥补啥,因为血液是红色的,那吃点红色东西就能补血,经验认为这是可行的,而实际上也确实可行。虽然不是所有的红色食物都含铁,但含铁量高的食物因为氧化铁的原因颜色会发红,很多中医补血的东西未必含铁量很高,但在实践中发现其富含促进铁元素吸收的东西。

另外要说一说菠菜,以前人们误以为菠菜含铁量很高,而且菠菜的根是红的。这是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误会,当时的小数点点错一位,导致菠菜被误认为含有大量的铁,虽然菠菜含铁量并不高但营养很丰富,也可以经常吃。

含铁量高的是动物的肝或血。所以,缺铁性贫血不严重,不需要吃药的话,吃动物肝脏和鸡鸭血都是很好的补铁方法,蘑菇、大豆也是含铁的食物。

还有一种情况正好和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形态相反,细胞体积大于100,红细胞特别大,叫“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的不是铁而是叶12酸和维生素B。怀孕的女性对叶酸很敏感,因为怀孕早期需要补充大量叶酸来预防孩子神经系统发育的畸形。其实平时叶酸也是必需的,它是很重要的造血原料,一般在深色的蔬菜和动物的肝脏中含量高。12

还有一种造血原料是维生素B,它的发现比较曲折。

20世纪的欧洲曾经流行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病人往往在两三年当中就会死去,他们的血红蛋白含量只有正常人的1/3,当时称之为“恶性贫血”。一直到1929年,哈佛大学的一位助理教授乔治·迈诺特和他的助手威廉·墨菲,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对45位患有恶性贫血的病人,每天给他吃半磅的生牛肝或者稍微煮过的牛肝,发现贫血症状显著减轻,一下子引起了轰动。这个思路是受到另一位科学家发表的文章的启发。1925年,美国病理学家乔治·惠普尔报告他们的实验用狗由于连续放血而导致慢性贫血,给狗的饲料里加了肝脏后,狗的贫血就恢复了。乔治·迈诺特用这个方法治疗恶性贫血取得了成功,其实是歪打正着,放血引起的贫血跟恶性贫血的病因是不同12的,恶性贫血补充的不是铁,是维生素B。

同时代的另外一位医生叫坎索,他查文献发现恶性贫血的病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舌头特别红,没有舌苔,胃里面的消化腺都萎缩了,没有胃液,于是他考虑会不会是胃的问题引起了贫血,就做了一个实验,吃300g瘦牛肉,过1个小时拍X线片看还有2/3的食物在胃里面,就通过刺激咽部的方法吐出食物,获得200g半消化的牛肉。这里面就混合了正常人的消化液,加点稀盐酸,把它配置成溶液,给患有恶性贫血的人吃。再与只吃牛肉的另一组恶性贫血病人相对照,结果发现吃混有消化液的牛肉能治疗恶性贫血。于是,坎索就认为牛肉是外因子,人体的消化液里面肯定含有内因子。12

后来,逐渐发现牛肝里其实含有的成分是维生素B,而内因子12是一种能保护维生素B不被人体蛋白水解酶分解,并且能让它在肠道加快吸收的物质。随着治疗方法的推进,现在有了肌肉注射、静脉12注射维生素B,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改善贫血。

肝脏里面有很多造血原料,中国古代认为“肝藏血”“肝生血”,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是骨髓造血,跟肝没有什么关系,但古人是看到实际的结果推理出的结论,肝脏确实对贫血有治疗作用。所以,不要害怕动物内脏含胆固醇高,适当食用一点动物内脏对补充人体必需的元素是非常有好处的。

再说说工厂里面出了问题。

如果把造血比作工厂生产,造血原料不足只是第一步。

如果工厂的生产率低下或者生产的全是伪劣产品,或者它根本造不出血,那也会出现问题。

而造血是由人体的骨髓进行的,小时候全身的骨髓都能造血,而长大以后只在扁平骨(胸骨、骨盆、肋骨、颅骨)造血,像四肢的骨骼都是长骨,长骨的骨髓被脂肪代替。如果骨髓出现问题,造血就出问题了。

第一种情况就是生产力低下,造不出血。可以在化验单上看到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都是低的,再查一下骨髓,发现它没有旺盛的造血表现,功能是低下的,这种叫“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根本就造不出东西来。

一般分两种情况来考虑:第一种是骨髓里面的东西好比种子,种子不好当然不能很好地发芽长出很好的庄稼。第二种是种子很好,但是环境不好,土壤里面都是有毒的东西自然就会把种子都弄坏了。治疗方案可以用雄激素来促进它的造血,就是培育好的种子;还可以用对抗免疫的方法把压制种子发芽生长的免疫因素去掉,还能用补肾填精的中药来治疗。

其中还有一种特别的例子,叫“纯红再障”,就是整个化验单里面白细胞、血小板都不低,就是红细胞低,这就是纯的红细胞性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它跟胸腺有关,胸腺位于胸骨后,是免疫器官。幼年时发达,可以提供免疫力,但是长大以后就会萎缩,有些人会长肿瘤或者胸腺增生,过度亢进的免疫力就会针对自身,破坏骨髓,如果针对胸腺通过手术或者药物也是可以治疗的。

另外一种是工厂的造血功能特别好,但是生产的东西是假冒伪劣产品,这种情况就是“白血病”。也就是说白细胞很多,正常人少于1万,这些病人可以到10万、20万个,生产线全部都在造坏的白细胞,就没有场地去造红细胞和血小板了,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制造就被抑制了,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贫血。

还有一种情况是消耗过快。

如果原料没问题,制造过程也没问题,造出来也是正常的,还是会出现贫血,这就是被消耗或者是丢失了,比如肝硬化的病人或者车祸以后大出血,肯定会贫血。还有一种是慢性的消耗,比如慢性炎症、肺结核、肿瘤或者持续发热,本来每天根据需要消耗这点东西就够了,但是如果每天不停地消耗,需要量太大,血红蛋白也会减少。

总结一下:

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前期的原料不够;工厂的生产力不够,或者生产力很好但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或者是失血、慢性消耗太多。扫码听书006为什么总是拉肚子

其实,拉肚子不外乎最根本的两个原因。

第一,肠子动得过快,从本来的绿皮火车变成高铁了。肠蠕动一增快,肠子里的东西就不停地排出。比如说,有些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他分泌的激素多了,肠子动得快就会拉肚子。

第二,就是肠道里的水分过多,大便就不容易干、比较稀,容易排出。我们常会说:吃坏了会拉肚子,水土不服会拉肚子,受冷了会拉肚子,还有喝牛奶会拉肚子等。这到底都是怎么回事呢?

食物中毒,为什么拉肚子?

那是因为食物里坏的物质,它产生的毒素刺激肠道,分泌了大量肠液,肠道里水一下子就多了,所以我们拉稀,水分多。其实,有人平时还会主动去拉肚子,说要排毒,我不主张这么做。但是如果吃进去品质不好的东西,然后把它拉掉,倒真是一种排毒,但就怕拉得过多。

有一种烈性传染病叫霍乱,它最大的危害就是不停地拉肚子。拉到什么程度呢?拉到脱水,拉到休克。所以,拉肚子多的人,医生会给他补液,或者让他多喝水来补充体液。

那受寒了,为什么拉肚子呢?

我们的肚子外面有一层腹壁,如果你做过CT检查,你就会看到肚脐的那一段,腹壁是特别薄的,特别是体瘦的人。

当外界的寒气,比如空调对着肚子吹,就让我们的肠子也受到寒气,肠子就会痉挛,突然间蠕动就会增快,导致拉肚子。所以,有人说一吹空调就拉肚子,那是受寒了!

那水土不服,为什么拉肚子呢?

因为换了一种环境以后,吃的东西和以前不一样,肠道不适应。也就是说,可能对某些食物吸收不好,有很多不能吸收的东西在肠子里面,包括一些会引起过敏的物质。所以,肠子要尽快把它们排出去,也会引起拉肚子。

如果怕水土不服,该怎么办呢?可以先去买一块当地产的豆腐吃一吃。这是因为豆腐是蛋白质,如果有过敏的话,少量地接触,可以慢慢地脱敏。第二个原因是豆腐特别容易消化。不要今天刚到成都,本来不吃辣的人,马上吃麻辣火锅,那肯定拉肚子!这些食材跟你的肠道不吻合,引起了水土不服。

喝牛奶拉肚子,是怎么回事呢?

那是因为人体内有一种酶是专门分解乳糖的,而中国人群中有很多人缺少这种酶。我们的祖先没有把牛奶作为主要的营养,对分解牛奶乳糖不在行。所以,有人喝了牛奶以后,乳糖不能分解,在肠道里越积越多,吸收不良就排出去了。

其实还有一种情况跟这个非常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新疆旅游?那儿的导游会说:各位团友!我们可以吃新疆的瓜果,吃葡萄,吃哈密瓜。但是请各位注意,如果你吃了这些东西,千万别喝水,一喝水就拉肚子。不信?!不信就试试,十有八九会拉肚子。其实,这是一个渗透压的问题。比如说你把苹果削一块,上面放点盐,马上就看到苹果的水分渍出来了。上面放盐的地方比较“高渗”,浓度比较高,水分会从低浓度跑到高浓度。那你在新疆吃着全中国含糖量最多的瓜果,吃到肠子里那就像是一大块的糖。浓度一高,水就被吸到肠道里,你还去喝水,水一多,大便就稀,就会拉肚子。

刚才所说的牛奶问题,当乳糖继续过多的时候也是处于这种高渗透压的状态,也会拉肚子。

虽然这样拉肚子不好,但是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来解决便秘呢?当然可以。有没有人通过喝蜂蜜来解决便秘的?蜂蜜就是一种高浓度的糖,进入体内以后,通过蜂蜜的高浓度,把其他水分吸收进肠道来,就解决了便秘的问题。

其实,拉肚子的情况千差万别,如果确实是吃坏东西拉肚子,或者是细菌感染拉肚子,就去医院。如果是其他情况,就可以对症处理,不必过于惊慌!扫码听书007告别便秘的小诀窍

一般认为健康的状态,就是“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出”。这三点是最基本的要求,下面谈谈其中之一——拉得出。

拉不出就是便秘,据统计,27%的人都曾经有过便秘的情况。

什么是便秘呢?

今天没大便,或是大便不是一天一次,而是两天一次,这就是便秘吗?其实,便秘并不是以次数来算的,而是要看每次排便是不是非常困难、费时、大便干结。确实不大便已经几天乃至大便1周一次,有时候大便太用力就会出现便血或者肛裂,有这些情况就是真正的便秘。如果单纯就是两天一次,排便非常顺畅,而且10年、20年都这样,那不能叫便秘。

便秘和整个消化道有关。

牙齿把食物切碎以后,通过食管到了胃,再通过胃液的消化,把它变成类似糨糊一样的东西,进入到小肠,小肠把营养吸收完,食物残渣就进入了大肠,大肠就把剩下那些有用的东西(包括水分)一点点吸收,最后形成一条一条的食物残渣,这就是粪便,最终排出体外。如果大肠蠕动太慢,或者各种各样的原因让大肠没有办法正常蠕动,就会出现便秘。

便秘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慢车进站型”。大肠就好比一列慢车,不像高铁时速是二三百公里,这辆慢车只有每小时40公里的时速。本来一天吃下去的东西隔一天就能排出来了,现在要隔一周才能排出来。这种情况非常多,尤其在老年人和年轻的女性比较多见。主要原因就是肠道的神经、肌肉出了问题,蠕动得慢。

还有一种是“到站不进站型”,就是出口梗阻型。它和“慢车进站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往往大便非常干,因为时间变长,粪便的水分被越吸越少,所以大便非常干结。而后者大便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吸收,但是到了肛门以后它出不来,大便往往是像泥沙样的,没有成型,不是很干,但就是出不来。

出口梗阻型有三种可能:第一,由于局部的解剖异常,比别人多拐个弯,比方说这里面长了个痔疮或者息肉,就堵住了出不来。第二种是肠道里面长肿瘤,堵住了。第三种是收缩不协调,用力大便的时候,应该是腹肌、盆底肌加压,而肛门要放松,大便才能顺畅地排出来。但是这些人往往太用力,把肛门也一起收缩起来了,所以他越用力越出不来,于是造成了出口梗阻。

便秘怎么办呢?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出现便秘,可以先去做肠镜,看一下肠道里面有没有肿瘤或者其他问题。先排除最不好的可能以后,就放心了。尤其是排便习惯突然改变的人,比如本来每天排便都挺好的,两天一次或者一天一次,突然变三天一次或者五天一次了,或者大便越来越细,有时还沾点血。这可能是肠道肿瘤引起的改变,所以要做肠镜。

如果肠镜检查没事,是功能性便秘。接下来你可以有很多选择,一般是“吃”东西。

第一种是纤维素。多吃点蔬菜,蔬菜里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而纤维素可以吸收水分,到了肠道以后,水分一吸收它就膨胀起来,刺激肠道,肠道受刺激以后就会收缩。

第二种就是可以用中药的麻子仁丸,还有开塞露这类药物,就是植物油或者矿物油,它可以软化大便,让大便能够顺利地排出来。

第三种就是渗透性的泻药。就跟吃蜂蜜的性质差不多,蜂蜜是很甜的东西,它到了肠道以后会吸收外面的水分进入肠道,给肠道补充水分后大便也容易通畅。除了蜂蜜以外,还有乳果糖及做肠镜之前吃的药,都是渗透性的泻药。

当然,我不主张用那些刺激性的药物,比如番泻叶、大黄。临时用一下问题不大,要是长期用,肠道会变黑,叫“结肠黑变病”,这是有癌变可能的。

但是,我们不能整天靠吃泻药来维持生活,要找到引起便秘的原因。

对于很多白领女性而言,最主要的原因是排便习惯不良。人一天中直肠(肛门)有几次收缩很快的时期,它一收缩就有便意,如果你老是把便意忍住,慢慢地,便意越来越少,不再给你发信号,你就会一天都没有大便的感觉,两三天没有感觉,大便越来越硬,反而拉不出了。

那什么时候直肠的收缩最强烈呢?就是早饭前后。很多人的排便习惯就是早上起来,在吃早饭前后就有便意了,就去大便,然后一天浑身轻松。但是很多人晚上睡得晚,早上喜欢睡懒觉,错过了人体六七点或者七八点直肠收缩最密集的时候,之后的便意就越来越少。

排便习惯可以通过训练的方法来培养,就是利用巴甫洛夫的学说——条件反射。

选一个排便的时间来培养,如果没有感觉可以先用开塞露,或者小肥皂,搓一个小条塞进肛门,刺激肠道来通便。每天这个时候就把开塞露塞进肛门,拉不出没关系,等一会儿,然后第二天再来。慢慢地到这个时间点,肠道就说:“我需要收缩一下啦,我要排便了。”把这个排便的习惯养成以后,便秘就会好了。当然还可以用生物反馈的方法训练排便肌群的协调性。

分享了这些治疗便秘的小窍门以后,希望那些深受便秘困扰的人,能顺利完成人生三大事之一——拉得出,可以拉得畅快点。扫码听书008为什么看起来总是肿肿的

有些人看起来总是胖胖的,肿肿的,有时候人看起来胖可能是由于水肿引起的。水肿,有生理性水肿和病理性水肿之分。

生理性的水肿有两种。

一种称为“晨轻暮重”型,就是早上比较轻,晚上肿得厉害。第二种叫“走掉的水肿”,就是走着走着可以消掉的水肿。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水肿呢?有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在脚背上或者小腿上按一下,有一个凹陷就是肿了。但是人体藏了10斤的水,腿上也是按不出凹陷的。要藏10斤以上的水,腿上才能明显按出凹陷。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称体重,一个人是不可能一天胖几斤的,但是肿的人往往一天的体重波动超过一公斤,秤是最敏感的。如果确实是肿的问题,就需要分辨水肿的类型。

先来说“晨轻暮重”型水肿。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前分别称一下体重,如果体重相差一公斤以上,就要考虑这个问题。判断的标准可以通过“立卧位水试验”。

这需要花两天的时间,第一天早上醒来排尽小便,空腹状态下在20分钟内喝完1000mL的水,然后站立4个小时,不能坐下也不能躺下,如果实在累了可以坐一会儿,但是绝对不能躺,收集4个小时的小便,记录总量。第二天早上还是空腹排完便以后,在20分钟内喝完1000mL的水,然后躺着,除了上厕所之外不允许起来,再次记录4个小时的小便总量。最后对比两天的尿量,如果立位(站立)的尿量小于卧位(躺着)尿量的50%,比如第一天500mL小便,第二天有1000mL小便,那就有可能是“晨轻暮重”的水肿,也叫特发性水肿。

一般这种情况只发生在女性身上,男性极其罕见,而且多发生在微胖界的女性。因为体内有一种激素叫醛固酮,平常人醛固酮的分泌都是有规律的、变化不大,但是对于稍微胖一点的女性,在卧位的时候它就分泌得少,而站位的时候分泌得多。而醛固酮又叫“抗利尿激素”,它只要分泌一多,小便就少了。于是醛固酮在卧位的时候分泌得少,小便就多了;而站位的时候,醛固酮分泌得多,小便就少了,排不出去的液体就会使脚肿。

再说说“走掉的水肿”。与“晨轻暮重”型水肿相反,早上起来还行,坐一会儿腿就肿了,站起来走一会儿,肿就退了,叫“走掉的水肿”。

这就牵涉到人体的两个泵,第一个泵是心脏,心脏把血液运送到全身,可以运送到四肢末端(手脚)。运送到脚以后,血液回到心脏需要克服重力,这就需要通过另外一个泵给静脉加压,这个泵就是小腿的肌肉,叫腓肠肌。腓肠肌功能好的人,在不停走路的过程中压迫静脉,而静脉里面有一个特殊的构造叫静脉瓣,它可以防止血液倒流,也就是说血液从脚往上升1cm,瓣膜就把血液兜住了不让血倒流,同时腓肠肌对静脉的压力可以让血液像坐电梯一样一层层回到心脏,经过气体交换再流向全身。

所以,心脏没问题的情况下,如果腓肠肌很薄弱,小腿没有肉或者没有力气,坐久了就容易脚肿。起来走动走动,锻炼腓肠肌以后水肿又能消退。

这样的生理性水肿建议锻炼腓肠肌,可以站着不停踮脚尖或者坐着把脚不停地曲起来放下去,这是对腓肠肌收缩功能的一种锻炼。不停地锻炼这块腓肠肌,让肌肉的泵强大以后静脉回流就通畅了,脚也不容易肿了。

病理性水肿,也就是因为内脏出问题而产生的水肿。

如何鉴别水肿到底是由于内脏还是局部的原因所导致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水肿对不对称,是一条腿还是两条腿肿。

如果仅仅是单侧出现水肿,一般来说是肢体局部回流出了问题,或者是局部形成血栓。如果是对称性的水肿,一般就是全身性疾病,最常发生在心和肾。这两个脏器在人体体液循环中就像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心脏在上游,它将血液泵出来,然后经过肾脏的滤过形成尿液排出。这两个脏器出问题,都会引起水肿。

心脏就像一个泵,不停地跳动,将血液抽回来打出去,同时它是一个“双泵”。心脏分为左心和右心。第一个泵是右心,右心回收全身的血液,全身血液都会回到右心房,经过右心室打到肺中,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摄入氧气,回收的静脉血就变成了氧含量高的动脉血。第二个泵是左心,经过肺循环的动脉血流到左心房,再经过左心室打到全身。

如果心脏的功能低下,就好比原本水泵的功率是6000瓦,现在只有3000瓦,没法完成原来的任务。本来要处理100吨水,功率下降了一半,只能处理50吨水,那剩下的水怎么办?

与城市的下水道一样,一旦超出了它的排水能力,多余的水就会积起来,就形成了水肿。如果积在肝里,就会出现肝瘀血;积在肚子里,就是腹水;积在胸腔,就是胸水。又因为“水往低处流”,最明显就是积在脚上,然后从脚趾向脚背、脚踝、小腿、大腿蔓延。所以,心源性水肿最容易表现出脚肿,然后从脚一点点往上蔓延。

有种特殊情况,就是当人不能站立,比如中风或者其他疾病导致长期卧床时,就不是肿在脚上了,而是肿在屁股上(尾骶部),因为水是往最低处流的。如果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这些基础疾病,一旦发生水肿首先就要考虑是不是心源性的水肿,医学名称是“心力衰竭”,也就是心脏的泵出能力衰竭,就会引起水肿。

还有一个是单纯左心衰竭——左心收到肺里的血再打到全身,如果左心衰竭,出现水肿的地方就不是全身了,而是在肺里面。肺如果被水“淹”了,肺里面都是肺泡,内部是空的,作用是交换空气,里面进了水,就不能进行空气交换,就会出现喘,左心衰竭的表现就是“喘”。

所以,心源性水肿的表现,就是“肿”加上“喘”。

肾脏的第一个作用是“滤过”,全身的血液都要经过肾脏,把不好的东西排出去,这个是粗滤。肾脏的第二功能就是重吸收,把蛋白、糖之类的好东西再吸收回来,让它不要流掉,剩下的“废品”还是要排出去的。

如果肾脏出问题,第一种就是滤过出问题,不能把水滤过、排出,就会出现尿少。不能排出去的水就积在身体里面,全身就会肿起来,同时出汗都有股尿味,长此以往就发展成尿毒症。

第二种是滤过没问题,但是重吸收出了问题,脏东西排出去,蛋白、糖之类的东西也被排出去了。蛋白就是营养,低蛋白也会出现水肿。以前困难时期吃不饱,低营养状态时也会有水肿,民间有秘方说吃黄豆管用,就是通过补充蛋白质来消肿。

蛋白质在血管中形成胶体渗透压,可以把血液中的水分锁在血管里。如果蛋白少了,胶体渗透压小就会导致血管里的水漏到旁边的组织里去。

身上最先表现的地方是眼睑,所以肾脏不好、蛋白尿特别多的人,是从眼睛开始肿的,一觉睡醒发现整个眼睛像金鱼眼睛一样肿,然后从头部开始肿,接着蔓延到全身。这种肿的特点是皮肤特别薄,薄得像一层纸。有个词形容皮肤叫“吹弹即破”,就要怀疑是不是低蛋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