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资料分析【考点精讲+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2 22:21:30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8年安徽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资料分析【考点精讲+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018年安徽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资料分析【考点精讲+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资料分析概述

一、大纲分析

1.考查能力

资料分析题型包含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具有信息量大、数据多、平均作答时间短等特点,使之成为行测考试中得分率较低的题型之一。

根据大纲描述及资料分析的题干要求来看,资料分析主要测查应试者面对复杂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1)信息提取能力

在面对复杂信息时,如何快速找到资料内容的描述角度,答案所需关键词,就是一种信息提取的能力。这一能力中又包含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这是成功作答的第一步。第一步包含两小步,即判断资料中的主体和识别资料中的概念。(2)信息处理能力

如何按照既定的要求,对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是资料分析所研究的核心问题,也就是信息处理能力。这一能力中又包含推测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这是成功作答的第二步。第二步又包含两小步,即明确要做什么和如何快速完成。反映在作答过程中为列式和计算的过程。

2.考查范围及方式

(1)材料类型

文字型资料、图形型资料、表格型资料、综合型资料四种类型。(2)题目类型

直接读数类、计算类、比较大小类、综合分析类等题目。(3)考核要点

①评价和判断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进展和完成情况;

②揭示和阐述被研究对象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及依存程度规律;

③推断和预测被研究现象的未来趋势及其变化特征。(4)考查方式

①提供一组资料,包含文字型材料、图形型材料、表格型材料的任一种或任几种的组合;

②资料之后有几个相应的问题,要求应试者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运用各种方式与技巧,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计算、处理,得出相应答案。

二、考情分析

1.题量分布

分析历年题型可知,资料分析主要以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等形式命题,每一类资料一般对应5道题。题量最少为3道大题15道小题,最多为5道大题25道小题。最近四年以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资料分析部分大多采用图形、表格与文字资料混合的形式来考查,着重考查应试者综合把握各种资料形式的能力,题目难度也逐年加大。

2.重点难点

该模块的重点是对表格材料数据的提取及各部分材料的整合。该模块的难点在于材料的阅读量逐年加大,计算的复杂度逐年提高。

三、题型分析

1.文字资料

文字资料题是用文字叙述的方法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对一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处理,对统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2.表格资料

表格资料主要考查统计表。统计表是由纵横交叉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表格型资料数据十分清晰。一般来说,考生可以迅速、准确寻找到目标数据,因而其着重考查的是考生对于数据的加工、处理能力。

3.图形资料

图形资料主要考查统计图。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用来表示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动情况。统计图种类繁多,且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用,要注意区分把握。统计图重在考查考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和分析处理能力,以及对百分比问题、极值问题、平均数问题和增长问题的把握。

4.综合资料

混合型资料作为近年来考试的热点,主要以文字资料、统计图、统计表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为主。相比传统的单一型材料,混合型资料查找数据的难度更大,能力要求也更高,如阅读理解能力、数据加工处理能力、分析推断能力、思维转换能力等。

四、备考策略

1.熟悉材料类型,提高材料解读能力

资料分析题对于文字型、表格型、图形型的资料都有考查,在材料、甚至题目中还会出现非常规的图形资料,只有具备了对这些材料的解读能力才能快速解题。考生可针对资料分析题型的难点、重点进行细化备考,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分类练习。

2.关注时事材料,提高快速阅读能力

资料分析题的材料对来源于权威机构的统计公报、分析报告、行业统计、热点时事及相关新闻等,考生平时要多注意积累这类信息,培养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数字的敏感度,提高材料的分析能力。

3.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快速列式能力

资料分析题型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统计术语,如增长、倍数、比重等相关知识点,考生需要从这些概念的考点入手,熟练掌握常考公式、熟悉常见问法,以提高列式能力。

4.掌握计算技巧,提高快速计算能力

资料分析题中处理数据时,往往要用到计算能力。认真研究速算技巧,针对不同列式类型及选项设置,选择恰当的速算技巧,才能在考试中提高得分率。速算能力是广大考生复习备考时必须提高的。

五、常用统计术语

统计术语是掌握资料分析材料内容的基础,是必备知识。

1.基期与末期

(1)基本概念

①基期

基,指统计基数;期,指统计时限。在统计中,分析某个统计指标时,经常是将同一指标的某个时期或时间上的数值与某个对照时期或时间上的数值作比较,作为对照的时期或时间称为基期。它可以指某一年、某一月、某一天,也可以指若干年、若干月。

②末期

末期,又称报告期、当期、现期,指与基期进行比较的另一时期或时间。(2)实例

例如,以201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数字与2010年的相关数字对比,以计算“十二五”期间(2011~2015)的发展速度时,2015年即为报告期(末期),2010年即为基期。

2.百分数与百分点

(1)基本概念

①百分数

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用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常用符号“%”(百分号)来表示。它是相对指标最常用的表现形式,用来表示数量的增减。

②百分点

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呈现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1个百分点=1%。(2)二者区别

①研究对象不同

百分数本身是一个相对数,但其研究对象是绝对数,通常用来描述实际量的变化情况,例如旅游人数、生产总值、产量等有单位的数字;

百分点本身是一个相对数,而其研究对象也是相对数,通常用来描述百分数的变化,例如增长率、比重、比例、指数、倍数等没有单位的数字。

②计算方式不同

百分数的计算通常为“先减后除”,即先做现期值与基期值的差,再用差值与基期值相除得到;

百分点的计算通常为“只减不除”,即直接将两个百分数相减并去掉百分号,不做除法。(3)关于“拉动……增长几个百分点”

①概念

指总体中某部分值的增加造成总体值相对于原来的增长。

②计算公式拉动……增长几个百分点=现期某部分增加值÷总体增加值×100

3.比重与比值

(1)基本概念

①比重

指总体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一般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

②比值

指a、b两个同类量相比所得的值,被除数a为比的前项,除数b为比的后项。用“:”(比号)的形式表示。比值的结果为一个数。(2)二者区别

当出现“量A占量B的……”时,一般求比重;当选项中出现比号时,则一般求比值。(3)知识拓展

①在资料分析中,“比例”一词有时指的是比重,有时指的则是比值。

②所有部分的比重之和始终为1,因此不可能出现所有部分所占比重均上升的情形。

③判定比重变化趋势规律:当某一部分的增长率高于整体的平均增长率时,其所占比重上升。反之,当某一部分的增长率低于整体的平均增长率时,其所占比重下降。

4.倍数与翻番

(1)基本概念

①倍数

指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比值。表示两个指标之间的比值关系,为算术级。例如,基础量为A,若另一量是基础量的n倍,则另一量值为n×A。

②翻番

指数量翻倍。也可表示两个指标之间的比值关系,为几何级。例n如,基础量为A,若另一量是基础量翻n番,则另一量值为2×A。(2)知识拓展“增长了n倍”则实际变为原来的n+1倍。因此在计算增长倍数时,有2种计算办法:

①(末期值-基期值)÷基期值=增长倍数。

②末期值÷基期值-1=增长倍数。

5.平均数与中位数

(1)基本概念

①平均数

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等形式,资料分析题中一般指算术平均数。

②中位数

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当变量值的项数N为奇数时,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则为处于中间位置的2个变量值的平均数。中位数刻画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③众数

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据,它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众数有时不止一个。(2)知识拓展

中位数一般先排序再选取。若材料给的是通过一些柱状图(或折线图)给出的数据,可以先去掉一部分高的“柱”(数目少于总“柱”数的一半),再去掉相同数目的矮的“柱”,然后对处于中间剩余的少量“柱”进行排序。

6.增长量与增长率

(1)基本概念

①增长量

指说明两个同时期发展水平增减差额的指标。它表示增加了多少,是一个绝对数。

②增长率

又称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指增长量与基期量之比值。它表示增加速度的快慢,是一个相对数。(2)知识拓展

①常见相关公式表1-1 增长率相关公式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减少量=基期量-末期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减少率=减少量÷基期量×100%100%末期量=基期量×(1+增长末期量=基期量×(1-减少率)率)基期量=末期量÷(1+增长基期量=末期量÷(1-减少率)率)

②常见命题陷阱“增长量”与“增长率”概念相似,要注意区分。一般情况下,若题干中出现“增长最多(少)”,是指“增长量最多(少)”;若出现“增长最快(慢)”,是指“增长率最高(低)”。(3)增长率相关模型

增长率相关模型包括两期增长模型、两期增幅比较模型、年均增长率模型、两期混合增长模型、等速增长模型、三角上溯模型等。资料分析中多数题目都是围绕增长率与增长量展开,因而增长率的各种相关模型需要熟练掌握。

①模型1——两期增长模型

已知现期值A与增长率r,则增长量= 。

②模型2——两期增幅比较模型

当比较两个增长率时,例如B相对A的增长率与D相对C的增长率进行比较大小,可直接比较 与 的大小,而不需要计算完整的增长率。

原理解释:两个增长率分别为 、 ,改写成 -1、 -1,由此可以看出 与 的大小关系等价于 与 的大小关系。

③模型3——年平均增长率模型1

假设第一年的值为A,第n+1年的值为B,这n年的年均增长率为nr,则有B=A×(1+r),此即年均增长率模型。

计算公式:年均增长率r= -1。

当r较小时(≤5%),可近似计算为r≈ 。

④模型4——年均增长率模型2

若已知n年的增长率分别为r,r,…,r,年均增长率为r,则年12nn均模型为(1+r)=(1+r)(1+r)…(1+r)。12n

计算公式:年均增长率r= -1。

当r,r,…,r接近时,可近似计算r≈ 。12n

上述近似计算大小关系为r< 。

注:年均增长率表示连续几年某一量的平均变化情况。当n=1时,年均增长率就是年增长率,后者即同比增长率。在解决年均增长率时,要特别注意经过的年数,例如2005~2010年,起始年2005年是不计算在内的,经过年数为5。

年均增长率模型是一种特殊的平均增长模型,其公式可推广至其他平均增长模型,如平均增长、月均增长、周均增长、日均增长等。n

当r较小时,由二项式定理可得近似计算公式:(1+r)≈1+nr。

模型3中的近似公式可由此近似公式推出:年均增长率公式为n(1+r)= ,合并两者知1+nr≈ ,于是r≈ 。

⑤模型5——两期混合增长模型

对某个量,基期量为A,第一期的增长率为r,第二期的增长率1为r,则从基期到第二期的增长率为r=r+r+r×r。示意图如下:21212图1-1 基期到第二期的增长率

此公式计算结果为精确值,并非近似值。多期公式也可以将其转化为两期混合增长模型求出。当r、r均为正数时,由公式还可得:r12>r+r,常用于选项正误判断。12

⑥模型6——等速增长模型

对某个量,基期量为A,第一期量为B,第二期量为C,第一期与第二期的增长率相同,则有A、B、C成等比数列。

原理解释:增长率为r,则 ,则A、B、C成等比数列。

计算公式:已知基期量A与第一期量B,则等速增长时。第二期量为:

此计算公式在实际运用时,计算量较大,应用面较小,下面公式更为常用。

计算公式:已知基期量A与第一期量B,则等速增长时,第二期量满足:C>2B-A

上述不等式推导如下:C= =B(1+r)=B+Br>B+Ar=B+(B-A)=2B-A

此不等式的含义即第二期比第一期的增长量大于第一期比基期的增长量。若增长率为负,即为减少率时,不等式应理解为第二期比第一期的减少量小于第一期比基期的减少量。

⑦模型7——历年增长率曲线

由模型6的分析可知,当某量历年增长率相同时,增长曲线图如下图所示。下图量值曲线呈不断上扬趋势,是一条下凸曲线,而不是直线。图1-2 基期的增长曲线

当各期量近似呈一条直线时,如下图所示,则增长率随期数增加而不断下降。这是一个常用的定性分析模型。图1-3 基期的增长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直线上升,增长量不变,而基数不断增大,因此增长率不断下降。类似地,若直线下降,减少量不变,而基数不断减少,因此减少率将不断上升。

由于曲线斜率与基数无关,因此不能通过斜率大小来判定增长率的大小。

⑧模型8——三角上溯模型表1-2 三角上溯模型 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某量实际值AB实际值X——较前一期增长率C增长率为r————增长率变化情况提高了m个百分点

已知量为X、r、m,待求量为A。计算步骤如下:

a.由X与r可知表格中B=X÷(1+r);由r与m可知表格中C=r-m%。

b.由求出的B和C,可知表格中A=B÷(1+C)= 。

7.指 数

(1)基本概念

用来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一般假定基期为100,其他量和基期的比值得出的数据即为指数。常见指数包括:纳斯达克指数、物价指数、房地产平均价格指数、景气指数等等。(2)知识拓展

①指数有关的趋势图不能单纯根据曲线斜率来判断增长快慢。

②计算指数的增长率也是遵循“先减后除”原则。但在谈到指数提高(降低)了几个百分点时,将指数直接相减即可。例如2016年的指数比2015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

③指数能反映出指标量的相对变化情况,是因为它具有如下两条性质:

a.相应两期指数的比=相应两期实际值的比;

b.指数的增长率=实际值的增长率。

六、常用统计指标

熟悉常用统计指标有利于快速了解材料,因此我们将常用统计指标列出来供考生参考,并对某些指标在考试中的设置进行说明。

1.宏观经济指标

(1)GDP(国内生产总值)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2)GNP(国民生产总值)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并销售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它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3)三次产业分类

①第一产业是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

②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电力、自来水、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③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等流通部门,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为生产生活服务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等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等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共四大层次)。

2.行业数据指标

(1)粮食产量

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豆类。(2)油料产量

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亚麻籽)和其他油料。不包括大豆、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3)农作物播种面积

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目前,农作物播种面积主要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和瓜类、药材和其它农作物九大类。注意区分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种植面积和耕地面积。(4)水产品产量

指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天然生长的水产品的捕捞量。包括海水的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以及内陆水域的鱼类、虾蟹类和贝类,不包括淡水生植物。(5)工业总产值

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6)工业增加值

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7)产品销售利润

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扣除其成本、费用、税金后的利润。(8)货(客)运量

指运输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际运送的货物(旅客)数量。货运按吨计算,客运按人计算。(9)货物(旅客)周转量

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运送的货物(旅客)数量与其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之总和。计算公式如下:

货物周转量(吨公里)=实际运送货物吨数×货物平均运程

旅客周转量(人公里)=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旅客平均运程(10)港口货物吞吐量

指由水运进出港区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吞吐量分为进口、出口,是表示港口生产能力的指标之一。(11)汽车保有量

指一个地区拥有车辆的数量,一般是指在当地登记的车辆。但汽车保有量不同于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保有量包括摩托车、农用车保有量等在内。(12)移动电话用户

指在移动电话营业部门登记,通过移动电话交换机进入移动电话网、占有移动电话号码的电话用户。一部或一台移动电话统计为一户。电话普及率是指每百人拥有的话机的数量。(13)旅游者人数

包括入境国际旅游者人数、出境居民人数和国内旅游者人数。阅读此类资料时,要注意收入单位不同、入境国际旅游者人数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的人数等。

3.民生保障指标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也称消费物价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包括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城镇登记失业率

指在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3)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它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也是计划生育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阅读此类资料时,注意人口指标的单位。(4)恩格尔系数

指食品支出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总支出的百分比,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这个比例越低,一般反映这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4.环境科技指标

(1)单位GDP能耗

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

计算公式为: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万元)。能源类指标注意单位。(2)PM2.5

又称可入肺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用以表示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3)降水量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mm为单位。月降水量是将全月每日的降水量累加而得。(4)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

用于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发展)的全部实际支出,包括用于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和间接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支出(如研究院、所管理费、维持研究院、所正常运转的必需费用和与研究发展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

5.财政贸易指标

(1)进口额

也称进口贸易总额,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商品的全部价值总额。(2)出口额

也称出口贸易总额,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商品的全部价值总额。(3)净出口额(进出口差额)

指出口产品价值与进口产品价值的差额。(4)进出口总额

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余额。一般等于进口额和出口额之和。(5)顺差

也称出超,指在对外贸易中,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一国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6)逆差

也称入超,指在对外贸易中,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一国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指国民经济各行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它是研究居民生活水平及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8)汇率

也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阅读此类资料时,注意升值和贬值的概念。

七、解题技巧

1.阅读技巧

(1)阅读材料

①结构阅读法

资料分析的各类题型(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综合资料)各有特点,但解题思路和方法大同小异。“结构阅读法”是看清材料的有效方法。表1-3 结构阅读法材料表格型资料图形型资料文字型资料综合型资料类型通用重点材料主旨(标题)、时间表述、单位表述、注释(图注)阅读对象重点数据的分布关注略读具体数据对象参考15~30秒10~25秒30~60秒40~65秒时间  分标题 时间和标题 时间和结构 关键标材料构成 逻题型单位 注释 单位 注释 点、词句 主辑关系 题目结构横标目 纵标类型 横轴 旨中心词 数对应 其余同阅读目纵轴据间关系前总分结构:看标志性符号,冒号并列结构:找中心词示例关键词法:根据答案找关键词,然后回原文对应 (1)明显性,包括数字、字母、符号等返回原文时容易辨认出来的信息; (2)区分性,原文中出现次数不多的词语

②圈注技巧

对材料的圈阅可以有效地帮助考生提高查找数据的速度,但因为需要圈注的内容较杂,因此在圈注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卷面清洁,过度的标记反而会降低查找数据的速度。

a.圈注方式

第一,圆圈与长方形

通常用以圈注材料中表示核心内容的文字或符号等。

例如,在文字型材料中,每一层次往往围绕一个主体词来表述,而这个主体词往往是一个名词,即为中心词。在阅读材料的时,一般用圆圈或长方形(根据个人习惯选择)勾画出中心词,以便更好地理解段落结构及内容主旨。

第二,横线

通常用以圈注材料中的时间和特殊单位。

时间和单位本身是阅读材料时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之一,也是命题陷阱的重要来源。

第三,箭头

通常用以区分多种混杂在一起的材料。

例如,在图形材料中,柱状图与趋势图常常会混合在一起,在寻找数据时就需要区分它们各自对应的纵坐标轴,在读材料时就可以提前用箭头进行标记。

第四,波浪线与方框

通常用以圈注材料中出现的特殊内容。

特殊内容,指材料中出现的与平常表述习惯不一致的内容。这种不一致就使得这些内容一旦出现就很可能会考到,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圈注,加以关注。

b.使用圈注方式的作用

使用这些圈注方式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

第一,区分资料,使结构一目了然。

第二,树立标杆,使数据清晰明了。

第三,突出提醒,使陷阱完全暴露。(2)查找数据

①根据选项查找数据表1-4 根据选项查找数据判定选项是解题的最终目标,因此查找数据也要从概述选项出发(1)只找选项提到的; (2)只找能够区分选项查找要点的; (3)正确理解查找目标。

根据选项找数据在表格型材料、图形型材料中尤为常见。

由于资料分析的材料都是统计性的材料,材料中数据庞杂,而实际解题往往只需要其中的少量数据,这就要求考生寻找数据必须目标明确,即根据所要求解的问题来寻找数据,更确切地说,是根据选项来确定寻找目标。

②根据题目类型查找数据表1-5 根据题目类型查找数据

概述 不同的题目类型,查找数据的方法不同         分类 直接查找题型,如个数统计、排名确认、查找排序; 直接查找数据。 数值计算题型,如实际值、增长率、比重、倍数、差值; 圈定范围—查找数据—计算数值。 比较大小题型,如选取最值、计算排序; 查找数据—技巧运用—比较大小/计算排序。 趋势判断题型,如判断时间点的情形、判断时间段内的趋势; 查找数据—计算比较—合理预估—规范表述。 综合推断题型,判断说法正确(错误)的选项(个数)等。 查找数据—计算结果—分析理解—正误判断。 2.计算技巧

(1)综述

①速算特点

a.计算数据的复杂性

资料分析的材料都来自于现实中的统计材料,即为真实数据。而真实数据的常见特点就是数字的数位往往较长,并且数字一般不具有良好的数字特性,这增加了计算过程的复杂性。

b.计算方式的技巧性

资料分析的计算式往往涉及多个多数位数字的乘除运算,算式较长而数字复杂,因而就要求计算时有更高的技巧性。

c.计算结果的粗略性

由于不需要精确结果,资料分析中极少会涉及精确计算,而是根据选项对数字进行适当的估算,这也导致了估算法在资料分析中十分常用。

②速算思想

a.在资料分析中,非精确计算过程要远远多于精确计算过程,很多计算问题往往只需要算出前三位数字就可以判断选项。

b.在资料分析中,小数点的位置通常是不需要考虑的,计算时可以直接将小数点抹去。

c.在资料分析中,对算式的各种处理方法都依赖于对选项的理解、判断和分析。事实上,资料分析中的速算技巧多数都是基于选项的。

d.在资料分析中,计算都以判定出结果为目的,因此计算的方向多是以发现选项之间的不同点作为出发点。

e.速算技巧的名称,甚至某些算法之间的区别都不重要,关键是能灵活运用以达到快速解题。实战的速算过程往往是多种速算技巧的组合运用。(2)技巧和方法

①估算法表1-6 估算法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对算式中的数进行粗略定义描述估值并代入计算的速算方法。估算法适用于计算类、比较大小类、综合分析类等适用题型多种题型,是资料分析中最常用的速算技巧,在计算时应优先考虑这一方法。估算法仅适用于四个选项相差大的情况下。如两位数首位数字不同,只需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即可,其适用情况估值的粗略程度取决于计算对精度偏差的容许程度。5698÷17208≈5700÷17000≈33.5%。具体实例

②直除法表1-7 直除法在计算或者比较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定义描述式得到商的首位(或前两位)的速算方法。本质除法运算,致力于寻找商的第一个非零数字。表格型材料中,比较多个分数的大小,并且分数量适用题型级(数位长短)相当计算分数的值,并且选项首位不同。a.截取有效数位原则。目的是初步估算商的首位。一般是从高位选择一位到三位;保证分子截取部分大于等于分母截取部分;截取数位优先就短截取。 运算原则b.数位进位判定原则。不考虑被除数与除数的量级差距、小数点的位置以及百分号等干扰因素,直接用纯数字相除即可。在以下计算中,用A+表示一个比A大的数,用A-表示一个比A小的数。317.4÷147.21=2+;125.93÷具体实例67.34=2-;192.37÷93.89=2+;425.04÷208.79=2+。因此,第二个数最小

③插值法表1-8 插值法在计算数值或者比较数值大小时,借助中间数值进定义描述行参照比较的速算方法计算分数值,选项首位相同;比较两个分数大小,适用题型存在明显的中间值5698÷17608=?因为5698×3<5700×3=17100<具体实例17608,故原式小于1

④化同法表1-9 化同法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时,将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或定义描述分母)化成与另一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相同或相似,以便快速判断两者大小关系的方法两个分数比较大小,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比另适用情况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要大,而且大很多前提: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能够被化成相同使用原则或者相似 结论:当分母相同或相似时,分子大的分数值大;当分子相同或相似时,分母大的分数值小比较 和 的大小,将两个分数的分子化同,则: = 具体实例<

⑤差分法表1-10 差分法通过对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进而构造定义描述新的分数来放大分数之间差距的方法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略大于另一个分数的分子适用题型和分母a.将两个分数中分子、分母均较大的分数看作“大分数”,将另一个分数看作“小分数”; b.将两个操作步骤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做差,以差值分别做分子与分母构造一个新的分数,记为“差分数”; c.用“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a.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作用准则b.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c.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具体实例比较 和 的大小, = , > ,故 >

⑥其他常见速算技巧表1-11 速算技巧速算定义描述具体实例技巧精度要求并不高或数字相差要证明不等式A<B成立,可放较大时,通过对中间结果进寻找一个中间量,如将A放大缩行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从而成C,即A<C,后证C<B,法迅速确定待比较数字的大小即可得A<B关系的方法如计算8432.16/4.19638=?在精度要求允许的范围内,选项有2108,2019,2009,截将计算过程中的数字进行截2003四个数字。截位处理位位(只看或只取前几位),从后,原式变为84400/42=法而得到足够精度的计算结果42200/21=2009.5,可知答案的方法选2009这一项当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将中凑间结果简化为整数,或转化整≈ ≈ ≈ = ≈26.7为易于计算的简单数字,以法便后续计算的方法367.5-839.0+338.8-尾通过计算出运算结果的末尾1545.3,选择尾数为3的选项数或后几位数字来确定答案的即可法方法公套用各种公式及模型以快速A×a%+B×b%=(A+B)×r式运算的方法,如十字交叉法%,则: = 法等

3.实用技巧

(1)综述

资料分析题对于做题速度要求很高,很多考生在考场上为了快速完成题目便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出题人恰恰抓住了这种心理,经常在题目中设置一些圈套和陷阱来迷惑大家。所以,我们必须了解题干中常见的错误陷阱,并通过强化练习来培养对于细节的敏感度,保证在考场上能够有效地避开这些易错点。同时适当运用一些辅助工具,提高查找数据的能力。(2)常见出题陷阱

①时间陷阱

a.偷换时间

资料主要表述的是2016年的内容,而题目中却问2015年的情况。

b.缩小时间范围

资料中给出2010~2016年的数据,而题目中却只问2010~2013年的变化。

c.扩大时间范围

资料中给出的是2015年某时间段内的情况,而在文字论述题中却表述成整个2015年的情况。

②单位陷阱

a.按照思维定势,想当然地“默认单位”,例如饼图单位一般默认为百分比,但有时资料会给出饼图数据的实际单位,而非百分比,此时要注意区分。

b.在资料和题目中反复变换单位,多次出现“万亿”、“千亿”、“百万”、“万”等描述,以混淆视听。

c.当出现双图形材料时,要特别留意两图的单位是否相同。

③题干要求陷阱

a.材料和题干涉及的范围不同

如材料中给出了关于某事例的城乡两方面的数据,而题干仅要求回答城市居民的情况。

b.题干通过添加描述,对相关内容进行限定

如题干指定解题时所用材料的内容范围。

④特殊表述陷阱

特殊表述是指题干中出现一些特殊性的语言表述,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a.可能正确(错误)、一定正确(错误)

第一,可能正确(错误):无法判定的选项实际就是答案;

第二,一定正确(错误):无法判定的选项必然不是答案。

这类特殊表述陷阱在考题中出现频度很高。

b.增长最多、增长最快

第一,增长最多:指增长量最多,表述的是实际值;

第二,增长最快:指增长率最高,表述的是相对幅度。

这是与增长相关的两类最主要陷阱。折线图常与增长陷阱相关,要多加留意其单位。

c.从材料中可以推出、从材料中无法推出

这两种说法都要求对选项的判断必须基于所给材料,不能加入任何个人推断及其他非材料信息。因此选项表述正确的不一定选,但不正确的说法肯定不选。类似的说法还有“由材料可以知道”、“根据材料无法判断的是”等。

d.以上说法都正确、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当选项中出现这种表述时,需要依次验证其前面的三个选项是否都正确或是否都不正确。不能盲目下结论,类似的说法如“选项A、B都正确”等。

e.绝对性表述

如“全部”“均”“都”“每个”等,当出现这类表述时,要特别谨慎。材料中给出的多为部分情况,这种说法往往过于绝对,而忽视了一些例外的情况,容易掉入以偏概全的陷阱。

f.其他常见的特殊表述

第一,最有可能、最不恰当;

第二,不会低于、不会超过;

第三,日均、月均、平均每天。

⑤其他陷阱

常见的陷阱设计方式还有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3)辅助阅读工具的运用

①直尺

直尺的利用率很高,重要性仅次于手表,是行政职业能力考试中必须携带的工具之一。在资料分析中,直尺一般用作解决统计图和统计表的辅助工具,非常有效。

②量角器

量角器在解决饼图问题的时候,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建议携带透明或者中间有镂空的量角器进入考场。

第2章 文字资料

2.1 考点精讲

一、概 述

1.概念及能力要求

文字资料是用文字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考生对一段文字中的统计性、数据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是一种文字表达与数字列举相结合的题型,它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考查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资料分析能力。

2.结 构

文字资料的结构主要为两大类:(1)总分式结构

总分式结构又称“横式”结构,指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基本形式,总分式里分述各项一般都是并列的。分析是否为总分结构时注意开头段或者结尾段的叙述,如果开头段或者结尾段是总结段,那么一般都是总分式;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相呼应,那么就是总分总。【例】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从2014年起,广东省在粤东西北地区以县(市、区)为单位遴选首批14个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三年将建成42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不含珠三角地区)。根据工作进度安排,示范片建设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基本实现目标。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每年选取6个片区开展示范片建设,为期三年。

截至2015年年底,广东省第一、二批40个示范片(含珠三角6市)启动建设项目2693个(粤东西北1539个,珠三角1154个),竣工项目1711个(粤东西北821个,珠三角890个),累计投入各类资金40亿元(粤东西北16.6亿元,珠三角23.4亿元)。

示范片村庄规划编制:首批示范片的64个行政村和375个自然村,已100%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第二批示范片的59个行政村和386个自然村中,已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的行政村55个,自然村307个,分别占93.2%和79.5%。

示范片村庄环境卫生:首批示范片中已完成环境卫生整治的自然村357个,占95.2%。第二批391个自然村中,310个自然村已完成环境卫生整治,占79.3%。

示范片自来水建设:首批示范片中有326个自然村实现通自来水,占86.9%。第二批391个自然村中,有67.0%的自然村实现通自来水。

村巷道硬底化建设:首批示范片中完成村巷道硬底化建设的自然村有256个,占68.3%。第二批中有59.8%的自然村完成村巷道硬底化建设。

群众参与共谋共建情况:首批示范片375个自然村中,成立村民理事会的占99.7%。第二批391个自然村中,成立村民理事会的占98.2%。

1.在第一、二批40个示范片(含珠三角6市)已竣工的项目中,粤东西北地区约占了(  )。

A.47%

B.48%

C.49%

D.50%【答案】B【解析】从材料第二段可知“全省第一、二批40个示范片(含珠三角6市)竣工项目1711个,粤东西北821个”,则其所占比重为 ,即所占比重约为48%。因此答案选B。

2.第二批示范片的自然村中,实现通自来水的约有(  )个。

A.256

B.262

C.267

D.273【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第五段“第二批391个自然村中,有67.0%的自然村实现通自来水”,可得出通自来水的个数为 (个),因此答案选B。

3.首批示范片的自然村中,完成率最高的是(  )。

A.村庄环境卫生

B.自来水建设

C.村巷道硬底化建设

D.群众参与共谋共建情况【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第四、五、六、七段分别给出各项完成率的数值,分别查找可得村庄环境卫生完成率为95.2%,自来水建设完成率为86.9%,村巷道硬底化建设完成率为68.3%,群众参与共谋共建情况成立理事会的占99.7%,比较可得,在首批示范片的自然村中,完成率最高的是群众参与共谋共建情况。因此答案选D。

4.第一、二批示范片的自然村中,完成率差距最大的是(  )。

A.村庄规划编制

B.村庄环境卫生

C.自来水建设

D.群众参与共谋共建情况【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分别给出第一、二批示范片自然村各项的完成率,可得出各项完成率在第一、二批示范片中的差距分别:村庄规划编制:100%-79.5%=20.5%;村庄环境卫生:95.2%-79.3%=15.9%;自来水建设:86.9%-67%=19.9%;群众参与共谋共建情况:99.7%-98.2%=1.5%。完成率差距最大的是村庄规划编制。因此答案选A。

5.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第一、二批示范片建设中粤东西北地区启动的项目比珠三角多

B.第一、二批示范片建设中粤东西北的项目竣工率低于珠三角的项目竣工率

C.第二批示范片成立村民理事会的自然村比第一批少

D.第一批示范片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的行政村比第二批多【答案】C【解析】A项,由材料第二段可知全省第一、二批40个示范区(含珠三角6市)启动建设项目中,粤东西北1539个,珠三角占1154个,前者大于后者;B项,由材料第二段可知全省第一、二批40个示范区(含珠三角6市)启动建设项目中,粤东西北1539个,珠三角占1154个;竣工项目中,粤东西北占821个,珠三角占890个。粤东西北启动项目比珠三角多,竣工项目比珠三角少,则其竣工率必小于珠三角;C项,由材料最后一段可知第一、二批自然村数量与成立村民理事会的占比,则第一批成立村民理事会的自然村个数为375×99.7%=375-375×0.003≈374(个),第二批成立村民理事会的自然村个数为391×98.2%=391-391×0.018≈384个,后者大于前者;D项;由材料第三段可知,第一批示范片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的行政村个数为64×100%=64个,第二批示范片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的行政村个数为55个,前者大于后者,因此答案选C。(2)并列式结构

几个层次、段落之间是并列关系。通常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标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从……上看”“从……上分析”等形式,或者几个并列的层次出现的首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但是也有的没有这么明确的标志性词语,段落之间相关性不大,分别阐述不同的内容。各层次之间隐藏的数据关系是考查的难点所在。【例】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9月,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6273.1亿元、8426.8亿元、978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11.9%、1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1762.9亿元、4900.9亿元、482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13.1%、14.5%,苏北增幅比全省平均高3.0个百分点,沿海地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52.9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比全省平均高2.7个百分点。

2013年1~9月,苏南、苏中、苏北工业用电量分别为1683.1亿千瓦时、400.7亿千瓦时、539.6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5.4%、5.3%、10.8%,苏北增幅比全省平均高4.8个百分点;沿海地区工业用电量38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增幅比全省平均高7.8个百分点。

2013年1~9月,苏南、苏中、苏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4299.4亿元、4988.8亿元、622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20.1%、22.4%,苏北增幅比全省平均高2.4个百分点;沿海地区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87.0亿元,同比增长21.4%,增幅比全省平均高1.4个百分点。

2013年1~9月,苏南、苏中进口总额分别为3503.2亿美元、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0.4%、4.8%;苏北进出口总额191.4亿美元,同比下降10.8%,增速比全省平均低11.0个百分点,沿海地区进出口总额306.8亿美元,增速比全省平均高8.7个百分点。

1.2013年1~9月,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量多的地区是(  )。

A.苏南地区

B.苏中地区

C.苏北地区

D.沿海地区【答案】A【解析】由材料第一段可知,苏中、苏南、苏北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1762.9亿元、4900.9亿元、4829.0亿元,沿海地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652.9亿元,对比可得,因苏南基数较大,故苏南最多。

2.2013年1~9月,苏中、苏北工业用电量占江苏省工业用电总量的比重同比分别(  )。

A.提高、提高

B.提高、降低

C.降低、提高

D.降低、降低【答案】C【解析】由材料第二段“苏南、苏中、苏北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4%、5.3%、10.8%,苏北增幅比全省平均高4.8个百分点”可知,全省用电量同比增长为10.8%-4.8%=6%,则2013年1~9月,苏中工业用电量增长量小于江苏省工业用电总量增长量,故占比重降低,苏北工业用电量增长量大于江苏省工业用电总量增长量,故占比重增加。因此答案选C。

3.2013年1~9月,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用V、V、V表示,下列表示正确123的是(  )。

A.V≤V≤V123

B.V≤V≤V213

C.V≤V≤V132

D.V≤V≤V321【答案】B【解析】由资料可知,V=14.5%-3%=11.5%;V=10.8%-4.8=126%;V=22.4%-2.4%=20%;比较得知,V>V>V。3312

4.2013年1~9月,江苏省沿海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是(  )。

A.4.8%

B.8.7%

C.8.9%

D.11.2%【答案】C【解析】由材料最后一段“苏北同比下降10.8%,增速比全省平均低11.0个百分点”可得,全省平均值为-10.8%+11.0=0.2%,由“沿海地区增速比全省平均高8.7个百分点”可得,沿海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是0.2%+8.7%=8.9%。

5.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1)2012年1~9月,苏中地区生产总值不足苏南地区的三分之一(2)2013年1~9月,江苏省沿海地区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量大于苏北地区(3)2013年1~9月,苏南、苏中、苏北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货物进出品总额同比均有所增长

A.0个

B.1个

C.2个

D.3个【答案】B【解析】(1)正确,由材料可知,2013年1~9月苏南生产总值为26273.1亿元、苏中为842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11.9%,则2012年1~9月苏南生产总值为26273.1÷110.2%=23841亿元,苏中为8426.8÷111.9%=7530,即苏中不足苏南三分之一。(2)错误,苏北工业用电量为539.6,增幅为10.8%,增加量约为52.6亿元,沿海地区工业用电量38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增长量约为46.6亿元,苏北较大。(3)错误,由材料第四段可知,2013年1~9月进出口总额苏北下降。因此答案选B。

3.特 点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具有以下特点:(1)数据隐蔽性

指文字资料中的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2)文字陷阱性

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考生作出错误的选择。

二、解题技巧与注意事项

1.解题技巧

(1)阅读技巧

①明确问题

浏览资料后面的问题,弄清解题需要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回到资料,从而准确提取有用数据和信息。

②标注信息

完整阅读全部资料,分析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是干扰信息。要把找到的有用信息及时作出标注,可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③整理数据信息

文字材料中含有大量数据,而且一般情况下比较分散,甚至较为隐蔽。当涉及多个数据时,可以在草稿纸上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切忌心慌意乱。另外,单位和比例关系也经常作为混淆点出现。

④注意细节

要准确理解文字资料中的有关统计术语,还要特别注意时间、数据单位、项目及其相互关系等细节。(2)实战技巧

①运用结构阅读法

看清材料结构,考试中给出的材料有总分、递进和并列结构,可以根据结构特征和关键语句把握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

②运用估算法

大部分题目可以估算,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2.注意事项

在作答文字资料分析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文字资料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若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2)揭示隐含。要特别小心文字叙述中的伏笔、隐义甚至陷阱,以免被误导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2.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一、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联考、安徽、新疆2016年真题]

2015年1~3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103155.5亿元,同比下降6%。其中,中央企业收入63191.3亿元,同比下降7%。地方国有企业收入39964.2亿元,同比下降4.2%。

1~3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100345.5亿元,同比下降5.1%,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下降2.9%、増长2.3%和增长7.3%。其中,中央企业成本60216.5亿元,同比下降6.4%;地方国有企业成本40129亿元,同比下降3.1%。

1~3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4997.3亿元,同比下降8%。国有企业应交税金9383亿元,同比增长0.13%。

3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054875.4亿元,同比增长12%;负债总额685766.3亿元,同比增长11.9%;所有者权益合计369109.1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中央企业资产总额554658.3亿元,同比增长10.5%;负债总额363304亿元,同比增长10.4%;所有者权益为191354.4亿元,同比増长10.7%。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500217.1亿元,同比增长13.8%;负债总额322462.3亿元,同比増长13.7%;所有者权益为177754.7亿元,同比增长13.9%。

1.2014年1~3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最接近(  )。

A.10.5万亿元

B.11万亿元

C.11.5万亿元

D.12万亿元【答案】B【解析】2015年1~3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103155.5亿元,同比下降6%。代入基期公式 ,则2014年1~3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为 11万亿元。

2.2015年1~3月,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中,占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的比重同比上升的有几项?(  )

A.0

B.1

C.2

D.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只需比较部分量的增长率a和整体量的增长率b,a>b则为上升。销售费用的增长率a(下降2.9%)、管理费用的增长率a(增长2.3%)及财务费用的增长率a(增长7.3%)均大于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的增长率b(下降5.1%),即比重上升;因此,比重上升的有3项。

3.2015年3月末,中央企业所有者权益占国有企业总体比重比上年同期约(  )。

A.下降了0.7个百分点

B.下降了1.5个百分点

C.上升了0.7个百分点

D.上升了1.5个百分点【答案】A【解析】2015年3月末,中央企业所有者权益为191354.4亿元,同比增长10.7%;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合计369109.1亿元,同比增长12.2%。代入两期比重公式 ,191354.4÷369109.1×(10.7%-12.2%)÷(1+10.7%)≈-0.7%,也就是下降了0.7个百分点。

4.2015年3月末,中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约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

A.50%以下

B.50%~60%

C.60%~70%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