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的小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11:55:20

点击下载

作者:胡元斌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繁荣的小说

繁荣的小说试读: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为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建设,特别是随着经济的腾飞,提出了中国文化复兴的伟大号召。当然,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多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风采。

中华文化就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优良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流传非常广泛,在世界上拥有巨大的影响,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的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的摇篮,也是推动整个世界始终发展的动力。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在200年前,中华文化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和现代思想。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文化最具博大性和包容性,所以世界各国都已经掀起中国文化热。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但是,当我们为中华文化而自豪时,也要正视其在近代衰微的历史。相对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来说,这仅仅是短暂的低潮,是喷薄前的力量积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5000多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的文化纵深感,蕴含丰富的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经受到社会各界重视。这不但对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护也是重要贡献。

特别是我国经过伟大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崛起与复兴。但文化是立国之根,大国崛起最终体现在文化的繁荣发达上。特别是当今我国的大国和平崛起之路,必然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随着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增强,能够有力提升我们融入世界的步伐,推动我们为人类进步做出最大贡献。

为此,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我们搜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作品。主要包括传统建筑艺术、千秋圣殿奇观、历来古景风采、古老历史遗产、昔日瑰宝工艺、绝美自然风景、丰富民俗文化、美好生活品质、国粹书画魅力、浩翰经典宝库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作品全景展现,纵横捭阖,故事讲述,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雅,格调温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知识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在未来世界的舞台上,在中华复兴的绚丽梦乡,展现出具有龙飞凤舞的独特魅力。

萌芽初期——先秦小说

远古时期,原始先民用简陋的工具改造着世界,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上古神话。神话内容涉及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他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这些上古神话成为后世小说叙事的源头,它们具备了人物和情节两个小说的基本元素。上古神话之后,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史传文学以及各类传说等也成为后世小说叙事的源头,并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那个时候的成熟寓言故事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历史背景,这些都为后世小说的成熟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上古神话孕育小说萌芽

浩瀚宇宙,变幻莫测,有时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有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有,地震、洪水、火山爆发也经常不期而至,原始先民无法解释这多变的世界,更没有能力改变。

在大自然的“狂怒”面前,人们战战兢兢,不知所措。自然而然,人们开始对自然产生了恐惧心理,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继而对强大的自然力顶礼膜拜,崇敬非常。同时,他们又渴望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于是在这种矛盾的心理和迫切的愿望下,神话传说应运而生了。

我国的上古神话可以分为4类,一类是创造神话,一类是自然神话,一类是英雄神话,还有一类是异域异物神话。创造神话包括开天辟地创造世界、人类和日月星辰的出现等神话;自然神话是原始时期的人们对于自然界和自然现象幻想化的解释。

英雄神话反映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和反思,它以征服自然或在社会斗争中为本民族创造出业绩的英雄故事为神话主体;异域异人异物故事是关于外国的神话传说,多记载在《山海经》中。在各类神话中,以盘古开天辟地最为有名。■ 女娲补天塑像

这个神话反映了我国先民对宇宙起源的原始探索,说在太古的时候,天和地是没有分开的,天地混为一个球形。在这个巨大的球形体内,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他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地开凿,努力把自己从这个球体中解脱出来。

经过一万八千年的艰苦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砰”一声巨响,巨球分开为两半。盘古头上的一半巨球,化为气体,不断地上升。脚下的一半巨球,则变为大地,不断地加厚,宇宙从此开始有了天和地。女娲 史记中称女娲氏。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女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女娲人首蛇身,以泥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天,斩龟足以撑天,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就像关心宇宙的起源一样,人们对人类自身的起源也有极大的兴趣。而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首推女娲补天的故事。蛮荒时代,天崩地裂,洪水滔滔,女娲为救万民挺身而出,炼石补天,终于把天补全,避免了洪水之祸,给人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家园。这个神话不仅反映出了原始先民的宇宙观念,更重要的是歌颂了女娲敢于同自然斗争的行为。■ 精卫填海塑像

上古神话中,还有很多英雄人物以顽强的意志与自然灾害展开不屈不挠斗争的故事,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这些神话中的神和英雄都具有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上古神话 广义的上古神话,指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狭义的上古神话则包括夏朝至两汉时期的神话。因为上古时期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上古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上古神话传说还反映了氏族社会末期,各部族间的斗争以及有关发明创造的内容,如神农氏发明农具和制陶、冶炼、医药、种植等技术;燧人氏钻木取火;仓颉发明文字等。这些神或英雄的发明创造,反映了原始人的伟大创造力。

这些奇妙美丽的神话传说文学意味浓厚,为小说的孕育萌芽作了最基本的准备。这一时期的神话传说已基本具备了小说所要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虽然还比较单一模糊,但已同小说十分接近。

比如“盘古开天辟地”里,盘古死后眼睛化作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头发变成满天的星星,骨骼化作大山,血液成为江河,皮肤变作土地。神话中反映出来的英雄形象特征,无论是盘古、女娲,还是后羿、夸父,都是以英雄形象存留在人们的心中。

上古神话传说有着丰富的想象,引人入胜,具有最初始的浪漫主义元素。如“精卫填海”:一只白喙赤足的美丽鸟儿,在火红晚霞的映衬下,频繁地往返于东海与西山之间,永不停歇地想把东海填平。

这个神话不仅体现了原始先民敢于同大自然斗争的气魄以及远古人民征服水患的愿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作品更高度赞扬了百折不回、勇于牺牲的精神,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上古神话中神奇奔放的幻想和理想化的夸张,同样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小说的创作,它的关于神灵变化的观念和表现形式,为志怪小说奠定了幻想的基础。

上古神话传说的一些故事和题材,成为后世小说创作的不竭源泉。神话传说中的一些特征,对后世小说的风格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时的一些故事情节、叙事方法直接影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志怪小说的取材与手法。阅读链接我国古代没有专门记载神话故事的专著,神话材料只是保存在诸多古籍中,比如《楚辞》《淮南子》《山海经》《庄子》《列子》《穆天子传》等,其中以《山海经》保存最多。《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经》包括南山、西山、北山、东山、中山经各1卷,合称《五藏山经》,简称《山经》。《山海经》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大量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此外,还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物产、医药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

先秦寓言对小说的影响

随着不断流传,上古的一些神话传说逐渐演变成一则则寓言故事被记载在众多的先秦史籍中,成为先秦寓言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外,先秦寓言中还有一些历史传说和作者创造、虚构的故事。历史传说,《韩非子》中用得最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创造、虚构的故事,《庄子》中大量存在。这类寓言瑰丽奇异,最富有文学色彩。■ 庄子梦蝶

先秦寓言和神话传说关系十分紧密,《庄子》中关于浑沌、黄帝、尧、舜、羿等的刻画,都采用了神话的题材;《韩非子》“师旷鼓琴”中用夸张手法塑造的形象,与神话里征服自然的英雄是类似的;寓言中的狐、虎、猿、狙、鹬、蚌、魍魉、蛙、鳖、栎树、髑髅与神话中日、月、山、川、风、云的拟人化,都是一脉相承的。■ 韩非子画像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其特点是短小精悍而富于讽刺性,给人以启迪。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常借助一些浅显生动的寓言来论证自己的某个观点或某种思想。寓言主要散见于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孟子》 记述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思想、言论和事迹的著作。《孟子》一书共有7篇传世,其学说的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对后世研究儒学和孟子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在先秦诸子的文章中,寓言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作者议论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或者作为譬喻,使所讲的道理浅显易懂,悦耳动听;或者作为寄托,把要说的道理,通过寓言中的形象表达出来;或者作为论证,用寓言中所说的事情证明文章的观点。■ 寓言叶公好龙图先秦诸子 “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官逐渐移向民间,自老子、孔子以后,一时大思想家辈出,如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皆能著书立说,而成一家之言,后世因称这些思想家为“先秦诸子”。先秦诸子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后世思想学派莫不渊源于此。

寓言在艺术上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有故事性;二是有虚构性;三是形式短小;四是有哲理性。

寓言的故事性和虚构性受到神话传说的影响,但是寓言的虚构和神话传说的虚构不同,寓言的虚构有着明确的说理目的,是一种自觉的创造和虚构,而神话的虚构有着不自觉性。寓言的虚构使它更接近于小说,对小说产生的影响更为直接。

先秦诸子的很多散文都是哲学著作,蕴含的哲理比较抽象,乃至深奥玄妙。而寓言以其具体性和形象性,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其论点。

庄子的人生哲学之一是主张无用之用,一般人很难领会。但他用了许多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反复地加以说明。如,以“浑沌凿窍”阐明必须顺应自然,以庄周梦蝴蝶说明人生如梦等,使哲理的文章诗意化,免于枯燥、深奥、抽象。小说也借鉴了这种方法。

先秦寓言大多以讽刺为手法,针砭时弊,初读觉得荒唐可笑,读后却发人深省,所以先秦寓言有着揭示道理、鞭挞劝诫的目的和作用。像“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揠苗助长”等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大多采取讽刺手法,指斥现实生活的荒唐可笑,这对后世的讽刺小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虚构故事是小说的文体特点之一,是其区别于叙事散文的关键所在。寓言以虚构为手段设置故事情节,对小说创作有着重要的启发。

如《庄子·秋水》虚构了河伯与海若对话的故事,揭示了人在宇宙苍穹间的微小这一主旨,从而告知人们遇事待人要谦虚谨慎,切勿妄自尊大。而小说虚构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寓言故事不但具有讽刺性、幽默性,还颇具趣味性。寓言的主人公常常是拟人化了的事物。■寓言鹬蚌相争图

例如,河伯与海若在寓言中成了能进行哲学探讨的“哲人”,以无知喻有知。《狐假虎威》中,它的主人公是能和人一样思考、说话,甚至比人更要狡猾的动物。而小说的成功之处,也在于以其独特的构思和情节,来引发读者兴趣,从而达到其寓教于乐或其他的目的。

寓言的题材也常常为后世小说所继承。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中,很多题材都是取自先秦的寓言故事。

如,《庄子》中记述鬼怪异事的许多寓言,是魏晋一些志怪小说的鼻祖。小说陆判为朱尔旦换心的故事,也是从《列子·汤问》中扁鹊为鲁公扈赵齐婴易心的故事蜕变而来的。

由此可见,先秦的寓言故事与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小说的形成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更是小说发展的重要渊源。阅读链接神话与寓言关系紧密,《庄子·逍遥游》有鲲化为鹏的寓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意思是在那很北很北的北面,有一片大海。海中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鲲。鲲很大很大,说不清楚有几千里。后来变成了一只鹏鸟。这个鹏很大很大,它的脊背,说不清有几千里。有一次发了怒,振翅而飞,翅膀像是遮天的乌云。这只鸟啊,在海上飞翔,是要飞到南海去。这个寓言与上古神话中,大禹变成巨熊治理水患的传说一脉相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初显雏形——六朝小说

六朝是指魏晋南北朝6个朝代,是我国古代小说迎来的第一个高峰阶段。两汉时期,虽然出现了一些初具规模的志怪小说,仅仅是具备了小说的某些形式特征。我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属于文言文小说,也可以统称为笔记体小说,其特点是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逸事或其只言片语。魏晋南北朝小说虽然还不具有成熟形态,但在故事情节叙述、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数量也已相当可观。

志怪小说得到迅速发展

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和宗教故事以及地理博物传说孕育了志怪小说的萌芽,到魏晋南北朝时,志怪小说得到了迅速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数量极其庞大,内容相当复杂,表现出较高的质量层次,其作品想象丰富,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语言优美。■宗教故事绘画

在先秦时期,我国就盛行卜算和方术,当时人们的很多事情做与不做以及怎样做,都要取决于卜算和方术,这两种活动似乎已经左右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秦汉以来,当权者极力倡导求仙得道的思想,一时间,人们对得道飞仙充满向往,趋之若鹜。到东汉后,这种信仰情况更加复杂。

一方面,佛教从外传入,并逐渐立足,取得人们的信任。另一方面,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兴起繁盛起来,人们信奉鬼神的信念由此更加坚定。这就为志怪小说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志怪小说插图

进入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动荡,人们要为自己编织一个理想的天国,以寻求精神的安慰和心灵的解脱。此时,志怪小说无疑是适应了这种心理需求,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方术 我国古代用自然的变异现象和阴阳五行之说来推测、解释人和国家的吉凶祸福、气数命运的医卜星相、遁甲、堪舆和神仙之术等的总称。方术的出现与古代落后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

还有,魏晋南北朝时期谈风盛行,所谈内容由品评人物、清谈玄理扩展到讲故事。这为各种传说、故事的编造、搜集、汇编、流传等提供了良好条件,对志怪小说的创作更是意义重大。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题材广泛,内容驳杂,大概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神仙鬼怪类。这类小说多鬼神异事,又以鬼的故事为多。

第二类是地理博物类。这类志怪小说直接继承了先秦时期地理博物类著作中带有志怪的传统,又在两汉一些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这类小说多记述山川地理,远方异物,多琐碎简短,穿插了大量的神话传说,自成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干将莫邪塑像

第三类是宣扬宗教类。这类志怪小说一是佛教徒宣扬生死轮回,善恶报应,佛法无边;二是道教徒宣扬长生不老、修炼成仙。它们都新颖动人,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有些反映了人们见义勇为和英勇反抗的精神。《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的故事小说集,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400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其中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

李寄斩蛇出自《搜神记》,写以前东越国有一条大蛇,为祸一方,地方官吏束手无策,听信巫祝神蛇之说,每年送一女孩喂蛇。将乐县有一百姓名叫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小女儿名寄,要应征前往。最后李寄访求好剑和会咬蛇的狗,将蛇杀死了。李寄斩蛇的胜利,反映了她敢于斗争的胆略和善于斗争的智慧。

有些志怪小说热情歌颂了纯真美好的爱情,《紫玉韩重》写吴王夫差的小女紫玉与韩重相爱,因父亲反对,气结而死。她的鬼魂与韩重同居3日,完成了夫妇之礼。故事的情调悲凉凄婉,紫玉的形象写得很美。

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还不属于有意识的文学创作,叙事多,描写少,不精心刻画人物形象,一些故事虽以离奇取胜,但情节又往往很简单,但是一些优秀作品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一些志怪小说加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开始注意避免平铺直叙,追求情节波澜曲折,代表作品有《干将莫邪》《李寄斩蛇》等。一些描写妖魅神怪的小说在离奇曲折情节的基础上,还常常赋予被描述对象以人性和可感的音容笑貌,用写人的手法来写鬼神妖魅,富于人情味和生活情趣,令人兴味盎然,给人以丰富深刻的感受。

魏晋时期一些志怪小说已初步注意了对场面、人物动作、人物语言进行细节性的描写渲染,以衬托人物性格。《搜神记》的《干将莫邪》和《韩凭夫妇》中,也都有关于人物语言和行动的细节描写,这对塑造人物形象帮助极大。阅读链接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在我国小说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唐代传奇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又接受史传文学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相当成熟的文言短篇小说。同时。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为白话长短篇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神怪故事的素材。宋人平话如《生死交范张鸡黍》、《西湖三塔记》出自《搜神记》相同题材的故事;明长篇小说中的《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吸收了《搜神记》的若干材料;关汉卿的《窦娥冤》,汤显祖的《牡丹亭》《邯郸记》是《东海孝妇》《庞阿》《焦湖庙祝》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志怪小说在艺术想象和表现手法上为后代小说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一直给后代小说以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志人小说的形成与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获得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个时期能与志怪小说并驾齐驱的只有志人小说,志人小说主要记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刘义庆

志人小说与志怪小说的本质区别,在于志人小说是以人间故事、世俗生活为表现对象的。是借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和史传中记载的人物言行片断等手段,不断发展而成就自我的,这些志人故事虽短小,却也传神动人。

首先,志人小说是先秦寓言故事、史传文学影响的结果。这些寓言故事和历史散文中一些关于人物言行举止、行为琐事的描写,深深地根植于魏晋时期许多文人心中,文中描写的高超艺术手法也为魏晋六朝文人所借鉴。■ 年画冷宫救昭君

其次,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情况也有利于志人小说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崇尚清谈,喜欢品评人物,实际上是受东汉时期的影响。东汉中期,士人之间,多重“品目”。所谓品目,就是品评、衡量人物的优劣高下,品评标准就是人物的言谈行为。

当时的朝廷凭借议人取士,就是重视人物评议,凡被称誉的人,均可以获得“孝庸”“贤良”之名,被朝廷征用,以此步入仕途,所以一句话就可能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与否。而那些没有得到“孝庸”“贤良”之名的人则很难进入仕途,甚至会遭人唾弃。这种风气盛行的同时,也使得士人的各种琐事轶闻流传一时,这就为志人小说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素材。■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石刻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名士用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来解释儒家经义,他们抛弃所有事务,只谈玄理,这就是“清谈”之风。文人名士将这些品评人物和清谈言辞收集整理,编撰成书,就是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记述人物言行和琐闻轶事,按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笑话、琐言、轶事类。因为这时期的志人小说有很多都是琐言与轶事兼载并记的,所以常将二者合为一点阐述,称为“琐言轶事类”。

笑话类志人小说多讲述幽默诙谐并带有讽刺意义的小故事。先秦寓言、两汉的史传中,就包含了许多笑话类的故事。笑话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用生活中荒诞且不合常理之事来提示矛盾,启迪思想,使人们从中受到教育,正所谓将教育蕴藏在娱乐当中。

我国的笑话来自民间,民间笑话的第一次搜集、整理并编撰成书,是由三国时期魏国书法家邯郸淳完成的,他的著作《笑林》是我国笑话类小说的首部,也是第一部志人小说。《笑林》所收的民间笑话,反映了一些人情世态,生动有趣,对后世具有重大影响。

琐言轶事类志人小说是志人小说的主体,其内容要比笑话类志人小说内容丰富许多,其中有记述东晋至南北朝文人名士的言语及琐闻轶事的;有记述当时上层妇女言行品德,讽喻其妒忌行为,提倡无嫉之德的。这类小说主要有《语林》《郭子》等。文学体裁 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常见的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寓言等,笑话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一切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都要通过这样或那样的体裁来表现,没有体裁的文学作品是不存在的。

此外,还有载录具有小说意味的民间故事的;也有描述野史性质的短小故事的;更有记录当时名人士族的玄妙清谈、怪异嗜好及各类遗闻轶事,从而表现他们的人生态度、文化趣味的。这类小说代表作是葛洪的《西京杂记》。《西京杂记》主要记述西汉人物轶事,也涉及宫室制度、风俗习惯,带有怪异色彩。其中有些故事后来很流行,如王昭君、毛延寿故事,卓文君故事。另外,从艺术角度看,琐言轶事类志人小说要超过笑话类志怪小说,其内容多姿多彩,语言之精妙,文字之传神,也是笑话类志人小说所不及的,一直被人所津津乐道。■ 塞外昭君图

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了一部志人小说,这部志人小说称为《世说新语》,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成就和影响最大,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最高峰。《世说新语》全书共收1000多则故事,记述简练,一般只有数行文字,短的只是三言两语。它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年间一些士大夫的言行轶事,对统治阶级的政事和日常生活也有所涉及。通过这些描写,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况乃至精神世界。《世说新语》语言质朴精炼,有的就是民间口语,言简意深,耐人寻味。记载人物往往是一些零碎的片断,但传神地表达了人物的个性。书中随处可见出色的比喻和形容、夸张和描绘。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相比,志人小说缺乏志怪小说丰富的想象和幻想,以及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因此,志怪小说具有更多的小说因素,更容易发展成更高级的小说形态。阅读链接在先秦两汉时期,小说是由稗官来写的,稗官是什么样的官呢?稗官是古代的一种小官,专门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以及道听途说之言,后来称小说为稗官,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为稗官野史。稗官反映对象的身份很不明确,因为街谈巷语的传说中,各种人物都有。三国时魏国书法集邯郸淳编著的《笑林》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志人小说,这部小说体现了这种街谈巷语来源的不明确性。邯郸淳虽然不是稗官,但却是以稗官的身份写的《笑林》。史载邯郸淳晚年被魏文帝辟为博士给事中,《文心雕龙》记载:“至魏文因俳说以著笑书。”邯郸淳采集、编排民间街谈巷语中的笑话,向魏文帝进说。

发展成熟——唐代小说

古代小说发展到唐朝,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被称为“特绝之作”的传奇小说,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在文坛上,并以其优美的艺术形式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为世人称道。唐代传奇小说是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简称唐传奇。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说,发展成了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有学者称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唐传奇小说的形成与兴起

唐代前期,社会比较安定﹐农业和工商业都得到发展,像长安﹑洛阳等一些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繁荣。这种状况,一方面开阔了唐朝文人的视野,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们开始逐渐摆脱志怪小说的狭小范围,而去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 华夏英雄传书影

这一时期,市民阶层兴起,为了满足他们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产生了“市人小说”。“市人小说”就是民间说话艺术。

在唐代,儒家、佛教、道教三家并存,人们的思想比较活跃,统治阶级特别提倡道教,道士在社会上享有各种特权,风气所及,很多人竞相建筑道观,崇尚道教,妄想长生不老,飞天成仙,这就客观上促使求仙问道的作品大量问世。■ 《史记》书影

另外,佛教也深深影响着唐传奇小说的发展,唐传奇小说在佛教文学和佛教民间故事的影响下,想象力更为丰富,语言更为平易、准确、具体、生动,同时,佛经散韵夹杂的体裁,对传奇小说的结构形式也有一定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和志人小说为唐传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题材、主题上对唐传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传奇的很多故事都取材于魏晋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志人小说虽然不像志怪小说那样对唐传奇影响巨大,但在记事传人的现实性和艺术技巧等方面,也为唐传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先秦两汉和魏晋时期的史传文学,其中特别是《史记》对传奇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史记》的题名、结构、行文、人物刻画都被唐传奇的许多作品直接采用。《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有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130篇。约52.65万字,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魏晋南北朝时,作者把小说作为记录异闻奇事的野史一类看待,记录比较简略,行文比较粗糙,语言缺乏藻饰。志怪记人之类的小说,因缺乏文采而不为论者所重视。■ 志怪小说插画

进入唐代,情况有了变化,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文人逐步放下了对小说的轻视态度,转而投注到这种比文赋诗词更富趣味的创作中。另外,唐代科举取士,重视文学。在各科中,诗赋杂文的进士科最受重视。士人在应试之前常将自己所作的诗文给当时有名望的人看,以扩大社会名声,为考中进士科创造条件,称之为“行卷”。传奇文也常用作“行卷”。

唐代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时代。唐代文人思想活跃,他们需要找一个超脱现实以外的精神归宿寄托他们的这种浪漫情怀,而传奇小说就为他们提供了这个虚拟的世界,供其阐述观点和寄托情思。

相对于魏晋六朝小说,唐传奇有着巨大的进步。唐朝以前的所有小说,都只是不自觉的文学创作。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就是为了将作者所信的鬼神异事描述出来,是无意间的创作或者说是记录。但是唐传奇小说则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借小说的形式和内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思想,是“始有意为小说”。

唐以前的志怪小说只是粗陈梗概,内容驳杂,篇幅短小。而唐传奇小说则将其丰富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表达一定的思想,写人叙事严谨规范,笔法精湛,技艺高超。

还有,唐传奇小说的内容和题材不断丰富和扩大。志怪小说专写神仙鬼怪之奇事,而唐传奇小说不只记录鬼怪之事,更多的是描写人间世俗的事。

如民间流传的精怪故事,朝野传颂的人间佳话,侠肝义胆的英雄故事,以及感人肺腑的爱情神话等,而这些内容又往往结合在一起,直面现实,勇敢地批判丑恶,歌颂高尚的情感,这显然是小说发展的一大进步。

此外,在语言和情节构造上,唐传奇小说也进一步突出。语言方面,从简练古朴到文辞华丽;情节从风趣有致到委婉曲折、波澜起伏。唐传奇小说是真正符合要求的小说,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进入了欣欣向荣的阶段。阅读链接唐传奇来源于世俗生活,也反映世俗生活。传奇之“奇”与爱情、豪侠、隐逸的联系非常密切。沈既济的《任氏传》、许尧佐的《柳氏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陈鸿的《长恨歌》、蒋防的《霍小玉传》、沈亚之的《湘中怨解》等,都有爱情名篇。唐传奇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豪侠形象,如红线、红拂、聂隐娘等。大多数的正史为建功立业者作传,但唐传奇却鼓励人们去做隐士。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爱情、豪侠、隐逸这三种题材,向来为正史所拒绝,或处于正史的边缘,但在唐传奇中,它们却居于中心地位。

唐传奇小说的发展历程

唐传奇小说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初、盛唐时期是唐传奇的发轫时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小说到成熟的唐传奇的过渡时期。

中唐时期是唐传奇小说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是传奇小说作家和作品数量最多,而且作品质量也是最高的。晚唐是唐传奇小说的衰落时期,虽然作品数量不少,并出现了专集,但内容较为单薄,艺术上也较为粗俗,唯有豪侠题材的作品成就较高。

初唐至盛唐时期,唐传奇小说基本沿袭了六朝志怪小说的遗风,内容多以描写神怪故事为主,在描写神话故事时又穿插了人世间的事。虽然描写还比较粗糙,但是已经注意到形象的描绘与结构的完整,叙述故事发展过程比较详细具体,篇幅有所增加,已经向有意识创作靠近。

唐传奇小说中最早的《古镜记》,相传为隋末唐初人王度所作,它以古镜为线索,把10多个怪异故事连缀起来组成长篇,叙述较为细致,比六朝志怪小说有很大的进步。

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张鷟撰写成传奇小说《游仙窟》。《游仙窟》的最大特点是基本采用一种韵散相间的形式,在简单的故事情节中,穿插着大量的诗歌骈语,并以此作为全篇的主体,这对后来的传奇小说通过赋诗言志来交流人物感情的写法,起到了启示的作用。它基本上摆脱了志怪小说的神怪气息,开始着眼于人世间生活的描写。■ 《西厢记》插图

这一时期,还有张说的传奇小说《绿衣使者传》也着眼于市民生活,着重表现人情世态。这表明,这时期的传奇小说开始向新的领域扩展了。

进入唐代中期,传奇小说迎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传奇作家和作品,一些最优秀的单篇传奇,几乎都产生在这一时期。

这时期多数作品内容从前期的以志怪为主转为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即使有一些涉及神怪的篇章,也往往具有社会现实内容,而且反映的生活面较广。作品想象丰富,构思精巧,情节曲折动人,注重人物形象的描摹和刻画,生活气息浓郁。张鷟 (约660~740年),字文成,自号浮休子,唐代小说家。他于高宗李治调露年登进士第,当时著名的文人蹇味道读了他的试卷,叹为“天下无双”,被任为岐王府参军。此后他又经8科考试,每次都列入甲等,因而赢得“青钱学士”的雅称。这个雅号后代成为典故,成了才学高超、屡试屡中者的代称。

这时期的传奇小说作品,大致可分为神怪﹑爱情、历史﹑侠义等类别。其中有些作品内容交叉。神怪类讲的是神仙鬼怪一类故事。题材虽沿袭六朝志怪小说的传统,但内容﹑形式都具有新的特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