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中店”与实战型营销管理人才培养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14:07:11

点击下载

作者:章金萍,曹湛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校中店”与实战型营销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校中店”与实战型营销管理人才培养研究试读:

序言

基于门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校中店”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在深化产学合作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实行了将企业引入学校,建立“校中厂”,开展校企广泛合作的做法,形成了一系列可供借鉴的经验。国内一些财经商贸类高职院校和专业效仿这种“引企入校”的模式,建立“校中店”,并将其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贸类专业工学结合的难题。而随着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为特色的现代商贸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中,门店管理人员的培养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利用“校中店”生产性实训平台,培养实战型营销管理人才,是商贸类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一、现代商贸业的发展对门店管理人才形成旺盛需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得到提高,消费能力逐年提升。以2013年为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8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全年商品零售额212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商品零售额的增长也意味着有更多的零售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产品销售和服务。

在零售行业中,连锁超市和专业店呈现发展迅速、总量大幅增加、经营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显示,2008年末,全国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40.3万个,从业人员1891.2万人,主营收入43353.4亿元,其中,综合零售6.4万个法人单位,285.9万从业人员,主营收入11416.0亿元。从2008年到2013年,零售业又有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快速扩张与其后备的人力资源比例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矛盾。行业内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的弊端日益显露。一些大型的零售企业每年都向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大量招收储备干部,零售业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饥渴可见一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更进一步明确要“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优化城市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内,以连锁经营为主的门店管理人才必将形成旺盛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会将培养门店管理人才作为其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之一。二、“校中店”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培养门店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中店”实训基地是借鉴“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在财经、商贸类高职院校或专业实行“校店合作”的一种创新模式。教高〔2010〕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指出,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近两年一些工科类高职院校纷纷引厂入校,建立“校中厂”,并将其看作深化校企合作的一种新方式。

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些财经商贸类高职院校在借鉴工科类院校“校中厂”模式后,引企入校,探索出一条“校中店”—“店中校”的人才培养路径,走出了财经商贸类高职院校“校店合作,商学结合”的新模式。如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都有类似集教学与学生顶岗实习于一体的“校中店”生产性实训基地;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订单培养相结合的“红豆居家”、“爱迪尔珠宝店”,就是在与江苏红豆集团、深圳爱迪尔珠宝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培养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设立的“校中店”。这些“校中店”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经营与沟通技能,成为“企业储备优秀人才的摇篮”。

上述“校中店”建设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学校在宿舍区或校内商业区提供场地,投资建设超市,由师生共同经营管理,完全采用市场机制运作。学生可以通过POS系统、条码打印机等进行商品信息管理、销售、商品编码等实训和顶岗实习。在配套建设的仓储中心,学生可以进行入库、保管、出库、理货、装卸和搬运等实训和顶岗实习。“校中店”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门店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门店管理人才所需具备的各项素质,如敏锐的商业眼光、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诚实的品德、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与沟通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等,可以在“校中店”的运营过程中得到锻炼。“校中店”虽然规模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连锁公司的门店或专营性门店,尽管设在校内,但与一般市场上的门店一样,同样代表着公司的形象,需要与顾客、商业伙伴发展并维持良好的关系,需要管理门店日常经营活动的运作,并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还需要指导和培训门店的员工,将公司总部的各项方针、计划、决定等准确、及时地传达给门店的员工,做好商业信息的反馈工作。为完成门店经营和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商贸类专业学生借助“校中店”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平台,可以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市场观察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创新能力,从而较好地实现毕业与上岗之间的过渡与对接。三、“校中店”建设的两种模式探索“校中店”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培养具有实战能力的门店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施中可以采用多种建设模式。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主要运用了引企入校与孵化学生创业项目两种模式。1.引企入校模式

为配合实战型门店管理人才培养与“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需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已有的产学合作单位中筛选合作企业,重点引入1~2家具有紧密合作基础的企业,参与“校中店”实训基地建设。学校与企业签订共建“校中店”生产性实训基地协议,由学校无偿提供场地,企业根据其产品和品牌推广及学生实习、实训需要,派专人设计门店布局,并在不破坏原有场地格局的情况下,根据门店统一风格出资装修、布置门店。门店建成运营后,由企业派出1~2名管理人员,进行门店的运作和管理;学校安排学生在该门店进行排队式顶岗实习,即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在“校中店”实训基地进行轮流顶岗实习,一般4~5人一批,2周时间为一个期限;主要参与该企业的市场拓展、销售服务、连锁运营、品牌推广、分销、电话营销等工作。

引企入校的“校中店”建设模式,变以往松散联合的校企合作为校企融合共赢。其一,“校中店”对学校而言,是一个融实习、实训为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对企业而言,门店是其拓展业务和市场的窗口,无偿使用可节约场租费用,减少经营成本。其二,企业派出的“校中店”管理人员,既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又是学校的兼职教师,在为企业实施门店管理,创造业绩的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实战性专业技能训练加以现场指导。其三,学校的师生通过“校中店”真实环境锻炼了专业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校中店”解决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学生在“校中店”的实习实训中学习了客户开发、门店管理、财务管理等营销管理类专业技能。同时,“校中店”所营造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相融的文化环境,也有利于实战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2.孵化学生创业项目模式“校中店”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也可来自于学生。在商贸类专业的大一与大二选取具有自主创业意识及能力,并已有较为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生,鼓励他们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并在资金上给予帮助,孵化学生创业项目。如从奖学金中拿出部分资金,以免息借款的方式支持“校中店”项目的起步。借款期为一年,事先由学生与所在的院系共同签署借款协议,学生以个人诚信作为担保。

学校同样以免费入驻的方式吸引自主创业的学生开设“校中店”。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有5名学生以这种方式开设了“校中店”,其中,李朋超同学开设的“音乐之声”琴行还取得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一个多月内创造了4万余元的营业额,其门店也成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习门店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实习、实训场所。此外,还有“我的花店”、“美洁日化”、“爱秀创意工坊”、“团宝宝”团购线下店等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自主创业项目也正在以这种模式进行建设。四、“校中店”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设想“校中店”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实践条件建设的有益尝试,也是校企合作、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商贸类专业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门店管理人才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但“校中店”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难题,需要找到更为完善和可行的解决办法。这些难题突出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学生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安排“校中店”不同于“校中厂”或市场上的门店,一般规模都较小,能够同时容纳的顶岗实习学生的数量有限。因而,合理安排学生的实训,既要保证一个专业一个年级一二百名学生都有机会在“校中店”的某一岗位得到实战锻炼,又要使专业核心技能在实训中得到较好训练,同时还要符合企业经营要求。因此,专业和企业可以通过协商,以排队式顶岗实习的方式,一次安排4~5名学生,用2周左右时间在“校中店”的某一岗位进行实战训练,实训岗位可结合不同学期的课程教学内容要求进行安排。2.“校中店”的数量

为保证学生每个学期都能有2周左右时间在“校中店”实训基地进行排队式顶岗实习,从而使学生能接触到“校中店”的不同岗位。从理论上讲需要每个专业有多个“校中店”。但实际操作中,学校不可能无偿提供大量的场地给企业,专业要引企入校也存在较大困难;同时,过多企业进入学校对校园的安全也会造成一定的隐患。因此,按照一个年级100名学生,每个学生每个学期有2周时间在“校中店”实习,每个“校中店”同时接纳5名学生,一般需要有2家“校中店”,用以安排学生的排队式顶岗实习,使一、二年级的200名左右的学生(三年级由于部分进入订单班,且第6学期整个学期均为顶岗实习期)一个学期内都能够进入“校中店”的某一岗位进行实习。

3.如何达到校企“双赢”“校中店”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建立在校企“双赢”的前提下才可能维持校企双方的长期合作。但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往往存在不一致,学校要求“校中店”能够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供场地和企业的师资,希望学生能真正介入“校中店”的运营中,从而在实战训练中真正得到能力的提升;而企业由于其营利的性质,在得到学校无偿提供的场地的同时,对场地的位置、面积、周边固定人流量、交通便利性以及营业时间等都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出于盈利与商业机密的考虑,很难将核心业务交给实习的学生。因此校企“双赢”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较大的困难。这就需要校企双方,特别是学校为企业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条件,在合作的项目上应选择企业能够获利并且适合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项目,如可以选择那些以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的产品来经营,以稳定的客源,保持良好的经营效益,留住企业。4.如何进行盈利的分配

由于“校中店”实训基地实际上是一个经营性实体,必然会面临或盈利或亏损的问题。如果亏损,企业可能就会从学校撤出,而如果盈利,又会面临如何对盈利进行分配的问题。首先,学校提供的场地以及部分设备是否为无偿提供,如果是无偿提供,就不能参与到企业的利润分配中;而如果作为一种投资,就可以介入企业的利润分配之中。但由于大多数高职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校中店”的盈利如果作为学校的经营收入,在财务上难以处理,因此,在盈利的分配上,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作为学生的实习经费以及以奖学金、奖教金的形式资助专业建设或学生的实习活动。

此外,在“校中店”实训基地的实际运作中,可能还会遇到诸如税收、消防、环保、安全等问题,如果“校中店”经营的是食品,还会面临卫生检验检疫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都关乎“校中店”这一产学合作实训基地的新形式能否长效与双赢。第一章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概述第一节 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与功能一、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那么什么是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对此,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院校预审标准(试行)》指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刘家枢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在校内建设的适用于实践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李黎明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与政府、行业、企业或者社会相结合,全面开发基地的生产功能,通过产品生产、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中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一种实训基地。杨理连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现经济效益来补充实训基地正常运转的所需,并在生产中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种实训基地。

因此,生产性实训基地,就其内涵来看,一般包括四个方面:1.主体是学校

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实训之用,它是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为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的,因此,从建设主体来讲是学校。高职院校利用具有实战功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专业实践活动置于真实的生产或经营环境,更利于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及更有效地实现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2.场所在校内

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解决的是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真题真做”的问题。随着国内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校址迁至远离市区中心地带的郊区办学的现象,这给学校安排实习实训带来较大的困难,尤其是财经管理类中那些需要与市场、顾客直接接触的专业,其实训活动的开展难度可想而知。建立场所在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难题。此外,相对于专业技能还不娴熟的低年级学生而言,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反复练习的机会。3.以校企共建为主

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实现生产的功能,在以学校为主体建设的基础上,往往需要有行业企业的介入。首先,产品生产和经营的标准要来自于行业企业,与市场接轨;其次,实训指导教师应是来自于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或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再次,开发的实训项目应是市场上需要的或是创新型产品。只有这样,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发挥。4.教学效益和经济效益合一

生产性实训基地集专业实训与生产经营为一体,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教学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合一。从教学效益的角度,实训基地提供了学生课堂内外反复学习、训练的机会,是学生掌握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的知识、技能目标的重要载体;从经济效益角度,学生在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下生产经营的合格产品和服务,既可以满足校内师生的需求,还可以向市场销售,获得一定的盈利,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当然,二者相比,教学效益应高于经济效益。二、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

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在合作基础上建立的集实训与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场所,随着各级政府财政对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投入日益增多,许多学校都建立起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甚至不少设备的信息化、技术化程度已经超过一些中小企业的现有生产设备,可以使教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一般具有下述功能:1.实践教学的功能

这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首要功能。高职教育第一大职能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必然通过以课程教学为载体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以及职业素质养成达到目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职业化、企业化的实训环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按照行业标准进行职业训练,通过反复练习掌握生产经营流程和其中的关键点,具备生产和经营真实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训中,并通过实训的验证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从而达到专业与课程实践教学的部分目标,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实践基础。2.职业素养培育的功能

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完整的生产性实训环节以及企业高水平业务人员,通过理论、技能和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模块化训练课程,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生产性锻炼,既能使学生明确作为本专业所对应岗位的职业人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又能将实训场地按照岗位职业素养培育的要求来设置,将实训项目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来设计,有利于学生在生产环节中提高技能水平以及应用、管理和创新能力,使生产性实训锻炼成为类似企业的岗前培训,从而在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培育学生的职业岗位素养。如一些学校设立的校内便利店,作为“校中店”生产性实训基地,一般要培养学生熟知商品和商品包装上的标志、用途用法、产地、保质期和使用方法及责任区的商品位置和其他商品知识;了解有关的商业法规并执行门店的作业规范。这些职业素养正是超市理货员的基本岗位职责。3.生产经营的功能

校企合作建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其合作的点一般在于人员、资金、设备、信息等,校企共同出资、出人、出设备,共同面向市场,虽然不完全以盈利为目标,但已经从消耗性实验实习转变为创造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工科类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担着生产产品的功能,从寻求订单,到生产产品,再到销售产品获得经济效益,每一步都需要按照市场认可的正式标准和流程进行,以保证在实训基地生产产品的质量,因为市场判断产品好坏的标准是质量,而非产品出自哪个企业。而作为商贸类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其客户更多的是校内的学生,需要掌握校内顾客群的需求状况,以合理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学生顾客,并一定程度上吸引部分校外客户群。4.社会服务的功能

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于设在校内,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及已有的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技能鉴定服务,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培训,获得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能力;这种培训对于提高社会人员的就业水平同样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可开展社会培训工作,还可利用校内资源,为企业、政府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外包、科技示范等社会服务工作,并以此获得服务收入,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5.产品与技术研发的功能

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最大的优势是智力优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其智力、先进设备等科研优势,开展产品与技术研发。随着产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很多都定位于为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培养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平台,与政府、行业、企业、部门合作,开展纵向和横向的应用性和技术性课题研究以及专利发明和实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6.企业文化熏陶的功能

生产性实训室之所以被冠以“生产性”,是由于其氛围的营造类似于企业的生产场所,一般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都会将企业的标志、工作流程、奖罚规章制度等上墙,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生产的氛围之中。如信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投资与保险系设立的“信泰电销中心”就是一个典型的“生产性实训室”。在电销室内,不仅有真实的用于保单销售的50部电话,还有信泰保险公司的标志、电话营销的流程说明图等。而人员使用上,则是一半从社会上招聘,一半来自于进入信泰订单班的顶岗实习学生。对实习学生的考核也是参照企业的正式电话营销员,以底薪加业绩提成作为薪水的主要构成。学生置身于全真化的生产性实训场所,也可以充分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使得学生具有“未进公司,如临职场”的体验。第二节 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国内模式一、“校中厂”模式

这类生产性实训基地一般适用于工科类专业,即利用学校的场地及全部或部分设备,组织学生开展实训和产品生产,在达到实训目的的同时,又能生产产品。“校中厂”模式具体又有以下几种情况:1.企业将车间搬到学校

这是一种“引企入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利用学校免费的场地,将生产性设备搬到学校,成立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提供设备的同时,企业还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技术和师资。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一是弥补了学校在生产设备、技术和师资方面的不足;二是实训基地设在学校,为学生的实训和校内教师的观摩提供便利。当然,一般而言,如果合作的是生产型的大型企业,引入学校设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其功能往往相当于企业内部的一个车间,实训中生产的也只是企业产品的某个零部件,很难运用单个实训基地,完成完整产品的生产。运用这种模式,由于企业人、财、物的投入较大,通常以盈利性的生产为主,以学生训练型的实训为辅,因此,企业除了接受部分学生轮流式的实训外,还会安排一部分正式员工参与生产和管理。此外,学校引进哪种类型的企业,生产性实训过程会否影响学校其他专业正常的教学秩序,是否有环境污染的问题等,都是在建立“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时需要密切关注的。2.学校自建教学工厂

学校得到各级财政支持后,以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的资金为主,学校自筹资金为辅,自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这类基地由学校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购得实训设备,在学校设立以教学与实训为主、盈利为辅的教学工厂。实训基地的建设主体是学校,参与实训的都是学生,由校内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聘用的教师担任实训指导。利用这类教学工厂,除完成各类教学实践之需外,还可以利用教师的科研能力,带领学生承接企业的订单、寻求项目外包等,进行小批量的生产。这种形式的教学工厂使得学校拥有较大的自主性,进行自我管理和服务,学生也可以有较多的时间参与带有生产性的教学实践。但由于财政的投入往往是一次性的,实训基地后续面临的设备更新、工艺革新等往往难以解决;此外,由于是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实训为主,企业未必会派出最优秀的兼职指导教师,因此,这类教学工厂的真实产品生产能力相对较弱。二、“厂中校”模式“厂中校”是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完全按照企业的运营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厂中校”模式一般用于学生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当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无法满足或容纳大量学生实训,或学校无法提供整套实训所需的设备时,利用“厂中校”,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的难题。学生在“厂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时,学校一般会配备教师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还可以了解企业采用的最新工艺和技术,并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是一种多方获益的模式。三、“校中店”模式

这类生产性实训基地一般适用于商科类专业。利用学校的场地及全部或部分设备,组织学生开展实训和经营门店,在达到实训目的的同时,又能产生销售业绩。“校中店”模式具体又有以下几种情况:1.校内超市

零售企业通过学校后勤服务中心,以招投标方式进入学校,建立规模不大的超市,主要经营食品、日用品和学习用品,以满足学生日常生活。如许多高校校园内部设有的“教育超市”就是此种类型的“校中店”。现在大部分高校都设在远离市中心的高教园区,各校离高教园区建立的商业中心距离不一,有些学校位置较偏,交通又不便,校内超市便成为学生最主要的购物点。部分校内超市也接纳少量学生勤工俭学性质的实习实训,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生产性实训格局,针对性和效果都不甚明显。2.企业设立的连锁经营门店

这种形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以提供学生实习实训为前提,兼顾企业品牌推广和盈利的“校中店”。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提供场地及部分设备,企业按照连锁门店的统一要求出设计图纸并进行装修。一般情况下,店内装修和设备均由企业提供。这类连锁经营式的“校中店”的建立,往往需要基于下述条件:(1)合作企业比较注重企业形象展示。(2)“校中店”的功能从学校来说,满足学生实训优先于获取销售业绩,从企业来说,品牌展示优先于盈利,如杭州朴上寸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设立的“朴茶坊”就是以企业品牌和产品展示为主的“校中店”。(3)在“校中店”所处的位置,学生的流量达到一定规模。无论是以品牌展示为主的“校中店”,还是以获取销售业绩为主的“校中店”,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由于投入了设备,许多“校中店”企业还派1~2名员工进驻管理,产生了一定的成本,都希望有一定的产出,因此需要有较多的学生来购买企业的产品或增加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3.学生自主创业设立的店面

近年来,随着各地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如杭州市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已上升到最高可以提供30万元贷款;同时大学生自身创新创业意识也在增强,几乎每所高校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校期间开始自主创业,而不少学校为了鼓励学生的创业活动,也专门开辟创业园区,免费提供场地,让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创业园区内常见的门店一般是几个同学合伙建立一个店面,经营范围多样。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创业园为例,学生自主创业的门店经营范围包括快递、日用品、花店、文本制作、文化创意类产品等,不少门店请了大量学生做兼职,进行门店与产品的宣传,以及担任兼职店员,使得一定比例的学生参与到了生产性实训活动中。第三节 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国外模式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选择是围绕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而开展的,建立什么样的实训基地要看采用什么样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双元制”模式、CBE模式和TAFE模式,三种模式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也各有特色。一、德国“双元制”模式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这种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秘密武器”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后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双元制”的实施反映在微观层面的课程上,是依据文化教育部长会议的总纲教学计划中关于职业学校的专业教育内容,由各州文化教育部长根据本州实际情况来制订的。课程总体可划分为两类,即理论课和实训课。理论课包括普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基本理论的学习,主要在职业学校进行,实训课主要在企业内进行;但两者也有一定程度交叉,企业也在实训教室为学生讲解必需的理论知识,职业学校也有作为理论教学补充的实训演示车间。

由于德国“双元制”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和学校的时间比一般是4∶1,因此形成了以企业为主要场所以及以校内实训演示车间为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1.企业实训基地

根据这种模式,学生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企业培训来完成的。学生在企业的培训场所包括工作岗位、实训工场和跨企业的训练工场,培训的依据是“企业培训安排”,培训的内容是结合本企业、车间、岗位的具体情况,由用人部门或车间与培训教师共同商定,是针对企业需要进行的。学生在培训期间还可以依法从企业那里获得部分报酬。在培训教师的选择上,企业的实训教师一般必须是已完成职业培训后,具备2~5年的职业实践的师傅,学校和技术员学校的毕业生,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后符合《实训教师资格条例》才能上岗。2.校内实训演示车间

职业学校也有教学车间,补充企业里无法完成的培训,为理论教学提供直观和演示手段。

因此,构成“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本质要素就是企业和学校。企业着重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学校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二、美国和加拿大CBE模式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即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它是流行于美国、加拿大社区学院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CBE模式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课程开发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CBE以“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基础、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生学习的科目;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专项能力”以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学习计划。按照每个学员的不同入口层次,逐一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期限、学习计划、时间安排、进度深度等,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最后,使用标准的评价体系,通过高频率的衡量,对学生能力水平进行考评。

CBE模式下,实践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在实训课堂完成的。实训课堂从外观看相当于实习车间,但设备、设施是实际工作中最先进的而不是企业闲置废弃的,实训活动也都是真实的训练,而不是演示点缀。在美国、加拿大的社区学院里,不但工科,而且财、卫、艺、体、管理等各专业都有自己的实训课堂。

门类全面的实训课堂的建立,离不开行业企业。社区学院十分重视与工商业界结成非常紧密的伙伴关系,这种紧密的联系是靠行业协会(Sector Council)来实现的,这些行业协会一般是企业和社区学院自发组成的非官方组织,如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Association of Canadian Community Colleges)和美国社区学院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行业协会在实训课堂组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促进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完善实训教学内容等方面,构建起校企有机沟通的桥梁。三、澳大利亚TAFE模式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的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独立、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TAFE的人才培养途径非常灵活,不管年龄多大、是否有工作,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选择全日制、半日制、函授或远程教育等学习方式。只要通过评估积累到一定的学分,就可以取得证书和文凭。

TAFE的课程只设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由各州依据国家行业培训咨询机构制定和开发的培训包,根据行业和课程的类别设置不同的教育服务部门来统一进行课程开发工作。按岗位需求,将应具备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分解,并将行业标准转换成课程。

TAFE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室就是实验室,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融为一体。教室里一般摆满了教学用具及一般性试验设备,边讲边练。业余时间学生都在实习车间操作干活。这种安排,方便了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提高了教育效率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速度。TAFE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全部是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的,专职教师至少有三年的实践经验,受过大学教育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培训,持有教师资格证书,通过4级职业证书和工作场所的训练,还需要定期去企业进行专业行业实践。仿真性强的实训场所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保证了教学实训的效果。第二章“校中店”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与功能保障第一节 “校中店”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一、“校中店”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校中店”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其最大的特色是职业化人才的培养,通过真实的实训环境,为学生提供实战性的职业岗位,开展实用性职业技能训练。在这个平台上,采取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的“公司制”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企业职业岗位培训和上岗操作要求进行实训与考核,学习和实训的内容要求直接与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对接,提高了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履行职业岗位职责的能力,实现了毕业生向企业员工的“零距离”过渡,同时也使学校的实践教学模式逐步向职业化方向转型,进而形成面向市场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效的载体。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主要来自于三方面的需求:1.当前我国社会的现实需要

当前,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需求日益高涨,近年来劳动力和人才市场上出现的矛盾表现为:一方面是企业的用工荒,另一方面却出现了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知识性失业等现象,“史上最难就业年”的说法此起彼伏。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不足70%。有专家分析,未来十年是我国人口数量增长和劳动力供给的高峰时期;另一方面,我国绝大部分行业都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其中包括高素质一线劳动者。因此,这一矛盾的背后其实质是适合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适用型高素质人才的缺失。高职院校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一定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2.国力竞争的长远需求

人力资本的竞争是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体现。从劳动力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迈进是中华民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需要。早在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就强调:“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党的十七大制定了“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指出要实施国家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完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因此,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创新能力与敬业精神,能够有效支撑国家各项关键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基石。3.高校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必然选择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高职院校的使命。二、“校中店”实训基地是学生职场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建立以“校中厂”、“校中店”为代表的产学研合作实体,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合作方式,努力争取校企零距离的对接,真正地实现了校企文化互融互动。具体来讲,一是“校中店”教育模式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经营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培养学生的过程之中,使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二是这种教育模式为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条件。学生在校园内学习只是从教室到实验室及实训室,而学生进入“校中店”,可以提前了解、熟悉和适应企业的职场环境,对学生未来的择业和社会用人都很重要,使教育的全过程在学校和职场这两种文化环境的协调下良好运行。三是注重对人才进行全面培养,不仅通过课堂、普通的实训室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岗位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把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总之,把优秀的企业职场文化引入校园,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进而真正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这已成为当前众多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如在“教学工厂”理念逐步形成及实践的过程中,“守法、重秩序、讲效率、尊重他人利益和契约关系、有公德心、讲话清楚、思考实际、不耍花招、不找门路”等具有新加坡特质的文化生态与新的教学模式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务实禀赋为核心的教学文化生态。这种教学文化生态的形成,恰恰是新的教学模式与本土文化生态相互融合提升的产物。三、“校中店”实训基地是商业伦理传承的重要体现

商业从业人才职业素养重点体现在吃苦精神、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等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上。企业伦理渗透在企业的精神、价值观、制度、理念、习惯等各个方面。只有融入企业,才能真正感受、理解、接受企业文化和伦理。“校中店”实训基地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真正以岗位工作过程为需求,有助于学生切合实际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找准定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最大的特点与竞争力体现在能够较好地符合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因而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接受企业文化和伦理的内在要求,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工作纪律、职业技能等方面得到全真培养,从而提高工作热情与效率,最终提高其社会竞争力,从根本上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校中店”实训基地能弥补校外实习受企业经营制约大、轮岗机会少、岗位内容单一等不足,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扎实掌握并运用综合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满足学生创业活动和毕业设计需求,提高学生依靠自身技术技能解决经营现场实际客户开发、产品销售、门店现场管理、财务管理等问题的能力,真正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校中店”实训基地是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零距离对接,学生总体素质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有效途径。“校中店”实训基地很好地体现了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中融入传统商业伦理、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用企业化方式进行学生管理的办学思想。四、“校中店”实训基地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校中店”实训基地是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平台之一,具体体现在:1.“校中店”实训基地为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良好条件

一方面,“校中店”实训基地为教师按教学需要顶岗、轮岗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有利于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的顶岗、轮岗实践往往是要管理学生实习的,这也鞭策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此外,由于“校中店”具有经营性属性,有来自学院和系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绩效目标考核,也促使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2.“校中店”实训基地为教师科研和创新提供了合适的平台“校中店”实训基地为教师提供了真实的实践机会,而且,和校外实训基地不同,在“校中店”实训基地中,教师往往就是生产经营的组织者、管理者。这样的地位,一方面,促使教师为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进行科研和创新;另一方面,又能让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创新项目能较快地在实践中检验应用。这些都较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科研和创新的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科研和创新的能力。五、“校中店”实训基地是校企实现“双赢”的重要途径

目前,“校中店”实训基地主要采用学校和当地较大企业合作的方式,一般由学校提供场地、工作人员、工作费用等,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业务、经营设备等,所得利润校企之间按合同规定的比例分成(企业一般获得较多利润)。这也是一种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1.“校中店”实训基地做到利益“双赢”,是校企进一步合作的关键

维系校企合作的纽带首先是利益。互惠互利,使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都有利可图是校企合作持久深入的关键所在,是校企双方进一步合作的前提和动力。通过校企合作建成的“校中店”实训基地,学院主要获得办学效益,企业主要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比如品牌影响力、产品销售渠道、员工培训等隐性因素。

从学校角度看,通过与企业合作,得以建立稳定的校内实训基地,使培养的学生更加契合地方经济与企业发展要求,毕业后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实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情感,获得实际工作的经验,提高了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比较顺利地解决一部分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也有利于教师掌握第一手资料,熟悉企业实际,便于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专业教师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用工需求方向,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功底的情况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同时可以增加与企业的交流,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特点,为未来指导学生就业提供借鉴。

从企业来讲,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在不出场地和基本不出人工的情况下获得大部分的经营利润。同时,企业也可“近水楼台先得月”,挑选优秀实习学生充实到企业员工队伍中,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吸纳人才。2.“校中店”实训基地能够加强校企情感交流,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学合作”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纽带就是情感。情感交流加深了校企进一步合作的热情。校企之间的合作,就是学校和企业的领导之间、员工之间的合作。由于合作,大家要共同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分享喜悦。此外,学校会在企业有突击任务时提供劳动力方面的支持,会在企业员工需要培训时提供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的支持,还会为企业提供科研方面的支持。而企业也往往就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解决了高职院校大批学生实习的问题和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学队伍提供帮助,同时,企业中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学注入了不竭的活力。在这样的精诚合作中加强了情感交流,这也必将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进一步合作,使双方的合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第二节 “校中店”实训基地的功能保障及实施途径一、“校中店”实训基地的功能保障建设

经管类高职院校的“校中店”实训基地,主要功能还是要体现在人才培养上。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规模化培养的主要场所,主要通过培养合格人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与人才培养直接相关的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具备的基本功能。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功能直接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模、类型和质量,必须优先保证。一是要能按照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各种实践教学;二是要能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教师或社会人员进行相应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三是要能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承担对学生或培训者的相应职业技能的考核结果进行检验。为此,“校中店”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强化下列举措,以保障其功能的实现:1.通过建章立制保障“校中店”教学实训的主体功能“校中店”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最主要的功能是教学实训,为确保在建设过程中不偏离主要目标,在合作双方签订的合同和制定的运营章程中,我们除了要对资金、设备、场所、人员、项目管理等作出约定外,还必须始终明确要以专业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合作双方对专业人才培养所必须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基地常年提供多少工作岗位、多少运营时间、多少合作项目用于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工学交替以及顶岗实习。同时,我们要建立、健全基地内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双方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机制,落实机构和人员配置,明确管理职责,保证基地教学实训功能的实现。

另外,我们要建立“校中店”实训基地建设的考核和预警机制。对一定时间内无法提供一定项目、岗位供学生实习、实训的,先给予一定期限的整改,经整改仍然不符合要求的,终止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不断的更新,实现基地建设的不断优化和提升。2.通过整合校企资源,拓展“校中店”实训基地多重功能“校中店”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教学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体。学校要整合政府、行业的资源,根据不同生产性实训基地条件、实力的差异,分层次、有计划地拓展技能考证、员工培训、成果展示等功能;同时,要为引入企业办理税费优惠政策提供更多服务,为企业开拓经营领域提供帮助。只有不断扩展校企互利共赢的结合点,才能实现基地效益最大化,才能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3.通过体系构建探索和发挥“校中店”实训基地的延伸功能“校中店”的内涵深化与功能延伸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应逐步建立教学、科研、就业、技能竞赛、经营五位一体为特征的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的基地功能体系。在基地教学服务功能延伸方面,把“引店入教”与“功能共享”相结合,即以经管专业群为依托构建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框架,实训基地通过容纳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房地产等专业,实现专业集群内的资源共享。“功能共享”策略的实施,不但节约了投资,提高了设备、设施的利用率,更促进了各专业之间师生的交流与素质业务提升。在技能服务方面,专业教师以“校中店”为载体,开展以营销专业为主体的校内营销调研与策划技能大赛,并使之逐步向营销综合技能鉴定方向深化发展。二、“校中店”实训基地功能保障的具体实施路径1.自主经营的“校中店”模式

自主经营的“校中店模式”是门店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校中店”运营上,采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分时段轮流开展自主经营的模式。各班在负责经营期间,采用自愿为主、协调为辅的办法,将班级学生分配到“人力资源部”、“采购部”、“市场部”、“运营部”、“财务部”等不同部门工作,并推选出店长2人,全面负责超市运营和管理。教学上,教师将营销策划、销售管理、推销技巧、商务谈判、零售管理等课程的综合性实训项目与超市的运营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营“校中店”的过程中完成项目实训。“校中店”员工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商品的采购、门店的布局、商品的定价、促销方案的设计等均由学生负责,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授课教师仅负责过程监控与指导,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有效融合。2.“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有“一个目标”,即以创业为主的培养目标。在以创新、创业为时代主题和高校学生就业难的新形势下,将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就业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为创业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已成为高等教育“最崇高的使命”。其次要求具备“两个能力”,即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这是创业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创业成功的必备素质。整个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都是以学生的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两个能力的培养来展开的,因而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是市场营销专业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全部着力点。最后要求具备“三个适应”,即适应就业、适应创业、适应社会。这是市场营销专业实战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根本宗旨。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与高要求的趋势,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起点要高,同时能够适应多层次的社会需求。3.项目营销推广模式

项目营销推广模式是“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模式。根据连锁企业门店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销售和策划能力是营销专业必须掌握的核心职业能力。强化学生销售与策划职业能力训练,仅以“校中店”中的超市模式作为单一的实训平台是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的。同时,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丰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商业业态,从而丰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实实践项目,强化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建立了以笃行创业园为依托,以项目运作为基础的“项目营销推广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不仅为经营管理系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平台,也为有志于“创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在“项目营销推广中心”的运营中,凡是优质的推广项目都可以被引入到中心里来。项目负责人通过提交项目申报建设方案,上报“项目营销推广中心”进行审批,经过可行性论证后便可实现项目落户。获批落户的项目,可采取多种业态方式运作。例如,项目发起人可自筹资金组建公司,以公司制运营;也可以采取加盟形式引入连锁“门店”展开运营。所有营销推广项目均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教师引入的项目,学生可以参与合作经营;学生引入的项目,教师亦可以应邀参与指导或进行投资。教师和学生在项目运作中实现了有效互动,在互动中不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项目营销推广中心”作为一种创业孵化型基地,有利于在校内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开展职业教育的特色。第三章校企合作门店营销管理人才的培养第一节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理论解释

人才培养模式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形式、标准、范式、结构以及思想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包含目标、规格、制度、过程和评价等五个基本要素。这个内涵的关注焦点就是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式、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才培养的规格是什么,培养规格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层次与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人才培养规格从构成要素上来说,主要涵盖人才培养的主体,即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对象,也就是学生,以及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措施途径和程序过程等。

综上所述,“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人才培养规格的核心问题,既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检验学校人才培养效果的要点所在,其他的问题都是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展开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教育组织体系和结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途径以及相关制度和评价体系等,就是基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出发点而构建的。

为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发展要求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变化,企业用工标准的变化,以及目标就业岗位的技术变化进行形式、标准、范式、结构以及思想体系的变革。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目前,从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与深度来看,国内高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五种类型:(1)“订单式”人才培养。舒卫英认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根据用人单位提出的用人需求,制定委托培养计划,专门为特定企业培养人才的方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被赋予人才培养的主动权,由学校、合作企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三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方案以及培养方式。订单培养是目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最成熟的模式之一。它能最直接地将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与具体要求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中去。“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但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仅适合在一些用人需求量较大,且用工数量比较稳定的大型企业与学校之间。(2)“校企联合式”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式”人才培养模式也是目前国内许多大企业参与学校办学的主要模式之一。何小雄认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