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箫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16:22:00

点击下载

作者:(明)汤显祖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紫箫记

紫箫记试读:

总序

邹自振

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写道:“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按:实为同一年)。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当伦敦的寰球戏院正在上演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时,东方庙会的中国舞台则在演出汤显祖的《紫钗记》和《牡丹亭》。汤、莎二人是同时出现在东西方的两颗最耀眼的艺术明星。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又号清远道人,出身于临川(今江西抚州市)城东文昌里的一户书香之家。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而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渠、墨、兵、神经、怪牒诸书”(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他不但爱读“非圣”之书,更广交“义气”之士,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高尚品格。青年时代,汤显祖因不肯接受首辅张居正的拉拢而两次落第,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34岁时,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中进士。但他仍不肯趋附新任首辅申时行,故仅能在南京任太常博士之类的闲官。在职期间,他与东林党人邹元标、顾宪成等交往甚密。

明王朝进入汤显祖所生活的嘉靖、万历年间,已是千疮百孔、腐朽不堪。万历十六年(1588),南京在连遭饥荒之后,又发生大疫,汤显祖目睹朝廷的救灾大员饱受地方官贿赂反而得到升迁的事实,便于万历十九年(1591)毅然上疏,抨击朝政,弹劾权臣。这篇震惊朝野的《论辅臣科臣疏》,使汤显祖遭到严重的政治迫害,他被谪贬广东徐闻县典史。一年后移任浙江遂昌知县。在任期间,他清廉俭朴,体恤民情,下乡劝农,兴办书院,抑制豪强,平反冤狱,驱除虎患,除夕放囚徒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些局部政治改革的成功,使汤显祖相信用“瞑眩之药”便能够医治明王朝的痼疾。然而事与愿违,他在遂昌五年,虽然政绩斐然,百姓拥戴,却受到上级官吏的欺陷和地方势力的反对。黑暗的现实既堵塞了他施展个人抱负的道路,也浇灭了他依赖明君贤相匡正天下的政治热情。万历二十六年(1598),他决计向吏部告归,回到老家临川玉茗堂寓所。就在这一年,他完成了代表作《牡丹亭》,接着又完成了《南柯记》(1600)、《邯郸记》(1601),加上早期的《紫钗记》(1587),汤显祖以“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构成一幅明末社会的现实图景。既然仕途不通,政治抱负无法实现,那就把批判与理想诉诸笔端,通过作品去反映时代,表现他全部的爱与恨。

在中国文化史上,汤显祖是最富有哲学气质的文学家之一。他13岁即师事泰州学派的三传弟子罗汝芳,后来又非常敬仰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思想家李贽和名僧紫柏禅师(达观),并提出了著名的“情至说”,与封建的“理”的教义相对立。这种先进的哲学观点,为他的创作活动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汤显祖一生共创作传奇五种。《紫箫记》为未完成的处女作,在其未仕之前(1577)与友人谢九紫、吴拾芝、曾粤祥等临川才子合写于故乡。主题仍未脱“才子佳人”之俗套,基本上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矛盾。此时的汤显祖还未涉足官场,怀抱一腔用世壮志,出世思想还未出现。至于作品中出现的“侠”的观念,乃是其后来在创作中反映正义与邪恶斗争的一个基础。“临川四梦”的基调与特色,均能在《紫箫记》中找到雏形。

十年后,汤显祖在南京任上对《紫箫记》进行彻底改写,易名为《紫钗记》。《紫钗记》较好地继承了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的现实主义精神,也体现了汤显祖的“情至观”,鞭挞了封建权贵,歌颂了理想的爱情。剧本除对霍小玉和李益的坚贞爱情进行了极为动人的描绘外,较之《紫箫记》,特别增加了卢太尉这一人物。对卢太尉专横跋扈的揭露,显然反映了汤显祖的个人经历。

在“临川四梦”中,作者自己最为得意,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并奠定汤显祖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是《牡丹亭》。《牡丹亭》以五十五出的篇幅,敷演了生死梦幻的奇情异彩——“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全剧通过杜丽娘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幻想中的喜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表现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冲决礼教罗网的决心,歌颂了他们为追求理想的婚姻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可以说,《牡丹亭》这部悲喜剧,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透露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最初信息。《南柯记》取材于唐人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这部作品反映了汤显祖戏曲创作的一个大转变,同时也是其对现实社会进行深入思考的表现。在剧中,他一方面通过淳于棼居官南柯,严于律己,勤于政事,将南柯一郡治理得物阜民丰、世风淳厚的事迹,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其中;一方面通过淳于棼的宦海浮沉,真实地反映了明朝中晚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特别是对于封建君臣之间所存在的尖锐矛盾,揭露至深。《邯郸记》系由唐人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改编,其创作意图在于批判时政,揭露和讽刺上层统治者的卑鄙无耻。卢生不像《南柯记》中的淳于棼,他毫无匡时济世之志,只是一心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地位越高就越加腐败,这正是对当政权臣的写照。剧中写卢生梦醒之后,求仙证道,宁肯在天门清扫落花,也不愿在人间过那种争名夺利的龌龊生活,是大有深意的。这明显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极端厌恶。

汤显祖在文学思想上与同时代的徐渭、李贽和袁宏道等人相近,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提倡抒写性灵,强调“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耳伯麻姑游诗序》)。他一生写了2200多首诗歌,颇多佳作,特别是《感事》、《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等诗作,把矛头直指封建皇帝,其大胆和尖锐,为同时代诗作所罕见。

在戏曲批评和表演、导演理论上,汤显祖也有重要建树。他通过大量书札和对《西厢记》、《焚香记》、《红梅记》等剧作的眉批和总评,发表了对戏曲创作的新见解。他认为作品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不要单纯强调曲牌格律而削足适履,“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答吕姜山》)。他和以沈璟为首的偏重形式格律的吴江派进行了激烈的论争。他自己也勤于艺术实践,“为情作使,劬于伎剧”(《续栖贤莲社求友文》),“自踏新词教歌舞”(《寄嘉兴马乐二丈兼怀陆五台太宰》),“自掐檀痕教小伶”(《七夕醉答君东二首》),同临川一带上千名演唱宜黄腔的戏曲艺人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作于万历三十年(1602)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是我国古典戏曲导演学的拓荒之作,汤显祖堪称中国古典戏曲导演学的拓荒者。

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和戏剧活动影响深远。师法于他的“玉茗堂派”戏曲家,在明代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清代则有洪昇、张坚和蒋士铨等。直到今天,“四梦”里的许多精彩片段还保留在京剧、昆剧和地方戏舞台上。

汤显祖戏曲是我国乃至世界戏曲史上的杰作。四百年来,汤显祖研究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01年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汤显祖戏曲作为昆曲的代表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汤学研究业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

汤显祖的剧作初以抄本行世,传于友朋。《玉茗堂尺牍》卷四汤氏《答张梦泽》信中说:“谨以玉茗编《紫钗记》,操缦以前;余若《牡丹魂》、《南柯梦》,缮写而上。问黄粱其未熟,写卢生于正眠。”此信写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邯郸记》尚在写作中。其后渐有刻本,汤氏生前刻本已经梓就,并广为流传。明清两代汤显祖剧作刻本众多,仅以《牡丹亭》而言,就不下30种。

比较而言,晚明毛晋所刻《六十种曲》本是晚明剧坛上的通行本,也是明清刻本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六十种曲》不仅全部收录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还收录了其未完成的处女作《紫箫记》,以及硕园删改本《还魂记》,充分说明了毛晋对于汤显祖及其剧作的推重,可谓别具慧眼。他的版本,反映了明代后期社会的审美观念,也最接近汤显祖时代的思想风貌。

我们编撰的这套《汤显祖戏曲全集》即以毛晋汲古阁刻本为底本,并与明清其他版本参校,尤其参考了当代钱南扬、徐朔方诸先生悉心整理的笺校本。我们的工作是对汤显祖的全部戏曲进行精当的注释和评析,力求通过简洁准确的注释为读者扫清阅读障碍,并从文本出发,联系舞台演出,涉及情节发展、人物性格、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帮助读者进一步鉴赏和品评汤显祖戏曲,使全书成为一套兼顾学术性和普及性的汤显祖戏曲读本。

凡例

一、本书是一套兼顾学术性和普及性的汤显祖戏曲读本,旨在帮助读者进一步鉴赏和品评汤剧精华。

二、全书按汤显祖戏曲创作的时间先后,依次分为《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五册。

三、各册正文均包括戏曲原文、注释、评析(出评)和随文插图等部分。

四、充分尊重原典,对正文只作简单的技术处理,原文少量的通假字、异体字等,均改为现行的规范字,如“沈”改为“沉”、“壻”改为“婿”等,但“甚”、“什”等异体字,则按原文保留原字。

五、删除正文以外的序跋、评点文字,不出校勘记(必要的校勘在注释中说明),但保留一定数量的原始插图。

六、正文的曲牌唱词(包括衬字)、科介、宾白(念白)等已用不同字体字号作了严格区分,一目了然,以便读者阅读。

如《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皂罗袍】一曲: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原来”、“都”、“忒”、“这”为曲中衬字;“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为宾白;其余文字则为唱词。

七、注释的重点在于对生字难词注音、解释,对重要的成语、典故、方言列出出处,做到语言准确简洁、明白晓畅,避免繁琐考证。

八、评析从文本出发,结合舞台演出,涉及情节发展、人物性格、艺术风格等诸方面的分析。评析文字根据每出剧情需要,长短不拘。

九、各册正文前均有全书总序、凡例以及对该戏曲的述评,正文后均有附录、后记。

十、述评由各册戏曲的评注者分别撰写,内容包括剧情叙述、作品评价等,对剧本进行精当的评介和导读。

十一、附录包括汤显祖所取材的原著、戏曲主要版本及主要参考文献。

共攀桃李出精神——《紫箫记》述评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生以“玉茗堂四梦”傲视曲坛,特别是其中的《牡丹亭》传奇,“几令《西厢》减价”,至今仍活跃于舞台。但要讨论汤显祖剧作的成就,还必须关注其传奇创作的发轫之作——《紫箫记》。一《紫箫记》演唐代著名诗人李益与王府郡主霍小玉的爱情故事。本事出唐人蒋防的《霍小玉传》。小说原为一个悲剧性故事,以才子李益负心别娶、霍小玉抱恨而终为结局。但汤显祖此剧不是对唐人小说的简单翻版,而是借唐人小说为线索,另起炉灶,结合其他故事,重新创作而成。《紫箫记》得名于剧中第十七(《拾箫》)、十八(《赐箫》)、十九(《诏归》)三出,小玉在上元佳节拾得紫玉箫一管,并得赐箫诏归团聚。这一情节,实据《大宋宣和遗事》亨集中一段故事的改编,只是将妇人换成小玉,金杯换成紫玉箫,情节亦略作改动(徐朔方《紫箫记考证》)。《紫箫记》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万历五年(1577)秋至七年(1579)秋(徐朔方《玉茗堂传奇创作年代考》)。其时汤显祖年岁在三十左右,因不受当时首辅张居正招览,累试不第,在临川家居,与友人吴拾芝、谢廷谅、曾粤祥等朝夕唱和,用当时还较少为文人士大夫关注的传奇戏曲形式,创作这部才子佳人故事戏剧。

但是,《紫箫记》只写到三十四出,因友朋分散等原因,就因故中止了。

现在可以看到的《紫箫记》的内容是这样的:

时值新春,陇西书生李益(十郎)在京应制,与友人骠骑将军花卿、徐州武举石雄、吐蕃侍子尚子毗春日宴集。霍王侍妾郑六娘携女儿小玉并侍女浣纱、樱桃在府中翠阁银塘春游,感受新春气息。花卿于军营中宴请十郎,令爱姬鲍四娘唱曲佐酒,时有郭小侯骑骏马过,花卿乃以爱姬鲍四娘换取骏马。郭小侯为四娘置别院,只是让她在良辰佳节入府中相随歌舞。恰在此时,郑六娘请鲍四娘担任女儿小玉教习。小玉向四娘求“外间才子诗词”,鲍四娘举李十郎“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之句,引动小玉无限遐思。

霍王人日家宴,命郑六娘、杜秋娘演唱新词。在听了李益[宜春令]词后,霍王感慨万千,尘心顿消,决定入华山修仙。行前赐郑六娘名净持,赐女儿小玉红楼一座,从其封邑姓霍;让杜秋娘到西王母观中修道。李益访鲍四娘,得知小玉深爱其诗,因托四娘为媒,前去说亲。小玉担心李益已有婚娶,又怕婚后需回陇西,便让侍女樱桃假作鲍四娘养女,前往打探。樱桃探明十郎未婚,婚后也将在京城久住。十郎则将家传的九子金龙镜、三珠玉燕钗作聘礼。又向花卿借骏马仆人,前往霍府就婚。

花卿、石雄、尚子毗前来祝贺。席间,花卿让小玉要勉励丈夫“努力前程”,小玉则谓“只怕十郎富贵,撇了奴家”,花卿当即担保“十郎不是两心人”。转眼上元佳节来临,皇帝下旨,传示都下士女,无论贵贱道俗,俱得至华清宫玩灯,尽丙夜。以示与民同乐。十郎与小玉同去赏灯,兴浓忘记时间,不觉丙夜已尽。恰逢金吾清宫,慌乱间,小玉与众人走散。惟于地上拾得紫玉箫一管,因思自己一个弱女子,此刻纵出得宫去,也将落入外间少年之手,不如让清宫太监拿住。小玉被拿住后,交郭娘娘讯问。小玉细说情由。娘娘嘉许小玉好志气,并引奏御前。皇上赐小玉所拾紫玉箫一管,内科一道,派女官内臣送回府。

小玉与十郎情意日深。一日游园,小玉谓男子多好新,因与十郎约定十年欢爱;十年后,允其另聘新欢,自己也死而无憾。十郎则称决不相负,并在乌丝栏纸上写下誓言:“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永劫同灰,无忘旦旦。”

十郎殿试,被圣旨钦点为状元,授翰林供奉,并着五日后往朔方参丞相杜黄裳军事。好友石雄中武状元,奉旨经略陇西吐番事;花卿表奏边关效用,奉旨仍任西川节度使;尚子毗亦获准西归。四人依依惜别,小玉亲到霸桥驿为十郎送行,愁肠寸断,悲怨缠绵。

十郎抵塞后,与杜丞相出塞巡边,担当使命。小玉在家中思念十郎,与母亲前往西王母观中烧香祈保。一日,圣旨传到边关,诏召杜、李回京,朔方边情暂付左、右将军协理。杜丞相令十郎调停二将,酌理边情,自己先入长城,半月后即派人接取。杜丞相途经章敬寺,访旧友四空禅师,感叹人生“只是蜉蝣一梦”,在佛前发念,“愿抛烦恼,竟证禅心”。临行前,对四空允诺,回京“谢官后,长来栖托”。半月后,十郎想念爱妻小玉,正思绪万千之际,接取他返京的旗卒方才来到。

尚子毗自归吐蕃后,在昆仑山中闭门读书。一日吐蕃赞普来访,言欲攻打唐之陇西。尚子毗劝其不如与唐和亲,赞普即邀其出山同行。尚子毗允诺,但要求不受品级,且完事后容其自便。

又是一个七夕之夜,郑六娘为减轻女儿相思之苦,请鲍四娘、杜秋娘过红楼乞巧穿针,众人嬉戏正酣之际,报子来报“李老爷已到”,众人惊喜无比。

以上即此剧已完成的三十四出之剧情。而据第一出《开宗》预告的剧情概要,这还不到全剧的一半。其未完成部分,剧情大致是:十郎回来后,又担当护送公主出塞和亲的大使,和亲队伍与异族军队发生冲突。有徐姓女子,陪同十郎一起出塞和亲,因而也同受围困。李益出塞,久久未归,是非谣言传到了小玉耳中,小玉遂心生痴妒。小玉因家无出产,处境困难,遂将御赐的紫玉箫卖了,以筹银赀。正当十郎危急之际,好友尚子毗赶到,解开了重围,救出了十郎与公主。皇上嘉李益功勋,迁升他为当朝一品的官职。小玉也终于与李益团圆,有情人终成眷属。二《紫箫记》叙写了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故事,以有情人的最终团聚,替代了其所本的唐人小说的悲剧结局。小说中负心绝情的李十郎,在汤剧中也成了忠于爱情的志诚郎。不过唐人小说对封建门阀制度进行尖锐批判的现实主义精神,在《紫箫记》中也就荡然无存了。尽管剧作对人间“真情”予以颂扬,显示汤氏“至情论”思想在其不甚成熟的处女作中即已萌芽,但《紫箫记》所歌颂的李、霍爱情,格调并不高,纯粹只是一种男欢女爱,缺乏较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这里我们不妨与《西厢记》所描写的崔、张爱情作一比较:崔莺莺是在老夫人“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闲散心一回去来”的吩咐下出场的,一个幽居深闺、各方面均受到严格管制、压抑的封建贵族小姐来到大家面前,且一出场就唱了一曲:“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样一位身心受到极端压抑的封建大家闺秀,当一位风流倜傥的书生出现在她面前时怎能不怦然心动,所以剧本才会有“旦回顾觑末下”(旦即莺莺,末为张生)的表演提示。张生也的确堪称“情种”,见到天仙一样的莺莺小姐,简直忘乎所以,并当即改变自己的计划,提出到普救寺觅一僧房“温习”功课的要求,其真实目的是为了能得到机会多看几眼莺莺,甚至连上京去应举也抛到脑后,其后的跳墙、相思、惊梦等情节也表现了他情感的一贯性。最后当爱情遭到了代表封建势力的老夫人的阻挠时,他们也是齐心协力冲破阻挠(在红娘的帮助下),战胜困难。可见,崔、张爱情已经不再是那种寻常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王实甫已将之置于与封建婚姻制度相对立的高度来谱写这曲恋歌。

对比之下,《紫箫记》中的李、霍爱情则仍未完全脱离“才子佳人”模式的窠臼。小玉生长在锦衣玉食的王侯家庭,父亲出家修仙,准其听母择婿,母亲为她选婿最后也要其本人首可,颇有些今天家庭民主之风。宽松的家庭环境,使小玉能凭两句诗即对李益产生倾慕之心,因其才而爱其人,这也是很自然的事。剧中李益虽也被刻画成志诚郎君,但他起初求的却是能配得上自己才华的绝色女子,且要求对方有丰厚的家资,以便婚后既能餐秀色,又能享荣华。婚后他们过着男欢女爱的幸福生活,小玉虽也担心过十郎将来会抛弃她,但李的一纸盟誓就换得了她的安心。霸桥送别,小玉愁肠寸断,十郎则眼泪也不肯轻易洒落。虽然《边思》一出也写了他对小玉的思念,但后面他又娶徐女做小,用情则不专一。可见,《紫箫记》所描写的李、霍爱情显得有些平庸,李益身上总是散发着一丝男权的气息。

不过,《紫箫记》毕竟是汤显祖在传奇创作上的初次努力,在剧作的思想内容方面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紫箫记》将唐人小说对李、霍婚姻悲剧的描写,改变为对李、霍爱情的赞颂。这在当时尽管缺乏现实的基础,却与晚明泰州学派的启蒙主义思潮是合拍的。汤显祖曾师从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1483-1541)的三传弟子罗汝芳(1515-1588),泰州学派尊重个体,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至情论”思想与之是一脉相承的。《紫箫记》对“真情”的歌颂,尤其是对霍小玉执着爱情的赞美,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小玉虽出身王侯之家,但由于母亲的出身不高,她也没有太多的优越感,随着霍王入华山修仙,她与母亲被放出,因而在婚姻上,她自是极其慎重。当鲍四娘前来为李十郎提亲时,尽管她对十郎心仪已久,但聪敏机智的她却派出侍女樱桃去弄清十郎求亲的真实目的,等到最终确定十郎是可以托付终身之人,才对其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真心。因此剧中才会有霸桥送别时小玉的愁肠哀怨、西王母观为十郎烧香祈保、十郎娶徐女作小后小玉的痴妒等关目,所谓爱之深、思之切、恨之亦切是也。正如汤氏自己所言“霍小玉能作有情痴”(《紫钗记题词》),虽然这是针对《紫钗记》中的小玉而言,但《紫钗记》对小玉性格的描写基本上吸收了《紫箫记》中小玉形象的合理内核,《紫钗记》的大团圆结局也可说是对《紫箫记》结局的保持。当然,《紫钗记》增加了卢太尉这一形象,使其批判锋芒远远超过了《紫箫记》。因此,对“有情痴”的小玉的歌颂,对其一往情深、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肯定,应该是汤氏创作《紫箫记》最初的出发点。只是初作传奇,还不能较纯熟驾驭这种艺术形式,使得在对人物的把握上出现了欠缺,但这一切都将随时间的推移,作者人生历练的增长而臻于完善。

其次,《紫箫记》增加了杜黄裳这一人物,也值得我们注意。杜黄裳以邠国公并丞相的身份,亲临朔方戍边。这一情节的设置,当然是为了写十郎在殿试后到朔方参军戍边,但对杜黄裳这一形象在客观上起到了褒扬作用。历来论者均指责《紫箫记》情节枝蔓芜杂,缺乏贯穿全剧的戏剧冲突。与杜黄裳有关的系列情节即体现了这一特点。当圣旨召杜丞相与李参军回朝后,先走一步的杜黄裳不是直接回朝复命,而是枝生出他路经章敬寺,前往拜访长老四空,并在佛前忏悔,还许下谢官后长来栖托的诺言等情节,使得剧情进展缓慢。

汤显祖在《紫钗记题词》中谈到《紫箫记》的创作情况,谓“往余所游谢九紫、吴拾芝、曾粤祥诸君,度新词与戏,未成,而是非蜂起,讹言四方。诸君子有危心……”,在为梅鼎祚《玉合记》所作的题词中又说“且予曲中乃有讥托,为部长吏抑制不行。多半《韩蕲王传》中矣”。这说明这部作品尽管没有完成,但在当时就已产生了影响,汤显祖在中进士后,将它带到了南京任上,并且应当有续完的计划,不意传观之中,是非顿起,甚至汤显祖的上司(部长吏)直接出面制止,更使“诸君子有危心”,因此不得不中止。

这里是非顿起的原因,当即认为汤显祖是以杜黄裳影射权相张居正,讥讽张曾对一个叫李中溪的和尚允诺过“与翁期于太和衡湘之间,一尽平生”(张居正《答李中溪有道尊师》)。其实这里杜黄裳流露出来的功成名就、归心于佛的思想是作者思想复杂性的一个体现,在《紫箫记》中,这种消极出世的气氛一直弥漫未消,前有霍王入华山修仙,又有杜秋娘于西王母观修道,还有尚子毗避居昆仑山中,闭门读书,谢绝时事。因而杜黄裳的归心于佛只是作者的这一思想的再度展现。然而,作者未必然,而读者未必不然。当时敏感的读者既有此种解读,以此前汤显祖不受张居正招揽而致累试不第的情况,也难免使人发生联想。以致汤氏不得不将这部未完成的不成熟之作“具词梓之,明无所与于时也”(《紫钗记题词》)。但这样一部不完整的作品不仅居然刊行问世,而且在明末即有三种刻本,并且万历间的戏曲选本还选录有此剧散出,也从另一个侧面可见汤氏此剧的成就。三

明初百余年间,南戏传奇仍处民间,而罕有文人士大夫留意。明中叶之后,《香囊记》、《玉玦记》等出现,文人士大夫始染指。但其创作,主要是从文人的视野,着眼于文人的情趣。所以多用典故,对白喜用骈文对仗。所以多是案头之作,而非场上之剧。《紫箫记》作为汤显祖在传奇戏曲上的初次尝试,也存在以上所述情况。这突出体现为汤氏在创作过程中对语言的刻意雕琢。这样,我们看到《紫箫记》中到处是长篇的骈四俪六的韵文说白,而且触目皆是典故。下面我们试从第二出《友集》中李益上场白中截取一段,以见其一斑:

王子敬家藏赐书,率多异本;梁太祖府充名画,并是奇踪。小生少爱穷玄,早持坚白。熊熊旦上,层城抱日月之光;闪闪宵飞,南斗触蛟龙之气。对江夏黄童之日晷,发清河管辂之天文。

确实对仗工整,且句句均有典故。当然,这样雕琢语言的结果,是曲白的艰涩难懂。对一般人而言,要读懂这些充斥典故的文句实非易事。故而明人王骥德说:“《紫箫》诸白,皆绝好四六,惜人不能识。”(王骥德《曲律·论宾白第三十四》)汤显祖的好友帅机也认为《紫箫记》是“案头之书,非台上之曲”(见汤氏《紫钗记题词》)。对《紫箫记》语言的上述特点,也许徐朔方先生如下的评论堪称允当:

长篇的韵文说白,特别是第二出李益、第十七出严遵美的上场词,骈四俪六,有如一篇独立的六朝小赋。曲文多而且长,非韵文的对白则又少又短,重唱不重做,有漂亮的曲文而很少包含动作。《紫箫记》比同时代的文人传奇具有更典型的文人传奇的弱点,别的文人作家对文采的追求都没有走得象青年汤显祖那么远。在别人似乎是习气难除,才显出文人本色,在汤显祖却是有意对戏曲语言的锤炼和提高进行探索。可以嫌他求之过深,失之艰涩,但是决不凡庸近俗而失去自己的个性。——见徐朔方为胡士莹校注《紫钗记》所作《前言》

看来,这是剧作家的追求,即追求一种典丽的语言风格;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即经过《紫箫记》的探索尝试,才会最后出现“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的《牡丹亭》。四《紫箫记》虽然在写出后不久,由于要证明“无所与于时”,即雕版刊布,但流传下来的版本并不多。主要有:(一)明万历间金陵富春堂刻本,四卷,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此本全称《新刻出像点板音注李十郎紫箫记》,每卷卷端均题署“临川红泉馆编、新都绿筠轩校、金陵富春堂梓”。《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曾据国图藏本影印。(二)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金陵世德堂刻本,二卷。此本全称《新镌出像注释李十郎霍小玉紫箫记》,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藏旅大市图书馆(按,即今大连图书馆)。(三)明崇祯间汲古阁原刻初印本,二卷。(四)明末汲古阁刻《六十种曲》所收本。现在出版的校点整理本主要有:(一)钱南扬校点《汤显祖戏曲集》所收本。此本以汲古阁刊《六十种曲》本为底本,以金陵富春堂刻本为校本。(二)徐朔方笺校《汤显祖全集》所收本。此本以汲古阁刊《六十种曲》本为底本,以金陵富春堂刻本为校本。

本书以汲古阁刊《六十种曲》本为底本,同时参考金陵富春堂本、钱南扬校点本、徐朔方笺校本等确定文本的取舍,书中一般不再出校记一一说明。金陵世德堂刻本因未获见,故无法参校。书中插图取自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序刻曲选本《月露音》。《紫箫记》的评注,目前只有《六十种曲评注》中所收曲家源先生的《紫箫记评注》。曲先生所做的是开创性的工作,其注释虽间有可商榷处,但筚路蓝缕之功,高不可没,值得我辈学习。本书注释条目大部分为笔者新撰,在注释时,除对曲先生注释中可商榷之处,作出自己的解释外,对其成果也作了适当参考,文中不再一一说明。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评注者学识有限,所作注释难免存在讹误,所作评论也是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敬祈学界前辈、同好以及读者朋友们不吝指正!第一出[1]开宗[2][3][4]【小重山】(末上)瑞日山河锦绣新,邀欢临翠陌,转芳尘。[5][6]共攀桃李出精神,风色好,西第几留宾。银烛映红纶,此时花和[7][8]月,最关人。翠盘轻舞细腰身,娇莺啭,一曲奏《阳春》。[9][10]

众宾请勿喧,见今后房子弟搬演《李十郎紫箫记》,听贱[11]子略道家门大旨:[12][13]【凤凰台上忆吹箫】李益才人,王孙爱女,诗媒十字相招[14][15][16]。喜华清玉琯,暗脱元宵。殿试十郎荣耀,参军去七夕银桥。[17]归来后,和亲出塞,战苦天骄。娇娆,汉春徐女,与十郎作小,[18][19]同受飘摇。起无端贝锦,卖了琼箫。急相逢天涯好友,幸生还[20][21]一品当朝。因缘好,从前痴妒,一笔勾消。[22]

李十郎名标玉简,霍郡主巧拾琼箫。

尚子毗开围救友,唐公主出塞还朝。注释

[1]开宗:即开头。传奇第一出按例是家门引子,一般由副末上场以念白的方式向观众介绍剧情,内容大致包括:一、创作缘起(见【小重山】);二、剧情梗概(见【凤凰台上忆吹箫】)。

[2]【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相传为五代时韦庄所创,上下片共58字,平韵。初时多用于写“宫怨”,故其调悲。以下词牌曲牌不再一一出注。

[3]末:戏曲脚色名之一,一般扮演中、老年男子。南戏、传奇中有“副末开场”的惯例,其作用是在正式开演前向观众简要介绍剧情。这里的“末”,即相当于“副末”。

[4]“瑞日”三句:在风和日丽之际,到郊外踏青赏花,寻找乐趣。瑞日,吉庆祥和之日。邀欢,寻求欢乐。唐高适《陪窦侍御泛灵云池》诗:“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翠陌,长满青草的田间小路,这里泛指郊外。芳尘,即落花。

[5]“共攀”三句:在如此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们神采飞扬,朋友们常聚在一起尽情享乐。桃李精神,形容妖艳娇媚的神态。西第,东汉大将军梁冀的府第,位于洛阳城西,故名。这里泛指豪华府第。《后汉书·马融传》:“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留宾,留住宾客。据《汉书·游侠传》载,西汉时,陈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6]红纶(lún):古时女子使用的红色巾披。唐李颀《郑樱桃歌》:“织成花映红纶巾,红旗掣曳卤簿新。”这里指代女子的红色衣裙。

[7]最关人:最牵扯人。关,牵扯,关联。

[8]“翠盘”三句:奏响《阳春》曲,翠盘中女子们跳起轻盈的舞步,舒展娇莺般的歌喉,婉转吟唱。翠盘,是专供舞蹈用的圆形设施,犹如我们今天的舞台。《阳春》,古曲名,也作《阳春白雪》,是一种高雅的乐曲。

[9]喧:喧哗,吵闹。

[10]后房子弟:即后台准备演出的戏曲艺人们。子弟,梨园子弟的省称。

[11]“听贱子”句:贱子,低贱之人,这里是演员的自我贬称。家门大旨,南戏、传奇戏的专用名词,在正式演出前介绍本剧剧情。下面【凤凰台上忆吹箫】即是。

[12]李益(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唐代宗大历四年(769)进士,授郑县尉。后任秘书少监,官至礼部尚书。中唐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留下了像“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这样的名篇。后人将他与同时期的李端、卢纶、钱起、韩翃等并称为“大历十才子”。

[13]王孙爱女:王侯爱女。这里指霍王的女儿小玉。王孙,王侯的子孙。后泛指贵族的子孙。

[14]“诗媒”句:言小玉以十郎的十字诗句为媒,招十郎为婿。剧情见第六出《审音》,鲍四娘过霍府教小玉唱曲,小玉问有没有外间才子诗词,鲍即提到李十郎的“开帘风动竹,疑是故人来”五言十字诗句,使得小玉对作诗人产生了爱慕之心。

[15]“喜华清”二句:小玉在上元佳节,与十郎到华清宫赏灯,不慎走散,后小玉拾得紫玉箫,并得圣旨赐箫诏归。剧情见第十七出《拾箫》。玉琯(guǎn),玉管,古代乐器名。这里指紫玉箫。

[16]“殿试”二句:十郎在殿试后获圣旨钦点为状元,并派往朔方参丞相杜黄裳军事。数年后,在七夕之夜,正当小玉与大家乞巧穿针时,得归与小玉团聚。剧情见第二十一出《及第》至第三十四出《巧合》。按,本剧共三十四出,所叙剧情至“七夕银桥”止,未完稿。下面各句所概括剧情,为作者未完成部分。

[17]“归来”三句:自此以下,均为作者计划中的写作内容。从字面看,此三句所概括剧情大致为:十郎归来后,又奉旨护送公主出塞和亲,并在塞外遭遇异族军队包围。和亲,自汉代始,封建帝王为了平息边境战乱,往往选派宗族女子敕封为“公主”,嫁给少数民族的首领,以结成友好关系。这就是封建统治者处理周边关系的“和亲”政策,汉代的昭君出塞、唐代的文成公主入藏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和亲事件。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称,汉时匈奴用以自称。后亦泛称强盛的边地少数民族或其首领。

[18]“娇娆”四句:有一汉春徐女,与十郎做小妻,跟随和亲队伍,同受围困之苦。小,即小妻。飘摇,动荡不定。这里指陷入敌方包围之中,失去安全感。

[19]“起无端”二句:由于十郎久未回归,是非谣言却不断传来,无头无绪之中,小玉卖了御赐的紫玉箫。无端,没有头绪。即谣言多,理不出头绪。贝锦,本义指像贝纹一样美丽的织锦。后用来比喻诬陷他人、罗织成罪的谗言。《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朱熹集传:“言因萋斐之形,而文致之以成贝锦,以比谗人者因人之小过而饰成大罪也。”《周书·宇文测传》:“太祖怒曰:‘测为我安边,吾知其无贰志,何为间我骨肉,生此贝锦!’乃命斩之。”

[20]“急相逢”二句:在危急之际,遇好友前来解围,有幸生还;因护送公主有功,朝廷迁升十郎为当朝一品。天涯好友,指好友吐蕃侍子尚子毗。一品当朝,即朝廷中等级最高的官员。我国封建王朝自三国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

[21]“因缘”三句:十郎回朝后,与小玉重聚,从前误会已然冰释,有情人终成眷属,续写好姻缘。痴妒,因痴情而生的妒忌。这里指小玉因十郎另娶徐女作小,出塞久久不归,加上谣传种种,遂对十郎、徐女心生忌恨。

[22]“李十郎”四句:此四句是传奇的“下场诗”,用以简要地概括剧中主要事件。一般由角色下场时念诵。前二句所称事件分别见第二十一出《及第》、第十七出《拾箫》,后二句所称事件,未写出。玉简,玉质的简札。是封建帝王封禅、诏诰用的文书。这里指十郎高中状元,金榜题名。开围,解围。评析:《开宗》一出乃本剧之家门,作者用一支【小重山】介绍了创作缘起,用一支【凤凰台上忆吹箫】介绍了全剧的概要。从预告的剧情可以看出,《紫箫记》虽本于唐人蒋防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但完全是一篇翻案之作。作者是从正面来歌颂李、霍爱情的,将唐人小说中负心背义的李益写成忠于爱情的李十郎。尽管剧中所叙写的李、霍爱情格调并不高,尤其李十郎对感情的平庸理解,直接影响了剧作的思想性。但剧作者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对人间“真情”的赞美等努力,仍然是值得我们肯定的。《紫箫记》并未最后完成,从预告的剧情看,所完成的还不到全剧的一半,如果全部完成将会创出明清传奇篇幅最长的记录。这说明汤显祖当时还没有很好掌握传奇创作的技巧。当然,尽管此剧最后并未完成,但作者勃发的才思,让我们已隐隐看到他的戏曲创作行将傲视传奇剧坛的可能。第二出友集【珍珠帘】(李十郎上)春明晓灿青帝瑞,临东观,云气光华重[1][2]旦。红日丽长安,人傍灵台风转。芳椒今已献,庆元会、万年觞[3][4]满。彩胜出宫花,柳色青袍欲换。[5][6]

帝里新元会,天门拂曙开。瑞云生宝鼎,暖吹度灵台。万户[7][8]宜春帖,千官献寿杯。丹墀多计吏,搦管问贤才。小生姓李,名[9]益,字君虞,陇西人氏。先君讳揆,前朝相国;先母辛氏,狄道夫[10]人。贵袭貂裘,祥标鹊印。朱轮十乘,紫诏千篇。王子敬家藏赐[11][12]书,率多异本;梁太祖府充名画,并是奇踪。小生少爱穷玄,[13][14]早持坚白。熊熊旦上,层城抱日月之光;闪闪宵飞,南斗触蛟[15][16][17]龙之气。对江夏黄童之日晷,发清河管辂之天文。兄弟十人,[18]生居其末,俗号十郎。正是:贾家三虎,伟节最著;荀氏八龙,[19][20]慈明无双。朱公叔之恣学,中食忘餐;谯允南之研精,欣然独[21][22][23]笑。文犀健笔,白凤雕章。悬针倒薤之书,云气芝英之简。[24][25]坛场草树,院宇风烟。闲则飘举五方,游戏三昧。经称《小[26][27]品》,还下二百签;赋为名都,略点八十处。看郭象之注《逍[28][29]遥》,何如向子?断平叔之言《道德》,不及王生。颇吟《招隐》[30][31][32]之章,辄动怀仙之操。笑时流义轻于粟,鄙儒辈知不如葵。[33][34]悲蒯生一说而亡三,诧墨子九拒而余六。园池幸足,台阁无心。[35][36]争奈朋友弹冠,郡县劝驾。赵元叔河南计吏,张长宗丹阳孝廉。[37][38]忝春官桃李之尘,杂上苑桂林之玉。正及殿试,忽奏吐蕃入破[39][40][41][42]陇西数郡,抄至咸阳,烽火照于甘泉,车驾亲屯细柳。[43][44]暂辍龙轩之对,俱奔燕幕之生。比向陇西,奄成塞北。杨祖德[45][46]家惟弱柳,殷仲文庭止枯槐。三川为饮马之泉,陆浑缠兵妖之[47][48]气。旁藩列镇,据穴横兵。井树无遗,干戈满地。金鱼玉碗,[49][50]感朝暮之情多;宝轴龙文,叹文武之道尽。顾松楸而耿涕,去[51]桑梓以遥奔。依止神京,春燕并巢林木;摧残旅馆,秋鸿半落芦[52][53][54]洲。且喜生意渐回,春光再转。今日是元和十四年正月朔旦,[55][56]兼逢是日立春。天下朝觐官员,应制士子,俱入云龙门太极殿

[57][58][59]朝贺。万叠云中窥日,九光霞里朝元。车喧百子之铃,庭现[60][61]九金之鼎。戏鱼成殿,预章宫里朝仪;舞马登床,花萼楼前故[62][63][64]事。帝御青龙之座,光生万户千门;人斟白虎之尊,响动千[65]秋万岁。朝毕之后,光禄赐宴。皇恩洽,群臣醉。降氤氲,调元[66][67][68]气。谁道七哀无象?由来万乐有声。只是一件,小生年已十[69][70]九,逢此佳节,尚未婚宦。椒花可颂,不逢刘氏之媛;柏叶空[71][72]传,未取戴凭之席。以此长叹,及此春新。所喜五陵豪杰,多[73][74]所知名;四姓小侯,争来识面。有个故旧唤做花卿,字敬定,[75][76][77]曾授西川节度,今升骠骑将军;有一个武举生徐州石雄,字[78]子英,智勇无双,在京中武选;有一个吐蕃侍子唤做尚子毗,羊[79][80]同部昆仑山下人,在此入国子监受业。三君年纪不同,俱称豪[81][82][83]杰。今早贺正朝门外,相约过我,馆中拜正。已唤青儿置酒,[84][85]不知齐备否?(青儿上)梅花欲待歌前发,兰气先过酒上春。[86][87]禀相公:柏叶酒,五辛盘,俱已齐备。(生)门外伺候。三位老[88]爷至即通报。(青儿)理会得。【贺圣朝】(花卿、石子英、尚子毗上)皇州暖律星旋,荣光烛[89]地翔天。云龙门外庆朝元,看万国春前。[90][91][92][93](相见拜介)天正初启节,日陆早迎祥。百灵添景福,[94]万里庆年光。(闲叙科)(花卿)十郎,你们才子,年年元日试笔[95],可已有新作否?(十郎)朝罢归馆中,遥望故乡几拜,不胜客邸[96][97]之思。旋即整具辛盘,奉候佳客,未遑及于毫翰。(花卿)对客[98]挥毫,便可口占绝句一首。只是一件,不许用旧年元日的诗,立[99]一新体。上句要说自己,或表字,或姓名,或俗号,下三句说自[100]家新年来意概,何如?(十郎)愿老将军先占。(花卿占诗介)道[101][102]是花卿出众来,将军曾宴集灵台。云龙帝座朝元日,羽卫雕[103][104]盘紫气回。(十郎)正是骁骑将军意概。诗到石子英了。(石[105]占诗介)身是淮南石子英,翘关此日拜王正。愿令春气销兵气[106][107],无事空邀麟阁名。(十郎)好,武状元的意概。诗到尚子毗[108]了。(尚占诗介)身是昆仑尚子毗,朝正侍子拜龙墀。西归更祝[109][110]金王母,玉琯东风满月支。(十郎)正是侍子的意概了。(花、石、尚)请教十郎。(十郎笑占诗介)四海才情李十郎,春开[111][112]阊阖转年光。椒花此日传椒殿,柏叶新年侍柏梁。(花、石、尚)十郎意概,一定中状元了。(青儿持酒上,跪介)小青儿也新正[113]口占几句。(众笑介)好,你也学做诗。(青儿)我相公玉笈金书[114][115][116],牙签宝。中间觅怪搜奇,分门索类。俺相公目即成诵,[117]在青儿手不停批。(花卿)这等是近墨者黑。你便占来。(青儿占[118][119]诗介)书房僮干小青儿,春日春盘青菜丝。老我百年愁烂熳[120][121],呼儿觅纸一题诗。(花笑介)好!杜子美是我的老朋友,他的诗到被你小使们抄来抄去也抄熟了。(青儿)也抄不全,只抄得些[122][123]《杜律虞注》。(十郎)小厮不要胡诌,看酒过来。(把酒科)[124]【玉芙蓉】椒花媚晓春,柏叶传芳酝。愿花神作主,暗催花[125][126][127]信。良家少侠随鱼阵,侍子阳和起雁臣。(合)青韶映[128][129][130][131],看条风拂水,献岁含英,年年春色倍还人。[132][133]【前腔】(花、石、尚)祥云入吕新,丽日长安近。向正[134][135]元共祝,寿觞初进。丹蓂瑞历宜三正,粉荔高盘簇五辛。[136](合)春风鬓,笑林中未有,柳上先过,屠苏偏让少年人。[137][138](国子监差人上报介)道有韶华地,偏宜令节新。今日圣[139]旨:凡在京文武学生,四夷侍子,俱要入太学习乐。石老爷、尚老爷要行了。(石、尚二客辞别介)老将军再饮数杯去。无事逐梅花,相教觅杨柳。且复去还来,含情寄杯酒。(下)(内作鼓笛,唱)喜春光,岁首还。(十郎问介)什么人在门外唱?(花卿)想是教坊子[140]弟迎春还的。(十郎)青儿,外面叫那唱的进来,劝花老爷酒。(教坊上见,叩头介)久闻陇西李十郎相公大名,教坊们迎春而回,在此经过,敬献一曲。(唱介)【雁来红】喜春光,岁首还。醉芳辰,媚远天,晨祥此日开春殿[141][142]。缇琯风灰转,一片青幡暖玉田。(合)黄云见,人沾圣泉,[143]露盘浆,长乐宴。(十郎)有劳了!(教坊)还舞一曲。(唱介)[144][145]【前腔】女夷歌,宝瑟弦。舞《云翘》,彩胜偏,青湖富[146][147]贵长如愿。画帖宜春燕,柳带桃枝又一年。(合)香书献,[148][149]衔龙佩悬,展银幡,开笑面。[150](十郎)有劳了!青儿,取锦帕、银钱,赏他们去。(教坊)[151]不须赏。俺们教坊中供奉,不唱旧词,只要见今有名才子诗曲[152]。玉树园中,何但先朝伴侣;沉香亭北,曾经后夜《清平》[153][154]。李峤在时,一歌“汾水”;王维去后,懒唱《阳关》。今日[155]十郎之名,遍满京都。欲谱《阳春》,翻歌《子夜》。但得巧心[156]一词,不用缠头双锦。(十郎笑介)原来你们都唱新词了,到有志气。只一件来,客中篇制不多,复为好事传去。你今后供奉,旋来[157]相求未晚。(教坊)教坊们供奉都有时节,且求眼下急用新词:[158][159][160]霍王府里,最重人日登高;皇帝御前,首要元宵设宴。[161]请相公先挥寸管,见借二词。(花卿)十郎便可挥与他去。(十郎)使得。(十郎做吟哦写介)(付与教坊介)人日词可用[宜春[162]令]谱之,元宵曲可用[探春灯]谱之。(教坊背看新词,笑赞[163]介)奇哉!奇哉!果是洛阳秀才。(回身介)借相公酒谢一杯。(唱介)[164]【簇御林】铜驼陌,集少年。金马门,寻俊贤。新词巧出骊[165][166]珠串,这才华定是金闺彦。(合)看新年,云香浪暖,变化[167]濯龙川。(花卿)你们不知,这小词儿,大才的人着甚么紧。[168][169][170]【前腔】青云器,《白雪》篇。待吹嘘,送上天。胸[171]弢列宿人空羡,倒珠玑写出君裁见。(合前)(教坊辞介)(十郎)客馆萧条,劳卿歌舞。(教坊)佳人竞劝宜[172]春酒。才子新抽绝妙词。(下)[173][174]【尾声】(十郎)春气待芳金谷苑,春歌啭暖玉隆天。[175](花卿)十郎,明后日可过寒衙一饮,有姬鲍四娘可出劝酒。好[176]看桃李过青轩。[177][178]

九天春色满神皋,燕市相过意气豪。[179][180]

绿酒待看花烂熳,《阳春》初奏曲弥高。注释

[1]“春明”三句:清晨,天又亮了,太阳升起来了,春光明媚,一派祥瑞的气氛笼罩着东观。春明,春光明媚。又,唐都长安有春明门,因以“春明”指代京城。青帝,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这里指春天。东观,东汉时洛阳南宫内观名,明帝诏班固等于此修撰《汉记》,书成,名《东观汉记》。章、和二帝时为皇宫藏书之府。后因将国史修撰之所或宫中藏书之所称作东观。重旦,再次天亮。旦,夜刚尽日初出时为旦,即天亮。

[2]“红日”二句:长安红日高照,景色秀丽,身在灵台,功名未遂,犹如飘蓬随风而转。灵台,汉光武立明堂、辟雍、灵台,号三雍宫。这里当指学宫,谓自己仍在学宫,还未取得功名,如无根的飘蓬随风而转。

[3]“芳椒”二句:言今日元旦朝贺,自己与天下官员,应制士子一道恭祝了皇上万年安康。芳椒,椒实多而香,故名“芳椒”。古俗有以椒实浸制的酒,在农历元旦向长辈进献,以示祝寿、拜贺之意。这里指向皇上进酒祝寿。元会,皇帝于元旦朝会群臣,称作正会,也叫元会。万年,祝祷之词,犹万岁、长寿。觞(shāng),古代盛酒的酒具,酒杯。

[4]“彩胜”二句:人们用彩胜装饰成宫花,自己身上这袭柳色青袍将更换,意味着不日自己将取得功名。彩胜,即幡胜,古代的一种饰物。唐宋风俗,每逢立春日,人们用五色纸或绸、绢等剪成小幡旗、燕、蝶、金钱等形状,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以庆祝春日来临。宫花,宫中特制的花,供装饰之用。科举时代,考试中选的士子在皇帝赐宴时所戴的花,也叫宫花。青袍,青色的衣袍,古时为学子所穿之服。

[5]帝里:即帝都,京都。

[6]天门:指皇宫之门。

[7]春帖:春天张贴的写有吉祥话的纸片。又,宋制,翰林一年八节要撰作帖子词,或歌颂升平,或寓意规谏,贴于禁中门帐。于立春日撰作的帖子词即春帖,也称“春帖子”。

[8]“丹墀(chí)”二句:言朝廷有许多官员,起草文书的事可以向贤能的才士询问。丹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及台阶上的空地。《宋书·百官志上》:“殿以胡粉涂壁,画古贤烈士。以丹朱色地,谓之丹墀。”这里指代朝廷。计吏,古代州郡掌管簿籍并负责统计上报的官员。这里泛指官员。搦(nuò)管,握笔;执笔为文。

[9]“先君”句:先父名李揆(kuí)。先君,古人对已亡故的父亲的称呼。讳,名讳。古时对长辈的名字不能直呼,当必须提到时,则在名前加上“讳”字,以示尊敬。李揆(711-784),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客荥阳(今河南荥阳)。开元末进士,封姑臧县伯,官国子祭酒,礼部尚书,曾任肃宗朝宰相。新、旧《唐书》均有传。他与李益只系宗亲,剧中的父子关系为汤氏虚构。

[10]“贵袭”四句:言自己祖上显达,故出身高贵。袭,继承。貂裘,貂皮制成的衣裘。这里借指显赫的地位。标,标列。鹊印,官印。晋干宝《搜神记》卷九载,张颢得山鹊所化的金印,官至太尉,后遂以“鹊印”指得官的喜兆。这里指王侯之位。朱轮,指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车轮,故以“朱轮”指代其车。紫诏,即紫泥诏。古人常以泥封书信,并在泥上盖印,以便保密。紫泥为皇帝的诏书专用,故称。十乘、千篇均为概数,言其多。

[11]“王子敬”二句:言自己家中藏有许多珍贵图书。王子敬,即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这里李益以王献之自拟。下句“梁太祖”云云,作用亦如此。赐书,皇帝赏赐的书。率(shuài),大概,大略。异本,珍本。

[12]“梁太祖”二句:言家中收藏珍贵名画多。梁太祖,即后梁太祖朱温(852-912),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家世为儒。曾参加黄巢起义,屡立战功,后降唐,唐僖宗任其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并赐名“全忠”。开平元年(907),废唐哀帝自立,改名为晃,建都开封,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奇踪,指名画的来历都有着传奇色彩。以上四句系化用唐陆龟蒙《幽居赋》成句:“梁世祖府充名画,或得奇踪;任敬子家聚群书,率多异本。”据此,这里“梁太祖”当作“梁世祖”,所指为南朝梁元帝萧绎,庙号“世祖”。

[13]“少爱”二句:言小时候喜欢穷究玄理,并坚持自己的志向。语出唐陆龟蒙《幽居赋序》:“余少学穷元,早持坚白。”坚白,志节坚贞,不可动摇。《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之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意谓君子能出淤泥而不染。

[14]“熊熊”二句:清晨太阳升起,光芒四射,城市犹如日月环抱的昆仑层城。熊熊,光焰旺盛的样子。旦上,早晨太阳升起。层城,古代神话中昆仑山上的高城。

[15]“闪闪”二句:夜晚闪闪生辉的是宝剑的剑气冲击着南斗星。宵飞,夜晚光芒飞射。南斗,星宿名。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蛟龙,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居深水中。蛟能发洪水,化而为龙,能兴云雨。这里指宝剑所化之蛟龙。相传西晋张华见斗、牛二星之间有紫气,后使雷焕于丰城狱中掘屋基得龙泉、太阿二剑,自此,斗牛间不再有紫气。后宝剑自跃水中,化为蛟龙。见《晋书·张华传》。

[16]“对江夏”句:对着黄香计时用的日晷。江夏黄童,即黄香(56-122),字文彊,东汉江夏(今湖北安陆)人,官至尚书令,《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称赞的就是他。他是出名的孝子,且从小博览群书,精心钻研道德学术,当时京师称誉他“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后汉书》有传。日晷(guǐ),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也指日影。

[17]“发清河”句:管辂(210-256),字公明,平原(今山东平原)人,三国时魏术士。《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裴松之注:“辂年八九岁,便喜仰视星辰,得人辄问其名,夜不肯寐。父母常禁之,犹不可止。自言‘我年虽小,然眼中喜视天文。’常云:‘家鸡野鹄,犹尚知时,况于人乎?’与邻比儿共戏土壤中,辄画地作天文及日月星辰。每答言说事,语皆不常,宿学耆人不能折之,皆知其当有大异之才。”

[18]“贾家”二句:在贾家三兄弟中,伟节最优秀。伟节,即贾彪,东汉名士,学者。《后汉书·贾彪传》:“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彪最优,故天下称曰:‘贾氏三虎,伟节最怒。’”著,显著,突出。

[19]“荀氏”二句:慈明,即荀爽(128-190),东汉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当时被人称为“荀氏八龙”。荀爽是八兄弟中的老六,但论才学,则数第一。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赞语。《后汉书》有传。以上四句,李益以贾家三兄弟、荀氏八兄弟人人了得,比拟自己十兄弟也是个个有才能;又以贾彪、荀爽自拟,言自己在十兄弟中居第一。

[20]“朱公叔”二句:朱公叔,即朱穆(100-163),东汉南阳郡宛(今河南南阳)人。《后汉书·朱穆传》:“穆字公叔。年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饮食,差乃复常。及壮耽学,锐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颠队坑岸。其父常以为专愚,几不知数马足。穆愈更精笃。”恣学,尽情地学习。中食,进食之中。忘餐,忘了吃饭。《后汉书》本传中并未记载朱穆“中食忘餐”的事。

[21]“谯(qiáo)允南”二句:谯允南精心钻研古书典籍,常常高兴得独自发笑。谯允南,即谯周(201?-270),西充国(今四川西充)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即出自他门下。《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以上四句,李益借朱穆、谯周事,言自己刻苦钻研。

[22]“文犀”二句:用有纹理的犀角制成的雄健之笔,写成才华出众的雕章美文。文犀,有纹理的犀角。健笔,雄健之笔,意思是善于为文。亦借指雄健的文章。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白凤,传说中的神鸟。相传汉扬雄著《太玄经》时梦吐白凤,后因以比喻出众的才华或才华出众之士。雕章,指精心修饰文辞。亦指美文。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

[23]“悬针”二句:意思是说自己书法也不错。悬针,书法中竖画的一种写法,凡竖画下端出锋,其锋如针之悬,因称“悬针”。倒薤(dǎoxiè),一种篆书书体名。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字》:“南齐萧子良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鹄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