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人民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11:19:09

点击下载

作者:何志成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保卫人民币

保卫人民币试读:

代序 人民币国际化应当成为中国的金融国策

钟伟(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 教授)

自从世界货币统一于贵金属的时代终结后,人类一直困惑于世界本位货币问题,目前的大致格局是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国别信用货币代行国际货币的职能。而国际货币架构的安排,对一国金融经济无疑有着重大的影响。日本资产泡沫危机、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在过去20年陆续登台,使得人们对如何保卫人民币的未来有了更多关注。而中国农业银行何志成老友的书稿和写序的嘱托,则使我对这个问题感触更多。

一般而言,一国货币的可兑换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常项目下的国际收支实施自由兑换;第二阶段是资本项目可兑换,迄今除了比利时等屈指可数的小型开放经济体之外,绝大多数国家达成本币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政府对资本流动有少量限制并不矛盾;第三阶段是政府推动本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其他国家可接受的计价、投资、结算和储备货币,至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显然是美元和欧元;第四阶段是政府对并不发生跨国交易的、境内居民的本外币自由兑换也不进行限制,即充分的可兑换阶段。人民币走完第一阶段已有15年,正在努力走完以后相应的阶段。考虑到日元、欧元目前的困窘局面,如何走好人民币国际化,于国于民都有非凡意义。应当成为重要的金融国策。在此我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应予考虑四个命题。

命题一,成为国际货币的最大收益是分享国际铸币税。“铸币税”(seigniorage)的衡量有两种口径,一种是狭义口径,即将铸币税定义为货币发行者凭借其发行货币的特权所获得的货币发行面额与货币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在金本位制下,国家相对于个人和其他国家并不享有任何铸币税特权。在金块和金汇兑体制下,信用货币仍然要受制于黄金,因此国家能够征收的铸币税也是相对有限的。但当一张毫无价值可言的纸币被国家印制出来时,铸币税就等于这张纸币所能购买到的社会产品价值。另一种是广义口径,即将铸币税定义为因本币国际化而获得的本币及其表征的金融资产的净输出,它实际上是一国中央银行对全球债权人的负债中的最小的永久动态负债部分。

至今我们并没有一个翔实细致的计算国际铸币税的方法,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美国之所以能长期维持贸易逆差而不予弥补的基本条件,就是美国通过美元动用了全球约2/3的净储蓄。全球每有重大技术创新屡屡是在美国形成产业集群,也和华尔街密不可分。可见,或明或暗的美元霸权正是由于其充当着国际货币,它所获取的铸币税是惊人的。

回顾日元由于“广场协议”、“卢浮宫协议”而大幅升值,以及随后日本本国资产泡沫的破灭,回顾欧元从欧洲汇率联动机制EMS,现钞问世到如今的欧债危机,至今我们仍没有看到有什么货币足以挑战美元,也没有看到国际金融体系有根本性的重构。挑战美元的潜在对手是人民币吗?一切还未知,但如果中国要在软实力、硬实力方面都能和强国抗衡,就需要强大的、至少是区域化的人民币。

命题二,世界货币的多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一致的。应该看到,美元在金融领域的地位,明显地较美国实体经济在全球产出中的份额要高得多,但世界多极化意味着金融领域可能也出现国际货币多极化的趋势,即以美元、欧元、日元等为核心的区域货币合作,可能使得国际货币领域出现多种强势货币对峙、博弈、同时分享国际铸币税的格局。对小型开放经济体而言,其能够选择的,只有钉住汇率制、美元化或货币局制度,成为国际铸币税的主要缴纳者,其选择的成本是铸币税,而收益则是相对稳定和可信的货币汇率;但大国经济所能够选择的,只有相对富于弹性的汇率制。唯有此,才能使本币成为支点货币,成为国际铸币税的主要分享者,其选择的成本是维持相对独立的汇率政策,而收益则是与其密切相关的经济体所输出的铸币税。或者说,某一区域内的支点货币将是区域内经济大国已经国际化的货币,区域内小型开放经济体受其“庇护”,汇率危机将主要是支点货币间为争夺国际铸币税,因弱肉强食的竞争而引发的危机。从这一点看,欧元曾经对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产生冲击,但现在逐渐黯淡了。

人民币的可兑换进程不应拘泥于金融深化、金融约束等理论框架,而应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同时,就给予人民币的区域化乃至国际化以相当的关注。将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和国际化进程合二为一。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人民币汇率具有中长期稳定的可能条件,这极大地增加了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能性。如果考虑包括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组成的中国经济体(ChinaEconomy),那么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欧盟的第三大经济体。随着“清迈协议”的多边化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全球的铺开,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并未因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制约而放缓,反而在加速之中。

命题三,“人民币之日”的降临即人民币审慎的区域化。如果人民币汇率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并且稳健地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就可能成为亚洲支点货币,其收益和风险并存:一是作为区域金融板块的核心,在金融资本全球化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源于外部的投机性金融攻击所能够造成的结果,是亚洲区域金融板块的最外围国家遭受碰撞和冲击后,暂时脱离亚洲货币汇率联系机制或退出泛亚元区,而核心国家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种风险;但是同时却必须负担起区域主导大国的责任,及时帮助这些区域外围国家重组金融体制,帮助其重返区域金融板块中。二是作为区域金融板块的核心,可能从区域外围国家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但是其国际收支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均需考虑政策的外溢效应。如果我国以推进人民币作为亚洲支点货币,有关人民币的宏观金融政策就不再是独立的国家经济政策,而是综合考虑了区域内其他国家金融经济发展需要的,带有“区域政策”色彩。

但要使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需要中国经济作出转型,目前中国以全球20%的人口,耗用全球30%的资源,提供给全球10%的产出;未来10年,中国必须以全球18%的人口,耗用全球36%的资源,提供给全球18%的产出,才能使得中国经济在整体质量上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可靠支撑,现在看来,这非常具有挑战性。

命题四,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国际化的人民币“资产池”作为支撑。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多种政策的搭配和协调。粗略地说,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和国际化进程的融合意味着以下一些基本思路:1.以货币互换为手段,以跨境贸易为突破口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难点可能并不在于让周边经济体接受人民币及相应资产的输出,而是中国货币当局如何提供高效的结算通道和便捷的境外人民币向境内的回流渠道。2.没有利益相关就没有关注,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必须以人民币资产池的国际化为支撑。回顾美国,其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金融市场是国债市场,而其股票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却始终较低;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的输出必须有国际化的中国国债市场为基础。3.如何正视我国资本项目管制的长期性问题,欧洲国家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走到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平均花费了16~20年的时间,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值得中国关注的基本战略。

以上这些命题,在何志成同志《保卫人民币》著作中有着不同程度、深入浅出的论述。不仅如此,他还论述了对冲基金是否可能阻击人民币问题,论述了货币的储备功能越来越重要的既成事实,我非常同意他的一个精彩论断:保卫人民币就是保卫中国人的人民币资产。相信在日元地位衰落、欧元又岌岌可危之时,会有更多的人对此深有感慨。

我认识何兄时间久矣。他对中国金融问题的思考,勤奋地笔耕不辍,文章中经常闪现的思想火花以及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都值得我认真学习。钟伟于北京都市芳园寓所2010年7月1日

前言 保卫人民币就是保卫每个人的人民币资产

“保卫人民币”这一提法是否很奇怪?是否有吸引眼球之嫌?

2010年6月,中国GDP总量荣登全球第二(在日元出现贬值之后或在2010年第二季度GDP数据公布后),人民币被全世界认为是最安全、升值预期最大的强势货币,中国香港、台湾等与大陆有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银行在5月份都很忙,忙着给老百姓兑换人民币;也是在5月,欧元开始暴跌,5月18日和5月28日两次跌至12150附近,全年累计下跌16%,而且还会继续跌;还是5月,中美经济战略会谈再次召开,人民币汇率虽然没有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但美国政客的压力犹存,不知道升值论何时再卷土重来。让人可以安稳一点的是:中美间首脑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时间表已经有了默契,人民币未来继续小幅度升值几乎是肯定的,虽然不排除未来也可能小幅度贬值。

此时,我提保卫人民币,岂不是让选择人民币避险的香港人、台湾人汗颜?岂不是让经济学界的同仁们笑话?人民币怎么了,还需要保卫?

人民币的确需要保卫。

我在5月16日给清华大学地方政府高管研修班讲课时,第一次提出了保卫人民币的观点,当我讲到:保卫人民币的实质是要保卫每一个中国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是要保卫每一个中国家庭的人民币资产时,全场报以热烈掌声。为什么大家都支持我?因为我们刚刚经历了一次股市暴跌的“洗礼”,刚刚经历了一次财富大缩水,更因为绝大多数人对未来充满了疑惑,不知道人民币未来的购买力还会缩水多少。

为什么被全世界尊崇为世界排行第二,全球经济复苏的火车头的中国,老百姓财富缩水的幅度在2010年上半年却是全世界第一(股市跌幅全世界排行第二,稍微好于西班牙;而若房价跟进下跌,中国老百姓财富缩水的程度是世界第一)?为什么人民币升值预期最强,中国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水平又非常之高,而中国绝大多数劳动者的收入增长在2009—2010年却相对很少呢?为什么人民币汇率几乎不动,而人民币的国内购买力(包括国际购买力)却连续多年贬值呢?

本书将回答很多人的疑惑。

更需要提及的是,全球看空中国的声音在2010年开始高涨。美国经济学家放言,中国楼市泡沫比迪拜高1000倍;一些中国经济学家也说,中国经济已在悬崖边缘。看空中国在2010年4~5月间竟然变成做空中国,股市一个月暴跌800多点,市值损失6万亿元人民币,许多企业的股票已经跌破净值,低于重置成本。房地产新政更是以高压态势逼迫住宅类房产市场回调,人民币资产在多个市场已发出拐点信号。

人民币到底是升值货币,还是贬值货币?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本书躲不开的话题。老百姓不听经济学家的,也不信国家统计局的,更不会信美国国会议员的。他们相信的是自我的切身感受:如果将官方每个月公布的CPI换算成“生活成本”,10年前1000元可以解决的日常生活开销,现在差不多需要5000元了。如果讲房子,最少也要三倍的涨幅。如果是进行基本建设,投资建设同样类型的新工厂,与10年前的投入相比大约是4∶1。这可怕吗?很多人可能觉得无所谓,因为他们对未来收入提高也有很高的预期。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太可怕了——很多劳动者家庭的收入水平提高不会超过物价涨幅,而且很多中产者相对物价上涨更怕的是股市、房市暴跌,这将会把他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积攒的财富扫荡一空。未来物价上涨与资本市场的暴涨暴跌几乎是一定的,是大概率事件,是趋势性的现象。投资失败比收入下降(或失业)还可怕,因为它会使中产者一夜回到“解放前”。更严重的是,未来中国的劳动人口会逐步减少,如果下一代人的劳动能力和创造力不能持续性增长,这会导致社会财富的增长极度地减慢。还有很多很多……当随着改革开放而富裕起来的一代人逐渐丧失劳动能力之后,这个国家的GDP靠什么人创造?这一代人靠什么来养老?

没办法,只能增加储蓄,这是绝大多数刚刚“富起来”的中国人的唯一选择。为了减轻后代子孙的负担,现在四五十岁的人早就开始攒钱养老了。用经济学的专用语言,他们是将自己劳动所创造的劳动力价值储存起来,以备与未来的劳动力价值进行交换。但是,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是,今天你储蓄了100万元,10年后、20年后很可能只有相对于10万元的购买力了。为什么?负利率加通货膨胀率。

写到这,绝大多数人应该明白,所谓保卫人民币并非保卫人民币汇率,更非保卫固定的人民币汇率,而是保卫以人民币计价的劳动力价值,保卫劳动者转为储蓄投资的人民币资产,保卫投资者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权益。

保卫人民币的口号应该有人振臂高呼。

但是,保卫人民币首先需要解决的并非是怎么存钱或投资,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基本理论或曰人民币的价值观:我们的国家需要不需要坚决地保卫老百姓的私有财产?老百姓还有没有比积攒财富更高的精神追求?

保卫人民币并非口号,靠口号也不可能保卫人民币。保卫人民币口号的提出并非“妄想”,保卫人民币需要学术科学的进步,需要为老百姓寻找精神家园。

现在中国为什么怪现象越来越多?如果将人民币视为我们的物质家园,与此相对应的精神家园在哪儿?当我们询问很多人的精神信仰是什么时,当我们自问能够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安慰的东西是什么时?还是人民币。为了人民币而奋斗,最终会失去人民币。从这个意义延伸下去,保卫人民币实际就是重塑中国人的信仰。

如何重塑信仰,我做不到,我们这一代人也很难做到。但我认为,一定要提出这个命题,并把它与保卫人民币联系到一起,让每一个老百姓都去想,执政者更应该去想:我们有没有比人民币更可贵的东西需要寻找,需要保卫?从这个意义上说,保卫人民币不仅有经济学的意义,还有社会学的意义、思想领域的意义。

即使是经济学也需要创新,而创新的思想源泉很可能与保卫人民币的概念相关。“保卫人民币”概念提出的背后有着严密的经济学逻辑和社会学考虑,它是一个思想体系,比如全新的劳动价值理论,比如提出保卫人民币必须转变中国的发展模式等。《保卫人民币》一书提出的许多经济学概念无疑是新颖的,《保卫人民币》一书中表达的许多思想更新颖。很遗憾,这些思想不是出于“象牙塔”,而是来自一个基层的金融实战家。因此,它可能很粗糙。但正因为如此,它可能更具震撼力,因为它的许多观点和思想来自金融实战——这是很多“理论家”不可能做到的。

本人研究宏观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多年,几乎每天为客户写市场评论和操作建议。在摸爬滚打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闲暇,我也经常写一些经济学心得,对宏观经济政策发表些看法,渐渐成了气候。近几年,我公开发表各种经济学评论,市场分析文章近千篇,大都切中时弊,紧贴市场热点。我自誉为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瞭望者”,天天“仰望天空”,天天脚踏实地,天天发出预警。正是这种执著,才使我的理论成果和实战成果颇丰。几年来,我对市场的分析几次出彩,包括其中准确地预测了2007年6月份日元的大跌,预言了全球金融危机在2007—2008年将爆发;准确预测了中国股市两次大跌——包括十七大开幕后和2010年4月16日的暴跌;在2007年年底我就提出了美元“远反转”理论、预测欧元将暴跌等。在此基础上,我的货币异化理论、鸡尾酒式的外汇储备理论、超技术派市场分析理论渐渐有了很多“粉丝”。当然,一个长期在草根中奋斗的人不可能永远是草根,我的文章已经渐渐被市场热捧,经常看到网络媒体的头条挂着我的评论文章,高层传阅的内参也几次有我的文章和建议发表,例如,2005年6月国务院内参曾经就用《何志成给出人民币改革时间表》为标题发表了我关于建议人民币需要缓慢升值直至实现自由浮动的建议文章,一个月后,人民币汇率改革启动!

因此,《保卫人民币》除了理论贡献,还是一个“瞭望者”的实践总结,它记录了近几年我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的一次次准确预测和预警,更告诉大家:保卫人民币不是等到人民币出现危机时才告诉大家危机来了,更不是总用“狼来了”吓唬老百姓和决策者。保卫人民币需要集金融哲学之大成,需要有宏观经济预测学的大智慧,需要走在市场的前头。

温总理在2010年曾多次语重心长地谈到中国的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谈到:中国既需要“仰望星空”的人才,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劳动者。所谓“仰望星空”的人主要指学者、科学家以及各行各业的创新劳动者,但对“瞭望者”来说,仅仅“仰望星空”是不够的,天天脚踏实地更不够。作为一艘行驶在汪洋大海上的航船的瞭望者,怎么才能最早地发现风暴的边际和暗礁点(风险点)呢?经验与勤奋。勤奋是天性,经验则是心灵的悟性,是哲学逻辑的悟性,它可以传承,也需要传承。

能够及时地发出各种宏观经济预警——包括市场预警,对我们这个国家太重要了,对很多人的实际工作也很重要,比如2009—2010年期间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变幻所做的一系列重大预警——几次在凤凰卫视中文台和各大报刊发出对房地产新政实施的时间和力度进行预测的政策分析文章,对应对复杂多变的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制定和市场反应起到了非常积极的预测和建议作用。

本书是我的实战和思想总结,是给每一个希望成为“瞭望者”的人看的。《保卫人民币》不是空谈,它是经验的结晶,是哲学的思考,是一个“瞭望者”的心声。它告诉我们:保卫人民币概念不仅包含了现实中许多重大的经济和社会课题,是对经济学(包括货币银行学)基本理论的再思考,也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劳动者都必须关心的“身边事”。保卫人民币就是保卫你自己,保卫你的心灵,保卫你的资产。

第1章 全球货币危机阴霾及做空人民币资产阴谋

自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之后,今天的世界就没有几天消停过。2009年年末,实体经济刚刚出现复苏迹象,中国就很快实行房地产新政,一些国家或地区接连爆发债务危机,迪拜、冰岛,然后是希腊,随后可能还有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甚至美国。一些大牌经济学家已经预言,全球货币体系的大崩溃可能就发生在2012年前后,危机程度将胜过灾难片《2012》。《2012》——多少版本的世界末日预言——我们早就听厌了。我们中国会有大灾难吗?人民币会被美国债务危机带到沟里去吗?

中国近几年虽然也是多灾多难,但自改革开放之后基本面上没有经历过严重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虽然也见过股市暴跌、房市萧条、通货膨胀达到两位数等危机迹象,但时间都很短,对实体经济的伤害也很小,至多只能算调整、波折。经济周期以波浪形前行,趋势却不变,股市跌下去的部分绝大多数都回来了,房地产至多只会萧条几年。很多事实说明,只要你扛得住,市场是难以套住你的。这样的反反复复,人们的危机意识却淡漠了,甚至对金融危机、货币危机的感知度越来越低,防范意识更低。因此,本书先要从危机谈起。

第1节 做空中国的“狼”已经来了,做空人民币的“狼”会不会来

1.货币危机不是一般的汇率波动

什么是货币危机?绝对意义的货币危机主要是指某种货币的购买力(包括国内购买力和国际购买力)突然极大地贬值。这种情况在国际上经常发生,但大都发生在新兴经济体或曰弱国。

从一般意义上说,货币贬值(很多情况是浮动)对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也是经常发生的,但浮动汇率制的设计就是希望通过汇率的经常性波动甚至稍大幅度的波动来避免货币危机的积累以及由于信号失灵所导致的政策错误操作——宏观经济政策反应不灵或反应过度,以致使重大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更容易出现货币阶段性大幅度贬值情况,很大程度是因为没有汇率的自由浮动——当然,自由浮动很可能更可怕。用新加坡财长的话表述:弱小国家没有一个经得起汇率的自由浮动。但是,我们谈的是大国,是强国。这些国家不仅担负着自己国家成长的重任,很可能还担负着维护世界经济和金融秩序稳定的重任。大国货币应该相对稳定,因此必须自由浮动。

今天全球的虚拟金融市场极不稳定,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投资者已经习惯了某个货币突然间会出现大幅度波动,比如欧元在2010年上半年的贬值幅度就超过16%,欧元兑日元的贬值幅度更甚。

但是,这种波动率仍然不是危机。现在国际市场包括世界主要媒体天天在谈论的货币危机不是指一年20%以内的波动,而是担心某个大国或区域性货币会突然走出崩溃式的走势,这种货币如果是国际货币或世界主要国家的货币,就有可能导致世界货币体系的大灾难——巨大的金融危机和市场震荡将洗劫全人类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至今没有实现自由兑换,中国政府牢牢地控制着人民币汇率,既是有益的,也是危险的。说其有益是指,人民币即使大幅度贬值,与世界货币体系何干,或曰人家出现了大麻烦,我们仍然置身度外;说其危险是指,人民币没有自由浮动也就没有市场信号的提醒,有危机长期潜伏,却看不出来的可能性。

当然,现在谈人民币危机似乎太早了,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表现太好了、太顺了,人民币的前景也被全世界看好。2010年欧元暴跌,世界更期待人民币崛起,这可能正是人民币的机会。全世界很多国家现在都在呼吁人民币快一点自由浮动、自由兑换,真正成为全球贸易的结算货币和各国央行的储备货币。与美元、欧元共筑全球货币体系的“铁三角”。2.做空欧元与做空中国股市居然是这样一致

但也有相反的提醒,欧元的危机实际预示着人民币的危机,欧元区是欠历史的债,人民币却在欠未来的债。从2010年欧元下跌的图形分析,居然与中国股市的下跌图形非常相似。这真是巧合吗?(对比图1-1和图1-2)图1-1 2010年1~6月欧元兑美元图1-2 2010年1~6月中国股市

人民币的未来可能比欧元更危险,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但中国的市场泡沫的确比欧元区大许多,中国的经济高成长对子孙后代欠账很多,人口红利一旦失去,中国有可能负增长。这种危机论,在2010年一直弥漫于市场,尤其是在中国股市暴跌前后。看空中国,做空中国,让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急速刹车,市场似乎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甚至出现这种怪象:一方面全世界都在要人民币升值;一方面很多外国人却在做空人民币资产,很多中国人也在跟着做空中国股市。这对中国有利吗?对人民币有利吗?外国人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一些中国人!

我一直对中国经济充满忧虑,但我坚决反对唱空中国经济,尤其是一味地唱空中国的投资环境的观点。我很赞同温总理最近表述的观点:“目前世界上有一种舆论,(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变得不好了,我认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温总理2010年7月17日在西安的讲话——新华社17日电)很显然,现在唱空中国经济、唱空中国的投资环境,不仅没有基本面支持,很可能还包含着巨大的阴谋。这就是让中国不敢继续高速发展,或者让中国经济继续沿着“死胡同”一味地高速发展——一旦失去了发展,或经济在高速中突然刹车,中国的很多问题将一起暴露。

我在很多场合多次提醒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要警惕经济持续超高速可能引发的急刹车,但更多次是毫不客气地指责那些看空中国的人,指责那些希望制造急刹车的人。比如2010年6月2日,我在湖北卫视“微观视界”节目中毫不客气地批驳某位经济学家的所谓只有楼市崩盘才能救中国的观点。这就不仅仅是在作秀了,简直是不怀好意。3.针对中国的问题有啥说啥,别天天喊“狼来了”

当然,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我们在某些方面很可能比西方经济更脆弱,尤其是没有市场预警机制,宏观调控的经验又很缺乏,容易造成错误的叠加。当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又调控失当,摔大跤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了。但我仍然认为,中国的优势就是后发,就是还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挖掘。至于政策空间,那就更大了。只要坚定地推进改革,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一定能化险为夷。对中国经济要辩证地看: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改革和腾挪的空间也很大,但积累的问题很多,潜在的利益冲突也越来越严重,处理不好,的确可能爆发深刻的大调整或曰经济危机。因此需要来一次彻底的调整,或曰彻底转变发展模式。

看好中国,要做实事。而经济学家应该做的实事就是告诉老百姓如何防范危机,告诉执政者如何避免危机。光喊天下太平,或天天喊“狼来了”都不行!“狼”会不会被喊来?的确可能。实际上,很多危机本来不会发生,或者可以被巧妙地躲过。现在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认定,1929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本来是可以控制的,就是因为美国的货币政策处理失当,本该释放流动性,却在慌乱中一再地紧缩,结果导致信心崩溃。2010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本来也可以提早消除,但2009年国家4万亿元投资加上所有银行前呼后拥地发放了960000亿元贷款,房地产怎么经得住这样的急火。

2010年4月以后,国家房地产新政连续出台,股市一个月暴跌800点,很多经济学家主张扫净房地产泡沫,我却在到处讲不能硬撅。不能上企图做空中国的国际金融巨鳄们的当。既然错了,就不能一错再错!

房地产业连着筋呀,既连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筋,也连着中国经济能不能继续发展的筋。而眼下,更重要的可能是发展,不能让中国经济的发动机突然熄火。相比股市暴跌,我更担心房地产市场暴跌。房地产和股市若一起暴跌,“狼”就真的来了。

2010年上半年的中国经济,的确耐人寻味。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全世界第一,数据刚刚公布,中国股市就来了个下跌速度全世界第一。而在这之前,高盛等金融巨鳄一再地发表看空中国的言论,美国大牌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也发表文章讥讽中国经济已经跌入美元陷阱。更可气的是,在中国股市暴跌之前的一天,居然有中国经济学家公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大肆看空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呼吁全国的所有基金经理一起来做空中国股市。如此巧合,是什么居心?中国的确存在房地产泡沫,但会比迪拜还高一千倍吗?中国的确买了很多美元资产,但这些资产一定是“烫手山芋”吗?中国地方政府虽然也借了不少债,但这些债务能跟希腊的债务危机类比吗?中国股市的确有泡沫,但至于下跌800点吗?

这些为什么没有人做具体分析和辩证分析?媒体上天天弥漫着危机论、崩溃论。好人也被吓病了。

也许有人说,这是预警。但是,预警都是讲在前面的,绝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危言耸听、瞎起哄。对中国房地产泡沫也可能加剧的危险,我是在2009年4月就写文章提醒的,而关于大量信贷资金正在流向股市楼市,我也是在2009年4月末提醒的。关于中国通货膨胀抬头的危险,我是在2009年10月指出的。如果当时就点刹车,适当地紧缩,2010年的两难境地就不会出现,更不会出现慌乱中的错误叠加。相反的是,当宏观经济调控呼声越来越强烈时,我却在2010年年初就坚决反对加息,反对物业税,坚决反对急刹车。更反对将股市楼市一起打压,地方债与房地产按揭贷款一起收紧。我多次发表文章呼吁,现在不仅不能看空中国经济,还要呵护——虽然它的确病得不轻。看空中国的言论在目前情况下的确有可能演变为做空中国!4.小心“被”抛售,小心“被”做空

在一片看空中国的喧嚣声中,很可能出现“误操作”或“被”抛售现象,尤其是在欧元区债务危机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2010年6月,很多投资者问我,股市会不会再见10600点,楼市会不会暴跌50%!我说绝不会,可谁信呢?

在非常多的经济学家都在炒作中国经济泡沫的背景下,没有多少经济学常识的中国投资者很可能“一边倒”地加入抛售人民币资产的“难民潮”。莫说没有见过多大世面的中国投资者,就是美国的职业操盘手们,还不是跟着华尔街一家大型银行一位工作人员的错误交易一起抛售股票(美国股市于当地时间2010年5月6日下午突然暴跌1000多点)。

实际上,每一次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都有政策和市场“误操作”的成分,金融危机尤其是严重的金融危机的爆发绝大多数都与政府职能部门手忙脚乱、错误政策的叠加相关。当然,这不是市场操作员按错了键盘,而是每个部门都不想被别人指责没有领会高层的精神——其实他们真是没有领会高层战略意图——一个比一个更“左”、更激进,直至导致市场不知道还要几只“靴子”,出现集体性恐慌,所有人都向一个方向操作,而这个方向恰恰是错误的。

相反,市场的机会在哪儿?就在人人都以为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之时。

关于世界末日,关于世界货币体系的重大危机,几乎没有比我的一位朋友宋鸿兵先生讲得更多,更可怕的了。《货币战争》里讲的都是外国故事,实际是给中国人看的。现在很多中国投资者之所以在20600点之下还在拼命地跑(抛),很可能是被宋鸿兵到处喊“狼来了”吓的。我反对宋鸿兵的危机论、战争论,但我相信,没有宋鸿兵(和所有争当“空军司令”的经济学家)就没有股市、房市最有利的投资机会;我反对宋鸿兵的阴谋论,更反对他的所谓美国金融巨鳄绑架了美国政府,针对中国设计了很多金融阴谋和陷阱的观点。但我相信,没有宋鸿兵,中国政府有可能买更多的美国国债——但真的会掉进美元陷阱吗?美元陷阱论实际是做空中国的一个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但这个理由在2010年并不成立,于是一些经济学家想到了2012年,说在2012年,美国债务危机将大爆发。于是在2012年之前,我们都不敢做多中国股市,让美国人来做中国股指期货挣钱——这才是天天喊“狼来了”的真正目的。5.2012年,很可能正是美元最强的时候

对于宋鸿兵,我不止一次地告诉他:你的“危机论”过(头)了,你的美元崩盘论更是过了。美元不会崩盘,人民币更是坚挺。为什么?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存在很多意想不到的机会。而危机论的要害,就是没有看到这些机会。比如美国人的确借了很多债,比希腊多几百倍,这些债在2012年以后将大量的到期,因此推论希腊的债务危机很可能在美国身上重演!无法解决——只能跟中国这样的大债权国赖账,甚至把中国经济也拖下水!这的确是一个似乎很符合逻辑的推理。但是,美国人的借款也不是全部都拿去吃喝玩乐了。美国人虽然也超前消费,虽然也有全民医保和各种福利,但美国人的创新能力却是全世界第一,其创造超额剩余价值的本事也是全世界第一,更何况美国人的资产状况目前很好,美联储控制货币发行的能力也很出色——近几年M2余额的增长一直控制在8.2万亿美元左右(见徐以生《警惕大通缩》一文,载于2010年6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它还不至于选择赖债的下下策,世界大战打不起来。

至于中国,虽然2009年贷款投放很多,地方政府欠下的债务也有7万~8万亿元人民币,但同美国一样,这些债务绝大多数是可以生成极大生产力的,是有还款能力的。

关键是我们不能总是吓唬政府、吓唬银行,一味地紧缩,匆忙地断奶。你把流动性掐死了,地方政府和银行没有流动性了,“狼”可能就真来了。至于是否应该更多的买入美元资产,那也是利弊难以两全的事情。相信中国政府会有更深的战略考虑,很可能也想到了,美元资产相对欧元区资产更可靠。

而根据我的“美元远反转”理论,美元本轮的走强很可能仅仅是第三阶段的开始,未来还有第四阶段,而高点有可能就在2012年(这在后面还会分析)。6.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很可能是“愿打愿挨”

实际上,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被喊来的。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全世界很多国家在过去几年都在一个劲儿地借钱,尤其是在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之后,总的债务增长远远超过GDP的增长,英国、日本都排在欧元区前面。但是,为什么比希腊财务状况差很多的国家都没有立即出现债务危机,而小小的希腊却过不下去了?

外汇市场是很讲究战略、战术的,选择攻击希腊既符合大战略,也很符合对冲基金的战术要求。

希腊是欧洲一个很小的国家,人口仅仅10100万,占欧元区的经济总量只有2%,为什么全球市场的做空派偏偏会选择它呢?

如果说有阴谋,这是美国政府、欧洲央行以及全球主要的对冲基金在战略、战术上的一次不谋而合。美国的金融战略就是为了巩固美元的霸主地位,因此它需要弱势欧元;而欧元区高官们长期被“有央行,无财政部”的窘境所困,抓住希腊债务危机正好可以逼迫欧洲的小国们彻底地交出财政权;而对全球对冲基金来说,专业就是找缝下蛆,它们的资金实力还不可能一下子就对日本、英国这样的“大国”发动攻击,也不可能得到欧美政府的默契,选择希腊正好。

分析到这儿,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全球主要对冲基金的首脑会在年初专门开会研究欧元区小国的债务危机问题了,也就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将开会的内容,也就是做空欧元的战略通过媒体告知全世界了。这是喊“狼来了”吗?——不是,实际上,它们的大量资金早就在2008—2009年进场做空了。它们看透了欧美两个最大的市场主宰者会乐见欧元下跌。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明白一点,在欧洲央行甚至欧盟都参与了做空欧元的阴谋之后,德国却一再地强调,欧元下跌正是德国产品更具竞争力的时候,欧元下跌就不是危机,而是欧元区,包括全世界投资者的一次大机会。

至于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更是可控的,欧元不会崩盘,欧洲央行不会这么干,美国人也不会看着欧元崩盘,对冲基金在挣足了钞票后很可能已经在悄悄地抄底。以上观点也是宋鸿兵先生的观点。于是出现悖论:一方面大喊危机论,说黄金在2012年要涨到30000美元;另一方面强调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可控性。没有大危机,黄金怎么可能暴涨!宋鸿兵老弟,我再挑一次你的毛病,这可是逻辑上的毛病,是分析师的硬伤。

希腊债务危机其实只是一次测试,不仅是对欧元区债务承受能力的测试,对全球各国应对债务危机的测试,也是对全球主要国家央行以及对冲基金之间默契程度的测试。难怪在希腊债务危机最头疼的时候,市场突然有传言(5月26日),说中国央行正在考虑抛售欧元资产,结果导致欧元继续暴跌。幸亏有人及时提醒中国央行:这一切(欧元暴跌)都是假的,欧元已经接近底部了——起码是中短线。中国若当真继续抛售欧元,让欧洲央行弄巧成拙,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就真要来了。

全球债务危机目前不会全面爆发,即使2012年全面爆发,储备黄金也没有用。因为,黄金不能购买消费品,只能兑换成可以买卖商品的货币,而在全球货币都崩溃的时候,拿黄金去兑换什么货币呢?7.人民币有可能被国际对冲基金攻击吗

还是回到现实,判断一下,全球对冲基金下一步最可能攻击谁?做空谁?

我在2010年很多次演讲中都反复地强调: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招”之。中国经济本来挺好,稍微有一点局部过热,适度降降温也就行了。同时,我们的机会很多,价值洼地很多,改革或曰腾挪的条件已经具备,新的更高的目标正在召唤着我们,中国经济应该波浪式上行才对。正是因为天天讲危机,干脆制造一次危机,让中国经济跌进陷阱。这很可怕!中国股市两个月下跌800点,比闹债务危机的希腊还差!而中国股市暴跌,全球股市也跟着跌。于是,全球经济二次探底论,中国经济二次探底论再次甚嚣尘上,所有的危机论者都说对了。

其实,目前中国的经济不差,而是中国宏观调控的能力有待提高。温家宝总理为什么说要防止政策的叠加产生负面效应?如果政策都对,出台时机正好,应该是正确地叠加,怎么会有负面效应。很遗憾,恰恰是正确与过火纠缠在了一起,“左”一点总比右一点好,于是都“左”,直至极“左”,才有政策叠加!

当“三个地王”在无厘头地叫板中国政府时,政府当然会下决心打击房地产炒作者,严控房地产过热,这是正确的。但很多政府官员忘了,房地产业仍然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一定时期内的支柱产业,更何况,拥有房地产的老百姓是大多数,很多有两套房的老百姓,绝大部分是被“负利率”时间太长逼迫买房的。打击房地产投资者已经值得商榷,若把老百姓全都打了,并进一步打压股市,则是极“左”了。

看着中国股市暴跌800点——两个月下跌幅度超过25%,很多股票跌了一半。能说中国经济没有病吗,肯定是病得不轻,甚至已经病入膏肓了——再跌下去真是熊市了(超过30%可以判定为中期熊市)。这说明,全球对冲基金已经在攻击中国了,股市暴跌就是一次演习。当然,这个攻击是有限度的,因为中国经济并非希腊那样——早就零增长了。(参见图1-3)A.2010年1~7月中国股市走势图B.2010年1~7月美国股市走势图图1-3 2010年中国股市引领全球股市下跌C.2010年1~7月欧洲股市走势图图1-3 (续)

大家不要忘记,中国经济在2010年一季度还是全世界第一,是最亮的一点。这样的大逆转,赖谁?是中国经济和中国的企业都熊了吗?不是。

至于对冲基金未来还会不会对中国经济发动攻击,我想一定会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中国经济的“缝”不在经济本身,而在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当然也包括经济学家群体的判断能力——在很多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没有大局观,也不懂得政治,与中央政府不合拍!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8.认清中国经济的病症在哪儿,才能对症下药

对任何问题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国经济为什么走进了必须靠投资拉动的“死胡同”?为什么宏观调控不能硬撅?因为中国经济其实只有一个“肺”。正如我在2010年2月初于北京经济学家新春论坛上做发言时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单肺经济”特征明显,它是中国经济过去发展模式的必然产物,要改变发展模式,而不是让房地产业“下课”。对高房价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要慢慢调理,千万别硬撅。一个肺长期支撑中国经济,这个肺当然有病,但若药下重了,整个身体就喘不上气来了。2010年的有些做法的确使市场感觉到有可能硬撅,于是才产生大恐慌,产生负面效应的叠加。恐慌的源头似乎是房地产乱象,其实与宏观经济政策出台的时机与不确定性有关。

治病要对症,还要讲火候。要早调,微调,尤其是这个病有可能导致全身都瘫痪的时候。

保卫人民币,宏观调控是必修课!而走在问题的前面,走在市场的前面,有预见性和前瞻性才是宏观调控的必修课。9.保卫人民币的弦时刻不能松懈“狼”真来了吗?还没有。中国股市暴跌只是对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过度反应。但是,中国经济真正的病很可能不在经济本身!因此我们时刻不能放松警惕性。在绝大多数人已经被“狼来了”喊得麻痹的时候,我没有一天不在思考“狼”会在什么方向发起进攻,没有一天不在思考中国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主张看好中国经济,并非没有担心。忧患意识永远是防范危机的基本素质。我在2010年撰写的一系列评论文章都反复地强调:必须看到中国经济的确有强大的动力存在,的确还有很多潜质没有被挖掘。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社会已经危机四伏,需要尽快地调整,若要尽量使调整期来的平缓,一是早调;二是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保持高增长。只有高增长才能走出危机的阴影,才能使诸多负面的因素不至于成为危机的导火索;中国经济肯定已经出现拐点,但下面是一个“坑”,还是一个高潮的起点,这完全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和准确性。我们既要防范危机制造者钻空子,更要提防政策应对时将“药”下猛了。既要防范危机到来时会措手不及,更要防范没有危机却自招危机。10.2010年是人民币危机元年,还是人民币的机会元年

2010年的确有可能是人民币危机的元年,或曰大危机开始前进行测试的一年。从欧元暴跌,到中国股市引领全球股市震荡都反映了全球市场对人民币的一种担心。这种担心会表现为一次次的测试。测试什么?测试市场的反应程度,测试大众对人民币的信心,测试宏观调控政策的应对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同意宋鸿兵先生的观点:这个世界包括中国都需要有人经常唱空,到处讲讲危机论,让大家保持清醒头脑,想一想怎么才能防范危机,制定出缜密的应对危机预案,有时候需要“过犹不及”。

但我仍要反对危机论。经济学家仅仅天天讲危机论是不行的,要讲危机的本源,要讲基本理论——要有基本理论研究,比如,都说流动性过剩,什么算过剩?是绝对过剩,还是相对过剩?当前需要的是收回流动性,还是收紧流动性?房地产新政是政策微调,还是政策逆转,逆转的理论依据是什么?难道党的十七大所讲的,“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劳动者能够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话,这么快就作废了吗?对经济学家的受众者而言,他们需要经济学家回答:什么是政策调整?什么是经济危机?更重要的是如何防范危机、避免危机?

用危机论警示老百姓,不如告诉老百姓危机的本源在哪儿,离我们还有多远;用危机论警示政府官员,不如告诉他们,怎么制定政策更科学,更能兼顾长远,不能老是不按牌理出牌,出了又不得不很快收回。

其实,危机论不可怕,即使是危机来了也不可怕,人民币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还要经历无数次危机。2010年,很可能是小意思,它使我们感受到危机,更可能从危机中找到中国经济的症结所在,找到正确的改革路线。因此,2010年很可能是人民币开始走向强势的元年。

危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处在危机中的企业和老百姓,它们的境遇是不一样的。即使全球金融危机再次重来,即使中国经济会出现重大危机,即使人民币会有较大幅度贬值,这也仅仅是一次“洗牌”,是财富的再分配,是多数人给少数人买单,大家还历史欠债,少数人却因此上(财富的)台阶。如果我们已经提前采取了避险措施,已经进入了“桃花源”,输钱的就不会是我们,我们就是那些极少数人。讲危机,更要讲危机的本源,告诉大家如何避免危机,躲过危机。危机中更多的可能是机会。看到人民币危机,更强调人民币的机会,这就是我写本书的目的,或者说是与《货币战争》一书的最大区别。

第2节 欧洲债务危机仅仅是全球债务危机的一次预演,人民币不在“桃花源”

1. 还是不能小看欧元区债务危机,欧元的今天也预示着人民币的明天

人民币是当前全球公认的升值货币,而两年前,欧元还被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投资者视为唯一可以取代美元做全球储备货币老大的货币。今年美国国会议员舒默等人宣称,人民币汇率必须升值40%以上才不算低估,许多西方人士附和他;同样是这一批人,在2008年年初的时候,还在大讲欧元需要进一步升值,美元与欧元的比价最少要到1∶2,即一欧元等于两美元。但关于欧元将取代美元的蛊惑声,音犹未散,欧元却开始暴跌,2010年上半年已经下跌16%。人民币能升值多少,升值后对美国、对世界有什么好处,此话先按下不表。我们只要想一想欧元的逆转,也可以想一想人民币的未来会不会逆转!对欧元来说,几个月贬值16%,可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人家已经习惯了汇率浮动。而人民币有可能受不了,从巨大的升值压力突然逆转为贬值压力,很可能导致实体经济的严重损失。许多经济学家经常发表文章,认为人民币若升值5%,一大批中国企业将倒闭,其实,人民币2010年上半年对西方国家主要货币已经跟随美元升值了15%。怎么样?没有事。相反,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人民币忽然从升值预期最强的货币变为贬值预期最强的货币,那才可能出大事。不是企业倒闭,而是人民币购买力的严重下降,那会殃及每一个老百姓、每一个投资者。欧元暴跌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件事,在新的经济时代,“强势货币”变为“弱势货币”很可能就在一瞬间,同样是强势货币的人民币,谁敢说它不会突然由强转弱,如欧元一样突然进入贬值通道?

欧洲债务危机之所以爆发,内因当然在欧元区。我们知道,欧洲的一些国家负债经营、甚至负债生存已经由来已久,沉重的债务在全球金融海啸之前已经达到高峰,但被美国次级债掩盖了,被市场忽略了。当美国成功处理了次级债之后,一些国家的债务问题相继暴露,一些国家开始出现拖欠债务现象,甚至公开赖债,比如迪拜、比如冰岛就发生了类似无赖国家的举动,全民公决通过了“赖债”决议。从欧元区目前的情况看,如果没有德国、法国的大力支持,希腊赖债几乎是必然的,因为没有人再会借它钱,即使借,利率也会高得惊人,类似于高利贷——除了高息,还要附带很多资产抵押条件,基本上相当于国家破产——还不如赖债。

但欧元区救得了希腊,如果再来一个大块头,例如西班牙、意大利,那就悬了。由于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刚刚是5月,而6月欧元区的很多国家将出现债务到期高峰,我不敢预言欧元是否能扛得住。只能靠美国、中国支持——但我很早已经预言,欧元还远远没有结束调整,很可能在下半年结束时就见到“开盘价”(欧元问世时的价格1.17左右)。

讨论欧元还能跌到哪儿(已经发表多篇文章),意思不大,关键是要思考,为什么迪拜、冰岛包括希腊的债务危机都在金融海啸之后爆发,为什么没有爆发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同时呢?这个问题目前基本上没有人回答。表面上看是与大量债务到期日相关,即2008年7~8月美国因为百年金融老店雷曼突然倒闭引发金融海啸之时,迪拜、冰岛包括希腊的到期债务并不多,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在2008年7~8月间,对冲基金和国际金融巨鳄们都在自保,没有资金和闲暇去考虑攻击可能爆发债务危机的国家。而由于全球应对金融危机是以释放流动性为主,以挽救金融巨鳄为主,这使它们很快就缓过了气,也有了大量的攻击弹药来源——流动性充足,又可以找缝下蛆了。这个猜想说明,无论是什么危机,总有人是危机的制造者和获利者,而这些人必须有政府或曰中央银行为其提供弹药。2008年的金融海啸有人——大机构获利,2010年的希腊债务危机也有人——大机构获利。于是我们自然地可以进行这样的推理:希腊的债务危机是全球债务危机的一次预演或曰测试。金融巨鳄还在寻找新的攻击点。比如说英国,比如说日本。而下一步的攻击很可能就离中国很近了。英国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托管国,而日本则与人民币同属于东亚,而且经济的依存度非常高。这是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的。

希腊的经济总量很小,相当于小盘股,其2009年的GDP总量约为30422亿美元,只占欧元区的2%左右,其债务总水平大约10100亿欧元,净债务850亿欧元左右。正好属于一些国际级的金融巨鳄可以“玩弄”(于股掌间)的规模——例如亚洲金融危机时,对冲基金先是攻击泰铢、然后攻击港币,却没有人敢继续攻击日元和人民币。当然,如果当时中国政府坐视港币大幅度贬值,对冲基金很可能在击溃港币后进而登陆,攻击人民币——当然,攻击一个还没有自由兑换的货币以及股市相对封闭的国家要复杂得多,因此人民币还不能急着自由浮动。2.为什么对冲基金不攻击冰岛

在思考欧元区债务危机是否会进一步扩大的问题时,我不得不联想起阴谋论,以及攻击希腊到底是何居心。

如果判断有人——或机构在利用希腊债务危机牟取高额利润,这当然是必然的——目前法国、德国政府包括美国政府都在进行调查,当然不可能查清楚。但其居心仅仅是为了获利吗?虽然获利也需要有组织的攻击,也需要精心地策划,但问题是为什么不攻击冰岛呢?大家是否注意了一个时间的巧合:希腊危机爆发,恰恰是在冰岛全民公决之后。冰岛债务危机爆发仅仅被全球媒体炒作了十几天,冰岛人十分果断,立即举行全民公决:这个国家在2010年3月6日举行全民投票,以超过90%的压倒性票数否决了赔偿英国和荷兰储户损失的议案,赞同者仅为1.7%。这个新闻应该是爆炸性的,美国天天说某些国家是无赖国家,赖债国家算不算?要不要惩罚?可美国人不追究了,英国人也不追究了。由于美国人不追究,英国人也只能自吞苦果,甚至全球媒体也不追究。大家似乎都在攒着劲,等待更具爆炸性的事件出现。果然,等了几天,4月初希腊债务危机就爆发了。之后的几个月我们发现,冰岛可以轻松地赖掉10000亿欧元债务,没有人揪住不放,相反,同样是有10000亿欧元债务的希腊,还没有说赖,更不敢说全民公决,全球媒体却连篇累牍地报道它将破产,各种危言耸听、小道消息满天飞。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的唯一原因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欧元。冰岛不属于欧元区,搞臭它没有用,而揪住希腊债务问题不放却可以抓住一条大鱼,可以将欧元拖下水。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如果我第1章中的推理能够成立,不仅是欧元的未来的确令人担忧,因为它被国际级的金融巨鳄盯上了,还要继续攻击。同时要担忧人民币,尤其是人民币所依托的250000亿美元资产!

对冲基金为什么盯上欧元不放?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人民币也!

这个分析有根据吗?有。

一场蓄谋已久的攻击行动肯定存在铺垫阶段,或曰“下套”阶段。我们知道,2008年以前的欧元的确是出尽了风头,曾经连续7年多维持上涨趋势,其中对美元的上涨幅度高达100%,对日元的上涨幅度虽然差一点100%,但上涨点数接近90000点。就在欧元维持高位并加速震荡上行的2007—2008年,国际金融巨鳄如高盛、雷曼等一个劲地发布所谓研究报告,声称欧元兑美元汇价未来将达到2∶1的水平,而且必将取代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老大;欧元兑日元将突破200大关。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政府始终“默默无闻”,从来不说欧元坏话,也不说日元跌得太多了,给人以欣然接受的感觉,于是,全世界金融市场都相信一点:美国政府已经选择弱势美元政策,乐于见到欧元走强。

但这个时刻,美国的金融巨鳄们已经在思考攻击欧元了。他们在攻击前顺便敲打一下人民币,看看人民币是否会选择傍上欧元。而人民币恰恰在关键时候动摇了。3.中国央行在关键时刻动摇

必须强调,中国央行在美元持续下跌的过程中一直在表态,支持美元。最典型的就是一次我与央行的一位官员出席新华社举办的人民币战略研讨会(2008年春节过后),我们两位是当时所有经济学家中唯一坚持不能抛售美元的学者。记得当时很多经济学家义愤填膺地声讨央行,指责他们为什么大量买入美国国债!可以设想,当时中国央行的压力有多大,因此我们也就能够原谅,当欧元接近顶峰的时候,中国央行终于坐不住(针毡)了。

需知,2007—2008年度,正是中国贸易顺差最大的年度,月月都有大量贸易顺差,有时候一个月的顺差就有10000多亿美元,这么多外汇入超到底买什么呢?可以这样说,直到2007年前,中国央行的绝大多数外汇盈余都购买了美国政府债券或者美国企业的次级债(两房债券),当眼看着美元天天下跌,又天天听到国际金融巨鳄发布耸人听闻的预测,声称美元将在什么时点崩盘。一些外国学者也天天在批评中国政府,包括中国的很多经济学家都在指责中国央行甚至中国政府:干吗买那么的美元资产。谁扛得住?更何况我们的确没有基础理论研究能够证明该买什么!

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在一片抛售美元的蛊惑声中,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央行官员都纷纷倒向“看空美元”一派,于是开始不断发出卖出美元资产,转向欧元资产。这个举动虽然是悄悄地进行的,但伴随着欧元一路走高——市场终于明白,这显然是中国央行在推高欧元。我记得很清楚,2008年4月初欧元第一次冲击160000点大关,中国一位官员发表谈话,声称美元问题太多,中国需要卖出美元买入欧元,他的话音一落,欧元立即上蹿100多点,冲击160000点成功。而在这个时刻,全球金融巨鳄们,已经在密谋,准备大肆地做空欧元了。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中国政府最后卖掉了多少美元,买入了多少欧元(实际是可以测算的),但我知道,就是当欧元于高位徘徊的小半年时间——2008年3月至2008年7月,中国的外汇储备比重发生了大逆转,美元比例从占70%强,降低到60%强左右。更多的中国企业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将绝大部分暂时闲置的外汇资金全部倒换成了欧元,一些企业还将多年用美元结算进出口贸易的方式改为使用欧元。就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国际金融巨鳄为欧元下好了套,将中国的人民币也套在其中。市场再次证明:中国人买什么,什么就快跌了。全球对冲基金完成了大肆做空欧元的中长期布局,而绝大多数中国人还在抬高欧元。

有意思的是,国际金融巨鳄并非完全是在使阴招,实际上,这么大规模的资金转向也不可能一点蛛丝马迹都不漏。其实,早在2007年6月下旬,国际金融巨鳄已经进行了一次攻击欧系货币的预演,2007年7月初,长期下跌的日元突然出现暴涨,尤其是欧元兑日元,在短短两个月下跌20000点左右(参见图1-4)。这就是提醒。图1-4 2007年7月初欧元兑日元暴跌

就是根据这次暴跌,我及时发表了美元已经接近底部的文章,并在2007年年底就提出了美元将开始“远反转”的理论。可惜,当时没有人听,绝大多数人很快就被欧元顽强上涨趋势吓坏了,直到2008年7月,我在清华大学金融高管班讲课时还明确指出:本月欧元将暴跌;7月27日中午,我在上海讲课时更是明确指出:今天晚上12点之后欧元将开始暴跌之旅(有录像为证)——果然是12点刚刚过,欧元就开始暴跌,而且一跌就是30700点,几乎没有回头(没有像样的反弹)。(参见图1-5)图1-5 2008年7月底欧元兑美元暴跌

奇怪的是,欧元跌成这样,当时的国际外汇市场几乎没有人发出欧元可能爆发严重危机的声音。绝大多数人都将美元的上涨仅仅看成是一次反弹,或曰非美货币的一次调整。将美元反弹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全球金融海啸所引发的避险浪潮。既然是反弹,一定是短暂的,是逆大趋势的,因此未来欧元还会上涨,顶多是“来回市”,美元在2008年涨多少,未来还要跌多少。正是因为这个错误地判断,才使很多人,包括中国央行都错过了乘欧元反弹时机减持欧元债券的机会。

果然,在全球主要国家政府决定联合救市,而且是用“以毒攻毒”的方式用更大的流动性挽救流动性泛滥所导致的危机——救市之后,美元强势被暂时遏制了。于是,主张美元崩盘的学者们再次弹冠相庆,那些因为买入非美而灰头土脸了好一阵子的中国国企大老板们又敢自吹自擂了。

就在此时,我多次指出:这仅仅是欧元的一次反弹。欧元区问题很多,千万不要再卖出美元倒腾欧元了,而这又被我不幸地言中。4.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不能拿国家的钱赌博

其实,在国际市场的大风大浪中一时看对与看错是难免的,做对与做错也都难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不能拿国家的钱赌博。挣了算自己的,错了让国家赔。这种例子在我们的国有企业非常多。

最突出的例子是2007年年底中信泰富买入大量澳元看涨期货,结果在2008年澳元大幅度下跌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其董事长被迫下岗。(参见图1-6)图1-6  2008年7月澳元兑美元暴跌

其实,中信泰富不是没有看对,而是胆子太大,赌注下狠了。这种事发生在中信泰富等驻外企业身上并不奇怪,因为赢钱的时候他们全分了,赔钱的时候则有国家来救急!公平地说,在2007年决定追涨澳元也并非是错事,如果仓位控制得好,也不必着急,反正澳元是商品货币,是会随着全球经济好转而上涨的,但是,别下注太多,更不要用赌博的方式下注,你的底气可能要沉稳得多。而中信泰富恰恰是下注太多,仓位太重,而且与庄家对赌时严重不对等,犯了赌场之大忌:对豪赌者来说,没有一个是不输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很有必要,但不能豪赌,更不能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资产豪赌。5.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掩盖了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导火索是美国的次级债。由于美国债务的盘子全世界最大,因此全球市场也最担心美国的次级债直接引发美国的债务危机。但是,全世界都忘记了:美元不仅是美国的,更是全世界的,尤其是中国和日本都属于“美元圈”。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我才在全球金融海啸爆发时多次写文章强调:中国与日本将联合挽救美元,也有实力挽救美元。

实际上,如果不是中国政府不断地购买美国国债,如果不是日元在危机中大幅度走强,美元一家是肯定扛不住金融海啸的。

但是,各国在对抗金融危机和挽救美元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以毒攻毒”的策略,各国央行连续降低利率,向外撒钱,几乎不考虑后果,尤其是中国央行。一听说美联储在加紧印钞票,它也加夜班印钞票。其实,美联储的钞票并没有流向市场,商业银行的贷款在2009年只增加不到4%,而中国央行却真是实实在在地坐着直升飞机散钱,几个月就放了几万亿贷款。欧洲央行也是如此,直接向欧洲各国商业银行拆借了几万亿欧元。完全被美联储涮了。

2009年的国际金融市场是从流动性泛滥到流动性紧缺,紧跟着,又是流动性泛滥和流动性紧缺的循环。股市暴涨暴跌,美元也暴跌暴涨。美元成了最大赢家。

虚拟金融市场大起大落,实体经济却相对平静。

2009年年底,全球实体经济也开始复苏,2010年美国、欧洲、日本当然还包括中国,都在进一步复苏。稍微懂得经济学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实体经济的周期性是没有这么快就逆转的,唯一的解释就是:2008年其实是虚惊一场,唯一目的就是:通过虚拟金融市场的大幅度震荡将欧元区的问题加快暴露,同时将中国经济诱入资产泡沫陷阱——可不是美国经济学家声称的美元陷阱。

中国的情况是:当中国央行决心大比例地释放流动性的时候,实体经济根本没有投资机会,也没有流动性的承载能力。比如,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南方的许多出口型企业,纷纷急着遣散完农民工,国有企业纷纷在收缩实体经济投资。而这时,突然各家商业银行敞着口放款了,银行从“惜贷”一下子变为“逼贷”——不贷款,今后没有了。这些被叫到银行“领钱”的企业,拿到钱能干什么呢?已经遣散了大量职工的企业怎么可能一下子又把人找回来生产呢?投资项目是那么好找的吗?从程序上看,至少要审查几个月。因此我早就判断:2009年年初的中国实体经济根本不可能吸纳如此大的流动性——这是最主要的教训!当实体经济根本不需要这么多流动性时,也承载不了这么多流动性之时,银行业投放的巨大的流动性只能涌向虚拟金融市场,炒作虚拟金融市场的泡沫——更何况美国股市已经引领全球股市上涨了。

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问题是流动性泛滥,而2008—2009年各国释放的巨大流动性后最终导致的则是更大规模的流动性泛滥。现在已经可以说了,2009年各国释放的巨大流动性正是2010年欧元区债务危机的祸源,当然也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资产泡沫危机的祸源,也是中国房地产乱象的祸源。

我们都忘记了一句话:流动性泛滥才是金融危机的祸根,而中国的情况却是:不得不经常在流动性泛滥的环境中左摇右摆。一会儿突然多了,一会儿突然紧张。中国的流动性到底多少合适?很难讲,但实体经济用不了这么多则是明摆着的,多了,股市房市价格就会暴涨,因为就这么两个承载流动性的市场。6.高盛从做多中国到唱空中国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喜欢两个吹捧中国的新词,一是“中国模式”;二是“金砖四国”,这两个词汇的发明人都是高盛,其中“金砖四国”一词是高盛在2001年提出的。高盛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大型金融机构,2002年,高盛总裁保尔森(后来美国的财政部部长)等多家投资银行的高管被中国证监会邀请至京,探讨外资银行如何通过“掏钱”进入中国市场。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周小川形象地将此举称为“买门票”。当时正值安然丑闻、世界通信破产等利空消息连番冲击华尔街,绝大多数国际大投行在监管压力下如惊弓之鸟,对中国给出的“门票”未产生兴趣。只有高盛例外,它捐款60200万美元,向当时处于财务困境中的海南证券提供了帮助。这张代价不菲的门票使高盛获得了中国方面的好感,再加上它强大的公关能力和巧妙的规避手段,最终得以创立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为对华投资理顺了渠道。几年下来,该公司已经成为中国众多上市公司的股东,包括出资30500万美元购买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6.8%的股份;出资60000万美元收购了中国网通2.4%的股份;出资50000万美元收购了中芯国际4.0%的股份;斥资37.8亿美元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等。这些股份大都在股价高位时套现离场。最典型的是2006年7月,高盛以90600万元人民币投资西部矿业,受让东风实业所持西部矿业10%的股份。一年后,西部矿业上市,高盛不断通过唱多的方式拉抬股价,然后在高位减持套现,最后净挣70多亿元人民币,回报率为96.97倍。在高盛大赚之际,西部矿业的很多投资者却是伤痕累累,至今仍然被套。

高盛等国际大投行在2006年开始大手笔投资中国房地产业,其中高盛对中国农业领域的投资更是大手笔,随后采取唱多做空的策略,说中国房地产还能翻几倍,但它却在2007年年底已经基本卖空。2008年年底,中国政府宣布4万亿投资计划,高盛等国际投行又是先知先觉,2009年年初就大笔买入中国股票和房地产,并在2009年年底分批卖出。后来中国政府机构察觉,高盛等国际投行买入和卖出的时机都非常好,而且它们在买入时往往是唱空时,卖出时,则往往还在唱多。根据这个规律我发现:2010年上半年尤其是4~5月间,正是高盛大肆唱空中国股市和房地产业的时候。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才在6月一次做电视节目的时候痛批高盛等机构唱空中国的言论,尤其是所谓中国房地产只有跌去50%,股市才能见底的言论。7.做空欧元与做空中国——两种不同性质的阶段,一定是两种结果

2008年,中国央行实际是躲过了一劫:美国爆发金融海啸居然没有将美元拉下水,相反的是,被全世界不看好的美元却出现了暴涨。这是怎么回事?美国人居然非常讲信用,将中国央行购买的几千亿两房债券都担保了。当然,这可能是美国金融战略的需要——最紧迫的就是将中国央行拴住,千万别在危机时抛售美元资产。

而我们很多人可能都忘乎所以了——在危机之中更凸显财大气粗,被人家哄得不知道自己算老几,更忘记了邓小平经常告诫我们的——韬光养晦。人家说你有钱,你就闭着眼睛撒钱,撒给中国企业还不够——仍然不吸取教训,将钱撒向海外。

2009年,由于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极度宽松,流动性极度泛滥,银行放贷在上半年几乎闭上了眼睛,一些中国央企大把地从银行拿到钱,又找不到好的实体经济投资项目,只能一股脑儿地将大把的钱投入了房地产甚至炒起了股票;而中国政府更是敢于购买非美国家的国债——连续半年减少美国国债购买,外汇储备却没有减少,原来买入的基本都是欧元区国家的债券。

分析到现在,大家可能有点明白了。国际金融巨鳄通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一通折腾,让中国人将非常多的钱投向了全世界两个最大泡沫。就在这个时候,这些国际金融巨鳄突然变脸了,反手唱空中国,做空欧元和中国股市、房市。企图让中国经济急刹车、硬着陆,让中国人的海外资产和国内金融资产一起来个大缩水!

这是巨大的金融阴谋!这个猜想有根据吗?符合逻辑吗?也许有人不信,但是,想一想在中国股市“万点论”最“嚣张”的时候是不是与欧元将冲击200000点的金融绝唱在时间点上非常吻合呢?想一想它们为什么都发生在2007下半年—2008年上半年呢?再想一想,中国股市2010年4月开始的暴跌与欧元的暴跌为什么都发生在2010年4~5月间呢?天下事居然有这样的巧合?

但是,人民币毕竟不是欧元。现在人民币还不是美元的主要威胁,美元也不会两面出击。如果是,美国有针对人民币的阴谋,那就是尽量地迟滞中国的发展。而中国应该从欧元中吸取教训,那就是尽力地做好自己的事,不张扬,继续韬光养晦。而当中国真正强大了,也是中国的内功练得差不多的时候,美国的金融巨鳄们想下蛆,没有地方了(克服弱点,才能避免危机)。

第2章 金融阴谋与金融战略

第1节 美国的金融战略

1.金融战略是只做不说的,但应该被感觉出来

做空欧元并间接地震慑中国的人民币是不是美国政府的金融阴谋?这是很多媒体喜欢谈论的话题。我不回避。

美国人是讲全球战略、长远战略的。这个战略的核心就是要保证美国的国家安全或曰军事优势,同时要保卫美国的金融安全或曰美元优势。而美国的金融战略就是为美国的国家战略服务的。在和平时期,美国在保持军事优势的同时,更重视金融战略的运用。当然,这些战略举措往往是只做不说的。

很多人可能把欧元下跌以及美国人压迫人民币升值看成是美国的国家阴谋、金融阴谋,并进一步推导出美国最大的金融阴谋就是准备赖债或者变相地赖债。按照以宋鸿兵先生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的“预见”,美国的金融阴谋无非是两条:让美元长期贬值,变相地减少债务负担;或者干脆与中国人翻脸,在2012年还债高峰来临时拒绝还债。这个阴谋可够毒的!照这个预想,中美间的货币战争一定会打起了,而且已经离得很近了——甚至很可能爆发全面战争,因为中国政府不可能让老百姓觉得被美国人涮了。由于美国人的金融战略是只做不说的,因此媒体,包括经济学家们为了吸引眼球也会夸大所谓“阴谋论”,将各国在汇率上的争论,尤其是人民币汇率之争硬往金融阴谋和金融战争上连。

美国人有金融阴谋吗?肯定有。因为美国是全球金融巨鳄的聚集地。但是,说美国政府与这些金融巨鳄沆瀣一气,天天密谋,那一定是子虚乌有。阴谋是有的,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不能吃了亏就说是被人家算计了。而所谓货币战争或曰汇率之争,那是国家金融利益使然,并非奥巴马政府想打,而是美国的国家战略的必然。2.美国的金融战略目前还是要依靠中国实现

但是,美国的国家金融战略并非与人民币全面开战,现在不会,未来也不会。为什么?中国的人民币目前对美元霸权还不可能构成威胁,未来也很难构成威胁,美国在目前阶段还不会以遏制中国为主要战略目标。

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指出:当老大是要撒钱的。美元的霸主地位之所以能够取得并长期保持,并非完全靠军事的强大,靠国家霸权,首先靠的是经济实力,同时还要“仗义疏财”。比如布林顿森林体系之所以能够建立,那是“二战”后美国为欧洲重建、日本崛起掏了很多钱。不掏钱,人家不可能认它这个老大。而现在,美国人为什么要靠中国,并非是想扶持中国,而是它现在已经没有力量独霸世界了——掏不出那么多钱了。

现在,美国名曰要与中国建立伙伴关系,其实第一是利用;第二还是利用。当然也有防范,连意识形态完全一致的欧盟都要防范,何况对意识形态不同的中国。防范是可以讲的,因为美国人中有很强的势力是反华的——因为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根本不了解中国;利用,则不能讲。既要防范,更要利用,这就是美国对人民币的金融战略。当然,这个战略不是写在备忘录上的,而是一种潜意识,或曰国家的统一意志,美国人最可怕的一点并非是有很多阴谋家,而是美国的国家意志已经成为成千上万个美国企业尤其是很多金融巨鳄的自觉行动。它们的意志已经能够决定奥巴马政府包括以前和以后的美国政府的一举一动。

从表面上看,捍卫美国的根本利益或曰美国的金融战略一定是与促成强大的人民币格格不入的,这个话谁都信。但当美国人无力独霸世界尤其是长期保持美元霸权时,美国人必须有选择地放弃一点点阵地。放给谁?放给距离它相对远一点的货币,比如人民币,这也是国家的金融战略。

2010年的中美关系是让全世界猜不透的谜。就在5月,中美间举行了全世界瞩目的经济与战略对话,两个在意识形态领域格格不入的大国的几十名部长级官员居然握手言欢,达成几十项重大协议。而在此前的两个月,美国的国家领导人还在做着让中国人十分郁闷的事。这是怎么回事?是美国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美国这么简单吗?根本不是。要说明这件事可能要花费很大篇幅,也不是本书的主题,但有人用一句话暗示了,他就是我们国家的总理温家宝,他在会见美国国务卿时引用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登泰山而小天下。”这句话已经明确地告诉世界,中美间的战略大局远远可以弥合很多分歧,起码是在眼前,中美间的所谓金融战或贸易战都不可能开打。而这正是我在深圳电视台做节目时(2010年3月)所预言的。

为什么我又预测准确了?因为我深知一点:当前美国金融战略的主要矛盾方面还不是限制中国发展,如果说限制中国发展是美国的长期目标,眼下则更需要拉拢中国,甚至让中国长大一点。

为什么美国要拉拢中国?最根本的利益还是国家安全。将中国视为敌人,还是朋友?全世界看不清,美国人也在抉择!但争取中国人成为朋友无疑是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安全的,而给中国一点点发展空间有可能将中国人争取为朋友。这就是当前美国人的战略选择。

当然,这个战略还有现实的动机,就是稳定美元体系,抗衡欧元体系。不要忘记,今天的人民币是与美元捆绑在一起的,是美元体系最重要的“小兄弟”之一。拉住人民币不“造反”,既可以稳住美国的世界债券交易中心地位,使美元的经常账不至于立即出现大亏空,也可以限制欧元势力范围的扩张。看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中美第二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根本就没有谈人民币问题。3.美国的金融战略与金融家的战术选择

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包括实现美国的金融战略,离不开赚钱。没有实力,就没有安全,更谈不上战略!小国弱国有什么战略?紧跟一个大国就是战略,就是安全。

赚钱靠谁?靠金融家,靠金融家的谋略。赚谁的钱?这是关键点。赚中国人的钱最方便、最容易。美国人深知中国人盼望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崛起是要挣钱,也要花钱的。于是,美国人的机会就来了。当然,这个机会不是美国政府在抓,而是放手让美国的金融巨鳄们去抓。

怎么才能让中国人乖乖地束手就擒?这就是顺应中国的市场化趋势及“走出去”战略,让中国人自觉自愿地进入由金融巨鳄们设计的“市场”——由市场决定中国人的劳动力价值,在市场中与人民币博弈。一边鼓励你大胆地进入市场,一边让你在根本没有定价权的市场中忍受残酷的剥削,甚至输光家底。这也是为什么近来美国政府已经基本不再压迫人民币升值,而所有的话语都集中到一点:希望人民币尽快市场化,让市场来决定人民币汇率。

什么市场?一个中国人完全没有话语权的市场。美国的金融战略就是诱使你过早地进入这个市场。

比如中国人强调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话语权”,“改革世界货币体系”等,美国人深知,所谓发展中国家其实就是中国自己,所谓改革世界货币体系就是人民币要“走出去”。这个面子美国人给,甚至表现得非常公平:同意增加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和表决权。但它有两条必须守住:一是中国人想增加的份额必须从欧洲人、日本人那里争取,美国可以让一点点,但不能削弱美国目前拥有的“一票否决权”地位;二是人民币想“走出去”可以,但必须先市场化,自由浮动。

关键还是市场化——到了美国人控制或曰玩透了的市场,输钱的一定是中国。我在上文中已经讲过,中国的外汇储备是怎样被美国人忽悠的。早在全球金融海啸发生之前,美国的高盛、雷曼等金融巨鳄就玩了中国一把。在2006—2008年间,它们多次到中国游说中国金融高管层和中国许多大企业,建议它们买入由美国金融巨鳄设计的各种衍生金融产品,导致我国央行和许多企业的海外投资在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损失惨重。

当然,由于2008年以前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的比重相对于中国劳动者已经创造的和能够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相比只是九牛一毛,因此所谓很大损失也只相当于巨大资产的利息部分,中国人赔得起,中国绝大部分海外金融资产至今仍然安全,没有伤筋动骨。也许正因为中国还有的是钱,因此美国必须继续“劝说”中国加速市场化。而为了劝说有效,必须弃卒保帅。

我们已经看到,在美国政府最近推动的银行业改革计划中,重点是打击华尔街,高盛已经被奥巴马抛了出来。美国政府为什么这样做?因为高盛之流已经臭名昭著——当然也与高盛的共和党情结相关。

与高盛在国际社会的臭名远扬相对应的是,高盛在中国的名气不仅很大,很有话语权,而且还香得很!我为什么近来几次在电视台做节目都痛批一些具有海外名头的所谓经济学家,就是因为他们有劣根、有前科,曾经是美国金融巨鳄、尤其是高盛之流的马前卒。比如2008年以前,他们出面游说中国企业和投资者购买美国金融巨鳄设计的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但不告诉这些购买者这些衍生金融产品是可以做空的,更可恨的是,当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一致推荐这些金融产品具有长期保值、增值的必然性时,他们的大老板已经在偷偷地做空了——反向操作。什么意思?简单说,就好比汽车营销商一边让客户买他们的汽车,一边却偷偷地将汽车的零件一点点地偷走,直至剩一个空壳!难怪当金融海啸到来时,绝大多数客户突然发现:这辆车根本开不走,想跑都不成,只能眼睁睁地全都爆仓破产。

我在2008年金融海啸刚刚发生时就曾经写文章提出一个巨大的疑问:金融市场本质上是“零和游戏”,这么多人赔钱甚至破产,这钱让谁赢去了?没有人承认挣了大钱。而最近美国人自己揭露出来了,就是高盛挣了大钱。它在金融海啸发生之前基本已经空仓,甚至有很多钱反向做,从做多非美和大宗商品突然转向做空,又大赚了一把。这样的金融巨鳄怎能不招人恨!在全球政府和金融机构包括所有投资者那里,高盛已经是眼中钉,是骗子的代名词。正是为了平息众怒,美国政府不得不将高盛抛出来。但是对美国政府的指责,高盛一百个不服,因为绝大多数欧美金融机构都说假话,都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为了挣钱谁讲所谓道德?对美国的金融巨鳄们来说,国际金融市场是没有道德底线的,只要不犯法,什么都能做,只要不被抓住,什么都敢做。马克思曾经有一句名言:当利润率达到100%时,资本家是不要命的。而对高盛来说,金融市场的利润率何止100%?因为它们卖的东西根本就一钱不值,卖出去就赚几百倍利润!金融产品不同于日用品、消费品,它们都是虚拟的,有人买它才有价值,没人买,一文不值。而怎么才能让人买?这就靠对市场的操纵,靠垄断金融商品的定价权,当然有时候也要在法律边缘走钢丝。高盛之流每天做的,就是告诉客户和对手包装得非常好的假消息,诱使人家买入没有价值的东西,卖出它们可以接盘继续讲故事(再度骗)的东西。其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比目前全球各国政府的指责坏一千倍,它诱导中国企业(包括中国政府)买入的许多衍生金融产品已经分文不值。但是,中国人对高盛的所有诉求都得不到理睬,比如中国国资委向几家美国的大投行都发出律师函,希望它们解答为什么诱使中国企业购买一些完全没有价值的虚拟金融资产,这些诉求全部石沉大海。

对这样的金融巨鳄,美国政府想袒护也很难了,于是只能抛出来。

但从美国金融战略上考虑,美国政府仍然是“小骂大帮忙”。

为什么美国政府指责高盛,甚至让法院传唤高盛都行,对中国政府发出的律师函却置之不理呢?很简单,美国政府打压高盛是做给美国人民和美国盟友看的,而当真正的受害国需要高盛道歉或赔偿的时候,第一个反对的就是美国政府。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抛出高盛,是因为它真是太臭了,在全世界金融市场已经臭名远扬,不再具有战略利用价值了。对它进行惩戒,既有利于维护美国政府公正形象,更有利于继续推行美国的国家金融战略。

未来美国的国家金融战略执行者是谁,美国政府需要打击金融骗子,也需要金融骗子。这似乎很矛盾,却被美国的历史一再地证明。4.怎么才能不被骗

为什么要强调美国的金融战略?要知道什么话能信,什么话不能信。为什么要指出美国国家金融战略与美国金融巨鳄们金融战术的区别?就是要防止受骗!所谓美国金融巨鳄们金融战术之要害就是说假话,但一定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假话!市场是变幻莫测的,假话在有时候也是很准的(准几天)。这就是假话能够骗人的道理,人家让你做多,也可能让你赚一点点钱,就在你相信它们时,它们已经在悄悄地做空了。在一个具有绝对话语权的市场,讲什么话都可以不负责任,这是要害!中国人说话没人听,那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话语权;美国人说假话全世界都听,那是因为美国人垄断了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何谓话语权?就是带着你玩,却不让你说话。

在长期的金融实战中,我已经养成习惯,对美国人的话要听,但必须想一想这话语中的弦外之音,很多声音甚至需要反着听。对美国金融巨鳄推荐的各种分析报告更要冷静思考,有时候需要反向看。例如,当美国金融巨鳄都说美元将崩盘的时候,我就在想,美国政府会容许美元崩盘吗?肯定不会。美国金融巨鳄们会在美元崩盘论中会扮演什么角色呢?很可能转向做多!于是我的美元“远反转”理论就自然地产生了;与此同理,当美国金融巨鳄们在2010年4~6月份大肆地做空欧元的时候,我却写文章提醒市场和国家高层:美国真正的战略目的不是在做空欧元,更不是消灭欧元,而是通过惩戒欧元,让欧元甘当配角。美元的中长期战略很可能是这样的:让全世界感觉世界货币体系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让我们感觉不到“锚”在哪里,因此国际汇市将出现很长时间的大幅度震荡。它真正的战略目的很可能就是维持震荡,通过大幅度地震荡,使美国的债权国失去方向选择的能力,使市场失去判断能力,只能做短线,跟着美国市场的指挥棒转。尤其是对中国的巨额借款,必须稳住,而不是简单地宣布拖欠中国的债务。怎么才能让中国人继续帮助美国政府渡过2012—2014年的债务危机呢?就是让中国的外汇储备失去选择余地,只有靠住美元!

显然,为了稳住人民币,必须先稳住欧元,保持一个相对较弱,可以被操控的对手货币,这个货币不是日元,更不是英镑,只能是欧元。

现代国际金融市场实际已经演变为国家整体实力竞争的金融战场。虽然中国的人民币并没有实现自由兑换、自由浮动,但是,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以及潜在的巨大金融资产和中国劳动者能够创造巨大剩余价值的能力对美国人来说是双刃剑。如果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能够继续保持过去十几年的水平,再有十几年,中国就可能与美国并驾齐驱了。这当然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为此,美国的金融战略必须考虑到长远,要不断地放出中国威胁论并暗地里鼓励美国的金融巨鳄做空中国。但是,美国目前的全球老大地位已经很难维持,欧洲人信誓旦旦要用欧元取代美元,小兄弟也一个个想着单干——比如日本要让美军撤离冲绳,这些是美国政府眼下的心头之患。此时与人民币开战,等于自掘坟墓。

美国也在走钢丝。一方面,让步于中国,类似给点甜头,将中国牢牢地锁在美元战船上;另一方面,像控制欧元那样,不容许你真的做大,这就需要金融巨鳄们来帮忙。

在这场国家金融战争中,欧元只是美国利用的筹码,人民币则是被“耍”——起码在美国人眼中仍然是可以被指挥的。美国政府通过美国企业尤其是美国的金融巨鳄们带着中国企业玩,一会儿告诉你做多,一会儿告诉你做空,通过不断地诱导,使中国企业做反,甚至让中国的外汇资产配置一次次出现错配,在不断地错配中一点点贬值,使人民币的货币政策始终屈从于美元的货币政策,跟着美元转,在很长时间内对美元不能构成战略威慑。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需要一个慢慢成长但不会脱离控制的人民币,也需要欧元保持弱势地位。这就是我在2010年5月中旬发表文章所指出的(2010年6月5日《每日经济新闻》):欧元虽然还可能继续下跌,但所谓欧元崩溃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美国需要欧元,而且需要的是一个假的“强势欧元”——可以被操纵,经常大起大落,反复无常的欧元。为什么,通过它洗钱,洗中国人的钱。5.美国的国家金融战略不是赖债,而是维护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信用体系

必须承认,美国的金融战略是很成功的,应该说已经做到进退自如,游刃有余。非常遗憾,即使是我们国家很高层的经济学家甚至是战略家们在谈到美国的时候仍然在沿用所谓美国人一定赖债等字眼。为什么我强调,美国国家金融战略迄今为止仍然是收放自如的,是拥有主动权的,就是为了说明,美国人还不会选择赖债的下下策。当然,我们也要对2012年前美国的实体经济走势进行严密的关注,尤其是对保卫人民币来说,毕竟我们有将近2万亿美元的美元资产。

回过头来还是要谈美国人的金融战略或曰美元战略。这个战略是有些人一直强调的弱势美元政策吗?是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赖掉债务吗?虽然我在多次电视辩论和发表的文章中都反复强调:美国赖债如同第三次世界大战,甚至可以用世界末日来形容,因此我断言这种事不会发生。但这种评论只适合在电视,因为它们不让你有更多的时间来清晰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电视辩论实际是很伤人的,伤害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形象。

写书就不一样了,要说服人,需要更深入的分析。比如,美国的金融战略与其立国基础的关系——这很关键。美国是一个什么国家,它的立国基础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信用,尤其是金融信用。美国到现在还是国债违约的“处女国”,没有赖过债。为什么没有赖过债,因为美国金融战略的强大是有强大的金融体系支撑的。赖债等于自毁长城。

美国的金融战略是靠它强大的金融体系实现的,这个体系有五大支柱:第一是统一的国债市场,这个市场不仅是全世界最大,而且基本是唯一的;第二是中央银行完全独立,通过科学金融监管和货币流动性管理来控制全国甚至世界的银行体系;第三是维护美元的铸币权,要让更多的货币成为世界货币,但绝不能染指美元的铸币权,例如日元直到现在还没有铸币权,欧元刚刚在欧元区有了一点点,但只要想进一步扩张,美国就打压;第四是财政系统与金融系统的联动机制,财政保护银行,银行业主持财政;第五是建立强大的国际级金融市场,长期坚持鼓励金融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为了维系着五大支柱,美国人坚持其金融鼻祖汉密尔顿的教诲:“一个国家的信用必须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必须有着最精巧的配合和协调,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一样,一根树枝受到伤害,整棵大树就将衰败、枯萎和腐烂。”

美国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恰像五根树枝,完美配合和协调,支撑起美国金融体系的参天大树的或曰美元霸权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根基是什么?恰恰是信用。

为什么美国政府在最困难的2008年却向中国政府保证:中国央行购买的30500亿美国两房债券完全由国家财政担保。这是因为,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国家整体信用优劣的代表。失去了国债的信用不仅失去了国家信用,美国200年竖立的以信用立国的基石也就没有了,美国的所有发展和创造力也就没有了。

美国需要美元霸权,但这个霸权是需要全世界共同维护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今天需要维护的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信用体系。

美元是美国的,更是世界的。为了让世界继续相信美元,因此美国人不能赖债!而美国人会不会无力还债呢?这将是随后的章节需要回答的问题。

第2节 欧元的战略失误与人民币的战略选择

为什么要将欧元区金融战略与中国的金融战略或曰人民币战略放在一章?除了欧元与人民币目前“唇齿相依”,共同对抗强势美元的处境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点:欧元下跌趋势也是中国股市受到压制的强大基本面因素之一。欧元不涨,中国股市很难走出反转行情。相反,欧元区渡过了债务危机风险之时,也可能是中国股市开始反转的时候。1.欧元区有战略,但不可操作,等于没有

相比美国由强大的金融体系支撑起来的金融战略,欧洲人应该汗颜。美国人的金融战略是很少说的,说了也是一句半句。而欧洲人则喜欢到处说,比如强势欧元,超过美元等。

很少有人细致地研究过欧元战略,都以为强势欧元是欧洲央行既定的战略目标。其实,强势欧元只是欧元区多数国家的追求,真正掌控欧元的大国未必喜欢强势欧元。欧元区为什么跟别的货币不一样,因为它是非主权货币,是由十几个民主国家“凑起来”的货币。欧元的问题就出在这“凑”字上,因此欧元是有梦想,有奋斗目标,但其实没有战略——跟美国比。

欧元是民主的产物,而民主能决策货币的战略吗?如果将十几个欧元区国家进行分类,我们会发现,这里面既有强势的国家如德国、法国,也有很弱的国家,如希腊、葡萄牙、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等相对弱小的国家。更要命的是,欧元区为了争当老大,一味地坚持扩张,于是很多穷国也想加入,想沾光。比如匈牙利。目前匈牙利还不是欧元区国家,它的货币是福林,但匈牙利全国使用欧元已经半年,并在积极地申请加入欧元区。因此,当匈牙利也被发现有债务危机迹象时,欧元也会暴跌。

作为穷国,当然希望欧元强势,因为这会提高整个国家的购买力或曰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但一些强国未必希望欧元太强,因为它们的出口将受影响。于是,在强弱两大集团间,针对欧元战略实际是两张皮。当然,由于民主是由选票决定的,强国虽然占有很大的经济份额,但为了欧元区表面的稳定,它们一般不会公开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经常听到的是一些弱国的意见,并把这些弱国的表态当成了欧元战略。

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更没有完美的民主。欧元是民主的产物,恰恰也被民主害了,货币是需要强权的。一个国家都可能被利益集团的争斗拖下水,何况这是十几个利益差别很大的国家。欧元区绝大多数国家的确喜欢强势欧元,但强势欧元真把欧元害了。

我在上面其实已经分析了,欧洲的强国尤其是制造业大国德国是绝不希望欧元过强的,但当绝大多数欧元区国家甚至法国也在主张强势欧元时,德国根本不敢发出声音——2008年以前,德国曾经一再地警告,欧元太强了,已经脱离了欧元区的基本面,但更多的欧元区国家说它自私,就想利用弱势欧元扩大出口。大家想,一张嘴怎么可能说过十几张嘴,最后只好闭嘴。德国最近两年基本对欧元强弱不表态。但是,当欧元在2010年出现大幅度下跌并一再地破位时,德国却在偷偷地乐,不仅是因为德国早就警告过欧元过强,更是因为德国真的希望弱势欧元,如果欧元长期保持在120000以下,这将为德国产品抢占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提供难得的机遇。同时,欧洲央行也在偷偷地乐,因为欧元区小国的债务危机爆发,可以为欧洲大国也就是欧盟收回欧洲小国的财政权提供契机,这反而有利于欧元区的统一和稳定。因此说,欧洲的核心国家其实是希望弱势欧元的。当然,欧洲央行也希望欧元短暂地下跌,这样就可以彻底地暴露欧元区最大的设计问题:有央行而没有财政部。有统一的货币政策,却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和劳动力政策。这也是为什么在欧元一个劲地下跌时,欧洲央行却默不做声的原因。当然,欧元区央行在做出这种选择时也是在走钢丝,因为欧元的下跌趋势很可能失控——它可没有美联储那种本事——弄不好会使欧元大厦彻底倒塌。也许,欧洲央行也在赌,相信美联储和中国央行会在最后关头出手挽救欧元。但中国和美国会轻易地救助欧元吗,欧元将拿什么条件跟美元、包括人民币交换呢?这又是战略上的失败,起码是输在美国金融战略家的算计中。2.欧元出问题,人民币会沾光吗

欧元输了,起码从欧元在2010年的表现看已经成了人人避之的货币,而且欧元还可能继续下跌,起码是维持很长时间的弱势。但是,欧元出事,人民币会沾光吗?美元走强,人民币是否也会跟着走强呢?我看未必。

看货币需要看国家,看实力。相对于欧美,中国连蜀国(三国魏蜀吴之争蜀国最弱)的地位都没有。这是现实。欧元区为什么敢跟美国叫板?它们在实力上也差得不多——美国占全球经济份额的24%,欧元区占23%,双方处于胶着状态。起码有一争。

按国家说,中国似乎是世界老二了,但不要忘记,我们的GDP中有很多不是中国人的企业,外资和合资占很大部分。尤其是金融市场这一块,中国与美国相比大约只能打30分,即使是与欧元区比,也只能打70分。整体实力中国还很弱,还要韬光养晦。

欧元出问题,中国只会跟着倒霉。这一点,我们必须看清楚!首先说中国持有多少欧元区债券,上面讲过,美国至今仍然是欠债不还的“处女国”,但欧洲国家已经有不良记录——冰岛就通过全民公决发出了:欠债不还的宣言。可以设想,如果欧元区对希腊的救援失败,希腊一定是欧洲第二个宣布欠债不还的国家。如果仅仅是希腊损失还不大,如果西班牙也加入进来,哪怕是暂缓还款,也会让欧元区债券没有人再买。债券市场出事,欧元将暴跌,中国的外汇储备将极大地缩水。想一想几年前我们还在为美国可能赖债焦虑不安,现在已经轮到为欧元区欠债不还睡不着觉了。

更大的危险可能是“兔死狐悲”,“唇亡齿寒”。

美国不希望欧元彻底地垮掉,是希望弱势欧元更好摆弄。中国不希望欧元垮掉是因为不希望美元独霸世界。如果欧元真垮了,中国将很难成为世界货币。为什么?如果说,三足鼎立对人民币来说还有可能性——其实难度也很大,两强并立对人民币是不可望更不可即。中国有可能成为强国,但必须是在欧美争斗存在的时候。如果欧洲被美国先打垮了,美国的金融战略就会集中对付中国,那将使我们失去成为强国的最佳历史时机。

要想成为强国,不能只有理想。欧元区的最大教训很可能是:理想远远地脱离实际,被人牵着鼻子领进了陷阱。要想成为强国,必须先认清自己。这是制定战略的逻辑起点。3.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表现最差的在哪一块

为什么中国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很难占到便宜呢?最本质的原因可能是中国人根本没有战略,或曰有战略,但仅仅停留在想象的层面,没有用基本理论去反复论证。战略如何产生,首先是知己知彼。我们都希望玩美国人一把,让美国人也吃点亏,知道中国人的厉害。可怎么才能让美国人进我们设计的陷阱呢?也许是在梦中——我们真没有认真地研究过美国,更没有仔细研究过自己。

纵观今天世界的金融战场,中国人不可能到美国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美国人却可以轻易地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中国人甚至都不能玩中国自己的股指期货,美国人却可以玩。看着美国人在我们的金融市场操纵中国的股票,你生气吗?当然生气。但没有用,因为在更大的市场上,美国人已经把中国人控制了。

这个市场,就是全球商品的定价市场。

在研究货币强弱表现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货币的强弱仅仅是汇率。形成汇率的基础是定价权,汇率的国际市场表现其实是一个国家定价权的表现。而所谓定价权起码应该有这样几个层次。

首先是国际贸易中一般商品的定价权,这是起步阶段或曰货币走向世界的第一步;然后是劳动力和服务品市场的定价权,比如劳务输出与引进,非制造业企业的对方准入等;再后是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权;最后才是储备货币的市场选择。

显然,在这个逻辑顺序中,中国的人民币基本一条都不占。

金融市场有牛熊,金融产品有定价,非金融商品也有定价,中国人不仅离虚拟金融市场的定价权很远,中国连自己生产的商品都不能定价,因此当看到我们的金融市场的牛熊转换已经被国际金融巨额所操纵,也就不奇怪了。

谁都知道,中国的人民币是由中国政府定价的,谁也不能染指,更不能强迫。但你守得住人民币的国内定价权(汇率一年也变化不了千分之五),但却守不住,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商品的国际市场定价权。因此所谓维护人民币稳定其实是不可信的,除非让人民币继续捆绑住美元。

以上言论不是我的,而是中国政府的发言人告诉我的,连他都气愤地指出:中国实际没有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用商务部发言人姚坚的语言准确表达(他在2010年5月16日表示):“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简直就是你想买什么,什么一定涨,而你想卖什么,什么一定跌。”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有很多话不便于说,中国的很多市场其实已经被国际金融巨鳄们悄悄地操控。比如中国股市,由于越来越多的“热钱”进入,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巨鳄瞄准了中国股市,其操控力越来越强了。比如美国金融机构怎么通过捧杀中国突然转为做空中国,尤其是从做多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突然转为做空。与中国投资者在顶部区域还在追涨相比,它们不仅是成熟,更似乎有神助。

一个非常清晰的事实是:在2009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巨鳄们还在大肆地发表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未来将翻几倍的言论,到2010年年初却突然改口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比迪拜还多一千倍;在2009年还一个劲儿地说,中国股市是全世界最有希望的股市,忽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