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基于STC系列增强型80C51单片机(第3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07:29:19

点击下载

作者:朱兆优等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基于STC系列增强型80C51单片机(第3版)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基于STC系列增强型80C51单片机(第3版)试读:

前言

自1972年Intel公司推出第一款微处理器以来,计算机技术遵循着摩尔定律,以每18个月为一个周期微处理器性能提高一倍、价格降低一半的速度快步向前发展。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在最近20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从8088/8086到286、386、486、586、PⅡ、PⅢ等系列众多CPU的飞跃。计算机对整个社会进步的影响有目共睹,其应用面的迅速拓宽,对个人与社会多方面的渗透,表明计算机技术已不再是深踞于高层次科技领域里的宠儿,它已经深入到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之中,闯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里,使人们跨入信息时代、数字时代。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近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通过对计算机的功能部件进行剪裁及优化,将CPU、程序存储器(ROM)、数据存储器(RAM)、并行I/O口(PIO)、串行I/O口(SIO)、定时/计数器(CTC)及中断控制器(ICU)等基本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中,制成了单芯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又称为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由于它能嵌入到某个电路或电子产品设备中,也称为嵌入式控制器(Embedded Controller)。要把前面提到的众多功能集合在一起,在过去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采用很多电路组建成一个电子系统来实现。而今却简化成只需选择一片合适的单片机,并对其已有的功能、指标、参数及引脚进行合理的使用即可完成。单片机与可编程逻辑器件相结合,构成了新一代电子工程应用技术。

20世纪90年代,单片机在我国迅速普及。在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在人们的生活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单片机的具体应用。单片机可以嵌入到各种电子产品之中,成为机电产品的核心部件,控制着各种产品的工作。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单片机已从过去的单一品种,发展成为多品种、多系列机型,其内部结构从过去的基本部件发展到集成有A/D、D/A、监控定时器(WDT)、通信控制器(CCU)、脉宽调制器(PWM)、浮点运算器(FPU)、模糊控制器2(FC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具有IC、SPI、ISP等众多特殊功能的部件,成为功能越来越强的增强型、高档型单片机。由于单片机具有功能强、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裸机编程、软件代码少、工作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实时响应速度快、使用方便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过程控制、数据采集、通信、智能化仪器仪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军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中。

由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的全自动洗衣机、高档电风扇、电子厨具、变频空调、遥控彩电、摄像机、VCD/DVD机、组合音响、电子琴等产品早已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从家用消费类电器到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办公自动化产品,从智能仪表、工业测控装置到CT、MRI、γ刀等医疗设备,从数码相机、摄录一体机到航天技术、导航设备、现代军事装备,从形形色色的电子货币(如电话卡、水电气卡)到身份识别卡、门禁控制卡、档案管理卡以及相关读/写卡终端机等,都有单片机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有人说单片机“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现今,炙手可热的“三网”(即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国际互联网)融合产品、物联科技已开始兴起。在汽车中普遍都需要有30多个单片机用于其中的空调、音响、仪表盘、自动窗、遥控门、自控前后盖、空气质量监测、反射镜角度调整、自动灭火、防盗报警等的控制,协调控制着发动机、传动器、制动器、安全气囊、车载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有条不紊地工作。此外,还有工业自动化控制和军事科技等。这些领域的应用开发都还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尚要解决,这正是电子技术人员可以大展拳脚的领域。

从学习的角度,单片机作为一个完整的数字处理系统,具备了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单元部件,在这个意义上称为单片微机并不过分。通过学习和应用单片机进入计算机硬件设计之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单片机建议要从汇编语言学起,从内核做起,把低层做实,以便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很好地解决内核接口和底层驱动设计,实际应用时可选用C语言编程。学好汇编可轻松过渡到C语言编程。

从应用的角度,单片机是一片大规模集成电路,可自成一体,对于其他微处理器所需的大量外部器件的连接都在单片机内部完成,各种信息传递的时序关系变得非常简单,易于理解和接受。用单片机实现某个特定的控制功能十分方便。

从设计思想的角度,单片机的应用意味着“从以硬件电路设计为主的传统设计方法向以软件设计为主、对单片机内部资源及外部引脚功能加以利用的设计方法的转变”,从而使硬件成本大大降低,设计工作灵活多样。往往只需改动部分程序,就可以增加产品功能,提高产品性能。

单片机技术的功效神奇,有时也给人一种神秘莫测、难于驾驭之感。究其原因,很多初学者不太重视实践,缺乏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缺乏将分散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知识的理解层面。其实,如果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单片机既不神秘,也不难驾驭。单片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初学者应树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思想。先学习单片机硬件结构、存储结构、指令系统及中断系统,然后不断地进行编程练习,通过实验提升技能,加深理解,结合单片机最小系统板或开发板等实物进行硬件编程控制,提高动手能力。如此循序渐进、举一反三,才会有“登堂入室”之感,才能逐步将单片机应用于各种场合中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单片机不同于通用微型计算机,它能够灵活嵌入到各类电子产品中,使产品具备智能化和“傻瓜”式操作功能,已经成为电子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基础,而宏晶科技公司推出的增强型、高性能STC系列单片机无疑是8051内核中最卓越的一款单片机之一。因此,学习单片机和学会STC系列单片机的技术应用非常有必要。

由于目前的单片机教材大多是沿用20世纪80年代的内容,使用的芯片(如8031)过于陈旧,很多学生学完单片机课程后,到工作单位从事实际的单片机系统设计时总感觉学无所用,而且脱离实际。现在,单片机的应用已真正步入“单片”时代。单片机内部集成的功能部件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对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已很少采用外部的并行总线扩展RAM和ROM,而是采用选择包含不同存储容量的单片机。即使是需要扩展外部RAM存储器,也往往会选用串行2IC、SPI总线扩展技术。对I/O口的扩展也不再使用8255或8155这样的芯片,而是选择具有不同引脚封装的单片机。当需要的I/O口少时,可以选择封装引脚少的单片机(最少的只有8个引脚,含6个I/O口引脚);若需要的I/O口较多时,可以选择引脚封装多的单片机(最多的有上百个引脚)。很多单片机内部都集成有8位或10位的中低精度的A/D、D/A转换器。因此,在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完全可以选用片内带有A/D、D/A转换器的单片机。只有在要求高精度(12位以上)、高速采样的场合,才需要选用扩展外部串行或并行接口的A/D、D/A转换器,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减小产品体积。基于上述原因,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对原有的单片机教材做了较大的改良,尽量将那些在实际应用中很少见的或已经淘汰的芯片不写入教材,而将实际应用中比较流行的技术吸收进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材,力求做到与市场接轨,与现实同步。为了帮助读者更快地进入单片机应用领域,本书附有实验和课程设计实例。

全书共15章。第1章是单片机概述,介绍单片机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各种常用的低功耗单片机、增强型单片机的性能特点,介绍STC系列单片机的选型;第2章介绍8051单片机的体系结构、内部主要部件的功能,以及存储器结构与编址范围;第3章介绍8051单片机指令系统和指令的使用方法;第4章介绍8051单片机程序结构和设计方法;第5~7章介绍8051单片机中断系统结构、中断控制、编程和串行口使用方法;第8章以STC15Fxx系列单片机为例,介绍增强型单片机新增功能部件的使用方法;第9章介绍单片机系统的扩展,重点介绍串行总线扩展技术,精简了并行总线扩展内容;第10章介绍单片机与键盘、数码显示、液晶显示、打印机的接口形式和编程方法;第11章介绍A/D、D/A转换器性能指标、芯片选型,着重介绍了串行A/D、D/A转换器的接口使用方法;第12章介绍C51在单片机中的编程方法,以及混合编程的具体运用;第13章介绍单片机应用系统结构和设计方法;第14~15章以单片机应用实验为主,介绍了使用Proteus进行单片机仿真和应用单片机设计实验开发板,并精选了9个实验项目,在单片机实验开发板上完成软件编程调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单片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本书涉及的内容较多,参考教学学时为60~80学时,授课教师可参照下表并使用本书配套资源完成教学任务。

由于各学校教学计划和生源素质有所不同,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为配合教学,各章配有练习与思考题。

本书配有PPT、程序源代码、课程设计指导书(带温度计的电子钟设计、可控波形发生器设计、LED点阵显示设计、可控流动灯设计等4个设计实例)等教学资源,可登录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下载。

本书也可为任课教师提供单片机实验开发板(第15章设计的实验开发板),相关事宜可与本书编著者联系(Email:you2006cn@sina.com)。

全书主要由朱兆优负责编写,陈坚、朱日兴参与了第5~7章的编写,邓文娟、刘琦参与了第4章的编写,王海涛、朱日兴参与了第12章的编写。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赵永科、胡文龙、涂晓红、吴光文和范淑娜等,他们对书稿的编写、插图、校对和程序调试做了很多工作。朱兆优负责全书的策划、内容安排、文稿编写修改和审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周航慈教授的大力支持,他对本书初稿进行了审阅;还得到STC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姚永平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本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尽管在编写中做了很多努力,但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使之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编 著 者第1章单片机概述本章学习要点:(1) 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单片机与PC的区别和联系;(2) 单片机的发展历程、趋势和应用领域;(3) 单片机的分类、主要特性、主要生产厂家、常用系列和主要芯片型号。单片机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凭借其极高的性能价格比,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应用广泛,发展迅猛。单片机体积小,质量小,抗干扰能力强,对运行环境要求不高,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灵活性好,开发比较容易,已广泛应用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通信、自动检测、智能仪器仪表、信息家电、汽车电子、电力电子、医疗仪器、航空航天、机电一体化设备等各个方面,成为现代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1.1 什么叫单片机

一台能够工作的PC(个人计算机)至少需要的部件有:CPU(中央处理器,负责运算与控制)、RAM(随机存储器用于数据存储)、ROM(只读存储器,用于程序存储)、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这些部件被分成若干芯片,安装在一块印制电路板上,便组成了个人计算机。而在单片机中,是将计算机主板的一部分功能部件进行剪裁后,把余下的功能部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因此这个芯片具有PC的属性,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或单芯片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单片机是在一块半导体硅片上集成了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的集成芯片(如图1-1所示)。在一些高性能单片机中除了上述部件外,还集成了A/D、D/A、PCA/PWM等部件。图1-1 8051单片机结构框图

单片机主要应用于测控领域,用于实现各种测量与控制。为了突出其控制特性,国内外大多数人把单片机称为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由于单片机在各系统应用中处于系统核心,并嵌入其中,因此通常又把单片机称为嵌入式控制器(Embedded Micro Controller Unit,EMCU)。而国内的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则比较习惯地采用“单片机”这个名称。

单片机价格不高,体积也不大,一般封装40个引脚。功能多的引脚也比较多,有的多达几十或上百个引脚;功能少的只有十几个引脚,最少的只有8个引脚。这对面向实际应用的单片机非常有利,使得不同性能的产品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单片机。比如,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都喜欢使用高性能的计算机,但如果只是控制一个电冰箱温度时就没必要用高性能的计算机,用一个8引脚的单片机就足够了。所以,实际应用的关键要视功能是否够用,是否有很高的性价比。这就是8051单片机推出30多年来依然没有被淘汰,而且还在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1.2 单片机的特点

单片机以其卓越的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已深入到检测、控制等各个领域,并表现出显著特点:(1) 小巧灵活、成本低,易于产品化。可以方便地嵌入到各种测控设备、仪器仪表,使仪器设备智能化。(2) 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适应温度范围宽,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可靠地工作。单片机是按工业测控环境设计的,分为民品(0~+70℃)、工业用品(-40~+85℃)、军品(-65~+125℃)三类。其中工业用品和军品具有较强的抗恶劣环境适应能力,是其他机型无法比拟的。(3) 实时控制功能强。单片机面向控制,可以直接通过I/O口进行各种操作,运行速度快,对实时事件的响应和处理速度快,能针对性地解决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类控制任务,因而可获得最佳性能价格比。(4) 易扩展,可很容易、灵活地构成各种智能型应用系统。(5) 具有通信接口,可方便地构成多机和分布式控制系统,使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大为提高。1.3 单片机的发展概况

单片机出现的历史并不长,它的产生与发展和PC的微处理器的产生与发展大体同步,自1971年Intel公司首先研制出4位微处理器以来,就出现了单片机。单片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1~1976年):单片机发展的初级阶段。1971年年底Intel公司首先研制出集成2000只晶体管的4位微处理器Intel 4004,并配有RAM、ROM和移位寄存器,构成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此后,又推出了8位微处理器Intel 8008。受生产工艺限制,当时的微处理器采用双片结构,功能简单,还不是“单片机”,但从此拉开了研制单片机的序幕。

第二阶段(1976~1980年):低性能单片机发展阶段。以1976年Intel公司研制出以8048为代表的MCS-48系列单片机(如表1-1所示),在一小块半导体芯片内集成了8位微处理器、8位并行I/O口、8位定时器/计数器、RAM、ROM等部件。这个芯片无串行接口,中断处理比较简单,RAM和ROM容量很小,寻址范围小于4 KB,但在功能上可满足一般工业控制和智能化仪器仪表的需要。这种将微处理器和计算机外围设备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技术,标志着真正的单片机的开始研制。由于单片机在构建新型工业控制系统方面取得了成功,为今后单片机的发展开辟了成功之路。

第三阶段(1980~1983年):高性能单片机发展阶段。以1980年Intel公司推出以8031为代表的MCS-51系列基本型单片机,形成了8051经典内核。至今,该内核还是国内外单片机产品的主流,众多芯片制造商还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它。这个阶段推出的8位单片机带有串行接口,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含有多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片内RAM、ROM容量增大,寻址范围可达64 KB,个别片内带有A/D转换接口。其他8位单片机的代表产品有Motorola公司的6801和Zilog公司的Z8等。

在8位单片机中,MCS-51系列历史最长,长盛不衰,不断更新,形成了既具有经典性,又不乏生命力的系列单片机。它在以下几方面奠定了单片机的经典体系结构:①完善的外部总线,MCS-51设置了经典的8位单片机总线结构,包括8位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及具有多机通信功能的串行通信接口;②开创了CPU外围功能单元的集中管理模式;③开发出了具有工控特性的位地址空间及位操作方式;④指令系统趋于丰富和完善,并增加了很多突出控制功能的指令。表1-1 Intel公司单片机系列配置一览表

第四阶段(1983~1990年):8位单片机的巩固发展和16位单片机推出阶段。1983年Intel公司又研制了MCS-96系列16位单片机。它支持16位算术逻辑运算,具有32位除以16位的除法功能;片内256字节RAM、8 K字节ROM容量进一步增大,除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外,还可设置4个软件定时器;具有8个中断源,中断系统更加完善;片内带有8通道高精度10位A/D和高速输入/输出部件(HSIO),以及Watch Dog、PWM等部件。MCS-96系列单片机片内CPU为16位,运算速度和控制功能大幅提高,有很强的实时处理能力。采用HMOS或CMOS制造工艺,芯片集成度达12万个晶体管,使单片机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第五阶段(1990年至今):单片机全面发展阶段。随着单片机在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发展和应用,出现了高速、寻址范围大、运算能力强的通用型单片机,以及小型廉价的专用型单片机。单片机在集成度、功能、速度、可靠性、应用领域等方面向更高水平发展。CPU的位数达到了8位、16位、32位。在结构上,更进一步采用了双CPU结构或内部流水线结构,提高了处理能力和运算速度;时钟频率高达20 MHz,提供了新型串行总线结构,增加了PWM输出、WDT监视定时器、PCA可编程计数器阵列、DMA传输、调制解调器、通信控制器、浮点运算单元等新的特殊功能部件。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促使芯片向高集成化、低功耗方向发展。基于这些优势,单片机在大量数据实时处理、高性能通信、数字信号处理、复杂工业过程控制、机器人及局域网络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4 单片机主要制造厂家和机型

单片机系列是指同一芯片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体系结构的微处理器。目前,各芯片制造厂商已推出很多单片机产品,如Intel、STC、Atmel、Philips、Motorola、TI、NEC、SAMSUNG、AMD、Microchip等公司都是著名的芯片制造厂商。就通用单片机而言,其主流产品有几十个系列,数百个品种。单片机制造厂家和型号如表1-2所示。

此外,还有仙童公司的FS、3870系列,ADI公司的ADμC8xx系列,松下公司的MN6800系列,Scenix公司的SX系列,东芝公司的870系列与90系列,EPSON公司的4位SMC6x系列与8位SMC88系列,LG公司的GMS90系列和日立公司的HD6301、Hd65系列单片机,以及义隆、松翰、凌阳等系列单片机。尽管单片机制造厂家很多,品种各异,但在我国最早且最广泛使用的是8051及其兼容机型。由于8051单片机具有品种多、兼容性好、性价比高,且软、硬件设计资料丰富等特点,所以成为我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最熟悉的机型。直至现在,8051单片机及其衍生兼容机型仍然是单片机中的主流系列,预计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仍将是现代工业检测、控制应用的重要机型。表1-2 单片机制造厂家和型号1.5 8位单片机系列介绍

单片机根据微处理器字长可分为4类:4位、8位、16位和32位单片机。在这些机型中,8051单片机以其卓越品质,仍是今后单片机发展的主流。虽然世界上的单片机品种繁多,功能各异,开发装置也互不兼容,但是客观发展表明,8051可能最终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单片机芯片。

在8位单片机家族中,主流产品有80C51内核、Motorola内核、PIC内核的单片机。它们的基本结构相似,但由于采用的内核不同,所以在性能上存在很多差别。1.5.1 8051内核的单片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Intel把8051内核使用权以专利互换或出售形式转让给了Atmel、Philips、NEC、AMD、Winbond、ADI、DALLAS等IC制造厂商。这些公司在保持与8051单片机兼容的基础上改善了8051的很多特性,采用CMOS工艺,并对8051做了一些扩充,使产品特点更突出、功能更强、市场竞争力更强。因此,通常用8051系列来称谓所有具有8051指令系统的单片机。在众多IC制造厂商支持下,8051内核单片机已经发展成上百个品种的大家族,现在都统称为8051系列单片机。

通常,从功能特性上 8051 系列单片机可分为基本型、增强型、低功耗型和专用型。目前,使用的8051单片机都是MCS-51系列单片机的低功耗增强型、扩展型的衍生机型,它们与MCS-51系列有很大的不同,内部结构有些区别,但指令系统完全兼容。目前常用8051系列单片机有以下几种类型。

1.STC系列单片机

STC89C51RC/RD+系列是宏晶科技公司于2005年中国本土推出的第一款具有全球竞争力、与MCS-51兼容的STC单片机,表1-3是STC89C51RC/RD+系列低功耗增强型STC单片机。这些单片机采用PDIP40、PLCC44、LQFP44封装,内部含有高保密、可编程Flash程序存储器,可进行100 000次擦写操作;包含32位或36位可编程I/O口,6~8个中断源(分4个优先级)、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1个通用串行接口;端口驱动能力达20 mA,具有正常工作模式(4~7 mA)、空闲模式(1 mA)、掉电模式(<0.1 mA)三种工作模式;5 V单片机工作电压3.4~5.5 V,3 V单片机工作电压2.0~3.8 V;工作频率0~40 MHz,相当于8051的0~80 MHz,实际工作频率可达48 MHz。表1-3 STC89C51RC/RD+系列单片机性能一览表

STC89C51xx系列单片机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微控制器,使用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片内包含ISP Flash、Data Flash存储器,具有双倍速、双DPTR数据指针、降低EMI等特性。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系统可编程ISP、应用可编程IAP,使得STC89C51xx系列单片机可以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完全可以取代其他公司生产的8051系列单片机(如Atmel公司的AT89C51/52/55、Philips公司P89C51/52/54等)。

该系列采用CMOS工艺,型号中间带C的表示5 V单片机,中间带LE的表示3 V单片机。

继STC89C51系列单片机之后,STC公司又陆续推出STC15W4K32S4、STC15F2K60S2、STC15F408AD、STC15F100W、STC15W1K16S、STC15W10x、STC15W201AS等系列高性能、增强型单片机等多个系列的单片机(如表1-4所示)。这个系列包括5 V和3 V工作电压的单片机。它们都是每机器周期1个时钟的高速单片机,工作频率0~35 MHz,最大相当于普通8051的420 MHz;芯片引脚封装多样,从8引脚到最多64引脚,通用I/O脚最大达62个,内部新增PCA/PWM、ISP/IAP、SPI串行通信、看门狗和大容量存储器;每个I/O口驱动能力达20 mA,但40引脚及以上封装的单片机整个芯片最大功耗不能超过120 mA,16~32引脚封装的单片机不能超过90 mA;可针对电机控制,抗干扰能力强,对开发小型电子产品有比较高的实用性,性价比高。表1-4 STC15系列高性能单片机一览表

2.NXP增强型单片机

Philips公司的P89LPC900系列是采用低功耗增强型80C51内核制造的增强高档型单片机。它们采用了高性能的处理器结构,含有PLCC、TSSOP、HVQFN、LQFP等多种低成本的封装形式,引脚数有8、10、14、16、20、28、44、64引脚封装,可以满足多方面的性能要求。指令执行时间只需2~4个时钟周期,是标准80C51的6倍;此外还集成扩充了很多系统级的功能部件,包括多路A/D、D/A、PWM输出、模拟比较器和看门狗定时器;具有波特率发生器、间隔检测、帧错误检测、自动地址识别和通用的中断功能;具有UART、2IC和SPI通信端口,提供片内振荡器、频率范围和RC振荡器的可配置选项。可大大减少元件的数目,减小PCB面积,降低系统设计成本。

LPC93x系列单片机还具有2个模拟比较器、2个16位定时/计数器和1个23位系统定时器。工作频率为20 kHz~18 MHz,工作电压范围为2.4~3.6 V,I/O口可承受5 V(可上拉或驱动到5.5 V),具有可编程I/O口输出配置,口线驱动能力20 mA。具有17个中断源,4个中断优先级。

3.AVR高速型单片机

AVR系列单片机是Atmel公司结合Flash技术,于1997年推出的全新配置的精简指令集(RISC)的8位单片机,简称AVR。目前,AVR单片机已形成低档、中档、高档系列产品,分别对应于ATtiny11/12/13/15/26/28、AT90 S1200/2313/8515/8535、AT Mega8/16/32/64/128、ATmega8515/8535等单片机。AT90系列正在淘汰或转型到Mega系列中,高档单片机含JTAG ICE仿真功能。AVR单片机的主要特点如下:(1) 采用哈佛结构,具备高速运行处理能力,低功耗,具有Sleep(休眠)功能及CMOS技术,时钟为20 MHz时每条指令执行速度为50 ns,耗电1~2.5 mA,典型功耗在WDT关闭时为100 nA,具有空闲、省电、掉电三种低功耗方式,掉电模式下工作电流小于1μA。(2) 超功能精简指令集(RISC),具有32个通用工作寄存器,解决了8051单片机采用单一ACC进行数据处理造成的瓶颈问题。(3) 快速的存取寄存器组、单周期指令系统,极大地优化了目标代码,提高了执行效率,有的Flash容量很大,特别适用于使用高级语言(如C语言)进行开发,且易学、易写、易移植。(4) 作为输出时,与PIC的HI/LOW相同,可输出40 mA(单一输出)。作为输入时,可设置为三态高阻抗输入或带上拉电阻输入,具备10~20 mA灌电流的能力。(5) 片内集成多种频率的RC振荡器、上电自动复位、看门狗、启动延时等功能,外围电路更加简单,系统更加稳定可靠。2(6) AVR片上资源丰富,内部集成了EPROM、PWM、RTC、SPI、UART、TWI、ISP、A/D、Analog Comparator、WDT等部件。(7) 大部分AVR除具有ISP功能外,还有IAP功能,便于升级或销毁应用程序。(8) 高度保密,保密位在芯片底部,无法利用设备看到,可多次烧写的Flash具有多重密码保护锁死功能。(9) 性价比高,宽电压工作范围(2.7~6.0 V),电源抗干扰能力强。

所以,AVR单片机和8051单片机有所不同,开发设备也不通用。AVR的纳秒级指令运行速度是8051处理器的50倍,是一款真正的8位高速单片机。

4.C8051Fxxx系列高速单片机

Cygnal公司推出的C8051F系列单片机,其指令集与MCS-51兼容,弥补了8051系列单片机速度慢、内部资源少的不足。

C8051F系列单片机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系统级芯片,具有与8051指令集完全兼容的CIP-51内核。它在单片机内集成了很多数据采集或系统控制所需要的功能部件。这些功能部件包括:8~64 KB的Flash 存储器、ADC、DAC、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电压比较器、电2压基准、温度传感器、SMBus/IC、UART、SPI、定时器、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阵列(PCA)、内部振荡器、看门狗定时器、电源监视器及20 个中断源等。这些部件的高集成度为设计小体积、低功耗、高可靠、高性能的应用系统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系统的成本。C8051F系列单片机运行速度在25 MIPS以上,工作电压2.7~3.6 V,I/O、RST、JTAG引脚均允许输入5 V电压,典型工作电流10 mA,睡眠方式下电流0.1μA。

C8051F12x系列单片机中资源丰富、功能多、运算速度快(可达到100 MIPS),标准的8051单片机一个机器周期要占用12个系统时钟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最少要1个机器周期。C8051F系列单片机指令处理采用流水线结构,机器周期由标准的 12 个时钟周期降为 1 个时钟周期,指令处理能力比MCS-51大大提高。CIP-51内核70%的指令执行是在1个或2个系统时钟周期内完成的,4条指令的执行只需4个以上时钟周期。CIP-51指令与MCS-51指令系统全兼容,共有111条指令。

因此,熟悉MCS-51系列单片机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掌握C8051F系列单片机的应用和软件移植。但是不能将8051的程序直接应用于C8051F单片机,因为这两种系列单片机的内部资源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完全移植照搬,必须经过“改良”(主要是初始化控制字的改写)后才能正确运行。

5.专用型单片机

就单片机的应用面来说,有通用型和专用型。通用型单片机的主要特点是:内部资源比较丰富,性能全面,而且通用性强,可覆盖多种应用要求。通用型单片机的用途很广泛,使用不同的接口电路及编制不同的应用程序就可实现不同的功能。上述介绍的8051系列都是低功耗通用型单片机。

专用型单片机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某一种产品或某一种控制应用而专门设计,设计时已使结构最简,软、硬件应用最优,可靠性及应用成本最佳。专用型单片机用途专一,出厂时已将程序一次性固化好,因此生产成本低。例如,电子表、电话机、电视机和空调里就嵌入了专用型单片机;Cypress公司推出的EZU SR-2100单片机,在8051内核的基础上增加了USB接口电路,可以专门用于USB串行接口通信;日立公司推出的H8/310系列单片机是用于制作IC卡的专用8位单片机。1.5.2 Motorola内核的单片机

在单片机家族中,8051系列单片机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教学及科研等领域已经成为单片机入门应用的首选,该产品以其易读性好、扩展能力强而著称,从而成为广大单片机开发者最熟悉、最具代表性的机型。由于8051系列单片机在运算速度、功耗、内部资源等方面略有不足,所以人们往往在熟悉8051系列单片机之后,又会选择其他系列单片机去开发电子产品。

Motorola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单片机厂商之一,从M6800开始,推出了众多品种的单片机。其中MC68H系列单片机MC68HC05和MC68HC08是两个典型的、应用广泛的8位单片机。其电压范围为3.3~5.0 V,正常工作电流大约为2 mA,等待方式电流为0.5~1 mA,停止方式电流为1~2μA,总线速度为2.1~4 MHz,I/O口驱动能力为20 mA。

MC68HC05采用HCMOS工艺制造,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8位2单片机,内部有64~920 KB RAM、0.9~32 KB EPROM或EPROM和各种I/O接口,有的还集成了A/D、PWM、COP监视定时器,以及2SPI、IC、USB、CAN等串行接口,适用于家电、消费产品、仪器仪表和工业控制系统中。

MC68HC08系列单片机是在MC68HC05的基础上改进的8位单片机,采用0.35μm工艺,具有速度更快(总线速度8 MHz)、价格低、功耗小、功能强等优点,其Flash存储器比MC68HC05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这个系列单片机包括GP、JL和XL通用型,汽车控制的AZ型,模糊控制的KX、KJ型,马达控制MR型,电话用的W型,以及DSP型、家用消费型、智能IC卡型和LCD驱动型等。

Motorola单片机在同样速度下所用的时钟频率比Intel公司的单片机低很多,因此高频噪声低、抗干扰能力强,更适用于工控领域等恶劣环境,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单片机。1.5.3 PIC内核的单片机

PIC系列单片机是Microchip公司制造的一款8位单片机,采用RISC指令集(指令系统和开发工具与8051系列不同),仅有33条指令,指令最短执行时间为160 ns,功耗较低(在5 V,4 MHz振荡频率时工作电流<2 mA),可采用降低工作频率的方法降低功耗,睡眠方式下电流小于15μA,工作电压为2.5~6 V,带负载能力强,每个I/O接口可提供20 mA拉电流或25 mA灌电流。由于其超小型、低功耗、低成本、多品种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仪器、仪表、通信、家电、玩具等领域。

PIC系列单片机价格低、性能高,在国内应用得越来越多,目前已形成低档、中档、高档和高性能系列单片机,分别对应PIC16C5x、PIC16Cxx、PIC17Cxx和PIC18Cxxx系列。其中PIC17Cxx系列是目前工业用单片机中速度最快的单片机,具有16位字宽的RISC指令系统(只有58条指令),时钟频率可至25 MHz,指令周期可达160 ns,片内集成了丰富的硬件资源。PIC18Cxxx系列是集高性能、CMOS、全静态、模/数转换器于一体的16位单片机(价格与8位单片机相当),具有嵌入分层控制能力,内部包含灵活的OTP存储器和先进的模拟功能,可为用户提供完美的片上系统解决方案。1.5.4 其他公司8位单片机

除上述单片机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单片机,如Micon公司的MDT20xx系列单片机是工业级OTP单片机,它与PIC单片机引脚完全兼容,海尔电冰箱、TCL通信产品和长安奥拓、铃木轿车等设备的功率分配器就是使用的这款单片机。

TOSHIBA公司的单片机允许使用慢模式,采用32 kHz时钟,功耗可降至10μA数量级,其种类齐全,4位机在家电领域占有很大市场,8位机主要包含870系列和90系列。东芝公司的32位单片机采用MIPS3000A RISC的CPU结构,适用于VCD、数码相机和图像处理等方面。

Z8是Zilog公司的单片机,采用多累加器结构,有较强的中断处理能力,开发工具价廉物美。Z8单片机采用低价位手段面向低端市场应用。

EPSON公司的单片机以低电压、低功耗和内置LCD驱动器等特点闻名于世。目前已推出4位SMC62、SMC63系列和8位SMC88系列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医疗设备、家用电器、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和手持式消费产品等领域。

COP8单片机是NS公司的产品,其内部集成了16位A/D转换器,在多路看门狗和STOP工作方式下,单片机的唤醒方式很有特色,程序加密性很强。

Scenix公司推出的8位RISC结构的SX系列单片机和Intel的Pentium II等产品被Electronic Industry Yearbook 1998评选为1998年世界十大处理器。SX系列采用双时钟设置,指令运行速度可达50、75、100 MIPS,具有虚拟外设功能,可柔性化I/O接口,所有I/O接口都可单独编程设定。提供各种编程函数库,用于实现各种模块功能,如多路UART、多路A/D、PWM、SPI、DTMF、FS和LCD驱动等。内2含EPROM/Flash程序存储器,可进行在线编程和仿真。

Chipcon先锋公司推出了全新概念的新一代ZigBee无线单片机CC2430/CC2431系列和短距离通信的新一代无线单片机CC2510/CC1110系列;这些以经典8051微处理器为内核的无线单片机,也称射频SoC(片上系统),以其优异的无线性能、超低功耗、超低成本,在单片机技术领域开创了单片机无线化和无线网络化的全新时代,采用这些新型无线单片机,进行无线通信、RFID产品等产品设计,是开发低成本、低功耗单片机应用产品的理想方案。

三星单片机有KS51和KS57系列4位单片机,KS86和KS88系列8位单片机,KS17系列16位单片机和KS32系列32位单片机。三星公司在单片机技术上以引进消化发达国家的技术、生产与之兼容的产品,然后以价格优势取胜。例如,在4位机上采用NEC的技术,8位机引进Z8的技术,在32位机上购买ARM7内核。三星的OTP型具有ISP在线编程功能,其单片机裸片的价格有相当的竞争力。

LG公司生产的GM90系列单片机与8051单片机兼容,多用于电话机、智能传感器、电度表、工业控制、防盗报警装置、各种计费器、各种IC卡装置、VCD、DVD及CD-ROM等领域。

此外,HITACHI、SIEMENS、NEC、富士通等公司的单片机,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体系结构。1.6 16位和32位单片机系列介绍1.6.1 16位单片机

16位单片机是高性能单片机,比较典型的产品有凌阳16位单片机、TI MSP430系列(极低功耗的单片机)和PIC24系列单片机。(1) 凌阳16位单片机

2001年凌阳公司推出了第一代单片机,该单片机采用片上系统SoC技术设计而成,内部集成有ADC、DAC、PLL、AGC、DTMF及LCD驱动等电路。该单片机采用RISC精简指令集,指令周期均以CPU时钟数为单位,驱动兼有DSP芯片功能,内置16位硬件乘法器和加法器,并配有DSP特殊指令,大大加快了各种算法的运行速度。在数字语音播报和识别等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数字语音识别和信号处理的理想产品。

凌阳16位单片机具有高速、低价、可靠、实用、体积小、功耗低和简单易学等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了微控制器工业发展的新趋势。凌阳公司在自行研发设计单片机的同时,也配有自行研发设计单片机的应用开发环境工具。此工具可在Windows环境下操作,支持标准C语言和凌阳单片机汇编语言,集设计、编程、仿真等功能于一体,操作方便简单易学,同时提供大量的函数库,大大缩短了软件开发的进程。(2) MSP430单片机

MSP430是TI公司推出的单片机,采用冯·诺伊曼结构,利用通用存储器地址总线(MAB)与存储器数据总线(MDB)将 16 位 RISC CPU、多种外设和高度灵活的时钟系统进行完美结合。MSP430能够为混合信号应用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案,所有MSP430外设仅需少量的软件服务。例如,模数转换器具备自动输入通道扫描功能和硬件启动转换触发器,有些还带有 DMA 数据传输机制。卓越的硬件特性使编程人员能够充分利用CPU 资源,实现应用目标特性,而不必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基本的数据处理。这意味着能用最精简的软件与超低的功耗来实现低成本的应用系统,在计量设备、便携式仪表、智能传感系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3) PIC24系列单片机

在8位PIC系列产品性能、外设和特性的基础上开发的16位PIC24单片机,可提供高达40 MIPS的性能。当结合优化的MPLABC@30C编译器时,PIC24可以提供实现系统目标高吞吐能力和代码密度。PIC24系列包括PIC24FJxxx和PIC24HJxxx两个子系列,可为超出8位单片机性能范围的很多应用带来性能、存储及外设方面的效益提升,满足更苛刻的应用要求。

此外,16位dsPIC数字信号控制器(DSC)系列具备一个完全实现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引擎,40 MIPS非流水线运算性能,采用了高性能RISC CPU、改进的哈佛结构、灵活的寻址方式、84条指令、24位宽指令,16位宽数据地址、优化的C编译器指令系统,以及用户熟悉的单片机架构和设计环境。dsPIC30F和dsPIC33F的16位闪存DSC具有业界最好的性能,适用于电动机控制、电源转换、语音和音频、电信、因特网和调制解调连接、高速感测、汽车应用等领域。PIC的16位单片机和数字信号控制器采用通用的开发工具,具有引脚排列兼容、软件兼容、外设兼容的特性。1.6.2 32位单片机

32位单片机又称为嵌入式处理器,是面向特定应用,隐藏于应用系统或电子产品内部的专用计算机。比较有影响的嵌入式RISC处理器产品有ST意法半导体公司STM32系列,以ARM Cortex-M3为内核,专门为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专门设计。还有Philips公司的LPC2220系列、SAMSUNG公司的S3C44B0X系列、IBM公司的PowerPC系列、MIPS公司的MIPS系列、Sun公司的Sparc系列和ARM公司的ARM系列嵌入式处理器。

ARM系列处理器是ARM公司的产品。ARM是业界领先的知识产权供应商,只采用IP(Intelligence Property)授权的方式来许可其他半导体公司生产基于ARM处理器的产品,本身不提供具体芯片,仅提供基于ARM处理器内核的系统芯片解决方案和技术授权。

ARM公司设计先进数字产品的核心应用技术,应用领域涉及无线、网络、影像、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安全和存储装置等嵌入式应用领域。ARM公司提供广泛的产品,包括16/32位RISC处理器、数据引擎、三维图形处理器、数字单元库、嵌入式存储器、软件、开发工具和高速连接产品。ARM公司协同众多技术合作伙伴为业界提供快速、稳定、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

ARM公司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全球拥有122家半导体与系统合作伙伴、50家操作系统合作伙伴、35家技术共享合作伙伴,并于2002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全资子公司。

ARM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世界上所有主要半导体厂商都从ARM公司购买了IP许可,并利用ARM核开发出面向各类应用的SoC芯片。目前ARM系列芯片已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PDA、机顶盒等嵌入式应用领域,成为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32位微处理器。ARM的成功在于它拥有极高的性能和极低的功耗,使之能够与高端的MIPS、Power PC嵌入式处理器抗衡。随着嵌入式应用系统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ARM将成为各种应用系统的32位主流嵌入式处理器。

基于ARM核嵌入式处理器的典型应用有:(1) 汽车产品,如车上娱乐系统、车上安全装置、自主导航系统等;(2) 消费娱乐产品,如数字视频、Internet终端、交互电视、机顶盒、网络计算机等;(3) 数字音频播放器、数字音乐板、游戏机等;(4) 数字影像产品,如信息家电、数字照相机、数字系统打印机等;(5) 工业控制产品,如机器人、工程机械、冶金控制、化工生产控制等;(6) 网络产品,如PCI网卡、ADSL调制解调器、路由器等;(7) 安全产品,如电子付费终端、银行系统付费终端、智能卡、32位SIM卡等;(8) 存储产品,如Ultra2 SCSI 64位RAID控制器、硬盘控制器等;(9) 无线产品,如手机、PDA,目前85%以上手机采用ARM系统。

以上基于ARM的应用只是粗略的概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自动化装备的不断更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嵌入式系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1.7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现在正是单片机类型快速更新的时期,世界上各大芯片制造商都推出了各自的单片机,从4位、8位、16位到32位,应有尽有。有的与主流8051系列兼容,有的不兼容,各具特色,为单片机应用提供了广阔天地。从单片机的发展过程可以预见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大致如下:

1.改进CPU结构(1) 采用双CPU或多CPU结构,提高微处理器的处理能力。(2) 扩展数据总线宽度,内部采用16位数据总线,其数据处理能力明显优于8位数据总线的单片机。2(3) 开发串行接口总线结构,用IC、SPI串行总线代替并行数据总线,大大简化了单片机外部接口的电路连接。

2.低电压、低功耗、CMOS化

MCS-51系列的8031推出时的功耗达630 mW,而现在的单片机功耗普遍都在100 mW以下。随着对单片机低功耗要求越来越迫切,各制造商基本上都采用了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例如,80C51采用了HMOS(高密度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和CHMOS(互补高密度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CMOS虽然功耗较低,但由于其物理特征决定了其工作速度不够快。而CHMOS则具备了高速和低功耗的特点,这些特征更适合应用在低功耗要求的场合。例如,采用CHMOS工艺的80C31/80C51在正常运行时(5 V/12 MHz),工作电流为16 mA,在空闲模式下工作电流为3.7 mA,在掉电模式下工作电流为50 nA,所以这种工艺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单片机发展的主要工艺。

几乎所有的单片机都有空闲、掉电等省电运行方式,允许使用的电源电压范围也越来越宽,一般都能够在3~6 V范围内工作,用电池供电的单片机不再需要对电源采取稳压措施。低压供电的单片机电源下限由2.7 V降至2.2~1.8 V,0.9 V供电的单片机也已经问世。

3.改善存储器性能(1) 存储容量扩大化。新型的单片机片内程序存储器容量一般为4~8 KB,有的可达128 KB。片内数据存储器容量为256 B,有的可达1 KB以上。2(2) 编程在线化。片内程序存储器从原先的EPROM、EPROM发展到采用Flash或ISP Flash存储器,使单片机编程既有读/写操作简便的静态RAM的优点,又有在线编程的优点,极大地简化了应用系统的结构。(3) 单片机编程保密化。一般写入EPROM中的程序很容易被复2制。为了保证程序的保密性,对写入单片机片内EPROM、Flash或ISP Flash存储器中的程序进行了加锁和加密。加锁后将无法读取单片机内的程序,达到了片内程序保密的目的。

4.改进I/O接口性能

单片机都有较多并行接口,用于满足外围设备或芯片的扩展需要,并配置了串行接口,以满足多机通信的要求。目前单片机并行接口的性能改进如下:(1) 并行I/O接口的驱动能力增强。目前的I/O接口可直接输出大电流(15~25 mA),I/O口驱动能力的增强可减少外部驱动芯片,能够直接驱动LED和VFD(荧光显示器)。(2) 并行I/O接口的逻辑控制功能增强。大部分单片机I/O接口都能够进行逻辑操作,中、高档单片机的位处理系统能够对I/O接口进行位寻址及位操作,提高了I/O接口线的控制能力。(3) 增加了特殊串行接口功能,为构建分布式和网络化的系统提供了方便。

5.外围电路内装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