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艺术史丛书——欧洲艺术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08:46:02

点击下载

作者:李少林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外文化艺术史丛书——欧洲艺术史

中外文化艺术史丛书——欧洲艺术史试读:

前言

艺术是人类把握现实、表现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特殊方式。美的自然物如奇石异木处在自然条件下的时候并不是艺术,当它们被人搬到园林,按照美的理想进行加工和安置以后,成为园林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领域广阔,种类繁多,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自身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发展和出新。一般来说,艺术首先分为电影、戏剧、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门类。这些艺术门类鲜明地体现了艺术作为人类把握现实、表现思想感情的特殊方式这一本质特征,也是最全面地发挥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影响深远。其次是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同时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如实用性的工艺美术、装潢艺术、服饰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等。这些艺术主要用来美化生活,为人们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获得精神愉悦和性情的陶冶。第三是处在艺术边缘的一些门类,如工业设计、艺术性体育竞技等等。这些既带艺术性同时又属于其他领域的事物,也被称为“亚艺术”。艺术在总体上和根本性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同时也带有非意识形态性因素,这种因素在实用型与技巧型艺术中显得较为突出。但是艺术作品属于精神产品范畴,或者具有突出的精神性质,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作用,影响接受者的感情、意识、思想和世界观。艺术的分类艺术的种类,有一个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原始时代的艺术,只有歌舞和造型艺术(包括绘画和雕塑)两类。后来逐渐分化演变为诗歌、音乐、舞蹈、杂技、绘画、雕塑、书法和散文、曲艺、戏剧等等。近现代又出现电影、电视艺术等新的门类。对于艺术种类的划分,历来由于依据标准的不同,存在不同的方法。主要的分类法有三种:1.以艺术作品的展现方式为标准,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与时空艺术三类。音乐、文学等是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称时间艺术;绘画、雕塑、园林和建筑艺术等,是在一定的空间展示出来的,称空间艺术;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的展示,既要占有一定的时间,又要占有一定的空间,称时空艺术。2.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和想象艺术四类。绘画、雕塑、书法、园林、建筑以及舞蹈、杂技等为视觉艺术,音乐、曲艺等为听觉艺术;戏剧、电影、电视等为视听艺术;文学作品虽然要通过阅读或听人口述才能感知,但它的内涵则是接受者运用自己的想象才能把握到的,属于想象艺术。3.以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段为标准,分为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曲艺、杂技、园林和建筑等门类,这是通常使用的艺术分类方法。另外,还有根据物质材料和媒介的区别,分为造型艺术、音响艺术和语言艺术;根据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侧重面不同,分为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根据艺术功能的不同,分为美的艺术和实用艺术等等。20世纪艺术形态学的建立,进一步拓展了艺术分类的研究领域。艺术形态学运用系统论观点,将整个艺术世界逐级分为类别、门类、样式、种类和体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究,来阐明分类的历史过程和演变规律等。艺术典型艺术形象范畴的一种特殊概念,是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_般指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门类的叙事性作品中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也称典型人物或典型形象。典型人物是具有高度代表性同时又有独特个性的人物,是普遍性与独特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别林斯基称之为“熟悉的陌生人”。典型人物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一定时代某种性格的代表。中外艺术史上许多优秀作品中创造的典型人物家喻户晓,千古流传。按照现实主义的标准,要创造成典型人物必须同时要有典型环境。恩格斯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致玛·哈克纳斯》)典型环境是指作品中人物所生活的、促使其性格形成的特定环境,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及其发展趋向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典型人物以及围绕着他并促使他行动的典型环境,都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提炼、概括、升华而创造出来的。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任务的作品,一般也重视物象、情景和细节的典型性,以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意义。直接面对社会生活与自然界进行创作的摄影艺术,也把抓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物以及典型瞬间作为成功的要素。艺术方法艺术方法是指用艺术手段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和实现审美理想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从艺术史上来看,创作方法有一个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人类对于创作方法的认识和掌握也有不自觉到逐渐自觉的过程。艺术史上最基本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写道:“正像索福克勒斯所说,他按照人应有的样子来描写,欧里庇得则按人本来的样子来描写。”这实际上指出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但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用语最早起于歌德与席勒关于诗的创作方法的讨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是贯穿艺术史的两种主要创作方法。高尔基说:“在文学上,主要的潮流或流派共有两个,这就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欧洲,现实主义16至18世纪演变为古典主义,19世纪兴起批判现实主义。苏联十月革命之后出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也称为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呈现着多样化发展趋势。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运动之后,产生了自然主义。同时,欧洲还出现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等等。20世纪初期形成的现代主义体系中,又涌现出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荒诞主义等等。创作方法与艺术流派有着密切关系。在现代主义这个范畴之中,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等,又都由于各自采用特有的创作方法而形成不同的派别。也存在着同一创作方法之下分成不同流派的情况,但是不同的创作方法一般难以结成同一流派。创作方法是人类社会实践与艺术实践的产物。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水平与科学水平,一定阶级和集团的政治要求与审美要求,哲学思想、其它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传统,都对创作方法产生重大影响。欧洲18世纪后半期,迅速成长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的矛盾趋于尖锐化,浪漫主义就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一种艺术手段。19世纪中期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和科学实验方法的广泛运用,为自然主义的崛起提供了现实的和理论的依据。艺术流派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风格相近、理论主张一致的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艺术派别。艺术流派是人类的艺术创作发展到较高阶段出现的现象。一个流派的形成,必须以若干有影响的艺术家和一批有共同特色的作品为基础;有的流派还组成艺术社团、创办刊物和提出明确的艺术主张。在欧洲,出现过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画派和威尼斯画派,15至16世纪的尼德兰乐派,17世纪的佛兰德斯画派和法国古典主义戏剧,18世纪的维也纳乐派和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19世纪的法国浪漫主义戏剧和画派以及印象画派、俄国的巡回展览画派和强力乐团,20世纪初以法国野兽派和德国表现派为开端的现代主义诸派别的绘画,文学、戏剧、音乐和舞蹈等等。艺术流派是时代的产物。一个流派的生成和消长,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艺术背景,同时也与有关艺术家的作为有着直接关系。欧洲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启蒙主义思潮的产生,戏剧领域出现了以法国的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歌德为代表的浪漫派,主张在创作中表现新思想、新风格,反对体现封建贵族观念和固守“三一律”的古典主义;到19世纪30年代,雨果的剧作《欧那尼》的上演宣告了浪漫派对古典主义的胜利。第一篇 绘画艺术资产阶级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欧洲的艺术家们也得到了启发。他们纷纷从民间艺术、中世纪艺术、东方艺术、非洲艺术、中东艺术中汲取营养。照相术的发明,使再现的写实主义绘画被摄影取代,绘画必然另择其路,由再现走向表现,由写客观物质的形态走向表现画家自我内在精神为追求。第1章 史前及古代绘画史前艺术,从编年史的意义上说,指人类社会成文史以前的艺术,即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的艺术。它是从编年史意义上来说的。原始艺术,起内涵比史前艺术宽泛。一方面,它包括史前艺术,可以做史前艺术的代称。另一方面,原始艺术则泛指与文明人艺术相对的那些初创的幼稚的原始人的艺术。实际上,史前艺术是艺术从萌芽期向成熟期的过渡,或者说,是从非艺术向艺术的过渡。第一节 欧洲石器时代的绘画考古学上通常把史前文化划分为四个阶段:旧石器时代,相当于地质上的更新世;中石器时代,现代地质时代的开始;新石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6千年;金属时代,即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一、欧洲旧石器时代的绘画一般来说,旧石器时代晚期分为三个主要文化期,即奥瑞纳时期(前3万年至前2.5万年)、索鲁特时期(前2.5万年至前2万年)和玛格特林时期(前2万年至前1.2万年)。在这三个时期的遗址里,发现了相当丰富的绘画艺术作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洞窟壁画;一类是在石头、兽骨或兽角上的彩画、线刻画和浮雕,其中以线刻画为主要特色。欧洲的洞窟壁画主要集中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卡塔布尼亚。一般来说,可以将此期的洞窟壁画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即奥瑞纳的萌芽期和玛格特林的繁盛期。其主要洞窟有拉斯科,勒公巴拉、柏梅尔、尼奥、三兄弟、勒波特、阿尔太米拉和平达尔等。索鲁特文化期由于是旧石器时代最寒冷的时期,绘画作品极为少见。在玛格特林时期,原始绘画的另一类,在石头、兽骨或兽角上的彩画、线刻画,其中以线刻画为主要特色的小美术品达到了就时代来说的完善地步。此期的线刻画,一般都是描绘狩猎对象的野牛和驯鹿。骨片线刻画《渡河的鹿群》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它发现于法国罗尔狄洞,是刻在驯鹿角上的线刻画。几匹鹿不仅形象酷似,而且对躯体上的器官和关节等,都做了细致的刻画,特别是驯鹿奔驰的姿态,以及惊慌顾盼的神情,更表现得生动真切。二、欧洲中石器时代的绘画中石器时代的美术被称为过渡时期的美术。中石器时代是人类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代,从这个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石器来看,在制作技术上属于从打制向磨制过渡时期,但总的看来,仍以打制为主。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是此一时期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的主要绘画门类是岩画。它们分布很广,欧洲北部,伊比利亚半岛地区,中亚地区和中央亚洲地区都有分布。此时的岩画在表现方式上,由写实转向抽象;在表现内容上,由对动物的描绘转向对人的描绘,以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为主。伊比利亚地区的拉文特岩画是中石器时代岩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拉文特岩画位于西班牙东部的地中海沿岸,岩画被画在露天的石灰质山岩的隐蔽处,以彩绘为主,刻画很少见到;内容以人物为主,有狩猎场面、战争场面、反映当时妇女生活的场面,此外还有描写处死敌人首领和部族成员的行刑场面、舞蹈场面和收获场面。在具体表现上,人物被表现成剪影效果。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但忽略细节刻画。构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三、欧洲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新石器时代大约从公元前6千年至公元前3千年止。是母系社会全盛时期,这是农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纺织业和陶制业,一些精美的陶制艺术品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发现。此期的主要绘画艺术是彩陶绘画或称为彩陶艺术。陶器的产生,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对于艺术而言,它为装饰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随着陶器的产生,彩陶装饰绘画也逐渐产生出来。欧洲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单色陶器为主,陶壁多呈红色;装饰有简单的刻线纹样。中期,多彩纹样的陶器发达,色彩以红白黑为主;图案多为直线纹和曲线纹。晚期,彩纹陶器每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结绳纹样的陶器。第二节 古希腊绘画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它位于地中海东部,地理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以及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公元前4世纪末,它的势力范围曾经东达印度西部,南达埃及和北非诸国,西达意大利南部,北达北海。一、爱琴文化时期的绘画在创造希腊古典文明的多利亚人和伊奥尼亚人到达希腊本土之前,在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地区存在过相当发达的文化,包括从氏族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初期的国家,在艺术史上这一文化被称为“爱琴文化”或“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克里特一迈锡尼文化中的绘画艺术主要是装饰壁画。其壁画主要集中于米诺斯宫。米诺斯宫是庞大而复杂的建筑群,占地约两公顷,宫殿内部结构复杂,层次多变,被人称为“迷宫”。宫殿墙壁上有壁画装饰,壁画以流畅的曲线、鲜明的色彩描绘出富有装饰性的人物和图案。手法上与埃及艺术有联系。其中以《巴黎女郎》、《交谈的妇女》、《侍女图》等最为著名。二、荷马时期的绘画荷马时期处于在氏族部盛行的社会阶段,铁器时代和铜器时代的交替的时期。由于多利亚人先后毁灭了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希腊美术很多都要从头做起,所以,此一时期的美术相当贫乏。其绘画尚处于萌芽期,主要集中在陶瓶的图案装饰上。起初这一类型的作品没有人物的装饰图案,直到公元前8世纪才有明确的人物形象出现。除几何形陶瓶外,此期陪葬用的小雕像也是几何形的,没有细节刻画,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几何风格时期”。三、古风时期的绘画这一时期是造型艺术的形成期。其主要绘画成就是陶器上的绘画——瓶画。此期的瓶画先后出现了三种风格,即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东方风格瓶画流行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初,它的主要特点是绘画装饰纹样以动植物纹样为主,有时则直接采用东方国家喜爱的纹样,如埃及的莲花纹,两河流域美术中常出现的怪兽等,同时增强了纹样的装饰趣味。黑绘风格瓶画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初至公元前5世纪。这是指在红色或黄褐色的陶器的泥胎上,用一种特殊的黑漆描绘形象的艺术风格。其著名的代表作品是《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红绘风格瓶画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末,它与黑绘风格恰好相反,那陶器上所画的人、动植物的各种纹样用红色,底子则用黑色。四、古典时期的绘画古典时期是希腊艺术的繁盛期。其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建筑和雕刻上,对后世影响也最大。绘画作品由于保存要比雕塑和建筑困难得多,除了大量的陶器彩绘以外,至今仍未发现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古典时期的陶器与同时期的建筑和雕塑一样,也达到了它的发展高峰。在这一时期红绘风格的瓶画已经完全取代了上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黑绘风格陶器,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又出现了“白底彩绘风格”。此期的红绘风格陶器彩绘,已达到古代希腊陶器彩绘的最高水平。这突出地表现在深人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意境的表达上。俄罗斯列宁格勒爱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画有《春燕图》的双耳陶瓶,以及慕尼黑古代工艺美术馆收藏的画有《送别出征战士》的双耳陶瓶,可算作此期陶器彩绘中红绘风格的代表作品。古希腊和罗马时期还有一些历史著作和文艺理论著作,记载了古希腊古典时期的绘画和画家。他们分别是波利格诺托斯、阿波罗多罗斯、宙克西斯、尼西亚斯、阿佩莱斯等。对于这些画家及其作品,我们只见于文献记载,没有见到其真正的作品,但通过文献记载我们也可以窥知古典时期绘画的繁荣。五、希腊化时期的绘画希腊化时期一般是指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开始东侵波斯,到公元前146年希腊本土被罗马所征服。此期的美术、包括希腊本土、小亚细亚、埃及和叙利亚等地。这一时期的美术上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雕刻和建筑艺术上,但绘画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绘画不易保存,现存的希腊化时期的作品仍然很少。现已发现的希腊化时期的作品有壁画和镶嵌画两种。壁画主要是墓室壁画。1978年在古希腊北部萨落尼卡城附近发现的一座马其顿贵族墓,是现在已发现的保存较好的希腊化时期的墓室壁画。镶嵌画是一种用诸如玻璃、大理石、陶片等碎块镶嵌而成的绘画艺术品。古希腊最早的镶嵌画,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地面装饰。早期的镶嵌画只用黑白两色,而且以卵石为主,镶嵌成极为简单的图案或人物、动物等形象。后来镶嵌画逐渐向精细和绘画方面发展,最为典型的是1957年在培拉遗址发掘出土的两幅著名的镶嵌画《猎狮图》和《骑豹的狄奥尼索斯》。第三节 古罗马绘画罗马的绘画受到了希腊的影响。我们今天看到的多是一些装饰性的壁画,这些壁画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在19世纪末叶,一些学者将罗马庞培城发现的壁画划分为四个时期,叫做一、二、三、四种庞培风格。当然庞培风格并不仅仅指在庞培城的绘画,它有着全罗马帝国的意义:第一种风格又称镶嵌风格,流行于早期,特点是用颜色涂绘建筑物上的细部(指用灰泥做成的浮雕状的部分)。第二种风格流行于公元前80年到公元1世纪,特点是开始直接在墙面上作画,强调立体和透视的效果。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品如庞培的秘密祭别墅壁画、罗马的别拉廷的利比亚庐壁画等。这些壁画多取材希腊神话,受希腊公元前4世纪绘画的影响。第三风格追求的是一种典雅装饰趣味,强调平面的效果,墙上的柱子被画成像枝形金属灯台的样子,所以这种风格也叫枝形烛台风格。第四种风格主要流行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特点是具有幻想的建筑构图,利用透视扩大空间,色彩鲜艳,人物常常处在激烈的运动之中。庞培维季别墅的伊克西箱室的壁画就是属于第四风格的代表作品。此外,在罗马壁画中如《美惠三女神》、《惩罚丘比特》、《维纳斯与马尔斯》、《男演员》、《春天》、《女诗人》等也是一些十分出色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写景、有的写人、有的抒情,有的写实,风格多样化,情调各不相同,都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第2章 欧洲中世纪绘画所谓中世纪,史学上通常指的是欧洲封建社会,其时限一般从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止。在艺术史上,因按照艺术发展特点则主要是指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至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欧洲传播为止。在中世纪,基督教的教义取代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神学在整个知识领域拥有无上的权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和教会联系在一起,为教会服务。一种非写实的、平面化的风格开始主宰中世纪美术,并从此成为新的欧洲美术传统,而古典的自然主义风格和所有的古典文明作为光辉的陈迹,并未从此真正销声匿迹,这一切孕育着一次次短暂的文艺复兴和全欧洲的文艺复兴。第一节 基督教绘画一、墓窟壁画基督教在1世纪秘密流行于罗马帝国的疆域。由于处于非法地位,信徒们只能在私人宅邸内举行宗教仪式,这种早期的秘密宗教场所被称为“民古教堂”。后为逃避官方搜查,转移到公共地下墓窟,在墓窟的天顶和四壁画满了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墓窟壁画主要流行于罗马城区,在这里发现了卡里斯托、多米特拉、普拉特克斯托拉、普里斯拉等地下墓窟,其中著名的普里斯拉地下墓窟,约建于3世纪,这里有闻名于世的天顶画《善良的牧人》。这是早期基督教绘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在造型手法上还继承了古典的传统,形象准确而逼真。二、镶嵌画早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就用马赛克装饰建筑表面,罗马人用它铺地面和浴池。而教会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则将它用来装饰教堂内部,并且用小块彩色玻璃代替大理石片。玻璃片上的颜色是人工制成的,所以能提供更多的色彩。由于粘贴的不平整使玻璃片产生漫反射,造成一种闪烁不定的效果。古典建筑的那种明晰性和稳定感便随之消失。镶嵌画在教堂中造成了一个非现实的幻境,而异教罗马的壁画则让人产生如置身于现实的错觉。和已有的基督教绘画一样,镶嵌画也受到反偶像禁令的制约,因此不再可以塑造逼真的形象,而作为类似图案的建筑装饰。同时还得履行“向不识字的人传达上帝的神逾”的使命。镶嵌画随着基督教艺术趣味的转移,追求华丽的装饰效果,所以图解的方式阐释教义,在4、5世纪风行各地,由于艺术家们已经习惯于异教的母题和自然主义表现手法,所以难免在作品中存在母题或风格的混杂现象。这个时期的拉文那是镶嵌画的中心。加拉·普拉西迪亚陵墓教堂内的镶嵌画是5世纪最精彩的作品。整座教堂所有的镶嵌画均以蓝色为基调,给人以超脱尘俗的感觉。弦月上的那幅《善良的牧马人》是罗马艺术向基督教艺术过渡的典型代表作。画中基督教题材和希腊罗马的自然主义写实风格得以完美结合。第二节 拜占庭绘画拜占庭文化艺术与古代不同的是拜占庭接受了基督教,并以基督教为国教。在各种艺术上都染上了一层宗教色彩,美术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与古代美术截然不同。一般说来,拜占庭艺术代表东方和希腊的主题的融合,既具有基督教的性质,又兼有东方色彩。拜占庭的主要绘画艺术是镶嵌画、湿壁画、圣像画和抄本画,其中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一、镶嵌画和圣像画在拜占庭艺术中,镶嵌画和圣像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作品都和教堂建筑联系在一起。例如拜占庭镶嵌画中最负盛名的是圣维塔尔教堂内部的镶嵌画。圣维塔尔教堂位于意大利的拉文纳,这儿原是东哥特王国的首都,540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占领该城,并把它建成东罗马帝国在西方的中心,圣维塔尔也就成了查士丁尼的皇家教堂。在教堂的主要祭坛上方是镶嵌画《荣耀基督》,两边是皇室参拜的行列,一边是《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人物被不成比例地拉长了,但显得非常肃穆、庄严。色彩和明暗变化被提炼到最纯粹、最简洁的程度,丝毫不强调立体感,仿佛人们面对的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抽象的精神符号。另一边是《皇后提奥多拉和女官》,在构图上略有变化,但也显得宁静端庄,在服饰上充分发挥了镶嵌画的长处,显示出珠光宝气。织锦彩缎的华丽,也给画面增添了几分梦幻般的神秘感。圣索菲亚教堂内的《上帝的母亲》也是优秀的镶嵌画之一,是以圣像画形式出现的。从6世纪起,圣母与圣子常一起被画在高高的祭坛上方的半圆屋顶上,一位拜占庭作家曾描述:基督“从天国的边缘俯瞰下界”。在雅典附近的达芙尼小修道院的教堂穹顶上,也有一幅《万物之主的基督》镶嵌画,由于它画在穹顶,必须仰视才能看见。因此信徒们站在教堂抬头看这幅画时,仿佛有一种被基督拥抱的感受,信徒们会觉得我与上帝同在,这种把圣像画与建筑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形式,使我们不能不钦佩拜占庭艺术的天才创造。二、湿壁画在教堂装饰中,要把教堂装饰成一种神圣的空间,选取镶嵌画无疑是得当的。但是由于镶嵌的高级材料,即使那些受到宫廷庇护的修道院也不易获得,所以那些小建筑或地处偏僻的教堂只得采用初期基督教以来代替镶嵌艺术的壁画手法。湿壁画的色彩表现是和镶嵌画有较大区别的。但湿壁画在技法上不受镶嵌手段的制约,线条可以得心应手的运用,色彩的浓淡变化和中间色的运用也较之镶嵌画容易,因而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拜占庭艺术中的湿壁画,其题材较为单一,主要以圣经故事为主。代表作有奥尼达教堂的《基督升天》。在这幅图中,人物和树木都有强烈的动感,这种动势成功地表现了惊奇地看到基督升天时使徒们的心理状况。由于湿壁画在颜色和线条方面的更易运用和把握,使得这幅作品较之用镶嵌形式表现的同类作品在情感的表现上要强烈得多。三、抄本画抄本画作为一种插图绘画艺术,通过圣书、诗篇集、福音书、说教集,教会历史和世俗读物等表现了一种多样性的特点。9世纪末,抄本插图绘画画风精致细腻,因而得名细密画。此一时期细密画家虽然仍根据中世纪的圣像学公式作画,但由于模仿古代画法,也出现了一些生动优美和富有感情的作品。《格利戈里·纳集安津故事》手抄本细密画,就具有这些特点。在10世纪前半叶,仿古倾向达到了高峰。细密画《弹七弦琴的大卫》,复活了希腊化时期的抒情形象。画面充满平静而明快的诗意:为琴声而陶醉的野兽聚集在大卫的周围,大卫身旁的乐神在激发着大卫的音乐灵感。13世纪,受到十字军东征打击后,拜占庭的抄本绘画忠实地反映了高姆奥斯王朝的壁画和圣像画样式。14世纪以后,抄本画的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缜密细致的写实手法,但还基本保持着超自然的象征性特点。第三节 罗马式绘画罗马式绘画中,抄本绘画直接继承了加洛林和奥托王朝的传统,同时还接受了拜占庭十分兴盛的写实手法的影响,形成了自己多变的艺术风格。保存下来的少量壁画证实了画工们曾接受过东方希腊艺术家的训练,但却不能与同时期的拜占庭壁画相媲美。即使绘画有着如雕刻类似的风格,但延续前代的成分多于创新。这时期的教堂壁画一般绘制在圆顶里和壁面上。在表现形式上,人物的轮廓线简洁粗重,在色彩上以大块平涂产生对比,造成一种强烈的效果,而且几乎不带有任何明暗或透视的因素。造成此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罗马式建筑内光线比较阴暗,而壁画往往又要绘制在远离观者的较高位置,这就必须要求绘画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艺术都是为教会服务的。表现1066年诺曼征服的贝叶挂毯,从侧面反映了罗马式绘画的特征。这是一幅73米长的连环画式长卷,关键性的情节像奥托手抄本一样用了少数人物暗示性的手势描述出来,人物完全是平面的,动作笨拙,如儿童信手图鸦。横幅的上下有动物花边,叙述性与装饰性结合在一起。尼古拉斯和法国正勃兴的哥特式美术是同时的,新的艺术已经起步。第四节 哥特式绘画在北方哥特式教堂里,彩色玻璃窗画就相当于从前的壁画。这种技术就是把小块玻璃嵌在铅条的轮廓中,形成人物或其它图像,然后固定在花饰窗格的铁框内。从《先知像》可以看到特殊的制作工艺使彩色玻璃窗画风格独特。人物占据了整扇窗,因而显得高大魁伟,富有纪念性效果。用铅条拼接的轮廓线浓重,刚健。红、蓝为主调,加上其它纯度很高的色彩搭配,使画画极富装饰性。试想,当色彩斑斓的先知像在窗外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时,虔诚的教徒们的确会以为他们沉浸在天国的光辉之中。在法国教堂中,沙特尔、博韦主教常的彩色玻璃窗画最为著名,它们的风格影响了手抄本插图的制作。在哥特式绘画发展中迈出关键一步的是意大利。这不光由于它的悠久传统,还在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意大利毗邻东方的拜占庭。无论历史联系还是眼前的商业利益,都使它们藕断丝连。1204年十字军对拜占庭的抢劫使意大利人重新目睹“希腊样式”,像奇马布埃、卡瓦利尼就是这样的意大利人。同时。北方雕刻在意大利的影响由皮萨诺父子的创作体现了出来。雕刻的那种诉诸体块、空间关系的形式语言引起了奇马布埃的一名学生的兴趣。他就是佛罗伦萨人乔托(Giotto,1267~1337),他“复兴了绘画艺术”。创造了一个“绘画的时代”。第3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文化思想运动。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萌芽渐渐在欧洲的城市中发展起来,在这种形势下,希腊罗马的文明日益受到重视,意大利新一代文化人开始自觉地研究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并把这种文化看作理想之物。在他们的心目中,基督教统治的漫长的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中间阶段,他们的使命就是在这一阶段后,使古希腊罗马的黄金时代重获生命,得到复兴。在经历了封建社会势力1000多年统治以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的奴役,被禁铟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成为驱散中世纪黑暗,建立新型的资产阶级文化的重要武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不仅动摇了中世纪的社会基础,也确立了个人的价值,肯定了社会生活的积极意义,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与宗教神权文化相对立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它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把思想、感情和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就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一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开端在意大利美术活动中,最先是在雕塑艺术上出现了新的艺术倾向,然后才是绘画,意大利中世纪艺术家中最早表现出对古典艺术兴趣的在绘画上的两个代表人物是奇马布埃(约1240~1300)和杜乔(约1250~1318)。奇马布埃的作品以壁画为主,保存下来的不多,他的祭坛画《圣母子》沿袭了拜占庭的传统样式,但又注入了温馨的世俗情感。后人称奇马布埃为“画家之父”。杜乔是西埃那画派的创始人,但在风格上与佛罗伦萨画派不同,主将是杜乔和西蒙涅·马尔丁尼。乔托(约1266~1337)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也是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先驱之一他出身贫寒,小时放过羊,后来成为著名的画家奇马布埃的弟子,一生完成了许多壁画。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依照生活中的模特儿作画,笔下的人物生气勃勃,不仅有血有肉,并且有丰富的感情。与此同时,在他的作品上开始出现了背景。现存巴图亚的代·阿里纳礼拜堂的壁画可为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在这个规模不大的普通小礼拜堂内,一共画了36幅以基督和圣母生平为题材的连环式壁画,人们可以在这洋溢着庄重静谧的气氛中看到一部完整的关于基督的历史。《逃往埃及》、《犹大接吻》和《哀悼基督》等作品是其中的精品。乔托是当时佛罗伦萨最伟大的画家。1334年4月被任命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工程的总负责人,并授予“大师”的称号。乔托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技巧,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杜乔(1250~1318)是锡耶纳画派的创始人,绘画风格上佛罗伦萨派不同。他的作品呈秀丽多姿面貌,用色精细,线条优美,但在写实方面略逊于乔托。代表作有西埃那教堂的主祭坛画,其正面为大幅《光荣圣母》,四周绘有几十幅圣经故事画,在杜乔之后西埃那派名家辈出,西蒙涅·马尔丁尼富于抒情色彩,线条优美,而洛伦泽蒂兄弟则精于写实。二、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绘画佛罗伦萨画派:约在1420年左右,佛罗伦萨画坛出现了自乔托之后第一个在才能上与他不相上下的伟大画家马萨乔(1401~1428),他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绘画的来临。马萨乔于1401年12月21日出生在热诺河的一个公证人家里。他的处女作《宝座上的圣母子和二天使》,他的人物较之乔托的更加真实有力,画中的背景具有一种亲切的真实感。在这幅作品中他的革新精神初露锋芒,同时还证明了他是文艺复兴画家中第一个掌握透视法的人,第一个注重人体结构和第一个广泛运用对比手法的人。马萨乔笔下的人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生气勃勃,富有自信心,在画面上,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同时,他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比以前的准确的多。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是波提切利(1444~1510),也是意大利15世纪下半旗最主要的美术家代表,他出身于一个制造皮革的商人家庭,大约在14岁的时候投到菲利普·利皮门下学习,波提切利的艺术独树一帜,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贵族化的华丽,半古典半宗教的典雅,他的代表作品有《维纳斯的诞生》和《春》等。与波提切利同时的佛罗伦萨画家还有安东尼奥·波拉约奥洛(1429~1498)和吉兰达约(1449~1494)、委罗基奥(1435~1488)。佛罗伦萨画派在15世纪意大利绘画艺术中处于中心地位。它的发展决定了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流,同时也影响了这一时期的其他画派,如翁布里亚画派和帕都亚画派。翁布里亚画派:翁布里亚画派最有成就的是弗兰切斯卡(1410~1492),他善于平静地从容不迫地处理画面的故事情节,而不去引起观者的注目。他笔下的人物充满了令人神往的、率直地、真诚的情感,崇尚希腊古典的崇高美。他的代表作品有《基督的诞生》和米兰的《莫特佛尔达罗的祭坛》等等。翁布里亚画派的另一位重要画家是佩鲁吉诺(1445~1523),他着力于人物内在性格刻画,并使优美的人像和恍惚的背景组成丰富的空间。其代表作品有《爱欲和贞洁之战》、《基督受刑图》和《圣母升天》等。帕都亚画派:帕都亚位于意大利北部,在15世纪也是意大利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帕都亚画派的重要画家有曼特尼亚(1431~1506)。他的艺术作品,在造型上坚实有力,准确细腻,著名的代表作是《哀悼基督》,其悲剧性的表现力在意大利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是罕见的。三、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意大利艺术的盛期主要是指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绘画,达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高峰。这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最为著名的就是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1452~1519)是最年长的一位。他出生在芬奇镇,因而被称为芬奇的列奥纳多。西方人一般是叫他列奥纳多的,他涉猎的领域之广,取得的成就之大,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美术只不过是他渴求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并没有占据他的全部时间和精力,但他在这一领域内却获得了惊人成就。把自然科学知识引人美术,是15世纪意大利人的重大贡献,达·芬奇继承了这种传统并大大完善了它。早在跟随委罗基俄学习时,达·芬奇就显示出他把对客观世界的精确认识与诗意感觉结合在一起的才能;从他协助老师描绘的《基督受洗》(约1472年)中那位侧面天使优雅的形象上不难看到这种才能已经显现。达·芬奇一生留存下来的绘画作品不多,仅仅17幅,这其中还有一些是未完成的草图,但这些作品都获得了崇高的声誉。尤其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代表了达·芬奇在美术方面的辉煌成就。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盛期时多才多艺的巨人,他天才的表现在于他把肉体和精神、情感和理智,科学与艺术,平衡而完美地集于一身,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全面发展的范例。米开朗基罗·波纳罗蒂(1475~1564)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雕刻家、大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建筑家和诗人。他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文化的伟大代表之一。米开朗基罗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小镇,从小喜爱美术,13岁他到著各的画家基兰达约(1449~1494)画室学习,一年后又转到罗伦佐·美帝奇创办的美术学校学习雕塑。在学习期间显示了他的艺术才能,得到老师贝尔托尔的鼓励和罗伦佐的赏识,并请他到宫廷里去工作。在这里米开朗基罗认识了许多人文主义学者和诗人,但是他对于宫廷文化却格格不入,1492年他离开美术学校,结束了学生时代的生活。米开朗基罗在雕刻、绘画和建筑方面都有非凡的成就,具有旷世的不朽性。米开朗基罗的最著名的绘画代表作,祭坛画《最后的审判》充分体现了他的绘画阳刚之美。米开朗基罗一生勤奋、坚毅,艺术创作永不满足,直到逝世前一星期,89岁的米开朗基罗还在创作。临终时,他感到遗憾的不是生命即将结束,而是他热爱的艺术劳动就要停止。拉斐尔·桑蒂(1483~1520)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生于翁布里亚乌尔宾诺城,父亲是一个诗人兼画家。他的家庭环境对于拉斐尔的成长有很大作用,他从小在父亲的培养下学习美术,后在翁布里亚画家彼鲁基诺和平托里乔门下学画,成绩很好,显示出有吸收各家之长的才能。1504~1508年,拉斐尔迁居佛罗伦萨,他观摩了许多名家的作品,在早期的作品中,多少可以看出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影响。而他在佛罗伦萨时期的画作,则已经显出了他表现力的发展。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只可惜他的生命很短,他逝世时只有37岁。在他短促的一生中,他画了近300幅作品,其中不少是美术史上的名作,为梵蒂冈签字大厅绘制的大型装饰壁画就是最好的例证,它包括《雅典学院》、《巴尔纳斯山》、《圣典辩论》三幅壁画。这些作品表现了一个人文主义者对于真理和幸福的追求。拉斐尔还是描绘女性形象的大师,他描绘的圣母形象是美术史上女性形象的光辉典范。最为有名的一幅圣母像是《西斯廷圣母》,它像一首优美的颂歌,将圣母的端庄和世俗的爱融为一体。四、威尼斯画派威尼斯画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北部一个重要的画派。威尼斯在当时是一个贵族共和国,也是东西方贸易的中心,这里的商业经济十分繁荣,从15世纪中叶起,人文主义的思想在威尼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5世纪下半叶,威尼斯绘画中的世俗因素已经十分明显。这个画派的特点是:作品多呈现出欢乐的情调。画家们喜欢画女裸体,宗教观念要比别的地方薄弱得多。在一些画面上甚至可以见到神人混杂在一起饮酒作乐的情景,圣母常常被画成威尼斯贵妇的样子,同是宗教题材,表现的却是自己城市的生活和同代人的形象,威尼斯画派的作品色彩非常漂亮,色调饱满,鲱艳明快。这一派画家也很注意大气和外光的表现,他们是赞美大自然热情的歌手,威尼斯画派对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绘画有着深远影响。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是乔万尼·贝利尼(约1430~1516),在他的作品中大胆采用外光,色彩变得鲜艳明朗,线条流畅富于音乐性,这种优美的基调促进了威尼斯画派的形成。而且,作为威尼斯画派的开创者,贝利尼培养出了威尼斯画派最重要的两位画家乔尔乔纳和提香。乔尔乔纳(约1476~1510)是从贝利尼风格过渡到威尼斯画派全盘时期的人物,他的作品以色彩惟妙细腻,景物和谐统一,自然景色富于诗意为主要特点。他34岁就不幸早逝,但他用非凡的天才创造了一代画风。他的作品留下的仅十多幅,其中最重要的是《暴风雨》、《田园的合奏》、《沉睡的维纳斯》。提香(1487~1576)和乔尔乔纳是同学,但他却像米开朗基罗那样长寿,他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了整个16世纪。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主要是肖像画、宗教画和神话题材的绘画。代表作品有《查理五世》、《保罗三世和他的孙子》、《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忏悔的玛格达林》等。提香以后,他的两个弟子委罗内塞和丁托列托,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画派最后两个杰出的画家。第二节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百年战争以后,法国收复了被英国占据的领土,形成了统一的局面,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法国不断入侵意大利,并长期占据意大利北方大片土地。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交流,引发了法国的文艺复兴。当时的法王法郎索瓦一世对意大利文化抱有极大的兴趣。他设法吸引意大利艺术家到他的宫廷来工作。法国文艺复兴绘画起步较晚。15世纪驰名法国的大画家是富凯(1420~1477),他是法国早期绘画的骄傲。他自1450年起为查理七世服务,在路易十一时获得“国王画师”的称号。富凯一生的作品不少,但他从不签名,这给确定他的作品带来困难,富凯在艺术上是一个多面手,他留下的作品有油画,细密画,珐琅制品和一些素描。墨伦双联画中的《圣母子》(约1450年)是他的重要作品,其中的圣母据说是查理七世的情妇,她虽头戴珠冠,优雅端庄、但缺乏宗教气氛,颇具世俗人情味。富凯是个划时代的人物,对后来的法国艺术的发展颇具影响。16世纪的法国肖像画占有突出的地位。有名的画家是克卢埃父子。让·克卢埃是法朗索瓦一世的宫廷画师和伺臣,他描绘了不少当时的显贵名流。《法朗索瓦一世像》是他的成功之作。他的儿子法朗索瓦·克卢埃(约1510~1572)也是一位颇受宫廷欢迎的肖像画家。《奥地利的伊莉沙白像》(1571年)是他最优秀的一件作品。从克卢埃父子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娴熟的绘画技法和善于捕捉人物神态、善于表现个性的能力,这也是法国肖像画家的长处。16世纪末,由于30年的宗教战争,法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法国出现伟大的绘画艺术是在巴洛克时代以后。第三节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德国文艺复兴发端于15世纪,滞后于同时期的意大利与尼德兰美术。这主要是因为德国当时依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微弱的王权不能给这些极分散的城市以有力的保护,哥特式美术依然占据主要地位。1420年至1540年间,德国出现了文艺复兴、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成为诸地方美术流派的中心。德国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与雕刻受晚期哥特式美术中某些因素的影响,宗教祭坛画较为发达。画在木板上的单幅或多联的祭坛画被安置在肃穆的教堂中,以增加庄严的气氛。15世纪中叫开始,德国美术家表现出对人的生活环境的关注,喜欢描绘自然环境、人物造型则强调真实感。画家维茨(约1414~1446)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他的《基督踏海》描绘了博登湖的真实景色,虽为传统的宗教题材。画画却十分生动自然。这一时期有名的美术家还有施恩告尔等,他们可称为德国文艺复兴美术的先驱者。德国文艺复兴美术应该说以版画成就最为突出,对整个的美术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早期名画家中,施恩告尔的铜版画居于领导潮流的位置。他的后继者,德国文艺复兴大师丢勒则使铜版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471~1528)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他多才多艺,学识渊博,不仅是油画家,还是版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在建筑与绘画理论方面都有著作出版。丢勒1471年出生在德国,从小喜欢绘画,后随画家胡尔盖莫特(1434~1519)学习绘画。丢勒的画,坚实、缜密、严肃,他把中世纪为印刷《圣经》而延续下来的木刻图画,提高为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版画艺术。为此,丢勒在艺术史上获得了崇高的荣誉。丢勒一生创作的版画众多,最著名的是他的14幅版画《启示录》。格吕内瓦尔德(1460~1527)是与丢勒几乎同时期活跃在德国画坛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艺术家为职业开始,并成为美因兹大主教的宫廷画家。他的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依塞哈姆祭坛画》。其中的《耶稣被钉十字架》、《受胎告知》、《圣母子》和《耶稣复活》等宗教题材的绘画,渗透了人间的爱和悲痛的情感。格吕内瓦尔德的绘画色彩强烈,尤其善于对画面中的光进行处理。他并不强调一个光源,而是根据画面的具体需要,灵活地使光在画面上起着特殊的作用。在16世纪上半期的英国画坛上惟一可以与丢勒的艺术成就相提并论的绘画大师是汉斯·贺尔拜因(1497~1543)。他生于奥格斯堡,是16世纪德国最重要的肖像画家和装饰艺术家之一。其中以肖像画的成就最为后世推崇。1526年,贺尔拜因经过著名学者埃拉斯谟的介绍,到英国结识了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爵士,并受英王亨利八世的赏识,成为宫廷画家。贺尔拜因一生肖像画作品很多,以《托马斯·莫尔肖像》和《埃拉斯谟肖像》以及画家在第二次去英国前为妻子儿女所画的肖像画《艺术家的妻儿》最为著名。另外,贺尔拜因作为英国的宫廷画家,对于英国的绘画,特别是肖像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1543年秋,英国伦敦瘟疫流行,年仅46岁的贺尔拜因染病而死。第四节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最早出现在加泰罗尼亚和巴伦西亚。15世纪,这两个地区资本主义萌芽较早出现,在艺术上与意大利、尼德兰交流密切。但真正代表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最高峰的是16世纪下半叶著名画家埃尔·格列柯(1541~1614)。他生于希腊的克里特岛,“格列柯”即是希腊人之意。早先他在故乡学画圣像画,东方拜占庭艺术风格陶冶了他。1566年,他来到意大利,当时威尼斯画派及样式主义绘画盛行一时。这给格列柯以后的创作以很大影响。1577年之后,他移居西班牙,希望为国王腓力二世服务,但遭到了冷落。最后他只好定居西班牙的古都托莱多,在那里的没落贵族中找到了知音。托莱多是一个宗教气氛异常浓郁而又十分保守的地区,西班牙天主教的狂热精神和怀疑主义哲学思想在当地广为流传,在这样的氛围中,格列柯完成了一系列宗教题材的创作,有名的如《圣家族》,《受胎告知》,《基督诞生》等。格列柯来到托莱多之后,虽处于贵族和宗教的包围中,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并没有消失。他画的一些宗教画仍然表现了鲜明的世俗精神,尤其是那些优美庄重的圣母形象,是有着青春力量的母性和纯洁的少女。然而最能体现格列柯创作热情的是他的肖像画,《穿毛皮大衣的妇人》即是其中之一。画家没有像以往那样着重描绘人物的眼睛,使其发出诱人的光芒,而是以一种热爱的心情去描绘这位妇女的矜持、端庄、美丽的妇人略微紧张的表情与冷色调的毛皮形成对照,色彩淡雅、细腻,不作任何夸张的表现,体现了格列柯高超的写实功力。格列柯晚年的思想充满了矛盾,他的性格也变的十分孤僻古怪,这无疑加重了他作品的神秘主义倾向,物体变形的非常厉害,几乎完全破坏了真实的外表。他画的《揭开第五印》,人物和背景都处在一种狂热动荡的气氛中,殉道者的身体如燃烧跳动的火焰。还有他的《托莱多风糊》(约1595~1610)。主观想象代替了真实的风景,表现了大自然的无比的威力。第五节 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尼德兰的美术活动最初与法国有着密切的联系。14世纪时有许多尼德兰美术家受雇于法国宫廷,他们除了将尼德兰的美术风格带到法兰西以外,同时也接受于流行法国的意大利美术风格的影响。百年战争之后,勃艮第首府迁入佛兰德斯境内,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开始在改造和发展晚期哥特式艺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的奠基人是胡伯特·凡·埃克(1366~1426)和扬·凡·埃克(1380~1441)两兄弟。关于胡伯特·凡·埃克的生平事迹所知很少。扬·凡·埃克在当时是尼德兰最有实力和具有崇高地位的画家,他早期的代表作有《书房中的圣哲罗姆》和《教堂中的圣母》。在这两幅作品中已经体现了艺术家在创作思想上的变化,圣哲罗姆在他的笔下已经成为典型的尼德兰学者形象,而圣母的形象也体现了世俗的思想。活动于15世纪的尼德兰画家还有罗吉尔·凡·德尔·维登(1399~1464)和德尔克·波茨(约1415~1475)。维登留下来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受胎告知》、《下十字架》、《最后的审判》和《一个年轻的妇女肖像》等。波茨的重要作品是为鲁汶市圣彼得教堂绘制的祭坛画《最后的晚餐》,此画被认为是当时尼德兰绘画中在宗教题材里表现世俗生活的典型例子。波茨的重要作品还有《布拉台林祭坛画》和《基督在西门家》等。15世纪末至16世纪,尼德兰绘画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出现了吉罗姆·包西和彼得·勃鲁盖尔两个著名画家。包西的作品现存三十多幅,其中著名的有《切除结石》、《愚人船》、《魔术师》、《干草车》、《圣安东尼的诱惑》等。勃鲁盖尔(1525~1569)的艺术产生于16世纪60年代尼德兰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酝酿和爆发时期。他早期创作的作品有《七项罪状》、《正义和博爱》、《尼德兰谚语》、《儿童游戏》、《发疯的格列特》等等。成熟期的作品以描写农村景象和农民的生活为主。《农民的舞蹈》、《农民的婚礼》是他成熟期描写农民的代表作品,作品刻画了尼德兰农民豪放的性格,展示了他们充沛的活力。勃鲁盖尔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在尼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斗争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战斗。为了表现西班牙士兵把革命者绑赴刑场,他画了著名的《基督背负十字架》;为了揭露侵略者在尼德兰农村中的苛捐杂税,他画了《伯利恒的户口调查》;为了控诉西班牙统治者对以“破坏圣像运动”为旗帜的尼德兰农民起义的残酷镇压,他绘制了《伯利恒婴儿的虐杀》。1568年,勃鲁盖尔又创作了《绞刑架下的舞蹈》、《懒汉之国》和《盲人》三幅充满激情和富有教益的作品。16世纪尼德兰的文艺复兴到勃鲁盖尔为止就宣告结束。尼德兰革命之后,北部的荷兰宣告独立,而南部的佛兰德斯仍处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此后,尼德兰不同地区的美术朝着各自不同的道路发展。第4章 17世纪欧洲绘画17世纪是世界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欧洲绘画,特别是意大利、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美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一个流派纷呈、民族画派繁荣的局面。在各种流派中,古典主义流派、写实主义流派和巴洛克艺术风格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就每一个国家来说,其情形又不一样。天主教势力占主要统治地位的国家,如法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巴洛克艺术占了上风。王权至上的国家,如法国,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则占了上风。另外还有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在这里封建王权、教会不会占统治地位,因此流行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和卡拉瓦乔主义。总之,17世纪的欧洲美术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但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第一节 17世纪意大利绘画16世纪末,文艺复兴美术的中心意大利逐渐走向衰落,一些大师相继去世,自此以后,意大利美术进入一个相当混乱和复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产生了样式主义风格。17世纪初,意大利样式主义又慢慢分化,逐渐形成了三种艺术流派:罗马的巴洛克艺术、学院派艺术、现实主义艺术。一、巴洛克艺术17世纪意大利的所谓正统的美术是为封建贵族和宗教服务的罗马巴洛克美术。巴洛克绘画艺术要比巴洛克建筑艺术出现得晚一些,也并未在17世纪意大利画坛中占主导位置,也没有产生像建筑和雕塑方面如贝尼尼或博罗米尼那样的大师。圭尔奇诺(1591~1666)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黎明女神》(1621~1623),描绘了与雷尼同名作品一样的情景,但效果上却有很大不同,浩大的空间,强烈的动势,与建筑混合造成的错觉,给人们展示着一个与古典的宁静明晰世界有别的天地。继续发挥圭尔奇诺这种风格特点,把巴洛克绘画推向极致的画家,有巴洛克美术全盛期最重要人物之一的彼切洛·考尔东诺(1596~1669)和路加·卓尔丹诺(1634~1705)。彼切洛·考尔东诺是当时社会上极受欢迎的一位画家。他的作品大都满足了教皇、国王、贵族或富商巨贾的要求。他有巨大的创作潜力,构思灵活、绘制敏捷,但却因为一味迎合,形中降低了作品的艺术质量。画家绘制了大量的装饰壁画,著名的有《巴尔比林府的天顶画》和《佛罗伦萨比奇宫的壁画》等等。他的壁画作品在空间的处理上往往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构图上具有变幻莫测、灵活多变的特点;人物造型上带有矫饰主义的媚态的夸张。然而他的壁画的成功之处,是在于风格上与博罗米尼建筑的相协调,完成了巴洛克建筑、雕刻和绘画一体化的任务。路加·卓尔丹诺是考尔东诺的得意弟子。他擅长于各种类型的人物性格的刻画,在色彩上也倾心于繁复多变。他的许多作品超越了他的老师考尔东诺的成就,然而在建筑风景的绘饰上却相差甚远。二、卡拉奇兄弟的学院主义艺术17世纪意大利学院主义在理论上的奠基人是贝里格,在实践上的创始人是卡拉奇兄弟,即洛多维柯·卡拉奇(1555~1619),阿戈斯蒂诺·卡拉奇(1557~1602)和阿尼巴·卡拉奇(1560~1609)。阿尼巴·卡拉齐(1560~1609)在卡拉齐兄弟中最为著名,成就也最为突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美术上,他推崇古典雕塑和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盛期文艺复兴大师。他最优秀的作品,是为罗马宏大的法尔耐塞宫大厅绘制的大型装饰壁画。意大利人是擅长创作壁画的民族,文艺复兴时期众多名家和大师均在这个领域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卡拉齐融合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的长处,创造出颇具个人特色的风格,把充满生动古典神话形象的世界,带到一种优美、华丽、轻快、丰富,但又不乏和谐的境地。这由众多图景构成的壁画,是继米开朗琪罗西斯廷天顶画、拉斐尔署名室壁画之后,罗马最著名的古典风格壁画。三、卡拉瓦乔现实主义艺术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画坛上出现了光辉灿烂的现实主义绘画,它是承续了文艺复兴大师们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世俗化精神,主要创始人和传播者是卡拉瓦乔,因而又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卡拉瓦乔主义影响了整个欧洲,把现实主义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米开朗基罗·达·卡拉瓦乔(1573~1610)是17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卡拉瓦乔出生于北意伦巴底一个贫苦之家,由于他出生的村子叫卡拉瓦乔,所以别人送给他这样一个绰号。16世纪90年代,他来到了罗马,开始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在罗马,矫饰主义风格引不起他的兴趣,引起他的兴趣的是那些历代大师留下来的静物画和风俗画。卡拉瓦乔早期画了反映现实生活的风俗画代表作是《女卜者》、《玩纸牌的人》、《奏吉他的人》、《捧水果的少年》等。同其他意大利画家一样,卡拉瓦乔在绘画题材上没有什么变化,主要是为教会创作宗教画,但在处理传统题材时,他抛弃了盛期文艺复兴大师确立的理想化模式,把那些神圣的人物和场面,描绘的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实景。这种做法引起教会人士的反对,说他笔下死亡的圣母,像飘在台伯河里的女尸。另外,他在绘画语言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一反达芬奇那种细腻柔和的明暗过渡法,创造出一种强烈对比的明暗法,借以突出重点,渲染气氛。在卡拉瓦乔晚期,画家创作了《洗礼者约翰的斩首》和《圣路乔的埋葬》等作品。他临死前的绝笔之作是《基督的降临》和《基督的笞刑》,这些画面的处理被称为“黑绘法”。1610年,卡拉瓦乔患病而死,死时年仅37岁。第二节 17世纪佛兰德斯绘画佛兰德斯的艺术中心是安特卫普,而安特卫普又是西欧最大的艺术中心。17世纪佛兰德斯的美术上的代表人物是鲁本斯,他不仅代表了17世纪佛兰德斯绘画的最高成就,而且他那众多的弟子和助手,对当时的绘画也形成了重要的影响。所以17世纪佛兰德斯的绘画可以称为“鲁本斯的时代”。鲁本斯的艺术成就在17世纪,鲁本斯与西班牙的委拉斯凯兹以及荷兰的伦勃朗并称为欧洲绘画承前启后的大师。彼得·保尔·鲁本斯(1577~1640)是一个极富学养的艺术家,他的兴趣之广泛、学问之渊博和造诣之高深可能只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或丢勒等人才能与之相比。他一生经历丰富,始终过着忙碌和充满活力的生活;他漫游过欧洲各地,还精通八种语言;他富有家藏,曾收集过大量的古物和艺术珍品;他是一个外交家,曾与欧洲的许多名流学者和艺术大师交往甚密;他酷爱研读古典文学作品,其兴趣不在绘画之下;他具有巨大的创作才能,一生的作品数量惊人,题材也十分广泛,他从事过宗教画、神话画、历史画、肖像画、风俗画的创作,还留下过书籍插图的精品,甚至在都市装饰工作方面也做出过杰出成就,他享有着巨大的声誉。色彩是鲁本斯最有力的造型语言,他深深懂得色彩的对比和组合具有何等魅力,女性肉体明亮的淡玫瑰色块,在男性黝黑的皮肤、闪光的铠甲、棕灰的马匹、鲜红的披布映衬下,获得极为夺目的光彩。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丰富而又和谐的华丽色彩世界。鲁本斯的华美艺术给他赢来了巨大声誉,各国君王纷纷请他作画。他在17世纪20年代为法国王太后绘制了一组歌颂她的大画《玛丽·美第奇生平》,在这组作品中,他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技巧,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历史画样式。《玛丽·美第奇在马赛登陆》(1622~1625)就是其中一幅很能体现这种绘画样式的作品,但精湛的技巧,并不能掩饰歌功颂德的浅薄无聊。法兰德斯美术家几乎都以做鲁本斯弟子为荣,在他庞大的工作室内,集中了许多画家。凡·代克(Anthony van Dyck,1599~1641)这位给他当过助手的画家,或许没有完全被他的巨大身影掩蔽。凡·代克的自画像,使我们能看到他与健壮、欢乐、自信的鲁本斯不同,是一个沉静、纤秀的人。这位著名的肖像画家,在英国度过了他的后半生。作为英王查理一世心爱的画师,他绘制了《查理一世像》(1635年),表现身着猎装的国王站在野外的形象,那庄重的宫廷肖像画样式中混合着淡淡的忧郁情调,是他相当有名的一件作品。与鲁本斯气质不同的凡·代克,在画风上也显示出不同的特点,有种典雅、细巧、严谨的味道。凡·代克为英国贵族留下的大量肖像画,影响过英国画坛,成为不少英国画家仿效的对象。第三节 17世纪荷兰绘画1609年荷兰共和国的独立,促进了荷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使17世纪的荷兰成为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在美术方面,17世纪的荷兰画派独具风貌。由于新教仪式主张简约,不准在新教的教堂内设置雕塑和绘画,所以人们不再需要壁画和大型绘画,这就推动了小型而精致的油画快速的发展。在荷兰绘画中很少有宗教题材的巨幅壁画,而大多是描写家常小景、眼前风光的小幅油画,所以在荷兰画家中那些善画小画的人,被称作“荷兰小画派”。一、肖像画家哈尔斯弗朗斯·哈尔斯(1581~1666)是17世纪荷兰杰出的肖像画家和风俗画家,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哈尔斯一生主要从事于肖像画创作,在他的早期和盛期的作品中充分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吉卜赛女郎》是他的画法和风格的鲜明例证。与文艺复兴盛行的庄重的肖像画不同,他选取富于表现力的刹那间嬉笑神情来描绘,他自由的画法,可以与二百多年后的印象主义者相媲美。群像画在荷兰特别流行,哈尔斯正确立这种肖像画样式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民团是荷兰的一种武装力量,各个城市的民团往往请画家描绘成员集体的形象。哈尔斯为哈莱姆城民团画过三幅群像画,《圣乔治民团的宴会》(1616年)是其中的第一幅,在这件歌颂性作品中,人物组合得较为自然,随意而又不乏庄重,体现出他们集体的风貌。哈尔斯运用深重的黑色和明亮的白色来增加画面的力度,使作品显得相当明快。二、现实主义画家伦勃朗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也是17世纪整个欧洲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是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和风景画大师。几乎擅长于绘画艺术的一切表现形式,油画、版画、素描尤为精到。他与鲁本斯和委拉斯凯兹一起被称作为欧洲文艺复兴和近代绘画的承前启后的大师。伦勃朗于1606年7月15日出生在莱登市的一个磨坊主的家庭。最初在莱登大学学习法律,后转而学画,曾先后向画家斯威榜伯格和拉斯特曼学习绘画,后吸收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明暗对比方法加以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17世纪30年代,他移居荷兰最重要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后,绘制厂群像画《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1632年)。这幅画使伦勃朗一举成名,定件源源而来。1634午他娶了富家女莎士基娅。这一时期,伦勃朗享受着一位深受欢迎的画家所能获得的快乐和舒适。十年后,不断探索的伦勃朗,创作了另一幅群像画《夜巡》(1642年),把富于戏剧性的历史画因素引入其中,对荷兰群像画的程式进行了大胆改造。与看得清每个人物面孔的《圣乔治民团的宴会》和《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不同,这幅画丝毫没有“照相”的意味,其中所有人物都从属于集体的一次活动并受艺术效果的支配。伦勃朗特有的运用光线的手法,在这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成为渲染气氛、创造空间、强调重点、刻画人物、塑造形体的有力手段。在伦勃朗一生的作品中,他的油画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这只是画家艺术创作的一个方面,因为他的版画和素描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几乎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素描和版画作品,他的著名的版画作品有《三棵树》、《三个十字架》、《浮士德》等。三、风俗画家维米尔维米尔(1632~1675)是荷兰著名的风俗画家,也作肖像和风景画。维米尔与哈尔斯、伦勃朗被认为是17世纪荷兰绘画的三个重要的代表人物。维米尔生活和工作在德尔夫特,在荷兰绘画三大师中,他是仅次于伦勃朗的人物。维米尔留传下来的作品只有40幅左右,其中多数都是绘画精品。维米尔描绘的室内生活场景极其单纯,一两个人物(往往是年轻妇女)静静呆在整洁的室内,光线从侧面的窗子透射进来,将人物笼罩在均匀弥漫的透明空气氛围中。平凡的现实,仿佛得到净化和升华,一切都显得不同凡响,静态的构图、简括的造型、明晰的空间、优美的色调、匀净的光线,组成一个和谐静谱的世界,从中散发出一种超然的、古希腊艺术般的清新气息。与大多数风俗画家不同,维米尔并不着力描绘情节和讲述故事,他更关注形式,借助它来创造一种诗的境界。他的画笔仿佛具有神奇的魔力,画面一经点染,就焕发出独特的动人光彩,普通的生活变成了形与色的美妙组合。同伦勃朗一样,维米尔也是用光的大师,但他并不追求戏剧的效果,而是要用光创造出一个结构明确,条理清晰的天地。他把一些鲜艳娇嫩的亮色编织在这个天地中,从而给它添加了几分妩媚的风致。四、荷兰风景画家路伊斯达尔和霍贝玛勒伊斯达尔(1628~1682)是荷兰卓越的油画家和版画家,17世纪杰出的风景画家之一。他生在哈莱姆城,1657年移居阿姆斯特丹,在那里,他收了一批弟子,勒伊斯达尔描绘的题材较为多样,在那些运用并不算怎么丰富的色彩描绘的风景画中,他生动地传达出变化中的自然形态、光线、氛围,并把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哈莱姆风光》(约1670年)以开阔的构图展现出这个城市郊外的景致,高远的天空上移动着层层云片,阳光从云隙间投射下来,使地上的景色具有了强烈对比,整个作品于生动中洋溢着一种戏剧性感觉。他的学生霍贝玛(1638~1709)也是荷兰风景画家,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之一。出生于阿姆斯特丹,他的风景画在技法上受其业师的影响,但与老师不同,画风朴素明朗,善于真实地表现自然界多变的景象,洋溢着一种较为明快的气氛,散发出一种淡雅的泥土气息,展示了荷兰田园风光的丰富多彩。代表作品有《磨坊》、《村舍》、《林间小道》等。五、静物画家卡夫作为独立的绘画品种,静物画是在17世纪才确立和流行起来的。虽然早在古罗马就出现过静物画,但继承古典传统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从没把它当作一回事。在这种态度影响之下,17世纪的许多画家仍然很少从事静物创作,只有荷兰情况不同。由于热爱家庭生活的荷兰人对与此相关的物品感兴趣,促使不少荷兰画家投入静物画创作,从而使这个绘画体裁在美术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在哈莱姆工作的克莱茨(Pieter Claesz)和海达(Willem Claesz Heda)是描绘餐桌物品的名家,他们以精细的笔法表现出玻璃酒杯、金属盘盏、餐刀及各种食物的形状和质感。前者的《早餐用品》(1637年)和后者的《静物》(约1648年),能让人看到他们的共同特色。生于鹿特丹的卡夫(Willem Kalf,1619~1693)是荷兰静物画家中最杰出的人物。他主要是在阿姆斯特丹从事创作活动的。卡夫的作品以善于用光布色著称,整体上更加概括单纯,从某种程度上,仿佛综合了伦勃朗和维米尔的一些特点。《静物》(1659年)就是其风格的典型例证。第四节 17世纪西班牙绘画从16世纪的格列柯开始,西班牙绘画进入了她的黄金时代。17世纪,西班牙出现了里维拉、苏巴朗和委拉斯凯兹等绘画大师。一、里维拉里维拉(1591~1652)出生于西班牙的巴仑比亚,少年时期随父亲去意大利,长期定居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早期受到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提香等人的影响,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艺术对他影响尤为直接和深刻。里维拉最富盛名的作品是《圣巴托罗缪的殉难》(约1639年)。描绘圣徒的殉难,以唤起人们的宗教感情,是17世纪天主教地区颇为流行的做法。里维拉在这幅宗教画中着力刻画的就是圣徒殉难的残酷可怕场面,这位在亚美尼亚被活活剥皮的圣徒正被捆绑起来,那身体动作和面孔神情,有力展示了他的痛苦、无奈和对上帝的祈望。圣徒形象塑造得十分真实,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笔下那种理想化特点。鲜明的色彩、明暗的对比、奔放的笔法、动感的构图,使这一悲剧场面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和气势。里维拉善于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使作品显得盎然有生气,同时又不乏庄重之感。在他的《跛脚少年》(1642年)这件描绘现实生活中底层人物形象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到这种特点。他笔下这个生活在苦难中而又保持着乐天态度的少年形象是令人难忘的。喜欢描绘下层人生活,也是西班牙文艺的一个传统。二、苏巴朗苏巴朗(1598~1664)是17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主要是描写寂静的僧侣世界。代表作《圣劳伦斯殉教》无疑是一幅不仅在西班牙而且在欧洲也能称得上佳作的作品。画面上圣者劳伦斯正在从容地走向火刑架。他画的虽然是殉教情节,但是画面上丝毫没有悲剧气氛。苏巴朗也是一个出色的肖像画家,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有《依·别列斯肖像》、《萨拉曼卡大学博士像》、《圣母童年》等作品。苏巴朗也是欧洲最早的静物画家之一。代表作有1633年画的一幅《有橘子和柠檬的静物》,在宁静的僧房里,阳光柔和地落在桌子上,暗色的背景衬托出闪光的器皿和色彩清新诱人的橘子。三、委拉士开兹委拉士开兹(1599~1660)把西班牙17世纪现实主义的绘画推向高潮。他是戈雅以前的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他的名字几乎代表了17世纪西班牙绘画的全部光荣。委拉士开兹是个早熟的天才画家。《卖水的人》(1617年)就是他早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这个卖水者的形象中,反映着西班牙人民特有的严肃、冷静的性格和粗犷沉着的力量。此一时期的作品还有《音乐师》、《女混血儿》、《煎蛋的妇女》等。1622年,委拉士开兹来到马德里,1623年被任命为宫廷画师,从24岁开始一直到61岁去世,在宫内度过了他近40年的艺术生涯。委拉士开兹一生中画了大量的肖像画,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宫廷肖像;二是亲友的肖像;三是表现下层人民的肖像。第一类作品有腓力四世立像,王子罗塔萨尔和王后的肖像,公主马利亚·德丽萨的肖像画等。第二类有《马·蒙塔耶斯像》(1636年),《拿扇子的妇人》。第三类作品像《伊索》和《默尼普》和侏儒丑角肖像等。晚年时,委拉士开兹的最主要的作品是《宫女》、《纺织女》等。《宫女》是委拉士开兹晚年在繁杂的宫廷事务中创作的一幅杰作,这幅作品表面上好像是为小公主和宫女的画像,实际上是画家本人的一幅特殊形式的肖像画,画家以给国王、王后画像,小公主和宫女们闯进画室的情节,画下了自己正在作画的形象。《纺织女》是委拉斯凯兹继《宫女》之后的又一杰作。这一作品与《宫女》一样,充满着光亮与生气,突出地表现了画家在处理光和色彩上的成就。所以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马奈把委拉士开兹奉为他们的先驱。四、穆利罗出生在塞维利亚的穆利罗(Bartolome Esteban Murillo)是比前述画家晚一代的17世纪西班牙绘画名家。1660年创办塞维利亚美术学院时,他任首任院长。穆利罗画风是轻巧的,特别擅长表现生动的儿童形象和圣母形象。他的作品在19世纪前后曾风行一时,有人甚至称他为塞维利亚的拉斐尔,这当然是可笑的。今天,他那难免甜俗的风格和浅薄的感情渲染,早已失去魅力,他的声望也大大的下降了。第五节 17世纪法国绘画一、古典主义艺术代表人物拉图尔17世纪上半叶,法国美术界的代表人物是勒南三兄弟和拉图尔。勒南三兄弟,安东尼·勒南(1588~1648)、路易·勒南(1593~1648),马修·勒南(1603~1677),是法国17世纪最具有地方特色的画家。他们创作的代表作品有《农民的家庭》、《农民的午餐》、《幸福家庭》、《铁匠铺》和《午餐前的祈祷》等,都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其中路易·勒南的《农民的家庭》是其中的精品,画家以真挚的感情真实描绘了农民生活的简陋和贫困,同时又表现出这些下层人物虽然衣衫破旧,但却具有人类的尊严和法国传统所特有的安详沉着的性格。拉图尔(1563~1652)是一位写实主义画家,他受到卡拉瓦乔艺术的强烈影响,是风靡欧洲的“黑绘法”的法国杰出代表画家。他一生中著名的作品有《圣保罗的忏悔》、《圣女马多列努》、《基督的降临》、《圣诞》、《工匠圣约瑟》和《救圣保罗的天使》等。拉图尔创作的体裁主要是宗教画和风俗画,但在他笔下,两者往往又揉合在一起,如《木匠约瑟》(约1645年)这幅表现耶稣及其父亲的作品。拉图尔特别喜欢利用烛光来创造独特的绘画效果,构成别致的情境。烛光使他笔下的人物形象获得了十分简练的概括性几何形态,同时又使那单纯的画面洋溢着一种神异、宁静、温暖的气息。他的《新生儿》(约1630年)在显示其艺术特色方面,就很有代表性。经过数百年沉寂之后,拉图尔这种简洁概括的艺术重又获得了20世纪美术界的推重,这种情况与维米尔有相似之处。二、17世纪法国绘画大师普桑和洛兰普桑(1594~1665)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画家。普桑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意大利度过,当地丰富的古典遗产,在他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普桑在绘画中追求文学效果。作品具有宏大的气度和端庄的美感,是古典主义的创始者。创作于成熟时期的《台阶上的圣家族》(1648年)和《阿卡狄亚的牧人》(约1655年)等作品,均体现了他庄严优美的风格和对古典传统的深刻理解。在画艺臻于完善之际,普桑也把精力放在创作理想风景画上。《福西雍的安葬》(1648年)一画,构图、造型、光影极尽推敲之能事,一股肃穆、庄重、隐忍的气息融汇在秩序井然的自然风光中。尽管非常注重理性经营,但仍不失清新明净之感,这是普桑成功的地方,《福西雍的安葬》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范例。普桑对纪念性的追求,对坚实结构的探索,对理性的重视,为现代绘画先驱者塞尚树立起一个光辉样板。洛兰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几乎终生致力于风景画的创作,对其他绘画题材几乎从未涉及。他的风景画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古典风景画的风格,在他的风景中常常出现希腊罗马郊外的风景和古代建筑物的废墟,使画面带有一种寂静幽深的效果,从而引起人们对于古代生活的向往。二是落兰对光线在风景中的运用表现了格外的兴趣,常常面对太阳作画,利用光线的变化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代表作有《克娄巴特拉在塔尔斯登岸》、《圣保罗登舟》等,都以海空一色,宁静优美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