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经济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10:03:03

点击下载

作者:财上海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菜场经济学

菜场经济学试读:

序:京沪永远涨

“微博不识财上海,便称大V也枉然!”

这里说的财上海,就是现在广为人知的“京沪永远涨”一语的发明者。当“京沪永远涨”刚刚传播时,笑话的人还挺多:这世界上还有永远涨的资产?当年东京一地的房地产价值就能买下整个美国,最后还不是地产价格狂跌?在很多人看来,这根本就只是个顺口溜而已,当不得真。

但是直到去年岁末今年年初京沪房地产价格暴涨,“京沪永远涨”这五个字已不止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流传,还成为了传统媒体的语言。8月15日,我以“京沪永远涨”作为关键词在谷歌上搜索,共找到55.9万条结果。尽管很多人还是对“京沪永远涨”存疑,但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嘲讽,相反,很多人是在分析,为什么会有“京沪永远涨”,它背后的逻辑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是什么等等。比如在知乎上,还有专门的一个词条是“怎样看待‘京沪永远涨’?”世界上当然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如果将“京沪永远涨”奉为金科玉律作为今后个人投资的信条当然会有误,但至少从目前来看,京沪房产确实是涨了,而且涨得不是一般的多。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7月份,全国房产市场数据中心发布的全国百城房价排行榜表明,深圳以54665元/平方米的房价中位数名列全国榜首,而位居榜尾的是山东菏泽,它的房价中位数每平方米为3400元,不及深圳的十六分之一。而上海和北京的房价中位数分别以每平方米33800元和32500元排在榜眼和探花的位置上。

众所周知,中国房产市场兴起于1998年的房改,在此之前中国各地的房产价格都差不多,因为构成房价的主要因素就是建安成本。当年2009年房改分房后,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菏泽,相同工龄和条件的在职员工,大都以差不多的货币价格拿下了房改房。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当年同样价格拿下的房产,在过了16年后,各个城市的房价呈两极分化趋势,有些地方如北京的房价已经接近建安成本的10倍,而有些城市如菏泽的房价还是接近于建安成本。在北京一套5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超过300万,但是在菏泽,50平方米的房子可能还是只有20万不到。

京沪的房价为什么高?买房子的人大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决定房屋价值高低的三个要素就是:地段、地段、地段!京沪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汇聚了中国大批的优秀人才和机构,房价毫无疑问也受其影响。统计数据显示,从住房制度改革开始的1998年到2014年,除了极少数年份外,上海的常住人口每年大都以50万以上的数量在增加,到2014年上海常住人口达到了2425.68万,而在1998年则是只有1527.00万。尽管每年上海的人口都在增加,但是房屋的新开工面积并没有随之增长,2000年上海的住宅新开工面积为1781.64万平方米,2010年为2111.11万平方米,而2014年则回落到了1547.29万平方米。当人口在快速增长而土地供应却裹足不前的时候,自然会出现房价上涨的现象。

以上说的这个因素就是平时很多经济学家分析的“房产是个人口现象”,即作为一个商品,房地产始终受制于供需比,当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就上涨,反之则下跌。尽管京沪的房地产在上涨,但是中国很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却是下行,因此也就有了所谓的“去库存”。

但房产并不只是一个人口现象,同时还是一个货币现象。除了“京沪永远涨”外,财上海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印解千愁”,意即通过货币发行来解决问题,为此他的粉丝还用“大印无疆”来总结。尽管“一印解千愁”是一种戏谑,但中国的货币发行量却始终是一个谜,为此学界还有“中国货币去哪儿”的疑问。

过去25年,中国的M2大概每年平均增长20%左右,远超GDP增速。为什么放出这么多的货币却未引发通货膨胀?一个原因是此前很多资产并未货币化,因此多印的货币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而更多的货币可能是被吸引到了房地产。2010年之前,居民住房贷款占居民商品房(住宅)销售额的占比非常小,平均不到20%,2013年之后开始大幅上升,从24%上升至2015年的34%,今年估计要超过50%。这说明今年这一轮房价上涨,主要靠居民在房地产投资上加杠杆。

房地产加杠杆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好事就在于你可以在收入远低于房价的时候就可以预先获得资产,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目前还没有开始住房按揭制度,估计当下中国居民的居住环境要大打折扣。但杠杆过大也是一件坏事,容易形成资产泡沫并导致金融危机。上一轮美国次贷危机就是源于穷人购房加杠杆,当时居民房贷占住宅总市值的比例达到55%。尽管中国目前16万亿的居民房贷余额占存量住宅总市值并不高,但增量部分上升速度过快,还是值得担忧。

以上的话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货币超发引发房价上涨。不过有意思的情况在8月份出现了,据央行刚刚公布的7月份信贷数据显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只有4636亿元,环比少增9164亿,但居民中长期贷款4773亿,由于居民中长期贷款中绝大部分都是房贷,这意味着新增房贷占7月份新增贷款的100%。这个现象在此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从银行融资的主体从企业变成个人?尽管这个现象和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贷款结构很像,但是发生在中国还是让人意外:为什么没有了M2的增长,房价却持续上涨?可能的原因是,更多的人看到过去房价上涨所带来的红利,然后都奔入房市了。

那财上海是怎么看待这个现象,京沪还能再涨么?8月12日,他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如果把经济学著作,按照单田芳的语言讲两年,人人都是专家,没啥了不起的。只不过,专家不愿意自己砸自己的饭碗,搞得神秘兮兮的,最后把吃瓜群众带沟里去了。现在还有人相信,京沪涨了这么久了,肯定会跌。无语了。好吧。对于这种人,我只有一个办法,拼命赞同你,然后让你继续在出租房里待着!”

希望菜菜的这个判断不会被市场吊打。傅蔚冈2016年8月16日

货币的麻烦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起着根本性的作用。1998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2009年4万亿横空出世,在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对内通货膨胀,房价高居不下,对外汇率扭曲,出口受到重创,今后怎么办?印,还是不印?目前的货币政策

我们的货币制度在设计之初,是把外贸结汇作为补偿的,不是作为主要部分。但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现在外贸已经是中国除了房地产以外的最大收入,这就导致了货币制度和货币组成之间的巨大矛盾。表现是:出口越多,国内的货币印刷越快,左手打右手。原来是通过楼市作为资金池,现在呢?

央行货币委员会十八年来只说过一句话: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句话是1998年沿袭美国教科书里的内容,对应的是“适度从紧(或宽松)的财政政策”。当时M2是18万亿元,截至2015年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人民币127.53万亿元,却还是“继续稳健”。

货币政策其实就是自娱自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量控制,国企有绝对信用优势,可怜兮兮的小老板哪里是国企的对手;二是价格控制;三是结构控制,20%给小老板。最终结果是售楼小姐“普大喜奔”,热泪盈眶。我一直在追踪当前货币和财政政策,结论是:就这样了。2015年以后数年的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基本定型了,变不出新花样了。我现在一看报纸,就知道他们下一步要干什么,一点儿意思都没了。大伙好自为之,一切靠自己。白领们别指望什么意外的惊喜,房产商倒是惊喜不断。货币印出来之后,通过搞基建,货币流入了各行各业的私人之手,私人的货币一般不会涌到菜市场的,因为,你吃不了几吨大米和蔬菜,涨一点儿也就这样了。那么,私人的货币会涌到哪里?楼市!

这就是2015年之后三年的货币路径:央行印钞,买下破地方的楼市当作保障房,二线以下城市的各路包工头、开发商,拿到钱后涌入京沪,继续买楼炒地皮。京沪的漂亮公寓,已经和工薪族无关了,就是个财富凭证,类似于大额存单,可抵押贷款。京沪楼市变房产银行,房产中介就是储蓄所,吸引全国富人来存款。

目前的货币政策,貌似有利于农民增收,实际是彻底断绝了农民进入大城市的可能性,原因是房价不断地增长。农民增收的第一发动机是工地贴砖,货币持续印,工地持续建,票子越来越泛滥,最后去了京沪楼市,引发房价上涨。例如,2014年老爹在工地赚了10万元,儿子在上海买房就要多付50万元,年复一年,城里儿子绝望了。现在没有面面俱到、皆大欢喜的货币政策,只有偏向哪个人群的货币政策。印,异地就业的大学生买不起房子;不印,建筑工地农民工增收无望。

货币的净投放量会持续增长直至天量,中小企业的老板辛辛苦苦攒下的那点钱,根本经不起这种搞法。面对工地的竞争,制造业工资会持续大涨。绕一圈后,货币会流向楼市。股市是阶段性的机会,不是蓄水池。硬扛的小老板,看似产业英雄,实则是牺牲品,可惜了。

我来往多年的两个亲戚老板,甲是一般出口加工,乙是小钢材厂,二十年赚了不少钱,但近三年,企业陆续歇业了。甲把利润建了厂房,垫资出口,一直没买房,全家住在郊区小厂里,现在儿媳出离愤怒,闹得家里鸡犬不宁。乙因为供应钢材,开发商不给钱只给房,所以大小房产证有1斤重,儿媳很乖巧。从亲戚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当前的货币政策。

普通人思考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就是瞎操心。你睁开眼看看周围的熟人,这些年,看懂货币政策,或者蒙对货币政策的人都发大财了。而稀里糊涂的老实人,现在的下场都很可悲,五年之前的三成首付款,留到现在可能也就够装修钱了,悲惨世界。

央行说外行话:“我国房价上涨最快的时期,并不是M2增速最高的时期。”货币政策是宏观政策,传递到某个具体的价格,是有滞后性的,最少一年的滞后期,建房子也要等三年吧。央行这么解释房价问题,确实不应该。这几年钢材和煤炭价格还下跌了呢,按照央行的思路,货币发少了?

那么,为什么货币增发毫无问题?因为产能过剩。在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环境下,随便印,绝不会有问题,可以确保安全。现在,唯一供不应求的是京沪的漂亮公寓,其他产品都严重滞销,所以,不用担心,继续印下去,毫无压力。

为啥我们毫不担心印钞?因为不管你印多少,美国人全部接盘,人民币汇率还在升值,缺钱了,简单啊,印一箱子票子,立马换回来美元了。想买啥,就买啥。大飞机,便宜啊,来个80条,就像是买条鱼一样。不印是傻瓜!物价不会涨的,缺啥就去买啊!

PPI(生产价格指数)下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货币收紧和放松,都要搞死一头。所以,货币政策没用了。PPI+店租和零售成本占比=CPI。CPI是逆市上升,反映零售渠道成本,高得离谱了。越来越多的纸币

现代纸币是个新事物,美元诞生于1929年,英镑是1931年,中国法币是1935年才发行的,距今不过八九十年,所以,我们对纸币的认识其实还不够。虽然经过了多次金融危机、战争、政权更替以及发行机制的改变,但总的来说,我们对货币和人性的认识还是不足。

清朝时,权贵把老百姓得罪了,国家一旦有事,老百姓是漠不关心的,反正你对我也不好,换一个,说不定还好些。民国时期滥发纸币,把中产阶级的那点儿小积蓄搞完了,得罪了知识分子,舆论上失去了正义性,结果可想而知。其实,他们都知道要收敛一点儿,但是,谁也不愿意首先收敛,最后一起完蛋。

纸币最大的功能是,可以迅速把资源调到政府想调去的地方,省去了到民间征调的烦琐过程,效率高得难以想象。方向搞对了,迅速发展;方向搞错了,无法挽回。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可能情况,会导致纸币的发行量减少。纸币的结局是,越来越多,发得越来越快,这个趋势是不可能改变的。

央行货币,以每个月同比15%的增长速度在加班加点地印刷。到2010年8月,M2达到68.8万亿元,中国目前公认的一流的北大教授周其仁曾出书,惊呼“大老虎”。但在随后不到四年的时间里,M2就超过120万亿元了,几乎翻倍。现在回头看,当时的数字,不是老虎,简直是个小猫咪。况且,今后M2还可能继续增加。这个路怎么走?天知道了。

纸币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增发下去,这不是个人说了算的事情,这是利益。在利益面前,没有理性可言。例如民国时期的宋子文是哈佛毕业的老牌金融家,对货币的认识是顶级的。他反对印钞,强调财政约束,法币坚挺,即使这样,法币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还从5000万亿印到了160,000万亿,增加31倍。结果呢,被老蒋一顿怒斥不懂政治,1934年滚蛋了。孔祥熙上台后,老蒋要多少,他就印多少,无所谓,反正国民政府不姓孔,爱咋整咋整,领导随意,我干活,所以他直接把法币印成了废纸。难道他们都是白痴?利益啊!抗战胜利后,换上了个王云五,“币制改革”还是印,终于印到台湾那里去了,没了。

中层干部们一人一票把你扶上去,不是要你过苦日子的,是要你发钱。你要是不发,留你何用?公司又不是你建立的,惦记董事长位置的人多了,你发不出钞票,就换一个。

郁金香投机的最后破产,是因为当时使用的货币是金币,所以无法印。现在只要想维持泡沫,印纸币就是了,随便印。委内瑞拉的货币成为废纸了,其实哪个央行愿意搞成这样?没办法啊!这么多刚性支出,必须付,经济不好了,财政收入不够,只能闭起眼睛印钞票了,把眼前对付过去再说。不过,钞票变废纸,对委内瑞拉房东很有利,那些房贷也一笔勾销了。如果银行要钱,好,你等一下,我去街上捡一点儿还给你。津巴布韦币是战乱期间的行为艺术,日元韩元面值大,也是优秀经济体。所以,不要认为印钞票不好。印钞票,利国利民,增加流通,促进生产力发展。希腊经济危机是怎么发生的?因为希腊不能印钞票了。人类发明纸币就是为了印钞票。要不然,为什么不直接用银元?

如果按照袁大头银元计算,上海的房子十年没涨价。袁大头银元十年前是100元一个。现在是900元一个,和上海房价的涨幅完全一致。没有只涨不跌的楼市,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它指的是价值。纸币是只多不少,全世界没有纸币减少的国家和地区,所以,大家就不要闲操心了。

过去十年,很多人把时间花在了研究如何节约小钱、赚点小钱的复杂技术上,例如团购、淘宝、比较各个理财产品的利息差。或许你节约了几千元,但是没有看到大方向。我把时间花在了研究经济宏观政策走势上,得出一个结论:现在是纸币年代,不是金本位年代。于是思路豁然开朗,我的事业也以翻番的速度发展着。

我的酒肉朋友越来越多了,因为过去五年,只要有人问我买不买房?买不买沪牌?买不买车库?我坚决说:“买进。”买不买股票?放高利贷?我说:“不。”于是,我周围的人都赚钱了。不相信我的,现在很后悔。其实原因很简单。

每一次的人民币大印钞,结果都是房地产笑翻天,出口业仰天大哭。我们把印钞搞赤字财政当作是经常性工具,其实纸钞是欧洲发明的,怎么印都是各有利弊的,他们研究得很透。我们一条路走到底,根本不考虑其他操作手法,他们在前方的某个关口卡一下,你就毫无办法了。普通人贷款买房买金,说白了是对纸币(现有的和将来的纸币)失去稳定预期。但是这个方法是不牢靠的,就像是板蓝根,真的是心理作用。

我们对货币的认识太浅薄了。2002年开始,我们自以为聪明地玩弄货币,这些年搞上瘾了,反而被货币给玩弄了。我们对货币和人性的认识,还是太浅薄了。今后,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出问题是必然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靠货币增发这条路,一旦踏上,就永无回头之日了。凯恩斯悖论

2009年的4万亿,利弊各有。要是不搞,也有严重问题,也会被骂。4万亿是有太多复杂原因的,不是一句话能说得清楚。举例来说,新《劳动合同法》是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当年上半年就出现了大面积的关门倒闭现象,形势十分危急,如果继续下去,那是不得了的。当然,有更加合理的措施,但涉及体制,一时半会儿做不到啊,而行政部门唯一说了算的速效药,就是新票子,没办法了。

经济学家如何深刻理解“理论联系实际”?一群拿不到工资的愤怒工人,给你一顿拳打脚踢,就解决了。当你捂着黑眼圈走出破厂门的时候,就真的理解了毛主席说的,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那是有道理的。你和老百姓不要讲道理,直接说钱,最管用。

2007年,我曾经去处理过一个厂倒闭的事情,那个场面真的刻骨铭心。那时候劳动条件还是很差的,农民工吃住的地方和猪圈差不多,现在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了。多数农民工都是一家子在一个厂上班,一旦倒闭,全家完了。一旦工人被激怒了,又是同乡家族,我的天,不好办啊!我曾经深更半夜被围在厕所里,至今还记得。

当时经济界有个共识,美国经济危机一般是两到三年就康复,当时中国出口大面积关停,农民工回乡,导致农民增收无望,于是推出4万亿,集中在最适合无技能农民工就业的基建领域。但三年后,世界经济没有大的好转,欧洲又上演债务危机,当时距离换届还有一年,只好继续印,导致2012年~2013年房价暴涨。

4万亿造成了房地产极度兴旺,傻大粗黑的砖头水泥钢铁玻璃,对低端的陆运和水运的需求极其巨大。2010年后,带动了造船业和汽车业销售热,层层拉动,百业兴旺。才三年,4万亿就没了,大批农民小老板借钱贷款买的车和船,怎么办?他们是绝对会死硬到底的。于是,你罚超载,我就喝农药,互相恶搞。

十年事情,三年做完,导致物资需求和人工需求,一晚上暴增三倍,所有和基建相关的行业,红得发烫,于是无穷无尽地投资跟进,产能进一步过剩。而其他行业则人工成本激增,雪上加霜。比如钢铁企业的悲剧就是4万亿造成的。2008年钢铁企业已经出现过剩现象了,但是4万亿一来,钢铁居然成为最紧俏的物资,福建钢铁老板成为上海滩新贵,银行追着给他们贷款,钢材销售超级火爆,各行各业火速大规模新建钢铁产能,满足市场需求。煤炭行业也由于炼钢和化工材料,急剧发财。如果现在说不印了,那么大批产能投资就打水漂了。农民工工资怎么办?他们的工资水平是完全建立在“印”和“铁”的基础上的。

为啥不能勒紧裤带,苦个几年,缓一缓?还真不能。因为自行车要是不能前行,就要倒。一旦穷了,白领贷款怎么办?公务员工资要不要下降?那些楼市富豪要不要给他检查一下?当家人的水平,是不是要讨论一下?都是问题啊。现在,谁要是以经济危机为理由,让农民工收入下降,那是不好办哦!

如果当初推出时讲清楚,药有副作用,大家一起商量,火气就没现在这么大了。其实,现在骂4万亿的人,大部分是近两年房价猛涨的受害人,占便宜的基本不吭气。

4万亿让制造业老板开始为难,财富重新分配。最大赢家是第一批拿到钞票的人,小赢家是农民工,小输家是只有单套房的白领,最倒霉的是实体老板。4万亿的时候,在西部农村的某熟人,老家出现开发热。他是小包工头,赚了些小钱。当地各种开发规划像厕所纸一样满天飞,他脑子一热,家族凑资+银行贷款,花260万元买了两个大型建工设备,准备发财。最初做了几单,根本拿不到工程款,再做还要垫钱进去,他不敢做了。现在机器被就地查封,闲置生锈,很惨。

这场4万亿信贷盛宴,谁吃亏了?城市普通人的存款。某熟人在1999年有15万元,9.5万元买了浦东内环线小房子,5000元杂费,另5万元准备养老。现在小房子的到手价160万,而剩下的5万元彻底不值钱了。这些年,城市平民的存款被悄悄地贬值了。巧的是,2008年前,农民存款极少,老板还常常借钱。白领悲壮!

大部分80后算是被4万亿彻底打晕了。大学生本来以为,进北京,闯上海,好好干,买套房,抱上土肥圆,扎根大上海。眼看即将梦想成真的时候,来了一个4万亿。然后,就是现在这个状态。

总之,热爱4万亿的人,一是几亿农民工,二是房产商和房东,三是银行,四是建材相关部门。承担成本的是:城市家庭的存款毛了,京沪和大城市的外地大学生永远买不起房子了,小企业因为成本过高倒闭。反正,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些年,我一直在探索4万亿的决策思维。研究的过程是很艰苦的,但结论很简单。内因是各种利益,加上对可能到来的经济危机的预判,对凯恩斯主义的盲目信任,这些都让决策层无法摆脱;外因是几个美国回来的专家忽悠了一下。其实,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预见一年多印钞30%的后果。金子就在你手边,任何时候,你想拿就可以拿。只不过,现在上面说了,暂时不要拿啊,谁不听话揍谁。于是,大家就很廉洁地不拿了。但是,金子还在你的手边,你说,这事情能够管多久?你能够忍多久?

4万亿是中国经济史的一个主要景点,彻底改变了社会各阶层关系和发展方向。历史会给出点评的。我们拭目以待。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每年的钞票增加多少数量,是依据什么?这个问题已经是最大的谜题,可以称之为经济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了。

货币发行的依据是刚性的公式,还是口头讨论、随机应变的模式?如果没有公式,那么谁来随机应变?股民和要买房的老百姓,要等多久才知道货币的真实印刷数量,以便决定投资。好想知道,但是一直不知道。因为货币发行的总量没有依据,完全凭感觉。不信,你去查资料,保证你查不到任何资料。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关键是哪个国家的感觉更准。

基本可信的总量型统计数据:M2、用电量、外汇储备。其实中国的CPI、M2等一切经济数据,本身的统计结构就是秘密,需要关注的是每月的增速,这个才有意义。价格型数据非常靠谱,如煤价,螺纹钢价。其他的,你就当是一种表态性质的数据看吧,基本上都是宣传科统计的,比如汇丰银行的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最多是个参考,没有什么用;失业率、GDP、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你就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吧。汇率和利率,不是市场经济。

微观经济学偏“数学”,宏观经济学偏“政治学+心理学”。大家能不能想个问题,2008年为啥发行4万亿,而不是5万亿,或者3万亿?我估计是按照GDP(国内生产总值)保八的数字,减去那时候的现实数据,当中那个差额大概4万亿可以扯平。总之,纸币发行量,没有什么一定的严格计算流程。

很多人一直在问,钞票是怎么印出来的?正常情况下,发钞靠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受制于央行的存款准备金、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但中国不完全是,我们有时是财政直接给央行打欠条——发债,或者央行直接通过政策性银行直接发钞。人民币发行的方式是“4+1”。传统办法有四个:发国债、再贷款、购买黄金、强制结汇。现在还有一个新工具:直接购买商业银行和非存款金融机构的融资工具,这个尚处于试点阶段,规模很小。其实,你也不需要理解这么多,只要知道一件事情,央行在电脑里面键入了几十个“零”,然后转给各商业银行。再讲得复杂点儿,就是把那么多的“零”,分门别类地记录到不同账户,有的要回收,有的要展期,有的要利息,有的不要利息,很多花样。其实就一句话:你也别管那么多了,反正房价涨起来,就是因为印钱了。

还能印多久?我的预测是M2达到300万亿元,2014年大概是120万亿元,也就是存款毛了60%,100万元毛成40万元的购买力。现在5000元的工资,今后涨到8000元,我认为这个比例基本安全,老百姓能够承受。京沪房价突破10万元均价,也就需要十年的时间。没办法,这是趋势。

那么印出来的钞票去哪了?中国M2余额118万亿元,外汇3.8万亿美元,世界第一,但到处缺钱,钱荒不断。我可以肯定地讲,再印一倍也不够。比如50万亿元,做1万个大项目刚刚够用,但全国各地同时做1.5万个大项目,就会出现钱荒,于是我们就加印50%,但那边又上了5000个大项目,为防止烂尾,只能再印,所以永远不够。

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分析,面对QE3(第三轮量化宽松),中国不印钞,就等于被美国洗劫;中国一印钞,通货膨胀和房价就要起来。美国又把中国逼进了死胡同。他呼吁:赶快买房吧,货币泛滥不涨太难,钱多了,实物量没变,对应关系怎样变化很清楚。我就直接把QE3说白了,中国不想印钞,美国逼你印,不印,人民币汇率就保不住了;印了,就是洪水滔天。QE3,每月400亿美元,一年是3万亿元人民币,直接向市场倒水。现在最有钱的恰恰是中国,不找你找谁啊。QE3伤害了美元信誉,目前欧元也放水了,日元也放水了,把人民币拖下水,丑媳妇一起见公婆。

如果放开汇率,也不行,美国拿着美元印刷机和你对赌,你是必输无疑的。你输光了,他又把美元放回去了,美元又重新保持币值稳定。这个玩法,近五十年屡试不爽。美元是国际货币,印钞权在别人手里。美国拥有高科技,军事保持领先,不服就打到你服,美国缺钱了,就去抢一把,简单得很。

QE(量化宽松)结束后,美元回家了,那么伴随美元增发形成的天量人民币,会一起减少吗?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美元回家,一是人民币还是那么多,币值就毁了,人民币会加速发毛,京沪房价就成为货币之锚。二是人民币也同步减少,那么国企、民企、房产商、城投公司,你挑一两个,让他们回家喝西北风。三是人民币缓慢减少,那么就出现投机空间了,谁会得利,谁会悲摧?四是出现奇迹。

所以,按照中国人循序渐进的思维惯性,美元急速回流,人民币总量是不会急速下降的。这个判断是今后几年投机市场的基石,新一轮民企富豪大洗牌或重新上演。房产商是无所谓的,因为他根本不是企业,是发牌的。到底印不印?

印钞问题,现在是两阵对垒,界限清楚,一方是赞同印钞,富人是资产快速增值,躺着搂钱;农民在建筑工地,活多工资高,还可以挑三拣四。一方是不赞同印钞,主要是中产白领。有房的白领还想改善,甚至是接老人一起过来照顾;没有房的白领,急于拥有一套房子结婚。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说:可能大减税、扩大赤字、增强地方财力。看到这个,内心五味杂陈。十年前我曾经想过,如果我来制定政策,怎么办?想了很久,也就是这个办法。此做法,各方面意见最小,但也有弊端。继续扩大M2,后果会逐步体现到房价物价上面。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货币面额超级大。

目前的货币已经很多了,现在有140万亿的M2,但我感觉还是不够花,支撑房价上涨的货币、启动城镇化大投资的货币、钉死美元汇率的货币、改善民生的货币,这四大块,在经济效率提升较慢,甚至是经济效率下降的情况下,100万亿元不够啊。减任务、质量打折、继续印,只能三选一。

钞票去哪里了?就2014年5月的数据来看,中国M2是117万亿元,美国是68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更加匪夷所思的是,人民币如此之多,但还是出现钱荒,人民币基准贷款利率6.15%,而美国只有3.25%。这些奇怪的事情,只能说明一件事情,现在敢借钱的人,压根没打算还钱!不续就躺倒。

货币问题,已到了非常困难的边缘。国企无休无止地贷款搞基建,不考虑利率,只嫌少不嫌多,有多少要多少,因为他绝不会真还钱的,不管你开什么条件,国企都会毫不犹豫地签字。在这种情况下,一切货币政策,金融工具全部失效。国企拿到了不必还的贷款,毫无节制地拉高了人工和材料成本,搞高福利,而民企根本无力竞争。现在任何开放投资,减少审批,效果都不大,因为不赚钱的事情,你同意私企投资,私企也不会干的,小老板不如买几套房子等升值。

春节期间,中西部农村,特别是县城或大镇,房地产蓬勃发展,节日消费超级兴旺,宝马奔驰堵塞道路,小面包如过江之鲫,高档烟酒充斥酒桌,多数青壮年人口在基建行业赚到钱了,对生活充满热情。而京沪则道路冷清,店铺关门。这就是货币定向投放的结果。2016年谁敢不印?那就是不让农民兄弟过大年了。

发达国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一共有七个理由,其中最后一条是:货币不能自由兑换,无法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现在日美央行联手放水,欧盟也入伙了,对人民币围三阙一。人民币的最大软肋是不能自由兑换和进出,而日美央行大放水,向大陆倾倒无穷无尽的外汇,央行为了外贸,必须钉死美元,被迫发行天量人民币接盘,M2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只能在国内流通。唯一留出的缺口,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这就是货币战争。

美元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货币呢?在二战结束的时候,欧洲和亚洲都打烂了,英镑、法郎、日元,统统不行了。而美元最有信誉,那时候叫美金,是市场竞争的结果。1973年以前,美元可以直接兑换黄金。法国出了个难题,拿出大量美元要求美国给黄金,结果,美国耍赖了,说是停止兑付。从此,美国恨上了法国,法美关系一直不好,直到现在。但现在美元成色已经差了,维持美元地位,就不是市场竞争了,而是航母打击群,谁不用,就揍谁,第一个就是萨达姆。

所以说,小国货币的背后是财富和信用,大国货币背后就是航母,不服就打。现在的货币问题,已成“围城之势”。美国不停地向城里灌水,我们不停加高城墙。如果搞个排水渠,老美就会顺着排水渠摸进来。不开排水渠,我们的城墙也不可能永远筑高,搞不好,就会“水淹七军”。

但是,货币放水容易,抽水难。走到今天,出口下降,内需不振,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只有房地产了。问题是,最后的王牌,开局就打出来,以后怎么办?这张牌,打出来是肯定的,但是现在打出来,后面的那把烂牌,就任人宰割了。人们已经养成每年外汇净流入、人民币大增、房子涨价、实业不值钱的惯性思维了。现在,如果有人说房价会降低,那么清洁工大妈都会哈哈大笑。一旦热钱外流,人民币减少,我们可能都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来自各方的压力

现在的货币政策,两难。不印,会马上到处都是烂尾楼和失业大军;再印,两极分化加速。本质原因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不是建立在高技术、高效率基础上的,而是低成本、高污染。真转型,立即失去竞争力,富士康走人,裤子厂关门,失业大军满地走。就靠印钞以工代赈。所以,当家人也难啊。

中国经济无休止印钞,有个重要原因是美元外汇通过真正的贸易持续涌入,欧美老百姓付钱后,老板买房炒房,员工吃喝拉撒,各种需求应运而生,互相正反馈,创造了无穷无尽的需求。现在,外贸迅速提高成本后,欧美买得少了,转到东南亚了,只有印钞搞基建,创造虚拟需求,否则就是大失业。

中国经济的第一个动力是外贸,如今中国人主动放弃了大量简单劳动产品的出口和生产,转向高工资的产品,是因为劳动力都被基建工地吸走了。那么只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继续印钞,无止境地搞基建,以维持就业,但市民存款缩水了;二是少印钞,减少基建,但会出现大批的失业返乡农民工。所以,印钞,就是放弃制造业,不印,就是放弃就业率。

为什么必须印下去?因为这涉及了就业这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很难再承受一场1998年大下岗的阵痛。当年,朱镕基总理不印钱,选择了国企大下岗。现在,不印钱,你看谁下岗合适?来,你翻个牌子试试看!大江南北那么多的漂亮别墅、豪华公寓,如果小区门口站满了失业人群,无法想象。大失业谁也承担不起,今后的趋势,就是印钞票,必须维持就业,别无选择。

如果经济大萧条,大批白领、小老板破产,卖房卖地还贷款。那时候,中介最发财。而农民最盼望印钞,一是近两年自己建房或县城买房,儿子结婚,几乎没啥存款了,货币贬值和他们无关;二是印钞模式直接带来建筑工地大繁荣,是农民工的强项;三是精细化工业革命,对习惯了垒鸡窝、差不多就行的农民太难了,他们干不了。结论:印不印是利益选择,不印有利于城市大学生,印有利于农民工。

还房贷的小白领们也热切盼望印,一是家无现金,不怕贬值;二是还贷压力大,印钞有利于加工资,这些年工资乱涨,都是印钞的功劳;三是担心失业,印了,需求大增,就不会迅速失业了;四是手里的房子会加速涨价,心里美滋滋的。

如今的实体经济虽然很萧条,但是失业数据的压力不大。大学生刚刚毕业,也不好意思去领取失业金,农民工去建筑工地及上下供应链赚大钱,房子建好后,炒房客一买入,农民嫂去当月嫂、保姆、保洁,城市失业男去做保安,失业大妈去超市、小店,一片和谐。所以说,一印解千愁,不印都失业。一印解千愁

从“转移支付”到“直接印钞”,是中国财政的惊人一跳。转移支付是不增加M2,抽肥补缺是雍正时代的搞法。新中国成立初期也这么搞,一盒火柴的涨价也要总理批。但是过程麻烦,找各省谈来谈去,肥的不让抽,缺的哇哇叫,朱镕基总理一狠心,直接兼任人民银行行长,印!但担心通胀,就挖了个蓄水坑——楼市。

按照我的推算,如果继续按照现在的速度印钞票,那么搞投机的人,全部平安了,搞实业的,全部去死。你选择什么?

大同那个市长最大的政绩就是敢借债,而且借到了钱,100亿元。最妙的是,签完借条他就走了,100亿元债务甩给下任了。我非常清楚大同这类资源性地级市,一年的财政收入能还多少债。其实他是把还债的希望寄托在土地出让金上了,否则就实在没办法了,现在各地皆如此。

货币学原是一个比较深奥难懂的学科。我用讲笑话的授课模式,把货币学基础理论进行了大妈式普及。其实掌握这些笑话,等于掌握了货币学95%的内容。剩下的是一些特别特别冷僻的工具类知识,例如SLF(常备借贷便利)等。这种东西类似于会计的小工具,对于老板而言,无关紧要。老板只需要知道大行情好不好,然后决策。

任何大的经济体遇到经济困境,都源于坏账,其实解决起来都很简单。货币增发20倍,等于债务缩减了95%,一笔勾销了,于是也就没有困境了。然后开打下一圈。你看,我是不是可以当货币学的课代表了?

中国有三种企业体制:一是市场型企业,如娃哈哈、百度、通用汽车;二是计划型企业,如城投公司;三是政策型企业,如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企业,都是靠天吃饭。任何一个货币政策,对这三种体制的企业的效果都是截然不同。所以,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只有选择题,没有论述题。如果要皆大欢喜,就必须——大印无疆。

如果坚决不印,会咋样?第一周,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飙升到60%以上。第二周,大多数银行ATM机要检修,网银系统无法链接。第三周,到处是堵在工地门口讨薪的画面。春运提前到8月份,年底农民工收入绝收。

如果放弃农民工增收目标,公务员过几年苦日子,京沪房价确实可以打五折。可是谁敢下这个决心?其实,房产商没有什么影响力。当年招商地产南京公司欠农民工款830万元,遭200名农民工堵门讨薪。如果不印了,马上遍地都是这种事情,谁敢这么玩儿?

那么今后货币会怎么发展?考虑到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增收……平衡下来的最大可能情况是——印。形势好,少印一点儿,这叫调结构;形势不好,多印一点儿,这叫稳增长。本质是经济质量不能提供各方面都满意的经济效益,但是哪个方面的钱也不能少,这就只好往稀饭里面加水了。

一印解千愁。管他惊涛骇浪,险山恶水,反正我就一招儿——印。印得各方满意,喝得小脸红扑扑的。掺水,其实是国际足协前主席布拉特发明的。他为了拉选票,到处承诺给各大洲增加席位,上台后,大家等着他兑现,不服的人等着看笑话。老布就把决赛24强,改为36强,多出的席位兑现了他的所有承诺。

印钞是止痛药,可以让一个重病患者跳起来演“航母style”,但是药效有限。可放弃治疗,也不是好办法。印钱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托住实业,绝不是为了房地产。但是,实业不争气啊。实业分为三种:一是毫无回报的政府铁公基,例如高铁、地铁;二是民营经济的工商业;三是垄断实体,如高速收费站、加油站。民营经济和政府铁公基毫无现金回报,垄断实体也不能再加强了,就业和增收只好印票子,新增项目维持就业存量。

印钱不能解决问题,但是能够拖延问题,这是货币学的定理,也是Q3(量化宽松)的理论基础。我从来认为,印是目前唯一的办法,只不过你现在还有点儿余粮,不愿意出去借钱。真饿了,哪管你昨天说过什么豪言壮语。总之,遇到任何事情,只要印,就OK了。大不了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

但是,印钞虽然能够缓解矛盾,把棘手事情变成不急的事情,但事情还在。60万元的存款,五年前还可以买个小户型,现在只有半个厨房了,再拖十年下去,可能也就是装修钱了,房子没了。人再傻,这个账还是算得清楚的。这笔账,肯定要以某种形式还的。

印钞机没有关机按钮,只要印刷厂不断电,我们表示毫无压力。受益的人

现在很多人把印钞妖魔化了。我工作时,清华/复旦毕业,工资大概1000元,农民工800元。现在印钞机飞速运转,农民工8000元月薪不算高,码农2万元月薪不算多。这钱哪来的?还不是印出来的。你们拿钱的时候,怎么不说拿多了,印钱的时候,你们就乱说印多了。有本事把工资退给央行。

农民最喜欢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拆迁就拿几套房,肯定是划算的,别矫情啥。“拆迁闹闹”基本是贪心。二是大印钞下的就业机会多,多得可以挑三拣四,且没有白领来跟你竞争。你家装修过就知道了。三是孩子读大学,基本不操心了,心理满足感很强。四是农业税废止,土地外包收租。如果停止大印钞,马上打回原形。

所以,我肯定地说,农民是印钞的最大受益者。印出来的票子主要是投到了基建,这给农民创造了无穷无尽的就业机会。现在黑龙江边远农村,一个在村里干活的泥瓦匠,日薪300元,不讲价;一个贵州山区的家庭妇女,在家门口帮临工,日薪100~120元;杭州的采茶农妇,日薪160元。但和二十年前比,80后、90后农民工的劳动效率是下降的,劳动纪律是散漫的,敬业精神是较差的,工作技能也不足,人民币又升值了,企业成本税费又增加了,但是奇怪了,工资在不停地涨。钱哪里来的?一部分是印钞票,把城市平民的存款慢慢贬值,新增货币通过基建项目发给了农民工,既有拆迁收入,又有建筑工地上班收入,房子卖了之后,还有装修工收入,装修好了,还有搬家服务、一条龙服务;另一部分是老板口袋里挖出来的,所以青菜猪肉涨得厉害,小老板不停地关厂。没有大印钞,哪有这个价?

如果工地大规模收缩,农民工兄弟只能回家喝稀饭了,因为他们只会搬砖。有人说,现在出口高科技机电设备了,所以,农民工技术提高了。这可真是“呵呵”了。苹果手机都是中国制造出口,难道富士康的农民工技术提高了?富士康的几十万工人,基本上是拧螺丝,培训三天就上岗。有技术吗?

农民工工资就是印钞大基建抬起来的,农民工工资和M2走势完全一致。大基建的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今天在湖南,明年在内蒙古,城市居民不可能这么跑来跑去,同时工地比较脏和累,于是农民工工资就一飞冲天。我们如果不印了,不搞大基建了,一年之内,这些技能单一、欲望极高的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工资会急速下降。农民工是不会轻易罢休的。但是继续印,那是无休无止了。

农民工的工资为啥高?原来应该当安徽小保姆、四川农民工的人群,现在都是二本大学生了,于是剩下来的老农民工,在4万亿的定向投放中就成为香馍馍了。农二代大学毕业后直接成为北京地下室VIP贵宾。印钞的效果,只不过是把城市工薪族的存款毛了,然后匀一部分给农民工回乡建房。城市反哺农村,就是这么个事。归根结底一句话,农民工不垮,农二代大学生必垮。全世界哪里也不可能承受九亿农民,年薪一万美元,还觉得工资低了。

所以,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劳动法带来的加工资,房地产暴利分一部分给农民工的高工资+拆迁款,农二代大学生退出劳动力市场。现在最傻眼的人群就是进北上广的农二代,一方面,大印钞给上一代农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增长(相比二十年前),使农二代在青少年期间享受较高的生活待遇。另一方面,一旦进城,就要承担大印钞带来的高房价,痛苦不堪。于是农二代希望,只要大印钞的好处,不要大印钞的痛苦,拒绝高房价,人格分裂了。

改革三十年,最大的遗憾是,农民工工资从5000美元跨到1万美元,这四年大飞跃走得太浮躁了,完全是靠毫无技术含量的“中国印”,再找“贷款白领+小老板”埋单。农民收入全面看齐一般小知识分子,例如记者、一般白领等,这个势头是不可持续的。

农民工的高工资,已成为沉重的包袱。农民工的高工资是铁公基抬起来的,依次波及楼市工地,各行各业的小老板,最后达到每家每户的装修队。铁公基的建设资金主要是财政投入。作为农民工高工资的风向标,一旦铁公基开工量下滑,工资市场就会崩盘。为维持农民工高工资,必须持续进行财政投入,印!不过,按照我的判断,包工头和农民工的好日子,也就三到五年了。倒霉的人

1948年,上海的房价以金圆券计算,是天天涨价;以金条计算,是不断下跌。关键是货币现象,那张纸,印刷速度决定了涨价速度。

2002年底,中国M2是18万亿元,十年后是92万亿元,多了四到五倍,再加上一些无法统计入表的金融衍生产品,六倍是靠谱的。但是全社会财富增加了五到六倍吗?肯定没有。钱哪里去了?一部分是通货膨胀对冲了,还有一部分是投入到内地和农村了。

但在金银本位的情况下,要先把金银在城市收缴上来,再拨付到农村,难度太大。现在简单了,直接印票子,悄悄地搞。房地产的核心是对冲印钞,起到了保值作用。富人的思维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不要以为,楼市调控了,房地产就要跌了。只要印刷机不停,房地产就是保值工具。不要急,有些人比你更急。

根据现在的经济情况判断,五年后,普通人的月工资会涨到一万元,当然,你那时候必须还得有个工作啊。鸡蛋12元一斤,西红柿5元一个,牛肉面29元一碗,加个鸡蛋5元。上海内环线的老公房,一室户,现在月租是3500元,五年后,就7000~8000元,不算贵啦。你都月入过万啦,房东也就意思意思涨一下。中国物价全面超过美国,很正常,赶英超美是方向。另外,乌克兰、非洲的物价更加贵。所以,我们的潜力很大的。

现在的物价水平,大体上还在可忍受范围内,这得益于人民币的高汇率和强大的外汇储备,可以大量进口便宜资源。但这个汇率是建立在老美的意志基础上,说变就变,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一旦人民币触顶调头,贬到1:8,再来个贸易战,外汇储备也就是人均2000~3000美元,顶不了多久,国内物价就完了。尤其是当你把存款拿出来要买房的时候,你会痛苦地发现,你的存款已经不值钱了,原来可以买100平方米,现在只够首付。没什么存款的农民工微笑,房产商狂笑,小白领痛哭。

原来的想法是,通过印钞,劫富济贫。富人钱多,让富人的钱贬值,通过基建给农民工发工资,“以工代赈”,但是富人也聪明,把钱换成房子了。穷人没啥钱,你涨价,我就要涨工资,反正总要过下去的。结果,通货膨胀最倒霉的是中产阶级,买房子钱不够,也就是8000元月薪了,再想涨工资,哪个公司也请不起你了,只好看着30万元的存款在银行里慢慢毛了,毫无办法,买股票,那就是直接给你打六折。

人们疯狂买房,说穿了,是对人民币没有稳定预期。存房不存钱。普通老百姓买几套房,你可以说无知跟风,很多有钱人买房,就不能说他们无知了吧,都是聪明人啊。

十年前,家有6万元存款,走在路上,也会感到幸福。那是一套内环线附近的一室户老公房的价值。现在,同样的内环线老公房,只能买2平方米。有人还说,老百姓很幸福,这种票子彻底毛掉的搞法,你幸福吗?农民工的幸福感,是建立在大量印钞,拉动低端就业,退休职工存款毛了的基础上。我估计还可以再印五年,之后就不好说了。城里人存款很快也会枯竭了,那时候光棍对光棍,不一定谁幸福了。

以前,普通人可以通过贷款买房,抵消货币毛了的风险。现在限购了,这条路堵死了。股票黑幕重重,不敢玩。投资办厂,又遇到产能过剩。开店经商,遇到淘宝杀价。全部的路都堵死了。普通人的存款,就像是被猎人包围的野羚羊,无路可逃。

假设我们的生产体系不崩溃,那么工资涨10倍,物价涨10倍,广大农民是可以承受的,只不过白领存款被牺牲了,过去二十年就是如此。实际上,农民工很喜欢目前的大规模印钞行为,确保了无技能的农民工在建筑工地拿到高工资和充分就业,广大农村地区这几年对收入增长还是很满意的。

说得夸张一些,我们的经济被农民工绑架了。如果停止大规模印钞,基建收缩,首当其冲的是建筑工地习惯了高工资的农民工大批失业。很快,农民工会把不满意情绪在其他方面发泄出来,例如环保、腐败、城管等方面。面对大规模在城市的失业流民,事情就不好搞了。现在,大部分农民工有了稳定的收入,但存款极少(盖房结婚花完了),所以喜欢工资增长,不担心存款贬值。而城市白领要花五到十年存钱买房子,所以很担心存款毛了。只有当农民工和城市白领的存款基本相同的时候,农民工才会反对印钞,这个过程至少要十年。看出这一点,政策会怎么走就清楚了。

很多人问:所在城市房产限购后,我家里有几十万存款,怎么办?我一次性回答,没办法。五年后,还剩下多少价值,就看别人的心肠了。你就等吧,你再有本事赚钱,也赶不上印钞机的速度。换美元长期看是对的,短期看是错的。

通货膨胀超过15%,所有普通竞争性企业就必须关门。因为工业利润也就是5%~8%,你辛辛苦苦把原材料变成产品卖出去拿到的钱,可能连继续重复生产的成本也不够了,谁还能够坚持下去?一些非必需品,例如漂亮裙子,生产出来还不一定能够全部卖掉,那是真彻底完了。房价也是这样的。任何一个国家,年通货膨胀不能超过25%。如果超过了,就会出现大面积失业。因为生产不如囤积等涨价。规模企业,辛辛苦苦一年的利润,肯定没有25%。

其实,印钞也没啥大不了的。日元韩币也是印得昏天黑地,吃碗面都是几万,照样是发达国家。看过日本剧《阿信》的人都知道,日元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天文数字的,当初1日元能够买几块糖的。日元印到一碗面要1000日元,不是日本人的数学好,而是没办法的事情。

从2014年开始,货币毛掉的速度将非常快,持有热点城市的房产是靠谱的做法。难办的是,热点城市的房价太高,又限购,所以,买不了京沪房子的普通人群和外地人完全没有出路了。最可怜的人是手里有100万、又被限购的人,真不知道他们有啥办法避免被打劫。

任何普通人都想到的对冲方法,除了买房,其他都是可笑的。其实,买房这个问题,上面是不好意思卡你,因为毕竟涉及民生。其他的对冲方式,诸如换美元、换黄金、买理财,通通是傻货思维。我告诉你,如果一定要你做贡献,你是无路可逃的。

其实,现在有贷款的人,最希望货币彻底毛了,如果货币真变成废纸了,你就可以到大街上捡点废儿纸,就把房贷给还清了,房子真的就彻底归你了。你可能是失业了,但也无所谓,工作本来就是为了还房贷。这时候,谁最划算呢?在京沪的小盆友!我们2000年买房的人,现在回想起来,感觉房子就像是白送的一样。所以,印钞也是得民心的事情。只是如此下去,只有30万~50万存款的城市年轻人,搞得娶不上老婆,买不起房子,票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毛了。

最后的办法是,人民币向台币、日元的面值靠拢。最后的大结局:一是继续印钞,以后小区保安的月工资5万元,青菜50元一斤;二是停止印钞,房价暴跌,大部分白领破产。我判断是前者。所以使劲买入吧,否则就是一堆废纸,想想十年前的人民币购买力,我先去哭一会儿。

总之,近十年,最富和最穷的人是受益的,如房产商、各行业专家、有权的、农民工;不赚不亏的是一般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内的一般人员;唯一的倒霉蛋:体制外的小白领及其父母。买房的成为房奴,没买房的,纸币毛了,物价狂涨,永远买不起了。

我的预测是:人民币五年之内,追上台币;十年之内,追上日元;二十年之内,追上韩币;三十年,扯平泰铢。不信走着瞧。泡沫汇率

中国最大的泡沫是汇率泡沫,因为人民币的汇率不真实,就像是经济适用房,限购的,你能够说经济适用房的价格就是商品房的价格?

人民币汇率没有国际化,但是实体经济已经国际化了,鞋和脚不匹配,就要出毛病。美国人和中国人都已经看出问题了,只不过,不知道如何处理。有权决定的不表态,没权决定的乱发言。

由于人民币汇率扭曲,世界上大宗商品价格如果是做空,很有可能被人民币买家一扫而光,因为人民币确实不值那个汇率。外贸需要稳定的汇率,但为保稳定汇率,大量印钞收购外汇,导致放弃币值稳定,是不是有利?天知道。

欧洲坚持保证币值稳定,尽可能不印少印,所以出现了高失业和经济下滑,房价也比较稳定。美联储是央行的指挥棒,我们不搞市场汇率,而是搞控制汇率,人民币对美元是基本锁定的模式,于是,美联储多印,我们就多印,美联储少印了,我们也就少印了,否则汇率就守不住了。

但是,如果欧洲也开印了,那人民币就苦了,跟着印的可能性极大,否则汇率就完蛋了。汇率的重要性很多人不懂,汇率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不能轻易变更,否则造成的损失是极其严重的。

那为什么美元、欧元都可以印?因为这两个货币是全世界流通的硬通货,他们印了,是摊到全世界的物价水平上。人民币只能在国内水涨船高,出国了人民币是没用的。美元在非洲小镇也管用,人民币做不到。

美国卡准了人民币的命脉。美联储控制美元汇率,人民币印钞越多,你的出口价格越高,到最后你自己也受不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陷入两难。一是放开,把资本外逃的闸门彻底打开;二是不放开,那么美国逼迫人民币无休止升值,直至出口结束;三是既不放开,又要保护出口,政府须大力保护中小企业竞争力。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原因是涌入的美元太多了,美国施压,银行也考虑国内M2不能过分膨胀,只好升值了。欧美是降息,中国因为房价涨、物价涨,可能被迫升息,这又加大了息差套利盘,出口真惨了。

人民币升值对进口企业打击也大,比如今天进口了1万美元的电线,实际花了6.25万元人民币,电线还在仓库里面,人民币升值了,你原来的东西就只需要6.2万人民币就可以买到了,未卖先亏,直接悲剧。

美国印了大量美元,但不在美国国内流通,拿美元到中国买东西,进口中国的便宜物资,平抑美国物价。中国出口,国内物资和劳动力越来越少,由于外汇不流通,换成人民币后,人民币在国内越来越多。东西少,票子多,物价涨,加息又增加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推高物价。票子毛了,大家买房保值,推高房价。

中国经济结构需要调整,最大原因是资本只进不出。在日本,安倍大印钞,日元贬值,CPI、利率接近于0,但日本物价不涨,投资不增加。为什么?因为日元是国际货币,跑到高收益国家去套利了。现在全球利率高、汇率强、房价猛涨的国家是最适合日元的,是谁呢?大家都知道。日元进来后换成了人民币,人民币是内部货币,出不去,于是高压锅越烧越热,不好受。美元也是这样。

人民币这个高压锅,由于低利率货币绵延不断地持续高压涌入,越烧越热,必须放出点水蒸气降压。但是谁也不敢放,一旦放个出气口,大资本、大民企、高利贷和炒房客呼的一下全跑了,留下一大堆高贷款的房子,厂也不开了,一地鸡毛。

内地M2超过美国了,火越烧越旺,容器压力越来越高,找不到出气口。放开资本输出,让富人带着美元去美国买别墅,很快汇率就平稳了。现在通过印钞接盘QE,硬吃下去,人民币泛滥,涌向楼市,房价和租金暴涨,实体经济陷入高成本泥潭,买单个普通番茄3~4元。如果欧美日韩继续印钞,加大货币投放,那么人民币政策只能守住一样,房价或者出口,二选一。除非玩数字游戏,自欺欺人。

那人民币对美元多少汇率是合理的?美国人的看法是1:5,打个折扣,最少也是1:6。如果工人工资近几年不涨,还可以勉强支撑几年,现在工人工资涨到这个程度了,也就是最后扑腾两下了,该干吗干吗去吧。还有余钱怎么办?恭喜你,买套上海中环内的新房,享受一下人生。

由于资本管制,中国人手里的美元不能花出去,所以美国人无所谓汇率,就算是1:2又如何?居民和小企业有美元,只能存在中国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